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7-19 09:30: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透析病人的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透析病人的护理

篇1

血液透析为当前使用的最为广泛和普遍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其主要特点有:(1)技术含量较高。血液透析要求精确的仪器,如血液透析仪进行检测和透析,对血液中一些非常规的检测需较高的检测技术。(2)专科性较强。现在每家医院(三甲以上)基本上都设立了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独立于其他科室,这说明血液透析专科性较强。(3)风险性较大。血液透析所使用的血液透析机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的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包括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部分药物中毒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一共作了854次透析。具体患者资料为:男性患者532例,女性患者为322例,年龄范围为18―82岁。在各个年龄段,急性肾衰病例数、慢性肾衰病例数以及药物中毒病例数为:(1)18―30岁:82例;(2)30―50岁:184例;(3)50―70岁:233例;(4)70岁以上:355例。

1.2 方法

1.2.1 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识别是在已确认危险源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特定性过程,其实质是找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排斥反应、组织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血液透析机的不安全性、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危害及其在管理护理上的缺陷。危险源的识别是较为复杂的血液透析前期工作,它不仅需要收集各类可能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还要查阅血液透析的相关标准,从中找出有不符合的危险源。总的来说,危险源识别主要包括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患者安全、环境安全以及机械设备安全等方面。

1.2.2 风险评估在对患者进行上述危险源识别后,就需以识别的危险源为基础资料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流程为:(1)风险评估方法确立: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及法律法规,查找透析过程中常见护理安全事故原因,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调查研究患者既往发生过的护理安全事件以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2)风险因素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护理、透析机操作、护理意外事件以及突发事件处理不当。风险评估最终目的就是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上述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面,即人为因素及系统因素。人为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抗风险的能力,另外,患者不遵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如透析间期不注意控制水分摄入造成水潴留过多,透析当日注射胰岛素等;系统因素主要来源于透析机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管理机制上的不完善以及监控制度的不科学等方面。

2风险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经常性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如组织透析室的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件书写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深入学习和交流,定期地邀请资深专家来我院进行讲座以及一些定期的医学义务护理的社会活动。通过举行各种活动,不仅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又在意识或思想层面提高了她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2.2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血液透析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经过对本院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性分析,在实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异常现象,并提出相应措施:(1)恶心欲呕吐的策略:血液透析中务必要避免患者产生低血压,而且在血流量控制时要按照患者自身的情况,如血管粗细以及患者的适应能力等进行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2)断电、断水时的策略:断电时,透析室应进行双路供电,定期地对透析机进行维护与保养;断水时,立即将透析机改为旁路或者单超程序。(3)血液时的感染策略:定期进行空气细菌的培养,对透析液进行检测。

3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评估过程以及护理管理对策的实际应用,首先我院透析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有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风险护理管理上的经验,并将这些管理策略应用于我院透析科的854名患者,患者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健康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地好转,而且护理缺陷完全减少(由往常的12例减少至1例),且护理满意度也由原来的89.9%上升至现在的99.5%。

4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门专科性、技术性以及风险性较强的医疗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也起着举足轻重之作用,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管理尤其是风险护理管理,是需要专科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的。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必须抓住“以人为本”的理念。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我们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继续探索出更好的防范对策,才能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R3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14-02

在血液透析中,很多病人感到不适。我科在血液透析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最愉快的状态或宿短降低其不愉快程度)对患者进行全程的舒适护理。本文对2006年8月到2008年12月2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血透中进行舒适护理的回顾分析,总结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达到加强护理效果,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入住我科2006年8月到2008年12月2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其中男144人,女86人;年龄22至74岁,平均年龄53.2岁。35岁以下50人,35岁到60岁112人,60岁上68人。在血液透析前、中、后三个阶段对患者分段实施舒适护理。采用我院患者意见征询表调查法,重点调查患者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给每位患者发问卷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2分析原因

2.1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心态的影响:心态是人内心的活动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现。不同的生活环境易形成不同的心态。宽松愉快的环境形成乐观向上健康心态,待人接物看问题真诚善良,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事实,对疾病持正确态度,淡然处之,乐观面对。压抑的生活环境易形成亚健康心态,沉默少语,不问或少问时事,言行举止无伤大雅,不愿同别人发生矛盾和冲突,但是,也不任由别人践踏自己,对等疾病焦虑、恐惧。

2.2不同年龄阶段与性别因素: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与年龄、性别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每个年龄段及其性别差异均有不同的心理特征。35岁上年龄段患者因家庭、社会责任重,加之患病后的精神负担,使患者心理活动量超负荷运转,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男性病例由于恐惧心理,出现怀疑、否认病情、盲目乐观等病人角色行为缺失现象。女性病例多有抑郁、多虑,敏感性增高等病人角色行为强化现象。

2.3不同文化层次对疾病的认识上的差异:不同文化层次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调整各有不同特点。文盲、半文盲患者,强化治疗期间突出表现为固执、幼稚、适应性差,对疾病缺乏认识,与医护合作差,甚至拒绝治疗,有信仰改变,借助于迷信驱散病魔。文化层次较高者经常阅读有关书籍,对疾病预后不乐观,沉默少语,出现恐惧、烦躁不安心理。表现为血压升高,胃肠功能减弱,心跳加快,使病情加重,可能与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2.4不同的性格特征对疾病态度: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些性格特征,其中有积极的,消极的。一个人当有某种疾病时,可以引起性格发生变化。同样,尿毒症患者也表现两种心理性格的变化。一种是积极的即乐观的心理性格表现,这种病人性格开朗,乐观爽快,患病后思想上既不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也不过分紧张,对疾病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他们对治好疾病有充分信心,情绪安定平稳。即使出现了并发症也能泰然处之,而不悲伤、不消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因而病情容易好转,或趋于稳定,不再发展。相反,另一类则是消极的心理性格表现,这种病人性格抑郁、急躁、孤僻内向,患病一开始常常麻痹大意,缺乏足够的重视。一旦病情加重或出现多种并发症之时,则易过度紧张,加之对该病缺乏正确理解和科学的态度,因而情绪多不稳定,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忧思悲伤,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常常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病情不但不易控制,反而容易进一步加重。

2.5长期患者的心理特征:长期患者终年依赖透析存活,受透析治疗的束缚,其不能正常地参加工作和社会活动。还有各种压力(经济的、社会的、家庭的),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如果患者对病情和治疗缺乏了解和信心,对生活失去希望。可能会发生各种精神异常,甚至于自杀[1]。多数患者对肾衰竭而引起尿毒症的危害和透性治疗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医护不配合,加上饮食无规律,所以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且长期血透也会产生许多诸如贫血等副作用,从而对患者在各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以上会使病人对长期血透产生恐惧感,而给予患者系统心理舒适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对长期血透的恐惧,改善心理的异常反应,减轻机体痛苦,缓解情绪反应,积极配合治疗,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护理措施

3.1血液透析前的护理:血液透析前,保证透析室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安静,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病床可摇高坐起,设床栏、床桌、在视觉上让患者舒适,让患者有温馨如家的感觉。血透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讲解相关血透知识,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评估身体不适的原因、位置及程度,鼓励家属关心、体贴患者,给予生理、心理支持,使患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及积极的心态接受血透治疗。

3.1.1 让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亲切感:一是热情关怀:对患者亲情式的人性化护理,使其感受到置身于一个温暖的环境中,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二是进行言语性沟通,通过语言交流,如谈心、说话,了解病人想些什么、愿意说些什么、要求什么,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其解决问题;三进行非言语性沟通,即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进行交流,因为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病人产生较大的影响,运用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2 消除病人主观上的感觉异常:许多病人家属都抱怨说,亲人病后脾气变坏了,不好侍候。殊不知,这不能责怪病人,而是患病特别患了较难治的疾病之后,病人在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出现许多容易被人误解的心理问题。了解这些异常心理,不仅有助于对病人的理解和体谅,而且还能更好地照料病人,有益于疾病的康复。我们与其家属配合,通过安慰、鼓励、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振作精神,让患者消除主观上的感觉异常,正确对待疾病。[2]

3.1.3 缓解病人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的心理:慢性疾病疗程长,病情波动性大,病人顾虑多,特别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亲属的理解。因此,心理护理不能仅停留于帮助其排解不良心理,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病人,给予心理上的支持。首先,理解他所患的疾病是十分重要的,不能掉以轻心,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其次作好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理解他的痛苦、烦恼及顾虑,用同情心去帮助他、支持他,使其改善心境。

3.1.4 帮助病人克服被动依赖的心理:我们以热情,关怀,鼓励,诱导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舒适性心理护理。对有消极情绪的患者就其病情、疗效和应持的态度进行诚恳的劝导,以他人如何战胜疾病的例子说服其打消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相信医学的进步,防止有病乱投医。经过诚恳劝导患者均能较好地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帮助病人克服被动依赖的心理。

3.2 血液透析中的护理:血透过程中,内瘘的穿刺针针头粗,患者往往对穿刺感到紧张、恐惧。护士应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在穿刺时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合理选择穿刺点,严格无菌操作,每次穿刺更换部位,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在患处于舒适的情况下妥善固定,避免血液外渗。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打呵欠、心慌、冷汗、眼花、便意、内瘘震颤减弱或消失,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的葡萄糖液,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指导患者放松技巧,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加强巡回,若巡回中穿刺处有血肿,应立即按压,第2天血肿处再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合理安排低盐、低磷、优质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不方便吃饭者协助其进餐,饭后协助漱口,维持口腔清洁,整理床单,摇床至舒适,促进生理舒适。

3.3 血液透析后的护理:透析结束,回血操作应熟练,拔针时动作应迅速、轻柔、压迫部位要正确、力度适当,按压时间要适当,按压后用弹力绷带包扎好,嘱患者休息一会儿再缓慢起床,以防头晕等症状的发生。同时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协助患者称好体重,并嘱其有关注意事项及下次透析时间,告知患者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教育患者尽量减少外出,饮食清淡易消化、控制入水量,掌握低盐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谱,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对家属的宣教,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给予物质和精神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可贵,生活的美好,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下一次血透。

3.4 护理结果:舒适护理使护理服务发生了质的变化。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亲情服务、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融汇在每项护理工作中,赢得了患者的理解、信任和尊敬。病房内洋溢着真诚友好、和谐温馨气氛,影响和激励着每位护士、医生、患者和其它相关人。护理人员真挚、热情、周到、精湛的服务,使患者身心愉悦,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对230名患者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30份。经统计患者对心理舒适度满意229例,对护理工作满意228例,满意率达99%。

4 结论

4.1 只注重疾病护理所存在的缺陷:只注重疾病护理不但让患者承受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而且带来很多对立的医患矛盾。

4.2 舒适护理所产生的正面效应:舒适护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将这一模式并应用于血透护理中,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舒适,会加强护理效果,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治疗效果。[3]

参考文献

[1] 崔怀志 温馨护理追求完美境界 [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4):50-51

篇3

血液净化技术虽然延长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其病程长、并发症多,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且受经济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困扰,在治疗中会出现各种心理反应。

1 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早期否认心理 当患者从保守治疗转入血液透析治疗时,不能进入角色,不相信自己以往健壮的身体要靠“机器”来维持生命,由于透析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如失衡综合征等,致使患者对血液透析有抵触心理,症状稍有缓解就自作主张减少透析次数,甚至拒绝,致使氮质血症加重,导致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等人为的加重病情。

1.2 中期焦虑心理 其主要特征是恐惧、担心、暴躁、易激惹,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不振,血压升高,影响透析效果。

1.3 晚期绝望心理 由于长期透析而疾病不能根治,加上并发症多,影响透析效果,而家人的关心日渐减少,使患者认为自己是“废人”,因而表现冷漠、自暴自弃,甚至产生绝望的轻生念头,在治疗上不配合,有时会把怒气发泄在医护人员身上,暴饮暴食,使透析期间体重大大增加。

2 护理对策

2.1 知识宣教 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各种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相关知识匮乏,即使是长期血液透析的病人在认识上仍存在误区,因此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当然针对不同阶段的病人,我们宣教的内容也是有所不同。比如对透析一个月以内的病人,要让他们明白此时肾功能损害的不可逆性,一旦进入尿毒症期,就只能依赖透析来维持生命,或通过移植重新获得一个有功能的肾脏,使病人放弃幻想,不要去做有害无利的尝试。继而告诉他们血液透析的原理及必要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维持性血透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瘘管的保护、饮食的宜忌、体重的控制等,这样病人对怎样配合治疗就能做到心里有底,就能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对透析时间较长的病人,宣教知识应更深入,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一些并发症的原因,如何正确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降血压药物、维生素,注意食物中钾、磷、蛋白质等成分的含量等,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中。

2.2 尊重病人 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病人,大多不再工作,有些在生活上还需要家人的帮助,而长期的治疗又造成他们敏感多疑的性格,总觉得别人会把他们当做废人,会嫌弃讨厌他们。因此护理人员理解尊重病人,与其建立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在平时要注意言行的得体,把握好分寸。既要多关心多体贴病人,又要维护他们的独立人格。多给一些赞扬,不要责怪批评病人,即使病人哪些方面做到而不够好,如未能很好控制体重等,也要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使病人自觉领会其中的利害关系,主动改变不良习惯。

2.3 社会支持 家庭是病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透析病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所以要与病人家属经常联系,加强沟通,让家属了解家庭支持对病人的重要性,同时关心体会家属的难处,使家属能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病人。

总之,一个完整的个体包括心身两部分,两者相互影响。每一个丧失健康的病人在疾病缠身时,总会伴随着精神心理上的重负,而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又会对其疾病的转归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病人的心理特点,才能实施最佳的护理。恰当的护理可以使护患关系融洽,使病人身体和心理处于积极状态,焕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然病人的心理问题不会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因此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也应是动态的。

篇4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护理 对策

引言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不可能完全替代肾脏功能,也不能完全纠正慢性肾衰患者的代谢紊乱,而且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还会出现各种新的并发症,患者常感到沉重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以致影响病人在血液透析期间不能很好的配合。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心理护理是透析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的心情舒畅,可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并且有效地提高了血液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 血液透析病人主要的心理问题

1 恐惧 透析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前,大都怀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担心护士的穿刺技术不过硬,扎针时不能一针穿刺成功,给患者造成痛苦。

2 悲观和抑郁 病人长期被疾病缠身,在透析过程中,还要忍受穿刺时引起的痛苦和透析过程中的不适感;其次,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受到水、盐、饮食的限制;透析后产生的一些并发症,如头痛、发热、恶心等均使病人遭受很大痛苦,对治疗前景感到悲观和失望,从而导致心情抑郁。

3 绝望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病人需长期治疗,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时间长达4 h,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致使家庭关系非常紧张,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在病痛和折磨中极度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 心理护理的主要对策

心理护理是一种精细的艺术、特殊的技能。它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修养。血液透析病人一般具有治疗时间长、经济花费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急性透析指征以及外源性毒物急性中毒患者,如果抢救治疗不及时,死亡危险性更大。所以血液透析患者很容易出现狂躁、焦虑、恐惧的心理,加重死亡威胁。相反,透析患者情绪稳定,心态良好,能有力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有利于康复,延长生命。

1 心理改变 :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心理改变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显著不同。虽然两者都依赖透析机生存,但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有恢复的希望,因此病人的注意力集中于因建立血管通路及透析治疗时的不适感。当不适感消失后,病人及其家属转而担忧肾功能衰竭会持续多少时间以及透析治疗需要持续多少时间。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们将终生依赖肾脏替代治疗。一开始,有些病人会拒绝承认肾功能衰竭的事实,并拒绝接受治疗。另一些病人在度过了一段“悲伤期”后,转而慢慢接受这个现实,开始漫长的治疗过程。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宣教,使他们了解所患的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计划,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护患关系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除非换肾,否则需维持血液透析至终身。治疗费用很大,有严重并发症,费用更高。病人一进血透室,在心里变化很大,一方面但心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但心风险问题,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为了及时有效地调整控制患者情绪,我们大都在环境、态度、生活习惯等方面作努力。我认为医护人员亲和力的强弱对患者情绪影响非同小可。提高个人修养、学识、为人处事和沟通交流本领,加强工作态度、责任心,注重工作和生活的细节,有耐心、细心和爱心,真正把病人当亲人。提高医护人员的亲和力,优化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人才结构,重视选拔有亲和力的人到血透室从事护理工作。开展必要的职业道德培训,建立规范的考核考评制度并严格执行。作为一名血透室工作者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要树立病人似亲人的品德,不要只想到经济利益,只想到自己的任务完成,更不能对患者的狂躁行为采取以非对非的作法。护理工作者要全面熟悉每一个透析患者的病情、个性、年龄、经济条件、家庭及社会关系,敏锐观察患者每一次异常的反映、举动,充分利用环境条件、病人的渴望有针对性做好沟通、化解工作,营造健康快乐,对生命充满信心的治疗氛围。

3 提高护理的水平 : 技术护理的水平直接作用于透析患者的心理,全面熟悉本院正在使用的各种血透设备的性能特点,熟悉掌握血液透析的基本操作规程。血液透析是通过体外循环迅速地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或毒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达到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纠正细胞生理功能的目的,很容易出现凝血,漏血,低血压等意外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将危及病人生命,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不同型号的机器设备,一旦遇到意外,要当机立断及时处置。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比如:凝血处置,漏血处置,机器各种报警处置,各种并发症处置等等。要通过对机器设备及患者病情的全面熟悉及动态掌握,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作出预测,制定预案,随时作好必要的抢救准备工作,对情绪狂躁者实施穿刺手术要准备约束肢体绷带或镇静药品等。做到有备无患,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练好血管通路穿刺基本功。建立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穿刺容易,一般不应存在多大问题,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使用安全,效果好。

4 加强心理护理 : 血透患者的精神压力以及对机器的依附程度多超过了其他疾病,出现不合作行为等。多数患者开始时对血液透析较紧张,有恐惧心理,要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介绍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患者的心、肺、肝功能及出凝血情况等。在透析过程中要多与病人交谈,探知病人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必要时给予多虑平等药物。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做到热情,富有同情心,要经常和患者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疾病,正确对待疾病,指导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精神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延缓疾病的发展。还要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不要将悲观情绪感染患者,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

三 结束语

总之,心理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是重中之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何长民,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8.

[2]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80-381.

[3] 徐俊冕,吴文源,赵介城,等.医学心理学[M].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86-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