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09:29: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重症医学科是研究各种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方法学一门临床一级医学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原因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的病理生理状态并且有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及时采取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手段,应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危重病人提供全面规范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生命,改善病人生存后的生命质量,ICU即重症监护病房,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病区。重症医学科,也是独立的医学学会学科,在医学会中属于危重病学会。我院ICU是个年轻的新型科室,创建于2006年,共有10张病床。近年来随着我院蓬勃飞速地发展,重症医学科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发展道路。
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危重病医学专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中危重病人和某些手术后高危病人的集中管理科室,其病人来自临床各科,也是医院临床各科室的坚强后盾,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有生命危险就应该送入ICU进行监护治疗。危重病医学的特征,决定了ICU对危重病患者,必须有连续,动态和定量监护观察的同时,对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处理上既要做到快速,连续,又要准确,精细和全面,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ICU的主要病人来源是医院内危重病患者。大多数患者病情复杂,涉及多系统,变化快,临床治疗要求准确果断,深入理解这些关系掌握其变化规律及处理方法,对提高临床各级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ICU也是医院临床医师医学技能的重要培训基地。
二 严格的管理制度
ICU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历讨论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会诊制度等现有院级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ICU进一步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和细则,改进及完善本科室的诊疗常规。包括;ICU的收住指征,出入ICU交接班制度。ICU病人的评估制度,ICU病人管理制度,抗生素应用原则及更加严格消毒隔离等预防感染的规章制度;多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导管相关感染控制措施,ICU探视制度等。ICU病床实行全程护理,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不设陪护。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为减少感染机会,一般安排家属定时,定入并穿指定隔离服装入室探视。
三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
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检测与治疗要求。ICU医师应经过规范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转贴于 ICU医师必须具备掌握医学科相关生理病理学知识,ICU相关,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ICU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主要器官,系统功能检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ICU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监测和常规急救技术的能力。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掌握各种抢救治疗仪器的使用,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ICU护士必须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理论和技能。
四 科学管理
学科的规范化和系统管理是科学发展的基础。重症医学科集中了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要降低这些患者死亡率,不仅需要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先进的治疗手段,而上需要团队合作与有效的执行力。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特点是团队工作。在专业方面首先有正确的医疗理念,要有不断提高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这些理念不仅要被自身团队的每个人所接受,并真正要消化吸收。这样才能使这个团队成为具有共同语言,合作默契的整体。重症医学科的人员组成,模式,工作程序,对重症疾病的认识程度,对设备的掌握能力,医院其他科室的专业水平设及科室之间合作,都对重症医学科具体工作的实施有重大影响。
五 探讨
充分发挥ICU的作用,ICU室内的患者多属急,危重症患者急要进行及时,正确有效地抢救治疗,延误即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失去抢救机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科充分利用ICU配备的先进仪器设备和训练有素专业监护人员,将重症患者收入ICU进行监护治疗,针对不同病情分别进行,复苏,心电,呼吸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微量输液泵应用等,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重症医学科内容包括,人,财,物,时间和技术五要素。有机地将这五要素结合起来,并通过管理措施提高各要素质量及工作效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大及危重病医学的不断发展,我院ICU也不断发展,更新,ICU的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提高了医院危重患者的抢救水平,提高了医院医护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提高了医院应对突发医疗事件能力,提高了医院开展各种高难 技术能力,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社会声望。
ICU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正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随着学术指南性文件的增加和内容的逐渐完善,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及ICU的工作规范化正向新阶段的迈进。新时代对社会和科学所提出新要求,永远是学科发展强大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占群,冯永文.吴颖川等中型综合医院SICU的管理与建设,临床麻醉杂志,1996,12,(5);256.
由于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缺乏,急诊护理人员均来自不同科室人员,均未经过急诊专科的专业学习和专科培训,低年资护士均没有5年临床护理经验,直接上岗,法律知识缺乏,对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差,护理经验少,对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不能熟练掌握,高年资护士在急诊倒班有厌倦、懈怠情绪,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差,不能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急诊患者家属普遍存在急躁、焦虑、言语冲动,甚至失态,而急诊的医护人员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又司空见惯,觉得家属过于夸张,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工作欠积极主动。
1.2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个别护士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由于急救设备多,进行口头交接,做不到班班亲自开启各抢救设施查看备用状态,执行各项操作时,由于急救时病情危急,各种记录、标识不及时书写,护理文书记录不严密,查对不严格,抢救患者使用抢救仪器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落实不彻底,不能及时巡视留观患者,造成液体外渗、滴空液体等现象,均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
1.3相关科室方面的问题
辅助科室如功能科、检验科、放射科、收费室、药剂科等由于急症患者没有时间性,随时来做检查,中午、夜间或节假日期间找不到人、机器现开机,或是患者未带足费用,相关科室不予检查,都会耽误时间,这些都容易引起纠纷,产生不满情绪。
2管理对策
2.1成立科内质控管理小组,加强安全管理
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年资高的护士为质控组成员,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告知,每月一次全科护理质量分析会,进行发现问题,分析、整改、反馈、评价,再整改、再评价,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整改体系,运用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将各种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使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3.2提高科内护士整体的急救护理操作技能重点加强培训年轻护士的严谨慎独精神:根据能级护士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利用每天晨会交班完毕后组织护士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急救专科理论操作技能的业务学习,学习各种急诊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培养每名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娴熟的操作能力,临危不乱的应急能力,使护理人员在急救时从容应对各种急症,即使急救时间再紧迫,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护理安全。
2.3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规章制度的培训
制度健全,但监督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管理的因素,要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尤其是对个别护士进行重点帮教,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交接班制度,与平时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确保急救设备、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4积极与院领导协调沟通,加强院领导对急诊医学科的重视
医院成立急救小组,遇到大型交通事故和突发意外灾害患者多的情况,急诊医护人员应付不了,由院领导或总值班及时抽调备用人员参加抢救,不耽误任何抢救时机,对没钱无主患者,院总值班可以先签字做检查和入院,辅助科室要制订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夜间节假日须向急诊医护人员说明去向,先做急诊再做平诊,增添新的抢救设备仪器,争取在短时间内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为了便于患者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医患沟通工作,以优质的病房条件服务于患方,方便的工作条件利于医护人员,使得ICU的病房条件在本区处于领先水平。
三、建立及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6个多月来不断制定了ICU相关制度:待补充等。做到理论基础定期巩固及更新、三基培训时时训练、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药品、物资管理人员,责任到人。6个多月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ICU成立于2019年12月,在本院属新兴的一门学科,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机构庞杂,医疗任务繁重,而我科的医务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且大多数缺乏ICU专科经验,因此开科初我科制订了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 同时定期督促、检查执行情况,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
四、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由于ICU的工作性质及严格要求,医生护士始终处于病人治疗及观察的第一线.因此, ICU医务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ICU的工作质量、救治水平。6个多月来, ICU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我工作之重点,在ICU的后续教育中,打算采取在职培训,外出进修,自学与考核相结合等办法,并结合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周四下午定期举办科内业务讲座及组织疑难病例讨论。6个多月来的培训使得ICU全体医务人员能基本胜任日常工作。
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显:6个多月来我科的病人在不断增加,经济不断增长。 成功救治了许多急危重病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心肌梗死、脑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左心衰、COPD急性加重期、脑外伤、心肺复苏后、多发伤、电击伤、有机磷中毒在内的诸多危重症患者,还配合手术科室顺利完成了多例复杂手术后的麻醉复苏及监护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及时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任务:服从上级领导安排,配合全院开展医院二级复审工作、二级医院绩效考核、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合理用药、优质护理等工作;针对每次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学习。
八、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不足
1、主要是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护士缺员近40%,医生缺员也近40%,不得不削减床位(由设置9张床只能开到4张),以适应人力资源现状,但实际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在职人员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低收入的情况进一步恶化。部分人员的业务素质跟不上,没经考核就进入重症医学岗位,导致医疗风险增加。
2、人员结构不合理:全科13人,主任医师1名(目前因工作需要即将调出),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转科医师1名,两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疲于应付。护理队伍以年轻人为主,缺乏中间层,人员紧张。
3、设备更新、购置慢,科室的设备设施及技术力量跟不上病人的需求,经常因为设备问题,延误收治患者。
4、ICU病源不稳定,来源单一,普通科室将危急重症患者转入ICU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九、2020年下半年对重症医学科来说,主要任务是弥补以往不足,夯实基础,理顺关系,融合团队,建章立制。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重症医学科宣传,让各个层面了解重症医学科到底是个什么科室,能够做什么,学科范围是什么。理顺综合ICU与专科ICU的区别和优劣。
2、重症医学科的模式全国来说,多种多样,我院的重症医学科仍坚定不移推行完全封闭式ICU既是院前急救的最后一环,也是院内危重病的收治科室。
3、引进至少2名新医生(最好是规培生),护士至少4名(最好能有男护士),弥补人员短缺的现状。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155-02
医院感染不但直接影响医院护理质量,同时还与医疗事故和纠纷及医疗费用密切相关。重症医学科是感染的高发科室之一,担负着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布局要求、病房配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条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了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在消毒隔离、各项目标性监测控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ICU感染管理与控制措施介绍如下。
1 重视学科建设,感染管理从病房基础配套设施做起
笔者所在科室于2013年1月搬入新病区,在房屋设计和建设初期就考虑到重症医学科在布局要求、病房配置上达到ICU病房建筑标准,开放床位10张,总体使用面积649.8 m2,设有2个单间病房,面积各20.25 m2,监护治疗区8张病床,每床使用面积187.2 m2,床间距>1 m,辅助用房275.4 m2,包括患者家属谈话间、医护通道第一次换鞋间、男女更衣室带卫生间、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医护值班室、医护配餐室、库房、第2次换鞋缓冲间、配液间、污物处置间、医疗设备放置间、临终关怀间。设有4个通道、医护通道患者家属通道、医疗垃圾转运通道、药物通道。整个ICU在一个独立的区域内东南西北四面采光,通风良好,病房内配置了先进的空气消毒净化器,为感染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建立完善相关感染管理制度
笔者所在科室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ICU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负责感染监控工作,科内设有感控医生、感控护士,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目。科室采取“人人参与医院感控管理”的方式进行院感控制,每月科内护理质控小组进行自查,将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召开会议集中讨论总结,认真查找问题,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下月工作重点并做好相关记录。由于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使ICU院感控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控办、护理部每月到科室进行抽查和考核,加强了监管力度。
3 加强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
每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利用晨会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手卫生的培训;定期、不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重视对护工、保洁员感控知识培训和监督。还对其他科室进入ICU的医务人员加强解释和监督,使他们进入ICU后能自觉遵守相关院感控制制度。在全面普及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同时,医院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兼职感控医生、感控护士每月参加感染科质量分析会、利用晨会传达到每位医护人员。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医院感染科在不同时间段,下科室评价反馈各项目标性监测数据、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对多重耐药患者的跟踪观察结果,从另一个角度为科室对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4 加强ICU的消毒隔离管理
4.1 人员的管理
凡进入ICU的工作人员均按要求更换衣裤、换鞋或穿鞋套、戴好帽子口罩,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严格洗手制度,特别强调手的清洗与消毒,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尤其是同一患者多部位感染或同一病原体多部位感染,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患者与患者之间、部位与部位之间的护理前后,均要认真洗手或用卫生手消毒。
4.2 环境管理
ICU环境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确保无尘,使用纱窗防止蚊虫进入,监护区配备空气净化装置,每日进行动态消毒2次,1 h/次。配液间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1次,每月中旬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湿化瓶内蒸馏水、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监测一次。对不合格的监测指标及时做分析整改,并再次监测直至合格。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单元(一床一巾),消毒液拖地每日两次,保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清洁、无尘、无血迹,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4.3 消毒隔离措施
(1)患者的安置。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特殊感染患者安置在单间。治疗护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每床配置一个听诊器,快速手消液,每接触患者一次立即进行洗手或手消,控制交叉感染。(2)各种设备、仪器的表面,每日早晨由加强班人员用75%酒精纱布擦拭,经常保持其清洁。(3)患者转出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床、桌、椅等,更换床单、被褥等,紫外线照射1 h消毒床单元。(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5)使用人工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次,如有污染随时更换,尽量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1]。可复用管道用浓度为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清水冲净悬挂晾干后放入2%戊二醛液内消毒10 h、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min后,清水冲洗晾干备用。(6)加强患者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与观察,深静脉置管敷料每周更换2次,出现潮湿、松动、渗血时应立即更换。留置尿管的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2],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不需要的尽早拔出尿管,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天用0.5%碘伏擦洗尿道口两次,可有效减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3],每2周更换1次尿管,每周更换2次尿袋[4]。(7)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患者,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的细菌培养,出现感染时,立即行接触隔离,挂牌提醒各位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治疗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8)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正确选择抗菌药物,严防多重耐药的形成,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尽量防止患者发生菌群失调,有特殊流行病学意义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9)加强对各种侵入性诊疗器械设备污染现状及消毒效果的监测,包括对使用中消毒灭菌物品及敷料污染现状的监测与管理。(10)对各类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分开放置,严格按照《医疗垃圾管理条例》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送医疗废物暂存地统一处置。
综上所述,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同时,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也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积极有效治疗患者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外,还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手卫生、严格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了患者和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同时加强对感染的监测,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重视,才能行之有效杜绝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真正意义上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贾灵芝.实用ICU护理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05.
[2]张京利,赵霞,王力红,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疗干预措施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