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09:13: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医把脉法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很多人都问我,什么样的脉是长寿的脉?我说,长寿脉有如下特点:寿脉是阴阳平衡的脉,所以必然是柔中有刚、从容和缓,也就是说长寿脉是一种柔和有力的脉象,也就是中医经典医著――《黄帝内经》所说的有胃气的脉。即脉缓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不长不短,柔和有力。
那么,什么是非长寿脉?非长寿脉就是无胃气的脉,把脉时,应于指下或坚硬击指或微弱而伏,按之不得。
总之,大凡五十岁以上者的脉,不硬、不顶指、不虚软,而是流利圆滑、柔中有刚的就是寿脉。反之,坚脉搏指,刚中无柔,或过快过慢的脉就不是寿脉,就要注意判断是否有病以及去看医生。
――怎样把脉
许多听众要求我用最简单的办法教大家把脉。我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来自于人民,包括脉学在内,都是来自于人民的,所以不应该只被几个医生所掌握,而应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让老百姓学会给自己把脉其实并不难,我现在就给大家讲我们最常见的几种脉。
――怎样切脉
首先,我们大家要知道: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对应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肾。
那么,寸、关、尺在什么地方呢?
寸、关、尺在我们的手腕部,从大拇指根部开始,三个指头的部位就是寸、关、尺部位,第一个指的部位称为寸,第二个指的部位叫做关,最外侧第三个指的部位叫做尺。
――正常脉是什么样的脉
许多人问我什么样的脉是正常脉?我说正常脉有三个要点。
一是不快不慢、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正常成年人脉率每分钟应是60~80次。二是节律一致、无间歇。三是柔中有刚、不太硬也不太软、从容和缓、柔和而有力。
正常脉,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平脉(有胃气之脉)。特点是和缓从容,就是《黄帝内经》说的“胃气来也,徐而和”。
总之,圆滑流利不硬的脉是平脉。
――如何区分脉
《黄帝内经》说:“查色按脉,先别阴阳”,所以要先区分阴脉、阳脉。
第一,哪些是阳脉?
浮、数、滑、实为阳脉。
第二,哪些是阴脉?
沉、迟、涩、虚为阴脉。
――教大家把几种常见病脉
第一,怎样看高血压脉
高血压的脉大多为弦脉或紧脉。弦脉的特点是比较硬、比较紧,所谓端直而长,如按琴弦。就是说按在指下感觉脉直而长,就像按在琴弦上一样,比较硬而且发紧,硬而有力。紧脉的特点是脉体细而急,状若按绳索。
血压高的人,请注意清晨及傍晚经常检查自己的脉。如果发现弦或紧脉,就应量血压,看看自己是不是血压异常,有高血压的人就应看医生,就应赶快服药。注意脉愈紧,血压可能愈高。尤其重按脉紧硬而长,这样的脉大多数是血压高,至少舒张压高,并且常常在100毫米汞柱以上。
第二,怎样从脉看有无冠心病、动脉硬化及高血脂
冠心病、动脉硬化的脉象大多为滑脉或涩脉。
什么是滑脉?滑脉的特点是行脉流利,在指下的感觉是脉象圆滑如珠走盘。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人脉象为滑脉而硬,并且指下的感觉偏硬,如伴有高血压的脉象多弦滑。
什么是涩脉?行脉蹇涩不畅,指下感觉如轻刀刮竹。老年人出现涩脉要考虑动脉硬化导致脉管狭窄血流不畅的情况。
第三,怎样看有无心肌炎后遗症的脉
患过心肌炎的人夏季伏天很容易复发,其典型症状是心悸、憋气、乏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请你检查一下自己的脉,如果出现脉跳得过于缓慢或过快无力,跳几下停一下的,就应该到医院去看医生。
《黄帝内经》认为正常脉不应该少于60次,也不应该多于80次,也就是说正常老年人脉搏每分钟在60~80次。也即一息四至,就是说一呼一吸这段时间内脉跳4次为正常。
心肌炎后遗症的脉往往慢于50次或高于80次,再出现心慌、心跳、气短、乏力,或伴有间歇脉(跳几下停一下)的应到医院检查。
第四,怎样看感冒脉
中医称感冒为有表证,即有头痛、脉浮、流涕。感冒的脉象是浮脉。就是轻按就可感觉到脉的跳动,重按稍减。
浮脉与虚脉怎样区别?
浮脉:脉虽然浮,但不弱。
虚脉:脉浮而无力。
不过体虚或年老体弱的人感冒,脉也常出现浮而无力。
第五,怎样把气虚、阳虚、阴虚、血虚脉
这三种脉都是虚脉,因此都虚弱而无力。也可以浮在表,或沉在里。
气虚脉: 脉弱无力,多出现浮而弱。
阳虚脉:脉弱而缓,尤以尺脉为甚。
阴虚脉、血虚脉:脉弱而细。
第六,怎样把迟脉、数脉
迟脉、数脉都常出现在有心脏病的人,尤其是有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遗症的人,要学会把脉,里寒证、阳虚证也可出现迟脉。
迟脉的特点是:一息四至以下,就是说一呼一吸脉跳少于4次,即每分钟60次以下。
当然,一些运动员或身体素质好的人心跳略缓,这是正常的。
数脉同样常出现在有心脏病的人,数脉特点是:一息五至以上,就是说一呼一吸脉跳动5次以上,即每分钟90次以上。有热证,阴虚内热的也可出现数脉。
第七,怎样把沉脉
沉脉是跟浮脉相对的脉。就是说把脉时要重按才可能摸到。
沉脉多为身体内有病,里证、寒证、阳虚证都可出现沉脉。
第八,哪些是危重病脉
代脉、疾脉、散脉、芤脉、微脉、伏脉都属病情危急。
代脉:脉迟缓还有间歇,如果脏气虚弱,脉力不继,气弱心慌出现代脉的要立即上医院。
疾脉:一呼一吸七八次,相当于每分钟140次以上,出现这种脉意味着情势危重。
散脉:脉散乱而无根,重取全无,这是脏气将尽的征兆。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大葱,大失血的患者出现芤脉表示生命垂危要马上抢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58-01
中医护理学是中高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中医类专业课,其在国家或者省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属于重要考查课的范围。目前在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较为死板,授课内容落后,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学生厌学以及教学质量低下的情况普遍存在,而这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有效性和适用性,对学生的护理培养也造成障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针对中医护理学的教学难点进行探讨。
1 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学生基础与学习接受能力差
由于中高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条件所限制,造成就读该类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主动自我学习习惯,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同时也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特别是中医护理学相关基础理论,例如,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精气血津等抽象理论知识,所以造成中医护理学实际效果较差。
1.2 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中医护理学在国家或者省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属于重要考查课的范围,但并不属于考试课,因此,造成众多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该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不注重老师的讲述,对老师在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也不认真的完成。同时对于期末课程考核,往往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将考试过关寄托于作弊或者补考中,不求高分只求通过。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授课老师的授课兴趣,导致教师不满和抱怨的现象发生,从而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教学态度,进一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1.3 教学内容不优化
传统的中医护理学往往将医护联合在一起,并且更加偏重于医。不同版本的中医护理教材也大多是《中医学概要》的缩编和改写,实际与护理岗位相关的内容显得非常的少,有些教材甚至缺乏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护理评估等最基本的知识,对临床护理的工作指导性也较差,与现时代护理理念不相符[1]。同时由于教材中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进一步导致了与实践脱节现象的发生。
1.4 教学方法粗略单调
尽管近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中职类院校仍然存在教学设施落后和教学经费不足的难题。虽然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多媒体教室,但仍然不能满足每堂课都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要求,许多的教师仍在处于“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只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教学方法单调,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1.5 考核模式不明确
目前,中医护理学的考核方式仍然与其他课程一样,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并不能实际考核学生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成绩判定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以上几种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既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授课热情,严重制约着中医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成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针对于上述难题,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应对策略。
2 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应对策略
2.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医理论往往都是枯燥无味的,授课过程中也比较沉闷,无法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动力,而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中医护理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互动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团队合作来体现,首先是提出问题的有用性和实效性,要使设计出的问题能够真正的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以免出现提出问题后学生沉默应对的尴尬场面。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设计,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其次是增强团队合作的力量,团队合作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开展团队学习工作。
2.2 实训课程注重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所阐述的理论知识需要靠实训和技能操作来实现,因此,在确保实训课程开课率的同时,还要保证实训课程中实际技能的培养。在实训课演示时应该尽量做到简单而精炼,遵循“够用、可行”的基本原则,把更多的实训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充分的进行练习和体验。如在脉诊“寸口诊脉法”讲授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在简单讲述完相关基本要领后,可以进行模拟临床演示,安排学生之间相互把脉诊断,同时教师应该巡回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诊脉的技巧,实现与临床护理顺利对接。
2.3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生大多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目的性不强的特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较为抽象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可以采取问题教学的方法,利用启发式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药物外治法、药物内服法护理等内容,应当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借助相应的道具设置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激发起求知欲;对于外、内、儿、妇科等临床护理,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选择典型的案例贯彻中医防重于治的护理观念;对于针灸推拿疗法的护理讲述,可以以实际操作训练为契机,有效实现与临床实习的接轨。
2.4 创新考评模式
中医护理学考核仍采用传统的考察办法,不能够与中职院校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技能型的护理人才目标相符合,因此应该创新课程考核模式[2]。可以将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质量、操作与创新成果等平时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纳入学生期末总成绩,同时加大实际操作技能的测量力度,增加其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使得考核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医护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同时针对相关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提高中医护理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技能操作能力,也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中医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现代的医学教育需要《中医学》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我们用FLASH等技术完成了《中医学四诊》的CAL课件,并已启用,除了用活动控键大量插入临床典型病例照片、录像外,在舌诊原理、诊脉指法、脉象等教学难度大的章节中运用FLASH动画解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FLASH技术在《中医学四诊》教学中的价值
按教育部要求,西医院校的本科教学中《中医学》占3.5个学分,每届授课达50~70学时,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考试必修课。《中医学》从整体理论出发,强调辨证施治,与现代医学有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学习《中医学》,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有益于学生利用中、西医的长处创造出新的医学成就。
传承二千多年的中医学,由于其理论抽象和深奥,现代教学技术开展得较为困难,目前仍处于摸索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使之形象化、多元化;中医学又是一门经验医学,各个老师的经验不同,其认知也有差别,教学中又往往难以标准化。所以中医学教学迫切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使之在保留传统教学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现代化、标准化。在临床,《中医学》以“四诊”为诊察疾病的基本手段,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第一手资料,学生需要直观、形象、标准化的教学来打好扎实的中医临床基础;但所给的课时少,内容多,临床见习短暂,如何精炼、清晰、突出重点地讲好《中医学四诊》,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常用的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也可插入使用一些图表、示意图、照片,甚至链接一段视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较板书或文档直观了不少,但照片是某一瞬间的形态反映,不能反映事物变化的全过程,而录像只能以一定的速度播放或暂停,无论是交互性还是清晰度其效果均较差,而且对一些难以直接拍摄的、抽象的、活体内的或一些隐私内容的知识点就无法实现拍摄。我们试用Macromedia FLASH技术制作了《中医学四诊》课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矢量图形编辑和交互式动画制作专业软件,具有矢量描述、数据量小、播放流畅等特点,不仅具有“演示”功能,还可以“操作”[1],支持多种图象和文件格式或插图播放形式,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可实现逼真的动画效果;且可利用FLASH内建的Action Script交互功能,可以控制、调用不同的图像动画文件。
2 运用FLASH制作《中医学四诊》动画课件举偶
2.1 用于舌诊原理的讲解舌诊原理主要要讲解通过经络系统将舌与人体内脏、气血津液密切相连,舌苔的变化是人体内脏变化的一面镜子。我们用经络立体模型演示了人体内脏通过经络和舌的密切联系。为了使整个图像清晰逼真,我们用数码相机分别不同角度拍摄了大量的人体经络立体模型照片,将这些存于数码相机的图形文件, 导入Picture Manager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再使用flash8软件自带的动作脚本功能,根据我们实际的教学需要设置好大小、背景、帧频、等,反复调试其全局函数和属性,制成了一个能演示经络体内外动态走向的、并连续作365°旋转的经络立体模型动画,可以反复循环演示,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全身的经络沟通着人体内外、上下,把人连接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心、脾、肝、肾、肺等重要脏器与舌的关系能一目了然,这较以往之口头讲解或用模型、示意图等更直观生动。
2.2 用于脉诊指法的讲解脉诊指法是诊脉正确与否的关键,技术性高,课堂上口头讲解或图片都无法显示它的全过程和细节之处,而用学生演示则教室大,学生多,看不清,所以一直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用数码照相让经验丰富的医生拍摄诊脉的分解动作,除、姿势、时间、呼吸等要求外,指法包括: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调节布指、举、 按、寻(推)、单按等,用FLASH合成动画电影,同步播放各步骤动作名称、要领,循环播放,反复演示,使同学们一目了然,条理清楚,易学易练。
2.3 用于正常脉和病理脉象的讲解晋代王叔和在《脉经》中曰:“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说明了脉诊是复杂的,掌握是比较困难的。脉搏位于皮肉之下,不能直观,个体差异也大,要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长久、反复地体验、琢磨,才能获得“心悟”。历代医家为了便于使后人掌握,在脉诊的形象化方面也用了不少方法:有宋代《图注脉诀》的脉象图;上世纪中《脉学阐微》中西结合改良脉象图;《脉法》脉象图;上世纪末用脉象仪描取脉电波,但均不尽人意。
我们综合上述脉象的特点,用FLASH描绘了教材所列常见脉象的示意动画,以四条横线划分三层空间,分别代表诊脉浮取、中取、沉取的位置;用脉道的宽度和脉道内血色的深浅代表脉搏的力度;脉道曲线的圆润度或曲线表面光滑度表示脉搏的流利度和紧张度;每个单元(一息),脉搏的搏动频率数和间歇期长短表示节率快慢或节律是否整齐,利用FLASH功能,我们把脉搏的频率或节律调整到与临床实际病例基本相似。示意动画与实际的脉象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较之以往能够比较切合地动态地体现出了中医脉象的诸要素,给学生演示后反应良好。
3 运用FLASH技术制作《中医学》课件的体会
中医学虽然是一门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中医学的某些章节如“四诊”“中药炮制与鉴别”“经络与针灸法”等却是具备了形象思维的特性,关键是如何正确、恰当地有选择性地利用多媒体形式来体现,而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将生命过程人为地简单化,或使人体内各种生理病理反应“失真”[2],中医学多媒体教学改革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提高和完善。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948-02
对颇具思维特点的中医学的学习研究,其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思维步骤、思维品质等思维能力的优劣都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作为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渗透较多的《中医诊断学》,其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的锻炼和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中医学的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外,正确、科学、适应本学科特征的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使学生的灵感悟性有较大发展,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笔者在《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从诊法到辨证,始终贯穿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整体恒动的思维方法
中医认识疾病,首先是把疾病看成是人整体的病变,并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去分析,是全面考虑外与内、局部与整体、患者与自然各个方面的多参照系、多变量、全方位的思维过程,根据体质强弱、性别差异、年龄大小、四季交替、昼夜晨昏、土地方域等相关因素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分析思考。同时认为,疾病不是孤立静止不变的,而是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表现为全过程与阶段性、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因此诊断注重在疾病盘根错节的复杂表现中找出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
中医学主张认识疾病,要把心理情绪、性格嗜好、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因素考虑进去,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心理等领域的病因,身心同辨,从而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2 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
类比推理是中医思维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高烧患儿面见青色便是肝风内动,病人眼眶周围发黑多是肾虚,口甜为脾病,口成属肾病,这些即是根据五行学说,运用取类比象思维所得出的诊断结果;又如,根据自然界风性主动、寒性收引、燥性干涩等特点,采用援物比类的方法,把具有“动”特征的眩晕抽搐等归属于“风”,把脉紧、毛窍闭塞等具有“收引”特点的症状诊断为“寒”,将唇、舌、鼻、咽干燥少津等具有“干”的特征症状归结于“燥”等。类比推理法的运用帮助人们启发思想,触类旁通。类比的运用还体现在把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某一模型(如典型的疾病或证候表现)进行对比,如果主要特征与对比模型相符,诊断即可成立。但类比的结论有时是或然的,更由于古代夸大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忽视类比事物间的差异,这类推导带有比附色彩,有时会造成认识上的片面。
3 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
疾病的证候表现千端万绪,如何将纷繁的病情表现理出一个头绪,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本质性的方面,中医便采用了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其诊法着眼于两种对立的症状或体征上,如望诊“青如草兹者死”、“青如翠羽者生”,闻诊声高气粗为实、声低气怯为虚,问诊口渴为热、口淡不渴为寒,切诊浮脉主表、沉脉主里等,这些都是从两个对立面来分析其究竟偏胜于哪一面,断定其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及其预后。
这种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在一些特定疾病中的运用更加显示出其优势所在,如水肿之阳水、阴水,黄疸之阳黄、阴黄,疮肿之阳证、阴证,斑之阳斑、阴斑等,这些诊断无疑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
4 司外揣内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研究对象是宏观整体观察下的自然、社会与身心一体化的人和病,是用医者的感官,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有关材料,然后运用中医理论及“有诸内者形诸外”的基本原则,根据外在“象”的表现,不打开人体这个“黑箱”,司外揣内,以“象”测证,推求出疾病在这一阶段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以判断其症结所在。
5 经验再现的思维方法
对于一些疑难杂病、疑似症的诊断,常无确切依据,可参照名老中医或自己曾经诊治类似病证的办法,采取经验再现的思维方法进行诊治。另外,“无形之痰”的痰证、“久病入络”的血瘀证等的确立,医生灵感与悟性的优劣都会直接影响着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水平。
6 模糊判断的思维方法
通过对多种不够精确、并非特征性的模糊信息,进行模糊的综合评判,达到明确的诊断。临床上许多病情表现,是难以精确表达的模糊信息,如少神、倦怠、痞满、脉象有力、无力等,缺乏客观定量的依据,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所主的病证,更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所以临床诊断时,主要应将各种症状有机地联系起来作相关分析,进行模糊思维,求得病证诊断的“近似值”,这种方法看似不够精确,但由于它是对各种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而作出的评判.因而能从整体上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题记
“一望无边的绿地上,花香袭人,笑语盈盈,一位慈爱的老师,在孩子们的簇拥下快乐地聊天。”那是我童年时梦想过无数遍的场景。然而,在以“智能化”为依托的教育E时代,我的梦想,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一、送给每个孩子一份礼物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将被系统、忠实、直观、及时、永久地记录和保存下来。阅取的通道,就是给每个孩子“一个账号、一个密码”。试想,20年,甚至50年之后,这些曾经的学生,能通过那个固有的账号、密码,去重温尘封已久的童年,获得的将是怎样的甜蜜。
表扬与嘉奖,将通过电子奖章,记录下来。当下,教师也会下发“小星星”“小奖状”,但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丢失了,通过小小的程序,利用电子教鞭,点击并记录,课下把相关信息输入系统。当然,也可以把一些“问题和提醒”记录下来。
如此,学生就可以随时进入网上信‘息系统查看信息,把好的做法延续下去;家长可以进入系统,准确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真正落实“关注每一个”的要求,哪个孩子平时记录少了,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礼物啊!
二、管理决策,不再“跟着感觉走”
干部年轻化,是未来社会选人用人的趋势。但是年轻,势必带来经验不够的问题。十年之后,数字化校园系统,将提供多元的“数据”——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型数据,向教师提供运用型数据。
这些数据,是有针对性的,是动态的。不同的人,登录系统后,能查阅的内容也不同。管理者应该拥有数据查看的最高权限,可以了解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关注个体的发展;可以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教研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在收集和整合这些信息的过程中,让管理更科学,让决策更贴地。
此乃管理者的福音!
三、学习,来场“私人定制”
五年级的小张同学,最近很困惑,语文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她能理解会运用,练习本上做的习题,大部分都能做对,但是每次的语文单元小练习,她都发挥不好。来一场穿越吧,遇到问题的小张同学试着进入网上系统。登陆之后,她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小贴士”:提示自己基础知识部分的“病句错段修改”是弱项,阅读部分“归纳概括段意”的能力不强等。于是,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数据系统中,寻找相应的练习,重点“筑漏”,一段时间下来,短板补平了,成绩进步了。
这样的平台,是基于数字化校园专门开发的“学习诊断系统”和“作业分析系统”,能把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细节记录下来,分析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不牢固,量身把脉,确定薄弱环节,重点突破问题障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同时,学习数据的获取和对比分析,也能使教师更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上一年的数据资料,科学调整下一年教学的策略。
这样,看到的是“每一个”的变化。
四、“大数据”造就“大成长”
魏雅君和哈萨克斯坦的渊源始于2005年。当时,哈萨克斯坦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了希望与我国进行中医药交流,邀请著名中医学家赴哈指导临床、讲学的愿望。2005年春,魏雅君教授与时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庆国等作为公派特邀专家,飞赴该国首都阿拉木图。
医疗没有国界,第一次去到那个陌生的国度,魏雅君等专家就用中医药的理论方法给哈萨克斯坦的官员、科学家等治病、会诊,不论是胃病、糖尿病、高血脂、乳腺增生还是肿瘤,中医药的疗效都让哈萨克斯坦的患者喜出望外。
夸特就是其中一位。夸特是拥有16个油井的企业家,2005年因患肾癌到德国进行手术并切除了右肾。魏雅君第一次为夸特诊治就为他开了膏方调理,并配合针灸治疗,此后每年魏雅君都会为夸特把脉开方调养身体。夸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自己也从此成了中医迷,一旦身体不适夸特便会打“飞的”从阿拉木图飞到北京找魏雅君为他诊治。夸特的姐姐患有子宫肌瘤,在魏雅君教授的悉心调养下肌瘤变小了,这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
从此,慕名邀请魏雅君诊治的患者越来越多。回到北京后,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一家专程到魏雅君的门诊求诊。
因中医结缘,魏雅君从此成为这个热情好客的国家尊贵的客人、朋友,每年政府高层官员都会邀请魏雅君到哈萨克斯坦进行医疗交流,直到近两年魏雅君因身体原因不能应邀前往。而在北京,每逢哈萨克斯坦大使馆举行庆典、纪念仪式等活动时,都会邀请魏雅君作为贵宾出席,大使和夫人与她亲切叙谈,合影留念。
跨国情谊背后的中医药魅力
近10年的时间里,魏雅君在哈萨克斯坦参观访问、医学交流,进行“高端会诊”,诊治了该国很多患者,并和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朋友。好客、热情的哈萨克斯坦人民为魏雅君制作了羊毛披肩、羊毛毡鞋还有哈萨克民族服装等,以表达他们的敬意。被这样真切情谊感动的魏雅君明白,令他们折服的并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医术和人格魅力,更是传承千年祖国医学的独特魅力。
2009年4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行前,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为配合总统的访华活动,专程来到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对魏雅君进行专访,制作了介绍中哈友谊以及魏雅君工作的专题纪录片,并在该国黄金时段播出,再次引发中医药的热潮。
“哈萨克人民很热情好客,但对自己的身体不是很了解。”魏雅君说,每次在哈出诊询问病人血脂、血压等情况时,大多数人都不清楚。此外,由于爱吃马肉,因此哈萨克斯坦为心脑血管疾病、子宫肌瘤、肿瘤等疾病多发区,却没有特别好的预防治疗手段,因此很多人一旦生病往往跑到欧洲寻求手术治疗。
中医药的方法和手段打开了哈萨克斯坦患者的一扇全新窗户:生精丸让70多岁的老者成功有了一个孩子;用中医传统的膏方调养月经不调;通过针灸手段让腰椎、颈椎疾病得到很好的缓解……哈萨克斯坦人民对中医的信任,就是这样从中医确切疗效的点滴中建立起来的。
中医药文化还将走得更远
哈萨克斯坦不仅派了很多留学生前往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学习中医,而且早在几年前就表达了希望在哈萨克斯坦开办一所中医医院的想法,并热情邀请魏雅君教授等前往出诊、带教、指导,甚至都已经建好了医院的大楼,但由于国家政策、资金、个人精力等问题,迟迟没有实现。
“后来哈方希望在北京建设一个中哈医院,也派人考察了几次,他们对中医药的需求十分诚恳、迫切。”魏雅君说。
可喜的是,魏雅君出诊所在的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已相继在国内创办了多家连锁机构,为广泛服务百姓、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当地中医药服务水平探索了有益经验。哈萨克斯坦正与其洽谈合办连锁中医机构的项目目前也已取得初步进展。
“通过我在哈萨克斯坦10年来的交流,证明中医药在‘一带一路’上很受欢迎,在新的政策推动下,中医药肯定能更好地‘走出去’。”魏雅君可谓中哈两国中医药交流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对于未来她更是充满期望。
除哈萨克斯坦外,魏雅君带着中医药技术与文化还去过英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每到一处都能看到中医药的需求和影响非常大。
作为国家培养的第一批中医药大学生,平时工作就一丝不苟的魏雅君在国外工作时更加注重自己的医德医术。在她看来,自己的医术言行代表着国家形象和中医人的形象。而每当收获外国患者的肯定,遇到外国慕名前来找她的患者时,她的心里都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虽然现在没有力量出去宣传中医药了,但年过七旬的魏雅君表示自己一直在毫无保留地带教学生,尤其是包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内的留学生,希望还能为中医药国际交流和传播继续贡献力量。
“现在政府部门特别重视中医药工作,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激励和鼓舞。”魏雅君笑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她要继续发光发热,教育好下一代,培养更多合格的中医药学生,让祖国医学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世界人民服务。
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说,教师要学会“把脉”,找准起点,探清疑点。
1.找准起点
起点就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应“继往开来”。“继往”指教学应该基于学生发展的昨天,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以便为他们建立合适的“最近发展区”。“继往”是为“开来”奠基,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明确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是为了确定发展方向,并采用基于现有发展水平的方式,使学生处于紧张而又适度的认知困惑之中。提供具体的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处方”,鼓励学生间的合作,通过学习尽可能达到标准,从而使学生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增加自我效能感,更好地完成“开来”的任务。
教师如何找准学生的起点?中医诊断的方法有望、闻、问、切,教学也要善于用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叫准备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开始于教学活动之前,它旨在对教学背景和学生各方面情况,即学生前一阶段的知识基础、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学习态度、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教育情况等进行了解和把握。诊断性评价可通过查阅学生原始资料、课前做预习提纲、前测、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堂教学都设有预习交流环节,这个环节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学情。一位教师执教《食品包装上信息的学问》,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交流“日常买食品看包装上的哪些信息”,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食品包装盒、包装袋,根据自己课前了解的情况说:看食品名称、食品介绍、配料、产地、生产日期等。通过这些交流,教师就能了解到学生是否关注了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关注到了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进一步的学习任务:这些信息代表着什么?
2.探清疑点
疑点即学生不知、疑惑、矛盾的地方。疑点包括学生的“相异构想”。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相异构想”。笔者认为,通俗地说“相异构想”就是学生已经形成的与正确的概念或价值观不相符合、或偏离或相反的认识与经验、理解与想法。如何探清学生疑点,除了前测、预习作业,更重要的是通过课中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等,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现思维过程。当学生充分表达、充分展示的时候,教师找到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理解与方法偏差在哪里,从而找到帮助的方法。如执教《食品包装上信息的学问》,课堂导入环节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指南自己学习。学习指南的内容是:观察食品包装,看看上面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购买商品时应该看哪些信息?请在学习卡片上对应的信息后面打“√”。小组内学生依次交流,意见统一的在学习卡片对应的信息处打“√”,不统一的打“×”。
在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这个过程,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让学生交流信息,看看意见是否统一的过程中,也能暴露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和偏差。在学生自学、小组交流之后,教师重点组织“总结发表”这一教学环节。这时,教师让各组代表上台充分发表意见,提示:后面发言的同学,重复的内容不说,只能作补充发言,强调“要交流学习过程”。有学生介绍:“开始的时候他们组认为商标和配料不用看,后来通过资料研究之后知道了意思,才认为应该予以关注。”教师让他们说明原因。学生说,看商标可以知道是否是品牌。教师接着补充说,大的品牌往往是比较值得信赖的。在这之后,教师提出了几个学生比较模糊的信息:QS标志、配料、选用保质期长还是保质期短的食品好等。现场指导学生看食品包装信息:两瓶酸奶,保质期一样,生产日期不一样,要买哪一种?有效地填补了学生的认知空白,澄清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误区,学生明白了同样性质的商品,保质期时间越长,防腐剂、添加剂就越多。
二、 学会“开方子”
从教学过程来说,教师要学会“开方子”,方法适切,差异对待。
1.方法适切
有患者问我:“别处治疗都说不能吃啤酒,海鲜,你反而叫我们吃?这不是开一玩笑吧!?”我说:“吃诱发痛风的食物是验证药物的功效,同时也是验证病人的病情有没有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吃诱发的食物痛风还会发作,那证明没治愈!”,治愈的患者戏称这是“怪方”。
此方纯属地道的中草药,药物全国各地都能找到,没有副作用,转让内容:秘方中的草药介绍(含植物标本照片),药物的采集,加工,性味功效,主方(即炖鸡方和炖鲤鱼头方)和辨证论治方(对症下药方),外用药酒方,药方解析。核心技术电话传授。
全套技术转让费1800元,单购教材150元,没有承诺,用事实说话!真功夫在民间,无效方上千上万,能根治的良药无非二,三味主药,好东西不需更多废言,我处邮购家传痛风怪药,请告知病情,以便主方加辩证治方对症下药,一疗程含邮费400元。本广告长期有效。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永定镇松林村委会松林村五组
邮政卡号:6221887300011023809
农行卡号:622841086021016351 7
户名:韩明潭电话:13529149998
推拿正脊医学 还您健康人生
特好消息:我校全面实行“先免费学习”。觉得我们技术真实可靠,自己能学会值得交学费时再交费报名,学后觉得自己不能学会或技术不真实,我们不会挽留,可以立马走人。为保证教学质量每班限30名。开班时间3月1日、5月1日、7月1日、9月1日、11月1日。可预订报名。
一、祖传推拿正脊班:推拿正骨手法与市面上推拿按摩手法截然不同,此手法是祖传推拿正脊的一种新疗法,以天地、人体二十四气经络和脊椎为治疗调理部位,手法不费力气、无痛苦、调理简单、见效快、安全性强、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快速有效的调理疗法。适应于:颈椎、胸椎错位、腰椎突出、脊柱侧弯、骨质增生、肩周炎、风湿、胸闷等疾病;立竿见影,当场见效,易学易懂、即学即用。面授:2880元。
二、一眼便知疾病绝技班:全面揭示中医诊断奇法,数秒种内做出精确诊断,是传统中医临床医生必修之法宝。不用病人开口、不把脉、不用设备等一眼就能准确诊断出病人有什么疾病的诊病绝技,如:新旧老伤、肩周炎、颈椎、腰椎、肾结石、血压血脂高低、糖尿病、低血糖、痛经等近五十来种内外科疾病,方法简单易学,立马可用。函授:880,面授:2380元。
三、刺血针灸班:(止痛是治疗颈肩腰腿病的先首),对各种病引起脚不能行走和手不能提起等各种疼痛,可当即消除,让脚能行走手能抬举。该法不需要任何针灸基础,结台刺血疗法高效、快速的临床效果,真正做到易学易懂、即学即用、即用即灵,对风湿、肩周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颈椎、腰椎突出症、跌打扭伤内外伤等疾病当场见效,立竿见影。函授:1280,面授:2680元。
四、膏药制作班:传授完全不同于市面上用香油、广丹等铅、汞毒副作用大,炼制时间长火候难把握等的膏药熬制方法。本膏药是十分难得的神效秘方及秘制方法。是骨伤科、颈腰椎病的克星,贴上药力马上渗透骨膜,血液循环立即加快,疗效立竿见影。特点,1、色泽艳、易吸收、粘性强、不流淌。2、使用方便:无须火烤加热。3、制作简单:看光盘只需小学文化90分钟就能学会。4、卫生洁净:本膏药取下时,不留残膏。5、治疗范围广: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跌打扭伤内外伤等症均有特效,6、药力大、药劲足、药效时间长:远非市面上膏药可比,一贴止痛,疗效立竿见影。函授:1000,面授:1800元。
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班:考证目录:康复科医师,针灸科医师,康复理疗师,保健按摩师,中医骨伤科医师,民族医师,口腔科医师,中药调剂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证书中英对照,网上查询,全国通用是乡村个体民间医生、针灸美容院、推拿针灸理疗、传统医学工作者开业、求职、任职、开业、境外就业终身受益的有效证书。以上一至四班次全部学习收费6900元(含考证费、不需要考证5120元)。详情登陆省略
报名地址:江西省万载县字门培训学校
实习门诊:江西省万载两路巷中段中医预防保健康复门诊
电话:0795―8913654 15180579488
联系人:罗老师杨老师
望、闻、问、切在医学中被称为“四诊法”,是我国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长期的行医生涯中总结出来的,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其中蕴含着唯物辩证思想的精髓。“四诊法”运用在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符合了高师声乐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可以缓解教与学的矛盾,有效减少声乐教学的失误,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望”
指声乐教学的表里辩证方法,其教学功能以视觉为媒介。
1.“望”歌唱姿势。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说:“歌唱是一种运动,任何运动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合理的状态,唱歌这一运动则需要有良好的姿势。最好的姿势是最自然、最舒展、最美的,唱歌时需要动作的各部位既不能紧张又要积极,既要放松又不能松垮。”[1]因此,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正确歌唱发声的基础,掌握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学好歌唱的第一步。教师通过“望”引导学生将整个身体调整到“积极的放松”状态,为歌唱发声运动奠定良好的器官协调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仰头、伸脖子、翘下巴、压下巴等问题,就要提示学生这些毛病会造成喉头不稳定、喉部紧张,导致声带运动不正常,影响歌唱的音色;如果学生出现端肩、锁肩、上胸过紧、胸部憋闷、凹胸、驼背等不良姿态,就会造成气息浅、呼吸紧、气息不通畅、声音僵硬、音色晦暗等。
2.“望”歌唱口形。口腔内部歌唱器官运动状态正确与否,我们只能通过歌唱时的口形进行判断,口形的好坏也是咬字吐字是否标准、清晰的关键因素。正确的口形应该是打开牙关,上颚积极抬起,下巴松弛自如,下颌略略后收,基本呈倒三角状。许多学生对于“打开喉咙”有一定的误解,片面地认为打开口腔就是打开喉咙,于是在歌唱时就拼命地张嘴,到头来不但没有获得丰富的共鸣和通畅的声音,反而使下巴僵硬,用力下压,导致喉部肌肉紧张、紧逼,造成喉音笨重,听起来有压迫感、浑浊不清;口形过小,有些学生在歌唱时牙关紧,下巴紧,颌关节难以自如地张开,甚至还会出现下巴歪斜,那么此时的喉咙一定是挤卡的,声音干涩苍白;除了口形的大小以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不能忽视,就是舌的位置。若舌头不恰当地卷曲、拱起,则表明舌根和下颌不够放松,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舌根音;下巴和喉咙的动作过多、过大则很可能影响气息的稳定和声音的连贯。
3.“望”歌唱表情。“歌唱表情就是面部表情和乐感、语感、歌唱心理状态(情绪)、文学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外在的如面部微笑、愁眉、眼神、体态等;内在的为歌唱情绪、文学修养、对作品的理解和风格的掌握,以及对歌曲的节奏、音乐的线条、歌词的熟练程度等”[2]。课堂上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歌唱时的面部表情、精神状态。告诉学生演唱时应精神振奋,面部舒展,不要低头斜眼,应目视前方,做微笑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状态。学生的表情大多紧张、呆滞、夸张做作,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学生的歌唱状态不正确,面部肌肉过于用力,导致扭曲、紧张;其次是学生在歌唱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盲目追求某种歌唱声音效果引起的并发症;再次是歌唱时错误的“微笑”状态,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歌唱时应该最大限度地提笑肌,只有这样才能使声音明亮、靠前,才能打开口腔、打开喉咙,结果导致面部肌肉更加紧张,影响声音的质量。甚至有的学生在演唱情绪悲伤的作品时盲目地“皮笑肉不笑”,严重降低了艺术表现力。
二、“闻”
指声乐教学中的虚实辩证方法,它以听觉体现教学功能。
声乐是听觉的艺术,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说:“当老师要有一副好耳朵,没有好耳朵不可能对学生的问题有正确的判断,也不会有好的解决办法;即使有,也是瞎说,不可能有什么针对性。”[3]敏锐的听觉对于声乐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声乐教学效果,若没有对音乐特别敏锐的耳朵是难以从事这项教学工作的。听觉是声乐教学最主要的手段。教师要有准确分辨歌声的能力,对细微变化的好、坏、对、错,要认真分辨。
首先是听辨学生的音域、音色和换声点。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学生,而每个学生的发声器官又有一定的差异,如声带的长短、宽窄、厚薄,共鸣腔的大、小等生理差别都会带来不同的音色。要准确地听辨学生的音域、音色和换声点,不能因为高音暂时唱不上去就盲目地把一个男高音当成男中音来训练,否则将使学生的声音进展缓慢,如果不改正最终有可能对学生的声带造成损害,丧失歌唱能力。
其次是听辨学生歌唱时的问题所在。每个学生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喉头上提,有的是压喉头,有的是声音太紧,有的是声音太散,有的是声音太重,有的是声音太靠后,有的则是声音太靠前等,很多问题需要声乐教师认真分析,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系到学生的声音能否良性发展,老师就像医生一样,通过听诊,找到问题的根源,运用好的手段,解决学生的歌唱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歌唱能力。因此,声乐教学中教师灵敏的听觉是声乐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
最后是听“情”。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对作品的风格、语言、感情表达、民族习惯、民族审美问题等这些靠发声练习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做出调整。某些学生发声技巧掌握得很好,歌曲演唱也很完整,但总是缺乏激情和感染力,他们虽然也在尽力表现,但不符合乐曲风格和情绪,总是感觉不对劲。如我国早期的艺术歌曲《叫我如何不想他》《思乡》《玫瑰三愿》等歌曲,学生在歌唱中往往会出现破句、断句,甚至断词等现象,这样歌词的文学性和完整性被破坏,大大削弱了音乐的艺术性,使歌唱变得味同嚼蜡,毫无味道。对于这类问题,声乐教师要从歌唱的语言、语感、情绪、音色、力度、速度、行腔、咬字等方面适时地加以讲解和调整。
三、“问”
指声乐教学中语言、思维的交流功能,它内含主次辩证要素。“问”诊在中医疗法中是了解病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在声乐教学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声乐教学的观念和习惯方式存在很大弊端,都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限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歌唱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生不敢问也不会问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采用“问”诊,让学生消除疑虑,师生间相互发问、充分交流、深入探讨,加强双方的沟通与理解,才能切实消除分歧,求得认识上的统一,以更好地促进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听觉、感觉和观念存在出入是一大难点。教师认为好的声音,学生不一定认同,而学生觉得舒服的声音,教师又会觉得有问题,双方存在一定分歧。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发声状态,使用一些形象性、比喻性的语言,但学生在理解时往往会出现错误,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旧有的观念、感觉、意识会造成概念混乱;在判断学生声音时,教师是客观耳朵,听到的是空气传导的声波,而学生是主观耳朵,是经由颅骨直接传到内耳的声波,一个是外部感觉,一个是内在感觉,学生听起来明亮的声音在教师听来却是不明亮的,教师听起来共鸣很好的声音在学生听来却是音量很小的,出现听觉上的差异;有的学生自己看了一些声乐理论书籍,自认为已经掌握了发声的理论,对于教师的教学将信将疑,遇到和自己意识中不一样的说法就会出现不信任心理;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盲目自信,认为教师应该给自己布置大作品,而教师从整体出发,认为应该坚持练习一些小作品,加强基础练习;还有的学生对于教师所要求的声音的明亮、前后、强弱、力度等问题存在分歧。面对以上情况,我在教学中及时地采用“问”诊,通过师生相互发问,交流意见、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深入探讨、分析,加强双方对问题的沟通和理解,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慢慢消除彼此思想上的分歧,使得声乐教学呈现出良性循环,实现师生认识上的统一。
四、“切”
即声乐教学中的触知觉功能,它是教学中整体辩证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切就是教师亲自“把脉”,依靠触摸演唱者身体部位来感受骨骼、肌肉的动作和紧张度,发出符合要求的声音。声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形式,高师声乐课堂教学现在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声乐教师亲自“把脉”、“诊断”。
学生歌唱时的姿势、表情、口形、状态、气息、声音、情绪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进行启发、讲解、示范、鉴别,这些都需要教师准确地“切”。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培养良好的歌唱技巧,提高歌唱能力,取得良好的歌唱效果。在声乐课堂上,我常常会采用一些生活性的动作启发学生体会歌唱时的呼吸和肌肉运动,如让学生体会“狗喘气”时的横膈膜状态,这时的横膈膜的弹性正是歌唱中需要的感觉,通过示范、触摸横膈膜肌肉等,体会动作要领和感觉,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的感觉;在讲解歌唱的深呼吸时,让学生意念想象闻一种特别香的香水,要求吸得深、吸得饱满,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体会到横膈膜下降、胸廓、两肋和腰周围扩张的内在感觉;有些学生唱高音时气息感觉不明显,找不到合适的力和气,我就让学生坐在凳子的前二分之一处,静静地吸气,认真体会腰周围和后背的膨胀感,这正是唱高音需要的气息;为了让学生寻找气息横膈膜支持、气息的保持,我会提示学生吸着唱,然后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听到正确的声音,触摸到腰部周围肌肉的运动感觉,并告诉学生错误的肌肉运动感觉,以此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在引导学生体会声音松弛、下巴稳定、打开喉咙、稳定喉头、管道通常等感觉时,适当借助“望”来引导学生,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可行的。
望、闻、问、切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各有作用,不可替代,四者是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在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灵活多样地选择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系统地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会提高教学综合能力,才会药到病除,进而保证声乐教学的顺利进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六个W出自西方报界,原指新闻写作六要素,即When、Where、Who、What、Why和一个How,国人译为“六何”,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及“如何”。笔者以为其效用不限一隅,对做人做事尤具参考价值。
弄清高职医古文的六个W刻不容缓。
When可理解为时代。时世造英雄,英雄亦造时世。曹操闻“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语甚喜,丁文江自我评价却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人物”尚且如此无奈,“人才”、“人手”们就更不能心存侥幸,动辄穿越。为文言文敲响了丧钟,简化字方案把繁体字送进了坟墓,互联网又将纸质书变成了古董,这对深居冷宫的医古文不啻雪上加霜。高职教育应时而生,原本无可厚非,但生员质量路人皆知,反智歪风长刮不息。医古文教材陈陈相因,讹误百出;中医类学生胸无点墨,恬然自安。正常时代的教育想方设法把学生往上拉,反常时代的教育则不遗余力把教师往下拉。历代名医无不饱读诗书,洞明世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今欲从医者则束书不观,寄望“百度”。“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西医的天下,外语的天下!
Where可理解为空间。文学家尽可联想海洋、天空、人的心灵,但高职医古文只能面对特定的国度。曾几何时,百姓传唱“一根银针治百病”;冬去春来,国民深信气功大师治百病;世纪之交,芸芸众生又对“蒜你狠”,“豆你玩”痴迷不已。“道可道,非恒道;言可言,非恒言”有了更省事的说法:“妙,不可言”,“天机不可泄露”。佶屈聱牙的中医典籍隔三差五变为江湖秘籍。
Who,主力军是高职师生。天长日久,苏式教育导致懂医者不懂文,懂文者不懂医。医古文教师本可通过自学弥补缺憾,却又因教学时间过短,教学任务多变,成年累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钻研经典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用西方理念切割传统文化,进而用西医理念规范中医,已导致中医式微,中医学院也能容忍没有开方能力的学生。因远离经济效益,古汉语门庭冷落,读《红楼梦》者也在寻找“白话版”。医古文教材早已开始挤压繁体字,网络繁简字转换层次低下,让学生对繁体字毫无感觉,直到课程结束也是目不识丁。
What,医古文教学所行何事?识字断句翻译而已。不善作文的学生以为自己可以绕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直接写好应用文,不愿读书的学生以为背熟几个药方就可以坐堂看病,各种版本的《等待戈多》在高职院校总能找到舞台。面对特殊生员,医古文必须“煮熟”中学时代留下的“夹生饭”,以便让学生在读懂课文之后,有足够的热情自学传世医籍,为研习中医理论做必要的准备。韩愈撰写《师说》时并不看好教书匠,他只希望组建一个全能高效的宣传部,后人郢书燕说,让童子之师们无端激动,进而越俎代庖,至今以代人受过为天职,惜哉!
Why,何以如此?医古文不过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中心议题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医籍阅读训练当以对阅读古籍所必需的文字、词语、语法和修辞、辞书等基本知识的真正掌握为前提,而反智大潮使这一工作难上加难。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锦上添花”灰头土脸,“雪中送炭”风光无限。聊举一例:自1955年3月至1964年8月,大陆以“生僻难认”为名发起了一场更改地名用字的运动,仅陕西一省就更换了14个地名,改“郿”为“眉”,改“郃”为“合”,改“葭”为“佳”,改“醴”为“礼”,给“美丽中国”留下诸多疤痕,而江西省竟把“鄱阳县”改成“波阳县”(“鄱阳湖”则原封不动),世纪末又无可奈何地改“波”为“鄱”,这些现代仓颉呼风唤雨之时,手中仅有一本《新华字典》!众所周知,更改地名用字的排头兵皆为落后省份,而诸如此类的低俗之举只不过是制造文化断层,深化固化落后。上行下效,医古文教材大胆启用简化字,试题也驱逐繁体字以提高通过率。一味纵容愚昧,学生面对原文自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操童子业久不售也面无愧色。字且不识,何谈专业素养!“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伏低做小,鼓励学生当文盲的人师,有何资格拿自己不当外人?
第六个W是How。状态如何?答曰: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经西医百余年挤压,中医大难不死,经“非典”、“禽流感”洗礼,颇有复兴之势。党和政府既已不许官员出国考察豆腐之起源,振兴中医自然少不了到古代医籍中寻找灵感。中医典籍素称难懂,但跟其他古代经典一样,皆用简洁优雅且极富表现力之语言写成,若能潜心发掘先秦两汉古汉语之魅力,关注人类生命,结合名医生平和传世典藏开展医古文教学,自不难使课堂充满生机。伟人说过:“入门并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但需明确一点:不装。翻着《新华字典》,吹着《康熙字典》,却不知《中华大字典》、《中文大字典》、《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异体字字典》为何物的医古文教师,恐怕在教学生辨认繁体字方面也底气不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铁先得本身硬,老调重弹,难免自贬身价。
六个W中,How最为致命,李煜就是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而丢了性命。王小波说,“人忠于已知事实叫做诚实,不忠于事实就叫做虚伪,还有的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这既不叫诚实,也不叫虚伪,我把它叫做浮嚣”。高职医古文身处小国寡民困境,浮嚣不起,须搞清状态,重整山河。
天下之事,不易于行,而不难于议。探讨医古文教学落后止步于书券三纸未有驴字的层次,仍然于事无补。当以课文为主体,以常用词和基础理论为两翼,适当穿插中医理论,作科学、合理、高效的训练,同时,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扁鹊传》为医家传记之始,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但其费解之处在医古文教学中常被刻意回避:扁鹊拜神仙为师,以仙术视病,疗效固然空前绝后,诊脉不过故作姿态,何来“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事迹,虚无缥缈,古书所载时代往往相差数百年,司马迁为何塑造神医?扁鹊过虢时对话中庶子喜方者,视同道如无物,是否有悖医德?推崇扁鹊,应如何把握尺寸?
再如《华佗传》。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淡泊名利以医为业者,从古至今为数甚多,为何到华佗这里就出了问题?《淮阴侯列传》中的曲笔可以让后人不断质疑“韩信谋反”,一贯对曹氏和司马氏多方回护的陈寿凭什么让后人相信华佗是因“恃能厌事”而为曹操所杀?若照本宣科,如何评价华佗之医德?
医古文又是一门中医专业基础课,理当通过阅读古代中医著作来体现这一属性。除选文外,对原著的多角度介绍不可或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经典,总结了秦代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和融合了古代哲学及自然科学的成就,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课题——生命活动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养生、阴阳五行等内容,先秦时期已广受诸子百家关注,在此书中更得到深入探讨并成为全书的骨骼和血肉,而孔子倡导尊重人并做受人尊敬的人,老子强调尊重宏观世界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过程中保全性命并成就人格,则对全书理论的思维模式起了决定性作用。以上文化元素也频频出现于《难经》、《伤寒杂病论》及《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中。医古文教学必须通过诸子百家谈天说地论医之类言辞的赏析,将先秦哲学思想基本常识化整为零,引导学生对中医理论略有所知,不宜贪多嚼不烂,反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黄帝内经素问注》是现存全面整理和注释《素问》的第一家注本,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序文更是医古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讲读此篇,自然要适度谈及《内经》的学术价值和影响,但其他文化信息亦不可忽视。单“序”一项就得讲清以下意思:“书序虽为实用文体,但古人一直注重展示文采,以示尊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古训。从汉至唐,俳偶盛行;由宋迄清,亦未消歇。即使出现于学术著作中的篇什,也照样感情充沛,文采飞扬,但这给直译带来不少麻烦,由此便出现了不少似通非通的译文。本篇序文的作者王冰与遍照金刚(空海)是同时代人,后者在《文镜秘府论》中认为,没有对偶,就不能称之为文章,王冰所受时代的影响可想而知。”教材中选有不少序文,似乎并无例外,跟现今书序差距甚大,一次廓清,可收一劳永逸之效。
序文词句,亦须细论。“脱艰”之“艰”,意为“困苦”;“获安”之“获”,宜训为“安”;“三坟五典”、“九丘八索”及“坟丘”、“坟典”、“坟索”、“坟记”、“坟策”、“坟籍”皆泛指典籍,跟三皇五帝无多关联,孔安国之说显然有误。但“三圣道”所涉三皇,却不可轻轻放过,因典籍中三皇版本甚多,而医籍独言伏羲、神农、黄帝,与大众心中之“三皇五帝”扞格,为避免贻笑大方,宜将其余版本一并开列:1.伏羲、神农、女娲;2.伏羲、神农、燧人;3.伏羲、神农、祝融;4.天皇、地皇、泰皇;5.天皇、地皇、人皇。中学教材中的中国史仍从原始社会讲起,学生对传说时代一头雾水本属正常,但阅读古籍就多了一分纠结,及时补课,理所当然。阅读古代经典所应具备的文化素养,高中毕业生本该大体具备,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高职学生仍旧身处洪荒时代。韩愈非先秦两汉之书不敢观,意在正本清源,重续道统,所以要求弟子通习六艺经传;高职医古文无意复古,但若无视中医历史,迫在眉睫的人文素质教育将成空谈。中医至汉代才完成自己的理论构架,后世医药学以此为基础不断丰富完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从不数典忘祖更不容欺师灭祖。高职医古文教学在重拾古汉语常用词和基础理论之余,穿插先秦两汉文化常识及诸子百家对医学思想、医生操守、诊疗才略的论述,对学生消除隔膜,理解先贤思路,不为无益。
至于翻译全文,更需大刀阔斧,裁汰繁冗。学生既能同意将《过秦论》中的“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成“统一天下的野心”,自然不会反对将《皇帝内经素问注序》中的“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之“象”、“候”、“由”、“兆”合并为“奥秘、征兆”,以“条分缕析”来解读“分”、“列”、“表”、“彰”。翻译固求“信”、“达”、“雅”,但患得患失,面面俱到,则难免胶柱鼓瑟,似通非通。
时局难危,若不仰观俯察,知己知彼,则难免进退失据,事倍功半。用六个W为高职医古文把脉,意在直面诸多缺憾,及时补苴罅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所属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医古文在高职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编号:SGH13507)
参考文献:
[1]王育林.标准医古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一、望,即观察
1.组建小组需要教师的“望”。合理组建小组,明确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决定合作成功的重要一环。合作学习的主体构建应该强调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综合能力大致平衡,组成成员间的互补。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必然要依托教师的“望”。望,即观察。只有通过教师对所有学生仔细观察,逐步、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情况后,才能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做到科学的组建小组,合理的分工。唯有这样组建成的合作小组,才能有利于学生在合作时展开争论,相互影响带动,才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扩大信息量,才能让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协调发展。
2.活动过程更须教师的“望”。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看学生操作,就是在教室里来回踱方步,或者干脆在教室里坐着旁听,显得若无其事。《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是说,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要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更要深入其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去观察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帮助、指导、调控与评价。通过这样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教师鼓励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去尝试、去体验,从而避免合作学习并不合作或为合作而合作的“病态”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闻,即倾听
1.教师要善于倾听。新课程倡导一种理念,那就是“要善于倾听”。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善于倾听。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总是很急切的寻求自己预设的准确答案,于是往往不等回答问题的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的去启发,或自己直接说出答案。也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有些小组的讨论成为了个别优秀学生的“独家报道”,其他学生或默默无闻或人云亦云,教师听到的往往只是一家之言或是一种“统一”的声音。凡此种种,既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也往往会造成其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更不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学做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老师,学会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学会聆听来自教室里各个角落不同的声音。这样,教师才能倾听到学生的心声,了解到学生与文本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点拨引导,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2.让学生学会倾听。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认真倾听同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见,进行小组讨论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非常注重让学生说,而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我们常常会发现:当一名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其他学生或是若无其事,事不关己,或是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当老师问到:“谁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起来后说出的仍然是刚才别人回答过的答案,因为别人回答的什么他根本没听见。这种合作与讨论看似热闹,实质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只有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评说,才能进行冷静的思考,在倾听的过程中分辨别人评说的正误,积极思考纠正错误的理由和对策。可见,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三、问,即提问
1.教师要会问、善问。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问,而且要会问、善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如此问法最好少问或不问,否则学生表面上热闹非凡、情绪极高,实则随声附和。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算合作学习。很多根本就不必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却大量浪费。而有的问题过于复杂不贴近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更无从讨论。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般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可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不可少,但不宜过多过滥,更不可脱离实际。
2.倡导学生质疑问难。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教师不重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更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厌学的有,苦学的有,离开老师不会学习的更是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疑问、提出疑问,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感知中观察思考,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引发学生更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把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小组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当前,对学校规划认识较肤浅的表现之一是把学校规划当成学校工作计划,当成学校年度开始或校长上任的例行公事,甚至有的同志把学校规划当成上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普通文书资料。因此,学校规划成为了没有“灵魂”、没有“激情”、没有重点的学校工作计划,形成了“年年可用、年年如此”的资料性文件,缺少发展的动机和自主发展的内涵。
其实,学校规划应当是学校“全面的”、“长远的”、“发展的”计划,应该有学校发展的“灵魂”――办学理念和思想;学校发展的关键――培养人才的目标;学校发展的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师生发展的动机等。同时制定学校规划的过程,不是单纯的“写文本”的过程,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策划,周密的安排,使规划制定的过程成为强化学习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一个不断使学校办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过程。
2 制定学校规划是一个自主发展的过程
学校规划是一个自主发展的过程。“自主发展规划”的内涵包括:学校规划在满足政府、社会、学生等各方面需求时,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学校的现状,特别是关注学校自身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只有“外看形式、内估实力”,才能制定出适合校情的自主发展规划;学校自主发展规划不仅为全体教职员工提供了一个时期内行动的纲领和指南,还是实现学校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同时,学校规划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由于教育和受教育的是人,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要受到外界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具有指导作用的学校规划也要与时俱进地做出修订完善,因此,学校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之中。同时,从学校规划的制订过程来看也是动态的,基础分析――制定规划――实施规划――评价反馈――完善修订,这个循环的流程充分显示了学校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3 制定学校规划是一个更新观念的过程
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不可能制定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的规划;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的一个先决条件。
3.1 教育思想的内化和教育观念的转化。学校规划的“灵魂”是学校广大教职员工所具有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
首先是学校班子成员教育思想的统一。在制定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前,要求班子成员分头搜集教育管理学和现代学校管理学丛书,浏览不同版本,特别是从管理学“大家”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真知灼见中获得启迪,更加系统和全面地认识学校自主发展规划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时机成熟时,把学校整体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提出来供班子成员讨论,要求每一个成员在自己负责的工作中,提出今后的工作理念和具体目标、措施,然后再把大家的智慧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
其次是教师教育思想的内化。当前,很多学校在规划中提到学校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这一教育理念,更没有把这一理念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去,如变相惩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追求纯分数而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学事件屡见不鲜。在学校规划过程中,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统一和内化十分必要。如我校在规划培养学生成长的目标时,提出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思想,它不仅包括了经典的“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思想,而且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学校规划过程中的多种形式的讨论和座谈实质上就是教师思想的统一和内化的过程。
3.2 凝聚人心的过程。作为学校校长,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学校的管理工作,那种单纯的、机械的、就事论事的、非此即彼的管理思想不是辩证的,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在制定规划时既不能完全照搬抄的原有规划,也不能简单推倒重来。要结合校情、师情、生情,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结合现时期教育形势、学校工作特点和时代对教育新的要求,科学地把握好扬弃的“度”。广大教职工深入广泛地参与制定学校的自主发展规划,是全员学习科学发展观,研究学校工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高大家的认识,统一大家的思想,使全校上上下下拧成了一股绳。
4 制定学校规划是一个强化学习,创新的过程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学校有义务成为示范性的组织和团队。在制定学校规划前,要对学校的办学基础和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诊断,在科学诊断基础之上的“扬弃”。这好比中医给病人看病,要先把脉后开药方一样,我们这里的诊断就好比“把脉”,订规划就好比“开方”。一个好的规划,一定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的论断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