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的评价范文

时间:2023-07-19 09:29: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研能力的评价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研能力的评价

篇1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030-02

研究生是国家未来创新的中坚力量。国家科学技术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待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的科学化[1]。教育部为了培养和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启动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研究生科研创新问题的学术论文数量急剧增加,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2]。

我国目前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5个方面:

(1)提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评级标准[1];

(2)具体分析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3-4];

(3)分别以工科研究生、经管类研究生、理科研究生和文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了如何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5-7];

(4)分别以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为例论证了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8-9];

(5)将美国、英国等外国研究生培养经验与我国进行对比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10-11]。

现有的研究方法大多是理论层面的定性分析,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文献[6,8]分别基于调查问卷和灰色聚类模型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做了定量评价。

相比于定性研究的现状,如何定量评价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该文将在综合分析定性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取出衡量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根据频数统计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进一步通过构造综合评价模型对理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1 综合评价法在理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整理文献[1-11]中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的现状的分析及提出的改进意见,结合理科研究生的专业特点,该文共确定5项评价指标,分别是:

(1)招生机制的完善性;

(2)学术氛围;

(3)学术交流机会;

(4)学科竞赛的参与力度;

(5)课外实践实习机会。

各项指标的具体解释与量化如下。

1.1.1 招生机制的完善性

现有招生机制的完善性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上。为了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招生规模应该维持在一定的区间,该区间的上限和下限与导师职称、学校水平均有关,通过对部分研究生导师进行访问,结合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实际,定义招生机制完善指数

(1)

其中n为导师所带的研究生总数,(1)式表明当导师所带的研究生过多或者过低时,招生机制完善指数均较小,而当招生规模越接近于合理上下限区间[2,20]的中点时,招生机制完善指数越高。

1.1.2 学术氛围

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科研创新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以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质量来衡量学术氛围,用IFi表示研究生发表的第i篇学术论文当期的影响因子,定义学习氛围指数

(2)

其中为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总量。

1.1.3 学术交流机会

学术交流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学术会议等级的划分,学术界主要是基于论文进行评价[21],该文根据参会论文被检索的级别将学术会议分为如下3个等级。

一级:论文被SCI,EI,PANS,F1000等数据库检索;

二级:论文被CSCD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检索;

三级:论文被其他数据库检索。

根据论文被检索的等级的不同,分别赋权值2,1,0.5。假设研究生参加三个等级学术会议的次数分别是,则定义学术交流机会r3为研究生参加的学术会议对应等级的加权和,即

(3)

1.1.4 学科竞赛的参与力度

学科竞赛也是一条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用参与学科竞赛的获奖级别来衡量学科竞赛的参与力度。定义学科竞赛的参与力度指数与获奖级别的数值映射关系如下:

(4)

1.1.5 课外实践实习机会

课外实践实习能够让研究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对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定义课外实践实习机会指数r5为研究生参加课外实践实习的总次数。

1.2 频数统计法确定权重

通过整理总结定性研究的相关文献中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及改进措施等结论,该文在武汉市面向不同层次的在校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企事业管理人员及其他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背景的人员发放了180份调查问卷,问卷有效回收130份,回收率为72.22%。问卷主要统计结果显示如下。

(1)41.30%的被调查者认为理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用来提高我国科研整体水平,26.30%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用来提升研究生个人科研水平,31.50%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用来提升研究生个人就业竞争力。

(2)87.70%的被调查者认为即使理科研究生毕业之后不从事专业科研工作,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然为个人发展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3)61.50%的被调查者认为科研创新能力较高的理科研究生社会需求量很大,22.3%的调查者认为一般,16.2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

(4)90.80%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理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亟需提高。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尽管针对不同的问题,大家的结果不完全一致,然而在总体上,大家都一致认为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创新型理工科研究生的社会需求量是很大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国家和个人科研水平,还可以提高个人就业竞争力。

在上述基础上,该问卷对衡量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5项指标的被选择频数做了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以5项指标的被选择频率作为其权重,即可得到5项指标的权重

(5)

(6)式表明,在这5项评价指标中,大家认为最能反映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前三项指标依次是学术氛围,课外实践实习机会以及学术交流机会。这三项指标囊括了学术论文、学术交流以及社会实践,也是目前许多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个人所非常看重的指标,说明了本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实际情况相符。

1.3 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与构造

选取线性加权法为最后的综合评价模型,则第个评价对象的创新能力指数

(6)

2 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上述模型的合理性,该文选取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共计10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10名研究生的数据信息,整理得到他们的指标得分,如表2所示。

从而根据模型(6)求的10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指数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1)科研创新能力指数较高的研究生大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进入博士后站点或者留在相关科研部门。这属于典型的“人-岗匹配”,说明本模型的建构比较合理。

(2)科研创新能力指数相对较低的研究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在读研期间的积累,选择相对应的工作,或者因为毕业以后不会继续奋战在科研之路,在读研期间理所当然地培养课外兴趣、职业技能,以此提升自己的就业砝码。

综上所述,本模型可以较好地反应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使得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和技能水平,主动地在读研期间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3 结语

该文提出了基于综合评价模型对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一种定量方法,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了衡量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5项指标,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以对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从而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理科研究生本人及相关培养单位做评估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0-13.

[2] 徐亚清,王怡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8-101.

[3] 李小昱,王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100-103.

[4] 肖云龙,周治军.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三大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1):24-27.

[5] 吴祖芳,张艳丽,翁佩芳.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81-85.

[6] 马一博.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7] 宋京霖.人文知识与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8] 孙静.论文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D].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高校 科技创新 模糊积分 能力评价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高校创新系统的主体,通过整合高校内外的一切可用资源,不断促进高校基础理论研究和新兴科学理论发展的综合能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衡量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高校科技创新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推动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国外的学者主要反映在院校评估与绩效评估中,如Mc Guire等人对科研型高校生产效率与信誉的研究。国内学者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如王章豹、徐枞巍等在剖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量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模型与方法;王光平、金浩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的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国内外学者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

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多约束、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复杂结构。而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要对我国目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一个客观而科学的评价。因此,要构建科学、实用的结构评价决策指标,就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整体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动态适应性相结合原则,可测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独立性与相关性相结合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高校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能力包含着诸多构成因素,涉及的问题较多,与诸因素之间有着紧密或疏松、间接或直接的关联性,需要对相关因素与具体定位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做出科学分析。本文尝试应用模糊积分评价法,将主要因素按照相互关联的方式、紧密性以及重要程度给予分层,最终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找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进行较为科学的描述,力求得出一些有利于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结论。我们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目标层-准则层-约束层-指标层”四个层次的框架结构。见表1。

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

美国控制论专家L.A.Zdahe于1965年首先提出了模糊集合理论(fuzzy set theory),1978年又进一步提出了与模糊集合理论相辅相成的可能性理论,随后模糊理论迅速发展,并在数理、经济、人文、工程等方面有了广泛应用。本文根据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问题的特点和要求,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使用模糊积分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模糊积分综合评价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模糊积分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1)人力资源流。人力资源流包括教师流量以及高校科研吸引人才的能力两个方面:高校教师资源流量QM,指高校获得的师资数量;高校科研吸引力FM,指高校吸引人才的能力。

(2)财力资源流。财力资源流包括流入高校的资金总量以及高校对资金的吸引力两个方面:财力资源流量QY。指高校吸引的投资总额;财力资源吸引力FY。指高校吸引资金投资的能力。

(3)物力资源流。物力资源流包括流入高校的设备等物质总量以及高校对物力的吸引力两个方面:物力资源流量QR。指高校吸引各种设备、仪器、图书等投资总量或总额;物力资源吸引力FR。指高校吸引教育教学设备、仪器、图书等物质的能力。

(4)人才培养流。人才培养流包括高校向社会培养输送的各级各类人才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对社会的吸引力两个方面:人才培养流量QP。指高校人才培养总流量;人才培养吸引力FP。指高校人才培养对社会的吸引力。

(5)科研成果流。科研成果流包括高校输入输出的科研成果总量及其吸引力两个方面:科研成果流量QA。指高校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科研成果吸引力FA。指高校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吸引力。

(6)社会服务流。社会服务流包括高校为社会经济服务所做出的贡献以及由高校的贡献作用所产生的吸引力两个方面:社会服务流量QT。指高校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推广为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提供的所有服务;社会服务吸引力FT。指高校人才培养对社会的吸引力。

2.基于模糊积分评价法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估算

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中存在吸引力和模糊熵流,运用模糊积分评价法可以估算吸引力参数,然后根据流场理论,根据吸引力与模糊熵流的关系,解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流,最后计算由此产生的负熵流。本文以人力资源流为例进行估算:

(1)高校教师变动的估算。高校教师的变动包括专任教师的自然增长率(主要是反映教师离退休的负增长率)和流入与流出。设 为在一年内从高校外流入系统内的教师数量, 为在一年内从高校内流出系统外的教师数量,πi为高校教师自然增长率,Ti为高校教师总数量。则有高校教师数量的变化为dQMi:

(1)

(2)高校教师资源吸引力参数的估算。设FMij为高校对社会系统人力资源(教师)的吸引力,FMji为社会系统对高校人力资源(教师)的吸引力, 为社会系统对所有人力资源的吸引力之和。由于吸引力和流量(密度)成线形关系,因此,从高校外流入系统内人力资源(教师)QMij为:

(2)

由于高校教师数量的变化为dQMi是已知的,社会和高校可能提供的人力资源年变化量 、 己知,高校教师总数量Ti已知,剩下的未知数只有吸引力的待定参数,以及与人力资源吸引力相关的模糊熵流 ,然后通过计算机编程模拟对这些参数进行求解。

(3)高校教师负熵流的估算。根据已被广泛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的熵变的原理,熵流变化可以通过力与流的乘积表示,可得从高校外流入系统内的人力资源(教师)带来的负熵 :

(3)

根据以上分析,运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中的财力资源流、物力资源流、人才培养流、科研成果流、社会服务流。对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运用模糊积分方法分别估算各自的负熵流及其对应的吸引力。而吸引力参数通常采用学校横截面数据获得。然后,可求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值Hs。

三、结论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量化、适用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高校科技创新的实际情况,结合模糊积分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模糊积分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认为高校应建立有利于连接主客体的科技创新环境,立足地方科技发展,增强科技创新人财物支持能力、人才培养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社会服务能力,并通过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章豹,徐枞巍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5,2:55-59

篇3

1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步骤

(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指标体系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与代表性;整体性与层次性;简明性与可操作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2)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指标体系权重

专家对两个因素进行比较时,采用定量的标度,可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见表1。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dmax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W=(w1,w2,…,wn)T的各个分量wj,就是本层次相对上层次因素的排序权重。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为CR=CI/RI,其中CI=(?dmax-n)/(n-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见表2。

(4)确定评语集及隶属度矩阵

(5)一级综合评判

第i准则的模糊评价Bi=Wcj,Ri=[Bil,Bi2,…,Bin]其中Wcj=[Wcil,Wci2,…,Wcim]表第i准则层下第m个指标的权重,表示隶属度矩阵。

(6)二级综合评判

S=WB?B=[WB1,WB2,…,WBj,](BT1,BT2,…,BTj)T=[S1,S1,…,Sn],其中表示B层相对A层的权重。

(7)评价结果的处理

若S不满足Si=1,则进行归一化处理,令Pi=Si/Si(i=1,2,…,n)得新的判断矩阵。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选取{Pi}相应的评价等级作为评价结果。

2 实证分析

2.1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咨询教育管理部门专家及研究生导师,结合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原则,经反复筛选与整合,将目标层A分为5个准则层{B1,B2,B3,B4,B5},并确定了每个准则层Bi下的指标层Cij,见表3。

2.2确定各层的权重值

设计指标权重调查表,邀请专家对各因素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通过咨询结果进行整理后可得判断矩阵。运用Matlab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归一化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权重,见表4。

2.3评语集及隶属度矩阵的确定

对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给出“优、良、中、及、差”的等级评判。对于定量指标,查阅历史记录或相关等级标准,可利用隶属度计算方法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建立隶属度矩阵。对于定性指标,利用等级标准,采用专家打分法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隶属度矩阵。本文以江西某高校H为样本,利用上述方法,建立隶属度矩阵,见表5。

2.4综合评判

首先,利用表4与表5中的数据,进行一级评判,计算出准则层Bi的评判结果,见表6。

篇4

英国产业联合会(Conl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认识到自己具有公共责任,不仅仅是它们的经济绩效也应为它们所在社区和环境的质量负责。更广义地讲,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促进人权、民主、社会质量的提高和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广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对内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实现永续经营,对外实现社会总体可持续发展的承诺。而狭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仅指企业通过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与各利益相关方保持协调的关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经营。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是统一的,一方面,社会环境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对企业的认可度又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战略有利于提高包含企业在内的整个价值创造体的竞争力的,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笔者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持续创新,有效配置资源,将追求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和维护员工权益、带动区域发展和共建和谐社区相结合,使企业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持续获得满足的能力。

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研究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既能为考核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并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奠定基础,又是强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原则

通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不断战胜和超越自我,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基于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既能反映企业的显性竞争力,又能反映其潜在竞争力,为评价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依据;同时尽可能避免指标之间的交叉和重叠,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并突出主导要素的影响作用。

3.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简易性和复杂性的统一,要充分考虑数据及其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既要保证全面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内涵,又要有利于推广。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同时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来综合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培育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不断推进的长期工作,因此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也是一个不断优化发展的过程。随着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考核内涵也会不断深化提高。

(二)维度

传统的企业评价倾向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考评,财务绩效测评方法在工业化时代是有效的,但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财务指标只是企业经营绩效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满足利益相关方诉求的能力,没有把企业作为利益相关方价值创造的共同平台进行考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参与应该贯穿于整个价值链活动之中,因此要从价值链活动着手分析,将可持续能力分解为子能力,并以此设定考核指标。

笔者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分为六个子能力,分别是运营管理能力、资产经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管控能力、人才培育能力、社会贡献能力。

运营管理能力是指企业总体掌控运营情况,在经济运行、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综合协调,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能力。

资产经营能力是企业从资产的成长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是否能够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资产安全并稳健增长的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源动力,是指整合科技资源、加强自主创新、转化科研成果,以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的能力。

市场管控能力是指企业通过保持并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强质量管理,维护品牌信誉,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等措施,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能力。

篇5

一、引言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要素的主要集聚地,而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专利的拥有量既能反映出该区域科技成果的原始创新能力,又能折射出这些成果的市场应用潜能。一个城市拥有专利权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与水平,是城市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关于以专利信息为核心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诸多有益的研究结论。本文依据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量等指标,对包含太原市在内的6个中部六省会城市2009~2014年公开的中国专利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这些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然后得出提高太原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二、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一)专利视角下城市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专利评价指标体系文献资料的调研,以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构成要素为基点,在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专利数量、质量和价值层面,构建专利视角下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见表1)。

选取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为样本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省会城市科技局和知识产权局,具有准确性。

(三)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表2的样本数据进行计算,打开“因子分析”对话框,选择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量增长率、发明专利申请量等全部指标作为分析变量,单击“描述”按钮,选择输出原始分析结果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单击“抽取”按钮,选择“主成分”提取因子方法,.由于各变量计量单位不同,选择“相关性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输出“未旋转的因子解”和“碎石图”复选框,基于特征值大于1抽取主成分。单击“旋转”按钮,选择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并且输出旋转结果及因子负荷散点图。单击“得分”按钮,选择为“保存为变量”和“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复选框,方法为“回归法”。单击“确定”按钮,输出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通过因子分析可以看出,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四个因子,就可以很好地代表17项二级指标。

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有效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亿元GDP发明专利拥有量这7个指标在第一个因子上载荷比较大,可以将第一个因子命名为科技创新意识因子,即F1代表着科技创新意识因子;

专利申请量增长率、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率、专利授权量增长率、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率这4个指标在第二个因子上载荷比较大,可以将第二个因子命名城市科技创新发展速度因子,即F2代表着城市科技创新发展速度因子;

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占比重和发明专利有效率这4个指标在第三个因子上载荷比较大,可以将第三个因子命名为科技创新潜力因子,即F3代表着科技创新潜力因子;

签订技术项目数量和签订技术金额这2个指标在第四个因子上载荷比较大,可以将第四个因子命名为市场价值因子,即F4代表着市场价值因子。

各个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四)综合评价分析

综上所述,根据所得结果,然后加上四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得表达式:(45.071*FAC1-1+19.352*FAC2-1+10.835*FAC3-1+ 9.980*FAC4-1)/85.237

就可以得到综合评分,外加上四项因子的得分,见表6。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排名可知,合肥市以总分0.32的得分排在了第一位,这说明合肥市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长沙市、武汉市、郑州市、南昌市、太原市。太原市以总得分为-0.84的排名排在了第六位,这说明太原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是最差的,这主要跟以下几个方面有关系。

(一)科技创新意识

F1是反映城市科技创新意识的因子,F1由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有效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亿元GDP发明专利拥有量这7个指标组成。科技创新意识排名由强到弱依次为武汉市、长沙、郑州、合肥市、太原市、南昌市。其中太原市专利申请量在37626件,而科技创新意识排名第一的武汉市近六年专利申请总量为129111件,是太原市的3倍多,这间接说明太原市的科技创新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科技创新发展速度

专利申请量增长率、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率、专利授权量增长率、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率反映的是城市科技创新发展速度因子,?太原市在这一项上排名第六,说明太原市的专利发展速度较慢,进而影响着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速度。近六年太原市专利申请增长率为7.11%,这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发展最慢的,因此,太原市要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专利申请量增长率等指标。

(三)科技创新潜力

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占比重和发明专利有效率这4个指标反映的是科技创新潜力因子。太原市排名第六,专利授权率和发明专利授权率为41.23%和27.43%,排名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挺靠后,这说明太原市科技创新潜力不足,需要加强。

(四)市场价值

签订技术项目数量和签订技术金额这2个指标反映着市场价值,代表着专利成果转化价值,而太原市的这项排名排在了中部六省份的最后一名,可见太原市专利转化成果还需要加强。

通过以上结论可以就如何提高太原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1.太原市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太原市的科研机构、高校以及高新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工作的重视,还要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专利的申请,进而提高专利的申请意识;2.政府应该通过设立奖金的方式来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率,使得更多的专利技术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创造社会价值,进而促进太原市的科技创新能力;3.政府应该鼓励发展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并搭建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对专利技术项目给予信贷支持,这样就更能促进太原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自斌.科学技术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J].学海,2005(2).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杨华峰,邱丹,余艳.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7,(6).

[5]金吾伦,李敬德,颜振军.北京如何率先成为创新型城市[J].前线,2006,(2).

[6]杨冬梅,赵黎明,闫凌州.创新型城市:概念模型与发展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

[7]王仁祥,邓平.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工业技术经济,2008(1).

[8]石忆邵,卡海燕.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1).

[9]惠宁,谢攀,霍丽.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09(2).l

[10]吴二娇,刘Z.广东省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15-217.

[11]徐小钦,黄馨,梁彭勇.基于DEA与Malmquist指数法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以重庆市为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6):974-985.

篇6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地区;熵权法

Key words: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region;entropy weight method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006-02

0引言

区域科技创新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日益显著的决定作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指区域创新体系中各科技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整体能力,是一个区域科技知识、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反映,它涵盖了区域科技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及产出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将新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而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在现有科技资源条件下,通过对一定区域内开展的科技活动及其体现在社会、经济上效能的考核,来衡量科学技术对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建设高效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和有的放矢地制定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先决条件。学术界对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黎雪林等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潜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谭清美等从人才投入能力、财力投入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2];还有一些研究技术创新能力的多数是从企业的角度,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度量和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区域科技创新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比较复杂,不同学者做出的度量和评价往往取得不同的结果。本文对山东省十七市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估,可以使各区域科技创新优势一目了然,为地方政府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供决策;通过对山东各地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和评价,不仅有助于山东各地把握自身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状况,也丰富和完善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1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特点出发,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除了创新的观念、创新资源投入与产出、创新激励与保护等一般能力外,更主要的是区域科技创新知识的集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制度和政策的影响效果以及将新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这种系统性创新能力才是一个区域科技创新知识、技术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对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科学、合理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准则,才能使评价指标具有合理性、准确性和实用性。评价准则应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层次性、定量定性相结合和可操作性,按照这些原则,本文在参考《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0)》地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参阅了相关研究的结论和成果,结合山东省的现状,提出以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政府行为能力、产业结构演化能力四个分项指标、十六个基础指标,运用熵权法建立评价模型,以山东省十七市地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2研究方法

在绩效评价方法中关于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强制确定法等,但这些方法在确定权重时都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因素偏差。熵权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方法能够较好地测度各评价对象的绩效[3]。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如下。

2.1 评价指标调整设yij为第i个评价对象第j个评价指标值,由于反映评价对象绩效各个方面的不同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为了确保评价指标的可度量性,在进行指标度量时,须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所得新的指标值为yij。设有m个被评价对象,每一个被评价对象有n个评价指标,得到原始评价信息矩阵:R=[rij]m×ni=1,2,3,…,m;j=1,2,3,…,n。

3.1 原始数据资料的来源为全面反映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山东科技统计年鉴(2009)》[4]、《山东统计年鉴(2009)》[5]、山东统计信息网的数据资料为依据,部分相对指标通过计算得出,各统计指标的具体解析参见有关统计年鉴。限于篇幅,十六项指标为消除了信息的多重共线性后得出。

4结论

4.1 上述分析表明,济南青岛两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效用值在0.325到0.176之间,是比较高的;其次是烟台、潍坊、淄博、泰安、东营、威海六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效用值在0.06到0.04之间;济宁、临沂、聊城、滨州四市地的科技创新能力效用值在0.035到0.021之间;莱芜、德州、枣庄、日照、菏泽五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效用值在0.019到0.007之间。可见,如果把山东17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分为四个区域的话,其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莱芜、德州、枣庄、日照、菏泽五市与青岛济南相比,科技创新能力相差悬殊。此外,可以看出,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城市除泰安外,其余7个全在半岛城市群内,这说明在山东省做出发展半岛城市群规划后,经过几年的投入和发展,半岛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泰安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排在前列,与泰安市的高校数量比较多以及受济南的辐射影响有关。而山东中西部的几个城市莱芜、德州、枣庄、日照、菏泽以及滨州、聊城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较低,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文化发展水平也是比较差的,其科技创新能力自然较低,差距明显。

4.2 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呈现出东强西弱、强弱分明的格局。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科技强则经济实力较强、经济强则科技竞争力强”、“科技弱则经济弱、经济弱则科技不强”的关系。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最强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青岛、济南,属于“双强型”;而莱芜、德州、枣庄、日照、菏泽均属于“双弱型”。另外,泰安、济宁的科技创新能力位次高于地区经济实力位次,是与其境内大学有着直接联系; 东营、威海的科技创新能力位次靠前,是由于沿海区位优势加上半岛城市群政策带来的影响。

4.3 建议:政府是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核心,企业是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重心。因此,缩小胶东半岛城市群和中西部市地科技创新能力差距,提高山东省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应当第一:省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到中部和西部去创业,在发展空间、福利待遇、生活水平等方面创造条件;第二:建立人才流动和人才退出机制,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第三:利用西部有京九铁路交通大动脉的优势,大力发展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为西部的产业发展提供学习机会。第四:鼓励中部的莱芜、临沂、枣庄、泰安和半岛城市群中的城市产业有关联的企业开展虚拟生产,让这些市地提供相应资源或半成品,使这些市地变成沿海城市的“资源供应地”或“半成品加工厂”,将使中西部这几个市地的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黎雪林等.我国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49-51.

[2]谭清美,王子龙.区域创新经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

[3]陈黎明等.基于熵权的大型项目决策影响因素模糊分析[J].预测,2003,

篇7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的蓬勃发展,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模式需要加快改革和完善。积极和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成效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外在要求,也是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应以强化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转变教学观念,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必须改革教学成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达到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适应职业变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评价的目标及内容

总体目标:高职审计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具体目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方法能力;不断通过教学实训及社会实践的锻炼,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的关键能力及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社会能力。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报告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具体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职业核心能力又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它们共同构成职业关键能力的一体两面,它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并伴随人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它是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是否具有成效,其实质评价内容就是高职审计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八项核心能力”综合素质。

二、评价的标准

(一)是否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环境的变化、工作岗位的需求,客观上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习能力是人持续发展必备的基本能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教师应该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出发设计课堂,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需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以便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对社会实践进行独立学习及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

(二)是否具有交流和社会活动能力。我国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审计人员应具有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技能,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能清楚和有效地传达诸如审计目的、评价、结论和建议等事项。高职审计专业学生的交流能力包括:计划、报告、建议等书面陈述的能力,谈话、演讲、发表意见等口头陈述的能力。教师通过课堂有效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作书面的陈述或口语的表达,看其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改善合作关系,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适应能力;是否争取到不同意见者的理解甚至支持,考察学生是否有处理紧张关系和不确定性的能力;是否具有与不同层次的人建立关系和保持联系的能力,考察学生是否具有与他人进行交往和移情行为的能力。教师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以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能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建立和谐、有效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双方关系的融洽,有利于集思广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审计风险。

(三)是否具有数据应用信息处理能力。高职院校学生数据应用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就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能从数据中及时发现和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能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高职审计专业学生数据应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为:能从资产负债表中,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优化;能从利润表中,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否真实;能从现金流量表中,分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是否合理等,考察学生是否有采集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议的能力、形成和使用反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四)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面对给定的审计资料时,能迅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并能依靠有关知识经验,确定问题的解决方向,选择合理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敏锐地发现产生违法乱纪问题的领域和环节,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能从问题的整体出发,全面地看待问题;能从问题的微观层面进行甄别,从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这些弊端的产生根源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并能触类旁通,有效推理,得出结论。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计逻辑思维,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冷静、沉着地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然后付诸实施,正确地进行处理。

(五)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更新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师应创设可以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情境,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重视课堂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考,自行探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训练环境和迁移能力锻炼的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结合审计实务课程的特点,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完善审计实验教学设计,开展审计专业创新性教学,最终达到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成效。

三、评价的方式

(一)教学成效应注重多元性评价方式。

1.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审计实务课程教学评价应从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价,转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审计实务课程中使用总结性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要多注重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果。不再是看分数的高低,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

2.注重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由教师一方考察学生的学业成果,势必受到试卷考试形式以及教师思维定势和主观判断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使得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状况,评价的意义也随之弱化。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师生共评等多主体评价方法,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公证的评价,使得师生间的信息渠道畅通。

3.注重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过去的评价方式注重于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校外创新与实践精神,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根据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审计实务课程教学评价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注重分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依据审计教学的内容及实训要求,进行岗位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注重考核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强化平时考核,建立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实行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考核为主转向形成性考核为主,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控制,注重平时的过程性考核,降低纯理论的考分比例,注重实际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采取分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的方式,考核学生的成绩,并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整体评价。

(二)教学成效应引入“员工绩效考核”的理念。审计实务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不但要求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还要求精心研究制定具有科学严谨性、简单易行性、实用有效性的评价方式。可将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理念及做法引入到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成效的评价上。“员工绩效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普遍使用,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和他评。同时结合“员工绩效”,如:书面作业、技能操作、小组活动、企业实践、社会调查、口头答辩、书面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学成效应建立项目“工作日志”的评估体系。审计实务课程学生关键能力教学是指以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以审计实务项目课程作为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开发出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审计承接业务活动、收集审计证据业务活动以及撰写审计报告业务活动等项目。在项目课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能否独立制订项目工作方案?项目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有效实施项目工作方案?项目实施操作上是否得心应手?能否及时提供每一项目的资料?能否客观公正地自我评价?建立项目各层次“工作日志”评估体系和制度,将各层次工作日志作为项目课程实施、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在审计实务课程学生关键能力教学评价中,不仅要评价学生对审计实务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要关注学生掌握审计实务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及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培养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与喜悦,达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审计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Evaluat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Based on Grey System Theory

WU Zejiu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School of Science,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Abstract Following th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operational principles, we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evaluation and conduc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by using the grey model. And we find the key factors which control ability promo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when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grey system theory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研究生作为科技创新的人才的“储备库”, 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如何有效提升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本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指标体系,利用灰色理论模型,对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以找出制约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供高校管理者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作一定参考。

1 高校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多因素、多指标的综合反映。充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结合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遵循全面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原则,对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进行分解,咨询十多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筛选与整合,最终构建了由 5个评价模块(一级指标)、14个评价指标(二级指标)构成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高校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 高校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灰色评价模型

2.1 确定参评数据序列和标准数据序列

对于高校硕士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本文选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组成,每所高校所对应的1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数据形成一个参评数据序列。设有所学校,则参评数据序列描述为:

= {(1), (2),…, (), ()}

其中()表示第所学校的第个指标。以参评序列中的最优值作为标准数据,构成一个标准数据序列,记为:

= {(1), (2),…, (), ()}

2.2 初始化处理

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数据在数量上差异性很大,无法进行关联评价计算,需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模型为:①

()= , = 1, …, , = 1, …,

2.3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定义标准数据序列中的任一指标数据()与参评数据序列中对应的指标数据()的灰色关联程度,即灰色关联系数()为:②

其中为分辨系数,为提高灰色关联系数间的差异显著性而人为给定,取值范围为0.1~1.0,一般取0.5。

2.4 计算灰色关联度

因为关联系数()数目较多,信息不集中,不能够进行单元比较,为此将对其取平均值,定义此平均值为与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即 = ()。

3 高校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3.1 建立原始数据表

笔者选取南昌市5所高校A,B,C,D,E,并邀请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在校硕士生进行打分和测评,所得数据取平均值,见表2。

表2 高校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其数据

3.2 对定性指标量化处理及初始化处理

采用以下赋值将定性数据转换为定量数据,由于主要讨论的是各评价学校的相对创新能力,因此转换不会改变评价结果。其中转换公式为:

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转换及初始化,可得到新参评的序列数据,见表3。

表3 新参评的序列数据

表4 相关序列数据结果

3.3 确定标准数据序列并计算极差数据

以参评序列中的最优值做作为标准数据,计算出一个标准数据序列为:

= {1,0.75,0,75,1,1,0.75,1,1,1,1,1,1,1,1}

利用标准数据,及公式()= ()(),分别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

3.4 计算关联系数

利用表4,得到关联系数,见表5。

表5 关联系数

3.5 计算关联度及排序结果

根据公式 = (),得 = 0.646, = 0.805, = 0.855, = 0.593, = 0.575,关联度排序为>>>>。可以看出,科技创新能力最好的是C学校,其次是B学校,A学校一般,D学校较差,E学校最差。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2JYW01、12YJW01);江西省高等学校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XJG-12-5-6)

篇9

1.多元智力理论对于教学效果评价的观点

1.1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智力应该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个体智能是多元的,并且各种能力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观念是:公平地对待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对于个别学生的成就要比较全面地进行评估,建立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个人全面发展。

1.2多元智能理论关于教学评价的观点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具有个性差异,并认为个性差异的表现在于所拥有的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每一个人都具有聪明的潜质,但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因此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多种智能进行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力理论注重学生自我评估的重要性。他主张通过学习历程档案对自己进行评量和分析,并认为这种分析会产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从而更明确对自己学习和发展的责任。

2.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2.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多元化

传统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通常采用标准化的测验考试来进行。以分数的高低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衡量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水平。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局限性。标准化测验要求学生在考场上按照规定时限内完成,且不可与他人交流。再加上测验内容多为人为设置的场景和内容,因此评价结果是否公正客观就值得怀疑了。多元智能指导下的教学效果评价是从评价形式到评价内涵的多元化。从测验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演变为对学生在多元智能的八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因此这种评价理念带来了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评价的深刻变革。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做到评价主体和评价理念的多元化。要做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多元化首先应该改变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根据不同的评价情境,评价的主体除任课教师以外还可以包括同学、实训教师、辅导员、宿管员及实习单位等。只有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多元智能评价在评价理念上不将阶段考试情况作为评定的唯一依据,在评价理念上更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关注学生成长变化。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要求从传统的以考试分数进行量化评价逐步转向对质性的分析与把握。以量化评价为辅助手段同时侧重进行质性评价,将两种评价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例如可以采用技能测试、社会调查、撰写论文、设计报告等多种评价方法。逐步改变以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逐步形成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有机结合的立体、动态评价体系。

(3)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科学化。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论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注重学习结果评价的倾向,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的生成过程的评价,评价指标要从主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转向包括学生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情感体验、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多几把尺子对学生进行衡量,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使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的实现。传统的评价方式并不全是由教师个人原因造成的,这种评价方式其实是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体现,只有高职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多元智能式的评价才能真正落实。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理念,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作为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和科学化的途径。(1)建立学生发展档案。利用学生发展档案记录下学生学习状况等,教师可以此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2)非常规测验题。利用情景再现、演讲会等非常规测验题,为学生提供展示特殊才能的舞台,并对学生的特殊潜质进行开发。(3)学生访谈。思想政治教师要定期地与学生会面,与学生讨论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发展目标等相关问题,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和个性发展特点,并做好记录。

2.2评价要有激励作用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最基本物质需求外的外,还有精神上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们最高层面的精神需求,高职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理想,选择高职院校对他们来说实属无奈,作为传统评价方式的的失败者,其实他们更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因此我们对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重拾自信,抓住学生的点滴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

2.3构建以人为本、拓展潜质的教师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制度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的多元评价思想为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先进的思想理念,同时,只有做到教师评价体系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才能使对学生的多元智能评价取得实效。否则,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改革的努力由于得不到学校领导层面的充分肯定,思想政治教师就会逐渐丧失创新评价方式的尝试和动力。高职院校要建立思想政治教师的创新评价体系,首先要在管理上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创设以人为本、拓展潜能的教师评价制度。高职院校要以多元智能理念指导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改革,为教师提供表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与平台。为了更好地鼓励教师展开教育研究和实施个性化教学,高职院校要改革现有的教师评价机制,增加教师教学成就的指标,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和创造潜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突破。

3.结语

教学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为教学效果评价的多元化提供了思想基础,本文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方式和途径多元化问题进行了简要剖析,希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合理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积极意义。 [科]

【参考文献】

篇10

ecs能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模拟临床护理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实习前的综合素质。随着ecs在模拟教学、考核中的广泛应用,其有着传统考核模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经过本次课题研究发现ecs模拟系统的应用尚不完善,其中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目前没有一套客观、统一的体系。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客观、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严格选择咨询专家,反复讨论专家的入选标准,选择时需综合考虑专家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代表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参与三轮专家咨询的均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人数分别为31名、30名、30名。

1.2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1.2.1 拟定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国际医学生培养的目标要求、教育学理论、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等相关文献等,将护理程序和护理管理结合运用为理论框架,初步拟定了专家访谈的内容大纲和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

1.2.2 通过专家访谈拟定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价指标 选取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在内的5名专家根据拟定好的访谈大纲进行访谈,对初步拟定的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予以指导和建议。

1.2.3 拟定专家咨询问卷 对专家访谈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建议做出指标的增加、删除或合理合并,最后形此次研究的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主要包括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特色及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第二部分为问卷填写、评分方法,即:假定一级指标包括三项指标内容,总权重系数为100%,如果其中某一项指标的权重占此层重要度的60%,那么剩余两项指标共占40%;专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具体的职业、工作年限、职称等;第三部分为了解专家对问卷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等条目。第四部分为本课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综合知识、护理综合技能操作质量、人文素质和终末质量个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

1.2.4 进行delphi专家咨询 进行3轮专家咨询,选择均为工作10年以上的护理领域相关专家。第一轮发放专家咨询问卷31份,教授或主任护师11人,副教授或副主任护师20人,其中包括教学专家19人和管理专家12人。回收有效问卷30份。第二轮、第三轮的专家咨询均是对上一轮答卷积极性较高的30位专家进行了咨询。针对研究中所具有的特殊性问题,向教育评价、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的专家或主任护师进行深度访谈共5人次。

第一轮专家意见咨询:专家填写问卷时,需要综合判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并且给出权重值,以此了解专家对该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的意见,请专家对不认可的指标提出修改建议或删除,也可新增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中,根据第一轮的专家建议进行了分析与整理,并对咨询表进行相应修改和说明,于咨询表的前言部分告知专家,请专家再次对该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建议,并再次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统计分析资料后,根据咨询结果形成第三轮咨询表进行第三轮专家咨询,具体方法同第二轮。将最终收回的

专家咨询表进行分析整理,并根据专家咨询结果完成本课题研究。对专家有疑议的指标要综合考虑满分比,变异系数值等,如指标满分比<0.2、变异系数大于0.25[1],则应对其进行讨论,并进行修改或删除[2]。

1.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原始数据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保存,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

2 结果

2.1 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及各个指标权重 本次研究结果,从专家权威性、协调性、和积极性及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等多方面对三轮专家咨询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构建形成了4项一级指标。从统计结果中得出护理综合技能操作质量指标权重值的均数为0.0497,是四个一级指标中最大的,可能说明专家认为该部分在整个考核评价指标中,最为重要。其余三项一级指标专业综合知识、人文素质、终末质量的权重值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0.0484、0.0452、0.0435。相应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各权重值见表1~表4。

表1结果显示,有效心肺复苏是整个指标体系中权重值均数最大的一个,为0.0500,居首位,可能说明专家认为此项指标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且护理综合技能操作质量权重值均数也为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最大的,可能说明专家认为该部分为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

2.2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专家协调程度可用变异系数来表述,各个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可以说明所咨询的专家对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波动程度,变异系数值越小,越能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越高。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本次课题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25,说明各专家对本课题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意见较为一致。积极系数 除第一轮发放的31份问卷收回30份外,其余两轮每次发放的30份问卷均全部收回。三轮的回收率为96.87%,100%,100%,有效率为96.87%,100%,100%,均高于70%,说明专家积极性程度高,认为可得到合理的结果[3]。

2.4 专家权威程度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咨询,提出建议,决定其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就是专家的权威程度,本次研究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800,由此可见专家组权威程度是较高的。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当cr≥0.70时,专家权威程度认为较好[4]。

3 讨论

3.1 研究的可靠性 delphi(德尔菲法),也就是专家经验判断法进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通常通过专家的基本情况、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专家权威程度等指标体现[5]。此法在护理领域被较多应用于构建护理质量管理、教育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最具权威性的一种评价方法[6]。学者brown[7]也曾指出,delphi法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专家的挑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构建一套科学的、客观的、能够全面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指标体系,所以,其包含和涉及到很多因素,需要广泛收集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建议,课题研究所选的专家包括护理行政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等多个领域,且工作年限、学历、及职称等综合方面因素均在挑选范围内,保证了本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及全面性,使其更加真实可靠。

3.2 护理综合技能操作质量指标

3.2.1 从统计结果中得出该指标权重值的均数为0.0497,是四个一级指标中最大的,有效心肺复苏是整个指标体系中权重值均数最大的一个,为0.0500,可能说明专家认为该部分在整个评价指标中为核心部分,在临床抢救中能否有效、准确的执行抢救措施是保证患者存活的关键,此项指标使护理技能考核不再拘泥于形式化的表演,而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在过程中突出将操作考核围绕着模拟病情变化这一主题,注重每项操作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结合实际、贴近临床[8]。该一级指标根据护理程序中的实施和评价环节设定了10个三级指标,它们是护理本科生教学大纲中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技能,客观全面的反应了护生对基础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

3.2.2 二级指标团队合作性沟通可提高团队的交流沟通水平。随着护理技能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模拟患者的有效沟通也被列入评价中,但却很少有关注到团队之间的合作性沟通。护理工作是一种具有奉献性、合作性、服务性、辅的工作,护理流程的优化、抢救过程中医护及护理人员间的高效配合至关重要[9],护士与合作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配合直接影响到患者治

疗方案的实施效果。在校期间培养护生的合作性沟通,通过团队讨论和角色分工,制定护理计划,模拟临床工作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或步入社会后更快的适应医院工作环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3 专业综合知识指标 本指标体系最大限度的突出了ecs以团队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考核特点。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二级指标病情判断、数据收集的权重值的均数为0.0487,是三项二级指标中最大的。此项指标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重点抓住以下两个环节。

3.3.1 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收集所设病历整体资料 在考核前收集所设病例各方面资料,并做出正确评估,其方法主要为:阅读所设10个病例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讨论了解与考核目的相关的情况;总结医院见习时护理查体得到的相关信息。

3.3.2 收集与护理操作目的相关的资料内容 模拟病室环境、床单元、设备带是否完善等;学会通过心电监护仪来判断模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全身及局部情况等,通过团队讨论做出相应的计划。

3.4 人文素质指标 1998年教育部在护理学专业业务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10]。另外,在新的《医疗事故理条例》颁布实施后,举证责任倒置,患者在医疗服务中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使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11],从专家咨询表统计及5人次专家深度访谈结果来看,均认为随着现代社会法制化体系的逐渐完善,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都应引起护理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应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使其在对患者进行整体化、人文化护理的同时,维护患者利益、保护自身权益,并对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和减少护患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5 终末质量指标 可从统计结果中看出,四项二级指标中无菌与隔离权重值均数均为0.477且并列首位,可能说明专家认为这两项指标具有同等重要性。在临床,两者时时贯穿于医护人员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其能够有效减少医源性感染以及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不仅保护患者、医护人员,更能保护其他人群,这种贯穿于工作中的自觉的意识行为就是“慎独”。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独处的机会较多,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慎独”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从护生开始强化培养无疑是最为有效而快捷的途径[12]。

4 小结

随着模拟及虚拟教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护理模拟教学技术和方法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模拟教学进行的是否扎实,将会影响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的适应能力,甚至毕业后的就业[13]。在新的考核模式下,必须规范模拟教学考核的评价指标,对护理本科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核,培养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以保证护理事业的长远发展。本次研究使评价指标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突出了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考核特点,体现了护理程序与护理管理学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并包含人文素质在内的特征等,对今后国内规范、统一ecs评价护理本科临床综合能力的指标构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献

[1]关勋强,李瑞兴,刘运成.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j].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2.

[2]陈璐,刘晓英.护理本科生问诊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50-53.

[3] sinead k,felicity h,mckenna h p.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delphi technique as a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nurs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1,38(1):195-200.

[4]李守国,张霄艳,严靖.国际化趋势下护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43-45.

[5]李淑花.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6] chang a m, gardner g e, duffield c,et al.a delphi study to validate an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tool[j].j adv nrus,2010,10(66):2320-2330.

[7] brown b.delphi process: a method by used for the elicitation of opinions of experts[j].the randcorporation,19

87,9(1):3925.

[8]陈运香,张萍萍,徐玲,赵嘉.ecs在基础护理技能综合考核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15(11):91-92.

[9]姜丽娟,崔秋霞,倪花,等.优化流程在创伤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84-85.

[10]姚慧卿.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医护人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12):54-56.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114-02

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独立自主的开展研究,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课程[1,2]。研究型课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更多地起“场外教练”的作用;不仅仅传授知识,而是遵循认识规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教学资源、提供学习建议,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关键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引导和指导,并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如果传统的考核方法不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就很难深入。评价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鉴定、改进、激励和管理作用,即所谓的“指挥棒”,完善考试与评价制度是推进研究型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使研究型教学的推进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对考核和评价加以重视。

目前我国高校考试更多地表现为知识导向,而非能力导向,而高校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3-6]。因此,能力的考核应该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但是,大部分高校的考试内容依然侧重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知识的再现水平,而忽视了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察,造成学生死读书本、知识面窄、兴趣缺乏,只习惯于接受和承认已有的结论,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7]。目前,高校考试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缺陷,使考试不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失去了能力导向的功能。

为此,笔者对研究型教学模式下面向能力评价的考试方法改革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具体的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期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地、科学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国内外考试方法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因教学环节的不同,考试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通常采用的有:传统考试和标准化考试两种形式。传统考试一般凭经验命题、主观评分、题量较少、覆盖面窄、评分误差较大;标准化考试从命题到考试,从评卷到登分,各个环节都力求规范标准,减少或避免各种误差,能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但标准化考试很难考核出学生的分析和创造能力。开卷考试虽然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因答案不统一,评阅试卷带来误差较大;闭卷考试相对命题简单、阅卷准确方便,但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很难考查对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综合能力;口试拟题范围广,既能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又能较准确而深入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但考试时学生易紧张,很难深思熟虑,教师如有精力分散,则会影响评分的准确性;实践能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好衡量,考核效率不高。

国外高校的考试方法比较复杂,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且每部分占总成绩的百分比也不同。第一种是笔试,上千人的学生同时考试,考试的场面会很宏大,每个学生的考试科目都不相同,这样有效避免了学生作弊。第二种是个人陈述,每个学生都必须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其他学生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第三种是论文。国外高校的作业一般都是论文形式,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才能完成论文。第四种是平时作业,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来共同完成一个作业,这样他们不仅可以互相交流观点,还能培养团队精神。

二、面向能力评价的考试方法改革内容

研究型教学模式下面向能力评价的考试方法,应由原来单一性的知识技能能力测评转向学生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加工、组合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评价[4]。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应从考试形式、命题方式、考试内容方面打破传统考试方法的局限性和不科学性。具体改革内容有:

1.考试形式改革。结合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多元评价方式改革,多层次的考试方式灵活组合,来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获得,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适应社会的需要。

2.命题方式改革。命题要突出能力的考核,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同时,考试命题要从学生培养目标全局出发,反应课程教学的目的。

3.考试内容改革。笔试考试,不论是开卷还是闭卷,内容均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试;口试考试的内容,应该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全面深入测试;操作考试内容,要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能力;课程论文,应该考核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能力及写作能力;竞赛及设计报告,考察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以及设计报告的撰写水平和口头汇报中的表达能力。

三、面向能力评价的考试方法实施方案

针对前面提出的改革内容,可采取的实施方案如下:

1.考试形式实施方案。考试形式要摒弃一张试卷与一次考试的定论的评价模式,采用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灵活组合的考评方法。如采取笔试、口试、操作、课程论文、设计报告、竞赛等形式;依据考试形式拟定不同的考试时间等。

2.命题方式实施方案。转变命题思路,降低考查机械记忆试题的分量,试题渗入工程背景,考查学生对专业理论及方法的工程理解和书面科学表达能力。命题过程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依据教学大纲、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制定命题原则,要求等具体事宜。在课程结束的前两周,按学习小组分配具体命题任务,可以每个学习小组负责不同的类型题,每组每人各出一道题,且题目内容不能重复。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人与人、组与组的交流讨论,积极主动的完成命题任务。全体学生在命题过程中进行主动性的研究性学习。

3.考试内容实施方案。笔试考试,试题内容的设计要体现研究型教学的要求,即试题必须具有研究性的特点。即使是概念题也必须是通过分析、理解相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才能作答。题目要有难易程度不同的区分,以便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既要有单一的知识点测试,又要有利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考核,还要考虑考场纪律的现实情况。试题必须增加考生通过“东张西望”所获得信息的难度,即使采用选择、填空这种简答的作答形式,答题时必须附加说明选择理由,否则不给分,从而消除蒙题的可能。

口试考试,将课堂启发式教学提问变为课堂随机口试。口试题要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合理设置和以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为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作答来获取成绩,每人作答次数不限,哪节课作答不限,作答成绩不理想可以下次再答,直到满意为止,课堂教学全过程中不作答成绩则为零。口试题的设计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精心合理设置,抓住每次课的教学中心和重点,教师仅仅是引导、答疑和师生共同解惑。这种考评方式会使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有利于开展好研究型教学。

操作考试,采取学生间相互配合和协作的方式来进行;课程论文,考查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能力、对文献的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写作能力;竞赛及设计报告,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考察学生与课程相关的课题研究、创新创业大赛、设计大赛等活动的参与情况,这种考评不以结果是否获奖为尺度,主要是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过程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以及设计报告的撰写水平和口头汇报水平。

四、结语

“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下的面向能力评价的考试方法”,可以成为实现研究型教学的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考试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多个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发挥各种考核形式的长处,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体现给出公平、公正的评价。而且通过这种考试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烁.中国高校俄罗斯地理课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Z].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龙继林.基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新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2).

[3]陈兴文,白日霞,李敏.开展研究型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

[4]黄晓东,何奎.研究型教学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

篇12

随着社会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企业更多需要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对于应届毕业大学生而言,如果不具备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及技能专长则不能适应企业需求,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因社会企业需求发生转变。评价在校大学生是否适应企业需求是高等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量度。3-5年的高等教育一般以课程评价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但是传统课程仅以平时成绩、考试或结业论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简单,未涉及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传统教学评价不能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易发现学生学习特长,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企业需要,故而传统教学评价急迫的需要变革。

根据以上分析,新的评价应具备多个维度,并应更容易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提高、学生的特长技能是否被开放等等。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是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工具。国内外学者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盖静总结了美国多元智能在课堂教育的进展?譹?訛;郑军对国内大学生学习风格进行了调研?譺?訛;战秉聚利用多元智能研究素质教育?譻?訛。

国内现有基于多元智能的高等教育研究一般为理论研究,研究内容多为基础课程研究?譼?訛?譽?訛。而本文以专业课教学评价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新课程评价,并将新课程评价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对比调整课程评价前后两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应用新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用新评价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评价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具有九种智能,分别是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及精神和存在智能?譾?訛。每个人的能力不是单一能力的体现,而是以组合能力的形式体现的,从而形成不同能力、各具特色的个体表现。

作者所在学院已成立教育教学中心(CTE),“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改革是其中心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和培养。本文以“以学习者为中心”为目标,以多元智能理论是作者设计课程评价的依据,提出课程评价构建方法,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提出评价办法,并给出新评价的实践应用效果。

1.课程评价构建方法

作者认为课程评价构建的基本原则是以传统评价方式为基础,突出评价的多元性、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是对学习课程期间的学生综合评定。

(1)以传统评价方式为基础

传统评价方式应用多年,该评价方式具备一定的合理性,而新的课程教学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故而不宜完全放弃传统评价方式。作者将以传统教学评价为框架,在设计课程评价时,保持考核内容仍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大部分,在这两大部分中增加更多的评价内容以达到可以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特长的目的。

(2)增大多元性评价

新课程评价重点体现评价的多元化而非传统的考核方式。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通过教师和辅导员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来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其次,评价内容是多维化,包括知识评价、能力评价和学业内容评价和非学业内容评价,通过知识评价和学业内容评价考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情况,利用能力评价考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非学业内容评价来发现学生兴趣特长;最后,评价方式是多样化,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3)重视过程性评价

在传统课程评价中平时成绩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对学生考察的过程性,但是想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及学生学习的特长必须增大考核的力度和考核的内容。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一般平时成绩仅占20%-30%,考核的内容多以出勤情况和平时作业情况为考核依据,这很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及学生的学习的特长。故而需要在平时成绩中增加更多评测内容以观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及学生的学习的特长。

2.课程评价设计

课程评价需因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调整,作者根据以上提出的课程评价构建方法给出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本科课程评价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课程性质,对该课程的考核内容进行革新,加大平时的考核力度。

通过上表可知,《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评价中包含了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五种智能,事实上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每门课程可以评价不同的智能形式。课程评价不再是任课教师独有的权利,学生、辅导员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即参与评价的主体增多会使评价更加公平公正,考察也更加全面,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增强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其精神和存在智能。增大平时成绩,可以更多的考察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的参与。另外,考试成绩按明细公布,使学生更加了解自身是擅长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或是人际交往等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鼓励学生某方面能力的提高。

3.实践应用效果

作者在一个完整的教学年进行新课程评价的实验,评价效果如表2所示。

从评价效果对比表中可以得知,多元化评价不以最终的考试作为评价结果,评价更加公正客观。学生的参与性增强了,使其更有兴趣学习该门课程,大大降低了不及格率。

新课程评价同时在《网上支付与结算》和《第三方物流》等课程进行实践,实践结果与《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结果类似。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评价,评价内容丰富,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特性发展。本文将多元智能理论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多元评价相结合,进行了实验性探索,取得一定进展。新课程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获取更多的教学回馈信息。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常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学习的情况,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践中还存在不足,一些评价内容还需进行调整,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是作者进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

引文注释

①盖静.美国多元智能学校的课堂教学环境设计探析[D].西南大学,2009.

②郑军.中国大学生多元智能分布和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③战秉聚.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

④夏海群.田径专项教学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D].武汉体育学院,2009.

⑤吴明峰.感知学习风格、多元智能、大脑半球及动机间的关系及其对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成就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