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审计机制范文

时间:2023-07-19 09:29: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安全审计机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安全审计机制

篇1

    1.1审计对象维度

    审计对象是信息安全活动的核心标识载体,是描述信息安全事件不可或缺的要素,根据信息安全活动的特点,将审计对象划分为人员、时间、地点、资源4个属性。人员人员是信息安全活动产生的源头,除了广义上的人员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外,还需延伸到其在信息安全活动中使用的账号、令牌、证书等个人标识信息。时间时间是信息安全活动的窗口,任何信息安全活动都会产生时间戳,可用以标识信息安全活动的开始、结束及其中间过程。地点地点是信息安全活动发生的位置,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位置信息,还包括网络空间中源IP、目的IP等位置信息。资源资源是信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先决条件,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工具软件等一切必要的资产。

    1.2审计模式维度

    审计模式是综合审计的具体运用,是综合审计模型的关键集成点,根据信息安全活动的具体类型和场景,将审计模式划分为运维操作、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终端应用4个属性。运维操作运维工作是支撑网络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但运维人员掌握着系统的高级权限,由此带来的运维风险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引入运维操作审计管理机制。运维操作审计的核心是加强对运维人员账号和权限的管控,即在集中运维模式下实现运维人员与目标系统的逻辑分离,构建“运维人员主账号(集中运维账号)授权从账号(目标系统账号)目标系统”的管理架构,并对具有唯一身份标识的集中运维账号设置相应的权限,在此架构下实现精细化运维操作审计管理[3]。数据库应用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是最具有战略性的资产,其黄金价值不言而喻,数据一旦被非法窃取,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运维层面的数据库安全可通过运维操作审计来实现,数据库审计的核心应是加强业务应用对数据库访问合规性的管控,建立“业务系统SQL语句数据实例返回结果”的识别监听架构,将采集到的业务系统信息、目标实例对象、SQL操作动作等信息进行基于正常操作规则的模式匹配,并对应用层访问和数据库操作请求进行多层业务关联审计,实现业务系统对数据库访问的全追溯[4]。网络应用无论数据中心内的信息系统还是办公区内的办公终端都会产生大量的网络流量,加强对网络流量的识别和分析,是发现违规行为的重要途径。网络应用审计的核心是通过网络监听技术,建立“用户(业务系统)交互对象网络流量分类识别”的管理架构,对各类网络数据包进行协议分析,其重点是要对网站访问、邮件收发、文件传输、即时通信、论坛博客、在线视频、网络游戏等典型应用进行区分和记录,达到对用户及业务系统间双向网络应用的跟踪审计[5]。终端应用终端是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办公机,要么是应用的发起者要么是接受者,是信息安全事件的落脚点。终端应用审计的核心是通过扫描和监控收单,建立“主机安全基线+介质数据交换”的管控架构,对终端补丁安装、防病毒软件、文件下载、文档内容的安全基线进行记录审查,并对移动存储介质与外界发生的数据交换进行跟踪记录,实现对终端各类行为审计的全覆盖。

    1.3审计管理维度

    综合审计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对信息安全风险的全面治理,需包括事前规划预防,事中实时监控、违规行为阻断响应,事后追踪回溯、改进保护措施,根据综合审计管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特点,将控制、监控、响应、保护定义为该维度的4个属性。控制指按照权限最小化原则,采取措施对一切必要的信息资产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仅对合法用户按需求授权的管理规则。监测指对各类交互行为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规则。响应指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阻断、及时处理的管理规则。保护指对监测到的各类交互行为进行记录回放、并积极采取改进保护措施的管理规则。

    2信息安全综合审计治理闭环管理机制

    在多维信息安全综合审计模型基础之上,按照全过程的管理思路,应以综合治理为目标导向,对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闭环管理,研究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关联关系,形成相互补充、层层递进的闭环管理机制。

    2.1事前阶段

    制定统一的安全审计策略,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为核心,实现对用户身份和访问入口的集中管理,严格权限管理,坚持用户权限最小化原则,注重将用户身份信息与网络和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应用与操作行为相结合,保证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2.2事中阶段

    实时监测运维操作、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和终端应用产生的数据,通过规则及时发现违规信息安全事件,做到实时响应、实时处理,并通过多个维度将各种基础审计后的安全事件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到信息安全事件的全记录、全审计。

    2.3事后阶段

    对各类审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及归档入库,为安全事件的准确追踪和回溯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深度分析,查找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执行有针对性的弥补措施,并更新信息安全审计策略,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

    3信息安全综合审计系统架构设计

    3.1技术架构

    信息安全综合审计系统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各业务系统与网络设备运行独立,信息集成和交互程度较低,服务器、交换机、办公终端都是独立的审计对象,均会产生大量的审计数据,但又缺乏集中统一的审计数据管理视角,构建对审计数据的统一处理能力应是综合审计体系建设的核心思路,信息安全综合审计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就在于对可审计数据的采集,以及对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因此必须在多维信息安全综合审计模型框架下,建设“原始数据收集数据标准化处理审计事件分析事件响应与展现”的全过程处理过程,实现从采集到展现的一体化综合审计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事件分析和事件响应4大功能模块。数据采集对网络中的数据包、主机中的重要数据的操作行为、操作系统日志、安全设备日志、网络设备日志等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变为日志,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交付“事件分析”模块;事件分析对标准化处理后的事件进行分析、汇总,同时结合人员信息做出综合判断,有选择地将分析结果发送到“事件响应”单元,并进行存储与展现;事件响应对分析后的结果做出反应的单元,可以结合其他的安全措施对事件做出中断会话、改变文件属性、限制流量等操作。

    3.2业务架构

篇2

论文摘要:提出了无线网关安全审计系统的系统模型,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从数据的控制、数据的采集、日志的归类、日志的审计与报警4个方面描述了设计流程.在系统中通过改进syslog机制,引入有学习能力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无线网关的安全审计.

0 引言

无线网关是无线网络与布线网络之间的桥梁,所有的通信都必须经过无线网关的审计与控制.在无线网络中,无线网关放置在无线网络的边缘,相当于无线网络的大门,当无线网关遭到攻击和入侵时,灾难会殃及整个无线网络,使无线网络不能工作或异常工作,由此可见,对无线网关进行安全审计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中研究的安全审计系统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智能化无线安全网关”的一部分.智能化无线安全网关在无线网关上集成具有IDS和防火墙功能的模块,以及控制和阻断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在统一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防范、预警、响应和自学习的功能,构成一个有机的安全体系.

无线网关的安全审计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在事后通过审计分析无线安全网关的日志信息,识别系统中的异常活动,特别是那些被其它安全防范措施所遗漏的非法操作或入侵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报告,以有利于网络管理员及时有效地对入侵活动进行防范,确保网络的安全[1].

1 系统功能概述

无线网关安全审计系统是针对无线网络的安全运作而提出的,主要包括数据控制、数据采集、日志归类、日志的审计与报警等几大基本功能.首先,审计系统的数据控制模块对进出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根据预定义的规则进行必要的限制,适当地降低风险.其次,安全审计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收集无线安全网关的网络日志、系统日志及用户和应用日志.随后,采集部件收集到的日志记录被送到日志归类模块,根据日志记录行为的不同层次来进行分类.最后,使用审计与报警模块对日志记录进行审计分析.这时可以根据预先定义好的安全策略对海量的日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检测出无线网关中是否存在入侵行为、异常行为或非法操作.管理员可以初始化或变更系统的配置和运行参数,使得安全审计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结构组成(见图1)

2.2 设计思想

系统从数据采集点采集数据,将数据进行处理后放入审计数据库,采用有学习能力的数据挖掘方法,从“正常”的日志数据中发掘“正常”的网络通信模式,并和常规的一些攻击规则库进行关联分析,达到检测网络入侵行为和非法操作的目的.

2.3 系统的详细设计

系统的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2.3.1 数据的控制.数据控制模块使用基于Netfilter架构的防火墙软件iptables对进出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适当地降低风险.

2.3.2 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模块,即日志的采集部件.为了实现日志记录的多层次化,需要记录网络、系统、应用和用户等各种行为来全面反映黑客的攻击行为,所以在无线安全网关中设置了多个数据捕获点,其中主要有系统审计日志、安全网关日志、防火墙日志和入侵检测日志4种.2.3.3 日志的归类.日志归类模块主要是为了简化审计时的工作量而设计的,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日志记录行为的不同层次来进行分类,将其归为网络行为、系统行为、应用行为、用户行为中的一种,同时进行时间归一化.进行日志分类目的是对海量信息进行区分,以提高日志审计时的分析效率.

2.3.4 日志审计与报警.日志审计与报警模块侧重对日志信息的事后分析.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网关日志信息进行审计分析,即将收到的日志信息通过特定的策略进行对比,以检测出不合规则的异常事件.随着审计过程的进行,若该异常事件的可疑度不断增加以致超过某一阈值时,系统产生报警信息.该模块包括日志信息的接收、规则库的生成、日志数据的预处理、日志审计等几个功能.

3 系统的实现

3.1 系统的开发环境

智能无线安全网关安全审计系统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开发的B/S模式的日志审计系统.开发工具为:前台:Windows XP professional+html+php,后台:Linux+Apache+Mysql + C++.

3.2 日志归类模块的实现[2-3]

无线网关的日志采用linux的syslog机制进行记录,sys-log记录的日志中日期只包含月和日,没有年份.在该模块中,对日志记录的syslog机制进行一些改进,克服其在日志中不能记录年的问题.

下面以无线网关的日志为例,说明其实现过程.网关日志的保存文件为gw.log,用一个shell脚本,在每月的第一天零点,停止syslogd进程,在原来的文件名后面加上上一个月的年和月,如gw.log200603,再新建一个gw.log用于记录当月的日志,再重启syslogd记录日志.这样就把每月的日志存放在有标志年月的文件中,再利用C++处理一下,在记录中加入文件名中的年份.

3.3 日志审计与报警模块的实现

3.3.1 日志审计模块的处理流程(见图3).

3.3.2 规则库生成的实现.安全审计系统所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是基于对日志信息的异常检测,即通过对当前日志描述的用户行为是否与已建立的正常行为轮廓相背离来鉴别是否有非法入侵或者越权操作的存在.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需了解系统的缺陷,有较强的适应性.这里所说的规则库就是指存储在检测异常数据时所要用到的正常的网络通信及操作规则的数据库.规则库的建立主要是对正常的日志信息通过数据挖掘的相关算法进行挖掘来完成.

首先系统从数据采集点采集数据,将数据进行处理后放入审计数据库,通过执行安全审计读入规则库来发现入侵事件,将入侵时间记录到入侵时间数据库,而将正常日志数据的访问放入安全的历史日志库,并通过数据挖掘来提取正常的访问模式.最后通过旧的规则库、入侵事件以及正常访问模式来获得最新的规则库.可以不停地重复上述过程,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同时不断更新规则库,直到规则库达到稳定.

3.3.3 日志信息审计的实现.日志审计主要包括日志信息的预处理和日志信息的异常检测两个部分.在对日志进行审计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处理,按不同的类别分别接收到日志信息数据库的不同数据表中.此外,由于所捕获的日志信息非常庞大,系统中几乎所有的分析功能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些数据记录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而这些记录中存在的大量冗余信息,在对它们进行的操作处理时必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降低了审计的效率,因此有必要在进行审计分析之前尽可能减少这些冗余信息.所以,在异常检测之前首先要剔除海量日志中对审计意义不大及相似度很大的冗余记录,从而大大减少日志记录的数目,同时大大提高日志信息的含金量,以提高系统的效率.采用的方式就是将收集到的日志分为不同类别的事件,各个事件以不同的标识符区分,在存放日志的数据库中将事件标识设为主键,如有同一事件到来则计数加一,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日志信息的冗余度.

在日志信息经过预处理之后,就可以对日志信息进行审计.审计的方法主要是将日志信息与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对于检测出的不合规则的记录,即违反规则的小概率事件,记录下其有效信息,如源、目的地址等作为一个标识,并对其设置一怀疑度.随着日志审计的进行,如果属于该标识的异常记录数目不断增加而达到一定程度,即怀疑度超过一定阈值,则对其产生报警信息.

4 数据挖掘相关技术

数据挖掘是一个比较完整地分析大量数据的过程,一般包括数据准备、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挖掘模型、模型评估和解释等,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通过不断调整方法和参数以求得到较好的模型[4].

本系统中的有学习能力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采用了3种算法:

1)分类算法.该算法主要将数据影射到事先定义的一个分类之中.这个算法的结果是产生一个以决策树或者规则形式存在的“判别器”.本系统中先收集足够多的正常审计数据,产生一个“判别器”来对将来的数据进行判别,决定哪些是正常行为,哪些是入侵或非法操作.

2)相关性分析.主要用来决定数据库里的各个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被审计数据间的相互关联,为决定安全审计系统的特征集提供很重要的依据.

3)时间序列分析.该算法用来建立本系统的时间顺序模型.这个算法有利于理解审计事件的时间序列一般是如何产生的,这些所获取的常用时间标准模型可以用来定义网络事件是否正常.

5 结束语

该系统通过改进syslog机制,使无线网关的日志记录更加完善.采用有学习能力的数据挖掘技术对无线网关正常日志数据进行学习,获得正常访问模式的规则库,检测网络入侵行为和非法操作,减少人为的知觉和经验的参与,减少了误报出现的可能性.该系统结构灵活,易于扩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此外,使用规则合并可以不断更新规则库,对新出现的攻击方式也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反应.下一步的工作是进一步完善规则库的生成以及审计的算法,增强系统对攻击的自适应性,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Branch J W, Petroni N L, Doorn Van L, et al.Autonomic802.11 Wireless LAN Security Auditing[J]. IEEE Security&Privacy, 2004(5/6):56-65.

[2] 李承,王伟钊,程立.基于防火墙日志的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2,28(6):17-19.

篇3

2.按捏“内关”、“外关”穴:先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穴(在腕横纹正中上二寸两筋之间),右食指按压左手外关穴(在腕外侧,与内关相对)。右手拇食指同时用力按捏,一捏一松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按压右手内关、外关穴。主防治:心痛、心悸、心胸疾患、胃痛、呕吐、头痛、失眠、手指麻木、手颤等。

3.捏拿“曲池”、“少海”穴:先用右手食指按压左肘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窝横纹头外侧陷中),右拇指托按左肘少海穴(在肘窝内侧横纹头陷中,与曲池斜相对)。右手食拇指同时用力捏拿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捏拿右肘曲池、少海穴25下。主防治:半身不遂、发热、高血压、上肢活动不利、抽搐、关节炎、咽喉肿痛、呕吐、头痛、失眠、肘挛、发狂等。

4.按揉“足三里”穴(在外膝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处):坐在床上(或椅子)屈膝垂足,用两手拇指分按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扣,使劲上下揉50下。主防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胀、水肿、消化不良、便秘、瘫痪,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失眠、高血压、遗精、阳痿、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健脾和胃、调补气血,为强健全身保健三大要穴之一。

5.按揉“三阴交”、“悬钟”穴:端坐床上(或椅子),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按两腿三阴交(在足内踝正中上3寸),两掌抓贴小腿,两食指分按两悬钟穴(在足外踝上3寸、与三阴交相对),两手拇食指同时用力按,使劲上下揉50下。主防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经闭、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腰腿萎痹、失眠等。

6.扣揉双膝眼:用双手掌心分捂两膝盖骨,两手食中指分按两腿内外双膝眼(在膝盖骨两旁陷中),两无名指分按压两腿外侧阳陵泉穴(在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两掌根着力两鹤顶穴(在膝盖骨上缘中央)。两手掌心、掌根、指端、同时齐用力,使劲上下揉50下。主防治:膝关节炎、膝冷痛、鹤膝风、老寒腿、下肢不遂、瘫痪等。

7.双手摩擦大小腿和足:留内衣,坐在床上(或凳椅),先环右腿屈膝,足跟着铺,足趾跷起,两手拇食指岔开,右手按在右大腿外侧,从臀部(环跳)往下摩擦足三阳经,左手掌按在右足三阴经,两手搂抱大腿,两拇指腹着力大小腿面,两手四指并拢着力大小腿肚,同时用力平行往下摩擦经胭窝(委中)至足后跟(昆仑、照海)再向前,两拇指沿足背、余四指沿足底(涌泉),两掌肚着力足背两侧直达足趾端(足有全身反射区)呼气;补泻相兼,再返回抚摩至大腿根为一下,吸气。25下。再换左腿摩擦抚摩25下。主防治:下肢关节炎、半身不遂,四肢抽搐、麻木、头痛、失眠、便秘、瘫痪等。

8.四肢交替按摩:留内衣,仰卧床上(冬天侧卧在被窝里),先环右腿用右脚心(涌泉),从左膝盖骨上(鹤顶、血海)往下抹擦(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行间等)至足趾端;同时用右手心(劳宫)从左肩周往下抹擦,四指着力手臂外侧手三阳经,拇指着力手臂内侧手三阴经至手指端。右手右脚上下动作要协调一致同时往下抹擦一下后,再交换左手左脚抹擦右臂右腿一下,四肢交替,各25下。主防治:四肢关节炎、筋骨痛、半身不遂、腰腿痛、高血压、肥胖症、头痛、失眠等,且能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强健全身。

篇4

现今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边坡修理不达标

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这都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不规则,而人工修理时又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作深度挖掘,故经常性的会出现挡土支付后出现超挖和欠挖现象。这是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不足之处。

1.2 施工过程与施工设计的差别大

在深基坑中需要支护施工时,会用到深层搅拌桩,但其水泥掺量会不够,这就影响水泥土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水泥土发生裂缝,另外,在实际施工中,偷工减料的现象也时常发生,深基坑挖土设计中常常对挖土程序有所要求来减少支护变形,并进行图纸交底,而实际施工中往往不管这些框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这往往就会造成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在未能进行空间问题处理之前而需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的构造要适当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这点在设计与实际施工相差较大,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3 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当土方开挖技术含量较低时,组织管理也相对容易。而挡土支护的技术含量较高,施工组织和管理都比土方开挖复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型的工程一般都是由专业的施工队伍来完成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两个平行的合同。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的难度大,土方施工单位抢进度,拖延工期,开挖顺序较乱,特别是雨天期间施工,甚至不顾挡土支护施工所需要工作面,留给支护施工的操作面几乎是无法操作,时间上也无法去完成支护工作,对属于岩土工程的地下施工项目,资质限制不严格,基坑支护工程转手承包较为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而随意修改工程设计,降低安全度。现场管理混乱,以致出现险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这也是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2. 深基坑支护实施策略

2.1 转变传统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理念

现如今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于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而且,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这些陈旧的计算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因此,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2.2 重视变形观测,并注意及时补救

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以及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情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对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时校正设计参数,对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为此,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如果在实际测量中确实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即时研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恶化。而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分析主要原因,做出可靠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研究和应用已有的基坑工程行业的和地区性规范以及当地的工程经验。对于重大复杂的基坑工程目前国内采用专家论证的形式,对保证工程安全、降低造价是有效和现实的一种方法。

2.3 全程控制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篇5

                 运动与安全

课型

新授理论课

  1 课时

学 习 目  标

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通过知识讲解,进一步增强体育学科趣味性,以促进学生喜欢运动的热情。

 

 

使学生能认识到运动与健康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体育学科的魅力。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运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损伤,并在意外产生后实施简单的处理,以减少二次创伤的形成。

 

教 学

重 点

对运动腹痛、身体擦伤、关节扭伤、肌肉痉挛、特别是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 学

难 点

在掌握对上述运动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和损伤理论基础后,如何熟练的在意外损伤出现后能实施简单的处理。

教 学

方 法

以教师讲解,实例说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

学 法

指 导

学生与教师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按照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的要求,本节课讲解《体育与健康》中运动与安全专题二。运动时常伴随着伤害,而如何将学校体育课对学生身体安全的保障融入在每个学生心中,并将运动伤害尽可能避免或者在运动伤害出现时降低损伤的程度,减少损伤创伤面积的扩大是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以期望在每个人未来的日常生活或者体育锻炼中有所帮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教授:

一:运动中腹痛

    产生的原因、处理办法、预防

二:身体擦伤

    产生的原因、处理办法、预防

三:关节扭伤

    产生的原因、处理办法、预防

四:肌肉痉挛

    产生的原因、处理办法、预防

五: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简单处理

    产生的原因、处理办法、预防

 

 

 

情景问题提出

 

 

 

 

课堂总结:通过对本节理论课的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以上各种情况出现时,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技能的操作,减少损伤创伤面积的扩大和降低伤情的严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加强。

 

观看幻灯片

 

 

合作探究

 

 

 

 

 

 

 

 

 

 

 

 

讨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运动与安全

一、 运动腹痛

二、 身体擦伤

三、 关节扭伤

四、 肌肉痉挛

        五、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简单处理

课后思考

生命在于运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处理当下学习压力与体育锻炼的矛盾需要我们去思考,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请大家下课后思考增强体育锻炼到底有没有必要。

篇6

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

对于国家利益的产生,有两点必须注意:

篇7

Abstract: in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once appear error, can cause significant safety accident, resulting in economic losses and time del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he safety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mmarizes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he safety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pit bracing, safe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然而不断出现的基坑工程事故,已经引起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2.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 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 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3.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是以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4.支护结构设计汁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

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 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二.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基坑支护施工前关键工作

①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在编制前,要重视对深基坑开挖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特点的勘察,重要的是对场地土质的稳定问题进行评述,在勘察工作中应将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因素事先弄清,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易产生威胁的重要地段、重点地层和重要的土质指标要保证其可靠性。查明场地内地下水分布十分重要,因基坑事故绝大部分与地下水有关,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勘察资料,不得采用来进行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如果采用土钉墙或锚杆支护方案的,土钉(锚杆)应先做抗拔试验,选择有代表性土坡断面和不同的土层,以0天、3天、4天的抗拔强度值来设计。

②对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要多作一些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对深基坑或特大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一定要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论证,论证合格后方可实施。方案经论证后在实施过程中,严禁擅自改变施工方案。

③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在正式实施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④基坑支护所用的水泥、钢筋、钢管等原材料,均要求有合格证和复检报告。

2.基坑变形监测

检测是深基坑支护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现场施工中对基坑边坡的监测,及时掌握边坡的稳定状态、支护效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现场信息。

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与施工是一项风险较大的作业,因此必须进行现场基坑的环境监测,基坑的环境监测是确保工程安全和及时指导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监测内容包括坑外水平位移监测、坑外土体沉降监测、附近民房沉降监测。各监测点布置详见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与设计详图。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2~3次,观测周期根据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不同施工阶段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选择后决定。观测记录及整理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平面位置、各测点水平位移、沉降实测值、最大位移值、发展方向、发展速率等。

3.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深基坑支护属于地下工程,具有不可视性,其出现工程质量事故概率也比较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如基坑塌方,事后纠正和补救比较困难。特别是在软土地基地区,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为做到有备无患,针对这些工程特点,制定以下应急措施:

①对较差土质的局部剥离坍塌的处理:若土层因流沙或渗水严重而引起的局部坍塌,应首先查明发生原因,消除发生坍塌因素。同时进行修补加固,一般可在塌方处口部打垂直锚管桩和焊接横向网筋,在边坡外堆积土石块回填充实,并及时喷射混凝土面层,重新打入部分磨擦锚管。

②对边坡局部涌水的处理:迅速用特种止水材料缩小范围,埋管引流,灌浆封堵。

③对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的处理:开挖前,应预先设立观测点,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严格将坑壁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应暂停开挖,可采用在相应位置加密加长锚管或加大灌浆量、适量增置锚管和外部拽拉加固等技术措施,阻止变形进一步扩大,确保边坡自身稳定和周围建筑物、道路的安全。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应及时封闭,防止雨水渗入。

④对坑底局部管涌、突涌的处理:如因特殊情况基坑出现突涌,应立即用黏土或水泥封压,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止突涌。

⑤要求在现场准备编织袋、砂包、钢管、圆木等应急抢险物资,当发现位移发展速率过大时,应立即进行土方回填或用砂包回填,阻止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在紧急情况下,在基坑边坡底部打入钢管或圆木桩,阻止基坑边坡滑动与变形。

⑥当基坑底面含水量太大时,建议进行人工井点降水,以便于土方开挖以及减少基坑变形和事故发生。降水措施:如果基底层是砂土及砂砾土,降水深度不能超过坑面标高;如果基坑底层是软土(黏土、饱和土),降水深度要深于坑面标高。

⑦做好应措施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成立一个监控小组和一个抢险小组,进行24h监控,并做好作业人员、机具和器材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如出现坑壁失稳征兆或位移量过大时,可立即实施增强加固施工。

4.安全生产措施

①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是安全生产全方位管理的负责人,各管理组、作业班组设兼职安全员。指导每个工种、每项作业及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

②施工安全措施如下,人人必须严格遵守:a.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非本人操作的机械设备未经许可,不准动用。b.灌浆、喷浆、电焊人员必须戴上防护眼镜及其他有关防护用具。c.要安全用电,未经电工允许,不准乱拉、乱接电气线路。d、各种施工人员必须按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文明施工。

三.结束语

建筑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正因如此,在施工组织都应当从整体功能出发,将各组成部分协调好,才能确保它的安全可靠性。

篇8

Abstract: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bracing engineering is building found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projects, any building must have a good base, for large high-rise, tall building speaking, more important. So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safety technology of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highlights, the author discusses work experience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ssues to discus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afety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地扩大,房地产事业兴旺,城市土地供应日趋减少,市中心区域内的建筑不得不考虑往高、深处发展。对于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深基坑支护工程研究已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据国家建设部对近年来的事故统计中显示,坍塌事故大伤害已排在第五位,塌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排在第一位。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性,作为施工人员应竭力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从施工的角度来分析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及管理问题,为提高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2、深基坑支护中存在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设计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和熟悉土力学、地质学和结构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加上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支护的围护方案和管理办法。现阶段,我国的民用工程、市政工程和工业建筑、工程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挡土墙的稳定性较差

在浅基坑6m内的挡土墙主要采用重力式水泥搅拌桩,以此作为围护是比较成功的,因此,很多单位以此用作深基坑的围护结构。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采用也必须考虑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工程要求、场地环境、地下水动态、气候变化、施工方法等问题。如果上述的条件不允许,则有可能发生挡土墙的严重移位,导致工程桩向中心发生移位,形成倾斜或者开裂。

2.2 止水效果不好

分析开挖后的基坑支护桩,引起止水效果不好的原因有:钻孔桩、旋喷桩有偏位、偏桩情况;因砂层中含有块石等因素影响旋喷桩质量, 在桩体内产生孔洞。处理方法: 对桩身偏位、偏桩造成漏水涌砂的部位进行堆土反压后,使用单管高压旋喷桩机进行注浆补桩,对透水部位进行封堵。对孔洞漏水部位先置导水管,然后在水泥中加入速凝剂等外加剂进行封闭,也可以对漏水孔进行有效封堵。

2.3 在不降水的情况下开挖土方

深基坑一般在超过6m的情况时,基土一般属于淤泥质粘土层,并有很多的薄层粉细砂层,这种情况下会呈现较强的地下水渗透现象,如果不进行降水,土体将出现滑动现象。降水应达到满足土方开挖的要求,才允许挖土。

2.4 基坑周围堆载过多造成塌方事故

深基坑周围的堆载不能超过10~20kN/mm,但由于施工现场的狭窄,一些管材和钢筋堆积在基坑周围,这样就增加了挡墙背后的土压力,造成基坑的失稳现象。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地面的超载。

2.5支撑结构不合理

随着深基坑平面尺寸越来越大,基坑宽度达数十米甚至百米以

上,如果采用“十”字形接头,则支撑平面刚度较大;支撑的支点数量

少,连接不牢固,有的挖土机在上面工作,造成支撑杆下挠,当弯曲

变形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丧失支撑作用,对基坑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

支撑间距设计过稀,由于围擦断面较小,结果围擦发生较大的弯曲变

形。

2.6 现场管理不完善

深基坑支护设计必须在遵循设计原则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目前一些施工单位尽管有自己的设计方案,但为了省钱,就会设计的比较粗糙,或是降低工程造价,随意调整支护结构,对施工中的深基坑实行对外承包,自行管理,引起基底土隆起,造成了围护的塌陷,带来了重大损失。

3 深基坑施工的技术工作管理

3.1深基坑的施工管理分析

深基坑的现场管理的环境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如果管理人员缺乏重视,或是施工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也会给施工工作带来不利,严重影响施工的质量。比如:在注浆法施工中,由于注浆的压力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就会严重影响锚杆的抗拔力。在锚喷支护中,更改锚杆长度和孔径,灌注材料不达标或者不合格,护坡桩桩长的插入深度不够,锚拉力不够等等,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监管和控制,也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3.2技术方面应做的工作

①建立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要求达到的目的和作用,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规范,发挥监督和管理作用, 确保施工技术方案顺利实施。

②按图施工, 动态监控。深基坑支护工程主要目的是以挡土、防水等为主,而设计的单一或复合挡土支护结构,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必须尊重设计、按图施工,同时施工中必须依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③重视信息化施工,增强信息反馈。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个复杂系统, 单靠数学、力学法难以对系统的变化作出准确的预测。因此,只有利用监测信息反馈分析才能更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监测方案应和施工设计方案同时考虑,作出监测内容与要求,及时做好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动态,为修改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等提供准确的数据。

3.3 材料管理方面

施工中应及时做好材料送检工作,所用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立健全建筑材料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3.4 施工质量与施工组织

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土方开挖的合理组织也是开挖成败的关键之一。良好的施工质量和合理的施工组织可以弥补设计上的某些不足,土方开挖方应严格按设计程序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原则。

4 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

4.1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管理

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支护工程的成败,因此,支护设计方案要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我国的深基坑建起步较晚,支护的设计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据资料统计显示:有43%的施工事故是由于施工技术原因造成的,分析主要原因由于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荷载的取值存在问题,支护方案的选择不当,还有一些无证挂单现象等等。所以,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当地的水文地质状况,结合周围建筑和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基坑支护设计。工程管理人员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之前要认真审核施工方案,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合理有效地展开。另外,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方案要选择较为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和人员来设计。

4.2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

深基坑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有效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对于施工的管理部门来说,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组织设计进行认真的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存在问题,应及时地督促修改完善,并按照程序的要求进行申报,批准后才允许施工。其中,监理部门审核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平面图、基坑开挖方式、监测布置、基坑的支护和降水措施等等。

5 结语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设计与管理共存,任何一个方的不足都有可能造成整个工程的失败。本文从深基坑支护支护存在的问题、施工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在施工中应加强安全管理, 重视安全检查工作,遵循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狠抓事故隐患管理工作, 加强安全教育, 重视安全检查等工作, 是实现深基坑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宿英安. 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施工管理[J].百科论坛,2009.01

篇9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及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深基坑工程就是建筑行业施工中利用一些支撑结构、维护墙和防渗漏结构等等组成的支撑防护结构。这些结构施工中包含了很多施工内容,并且其施工所有环节都是层层相扣的,一旦某一个施工内容和施工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体结构施工质量不过关。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在深基坑支护项目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和气候差异较大,使得大部分深基坑支护技术也不一样,因此还是很容易造成基坑工程事故。据调查,我国每年建筑行业施工意外事件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占25%以上。由此可见,建筑行业强化深基坑支护技术和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迫切性。

一、深基坑支护工程特点及其结构类型

1.深基坑支护工程特点

随着建筑行业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应用也就更为广泛。深基坑施工工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施工项目,由于现在建筑物对地基承受力要求日益加强,深基坑工程支护也趋向深度化、大面积化方向发展。此外,很多建筑工程都是在原有的建筑物拆迁后进行施工,这对于深基坑支护工程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加上很多建筑物地下工程施工条件很差,这也加大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难度,对于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也造成了影响。可以说,目前大多数深基坑支护技术都体现出了技术性强、强度要求高、施工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等特点。

2.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为了应对不同地质和环境,合理的根据地理环境和设计结构,在建筑行业施工中,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形式也有多种选择。

①悬挂式基坑支护结构。悬挂式基坑支护结构一般适用于深度较小的基坑中,其主要是利用基坑地面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压力来保持平衡的一种悬梁结构,一般会采用钢板、灌注桩和连续墙等等结构来支撑。

②混合型基坑支护结构。顾名思义,混合型支护结构就是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结构形式的支护方法。对于一些基坑较深、基坑边坡变形强度高的基坑工程,一般就可以采用混合型支护结构,可以用悬挂式和内支撑等方式来支护。

③重力挡土墙支护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利用强化墙体强度和刚度来提高对基坑边坡的压力,提高边坡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会采用注浆加固、土钉支护、水泥搅拌加固等等方法来提高支护结构的质量。

二、深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形式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

1.深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形式和原因

所谓的深基坑支护就是为了防止把基坑挖开以后,基坑边坡出现变形、滑动移位或者破坏,从而要对其进行支护。一般来说,由于基坑倾覆、剪切破坏、整体不稳定、渗漏、局部塌方滑动都会导致支护结构遭到破坏。如果深基坑支护结构质量不过关,使得深基坑周围结构被破坏,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第一,深基坑结构长宽比不合理;第二,基坑地下土压力和水压力过高;第三,深基坑桩基强度不足、锚杆性能不足;第四,基坑周围承载力过高,基坑施工工艺有问题。

2.深基坑支护安全防护措施

由于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就要针对一些不安全因素做好防护措施。第一,为了提高基坑施工者的警惕性、责任性和自觉性,必须要根据安全施工内容制定相应的施工规范标准和安全责任机制,同时健全施工管理体系。第二,为了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水平,合理采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对施工环境和施工地理条件了然于心,从而编制相应的施工计划和方案。第三,深基坑支护项目负责人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和技术性,提高基坑支护安全,必须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促进工程施工的熟练性和顺利性。此外,为了防止会出现意外,也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尽最大可能降低意外的发生率。第四,深基坑经过一段时间或者重力因素就会发生变形,因此,施工人员就要做好基坑变形的监测及应对措施,可以根据对基坑周围建筑进行观察,检测周围环境和地质的异常变化,利用数据库进行分析,查找变形原因,如果基坑变形超过结构承受水平,就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这同样也是确保施工人员和建筑使用者的安全。

由于我国城市用地空间越来越少,城市建筑高层化和大型化趋势日益凸显,这对于建筑物的地下建筑和基础建筑工程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强化和安全防护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就必须科学设计深基坑支护结构,合理采用先进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和防护措施,并且做好意外防护应急措施,使得深基坑支护工程能够做到万无一失,这对施工企业来说也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晨光,王辉,方丽娟,等.堆载对基坑侧压力影响的引力算法与初步实践[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3).

篇10

0 引言

中国政府做出表示,轨道交通要逐步发展成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基本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都要以建立便捷安全的交通轨道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逐步丰富轨道交通的构架,以更好地服务公众。

地铁基坑建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地下建筑,地上面对的是林立的建筑群,地下空间都被一些淤泥土质层填满,加上地下布满一些管线网,所以说条件非常的苛刻,这都表示基坑的施工是隐藏很大的风险的。本文探讨了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的主要问题以及控制的要点。

1 地铁深基坑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在地铁深基坑工的过程中,挖土和支撑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主要问题也会存在这两项程序当中,所以说一定要遵循施工设计的原则来进行。

挖土的过程是一个破坏地层致使土体结构失去平衡的一个过程,它会导致基坑内的土层向开挖的方向滑动,同时围护挡土结构也会向内移动,这时候为了避免这种滑动发生,就必须设计采用φ609钢管支撑。

支撑是要承受围护挡土滑动带来的压力,为了永久性的平衡这种压力,紧靠钢管临时性的支撑是不行的,必须采取一种永久性的措施,就是按照设计开始浇筑混凝土。支撑是后发于围护挡土的内移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小围护墙的变形,减少基坑的风险指数,基本保持的原则就是挖土破坏先行,平衡压力在后,土层变形在前,支撑压力随后,最后进行回筑。

如何注浆和实施降水也是基坑实施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术措施,这两项的主要目的是起到加固的作用,通过有效地降水改变土体的含水量和注浆加固都对软土层的强度起到了一定的加固作用,可以有效地增强基坑土体的稳定性,但是要明白一点,因为这些图层都是先受到破坏再被加固的,本身就客观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不过这种效应还是有限的,相比于挖土和支撑来说,变化的微乎其微的,挖土和支撑的地层空间变化比较大,是在动态当中进行的,因此说挖土和支撑存在风险相对比较大,是施工成败的关键所在。

2 采取对策

整个基坑项目实施的过程最主要的保证基坑整体的稳定性,把风险控制到最低,不能出现滑坡和隆起的情况一般采取的对策有:

2.1 坚持按时空效应原理确定施工参数。土层都是具有活动性的,图层的变化和位移也是具有一定特性的,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土层的变化规律来实施控制措施,要从空间和时间上有序的结合操作。

2.2 按时空效应原理组织均衡的快速施工。快速施工也是对地下建筑的一个基本要求。当然这种快速的前提就是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能为了求快而忽略了安全问题,施工人员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识,根据天气环境的变化能做到及时的准备,做到有秩序的“快”,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在施工进行之前作出一个详细的时间方案,规定时间内的施工计划、施工标准、人员分配、施工程序、操作细节、一定要交代清楚,让大家不仅要照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一定要做到统筹规划、分工明确、落实岗位、责任到人。

2.3 水。地下施工一定要处理好水的运用。降排水运用好了可以提高土层的强度,减少基坑变形,还可以改善工人挖土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降排水效果不好也可能造成滑坡的可能,对于土坡的稳定十分不利,所以一定要重视基坑降排水措施,这也是地下建筑安全施工的重要要素,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之一。

3 基坑开挖过程的控制要点

3.1 开挖基坑要分段开挖,开挖后尽快实施支撑。

3.2 地铁端头开挖时,应首先撑好标准段内的2根对撑,再挖斜撑范围内的土方,最后挖除坑内的其余土方。对长度大于20m的斜撑,应先挖中间再挖两端。

3.3 严禁超挖,一般开挖面的标准都不得低于该分层面支撑的底面或设计基坑标高。

3.4 基坑纵向放坡不得大于安全坡度,严防纵向滑坡,有必要时要进行人工修坡。

3.5 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封堵或疏导墙体上的渗漏点。

3.6 坑底应设集水坑,以及时排水,开挖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浇筑混凝土底板。

4 支撑安装和制作要点

4.1 土层是进行分层开挖的,每层又是要按照分段进行的,每当挖出一道支撑位置的时候,都要测定出该道支撑两端与围檩的接触点,保证支撑与墙面的准确位置。

4.2 待到支撑点确定之后,要及时施加预应力,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加,并做好记录备案。

4.3 为防止支撑施加预应力后和围檩不能均匀接触而导致偏心受压,首次施加预应力后立即在空隙处以速凝的细石混凝土填实,并进行预应力复加。①在第一次加预应力后12小时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桩顶水平位移,并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②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③桩顶水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

5 测量监控要点

5.1 项目开挖之前负责单位要做出系统完善的检测方案。包括:监测项目、方法、频率、报告制度等等。

5.2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保持对项目的监测,保证安全。包括:地表沉降情况、坑底隆起、基坑周围房层变化和网管线情况等等。

5.3 管线要按照设计要求定,当变形速率超过时应加密监测频率,有事故征兆时,必须连续进行监测,恶劣天气要加强观测频率。

5.4 监测工程师一定要及时收集分析监测数据,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上报,一点出现报警值要及时分析,提出针对对策。

5.5 注意基坑开挖后盾构端头加固旋喷桩对基坑变形影响,如有变化加大监测频率。

6 降水控制要点

6.1 钻孔作业。①钻机要按照井点位置就位,位置偏差不大于10cm。②承包商在进行下道施工之前,要检查承包施工记录,垂直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成孔深度应比设计深度深0.5m以上。

6.2 井管制作与安装。①井口一定要检查是否符合标准,井管下井后应及时向井管与孔壁之间填充砾石滤料,滤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填充滤料要连续均匀,不得冲击井管。②井管应位于井孔中央,包扎滤网要严密,管顶应高出地面0.5m左右。③井的封口检查:滤料从孔底填至距井口1m时,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分层填充并夯实。

6.3 水泵安装及抽水试验。①井洗工作要求彻底进行,直到抽出清水为止。②检查抽水设备要保证出水量的要求。③水泵电源要进行系统的检查,电缆不能有破损漏电情况,准备双电源,防止停电等其他故障影响抽水。④要进行抽水试验,做好水压、水位、抽水量的记录。核查承包商抽水量及水位下降值是否与设计相符,巡查是否含沙量过高,如出砂量过高,应停泵检查,防止抽空引起地面沉降。

6.4 降水井检验。①保证出水量和水位的稳定,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标准为:抽水井动水位波动值不超过水位降深1%,空压机抽水水位波动值不超过10~20cm。②降水井要进行系统检查。井点安装完毕一定要进行整体的试抽水,检查水、电系统是否能达到要求,每天要进行及时的分析、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7 结束语

轨道建设承载一个城市的发展动力,也肩负着整个城市的人身财产安全,城市人口众多,地表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本身轨道建设就存在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所以地铁基坑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就要求项目施工负责人和现场安全监理技术人员掌握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有能力解决一些预控安全措施,和一些预见性见解,特别是在基坑开挖阶段,需要监理人员加大防控措施,以保证整个项目的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1]付权,王彦明.浅谈地铁深基坑施工中的地质风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2]蔡昭武.地铁深基坑施工风险及控制措施[J].广东建材.2009(07).

篇11

中图分类号: TV5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工程项目也是越来越多,深基坑支护工程是常见工程之一,对很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对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技术的研究,以保证深基坑支护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1、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基本特点

深基坑的支护形式多样;临时性、施工周期长;规模大、造价高;地质条件多样性、复杂性;施工条件差。能使基坑维护体系起到挡土的作用,使基坑四周边坡保持稳定。

2、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技术特点

熟悉各种地基防水、加固、降水等特种工艺的施工方法,施工流程及相关设备的选择,能对各种方案进行质量、工期、造价进行对比。基坑的支护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适应不同的地质及环境条件,设计者针对不同的工程实际,往往会根据当地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设计出不同的结构型式。

3、深基坑支护的施工特点

深基坑施工方案再好,防护技术再先进,如果未能得到贯彻实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于事无补。因此,在技术方面应做的工作,组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

三、深基坑支护安全问题的原因

1、施工技术方面分析

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施工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施工中发现的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或相差较大,仍按原设计施工;又如喷锚网支护施工遇流砂、软土层,因其自稳性极差,一旦开挖即刻坍塌,而又未能采取新的措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工程施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而监测等施工动态反馈信息有误或反馈不及时,施工中盲目遵循原设计方案,开挖过程没有定期或根本没有对基坑的沉降量和位移量进行观测或未对所测资料及时分析、研究。

2、施工管理中质量监控方面分析

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管理人员思想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影响施工质量,造成工程事故。比如:不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施工中随意改变设计方案,不按图施工;在注浆法施工中,注浆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使锚杆抗拔力大打折扣;偷工减料,使用材料不合格;在锚喷支护中,随意减短锚杆长度;护坡桩桩径不够或插入深度不够;使用水泥、钢筋等材料不合格,造成锚拉力不够、止水无效等。

四、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基坑开挖前对开挖基坑四周设置合格可靠的安全栏杆( 高度1.2m下道栏杆0.6m),配备标准的登高设施,基坑四周应设砖砌或素混凝土15cm~20cm高的防水墙,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2)基坑周围场地内有足够的照明度,尤其是基坑内的照明覆盖应不存在暗角。

3)基坑四周的地面,不应堆放杂物散件,确保施工人员行走安全,严防杂物滚落坑内伤害坑内作业人员。

4)井点平面布置要综合考虑,精确定位,避免以后与支撑立柱等位置发生冲突,井点施工和降水过程要有专人负责并做全过程的记录工作,及时将记录报告有关人员。

5)开挖时,应在地面的适当位置设置沉降点和位移观察点进行必要而完备的监测,发现异况,应立即报告和进行处理。

6)开挖时应事先计算出纵向的坡度和高度,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在放坡纵端不得堆土和放置重物,防止纵向滑坡。

7)采用预应力钢支撑时,钢支撑的构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支撑方式及其布局必须严格按施组要求,支架必须与地下墙中的钢筋预埋铁牢固连接,施加的预应力必须按施组要求,并做好记录。

8)支撑工作应做到及时性和连续性,即按施组要求,应及时安装钢支撑,切忌基坑大面积开挖后再进行支撑。

9)起吊钢支撑件时应严格遵守起重机的安全操作规定,吊臂活动范围内严禁有人,对较深的基坑,布设支撑时应设上、下两名指挥。

10)当支撑妨碍基坑开挖时,挖掘司机操作要慎重,严格按照指挥人员的指挥进行操作,严禁对支撑进行撞击。

11)严禁人员在安装好的支撑上面走动,或悬挂重物及其他作业的受力支点。

12)为了方便施工人员行走,如较长的基坑,可以在中间设置钢便桥,钢便桥必须规范搭设和验收,底部满堂铺设两侧用管径为48×3.5 mm 钢管设 1.2m 高的临边栏杆。

13)为了及时对井点的观察,在通向井点位置处应设置规范便桥,底部满堂铺设,两侧用管径为48×3.5 mm钢管设1.2m高的临边栏杆( 严禁使用钢筋作临边栏杆) 。

14)在内环线以内施工的基坑栏杆周边应该设置绿色密目网围护。

五、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技术

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工作,除必须有合理的设计外,还需施工的密切配合,严格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任何超挖都会使支护结构超载工作,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施工前应严密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1)基坑土方开挖应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除积水。

(2)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锚杆施工,而且必须待锚杆张拉锁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开挖。

(3)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如不可避免时,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m,弃土堆高不超过1.5m,并且不超设计荷载值。在垂直的坑壁边距离还应适当增大。软土地区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当重型机构在坑边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

(4)基坑挖土时,要做好挖土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安排好挖土顺序等,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并做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

(5)采用机械开挖时,为保证基坑土体的原状结构,应预留150~300 mm 原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底超挖,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6)基坑周边设围护栏杆和安全标志,严禁从坑顶扔抛物体;坑内应设安全出口便于人员撤离。所有机械行驶、停放要平稳,坡道应牢固可靠,必要时进行加固。

(7)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平整场地、修坡等施工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止机械回转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

(8)土方机械严禁在离电缆1m距离以内作业。机械运行中,严禁接触转动部位和进行检修,在修理工作装置时,应使其降到最底位置,并应在悬空部位垫上垫木。

(9)挖掘机正铲作业时,其最大开挖高度和深度不超过机械本身性能的规定。反铲作业时,履带距工作面边缘距离应大于1.5 m。

六、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工程项目众多,其中深基坑的支护与开挖是目前施工中责任较大、协调量多、风险较高、任务较重的工程。因此,安全技术对于深基坑支护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加强对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锋锐.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J].建筑安全,2005.

篇12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越来越趋于现代化、高层化、地下化,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深基坑需要设计和施工,但是,深基坑并不同于普通基坑,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难度和环境等因素,非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不仅降低了整个建筑物的安全质量,也导致施工人员及用户的生命财产等面临危险,因此,对深基坑施工技术及其安全质量控制展开研究,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施工风险和安全隐患。

1.深基坑施工技术概述

深基坑,一般指的是基坑施工过程中,挖坑深度需要五米及以上或者地下室三层以上的基坑,主要是为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等提供支撑,不论是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还是施工布线、管道布局等都较为复杂,因此,深基坑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和维护支撑三部分,土方开挖,指的是施工队根据施工图纸的设计,进行土方的发掘,直到深基坑满足设计需求,并进行现场废物的清理和排水等工作;地基处理,指的是在深基坑施工之前,对周边的地形地貌进行勘察,并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岩石、旧墙体等障碍物后,及时将障碍物清理,并用钢筋、土砂混合物等替代障碍物位置;维护支撑,指的是在土方开挖之前,进行排幢支护,在完成地基处理后,对基坑周边进行维护支撑,包括添加护栏和支撑体等,同时也需要对基坑内铺设的管线等进行维护。

2.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问题

深基坑由于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施工布线、管道布局等都较为复杂,因此,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通过对深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安全隐患问题主要有土方开挖过程安全隐患、地基处理过程安全隐患、维护支撑过程安全隐患、降水排水过程安全隐患等。

(1)土方开挖过程安全隐患

土方开挖过程,是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步骤,也是最耗时和耗力的过程,因此,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施工队伍交叉作业或者长时间挖土的情况,而土方开挖过程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如果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协调不一致,很容易出现基坑之间挖通、支护结构强受力等情况,从而导致安全问题出现。

(2)地基处理过程安全隐患

地基处理过程,将直接决定深基坑施工后,高层建筑或者地下建筑完成后的安全质量,如果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地形勘测,很多障碍物没有及时被发现或者清理,很容易导致后期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出现崩裂等现象,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坍塌,将严重造成安全事故问题。

(3)维护支撑过程安全隐患

维护支撑过程,也直接影响深基坑的安全质量,如果在排柱支护阶段,施工没有较好、较稳定的将柱子打入到深基坑周边,则土方开挖过程也将无法顺利进行,如果在后期,对支护和深基坑内铺设的管线没有较好的维护,那对后期深基坑的施工过程将是严重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4)降水排水过程安全隐患

降水排水过程,降水排水虽然不是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核心步骤,但是却是必须进行的过程,因为,深基坑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挖到含水层或者出现强降雨的情况,因此,如果没有实现做好降水排水措施,及时处理好积水问题,将直接影响深基坑的稳定性,很容易产生基坑变形或者沉降,导致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

3.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控制方法

深基坑的应用领域和施工环境决定其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也将伴随着很多施工安全问题,为了能尽可能的降低深基坑的安全问题,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保障施工人员及用户的生命财产,应该对深基坑的施工过程及你想弄那个安全质量控制,本文在上一节中,已经分析了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本节将针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控制方法展开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智能化自动控制方法、增强施工现场及过程监督、定期对施工情况检查等。

(1)智能化自动控制方法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很多领域都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因此,深基坑也可以使用智能化自动控制的方法,来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质量控制,通过网络、终端设备、监控平台来完成对施工过程及参数的控制,一旦和施工设计图不符,或者出现隐患安全问题,将采用报警的方式对现场及管理人员进行提示。

(2)增强施工现场及过程监督

增强施工现场及过程的监督非常重要,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逻及监控,可以规避很多即将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和纠正,由于很多管理人员具有较多的施工经验,因此,施工现场及过程的监督与智能化自动控制方法可以较好的结合,共同为深基坑施工过程提供保障,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3)定期对施工情况检查

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工期和进度,很容易与设计图纸出现偏差,因此,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定期对深基坑施工情况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出现异常现象,是否符合施工的需求,土方开挖、支护以及后期的维护是否达到要求,不仅可以对施工人员起到督促的作用,还可以规避很多安全质量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