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7-20 09:23: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1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生活、生产实践等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都还没有形成,因而从实验着手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实验主要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教材基础上,我们根据实际教学出现的问题,对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一、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性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课本106页图15.1-3中功的原理,是自制的演示实验器材,在没有改进前,杠杆支点都是搁置在铁架台上,后面也没有背景,实验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①杠杆容易脱钩掉下来;②没办法对位置做记录,也就没办法进行S和h数值的测量,常常是无法进行实验或有效完成。

改进:使用两个磁块分别一个为挂点,另一个为支点,吸附在黑板上。这样一个简单的改进,不但可以解决脱钩掉下来的问题,也可以在黑板上方便记录多次实验中钩码和手所处的位置,从而完成S和h数值的测量。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所有新颖有趣的实验和新奇美妙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决定演示实验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其次要灵活设计和使用实验器材。因此,老师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并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相关改进,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只有抓住关键,确保演示实验成功,教学目的才会达到。如果忽略实验单讲理论或实验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操作要方便,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92页“想想做做”中升华和凝华现象演示实验,按照课本的做法,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①上课需要准备热水带到教室,极不方便;②效果慢;③试管容积小,位置远的同学实验现象看不清楚。

改进:换用烧杯装碘,使用明火(酒精等)加热烧杯使其中的碘升华,再用盛有冷水的圆底烧瓶在烧杯口使碘蒸汽凝华,这样一来,整个过实验过程现象明显,效果非常直观。

再如,八年级上册课本47页“想想做做”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是否发生折射现象演示实验,仅按教材一般的做法存在的不足有:①即使用激光电筒,也看不清楚光路;②光线的偏折大小不直观;③目的单一,只演示折射现象。

改进:水槽内上方设置一小搁板,放置一小根蚊香专用;水槽上方加个盖,侧壁开个小孔放得进小型激光电筒即可;在水槽内的后壁

篇2

一、翻转课堂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翻转课堂基本的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准;能全翻转的则可以全部翻转;不能全翻转的则部分翻转;不能部分翻转的则不翻转。采取的基本方法是:

(1)课下“知识获取”过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整体情况制作一些时间短、信息明确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前在家观看学习。学生完成“知识获取”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中完成一定的针对性练习,检查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巩固学习内容,同时练习的正确率统计也会提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在第二天上课前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盲点区”,以确定课上应创立怎样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2)课上“知识内化”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疑惑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个性化指导,由于学生在学习提问中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效率高,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完成练习时产生的疑惑,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探究。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1.创建教学视频,设置问题启发学生

探究视频创建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有选择地进行视频创建。以《声音的特性》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课前组织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乐章,让学生初步感悟声音的美好,引发学生对本章知识点学习的心理需求。学生课外欣赏音乐时,教师要为学生留些思考问题:《命运交响曲》每一节的乐章有什么不同,贝多芬使用了哪些乐器参与演奏,这些声音是如何发出的,想一想要使乐声更响些,需要怎么做,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创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可以避免学生课下出现无效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表现欲与求知欲。学生在欣赏、思考、研究、总结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心理满足感,“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可谓首战告捷。

2.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创建视频之后,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回归课堂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强调的是课堂“动态化”的过程,而物理课堂的这种动态就体现在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上,这是进行教学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是促进翻转课堂运用,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方式。教师在短暂的教学后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消化、内化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热烈讨论,大胆探究。教师在抛出一个问题后,组织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很多疑惑在讨论过程中也就被解决,但当学生的疑惑通过讨论难以解决的时候,教师就要给予适时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作为课堂的辅助者应该发挥这一作用,但课堂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我们追求的并不是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学生在探讨中碰撞出思维火花。学生之间的交流相较于与老师的交流更自由,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地各抒己见。可以说,小组合作模式翻转了师生之间的角色,能够有效发挥学生主动性。因此,小组合作形式在翻转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现了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的配合。

3.改变评价机制

篇3

1.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1)探究教材资源。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中,教者呈现潜水艇、热气球的图片,让学生加深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生活中的问题产生思考:浸沉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如何判断物体的上浮、下沉?轮船用钢铁制造,钢铁的密度远大于水,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

(2)开发网络资源的能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远超我们的认知范围。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缩短知识应用的时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在学习《电能》内容时,教者以多媒体播放日本福岛核泄漏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既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伤害。

2.组织课堂的能力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学习的兴趣。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以做到收放自如。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对学生知识结构深入地了解,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触手可及”。教师的提问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浮力》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什么是浮力?什么样的物体具有浮力?什么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什么情况比较小?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如何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融洽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对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2.猜想假设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结论的机械记忆,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大胆猜想与假设,以致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教师不急于说出结论,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动脑搜寻大脑中存储的知识,让学生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在《摩擦力》教学中,教者让学生用手掌压在桌面上,并来回滑动,感受桌面对手掌的阻碍作用。在不向任何方向滑动或有滑动的趋势,感受到桌面对手掌是否有阻碍作用。再增大手掌和桌面之间的压力,让手掌在桌面上滑动,感受桌面对手掌的阻碍作用有没有变化?

3.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演示替代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将操作的机会让给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资源,也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实用的实验器材。学生在探究中常遇到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要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如在《重力》教学中,为让学生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准备钩码、测力计等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的规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准备实验、用直尺绘图,发现规律,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4.有效讨论的能力

篇4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并乐于体验,创造性地体验,才能真正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在选择教学形式的时候,就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所在。而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初中生生源优异,普遍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表现欲旺盛、参与活动的意识浓厚,同时也极富娱乐精神。课堂情景剧教学法就是学生能够运用且乐于运用的有效建构方式。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情景剧,防止情景剧流于形式,让情景剧真正为课堂、为学生服务呢?笔者结合七年级上册“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尝试。

2 案例描述

2.1 片断1

“病毒的发现”情景剧:剧中角色有伊万诺夫斯基(科学家)、农夫、助手。剧情大致如下:心急如焚的农夫拿着生病的烟叶请伊万诺夫斯基帮忙,伊万诺夫斯基看到病烟叶之后产生疑虑:“难道是由细菌引起?”于是叫助手将病烟叶捣成汁并用细菌过滤器过滤,然后注射到正常烟叶中,几天后正常烟叶生病了,伊万诺夫斯基产生了疑问:“这是怎么回事?不是用细菌过滤器过滤了吗?”最后以伊万诺夫斯基将这个问题抛给现场学生为结尾。

“病毒的发现”这一环节,教科书的介绍比较简单,而这个过程在病毒的研究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必要进行适当补充。学生精彩的表演让这一环节更显丰满生动,课堂上不时传来的笑声足以说明情景剧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而表演者对于细节的刻画和剧中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更能体会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也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最终以问题为结尾,又使得情景剧不仅仅是停留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层面,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思维,升华了情景教学的内在意义。

2.2 片断2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情景剧:剧中角色有大肠杆菌、噬菌体、非典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剧中将病毒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的关系比喻成衣服和身体的关系,将病毒寄生的细胞比喻成居住的房子。通过病毒三兄弟的自我介绍和互相吹捧、挤兑,将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种类等知识点生动直观展现。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其中的知识联系紧密,层次清晰,但内容比较抽象。改编成情景剧之后,通过学生生动夸张的演绎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有趣。此外,初中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一环节距离前一个情景剧大约间隔了15 min,在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将要下降时再度出现情景剧,毫不费劲地将学生即将偏离的焦点拉回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从学生兴致勃勃的样子和练习的完成效果,可以看出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了重点。

3 案例反思

从这两个情景剧可以看出,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情景剧不仅让课本知识更立体生动,提高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兴趣,同时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3.1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是情景剧实施的关键

克伯屈指出“要给年幼儿童提供足够的自由和机会,让儿童在教师明智的引导与管理之下练习发自内心地自己确立目标和选择目标,练习自己订出计划、执行计划、作出判断和评价”。编写剧本是情景剧实施的必要前提,教师和学生谁编写更合适呢?平日的师生互动已经让笔者领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欲望。虽然学生缺乏相应的情景剧编写与组织排演的能力,教师不能因此而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因为情景剧的编写、排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讨,独立于教师之外的一个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因此让学生编写剧本,这样既符合新教育理念也能锻炼学生对资料的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具体步骤如下:(1) 全班范围招编剧;(2) 布置编剧熟读课本;(3) 考察编剧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4) 把两个情景剧的具体要求告诉编剧;(5) 编剧上网查找资料并完成剧本的编写;(6) 完善修改剧本。

而在演员的选择方面按照自愿的原则。因为初中生大多渴望被关注,但当同学都将焦点集中在他身上时,往往会感到紧张甚至不知所措。课堂情景剧的参演者一般只有寥寥几人,纵目睽睽下的表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大考验,有勇气报名的学生至少说明自信和对此事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在角色确定方面主要根据个人意愿并结合学生们的推荐。此外,在排练时小演员们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剧本更生活化,把一些时髦用语串入其中,还制作了小道具比如头饰、卡片等,靠每个人不断努力、不断完善才有了最终的情景剧。

3.2 教师的指导是情景剧实施的助力

克伯屈还指出“教师的任务在于利用环境,激发学生的动机,决定目的的选择,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教材等;此外,教师要从旁予以不断的鼓励,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诚和兴趣、减少学生们的学习挫折到最低的程度”。在剧本编写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怎样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首先,教师要选好适合编写成情景剧的内容,要构思好这一环节要体现哪些知识点。课本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或有必要改编成情景剧,情景剧要为整节课服务,比如它可以是导入部分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是用来突破重难点,而当教师确定大方向后,学生在编写剧本时目的性更明确,自然事半功倍。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善情景剧,尽可能通过排演加以点拨,及时改进不足之处。有的学生的表演经历并不少,对于表演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采纳表演者的合理建议,并及时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有时候难免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太过了,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提醒点拨,避免情景剧变成闹剧。

此外,教师要给表演者充分鼓励。一方面要调动全场气氛,给表演者带来更多的表演激情,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灵活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准备,尤其要照顾好表演者的感受,给予充分的肯定,避免学生因紧张等因素造成表演不当而产生负面情绪,处理不妥当很可能给今后的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3.3 师生共同发展是情景剧实施的结果

克伯屈主张“教育属于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教育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生生硬的知识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悟。在编排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编写剧本、角色扮演、制作道具等,体验了表演的乐趣,发展了动手能力、创造力及独立思考能力、论辩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等。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有用的知识,还有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作用。不仅如此,教师从中也是受益良多。当然,不可否认辩论、情景剧表演等这些热闹的教学方法确实耗时耗力,这种“消耗”值不值得呢?确实,课改至今大量以小组讨论、两队辩论、情景表演、成果汇报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活动比比皆是,人们开始怀念返璞归真的课堂,而且只要是出现这种看似热闹的课堂活动,总感觉在作秀。但从这次亲身尝试中笔者的感受是:这种“消耗”是值得的。具体如下:

(1) 排演节目是一次很好的师生互动,不仅增加彼此的感情,教师还深入了解了当下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喜好,对今后的教学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2) 在编剧、排练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相信经过这次磨练,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篇5

引言

与课堂教学一样,教学反思很重要,加强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高。波斯纳曾经指出一条教师成长的公式,即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由此可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1.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反思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反思,有利于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思考。现今国内外的教育专家都提出一个观念,即教师就是研究者。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行为,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就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与现象,进行反复的检查、分析、研究,以及调整,从而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优化[1]。这一行为无疑将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加以注意,从而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智慧的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使得其并非只是教师展示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而是体现教师对智慧付诸实践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并采取题海战术加以训练,是难以提高教学效率的,只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

2.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反思

2.1反思教学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可以协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构建思维的对象,从而使学生思考是建立在类物质的基础之上。物理教师在密切关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应当意识到情境泛滥的现象,抑或者是在完全不了解什么是情境,不知道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的情况下,为了创设情境而设置情境的局面[2]。例如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时,有的物理教师会创设情境,如手影应当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出来?老师演示,同学自己动手操作,或者是通过投影仪。通过一番考究发现,最好的方式是老师动手演示,因为学生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效率,并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进而导致原定目标出现偏差;而通过投影仪则会失去原有的形象。另外,创设“手影”这一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形成手影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非在于手影自身。可见,教师应当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不断反思。

2.2反思实验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两个基点,分别是观察和实验。现今,物理实验已经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似乎没有任何探讨的意义。但是,对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观察可以发现,物理实验教学依然是需要不断反思的。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大部分的实验是依据教材中的要求展开实践操作的。另外,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两个极其普遍的情况,即一些物理教师是采取讲实验的方式,由于教师不断讲,学生在长期的听课中获得了答案,因而学生在考试时的效果往往较理想;部分初中生在刚进入实验室时很感兴趣,然而在教师要求其动手操作时,通常只是动动手但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结束实验之后感觉没有收获。针对这种情况,物理教师应当对实验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为了对电流和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由最简单的电路逐渐发展到所有电路的探讨,加入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等,电路发生改变。真的能对该电路进行探究吗?学生在动手实验之前有这样的想法,在实验时注意力就不容易分散,而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能促使学生继续探究下去。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想将实验贯彻落实,绝对不能把物理实验解释为根据实验的步骤开展实验,实验教学应当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具备不确定性的教学过程。

2.3反思习题练习

首先,在习题的选择上进行反思,习题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与练习的有机结合,并且在课外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知识,在练习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这不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方式相符,还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极为有利。学生在教师讲解、课后练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实现自身物理水平的提升。

其次,物理教师在对学生布置习题练习时,应当注意层次性,习题的难度应当具有一定的梯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解题思维与技巧进行培养与锻炼。

最后,物理教师应当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并且采取多元化的批改方式。通过面批,能够发现学生在解答物理题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与说明。另外,还可实行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的办法,在互相批改的同时学生能够发现其他同学和自身解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及时予以改正,最终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结语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就应当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对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当将反思作为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自身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进行反思,查漏补缺,从而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并在不断反思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56

众所周知,“教与学”一直是教育教学所探讨的基本命题之一,而“教与学”又是教师与学生关系所衍生出来的,所以要想弄清“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理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是共生共存、互相生发促进的。在新课改的驱动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使得学生主体性地位得到认可,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课堂,推动师生关系得到调和。笔者认为,教是学的起点和基础,“教”具有引领、促进和优化的作用,因此,笔者从探究教与学的关系出发,找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优学的路子,期待为初中物理教学开创一片新的园地。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探究,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与思并重,设计有意义的问题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新课程”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强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性精神。学习的过程不是一味被动接受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的思考、批判和创新,一切教育教学重在生成而非死守已有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问题意识,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疑惑中自主思考,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学生问“把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外,为什么从另一侧通过透镜还能看见蜡烛的虚像?”出现此N情况正好可以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探究,尽管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在问题中一旦学到新知识,必然会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学生有疑问是好事,是推动其探究知识的内驱力,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时机,巧设与教学相关的问题情景,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在重难点上,设置问题,引发思考,为学生的学习助力,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由此又会反作用于物理学习活动之中,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真正实现以教导学的目标。

二、实验教学必不可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更注重的是知识的讲授,但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设施的全面配备,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设计好实验任务书。纯粹的物理学科知识枯燥且不易于理解,将其放在有趣的物理实验中来进行生动地阐释,学生不仅能有效理解,同时更能较好地掌握。另外教师应该主动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动手、动脑、动心,显而易见直接参与的体验比旁观者的感受要深刻得多。

例如,在进行“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教学中,笔者想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放到水里的乒乓球,它由运动到不动的整个过程中浮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重力又受到怎样的变化?乒乓球在水中的体积又有怎样的变化?让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假设并独立设计实验,之后分小组交流谈论,改进实验方案并实施,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论证分析。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带着功利性去学习知识,而是怀揣好奇去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此外,也逐渐养成了科学的实验素养,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与感受,进而实现以教促学的目标。

三、授之以渔,注重归纳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教育乃是基础教育,重在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套有效的适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个终生的事业,知识是无穷的,学习也是无涯的,教师并不能一直充当学生的引导者、点拨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另外学习的第一要务就是掌握学习之道,这也是学习的不二法门,学生有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何愁学不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善于研究和总结学习方法,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根据一个物理问题往往可以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并且教师在教授时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物理学习中常见运用的方法有类比法、图像法和转换法,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相应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梳理构建知识体系,主动归纳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学生只有会学、巧学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重教学反思,实现教学改进,推动学生更好的学习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终点,只有做了教学反思,才能代表教学过程的完成。课后反思工作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都有必要做反思总结,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总结优点、发现问题并且尝试解决,这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再者,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能够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改进和调整,规避相同错误的发生。

篇7

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接受、练习以及模仿,而应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发现学习物理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断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策略.

反思是从结果来导向原因,是对整个过程的理性回顾以及解析.在反思过程中,学生可以总结自己之前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同时可以比较客观、科学、全面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以及所犯的错误,进而分析自己不足的原因,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深入理解物理现象以及物理规律背后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地方,从而再次进行思考、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在每一次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实验之后,教师要抽出一些时间和学生一起对已经完成的作业或者实验再次进行讨论.比如,在完成作业或者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都采用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在完成作业或者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哪些方面值得改进?等等.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探索,努力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可见,反思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方法.

二、引导事物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果不观察事物,就不会引发我们实际的思考.因此,我们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引起思考,才能领悟生活中的奥妙,从而获取知识.当人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或者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带有一定的意识以及一定的目的性的.同时,人们往往会调动思维来达到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说:“科学往往来源于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初中物理课本上的定理、规律都是来自于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当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后,才会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认真仔细地观察,洞察原理,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遭世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与电有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观察家里的电器的运作方式.有条件的W生,可以将家里坏掉的小电器拆开,看一看里面的电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相关专业人员的陪同.

又如,在学习与压强有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在游泳的过程中,我们为什么会有一种压迫感?为什么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气泡会向上升?等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现象,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8

一 物理教学目标的反思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当前教学标准的关键,也是确保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便于在今后的制定过程中能够更贴近实际,贴近教学的情况。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物理知识和技能、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物理实验和实际操作教学等方面,在进行目标设定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具体,做到层次分明,并且要确保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 物理教学方法的反思

初中的物理教学讲求方法,方法得当,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起始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说来,对于教学方法的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利用初中物理知识形象、直观、涉及范围广以及定量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热情,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实验是物理课的重要组成环节,任何一个小小的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都能够让初次接触物理的学生产生兴趣,同时物理实验能够将教学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枯燥变为生动,所以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实验教学。

案例分析:物体沉浮实验

实验一:观察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现象。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在清水中加入盐,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中鸡蛋的沉浮现象,老师引出问题,实验中鸡蛋所受到的水的浮力是否有变化,进而老师引出变化的原因。

实验二: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上金属块,第一次将金属块的一半浸入到水中,第二次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学生观察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指数变化情况,得出物体浮力变化的情况,进而老师指出变化的原因。

由于地区的教学环境较差,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因此采用实验教学法,学生能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掌握物理知识,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状态和情感态度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的评价,并且对课堂实验教学达成的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根据不同的评价情况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

其次,物理教学和生活实践相连接。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运用知识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初中物理的知识深度较浅,但是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其中的理论知识能够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说在教学中要很好的把握这一点,设定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普通教学过程中融入暗示教学,结合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物理教学环境进行精心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等综合方式建立起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以创造学生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教学环境的差异,地区的学生在自信心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说采用暗示性教学法,以保证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环境下进行情感调节。设置情境,采用交际性练习,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大量的教材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懂教材内的汉语表达,可以借助藏语翻译对比汉语,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 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的监督和评价,老师在关心学生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从反思的过程中不断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解决对策,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并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四 物理教学实践的反思

虽然说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的观念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力求通过物理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老师很难让学生去自己探究物理现象,即使有机会也很难深入进行,这样就影响了实践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对于物理教师的选取以及教学资源的安排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本中也安排了探究性的实验,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实践的,要有充足的实验室资源。

结束语: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说教学反思工作开展的较多,但是其深入程度还有所欠缺,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就以此为中心,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反思的内容,希望对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永飞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第01期

篇9

一、做到“承前启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然衔接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就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直观状态.高中物理不像初中物理那样直观性、生活化,其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研究对象与范围都较初中物理复杂繁琐.学生在刚刚开始接触高中物理时可能无法适应这一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自然衔接,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承前启后”的进行物理学习.

例如,在初中的物理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学过有关于“力”的知识,像“重力、弹力、二力平衡”等,对于力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进入高中之后,学生需要学习“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独立性”等,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似曾相似”但又完全不懂.初中阶段对于“弹力”的要求只是“知道弹力是因弹性形变引起的”就可以了,但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会判断弹力方向,知道胡克定律及其公式,根据二力平衡求弹力”.面对这样的转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进行力的教学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对初中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找出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速度、速率、位移、路程等的辨析,将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比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高中物理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了解.这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为学生铺好台阶以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新知识的学习.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枯燥的,很多学生对于物理都不感兴趣,觉得里面的知识太过于抽象化,知识概念繁琐难懂.因此,对于物理的学是力不从心、得过且过.而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有心无力,面对几十个学生恨不得都能够手把手的进行毕生所学的传授.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丰富自己的课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学生兴趣的激发.

例如,在学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来进行教学,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教师让学生围绕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时笔直的跑道为例,让学生进行“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联系的讨论.这样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大胆的设想与发言,让学生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这个知识的教学,播放奥运会跨栏比赛的片段,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的片段来进行位移、时间的思考,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运动的快慢跟运动的时间及通过的位移都有关系”,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中是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三、进行课后“反思”,帮助学生巩固学习

对于高中物理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注重的是知识点的理解,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是如此.而学生对于课后的练习,教师对于教后的反思工作却微乎其微.因此,这里的课后“反思”,不仅仅只是指教师要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后的反思,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加深巩固.首先是教师.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应该有一次自我认识的机会,很多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很少再进行教学的回顾,备课的时候也只是象征性的写下课后反思内容.因此,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就更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该在课后进行学生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估算,教师可以与物理课代表进行情况的了解,然后根据所了解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措施的改变.教师在课后还要注意进行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以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顺利传授,真正做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是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也应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后的反思,这样的反思可以是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是进行单元测评.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帮助学生分析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收获.这样通过交流让他们更清晰的认清自己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程度,进而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改变.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进行课后的“反思”都有其必要性,在反思过程中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以便在以后的物理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

总之,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有相关的进步学习.通过自身努力,让自己的物理课堂能够变得生动有趣,让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这样在物理的教学道路上,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努力才能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陶家强.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物理,2013(1).

篇10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严重的偏差,具体有: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深度的挖掘和对严谨性的追求,忽视了物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这对青少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为解决困难多,任务重,基础设施差等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打破传统,转变方法,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简单谈谈为纠正这些偏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要做好教学目标的转变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书,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组织者,学习的倡导者。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的定位;也是认真实施新教材、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完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艺术虽然更多的表现在课堂上,但许多技能源于备课。面对新课程,教师在上课前,除了要认真钻研初中物理新旧教材和大纲外,而且还要认真地翻阅初中的相关课程,明确哪些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哪些可以少讲或不讲的内容,哪些需复习、需补充或延伸的知识点,明确初中物理教学中各部份的重点和难点。如:八年级中的电路连接和电路分析,是电学部份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电学部份的学习和提高;九年级中的物体受力分析,是力学部份的重点和难点,影响学生对初中力学的学习,甚至影响高中力学部份的提高。因此在初中阶段必要的重视,要分清来龙去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备课中做到有的放矢,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物理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只是一成不变地传授课本知识,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要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不能只是一成不变地传授课本知识,而应是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思维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换法等等。借以培养学生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形成良好的、开放性的思维品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反思工作

学生在学习反思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不断的监督、评价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对学生学习进行不断反思,从而达到掌握学生,实现客观公正评价学生。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式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主动、能动、独立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创新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的轻松、学的快乐为目的。学生的发展关键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式,单一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心里负担很重,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新课程要求建立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理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应引导学生学习方式成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

总之,新课改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许多的遇到的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中各个方面的改变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巨大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克服自身的困难,这样,中学的物理教学必然可以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11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各种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模式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想强调的是,一堂完整的有效的高质量的初中物理课,必须有认真备课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做保证;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必须以备课为基础,备课是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奠基石。那么,如何进行初中物理备课呢?这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备课要做到备教学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实验、备导入、备问题、备训练、备心境、备教学反思。

一、备教学目标

1.明确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要全,不能有知识的遗漏,而且目标中的“知道”“会”“理解”“了解”“能”等词要求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更不能错误。

2.明确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每一堂课用到的探究方法不同,在初中经常用到“观察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图像法”等。

3.明确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通过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们的成长经历、学习

方法。

二、备教材

1.钻研物理教材只是教师讲课时所依托的材料,它是受课程标准制约的。教师的讲课,应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不得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学参考书。教师应该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参考,设计出一份适合自己、适合自己教的学生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理解、接受的东西,教师必须首先理解透彻,了然于胸,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握住教材的实质性东西;教师要善疑善思,要真正做到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教材,就应该善于发现教材中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直到问题得以解决。

3.把握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因此备课时,首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备学生

1.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架起“爱”的桥梁。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贴近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是成功的教育。备学生时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在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就会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就自然地接受你。

2.了解学生与备教材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导,你就得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感受怎样,作业测试结果如何。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具体地说,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备方法

备方法就是备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了解课标和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初中物理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校现状选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人们都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已经不可取,物理课上的直观式和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和实验激趣教学、电化教学和科学应用教学、讲授法和练习法等都是常用的教学方法。现在还提倡开放性课堂、探究性课堂、自主学习课堂,所以教学的原则是以“学”定“教”,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来决定教学方

法,确定教学方案。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就要转变学习方式,提倡教学方法多

元化。

五、备实验

物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初中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备好实验。

六、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好的教学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上完课,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簿上。这样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避免以后的教学实践少走弯路,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的备课,无论备什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让学生“爱学”,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开展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使每一名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体现出来了,会使教学效果事半

篇12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起点与基础,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尤其要格外关注实验教学,做好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补充。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与教学需求应用分组实验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操作和归纳实验,不仅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还能够发展其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

一、合理划分学生小组,明确分组实验任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分组实验教学模式,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这受到实验场所、实验器材、教学设施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教师需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当的授课方式与分组实验形式。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实验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差异性来合理分组,并明确分组实验任务,利用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使其积极踊跃参与到分组实验操作中。

例如,在进行“电流和电路”教学时,当学生学习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初步认识电流的形成与方向、电路的组成与电路图元件及画法,可通过分组实验的方法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电路元件与符号,学会连接电路。此时,教师要先要求学生单独尝试连接电路,考察他们对本课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小灯泡亮或不亮来区分将其合理分组,组内学生存在差异性,达到“同组异质”的分组效果。接着,教师应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各自遇到的问题,在合作模式下一起设计和操作实验,再次进行电路连接,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分组实验的优势和作用,并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二、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创新分组实验器材

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加强课前准备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准备好分组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为学生操作实验做好铺垫。器材是物理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初中物理教师在应用分组实验时要用到大量的实验器材,为提升教学质量可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来创新实验方法与方式,鼓励他们在小组内及集思广益自主创新实验。这样不仅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理论知识,还能够发展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比如,在“光的折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为四人一个小组,要求他们在组内一起复习光的反射定律相关知识;并准备好实验器材:烧杯、竹筷、细长铁丝、石块、激光手电筒、硬币、凹透镜和凸透镜等。接着,在分组实验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各小组同学把“小鱼”绑在石块上,浸入水中等待1分钟,请每小组选一名同学出来用细铁丝当作鱼叉进行刺鱼活动,要求迅速且只准刺一次。他们通过操作可以发现如果直接对着“小鱼”刺很难成功,需把握好角度,从而认识到这是光的折射现象,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提供准备,初步学会应用探究法获取科学知识。

三、科学组织课堂结构,强化分组实验反思

分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发展其动手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有效应用分组实验教学,应科学组织和完成课堂结构,不仅需关注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中的表现,还应强化教学反思,当他们操作完实验后,并引领学生反思整个实验流程,包括各自的参与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实验收获等。同时,教师也应自我反思和总结,包括分组实验的内容、手段和目标等。

举个例子,在进行“熔化和凝固”教学时,当学生完成海波和蜂蜡这两种固体的融化和凝固实验之后,教师应对本次分组实验教学的展开、实施、完成,以及他们的具体表现、教学计划设置等进行整体反思,不仅反思课堂结构是否科学,还应反思分组实验的效果如何,学生有哪些收获和成长等。在具体的分组实验操作环节,教师自身是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态度,即为他们在观察海波和蜂蜡的融化与凝固过程中是否认真仔细,对一些实验细节掌握的是否恰当、记录的数据是否完整、操作步骤是否合理安全等。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四、总结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应用分组实验模式,教师应从合理划分小组、明确实验任务、加强课前准备、创新实验器材、科学组织课堂和强化实验反思等多个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分组实验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水平。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