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09:30: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肺部护理诊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上升,护理工作要发挥主动性和预见性及早进行干预和预防。在护理各个领域中应用广泛的护理程序是科学的护理方法,本文作者运用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护理程序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积极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与诊断依据 选择我院2010年12 月~2013 年12月的脑出血患者86例,男53 例,女33 例,年龄45~84岁,均经CT 扫描检查证实,符合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昏迷13 例,双侧肢体瘫痪16例,单侧肢体瘫痪48 例,语言功能障碍28例,吞咽功能障碍19 例,大小便功能障碍18 例。出血部位:壳核出血46例,丘脑出血18例,脑干出血9例,小脑出血7例,脑叶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
1.2肺部感染的诊断依据 除外既往有或发病前已有肺部感染者,出现下列项目中3项以上者即可确立诊断:①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者;②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呼吸音减弱和(或)不同程度肺实变体征;③体温升高≥37.5℃,伴有白细胞计数≥10×109 /L;④X线胸片呈炎性改变;⑤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2护理程序
2.1评估 ①询问患者既往有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和家族脑卒中病史;是否遵医嘱进行了降压、抗凝等治疗及治疗效果及目前用药情况。了解起病的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②起病后主要的症状及症状特点:是否存在头痛、呕吐,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有无嗜睡、昏迷,是否有颅内高压症状。进行身体评估。③评估患者呼吸状况:如呼吸方式、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度、胸廓扩张度,听诊有无异常呼吸音如异常肺泡呼吸音、罗音,评估患者有无呼吸困难。④了解生活习惯及既往史,有无吸烟史及每日吸烟的支数及吸烟年龄,有无慢性支气管炎及肺部疾患史。⑤评估患者有无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如高龄、吸烟史、慢性肺部疾患、营养不良,有无吞咽障碍、呕吐、昏迷及脑出血量大等。⑥评估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及预防肺部感染的认识,评估患者家庭社会支持力量及心理状况。
2.2护理诊断 ①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意识障碍、咳嗽无力及无效咳嗽有关。②有肺部感染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肺功能不良、咳嗽无力有关。③有窒息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呕吐、吞咽障碍、排痰无力有关。④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肺部感染的知识。
2.3护理目标 ①意识障碍患者呼吸道能保持通畅,清醒患者能有效咳嗽或人工吸痰保持气道通畅。②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或发生肺部感染后得到及时有效控制。③意识障碍患者得到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未发生窒息死亡者。④患者能说出如何预防肺部感染,能主动有效进行呼吸锻炼及床上活动。
2.4护理计划 ①患者在入院30min内进行吞咽评估,通过吞咽评估判断患者适宜进食与否。对以下患者不进行吞咽评估并禁止喂食:昏迷、肺部感染痰量较多者、明显呛咳、连续吸氧患者。加强环境控制,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40min/d,限制探视。②口腔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有研究表明加强口腔护理可提高咳嗽反射的敏感性,从而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1]。3次/d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有呕吐者随时进行口腔护理。③定时的翻身拍背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举措,1次/2h,进行有效拍背:患者侧卧,叩击者两手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一定力度为宜、有节律(2~3次/s)地叩击胸壁,震动气道,每一肺叶要求1~3min。④意识清楚的患者指导呼吸肌锻炼,如腹式呼吸、深呼吸,每2h深呼吸锻炼一次并鼓励咳嗽。在床上进行扩胸运动,主动活动肢体以增加呼吸深度促进分泌物排出。⑤昏迷及呕吐的患者取侧卧位,如病情许可情况下可抬高床头30~45°,可防止误吸和窒息。⑥及早进行进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充分调动患者的的积极性,早期进行吞咽功能锻炼,如空气吞咽、咽部冷刺激、屏气-发音训练等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2]。⑦防止诱发因素,保暖防止受凉。⑧吸氧时注意充分湿化,控制温度,不可吸入过冷气体,氧气吸入管道及湿化瓶要求每日消毒更换。⑨对于气道干燥的患者做好充分湿化及雾化。必要时每日两次气道雾化,辅以翻身拍背。⑩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每次吸痰用一次性较柔软无菌吸痰管,控制负压,防止损伤气道粘膜并加强预防感染意识。11做好饮食护理,需密切观察患者的饮食状况并认真做好指导。意识清醒患者鼓励进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进食中严密观察有无呛咳现象,如有立即停止进食。意识障碍患者酌情给予鼻饲,防止食物返流引起误吸的方法如下:?传统的鼻饲胃管插管深度为45~55cm,经研究发现延长插管深度5~10cm可使鼻饲管头部侧孔完全处于胃内从而减少返流误吸。?鼻饲前抬高床头45°,鼻饲后保留此60min。?鼻饲速度宜缓慢,时间在20min/次为宜,不可推注过快,最好选用滴注泵持续滴注的方法行鼻饲。?每次鼻饲前除常规检查鼻饲管位置外还需要检查胃潴留量,把胃内潴留物抽出并记录。12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加强管理,保持吸入气体的温湿化及气道湿化。气管插管内外套管定时消毒更换,气管切开切口每日换药,及时吸净气管内分泌物。如有必要在纤支镜下行支气管吸痰及去除痂皮。 13对患者家属做好预防肺部感染重要性的教育及指导,促进家属配合治疗及护理。护理人员每班交接班患者的呼吸道状况并连续记录,使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保持连续性。
2.5实施护理计划。
2.6评价 在疾病过程中连续对患者进行肺部感染情况的评价,根据病情对护理措施进行调整改进。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6例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9例,感染率为10.47%,据统计脑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病率为40~60%[3]。应用护理程序预防肺部感染发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护理在预防肺部感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结论
脑出血患者病势凶险,而一旦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上升,多数肺部感染发生在疾病早期,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留置胃管、年龄、吸烟、球麻痹、机械通气、基础病等是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4]。对脑出血的患者实行科学的护理程序管理呼吸道,护士积极主动对患者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及控制,做好基础护理、鼻饲护理、饮食护理、呼吸肌锻炼、做好气道管理等系列措施,能有效避免或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韩则政,谢翠华.口腔护理提高咳嗽反射敏感性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40-41.
[中图分类号] R56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5(b)-0164-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其生活自理能力日渐下降,长期卧床是他们的最终生活方式,在疾病发生变化需要住院的患者,由其引发的临床一系列并发症,尤以肺部感染更为常见和普遍,国内有报道老年性精神障碍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9%[1];重症脑卒中老年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者,病死率高达70%[2]。本科是综合内科,收治的患者主要是患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及慢性患者,其平均年龄大于65岁,且卧床患者占70%以上,查阅历年来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老年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达25%。现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老年卧床患者400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者9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卧床患者,男276例,女124例,年龄65~95岁。
1.2 诊断标准
以中华医学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为依据[3],院内感染为入院48 h后发生的肺部感染,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淡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改变;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并伴有下列1条以上者:(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咳有脓性痰;(2)伴有胸痛、发热、肺实变体征或干、湿性啰音;(3)血常规 WBC >10×109/L或< 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4)同时以痰液连续2次培养出相同的病原菌生长作为细菌学诊断依据。99例患者均符合院内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老年卧床患者400例,99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院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例进行详细登记和统计。
2 结果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长期卧床老年患者400例,并发肺部感染99例,感染率达25%。80岁以下有38例,占38.4%,80岁以上有61例,占61.6%。住院时间大于1周者66例,1周以内者33例。吞咽障碍27例,发病例数7例,感染率为25.9%。脑血管疾病57例,心肺疾病16例,糖尿病11例,其他病种15例。意识障碍8例,发病例数3例,感染率为37.5%。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长期卧床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年龄、住院时间、吞咽困难、病种、意识障碍等是长期卧床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主要发病因素。
3 讨论
3.1 相关因素分析
3.1.1 肺部感染与年龄相关80岁以下有38例,占发病比例38.4%,80岁以上有61例,占发病比例61.6%。由于随着年龄增长,呼吸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减退,免疫功能降低[4]。
3.1.2 肺部感染与住院时间相关住院时间大于1周的66例,1周以内的33例。住院时间越长,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性越大。有资料报道[5],医院呼吸感染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
3.1.3 肺部感染与吞咽障碍相关吞咽障碍27例,发病例数7例,感染率为25.9%。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在进食过程中吞咽反射迟钝,尤其是刚拔除鼻胃管的患者,由于长期胃管的留置导致口咽部的神经麻木,很容易发生呛咳导致误吸[6]。
3.1.4 肺部感染与病种相关脑血管疾病57例,心肺疾病16例,糖尿病11例,其他病种15例。由于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多数是肢体活动障碍、吞咽障碍等。脑血管病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原因是患者年龄较大,防御功能减弱[7]。
3.1.5 肺部感染与意识障碍相关意识障碍8例,发病例数3例,感染率为37.5%。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咳嗽反射迟钝或消失、吞咽功能障碍,咽部分泌物流入气管或呕吐物吸入气管等因素,均促使肺部感染发生。
3.2 干预模式探讨
3.2.1 建立风险因素评估表根据上述的因素分析,制定风险因素评估表,对入选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估,注意入院48 h内无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体温升高等肺部感染迹象,如有则不列为入选对象。入选患者如有上述风险因素,需要加强观察,给予护理干预。
3.2.2 建立护理干预措施表根据每项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措施是根据查阅文献和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如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应该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更应该处理好其他基础疾病,患者的年龄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检测,护理干预[8]。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是重点监护对象;吞咽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注意基础护理等。
3.2.3 出院患者评估表设计出院患者评估表,评估内容主要是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等,在患者出院时给予评估,了解有无肺部感染的迹象,同时在出院后48 h内也加强电话随访。
[参考文献]
[1]王鲁妮,刘泽,肖飞,等. 老年精神障碍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3):204-205.
[2]马敏.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61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
[4]王郁,邵祥忠,季顺民. 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171-173.
[5]李贤卓,阳丽华,蒋海波,等. 老年医院患者5865例院内感染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2):111.
[6]唐许珍. 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149-150.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2月出院的脑出血患者287例,男178例,女109例,年龄37~83岁,平均58.9岁;住院天数3~59天,平均16.7天。并发肺部感染 56例患者中,男3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2岁,平均住院天数33.6天,全部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并经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查阅所有脑出血患者,病案资料和医院感染登记表,根据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整理分析。
结 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287例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56例,感染率为19.51%。本组287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1例,其中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20例,感染率为48.78%。
肺部感染与年龄、住院天数的关系:≤50岁61例,感染4例,感染率6.56%;51~69岁159例,感染19例,感染率11.95%;≥70岁67例,感染33例,感染率49.25%。住院天数≤7天111例,感染6例,感染率5.41%;8~15天68例,感染13例,感染率19.12%;≥16天108例,感染37例,感染率34.26%。
讨 论
本组资料显示,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率为19.51%。其原因有以下几种:年龄大,生理防御能力降低,易感因素增加;住院时间长,仰卧位,易产生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气管切开,伤口暴露在空气中,气体未经鼻腔过滤和湿润,即直接进入气道,细菌未经阻挡进入下呼吸道增加感染机会。加之意识障碍,使机体应激能力和防御机能下降,吞咽困难等增加误吸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感染因素,应采取的对策:①加强病房管理,定时对病房地面、空气消毒,定时开窗通风,限制探视与陪护,保持室内温、湿度恒定,提高空气质量。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前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减少医源性感染因素[2];加强管口护理,及时换药,吸痰时用无负压吸痰管轻轻插入套管深部,适当刺激患者咳嗽,正确拍背,使痰液咳出再吸出[3]。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防止产生耐药菌株和真菌感染。③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理口咽深部分泌物,减少口腔内细菌的寄生和繁殖,预防细菌向下移而引发下呼吸道感染[3]。选择适宜的口腔护理液,口腔护理2次/日。④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度过危险期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预防畸形,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4]。⑤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对于意识障碍或不能进食的患者,抬高床头30°,进食时抬高床头90°,鼻饲每次先注入食物以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完毕后抬高床头0.5~2小时,防止食物反流误吸。⑥恢复期脑出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失语等,可致人格衰退,易产生焦虑、悲观、烦燥或抑郁。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耐心、热情、多关心、体贴、安慰病人,克服疾病带来的心理障碍,促进精神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379.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一项内窥镜技术,是7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检查技术,是将一根装有纤维内镜的细长管,插入气管或支气管可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病变情况。并可取出较小的阻塞性组织或小异物,从而协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该检查技术应用后,使肺部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应用范围很广,虽然操作不大,却可使许多隐藏在气管、支气管及肺内深部难以发现的疾病,在没有体表创伤的情况下得以诊断及治疗, 它是对肺部疾病研究的一次革命,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很多疾病明确了病因,也使很多肺部疾病得到了治疗。可使许多病人免除开刀手术之苦。
1气管镜检查的目的
1.1协助留取标本,以明确病因及诊断。
1.2做选择性支气管碘油造影能有针对性地、很好地显示支气管畸形、扩张程度和范围。
1.3做引导性经鼻气管插管,其准确性强,成功率高。
1.4用于治疗,如痰多无力咳出者,可用于吸痰;还可用于取气管异物等。
纤支镜检查的适应症:
主要用于可疑支气管肿癌、不明原因的咯血及痰中带血、不典型肺结核及性质不明的胸部X线异常。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少,可视范围大。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和亚段支气管病变均可见到,并可在病变部位取活检、刷片及照相等,不但可诊断肺癌,对癌前病变也可确定病变性质和范围。细支气管诊断检查是肺癌病人常见的诊断检查方法,尤其是中央型肺癌。肺癌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下能见肿瘤直接征象,如见新生物,管壁浸润者,约占50%-70%。仅见间接征象者,约为25%-35%。检查者在观察各个叶、段支气管后,要在病变或表现异常部位取活检和刷检。若见肿物伴浸润病变者,活检阳性率可达90%以上,刷检阳性率一般多为70%-80%。呈管壁浸润型者,刷检更重要,因刷检取样的面积大,易得阳性;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心绞痛,严重高血压及心率紊乱者;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全身状态极度衰竭; 3.出凝血机制障碍者;4.近期有哮喘发作史,宜待哮喘完全缓解。
5.活动性大咯血者,应在咯血停止1周后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6.主动脉瘤有破裂危险者;7.精神高度紧张,不能配合者。
8.近期有急性支气管肺部感染、高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使炎症扩散,宜在炎症控制后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镜检查安全,创伤小,大多数人都能接受,但有时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如药物过敏、出血、气胸、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做好纤支镜检查的相关护理尤为重要,故应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尽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护理
(1)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有家属陪同。
(2)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备好毛巾,餐巾纸,排好大小便等候
(3) 带好病历卡,胸片或CT片,详细了解病史及过敏史。[1]
询问患者病史:不稳定的心绞痛、近期发生的心肌梗死、不能矫正的严重低氧血症、肺功能严重损害、呼吸困难、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对象。此外,有明显出血倾向、肺动脉高压、上腔静脉阻塞或尿毒症是活检的禁忌证。精神高度紧张,不能配合者。
询问有无麻药过敏史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 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和呼吸频率
用2%利多卡因局部烟雾喷喉做鼻咽部表面麻醉,第一次药物剂量宜小,观察5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继续用药。[2]
(4)有义齿者应在术前取下。
(5)术前半小时注射阿托品0.5mg。
(6)做好心理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侵入性检查,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患者常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稳定其情绪。耐心细致地向其说明纤维支气管镜的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必要时给予安定10mg肌注。
(7)准备好手术用物和抢救用物。
2术中护理
2.1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和住院号。
2.2协助患者摆好,一般取仰卧位,枕头垫在患者背部。
2.3予患者吸氧及心电监护,固定好并做好病情观察,嘱咐患者不要讲话,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患者在术中往往精神紧张,检查中护士应经常给予安慰,使患者全身放松,并随时提醒其注意配合,认真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等变化,及时消除患者口中的分泌物。操作应轻、快、稳,避免长时间持续负压吸引加重缺氧,对老年人及心肺疾病患者,术中必须吸氧3-5升每分钟,提高氧分压,减少心脏并发症,应准备好、止血剂、急救药品,以防万一,随时应急。
2.4遵医嘱予注入药物(如利多卡因、0.9%生理盐水、稀释好的肾上腺素等药物)。
2.5配合医生留取标本并做好标记(如活检、灌洗液培养或涂片)
3术后护理
3.1标本及时送检。
3.2病情观察:术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胸痛、咯血情况。术中活检者,应加强观察有无气胸及活动性出血迹象,并且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2小时后方可饮水,如无呛咳方可进食,应进食温凉的软食。术后少量咯血是正常现象不用过分紧张让其咳出,静卧休息,如出现胸痛剧烈或咯血量较多,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给予止血药治疗。
检查结果分析: 1.粘膜表面充血、水肿、伴脓性分泌物,多为炎症。2.粘膜表面不光整,有新生物突入腔内且有坏死物附着,多见于肿瘤。 3.支气管管腔变小、狭窄或阻塞,应根据病史考虑异物、炎症、结核和肿瘤。4.某叶段支气管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涌出,考虑肺脓肿、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等。 5.某叶段支气管有血性分泌物或活动性出血,则考虑支气管或肺出血。
健康教育:交代患者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因在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时饮水或进食容易吸入气管,检查后嘱咐患者少说话多休息,使声带尽快恢复,术后观察30分钟,并向患者说明术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如:短时间内鼻咽喉不适、疼痛、痰中带血等,应嘱患者将痰咯出。
体会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及其他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某些疾病的治疗及重危患者的抢救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应用广泛,所以做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的。该检查技术应用后,使肺部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它是对肺部疾病研究的一次革命,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很多疾病明确了病因,也使很多肺部疾病得到了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患者的一个主动配合性的检查项目,患者配合的好坏是我们能否顺利插管并进行检查的关键。因此,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充分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耐心细致地作好患者的健康指导,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之积极地更好地配合检查。[3]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c)-10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从业压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随之凸显,脑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患者卧床时间长,加上自身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对降低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可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多起病急骤,此时给药困难,即使鼻饲给药,因昏迷或咽喉肌肉麻痹,插管时患者不能配合,且易损伤食管,并且插管过程中的刺激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反射性血压升高,加重颅内高压。直肠滴入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8月~2010年5月运用自拟中药化痰清肺液直肠滴注,配合西药对症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6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8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选择年龄、发病时间、病情均相似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65~86岁,平均73.6岁;对照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63~82岁,平均75.2岁。病程最长20 d,最短3 d;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诊断:参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学》[2]。依据主症特点、伴随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辨证分型。共分为痰热郁肺、痰湿蕴肺、饮停胸胁、痰瘀互结、阴虚毒热、气阴两虚6种证型。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组成及制取对照组:用“青霉素钠”或“头孢哌酮钠”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直肠滴注自制中药化痰清肺液,药物组成:金银花30 g,桑白皮15 g,桔梗5 g,芦根15 g,桃仁9 g,杏仁6 g,薏仁15 g,连翘根15 g,鱼腥草30 g,川贝母6 g,甘草6 g,人工牛黄1.5 g,热毒织盛加石膏20 g;毒入血分加生地黄10 g,水牛角30 g;肺气虚加黄芪15 g。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开始记录体温、呼吸、心率、以及咳嗽、咳痰、肺部音的变化。
1.3.2 直肠滴注方法以水500 ml浸泡上述药物30 min,温火水煎2次,煎沸20 min/次,滤取2次药液混合后浓缩至150 ml装瓶备用。药液直肠滴注每日1~2次,7 d为1个疗程。直肠滴注前嘱患者排空二便,取左侧卧位暴露,药液加热至39~41℃,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及16~18号导尿管,以消毒石蜡油前段,缓慢插入20~30 cm,调节滴速30~40滴/min,直肠滴注完毕后,嘱患者取平卧位,臀部抬高10~15 cm。
1.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音消失,X射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音不明显,肺部呼吸音粗,X线复查肺部病灶基本吸收;有效: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正常,肺部音少、粗大,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两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疗程为7 d。统计表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护理
3.1 心理调节
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脑出血多为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且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加上卧床时间长,所以容易并发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3.2 饮食调护
饮食调养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也非常重要,本病多数会使患者食欲下降,由此而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酸中毒等。所以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同时一定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3.3 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痰液性质、颜色和量的变化,加强病房管理,控制探视及陪护,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喘憋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痰液黏稠难咳者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如气管分泌物多且深而不易咳出者,及时吸痰,尽早做气管切开的准备。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气管分泌物和呕吐物,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长期卧床者要注意防止压疮。
3.4 直肠滴注护理
直肠滴注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讲明目的、方法、意义,以取得患者配合。应选择餐后2~3 h给药,以避免餐后肠蠕动的高峰期。直肠滴注时动作要轻柔,严格把握药物剂量、温度、滴速、导管插入深度和药物保留时间,药液的温度不能低于体温,以减少冷刺激引起的肠痉挛腹痛。直肠滴注中途患者出现腹胀或排便感,嘱患者深呼吸,同时减慢药液滴速,以减轻不适。给药后的变化应遵循左侧-平卧的顺序,以重力作用对抗肠蠕动对药液的推进,增加保留时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者脉细数、面色苍白、出冷汗、腹痛等症状,停止直肠滴注并及时处理。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给药,不能过量注入气体,以减少肠鸣、腹胀不适感;正常操作条件下,给药后的肠鸣、腹胀现象会自然消失。给药导管不能插入太深,严防误伤肠壁,引起穿孔或擦伤黏膜,加重糜烂、溃疡引起出血,给患者带来痛苦。
4 讨论
4.1 患者特点
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淤血,原有支气管炎,昏迷者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易被误吸入肺部,病房内交叉感染等因素易造成患者肺部感染。患者多具有如下特点:①患者免疫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②多合并基础疾病;③入院前多有抗生素滥用现象,致患者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或出现二重感染[3];④易出现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压疮等。以上特点决定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治疗存在较大困难,死亡率较高。
4.2 直肠滴入优点
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宣肺清热化痰作用的化痰清肺液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采用直肠滴入的优点有:①中医认为,肺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与大肠相表里。药物通过直肠黏膜迅速吸收而至大循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发挥中药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减少痰液黏稠需吸痰的次数,避免感染引起发热等不适,从而达到治疗效果[4]。②直肠黏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药液通过滴注的方式,70%以上可从直肠中、下静脉绕过肝脏而进入大循环,避免了消化液中酸碱和酶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可达到静脉注射浓度,而且起效快、作用时间长。③方中诸药以清宣肺热、解毒化痰为主,加用清热凉血,或补肺气,补肺阴之药。通过全身调节,既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控制肺部感染,消除炎症,又能减轻某些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取得了较高的临床有效率。
本病的治疗一定要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等。同时要正确测定直肠滴注液的温度及肛管插入深度,保持适宜滴速,使直肠滴注液能够在直肠内完全吸收,而发挥最大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9-203.
[2]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1-114.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111-03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老年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快、恢复慢、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合并症多等特点,其中肺部感染是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达37%~78%[1],其中小部分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无症状”吸入食物或液体,即为不明显的误吸,是脑卒中患者MODS(多器官衰竭)的重要原因[2]。而合并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肺部未感染者[3]。因此,如何能够早期预防肺部感染成为脑卒中患者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现就笔者所在医院以早期留置胃管预防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工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患者234例,男132例,女102例,年龄46~87岁,平均(55.87±3.98)岁,入院病程数小时~10 d,平均(2.49±1.28)d,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42例、出血性脑卒中92例,伴昏迷5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X线、血常规等辅助检查,排除肺部感染,将所有患者按其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观察组1(78例)和观察组2(78例),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脑卒中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吞咽困难采用GUSS吞咽功能量表评估异常者;入组标准:病程24 h内,经头颅CT及MRI诊断符合诊断标准,并伴随经GUSS吞咽功能评估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无口腔及咽喉占位病变患者,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原发性肺部感染患者;发病10 d内死亡者剔除[2]。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1)做好基本护理: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口腔护理2~4次/d,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防止食物残渣、胃内容物误吸入肺;护理:首先保持功能位,俯/侧卧位4次/d,2 h/次,仰卧位和俯、侧卧位交替进行,每次都进行翻身拍背,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温(18 ℃~22 ℃)、湿度(50%~60%)适宜;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几率,尤其是进行吸痰操作时;根据痰培养结果合理用药,避免患者体内菌群失调,二重感染;排痰困难者可行吸痰、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协助排痰,操作时手掌呈杯状,从外向内、由下至上进行节律性快速叩击,15 min/次,每2小时一次;饮食指导:患者采取坐位进食,以冻状、糊状或药丸状食物为主,尽量减少水、果汁、牛奶等液体类食物,以减少误吸的发生,进食后保持坐位、半卧位1 h,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2)相关功能锻炼,吞咽锻炼:正确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鼓腮、磕牙训练,以及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物理治疗,锻炼吞咽肌群,增加患者吞咽动作的协调性,该锻炼宜早,昏迷患者清醒后应立即进行该项锻炼,以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情况,预防误吸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呼吸锻炼:患者仰卧位,于其膝下放置枕垫,放松腹肌进行深慢呼吸,可酌情增加胸腹部压力进行。此外,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性咳嗽锻炼,如老年或病情危重患者可进行刺激性咳嗽,以便促使人体吸入气体与肺部血流分布均匀。(3)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里变化和需求,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激发、鼓励和支持患者,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观察组1 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入院后7~10 d进行留置胃管,并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介绍留置胃管鼻饲饮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讲解留置胃管过程中的不适感,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并给予舒适,使其放松,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护理人员留置胃管操作。操作时动作应轻柔缓慢,切勿暴力,并告知患者配合方法和动作要点,配合好时及时给予鼓励,鼻饲前应翻身拍背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鼻饲后半小时内尽可能不再吸痰,鼻饲时保持头高位即抬高床头30°~45°或坐位(脑出血为15°~30°),鼻饲结束后继续保持原1 h,且不可翻身、叩背、挪移,如出现呕吐时立即予头偏一侧,以减少胃内容物反流或呕吐,避免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鼻饲量开始时给予100~150 mg/次流质,如无不适时可逐渐增加至300~400 mg/次,以少量多餐为原则,日总量不超过2500 ml,两次鼻饲时间间隔应>2 h。
1.2.3 观察组2 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入院后1~3 d进行留置胃管,并护理,留置胃管护理同观察组1。
1.3 评价标准:
肺部感染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下符合3条即可诊断,(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等;(2)体温:≥37.5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L;(3)听诊:干湿音、呼吸音减弱;(4)X线:炎性改变;(5)痰菌培养:阳性[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34例患者经相应护理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8.97%、34.62%、11.54%,由表1可以看出,三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三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对比
组别 肺部感染(例) 肺部未感染(例) 肺部感染率(%)
对照组(n=78) 46 32 58.97
观察组1(n=78) 27 51 34.62
观察组2(n=78) 9 69 11.54
3 讨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脑卒中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因其发病快、致残致死率高、合并症多,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不太满意[4]。肺部感染为脑卒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加重脑水肿程度,进一步加快患者脑细胞的损害、坏死过程,此外还可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5]。而脑卒中死亡患者中有34%是肺部感染者,吞咽障碍既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6],因此,脑卒中患者早期如何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早期留置胃管可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对于吞咽功能中重度障碍、意识障碍、昏迷的患者。本研究中,观察组1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34.6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97%),说明留置胃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而观察组2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1.54%)又明显低于观察组1患者(34.62%),说明留置胃管时间越早,其预防脑卒中肺部感染的效果越佳。然而,张淑琴等[7]、孙琼等[8]研究认为留置胃管反而会导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增加,其认为与留置胃管会增加口咽部分泌物、损伤喉部隆突与食管上、下括约肌有关。在本研究中留置胃管操作中并未发生喉部隆突、食管上下括约肌损伤,并给予了患者合理的吸痰、协助排痰等护理措施,因此并未出现留置胃管增加脑卒中肺部感染的现象。
综上所述,早期留置胃管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留置胃管时间越早,其预防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组.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1075-1078.
[2]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60.
[3]胡必杰,何礼贤,张杏怡,等.我国医院内肺炎流行病学现状:20世纪90年代代表论文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3):177-180.
[4] NNIS.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semiannual report[J].Am J Infect Control,1995,23(1):377.
[5]张清颜.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105-106.
[6]郭根平,李建华,张谦.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8):598.
急性脑梗死是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对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1, 2]。由于此类患者往伴有肢体肌力减弱以及吞咽功能障碍,因此极易并发肺部感染[3]。若不及时治疗,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2008年7月~ 2012年12 月我院共收住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过合理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 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内科共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55~ 85岁,平均(74.5±8.6) 岁。住院时间(5.5±2.5) d。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痰培显示有细菌生长,影像学显示肺部呈炎性改变。60例患者急性脑梗死均经头部CT 或MRI加以证实。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具有呼吸系统临床症状,如胸痛、胸闷、咳嗽、咳痰。(2)体格检查可闻及肺部有不同程度的干湿性啰音,听诊时呼吸音有不同程度减弱,部分患者有肺实变体征;(3)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7.5℃,同时白细胞计数>10×109/L;(4)痰培养细菌学检查呈阳性;(5)胸片X线表现为炎性改变。符合以上3项即可诊断为肺部感染。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综合疗法,包括应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在针对疾病治疗的同时给予合理的整体护理干预。
1.3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内科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3周后病情明显好转,无1例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炎症阴影消失或显著减退。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由于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因此卧床时应采取头稍高的侧卧位或半侧卧位,以减少各种分泌物或食物误吸的可能。注意保暖,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每天对病房进行消毒,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2.2 口腔护理
对于清醒且能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用盐水漱口。对于昏迷或者不能自理患者必须要做好口腔护理工作(一般2次/d)。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留意患者口腔内有无溃疡以及真菌感染,并定期做细菌培养。一旦有此类情况应及时对症处理。
2.3 呼吸道护理
吸氧是改善机体缺氧状态的重要方法。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调节氧流量,防止误吸。注意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避免鼻祠时因速度过快而引起胃内容物返流。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痰多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变换以促进痰液排出。吸痰要做到及时、定时,严格无菌操作。若患者病情允许,可配合引流,或者给予雾化吸入,痰稠及气管切开者可用家用氨溴索及生理盐水,每天雾化吸入2~3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为保持呼吸道湿润,可以每30~60min向气道内滴入湿化液3~5ml。
2.4 饮食护理
脑梗死患者身体虚弱,饮食护理非常关键[4]。对于因神经功能缺损导致吞咽困难的患者尽早插鼻饲管,间断鼻饲流质[5]。在鼻祠过程中应注意流速,以免因过快的流速而导致胃痉挛性呕吐。
2.5 密切观察病情
细菌药敏结果为出来之前可根据经验性用药。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对于高热患者应视情况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咳痰患者应观察痰液的颜色和性质,若患者SaO2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往往伴有肢体肌力减弱,吞咽功能障碍[6],因此极易并发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的时间一般位于脑梗死后2~14d。由于老年人由于生理性呼吸道清除功能相对减退,同时其疫功能相对下降,或长期伴有多器官疾病,加之生活不能自理,发生感染的风险更大。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者病情以及基础状况具有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在护理过程中能不至于被动,以最终改善患者的愈后,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力华, 庞永成, 龚瑞莹, 等. 急性脑梗死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15(21):38-39.
[2]李彦弢. 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临床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23(11):1835-1836.
[3]徐书雯, 罗姝旖, 王宝萍, 等. 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3,29(6):945-947.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心脑血管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260例, 其中男性143例, 女性117例, 患者年龄均在60~88岁, 平均年龄为(71.33±2.21)岁, 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6], 且经头颅部CT或MRI检查确诊, 包括缺血性脑卒中182例, 出血性脑卒中78例。
1. 2诊断标准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为[7]:患者意识障碍加深;出现发热(体温38℃)、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体检时可闻及肺部湿音;白细胞计数≥109个/L;痰培养病原菌呈阳性;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的纹理增粗等肺部体征。排除发病前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
1. 3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分析患者年龄、住院时间、脑卒中类型、有无意识障碍或侵袭性操作等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性。
1. 4统计学方法结果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结果
2. 1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与预后关系260例脑卒中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59例, 感染率为22.69%, 其中肺部感染者死亡8例, 死亡率为13.56%(8/59), 而无肺部感染者死亡7例, 死亡率为3.48%(8/20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的关系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年龄
2. 3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疾病类型的关系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率为30.77%, 而缺血性脑卒中182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率为20.3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4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意识障碍的关系意识障碍者发生肺部感染率为42.54%, 而无意识障碍者发生肺部感染率为12.7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5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的关系通过临床调查得出, 住院时间
2. 6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侵袭性操作的关系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气管插管、插胃管或吸痰等侵袭性操作的患者共77例, 发生肺部感染31例, 感染率为40.26%, 而显著高于未进行侵袭性操作患者的感染率15.3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疾病, 而临床研究表明, 肺部感染是增加患者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可加重患者病情而导致其死亡[8, 9]。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有助于医院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 以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通过研究结果得出,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提高, 分析可能与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减退导致其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有关;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要高于缺血性患者, 可能因为出血患者病情危重, 多存在意识障碍, 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有关;另外患者长时间住院或进行侵袭性操作等均会增加患者发病的危险。
因此, 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 尤其对高龄重症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孙琼, 葛.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的探讨.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13):119-120.
[2] 张晓燕.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6):759-760.
[3] 张淑琴, 杨惠平. 脑卒中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7, 6(6):393-395.
[4] 刘颖, 孔旭辉.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17):2582-2583.
[5] 张咏梅.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72例临床护理体会.西南国防医药, 2010, 20(10):1124.
[6] 白, 项荣.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23):4678-4679.
[7] 全国第四心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9(12):1075-1078.
脑卒中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具有起病急、恢复慢、致残致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出现预后较差的情况,检测肝功能前白蛋白显著低于正常饮食的患者,影响患者的恢复,再者脑卒中患者中肺部感染是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达37%~78%[1],其中部分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无症状"吸入食物或液体,是脑卒中患者 多器官衰竭 的重要原因[2]。而合并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肺部未感染者[3]。早期预防肺部感染成为脑卒中患者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我科早期留置胃管预防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改善患者的预后及预防肺部感染取得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5 月~2015 年4 月在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伴不同程度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58 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48~87 岁,平均(55.87±3.98) 岁,入院病程数小时~3d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1例、出血性脑卒中27 例,伴昏迷19 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神经影像学、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脑卒中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吞咽困难采用GUSS 吞咽功能量表评估异常者;入组标准:病程24 h 内,经头颅CT 及MRI 诊断符合诊断标准,并伴随经GUSS 吞咽功能评估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无口腔及咽喉占位病变患者,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原发性肺部感染患者。
1.2方法
1.2.1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次晨抽取空腹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入院24h内完善胸片检查。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①做好口腔护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口腔护理2~4 次/d,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防止食物残渣、胃内容物误吸入肺。②护理:选择既安全又有利于进食的,能坐起的患者取坐位进食,头略前屈,不能坐起的患者取仰卧位将床头抬高30°,头下垫枕使头部前屈。③防止感染: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温(18 ℃~22 ℃ )、湿度(50%~60%) 适宜;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时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几率,尤其是进行吸痰操作时;根据痰培养结果合理用药,避免患者体内菌群失调,二重感染;排痰困难者可行吸痰、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协助排痰,操作时手掌呈杯状,从外向内、由下至上进行节律性快速叩击,15 min/ 次,1次/2h;④饮食指导:患者采取坐位进食,以冻状、糊状或药丸状食物为主,尽量减少水、果汁、牛奶等液体类食物,以减少误吸的发生,进食后保持坐位、半卧位1 h,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⑤吞咽功能锻炼:正确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鼓腮、磕牙训练,以及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物理治疗,锻炼吞咽肌群,增加患者吞咽动作的协调性,该锻炼宜早,昏迷患者清醒后应立即进行该项锻炼,以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情况,预防误吸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⑥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和需求,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激发、鼓励和支持患者,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鼻饲组 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入院后1~3 d进行留置胃管并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介绍留置胃管鼻饲饮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讲解留置胃管过程中的不适感,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并给予舒适,使其放松,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护理人员留置胃管操作。操作时动作应轻柔缓慢,切勿暴力,并告知患者配合方法和动作要点,配合好时及时给予鼓励,鼻饲前应翻身拍背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鼻饲后半时内尽量不再吸痰,鼻饲时保持头高位即抬高床头30°~45°或坐位( 脑出血为15°~30°),鼻饲结束后继续保持原1 h,且不可翻身、叩背、挪移,如出现呕吐时立即予头偏一侧,以减少胃内容物反流或呕吐,避免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鼻饲量开始时给予100~150 ml/ 次流质,如无不适时可逐渐增加至300~400 ml/ 次,以少量多餐为原则,总量不超过2500 ml/d,2次鼻饲时间间隔应>2 h。
1.3 评价标准
1.3.1 神经功能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3w进行评分。
1.3.2 前白蛋白测定 分别在患者入院次晨及入院3w后抽取空腹血检测。
1.3.3肺部感染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下符合3 条即可诊断,①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等;②体温:≥ 37.5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10×109/L;③听诊:干湿音、呼吸音减弱;④X 线:炎性改变;⑤痰菌培养: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经行统计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时,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
2结果
入院后3w从NHISS评分、肺部感染及前白蛋白三方面对经相应护理的58例患者进行评定,鼻饲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对于吞咽功能中重度障碍、意识障碍、昏迷的患者,早期留置胃管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的预后,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于吞咽功能中重度障碍、意识障碍、昏迷的患者,其临床价值更为重大。通过我们的观察,早期留置胃管能有效的提供给患者充足的营养,保证患者蛋白尤其是前白蛋白的摄入,有文献报道前白蛋白影响着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低前白蛋白的患者预后差[4]。此外,鼻饲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留置胃管可有效的预防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发生。
综上,我们认为对于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早期予以胃管留置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组. 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1075-1078.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41-02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三类疾病之一,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由于病情的发展导致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易并发肺内感染,引起呼吸衰竭,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有关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治疗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 2006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06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 证实,且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36例,男性106例,女性30例,年龄52~89岁,平均74.4岁;无肺部感染70例,男性58例,女性12例,年龄42~82岁,平均65.7岁。
肺部感染诊断方法:发病后出现咳嗽,咯痰或痰液性状发生改变等呼吸道症状。可出现发热、呼吸急促、肺部干、湿音等体征。辅助检查:胸片和胸部CT示炎症改变;痰细菌培养可获得致病菌;血细胞分析出现异常变化,显示急性炎症改变。并发肺部感染时间见表1。
2 结果
脑卒中患者如并发意识障碍、中枢性延髓麻痹、心力衰竭、糖尿病,并且卧床时间较长,则易并发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组病死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易合并多种疾病,这类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减退,机体器官功能衰退。患者如有慢性吸烟史,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受抑制,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减弱了气道净化作用,黏膜腺体增生、肥大和支气管痉挛而易于感染。患者如并发意识障碍,中枢性延髓麻痹,使喉部肌肉闭合减弱,咽部麻痹与咽蠕动减弱,食物下降时就可发生吸入并发肺炎。如卧床时间较长,全身及呼吸道局部预防及免疫功能减弱,免疫球蛋白减少,组织退行性变,加之肺部长期受压,气道堵塞和痰液引流不畅,炎症患病率高。心功能不全存在肺淤血是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机体代谢紊乱,易合并急、慢性炎症,且不易控制。因此,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及心肺情况有密切关系。
本文资料证实,并发肺部感染的病死率高于无肺部感染者(P<0.01),往往是肺部感染引起呼吸衰竭,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因而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降低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4 治疗与护理
4.1 一般护理
表1示脑卒中并发肺内感染易发于1周内(占80.8%),故发病1周内应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取侧卧位,以防舌后坠,也利于咽部分泌物引流,定时翻身叩背,加大肺部通气量,刺激咳嗽使分泌物排出。可予雾化吸入,必要时予气道内吸痰,可行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时清除气道内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4.2 病情观察
对于高龄有基础疾病患者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分析热型,要善于区别脑卒中患者发热特点,尤其是伴有呼吸道症状需要做好相应检查,包括X线,血细胞分析,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4.3 合理使用抗菌素
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次为球菌,强调早期、足量,联用抗菌素为原则,依照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应杜绝无指征滥用抗菌素,不合理的抗菌素联用,且不能忽视药代动力学要求,否则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并可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而继发二重感染等结果,甚至造成耐药菌株的生成。
4.4 治疗基础疾病
本组患者并发意识障碍,假性球麻痹,糖尿病,心力衰竭易并发肺内感染,提示脑卒中的基础疾病是感染的内在因素。因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平稳调控血糖,纠正心力衰竭,对吸烟患者做好健康教育。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加上病后长期卧床,进食差,营养不良,易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因此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很重要。必要时予鼻饲,以补充维生素、白蛋白等营养物质,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满足能量代谢的需要,并可避免食物反流,呛咳、窒息引起肺部感染,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霞,魏琴,刘亚心,等.25例脑梗死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4,9(18):1536.
[2]徐辉久,于桂香,仇艳丽.老年感染性肺炎289例首程抗生素经验性应用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3,17(5):269-270.
[3]殷凯,冯渊.老年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3):133-135.
[4]佟振月.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主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10):592.
肺部是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随着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的广泛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呈上升趋势[1]。目前COPD及其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对人们生活及工作影响日益严重, 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为更好降低肺部真菌感染率, 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患者影响, 现对COPD患者进行研究探讨, 如实报告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挑选本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期间肺科住院部患者, 且已确诊患有COPD患者100例, 按简单随机化原则随机分配到干预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为(84.3±51. 2)岁。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对COPD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在53.4岁~81.5岁。③无其他严重系统性慢性疾。④患者在实验期间忌用其他影响实验结果药物及食物。⑤患者知情, 并自愿接受实验。两组患者性别、病情、病程等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干预组接受护理干预措施, 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操作;要保持患者口腔环境呈弱酸性[3];要保证患者气道通畅[4];病房内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医护人员需向患者讲解有关护理干预措施[5];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鼓励患者, 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等等。对照组接受呼吸科常规护理[6]。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咳嗽、咳痰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1. 3 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 ①治愈:无咳嗽、咳痰, 无发热、乏力, 口腔及咽部无白膜覆盖, 肺部未闻及干湿音, 深部痰检连续3次及3次以上未发现真菌菌种, 胸片未发现肺部有炎症反应。②显效:稍有咳嗽、咳痰, 无发热、乏力, 口腔及咽部无白膜覆盖, 肺部稍可闻及干湿音, 深部痰检连续3次及3次以上未发现真菌菌种, 胸片未发现肺部有炎症反应。③有效:咳嗽、咳痰较明显, 稍感发热、乏力, 口腔及咽部可见少量白膜覆盖, 肺部闻及干湿音较明显, 深部痰检连续3次及3次以上可发现少量真菌菌种, 胸片可示肺部稍有炎症。④无效:患者咳嗽、咳痰, 自感发热、乏力, 口腔及咽部明显可见大量白膜覆盖;肺部可闻及干湿音[7];深部痰检连续3次及3次以上可发现大量真菌菌种;胸片示肺部炎症反应严重。
1.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同症状情况比较 干预组与对照组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 干预前通过统计学分析可知P>0.05, 无统计学意义, 即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咳嗽、咳痰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通过t检验可知P
2. 2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真菌感染治疗有效率比较 干预组50例, 痊愈34例, 显效4例, 有效5例, 总有效43例, 有效率为86.00%, 对照组50例, 痊愈28例, 显效9例, 有效2例, 总有效39例, 有效率为78.00%, 通过χ2检验可知P0.0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对COPD继发肺真菌感染有效率比较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干预组 34 4 5 7 86.00
对照组 28 9 2 11 78.00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导致肺病患者也越来越多。长期患COPD患者抵抗力会明显降低, 寄生在人体各部位的真菌会蔓延至患者的呼吸道内而导致呼吸道真菌感染[8, 9]。因此, 对于COPD患者, 临床要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以预防其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本文正是从预防COPD继发肺真菌感染方面进行创新, 寻找预防该疾病最佳方法, 以达到减少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目的。同时也证明:护理干预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有重要作用[10]。这就说明在预防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时, 可以通过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口腔环境呈弱酸性,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医护人员保证操作过程无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来降低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除此之外, 还应该规范患者饮食、制定锻炼计划等以增强患者体质。当前, 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 还损害到患者经济利益, 因此, 临床医护人员应该进一步对该疾病进行研究, 加强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知识宣传, 使大众对其都能进一步了解, 在面对该疾病时能以积极心态。总之, 在治疗及预防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疾病时, 不仅要有合理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更应有乐观心态及良好生活习惯, 这样才能减少其发病率。总之, 在治疗及预防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疾病时, 医护人员不仅要有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患者更应有乐观心态及良好生活习惯, 这样才能减少其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彭如冰, 周春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6):859-860.
[2] 王晓虹, 罗立.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41例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05, 10(5):589-590.
[3] 孙艳女.护理干预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吉林医学, 2012, 33(24):5357-5358.
[4] 黄贤凤, 闵新珍, 梁月香.护理干预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肺真菌感染效果的研究.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1):112-113.
[5] 王月娴. 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真菌感染的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 13(7):910-910.
[6] 皮春艳, 阳炎均.慢性阻塞性肺病真菌感染的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62):156-157.
[7] 尹群.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1, 7(7):83-83.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90-02
据调查,肺部感染在所有医院感染中一直居首位,死亡率也一直处于高位。肿瘤患者由于年龄普遍偏高,病程长,免疫功能缺失或低下、器官功能衰竭,生理屏障受损等,易引起医院感染。因此,进一步分析引发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成因,对从根本上降低并发感染率,提升肺癌手术患者尤其是广大老年患者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文旨在探讨肺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防治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2011 年 9 月 ~ 2012 年 12 月收治肺癌患者 886 例,其中男524例,女362例,年龄38-82岁,平均61. 5岁。
1.2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
感染诊断依据为:①临床资料,包括直接观察感染部位、体征、症状;②病原菌培养;③专业诊断:包括X线、CT、B超、病理活检等[3]。
1.3 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对象的疾病部位特征及院内感染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院内感染细菌培养结果
75例次感染中,101例送检细菌培养,64例次细菌培养呈阳性,5例次真菌培养呈阳性,其他患者为仅有临床诊断或由于应用抗生素等原因未培养出病原菌。检出病原菌种类株数为(结果见表1)
2.3 术后呼吸训练: 术后胸部包扎松紧适宜,平卧时头与躯干抬高 30 ~ 45 度;保持呼吸道通,术后 6h 内史患者去枕平卧,头部偏向监测,防止呕吐和误吸; 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形成等综合护理以降低感染率。
3 讨 论
恶性肿瘤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是影响原发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2]。肺癌患者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后呼吸生理的重要变化是肺活量,残余气量增加,肺和毛细血管结构的改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氧利用系数降低,膈肌活动幅度减少,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吸氧,早期合理运用氧气疗法是预防呼吸衰竭,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3]。
肺癌术后院内肺部感染75例,感染率 8.46%,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4]。院内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上、下呼吸道及泌尿道。院内感染细菌培养前三位的菌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意识,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袭性操作,避免交叉感染[5]。如有需要,需多次反复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临床医生应以细菌学做指导,熟知临床各种产霉素及多重耐药菌的用药特点,明确病原,选用敏感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激素,以防止耐药性的产生[6]。
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营养不良等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间长和手术治疗是影响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外源也是导致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7],本调查中真菌感染的比例已经上升到6.14%,这提示我们对真菌感染的发生亦应有足够的重视,及时选用抗真菌药物控制病情。
因此,院内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减少院内感染造成的病死率,才能将肿瘤诊治工作更加完善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宋虹予.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1,( 07Z) : 22 -24.
[2]丁清.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感染预防与诊治探讨[J].中外医疗,2008,9,25.
[3]张伟英,周焉. 开胸术后再次气管插管原因初探和护理对等[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 8): 624
[4]温昱,张鹏.肺癌术后肺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3):411-41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