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政治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07-19 09:29: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哲学和政治的关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哲学和政治的关系

篇1

做学习者――思想上凝聚共识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知是前提,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按照“三个倡导”价值准则,我们围绕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组织全体员工,就如何扎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学习交流,凝聚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8月30日中国记协座谈会发出《新闻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后,我们积极响应倡议,并按照区委和区委宣传部安排部署,以召开座谈会和开展文化讲堂、演讲比赛、写体会文章等多种形式展开研讨,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组织主题宣讲、加强理论阐释,多渠道、多角度、多方面深入学习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国记协座谈会精神和倡议书。

通过学习提高,全社领导干部和全体记者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新闻工作者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传播者和示范者,要时刻不忘新闻“三贴近”,努力践行好“走转改”,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新闻职业操守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传播、践行贯穿到新闻工作的全过程,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做传播者――报道上贴近群众

在宣传报道上,我们从做“热”新闻宣传、做“广”社会宣传两个方面入手,在形式上实现多样化,在报道上贴近群众。

做“热”新闻宣传。我们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明确把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作为全年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拿出重要时段开设相关专栏。同时加强言论引导,就宣传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进行专题研究,结合全区具体情况,不同时期策划不同主题,分阶段有步骤地做好做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

通过开展记者走基层等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寻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故事,寻访报道各社区、乡镇、厂矿、学校等各类基层单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经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弘扬传承和自觉实践点赞。据悉,采写走基层稿件100余篇,其中80%以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挖掘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报道也不在少数。

凡人善举,小善大爱。一批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引起共鸣的稿件,生动鲜活、直抵人心,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益借鉴。

做“广”社会宣传。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融入日常报道中,通过典型人物的挖掘和宣传,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立足点和切入点。年初以来,已推出了十几个典型人物的报道,凝聚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能量。

做示范者――行动上养成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伟力也藏之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我们不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终端的传播推送,而且还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把抽象概念具化到典型,把道德规范固化到事迹,用典型人物的鲜活形象、感人事迹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真实、直观、生动、易懂,教育大家意识到,身边典型事例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做法,营造人人尊敬典型、人人学习典型、人人争当典型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培树道德典型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以点带面,推而广之,广泛开展各类典型培树工程和志愿者服务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报社所有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篇2

【关键词】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可达到36.1%[1]。瘙痒使患者难忍,烦躁不安,转辗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本院血液净化中心22例具有严重皮肤瘙痒的患者在给予加强透析或口服抗组胺药疗效不满意的情况下,进行常规血透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22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35~78岁, 平均49.37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 IgA肾病3,糖尿病肾病5例, 高血压肾病3例, 高尿酸性肾病2例, 多囊肾1例,肾盂肾炎1例, 均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每周三次。皮肤瘙痒诊断标准根据《现代皮肤病学》, 指仅有瘙痒而无原发皮损的皮肤瘙痒患者, 全部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用德国4008B血液透析机, F6型聚风膜透析器(膜面积1.3 m2), 碳酸氢盐透析液。用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器串联行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灌流器采用珠海丽珠公司的HA型血液灌流器, 容量330 ml, 表面积为600~1 370m2。每2周灌流1次。先用5%葡萄糖溶液500 ml冲洗灌流器及管路, 继用肝素盐水2 000 ml冲洗, 排除灌流器内气体。治疗时血流100 ml/min, 肝素首剂为1 mg/kg, 追加肝素10 mg/h, 联合治疗2小时后将灌流器取下, 调整血流250 ml/min, 继续单纯行血液透析至4小时。

1.3 观察指标 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血肌酐、尿素氮、皮肤瘙痒评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1.4 皮肤瘙痒评分参考有关文献[2],按皮肤瘙痒严重程度、范围、频率和睡眠干扰情况分别打分。采用双盲设计,评分者不了解患者的具体治疗措施。患者每日作有关皮肤瘙痒的问卷记录。对皮肤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瘙痒,无需搔抓为1分;需搔抓,但无破皮为2分;搔抓不能缓解为3分;有破皮为4分;烦躁不安者为5分。对分布范围评分:单个部位为1分;多个部位为2分;全身瘙痒为3分。对发作频率评分:每短时发作4次(每次少于10 min)或者每长时间发作1次(多于10 min)为1分,最高5分。上述3项分上、下午分别评定1次,最高可能得分为: (5 + 3 + 5) ×2 = 26分。对夜间睡眠干扰评分:因皮肤瘙痒觉醒1次为2分,最高14分。因此1日24小时可能最高总得分为: 26 + 14 = 40分。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瘙痒全部消失; 显效: 治疗后搔痒明显减轻; 有效: 治疗后瘙痒略有减轻; 无效: 治疗后瘙痒无改善。

2.2 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瘙痒评分、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2,治疗前后比较P

2.3 疗效 治疗组22例, 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 有效率95.7%。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甲状旁腺激素变化(略)

注:治疗前后比较,P

表2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例数)(略)

3 讨论

瘙痒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虽不威胁生命,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 世纪70 年代,Nielsen 等[3]报道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难治性瘙痒的发生率为85%。近20多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超纯净透析液和双极反渗水的临床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据Dar 等[4]的报道,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大约有48% 轻度瘙痒、17% 中度瘙痒、27% 重度瘙痒、8% 顽固性瘙痒。但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皮肤干燥: 尿毒症患者皮肤角质层发生病变, 皮肤表层功能失常, 从而引起皮肤瘙痒;(2)周围神经病变: 病理改变主要为周围神经轴突变性和伴随阶段性脱髓鞘;(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发体内钙、磷代谢紊乱;(4)血浆组胺水平升高: 组胺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血浆组胺水平异常升高也可能是尿毒症患者瘙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常在透析期间或透析结束后较为明显,根据部分患者使用高性能膜、血液透析滤过、吸附疗法后症状缓解的事实,考虑与中大分子的毒素的清除增加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清楚[5]。其原因可能与皮肤干燥,汗腺皮脂腺萎缩,分泌低下,皮肤的钙、磷、镁沉积增加,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6、7],但尿毒性毒素的刺激,特别是中大分子的尿毒素,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8],因为传统的血液透析只能滤掉小分子的尿毒性物质,对中大分子的毒素则没有清除效果。 HP 可有效清除尿毒症血液中的尿酸、酚、吲哚、肽类及多种中分子物质,并对一些与中分子毒物有关症状,如尿毒症周围神经炎、尿毒症心包炎等起到治疗作用[9] 。而血液透析可清除水分、尿素、P4+、K+ 等物质。临床上将透析器与灌流器在血路上串联,透析与灌流同时进行,两者有协同的疗效。吴宇红等[10]使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70 例次,治疗期间患者皮肤瘙痒、头痛等发生率减少,程度减轻,心包积液量减少, KT/ V 有显著意义的增加, TAcure 符合充分透析标准,BUN、Cr 和β2 - M 下降率明显高于单行血液透析。近年来,王秀玲等[11]采用HA 型大孔树脂血液灌流作为慢性肾衰的常规辅助治疗,减少了治疗时间,节约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我们根据皮肤瘙痒的程度,临床上将尿毒症皮肤瘙痒分为轻、中、重度3个等级。对轻、中度尿毒性瘙痒,经观察血透加灌流治疗,一般连续使用3~4次皮肤瘙痒减轻明显,14人临床缓解,其他伴随症状也大有好转;但是停止灌流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的患者可复发,减轻的患者再次加重,可能与中大分子的毒素在体内再次蓄积等有关。而整个治疗过程中,血液灌流技术是安全有效的,但个别病例在治疗中出现一些副作用[12],常见有血小板下降、白细胞降低、血压下降、发热、出血等。但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积极纠正不利因素,设计合理的HP 方案,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上述副作用不致于影响HP的进行。

尿毒症瘙痒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确切的病因也不太明了。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大多数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有些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样本较少,缺乏对照[13]。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充分透析、外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及系统治疗。总之,引起尿毒症瘙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关于这方面的治疗还没有明确的指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以部分缓解患者症状,但最终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尚需各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望解决。 参考文献

[1] Idit FS, Adrian I. Urimic pruritu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9,14:834~839.

[2] Sergio D, Emanuela C, Danilo V, et a1. Relief of p ruritus and decrease in p lasma histamine concentrations during erythropoietin therapy in patientswith uremia[J].N Eng JMed,1992,326(1):969~974.

[3] Nielsen T,Andersen KE,Kristiansen J.Pruritus and xe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J].Dan Med Bull,1980,27:269~271.

[4] Dar MR,Akhter A.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remic pruritu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06,16(2):94~96.

[5] 宠宝珍,李林雪,编译. 最新透析疗法- 专家解疑[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149.

[6]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 第2版. 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435~436.

[7] 段晓峰,王开颜.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血液净化,2003, 2(12): 669~671.

[8] 王 成,娄探奇.常用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61.

[9] 王 虹,徐家毅,袁 直等. 尿毒症毒素及其清除方法—兼论临床上的血液灌流治疗[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1,17(5):377~384.

[10]吴宇红,肖 嘉.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1998,4(2):1~2.

篇3

本研究旨在探讨辛伐他汀合并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8岁,平均56.5岁。其中不稳定心绞痛4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4例,ST段抬高心梗10例。入选病例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变化均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标准[3]。把上述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构成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都常规采用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阻滞剂、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晨间顿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10 mg/d(夜间顿服)。同时辅以低脂、低盐、戒烟酒、病情平稳后适当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良。两组都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抽空腹静脉血复查TC、TG、LDLC、肌酸磷酸激酶(CK),进行对比监测。

2 结果

2.1 血脂的变化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C、TG、LDLC、C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治疗12周后,治疗组TC、TG、LDLC较用药前与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分析(x±s)

指标

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C5.89±1.265.98±12.55.86±1.524.96±1.23

TG2.96±0.552.99±0.452.96±0.581.75±0.54

LDLC3.36±1.963.52±1.633.39±5.232.74±0.85

CK80±1688±1383±1288±162.2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中均有良好的安全性。观察中两组均无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与用药不相关的肌痛病例两

作者单位:422000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组分别有3例和2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内皮功能不全,在冠心病初始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斑块破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改善内皮功能可能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策略[1]。辛伐他汀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上调肝细胞表面受体密度,减少肝脏内胆固醇合成,使含载脂蛋白的脂蛋白清除率增加,抑制脂蛋白合成,降低血清胆固醇和LDLC[2]。氯吡格雷主要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强有力的抗血小板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无活性的前体药物,需要肝脏CYP 3A4代谢为有活性的产物,才能发挥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研究研究认为,经CYP 3A4代谢的他汀可与氯吡格雷竞争性的结合CYP 3A4,呈剂量依赖性,从而抑制氯吡格雷的激活,最终影响其抗血小板活性。本临床研究显示,辛伐他汀合并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C、TG、LDLC、CK水平无明显差异,不过治疗12周后,治疗组TC、TG、LDLC较用药前与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

总之,辛伐他汀合并氯吡格雷可通过提高内皮功能,抑制炎症等非降脂作用来发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值得临床推广。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2]

血浆总胆固醇浓度>5.17 mmol/L,血浆甘油三酯浓度>2.3 mmol/L。

1.2 一般资资

74例均为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8~67岁,平均41.7岁;病程1个月~5个月。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5~65岁,平均42.3岁;病程1个月~5个月。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葛根60 g加水278 mL浸泡30 min,煎药机煎煮至温度(110±5)℃后继续煎煮30 min,榨渣取汁分为2等份,早晚餐后1 h温服,非诺贝特胶囊(武汉第四制药厂)100 mg,每日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1.3.2 对照组

辛伐他汀片(海南华尔特医药有限公司)20 mg,每日1次晚餐时服用。疗程同治疗组。

1.4 疗效标准[3]

治愈:经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至正常水平。好转: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水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2组疗效比较例(略)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病名,饮食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高、体质量增加、营养因素、药物(尤其是抗高血压药物和糖皮质因素)影响、生活方式等均是重要病因[1]。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由于过食肥甘原味和醇酒乳酪,使脏腑输化不及,或脏腑功能失调,饮食不归正化,膏脂输化不及或先天禀赋不足,无以“阳化气,阴成形”,均可导致膏脂过多,渗入血中,发生高脂血症[4]。膏脂过剩主要表现为痰浊为患,痰浊存于血脉每致血瘀,痰瘀互结,胶着脉道,终至脉痹、中风等病症发生。常规说来,外科患者术后运动相对减少,家人对其饮食上强调一味增加营养、过度进补,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应用,均可迅速增加术后患者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导致高脂血症。

葛根味甘、辛、性平,有解肌退热、透疹、升津、升阳、止泻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主要含异黄酮类之葛根素和三萜类葛皂醇等成分,有解热、消炎、抗菌、免疫作用,还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强心肌对缺血耐受性的作用,抗心律失常、改善周围微血管和脑血管的血流量、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5]。由此可见,其对于患者术后降脂治疗尤为适用。

非诺贝特为苯氧芳酸衍生物,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HDL-C,还有一定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其调脂机制为激活属于类固醇激素受体一类的核受体[2]。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发病原因,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肥胖、脂肪肝等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而外科患者术后的高脂血症又有其特殊性,所以治疗思路非常重要。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其理想选择。中药葛根煎剂联合西药非诺贝特胶囊口服降脂作用明显,且有助于术后消炎、抗菌、免疫作用,值得在外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水平.临床血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123-127.

[2]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82-1083,1087.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31.

篇5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027

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是建立在胸电生物阻抗测量理论基础上[1], 是通过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来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以及功能, 进而得出患者病情并对其进行R床治疗。本文主要对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50例(2010年10月~2014年12月)与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50例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进行检测,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50例(2010年10月~2014年12月)作为观察组, 男性患者占80.00%(40例), 女性患者占20.00%(10例);年龄23~80岁, 平均年龄(42.10±12.78)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40.00%),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60.00%)。选取同时期来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 男性占70.00%(35例), 女性占30.00%(15例), 年龄25~81岁, 平均年龄(43.41±13.07)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50例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进行检测, 记录CO、CI、SV、SI、SVR、SVRI、TFC、ACI、VI指标, 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O、CI、SV、SI、SVR、SVRI、ACI、VI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CO、CI、SI、SVR、SVRI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从而引起了血管腔狭窄或者是阻塞, 造成了心肌缺血、缺氧或者是坏死的现象, 从而引起了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其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 其中还包括功能以及结构的异常, 早期表现一般为弹下降[2], 从而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心功能发生改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其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同时, 由于高血压的持续升高, 很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内膜损伤[3], 从而导致血管壁增生肥厚, 引起冠心病的发生。无创血流动力检测仪, 临床上一般用来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患者的心室功能[4], 本文所检测的指标中, CO、CI、SV、SI是代表患者的心输出量, SVR、SVRI是代表患者心脏后负荷, TFC是代表患者心脏前负荷[5], ACI、VI是代表患者心肌的收缩力。

本文主要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人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 其中,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判断患者的病情, 可以有效的检测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还可以用以上指标判断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具有较高的价值,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维维, 宫剑滨, 汪俊军, 等.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冠心病及其合并症患者中的应用.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0, 23(6):609-612.

[2] 毛妍丽, 张信美.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9):1-3, 7.

[3] 陆怡菡, 曾蒙苏. FFRCT: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方式.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4, 20(2):200-204.

篇6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剂量口服20mg/d 洛伐他汀)和观察组31例(口服剂量为30mg/d洛伐他汀),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脂等各项指标和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剂量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大洛伐他汀的剂量。

[

关键词 ] 不同剂量;洛伐他汀;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b)-0062-02

最近几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临床医师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有效减缓动脉硬化的速度,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1]。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降脂以及非调脂功能,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是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之一[2]。现对 2011年12月— 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洛伐他汀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62例,均为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男34例,女28例,年龄45~78岁,平均(59.3±10.7)岁。其中有48例患者发生高血脂;56例患者出现稳定型心绞痛症状,10例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还有49例患者合并出现高血压症状,17例患者合并发生 2 型糖尿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剂量口服20mg/d 洛伐他汀)和观察组31例(口服剂量为30mg/d洛伐他汀)。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要求 31 例患者口服冠心病基础药物,并给予常规剂量的洛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每日在晚餐后口服20mg,连续治疗 8 周。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要求 31 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 10mg 的剂量。要求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都应该保证正常的饮食,在抽血前一天晚上不得食用高脂食物,并持续空腹 12 h之后在次日清晨抽取适量的上肢静脉血,分别在用药前后采用酶法测定患者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与此同时还需要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脂情况、血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症状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肌无力、肌痛、严重肝肾损害等症状应该立即停止治疗。

1.3 降血脂诊断的相关标准

根据卫生部用药相关规定,本次研究中降血脂诊断标准确定为,显效:TC下降幅度在20% 以上,TG下降幅度在40%以上,HDL-C 上升幅度在 0.26 mmol/L以上;有效:TC 下降幅度在 10%~20% 之间,TG下降幅度在20%~40%之间,HDL-C上升幅度在0.10~0.26mmol/L 之间;无效:所有参数均未达到上述标准[3]。达标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4 纳入及排除标准

两组患者在纳入时都符合相关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且合并发生高脂血症,在治疗之前长达 2 周时间内都没有服用过相关的血脂调节类药物。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率失常、心脏显著扩大、继发性高脂血症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症状,并且在治疗之前患者都得到了知情同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脂等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

对照组治疗前TC(6.22±0.68)mmol/L,TG(1.89±0.68)mmol/L,LDL-C(3.91±0.69)mmol/L,HDL-C(1.21±0.30)mmol/L,CRP(6.48±0.90)mmol/L,治疗后TC(4.36±0.49)mmol/L,TG(1.48±0.23)mmol/L,LDL-C(2.66±0.64)mmol/L,HDL-C(1.40±0.29)mmol/L,CRP(4.88±0.93)mmol/L;观察组治疗前TC(6.25±0.61)mmol/L,TG(1.87±0.65)mmol/L,LDL-C(3.93±0.66)mmol/L,HDL-C(1.22±0.35)mmol/L,CRP(6.57±0.94(mmol/L,治疗后TC(4.02±0.46)mmol/L,TG(1.39±0.30)mmol/L,LDL-C(2.14±0.47)mmol/L,HDL-C(1.47±0.30)mmol/L,CRP(2.48±0.94)mmol/L。从两组患者在经过 8 周的治疗之后血脂等各个参数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 TC、LDL-C、CRP 、TG、HDL-C 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经过治疗之后各项指标都有所降低,差异相比具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之间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脂参数的达标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他汀类药物属于HMG-CoA 还原酶的一种竞争性抑制剂,在经过国内外各种规模的临床治疗后发现,在冠心病疾病进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层面上,他汀类药物都能够发挥较好的预防以及治疗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冠心病易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3]。其中洛伐他汀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胆固醇(TC)的合成,进一步降低血清 LDL 的含量,能够针对冠心病患者发挥较好的防治作用。而且洛伐他汀属于一种 HMG-CoA 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有效加快 LDL-C 转入到细胞中的速度,提高 LDL-C 的清除效率,以此来降低患者血中的胆固醇(TC)水平。此外,洛伐他汀在患者体内发生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作用的过程中由于妇限速酶甲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的合成率,并且提高 LDL-C 受体的合成率,该药物通常会在患者的肝脏部位发挥效用,以此来降低患者血TC水平以及 LDL-C 水平,另外,洛伐他汀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等具有的非调脂作用,从而发挥出 AS 以及 CAD的防治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我院 62 例冠心病合并血脂血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剂量治疗与使用较大剂量治疗的方式,结果提示不同剂量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使用剂量较大的患者血脂等各项指标要比常规剂量治疗好很多,并且强化治疗并不会出现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大洛伐他汀的剂量。

[

参考文献]

[1]侯淑艳,蒋福春.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11):71.

篇7

目前已经证实了冠心病的发生、进展与高脂血症有直接关系。其中对于老年患者,不但与高脂血症关系密切,还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存在更加密切关系。通过临床观察230例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后,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未服调脂药物比存在明显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照组:本院内科门诊患者,年龄(68.25±3.10)岁,未服过任何调脂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人。观察组:本院内科门诊患者,年龄(66.25±5.20)岁,服用辛伐他汀治疗130例。两组患者均无长期饮酒、吸烟史,亦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为多次空腹血清TC>5.9 mmol/L,TG>2.0 mmol/L,LDL-C>3.1 mmol/L,有单项或多项指标增高者,并在近2个月内未接受任何的调脂药治疗。

1.2 研究方法 所有被选者均空腹12 h后,清晨抽取静脉血,测血脂情况,服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每粒20 mg)20 mg 1次/d口服,定期门诊随访,服药2个月后随访血脂水平,服药6个月后再测定血脂。

1.3 统计学方法 各组间值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用t检验。

2 结果

2.1 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经过服用辛伐他汀,其血脂(TC、TG、LDL-C)较服药前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服药前后血脂比较(x±s)

时间TC(mmol/L)TG(mmol/L)LDL-C(mmol/L)

基线值6.52±0.312.30±0.784.32±0.77

治疗2个月5.60±0.381.81±0.433.62±0.54

治疗6个月4.92±0.411.61±0.383.1±0.47

注:治疗前后比较(P

2.2 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经过服用辛伐他汀治疗,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未服用调脂药物的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观察2个月和6个月的结果不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高脂血症老年患者服用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x±s)

组别

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10.-3)

对照组25.90±0.4442.1±0.50

治疗2个月23.21±0.4137.5±0.38

治疗6个月15.5±0.9119.7±0.41

注:服药组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血脂异常被认为冠心病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而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调脂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他汀类药物已成为现代药物治疗冠心病的基础。其作用机制是:该药物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是肝脏等组织中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他汀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由于体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刺激肝细胞膜上LDL受体的数目和活性。使更多的LDL与受体结合,加速LDL的分解代谢,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指南Ⅲ(NCEP ATPIII)强调LDLC水平增高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降脂干预中,首要目标是降低LDL-C水平。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血清HDL-C每升高0.4 mmol/L,则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2%~3% [1]。

大量的循症医学研究证明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进展极为密切。他汀类药物除了降低血脂的作用外,还参与调控内皮功能和炎症反应,保持斑块稳定性以及预防血栓形成[2]。已经证实辛伐他汀对纤溶系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首先表现为内皮功能障碍,而高脂血症是造成内皮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辛伐他汀除使血脂水平恢复正常外,还使PAI一1含量下降,血浆t-PA含量增加,并接近正常水平。故辛伐他汀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

笔者经过230例患者观察,辛伐他汀除了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外,还可以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能够显著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与心血管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降脂药物品种繁多,辛伐他汀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明[3],具有全面、综合调节人体脂质代谢的功能,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老年患者服药顺应性较好。

参 考 文 献

篇8

作者单位: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

通讯作者:任寿安 近年来,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探讨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1]:OSAH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睡眠时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且OSAHS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是非OSAHS患者的103倍。Bassetti CL[2]表明,在脑卒中患者中,并发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超过50%,且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为主。脑卒中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上常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进行评估,其评分结果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通过观察42例OSAHS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了解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治疗对OSAHS合并AIS患者病情、症状缓解的影响,为临床上使用nCPAP治疗OSAHS及其并发症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就诊于吕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测量颈围,并进行夜间不小于7 h的睡眠呼吸监测,并根据相关诊断标准选取OSAHS合并AIS(简称OA组)4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干预组加用nCPAP治疗,1月后再次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干预组男15例,女5例,年龄(6140±935)岁,体重指数(2907±324)kg/m2,对照组男17例,女5例,年龄(6099±978)岁,体重指数(2887±394)kg/m2。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OSAHS: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4]的诊断标准,且选取AHI≥20次/min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头颅CT或MRI影像学证实,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昏迷患者、口腔分泌物多且咳痰无力者。②肺部感染者。③胸片发现巨大肺大疱、严重气胸或纵隔气肿。④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者。⑤急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感染未控制者。⑥大面积脑梗死及脑干梗塞的患者。⑦青光眼。

12 研究方法

121 睡眠监测 所有受试者检查前24 h内禁止服用各类镇静药物及酒、茶、咖啡等,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YH1000 c怡和嘉业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连续行不少于7 h的睡眠呼吸监测。按照国际标准法同步描记睡眠时的口鼻气流、胸腹运动、及指端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指标包括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LSaO2)及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mean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MSaO2)等。监测报告由计算机分析加人工修改的方法完成。

122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对脑卒中后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识别、判定,并进行疗效考评。所有患者意识均清楚,且不存在感觉性失语。治疗前后均由同一医师根据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2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般治疗 干预组与对照组均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改善脑代谢、对症支持。若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时,同时给予口服叶酸、维生素B6片及甲钴胺。

124 nCPAP治疗 20例OSAHS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干预组)经PSG确诊后第2夜采用AutoCPAP呼吸机进行压力滴定,分析记录数据后得出最适压力,以此压力进行每夜不小于4 h的nCPAP(德国万曼SOMNO vent ST呼吸机)治疗,连续治疗1月,于治疗最后一夜同时行PSG监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法;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用t检验;以 P

2 结果

21 O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PSG监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评分与PSG等指标的

相关性分析(r值)

指标 神经功能评分

AHI(次/h) 0579

LSaO2(%) 0567

MSaO2(%) 0362

ODI(次/h) 0625

篇9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b)-0030-03

Effect of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 (CRRT) o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ognosis

REN Yan-hua CAI Ying-li LI Hai-bin GAO Ming-xia LI Zhong-zhan

Comprehensive ICU,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aoqing 52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 (CRRT) o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and its prognosis.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0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blood therapy, and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blood purification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ect, hospitalization time, improvement of heart rate, improvement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improv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heart rate, improvement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improv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Blood purification;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Clinical impact

多器官功能障K综合征是指患者受到严重感染、创伤、休克或大手术后,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系统、脏器出现功能障碍等,使得内环境维持不稳定的临床综合征[1]。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在炎症、内毒素、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刺激下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和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失衡,是一种临床危重疾病,死亡率高。患者始终存在促炎和抗炎的相互作用,炎性反应主要表现在患者出现大量的炎性介质释放,引起免疫失衡等[2]。本研究就选取血液净化治疗对4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影响和预后进行深入的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抓阄的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4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实验样本20例。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22.9±8.3)岁;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9.8±8.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学会制定的标准。收缩压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患者行胃肠减压,同时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等;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清理创面,输血、补液及吸氧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患者的酸中毒,开展抗感染治疗,衰竭脏器患者给予综合疗法,密切观察患者的其他脏器,避免患者的其他脏器发生衰竭[3]。观察组给予患者血液净化,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采用贝朗Diapact CRRT或PRISMA机器,滤器为B.BRAUN AcuteM或prisma M100,在患者的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进行穿刺,留置患者的双腔管,创建体外循环,每分钟血流量设置为150~200 ml,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4-5]。

1.3判定指标

①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判定分为,基本治愈:各症状消失,胃肠道功能改善好;明显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通过各项指标检查显示,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改善良好;基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的改善,病情加重,有死亡。总有效=基本治愈+明显有效②住院时间和心率改善情况。正常心率的范围平均在75次/min左右(60~100次/min之间)[6]。③精神症状改善情况:对患者的安静、躁动以及狂躁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④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对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消化道出血、腹胀、腹泻以及便秘情况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指标行有效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心率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精神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为(17.03±3.6)分,消化道出血0例,腹胀1例,腹泻1例,便秘0例;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为(7.09±1,32)分,消化道出血3例,腹胀3例,腹泻4例,便秘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两组住院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8.6±3.6)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9±0.6)d。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危重综合征,患者发病的同时伴有急性肾衰竭,使水、电解质发生紊乱[7-8]。目前,随着临床的深入研究,该病患者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刺激,释放患者的的体液,使得细胞因子对血管的张力、渗透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患者的微循环系统发生一定的障碍[9-10]。正常患者的的炎症反应是一个自限性的过程,疾病时患者的损伤因子毒力较强,数量大,持续时间长,使得机体处于长期的超敏反应状态,产生大量的炎症递质和细胞因子,大量炎症递质失控性释放作用于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对患者的多项器官造成一定的影响[11-12]。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说明,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较好。另外,本研究结果与程文涛[15]研究的结果一致。血液透析的治疗模式是,滤过泵在外侧施压,利用滤过泵的过滤原理,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和新陈代谢废物清除,在清除过程中电解质也将会随着水分的移动被排除[13-14]。因此,再进行补液,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在清除过程中,其他残余分子也将会排除,以维持身体正常功能[16-17]。血液透析的治疗作用也较为突出,除去血液中的多余水分,改善肺水肿的浮肿现象,维持输液空间的平衡;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避免相关疾病的产生[18-19]。

综上所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亢宏山,白艳,马珍,等.乌司他丁联合CRRT成功救治误输白开水致MODS一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9):1211-1212.

[2]慧智,董宏,钱秦娟,等.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8):116-119.

[3]吕先念,刘辉,周飞虎,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疗效分析[J].医学院学报,2014,35(11):1090-1092.

[4]肖红艳,许卫江,刘彬,等.亚低温血液净化技术在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疗效及风险评估[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12):975-979.

[5]季大玺,谢红狼,龚得华,等.连续血液净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1, 10(2):176-181.

[6]王旭,董斌,李|,等.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蜂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6):442-444.

[7]黎书,王峥,董丽群,等.血液净化治疗儿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6):703-707.

[8]刘安平,肖雪.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用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5):3-4.

[9]黎婉明,翁利.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炎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57-59,62.

[10]陈艺坛,潘云虎,陈光,等.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5,(9):945-947.

[11]何川鄂,杨林,黄倩,等.早期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蜂蛰伤致多脏器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4, 14(7):398-401.

[12]伍民生,周红卫,赵小琴.连续血液净化在ICU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8,14(2):292-295.

[13]张兴荣,王锦权,陶晓根,等.羟乙基淀粉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2):159-163.

[14]刘立新,朱海勇,王肖铭,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劳力性热射病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4):505-506.

[15]程文涛.连续血液净化治疗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3):136-137.

[16]王函,李清初,明,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10):1608-1610.

[17]黄贤文,王黎,黄英.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及预后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1):2805-2807.

篇10

[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a)-010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modialysis combined with hemoperfusion in intractable skin pruritu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this interval was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study period, and 34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nd refractory skin pruritus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n=17) and the combined group(n = 17).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hemodialysis,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treated by hemodialysis combined with hemoperfusion method, Group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skin itching score and skin itching to improve an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26.7 ± 4.8)points and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26.9 ± 5.1)poi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 of itch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22.4 ± 4.3)points and (15.8±4.7)points in the combined group. The score of th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Hemodialysis; Hemoperfusi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在R床上,顽固性皮肤瘙痒症是采取血液透析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有着很高的发病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血液透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局限于维持生命,而是希望通过血液透析来减轻痛苦,继而提高生活质量,但皮肤瘙痒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易怒、失眠、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这一区间内的34例皮肤瘙痒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方便选择这一时间段内该院收治的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n=17)和联合组(n=17)。参照组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为(53.3±6.5)岁,平均透析时间为(43.7±7.5)个月;联合组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为(57.1±7.3)岁,平均透析时间为(44.6±7.8)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下资料可比。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为乳酸盐(国药准字:H36020291),将血流量设置为200~250 mL/min,设置透析液为500 mL/min,抗凝治疗采用普通的肝素即可。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患者每周治疗2次,其中1次,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方法,在治疗时要将灌流器需在透析器的前面串联。所有患者每次治疗4 h,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

①皮肤瘙痒判定标准:瘙痒程度可分为1~5个等级,瘙痒无需抓挠为1分;瘙痒但不会抓伤为2分;抓挠无效为3分;多出瘙痒为2分;全身瘙痒时则为3分[3]。根据瘙痒的频率可分为1~5分,其中每1次瘙痒但持续时间长或者短时间发生多次瘙痒为1分;无法忍耐的瘙痒为5分;因瘙痒致患者苏醒1次记为2分,14分为总分。②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短时间内未出现复发。瘙痒的症状有部分减轻为有效。无效:皮肤瘙痒症状无明显缓解[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n(%)]表示,P

2 结果

2.1 瘙痒评分的具体对比分析

治疗前,瘙痒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瘙痒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状况改善情况进行对比

联合组患者皮肤改善有效率为94.11%、参照组有效率为64.70%,联合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顽固性的皮肤瘙痒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血液透析的患者尤其是尿毒症的中,长期的透析会使得皮肤的角质层出现病理性的改变,继而使得表层功能发生异常。②可能与周围神经轴的伴随症状有关,如突变性的脱髓鞘发生的病理性改变。③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部分患者经过甲状旁腺全切术能够有效的减轻皮肤瘙痒的症状,但这种现象因人而异[5]。④由于患者皮肤中有着很高的二价离子,使得体内钙、磷的代谢出现紊乱,继而使得5-羟色胺和组胺的释放而导致皮肤瘙痒的发生。⑤血浆中的组胺水平由于各种原因而升高,但都需要通过肾脏排出,因此,发生皮肤瘙痒。甲状旁腺主细胞可分泌PTH激素,而这种内分泌激素又可以将所有的器官对靶器官产生作用,因此,在治疗尿毒症的过程中,会将PTH水平的变化作为重要的检验指标[6]。

血液透析正好可利用弥散原理起到净化血液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致病物质,但是却不能将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清除干净,仍然不能在根源上解决问题。血液灌流能够利用吸附功能使血液净化,而且其清除效果明显,主要是利用外循环将血液流入待灌流器中,而灌流器中具有特定的吸附剂,可以将大分子和小分子物质都能清除干净,促进皮肤瘙痒症状的缓解[7]。将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应用可互相弥补不足,并充分利用各自的血液净化原理,将血液中各类致病物质有效的清除,从而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次研究中,对联合组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联合血液关系治疗的方法,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治疗前患者瘙痒评分为(26.9±5.1)分,而治疗后瘙痒评分为(15.8±4.7)分,患者的瘙痒评分明显得到改善,与孙治华等人[8]对瘙痒评分的研究数据(13.17±3.92)分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可有效的促进皮肤瘙痒症状的改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泳璋,肖洁,徐米清,等.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中、大分子毒素清除与瘙痒症状疗效的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9):470-474.

[2] 熊英.血液灌流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22例的临床疗效[J].医药前沿,2013(15):62-63.

[3] 李平.中医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8):258.

[4] 戴纪萍.血液透析-灌流串联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20):28-29.

[5] 吴雷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瘙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4):108-110.

[6] 朱颖玲,,周丽娜,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4):401-402.

篇11

中图分类号 767.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032-0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指由于患者睡眠时上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的一种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OSAS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需要以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为主多层面手术治疗的患者亦逐年增多。UPPP术后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急性上呼吸道梗阻,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2]。

上呼吸道梗阻导致的困难气道是OSAS患者围术期死亡的首要原因。面罩通气困难、气管插管困难是引起困难气道发生的重要原因[3]。国内外有关OSAS和困难气管插管关系的研究较多,故麻醉医师的注意力多集中在麻醉诱导期、气管插管,而对患者麻醉恢复期变化不够重视、拔管时机掌握得并不十分恰当。一般而言,全麻诱导后患者在手术过程多可平稳过渡。于麻醉恢复期,拔管时机掌握得当与否决定患者是否再度发生上呼吸道梗阻、是否需要再次插管。本研究中OSAS患者UPPP术后延长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发现可明显改善缺氧,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经全夜7 h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为OSAS且符合UPPP手术指征的患者60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2~63岁,平均45岁,病程2~15年。60例患者分为留置气管导管组(K组)与对照组(C组)。全部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打鼾、睡眠呼吸暂停、夜间憋醒、白天嗜睡、头痛等症状。

1.2 麻醉及气管导管留置

两组患者均快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常规UPPP术或改良UPPP术。K组恢复自主呼吸后保留气管插管,保持气管插管的通畅,并行24 h血氧饱和度监测,6~20 h患者完全清醒并经耳鼻喉科医师证实无再次手术指征后拔管。C组手术结束后0.5~2 h,患者在恢复自主呼吸、能唤醒,肌力恢复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使用PSG在患者术前1 d晚进行睡眠监测,监测7 h,在所得数据中选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麻醉手术期及术后24 h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体重指数与PSG主要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体重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1 h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

C组患者拔管后1 h SaO2明显低于拔管前(P0.05);K组拔管后1 h SaO2明显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C组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23.33%,二次气管插管率为20.00%,均明显高于K组的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OSAS的直接发病机制是上气道的狭窄和阻塞,但其发病并非简单的气道阻塞,实际是上气道塌陷,UPPP手术后上气道塌陷并不会立即消失,手术虽然去除了部分阻塞组织,增大了咽部的入口直径,但术后局部创面水肿及伤口渗血、咽喉部分泌物增多,且由于手术部位剧烈的疼痛,患者不愿咳出或吞咽血性分泌物与痰液,致使大量分泌物聚集在咽喉部,引起气道不顺畅甚至喉痉挛,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梗阻[4]。另一方面,物的残留作用引起呼吸抑制,体内肌松、镇痛、镇静药物尚未完全代谢,相应药物拮抗作用消失后,在短暂的拔管刺激清醒后,呼吸可能再度被抑制,又进入昏睡状态,极易发生舌后坠与呼吸遗忘等情况[5]。此外,由于术前长期处于低氧、高碳酸血症等致中枢呼吸驱动明显减弱的状态,OSAS患者术后睡眠时上呼吸道的功能不可能即刻改善,且此类患者多肥胖、颈粗短、舌肥厚,很容易出现术后重度缺氧状态,增加窒息危险性[6]。

本研究中,对照组拔管后血氧明显低于留置导管组,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OSAS患者的围手术期监护,术后应及时有效地清除咽喉部分泌物,鼓励患者咳痰、做吞咽动作,特别应注意睡眠时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通气量是否足够。即便如此,仍有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再次气管插管、再次手术的可能。而手术后留置气管导管直至患者完全清醒,可避免因物的残留作用引起的呼吸抑制与呼吸遗忘,避免因咽部分泌物与伤口渗血及创面水肿所致的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梗阻。之所以选择经鼻插管,一方面是因为有利于耳鼻喉科医师手术操作,另一方面是患者对鼻插管长时间的耐受性明显好于经口插管。因此,OSAS患者气管导管留置至完全清醒再拔管是改善UPPP术后缺氧、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梗阻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Vasu T S,Grewal R,Doghramji K.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nd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2012,8(2):199-207.

[2] Talei B,Cossu A L,Slepian R,et al.Immediat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anesth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J].Laryngoscope,2013,123(11):2892-2895.

[3] Kim J A,Lee J J.Preoperative predictors of difficult in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J].Can J Anaesth,2006,53(4):393-397.

[4]李五一,倪道风,姜鸿,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时咽腔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1):38-40.

篇12

[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b)-0067-05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adiponectin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IAN Feng ZHENG Zhigang ZHENG Zhongping GUO Xinghua GUO Fe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Yangang Hospital of Yanti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8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 in hyperuricemia combined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patient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adiponectin (APN) and CIMT. Methods The patient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Yangang Hospital of Yanti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 level of serum uric acid and ultrasound of liver. Hyperuricemia combined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HUA+NAFLD group, n = 60), simple hyperuricemia group (HUA group, n = 60), and normal group (control group, n = 55). The serum levels of fasting insulin, blood lipid, uric acid (UA), APN, CRP and CIMT were detected. Waist-hip-ratio (WHR),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result of carotid artery thickness (CIMT) in HUA+NAFLD group was (0.97±0.35) mm,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or P < 0.01). The value of APN in HUA+NAFLD group [(8.40±1.85)mg/dL]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12.58±1.22) mg/dL] (P < 0.01). CIMT, CRP, APN and age, blood pressure, blood fat, BMI, WHR, HOMA-IR, uric acid (UA) were taken straight line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IMT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BP, WHR, BMI, HOMA-IR, TC, TG, LDL-C, CRP, etc (P < 0.05 or P < 0.01), but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HDL-C and APN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There are more prone to atherosclerosis disease in the hyperuricemia with NAFLD than the simple hyperuricemia individuals.

[Key words] Hyperuricemia;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diponectin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常与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肥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伴发,使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大为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为一种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病变,其发病机制与IR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stem,MS)各相关成分关系密切[1]。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作为MS的肝脏表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2-3]。HUA及NAFLD二者同时存在对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是否较单纯HUA更为明显,目前临床缺乏相应研究。而脂联素(adiponectin,APN)作为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基因位置位于染色体3q27,正是MS的易感基因所在区域。该基因的多态性不仅与MS的各种特征相关,而且与胰岛B细胞的功能有关[4]。在近年的研究中APN被证实:它是一种同时具有抗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5]。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作为衡量动脉粥样硬化靶器官损害,已被公认为反映亚临床动脉硬化的客观指标[6],可作为评估大血管病变存在与否的早期指标。本研究旨在明确HUA及NAFLD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体检人群17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实验分为以下三组:HUA合并NAFLD组(HUA+NAFLD组,60例),单纯HUA组(HUA组,60例),健康对照组(55例)。具体如下:高尿酸血症(HUA)诊断标准按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专家共识》: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 μmol/L(7 mg/dL),女性高于357 μmol/L(6 mg/dL),即可诊断为HUA。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依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在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2]。凡具备下列第l~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男性每周小于140 g,女性每周小于70 g;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④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MS相关组分;⑤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谷丙转移酶(ALT)增高为主;⑥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⑦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排除以下因素:有不稳定心绞痛,或曾有明确冠心病发作病史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或)肾功能不全者;检查前3 d连续进食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等;检查前1 d,过量饮酒(啤酒、白酒)及剧烈体育锻炼者;近期连续服用普萘洛尔、硝苯地平、噻嗪类利尿剂、复方降压片、小剂量阿司匹林、吡嗪酰胺片等影响尿酸排泄药物者;及有长期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男性每周≥140 g,女性每周≥70 g;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严重的心衰、肾衰、感染、发热、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肝功能指标≥正常上限的2倍。HUA合并NAFLD组患者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8.5±7.6)岁。单纯HUA组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4±8.4)岁。诊断符合上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以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55例健康者,其中男32例,女23例,平均(54.3±6.5)岁,为对照组;以上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本次研究的175例对象,在接受本院检查或者是入院时均进行了身高、体重和血压测定,血压由专人、专血压器测量,取坐位测量的3次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均值。所有受试者均禁食8 h,次晨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等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计算公式:HOMA-IR=FPG×Fins/22.5。

1.2.2 脂联素水平的测定 脂联素采用ELISA测定(试剂盒由上海沪尚公司提供),板内变异系数

1.2.3 颈动脉血管多普勒彩超检查 由专人操作,应用德国SIEMENS多功能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1.0 MHz,分别测量左颈动脉、右颈总动脉远端分叉1 cm处、颈内动脉起始端、颈动脉窦部3个点的内膜中层厚度(IMT)。两侧共6点值,然后取平均值。因后壁显示最清晰,故以后壁IMT为标准。

1.2.4 B超诊断脂肪肝 具体标准为,肝区近场弥漫性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远场回声衰弱,光点稀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由专人操作)。

1.2.5 其他研究指标 腰臀围测量方法为:受试者直立,两脚分开30~40 cm,用一根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 mm的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1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气末测量腰围的长度;臀围测量是臀部的最宽处。计算腰臀比值(WHR),WHR=腰围/臀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经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资料比较

三组间性别、年龄、舒张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三组其他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HUA+NAFLD组及HUA组收缩压、BMI、WHR、HOMA-I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BMI及CRP指标,HUA+NAFL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3 三组血脂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HUA+NAFLD组与HUA组的TG、TC、LDL-C升高,HDL-C 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NAFLD组与HUA组相比,T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C、LDL-C、HDL-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三组血脂情况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与HUA组比较,P < 0.05;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4 三组APN、CIMT比较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比较结果显示:HUA+NAFLD组与HUA组中CIM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APN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PN在HUA+NAFLD组及HUA组中下降(P < 0.05),其中,HUA+NAFLD组下降尤为明显(P < 0.01)。见表4。

表4 三组APN、CIMT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APN:脂联素;C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2.5 C-IMT与APN、CRP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对HUA+NAFLD组及HUA组中CIMT、CRP、APN分别进行年龄、血压、血脂、BMI、WHR、HOMA-IR、尿酸(UA)等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RP和C-IMT、腰围、腰臀比、TG、HOMA-IR呈正相关(P < 0.05或P < 0.01),与APN水平呈负相关(P < 0.01),CIMT与SBP、WHR、BMI、HOMA-IR、血脂、CRP、UA等指标呈正相关(P < 0.05或P < 0.01),与APN呈负相关(P < 0.05)。APN与腰臀比、HOMA-IR、CRP、C-IMT、UA呈负相关(P < 0.05或P < 0.01),与HDL-C呈正相关(P < 0.05);与其他的因素均没有相关性(P > 0.05)。详见表5~7。

3 讨论

研究表明: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存在许多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等[7]。一项覆盖1600人的横断面调查中显示:在有代谢性危险因素的中国人群中,男性、女性的HUA患病率分别为20.58%和30.55%;而在HUA个体中,同时合并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3种以上代谢危险因素者,男、女比例分别高达76.92%和67.64%[8],其中,约80%的HUA患者合并高血压,合并超重或肥胖为50%~70%,高脂血症则为67%以上。HUA通过与经典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或独立作用,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对高尿酸血症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对5929例25~74岁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6.4年的NHANESⅠ研究结果显示:1593例死亡中,无论是男性、女性、白人还是黑人,其血UA水平与心血管病病死率呈正相关,其中731例(45.9%)归因于心血管疾病;血尿酸每升高59.48 μmol/L,因缺血性心肌病死亡的心血管病危险比率男性为1.09,女性为1.26[9]。本研究观察到:与正常人群相比,无论是否存在NAFLD情况,HUA个体的CIMT均有明显增加(P < 0.05)。进一步验证并提示:HUA个体存在更为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趋势,CVD风险更为突出。这种风险与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及血压都有明显相关。

NAFLD是指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导致NAFLD的原因不包括酒精和其他明确病毒感染等因素。作为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的慢性肝脏疾病,NAFLD目前被认为是MS在肝脏的表现。根据病理和临床表型情况,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类型可以分为单纯性脂肪肝(SFL)、NASH和NASH相关性肝硬化。目前,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原因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说法。关于其发病机制的“二次打击”学说,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其中,第1次打击主要是由于IR引起的TG沉积;第2次打击主要是由于氧化应激,导致炎症的发生[10]。NAFL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IR,使得TG过度沉积,同时合并糖原合成异常,造成内脏,尤其是肝脏内细胞TG异常堆积。存在HUA等代谢危险因素的个体,因IR的病理机制,造成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效应不敏感,脂代谢途径异常并同时合并脂质过氧化,造成肝脏在IR情况下更易出现肝脏氧化应激损伤[11]。HUA等代谢综合征人群中的高胰岛素血症及内脏型肥胖,目很多学者认为:IR应该是NAFLD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肝源性IR也被认为是NAFLD的发病关键因素[12]。IR使胰岛素抑制脂肪酶的活性下降,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多,游离脂肪酸(FFA)水解增高,大量的FFA更容易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使肝脏对FFA氧化和利用不足,从而脂化形成TG增加,而肝细胞内脂肪运出肝的能力受限,使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NAFLD本身也加重IR。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出:HUA同时合并NAFLD的人群,其IR程度更为突出,中心性肥胖更为明显,以血压、血脂为临床表象的代谢异常也较正常人群及单纯HUA者更为典型。其颈动脉为代表的血管硬化及内膜增厚等血管损害表现也非常明显。

NASH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被证实与炎性物质及脂肪产生的激素相关[13]。脂肪组织产生的激素,特别是:APN有独立的心血管疾病相关性,并具有明确的抗炎,抗AS作用。在肥胖合并NAFLD患者中,APN水平比单纯肥胖者降低,提示APN除了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脂肪酸的摄取及代谢,降低肌肉、肝脏、循环血液中FFA及TG浓度,从而解除高脂血症所引起IR。同时,APN也直接作用于肝组织,抑制葡萄糖的生产和防止脂质堆积,并通过抑制单核细胞的前体细胞增殖及成熟巨噬细胞的功能而抑制TNF-α基因表达,最终对炎症反应起负调节作用,从而有助于血管受损部位内皮细胞的恢复,对心血管系统起间接保护作用[14]。近期研究中,APN水平降低与转氨酶和α-GT水平增加相关,提示:APN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可能在维持肝细胞功能完整性方面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在本项研究中,APN在NAFLD组及HUA组中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5),且直线回归分析显示:APN浓度变化与CIMT负相关,也进一步揭示:在HUA及NAFLD等代谢组分明显异常的个体中,APN的浓度降低参与、促进了这类患者的大血管病变进展过程。

总之,HUA合并 NAFLD流行病学形势严峻;与单纯性HUA比较,合并NAFLD的IR更为明显,大血管病变风险更为突出。因此,加强对HUA伴NAFLD患者脂肪肝的综合防治与早期检测CIMT、APN及CRP等非常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首先,HUA并非NAFLD者,C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相对于正常人群,这两类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更为明显。另外,血脂代谢异常及中心性肥胖等代谢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是NAFLD及HUA者存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相关介质。因此,通过本研究可以证明在HUA并NAFLD的患者中,心血管疾病风险更为增加。同时,本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前研究数据所表明的:NAFLD是MS在肝脏中的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此项研究结果显示:以超声检查评估NAFLD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其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平行性良好,并与HUA及NAFLD组患者的临床MS表型吻合。因此,早期对HUA及NAFLD等CVD高危人群进行CIMT及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实践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Angulo P. GI epidemiology: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883-889.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肝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3-166.

[4] 汪学军,姜志胜,黄佳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7):535-538.

[5] Tsubakio YK,Matsuura F,Koseki M,et al. Adiponectin prevents atherosclerosis by increasing cholesterol effiux from macrophages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8,375(3):390-394.

[6] O′pLeary DH,Polak JK,Kronmal RA,et al. Carotid artery inter-media thickness as a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older adults [J]. N Engl JM,1999,340(6):34-42.

[7] Nakanishi N,Okamoto M,Yoshida H,et al. Serum uric acidand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or type 2 diabetes in Japanese male office workers [J]. Eur Epidemiol,2003,18:523-530.

[8] 张立晶,胡大一,杨进刚,等.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4):520-524.

[9] Fang J,Alderman MH. Serum uric acid and cardio vascular mortality:the NHANES Ⅰ epidemiologic follow-up study,1971-1992 [J]. JAMA,2000,283:2404-2410.

[10] Leon A,Paul A,Keith 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CMAJ,2005,172(7):899-905.

[11] Targher G,Bertolini L. 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J]. Diabet Care,2007,30:1212-1218.

[12] Angulo P,Alba LM,Petrovic LM. Leptin,insulin resistance,and liver fibrosis in huma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Hepatol,2004,41:943-94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