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

时间:2023-07-21 09:13: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

篇1

[关键词] 加强护理模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a)-0149-04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CHEN Qing, MA Yi-qiu, WEI Su-lan, HUANG Xiao-ming, CHEN Cui-l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Yongn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Guangxi, 5302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Methods 280 cases of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jaundic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lated curative effect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nder, fetal age, delivery method, feeding situation, age, body quality, Apgar score and severity of diseas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3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22 cas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jaundice continuous time, jaundice disappearance time, first meconium discharge time, 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and serum biliru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02±1.01)d, (7.05±2.20)d, (12.94±4.06)h, (8.98±1.31)mg/dL and (12.01±1.61)mg/dL,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Nursing effect

目前,新生焊叩ê焖匮症占新生儿住院病因第一位,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还未发育成熟,因此游离胆红素易通过该屏障[1-2],由于游离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特别是对大脑基底核及各种脑干神经核的毒性,导致脑细胞损伤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死亡率极高,50%~75%死于急性发作期,幸存者中75%~90%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造成患儿听力障碍、视觉异常及智力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3]。近年来,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有呈增高的趋势[4],由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可逆性,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发生关键,也是新生患儿护理的工作重点。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加强护理模式干预13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缩短病程而早日康复,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该次研究所采用的加强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同时也应该加强新生儿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工作,许多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若能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是完全能防止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因此关于该方面的前瞻性研究可能会成为今后新生儿护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颜云,李清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8(1):101-103.

[2] 陈陆飞,吴坤海,刘琛,等.高胆血症新生儿溶血症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3):3173-3175.

[3] 范倩倩,王少华.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临床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7):1186-1189.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10):745-748.

[5] Bhutani VK, Johnson L, Sivieri EM. Predictive ability of a predischarge hour-specific serum bilirubin for subsequent significant hyperbilirubinemia in healthy term and ner-term newborns[J]. Pediatrics,1999,103(1):6-14.

[6] 张德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626-2627.

[7] 林一霞,王颖慧,李志宏.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s志,2013,22(22):2424-2426.

[8] 陈昌粹.新生儿黄疸护理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20(4):279-285.

[9] 张宁.护理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2):77-70.

[10] 许文波,周丽,陈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J].中外医疗,2015(15):62-63.

[1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研究协作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学杂志,2012,50(5):331-335.

[12] 王艳丽,邹静静,汪惠琴,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08-110.

[13] 张恒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3例临床病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40.

篇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13-01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人侵的特殊门户,极容易发生局部感染,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二次断脐有预防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和缩短脐部脱落时间的作用。我科对正常新生儿实施二次断脐,防止脐部感染,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对2011年8月~2012年2月出生的187例新生儿二次断脐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11年8月~2012年2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包括正常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187例,不包括转科和转院的新生儿。

1.2 时间:新生儿出生后,胎儿出生后1~2分钟应用气门芯在平脐轮处结扎,距结扎远端0.5 cm处断脐,挤除残血,再用5%碘酊消毒断面,以无菌纱布覆盖,并用经环氧乙烷消毒的新生儿护脐带包扎,出院当日新生儿体格检查无异常,在晨间沐浴后,行二次断脐。

1.3 方法:新生儿出生72小时以上,于哺乳后1 h进行,操作室室温调节至28℃。在晨间沐浴后,用0.5%碘伏棉签消毒脐部二次,左手拿无菌有齿镊提起脐带残端,暴露脐根及周围,右手持无菌组织剪(剪刀头部有一月牙形缺口),剪刀与新生儿脐部皮肤角度呈15°~3°夹角,沿脐根部从不同方向环形剪除残端脐带,保持创面平整,减少脐带组织残留。然后用0.5%碘伏消毒创面及创面边缘的皮肤,直径5cm,再用一次性愈脐贴包扎脐部,如创面有少量渗血,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如出血较多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二次断脐时有渗血或出血的新生儿,要3分钟、60分钟,90分钟,2小时仔细观察脐部渗血情况,并常规告知家属和产妇,注意观察脐部有无渗血,避免新生儿大声哭闹。如发现有渗血及时处理。新生儿每日沐浴后用0.5%碘伏清洁脐带残端及脐周皮肤,更换愈脐贴,连续3天,注意保持脐部干燥、清洁。

2 结果

对187例新生儿二次断脐进行观察。家属对新生儿二次断脐的效果满意率100.00%,无一例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交叉感染和意外损伤等并发症。99.33%的新生儿2次断脐后5天~7天脐部创面完全愈合,效果佳。0.66%的新生儿脐带创面愈合延长至第10天愈合。有约8%的婴儿有哭闹现象,随着护理人员的细心呵护,哭闹很快停止。0.5%的新生儿二次断脐后有极少量出血,只需用无菌吸收性明胶海绵和愈脐贴加压缠绕于腹部即可止血。新生儿二次断脐前对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及健康宣教,制订操作规范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保障新生儿二次断脐效果的重要措施。

3 讨论

3.1 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气门芯结扎脐带,用一次性脐带卷包扎脐部,次日晨间沐浴后,解除脐带卷,使其暴露自然干燥,72小时后行二次断脐,此时脐部残端较干燥,剪除残端不易出血,若过早剪去脐部残端,由于脐部残端暴露时间过短,还未干燥,剪除时易出血。因此出生72小时后行二次断脐效果最佳。

3.2 新生儿出生后,脐部用气门芯结扎,若未进行二次断脐,脐带残端不易脱落,往往造成出院后由于脐部消毒处理不当而引起脐部感染,渗液,渗血。造成家属担心,沐浴时也不方便。二次剪脐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和缩短脐部干燥所需时间等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

3.3 二次断脐时严格无菌操作,无菌镊及组织剪应每人一份,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擦干,高压消毒备用,

防止交叉感染。

3.4 对住院新生儿观察和出院新生儿的随访发现,二次断脐后脐孔恢复良好、美观,无1例发生继发感染,家长满意率100%。

4 小结

新生儿脐部是一个易感部位,脐带断面又是一个创面,是细菌入侵的门户,若脐带处理不当,容易引起脐部感染。通过正确评估脐残端的性状、干湿度、颜色的变化,适时二次修剪脐残端,在预防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和缩短脐部干燥所需时间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由于操作方法安全,简便易行,效果满意,使围产儿保健工作得以提高,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总之,二次断脐推广应用需遵循知情同意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制订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考核,是保障二次断脐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也有积极的防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海泉,韩全乡,姜祖光.新生儿皮肤医院感染渊查分析EJ3.中外健康文摘,2007,4(7):878-879

[2] 颜芳.新法剪脐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955

[3] 王华英,胡婉珍,李乐华,等.新生儿剪脐时机的临床观察EJ3.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23-525

[4] 郑小莉,熊仕富.二次剪脐法在产科中的I临床应用EJ3.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8)86

[5] 张宏玉,蒙莉萍,谢春丽,等.临床脐带护理方式现状综述.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75.277

[6] 刘雪梅,袁秋云.新生儿一次断脐162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18(3)

[7] 沈惠琴,马桂芹,齐玲.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5):512-513

[8] 林泽.围产儿厌氧菌感染.新生儿杂志,1990,5(5):231

[9] 黄德珉,陈俭红.新生儿疾病学.北京:人民卫士出版社,1988:354-355

[10] 王慕荻.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8

[11] 李海秀.新生儿脐炎合并败血症的护理[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1(3):275-276

[12]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

[13] 王兰华.新生儿剪脐时机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23

篇3

新生儿黄疸以新生儿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为特征,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0 %足月儿和80 %早产儿可出现肉眼黄疸,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表现。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因此,利用早期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十分必要。外治法预防该类疾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现就近10年来外治法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抚触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使胃肠道激素、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加,这样食物的吸收能力增强,奶量摄入增多,刺激胃肠蠕动,使新生儿胎粪排泄次数增多,胎粪尽早排尽,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对新生儿黄疸产生干预作用。张桂芹等[2]将自然分娩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抚触组出生后第1 d即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间新生儿生后48 h吃奶次数,大便转黄天数及生后第3 d、第4 d经皮测总胆红素值,在统计学处理上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仝玉丽[3]选择180例足月分娩的出生满24 h的新生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抚触组, 抚触组连续7 d行新生儿抚触,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新生儿经皮测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 抚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董旭东等[4]将12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抚触组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抚触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 抚触组第1次排胎便时间亦明显缩短(P<0.01) 。

2光疗

采用经皮测胆红素仪监测新生儿黄疸指数,给予预防性光疗,能有效地将血非结合胆红素浓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通过光疗可使间接胆红素氧化为一种无毒性水溶性双吡咯,从胆汁或尿中排出,以降低血胆红素浓度,可减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效果良好。陈新斌[5]对144位新生儿进行经皮测胆红素指数(TCB)监测,凡生后3 d内TCBI>18者放入光疗箱治疗,12~24 h后出箱,若停止光疗后TCBI又升高且>18者则再次光疗,直至TCBI<18,同时参照黄染进展速度及基础病确定是否光疗。经过2次光疗者5例,接受4次以上光疗者3例(其中1例早产儿光疗7次)。结果无1例核黄疸发生,全部光疗婴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岑金等[6]将190例胆红素24 h内≥103 μmol/L,或48 h内≥154 μmol/L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予光疗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游泳

新生儿游泳后吃奶频率增加,每次吃奶持续时间延长,肠蠕动增加,加速了胎粪的排出。由于游泳新生儿的摄食时间提早,从而加快了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使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之排出体外。同时,新生儿小肠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分解结合胆红素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粪便排出,促进了胆红素的排泄和减少了肠—肝循环胆红素的吸收,从而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以及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覃桂荣等[7]将78例足月剖宫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游泳组(38例)与对照组(40例)。游泳组从出生当天开始游泳,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游泳。结果游泳组新生儿末梢血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P<0.05),胎便转黄时间缩短(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蒙林等[8]随机抽取160例新生儿分为研究组(游泳组)80例和对照组(沐浴组)80例,结果研究组TC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胎粪排出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

4人工促排便法

胡颦等[9]应用开塞露纳入新生儿内通便,加快胎便的排出与排尽,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推迟黄疸出现时间,减轻黄疸程度,降低黄疸发生率,从而减小了新生儿黄疸的危险性。他们将健康儿共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开塞露,对照组不用开塞露。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黄便时间、黄疸出现时问、黄疸发生率、黄疸达高峰期经皮胆红素值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李忠[10]采用生理盐水灌肠加快胎便排出,减少尿肠—肝循环中尿胆原的重吸收,取得明显效果。将224例新生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12例,治疗组新生儿在出生后6 h内用生理盐水20 mL灌肠,若未能解胎便,再用生理盐水10 mL灌肠,对照组未经处理。两组对比,治疗组发生病理性黄疸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治疗组发病时间明显延迟,黄疸指数低,蓝光照射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李先林等[11]将133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 例采用腹部按摩加体温表玻璃棒刺激直肠壁的人工排便法促进胎便排出;对照组70 例任其自然排便。结果出生后1~5 d观察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P<0.05或P<0.01)。

5药物贴敷及外洗法

通过脐周穴位、皮肤吸收药物,从而达到清除新生儿体内胎毒、清热祛风、消降积满,对减轻黄疸、消除黄疸有较好的效果。钱竹珍等[12]将剖宫产娩出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断脐后脐部用胎毒清脐敷包扎,对照组60例断脐后暴露脐部。结果两组新生儿胆红素浓度>205 μmol/L例数分别为6例和22例,黄疸消退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5±0.51)d、(2.4±0.81)d,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王利民等[13]选择足月新生儿黄疸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干预组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行药浴;对照组口服苯巴比妥+加味茵陈汤治疗。结果干预组黄疸出现时间相对推迟;治疗后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明显减少,光疗率减少(P均<0.05)。

6快速断脐法

快速断脐法减少了脐血进入新生儿体内,使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减少了新生儿胆红素的生成[14],它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使黄疸程度减轻。林振喜[15]将22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快速断脐组(120例)和慢速断脐组(100例)。快速断脐组新生儿娩出后11 s内快速断脐,慢速断脐组新生儿娩出后待脐搏停止后将母血挤向新生儿脐部再断脐。结果显示,快速断脐组的新生儿肉眼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慢速断脐组,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也明显晚于慢速断脐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较慢速断脐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

7综合干预疗法

7.1 游泳加抚触

徐雪梅等[16]将3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出生后24 h进行游泳加抚触,对照组16O例出生后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出生后不同时段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刘继波等[17]将25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中的126例作为研究组,1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进行游泳加抚触,对照组进行单纯沐浴。结果显示,研究组胎便转黄的时间为(35.20±0.24)h,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为(47.69±0.26)h,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曾华[18]将50例参加游泳与抚触的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黄便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5~21 h,观察组新生儿6~7 d血胆红素比对照组低1.8~65.2 μmol/L,观察组新生儿黄疸症状轻且持续时间短。

7.2 抚触配合足部脏腑反射区按摩

俞琦等[19]选择足月产新生儿162 例,两组均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治疗组加抚触配合足部脏腑反射区按摩。结果表明,治疗组每日排便增加、胎便变黄时间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峰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7.3 多种早期干预措施

采取早期补充喂养、喂服酶诱导剂、抚触及灌肠促排便等多种早期干预措施,不但能让新生儿获得初乳的高营养和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能量,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加快胎粪排出,降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涂燕青等[20]将182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2 例) 和对照组(90例) ,观察组在出生后12 h 预防性给予苯巴比妥、妈咪爱,结合抚触,直至出院。对照组不给予早期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发生率为39.1 %、61.1 %,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持续时间为(3.8 ±1.8) d、(6.5 ±2.1) d ,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徐红梅等[21]对新生儿生后24 h常规经皮监测胆红素水平,早吸吮、必要时温盐水灌肠促进胎便排出,应用肠道菌群调节剂减少肠—肝循环, 进行早期预防。对疑似血型不合性溶血时, 应及早化验血型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达到我国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标准者(156 例) 进行光疗及药物治疗。经综合治疗, 显效112 例(71.8 % ),有效44例(28.2 % ),总有效率100 %,无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

9小结与展望

从上述文献可知,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有其独特的效果,方法也较多,包括中医外治法和西医外治法,目前已引起广泛重视,其优越性突出表现为疗效明显、作用迅速、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小以及价廉。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有关外治法的研究多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上,实验研究、机理研究较少、不够深入,不少报道观察病例例数少,说服力差。我们认为,随着有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实验、治疗方法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多样化,外治法将在预防新生儿黄疸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uretschke L J,Kernicterus. Still a concern[J ].Neonatal Netw,2005,24(2):7-19.

[2]张桂芹,孙晓娟. 抚触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2): 69-70.

[3]仝玉丽.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附180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07-1909.

[4]董旭东,刘宁,孙琼兰.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及排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85-1686.

[5]陈新斌. 胆红素监测和间断光疗对新生儿核黄疸的预防[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10): 894-895.

[6]岑金,林雪霞,蔡爱群. 微量血胆红素高值新生儿的早期干预120例临床分析[J].中华新医学,2003,4(16): 1493-1494.

[7]覃桂荣,雪丽霜,谭红,等. 游泳对新生儿末梢血胆红素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 6-7.

[8]蒙林,崔艳萍,董秋燕,等. 游泳对新生儿胆红素影响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1): 56-57.

[9]胡颦,陈丽,王薇,等. 开塞露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02,26(4): 354-355.

[10]李忠. 生理盐水灌肠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9): 970.

[11]李先林,赵新霞,刘燹,等.人工排便法预防新生儿黄疸[J].护理学杂志,2006,21(15):27-28.

[12]钱竹珍,叶君儿.胎毒清脐敷防治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0B): 1231.

[13]王利民,吴曙粤,黄春兰,等. 新生儿退黄洗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44-945.

[14]钱华,钱育昆.快速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2,2(3):88.

[15]林振喜.两种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07-2308.

[16]徐雪梅,陈冬菊,涂敏娟. 游泳与抚触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21): 19-20.

[17]刘继波,张桂荣,沈连春,等. 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影响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9): 1081-1082.

[18]曾华. 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06,27(4):546-547.

篇4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c)-0191-01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高危症之一,是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等高危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反复低血糖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可引起智力下降及永久性神经损伤。特别在基层医院,由于患儿家属的认识不足或医务人员认识不足,很易出现此病症。本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55例新生儿低血糖患者,对其诊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5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均为下级医院转诊患者,其中,男35例,女20例。出生日龄l h~12 d。胎龄:30~34周18例,35~37周22例,38~42周12例,> 42周3例,体重 < 2 500 g者21例,2 500~4 000 g者34例。

1.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应用罗氏血糖仪及相应试纸,对新入院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采足跟、拇趾端血进行微量血糖检测,血糖 < 2.2 mmol/L者,不论足月儿或早产儿均诊断为低血糖症。

1.3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症大多无明显症状或有症状亦表现为非特异性,多表现为反应低下、面色苍白、拒奶、阵发性发绀、呼吸暂停、嗜睡、多汗等,部分患儿可见惊厥发作。本组病例中无症状者33例(60.00%),吸吮力差9例(16.36%),嗜睡5例(9.09%),发绀3例(5.45%),震颤3例(5.45%),抽搐2例(3.64%)。

1.4 治疗方法

对无症状的低血糖患儿的处理方法为尽早母乳喂养,母乳难以获得时给予配方奶。当口服存在禁忌或患儿不会吸吮时,给予静脉输注葡萄糖,每30分钟复查血糖水平。对于有症状的低血糖患儿,给予10%的葡萄糖,按照2 mL/kg的量给予推注,速度为1 mL/min,每30 min复查血糖水平,直至血糖平稳。

2 结果

本组患儿大多在24 h内血糖稳定,较重患儿一般在48~72 h内症状消失,血糖稳定后停止治疗。有原发病者继续治疗原发病。

3 讨论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且大多数病例无特殊表现,因此不易发现,特别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过去对于此病诊断标准不一,目前诊断上趋向于无论患儿胎龄和日龄,只要血糖低于2.2 mmol/L即可诊断[1]。本组病例即以此为标准,及时发现了大部分无症状低血糖患儿。

由于葡萄糖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低血糖可致脑细胞能量代谢失调,影响脑细胞代谢和发育,导致脑细胞受损,引起如认知异常,听力损害,视觉障碍,癫痫等在内的一系列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并可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出现新生儿低血糖必须给予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2]。同时因新生儿肝糖元和脂肪贮存不足,出生后2 h血糖开始下降,若不及时补充,12 h左右血糖将基本耗尽[3]。特别在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更易发生低血糖。针对这些特点,本院对有发生低血糖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加强了常规筛检,及早发现了一些无症状和有症状的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尽早进行治疗,使患儿避免了低血糖所造成的危害。

有文献显示新生儿低血糖无症状者是有症状者的8~10倍[4],极易被忽视,因此加强对新生儿低血糖的监测是发现本病的根本。本组患儿中无症状者占到60.00%,虽未达到文献所述的比例,但也说明无症状低血糖患儿在临床工作中是最常见的。作为新生儿科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院要加强对此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明确后只要及时的补充血糖,症状一般很快就会消失,此病对新生儿的主要危害在于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使新生儿长时间或反复出现低血糖后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5-6],由于受医疗条件影响和医疗水平所限,本病现多发于基层医院,且有时发现较晚,对患儿造成一定的损害,本组所报病例均为下级医院转入。因此强调在基层医院对高危病患儿的血糖监测和原发病的处理是临床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Straussman S,Levitsky LL. Neonatal hypoglycemia, curr opin endocrinol[J]. Diabetes Obes,2010,17(1):20-24.

[2] Laje P,Halaby L,Adzick NS,et al. Necrotizing enterecolitis in neonates receiving octreotid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J].Pediatr Diabetes,2010,11(2):142-147.

[3] 毛健,陈丽英,富建华,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7):518-522

[4] 林粤,张岳晔.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11):1751-1752.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c)-103-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新生儿在气管插管时,并不存在肺炎,但是在进行机械通气(MV)后发生的获得性肺炎,属难治性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多数会发生VAP,该病目前尚缺乏快速理想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治疗主要依赖于经验用药,VAP是MV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患有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发生再次感染、致死率高和治疗费增多的重要因素[1-2]。临床如何预防新生儿VAP的发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根据目前国内外防止新生儿VAP的护理现状及进展做以下综述。

1 VAP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国内各种研究报道[3],新生儿群体中VAP的发生率一般为16.8‰~50‰机械通气日。根据美国国家医疗感染监测机构2000~2009年的公开资料显示,美国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为2.8‰~5.9‰机械通气日。引发新生儿VAP的常见病原细菌以G-杆菌为主,其别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四种最为常见;G+球菌以金葡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三种最常见。众多研究表明,引发新生儿发生VAP的各种因素非常多,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各种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交叉、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目前的研究,早产、出生儿低身体素质、反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较长、频繁气管内吸引、服用中枢抑制药剂等,是引发新生儿VAP发生的危险因素。

2 新生儿VAP的预防干预及护理

2.1 制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严格的管理制度

加强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严格控制病房内人员的流动,要求工作人员入室带鞋套,换无菌衣;每日病房坚持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30 min;每日加强空气消毒、监测、登记工作,使用专门的空气消毒机器对空气进行全面消毒,若空气质量较差时,可增加每日空气的消毒次数;每月对医院病房进行专门的空气培养,控制细菌数,使其低于155 CFU/m3;必须特别加强医院病房内,对所有易感染病原菌的监测控制工作,为患者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2.2 严格规范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规范

已得到广泛认识到,手卫生在预防医院感染防治中的重要性。台湾大学第一附属医学院经过多年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提高手卫生的质量,则可显著降低医院呼吸道类疾病的发生率,所以手卫生是一种预防医院NICU内发生感染的简单、经济、有效的举措;美国洛杉矶嘉惠尔医院Garfield MD的研究显示,提高手卫生程度、减少对患儿触摸次数,可以使NICU中的患儿VAP的发生率从19.1‰机械通气日下降至7.9‰。由此,要必须严格监督、坚持倡导医务人员护理患者前后必须按要求严格清洗双手。由此可见,勤洗手是预防新生儿感染VAP的第一道防线,医院的每位医务工作者必须正确对待,严格按照具体要求实施。

2.3 对婴幼儿采取正确姿势

各种研究及实践表明,防止误吸的各种方法中,将婴幼儿放置在具有恒温条件的抢救台上,使婴幼儿始终处于恒温环境,由此就保证了患儿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恒温抢救台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舒适、充足抢救空间,有利于对患儿的抢救。大量的经验数据及研究表明,抬高头部25°~40°可使婴儿胃内所容纳的食物及消化道赋存的病原体很难逆行,由此大大降低了幼儿VAP的发生率;反之,若婴幼儿采用平卧,是引进幼儿误吸的非常危险的途径之一。另外,对幼儿鼻饲时,必须将使用的气管中的气囊充满气体,并且一定不要使鼻饲速度节奏过快;幼儿鼻饲后,必须提前抽吸胃管以确定基本排空,然后再释放气囊;在对气囊释放前,必须将气囊周围的分泌物清除,防止气管分泌物会经过气囊进入下呼吸道[4]。

3 口腔护理注意事项

气管经口腔插入的新生儿,由于新生儿口腔一直处于开放状态,很容易造成唾液减少、口腔黏膜干燥,使口腔的黏膜抵抗力、自洁作用减弱,将造成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使口腔成为各种病原菌的繁殖地。另外,危重新生儿非常容易发生误吸,如果误吸,通常将使口腔还有咽喉部的附属病菌带进入肺部,同时如果其肺部有很低的抵御能力,使之不能及时将病原菌清除,这就会造成感染。对于新生儿的口腔护理应根据情况每天2~5次,同时根据每位婴幼儿的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当pH7时,则可以用2%硼酸水溶液;当pH中性时,则可以选择2%~4%的双氧水溶液;若新生儿口腔处有溃疡,可以选择无刺激的口泰液,减少口腔积咽部病原体的繁殖。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研究结果认为,对经口及气管插管,口腔伴生大量的分泌物、且实施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实施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将能显著、有效地清除婴幼儿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口腔清洁,从而明显地减少病菌繁殖,从根本上减少了VAP的发生率。

4 呼吸气道湿化

生理情况,婴儿的呼吸道气道把吸入的气体加温、加湿,通常达到37℃,并饱和水蒸汽,水分通常以水蒸汽的方式被5 加强营养补充

应该根据新生儿体质不同,积极适量地补充氨基酸、微量元素、脂肪乳,也可以通过大剂量注射各种必须的球蛋白,增强新生儿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减少婴幼儿VAP的发生率[5]。

6 结论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尽可能缩短婴幼儿对呼吸机的使用,同时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不断加强各级医护人员对无菌防护操作的意识,改善新生儿病房的消毒条件,抬高头部的卧位,注重新生儿的营养补充,防止误吸等,此外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是有效减少新生儿VAP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针对新生儿的、标准化的预防VAP的行业指南,若能研究制定相关指导性的行业指南,则可以指导医护人员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医疗护理活动,全面预防新生儿VAP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良玉,徐效峰,吴小青,等.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6,13(7):1-3.

[2] 袁天明,俞惠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4):257-260.

[3]游楚明,傅万海,张志钢,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5):296-297.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124-0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是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新生儿皮肤组织娇嫩和好动等因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明显增加,导致新生儿家属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操作规程,降低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护理投诉和护理事故,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7月我院768例接受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②新生儿有典型的病理性黄疸的体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均诊断为病理性黄疸;④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为(240~589) μmol/L;⑤新生儿符合蓝光照射指征;⑥新生儿均为早产儿;⑦新生儿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新生儿有蓝光照射禁忌证;③新生儿经过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共302例,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142例)和护理干预组(16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构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方法

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找出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分析主客观因素,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组织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学习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学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风险意识和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常见风险种类与控制手段

1.3.1 呕吐窒息 常见原因:①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②蓝光照射过程中喂养方法不当。控制手段:①加强巡视,观察新生儿意识、瞳孔、体温、心率、呼吸、前囟门张力、肌张力、尿量和皮肤颜色等情况,一旦出现呼吸、面色青紫等分泌物梗阻征象,及时处理;②使新生儿的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头胸抬高15°~20°改善新生儿肺循环和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1.3.2 眼罩脱落 常见原因:①新生儿眼罩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乱动;③新生儿在蓝光箱内头部汗多,易滑脱,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眼罩,利用宽薄棉弹力带制成固定全棉不透光的黑色眼罩,完全遮盖眼睛,避免眼罩脱落。

1.3.3 反复穿刺 常见原因:①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一;②新生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③新生儿血管充盈度差。控制手段:①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穿刺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水平,做到静、慎、准和快;②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前先与新生儿多接触,减少新生儿烦躁不安和哭闹现象。

1.3.4 针头脱落 常见原因:①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不牢固;②新生儿躁动哭闹;③新生儿家属护理未到位,新生儿自己拔除;④新生儿头部汗多,不易固定,导致意外拔除。控制手段:①加强对躁动哭闹新生儿的巡视,避免新生儿手乱动;②牢靠固定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必要时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

1.3.5 皮肤损伤 常见原因:①身体突出部位保护未到位;②新生儿躁动哭闹导致保护措施脱落;③新生儿长时间保持同一。控制手段:①戴上柔棉手套和足套,以新生儿手指或者脚趾伸屈不受限为宜,手套以罩至腕关节为宜,而足套长度则以罩住踝关节为宜;②定时变换,仰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交替使用,尽量不要俯卧位,减少双膝关节与光疗箱玻璃硬板摩擦导致擦伤。

1.4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

1.4.1 基础护理合格率[1] 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新生儿进行测评。

1.4.2 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 由新生儿家属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来评价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日龄、体重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干预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3 讨论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病情重和黄疸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新生儿还常常伴有贫血、呕吐、拒绝哺乳和大便颜色浅等临床表现,部分新生儿甚至出现“核黄疸”,预后差,给新生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3,4]。迄今为止,蓝光照射治疗是病理性黄疸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促进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然后经胆汁和尿液排泄到新生儿体外达到缓解新生儿症状的目的[5,6]。但是,由于蓝光照射给新生儿带来诸多改变,新生儿易出现哭闹、躁动等,明显增加了潜在的护理风险。因此,探寻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领导于2011年7月开始成立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系统收集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各种风险信息,根据收集的资料制订规避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发现: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的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慕贤,黎俊红. 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115-116.

[2] 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 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3] 郝英,王小莹,李梅,等. 新生儿黄疸对婴幼儿发育商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4):27-28.

[4] 许秀形.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合并护理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166-167.

[5] 毛英,钟丹妮. 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 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篇7

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出院后父母护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新生儿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新生儿出院指导是教会父母在出院后如何科学地护理新生儿,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父母的育儿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新生儿家属大多数会从书刊杂志、电视及网络上获取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往往理论性强而实际操作性不强,在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时比较教条。在与新生儿家属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普遍不知道如何护理、照顾新生儿。为了使新生儿在出院后得到正确的护理,我们在新生儿出院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均来自我院儿科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出生后 1 d~20 d新生儿120例,其中男婴55例,女婴6 5例,住院天数为6~10d,平均为7 d。

1.2方法 出院时给予照顾新生儿的家属讲解并示范动作:护士在患儿入院时告知我科的联系电话及一些护理新生儿的宣传教育知识。

2 护理指导

2.1 新生儿的保暖 新生儿的衣物应以棉质、柔软、舒适为宜,新衣服一定要洗过后再给孩子穿。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手、小脚,要保持手脚的温暖,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新生儿的穿衣、盖被。通过三句宝典判断新牛儿穿的衣服是否合适 ( 三句宝典即宝宝手脚是暖的,背上没有汗,衣服是合适的;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没有汗,衣服不够,要添加衣服;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有汗,衣服穿多了,要减衣服)

2.2 新生儿的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是目前新生儿健康宣教的必须内容[2],向家长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建立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母乳营养丰富、方便,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喂奶后给婴儿拍背,吃奶后给予右侧卧位,夜间将新生儿放置在母亲身边,防止吐奶后误吸。指导选择人工喂养患儿家长喂奶时试温的地方是手掌的大鱼际, 不是手心;喂奶过程中奶嘴要充满奶汁,避免吸人过多空气。同时告诉家长正确的配置奶液浓度,并教其学会奶具的清洁和消毒。一般母乳喂养 2 次奶要间隔 2~ 2.5 h,配方奶喂养间隔 3 h左右,如果喂奶次数频繁,会消化不良,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3 0 min左右, 如中途休息时可给拍背, 打嗝后再继续喂奶,如果吃饱了,这时就不再吃了。

2.3 沐浴及脐部的处理 沐浴时室内温度要达到30℃ ,先洗新生儿头部,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后可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对脐部进行消毒,如脐部有渗液,为防止感染,每天需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脐部 2 ~3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为止。

2.4 臀部皮肤护理 现在多数父母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最好提倡使用柔软的棉质尿布。大小便后更换尿布要及时,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每次清洗后,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可涂上少许婴儿润肤油,这样不易刺激皮肤。如果发现臀部皮肤发红,可涂护臀霜或紫草油保护皮肤。

2.5 新生儿哭闹时的处理 新生儿大声哭闹,首先要检查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如有大小便要及时更换尿布,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是否松紧合适,再看看是否要吃奶,体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无原因的哭闹不止,安抚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及时去医院就诊。

2.6 新生儿抚触 新生儿抚触是科学规范的对新生儿全身进行按摩[3]。向家长宣教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告诉家长抚触存家庭同样适用[4]。护士示教抚触的手法,首先抚触的环境在 2 8~3 0℃,有条件者可以播放轻音乐,抚触者要洗净双手,不戴首饰, 宜选择在两顿奶之间或者是沐浴后,充分温暖双手后涂满油,依次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和背部的顺序轻轻按摩,每个部位按摩 3次,抚触的时间控制在 1 0min左右。

2.7新生儿房间的管理 新生儿出院后会有很多亲戚朋友来到家里探望,尽量减少与新生儿接触,并且有固定人员护理婴儿,防止交叉感染。婴儿室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温度在 24 ℃左右,湿度55%~65%为宜。

3 结 果

出院时对家属做好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指导,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有 120例家属都能正确地护理好新生儿,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也能自己正确处理,只有 8例产妇由于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身体因素等不能完全掌握。做好新生儿出院时延伸护理指导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家长育儿自信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4 讨论

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丰富了家长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了出院指导的效果,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护理技巧的认知,增强他们护理新生儿的信心,保证护理质量。通过1月后的电话回访,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全部掌握的有112例新生儿的家长,占93.3%。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通过示范性操作的指导,让家长在实践中学到护理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纠正错误之处, 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使家长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巧,从而提高家长的护理能力,使专业的护理从医院得以延伸到患儿家中。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延伸式的护理服务形式,是医院将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的手段之一[5~7],是出院患儿家属及时获得康复保健指导与咨询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出院患儿开展电话回访,使患儿家属更愿意与医院保持长期联系,不仅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而且使人文关怀得到延续,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张娟.如何做好新生儿出院宣教[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 0 0 6 ( 8):8 5.

[2]张素珍,孟永勤,丁焱.新生儿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比较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J].2008,23(16):2208- 2210.

[3]黄河清,洪琦,李仪风,等.新生儿抚触对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 (3):203 -204.

[4]卢林阳.早产儿发育照顾护理综述[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 4 (1):85- 87.

[5] 刘素娥,覃桂荣,麦蔚莹,等.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5,(11):977 -978.

篇8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时期血氧分压低,红细胞量多,出生后新生儿血氧分压高,大量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寿命短,分解速度快,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多,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肝功能未完善,肝脏内Y、z含量少,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含量少、活性不足,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高;出生时肠腔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JLN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2]。所以,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混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3]。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擦洗脐部2~3次,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应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4],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每天吮吸不少于12次,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一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5],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和排泄。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6],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保持病房安静清洁,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促进乳汁分泌,教会母亲哺乳的技巧。即使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70%以上的产妇分娩后0—24小时母乳的分泌不足5ml,可见纯母乳喂养儿中,尤其在产后3天内新生儿的水分和乳汁供应都存在相对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摄入不足[7],热量摄入不足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8l。因此,母乳喂养后,新生儿仍哭闹、寻乳、吸吮时说明母乳量不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乳旁加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8]。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新生儿肠腔内胎便约含80—200mg胆红素,这个含量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一10倍,如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索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9]。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对出生后12小时仍未排大便的新生儿应用生理盐水2ml加开塞露2ml灌肠,管直径0.5cm,前端涂石蜡油,插入4~5cm,通过肛管的刺激和开塞露的作用,促进新生儿排便。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10],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及核黄疸的发生危险性。新生儿游泳时注意保持室温28℃,水温36℃~37℃,检查游泳圈是否漏气,扣好保险扣,贴好防水护脐贴。游泳时间最好是喂奶后1小时、新生儿醒时进行,保证安全,一对一服务。游泳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食物的吸收能力,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11]。抚触室室温为28℃~30℃,播放优美音乐,抚触最好是两次喂奶之间、淋浴后及新生儿醒时进行,抚触方法参照强生婴儿抚触手册标准进行,每天两次,动作轻柔,注意安全。抚摸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哭闹、呕吐、肤色改变时暂停抚触,抚触后注意保暖。

2.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金双歧,思密达等,喂药前注意三查七对,口服金双歧时用30~40℃温开水溶解,水温过高会杀灭药中活菌,于吃奶后30分钟畏服,喂药时抱起新生儿,抬高头部,减少反流和误吸。

金双歧含有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12]。

2.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较强的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散。中药服用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影响疗效不可忽视的环节 [13]。口服退黄散时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散宜每日一剂,浓煎成4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6天为一疗程[14],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时,应减少剂茸或暂缓服用。

2.7 光疗的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的方法 [15]。光照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经肠道或尿道排出。光源有蓝光、白光、绿光,方法有单面光疗、双面光疗、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索血症普遍采用蓝光疗法。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16]。蓝光治疗室内配有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蓝光箱消毒后接上电源,调节箱温28℃,32℃。光疗前洗澡,清洁皮肤,勿扑粉或涂油,以免影响疗效。用黑棉布遮挡生殖器和眼睛,以免损伤生殖器和眼睛,用小纱布或棉质小手套包好小手,以免抓伤皮肤和抓脱输液针头或眼罩,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泻等常见副作用,每2小时测T、P、R一次,若体温38.5℃以上者,应暂停光疗[15]。勤洗尿布,做好臀部的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由于不显性失水和腹泻,光疗时应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两餐之间加喂水或静脉补液。喂奶后取右侧卧位,以减少溢乳、呛咳和窄息的发生[17]。新生儿在开始光疗时由于裸露在光疗箱内,缺乏安全感,往往哭闹不安,刚入箱时首先采用俯卧位,使新生儿腹部和四肢紧贴在温暖的有机玻璃上,如同母亲温暖的怀抱,使新生儿有安全感而减少哭闹,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再改为仰卧位或侧卧位[15]。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18]。蓝光治疗结束后,双眼除去黑布后应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帮助眼睛适应光线,用皮胆仪测量新生儿皮胆并做好记录,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洗澡后注意保暖。

2.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换血前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并签知情同意书,做好换血前各项检查,置于辐射台,给予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换血总量为150-180mL/Kg,换血全程为2-3小时[19]记录换血出入量,术后密切观察病儿神志,全身情况,皮肤颜色及生命体征,术后禁食4-6小时,情况良好者可喂温开水,如无呕吐等异常情况可进行喂养,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血,大小便颜色、腹部体征,注意黄疸程度及有无嗜睡,烦躁及抽搐等疸红素脑病的症状。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新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索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以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使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7-444.

[2]伍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4-95.

[3]熊燕,石胜,彭图元.新生儿脐炎及并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7-88.

[4] 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3.

[5]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等.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22-1023.

[6]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7]倪敏洁,徐小彬.探讨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J].上海护理,2006,5(1):10-12.

[8]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9]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10]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等.游泳对新生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96-397.

[11]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12],胡玉莲,王品品,张家洁,于凤琴,思密达和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828-829,

[13]张京,重视中药的服用方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5):508-509 .

[14]范翠,王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分析与观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9),104-120.

[15]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77-178,

[16]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3-24.

篇9

新生儿自发性气胸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的疾病,病情危重者常常危机生命,处理不及时常导致新生儿死亡⑴。2008年4月-2012年2月,我们运用一次性无菌留置针对我院新生儿科21例新生儿自发性气胸患儿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自发性气胸21例,男12例、女9例,足月儿17例、早产儿4例;出生24小时-72小时,左侧气胸19例、纵膈气胸2例。肺压缩体积 > 30%。

1.2穿刺材料 16G的静脉留置针一副、输液管一套、引流瓶一个。静脉输液管接瓶端及针头端均剪断备用,水封瓶装好生理盐水,静脉输液管一头接入水封瓶,另一头留待接静脉留置针。上述操作遵守无菌原则。

1.3操作方法 患儿卧位头高脚底位(15-30°)5-10分钟,穿刺部位选择在患侧胸部锁骨中线第2肋间,(纵膈气胸穿刺点在第2肋近胸骨旁)用络合碘常规消毒(不需麻醉),将留置针沿穿刺点垂直插入胸腔,获突破感后,将针芯退出,抽气顺利后,用止血钳将留置针管夹住,以防外界气体进入胸腔;然后将静脉留置针与引流瓶相接的静脉输液管相接,以无菌纱块及胶布密封固定,打开止血钳及输液管调速开关,见气体从管中逸出,即为成功。

1.4 拔管标准 呼吸困难改善,水封瓶中不再有气泡溢出,且经胸部X线证实肺己完全复张者,则给予夹管观察12-24h,复查气胸未再出现即可拔管。本组患儿均在48-72小时内拔出引流管。

2结果

21例患儿全部治愈 ,无创口感染、出血、无疤痕等并发症出现。

3讨论

新生儿气胸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较常见, 根据气胸的类型不同, 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危及患儿生命, 若不立即处理可导致死亡。对于肺压缩30%以下的小量气胸多可自行吸收, 对于肺压缩> 30%或有明显临床症状者, 往往需要立即排气减压或作闭式引流⑵⑷。

传统胸腔闭式引流一般需要麻醉和作手术切口, 肋间切开放置粗硅胶管引流,局部损伤较大, 易并发感染及广泛性皮下气肿;拔管后创口需缝合,可能遗留疤痕;这种引流术对患儿损伤大, 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操作、护理也比较麻烦⑶。

而采用一次性无菌留置针对新生儿气胸进行引流与传统胸切后置入大管径引流管的方法比较 有其特有的优点:1、创伤小,不需麻醉,直接进行穿刺;穿刺口径小、组织受损少、几乎不出血;术后疼痛程度轻、拔管后穿刺口愈合快。2、操作简便、快捷、仅需一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节省作切口、止血、分离组织及缝合的耗时。3、并发症少,引流速度平稳、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轻、穿刺口感染少见。4、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管体柔软,患儿无不适感。5、护理简单、方便。但本方法也有缺点、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管腔小、气体引流慢、对于张力性气胸、肺压缩严重缺氧明显者、症状缓解所需时间稍长、若气胸合并胸腔积液管腔易被渗出物堵塞,选用型号较大的留置针(20f)也可取得较佳疗效。

总之, 此方法材料易于准备, 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患者痛苦少, 术后不留疤痕, 治愈率高,花费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鑫.新生儿气胸综述[J].中国保健杂志, 2008,16(7) : 237-238。

篇10

新生儿从出生到适应环境是一个特殊时期,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调整和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维持其生命健康发展。此期新生儿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因此新生儿时期应特别加强护理。本文意在为父母们科学优质地护理新生儿提供依据。现将国内外新生儿的家庭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适宜的环境

新生儿的卧室必须阳光充足,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对流风。适宜的室温在24-26℃,湿度在55%左右。卧室要保持安静,减少人进入,避免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入室探视,以免干扰新生儿的睡眠及增加其感染的几率。室内尽量不要放置鲜花,以防新生儿过敏。

2母乳喂养

宜尽早进行。与其他食品相比,母乳更营养更容易吸收而且带给宝宝最天然有效的免疫保护,是任何食品无可比拟的。坚持母乳喂养是妈妈给宝宝最好的爱。母乳喂养的方法和要点[1]:妈妈喂奶前,应先检查是否需要更换尿布,洗净自己的双手和,将宝宝头枕在妈妈臂弯里,将和乳晕全部含入宝宝口中,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防止奶过急和堵塞宝宝鼻孔。喂奶时面带微笑,注视宝宝。喂奶之后抱起宝宝,轻拍其背部,待其打嗝后,取左右侧卧位,垫高头部,防止宝宝溢乳或呕吐时发生窒息。对于采用人工喂养的,奶嘴应剪成十字花形,大小合适,以免呛奶。喂奶时瓶中奶液应布满,防止宝宝吸入过多的空气造成胃胀或溢乳。用过的奶具应开水煮沸消毒。

3口、眼,脐、臀部护理

接触和护理新生儿前需要认真洗手,减少细菌传播。父母要修剪指甲,以防划伤新生儿娇嫩的皮肤。新生儿指甲也应及时剪去,以防自伤或发生甲沟炎。口腔:早晚用干净的软布或棉签蘸温水擦拭。每次喂完奶后喂少量的温开水。眼睛:早晚用温水檫拭。如果眼睛有发红及黄绿色的分泌物等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儿科就诊。脐部:脐带残端一般在出生后3-7d脱落,在其脱落之前每天用棉签蘸75%的酒精顺时针方向擦拭,清除脐轮与脐带之间的分泌物,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臀部:及时更换尿布,预防红臀。为新生儿选择尺寸合适的尿布。太紧的尿布很容易变得潮湿,更容易滋生细菌。大便后用温水洗净其臀部,软布擦干,抹油保护。

4沐浴

每日沐浴,注意保暖。沐浴的最佳方式:莫春燕等[2]研究发现采取盆浴的方式效果会更好,原因可能是盆浴方式使新生儿浸泡在温水中,其环境与胎儿在母体内的环境相似,所以新生儿会感到熟悉有安全感。而且还发现采取先俯后仰位沐浴时新生儿明显更为舒适。沐浴后及时擦干皮肤水分并涂以爽身粉,尤其是擦干皮肤皱褶处的水分,如腋窝、肘窝、大腿皱褶处及大腿根部。沐浴时还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安抚新生儿的紧张情绪。沐浴的优点:清洁皮肤,促进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而且方便父母观察新生儿的全身情况。

5抚触

时间安排在睡觉前,2次喂奶之间,在新生儿感觉舒适时进行,10-15min/次。调节室温为26-28℃,播放轻柔优美的音乐。抚触方法:家长取润肤油或爽身粉涂于双手,按头、胸、腹、四肢、背、臀的顺序以国际标准手法按摩,同时和新生儿语言交流。曲哲[3]等研究发现抚触有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提高免疫力,增加新生儿体重,增进亲子感情。

6视、听、触等感觉训练

新生儿的视、听、触等感觉,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大脑才能全面协调和发展。①视觉:黑白图形[4],对新生儿的视觉最具有刺激性。在床栏的侧面,挂上大小和人脸相仿的黑白脸形,供新生儿觉醒时观看。卧室内布置色彩鲜明的儿童画、气球、彩条等。各种视觉信号的刺激不仅有助于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更主要的是能有效提高其注视能力。②听觉:给新生儿播放轻柔、有节律的音乐,或模拟胎儿在子宫内所听到的声音或妈妈的心跳声,音量控制在55-70 dB,每次30 min。刘齐、陈京立[5]等研究表明新生儿在舒缓、优美的音乐中,通过听觉器官的信号刺激,能调节运动神经系统及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功能,促进生长发育。③触觉:手的训练。准备各种质地形状及颜色不一的手套,清洗消毒备用。当新生儿是清醒的时候,拿手套给其抓握,锻炼手的感觉能力。俗话说,心灵手巧。手的灵活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还有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如触摸、亲吻、拥抱等对于父母和新生儿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深远的影响。

7四肢训练

新生儿觉醒状态下,将其置于稍硬一点的床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父母轻轻握住新生儿的手或脚,随着音乐节拍做四肢运动;还可以将新生儿俯卧于硬床上,助其向前爬行。经常短暂性地练习爬行不仅锻炼新生儿四肢的协调能力,增加体能,为以后走路奠定基础,而且还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

8语言的情感交流

语言的情感交流应该渗透到新生儿的每一个护理中。只要新生儿是清醒的,就是语言交流的时机。多和新生儿对话,多对新生儿表示赞扬和微笑,鼓励新生儿发音。每次给新生儿洗澡或是喂奶时,妈妈可以说,“宝宝洗澡了”、“宝宝乖,吃奶了”,早上起床或晚上睡觉时,妈妈可以说,“宝宝起床了”、“宝宝乖,该睡觉了”,以此给新生儿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关注新生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及大脑智力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如何精心科学地护理好新生儿,是值得大家思考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张丽威.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新进展.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008-5971(2012)02-0381-03.

[2]莫春燕.新生儿沐浴中实施危机干预的研究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1674-0742(2012)12(a)-0012-02.

篇11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0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71-02

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5%-10%[1],为新生儿中危重人群。近20年来,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2],高胆红素血症是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之一,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约60%的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而早产儿黄疸的发生率可达到80%[3]。因此,预防和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有许多学者对早产儿黄疸的护理干预进行研究,现将早产儿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概念

早产儿是指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

早产儿黄疸的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STB)水平的生理范围随日龄而异,早产儿STB>256.50umol/L[5]。

2 原因

胆红素生成增多:早产儿常有宫内缺氧,致胎儿期造血过旺;肠肝循环相对活跃;早产儿喂养常常延迟,肠道菌群不能及时建立,肠肝循环增加。

肝脏对胆红素清除能力差:早产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与活性低;早产儿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不足,可致低蛋白血症,又易发生低氧血症和低血糖,二者都会降低白蛋白的结合能力,影响胆红素转运。

应急增加:早产儿易产生应急反应,生后缺氧、低血糖、低体温等情况,可诱导肝内血红素加氧酶的活性,使STB水平升高。[6]

3 胆红素的毒性

胆红素毒性的产生:胆红素在体内共有4种不同形式:未结合胆红素;未与白蛋白联结的未结合胆红素即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共价联结的胆红素又称delta胆红素。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具有神经毒性,在体内绝大多数是以与白蛋白联结的形式存在,白蛋白可以保护脑细胞免受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当血脑屏障完整时,入脑的主要是游离胆红素,它是胆红素毒性最直接且敏感的指标。当白蛋白胆红素联结力降低、联结数减少,均可导致游离胆红素增高。但当血脑屏障开放时(如高碳酸血症),部分与白蛋白连结的胆红素也可入脑。胆红素在游离状态时有神经毒性,但其结合状态是否有毒性仍有争议[2]。胆红素对早产儿的影响:早产儿各器官功能不成熟存在许多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如缺氧、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败血症、低蛋白血症、溶血,这些因素可促使未成熟的血脑屏障开放,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4 护理干预方法

4.1 非营养性吸吮。方法:早产儿口中仅放置无孔橡胶奶嘴,吸吮5-10分钟,7-8次/24h。通过刺激兴奋口腔内迷走神经,促进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及胃肠动力改变,刺激肠管蠕动,促进胎粪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了因喂养不耐受及胎粪排出延迟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缩短黄疸持续时间[7]。

4.2 早期微量喂养。早产儿于出生后12~24h予1∶1早产儿配方奶(半张奶)进行喂哺或管饲喂养开始每次2~3ml/kg,喂奶间隔时间为2~4h,以后喂奶量按需逐渐递增。因饥饿情况下胆汁流动缓慢,毛细血管所形成的胆汁也相应减少,造成胆汁酸和胆红素排泄减少[8]。早期喂养可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胃泌素不仅能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和胰酶的分泌,还可促进胃蠕动和胃黏膜的生长。促进胎粪排出,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9]。

4.3 清洁灌肠。方法[10]:将早产儿取仰卧位,取一根一次性导尿管,用液态石蜡油导尿管前端后插入直肠内约7cm,接20ml的一次性注射器,每次注入10ml/kg温生理盐水,进行反复抽吸,直到抽出的液体无胎粪为止。新生儿胎粪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约含80-100g/dl。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11]。早产儿小肠动力随胎龄的增加也有一个成熟的过程[12]。而且早产儿胰腺功能差,分泌少,胎粪中胰蛋白酶活力低下,导致胎粪粘稠,不易排出[13]。胎粪排出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引起早产儿生后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14]。清洁灌肠[10]可以使胎粪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大大缩短,还可以促进早产儿胃肠蠕动,增加早产儿排便次数,减少胆红素的吸收,促进胆红素排泄,有效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4.4 腹部抚触。抚触方法[15]: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在“I、L、u”型腹部抚触法,即右手在腹部由上向下“I”形抚触,由右下腹向左做“L”形抚触,由右下腹向左做“u”形抚触,抚触手法、力度要适宜、均匀、柔和,避开未脱落的脐痂和膀胱区,同时注意保暖,观察婴儿反应。每日抚触2次,每次15-20分钟,在暖箱内或辐射台上进行操作。通过人体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沿给脊髓传至大脑反射性的引起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胃泌素、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16]。腹部抚触对胃肠道产生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的排出,使胆红素的重吸收减少[17],预防和减少了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是一个成本低、效益好、易于掌握和运用的实用技术,值得推广[15]。

4.5 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口服。1g/袋,0.5g/次,3次/日。新生儿出生时肠道内无细菌,结合胆红素不能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妈咪爱活菌制剂为肠道内非定植正常菌群,能补充和调整正常菌群。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后,可促进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18],从而降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

4.6 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形成水溶性而溶于体液,通过血液循环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肾从尿中排出。帅向华等[19]报道用冷光源蓝光光疗能起到比普通单面蓝光更好的退黄效果:红外线的辐射量少,避免了体温波动,降低了早产儿不显性失水,而且也降低了早产儿皮肤的伤害。间断光疗(每天光疗8h,停16h)可以代替连续光疗,减少副作用[20]。护理中保护好早产儿眼睛和男婴的阴囊。定时翻身确保蓝光均匀照射身体皮肤,并及时补充水分丢失,以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总之,早产儿是新生儿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发育未成熟和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以及黄疸的治疗方法受限等因素,早产儿易受胆红素毒性的危害,在临床中运用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且方法安全、操作简单,能有效消减胆红素峰值和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是防治早产儿黄疸很好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

[2] 刘颖,朴梅花.早产儿黄疸的早期干预.中国围产医学杂志.2009,12(2):153-155

[3] 李云珠,夏振炜.早产儿黄疸特点与管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20-723

[4] 崔淼.儿科护理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2

[5]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270

[6] 罗凤珍.生理性黄疸//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6-268

[7] 沈秋燕.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39-140

[8] 袁丽珊.早期喂养和腹部按摩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06.5(2):7

[9] 周吕.胃肠生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1

[10] 艾美莲.灌肠配合抚触对早产儿黄疸的早期干预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15-16

[1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2-304

[12] 凌艳萍,李芳,汤超美.护理干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喂养的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02-404

[13] 钟山.早产儿胎粪排出延迟40例临床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06.10(7):583-584

[14] 孙美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5(7):408-410

[15] 叶雪波,罗雯.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观察.安徽医学.2009.30(3):237

[16] 孙锦晓.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消退的影响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6):722-723

[17] 张小平.腹部抚触对早产儿黄疸的作用.当代护士.2011.1:55-56

篇12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033-02

新生儿体质娇弱,出现呼吸衰竭往往情况危急,血气分析波动较显著,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失衡,对新生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产科与新生儿科医生在接生时,需要及时评估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状况,随时准备好呼吸道急救措施[2]。本研究选择本院188例异常分娩且诊断出现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及血气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本院异常分娩的新生儿且诊断出现呼吸衰竭者188例,患儿抢救前体征及症状均符合我国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指标[3]。其中,男婴83例,女婴105例;出生时间1.5~37 h,平均(6.5±3.6) h;患儿体重1.8~3.5 kg,平均(2.1±0.5) kg。根据患儿抢救措施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4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出生时间、体重及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抢救前均经急查血气分析、生化检查等确诊呼吸衰竭类型,针对患儿病情予以对症治疗、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疗法。两组患儿进行呼吸道抢救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治疗组患儿实施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氧浓度持续在30%~70%,氧流量为3~6 L/min,吸入气体必须充分加湿、加温,初始通气压力为3~5 cm H2O,此后根据患儿血气分析中PaO2、PaCO2、SaO2调整氧流量和持续的气道内正压数值,逐渐根据病情降低正压,直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抢救治疗后患儿的心电监护数据、血气分析以及疗效,综合评估患儿院内治疗时间及费用,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价比。

1.4 疗效评价

治愈:患儿病情完全好转,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各项生化指标均达到正常水平;显效:患儿症状减轻,呼吸困难解除,PaO2≥60 mm Hg,PaCO2≤50 mm Hg;有效:患儿发绀稍减轻,PaO2、PaCO2为50~60 mm Hg;无效:患儿呼吸衰竭症状、体征未改善,血气分析无好转,需要进行机械通气[4]。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变化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PaO2、PaCO2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的比较(mm Hg,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2.2 两组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1%,对照组为89.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

表2 两组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其他数据检测结果的比较

入院以来,治疗组患儿情况始终较对照组情况稳定,呼吸和血压控制理想,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其他数据检测结果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持续呼吸道正压是一种患者存在正常自主呼吸时,通过增加通气中的氧含量和氧流量,增加患者通气有效率,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速率,尽快补充体内缺乏的氧气,交换出废气和二氧化碳[5]。改善患者潮气量,减少呼吸无用功,还可有效防止无效通气下的肺泡塌陷和气道闭合,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该法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助于缓解呼吸肌疲劳,恢复正常呼吸频率和规律[6-7]。

常规治疗仅能达到畅通呼吸道、改善营养和对症治疗,体内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时,正确的呼吸通气方式是抢救生命的重要步骤[8]。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法后,血气分析均有改变,治疗前后PaO2、Pa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持续呼吸道正压可根据患儿血气参数恢复情况,调整需要的氧流量,提高肺部有效通气的自主性,因此,治疗组经持续呼吸道正压抢救后,血气分析恢复正常,疗效较对照组显著。

新生儿呼吸衰竭因素很多,只要能够造成患儿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病因,皆可诱发呼吸衰竭[9]。持续呼吸道正压可根据患儿血气不断调整氧流量,整个抢救过程中的正压均高于大气压,可保证肺内的氧气供应环境,减少肺内并发症。与面罩给氧相比,普通通气效果较差,气流量低,缺氧情况改善较慢[10]。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代谢时间,急救疗效不足。

持续呼吸道正压操作简单,加湿、加温效果良好,通气符合患儿生理要求,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恢复和分布,通过完成有效的通气和换气,保持血气及电解质平衡。同时,还能够减少机械通气造成的呼吸道损伤,保护呼吸道黏膜生理结构,避免呼吸道感染。入院以来,治疗组患儿情况始终较对照组情况稳定,呼吸和血压控制理想,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患者治疗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 高镝,刘晓红.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9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1):72-74.

[2] 江文胜,宋文辉,奚云.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67-1868.

[3] 周广玲,高翔羽,张艳艳.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25-27.

[4] 刘迎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及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2):74-76.

[5] 张慧娟,刘九月,贾西燕,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68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7):840-841.

[6] 祝华平,夏世文,胡永群.新生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改良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4):1078-1080.

[7] 翟敏,李晓玲,张玮,等.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8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3):239-241.

[8] 朱阿瑾.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0):2896-28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