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定律范文

时间:2023-07-21 09:13: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化学定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化学定律

篇1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守恒定律;解题方法指导

守恒思想在解决化学试题中会经常用到,为解决化学题目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熟练运用守恒思想,可以简单快速地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计算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应用该思想过程中,应注意重点把握化学变化的始态与终态,抓住其中的不变量,并建立一定的关系,从而简化思路,快速解题。无论是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比较广泛。除了质量守恒以外,常用的守恒法还有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等,文章从这几个方面探讨守恒思想在初中化学题目中的应用。

一、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也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往往也是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因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考生需要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和准确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一)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求解

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即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那么,针对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改变,且看如下例题:

例1:x克白磷和y克氧气在恰好完全反应下能生成z克的五氧化二磷,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磷原子总数和氧原子总数不变

B.x+y=z

C.反应前后分子数总数不变

D.反应前后磷元素和氧元素种类不变

在这道题中,明确指出该化学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得出x+y=z这一信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磷原子与氧原子的总数、质量、性质等不发生变化,但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会破裂,分子总数会有变化,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得知,选项C的含义是不正确的。

例2:将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化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氧气,待完全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物质质量为10.7g,已知反应前化合物的质量为15.5g,求制得的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关于这题很多学生非常想计算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与氯化钾分别为多少,其实不需要计算这些混合物。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剩余固体物质数据10.7就是二氧化锰与氯化钾混合物的质量,不能直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混合物中二氧化锰与氯化钾具体多少。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差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

(二)根据反应前后某元素的质量守恒求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同一种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知道某元素质量守恒准则,下面这类题目将会迎刃而解。

例3:将4.0g的某金属样品投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已知它们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物硫酸盐中含硫、氧两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试求此金属的质量分数。

对于这道题目提供的信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同一种元素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可知,可以求得硫酸根的质量,然后再根据硫酸盐中硫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80%这一信息,可以计算出正盐的质量,最后进一步求得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则求得金属的质量分数为60%。这就是利用反应前后某元素的质量守恒寻找突破口,使得解题过程变得简单清晰。

(三)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和种类守恒求解

有时候在面对众多物质时,我们需要牢牢抓住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守恒,能让学生解题时可以把握解题方向,从而可以得心应手解决这类题目:

例4:我们知道一氧化碳是常见的有毒大气污染气体,而五氧化二碘(化学式I2O5)可以检测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I2O5+5CO=I2+5A,求该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质A的化学式。

对于这个题目提供的信息来看,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问题,从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某元素原子数目与种类守恒来分析,不难求得A的化学式为CO2。

从以上几道例题来看,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概括为总质量守恒、元素种类及质量守恒、各元素的原子总数守恒,不可将其混淆,认为是重量守恒、分子数守恒或体积守恒等。此外,关于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必然会涉及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的问题。对于化学反应后的生成物,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配比关系知道哪些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可将未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计算在内。

二、电荷守恒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电荷守恒应用往往在化学溶液类的题目中,在各类化学溶液中也许存在着阴阳离子,且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目是相等的,然而阴阳离子的数目未必相等。电荷守恒不但可以适用在一种溶质溶液中,也同样适用于多种溶质溶液中。

例5:某溶液中含有Na+、CO32-、Cl-三种离子,且Na+与CO32-的个数比为5∶1,求溶液中CO32-、Cl-的个数比为________。

对于这道溶液类的题目完全可以用电荷守恒定理解题,阴阳离子中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设此溶液中Na+、CO32-、Cl-三种离子的个数分别为5A、A、x,得出5A×(+1)+A×(-2)+x×(-1)=0,解得x=3A,因此得出故CO32-与Cl-的个数比为A∶3A=1∶3。

三、化合价守恒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化合价守恒是指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也就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九年级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认识化学式,学会正确书写化学式以及判断一些化学式的正误,是初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让学生能正确、快速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准确无误地判断物质化学式的对错,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化合价守恒。

例6: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________。这是根据物质的名称,运用化合价守恒写出化学式。此物质中铝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采用十字交叉法,不难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还有一类题型解答也是运用化合价守恒,那就是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是解答此类题的基础,再根据化学式及化学式中无变价元素的化合价求有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四、溶质质量守恒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在初中化学溶液实验中,溶质的质量不因溶液的加水稀释或无溶质晶体析出的浓缩而改变,也是遵循守恒定律。因此溶质质量守恒经常用于溶液的计算,请看下面例题:

例7:在20℃时,质量分数为10%的某溶液100g,要想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从10%上升为20%,则需要蒸发掉多少克的水分?(提示:在20℃时,某饱和溶液浓度为28.6%)对于这道题而言,分析可知在蒸发过程中无晶体析出,题目中隐含的关系就是溶质在蒸发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基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守恒来解题。一旦从隐含的题目信息中找到了等量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若是碰到有关加水稀释的计算,亦是如此。

五、结语

守恒思想在化学解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守恒思想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的思想,是化学题目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守恒观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利用守恒观解题时,应首先必须明确每一种守恒法的特点,分析并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某种等量关系,采取巧妙地解题方法给予正确解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守恒思想,引导学生运用该思想进行解题。

[参 考 文 献]

[1]杨俊峰.再谈质量守恒思想在初中化学计算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4(7).

[2]戴静雷.守恒法在初中化学计算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0).

篇2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2-0072-02

[作者简介]陈义海(1978―),男,江苏泰兴人,本科,江苏省泰州市孔桥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在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定理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教师要加强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使其能够掌握定律的含义,达到轻松解题的目的。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

在我国古代研究炼金术、炼丹的时候,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就被注意到了。17世纪海尔蒙特通过柳树实验证明了水变成了其他的物质,但是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他首先将柳树和生长的土壤分别称重,然后给小树只浇水,五年之后,小柳树长大很多,土壤却没有太大变化。所以,他认为水变成了柳树的一部分,质量没有变化,这种说法误导了很多人。1673年,波义耳煅烧金属的时候,发现了质量基本关系。1760年,罗蒙诺索夫的实验表明物质的质量减少,必然引起其他质量的增加。1774年,拉瓦锡使用铅和锡进行实验,证明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于是,质量守恒定律就被人们广泛承认。

质量守恒定律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让人们能够精准地进行化学实验,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质量守恒定律也为哲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证明了物质不灭原理,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发展基础。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要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分子破裂、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的分子个数和原子量都没有变化,所以保持着质量守恒。明确了质量守恒的本质,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强调以下要点:第一,质量守恒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第二,明确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和其他的性质守恒。例如,在很多的空气燃烧实验中,气体进行化学反应前后的体积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不符合体积守恒。第三,明确物质的确参加化学反应,在化学实验中,很多的物质虽然进入到了化学反应阶段,但是却没有真正参加反应,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反应物过量的处理中。第四,明确所有的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守恒,不能忽略掉生成的气体或者液体或者其他的物质。

三、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策略

了解了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之后,教师要利用定律进行相关题目解析。关于质量守恒定律最常见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师要熟练掌握每一种题目的性质,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想。

(一)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学不成功,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因此,教师要认真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详细的策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改变原来死板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思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告诉学生,质量守恒定律非常关键,需要学生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认真聆听每一个小组的研究成果,确保他们的理解没有偏差,能够从本质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二)使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的理解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产生各种疑问。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是会发生变化的,最常见的就是日常物质燃烧之后,就变成了灰烬,学生认为这是质量减少了。教师要能够理解学生的困惑,并耐心地为学生解答。化学实验操作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在严格控制下进行的专业的化学实验的视频。在氢气的燃烧实验中,首先称重氢气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将二者做密封的燃烧实验,收集实验结果产生的水滴,并进行细致的称重。在燃烧中,确保氢气燃烧完全,称重前后燃烧的氧气,确定氧气实际燃烧的重量。经过最后的测量发现,氢气燃烧的质量和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产生水的质量,误差在合理的范围中。燃烧实验要求装置的密封性好,操作过程严谨,在学校的实验室很难做到,使用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能够清晰地展示这个过程,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由于设备和装置的限制,很多化学实验学生都不能亲自进行,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开辟了新的方法,使学生可以了解质量守恒的相关信息,拓展自己的视野。

(三)通过实验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教材中提供了很多可以课堂上进行的实验,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课堂实验的机会。例如镁带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教师就可以和实验室申请适量的镁带,在确保教室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当场进行镁带的燃烧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看,加深印象。当堂进行实验,学生能够获得最直观的印象,并且对镁带燃烧前后的状态有清楚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镁带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从而加深印象。通过实验可以清楚地解释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之后质量增加了,有的物质燃烧之后质量减少了,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化学反应,导致了奇妙的化学变化。

(四)通过实际例题进行教学

教师在讲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之后,学生还是要通过例题完善知识。在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广泛,下面将列举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深刻分析这些题目,来加深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应用。

第一,质量守恒定律能够解决有关的化学现象。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镁带在空气燃烧之后质量增加的原因,因为镁带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带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等于镁带和参与化学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总和。

第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一些化学反应物质的构成。例如:在4X+5B2=2A2B5,则X的化学式是( )。在这类题目中,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反应前后的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所以,反应之后还有A原子4个,B原子10个,所以X的化学式应该是A。

第三,解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例如:有一些混合了铜粉的氧化铜,质量为6.4克,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在化学反应完全之后,发现试管中还有铜5.5克,试问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我们能够得出试管中的质量减少是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后,氧化铜变成了铜粉。试管中全部都是铜粉,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的质量。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为6.4-5.5=0.9克。

第四,判断物质元素组成。例如:一种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之后只有水和二氧化碳,那么这种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有( )

A.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B.只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C.肯定有氧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篇3

概念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好化学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概念较多,如果对化学概念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将非常不利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造成南辕北辙。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这也是保障学习好化学知识的条件。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多年,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浅显的探讨。

一、以书面理解化学概念为出发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在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化学概念时,教师和学生首先接触到是书面概念。例如“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要从书面概念入手,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对于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通过两个化学概念可以看出,都含有纯净物这一词语,那么区别两者就是看元素的组成数量,这样就不至于将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当成是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当成是化合物。

再如,氧化物的概念,“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通过字面可以理解,氧化物首先要有氧元素,并且与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离开了氧元素就不能称之为氧化物,因此,在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氧化物时,首先判断是否具有氧元素,然后再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一步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基础,要从概念的基本定义入手,并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形象化展示化学概念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的数量较多,而且有很多概念也非常抽象,难以想象概念描述的形态,如果不注重概念的对比区分,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混淆。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概念,利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概念。通过概念的对比区分,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化学概念,对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时,由于这些物质较为微小,很难让学生进行直观观察,而通过多媒体可以进行较好展示。可以动画展示分子、原子的运动性,利用图片展示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但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再如,在学习“元素”这一概念时,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每种元素的性质和排列,卡通形象也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微观世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些概念的含义、性质,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三、在实验中加强化学概念的学习

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色,化学课程同样如此,例如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形式,通过组织化学实验来进行化学概念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学习,概念学习不只是记住一句话就算完成了,还要去理解和运用概念知识。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好奇

心比较重,通过化学实验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中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概念的探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来进行化学概念的学习。

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通过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这个概念,让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让学生称出磷在燃烧前和燃烧后的质量变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磷在实验前后质量并没有变化,从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从而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通过这种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分析和归纳化学概念,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

四、及时加强新旧概念的对比联系

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旧概念与新概念之间有相似和相近的部分,学生往往会受到旧概念的影响,影响到新概念的学习和消化,所以教师在新概念的教学时,要找到旧概念与新概念的联系,对新概念的分解和剖析。

例如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水变成了水蒸气,变成了冰,都是水的物理变化。再学习化学变化的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如酸碱中和,铁生了锈等,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就容易混淆,教师要进行两种变化概念的分析和解读,寻求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差异,两者都是一种物质变化反应,但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抓住了这一本质区别就能够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师要不断进行类似概念的的分析和总结,例如原子、分子和相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的概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化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利用多媒体形象化展示化学概念,在实验中加强化学概念的学习,以及加强新旧概念的对比联系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化学概念,这也是保障学生学习好化学知识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伟尧.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做法和体会[J].理论创新,2014(02)

篇4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必要途径,有利于完善教师的授课实践,提升教师的化学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掌握,促进初中化学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是当前化学教育教学中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梳理基础理论知识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首先需要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对化学基本知识进行梳理和掌握。一方面,在初中化学授课实践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积极思考。对于生活中发现的化学问题要进行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历史上的化学重大发现和进展多是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的。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提出质疑的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要在授课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和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基本知识进行梳理以便熟练地掌握,这是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进行预习是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预先进行课本上化学知识的熟悉过程,有利于学生自己在学习时发现问题,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师讲解后要提醒学生做好复习工作,梳理知识脉络,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授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基础知识和老师将要上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和准备,让学生整理好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上课解决问题。比如,学生预习后的疑问主要有: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为什么铜加热后质量会增加?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变化,条件和原因是什么等。然后通过上课解决自己的问题,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知识并进行梳理和掌握。

二、勇于探究,积极实验,实践验证基本原理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行实验,用实践来验证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促进化学学科的学习。一方面,进行实验前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好实验设计,规划好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工具,为实验的进行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整个化学实验过程中,采取的实验设计步骤一般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化学的理论与实践。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教师的引导和书本上的步骤进行,做好实验安全工作。另一方面,实验要灵活变通,采用多种实验方法。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在进行实验前,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让学生参与制定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实验前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遵守实验时的规章制度。实验时让学生整理好天平、烧杯、酒精灯、白磷和硫酸铜溶液等实验器材与物品,让同学们进行两组实验,即白磷燃烧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质量变化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与课本结论进行对比看是否吻合,验证结论。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归纳总结完善体系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还需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归纳总结完善化学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和进行过的实验,联系实际,进行类推,充分拓展理论视野,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其他类似问题。另外,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习要灵活多变,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化学学习会更加轻松、有趣和实用。例如,在做完“质量守恒定律”的白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后,可以举一反三,做一下拓展探究实验,比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实验,进一步验证结论。另外,得出来的结论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问题中去,比如水和酒精混合,质量是否不变?高锰酸钾加热后质量变化如何……

综上所述,本文以“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为例,从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梳理基础理论知识;勇于探究,积极实验,实践验证基本原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归纳总结完善体系等几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673-9132(2017)07-005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31

一、我国现阶段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对我国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发现以下三点问题。

(一)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忽视化学学科的意义

我国农村许多地区都不重视化学学科的教学,教育教学所相关的实验室以及设备缺少。这会间接导致农村学生理解知识困难,课堂效率低下。除此之外,许多农村教师认为初中化学仅仅是学习基础知识,没必要涉及太多的实验等。更有甚者认为只要会做题解题就可以了。这样就会形成误区,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在初中化学方面的成长。

(二)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能力低,教学方法老套

因为农村地区环境较为偏远,工资待遇水平较低,导致了农村初中校内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初中化学虽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但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会忽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与精神,进而造成教学方法老套传统,使得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就只有“死记硬背”一条路。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化学课上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程度低,最终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不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行。

(三)农村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新课程改革难以实施

农村的初中生因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与大城市的同龄学生相比,在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导致了学生接受新课程改革时效果不明显。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解读以及融入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解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的一种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快速有效掌握各种实践性较强和有一定动手能力的知识或者技能。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系统分析,结合之后所要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之后布置合适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这个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而学生则是这个学习过程的主体。

当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一些客观条件来做出改变,以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将初中化学知识结合一定的情境,之后通过布置若干任务的方式来让学生完成。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给予学生合适恰当的指导和建议,并对他们完成任务的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知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任务,提高课前预习效率

学习化学之前,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学生要对即将所学的内容以及课程目标有一定的了解。课前预习工作能够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之中更加容易理解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之后在课堂之中对此部分认真听,进行重点学习,这样就能够极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如果按照传统的预习工作,即让学生进行独立预习工作,很少有学生能够达到理想效果,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课前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初中化学预习工作中应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以组为单位来进行课前预习工作。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课前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针对质量守恒定律设置两个基本任务:(1)快速浏览本节课所学内容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2)尝试发现其中所蕴含规律。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内各成员当遇到问题时可以集中探讨并相互监督,并由小组长自行安排任务,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加以记录。这两个任务就能够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能够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

篇6

在初中阶段传统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实验教学改革相对忽视,即使组织开展实验教学,也往往是将实验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或者为学生提供演示性实验教学指导,学生真正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相对较少,严重限制了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强化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培B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措施,加强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有效促进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一)是践行新课程改革思想的要求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应该重视传授化学知识,还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后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促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手段,要想切实践行新课程改革思想,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视。

(二)是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需要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性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对其后期学习、研究、探索和应用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对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加以培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相关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强化,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逐步提升。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保持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以实践教学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提供良好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够切实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中取得较为显著的学习效果[1]。

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还要借助相关实验探索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将能力培养和自主研究相结合,并通过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知识推理应用能力的培养等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奠定基础,进而逐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化学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优化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凭借其生动、鲜明、真实的特点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持,在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演示能力加以培养。但是传统的演示实验存在一定的弊端,演示方式过于单一,演示内容僵化,已经严重限制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2]。因此,新时期基于教学改革的背景,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促进演示实验效果的全面提升,对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兴趣加以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教师将化学演示实验与多种类型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结合演示试验对化学实验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强化。例如在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针对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对“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为何会冲出来?如何对这一装置进行改进?”等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教师在简单的演示性实验中加入质疑和讨论环节,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寻求解决路径的过程中化学实验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组织开展演示实验活动,增强演示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促进学生实验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化学演示实验是学生进行独立实验操作的基础,只有保障演示试验质量,才能够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实验演示教学进行深入探索,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支持[3]。如上述“白磷燃烧质量守恒”实验,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实验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对实验流程、操作技巧以及常见错误、注意事项等形成明确认识,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动手实践操作,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二)加强实验教育,对学生的实验实践操作能力加以培养

强化训练是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强化训练与反复强化训练存在一定的差异。强化训练是在教师的科学教育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借助科学合理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4]。在具体操作方面,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对不同的实验动作形成相对深刻的理解,可以在训练中将实验动作分解成为多个简单的、易于操作的动作,让学生借助单项训练完成综合练习,从而实现对实验技能的掌握。

如在对学生实施“托盘天平的使用”这一实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分解后的步骤进行分布强化训练,即结合天平调零、称量记录与天平复原三个步骤进行训练,并结合每一步骤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完整的操作技巧,为学生实验活动中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在学生基本掌握天平使用方式后,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称量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称量药品、砝码等,提升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深入学习,有效推动教学效果的强化[5]。

(三)结合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在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实验实践能力的掌握,甚至可以说只有在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化学实验学习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注意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加以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如在做“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开放型锥形瓶中反应”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后一般会发现实验结论与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矛盾,完成反应后得出的物质质量变小了。此时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就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强化自身实践能力[6]。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拓展性探究项目,即让学生深入思考怎样对实验装置进行调整也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学生在经过不断的创新探索后可以得出合理添加小气球装置能够更为明确地看到二氧化碳溢出情况,并且保证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吻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良好培养,有助于为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四)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

理论联系实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加强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保证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得到良好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断尝试进行自主探究,并有效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对“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进行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当地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地方提取实验样本,然后引导学生检测污染水源中的pH值,让学生分析出现污染的原因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7]。这样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联系在一起,学生能够对相关实验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系统的认识,并且学生借助实验来分析问题,自身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严重限制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深入学习化学实验知识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新时期在组织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并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为初中学生提供相对科学的教育和指导,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87):157.

[2]黄宏汉.试析如何用初中化学的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才能[J].教育界,2015(08):139.

[3]马明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28):141.

[4]乌兰格日乐.试论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8):109.

篇7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需要积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行整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展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素质培养。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运用现状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将化学课程中的各种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形成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有效应用。不过,在化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不利于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在化学课堂上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过于盲目

新时代,信息技术融合我们的学校教育,成为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的教学方式。但是,有很多课程知识的教学都需要教师亲自教授,学生也有必要亲身实践。在如今的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信息的运用过于盲目,在课堂上不仅不再使用黑板和粉笔,明明该让学生动手实践的,反而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还将各种化学知识和实验信息通过屏幕进行展示,忽视了教师在其中的指导和教授作用,学生无法开展自主的学习和应用,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二)在化学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确可以带给教师极大的课堂便利,让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但是,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如今的信息技术运用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课程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如果仅仅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根本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实施者,其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就需要教师明确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搜集各种化学信息资料,丰富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在现代教学中,很多课程教育的资料和信息都能够在网络中找到。各种学科教材中没有的知识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搜集,寻找各种化学资料,形成丰富的化学课堂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书本知识,还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各种最新的化学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学生自己,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对各种教学资料进行搜集,如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和区别、化学中的不同性质等,然后通过对这些教学内容的整理,形成丰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讲述,让学生能够保持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8

现在,一些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存在随意臆造的现象,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情境的虚假性。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只有发挥化学真实的魅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可亲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化学求知欲望。

1.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真”的情境。化学知识是对生活中常见化学知识的抽象与概括,因此,联系生活创设化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真实性,从而激发起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酸的性质”一课时,我联系生活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小时候你们一定碰到过在吃鱼的时候被鱼刺卡到的经历,这时候,爸爸妈妈一般会给你们喝一些醋,这是为什么呢?人们为什么都喜欢蘸着醋吃松花蛋呢?”通过这两个生活问题,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对酸的性质的思考。这样的情境,由于是紧密联系生活的,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化学史料中寻找“真”的情境。傅鹰说:“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相关的化学史料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两位科学家的‘争论’”的情境:化学家波义耳把金属锡放在敞口容器时燃烧,燃烧后物质的质量比燃烧前多了,因此得出质量不守恒的结论。而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金属锡放在敞口容器时燃烧,发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从而得出质量守恒的定律。那么,当时波义耳为什么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呢?”这样,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质量守恒定律是在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从而让学生体味会到了道学精神,激发起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实”的情境,推进化学探究动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化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化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前面已经提及,创设情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实”的情境,推进学生产生化学探究动力。“实”的情境,就是指能够有效引发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情境。

篇9

大家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我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供了感性认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也越来越被广大师生重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取得了点滴经验。下面是我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科学发现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尽力创设实验,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这一实验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氧气与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气体制取装置的常用思路,然后组织学生根据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让他们自主设计一套最科学的装置,设计完毕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装置的优点,最后由班内评委作出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原先“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创造力。

二、增加实验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新课程也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适当地补充一些实验,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这一实验时,学生们明白了“可以用某些植物的花瓣或者果实汁液做指示剂”的规律。再如在做“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用盐酸和碳酸钠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等实验室时,我都采取了这样的方法。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既能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教育,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动手学习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新课程精神,努力改进实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多主动体验探究学习过程的机会。

参考文献:

篇10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初中学生的实验是用笔来做的,为了应试的需要,某些教师也提倡“写实验”,“抄实验”.同时受到中招考试,课时安排等压力,学生的分组实验时间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教师也在感叹“何必浪费宝贵的备考时间去做实验”.还有的打着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借口,集中学生随便看看视频就结束了.这是对化学实验科学性的忽视,学生连实验都不能碰,更别谈通过实验来培养创新能力了,这种现象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对于化学实验的认识,化学实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它是为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飞越”提供材料和基础的.我们知道,教材中的诸多定律、定理、理论、概念都是十分抽象的,枯燥无味,化学实验则恰恰解决了教材的不足.

例如,通过硫酸铜溶液中放置铁丝,通过验证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的燃烧等相关实验,学生反复验证,最后明白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在它们的质量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的事实,从而就轻松验证了课本中重要的质量守恒定律理论.

另外,实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兴奋,喜悦等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初中的化学实验有着重要的教学功能,不容忽视.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开展创新教育

任何的教育教学改革,都必须让教师观念先行,理念先行.教师要摒弃之前的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步学习和理解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唯物论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同时根据自己教学课时的安排和教学实践需要,灵活地实行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争取在具体实践中将化学积极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教师,教师响应改革的关键在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谈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2.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每一次的教学活动前,教师都需要认真地备课,在开展化学实验的教学活动中,这一点更为重要.一方面,教师要保证此次实验有着充分的科学理论,有着特定的目的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前认真对实验室中的教学器材,装置和化学药品进行检查,以免在实验中出现意外.在开展化学实验之前,教师应细致地向学生讲解实验顺序与实验内容,方法和规则要特别强调清楚.讲解完毕后,请参与者提问,有不清楚或不理解者对其进行耐心解答.初中的学生一般耐心程度较差,老师不仅要让每个参与者听明白,还要在每次实验前进行示范实验,让老师带领学生来学做实验成为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和常态.

3.多做协同实验、探究性实验

以往我们的很多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实验时到最后都成了唱独角戏,搞成了一言堂.教师要注意提前设计好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变学生的好奇为好学,变以往的演示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做“燃烧”实验时,很多学生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时,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却并没有燃烧,这个时候,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虽然杯中的温度已经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水中还剩余有氧气吗?联系课本上已有的知识,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不能燃烧的真正原因.

另外,教师也可补充实验进行充分论证,让学生对这个实验理解更加深刻.在遇到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实验习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篇11

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的过程进行调查发现,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动手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些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提出问题,进而无法顺利地进行实验.或者是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态度不端正,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不高.因此,教师应当力求改变现状,通过探究实验去展现化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化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当让那些对化学学习有较多困难的学生为一组,其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小组成员要轮流发挥作用,尽好自己的职责.这样,能够避免这些学困生在学习化学探究实验时总是被那些好学生的光环所影响,当他们在探究实验中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大的时候,就能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了.例如,在v“仪器认识与使用”时,难免出现意外情况,如试管炸裂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为什么试管会炸裂?然后指导学生共同分析原因.最后根据试管炸裂的情况再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这样,形成了一次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在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意外不一定是坏事,教师要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实践价值,提高化学的魅力.

二、善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习领域

在初中化学知识结构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定律.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验,开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教师可以适时借助多媒体来完成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化学的魅力.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可以通过如下两个实验进行学习.一是白磷燃烧实验.在教材中,为了验证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一般只会用到天平作为工具,由于天平灵敏度等问题,需要称量时间较长,课堂冷场,学生感觉无趣.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电子秤来帮助实验.二是镁条燃烧实验.镁条燃烧实验测量数据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说明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这一事实,引起学生思考,进一步辨析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实验过程拍摄成视频,作为一个教学素材,为以后学生的复习巩固提供参考资料.有一些耗时长,成功率低的实验,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法达到直接实验的效果,如电解水实验、粉尘爆炸实验.有些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将实验过程用智能手机拍成微视频,到课堂上展示,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么简单,重要的在于进一步凸显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创新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思维都有重要作用.

篇12

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文章就化学课堂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具体探讨。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体验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针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习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情景创设:

首先,营造化学环境。例如,在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教学之前,可以先把波义耳和罗蒙诺索夫两位科学家进行的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告诉同学们。他们曾将把同样的锡块放置在敞口与封口的两个容器当中加热,这样他们就得到了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的结论。学生可以对实验的场景进行体验,然后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研究。

其次,通过化学实验创造情境。在教学活动当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化学实验创造出情境体验。例如,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准备两个集气瓶,分别装上氧气和空气,然后将带有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通过这一实验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这一课的时候,准备两瓶二氧化碳,其中一瓶吧下层的火焰熄灭,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另一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由此,学生可以发现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是不能燃烧的。

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结合教学的内容分,利用对媒体播放一段音像或一些图片,为学生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时候,可以分别向学生展示出不同环境下的氧气:装有氧气的集气瓶、带有氧气瓶的潜水员、鱼塘增氧装置的图片等等。通过情境创设承购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同学们在情境中积极探索知识,教师也讷讷够在清江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以完成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容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以及学习的信心。

二、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

化学这门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是进行化学教学的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探索知识。通过创设具体的条件,让新的学习材料与同学们已经具备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并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通过丰富多样的操作探究以及体验活动,学生可以去观察实验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在观察和体验当中主动发现化学知识,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

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先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向同学们介绍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之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过程当中产生的现象,学生提出了几点问题:①为什么倒入二氧化碳以后下面的蜡烛比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了?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以后,石灰水为什么变得浑浊了?③为什么二氧化碳不是酸也能让石蕊变红?这些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与观察的过程当中提出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我先指导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如果存在不能透彻解决的,给予同学们适当的启发,让他们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或总结,归纳出具体的化学知识。这样学生在练习到之前所学的其他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记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再如,我在讲授灭火原理与方法的时候,可以首先设计一个熄灭燃烧的蜡烛的实验。让学生们分析他们可以采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原理。然后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总综合讨论所使用的原理。同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区分原理与方法之间的差异。在具体的实验当中达到学习知识的效果。

三、实施对比教学,让学生在类比和联想中体验

首先,可以将复杂、散乱的化学知识,进行规律化的教学。我在讲到“物质结构”这一课时,先与同学们讨论蜜蜂采蜜的行为。蜜蜂采蜜的时候,看似没有固定的路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就会发现蜜蜂离花最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最多。由此就可以引出电子运动的统计规律了。而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电子运动与蜜蜂采蜜之间的类比准确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

其次,可以将抽象的化学进行具体化的处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也就是说,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例如,在教授“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这一课的时候,由于电子、质子和中子是微观的,十分抽象,淡出的语言描述难以进行具体形容,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直观的、熟悉的物体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对他们进行描述。利用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进行描述,以此类比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运动。由于学生对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比较熟悉,就能够在宏观上对知识形成准确的认识。这样,就能够通过类比,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掌握到知识的本质,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操作中、类比联想当中体验学习化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进行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义良.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情感教育例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164-16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