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专业培训范文

时间:2023-07-21 09:13: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采购管理专业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采购管理专业培训

篇1

要】结合当前部分钢铁企业备件采购中存在的一些现状,浅谈加强备件采购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材料备件;采购管理;重要性;对策

近年来,由于国内钢铁产能发展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显著增长,配套的备件消耗量也逐年增加。但受市场经济复杂多变因素的影响,材料备件采购环节暴露出的问题也日渐增多。在采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备件型号不全、发放不到车间、寻不到厂家、独家采购、报价不全等情况。

眼下,针对如何对内规范制度、健全采购管理,对外搞好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合作,对降低材料备件采购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材料备件采购管理的现状

我们常说眼睛要盯住市场,不仅仅是指销售市场,同样也包括采购市场。在钢铁企业中,材料备件的消耗占比看似很小,但每年却要花费很大一部分的采购资金。如何最大限度用好材料备件采购资金,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对企业来说尤显重要。

在市场原因方面,材料备件供应市场比较分散,尚未形成专业规模。与此同时,材料备件的供应商规模偏小、经营的品种偏少、企业管理不规范、流动资金缺乏、不能提供增值服务等问题是不争的事实。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备件采购管理不完善。

由于设备管理部门工作不细,备件使用部门计划不周。导致采购部门多购或少购的现象经常发生,采购和库存环节时常脱节,关键材料备件储备不足,库存结构不够合理。

(二)招标、议标形式上虽然看起来规范,但操作不够严密。

缺少专门的采购规范和标准,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培训,在采购环境确认、制定采购需求计划、确认采购认证计划,以及初采和复采等采购过程各个环节,缺少基本技能。

(三)材料备件采购价格及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不完善。

控制备件采购价格有时无法落实,存在注重备件采购价格,忽视备件的质量和优质供应商的选择,缺乏对供应商的战略管理。

三、加强材料备件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材料备件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消耗,为企业争取盈利空间。在实际工作中,采购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材料备件采购管理程序,围绕生产大局,本着提高材料备件供应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以“先进、使用、可靠、节约”为原则,贴近市场,货比三家,比质论价,才能够有效降低材料备件采购成本。采购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对供应商的战略合作管理;细化材料备件的计划管理及流程。

四、加强采购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材料备件采购管理。

制定《采购管理程序》、《供应商管理制度》等,统一标准、简化程序、规范运作,要求在采购过程中尽量增加直供比例,深化对标,建议建立网络对标平台,减少中间环节,规范招标、议标制度,杜绝独家议标,建立严格的配套惩罚机制,加强管控力、提升执行力,保障投招标的公正、公开、公平。

(二)规范材料备件采购流程。

篇2

近年来,国家烟草局为规范烟草行业采购行为,在行业内实施了采购管理工作。采购管理切实降低了行业整个供应链条的采购成本。但是,笔者认为,当前采购管理规范有余、精益不足,主要是招标收费过高,行业承担了隐形采购成本。

一、三高问题

招标机构收取招标收费,主要依据1980号文、857号文、534号文、1573号文。与招标机构约定的结算费用一般有三高:

(一)招标文件发售价格高

协议一般约定,招标文件发售费由招标机构确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中,招标公司以执行政府指导价为由,按每份500元发售招标文件,个别利润空间大的项目甚至卖到1000元或2000元/份。招标文件从编制到最终,行业相关部门要参与完成技术条款、商务条款、评标办法和标准的编写工作,与招标公司共同承担一定业务量。笔者认为,当前,招标文件发售价格执行辽价函[2006]4号文件,经常应用的条款是“中标价格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的,每套收费不超过500元”,既然是不超过500元,则可以遵循实际,按工作量和付出成果与招标机构协商、确定招标文件发售价格,为中标单位减少投标成本。

(二)中标项目费高

1980号文规定,100万以下工程招标结算率应在0.8%-1.2%之间。100万以下货物、服务费率,应在1.2%-1.8%之间。当前,按照约定烟草行业招标费由中标人承担。因为烟草行业实施招标的项目偏小、结算费低,招标机构一般不愿意按文件规定收取费,双方往往另行协议,比如50万以下定额收取5000元,50万以上按招投标规定收取。这样,招标金额越小、获利越少,缴纳费高、极容易流标。如果一笔计算机采购只有6万元,中标单位利润可能仅有10%,缴纳5000元费,相当于服务费率达到8%,远超1980号文件规定。如果再花500元购买招标文件后,基本没了利润空间。

烟草行业中标企业每年要向招标机构缴纳不菲的招标服务费和招标文件工本费,“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最终要转化为采购成本,由烟草行业负担。招标机构获利、中标单位负担投标成本过大己成为一大弊病。有些地区,已经有中小企业因成本负担、无力投标,大型企业中标后,为了获得足够利润在质量上缩水找平,出现成本转移或地域垄断中标问题。

(三)流标项目费用高

协议约定,流标项目费由招标单位承担,采取固定额度,每流标一个项目支付2000元(理由是用于支付评委费)。一笔5万元的物资采购项目,可能受地域限制、投标成本限制,执行了行业规定走招标程序就要流标,而第二次流标才能进入其他采购形式。按协议,要支付2000元流标成本给招标机构,相当于承担了4%费率。流标项目本身并不用评标,即使有损失,笔者认为,也应适度降低流标成本。

二、策划方案

鉴于以上不足,笔者认为,招标管理可以在四个方面实施策划工作:

(一)规划招标组织形式

《招投标法》第十二条规定,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必须具备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和组织评标的能力。笔者结合1573号文“简政放权、职能转型、推进市场竞争”的发文初衷判断,法律环境的开放,己意味着自主招标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环境中,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走向。

截止2014年底,行业53家直属单位中,43家实现委托招标机构招标模式。组织自主招标,面临能力不足、公信力不强、外部监督缺失等问题,确实不符合当前规范管理工作要求。但笔者认为,规范管理解决了“应招尽招、真招实招”这些重点工作后,历经较长时期做细做实,一定要面对经济社会下自主招标的大势所驱,由“收”到“放”,与其被动改革、不如提前谋划、主动应对。

首先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平稳运行委托模式。现阶段,通过规范委托招标方式,有序整合行业物资采购不规范行为。二是着手自主招标准备工作。法规规章已经明确企业自主招标的条件,企业要想自主招标,一定要对接发条规定,做好组织架构、人员、专家库等筹备、搭建工作。三是以改不足入手自主招标业务。只要具备自主招标基础,就可以尝试从小额货物和服务项目入手、自主招标,取缔完全依赖中介机构的招标运行模式。这部分项目,中标单位承担成本大,也是招标机构不愿的工作,在实际中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按行业要求去实施招标采购。自主招标意味着可以放弃收取招标手续费和发售招标文件费用,既可以节约中标单位成本,也可以防止投标单位为保障利润空间提升投标价格,相当于间接降低了采购成本,营造有序、公允、和谐的市场竞争环境。关于放开能不能使腐败行为死灰复燃的问题,笔者认为,行业具备多年招标基础数据,完全可以建立数据库做远程风险筛查和在线评估,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放手项目公正、公平、公允采购。

其次,可以组建属于行业的招投标管理机构,独立运行并承接社会招投标业务,前期,为减少疑意,可以借助政府机构专家库中的专家,参与项目评标工作。而如果能够承接到社会招投标业务,也是一种开源的有效途径。

另外,不少外行业单位实行全省行业集中招标采购模式,既理顺了各市公司相同项目、不同口径的开支范围,又实现了规模性采购,我省行业部分项目实施了这种集中采购,但覆盖面还可以继续尝试扩大,这也不失为一种降本增效的手段。

(二)建立行业专家库

组织专家完成评标工作,是确保招标工作公平、公正、公允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自主招标必须努力搭建的一项重点工作。具不完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行业财审领域拥有会计、审计等高级技术职称达到450人,注册会计师260多人,注册工程造价师近20人,其他部门不乏高尖端专家型人才。行业现有人才储备完全具备在省域和全国范围内,组织建立烟草行业专家库的可能性。

(三)加强招标费的结算管理

当前阶段,行业企业不适宜开展自主招标,所以,按照招标法相关规定,重新理顺前期与招标机构签订的协议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有法可依且不合规定的结算条款,应重新评估市场环境、依法修订;对可以按照市场供需协商确定的,在确保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应利用招标手段,选择最佳招标机构。同时,应完善权力运行系统合同审核环节的监管,降低资金结算风险,让过程监管切实发挥效力。

(四)系统推进专业培训工作

篇3

二、油田海外工程项目应用材料的采购策略

1、海外石油项目中加强物资集中采购

在石油领域的工程施工,材料供应部门的生产,生活和物资供应部门的综合管理工作,在增油的品种情况下,资金的大量使用消费品公司目前的海外项目,购买集中采购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采购程序,并控制个人行为不当采购。物资采购部门是一个敏感的行业,通过集体采购的物资采购,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加强物资采购的监督。其次,节省了采购成本。要在物资采购环节上积极的向国外的企业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和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来弥补我国油田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国外的经验中认为,第一,增加了采购框架协议的力度。集中采购是由阀门管件签署框架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增加了协议的材料强大的采购,可以最大限度的风险和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的多功能性。二是加强培训和商品供应商的管理。由于只有接受一段时间的供应商框架协议的供应商,供应商的质量和数量,履行协议,买方将特别关注,那么,供应商管理尤为重要。在供应商的管理,对外国公司的经验是国内石油石化企业需要学习和借鉴的。目前,国内石油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供应商网络,这样不利于确保对供应商的质量。

2、采取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和采购等措施

现代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把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通过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以改善采购制度。作为中国在海外石油项目的增加,海外采购,可以进一步增加数量,海外采购是从国内采购不同,采购人员,使有关的国际采购,尽快掌握相关知识。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公司将充分利用各专业培训机构,使采购人员了解多角度对有关材料和特定应用全方位的国际采购知识。同时,也向海外项目尽可能人员和技术介绍和测试采集生产技术部,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材料的整体采购安排和勘探和钻井设备的要求,以提高生产组织项目的理解。当然,作为采购管理系统的现代化,而且还努力提高采购人员的现代化和信息技术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软件的使用,从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和材料采购,甚至在运输后,报关,出入库和财务核销和其他方面都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而且要建立产品信息数据库,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以提高国际采购效率,很好的平衡李图书馆之间的工作,以减少库存积压,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篇4

我国自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为国家节约了很多资金,采购规模每年不断扩大。1998年,全国实行政府采购的规模为31亿元,1999年扩大到130亿元,增长幅度为319%。2000年为328亿元,增幅为152%。2001年,政府采购总额为653亿元,增幅为99%。[①]2002年为1009.6亿元,2003为年1659.4亿元,2004年为2135.7亿元,2005年达到2500亿元,[②]2006年政府采购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诸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比如采购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采购货物或服务的质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所降低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购制度不健全而使得某些人钻了空子;规模过大造成规模效益递减;由于对采购的监督不到位使得采购人员发生寻租行为;还有,由于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采购效率和效益偏低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即将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成了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针对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政府采购平稳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现状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队伍。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不够专业,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法律、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了解不多,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时增加了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国际政府采购的方式及程序知之甚少,很多采购人员对现代政府采购业务和技巧不够熟悉,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把政府采购简单等同于市场招标,对政府的采购政策不够敏感,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府采购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有着明显的不同。非政府部门或者说私营企业在采购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采购的产品都是直接为自己服务,能否节约资金直接关系到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一般都会精打细算。而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纳税人,采购的产品大多是公共产品,能否节省资金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采购成本高时自己反而能得到好处。所以政府部门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人员面临的环境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外,对采购人员的思想、品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③]:

1.政治思想素质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政府拿公共资金(即纳税人的钱)为公众办事,代替公众购买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忠实的贯彻党和政府方针、路线,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政府采购主体服务的思想;其次,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行业工作规范,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再次,树立服务精神,热爱政府采购工作。

2.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理论是政策的先导,政策是理论实现的具体化。作为政府采购工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前提。政府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把握并灵活运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通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改革开拓精神,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政策水平主要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现行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做到触类旁通。

3.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到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事务,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

作为专业化的政府采购,国外发展的比我国要早,在采购人员的选拔上也较早的形成了相应的标准。[④]

国外政府在选拔采购官员或雇员时,一般从大企业选拔。年龄一般在30岁-35岁之间,具体条件为: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修完商业课程,取得同等学历资格者优先,有成功和负责的采购工作和管理经验;有关于市场条件分析、调研、现行价格、关税程序、仓储和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熟悉获得竞争性而又最少标价的手段;了解合同法和合同程序;足智多谋,诚实冷静,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策略。

根据近些年的具体实践,我国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熟悉政府采购规则、制度、国际惯例,掌握采购技能、商品及其检验、储运、保险、通关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法知识;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决策、预测知识,灵活性与敏捷性及谈判技巧,在合作意识和行为上要注重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三、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理论、业务三个方面,那么改进措施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下面就如何改进和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提几条建议:

1.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基础教育

第一,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具体做法为:可在政府采购机关大力发展党员,争取人人入党,通过党支部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真正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政府采购”,还是一项重大的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政策,培养兴趣,积极完成任务。

湖南省汝城县财政局关于政府采购加强政治学习,结合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在不义之财面前不动心,在亲情面前不动摇,在政策面前不变通,并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该县财政局还积极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各类政府采购资料,举办了政府采购联络员培训,开展了知识竞赛等,使政府采购政策深入人心。[⑤]

第二,通过学校加强理论教育。

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是开展理论教育最好的地方。除了开展对现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外,还应为将来进入政府采购单位的人员做准备。那就是培养政府采购人才。现在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的大中专院校还比较少,今后要大力发展。在经贸类、管理类专业要开始政府采购课程,还有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尤其是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政府采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面研究。

2.开展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

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及理论教育是政府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在专业方面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是政府采购人员迅速提升专业采购技巧的捷径。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国际化,有关政府采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可以说,培训要贯彻政府采购的始终。培训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

正式培训场所可设在当地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部门或高等院校。尤其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的政府采购理论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政府采购员讲授。尤其要加强案例的教学分析,培养政府采购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非正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有效补充。非正式培训主要在实施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为了不影响采购效率,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同时进行采购决策及与采购相关的其它事宜的处理,先按照有经验的采购员的决策行事,等采购结束,接受培训的人员再对比二者的差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非正式培训可采取类似于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一个资深采购员带三或五个学员。

第二,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相结合。

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一般来说,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的问题,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培训。培训时可以结合本采购单位历年来的采购实例及将来的采购计划。

上岗后也要培训,主要解决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新事物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个终身教育的时代,采购部门也要开展只要在岗就要不断接受培训的活动。

第三,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

国内培训是指在国内接受培训。我国国内有着巨大的采购市场,我国现在也有了有法可依的《政府采购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又有着特殊的国情,开展业务教育不能撇开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在国内是开展培训的主要场所。

国外培训是指在政府采购队伍中选派部分有潜力的采购员到国外接受培训。此计划可针对各个阶层中优秀有潜力的采购人才,给予赴国外训练的机会,以培养其国际观及语言能力,建立涉外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对外采购人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行和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是迟早的事,所以,抓紧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采购经验,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保护民族产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专业培训与交叉培训相结合。

专业培训是指,不管何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与政府采购直接相关。这是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大多属于专业培训。

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及相关性极强的工作,也就是说,政府采购需要采购人员具备较综合的知识结构,所以,专业培训不能满足采购的要求,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交叉培训。

这里,我把政府采购人员到外界各种研究机构、协会、团体等进行研习和到与采购相关的部门挂职培训称为交叉培训。这样做使采购人员彼此间能交换心得,扩大视野,并通过专题交流,交换意见,解决疑点,以补充能力不足的缺陷。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倪东生:《政府采购的有效运作》,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

篇5

我国自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为国家节约了很多资金,采购规模每年不断扩大。1998年,全国实行政府采购的规模为31亿元,1999年扩大到130亿元,增长幅度为319%。2000年为328亿元,增幅为152%。2001年,政府采购总额为653亿元,增幅为99%。[①]2002年为1009.6亿元,2003为年1659.4亿元,2004年为2135.7亿元,2005年达到2500亿元,[②]2006年政府采购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诸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比如采购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采购货物或服务的质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所降低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购制度不健全而使得某些人钻了空子;规模过大造成规模效益递减;由于对采购的监督不到位使得采购人员发生寻租行为;还有,由于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采购效率和效益偏低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即将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成了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针对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政府采购平稳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现状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队伍。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不够专业,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法律、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了解不多,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时增加了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国际政府采购的方式及程序知之甚少,很多采购人员对现代政府采购业务和技巧不够熟悉,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把政府采购简单等同于市场招标,对政府的采购政策不够敏感,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府采购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有着明显的不同。非政府部门或者说私营企业在采购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采购的产品都是直接为自己服务,能否节约资金直接关系到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一般都会精打细算。而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纳税人,采购的产品大多是公共产品,能否节省资金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采购成本高时自己反而能得到好处。所以政府部门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人员面临的环境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外,对采购人员的思想、品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③]:

1.政治思想素质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政府拿公共资金(即纳税人的钱)为公众办事,代替公众购买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忠实的贯彻党和政府方针、路线,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政府采购主体服务的思想;其次,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行业工作规范,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再次,树立服务精神,热爱政府采购工作。

2.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理论是政策的先导,政策是理论实现的具体化。作为政府采购工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前提。政府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把握并灵活运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通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改革开拓精神,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政策水平主要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现行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做到触类旁通。

3.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到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事务,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

作为专业化的政府采购,国外发展的比我国要早,在采购人员的选拔上也较早的形成了相应的标准。[④]

国外政府在选拔采购官员或雇员时,一般从大企业选拔。年龄一般在30岁-35岁之间,具体条件为: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修完商业课程,取得同等学历资格者优先,有成功和负责的采购工作和管理经验;有关于市场条件分析、调研、现行价格、关税程序、仓储和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熟悉获得竞争性而又最少标价的手段;了解合同法和合同程序;足智多谋,诚实冷静,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策略。

根据近些年的具体实践,我国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熟悉政府采购规则、制度、国际惯例,掌握采购技能、商品及其检验、储运、保险、通关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法知识;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决策、预测知识,灵活性与敏捷性及谈判技巧,在合作意识和行为上要注重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三、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理论、业务三个方面,那么改进措施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下面就如何改进和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提几条建议:

1.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基础教育

第一,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具体做法为:可在政府采购机关大力发展党员,争取人人入党,通过党支部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真正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政府采购”,还是一项重大的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政策,培养兴趣,积极完成任务。

湖南省汝城县财政局关于政府采购加强政治学习,结合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在不义之财面前不动心,在亲情面前不动摇,在政策面前不变通,并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该县财政局还积极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各类政府采购资料,举办了政府采购联络员培训,开展了知识竞赛等,使政府采购政策深入人心。[⑤]

第二,通过学校加强理论教育。

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是开展理论教育最好的地方。除了开展对现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外,还应为将来进入政府采购单位的人员做准备。那就是培养政府采购人才。现在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的大中专院校还比较少,今后要大力发展。在经贸类、管理类专业要开始政府采购课程,还有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尤其是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政府采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面研究。

2.开展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

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及理论教育是政府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在专业方面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是政府采购人员迅速提升专业采购技巧的捷径。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国际化,有关政府采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可以说,培训要贯彻政府采购的始终。培训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

正式培训场所可设在当地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部门或高等院校。尤其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的政府采购理论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政府采购员讲授。尤其要加强案例的教学分析,培养政府采购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非正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有效补充。非正式培训主要在实施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为了不影响采购效率,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同时进行采购决策及与采购相关的其它事宜的处理,先按照有经验的采购员的决策行事,等采购结束,接受培训的人员再对比二者的差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非正式培训可采取类似于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一个资深采购员带三或五个学员。

第二,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相结合。

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一般来说,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的问题,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培训。培训时可以结合本采购单位历年来的采购实例及将来的采购计划。

上岗后也要培训,主要解决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新事物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个终身教育的时代,采购部门也要开展只要在岗就要不断接受培训的活动。

第三,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

国内培训是指在国内接受培训。我国国内有着巨大的采购市场,我国现在也有了有法可依的《政府采购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又有着特殊的国情,开展业务教育不能撇开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在国内是开展培训的主要场所。

国外培训是指在政府采购队伍中选派部分有潜力的采购员到国外接受培训。此计划可针对各个阶层中优秀有潜力的采购人才,给予赴国外训练的机会,以培养其国际观及语言能力,建立涉外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对外采购人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行和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是迟早的事,所以,抓紧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采购经验,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保护民族产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专业培训与交叉培训相结合。

专业培训是指,不管何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与政府采购直接相关。这是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大多属于专业培训。

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及相关性极强的工作,也就是说,政府采购需要采购人员具备较综合的知识结构,所以,专业培训不能满足采购的要求,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交叉培训。

这里,我把政府采购人员到外界各种研究机构、协会、团体等进行研习和到与采购相关的部门挂职培训称为交叉培训。这样做使采购人员彼此间能交换心得,扩大视野,并通过专题交流,交换意见,解决疑点,以补充能力不足的缺陷。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倪东生:《政府采购的有效运作》,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31-03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生产和销售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直接推动了采购和供应链的全球化,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采购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在采购与供应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约了采购与供应管理战略地位的提升。因此,探索满足市场需求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日益活跃,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国际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环节,成为许多跨国企业的全球采购基地。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政府采购这三大需求,已经促使采购管理队伍的迅速壮大,并由原来的区域性向全球性扩展。一方面,大批外资、合资企业涌入,他们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行业经验的采购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众多国内企业逐步认识到采购成本节约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价值,必须迅速提高自身采购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同时,采购与供应管理岗位涉及面广,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都有采购行为,都需要采购与供应管理方面的人才。

随着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政府机构加强了对采购行为的规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实施以来得到快速推广,在节约财政资金、加强廉政建设方面成效显著。通过规范的符合国际市场运行准则的采购行为增加营销价值、获取政府订单、进入国际市场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改革及有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加速培养专业化和复合型政府采购人才、加强政府采购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采购职业人员需求巨大,高级采购职业人员短缺尤为严重。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尤其是采购计划、采购项目管理、招标投标、谈判签约、物料监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专业采购人员是非常稀缺的。

高校毕业生是采购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我国高校的采购专业建设已经严重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列入采购专业,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财经大类里也没有列入采购专业。虽然一些高校尝试在其他专业下开设采购管理方向,或者被批准为目录外新专业,但数量不多,其所培养的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全国自学考试涉及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但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力比较有限;职业培训主要以职业资格认证为主,而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较多,认证费用高昂,良莠不齐。上述因素交汇在一起,影响了采购人才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制约了我国采购职业的发展和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采购人才需求的猛增,另一方面,教育滞后导致的人才供给不足以及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不足,由此产生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专业人才与团队的开发是采购与供应管理发展的基础。转型期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增加对人才素质的开创性、主动性和应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采购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普遍很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知识覆盖面和专业能力比较欠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009年《中国采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采购管理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表现为一些采购绩效指标不高;采购绩效与公司目标设计的结合不够紧密;采购部门在组织中的战略作用并未充分显现;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不高等等。成本控制是采购对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贡献,商品质量、原材料市场和人才问题则是采购管理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

基于采购与供应对企业成本的节约效用,高层领导应更加重视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战略性特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加快培养和储备具有战略思考能力的采购与供应专业人才,构筑更具全球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解决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多途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采购与供应管理向供应链和价值链升级的需要。

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及培养方向,依据职业能力和素质构建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弥补高等教育对采购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推动高职院校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需求驱动的高职院校采购与

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定位和建设理念 (1)专业定位。以供应链中的采购与供应活动为工作内容,以完成采购与物资供应为任务,为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外资企业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以提高采购与供应效率,发挥采购利润杠杆效应,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2)建设理念。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资格为导向,以典型采购与供应流程(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设计理念,设计7个任务模块,并提炼每个模块对应的职业能力,构建融理论知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于一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与实践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掌握现代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技术,熟悉采购相关业务环境及采购与供应业务运作流程,具有供应商开发、采购与供应、库存控制等核心职业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职业范围和职业发展 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起步岗位是从事基层操作的采购员、采购助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按照采购职业的职业发展规划向管理级和规划级岗位晋升,具体如表1所示。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具体如表2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典型的采购与供应流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设计理念,对7个流程环节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提炼,确定每个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依据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设计了相匹配的12个任务模块与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训、实践课程。为了加强对采购与供应基础理论的理解,还设置了4门基础课程。由于政府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国际采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应根据不同采购类型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具体如图1所示。

引入职业资格认证 为加快采购人才的技能培训,规范采购行为,统一操作标准,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必须对从事采购行业的人员实行资格化管理。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利于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同时应按照采购职业资格标准整顿现有的采购队伍,进一步规范采购管理,使采购人员的操作技术与技能更加趋于正规化、规范化。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采购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做好采购职业资格的认证和对接,鼓励学生获取采购职业资格,将有助于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为进入采购职业奠定基础;高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可使毕业生能顺利地向采购职业人员转变,而采购职业资格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构建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目前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三种国外证书和三种国内证书,国外证书包括: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的CIPS认证;美国采购供应协会的 CPM(注册采购经理)认证;国际贸易中心(ITC)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资格认证。国内证书包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采购师职业认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颁发的CPS证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采购师认证。这些证书各具特色和适合范围,有的还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学历方面的要求,对在校学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资源和特色选择符合条件的证书,并实现证书与教学的对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采购知识和能力,为将来的认证奠定基础。

纵观采购与供应的战略作用和发展趋势,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政府采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要分别研究其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因此,做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的统一协调,构建多层次、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体系非常重要,这也是未来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黎明.应对采购与物流管理的未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62-65.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09)[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3-18.

[3]倪东生.构建我国国际化采购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10):32-35.

[4]宋玉卿.采购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0(9):146-147.

[5]倪东生.政府采购领域专业教育的作为与突破[J].中国流通经济,2011(8):79-83.

[6]冯华,宋玉卿,郭红莲.建设“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必要性研究[J].经济师,2005(5):119.

[7]况敏.对职业导向的高职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18):49-51.

[8]王焕琦,杜培革,张丽华,安丽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12-14.

[9]魏银霞,郭庆.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20):38-39.

篇7

联系人:

固定电话:

公司简介:

**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2018年5月由“**招标有限公司”更名为“**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2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38人,先后在青岛、乳山、文登设立分公司。威海办公地址设在威海市经区青岛中路峰业广场12层1211室,为自有房产。

招标方面,近年来一直为威海市市级政府采购管理处、威海市环翠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荣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威海临港区财政局、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学校、威海职业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等企事业单位院校政府采购、工程招标业务及造价咨询业务,招标项目780 多个,招标总额65.5亿元。

公司先后曾取得政府采购招标甲级、工程造价咨询甲级、中央投资项目招标资质、建设工程、水利工程招标乙级等资质。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专业人员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经验丰富的招标队伍和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辖设办公室、财务部、招标业务部、咨询业务部、政府采购部等四部一室。

公司具有注册造价师资质10人,招标师资质8人,具有高级职称资格2人,中级职称资格15人。公司办公设施先进,环境优良,配有办公自动化设备,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通过国际互联网交流信息及标讯,拥有石成、广联达、福莱、鲁班、神机妙算、青山公路、天津水工等系列定额软件。此外,公司还建立了由技术、经济及法律专家和学者组成的专家支持系统。

篇8

一、企业集中采购的特点

1、集中采购设立了专业的采购部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业务归口到一个部门来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支出的同时,也减少重复采购频次、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企业整体购买力。

2、集中采购效益主要来自采购量的高度凝聚,大批量的采购,有利于采购管理部门对拟采购项目进行统一分类,对采购目录进行梳理,对采购物资的规格型号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统一的技术要求及售后、维护等采购要求,把需要采购的项目打包分类,集约化形成年度采购计划进行有效实施。

3、大规模的集中采购,形成规模优势,容易吸引核心的潜在投标人,形成优质的充分竞争条件,对提升企业采购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规模的集中采购,对潜在投标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之前的分散采购而言,公司规模、实力相对较小的潜在投标人不具备承担大型项目的能力,没有能力承担规模较大的集中采购项目。从而优化了潜在投标人的水平结构。

4、有利于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过程的透明度。集中采购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具有招标采购的特点。一方面,能够在潜在投标人之间形成充分竞争,另一方面,招标人可对年度采购计划进行汇总分类,依据需求对项目划分标段,对项目售后及服务制定方案,对采购物资的生命使用周期提出要求,打包用户的采购需求,一并进行集中采购整合,实现最佳资源配置的目标,而且还可大大节约采购费用。

二、加强推进集中采购的要点问题

推进集中采购的核心思想是管理控制权和采购决策权的集中,本质是集中采购体系的建立过程。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是管理采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了集中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方式。“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标准”,由采购部门统一牵头负责,采购人对拟采购项目情况进行需求提报,整合采购计划,统一采购物资的标准。统一的集中采购有利于确保采购管理和实践的一致性,显著提升物资采购业务的专业化、规范化。

2、建立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采购管理的规章制度是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准则。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蓝本作为依据,结合企业自身进行完善,对集中采购制定规章制度。采购部门应对需求计划进行认真梳理,采购方案的编制,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供应商资格条件的确定,以及后期合同的签订,过程控制及后期的入库结算等采购的关键环节。

按照制度管控内容与业务分类为原则,建立涵盖招标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监督管理等关键采购业务环节的物资供应采购规章制度体系,制定物资集中采购的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有法可依,有制度可追溯,做到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

3、优化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流程是制度的体现,业务流程体现了要怎么做。要有效实施集中采购业务应制定高效率的业务流程,对流程进行优化整合,避免重复操作流程。把规章制度在流程中进行体现,制度最大限度体现在业务流程中,实现采购业务流程制度化、程序化。将流程进行上下分层,逐层分解细化,适应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求。

4、完善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的选择是采购的根本,供应商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采购的成本、质量和采购效率。供应商管理也是企业采购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潜在供应商数量未形成充分的竞争、考核体系不完善导致集中采购出现风险。应合理设置供应商准入门槛、对供应商的过程认证做好防控措施、制定供应商管理办法。在合同中对供应商的违约进行合理风险防控,防止供应商因为违约成本低对企业利益造成损害。

通过集中采购促进供应商之间形成充分竞争,既可以帮助质优价廉服务好的供应商实现规模销售、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同时有利于引导一流的供应商充分了解企业的采购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进深层次的合作。

5、集中采购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日趋成熟,电子招标采购也逐渐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集中采购电子信息平台的应用,不仅可以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运作成本,而且对规范采购流程的优化与规范起到了促进和支持作用。

6、对拟采购项目进行信息收集、统计和分析,突出采购的计划性

集中采购项目多为大宗项目,在计划提报过程中,组织各地区分公司对下一年的需求进行汇总分析,研究消耗规律,超前制定物资需求计划,为集中采购提供前期计划保障。计划的准时上报及上报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集中采购的关键信息。计划不能随意改变,这样才可以保障集中采购的准确无误性,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

7、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是加强采购人员的道德教育,引导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严格职业操守。另一方面是提升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升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业务水平。

篇9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政府采购规模逐渐的扩大,为此有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了,比如采购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采购货物或服务的质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所降低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采购的监督不到位及采购制度不健全而使得某些人钻了空子;或者规模过大造成规模效益递减;还有采购招标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采购效率和效益偏低等。

2.政府采购招标概况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队伍。

一、我国政府采购招标人员素质现状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我国政府采购招标人员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政府采购招标人员不够专业,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法律、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了解不多,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时增加了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国际政府采购的方式及程序知之甚少,很多采购招标人员对现代政府采购业务和技巧不够熟悉,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把政府采购简单等同于市场招标,对政府的采购政策不够敏感,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府采购对采购招标人员的素质要求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招标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有着明显的不同。非政府部门或者说私营企业在采购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采购的产品都是直接为自己服务,能否节约资金直接关系到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一般都会精打细算。而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纳税人,采购的产品大多是公共产品,能否节省资金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采购成本高时自己反而能得到好处。所以政府部门采购招标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招标人员面临的环境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外,对采购招标人员的思想、品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政治思想素质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政府拿公共资金(即纳税人的钱)为公众办事,代替公众购买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采购招标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政府采购招标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忠实的贯彻党和政府方针、路线,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政府采购主体服务的思想;其次,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行业工作规范,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再次,树立服务精神,热爱政府采购工作。 (2)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理论是政策的先导,政策是理论实现的具体化。作为政府采购工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前提。政府采购招标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把握并灵活运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通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改革开拓精神,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政策水平主要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现行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做到触类旁通。

(3)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到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事务,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 作为专业化的政府采购,国外发展的比我国要早,可以借鉴一些国外政府的经验。

根据近些年的具体实践,我国政府采购招标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熟悉政府采购规则、制度、国际惯例,掌握采购技能、商品及其检验、储运、保险、通关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法知识;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决策、预测知识,灵活性与敏捷性及谈判技巧,在合作意识和行为上要注重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三、提高政府采购招标人员素质的建议 (1)加强对政府采购招标人员的基础教育第一,加强政府采购招标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具体做法为:可在政府采购机关大力发展党员,争取人人入党,通过党支部加强对政府采购招标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真正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政府采购”,还是一项重大的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政策,培养兴趣,积极完成任务。

第二,通过学校加强理论教育。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是开展理论教育最好的地方。除了开展对现政府采购招标人员的教育外,还应为将来进入政府采购单位的人员做准备。那就是培养政府采购人才。现在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的大中专院校还比较少,今后要大力发展。在经贸类、管理类专业要开设政府采购课程,还有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尤其是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政府采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面研究。

篇10

1、采购管理

截止10月底,本年累计签订合同97份(不包括单价合同),合同金额3210.08万元,其中:发电项目合同签订86份,合同金额3125.91万元,水泥项目合同签订11份,合同金额84.17万元。其中公开招标采购53项、竞争性谈判采购23项、询价采购21项及单一来源采购2项。

2、基建合同管理

基建设备合同(包括补充协议)共签订了185份,合同金额为16.31亿元。截止10月底,付款全额审批了60份,付款审批金额14.59亿元,已经付款金额13.4亿元,审批未付款金额1.19亿元,未履行审批手续金额1.73亿元,合计基建期设备欠款共计2.91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基建设备合同(有争议的除外)付款审批工作全部结束。

4、库存管理

截至2018年10月31日库存金额646.17万元。其中液氨库存0.68万元;油脂库存14.38万元;石灰石库存77.3万元;材料费库存488.42万元;点火柴油库存48.77万元。库存环比增加71.71万元,增加比例14.94%。

5、其他工作

部门成立以来,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重点放在两个方面:

1、规范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从需求计划填报、采购计划审批、采购方式、到货验收、出入库管理、物资稽查等各环节进行了规范,目前制度已通过审核,下发后正式执行。

2、规范库房管理。因客观原因,公司库房位置分散,剩余物资较多,存放混乱,库房未统一规划设置,同时人员几经调整,库存物资底数不清。目前正在进行库房标准建设工作,将现有库存物资重新统一盘点、整理码放。计划11月底前完成材料楼库房的整理,12月底前完成基建库房室内设备整理;2月底前完成全部整理。

3、结合以上两项工作进度,部门还修订了危化品运输车辆出入厂管理办法;部门4名员工进行了特种设备操作培训取证;危废品处置、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建设、部门标准化建设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物资出入库程序严重滞后,目前尚有2018年8月前物资 425.77万元未正式办理出入库手续,其中2017年273.76万元,2018年188.01万元;物资报销结账程序滞后,目前还有26份合同已开具发票未办理结算程序,计划11月底前全部完成。

2、基础资料不全:主要表现在台账登记不全,原始数据缺失,约有40%的库存物资无台账、无记录。因MIS系统没有登记,造成需求计划填报、平衡库存等后续一系列环节都存在问题,库存物资居高不下。

3、物资摆放混乱,因未统一进行规划设置,现在基建移交备件、剩余物资、经营期购买物资、已出库未领用物资、退库物资交叉堆放,且没有登记,存在较大安全和管理隐患。

4、库房硬件设施不足。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基建库房因属于临建设施,经过5年的使用,门锈蚀严重、房顶漏雨、四周密封不严,且因地势较低,夏季易遭受水淹。第二厂内材料库房未按存放要求设置温湿度仪、通风机、空调等设施,不具备保管精密卡件、危化品等特殊物品的条件;第三固废项目库房面积较小,且未设计露天库,无法满足后续需求。

5、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严重滞后,部门现有人员均未进行过类似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未从事过相关岗位,无生产现场经验,对物资的招投标管理、备品备件的管理标准、库房的管理基本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自己想着干,工作没有标准,好坏不会判断,需下大力气开展相关培训,规范行为。

6、安全管理基础落后,部门所辖范围大、种类多,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还是人员意识上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油脂保管、危废品的分类管理处置、废旧物资的保管处置,硬件上未单独规划库房,交叉存放现象较多,存在火灾隐患,同时库房现有监控系统严重缺乏,不能实现对物资的有效监控;软件上未人员对所辖物资的材质、危害不清楚;意识上人员对以上物资的危害性和后果认识不足。

三、2019年工作计划

1、做好库房规划设置,尽快完成库房标准化建设工作,努力实现5S管理标准。目前,已聘请四公司原设备科科长指导进行这项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第一规范物资码放,做到整洁、整齐;第二摸清现有库存物资底数,重新建立台账,做到账物卡相符;第三培训人员,借机熟悉现有备件的规格、型号,学习库房保管要求,为下一步管理打好基础。同时把固废项目的库房规划设置及交接工作一并纳入本次工作中来,确保固废项目备件交接有序、清晰。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因为人员对备件一无所知,库房现存物资量很大,分类困难。同时部分基建剩余物资已基本不具备使用价值,需要会同专业人员共同分类确认。同时因竣工决算还未完成,涉及固定资产的处置存在困难。

2、尽快完善部门内部规章制度。目前《废旧物资管理办法》、《高压气瓶物资管理规定》《危化品物资管理办法》《物资仓储管理办法》《物资领用管理办法》《物资验收管理办法》《物资盘点管理办法》《修旧利废管理办法》等8项部门内控制度正在编制初稿,计划12月下发执行。通过制度,规范人员行为,明确工作流程、提出工作标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干。

3、开展人员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国家、集团的招投标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办法等,熟悉仓储管理标准,尽快提升。

4、进一步加强原材料供货、采制样管理。堵塞原材料的管理、质检环节存在的漏洞。

篇11

【中图分类号】F25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需要,政府采购是必然出现的产物。在三十年间,政府采购发展速度很快,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这意味着政府采购部门机构建设基本完成,政府采购总量大幅度提升。但是,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政府采购人员的腐败现象屡禁不绝,监督机制问题重重,现有的监督机制根本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所以针对政府采购作业中现有种种弊端,必须加强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主要注重审核政府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人员的工作计划是否完成和政府采购人员的工作成绩等,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这一环境下加强内审监督的措施。

一、政府采购的含义与特点

一般来说,政府采购是指国家机关利用财政性质资金从产品供应商处进行采购活动以便开展日常政务的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政府采购不仅仅指购买产品这一活动,实际上还包括采购政策、流程、过程、管理四个部分。政府采购的主体包括采购机构和供应商,前者分为两种,即集中性采购机构和非集中性采购机构,它不仅能自主采购,还可外部给拥有政府采购业务承包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产品购买活动。

政府采购的含义和性质可以呈现其具有的特点,归纳四个特点如下:

1. 资金来源是公共的

财政资金是政府购置商品的主要资本出处,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其是通过向我国公民征收税金来集成的。与私人资金存在差异,税收无疑是包含一定公共性质,这就决定了政府用来购买商品的资金也有一定的公共性。

2. 采购过程是公开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政府采购这一活动必须遵守公开透明的基本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从事采购活动的人员必须公开产品购买过程,在公众监督下实现购买行为,不得私下从供应商处发生交易。所以政府采购过程具有公开性,尽管这一工作有六种形式,但是公开招标是其使用最多且质量最高的工作形式。

3. 采购目的是非盈利性的

政府采购主要采购办公用品和公务用车,或一些公共性质的服务和工程,而非采购私人用品。采购工作的目的是达到公共效益最大化,而非要最大限度的获取私人利益,这是政府采购与私人采购的最大区别。

4. 采过程要有政府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政府采购先后颁布了四十余部相关法律法规,对采购活动进行管理,保障了采购人员进行采购活动时有法可依。根据法律规定,所有政府采购活动都必须遵守法律,在整个采购过程中接受政府监督,避免腐败行为,在政府采购管理中具有政策性的特点。

二、政府采购管理的监督问题

1. 政府采购管理的实践

在政府采购管理方面,由各地区自主制定采购法规变成国家监管部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多部法规。随着有关法律规章的颁布,这一活动渐渐进入法制化时代。传统的一体化的政府采购机制也变为管理和采购相离、互相约束的机制,采购单位不可以与行政单位有上下级联系,工作职责明确,没有利益纠纷。采购机构接受财政等部门的监管,这种种改变完善了政府采购机制,极大的推动了政府采购这一事业的迅速发展。

2. 政府采购管理监督机制现状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即监管政府采购人员进行商品购买活动的途径。也是对政府产品购置行为的整个过程实行监管和审查的规章制度。在采购工作中,这一监管机制十分必要,有力的监督制度是开展政府产品购置工作的基础。因为政府不仅是采购这一活动的消费者,政府还是监督者。所以政府采购的监督制度和别的监管体系不同,其既有权力监察的特点,也有义务监管的特点。前者是公共性质权力对政府采购监管制度研究采购权力的监察与督促,主要是相关机关的监管、财政单位和司法单位等的监察。后者是具备法人性质或者公民性质的权利对政府采购权力的监察与督促,主要是供应商投诉机制及居民投诉机制。这两种特殊的监督形式都是政府产品购置具备公开性的特征决定的。

此外,政府采购的每一个流程都具备严格的监管形式,从其立项开始一直是存在监察与监管,整体购置过程的具体环节都没有脱离监督,所以政府采购具有全程性的特征。

3. 政府采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监督问题

尽管政府采购制度取得巨大成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但伴随着政府的采购范围持续延伸,购置种类越来越多,其使用资金也越来越多,采购管理工作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政府采购管理过程中屡屡有问题出现,在社会上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采购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腐败现象屡禁不绝。政府采购问题的复杂性特点还需国家和社会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内外部监管力度,不断健全采购监管体系,以便提升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率,避免腐败现象,做到科学购置、健康购买和阳光采购。

在法律法规方面,政府采购工程的立项未作出对应的流程规则,出现立法空白,导致正度产品购置的立项缺少合理的实证,往往容易受其他方面因素干扰,出现偏差。在采购人员方面,政府没有注重对其实行教育培训,导致这些人员缺乏特项训练和法律意识,不了解采购目的,经常出现改变采购计划、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现象,而不是依照法规进行采购活动,极大的影响了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在采购监管者方面,职责划分不清晰,没有设置职守落实的规则,不规范的工作体制使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在管理者方面,管理部门职责重叠,缺少统一的管理部门,常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

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措施

审计是经济监督活动的形式之一,从职能上看,审计的职能有多种,而经济监督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而内部审计,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立的监督行为,内部审计可以检查内部牵制制度是否有效,也可以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内审同样有缺点,其机构的独立性很差,这一点不能和外部审计相比,实际上内审的结果在社会上没有公证作用。

内部审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预防保护作用。这种作用无疑可以减少资金损失,避免重复采购和盲目采购。评价鉴证作用。内部审计可以便于领导考察审计人员的工作成绩,对其工作成绩做出合理评价,监督采购预算在政府采购这一活动中的使用情况,监督审计人员工作计划实行状况。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特点:第一,范围和作用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内部审计主要注重审核政府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人员的工作计划是否完成和政府采购人员的工作成绩等,内审是事前事后审计并举的,其行为是在进行采购活动时发现错误,并为领导和工作人员改正错误提供建议。第二,从工作深度上看,与外部审计相比较,内审机构更加细致深入。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更加熟悉部门内部的状况,往往能够为外部审计提供细致入微的资料,使审计工作更加利的开展。

关于在政府采购这一活动中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领导重视是政府采购活动中实现高效的内审监督的关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在部门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领导重视是十分关键的,往往直接导致事业能否高速发展和问题能否快速解决。政府中负责产品购置活动的直接领导应当密切关注这一事业的进展,注重完善其监管体系,避免腐败现象滋生,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在具体行为上,领导可以通过对采购人员的专业培训和采购监督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工作人员对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认知程度。领导可以督促内审机构的相关员工,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实行激励制度,考察审计人员的作业成绩,对其工作成绩做出合理评价,监督采购预算使用情况,监督审计人员工作计划实行状况。除此以外,领导更要以身作则,遵守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拒绝利益方面的诱惑。因此要实现有效内审监督必须要提高高级管理层的认识,争取到他们的最大帮助。

2.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在政府采购管理中,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加强从事人员的工作热情,减少腐败现象。在内部监督机制上,我们可以设立内控机制,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可以促进与政府采购相关的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作用,进一步增强对政府采购管理的监察与督促,促进这一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时展和科技的进步,审计工具不断更新,工作方法越来越标准,审计部门可以独立进行综合审计业务。内控机制和内审的建立和实施,达到内强素养、外树形象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对政府采购人员和监督人员的管理力度,更加有助于增强内部审计监督效果。

3. 做好事前预防

相比较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的特点是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并举,在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上,内部审计可以注重预防机制的健全,加强事前的参与度和采购过程的监控。在具体工作内容上,由于内部审计主要注重审核政府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政府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高参与采购人员对政府采购的认知水平,有利于采购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化,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避免违规违法现象频频出现,做到阳光采购。

参考文献:

篇12

当前,我国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多种问题,具体表现为:①基层预算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在部分基层预算单位中,单位管理者对预算编制工作不重视,编制预算时未考虑预算年度单位财务收支增减因素,虽然近年来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逐步被各预算单位采用,但零基预算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导致事业单位实际收支与预算偏差较大,一些基层预算单位未把所有资金纳入单位预算;同时,预算执行过程中?Y金使用较随意,资金用途变动频繁、资金支出“前松后紧”。②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基层预算单位中并未设置独立的财务部门,大多数基层预算单位仅配备一名财务人员经手全部财务业务,违反“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舞弊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财务人员需兼顾办公室、人事等工作,工作量大;许多基层预算单位中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照搬照抄其他单位或网络上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该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导致财务管理风险。③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在部分基层预算单位中,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及其个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财务人员不具有财务专业背景,上岗工作前未经专业化培训,对财务管理工作一知半解、账务处理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

二、相应解决对策

(一)加强单位管理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基层预算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单位的管理者、管理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与否密切相关。现阶段,笔者建议基层预算单位管理者、管理部门需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增强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提高单位整体管理质量。首先,各基层预算单位管理者需重视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财务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括财务专业知识、内部控制知识及相关管理学知识,通过培训加深财务人员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其次,各基层预算单位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构建自上而下的财务管理体系,根据国家各层次的法律、准则、规则、制度,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健全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如单位预算编报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经费支出制度、印章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收支审批制度与库存现金管理制度等,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财务人员能够依照财经政策与财务制度办事,避免出现不合法或不合规定问题。最后,基层预算单位需依法设置专业的会计机构并配备专业、足够的会计人员,在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明确分工,确保“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相互监管、制约。

(二)重视财务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