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09:30: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外科病区所包括的若干科室为研究对象,对其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的整体状况展开细致排查,分析其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并基于隐患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另外,针对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一系列指标(包括并发症等)展开有效对比[1]。
1.2 隐患分析
1.2.1 违规操作隐患
对于外科病区护理而言,其违规操作行为相对常见,护理人员为减轻工作强度,人为精简步骤,甚至违规操作,容易诱发各种不必要的问题,轻则降低治疗效果,重则危机患者生命健康,继而给医患纠纷埋下了伏笔。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未能落实基础护理,那么将会给整体的护理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埋下医疗事故隐患。通过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能够实时而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发展走势,为后续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若该项工作质量不高,不仅会延误救治时机,同时还会降低救治效果。
1.2.2 管理环节隐患
对于外科病区护理工作而言,其管理环节及相关隐患包括:1)药物过敏史确认及记录,如记录不规范或者不完整;2)医嘱执行情况,如未能严格按照医嘱执行;3)输液及输血的日常管理,如相关记录不规范;4)出入登记,如未留下记录。
管理环节的诸多隐患将会产生各种严重后果,如造成医生未能准确把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导致收费不合理,给医患关系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1.2.3 其他隐患
对于外科病区护理而言,其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既包括人员管理,又包括药品管理,还包括制度的执行等,一旦工作内容未能落实到位,将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如停水(电)、杀菌不彻底以及操作不合理等,上述安全隐患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质量,甚至诱发更为严重的问题[2]。
1.3 防范措施
1.3.1 健全相关制度
对外科病区患者进行管理时,不仅要做好事故管理,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尤其是报告制度、查对制度),并予以有效落实,从而实现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严格规范与把关,如对患者执行相关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按照医嘱操作,如此一来,便能明显减少失误操作以及纰漏环节,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一旦发现违规的护理行为,应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对其进行及时而严肃的处理,同时将该事件制作成书面案例,在适当时机拿出来让所有护理人员学习,以防发生同样或者类似的错误。
1.3.2加强环节管理
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做好一系列环节的规范操作,如在患者入院环节,应为其建立一个准确而完善的病情评估,将以病史为代表的诸多个人信息详细记录在案。与此同时,医院应以加强环节管理为目标,针对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并对护理人员在各环节的执行情况予以监督和考核。
1.3.3药品等相关管理
在管理药品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保管工作,而且要做好发放工作,同时还应该做好患者用药指导工作。保管药品时,应坚决避免药品混装或者分类混乱的问题,应按照医院的相关制度或规定予以分类管理,并存放到指定的环境和位置。发放使用过程中,应予以全程严密监督,并进行详细记录。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这款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同时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有效检验。
2结果
针对外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之后,无论是并发症方面,还是医疗纠纷方面,又或者是护理满意度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
3 讨论
本文针对外科病区护理问题展开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护理工作中一些较为普遍的安全隐患,然后针对这些安全隐患给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这些防范措施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医患关系,而且促进了护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效满足了患者的诸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塑造,从而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贴心的服务。只有如此,才能为医院一系列医疗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才能让医院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慧梅,郭宇红.浅谈护理安全差错事故防范措施[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1) .
[2]白璐,李平,李研,王运登.护理失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3) .
【摘要】 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安全护理是安全医疗的基础。手术室是高风险的诊疗科室,是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为抢救危重患者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安全息息相关,任何安全隐患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安全隐患,健全手术室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加强安全素质教育,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是保证手术室安全护理的前提。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护理质量;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40
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安全护理是安全医疗的基础。手术室是高风险的诊疗科室,是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为抢救危重患者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安全息息相关,任何安全隐患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安全观念,确保患者安全,是护理管理者需探索的课题。本文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完善及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1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问题
1.1 防止接错患者 护士术前访视未做到位,接患者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患者精神高度紧张,答非所问,不能正确的回答问话,容易导致接错患者或放错手术间。接患者时要认真查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患者送入手术室后,核对手术间。巡回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麻醉医生麻醉前和手术医生洗手前再核对1次[1]。
1.2 防止患者碰伤、摔伤、坠床 出入手术室前检查推车是否完好,车轮是否灵活。推动过程中嘱患者不要将手脚超出推车边缘,防止进、出门时碰伤。患者头部应与推车人同一端,这样可减少由于震动引起的不适。推送患者时要平稳,搬动要轻巧。神志不清、昏迷、精神病患者、小儿接送时应加以固定并加护栏。入手术室后要有专人看护,并束缚。全麻患者未完全清醒前应束缚,并专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移动患者至手术床或平车应锁住推车防止滚动[2]。
1.3 防止术中电灼伤、烧伤、褥疮 手术护士应熟练掌握高频电刀操作规程,使用高频电刀前常规检查仪器性能是否良好,负极板放置部位要正确,患者与金属床之间垫有绝缘垫,身体勿直接接触金属部件,术中经常检查,防止发生电灼伤。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把电刀笔固定于安全位置,避免无意中启动开关灼伤手术患者。高频电刀在使用中会产生电火花,在使用电刀的局部应避免有易燃物,防止使用电刀时着火。有报道称用乙醇消毒未干使用电刀发生手术野皮肤烧伤的例子。有心脏起搏器患者一般不用高频电刀,以免发生意外。术前检查手术床性能,应将床上各部件固定牢固。定期检查手术间线路有无老化漏电现象,避免意外发生。摆放时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正确使用减压垫以避免血管、神经受压。对褥疮高危患者应在术前做好防护措施,即在褥疮高危部位粘贴减压贴效果好。骨突处垫软垫,患者有躁动、移动时,应重新垫好软垫,防止局部褥疮[3]。
1.4 防止切口感染 所有手术室内人员均应严格遵守手术室洁污流程制度,防止逆流,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减少污染源。认真执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每月定期对手术间的物品、空气、器械、手术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如细菌超标,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整改措施。进入手术间必须更换手术服,严格控制进入手术间的人数。术前做好物品准备,术中尽量减少人员在室内走动及出入手术间,确保手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加强工作责任心严守操作常规,认真执行手术中的各项无菌操作技术常规,器械护士要特别注意污染器械、纱布的更换及污染部位的消毒,监督手术医生无菌操作,对违反无菌操作者及时给予纠正。加强与手术医生的沟通,提高手术医生的无菌观念,促进手术工作的协调开展。
1.5 防止器械、物品遗留体腔 手术室工作量大、工作紧张,手术室护士应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心中有数。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的手术,要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缝合切口前后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二人仔细清点核对所有敷料和器械并登记签名,加强术中物品管理,认真做好交接清点工作,规范手术物品摆放、传递。术中使用显影纱布,物品随加随记。手术中原则上不更换洗手、巡回护士,特殊情况确需换人时,交接人员应现场当面点清器械、敷料等所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确认[4]。
1.6 防止病理标本丢失、出错 妥善保管好术中取下的所有标本,放专用标本容器内,放入固定液,贴上标签并注明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病理标本名称、标本号,连同填好的病理通知单放指定位置,每天由专人送检。如遇多个标本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与手术医生共同核对清楚,不可混放。术中冰冻、脱落细胞等病理结果均必须出具书面正式报告通知医生。
1.7 防止用错药、输错血 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先核对药名、浓度、剂量,然后使用。用过的空安瓿待手术完成查对无误后方可弃去。手术室护士不执行麻醉用药,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需复述一遍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输血时严格执行输血规程,血液需血库专职人员、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无误方可输入,血袋需保留24 h。
1.8 优化手术室环境,防止术前准备不当出现意外 定期检查维护手术间水电气通路,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定期维护科内仪器设备,如麻醉机、监护仪、电刀、吸引器等,使之处于完好状态,保证手术的正常使用。仪器不用时及时关闭,以减少噪音源。各种急救物品、器材、急救药品完好备用。正确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同时保持消毒剂容器的密闭性,防止泄漏污染手术环境。
2 讨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手术室一旦发生差错事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给医院的经济和声誉带来损失。如何规避手术室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防范潜在护理安全隐患,除了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外,还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特别是慎独精神,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还要从管理角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才能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从而杜绝医疗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李凤华.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505-3506.
[2] 冯春英,滕月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06-107,109.
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通过落实上级各部门及本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和任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医院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努力做到:1、无火灾、爆炸事故;2、无环境污染事故;3、无大型设备运行安全事故;4、无安全责任事故。
三、安全生产工作重点
(一)强化责任追究,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
进一步明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强化落实“谁的业务范围工作谁负责安全、谁安排工作谁负责安全”的原则。划分职责权限、明确职责分工,各科室与院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传递安全生产责任压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各科室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中,加强组织领导,各科负责人是本科室指定的专门负责人,要制定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或方案,明确宣传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和对象,确保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开展。院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不定期督导抽查。
相关职能部门总务科、设备科、保卫科、财务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检验科按照所辖安全责任范围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或方案,并做好所科室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三)全面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院、科两级从管理制度入手,对每个区域、重点部门、设施设备、管线等进行拉网式排查、梳理、分析,查找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并逐项制定防范措施。任何安全隐患都不能忽视,任何岗位、所有区域都不能麻痹大意,确保“规定动作到位”,杜绝事故发生。
院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检查。各职能科室每月自行安排自查自纠隐患排查并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治理复查工作台帐登记。
1.总务科设备科负责安全制度落实情况、生产操作的监督检查,做好对锅炉房及其他压力容器和配电室、水、电、气等设备、设施的安全保养情况;负责氧气瓶仓库、放射源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情况及其他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保管、使用情况;负责本科室各类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2.财务科负责医院财务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好财务室、会计室、收费处等的财务安全管理。保卫科负责全院的消防安全管理,防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及消防设备的维修保管工作,依靠群众做好“四防”工作,维护医院工作秩序。
3.药剂科负责严格贯彻《特殊药品管理制度》,督促和检查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和易燃易爆试剂的使用、管理工作;检验科督导所属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做好生物安全和血液安全的排查管理工作。
4.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督促检查全院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防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安全检查工作,针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措施和进行整改,同时参与医院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5.。院感科负责监督检查医院各科室消毒、隔离、防护工作等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不断完善;做好职工职业卫生防护工作。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和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安排部署的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完善和落实医院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监督管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加强对员工安全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全院职工的安全素质,规范安全管理,完成院、科两级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
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通过落实上级各部门及本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和任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医院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努力做到:1、无火灾、爆炸事故;2、无环境污染事故;3、无大型设备运行安全事故;4、无安全责任事故。
三、安全生产工作重点
(一)强化责任追究,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
进一步明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强化落实“谁的业务范围工作谁负责安全、谁安排工作谁负责安全”的原则。划分职责权限、明确职责分工,各科室与院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传递安全生产责任压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各科室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中,加强组织领导,各科负责人是本科室指定的专门负责人,要制定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或方案,明确宣传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和对象,确保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开展。院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不定期督导抽查。
相关职能部门总务科、设备科、保卫科、财务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检验科按照所辖安全责任范围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或方案,并做好所科室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三)全面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遵循“以护理服务为主,发展特色专科”的工作方针,以加强护士队伍素质建设为核心,以抓专科、重培训为重点,为患者提供安全、专业、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一、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病区实行弹性排班,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减少交接班的频次,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值班,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2)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病区设立责任组长2名、床位责任护士2至3名,每名责任护士护理10名病人。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危重病人、大手术后及并发症的高危患者由高级责任护士负责执行。
(3)全面履行护士职责。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4)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依据科室特点丰富服务内涵,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4)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做好病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2)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3)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4)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数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5)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月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对优质护理病区进行质量控制。
三、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三基”培训计划,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2)学习《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3)每月组织全体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危重病人护理讨论、个案查房、教育查房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4)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5)简化晨间集体交班,强化床头交班内容。利用床头交接班时间,护士长及资深护士对一级护理及危重症病人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床旁专科理论知识讲解,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6)督促护理人员认真执行护理常规,护理制度,护理操作规程和病情观察,定期进行急救技术演练,使每位护士都能掌握急救药品及器材的使用。
四、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主管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并于周三及周日基础护理日加上健康宣教日,各个班次随时做好教育指导及安全防范措施。
(3)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服务质量好与坏的护士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
五、加强院感知识培训,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1、每月进行一次院感知识学习。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
病人方面的因素:①病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病人的法律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媒体报道反面医疗案例的增多,使医患关系紧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致使护患配合不理想,增加了不安全因素。②病人对医疗水平期望值过高: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对自身健康的要求及护理服务的需要日趋增高,并已趋多样化。基层绝大多数病人由于缺乏预防保健和疾病基本知识,期望医院能够解决一切健康问题,如果与自身期望值有差距,患者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方面不满意,便会产生失望、恐惧、埋怨等心理现象,一部分不良情绪就会转嫁到护士身上来,不信任医护人员,出现不遵医行为,拒绝配合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③医疗费用和病人承受能力方面:基层医院面临的90%以上是农村病人,由于经济原因,医疗费用的支付超过了病人的承受能力,加之护士兼着催费的职能,这些极易引起病人对护士的不满情绪,甚至造成病人及家属的误解,而引发矛盾;还有部分病人病情稍有好转就急于或自动出院,不遵医嘱按时规范服药和及时复诊,导致病情再次发作甚至加重,在此过程会产生负面情绪,都会给医患配合带来不利因素。
护士方面:①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在学校和临床工作中所受法律知识教育很有限,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影响,护士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在查房或交班时随意暴露患者的躯体,在某些操作如备皮、导尿时不注意遮挡或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忽视了人性化护理,甚至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患者的隐私,就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工作中忽视有关安全告知,如防止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通常表现为做的多而记的少,对护理文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全、不及时或重点不突出,重要的病情变化及治疗、用药后的观察没有记录或与医疗记录不相符等。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导致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不能提供有利的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②基层医院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不高: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大多是中专毕业的低学历护士,缺乏提高执业素质的意识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专科知识贫乏,住院患者往往存在疾病复杂,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同时医院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短时间聘用大量护校刚毕业护理人员,尽管有老师带教,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及沟通交流能力,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个别年轻护士学习培训的时间较短,业务基本功不扎实,执行操作流程不够规范,有可能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差错,这些都将成为护理安全隐患。③护理人力资源限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多数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床护比不能达到1:0.4,有些医院甚至不到1:0.3,而且护士职责划分不清,身兼多种护理工作以外的职能,护士只能机械性地完成当班治疗护理任务,无暇顾及患者的心理需要,甚至一些生活护理要靠患者家属来协助完成。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部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环节细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④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科学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多数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都是从科室护士长提拔上来,主要是经验型管理,接受科学管理知识培训有限,对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持续改进重视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⑤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理念滞后: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和琐碎工作,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没有成就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难以保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尤其缺乏“慎独”精神,例如夜班单独值班不按规定程序洗手、加药不戴口罩、不按等级护理巡视病房、不认真床头交接班等,增加安全隐患。⑥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业务知识、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在做解释工作时,不能做到有效正确指导病人饮食、起居、情志等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未达到预期效果,病人对基本疾病知识未掌握,不能很好配合治疗护理。
防范措施
医院方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必须达到床护比为1:0.4,严把进人质量关,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部方面:①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护理部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医院安全管理和职业道德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利用各种会议、交接班、展会、查房等时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对科室工作中发生的差错或病人反映不满意的方面,要随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造成差错或不满意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持续改进。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护理质控组织,强化质控力度。护理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为确保护理人员严格依法执业,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监控机制,实行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管理责任制,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做到各尽其职,防患未然。建立考评机制,请经验丰富、操作规范的高年资护士或医师对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示范,护理部和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考核,多途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建立检查机制,护理部和科室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各种制度、规范的落实情况,认真督点部门管理、各种护理记录是否规范,质量监控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检查的情况进行通报,分析护理缺陷及其原因,纠正偏差,保证安全。③强化细节做好安全告知和全院统一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b)-099-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由于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而护理安全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过程中,因此相对发生差错的几率就多。如何防范护理安全隐患,保证临床护理安全,成为每一位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我院护理部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确保了护理质量和护士执业的安全,现具体介绍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患者因素
一方面,患者或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较高,导致很多时候患者的就医动机和行为及与医护人员的合作等对患者本身安全有重要影响[2]。另一方面,患者自身疾病的严重性、复杂性及多变性,以及儿童、老人、昏迷患者等容易发生意外的高危人群更易产生护理安全隐患。
1.2 护士因素
1.2.1 护士自身素质 护士对职业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责任心不强,态度不严谨,做事凭印象,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带教同学时未做到放手不放眼。例如:做了皮试未及时判断皮试结果,巡视时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患者输液渗漏;出了差错怕承担后果隐瞒不报等。
1.2.2 护士技术水平 我院目前临床上低年资护士比例增多,年轻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对呼吸机、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等,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发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3]。
1.2.3 护士沟通能力 临床督查或检查中发现,部分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中,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在为患者操作时,不能主动与患者沟通。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临床上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也会影响护理安全。如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项;又如医嘱开出药物自备,但是医生查房时发现患者漏服,究其原因是患者家属更换较频而无交接,而护士又未指导督促,导致漏服。
1.3 护理管理因素
1.3.1 工作制度贯彻不力 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格是临床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首要因素。在日常督查中笔者发现部分护士对医院的工作制度以及专科护理操作规程不熟悉,不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甚至随意简化操作程序等,这种虽有制度却不落实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
1.3.2 护理人员配置 我院因为加床多、业务量大,临床一些护士缺编的矛盾尤为突出,很多临床一线的护士工作任务繁重,甚至超负荷劳动,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巡视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相应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护理安全难以保证[4]。
1.3.3 护理管理不到位 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相关隐患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对患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缺乏相应的护理安全防范预案等[5]。另外,作为临床一线护理安全管理的护士长,花很大的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管理重心的偏移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职能,包括对安全的管理[6]。
2 管理措施
2.1 强化护理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安全教育坚持常抓不懈。如新到岗护士上的第一节课就是护理安全教育,从国内历年来发生的大的护理差错事故到院内出现的差错事故,从血与泪的教训中深刻提醒每一位即将踏入临床的护士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护理部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对近期各科室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而临床上以科室为单位对护理差错进行实例讨论,要求人人知晓,引以为鉴,要求每个护士牢记四个“不可”,即: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查对;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地独自操作。
2.2 提高护士的各种素质及能力
我院护理部在对护士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求一切工作都体现“以人为本”、“患者安全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由于护理工作很多情况下是独立完成的,要求每个护士具备“慎独”精神。认真落实规范化培训方案,对低年资护士加强“三基”训练考核,高年资护士加强专科技术的学习,通过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或短期培训,加强专科护理的培训工作。鼓励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参加继续教育,以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理论素质,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强化护患共担风险意识
护士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尤其是侵入性操作前履行护理告知义务,详细讲解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副作用等,必要时履行患者或家属签字。如我院神经内科针对患者起床时易出现跌倒现象,科室自行设计防跌倒的安全告知书,入院时详细告知家属并要求签字认可。
2.4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为强化护患沟通意识,护理部将护患沟通纳入护理常规内容和质控范围,要求从患者入院时就进行宣教,并在日常的护理操作中注重沟通和宣教,如护士在给患者执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建立护患之间良好、互信的关系。
2.5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部一方面通过核算每年的业务工作量,向院领导争取增加护理编制,另一方面要求各临床一线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排班,如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的不确定性,护理部与神经外科护士长一起对排班模式进行了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低年资、高年资护士合理搭配,中午班、夜班增加人员,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制,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或为重患者的抢救实行动态排班,缓解护士超负荷工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2.6 严格规章制度管理
护理部进一步完善了各种护理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各班岗位职责、护理流程、操作规程,制订预防各类管道脱落、防跌倒、压疮等护理安全防范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腕带及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应急预案流程等。2010年初针对节假日值班人员少的薄弱环节,制订《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上述各项规章制度均下发到各护理单元,由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要求人人掌握,人人遵守。
2.7 强化安全管理
医院成立以分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安全委员会,护理部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应用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控管理,每月不定期组织全院性的护理安全大检查,重点加强对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部门的监控和管理,并要求临床科室对存在的护理隐患进行自查自纠;护理部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将全院各科室上报的差错及督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汇总,护理部与护士长共同分析,在事件发生的各个环节中去寻找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制订预防措施。严格落实护理缺陷报告制度:护理部鼓励尽早上报护理差错及纠纷,虽然人犯错误的天性不可避免,但人们可以通过报告差错和未遂过失来促进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7]。
3 体会
近年来,由于我院护理管理者重视了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我院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心及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积极参与讨论,寻找对策,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操作前、中、后认真做好了各项告知工作,主动与患者沟通,患者满意度持续上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切实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栾君.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740-2741.
[3]侯凤枝,王伟.临床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9):2463-2464.
[4]方亚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09,5(6):172-173.
[5]陈莉萍,陈明秀.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13(4):383-384.
护理安全指在为患者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与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缺陷、障碍或死亡[1]。由于乳腺疾病以女性患者为主,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涨,加上乳腺发病部位的特殊性,以及科室中化疗药物的应用,对患者对护理人员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如何能够给予患者、护理人员更好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降低乳腺科护理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乳腺一科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215例女性住院患者,患者年龄在17~72岁,患者入院诊断类型包括:乳腺癌新辅助化疗65例,乳腺肿块56例,乳腺炎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91例。
1.2方法 对所选取的215例住院患者,在执行护理过程中找出护理风险隐患,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药、护理,给予患者执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教育,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为患者打造一个舒适,安全,安心的医疗环境。
2 讨论
2.1乳腺科存在的风险隐患
2.1.1患者自身因素 由于部分乳腺疾病患病的患者文化程度低年龄大,患者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又担心治疗费用,以及乳腺发病部位的特殊性,许多患者传统观念中存在抵触情绪,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擅自离院而不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
2.1.2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引起的安全隐患 年轻护士存在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的问题,特别是突然紧急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非常重要,当患者化疗药物外渗,不能及时排查,当患者输注化疗药物突发药物性低血压时,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处理,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均容易延误患者的抢救时间,造成医患纠纷。
2.1.3科室化疗药物的使用 在科室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使用的化疗药的种类较多,对于患者特别是化疗药物静脉的使用,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及易引起严重的静脉炎,如有外渗可导致穿刺部位发生严重的红、肿、疼痛,甚至溃烂坏死。
2.1.4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淡薄 由于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的严重性认识不够,而长时间的接触到化疗药物甚至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都容易引起严重的危害,造成护理人员的脱发、月经不调等,对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2.2.5护理人员缺乏法制观念 ①法制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无职业风险认识,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护理法法规知识,不懂得自己履行的义责任与法律的关系,未能将自己的工作责任与法律责任有机地结合[2],在繁忙的工作中只重视完成“工作”,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及转归,不正确执行医嘱,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护患纠纷。②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由于护理人员的紧缺,造成了护士工作量增加,少个别的护士为了省工,自行简化操作流程,不按规范化操作规程执行,缺乏慎独精神,不认真执行医嘱,不及时巡视病房,均易造成不良后果。
2.2防范措施
2.2.1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心理状况、文化程度,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采用口头宣教、纸质版、影音资料或是工休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科室内制定乳腺相关疾病的宣教栏,挂于科室走廊上供给患者及家属阅读。责任护士针对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健康宣教,将个性化护理贯穿整个治疗过程。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保证患者清楚明白,防止发生护理安全问题。
2.2.2加强科室化疗药品的管理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科室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范与方法不良反应、熟悉常用化疗药物的性能,特点以及对静脉刺激性的强弱,掌握相关操作规预案在注射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注射时的注意事项。化疗药物静脉给药时,指导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数,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2.3医院成立化疗静配室 为了避免化疗药物在配置过程中造成环境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医院成立化疗静配室使用生物安全柜进行化疗药物的统一配置,医务人员在平日里应加强自身的身体锻炼,劳逸结合,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定期安排我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体检,医院工会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增强大家的身体素质,科室定期组织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
2.2.4提高年轻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加强培训年轻护士掌握乳腺科疾病的护理常识,特别是化疗药物的应用,提高年轻护士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确保护理质量。
2.2.5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 科室内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将法律法规纳入科室业务学习的内容,让护理人员明白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落实护理工作职责的重要性。对于一些非技术性的护理工作,合理的安排护工人员去做,将“时间”还给护士。
3 讨论
通过加强科室化疗药物的管理,优化护理工作。通过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及时发现和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3]。
总之,我院乳腺科是集乳腺外科、乳腺内科为一体的综合科室,而风险隐患涉及护理人员、患者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只有不停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才能风险隐患降到最低点,给患者一个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给护理人员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75—02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2]。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因感觉、运动等方面的障碍,发生护理意外时间的机率要高于一般患者。为此,笔者回顾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并进行原因分析,寻求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5起,其中导管滑脱6例,跌倒5例,烫伤3例,压疮3例,坠床2例,烧伤1例,窒息1例,静脉炎1例,走失1例。其中导致皮下血肿1例,皮肤擦伤2例,I。烫伤3例,浅二度烧伤1例,耳廓冻伤1例,II期压疮1例,I期压疮2例,走失1例患者于走失五天后死亡,其余患者未发生损伤。
2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经常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相关因素
2.1导管滑脱:
2.1.1意识状态的改变,患者烦躁,不慎将导管拔除。
2.1.2 未及时实施保护性约束,或家属不愿意给患者使用约束带。
2.1.3 导管的植入造成患者的不适,患者情绪抵触,导管固定不牢而自行脱出。
2.2 跌倒:
2.2.1 高龄患者合并症多,体质虚弱、智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容易跌倒。
2.2.2 患者肢体瘫痪、步态不稳,鞋子穿着不当,病房设施摆放不合理,容易发生跌倒。
2.2.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发作、性低血压等导致患者突发晕厥。
2.2.4 患者过于自信,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以为自己容易做到的病人[3]易发生跌倒,或不遵医嘱擅自起床、如厕、洗澡等。
2.3烫伤、冻伤:
2.3.1 患者存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不良,痛觉、温度觉减退。
2.3.2 护士巡视不细致,安全告知不到位,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
2.3.3 患者或家属不遵从护士叮嘱擅自使用热水袋且操作不当。
2.4压疮:
2.4.1 患者营养缺乏、感觉减退、运动障碍、皮肤潮湿、长时间被含液或大小便浸泡。
2.4.2 护理或陪护人员照顾不周,翻身时或使用便器时操作不当,损伤皮肤。
2.4.3 护士交接班不严格,未及时观察、评估患者的皮肤,处理不当,导致压疮的发生
2.5坠床:
2.5.1 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偏身肢体瘫痪的患者是坠床发生的主要因素[3]。
2.5.2 护士对病情认识不足,未及时使用床档,健康教育不到位i,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差。
2.5.3 病房设施陈旧,走廊加床条件差,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擅自取下床档或松解约束带。
2.5.4 新入院患者对陌生环境不适应,而发生坠床。
3 严格进行风险评估,排查护理隐患
3.1患者因素评估:从病种、年龄、意识、营养状况、不适主诉、既往病史、阳性体征及相关检查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入院评估;根据患者情况预测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加强住院评估。
3.2护理人员素质评估:从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工作态度、组织纪律性、心理应激、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素质评估,做到强弱搭配、老幼搭配,降低护理风险。
3.3管理因素评估:从制度的健全性、培训的规范性、排班的合理性、护士执行能力、药品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保障护理安全。
3.4环境因素评估:从病房设施是否合理,床档、扶手、氧气装置、输液轨道、天花板、灯罩固定是否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估,排除安全隐患。
4 科学管理,人性化服务,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1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严格监管,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室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同意操作规程,实施责任护士扁平化管理,加强科室监管,及时评价护理质量,制定护理措施,跟踪整改效果,提高护士主动性。
4.2加强护士培训,鼓励继续教育:加强护士培训,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对新上岗护士、转科护士和实习护生进行规范培训,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确保患者安全。充分利用晨会交班、业务学习等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探索新技术、新业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科室整体素质。
4.3人性化弹性排班,适应岗位需求:护士长根据科室人员素质和病人数,危重病人数及护士主观意愿,合理安全当日值班人员的数量和人员素质搭配,做到互补、互助、互学、互进。
4.4做好身份识别,合理采取保护措施: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处置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规范使用腕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确保患者安全。
4.5评估高危人群,加强预见性评估:根据对患者进行意识精神,营养,是否存在视觉、感觉、运动障碍等方面的评估,及时为患者悬挂“防坠床”、“防窒息”、“勤翻身”等警示标识,做到严格交接班,尤其对痴呆和精神异常患者要24小时严密看护,防止患者自杀或走失。当班人员应做到对所有患者心中有数,主次分明,定时巡视,同时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4.6加强病房管理,保证护理安全:合理安放病房设施和摆放走廊加床,做到患者行走无障碍,定期检查扶手、病床、呼叫器、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抢救器械等物品性能,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患者被服、鞋子合适,病房无刀、剪、绳子、打火机等危险品。
总之,护理安全是所有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评价护理质量好坏的前提,只有确保患者安全,才能顺利实施诊疗和护理措施。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由于感觉、运动等方面的障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只有做好预防才能防患于未然,及时评估、积极处理、主动服务、科学管理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44-02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精神科不同于医院的其他科室,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总结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以便减少这些安全隐患,提高护理的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1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精神病人的特殊性。精神病人由于其病理的特殊性,通常表现为自我认知能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减弱、易兴奋、易冲动,所以会发生一些毁物、伤人甚至杀人的事件,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阻力,甚至会发生许多的危险。
1.2精神病人住院环境的特殊性。精神病由于其病理的特殊性,精神病人一般来说都是些对自己病情和行为缺乏认知能力,对自己的意识、行为缺乏控制能力,所以经常性的进行一些拒绝治疗,不愿住院,想尽一切办法逃跑的活动,而我们现在的护理水平还达不到每个病人都有独立的病区的条件,所以,现阶段大多的精神病医院都采用的是几个病人同处于一个封闭的病区。这样,一旦有患者发病,进行一些伤人甚至杀人的活动,与其处于同一病区的患者必然会成为受害者,进而引发护理纠纷。
1.3护理的护理专业知识水平低。精神病患者的病理形态各有不同,表现出的疾病特征也各有特点。这就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了,他们不仅要掌握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地完善对于不同种类的病理特征的认识和掌握,掌握先进的护理技术。现阶段我们的护理工作者显然还未具备这样的素质,不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的进行控制,保障护理安全[1]。
1.4社会环境给护理工作带来的压力。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者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精神异常,不能正确的认知自己的病情积极主动接受治疗,不能准确的认知和控制自己行为,生活中易兴奋、易激动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他们随时都会有自伤,自杀;伤人,杀人的行为举动,所以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日常的基础护理工作,还必须随时的监控病人的行为状况,既要防止病患发生意外,还要提防他们伤害他人,心里长期的处于一种高压的状态,造成他们身心的疲惫,反而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这也是安全隐患频发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2]。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2.1.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一方面,在相关的培训中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于病患的责任感,全心全意的关心病人,及时的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心里变化状况,及时的发现其异常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状况,减少甚至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3];另一方面,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使他们不仅能够完成基本的护理工作,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能够准确的发现、辨别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他们情绪,行为的异常变化,能够在一些异常情况的发生后独立的进行处理,拒绝安全隐患或者将安全隐患的危害降到最低。
2.1.2重视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将“事前积极控制,事后及时处理”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护理工作中,对于实践中已经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分析,积极的总结经验。同时要经常性的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寻找那些潜在的、可能成为危险的源头的问题。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2.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护理人员高压的工作状态。护理人员长期的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疲惫感,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无疑提高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所以,日常的工作当中,护理工作的管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护理工作的动态,及时调整人员的分配,做到每一环节都能够安全有效的运作,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以一种相对放松且高效的心态处理工作,及时的发现各种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3要加强安全管理。发现门、窗、锁损坏时及时的进行修理,并且定期及时的进行安全检查,以防病人逃跑;同时护理人员要将医院相关的注意事项准确且到位的告知病人家属,并征得家属的认可。例如,告知家属不能主动或者应患者要求向患者提供一些危险物品,以便帮助护理人员保护病人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健康,阻止安全隐患变为实际的危险。
精神科护理工作复杂且具有高风险性,应加强科学的管理方式的运用,采取各种手段进行事前预防,排除各种隐患,促进护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外,保障患者及其他人的生命健康,使整个精神科护理工作能够更加和谐化进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21-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理管理条例》出台后根据其精神和医院有关规定,实行层层责任制,规范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护士长作为基层的管理者有责任履行其职责,最大限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整体素质,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能力,做到预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患者满意度。
1 加强管理者的执行力,提高防范意识
1.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更新,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在思想上适应这种变化,学会用法律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护士长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及新出台的《护理管理条例》等,使护理人员增加法律意识,提高责任心,增强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
1.2 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认真落实核心制度
为了杜绝医疗事故与差错的发生,护士长应定期组织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及技术训练。落实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基层领导者的作用,督促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卫生法规、核心制度,反复强调三查七对及各项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严管理、严要求,避免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这是减少医疗纠纷与护患纠纷的关键。
1.3 加强护理文件质控管理,重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
完整、准确、及时、规范的护理记录在举证倒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士长要高度重视护理文件的质量管理,强化培训护士规范书写护理记录,确保病历中的各项护理记录经得起检查和作为法律依据[2]。因此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养成及时、规范、客观、完整记录的习惯进行书写及保存有关资料,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并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保证所有出科病例中护理文件记录书写合格,杜绝文字纠纷的发生。
1.4 培养护士慎独修养,加强责任教育
“慎独”即是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避免护患纠纷的手段[3]。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护士的很多操作是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因此“慎独”修养是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特殊品格和要求。护士长应培养护士的爱心和同情心。让他们把护理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充分体现自己的责任所在,要从内心热爱护理事业。同时要加强“慎独”教育,树立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对患者的同情感。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慎独自守,不抱侥幸心理,视患者如亲人,持之以恒。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1.5 做好细节管理,消除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隐患。
护理工作既琐碎又具体,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做到防范未然。保持住院环境安静,床单元整洁舒适,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仪器设备及基础设施安全完好做到有备无患;做好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管理,防止发生医院交叉感染;加强患者饮食、排泄、皮肤等生活护理,按医嘱执行,并预防压疮发生;患者各种管道的使用方法、是否通畅,认真记录引流液排出量。护士长要加强跟踪检查,并对实习护士、新护士的带教不松懈,做到放手不放眼。任何一个细节的失控和忽视,都会影响整个护理过程的质量,甚至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护士长不仅要做好宏观调控把握好大的原则,更重要的是从小处着手抓细节管理。
2 加强护士群体凝聚力,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尽最大的努力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处事要公开、公平、公正,理解护士的喜怒哀乐,积极观察并深入了解护士的思想状况,从护士的衣、食、住、婚姻家庭等基本需求出发,解决护士们实际存在的困难,使护士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充分发现并解决各种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心理因素,使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解决了护士的基本需要,使护士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工作,才能增强科室的凝聚力。护士长要以身作责起到表率作用,合理安排人力,用人之长,从而提高护士群体积极性,避免发生因工作精力不足而影响护理质量,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3 掌握好沟通技巧,协调好医护关系及护患关系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护士长应本着以诚相待、维护患者利益的原则,加强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不断强化护士优质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从而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沟通可以使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技术是局限性和高风险性有进一步了解,增加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亲和力,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了许多护患之间的潜在冲突,化解医患矛盾,融洽护患关系。及时与医生沟通,协调好医护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4 体会
护理安全是评价护理质量最敏感最有效的指标,护理差错的预防是保证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最重要的手段[4-6]。护士长作为基层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把护理安全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正确运用管理的执行力,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掌握一定的沟通艺术,工作从细节抓起,善于捕捉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强化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护士安全意识的培养,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稳定,并在减少差错事故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潘韶山.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42-350.
[2]董玉梅.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理记录的重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3.
[3]姜岩宏.护士长在护理业务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6.
[4]孙耀红.护理安全问题与防范[J].中国医药导报,2008,5(4):99.
1.1 一般资料 我院各科于2010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模式,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2年内本院护理管理工作情况为观察组,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风险管理实施前本院护理工作管理情况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查找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各种隐患进行系统识别,归类及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本人对风险管理实施前2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从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发现,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有:护士长管理上疏忽,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护士风险意识不强,医嘱查对不严格,病人交接不严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年轻护士理论和技能上的欠缺等。
1.2.2 建立护理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根据本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事件分为:①重度护理不良事件;②中度护理不良事件;③一般护理不良事件。结合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情况(整改不力、部分整改、完全整改),设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见表1。
1.2.3 加强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 重视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重点科室的制度建设与落实,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及防压疮、跌倒、坠床、烫伤等管理制度。
1.2.4 加强业务培训与安全意识建设[2]一是注重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护理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更新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二是认真落实护士分级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同时注重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培训、院感知识学习、护理安全知识宣教、各种护理应急演练培训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排除风险的能力。
1.2.5 加强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管理 一是建立和完善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管理制度,如:中班、夜班、节假日时间段的管理;危重病人、老年体弱、新生儿、小儿等人群管理;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室、血透室等特殊科室的管理;高危药品的管理以及急救器材和设施设备的管理等;二是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督查,对有违反规章或制度的人或事给予及时指出,对有可能出现的或潜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给予及时处理,确保病人安全。
1.2.6 护理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科学、合理排班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3],根据科室病人数、危重病人数以及岗位风险程度的大小配置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合理,要做到传、帮、带,逐层监管,保证医疗安全;护士长科学、合理排班,对排班模式进行优化,尽可能减少护士交接班次数,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动态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以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1.3 监测指标 对2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病人满意度等客观指标进行效果评价。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χ±s 标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培养了全院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良好的护理安全态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会分析风险,查找原因,提出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或杜绝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全院各科病人满意度明显上升,2组护理评价比较表见表2。
3 讨 论
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繁杂,服务对象具有多样化,不可预料的变化特点,随时都存在客观的护理安全风险,故要非常重视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将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给予积极预防控制。护理管理者运用超前的风险管理模式,采取科学、全面、有效控制措施,保证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因此,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全面更新护理理念,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其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抓好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安全措施到位,就可以减少和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安全管理始终贯穿于危重病人的抢救、高危病人的评估,高风险病人的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医嘱处理、治疗、操作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做到了细节管理,确保了环节质量,完成了医院护理安全目标,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病人满意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