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07-20 09:23: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互联网创新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互联网创新技术

篇1

王跃|传漾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国内互联网广告的排头兵。那时候国内正兴起网络广告,传漾的Max品牌广告网络平台在那时候就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它集合了受众管理、数据模型分析、媒介计划、投放管理和效果评估的功能,实现了一站式品牌广告投放管理。

 

汇集亿量级受众数据、16类乐活媒体圈、1000多家网络媒体资源,算是国内比较早的品牌广告网络平台了。在程序化购买浪潮下,传漾又推出Adplace广告交易平台,2011年完成在台湾试水,2012全面铺开,并与DSP、DMP、SSP三大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传漾RTB广告生态链,在2014年更是升级为中国首个程序化交易框架Programmatic FrameworkTM。它在技术服务上为客户定制专属的DSP、SSP、ATD以及DMP平台;在营销服务上可以为客户提供自助式与非自主式、PMP私有竟价和Non-RTB程序优质直投三种模式;在创意服务上,提供富媒体创意和动态创意优化,真正实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专属服务。

 

这一系列的产品都是传漾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不停探索创新的结果。

 

《品牌传播》|技术和数据—直是传漾科技的两大法宝。传漾科技在技术方面一直保持创新,那在数据方面,传漾科技拥有哪些优势?

 

王跃|仅仅是数量级上的“Big”不是“大数据”;从表面的数据积累到“受众感知”,才是大数据带给网络广告的价值密码。

 

在数据库方面,传漾通过多年的积累,本身拥有9亿量级可验证真实性的数据,达到了来源广、覆盖全、数据基础规模大的条件。而且现在网络广告中受众访问数据碎片化十分严重,受众兴趣数据具有半衰递减性,这就使得受众数据处理计算的实时降及计算速度尤为重要。对此传漾利用先进的数据清洗、挖掘技术,将样本库内的数据信息充分深度整理挖掘,找寻数据的相关性及规律特征,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用于对所有实时数据的预判与匹配。

 

在数据的应用方面,传漾应用最新的算法研究成果,将网民兴趣共分为33兴趣大类,168兴趣中类,857兴趣小类,全方位用户兴趣追踪技术,近距离贴合目标受众。结合十二维定向技术,用机器学习运算,进行非样本数据抽样凋查,真正的用人口统计学定向引擎,从而指导整个传漾网络营销平台的商业智能引擎。

 

《品牌传播》|传漾科技的定位是什么?

 

王跃|传漾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互联网广告技术流代表公司。这不仅仅是说明传漾在互联网广告技术方面有领先优势,更说明了传漾的一种态度,一种务实创新、勇为人先的态度。

 

正是因为这种态度,传漾一直在踏踏实实地做技术、做创新,这是传漾能够迅速发展的核心,也是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的核心。在程序化购买方面,一直以来中国都在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但是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生态圈还是跟美国有区别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这种区别,再利用自己的创新技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品牌传播》|传漾科技已推出的技术产品有哪些?有没有即将推出或计划推出的新产品?

 

王跃|传漾已经推出的技术产品,可以从几个方面介绍:

 

一、程序化购买产品。今年推出的中国首个程序化交易框架ProgrammaticFrameworkTM是一个完整的程序化购买框架,除了包括DSP、SSP、DMP之外,还包括AdPlace优选广告交易平台。可以说是从搭建平台到广告投放到程序化交易路径的整合产品。

 

二、技术平台。这其中包括Dolphin广告协作平台,Eagle广告监测协作平台和SamBa富媒体广告协作平台。

 

三、针对移动端的跨屏营销平台。包括Max品牌广告网络平台,OTVNetwork视频广告网络平台,M3aX移动网络广告平台以及MyDSP-自助式DSP优选程序化广告交易平台。至于新产品的推出,主要还是在程序化交易框架Programmatic FrameworkTM体系上完善和创新,并加强移动端的权重,加速传漾在移动端的布局。

 

《品牌传播》|如今的时代,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未来几年,传漾科技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有何布局?

 

王跃|的确,这两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到2014年底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追平PC端甚至略有超出。相信在未来两年时问里,移动互联网还会有爆炸式的增长,这将是互联网的又一次革命,也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又一个机会。

 

针对这种情况,传漾已经开始了对移动互联网的布局。2012年的时候传漾推出了M3ax移动网络广告平台,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移动端的流量都还比较质疑,没有现在的认知度这么高,对接资源比较困难,客户也不是特别认可,但传漾还是坚持了下来。发展到现在为止,M3ax移动网络广告平台对接的优质app资源已经有20000多个,每天的广告展示量也超过了8000万次,基本覆盖了国内主流智能移动终端。

 

2014年开始我们又推出了MvDSP-自助式DSP优选程序化广告交易平台,把移动端和pe端跨屏连接,实现了跨屏自助式实时竟价购买,并集合20种移动端后续互动方式,结合广告主的Landing Page页面,在充分表现产品卖点的同时,与受众进行趣味深入互动,充分考虑到了客户的需求和操作的便捷性。因为从今年开始,移动端已经开始被大众可,许多客户都会主动询问我们是否有移动流量的资源。

 

由此也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和潜在机会。在未来几年,传漾会更关注移动互联网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在既有的优势资源和技术基础上,有意识的增加业务份额,在程序化购买方面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相对应的新产品。

 

《品牌传播》:请对传漾科技过去一个年度的工作做—个总结?

 

王跃|可以用一个词总结2014,那就是“奔跑的传漾”。

 

经过这几年的积累,传漾的客户结构和业务模式已经基本稳定并持续发展,我们的基础相当扎实,而且5月份的C轮融资成功,对本身已经有造血能力的传漾来说更是一个强有力的保证,让传漾能加速创新,放开脚步奔跑起来,以开放的态度与合作伙伴一起面对互联网广告行业变革。

 

《品牌传播》|传漾科技正在计划IPO,什么时候会正式启动?2015年有没有可能完成上市?

 

王跃|现在是中国程序化购买飞速发展的时代,行业内比较大、比较成熟的公司大部分都在忙着创新技术,加大流量,扩大市场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传漾通过多年的积累,通过对客户结构的选择,业务模式的完善,在保持技术活力,市场份额和规模领先的同时,开始盈利并有了自己造血的能力。只要时机合适,传漾—直都是准备着的。

 

篇2

互联网是由众多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至目前已经历了4个阶段:起步发展、精英互联、大众互联、智能互联阶段。互联网基于网络中立原则而保持了开放性、虚拟性、平等性(去中心化)、交互性等特征[3],使得参与其中的用户能平等自由地连接互通,共享全球信息资源。企业通过互联网与外界即时联接,技术创新的空间范围被无限拓宽,协作创新成本降低,开放创新等理论在更大程度上被应用。

1.1开放创新理论

开放创新理论认为技术资源的流动能够突破企业边界,企业应该有意识地流入和流出知识,通过与外部组织的开放合作获取、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同时充分整合内外部的资源,以加速企业的技术创新,最终实现技术的发展[4-5]。高度开放的互联网,降低了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企业边界,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促使更多隐性知识显性化,降低了知识共享的难度,网络的平等、自组织特性使互联网上的资源丰富且免费,从而使企业具备了在全球范围内利用网络资源的实施条件,在研发过程中同供应商、经销商、同行、用户、科研机构等进行广泛合作成为可能,企业的技术创新借助互联网可以扩展到全球[6]。

1.2社会网络理论(socialnetworktheory)

社会网络是由包括个人及组织在内的社会行动者及其关系组成的相对稳定的集合系统[7]。拥有各种差异化资源的行动者的数量和密度、行动者的关系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会影响网络中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在规模化的网络中,部分占据着结构洞位置的行动者连接能力(即影响力)要显著高于其他,并对该网络中资源的配置有着巨大影响。社会网络中行动者通过强链接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高,而弱链接关系充当的信息桥,使行动者更能跨越边界获得异质性信息和资源,因而弱链接关系比强链接关系更能推动人们获得成功[8]。研究发现行动者的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异质性越强,社会资本越丰富,其通过弱关系摄取资源的能力越强[9]。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及去中心化特性,使参与网络的行动者数量众多,他们的关系多为弱链接关系,这将成为企业建立规模网络,及与用户、消费者、竞争者甚至技术创客等建立弱联结关系的重要基础。企业可以借助这些丰富的弱链接关系充当的信息桥,获得企业边界外的异质性技术信息和资源进行技术创新。

1.3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

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简称为SST)认为技术是由创造和使用它的社会条件(或因素)所决定的社会产物,技术形成的过程取决于形成新技术的过程中技术、非技术因素的共同建构,进而“社会地形成”技术[10]。技术的主体不再局限于科学家和工程师,而是关系到更广的社会群体,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受社会群体影响的多向发展模式。SST理论认为任何一项技术发展路径都不是唯一的,在新技术创新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涉及技术发展的一系列的可能性路径的不同选择[11]。这种技术的社会选择本质上是用户的各种需求满足的体现,而用户需求的满足来自于用户群体对技术的共同认识,这种认识是在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之间通过协商的机制达到的[12]。依托互联网的开放和交互特性,企业可以建立基于技术的创新平台,聚集研发人员、供应商、经销商、用户、科研机构、技术创客等利益不同资源异质的行动者,发起对技术新需求和新解决方案的互动,通过协商选择机制取得包括技术商品的有效性在内的共识,达成技术的社会形成。

1.4技术创新互联网化

易观预测报告在2007年提出了“互联网化”概念,认为互联网化是企业将内部的行为、信息资源同网络资源相连从事的内外部商务活动[1]。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促进作用首先是信息化,其次是营销互联网化,最终将是企业的全面互联网化[13]。商业的互联网化主要是企业重新构建和消费者的关系,并利用互联网工具改造企业内部流程[14],而工业的互联网化是在低成本小型化传感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利用制造信息、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交汇来促使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互联化,将人和机器,机器与机器联合起来,从而为制造者和客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数据和信息解决方案[2]。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互联网化是通过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平台,将内部的技术信息和资源与网络资源相连,通过达成网络平台用户群体间对创新技术及产品有效性的共识而最终实现技术创新的一系列活动。

2研究模型与假设

技术创新互联网化能让企业面对一个无比丰富的创意资源库。企业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会面临因辩认搜索信息而产生较大的成本以及虚拟技术交易风险等。综合考虑,笔者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的因素主要有网络资源丰富易得性、与网络用户交互程度、网络资源管理能力、网络资源搜索成本、网络交易风险及企业家精神等。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2.1网络资源丰富易得性与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的关系

计算机强大的储存、压缩、互联功能,网络开放、平等、自组织特性,使互联网能以低单位成本汇集、整合和分析人类近年来所积累的巨大的信息量,网络数据呈爆发式、指数级的增长,根据新的摩尔定律,全球数据量将每两年翻一番。网络大数据的海量、多元、异构,非结构化、连续性、实时性等特征,使其就像一个记载人类行为和物理世界特征的数字写真,无限接近真实世界,被全球用户挖掘、分析和优化[2]。信息垄断被实时互动与异步传输并举的功能所打破,大规模使信息边际成本趋于零,人人都能通过互联网得到同版本的免费信息[15],如果想获得技术创新的相关资源,世界就是企业的研发部[16]。企业只需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问题的研发上,新点子、新理念、资金源以及大量的开创性人才都可以直接从外部获得[4]。通过谷歌、百度等专业搜索引擎及其他检索工具,拷贝、粘贴、上传、下载、收藏、打印等方式,企业在网上查找、传递、存储信息资讯变得十分便捷。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以低成本、广范围的找寻创新资源,以开放式创新模式减少创新的时间并提高创新效率[17]。因此网络资源的丰富易得性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互联网化。

2.2和网络用户的互动程度与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的关系

互联网同时在线、即时交互的技术发展使企业与用户间的网络交往更加便捷和高效。企业通过互联网构建强大的异质性创新网络,为其技术创新的实施提供了社会场所。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行动者,企业处于该技术网络结构洞位置,是创新网络的设计、发起、形成与发展的推动主体,通过与用户频繁的交流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获知其潜在需求及新创意新设想,并有意识地将用户转化成为开发、测试产品的人,使其成为企业技术迭代开发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可以把新创意或新概念尽快做成简单初级的原型产品,寻求用户体验和反馈,在与用户的高频度互动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认知,对产品进行快速、多次的迭代优化。每一次迭代优化过程都是技术及产品的趋于完善的过程,是用户们反复交互达成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过程,既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创新的整体试错成本,又更准确地捕捉用户需求以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市场。企业与网络用户交互程度越深,从网络用户中得到的创意及反馈资源越多,越有利于企业技术的创新达成,因此,与网络用户高交互度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

2.3企业网络资源管理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资源在网络中流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对资源的吸收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如果忽略了对网络中心位置与知识吸收能力之间关系的考察,则意味着企业从网络搜寻中获得的资源难以在其内部进行转换。用户从网络中获取资源是一个去除不相关或者冗余信息,降低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提高数据质量的过程。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性、信息上传时间的累积迭加性、传递信息资源的用户对象无边界性及信息分享者无信用背书等特征,是企业高效利用网络信息的极大挑战。企业需要具备机敏的外部感知能力来定位新市场,新技术以及确认新出现的竞争威胁[15],同时还需要对网络技术信息具有较强的搜索与评价、甄别与采集以及转化利用的能力,从而能高效获得所需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快速的协同创新。因此,企业具有较强的网络资源管理能力能促进技术创新互联网化。

2.4网络交易的风险性与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的关系

互联网通过对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使虚拟网络具有许多传统现实中具有的功能。网络中交往活动多是尚未谋面的陌生人,网络互动不具备实际交往的实体性和可感性,也不具有可察觉的时空位置与形态[18]。这种超时空性、无规范性下的交往使网络行动者能自由选择交流对象,借助虚拟身份在网上虚拟群落里呈现真实性的网络交往。在虚拟网络中产生的认知信任和关系信任使交往对象间的小额交易风险较小。然而,由于网络使用者呈现虚假信息的约束力降低,交易违约的惩罚小且易逃避,对利益较大的交易潜在的风险性较高。因而,互联网的虚拟性不可避免地让参与其中的交易个体产生疑虑和对不可控的恐惧,如网络交易诈骗、网络隐私曝光等。尽管网络上已经出现网店评级、网店交易第三方,甚至有行业正在讨论引进人品及信誉,但网络真假难辨的符号世界,原有的现实中的约定率现已变得模糊,使人与人间的互动在面前利益特别是巨大利益时容易产生信任危机[19]。这种信任危机会导致网络技术资源交易的一方受到技术泄密、资金损失及时间成本等风险,企业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源的意愿及成功率会降低,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互联网化。

2.5网络技术搜寻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的关系

企业获取网络技术资源及信息的行为受到其对网络技术信息的识别和潜在成本的影响。在互联网中,企业首先要通过网络搜索知道自己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拥有方,并对其掌握程度有一个主观评估,才能开始深入的目标搜寻和知识索取。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体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总是倾向于采取那些路径最短、能耗最低的方法。联系人能否及时将信息提供和传达也是影响搜寻决策的一个因素。互联网的广域性使网络信息资源呈极度分散状况,企业需要浏览许多网站才能查到相关信息,而良莠不齐的信息进一步延长了用户搜索信息的时间。尽管网络用户可以使用搜索引擎工具在数量庞大的网络资源中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但现有的搜索引擎存在的误检率和漏检率较高、查全率和查准率低、专指性差等缺陷,使企业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与利用出现了不一致。企业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员及时间成本从网络中搜索并利用相关技术资源,从而导致企业可能出现稀缺资源分散,甚至耽误创新进度。因此,出于对获取网络技术资源的搜索成本考虑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

2.6企业家开放创新精神与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的关系

熊彼特把“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具有的不甘现状、刻意求新的精神。彼得•德鲁克继承并发扬了熊彼特的观点,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变革,包含着创新、冒险、信任等内涵[20]。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其主体作用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企业家精神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首先,高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凭借着高超的对外界的敏锐性,在网络时代更善于从互联网的运行规则中发现新创意实施创新行为;其次,高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往往更能承担网络中虚拟交易的风险承担更高的搜索成本,率先获得更多与网络用户接触、沟通和合作的机会,从而能找到更新、更多的时机去实现创新行为;最后,高信任感的企业家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真诚性往往容易诱发他人信任,从而改善创新效果。总之,企业家扮演着一个发现网络、培育网络、维护网络的角色,并积极引导企业提高拓展网络和利用网络的能力[21]。企业家精神积极推动企业在更广泛的互联网范围内寻求新的网络资源,提倡组织与网络用户的深层次互动;培育企业的快速搜寻和利用转化网络资源的能力并尽量节约成本转化风险,进而提高知识创新效率[22],力图把内外部资源组合成新的更具生产力的形态。高创新性、冒险性及信任感的企业家将强化各影响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的影响,而相对低的创新性、冒险性及信任感的企业家则会弱化各影响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的影响。因此,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3案例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3.1案例选择

至2013年底海尔集团累计专利申请15737项其(海外专利3299项),获得授权专利10167项,是无线电力联盟(WPC)的核心成员,主导和参与317项国家标准的编制。2012年度海尔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第八名,具有较强的创新及转化能力。同年,海尔集团建立全流程并联交互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推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三化改革”。海尔通过改革裁员近万人后将员工分成2000多个自组织,以网络化组织的企业无边界、网络化资源的组织无领导和网络化用户资源的供应链无尺度的三无管理战略推进创新。某种意义上讲,海尔是中国真正践行开放创新理论并将之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的企业,以海尔做为案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互联网化的相关课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3.2海尔的技术创新互联网化

张瑞敏[23]认为:“在网络化市场下,用户掌握了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用户的选择可以决定企业的生死,只有网络化的企业才能跟上网络化的时代”。海尔采取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进行技术创新的互联网化,搭建了HOPE(HaierOpenPartnershipE-cosystem)系统、资源共享云、创意工场、海立方、众创意等平台,依靠云技术建设了近70个成熟智慧社区,形成600多个云交互的网络入口,以“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层”的设计理念,吸引用户深度参与产品前端个性化设计,避免效率延迟和信息的扭曲失真。任何的注册用户都可查看海尔的创新需求并随时提交解决方案。提交后的解决方案会自动在平台上与其他用户等相关利益方进行反复的交互,直至形成可被选择的技术或产品方案。在开放系统上,每天有超过100万活跃粉丝参与海尔产品的互动,平均每天产生有效创意200多项。

3.3创新成功案例呈现

(1)改良式创新案例:海尔“雷神”游戏本。海尔研发团队对游戏笔记本价格、销量、抱怨等信息进行搜集,在筛选、归类、比对近3万多条中差评信息后确认重点研发解决13项技术问题如屏幕上有亮点、分辨率低等。研发过程中,通过微博、微信、QQ群、论坛、官网等平台建立由游戏本玩家参与的网络交流空间,如2000人的雷神QQ群、百度雷神吧等,结合线下的“雷神日”(每月24日)实地活动,完成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的互动,了解雷粉的核心需求、技术创意和及相关新技术反馈。“雷神”游戏本的规格参数、性能配置、外观、品牌命名以及LOGO设计,都是网络互动中雷粉们的共同选择的结果。研发团队通过互联网联系上游代工企业并采用网上预订的销售方式,将雷神产品推向社会并取得成功。(2)突破式创新案例:海尔“天樽”空调。海尔空调交互团队通过与用户的网上互动,发现“空调病”的技术难题,通过海尔生态开放平台上向全球用户进行创意征集,以整合全球的设计机构、专家资源及创客高手全力解决。在海尔开放式研发互动平台,几百万网友的需求得到交互,共形成了67万多条的有效交互信息,其中“空穴来风”、微信控制遥控等创意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最终获选。天樽空调的设计经过创意库的5次筛选,在海尔空调专家、网络高手和需求用户之间的多次交互后形成最终的产品。天樽空调拥有65项专利技术,其中送风核心专利25个。2014年,海尔天樽空调凭借其颠覆性外观设计、“让家电会思考”的智能理念和凉而不冷的健康功能,在众多国际品牌如3M、GE等参与角逐的艾普兰奖项的评选中胜出摘得桂冠,并获得由业内评选、网友投票的创意设计奖“百姓奖”。

3.4案例分析

“雷神”游戏本和“天樽”空调的成功是海尔实行技术创新互联网化战略的结果。海尔通过减少在册员工并提倡微组织在线,建立与全球互联的创新网络,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有益的技术信息,整理、归纳、挖掘目标用户需求,与目标用户进行高度互动,获取其核心诉求信息、创意设想及改进建议,从而将网络资源转化为自身创新资源,快速提升产品及技术的性能,最终形成用户群体对技术商品有效性的共识,此外引导用户参与技术创新加强用户对企业产品的粘性与忠诚度。在海尔集团的网络化战略及其技术创新的实现中,集团主席张瑞敏倡导企业向互联网转化,突破组织中的各种障碍,打破企业管理层级常规实现扁平化的网络结构,其企业家精神是实现技术创新互联网化必不可少的强推动力。

篇3

0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未来能源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全球逐渐突显,并且成为了新兴产业。目前,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对已有能源生产方式与消费方法的一种创新,保证相关技术得到有效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全球能源电力技术的进步。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全球能源互联网电力技术,创新其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概述

基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要求以技术问题为出发点,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型能源发电技术要与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利用的需求相适应。全球能源互联网中,风能发电、海洋能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是十分关键的源端电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尽量减少新能源发电的成本,突破大容量储能技术,并为新能源基地的规模化开发以及创造奠定坚实基础[1]。第二,全面发展大容量输电技术与特大型电网安全控制技术,保障新能源基地外送与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新时期背景下,互联大电网的建设速度逐步加快,海上区域与极地区域的新能源基地开发也将实现大容量与高等级的发展。第三,信息通信技术全面融合,电网逐渐实现智能化发展。要想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处理需求相适应,必须积极应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

2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研究

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主要包括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等。

2.1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与装备

要确保互联网与偏远区域新能源基地电力成功外送,必须保证特高压输电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容量更大、电压等级更高。同时,要求输电距离超过3000km,且输送容量不低于1×107kW。如此一来,优化配置能力将会大大加强[2]。现阶段,特高压直流输电断路器与换流器等诸多高端装备始终无法与高电压等级输电技术性能相适应。所以,未来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发展±1000kV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技术,并且研发高端装备工艺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应全面建设±1100kV电压等级需求的电网工程,以满足极端条件。

2.2柔性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

要想确保城市供电、分布式能源成功开展以及实现新能源并网目标,必须高度重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需要注意的是,高压直流电网有效升级了柔性直流输电,确保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灵活性,使电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3]。未来,柔性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技术将和特高压电网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相融合,全面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确保与新能源基地电力大规模送出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目前,国内高压柔性直流控制保护技术与绝缘材料等相关技术尚未成熟,特别是电压等级与输电能力,仍然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为此,应将架空线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作为重要基础,综合考虑直流电网规划和网架构建理论等方面,保证成功研发高压柔性直流输电装备,尤其是直流电网潮流控制器与高压直流断路器。根据合理预测,2030年,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直流电压的等级会超过±800kV,且实际容量大于5×106kW。在此基础上,将成功建成若干直流电网。

3大电网安全运行与控制技术研究

全面发展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建模和仿真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基于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加之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大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控制将面临极大挑战[4]。其中,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正常运行,能够确保电网的特性随之改变。在交流、直流和受端的互相影响下,交直流故障的连锁反应将过于复杂。所以,大容量集中馈入与特高压多直流馈入都会导致电压不稳定,不利于频率的稳定性。现阶段,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采用的仿真理论、控制技术,都难以与电网发展需求和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需求相适应。所以,必须掌握特大型电网的发展规律,成功研制出能够与超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系统相适应的新技术,确保电网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4新能源发电与并网调控技术研究

4.1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发电技术

合理运用太阳能,不断提高实际转化效率,可节省发电成本,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未来发展过程中,光伏发电技术与光热发电技术将会实现进一步突破,有效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充分发挥大型太阳能发电基地的作用。根据合理预测,2030年,晶硅与薄膜电池的光能转换率提高30%或25%。此外,钙钛矿型与叠层等太阳能的电池效率将大于50%。较之于从前,光伏发电平均度电成本的下降速度也将大于50%。伴随光热发电技术的成熟化发展与应用,塔式系统将成为光热电站的主流开发技术,而且平均度电成本会降低40%左右。

4.2海洋能发电技术

因为全球海洋能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建过程中,海洋能资源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源端能源。海洋能发电技术过程中,温差发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汐发电等,都是最常见的海洋能发电技术。特别是潮汐能,它的开发与利用时间较长,技术相对成熟[5]。然而,实践中,它却容易受到装机规模的影响。因此,分布式利用模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此外,波浪能与洋流能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且有大量技术已经开始实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海洋能发电技术可能与海上风电基地实现联合性建设与发展,进而构建大规模且集中性的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

4.3新能源并网调控技术

新能源并网调控保障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与稳定。为此,后期发展中需要发展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和新能源互补协调调度等技术,并且系统化研究、分析大规模电场和太阳能电站集群控制等技术。

5现代化储能技术研究

创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过程中,储能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储能技术将成为新能源发电必不可少的主力能源,为新能源基地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电力供应。储能技术研究方面,电储能是重点、难点。一般情况下,电储能主要包含化学储能与物理储能。其中,物理储能体现在飞轮储能、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等方面。化学储能则体现在液流电池与铅酸电池等方面。目前,抽水蓄能是最成熟的储能技术,而前沿的电储能技术则包括超导磁储能与新型储能电池等。

5.1化学储能

与物理储能技术相比,化学储能的安装环境、能量密度以及地址选择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现阶段,储能电池处于研发与示范应用状态的种类多于30种。但是,储能电池的成本相对较高,除电动汽车电池之外,储能电池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目的。所以,在储能电池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应将重点放在联合运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安全性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

5.2氢储能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213-0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移动设备的日渐普及,在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我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越来越多的课程也在“个性化”的背景下展开,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轻松自由。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充分“个性化”,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也亟须改变。

教师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主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教师追求个性化教学的目标。学生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体,发挥自身优势,按需所学,充实自我,树立自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当代中学生的发展方向。在追求个性化、去中心、去权威,追求自我价值和表达的新时代,“个性化”要从教育开始,从个性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开始。

开展个性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必要性

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学校“整齐划一”模式培养出来的“标准化”学生,往往缺乏个性、创新性,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在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实施个性化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由于基础不同、接受程度不同等原因,在课堂听讲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但由于课堂节奏由教师一人控制,学生无法停下来认真研究直至完全理解,久而久之,学习障碍“雪球”会越来越大,直至失去学习兴趣。学生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面对不同的学习起点,因材施教,按需施教,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作为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学生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更有利于他们展现自我、释放个性,为他们重塑自信、挖掘自身的潜能和价值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及条件。信息技术课堂本身就是新技术教育应用的前沿阵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覆盖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教学能随时随地开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满足了个性学习的需求。

创建移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课堂的有效措施

1.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个性化

教学面对的是独特的个体,要关注个性,尊重差异。对于不同学习起点和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个体,要实现个性化信息技术课堂,就得舍弃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内容呈现方式。以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教学进度为参考,按照教学进度组织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单元都有固定的知识点和任务,学生学习内容和方式受到限制,无法依据自身知识水平安排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个性化的呈现方式就是打破教学进度的束缚,将教学内容以“资源库”的形式进行呈现,将“资源库”的内容替代教师课堂上面对面的讲授。这里强调“替代”,即学生可以多次重复地查看没有学会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师讲解无法做到的。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由学生选择,按需择学,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资源库”的浏览方式更加自由,不再受课堂的束缚,使学习延伸到了课堂之外,真正实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

2.教师的教学方式个性化

个性化的信息技术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相比传统课堂要做两种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单向灌输转为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的掌握不再靠教师的教,而要靠教师的“导”,既可以是课堂上的“导”,也可以是网络时代的在线“导”。在实践中发现、罗列、整理、组织问题的能力也是个性化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个性化的课堂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延伸有较高的要求,能教好,不一定能导好。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才能找到、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好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教学。通过“讲”与“导”的转变,教师能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也使教师从知识的讲授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辅导之中。

3.学生的学习方式个性化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基础和关键,有目的地学和有方法地学是个性化学习的保障。传统的学习要么在学校里进行,要么在家里或是在公共图书馆里进行。可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一格局,更重要的是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网上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让可选择的内容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自由,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兴趣为导师,结合学科的实验性特点,创造性地参与到各类学习活动中,在尝试体验中掌握新技巧、掌握新知识,勇于探索,善于实践,从学习反馈中得到提高,满足了好奇心,也不断提升了学习的源动力,保持了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自学能力,还提升了问题意识,学习效果得以改善。

篇5

李晓妍

2007年毕业于中国防空兵指挥学院。2011年创立上海微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与物联网产业的访谈媒体。目前公司有《物联网与云计算》杂志和在线访谈i访谈,在业内已有重要影响力。2016年,公司开始以“联动元素”为品牌,致力于成为物联网产业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以及大的企业内容制作及推广平台。

目录

第1章物联网,重新定义社会生态

1.院士的忠告

2.磨砺6年,终成社会新生态引擎

3.物联网免费商业模式初探

4.物联网时代的“智慧三农”探索

5.重构人与建筑的交互方式

6.从系统集成到物联网差一个思维模式

7.行走于转折瞬间的第四方物流

第2章传感器觉醒,物联网基石稳固

8.传感器--人类感官的延伸

9.气体传感器龙头问鼎物联网生态系统

10.传感器供应商向数据服务商的悄然蜕变

11.物联网时代的光纤传感新定位

12.国际传感器巨头演绎“端”的逆袭

第3章云计算获市场认可,物联网发展加速

13.第一位完整诠释云计算的中国人

14.七十年来风雨兼程,一朝云起浪潮凸现

15.微软从“云”到“端”,物联网化繁为简

16. 7年与时俱进,吃透云计算助力物联网

17.人工智能借云得善价,捷通华声蓄势待飞

18.智慧生活的“幕后”推手

19.二十载传感器厂商,一朝翻手触云忙

第4章智能硬件爆发,物联网概念落地

20. MiCO--全球首款物联网操作系统

21.中国本土智能眼镜产业教父的养成

22.方案商转做智能眼镜,欲领跑下一代计算机

23.可穿戴设备,为改变用户习惯而生

24.十年专注位置服务,室内定位监狱称王

25.借力智能汽车,重新定义物联网

第5章互联网应用高度细分,物联或成企业新拐点

26.修苹果手机这个小生意

27.“互联网+”照进现实,大学生欲改变传统物业

28.国产第一智能血糖仪的理想与现实

29.健康管理平台的软件结合之路

30.微知健康,一个慢病患者的情怀凝聚

31.统战停车平台,已不能单靠互联网

第6章大数据,所有物联网故事的落脚点

32.数据服务价值初体现

33.让心脏监测走进家庭的5年探索

34.以解决问题的姿态玩大数据

35.健康大数据服务企业的四年迂回

篇6

“在微软研究院十多年技术领域的成绩,和以前在硬件设计、芯片设计上的经验,还有对技术团队的管理,在对创新者的培育方面,我都觉得我已经积累到足够经验,现在是要回报的时候了。”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团队中最后一位科学家,李世鹏在解释自己为何加入科通芯城担任CTO时如是说。而在科通芯城CEO康敬伟看来,科通芯城需要有更强技术的平台,来帮助今天年轻的创新创业者,李世鹏作为拥有接近两百项世界专利的科学家,无疑是最重要的保障。

据资料显示,从2005年李开复出走开始,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团队就纷纷开始转投互联网公司旗下。在李世鹏之前,微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赵锋在今年9月出任海尔集团CTO,2014年,张亚勤宣布加盟百度担任公司总裁,2010年,张宏江加入金山,同时林斌成为小米联合创始人,至于离开微软的李开复先选择了谷歌然后又在2009年创办了创新工场,而2008年王坚则加入阿里巴巴。据业内人士表示,如今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吸引力已经让全球的科学家蜂拥而至。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前NASA工程师陆复斌在今年6月就加入到百度担任百度贴吧事业部总经理,2013年,谷歌Android全球副总裁Hugo Barra也加盟小米出任小米副总裁。

提升技术帮助企业“过冬”

“出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这些人比在里面这些人贡献更大。”金山CEO张宏江在谈到科学家加入到互联网公司的作用是,认为科学家本人在专利上的造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对科技公司带来极大的推动。

对此观点,18岁获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金牌同时曾任搜狐公司CTO的王小川颇为认同,他直言技术的创新是搜狗能够前进的主要推动力。也正是因此,在日前搜狗搜索宣布与知乎进行深度合作时,王小川也认为搜狗对知乎在搜索技术上的投入才是真正的“大手笔”。据介绍,双方合作后,知乎将启用搜狗为其定制的搜索技术解决方案,完全升级知乎搜索的底层引擎,改善PC及无线端的搜索功能和服务。

技术方面的硬功夫,也在搜狗的业绩上有正面的体现。据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搜狗营收10.21亿元,净利润达2.14亿元,实现7个季度持续盈利,其中最大的亮点则是借助腾讯的独家资源,搜狗相继推出了微信搜索、微信头条等重磅产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对此,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资本形式不再乐观,以科技主导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得到了资金的青睐。“拥有科技背景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在资本寒冬下无疑能够得到青睐。”

连接市场担“桥梁”重任

篇7

所谓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训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合理的实训教育本应该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却成为了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内训的责任。而对于聋人来说,因听力缺陷导致的沟通不便,在毕业后参与工作时,常常会出现很多问题:校内学的课程知识用不上,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学不会;沟通能力不佳,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很难跟上企业技术的发展,职业生涯发展前途渺茫。可以说,实训是一座重要的桥梁,连接着学校和社会,对聋人而言,如何过桥,桥的那边是什么,都是聋人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聋人的实训主要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主要包括教学实训、竞赛实训、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训等,校外实训主要有企业见习、企业顶岗实训和生产实习等。目前该实训模式存在着问题:首先,校内教学模式侧重知识的灌输,基于此的实训模式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实际操作机会不多,专业技能很难得到提高。其次,校内实训模式单一,实训内容往往几年不变,很难跟上专业技术的前进步伐。再次,企业联系困难,企业实训机会难得,而聋人的技术水平很难满足企业顶岗实习的要求,造成与企业合作难上加难。最后,企业资源有限,由于企业的自身盈利需求和与聋人沟通的困难等原因,聋人的技术渴求很难得到满足,实训效果不佳。如何做好聋人实训,确保聋人能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必要的职业技术应用技能,并提前学会适应公司和企业的工作氛围,进而适应社会,都是身为特教工作者所必须要做的。

二、基于互联网模式的聋人实训创新模式的可行性讨论

当今社会互联网发达,各行各业都与互联网密切联系,将互联网和聋人实训模式相结合是一种创新。首先,聋人实训存在着沟通问题,听力的缺少造成了信息接受能力不足,他们需要一种听力以外的方式去接受实训的知识。其次,聋人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很高,有些学生学习能力不强,但十分热爱互联网,而且对网络相关的知识很会钻研。再次,互联网技术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训资源,而且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对聋人的实训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聋人实训创新模式是有必要探索的模式。建立行之有效的聋人实训创新模式,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其一,手语是一种聋人日常主要的沟通手段。在实训过程中,一方面,企业缺乏相关的手语翻译人才,另一方面手语很难表达复杂的专业用语,即便表达出来聋人也不一定理解。其二,聋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部分聋人面对书本文字耐心不够,但是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去进行实训操作不但效果不好,还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三,实训的过程中,因资源有限,对实践水平不同的聋人,往往设置相同的任务,造成了有些任务无法完成。其四,实训中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只记录于实训记录中,往往记录完毕后就束之高阁,无法对学生的今后的职业生涯形成有利作用,更无法反应给企业和社会。其五,不管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与企业合作就必须听取企业的诉求,目前的情况是企业有诉求很难反映给学校,即便反映到位,也不一定有用。

三、基于互联网技术聋人实训创新模式的实施方法

(一)构建实训教育模式,契合聋人特点

为了构建聋人实训的有效的教育模式,必须结合聋人自身特点,构建实训教育的网络平台。聋人在学习中存在下列特点:对图片和影片有兴趣,对文字材料兴趣不够,对直观的材料表现出能表现较强的模仿能力,对抽象性高或者逻辑性强的材料理解能力不够。遵循这些特点,该网络平台需要有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资源和直观易懂的实训材料,才能符合聋人的认知,进而巩固聋人实训的理论基础。首先,平台的建设需要通过互联网收集与实训相关的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整合到实训平台中。其次,减少纯文字说明,对必要的文字说明由繁入简,并尽量结合实例和教学视频,加强聋人对材料的理解。再次,积极录制和上传实训相关的教学视频,并在视频下方添加字幕,有条件的可加入手语翻译内容,确保平台与聋生形成良性互动。最后,利用网络平台的反馈功能,充分采集听取实训中聋人的意见,对聋人理解困难的内容,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实现实训网络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搭建契合聋人特点的网络实训平台,可以提高聋人实训的教学效果,是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训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实训评价模式,提高实训效率

一直以来,实训评价模式存着难题。校内实训时,实训教师往往是一对多的模式,精力有限,无法对每个聋人采取及时的评价。校外实训时,评价更需要借助企业资源,教师不仅要频繁与企业辅导老师沟通,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也不一定客观。借助互联网技术,实训评价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在每个合适的实训节点,在网上布置与实训相关的题目,题目可以由选择题,判断题和多选题组成,要求聋人认真完成。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数据库中的正确答案与聋人的完成作业进行比对,自动生成本次的作业成绩。再通过统计各个学生的个人成绩,形成全体实训人员的数据表和分析图表。通过这种方式,首先,加快评价的效率,节约教师的时间成本,使教师可以留出精力更深入的参与到实训活动中去。其次,通过最后形成的图表,教师不仅能掌握每个聋人的实训情况和实训问题,而且还能统筹全体聋人的实训状况,及时发现在聋人中普遍存在的实训问题,并予以改进。再次,聋人通过评价模式可以了解自身实训成绩,和在班级中的排名状况,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实训评价模式,了解聋人的职业技能能力,并提出实训单位的要求和建议。完善的实训评价模式,可以记录每个聋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分析聋人的存在或者可能出现的群体性问题,进而帮助学校和实训单位掌握聋人实训的状况,进而提升实训的效率。

(三)构建实训自学模式,实现分层教育

在实训过程中,聋人的知识、能力水平,实操能力存在差异,实训的效果也有好有坏。特别是校外实习中,企业导师自身精力有限,无法顾及每一个实训的学生,对部分知识水平一般或者动手能力差的聋人听之任之,造成了实训效果的缺失。为确保实训效果的普遍性,应采用分层教育模式。而要采用分层教育模式,先要有分层的根据。传统的分层教育常常依靠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以往的印象和当前授课过程中的表现来评定的。结合互联网技术,除了传统分层方式,还可以加入网络评价系统的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聋人在网络评价系统中的表现,分析聋人个人对实训的学习状况。对学习状态不佳和学习兴趣不够的聋人,及时介入教育,解决他们在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对学习能力强,实训任务完成效率高的聋人,积极对其进行拔高教育,让他们能掌握更高的实训技能,并发挥他们的领头羊作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通过实训日记的方式,鼓励聋人将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的引导和解决。

(四)构建实训宣传模式,加强企业合作

长期以来校外实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第一,聋人会在多个企业实训,由企业导师全权负责若干个学生,聋人的实训情况学校很难了解和掌控。第二,企业对聋人发展的建议不能及时反馈。比如企业根据对聋人的实训,发现部分聋人更适合企业的新岗位,这个意见就很难反馈给学校。第三,学校很难对企业的发展有了解。企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会变。学校不能及时了解这些变化,会变得很被动,对聋人的将来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基于互联网技术,可以构建实训宣传模式:首先,学校可以将每个聋人的学习成绩,专业擅长等信息传递给企业,使企业能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其次,企业可以将企业的当前技术需求及时反映给学校,学校也可以根据当前技术发展的情况,更新专业课程内容,为学生实训创造更好条件。最后,重视企业诉求,学校对企业中通用的职业技能证书应予以重视,在聋人课程教育中应有所体现,并组织聋人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对已经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的聋人,应予以适当鼓励并告知企业。

四、结语

聋人实训模式的探索道路才刚刚起步,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有效的实训教育模式,让聋人乐于学习实训相关知识;建立切实的实训评价模式,让学校和企业及时地掌握聋人学习状态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可行的实训自学模式,对聋人实训实行分层教育,分层辅导;建立良好的实训宣传模式,让学校与企业沟通流畅,加强合作确保聋人实训能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聋人实训模式的创新和进步,需要学校、企业还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但是这个努力是绝对值得的,因为聋人实训模式是聋人职业生涯的重要起点,优秀的实训模式即是给沟通不便的聋人提供的一艘快艇,让他们能在社会的浪潮中起航,共赴小康。

参考文献:

[1]吴建宁.基于开放式创新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1(3).

篇8

【关键词 】互联网;工业企业;技术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较量。技术创新是企业及国家生存及发展的基础,随之各国相继采取措施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1年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接着在2012年美国通用《工业互联网》白皮书,紧接着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使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互联网如何提高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1.互联网使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

互联网使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是准备阶段智能化。工业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消费信息(如:产品颜色、款式、尺寸等)进行分析,采购部根据这些信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扫描二维码以便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是生产阶段智能化。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公司商品,工业企业按照消费者所选商品信息根据电脑指令进行零部件组装,帮助工业企业实现“以产定销”目标,减少生产成本。第三是物流阶段智能化。工业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明确消费者购买地点,可以准确并快速的提高物流效率。第四是销售阶段智能化。工业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实体店共同营销,减少对线下实体店的依赖,实时给消费者传递有效信息,减少销售成本及社会交易成本。

2.互联网使工业企业、市场、顾客实现平台化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提供给工业企业、市场、顾客更多的便利互动机会。在当今时代,工业企业在三个方面更加注重企业创新,即为:物联、务联、互联。物联是指工业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将个性化需求与柔性制造相结合,包括:产品物联(如智能小家电等)、装备物联(如注塑机等)。务联是指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提高自己的软实力(如智能传感器)。互联是指工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供需匹配进行协调,包括:买卖、服务等方面。其中买卖互联是指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买卖数据一致,实现工业企业之间买卖业务的进准对接;拓展互联是指没有中介与,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匹配,拓展企业网络;协同互联是指通过工业互联网,工业企业生产透明化,供需双方实现作业一致;服务互联是指通过工业互联网,企业可增加产品的售后及维修服务。

通过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企业的物联、务联、互联等方面的提升,企业可以使员工更好的与创新资源对接,创新资源包括创业机会、客户、市场等。因此,互联网使工业企业、市场、顾客实现平台化,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互联网使工业企业发展模式发生改变

互联网使工业企业发展模式进行改变的根本原因就是互联网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消费行为及习惯的改变,消费者消费方式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实体店当面消费方式,消费者消费行为及习惯呈现多样化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线上消费方式普及,消费者对产品及行业知识获取途径更容易、了解比较多,由原来的被动消费变为现在的主导消费,消费者掌握着现代工业企业价值链主导权。企业必须改变生产与组织方式,以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企业与顾客精准互动,推进定制化生产,提高专业化程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例如CPC2025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包括:第一、智控企业CPCE。它通过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将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联网,使管理者远程就可以操作生产运作。第二、智控城市CPCC。它是一个云平台,是工业企业之间供应链数据进行衔接,提高企业的采购与销售能力。第三、智控大数据CPCD。它是大数据分析,判断出企业及行业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有效决策及可持续发展。

4.互联网与工业企业进行融合创新

4.1营销及服务创新

互联网使营销及服务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交营销创新。一些工业企业现在也在用微信、网站、移动社区等现代社交途径进行与顾客交流,及时获取信息,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顾客进行精准营销和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通过网络渠道得到更有效的宣传效果,进而达到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更好的完成产品营销目标。第二、服务型制造创新。一些工业企业将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结合,构建产业生态服务体系,通过开放网络平台实现用户在线体验、互动设计与企业研发、营销、供应链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既可以为客户提供远程监控、主动维修,个性定制等服务,也可以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

4.2生产组织模式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企业必须学会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互联网思维具有开放、共享、融合等特点,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工业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集中控制生产组织模式,工业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由传统的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控制转变,逐步出现了众包设计、远程控制、工业云等新的生产组织模式。

5.互联网使工业企业付费方式发生改变

传统的付费方式为买卖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销售商品价格在出售之前就已经确定,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都按照所定价格进行交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企业付费方式由传统付费方式向后向、多元方向发展。

工业企业付费方式向后向发展。例如现在许多工业企业推出消费者免费服务,消费者可在手机上苗费下载有关公司开发的应用软件,消费者可在免费享受企业提供的服务,若消费者满意便可以购买,针对在享受服务期间所消耗的数据流量花费,有企业与消费者共同承担,从而实现了工业企业付费方式向后向发展。

工业企业付费方式向多元方向发展。例如现在的一些工业企业将销售渠道扩展到电子商务、移动社区等上面,这些销售渠道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交易平台,交易过程完成之后可实现交易双方的互相评价,进而为交易双方积累一定的信誉,企业可根据消费者信誉决定是否给予一定的增值服务,消费者可根据企业的信誉决定是否进行消费。

多元方向的付费方式种类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付费方式、按类别和数量进行付费的模式、按时长与数量进行付费的模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付费方式是指消费者在企业官方网站购买公司产品,消费者到企业实体店也可以享受到同等优惠及服务。按类别和数量进行付费的模式是指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消费类别及数量进行划分,在不同的范围之内,消费者所付费用不同。按时长与数量进行付费的模式是指企业按照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时间长短及数量进行划分,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长期使用公司产品。

参考文献:

[1]文丹枫等著.决战互联网+: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与创新「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07:127一128.

[2]曹磊、陈灿等著.互联网+“跨界与融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7:190一193.

篇9

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业务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开启了信息产业新的周期。同技术产业周期的转换相对应,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移动芯片取代PC操作系统和芯片成为当今信息产业基础技术发展主线,产业格局亦发生颠覆变化。尤为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带动了信息产业基础技术发展模式的变化,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开源开放和移动芯片产业的水平化分工最具代表性:

1、开源开放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发展和生态维系的主导方式,我国充分利用全球开源资源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产业成为可能。以Android为代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改变了PC时期微软封闭授权的模式,形成了开源化发展的新局面,并体现以下新特点,一是系统内核基于开源Linux,并在系统中间件以及应用组件中大量采用开源软件。二是基于开源协议对操作系统源代码开放,允许第三方依据自身应用及功能发展需求进行修改和定制,从而在开源操作系统平台上调动硬件、软件和服务企业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最大程度集聚产业力量。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开源开放的发展模式是我国突破操作系统技术的重要机遇,我国已有若干企业开始参与到系统技术的研发当中。

2、水平化分工是移动芯片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我国有机会充分参与到核心芯片的研发当中。PC时代,英特尔独揽基础架构、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三大环节并封闭发展,仅授权AMD和威盛进行少量x86芯片生产,其他企业/国家难以进入。移动智能终端时代,ARM对全产业开放基础架构技术,任何企业均可在缴纳一定费用、取得许可之后,进行芯片设计,ARM授权企业已达300多家。产业开放推动水平分工进一步细化,在制造和设计分离的基础上,继续分化出专注于IP核研发的企业,更降低了芯片设计技术门槛,推动其快速繁荣。由于分工的水平化,我国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芯片的设计以及制造当中。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两个领域均有了良好发展基础,目前在移动互联网各产业要素中表现的综合实力远优于PC时代。总体看,产业链各环节素质齐备,创新群体数目显著增加,通信运营、互联网与终端制造等企业的市场掌控力度均有实质性提升,并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芯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当前操作系统、芯片两大核心技术的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因此把握好当前互联网带动的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机遇,就有可能使我国能够大幅度缩短学习曲线,实质性参与到核心基础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当中。特别是以开源为路径,以生态系统为目标实现我国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创新突破;抓智能终端和移动通信的已有基础,聚焦移动芯片产业,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从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掌握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芯片两大核心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产业从追随到领先的突破、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篇10

《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实验教学是《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或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验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4,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能力、对网络设备的选型和调试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管理和维护中小型企业网络提供技术保障和经验积累。

2 Packet Tracer网络仿真软件

Packet Tracer 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学习思科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软件还附带多个已经建立好的演示环境、任务挑战,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Packet Tracer 6.0。它支持VPN,AAA认证等高级配置。其主要特点如下[2]:

2.1 具有真实的操作界面

比目前很多模拟器操作简单,易被初学者接受,模拟器能提高多种不同型号的路由交换设备以及各种类型的传输介质,并且能模拟多种类型的服务器供学生使用,学生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设计拓扑结构图进行模拟实验。

2.2 提供升级的版本

每隔一段时间Cisco公司会研发出新的版本,扩充新的功能,可以模拟出的新的更多的实验。

2.3 提供的实验类型多

能模拟出目前很多仿真软件都无法实现的语音、无线、服务等类型的实验。

3 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在网络互连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3.1 实验目的

1)了解VLAN的工作原理;2) 掌握VLAN的相关配置;3)了解NAT的工作原理;4) 掌握静态NAT的配置;5) 掌握ACL的配置。

3.2 实验任务描述

某IT公司下属三个部门:技术部、销售部、财务部。现公司要求内部PC实现资源共享并连上因特网,搭建了WEB服务器实现产品信息在因特网上的。

3.3 实验设计

3.3.1 实验拓扑结构设计

根据公司规模及其需求进行分析,整个工程项目可以设计如图2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中二层交换机SW1模拟为接入层交换,各部门PC都接入到此交换机上,三层交换机SW2模拟为公司核心层交换,WEB服务器连接在核心交换机上,路由器RA作为公司的出口路由,连接因特网;路由器RB模拟为因特网。

3.3.2 VLAN及IP地址规划设计

本公司主要有三个部门及一个WEB服务器,这样可以划分成四个VLAN,分别为VLAN10、VLAN20、VLAN30、VLAN40。由于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考虑到地址的冗余,这样IP地址可以使用三类地址:192.168.X.X/24;WEB服务器外网地址为218.22.26.99。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3.4.1 VLAN配置

二层交换机S2126上VLAN配置:

SW1(config)#VLAN 10 //创建VLAN10

SW1(config-vlan)#vlan 20 //创建VLAN20

SW1(config-vlan)#vlan 30 //创建VLAN30

SW1(config-vlan)#vlan 40 //创建VLAN40

SW1(config-vlan)#exit

SW1(config)#int f0/5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将端口f0/5端口划入VLAN20

SW1(config-if)#int f0/10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 //将端口f0/10端口划入VLAN30

SW1(config-if)#int f0/15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40 //将端口f0/15端口划入VLAN40

SW1(config-if)#int f0/24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将f0/24配置为中继端口

三层交换机S3550上VLAN配置:

SW2(config)#vlan 10 //创建VLAN10

SW2(config-vlan)#vlan 20 //创建VLAN20

SW2(config-vlan)#vlan 30 //创建VLAN30

SW2(config-vlan)#vlan 40 //创建VLAN40

SW2(config-vlan)#int f0/2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端口f0/2端口划入VLAN10

SW2(config-if)#int f0/24

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将f0/24配置为中继端口

3.4.2 IP地址配置

对VLAN虚拟接口、路由器RA、RB、交换机、PC机的端口进行IP地址配置,具体地址如表1所示。

3.4.3 路由配置

三层交换机S3550上的路由配置:

SW2(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2 //配置默认路由

路由器RA上的路由配置:

RA(config)#ip rou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1.1 //静态路由到WEB服务器

RA(config)#ip route 192.168.20.0 255.255.255.0 192.168.1.1 //静态路由到技术部

RA(config)#ip route 192.168.30.0 255.255.255.0 192.168.1.1 //静态路由到销售部

RA(config)#ip route 192.168.40.0 255.255.255.0 192.168.1.1 //静态路由到财务部

RA(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218.22.26.97 //默认路由

3.4.4 静态NAT配置

RA(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0.1 200.1.1.3 //将WEB服务器内部地址映射为外网地址

RA(config)#int f0/1

RA(config-if)#ip nat inside //定义为内部端口

RA(config-if)#int s0/0

RA(config-if)#ip nat outside //定义为外部端口

3.4.5 NAPT配置

RA(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20.0 0.0.0.255 //定义待转换的技术部地址

RA(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30.0 0.0.0.255 //定义待转换的销售部地址

RA(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40.0 0.0.0.255 //定义待转换的财务部地址

RA(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int s0/0 overload //将地址映射为外网地址

3.5 实验的运行与验证

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验证测试。

1) 公司内网之间通信结果如图3、图4所示,互相通信正常。

4 结论

应用Packet Tracer可以模拟出网络互连技术类课程中的路由、交换、安全、NAT等网络实验,具有面向对象、形象直观等特点,足以弥补真实环境下实验设备部不足、更新迟滞的缺陷,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基于Packet Tracer的网络仿真实验可为新网络的设计进行网络性能预测,评估网络设计方案,是一种新兴有效的网络规划和设计技术[7]。

参考文献:

[1] 刘利强,陈凯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118-120.

[2] 薛琴.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 57-59.

[3] Todd Lammle.CCNA学习指南(640-802) 第7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427-440.

篇11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苏宁易购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互联网企业成长与盈利模式创新研究》以网络经济运行规律为出发点,着眼于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的各种盈利模式,理性分析其构建和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期望能围绕加强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并带来企业成长这一总目标,利用理论分析、走访调查、文献分析和案例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地研究,探讨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与企业成长的规律。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互联网企业的成长规律研究。探讨一般企业的成长规律,提出基于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逻辑。②研究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与盈利模式的相互作用机制。③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途径、规律以及构成要素研究。通过对目前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进行新的划分,总结每种模式的特点并进行比较;通过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以及对互联网企业经营业务的分析,得出这些盈利模式的一些共性,并分析它们成功的原因。④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途径研究。研究网络经济的特性和网络环境下竞争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经济对企业盈利方式的影响。⑤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研究。就互联网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的具体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1.1.2 网络经济的特征

1.1.3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趋于多元化

1.1.4 盈利模式的困局及其对互联网企业成长的影响

1.1.5 本书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1.2.2 国内的研究发展状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成长要素分析

2.1 企业成长的概念界定

2.2 企业成长外生论

2.2.1 竞争优势外生论

2.2.2 环境要素影响论

2.3 企业成长内生论

2.3.1 企业成长进化论

2.3.2 组织控制论

2.3.3 资源基础论

2.3.4 企业交易费用理论

2.3.5 企业认知发展论

2.3.6 企业文化控制论

2.4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成长理论

2.4.1 多种企业成长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论的比较

2.4.2 企业核心能力论

2.5 互联网企业成长系统的思想

2.5.1 网络经济两大递增规律

2.5.2 互联网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

2.5.3 基于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逻辑

第3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与核心能力形成

3.1 核心能力理论与盈利模式创新

3.2 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以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为例

3.2.1 资源要素分析

3.2.2 能力要素分析

3.2.3 环境要素分析

3.3 通过盈利模式创新提升互联网产品的黏性

3.3.1 互联网产品黏性的相关定义

3.3.2 用户黏性影响因素

3.3.3 黏性与重复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

3.3.4 互联网企业提高产品黏性的策略

3.4 通过盈利模式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4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的途径

4.1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分类

4.2 网络广告

4.3 增值服务

4.4 网络游戏

4.5 产品销售

4.6 即时通信

4.7 搜索引擎

4.8 多盈利模式结合

第5章 国内互联网企业盈利的特点

5.1 免费

5.1.1 以免费的基础业务吸引用户

5.1.2 免费策略的经济学分析

5.1.3 由“免费”产生的盈利危机

5.2 平台化

5.2.1 基础平台加增值服务的模式

5.2.2 平台注册会员收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5.2.3 阿里巴巴平台的收费模式

5.3 模仿中创新

5.3.1 模仿与创新

5.3.2 模仿、创新与自主研发

5.4 多元化战略

5.4.1 企业的成长性高低与企业多元化程度

5.4.2 业务横向或纵向的多元化

5.4.3 多元化的经济学分析

5.5 差异化战略

5.5.1 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

5.5.2 差异化基础上的垄断竞争

第6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要素分析

6.1 梅特卡夫定律的困境及客户价值论的提出

6.1.1 梅特卡夫定律的困境

6.1.2 客户价值论的提出

6.1.3 互联网企业的价值链

6.2 Web1.0环境下的三代互联网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3 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互联网盈利模式结构及特点

6.3.1 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互联网盈利主体关系结构

6.3.2 价值链的整合

6.3.3 淘宝网价值链的特点

6.4 互联网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4.1 利润点分析

6.4.2 利润对象分析

6.4.3 利润源分析

6.4.4 利润杠杆分析

6.4.5 利润屏障分析

6.5 A8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5.1 数字音乐市场现有的主要盈利模式

6.5.2 A8音乐业务系统

6.5.3 目标客户和盈利模式

第7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

7.1 界定和锁定利润对象

7.2 为客户提供有核心价值的产品

7.3 打造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利润点

7.4 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

7.5 关注特定线上空间个体之间关系的建立

7.6 盈利模式创新——基于3G手机网页游戏

7.6.1 3C网页游戏的特点

7.6.2 3G手机网页游戏新盈利模式

第8章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

8.1 知识的溢出效应与盈利萎缩

8.2 网络经济市场秩序的失灵

8.3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变特点

8.3.1 网络经济特征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8.3.2 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深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8.3.3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业务流程重组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8.3.4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8.3.5 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8.4 基于知识资本的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

8.4.1 以特殊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4.2 以整合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4.3 以配置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5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分析——以乐视移动传媒网为例

8.5.1 网络视频行业产业链与盈利分析

8.5.2 乐视传媒网提供的基本产品与服务

8.5.3 乐视传媒网的盈利模式创新

8.5.4 乐视传媒网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8.5.5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乐视网成长途径

第9章 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创新与迅速成长

9.1 腾讯公司盈利分析

9.1.1 腾讯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9.1.2 盈利主要来源

9.1.3 收入结构分析

9.2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腾讯战略分析

9.2.1 腾讯战略定位:以为中心,构筑产品金字塔战略布局

9.2.2 基于技术与应用创新的腾讯竞争战略

9.2.3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腾讯竞争战略

9.2.4 基于创新的腾讯核心竞争力形成

9.3 腾讯成长路径分析

9.3.1 网络经济下腾讯的成长框架

9.3.2 网络外部性、正反馈与腾讯的壮大

篇12

2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技术教育创新模式探索研究

2.1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基础设施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静态与动态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教育创新技术的关键技术元素,分别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元件和元素组成。针对各大高职院校设计的课程教育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技术优化趋势,同时利用不同类型的(民办和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需增设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推动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等高等职业学院整合建设不同类型的校园虚拟网络教学仿真中心(也就是虚拟云计算系统中心)来提升各个类型的教育创新结构发展,以及推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创新教育模式的运行。

2.2教育互联网+技术创新平台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的应用网络化平台设计,是一个网络虚拟内部结构的程序和组合的文件系统,以及在虚拟化云计算系统的应用。由于不同层次学院(民办、公办等)所利用的网络基础设施设备及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系统差异,同时利用各个层次专业课程设计各种类型的软件系统,方便各个教师与各个学生熟悉运行网络化平台。其中针对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中的网络化平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和教育的发展,提供各个学院不同专业层次的教育创新教学资源平台。

2.3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应用能力平台服务

基于针对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分别利用教育创新技术教育实践能力运行基础设施设备资源,它提供基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学生应用程序的运行管理平台,同时基于应用能力运行层以平台软件为中心提供了高职学生中的各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教学与部署、运行相关的资源交流平台。

3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环境下教育创新决策

3.1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的视角

针对简单化中的传统教育创新教育技术的资源交流平台课程教学方法的是多层负载控制,但是作为各个学院的不同层次的专业教师分别利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平台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教育创新教学,同时利用教学模式下网络时延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创新技术辅助教学利用了教学模式下网络时延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创新技术,集成过程控制符号,网络的网络化和云计算语言维护网络化,网络声的云,云的图片,视频和其他教育创新语言信息技术。

3.2教学模式下网络时延教育创新系统设施

针对教育创新技术教学都采用不同层次的新型教育创新虚拟云计算系统,推动教育创新教学模式下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远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网络化功能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教育创新技术的应用,旨在为网络化技术的远程教育教学系统[2],方便了师生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学习平台上的交流。

3.3网络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1)教学模式下教学识别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教学模式下多层次的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服务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高职院校教育创新技术资源交流平台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的特点融合分析,然后通过改进教学的优化设计,合理选择操作和使用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整合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教学平台。(2)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实时交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语言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结构教育者来说,在线交流可以实时的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线交流最好的方式就是设置教育创新关键技术虚拟云计算系统资源交流平台[1]。随着教育创新关键资源交换平台技术虚拟云计算系统匿名性,在教育创新的关键资源交换平台技术虚拟云计算系统发言使高职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教育创新关键技术虚拟云计算系统资源交流平台上可以设置专题和讨论区,由结构教育创新技术教育工作者确定话题[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