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绩效考核范文

时间:2023-07-20 09:2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科研绩效考核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研绩效考核

篇1

1 技术中心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马钢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规则是通过参照同行业几大钢企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结合马钢自身特点制定的,经过4~5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情况和所做出的业绩。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一次性评价,考核方式是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考核表进行个人自我评价(打分)和单位领导(或单位评价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工作基本情况(基本得分)和工作业绩(加分),基本情况分为承担科研任务情况、撰写论文情况、工作调研情况、完成交办任务、业务培训情况、工作指导情况和工作态度情况等。工作业绩主要是取得科研成果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技术中心的考核没有跳出国内基本考核框架,还是年终一次性“算帐”。

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

1)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性,考核目的性比较单一。现行的考核形式,多数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也主要是为了评优,发奖金,考核结果很难达到信息反馈和提高绩效的作用。

造成上述现象原因为:管理与考核脱节,考核反映的多是科研人员工作的表面,很少能反映科研人员实际工作的内涵,科研人员不可能通过考核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成就及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领导也很难据此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时甚至反而增加了领导与研发人员的矛盾。

2)考核工作只注重考核人员的结果,不注重对工作质量考核。这就导致被考核者一味追求项目的级别或项目数量,在这方面去“挣工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考核内容中虽然也涉及到工作质量,但没有具体指标和依据,只能凭主观评价。忽视了阶段性的考核评价的设立,缺乏工作过程考核的记录和评价,或者考核记录不全面,导致年终考核时难免对部分考核指标靠想象去评价,造成不是评价过高,就是遗忘不评价,个人行为替代了组织行为,这样得出的考核结果是失真的,造成部分科研人员对考核结果不服气。

3)考核结果没有与科研人员的待遇等直接挂钩。考核结果虽然在考核办法中写到与科研人员的收入、职称评聘、骨干评选、技能培训(含出国)等挂钩,但实际没有实施,仅仅用于年终一次性的加奖。造成上述现象原因是: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只注重考核结果,为考核而考核,忽视了通过考核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优秀人员更加努力工作和创新、鞭策落后者找到差距、学习先进,改进不足。

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新办法探讨。

为了达到有效解决上述一些问题以促进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不断完善,经过不断摸索、探讨,寻找新方法,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分模块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由于系统采用B/S模式架构,考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能方便的从网页上登录进系统,分别进行考核管理工作和查询结果等。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设计和全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和考核时间结点限制,通过预设的各个模块录入指标,系统通过不同专业的不同算法实现科研人员过程考核的数据汇总,实现了从定性考核转化为定量考核,从年终一次性考核转化为分阶段连续轨迹性考核,实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及考核结果的互动,公开透明,相关部门的考核管理职能得到充分体现。

3.1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评价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主要是指年内从事的研发项目、临时任务、上年度或再早时间项目产生的成果(包括技术进步奖、专利、技术秘密和标准等)、发表的论文和论著。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和年内能力的提升,即研发能力、计划能力、科研方法、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合理化建议、以及获得表彰和荣誉等。工作态度主要是指科研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劳动纪律、工作管理、工作考勤和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执行评价。 转贴于

3.2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1)绩效考核指标的定量设定。

为了达到对科研人员实现公平的绩效考核,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考核评价系数进行统一的分值设定。在考核内容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进行级别、类别、项目类型、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获取的成果、专利、标准、获奖论文、论著等进行级别、类别、参与角色等分类设定,对工作能力的能力指标级别和工作态度的执行级别进行设定;在考核评价系数上对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的季度考核进行考核系数设定,对课题长考核评价项目组成员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系数设定。所有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评价系数在考核管理系统中均以系统的基本参数形式进行设定,这些参数可随考核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改设定,以满足新的考核需求。

2)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

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需要通过对科研人员参与并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考评实现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和临时任务。科研人员参与的科研项目考核按过程考核,由于科研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都较长,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有几次阶段考核评估,参与该项目科研人员的过程考核也就需要相应的几次阶段考核评估;科研人员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考核中,不仅需项目评审组对科研项目考核评价,还要有课题长对课题组中的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然后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把各种考核评价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通过对各阶段的考核分进行加权计算即得出科研人员参与该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科研人员参与临时任务的考核与参与科研项目的考核类似,只是临时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较短,只需象科研项目的一次过程考核就能实现对科研人员参与临任务任务的绩效考核。二是收集科研人员已获得的工作成绩和平时工作表现情况并录入到考核系统中实现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这部分的收集内容主要是科研人员获得的成果、专利和获奖论文等。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日常表现情况的考核按季度进行,通过将收集的数据在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中转换成相应的考核系数,再通过考核系统中已设定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科研人员参与这部分内容的绩效考核评价。

3.3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科研人员整体工作及业绩档案,比较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记录了科研人员每一年的工作情况,以及能力发挥、培训提高等情况,领导便于掌握每个人的情况,把握单位整体情况。克服了以往对科研人员工作情况记录零散的状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每个技术人员年度承担工作任务、能力提升、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质量的评价。进一步促进了基层的管理工作,督促规范工作任务的计划安排、人员配置和检查与考核,减少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使科研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和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工作技能,避免单纯考核。过去,考核很难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工作期间的不足更难看到,现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每个技术人员随时可以通过网上系统查询到自己的工作情况和考核情况,以此不断修正和改进。

篇2

1.引言

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是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等方面信息的过程;绩效考核是检测产品结果和顾客需求的满意程度。有新观点认为:绩效考核是计算企业的合力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手段衡量出哪些因素推动企业发展,哪些因素制约企业发展。从而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中国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一些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很多优秀企业不断对绩效管理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绩效管理工具和方法,绩效管理对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绩效考核分析

2.1 国内绩效考核概况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等内容,其核心是促进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做到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作用发挥到极致。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绩效管理成功的企业,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能正确看待绩效管理的作用,同时具备推行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二是企业已经建立了规范、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三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熟练掌握有关绩效管理实施的工具和技巧。

2.2 科研计划绩效考核现状

研究所作为我国科研事业的主力军,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型号任务;科研计划绩效管理是科研机构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而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会给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设计所是在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领导下,从事飞机设计研究的单位,全所职工600多人,其中80%为飞机设计人员。该所承担了十几个飞机型号任务。型号科研计划是按各专业总师、各专业副所长、各室提供的项目,由综合技术部科研项目室制定,经正、副所长会议协调、批准,下发执行。执行情况由科研项目室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季度评奖、年度评选先进的依据。设计所的科研计划绩效考核,举例如下:

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将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2.2.1 绩效考评的方式

2.2.1.1 按考评时间分类:可分为日常考评与定期考评。

(1)日常考评。要求各部在月末填报表格,包括出勤情况、出差等;

(2)定期考评。要求各部在月初填报月工作量预估表,月末上报实际工作量表。

2.2.1.2 按考评主体分类:可分为总师考评、主管考评、计划主管所长考评。

(1)总师考评。指总师考评对各部的考评。这种由上而下的考评,由于考评的主体是主管总师,所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实际状况,也能消除被考评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但有时也会受主管领导的疏忽、偏见、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考评偏差。

(2)主管考评。指主管(相当于项目经理)对各部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

(3)计划主管所长考评。所长根据总师考评和主管考评情况,综合、协调,形成最终考核结果。

2.2.1.3 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

(1)定性考评的结果表现为对某人工作评价的文字描述,或对员工之间评价高低的相对次序以优、良、中、及、差等形式表示;主要是由总师考评、主管考评,计划主管所长调整,形成工作打分表。

(2)定量考评的结果则以分值或系数等数量形式表示。

主管根据各部在月初填报月工作量预估表和月末上报实际工作量表,汇总、分析并调整,形成最终工作量统计表。

2.2.2 整个流程

(1)各部进行员工考勤、出差的统计,并汇总成季度出勤表A。

(2)型号主管根据各部在月初填报月工作量预估表和月末上报实际工作量表,汇总、分析并调整,形成季度最终工作量统计表;依据工作量统计中各项目工作量所占的比例来确定各项目的权重,再由分管计划的所长综合权衡进行少量调整,形成各部各项目工作量权重统计表B。

(3)科研项目室对各部每月进行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形成初稿交型号总师核定,按照相关奖惩措施将各部未完、调整项目以及计划分解情况等计入考核,最终形成季度计划完成情况表C。

(4)各型号总师(或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项目室项目主管员分别对所负责项目按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给各部进行打分(科研项目室项目主管员对工作难度不打分),形成打分表D1和D2。

(5)计划所长将表B、C、D,按相关权重进行计算(表A作为参考),得出各部最终考核分数、并按一定的测算方法测算出各部奖金。

3.绩效考核的改进

通过对设计所现有绩效考核方式的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计划考核只达到各部,没有考核到室,更没有到个人。

(2)工作量的统计和考核没有准确的定量。缺乏从上至下的科研工作量分解。没有顶层文件指导。

(3)忽视绩效计划制定环节的工作,缺乏同级、顾客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

(4)考核结果的反馈不充分,考核与被考核者难以及时有效沟通,难以达到修改完善考核制度的目的。

(5)进一步进行岗位定位,定量没有完成。

(6)绩效考核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控制。

为改进以上不足,提出以下措施:

(1)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仅凭考核部门不足以推动整个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实施。因此,取得高层管理者的认同和支持显得特别重要。

首先与高层管理者探讨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意义和作用,说服高层管理者。然后在高层管理者的主持下,与之一起实践推动。每一个环节都要向高层管理者汇报,并通过高层管理者的意志将之传达下去,使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收到效果。

(2)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

在取得高层管理者的认同和支持之后,HR部门(下转第104页)(上接第101页)认真制定企业的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包括绩效管理的政策方针,实施流程,角色分配,管理责任等。

(3)广泛的宣传

任何一种新的管理手段的实施都离不开广泛的宣传贯彻,可以通过公司的内刊、宣传栏、局域网等媒介手段对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意义和作用等进行宣传,制造声势。培养经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感性认识,树立企业的绩效观。这为以后的绩效管理的实践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实施起来的阻力会小一些。

(4)培训直线项目主管

好的管理手段要由高素质的管理者来组织实施,因此对管理者的培训必不可少。要让管理者深刻掌握绩效管理的理念,改变旧有的管理观念,掌握绩效管理的流程、方法和技巧,使得每个管理者都喜欢绩效管理,都掌握绩效管理,都会运用绩效管理,都愿意使用绩效管理的手段管理自己的部门和下属。

(5)做职务分析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开始推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在此之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职务分析,制定职务说明书。许多的企业里,这项工作是一个空白,至多只有一个泛泛的岗位描述。

因为绩效管理的许多信息和数据都是从员工的职务说明书得来的,所以,实施绩效管理必须首先制定职务说明书,必须针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这项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了更好地推行绩效管理,企业宁可多花一些时间做好做细。

(6)出台企业绩效政策

绩效管理的推行必须由政策保证,因此,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出台必要的政策措施非常必要。

在政策里,可以规定高层管理者、HR经理、直线经理和员工各自的绩效责任,规定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流程,规定绩效评估的方法,规定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等,企业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对待。

4.结论

企业制定了战略发展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是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等方面信息的过程;是检测产品结果和顾客需求的满意程度。

推行绩效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只要正确对待绩效管理的作用,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扎扎实实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就会逐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最终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关键绩效指标与企业绩效管理[M].企业经济出版社,2000,12.

[2]对驱动企业发展的绩效考核的流程的探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1,11.

[3]现代人事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

篇3

2科研企业绩效考核现状

2.1对绩效考核缺乏认识

正确的认识是科研企业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开展绩效考核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科研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而绩效考核则可以对企业员工产生很大的激励效果,进而不断促进企业员工完善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科研企业都认识不到绩效考核与企业竞争力增强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所以,往往忽略了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

2.2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

绩效考核周期安排不合理则是我国科研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目前来看,在我国现在的很多科研企业中,绩效考核周期安排存在两种极端现象,第一种现象是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都被设立在了年终进行,而且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为企业员工安排年终奖励。但是考核周期过长,会使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大幅降低,从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并不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第二种现象则是绩效考核周期过短,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会不定时地频繁进行绩效考核,这种绩效考核方式虽然提高了考核的准确性,但是会造成企业管理成本的上升,从整体角度来看,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3考核指标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由于科研企业自身性质的特殊性,其在绩效考核指标的确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科研企业过分注重员工的指定工作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评定员工优良的重要依据。其次,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忽略了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重要性,所设立的考核指标比较单一,无法对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进行正确判断。再者,由于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很多企业忽略了员工基本素质的考核,忽略了基本素质的重要作用。

3加强科研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策略探究

3.1消除错误认识

作为科研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可以发现员工自身的问题,进而更好地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可以对企业员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另一方面,企业也必须认识到,考核周期的合理安排对于考核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为了确保周期安排的合理性,科研企业可以将考核周期设定为每四个月考核以此,这样既确保了考核的有效性,又不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

3.2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确立

科研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指标考核体系建设不完善,所以,必须对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予以确立。在科研企业员工绩效管理过程中,评价指标的确立是评定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完成情况,是企业最终评估员工绩效管理效果的主要依据。在现代科研企业中,最看中的则是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这些指标应该包括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工作完成的合格率、工作中创造性成果的数量等,通过这些指标的设立,可以以此为依据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定,然后根据评定结果对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效果进行评价。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设置其他方面的评价指标。如员工工作能力绩效评定指标,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经验水平、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是科研企业员工工作开展的基础,而经验水平是企业型员工发挥其专业能力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在企业的老员工或者高级知识型员工比企业基层知识型员工的经验丰富。另一方面,还可以设定科研企业员工品质绩效指标,包括个人思想品德、工作责任性以及忠诚度等,通过这些指标的设立,为科研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定,而且在绩效考核中还要注意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的相互结合,进而不断提高科研企业绩效考核效果。

3.3建立沟通与反馈机制

沟通反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可以为科研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由个体行为的层面进行考察,企业员工具备一种尽快掌握上级评价自身工作的根本需求。在此类信息不可以尽快反馈给职员,他们首先会迷失前进的方向,不仅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办法有没有错误,进而停滞不前,其次,他们会觉得自身的工作没有受到组织的关注,进而不再有工作动力。所以,构建一种制度化及非制度化相紧密联系的交流及反馈机制是相当关键的。机制部分的灵活性是很多科研企业具有的优点,然而,规范化不到位还是企业的劣势之一。规范有序,能够降低组织“能量”的使用,灵活、人性化能够提升组织里面的动力。规范和灵活的紧密连接,需要变成激励工作以及员工绩效管理的追求目标。通过对沟通反馈机制的完善,可以使企业领导对员工的实际需求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根据绩效考核相关结果,再结合员工所反馈的各类信息,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进而使员工绩效考核的实际效果不断提升。

4结束语

科研企业的绩效考核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不足、考核周期安排不合理、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等,为此,科研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认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考核周期进行合理安排,并且对考核指标予以明确,为了绩效考核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企业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沟通与反馈机制。

作者:张瑞瑞 单位:新疆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梁志栋.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2(11).

篇4

一般来说,高校科研专项经费是由国家相关部门经过审批核实,再经由财政部门拨款给高校的专项费用。首先是要投入到指定项目上,必须是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并要在财务上单独核算,项目完成后要结题上报;其次,科研项目的实施不但是为了满足规定项目研究方向的需要,还要综合考虑高校教学、科研及总体平衡发展的利益;同时还要按照项目申报的要求,圆满完成规定的研究任务;最后科研专项经费还要接受国家相关监察部门一定的监督。十一五以来,高校的科研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幅增加,囊括了一半以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为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高校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优秀成果大量产出、获得约三分之二的国家级奖项等。科研所取得的成就是尽人皆知的,若能对科研专项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科研人员注重项目研究效益,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提升科研项目研究的进度与准确度,创造更优秀的科研成果。同时,完善的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助于平衡科研专项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促进高校事业的快速、稳键发展,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的全方位发展。

二、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现状

由于高校科研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评价还处在探索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表面、轻效益,重微观、轻宏观的问题,高校往往重视科研经费的申报,不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范围执行,使用目标不明确,缺少对项目预算执行的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体系,造成了专项科研经费所体现的效益不能很好鉴别。

1、绩效考核观念淡薄。每年高校通过对科研项目的成功申报,上级财政部门要下拨大量的资金,用于完成科研课题。但是很多高校对于这些科研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科研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观念不明确,项目预算与结算审核严重脱节,甚至出现了部分经费被当成了科研人员福利费的现象,有些科研项目已经完成任务,但由于经费有结余,不及时结题而导致经费的浪费等等。不仅造成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使用效益低下,还给腐败行为有漏洞和空子可钻。目前高校对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观念比较模糊,评价的标准主要停留在专项资金的配置状况,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的表现,科研的学术成果完成情况等水平上,忽视科研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对学校整体发展壮大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2、绩效考核标准单一。科研人员运用科研专项经费会形成很多种成果,一般有科研发明,科研奖项,学术报告,论文,专著,专利等。高校专项预算管理存在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情况,面对如此复杂的预算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种类丰富的成果,往往采用完成其中一项指标任务,作为统一的绩效衡量标准。用这种简单的单一指标对不同的项目执行效益进行评价,忽略了各学科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研究上的不同,以及同一单位不同部门在教学模式、行政管理上的不同职能特点,形成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因此,要准确评定科研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对不同科研成果区分对待,采用公正科学的手段进行绩效评价,才能不断提高专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3、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从现状看,很多高等学校缺少一套科学健全的基本专项经费绩效考评体制,绩效考核目标随机而定,或只是被动应付上级部门下达考评目标和要求的检查为目的,不能对学校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完整的反映,更谈不到发挥专项经费考评在高校教学及科研中应有的作用。绩效考评结果并未与单位拨款和职称考核等具体情况挂钩,这就逐步淡化了绩效考评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了科研人员参与绩效评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还会影响高校教学质量,也不利于高校培养尖端科研人才,更不利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三、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设想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要建立健全鼓励创新、体现实绩的科研绩效管理机制”的要求,对科研专项经费的绩效考核,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科研、人事、财务、审计等部门相互配合组建科研绩效考评小组,对科研项目执行的质量、进度,科研成果的大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均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方式进行相对客观量化的估计,同时还要参照科研专家、权威学者的系统考评意见,综合确定量化的科研专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笔者设想,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从投入、产出、效益三方面,建立三级指标体系进行考评。

1、科研投入主要考核人财物的前期投入情况。一般是通过对科研获得的财务预算数据和科研所需的前期软硬件配备状况,进行逐项分析得到的评价指标。项目预算资金的投入主要通过在上级对申报的项目层层审批下达后,资金到位率和资金下拨的及时程度来反映。资金到位率是指按预算拨付的项目资金与计划使用资金的比率,衡量该项目是否按照上级批准的课题研究方案要求,足额到位项目研究资金。资金下拨的及时性是指项目批复下达后,科研专项资金以及配套资金能及时到位的指标,用于考评预算资金是否按计划拨付的及时程度。软硬件配备指标主要衡量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状况,由科研设施的投入程度,进行研究所需参考的图书及专业资料的丰富齐全,是否有足够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研究等项指标来反映其投入情况。主要考评购置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图书、专用资料等为完成课题而投入的设施,与项目建设目标的相关性,价格的合理性、专业实验档次的高低以及满足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实用性,配备科研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2、科研产出主要考核预算支出的情况和项目完成的质量。一般是通过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科研产出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等指标来反映科研的绩效。考评预算执行与上级批复下达的经费预算是否相符,财务资料是否完整合法及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即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制度要求的符合程度以及财务数据和报销资料的真实程度。考评科研产出的产品,主要包括发表的论文的质量,根据科研课题成效出版的著作及教材的权威性,取得的课题专利权及科研成果获奖的等级等。

3、科研效益主要考核通过项目的科学研究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这项指标是考核的重点,所占分值最大。(1)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教学科研经费逐渐增加和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学科建设壮大和研究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室研究技能的开放以及设施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研究的浪费和设施的闲置;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校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试点实施,扩大了科研实验的影响,提升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壮大了科研队伍,对于同类型实验起到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等。(2)项目的社会效益包括: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对相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主要是走出去对与研究有关或相似的目标进行技术指导和传授经验等;通过多种科研服务的形式,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带动相应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强盛,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创造更大的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