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09:30: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水利水电工程评定标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文作者:尹凤玲 单位:九台市河道堤防管理站
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生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表征项目总体质量控制水平的评价指标集。工程质量状况的最终反映是建设工程质量指数,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应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指南。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价体系应当是系统的,可靠度要求不断的提高,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引进新的评判指标来完善自己,有效的促进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引入,是社会进步、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前期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的决策立项和输出设计任务书,勘察设计质量好,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勘查设计的结果是通过施工转化成现实的,而工程质量验收检验能否正确反映工程实际质量水平,所以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过程,在实践中统计发现,其质量评价应根据其内涵、特点和各个阶段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主体是评价活动中的行为者,其服务对象都是最终利用评价结果的政府工程质量管理部门,评价活动通常是为其决策或必要的决策管理程序提供信息依据的重要手段。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目标和原则不因具体实施评价的主体而有所改变。必须根据政府工程质量部门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评价的目标、内容和原则。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目标首先是反映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客观现状,通过建立健全建设法规体系来规范和约束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目标,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具体做法是根据部门管理权限划分对各类型工程进行分别考察、分别评估以及分类汇总。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原则是预测性原则、导向陛原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动态发展原则。具体地分析这几个原则就是更全面预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状况,以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所确认的宏观质量为前提,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概念与内涵日趋复杂,所以,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必须具有综合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必须客观反映实际,要求评价指标及标准在层次和时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必须符合固定的格式或要求,不断完善、改进、更新评价标准和观念,反映未来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状况走势,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更具有实际意义。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评价等级、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单位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工程项目质量评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满足现行评定标准中要求工程质量条件,没有较系统的质量检验和评定等级的办法和标准。没有考虑到工程质量的模糊性和工程质量等级的模糊性,评定的群体较小,使评测结果与真实状况容易产生一定的偏差。
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应注意查验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监理单位应进行平行检测,明确质量标准。机械设备的选用,必须考虑施工现场的多个因素,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目标及计划。项目实施阶段加强工程管理,形成例会工作制度,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设计变更可能由设计、施工、监理或项目法人单位提出。加强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及重要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加强现场协调,坚持以数据说话的原则。项目结束阶段要有水利水电工程验收的依据,严格按照相关质量评定标准,对水利工程进行质量检测。树立质量意识、大局意识,才能真正把工程质量管好。。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由于质量评价方法是核心的内容,因此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根据施工的进度以及成本的预算进行全方位的预算,能够根据有限的资源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高效可行的工程信息,,进一步加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以及评估,本文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评价方法的研究,探讨合理高效的质量评价体系。
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内容以及目标的确定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主要的内容是:根据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的目标来进一步加强建设,其中工程质量评价的内容需要与建设行政部管理部门来具体的定位以及串通建设,具体的内容表现在各个部门根据管理权限划分好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中的具体方案,分别以评估进行科学的汇总,另外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评价中,需要重点的按照政府部门管理权限建设的投资项目进行,并且制定适当的方案来兼顾其他相关项目的建设。另外在建设中需要从对公众负责的角度出发,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以及法律建设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规定,从环境协调以及使用安全中制定具体的评价体系以及监督的办法。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目标是:主要反应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进一步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执行办法。在质量评价方法中能够进一步适应质量的变化以及进一步发展,促进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提高,因此在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中,能够为管理部门提供正确科学的决策。积极的推行了管理措施各类信息的执行,另外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制度之间相结合,为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信息。
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方法
2.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
在当前我国针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1)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等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按照其单元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单位工程和工程项目的顺序依次进行评定,这样将最终的质量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2)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由于单元工程在评定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主要项目与一般项目,因此按照现行的评定标准:优良和合格两个等级进行划分,在合格项目中其具体的检测是:检测项目的全部测点全部符合上述的标准,并且在每一个检测项目中,在符合合格的标准上,90%以上的测点要符合合格的标准,这才评定为优良。(3)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其中合格的标准是: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中间产品质量以及原材料质量全部合格(启闭机与闸门、机电设备等金属结构符合相应标准),分部工程质量才能评为合格。在优良标准的评定中,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并且50%以上达到了优良,其单元工程质量优良并且从未出现质量问题,相关的原材料、启闭机以及闸门等完全的符合相应标准。(4)工程项目质量评定中,合格标准的评定是按照,单位工程全部合格,而优良质量的评定标准是: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其中50%以上达到优良,这样就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优良。
2.2 质量评价指标的优选
由于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评价中,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各个阶段相互影响的,因此在当前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工程的指标大部分是反应了施工在完成后的部分质量工程状况,没有对无形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另外在当前主要是根据“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三级保证体系相互牵制的,由于某一个环节出现了监督管理不当或者是监督手段不完善,这就导致了质量受到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中,应该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这样在实时性、全面性以及综合性中准确的反应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问题,因此在质量评价方法中,需要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的质量评价内容,然后结合施工过程中整个工程质量因素以及指标的选择原则。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综合的研究,为保证质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做出保障,其主要的方式是:将水利水电工程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1)项目的准备阶段。其中这就需要对工程制定具体的方案。在方案的设计中,重点对人员的配置、工程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水利水电设计的方案具体考虑。(2)项目施工阶段。这就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参与人以及外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规定,其中参与人,主要包括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承包人、监理单位以及质量监督单位等。在工程的外观质量中,主要从水利水电建筑物的外观质量以及安装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价,另外需要对工程的实体工程进行质量评价,这就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金属结构以及安装单元工程质量、机械设备等进行严格的评价。(3)项目的结束阶段。工程资料验收阶段,主要对工程设计资料,平面坐标以及高程测量资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及项目划分等,从各个方面对质量评价资料进行研究,另外在项目的结束阶段还需要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对外观以及实体质量做最终的评价。
3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需要从工程的自身特点以及质量控制中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评价方法中需要技术人员了解本专业的技术知识之外,还需要熟练的对合同中的质量控制加以灵活的运用,并开发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冯志军,益丰玲,陈桂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布置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J].水利工程建设,2012(14).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but in many places are not fully established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the corresponding perfect, especial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evaluation method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eval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of evaluation.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evaluation techniques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水利水电的建设工程中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整个项目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使得各种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而且还要为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利益者提供最迅捷的信息,使得工程在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和事后的评估检测都可以非常顺畅的进行。
1.水利水电施工的工程现状
1.1随着水利水电的迅猛发展,为了能很好地控制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工程质量,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对的措施,并结合实际情况,在逐步完善中。然而,很多施工单企业不以为然,他们实施国家的措施和规定只是流于表面,走形式主义,而不切实执行,很多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又是挂横幅、又是贴标语,表面好像是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但这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有效地执行,有名无实,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1.2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他们中很多属于老一辈的技术人员,他们那个年代专业的老师很少,有关方面的书籍也不多,学习理论技术不系统,很多东西都是来自于实际的施工过程,往往实践强于理论。在很多需要较强理论知识的工作方面,比如方案的策划、施工组织的设计等方面,就显得不足,更多的都是盲目地相互抄写,针对性不够,专业的技术性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再有,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结果导致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秩序混乱,施工人员不接受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指导,不按规范施工的现象,影响施工质量,造成施工浪费,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
2.1评价方法探析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方法的探讨主要可分为四个
2.1.1其评价的等级。我们先行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评价等级是按照单元工程以及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工程项目顺序来进行评定的,总的将其分为两个等级,即合格和优良。
2.1.2单元工程的质量评定标准。这个部分的评定中,重点是对其一般项目和主要项目进行评定。若按照先行的两个等级标准,如果基本要求都能够达到合格的标准,主要的检测项目也能够使得全部监测点都得达到合格标准,且一般检测项目中的检测点也有70%可以达到合格标准,在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性上也较好,那么就可以将其评定为合格;如果达到了合格的标准,而在一般检测项目里面有90%的测点都能达到合格的标准,那么就可以将其评定为优良了。
2.1.3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标准。如果单元工程在质量评定能够全部达到合格的标准;无论是中间产品的质量上还是在原材料的质量上都能够达到合格的标准;启闭机制和机电产品在质量上也能够全部达到合格的标准,那么就可以说该分部工程在质量上达到了合格标准。如果单元工程的质量能够全部达到合格标准,且有50%以上都能够达到优良标准,主要的单元工程在质量上都是优良的,也没有发生过什么质量问题的事故;无论是中间产品的质量还是原材料的质量上都能够全部达到合格标准,若是分部工程的是以混凝土为主的,那么在混凝拌合物的质量上也能够达到优良标准,启闭机制和闸门、机电产品在质量上都能达到合格标准,那么就可以说该分部工程达到了优良等级。
2.1.4在工程项目的质量评定上,如果单位工程能够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就可以评定该工程项目达到合格等级;如果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还有50%以上的单元工程达到优良的标准,就可以评定该工程项目是优良工程。
2.2质量评价指标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这些因素在这个系统中也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目前的一些宏观的质量评价指标对于工程实际质量的反映也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首先来说,这些指标基本上都只是反映出在施工的一定阶段或者竣工阶段的一个部分的质量情况,主要是反映的也是该工程的某一个方面的质量情况,不能对其全面的质量状况做出反映;其次,目前实行的三级保证体系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内在联系的机制,在对其自身的监管方面也不尽完善,在监督中使用的手段和方式方法相对也比较落后,监理方只能行使一个监管的权利,但并没有执行质量否决的权利或者计量支付的权利,承包方也没有一个自我检测性的机制,所以三者之间的监督评测都存在一定的管理缺陷。不能对工程质量起到一个完善的监管作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应该是贯穿在整个工程的寿命期内的,并且是一个实时的、全面的、系统性的评价体制,可以反映出该工程的总体的质量水平,以及存在的质量风险。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对策
3.1评价指标的确定
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各阶段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而目前现有的一些宏观质量影响指标或类似指标在反映工程项目质量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首先,指标大都只能反映施工和竣工阶段部分质量工程状况,侧重于描述某个阶段的某个方面的质量,而无法形成对质量状况的全面认识;其次,目前形成的“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三级保证体系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自身监理管理不完善,监督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监理没有真正的质量否决权和计量支付权,承包方对“自检”缺乏主动性等,并且三者监督评价主要局限在对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
工程项目的质量评价应是全寿命期内各个阶段的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实时、全面、系统的反映工程项目总体质量风险水平。这就要求所建立的质量评价体系应尽可能全面体现工程项目质量评价内容。根据以上要求,再结合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和指标选择的原则和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及《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并结合专家调查等形式,确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3.2自动化评价系统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为便于运行期的工程管理,对重要建筑物的重要监测项目进行自动化监测,这些自动化监测项目为:上下游水位、气温、库水温、渗漏量、坝体和坝基渗流压力、绕坝渗流、建筑物及边坡的变形、各重要监测断面主要应力应变测点等。以上监测项目通过电测传感器和遥测控制单元(MCU)进行现场自动数据采集,并按专门设置的通信网络将数据传入管理大楼工程安全监测集控中心计算机,由计算机对所测资料进行统一管理。
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建立一套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测资料数据库或综合管理系统。系统至少要求具备输入、输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加工处理等五大功能。这些功能主要由计算机完成,部分内容可由人工承担,如:人工监测资料输入;资料离线分析等。
3.3人工巡视检查
根据《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对水库大坝除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外,还必须进行人工巡视检查。
1、巡视部位
主要巡视部位有:大坝、两岸边坡、电站、引水洞进出口等。
2、检查项目
(1)大坝
①基础部位有无挤压、错动、松动和鼓出。
②坝体与岸坡接合处有无错动、开裂、脱离及渗水等情况。
③两岸坝肩区有无裂缝、滑坡、溶蚀及绕渗等情况。
④基础排水设施的工作状况、渗漏水的水量及浑浊度有无变化。
⑤混凝土有无裂缝、裂缝形式及发展情况。
(2)电站
①进水口和拦污栅有无堵淤与损坏。
②电站及进水口结构混凝土有无破损、裂缝,有无溶蚀或水流侵。
③尾水渠淤积及冲刷情况。
(3)边坡
边坡有无裂缝、滑动、坍塌、掉块、塌陷、隆起、错动、渗水。
(4)其它
①闸门(包括门槽、门支座和止水设施等)能否正常工作。
②电气控制系统的设备和备用电源能否正常工作。
③启闭设施能否应急启动工作。
④各安全监测设施有无损坏等。
4.结语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是适应大规模、高强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迫切要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水利水电“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完善水利水电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投资体制改革要求和水利水电建设实际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的积极性,确保水利水电工作质量和进度,保障水电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为了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我国也陆续出台了多部规章制度和建设标准,促进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提升,也为解决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我国颁布了《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中规定“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实现国家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并实施水利技术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以及开展水利标准化专题工作”。现行有效的水利水电技术标准中有涉及到技术、安全、环境保护、检验和评定以及公共利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并在《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强制执行。
1.1 技术标准
在建国初期,我国水利建设是学习苏联的技术标准管理,在后期随着我国的经济、技术的发展和水利建设长期的摸索,陆续的颁布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利技术标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水利水电工程就实行了招标投标制、投资包干责任制、工程监理制等方法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并且一直在颁布相关的管理规定并在不断地完善。
我国针对现行的水利建设颁布了多方面的技术标准,其中包括术语标准,构图标准,设计以及测量标准等,使我国水利建设中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避免了交流中产生的误解,提高了制图、设计、测量质量,解决了在制图、设计、测量方面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我国水利水电技术水平,优化了水利标准体系。
1.2 安全标准
我国在建国之初,就开始提倡“安全第一”,对于水利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国家也给予了硬性规定,并且要求水利部门强制执行,18世纪50年代开始出台有关安全的文件,如《工业交通及建筑企业职工工伤事故报告办法》、《治淮工程民工伤残死亡抚恤暂行办法草案》、《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编制说明》等一系列章程,一直到现在,国务院就安全问题不断地完善相关文件,并且从各个方面加强水利建设工人的安全意识。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水利工程论文管理增加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逐步优化。
1.3 环境保护标准
从建国初期,我国水利工程只注重解决我国水资源的问题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水利工程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议的话题,如何做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水利建设中持久的主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陆续出台水利建设标准中对环境、卫生的强制性要求。
1.4 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满足水利工作的需要,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既定目标,我国开始重视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检验,并且结合过去实例中产生的质量事故,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验收作出了硬性要求,对工程质量检验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更成立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一步加强了水利工程的质量检验,确保降低水利水电建设中工程事故的发生。
1.5 验收与评定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的验收工作是检验工程成果可用性的环节,为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已经达到适用标准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验收和试用,并由质量检验部门给予评价,国家也出台了针对工程验收的规定,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等规定,为验收、评价工作带来了技术标准依据,使验收评价工作更便捷。
这些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就构成了我国水利建设工程标准体系,形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并且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提供了技术标准支持,使水利工程建设更加完善。
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标准中的不足及建议
虽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仍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在现有的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我国出台的相关技术标准中,都是采用强制执行的手段,水利工程中的技术标准过多的强制性容易引起工程建筑人员的不满,虽然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已形成,但是一直停滞不前,再加上基层人员的落实问题得不到解决,对工程建设标准的执行监督不到位,这就容易产生安全、质量等效益问题。
虽然我国现行的建设标准基本可以满足我国国情需要,但是在国际中仍是属于落后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建国初期的起步阶段生机勃勃,相对较活跃,发展也比较快,但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水利工程趋于平静,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