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

时间:2023-07-19 09:29: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音乐新课标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音乐新课标教案

篇1

二、思考问题

1、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教师到底放手了吗?

2、开放式的音乐教学,何为开放?

3、教师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意外事件"?

三、案例描述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的形象性,《小红帽》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教学铺垫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在紧接的节奏练习中,节奏的难度较之前几课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让学生能掌握牢固,一遍遍的反复练习,很多学生的脸上流露出了些许的无奈,和刚才听故事时的专注相比,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些压力。这节课也许并没有预计的那么好上。不管怎样,课还是要继续。

一段不算长也不算短的“坚持”后,新歌的教学正要开始,学生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发,我正想播放《小红帽》的录音,一只小手高高的举起了,是费怡晴。“你有什么事吗?”我走到她面前,这是一个平时很乖巧的小孩,“老师,我会弹这首歌!我学习电子琴的时候,已经学会了!”此时我的心里豁然开朗,我怎么就没想到用这个方法来导入呢?“是吗?老师请你为大家来演奏这首《小红帽》好吗?”教室里一片沸腾。

(课堂随想:我忽然领悟到,平时常常在接触与学习的动态生成型教学就这样在我的课堂里自然而然的生成了。现在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天下”,师生之间是平等而民主的关系,应该给学生“说”与“做”的权利,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随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真正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于是,费怡情在我的电子琴上开始了演奏,虽然由于没有事先充分的准备而有些紧张,但是学生们听的很认真,并抱以了热烈的掌声,另我更惊喜的是,还有三个学生也是校艺术学校电子琴班的,他们也会弹这首曲子,于是,另外三位小朋友也相继演奏了《小红帽》,四遍音乐的相继演奏,让学生对歌曲已经有了很完整的音乐形象。于是,灵感继续在我脑海中闪现。

师:老师想请这四位小朋友做小老师,来带领小朋友学习这首歌曲,行吗?

生:好!(教室里一片欢腾!)

师:下面老师就把课堂交给你们,老师也做你们的学生。

四位小老师在一番的讨论后,开始分工合作教学,形式居然多种多样,有领一句跟唱一句的小老师,也有为歌曲设计表演动作的舞蹈小老师,无论是担任小老师的学生,还是其他学生,每个人都很投入,他们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课堂随想:课堂不是封闭的空间,而是开放式的无限的空间,当课堂中出现了与教师原本的教学“套路”不吻合的地方,是“扼杀”学生的想象与观点,形成某种既定的“统一答案”,还是鼓励学生说完,教师给予肯定?是按照教参教案去上课,还是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我终于知道,让学生去讲比教师给出标准答案的效果要好,教师及时的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句肯定的话,对学生而言比什么都重要。)

有了小老师的帮助,课堂上学生很专注,因为在座的学生都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会弹这首歌的小朋友,在他们的天真的心灵里,老师会的东西小朋友也会,该是多么另人值得敬佩的事情呀!于是,在他们的世界里,欢乐与喜悦在一点一滴的悄悄蔓延,而此刻的我呢,也坐在了学生中间,做起了他们的学生。坐在我旁边的小朋友一直在偷偷的看看我,然后转过头去,带着他满足的微笑继续他的学习。也不知什么时候下课的铃声响起了,窗外的天空风高云淡,而留在我脑海里的孩子们那真诚与自信的笑脸,久久挥之不去……

四、课后反思

鲁迅先生曾说“纸上得来终肤浅,心中悟出始觉真”。我想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是绝没有想到过,课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无疑,这是一堂典型的生成型课堂教学,学生们演绎的《小红帽》是课堂学习的升华,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极好表现,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当然,这要归功于那位费怡晴同学,还要归功于我对那位学生的鼓励。设想,如果没有她给我的启示,我不会对课临时来个这么大的改变,放弃预先设计的教学,而完全被学生牵着走;如果我没有对她的肯定,而是毫不留情的否定,她肯定会有逆反情绪,恐怕从此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正是对她的"独出心裁"给予肯定,并巧妙地加以引用,才有后面精彩的场面,才会生成出如此精彩的一堂课。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过于强调基础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的培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一开始我过分注重学生节奏练习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练习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厌烦情绪可见一斑,此刻的我已很难轻松的驾驭课堂,正是有了学生出现的这个和谐的小插曲,才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课前的备课不再是光备课还要备学生,而我在这一节课正是缺乏了这一点,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中,生成课程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要求教师不能做教材的奴隶,不当高高在上的说服者,也不只是"教书匠"而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研究者,在后来的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成了学习音乐的主人,老师成了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

五、问题讨论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主导因素是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然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

1.转变课程观,进入课程编制者的角色

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等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被动的教书匠。而是在平凡的教学中善于反思、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新课程主动的构建者。

2.立现代学生观,进入学习指导者的角色

现代学生观的依据之一是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指出,人人都拥有言语、数理、空间、音乐、活动、自我、交往等七种智力,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都有自己的强项。它启示我们应从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应该相信所有学生都有艺术的潜质与追求,都会有一定的发展。在以创造为生命的艺术活动中,应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表达个人情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2

【摘 要】在新课标大背景下,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音乐

教学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思索:一、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视角的变化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我在一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Flash,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学生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就上得特别非常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二、新课标下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1. 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的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2. 从本学科到跨学科。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三、新课标下音乐教学重心的转变1.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笔者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2. 努力钻研业务,大练教学基本功。音乐学科是专业性要求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应熟练的掌握即兴伴奏、乐理试唱知识以及相应的演唱技能,在课余笔者积极备课,每天坚持弹琴和发声练习,查找资料,以熟练的技能来面对学生,面对教学工作。对于教学中的短板,及时补足,以应对当前的教育形势。 3. 面向学科教育前沿,在学习中提高。农村的音乐教育,起步晚,师资相对落后,除了硬件建设欠缺以外,信息闭塞,观念陈旧也是一个很大的不足。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积极到市里听课,学习市内学校的先进经验,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服务教学一线,笔者又找到在市内教音乐的同学,要课件,要教案,不断提升业务素质。今年笔者又有幸参加了县新年联欢会的排演,这段工作经验对笔者业务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篇3

继续贯彻落实《芙蓉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和《新课标,新理念》,根据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完善学校艺术学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我校在艺术方面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与活动成效,扎实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学生为本坚持教研教改;以教育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普及力度,提高普及质量.根据学校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符合实际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类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推动学校艺术工作的整体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芙蓉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和《新课标,新理念》以及学校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

2:积极配合学校教研工作,完成电子教案等教研任务.认真履行学校教务工作,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提前备课.

3:落实好学校艺术类的各项活动,加强对音乐各训练小组的管理和指导,使教师在每一次训练中有所得,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有所获.

4:健全完善教研组的建设,落实好五条措施

1)每月一次的备课检查,要求每位老师课后要有课后反思记录(即教学后记),每单元后综合思考小结(即教学随笔).

2)组内教师间加强彼此的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2节,其中同学科教师间不少与10节.

1 23)每位教学人员每学期上校级教研课1节.

4)各学科要有一个校级以上的研究课题.

5)各学科本学期落实好一项基本功的培训.

5:组织落实好"庆国庆迎奥运"演讲比赛.

6:重组校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争创学校品牌.

7:积极组织好学生元旦文艺庆祝活动.

8: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争取良好的成绩.

9:做好校园集体舞的教练与推广工作.

10:落实好本组音乐研究课.

三:具体工作计划安排

1:九月份

制定工作计划,提前两周备课;

做好校园集体舞的教练与推广工作.

2:十月份

履行教学进度,落实研究课,组建学校的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

3:十一月份

研究课交流,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进入常规训;筹备校园元旦庆祝活动.

4:十二月份

开展校园元旦庆祝活动.(计划方案另出)

篇4

继续贯彻落实《芙蓉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和《新课标,新理念》,根据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完善学校艺术学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我校在艺术方面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与活动成效,扎实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学生为本坚持教研教改;以教育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普及力度,提高普及质量.根据学校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符合实际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类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推动学校艺术工作的整体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芙蓉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和《新课标,新理念》以及学校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

2:积极配合学校教研工作,完成电子教案等教研任务.认真履行学校教务工作,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提前备课.

3:落实好学校艺术类的各项活动,加强对音乐各训练小组的管理和指导,使教师在每一次训练中有所得,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有所获.

4:健全完善教研组的建设,落实好五条措施

1)每月一次的备课检查,要求每位老师课后要有课后反思记录(即教学后记),每单元后综合思考小结(即教学随笔).

2)组内教师间加强彼此的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2节,其中同学科教师间不少与10节.

3)每位教学人员每学期上校级教研课1节.

4)各学科要有一个校级以上的研究课题.

5)各学科本学期落实好一项基本功的培训.

5:组织落实好"庆国庆迎奥运"演讲比赛.

6:重组校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争创学校品牌.

7:积极组织好学生元旦文艺庆祝活动.

8: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争取良好的成绩.

9:做好校园集体舞的教练与推广工作.

10:落实好本组音乐研究课.

三:具体工作计划安排

1:九月份

制定工作计划,提前两周备课;

做好校园集体舞的教练与推广工作.

2:十月份

履行教学进度,落实研究课,组建学校的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

3:十一月份

研究课交流,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进入常规训;筹备校园元旦庆祝活动.

4:十二月份

篇5

1、总体上有较为完善的培养计划。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各个学校的培养计划围绕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制与学位、主干学科、专业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体系的构成、教学进程计划等八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而完整,且各环节具有相对统一性,都能围绕明确的培养目标而展开。在课程体系和主干学科等方面都能看到“师范性”的特点。这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是确保实现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前提。

2、课程的开设顺序基本上采用从基础到专业过渡的课程设置。力求体现的是强化基础、淡化专业,拓宽专业面的特点。从基础到专业的课程设置顺序符合学生知识掌握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课程设置的结构使学生形成“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体现厚基础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多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重专业轻基础”的弊端。为学生今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这与新课标对音乐师资全面素质能力的要求相吻合。

3、课程设置内容基本上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相对应。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内容可由六个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基本上能与之对应设有相应的课程如:中外名曲欣赏、声乐、器乐、歌曲写作、舞蹈、民族音乐等课程。当然,这只能从形式上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具体是否与基础音乐教育达到最佳接轨还应对具体每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4、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上的创新。课程内容的创新如:世界多元音乐等新课程内容的开设,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有很好的帮助。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反映出来的对音乐师资知识面上的新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多元文化”。当然,这种创新的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另外,在技能课的教学形式上多数学校采取个别课、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形式,不再是一味地追求专业技能的学习,使得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表演型人才”培养有了更为突出的区别。

5、重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合唱指挥”这一课程的学习在所调查的几所高校中都占有相当的课时比例(江汉大学为192学时,华中师范大学为142学时,湖北教育学院为108学时),基础音乐教育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类课程最易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有助于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这一学科知识的掌握为学生今后担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开展歌咏活动打下良好基础,是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途径。

6、办学体制的形式灵活。如江汉大学不再采取一味的四年制学制,规定基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本科为三至六年,对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学分的学分,允许提前毕业。以上几点说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无论是从宏观调控上还是从微观的课程内容、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上都体现出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接轨之处。现阶段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办学形式、体制、学制(如弹性学制的试行)、及教学内容改革上的成果都是值得肯定的。音乐教育是一个双重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它无论在高等师范学校还是在音乐艺术学校,都要求培养出既有专业音乐技能又有教学能力的人。从几所学校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学校没有在必修课上明显体现基础教育理论的课程外,其他学校对这方面课程都不同程度有所体现。四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果,基本能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一项较为突出的专业技能;有较为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师职业素养,能掌握一门外语,懂得计算机的操作;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中西方音乐历史知识有所掌握,了解一定数量的中外作曲家与作品。整体办学能体现师范性,强调多能性、重视基础。但是,这种人才培养结果与新课标反映出来的对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能力上的要求标准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新课标对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差距

从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果,与新课标对音乐师资的知识要求标准相比较,主要还存在音乐与相关文化、现代教育理念、多元音乐文化、民族民间音乐等方面知识的不足。此外,对各类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也还需加强。这些知识与能力的相对缺乏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陪养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覆盖面窄及课程结构不合理(门类多、缺乏综合性)两个方面。

1、课程内容未能体现新课标对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知识面的拓新。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力度不够:(1)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包括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自然科学、音乐与文化等,这类课程在目前高师课程设置中,没有体现出音乐与其它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内容,这种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对已有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2)教育理论课程。主要是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材与教学法,从四所学校的必修课调查来看,只三所学校有所体现。除武汉音乐学院这类课程都开有两到三个学期,其它学校都只开课一学期。这类课程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方向性指导,是每个教育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应该作为培养学生基础素质的必修课来重视。(3)感受与鉴赏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内容面上没有得到拓展。只注重对欧洲音乐的介绍,很少有对非洲音乐、拉丁美洲等其他民族音乐的介绍。实际上这些民族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音乐文化精华。鉴赏课内容都没得到拓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审美视野。这就使得培养的人才在知识面上与基础教育所要求的“理解多元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存在一定差距。(4)音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类课程少。从调查情况来看歌曲写作、即兴伴奏这类课程在有的学校有所体现,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还有的学校没有开设即兴伴奏课。二是教学实践的课时安排不够。教育实践环节是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学以至用的重要体现,有的学校只在第三学年开设一周的时间,难以保证学生在上岗前初步掌握基本教育技能的需求。

2、课程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多、内容难缺乏整合性、综合性特点。音乐教育专业是属于音乐与教育交叉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它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所谓的“综合性”,并不是单纯多学科课程并列或量的增加,而是各学科知识系统为适应跨学科学习而做的综合精简以及学科之间有机结合产生新课程的质的变化。另外从我国基础教育对音乐课程内容的调整来看,也是体现学科综合、简化教学内容、从技能传递到文化传播的理念。这就要求这种理念也应该贯穿到高师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但是,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尤其像专业基础课还是没有发生实质上的改变,基本上还是原来的课程设置思路。自1987年“音乐教育专业”这一名称正式确立以来,国家对该专业的主要课程规定为: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歌曲写作法、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钢琴、声乐、器乐、合奏、合唱、指挥法、教育学、心理学、美育概论、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经过了20年的发展,在这20年的发展中基础教育也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是从我国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具体参见文中表1-4)与1987年国家对该专业规定的主要课程对比,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课程还是在按原来的模式在开课。其实,某些有着密切学科联系的课程如: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等两者间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可以考虑将两者进行整合。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培养创造意识,同时也能改变课程门类繁多的现状、体现学科教学的新观念。但从音乐教育专业始建至今,这些课程的设置模式就没有发生过改变。这反映出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力度没有体现出与基础教育改革接轨,不能紧跟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步伐。

三、高师音乐教育的现存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滞后,而导致的人才知识结构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需求标准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

1、学校教育的大环境影响

多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经在整个教育环境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某些学科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性思维,许多教育者不关心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不重视理论研究,对教育理论缺乏应有的认识。年复一年的技能传递,二十年如一日的教学内容,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即使某一部分教师意识到应该突破传统,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但一方面由于没有在所有教育者中形成共识,多数是有认识没行动。相关部门也没给予应有的重视,再者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拓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材各方面资料等一系列的准备。种种原因的影响导致高师音乐教育滞后于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2、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不够

高师音乐教育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所学的学习内容并不能与基础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很好衔接。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不够。目前高师对基础教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仅有的一门课程“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学法”(有的学校为称“音乐教学论”),因学时短,一般为一至两个学期,学生只能了解音乐教育理论、教案的设计等一般通识性的教学知识,对学科的新发展动向、基础教育的全新教学内容知之甚少。另外,部分教师对基础教育缺乏应有的关注,许多学科的教学内容多年未变。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毕业后发现,花大量时间学习并掌握的难度较大的学科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并不实用。因而,高师音乐教育要做到使学生真正能达到学以致用,还需学生和教师共同了解基础音乐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

篇6

(一)提高小学教导主任指导教学的能力。

(二)提高教师学习和使用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主要工作:

3月份:

五年级下册新教材培训(中旬)

培训时间:1天

参加人员:各学区及学校教导主任;全区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

培训内容:上午:讲座 “立足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年段课标对比及其教材分析及各部分教学建议(结合课例)

下午:① “追寻李白”文学单元及其教学

②观看课例

③评价:问卷式评价

4月份:

1、“XX年年----2011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分析”

(上旬)

培训时间:半天

参加人员:3---5年级语文教师;各学区及学校教导主任;

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

培训内容: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命题思路和发展方向,结合我区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从整个小学阶段试卷的命题思路、我区3---5年级考试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本套试卷各部分设计意图及各个版块中体现的年级的层次性、对今后教学的指导意见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

培训评价: 待定

2、积极筹备期中检测工作,检测后收集并整理检测结果及分析。

5月份:

1、成立矿区首届“小学语文校本研修专业团队培训班”并开展活动。(中旬)

培训时间:1天半至2天

参加人员:各学校教导主任、部分骨干教师(中心教研组优先)40人左右。

培训内容:①结合集体备课,开展“文本解读”讲座

②参加培训学员分组,并集体同备一课

③每小组推选一人进行现场作课,并开展课后研讨及评课活动

2、教导主任业务培训(下旬)

培训时间:1天

参加人员:各学校教导主任

培训内容:①新课标的学习

②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评课活动

③新课程理念下教案的书写

④如何指导课堂教学

活动形式:讲座辅以交流互动

评价方式:待定

6月份:筹备期末考试工作,考试后收集并整理检测结果及分析。

三、关于中心教研组的管理和使用

1、3月底完成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管理制度及职责的修改完善工作。

2、继续调动中心教研组人员搜集各种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3、本学期开展两次集体活动:

(1)3月下旬,针对新教材培训中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开展研讨活动。

(2)6月初,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研讨。

几点补充说明:

1、在积极开展学科活动的同时,依照小教组工作细则,参与各项活动,促进教学评估工作有效开展。

篇7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明确提出了音乐课程的总目标,而课程目标的达成必须以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以音乐艺术为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音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发展的过程,它既是学生构建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技能,体验表现过程,形成基本音乐素养,内化音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教师展现教学智慧,提升个人魅力,交流思想情感,发展专业素养的过程。如何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如何创建音乐教学有效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广大一线音乐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此,笔者结合音乐新课程教学,围绕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

一、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课堂教学活动投入小,产出大,取得显著教学效益,即常说的教学效果好。从音乐新课程标准视角看,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就是师生双方都有明显的收获,即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音乐素养的共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学情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对学习内容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热情洋溢,魅力四射,对课堂生成能智慧应对;课堂教学效率高,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完成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三维同步发展目标。

二、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教师精心备课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西洋管弦乐队》这课在人教版音乐教材中并没有安排,这是笔者为完成《梁祝》欣赏教学所作的铺垫。《梁祝》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是民族音乐中的珍品,随着其创造性地改编成管弦音乐,又成为世界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梁祝》中反映的人文思想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了解管弦乐队,就不能深入理解《梁祝》这部伟大作品。但面对组成复杂、结构多变的西洋管弦乐队,如何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呢?这还得依靠精心备课。虽然,音乐被称为小学科,中考不考,学生不太重视,但笔者每次都能做到“小学科,大备课”。例如,本课的备课就是以《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依据,以新课标“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理念为指导,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从管弦乐曲的选择、到乐队演出画面的剪辑;从乐队结构的剖析到管弦乐器种类的介绍;从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都精心进行准备。功夫不负有准备的人,本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教师备课的传统内容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案。新课改中很多教师又增加了备学案、备课件、备生成、备评价等内容。笔者认为传统备课的精益求精和新课标理念方法的融入应是精心备课的指导思想,也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比如,新课标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传统的“教教材”,所以教师要在仔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并和学情进行有机整合,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视角来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种种问题,设计相应的教法和学法。

(二)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应从激发并保持学生鲜活的兴趣出发,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必须依靠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课选择《北京喜讯到边寨》片段为开场乐曲,展现出一幅炽热欢庆的少数民族群舞场面。其热情奔放的舞蹈节奏,高亢矫健的音乐旋律,一开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演播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片段和《SHE不想长大》,同学们在欣赏古典交响乐的同时,又品尝现代管弦乐所蕴含的流行味道,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正当他们对本课学习什么充满悬念时,西洋管弦乐队这一学习主题映入学生眼睑,这就为后续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效应,也为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反思:人总是有探索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未知世界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好奇心便会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心理需求。本课的导入、例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曲选择不但要为本课教学服务,即体现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还要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管弦乐队的例曲既要有一定的经典性,又要有一定的流行性,但要避免滥用流行曲。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总结出一些有效教学的经验,这样教师就会自信满满地走进课堂,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快乐。

(三)营造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本课以《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步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组成和演奏特点。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视角来组织教学资源,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积累的西洋乐器知识,循序渐进地播放耳熟能详的流行或经典的乐曲片段,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学会音乐学习的方法。在本课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互动过程。课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乐器知识抢答,并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竞赛。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问题,还可随时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即使平时默默无言的同学,也在分层设置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努力为小组添分争光,下课铃响时,大家觉得这节课怎么这么短啊!

反思:音乐课堂有效教学需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和宽松快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感觉状态、注意状态和情绪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出内在的情感和动因。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给学生,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对学生在互动中的合理成分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在尊重、宽容、激励、欢快的教学氛围中,人人都体验到“我行”、“我会”、“我成功了”的情感,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音乐素养的提高。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笔者把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进行分类,按先熟悉后陌生的顺序,依次演示。木管乐器是首先学习的内容。在欣赏影像片段,看图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乐曲,说出相应的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分别选了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和刘若英《后来》,熟悉的旋律紧扣学生的心弦。在接着的回答问题时,很多学生因专注听歌却没有抓住乐器的声音特点,在竞赛中明显吃亏了。通过本课学习方法的指导,当铜管乐器在影像中出现时,同学们专注倾听,尽心体会,并在欣赏习曲《大进行曲》当小号嘹亮的声音响起时,学生都能心领神会,感受到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在行进中的矫健英姿及那一刻人们热烈而欢快的情绪。很多学生还为乐曲创新曲名,如《行进中的歌》、《凯旋之歌》等。最后一轮打击乐器的识别同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者。以往教师一谈到自主学习,总会担心学生不会学、学不好、学得慢,总以为要讲个明明白白才放心。其实音乐课堂完全可以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体验、模仿、探究、实践。教师的责任就是扮好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智慧地利用课堂新生成的教学资源,把握好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向。可以由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行解决,切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可以理解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教师仅作补充;教材中的难点,也可由教师提供探究资料,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基础好的学生和对音乐很感兴趣的学生,思维活跃,在自由发言的过程中会挤占其他同学参与的机会,因此要加强对基础较差但喜欢音乐的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巩固性环节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点的归纳总结,以使这部分学生加深印象。

篇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历经10年的实验,成果显著,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课标修订稿出台前夕,本研究从目标、方式、内容、组织等分析了体育新课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将来的体育新课改提出期待。

1.体育新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目标过于全面且不够具体。第8次体育新课程改革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5大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包括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所涉及到的从生理到心理,从知识技能到情感态度等的方方面面[1],而且是基础教育的每个学段,都提出了这5大领域目标。很多一线教师错误地将这5大领域目标直接搬到了课堂,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完全按照5大领域进行设计,如有位一线教师为一节搏击健美操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终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与肢体动作的关系。(3)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耐力和力量及反应等能力。(4)心理健康目标: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优秀品质,体验音乐和运动相结合的运动乐趣(教育学/学科教育论文 。(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从该目标所表述的内容来看,几乎任何一节体育课都难以完成该目标中的各项要求,一是因为目标过多,而上课时间有限,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练习次数与时间就更少,有限的时间难以对学生发展的促进面面俱到;二是目标要求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就难以评价。如“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耐力和力量及反应等能力”,灵敏、柔韧、耐力、力量及反应等能力都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所能得以提高的能力,各方面的提高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这样的目标实际上并不能看出是某节体育课的目标,某些目标项更像是单元目标或学期目标。就目标而言,新课改实验前期教学目标大量套用5大领域目标,后来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但一线教师的教案中所反映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1.2 新的教学方式有所引入但对实质把握不准。新课改后,体育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诸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逐渐出现在课堂中,但在运用这些方式的时候,明显表现出“形式化”的现象,反映出一线教师对这些方式的理论认识不够深入。如简单地把合作学习看作分组学习,把自主学习看作自由学习,把探究学习看作讨论学习等[2]。如在这次新课改前期,探究学习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大量出现探究学习,但问题在于,一线教师对“何为探究学习”“探究什么”“如何探究”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全面和准确的把握,导致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出现“只见扎堆不见探究”(集合在一起讨论)的现象[3]。后来随着新课改培训工作和实验的不断深入,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引导后,虚假的探究学习有所降温。

就内容而言,改革初期呈现泛杂现象,随着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提高,也随着国家审定教材的编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逐渐趋于正常化,那些不该进课堂的内容逐渐减少,但体操尤其是器械类体操项目的教学依然在大部分地区难以开展。

2.对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的期待

2.1 深入、具体的新课标解读。体育新课标修订稿即将出台,结合新课改实验期间的种种问题和突出现象,对新课标修订稿的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具体的新课标解读文本展示给广大一线教师,让他们能够通过全方位系统的解读,深刻了解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不至于再次走进误区,从而少走弯路。如新的学习方式的解读,不但要能够介绍新的学习方式,更需要说明新的学习方式的引入方法及评价引入效果的方法。也就是说,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新课标是什么的层面上,更要能够让一线教师知道“为什么”,不但“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解读才能真正发挥其解读功能。

2.2 提高认识、强化管理。体育新课程改革10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课改过程中认识上的不到位,管理的滞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顺利实施新课改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学校领导需要对体育新课改的重要性、全局性等方面提高认识,还需要在管理上采取更有效的跟进措施。如体育课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若跟不上,则难以执行新课改,学校领导是否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决定着改革是否能够正常推进。

篇9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只注重对音乐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仅仅将音乐课作为传授音乐技能的课程,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悟性较差,音乐素养和人文素质不高。鉴于此,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指引,要求“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那么,如何在音乐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这正是笔者研究阐述的目的之所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审美教育,教师需先给自己一桶水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成为教育的目标。教师的自身修养和素质能力决定着自己的教育能力,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汲取十倍、百倍于杯水的一桶水。音乐教师必须俯下身子认真地去备教材、备学生,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和艺术修养,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言谈举止都要得体恰当,为学生做出表率,于无声处育新人。面对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工具,要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只有教师首先具备了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而不会误人子弟。

二、审美教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学生要有审美的意识,必须先要有对美的认识和感受。音乐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来认识美、体验美,引导学生去了解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艺术之美。对学生进行美感的教育,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有效的教学程序,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美的氛围,使学生亲身感受美的教育过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并非是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所以音乐教师对于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可适当放宽放低,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进而培养所有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都能感受艺术之美,进而增强他们的音乐想象、音乐认知和音乐记忆能力。

三、审美教育,教师要深挖教育教材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引导学生深挖教材,尽可能多地从课本中汲取营养。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已经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脚切身地去感受美育的内涵。例如在对音乐课中“节奏”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可让大家尝试打击乐,使学生亲身体验节奏的内涵和感觉。又如在讲述“速度”概念时,鼓励激发学生去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通过他们自身的体验增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体验美的含义,避免了空洞教学的枯燥感。总之,带领学生深挖教材,既扩大了教育的审美范畴,又激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参与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审美的领悟。

四、审美教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感受和鉴赏音乐能力

音乐欣赏课是音审美教育的战略高地,感受和鉴赏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以音乐为本,音响为辅,培养学生的聆听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类内容里,囊括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是学生进行音乐赏鉴能力培养的良好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上好每一堂音乐鉴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随时随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在欣赏中的表现和收获,进而了解他们对音乐的欣赏情况。对于较为难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当的向学生点拨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引导他们体会艺术语言和音乐元素的运用技巧,进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五、审美教育,教师要营造积极的音乐学习氛围

由于音乐课是传统意义上的“副科”而非“主课”,很多师生往往认为它是可有可无而非必需的东西,对音乐课并不重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尽力扭转这种不科学的观点,尤其要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和重视音乐课的教育意义。为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有益的艺术氛围。鼓励学生演奏、演唱,使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请学生把自己的音像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共同欣赏评价,开设音乐沙龙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提升其审美素养。

总而言之,音乐教师是音乐的代言人,音乐教师一定要加强音乐修养,增强审美教育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人才。

篇10

教学评价的转变。新课标的评价是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对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教育的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的进取,完善教师的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因此音乐课程评价形式必须多元化,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只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的结合,才能准确、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既能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什么样的评价方法才更简便、明晰,又易于操作呢?怎样把评价溶进教学的全过程呢?可考虑采用如下方法: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五线谱本,要求第一页为个人档案,贴上照片,写清班级、姓名。包含的内容有:我的兴趣爱好、我的音乐特长、我的音乐资料库、本期音乐得分、学期总结。要求学生的个人档案设计要包含这些内容,但排版设计要求个性化。个人档案的背面就是每堂音乐课所获分数的原始记载,即成绩栏。要求学生从第二页开始写课后记录,谈谈自己在这节音乐课中有什么感想与收获,或者对老师提出哪些建议。课堂偶尔有一些练习就从五线谱本的最后一页开始做。最后教师再列出评分细则,期末考试时学生可以自选一种方式进行。考试菜单有演唱、演奏、欣赏、舞蹈、相声、小品、课本剧、音乐常识,可以单选也可多选。欣赏、音乐常识作为笔试,其他项目的考试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进行。然后学生在“我对自己说”这一栏写上自我评价,“父母对我说”这一栏要求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学习作一个评价,最后把乐谱本收上来,教师再参照学生的各个方面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手段,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施展的空间,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可以在各种文艺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才能;没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可以在平时的音乐学习当中积极参与,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参与音乐报的创编,参加“今天我当音乐老师”等活动获得成绩。

教师的转变。首先,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行动上产生相应的变化。音乐教学长期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教师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形象,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收器、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存储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一味模仿,循规蹈矩,被动接受音乐知识,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遏制。所以便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实际上,这种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尊重学习主体,忽略学习者的音乐潜质和成长能力,甚至是在扼杀“创造力”。在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应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手段,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创建音乐教学的民主环境。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内容不断创新、开发以及资源持续生成、转化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内涵,加强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再解读,对“学习方式”的再认识,对“人文关怀”的再落实,对“教学设计”的再完善,使课改实验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1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号召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作出积极的应对。想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自主学习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帮学生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还应该增加课堂时间,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只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成功创新。

一、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初中美术教育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因此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展开教学模式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审美情趣,使初中美术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导学案”教学方式

“导学案”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过程是教师制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方案,并在师生的合作下共同完成。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导学案”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这一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课程。

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编写“导学案”时,首先要认真备课,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其次,还可以组织美术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加入到“导学案”的编写当中。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先把撰写好的初“导学案”分发到同学手中,并了解学生的意见,实现对教案的进一步完善。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做出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师生互换角色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做到充分重视,让学生从被灌输者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因此,师生互换角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重点是,教师要以引导者或者伙伴的关系辅助学生对美术知识展开学习探究,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著名艺术家专题讲座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并确定研究主题,并通过收集网络、书籍等资料对某个艺术家的特点、生平做出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作过多的干预,而是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适当的指导。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解自己的主题,往往会认真了解知识,尽最大努力向同学们传授知识。这样一来,就很好地通过师生互换角色来学习美术知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代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手段也为课堂教育带来了活力。但是在很多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并不恰当,或是只运用PPT,把多媒体变成电子板书;或是舍本逐末,过于追求多媒体这一形式,把课堂变成万花筒,但是实际传达的内容并不多,学生们只记住了眼花缭乱的表现形式,没有记住要表_的实质。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首先,美术这一科目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这一点通过多媒体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多媒体投影往往会对画作的色彩产生一些改变,如果教师对画面色彩的要求较高,不妨仍采用教科书的插图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其次,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播放合适的音乐。如在欣赏一些古典画作时,播放古琴曲《鸥鹭忘机》《酒狂》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趣味与意境。

(四)通过艺术的点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地位,教师的鼓励能够使学生提高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树立起欣赏艺术和创作艺术的自信,使学生对美术有更大的学习热情。

教师既要运用专业眼光对学生的作品和见解做出合理的点评,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初中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当,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丧失接触艺术的信心。学生的资质不同,表现出来的制作、欣赏水平也就不同。

(五)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是刻板地布置作业,例如给出绘画“标准”让学生们临摹,并且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受到束缚。学生只能运用所学的有限经验,一旦离开课本,就没有发挥的余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除了一些传统的课堂活动外,教师还应该大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如带领学生参观陶艺作坊,参观美术展览,到户外进行写生,或者组织学生展开摄影比赛,服装搭配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这一科目的独特魅力。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号召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作出积极的应对。想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出自主学习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合理运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多元化;积极鼓励学生,帮学生树立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还应该增加课堂时间,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只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成功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桂红.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6).

篇12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被誉为“世界四大音乐教育支柱”,其最大的特点――把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任何一种教育体系,本质上是对这个国家的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归根结底是一种文明传承的文化核心。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因为它集社会、教育、历史、文化之综合要素,不仅对匈牙利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起到了文化形式无法起到的作用,而且成为国际最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国广泛运用。

二、民族音乐元素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中的现状与运用

(一)民族元素纳入我国音乐课程新课标

我国最新的《音乐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重点,以兴趣爱好为助力。2.重视音乐实践,支持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贯彻运用是新课标不同于以前教学要求的重要一环。明显看出,教育部门希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并且热爱我国本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高尚爱国主义情怀。随着时代地不断发展,体现我国近现代社会状况的优秀音乐作品,也可以融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中。

(二)教学实践中教材改革民族元素之体现

为了顺应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教材也应该与之相应的进行改革。从传统的教材的基础上,做出改变,将单一的、乏味的音乐文化知识进行调整,提高教材的趣味性与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小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而从不将注意力放在乏味、枯燥的事物上,所以音乐教材应该在体裁与排版上都做出改革,将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提高。

例如,成都市实验小学的课本中看到:在讲述音乐家的生平的时候,通过插图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黑白文字,使得整体的趣味性就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教材的兴趣也提高了,从而对音乐学科也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并且保持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而且采用插图方式,也更加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而且也间接教授学生一种新型的记忆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的记忆知识点。

(三)教育实习中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非常重视教学个案的优质化,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笔者在教育实习时借鉴了老师在教授《茉莉花》的过程的一些优秀方法和特点,并通过一系列创新形式在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开展、运用。优质教案上教师的教学设定是,教法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并且由音乐教师来进行示范教唱,然后进行讨论,最后进行跟唱学习。这样的音乐课不仅仅是在单纯的教授音乐歌曲,而是在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融合,来进行综合性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潜能。

三、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民族元素发扬的建议

(一)提升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

民族音乐的发展集合了多类型学科的研究于一身,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更具全面性、客观性。但是以前的教材对民族音乐并不予以重视,介绍的篇幅小、内容单一。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音乐文化,同时还需要保存民族音乐的发展,并且结合新课标,全面提升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

(二)自然发展,因材施教

教材的使用和编创,就多要以学生身处的阶段进行创编,应该将一些不太经典但典型并具民族传承文化的优秀作品编入教材,多倡导我国音乐教育者要思考,结合其他学科的科学性借鉴并运用于我学科之中,而根据教材因材施教,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所要求,作为音乐教育传播者,教师应当储备自己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容量和民族音乐知识素养,让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提倡搞超前教育,也不建议过于松散自由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教师队伍及教育部门对此的动脑和改革,编写出好教材,将好教材应用于实践教学。

(三)回归本土,注重原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