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范文

时间:2023-07-21 09:13: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

篇1

误区一:以为远大的人生梦想就是目标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尤其是高中生,当问到他们未来有什么目标时,他们往往都回答得出来,而答案无非是“成为富翁”“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做一个高级白领”,等等,但是当他们被问到如何实现这些高远的目标时却回答不出来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于,很多这样的学生虽然胸怀远大理想,却缺乏学习和拼搏的动力。为什么?因为这些人生梦想缺乏具体的职业目标和计划,没有具体的道路方向和中短期目标指导他们具体要做什么和怎样做,因此起不到激励他们进取的作用。

误区二:不敢或不懂树立职业目标

篇2

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高职教育对于学生的就业十分关注,但是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逐渐增加,一些学生毕业之后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是找不到工作,这不仅仅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今后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就业率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渐重要,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形势的逐渐复杂,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做出适当地调整。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一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缺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的认识导致一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真正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创新教育缺少实践

随着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逐渐增加,这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加上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渐重要,但是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十分完善,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讲座或者是指导,但是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指导。另外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缺少相关的实践,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十分有限,一些学生由于缺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缺少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导致所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少一定的可行性,没有发挥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作用。

二、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

随着当前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当前社会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实,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在今后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需要积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随着就业形势的转变和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当前更应该注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教育,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毕业生负责人员应该积极宣传和鼓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需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详细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就业压力,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对于就业有着十分关键的帮助,同时对于学生就业之后的发展也有着关键的作用。

(二)加强教师对于学生就业指导规划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逐渐严峻,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就业逐渐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需要加强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做出详细地分析和规划,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为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合理有效地指导,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三)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随着当前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一些西方国家往往会开设一些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需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的课程中应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另外在学校中还应该开展一些咨询辅导机构或者是一些讲座,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良好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结语

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提高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工作并没有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在今后的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需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高校不断地扩招与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已经被社会异常地关注。由于高校体制改革程度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就业方式随之也发生转变,因而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中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未来,为自己步入职场做好充足的准备。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在企业环境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高校环境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备企业独特的优势。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连续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伴随学生的一生,因此,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学生在大四阶段的工作和任务,而是需要贯穿大学生四年的高校生活中,所以,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应该是连续性的,应分阶段、分任务地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项短暂的工作,它所具有的连续性,对于高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瞻性

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体现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瞻性。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定位之前应该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价,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社会实践能力和自己的特长,才能科学地进行自我定位,才能够使学生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可见,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自己,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对自己准备选择的职业进行认真的调查和了解,从而使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做好职业规划。总而言之,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过程中应该做好自我定位,使学生选择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发展情况、学校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自我认识。但是,大学生要进行自我认识往往是最为困难的一项工作,很多学生都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在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下,才能有效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总之,高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促进学生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充分体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性的特点。

二、科学地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高校为了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应该根据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特点,科学地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

高校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前提,因此,高校应该系统性地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一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养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学生的大学生活更有针对性,为学生步入职场做好充足的准备。由此可见,高校通过系统性的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高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学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制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制,从而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帮助学生合理的规划职业道路。由于大学生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于自己的职业道路非常模糊,缺乏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无法科学地选择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因此,高校通过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格咨询体制,培养一批专业化咨询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自我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对于学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具有重要作用。

3.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定位,选择好职业发展道路。高校通过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性格、兴趣、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评,使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科学的进行的自我定位,对于学生合理的规划的自己的职业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高校通过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对于高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使学生选择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职业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晓华,程春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刍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篇4

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再加上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就业岗位也相对减小。又由于高校教育和市场的需求部分脱节,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高校和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目标并有计划地朝着目标迈进,减少职业试错过程,成为当前市场就业机制下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有效举措。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各高校都开设了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或讲座。然而,由于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缺少经验和条件,使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致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出现诸多问题和争议。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新时期高校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明确正确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既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更有利于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从而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因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任何一项职业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科学地认识自我,并结合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不断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一技之长,特别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个体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有利于高校提高就业质量,促进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个性化的专门人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的试金石,是评价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就业质量包括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目标实现、人职匹配、薪资水平、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就业质量的提高关键要看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尽早做好就业准备,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就业需要,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选择职业时,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自己喜欢的并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最优化,以提高学校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吸引企业来学校招聘毕业生,从而实现高校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目前在面临就业总量压力的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原因是劳动者能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缓解当前就业结构性的矛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清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接受务实的就业观念,也会提高社会的就业率,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而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和谐稳定。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不到位。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比较滞后,投入严重不足。

高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承担者,应该对大学生的职业方向起引导作用。但目前许多高校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充分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虽然高校多数设立了就业指导部门,但还是把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指导工作也仅局限于就业信息的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对于实质性的职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完成。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日前使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并没有真正结合中国实际实现其本土化,这就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果与预期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再次,高校对就业指导部门不够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在科研教育中处于边缘化位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设施等严重匮乏,硬件、软件投入不足,无法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需要。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一阵地,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大多内容陈旧,简单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大学阶段概念化的职业理论指导,缺少与时俱进的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班级授课为主,这种集中式教学缺乏针对性,对特殊群体的学生缺乏分类指导和经验介绍,更谈不上个性化和职业心理辅导。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课堂教学、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发展。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薄弱,缺乏专业化。

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需要一批具有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和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化人才。而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科研机构,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大多是学校做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和辅导员,他们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只是凭经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和人生方面的教育,无法有效地开展职业设计、职业测评等专业性强的工作。其次,大部分专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由于缺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经验,课堂教学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不能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职业辅导,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在遇到职业规划问题时,得不到专业的咨询与指导,也就无法正确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设计和定位。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工作不到位。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做职业生涯规划,找工作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或者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工作后才要做的事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仅仅是把职业生涯规划当做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完成,并没有真正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如此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意识淡薄,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其次,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但由于他们缺乏知识储备、社会阅历及对自身了解等方面存在不足,会使许多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就无法将学习和实践与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相结合。

2.大学生自我评估不客观,职业定位不准。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起始环节,客观、全面、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估,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很多大学生自我认识比较片面、不客观,或过分肯定自己的优势,导致就业期望值过高,非大城市不去,非大企业不去,非高收入不去,职业生涯规划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或过分否定自己,过于自卑,导致职业目标的期望过低,不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因此,大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都会导致职业定位不准,造成就业困难。

3.大学生缺乏求职技巧,职业准备不充分。

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受制因素很多,存在诸多变化,一次定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切合实际的,它要根据外部环境、自身条件和能力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而很多大学生的职业准备在临近毕业时才开始,临时抱佛脚,缺乏正确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对自身的优缺点认识不足,对准备从事的行业没有认真研究,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也知之甚少。总之,没有做好职业准备,就无法根据自身特点和行业要求应对求职,就不能在择业过程中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新时期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探析

(一)高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全方位支持。

1.高校要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首先高校要转变观念,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并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科学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次,高校要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体现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指导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推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持续有效地开展。再次,要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经费投入,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建设、学术交流、社会实践、人员配置、硬件设施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构建系统化的学科体系。

首先,要结合学校特点,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开展教学。其次,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高校应结合本校特点,编撰和选用适应本校学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并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适时地调整教材。再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典型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活动和引入职业测评手段等方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参与度。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指导队伍。

首先,组建一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职业指导经验丰富的、热衷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其次,重视和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培训,鼓励教师深入学生和企业中,组织教师到其他高校学习和交流,切实提高和发挥教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再次,积极邀请校友和社会各界专家参与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二)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做好职业准备。

1.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多途径、全方位地认识自我,既可以通过职业测评系统认识自己,又可以通过他人评价、自我省思等方式认识自己。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要认识到自己的机遇和威胁,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目标。

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加职业竞争力。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大学生就必须具备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首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加强研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其次,要具备从事本行业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掌握必备的求职技巧和方法,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职业的针对性。

只有将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才能实现。所以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大学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寻找更多实践机会。首先,可以通过在学生会、社团等部门担任学生干部,积累经验,锻炼自身能力。其次,课余和寒暑假期间,大学生通过校外兼职,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特别是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目标相关的工作,积极积累社会经验,增强责任意识,加深大学生对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红英,汤海斌.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s2).

[2]梁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现代营销,2011(12).

[3]郭剑.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0).

篇5

[作者简介]孙璐(1979- ),女,河北清苑人,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四川 成都 6105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2011年度面上项目“应用心理学专业《团体心理辅导》实践性教学探索”的最终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SXL-112015)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97-0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于大学生的选择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医学院校毕业生,其就业难度远远大于其他高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医疗市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医疗单位对于医学院校毕业生从“学历”以及“能力”上都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医学院校学生就业思想不成熟,欠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就业感到茫然,片面地认为就业是毕业以后的事情,学习阶段不用考虑。诚然,医学院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首先取决于自身是否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但是,是否具有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让医学院校大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认识自我、专业和职业,学习制订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对于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对于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指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作为基本工作内容,对其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对大学生性格、兴趣、爱好、能力进行测试;帮助并指导大学生选择专业及选修课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认识;帮助并指导大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战略;指导大学生参加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获取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及经验;在大学生毕业前夕,为他们搜集并提供相关专业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1.促进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强调“认知”和“体验”并用,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单纯以授课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利于他们理解理论知识,增加体验的深度和强度。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与职业定位,并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力量。

2.促进大学生将信息转化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可以不断地将关于“自我”“职业”“专业”的知识、信息进行交流和整合,从而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掌握职业决策技能。

3.促进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尽管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对于自我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尤其对于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职业兴趣及职业价值观都缺乏清楚的认识,这样就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障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激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兴趣,从深层次上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4.促进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认识并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找出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然后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下,不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监督机制,促进自己职业理想的实现。

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实例分析

1.对象。为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效果展开了对比研究:通过海报招募和课堂宣讲的方式,选择某医学院2012级不同专业7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8名,女生42名,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每10名学生编为一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在年龄、性别、系别、班级、入校以来学习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大致相当。甄选时,被试填写一份《职业报名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个别访谈,甄选标准为自评在“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上存在困惑且具有较强参与动机者。

2.工具。为评价团体辅导效果,对组员进行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前、后测。测量工具为原版由Gati,Krausz和Osipow编制,中文版由沈雪萍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该问卷共计35个条目,将职业决策困难分为3大类10小种,分别为“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的信息”。其中“缺乏准备”包括“缺乏动机”“犹豫不决”“不合理的信念”;“缺乏信息”包括“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不一致的信息”包括“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在量表中还加入一项关于职业决策困难“主观感受程度”的评分条目。该问卷所有题目按Likert 9点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越高。另外,还采用自编“团体满意度评价表”评估团体辅导的主观效果,量表共计7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从1“不满意”到5“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说明对团体活动越满意。

3.干预方法。通过对参与大学生的甄选和前测发现,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相当模糊,甚至对于如何了解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生活安排也存在很多困惑,对于未来就业更存在不小的紧张与焦虑。虽然不少同学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很少有人真正采取行动对将来进行切实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虽然大学生们都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但是由于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透彻的认识,在没有外界专业帮助的情况下,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行动上。对前测结果分析还发现,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已打算报考研究生,但对于“为什么要考研究生”“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等问题仍没有非常确切的答案。

在掌握了低年级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面存在的困难后,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并参考Lock所著的《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中介绍的步骤和练习,制订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并对该小组成员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辅导方案主要包括认识“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自我的气质、职业兴趣和能力”“家庭环境”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总结和评估”等内容。在3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共进行了12次活动,其中“团队建设”进行了1次活动,“认识职业理想”和“认识职业价值观”各进行了1次活动,“认识自我的气质、职业兴趣和能力”进行了3次活动,“认识家庭环境”进行了3次活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了2次活动,“总结和评估”进行了1次活动。团体辅导活动结束后,再次使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对所有学生进行后测。

4.结果。活动完成后,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前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在“总量表”中的前测值显著大于后测值;另外,在该量表“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及“主观评价”三大分维度上前后测成绩也有显著性差异。更具体地说,在“缺乏准备”维度上,两个小维度“犹豫不决”与“不合理信念”前后测差异显著;在“缺乏信息”维度上,“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等小维度上前后测差异也显著。但是,在“不一致的信息”维度及三个小维度“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上前后测差异不显著。据此说明,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中的某些维度来讲是有一定效果的。

团体结束后,采用自编《成员满意度评估量表》对成员的主观感受及对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价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对于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参与的大学生们均表示非常满意,一些的学生认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加深了自己对影响职业决策因素的认识,能够从自我发展的方向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学会了怎样搜集职业信息,从哪里搜集职业信息等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有一些学生已经开始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便将来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和就业。

整个活动结束后,要求成员们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进行规划。如某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结合自身及专业特点把职业目标定位在“护理管理”上,并基于此制定了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现实的规划方案(如下表所示)。

总之,针对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其本质就是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团体辅导实践相结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方法,提升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效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杜晓霞,田梓蓉,韩杰.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2).

[2]哈力群,周宏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篇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110-02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通过对自身优劣势以及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职业,并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以及工作计划,采取一定的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系统过程。大学生恰逢职业生涯发展探索期,亟待及时、准确地了解、认识并发展自我,并在学习及实践中做出一定的尝试性职业选择及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直接关系到其的发展与定位,还会对以后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亟待关注与重视。鉴于此,本研究在对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就调查中所显露出来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理性审视与深层追问,以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所裨益。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调查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我认识能力、就业指导获取路径等三个方面。在综合考虑大学生的个人特性、专业背景以及家庭环境诸因素的基础上,随机抽样被试,共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共计24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实际回收1943份,其中有效问卷1793份,回收率92.3%。

(二)问卷主要结果分析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衡量其是否具有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的有效根据。在问及是否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前途或工作时,多数大学生都表示考虑过这个问题,仅有5.3%的被调查大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前途或工作的问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多数大学生都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前途或工作,但仅仅只有O.1%的被调查大学生考虑且又为此付诸行动了。

2.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大学生对自己客观、全面的认识是科学、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在本次调查中,仅有9.6%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的优劣势非常了解,绝大多数则停留在较为粗浅的认识上,甚至有11.4%的被调查大学生对自身优劣势不了解。

3.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获取路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获取路径是指大学生通过何种路径获得相关的职业生涯辅导。本调查发现,在这些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其职业生涯辅导获取路径主要有学校所开的就业课程、校就业指导中心讲座、学长或学姐的指导、校内外媒体宣传以及辅导员的日常点滴辅导。以上五条路径是当前获取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主要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大学生均通过诸种路径获得了相应的职业生涯辅导,但仍有11.7%的大学生表示未接触过职业生涯指导。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大学生至关重要。大学生恰逢职业探索期,是否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其的职业选择以及生涯发展均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不少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视为职业选择,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必要的认识,且意识较为薄弱。一般只有在面临毕业择业时才会想起去询问相关教师或家长的意见,希图从他们那儿获取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规划。本调查结果也显示,尽管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大学生会考虑到自己未来出路问题,但真正能够认真考虑且为此付诸行动的仅是少数,仅有0.1%的被调查大学生认真考虑且为之付诸实际行动。

(二)自我认识能力较弱

自我认识主要是指大学生从兴趣、能力以及深层面的价值观等方面深入了解自我,这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基础与前提,不仅必要而且必需。本次调查所反映出来的当前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不甚理想,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普遍较弱,未能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有个客观、明确的定位。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自身优劣势的认识上。仅有9.6%的大学生对自身优劣势非常了解,其余大多数则不甚了解或仅仅了解一点,甚至有11.4%的被调查大学生坦承对自身并不了解。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或模糊会直接影响并制约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大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辅导较为被动

尽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群策群力,但大学生自己始终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肩负到不可让渡的责任,是他人不可替换的。事实上,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也理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主体性,不能一味坐等学校、家长或社会给予的帮助或支持,而应积极寻求发展机遇,主动参与到职业生涯辅导中去。尽管当前高校业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诸多辅导路径,如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课程、举办相关讲座、提供职业测评与咨询等,这固然对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现实中大学生实际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普遍不高,极少有大学生会主动使用职业测评工具。本次调查还显示,有不少大学生未接触过职业生涯辅导,大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辅导较为被动。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举措

针对本次调查所发现的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大学生和高校两个方面人手。既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又要切实提高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力度,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强化意识,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前移

在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或工作以后才需考虑与付诸行动的问题,日常不注重相关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以及经验的总结。事实上,不光大学生如此,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亦如此,存在较为显著的起步晚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系统化过程,诸环节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绝非只是临近毕业或工作以后才需着手的问题,而是紧随着大学生入学甚至更早时期就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有鉴于此,高校应着力强化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并将其并人大学生培养体系中去,力争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对其进行逐渐深入、持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作为大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诸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尽早制定切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付诸行动。

(二)积极引导,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篇7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职业生涯认识不足,规划意识淡薄。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时常要面临课程多、专业知识理论性强、压力大等诸多问题,容易忽略对自身的人生发展,缺乏规划意识,也不善于思考和客观分析自身情况、客观环境及就业方向,因此不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走了不少弯路,才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

(二)不能准确审视自己,自我评估错位。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第一步最关键的就是客观、全面地对自己进行评估,这对确立职业目标、分析职业环境、选择生涯策略、制定生涯评估等环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有不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自我评估方面缺乏客观性,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弄清自己个性、优弱势、能力、技术专长认识不够全面。许多临床医学生受家庭经济环境优越、父母对子女学医的强烈期望值、学生自身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等因素的影响,显然很难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事实是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必然与自我客观、准确地自我评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全面、客观的自我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寻找到属于自身发展的最佳职业方向。

(三)师资缺乏,职业规划教育发展滞后。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我国本世纪初逐渐进入各高校,形式上大多以举办讲座为主,其内容也仅仅是就业信息、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对象只涉及毕业年级的学生,其它学生群体则知之很少,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基本未开展这方面的指导。实际上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为毕业生群体服务,而是为所有大学生服务的,甚至可以说职业规划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发展滞后,面对这样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的新兴学科,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政策法规,还要具备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其它学科方面的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是,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由辅导员兼任,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开展。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动力。只有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才能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从而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1]。在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一要高度重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本人都必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二要建立完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包括课程开展、人员配置、教学管理等;三要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广播站、博客、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作用及意义,使学生从各类活动中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个人职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客观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有了自知之明,就有了一个进步的基础。”人的性格和特长各有不同,因而发展的道路也是千差万别的。对自己的性格气质、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了解越全面、客观,自我定位会越准确。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讲,一是可以通过能力测试、自我评估、心理测试等方法对自己进行性格、优缺点、爱好特长进行判断,以便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思想、知识、心理及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素质,达到对自我适应职业的判断;力求运用科学方法客观、冷静的自我分析,不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规划设计中的盲目性,达到设计高度适宜。二是规划要具有合理性,要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要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尽可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三是合理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从上大学做起,阶段性地逐步深化:一年级树立规划意识;二年级进行自我认知;三年级确定职业方向,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四年级提升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五年级充分掌握资讯,实现毕业目标。

(三)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不仅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还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及重要性,促进他们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远景,加强自我认识,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前瞻性的职业发展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择业竞争力[2]。

(四)加强和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多角度延伸职业教育实施空间。在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可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队伍中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的队伍,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专家,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长期做学生工作的经历、经验和优势,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为学生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另外,要以定期、不定期、外出调研等方式开展各类培训,以此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篇8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大学生为实现人生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成长、成才、成功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择业、就业以及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结合自身特点,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最佳职业路径。很多大学生进了大学校门后还根本不了解自己,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毕业以后将会干什么,这使他们产生迷茫、焦虑等心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测评系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挖掘自身的职业潜质,为今后的个体发展铺平道路。在确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大学生应以该规划为准线,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和措施,逐步实现职业目标。

2.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在校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和措施,能有效地引导和鞭策学生,督促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做出不懈的努力。大学学习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始,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莫定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认识。中国就业体制的转变要求大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认识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社会逐渐使他们认识到“文凭”不再是一张无阻的通行证,综合职业素质在实现职业目标过程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教会大学生社会需要什么,以便审时度势,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风向”,“因时制宜”,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除此以外,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形势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学习不只局限于校园内,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能培养和强化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监督能力,通过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和思想意识,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成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大部分是行政人员或系部辅导员,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专业基本上都不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授课前后基本上没有得到相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培训或进修,课堂上所讲的基本上是纯理论,师生互动少,对学生缺乏专业化、个性化和可操作性、动态性的指导。教师缺乏职场的经历或经验,到用人单位、就业市场调研或参观的机会很少,指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大部分还是凭经验,与日趋变化的职业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相脱节。另外,授课教师所使用教材是本、专科通用教材,没有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材,教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题研究和很少。

2.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只是为修得学分而学习,没有把它当作自己走入职场的准备或是职业成功的开始,所以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其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不是很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知识还比较模糊,执行能力较弱,不懂得如何正确分析自我、职业特征和入职匹配,为自己做一份详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校组织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讲座、创业活动或招聘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面不广,成果不突出,特别是在自主创业中,鲜有成功的。

3.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评价机制。虽然一些学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入教学计划,但大多数其设为选修课,并没有形成“理念导入―职业测评―个性咨询―生涯辅导”的完整体系。部分学生以拿学分为目的,“功利性”掩盖了其真实的意义。结课后,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后期实施情况缺乏有效跟踪监督和管理,无法客观地评价其实施效果。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是职业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普遍,轻个体。当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侧重于课堂集中授课和开展讲座,缺乏针对特殊个体进行的单独教育。尤其是当今的“90后”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有着不同的性格、情感、成长背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的积祟和实践情况不同,因而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能也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当前,高职学校由于职业规划方面人才欠缺,经验小足以及方法单一等问题,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忽视了其能动性,使得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个性化缺乏,束缚着学生的发展,也难以给予学生具体有力的指导。

三、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灌输与普及工作,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引导教职员工,特别是学工队伍、就业指导人员、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方法,切实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同时,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系部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2.构建职业规划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有具体的指导部门及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行全程职业规划,从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大一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一、大二要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选择范围,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进一步思考和修正自身的职业规划;毕业班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引导他们对选定的专业进行实际的尝试,做好职业目标修正和完善。

为激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高校应实施“一根主线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职业式指导实施的全过程监控,通过加强过程监督和后续的跟踪调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正、调整和效果评价的一体化。“一根主线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终身教育的认识,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篇9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职教育的招生规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重视。同时,随着各类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中职生在严峻的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在中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利于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和明确人生目标,使学生顺利就业。但是,在实际的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进行规划,然后依照这种规划,有目的地为提升个体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开展的各项活动的统称。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让个体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从而使个体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和科学的规划,是实现个体顺利就业和提高个体技能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随着我国院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中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努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合理,没有上进心,这导致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突出。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1]。

2.我国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2.1我国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影响我国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业的定位模糊不清。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准确,对所学专业的选择很盲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需要学校和社会对中职学生进行指导。

(2)没有很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都比较薄弱。

(3)存在较低程度的自我认识。很多中职学生对择业存在过高的期望,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自我认识的程度不高,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2]。

(4)就业环境的认识不够具体。很多中职学生在择业时,其观念受家庭或其他环境的影响较深,不重视职业自身的价值,对所选的工作的环境认识不够具体。

2.2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影响因素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实际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观念和方法比较落后,对改进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没有提出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

(2)家庭成员在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中指导不足。很多中职学生出身农村,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另外,还有一部分中职学生的父母与子女之间较少存在交流,很少与子女讨论职业生涯规划。

(3)中职学生自身素质不高。这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较差、依赖性较强、专业知识不足和缺乏理想等。此外,中职学生还缺乏主见,在择业时逃避现实,不脚踏实地[3]。

(4)现在的中职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在父母的保护和决策下已经丧失了思考的能力,没有自己的选择,未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择业,在报读职校时一般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所报专业以后就业的薪资水平和福利等方面。

(5)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高谈阔论,把未来想象的过于美好,对自己未来工作的预期太过理想,不切合实际,基本停留于空谈的状态,一出社会,职业生涯就变了。

3.加强我国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加强我国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

(1)争取社会、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请求得到政府的支持,让政府创造条件以提供给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例如: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和促进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等。

(2)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引导家庭教育。具体的做法包括:第一,编写相关的教材,规范和引导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第二,与学生家庭充分交流,把学生所报读的专业及其相关情况告知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第三,开展相关的会议,让学生和家长同时参加,既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良好地沟通,又可以使家长之间进行交流,开拓家长的思维[4]。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针对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第一,职业醒悟。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方式。第三,职业探索。第四,职业生涯规划实施。

(4)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避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一纸空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督促,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撰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二,学生上交职业生涯规划书,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第三,教师督促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内容,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第四,可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初步践行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的内容。第五,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

(5)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和多样化。全程化指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渗透到中职院校的各个年级,教师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多样化指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4.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未来的择业和就业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中职学生应重视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本文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我国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和加强我国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三个方面对影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对策和进行了思考,希望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2,39(10):901-902.

篇10

一、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对专业不满意问题的溯源

目前大学生存在对高考选择填报的志愿后悔、不满意的情况,进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从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由于教育是连续的、系统的,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从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的矛盾出发找寻原因,而是应追根溯源,系统地、全面地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现象与问题一部分是高中生对于专业不了解、盲目选择专业、高中阶段缺乏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导致的。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减少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满意,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生自我选择能力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在推行高考改革,旨在通过优化招生制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扭转应试教育倾向,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挑选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但前提是学生要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有利于高中生自我选择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高中生职业意识与人生规划能力的养成。为了使高中生学会选择、具备选择能力,适应与推动高考改革,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凸显。

二、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学校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错误认识,对其内涵没有界定,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针对高三年级进行的升学指导,只需在毕业班进行短时间的集中辅导,帮助学生根据分数选择大学,按照热门程度选择专业。

其次,学校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认识存在偏差。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己的认知,对专业与职业的认知,不断提升选择与决策能力,在正确的认知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或职业。学校与教师往往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在于认识的提高与能力的培养。

第三,学校和教师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重视,没有认识到它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学习动力的增加、选择与决策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教师更多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升学率的高低,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课程开设少,课程类型不合理

首先,目前我国在高中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地区和学校较少。大多数的学校没有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仅通过举办讲座的方式,邀请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师或社会知名人士给学生讲述相关知识或者针对高三毕业生开展升学与就业辅导,主要是围绕高考填报志愿进行的。

其次,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属于选修课,课程的安排呈现出课时少、课程内容不深入的问题。选修课主要是针对个体的差异性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促进不同性格,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个性化发展。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发展学生决策能力的一种课程。这些认识与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位高中生都是必要的,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每一位高中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选修课是不合适的,难以发挥其教育价值。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范围有局限性,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不足。文化课在高中课程中占大头,但其关注点主要在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难以进入课堂。心理咨询课程主要是针对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内容很少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又一开展方式。但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联系并不紧密。

(三)师资缺乏,教师未发挥良好的作用

首先,当前我国高中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多数由班主任、心理健康咨询教师或科任教师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与发展离不开专业教师,因此师资的培养迫在眉睫。但师资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经历一段时间的。大量培养这样一批教师,也是一个重大的、复杂的教育问题。

其次,在培养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教师之前,充分发挥高中现有教师的潜能与积极性,发挥现有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中教师把较多的精力放在高中生的文化课学习与成绩上,致使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欠缺。

第三,就目前高中教师素质来说,因为不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所以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长时间专注于提升学生成绩,对于相关信息的掌握少,欠缺有针对性指导学生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出专业的师资前,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显得格外重要。

三、 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评价标准导向

当前我国的教育环境比较复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依然实行应试的考试模式。这种现象正在逐步改善,但依旧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们的评价标准依然主要以分数为主,辅以其他评价方法。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认识在逐渐的改变,注重从多方面看待一个人的发展。但就高中学生而言,人们对其的关注点还是集中于分数,尤其是高考成绩。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目前升学率依旧是评价学校最为重要的标准,学校难免会过于重视成绩与升学率,而忽视提升学生成绩之外的教育。

(二)国家政策保障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关于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政策、法规较少且不完善,同时缺乏教育管理机构。正是由于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导致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缺乏财政的支持。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培养、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都需要来自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使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境地。

(三)学校权力有限

目前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线并引发探讨,国家也正在寻找解决方案。由于教育系统是个庞大的系统,一些政策、法规的制定与颁布需要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学校想采取某种教育举措,进行改革缺少政策、法规的支持。学校受限于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体制,接受行政管理,自身的权力是有限的。

四、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树立正确评价观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应将对人才培养的关注点放在人的全面发展上,逐渐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观,从人的全面发展进行考察确立评价标准。只有在正确评价观的导向下,学校才能免于外界干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评价观,才能将正确的教育理念用于指导实践,用正确的评价观指导教学。我们不应该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应该重视发现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我们不应该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应该重视学校在学生各种能力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才观的改变迫切要求评价观的改变,二者相辅相成促进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

国家对于教育的发展起着引领与促进作用,国家加强对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制定与完善政策、法规,可以为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政策性的保障与具体的指导,同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国家应设置从小学到大学连贯的、系统的、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机构,并且有针对性地管理与指导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

(三)增加学校自主权

针对学校自身权力有限的问题,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增加学校自主权,放宽对学校的限制。允许学校在不违背已有的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础上,在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进行教育改革,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举措,并给予学校鼓励。让学校具有自主的办学权利,针对基层学校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减少因政策出台的滞后延迟问题解决。学校应该积极与教育部门有效沟通,寻求其对学校举措的支持。增加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师培训方面的自主权,有利于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四)设置与调整课程

国家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为高中学校的必修课,因为职业意识与人生规划能力对于每位学生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应该针对高中三个年级系统开设,安排适当的课时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丰富课程内容,如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案例教学、利用测评技术与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职业体验等。同时学校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搜集感兴趣的职业或专业信息,借助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亲身经历体验感兴趣的职业。有条件的学校除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可以专门开设职业体验课、假期职业体验营、到大学的参观活动、职业日等活动。

篇11

浙江师范大学第十四期课题资助项目

生命是有限的,职业生命更是有限的。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呢?机遇总是倾向于有准备的人,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认清自己的现状,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不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的环境,做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定义及其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而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其对于指导大学生求职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取得未来职业成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国内众多高校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结合时代特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其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学会自主规划人生,启发大学生思考人生发展,增强规划未来的自主意识。从通俗意义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回答“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到达那里?”这三个问题。要解答这三个问题必然涉及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环节,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因此,需要开设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和配备专职辅导教师。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促进大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提高锻炼自己。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少走弯路,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个人与职业的统一,成为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同时,相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本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它所隐含的教育意义将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高等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具有更长远的意义。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任务之一,与提高高校人才素质、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及提升高校教学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学是“特殊的社会”,大学生开始需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他们迫切地需要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帮助他们更快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明确方向,有规划、有计划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缺失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大学生成才就业还是对大学生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国家多年培养的高层次、高专业性的“准人才”,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自身潜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前途,这与学校培养质量的好坏息息相关,也对高等院校教育以及对国家未来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2.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成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过程性和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具有长期性、持续过程,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可是当前,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和条件,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过多,学生数量庞大,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刚刚起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效率低、短时性、效果差等缺点。许多高校仅仅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通过短短几十课时,就想帮助大学生完成整个职业生涯探索,确定职业定位,这显然是达不到预定效果的。

2.3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得不到职业实践的锻炼

职业实践锻炼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加强职业实践锻炼有助于在校大学生积累职业经验,以便更快地适应职业发展要求。在美国,这方面起步较早,他们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时,非常注重实际工作的实践,使大学生毕业时已对社会形成一定的认识。反观国内,高校大学生职业实践机会数量有限,在职业实践中缺少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操作中困难重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仅有的几种实践方式,如开展社会实践、毕业前实习、专业实践课、勤工助学岗位锻炼等,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对于职业经验积累的需求。

2.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专业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任课老师而言,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低、教学配备单薄[7]。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咨询、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课老师多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或思想政治老师承担,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非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缺乏专业性设置,随意性很大。虽然很多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了职业测评平台,但是测评内容太少,只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所需测评的一小部分,而且缺乏专业职业解析,不能有效的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专业性意见,难以将测试结果转换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去。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29-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范畴,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规划主体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高素质、见识广、年轻化、高期望以及心智逐步成熟等特点,是否能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好,直接影响到就业求职和职业发展的成败,但仍然存在不可忽略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比较茫然,对自身认识不深。大学生经过寒窗苦读,走进大学校园,有的突然迷失方向,对于大学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都不会处理。有的学生没有在自身的爱好、特长、潜力、价值观等方面着重考虑来发展自己,盲从出现了考证热、考研热、出国热、考公务员热的相应准备。据北森网相关调查统计有50%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深,在择业时很大的程度存在盲目性,忽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并发展和变化的,只认为职业生涯指导是简单的职业形象指导、求职前准备、如何面试、就业信息如何获取等方面的指导。对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定位不准确,忽视个人专业能力、单位专业需求和个体发展前景,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也不通过专业的测评系统进行测评,择业时好高骛远,致使难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2.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性。长期以来高校最关注教学和科研的两个关键问题,没有把职业生涯指导摆在教学的重要位置,重视程度显然不够。在理念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没有普及,学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中偏重就业导向,忽视创业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要求人们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改造环境,创造未来,使环境、社会与人处在一种良性互动的状态;在时间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滞后,我国大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指导还仍然是帕森斯式的“就业安置”,辅导工作对象太窄,主要面向毕业班,对毕业生进行突击教育;在指导内容上,缺乏切实可行的教育,长期以来主要面向毕业班的高校就业指导的指导内容大都停留在理想教育,对招生、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政策法规的诊释,而对学生职业观和择业观的引导、心理调适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的辅导还不够,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规划步骤上,缺乏有效修正,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反馈修正这个步骤。没有评估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而布置下一个情况使得这个步骤过于简单化;在投入上,没当做是一个专业性要求极高的职业领域,导致资金、专业人员上投入极少。大学生在接受教育阶段接触职业生涯的机会少,就业求职时就会出现困惑。

3.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矛盾。大学生需要丰富的、个性的、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学校却未能提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停留在开设相关的指导课程、讲座、报告,进行集体指导,提供就业信息、解说就业政策、就业形象指导、求职面试技巧指导等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与学生需求的时间不同步。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时间一般是三年级或四年级的时候,但是很多大学生希望能够从大一开始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这从根本上说是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但很多高校却集中在毕业之前,没有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对职业指导课程在职业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这只能给毕业生就业提供应急帮助,满足求职时的部分需求,但是从一个人的整体职业生涯来看,却忽视了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不少大学生对自己向往的职业缺乏客观的认识,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水平,就业去向上只瞄准了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的“三大”和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的“三高”单位,对于外界职业环境认识的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的快速成材,任职不能充分地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1.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克服大学生从众心理。增强意识,不仅包括学生,同时也包括学校。由于从小学到大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校的象牙塔中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的机会并不多,对市场的运行机制,对人才的需要缺乏具体的认识。学校可以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才的意识,更新其发展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看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引导学生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明确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要在受教育期间,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促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构建基于发展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关键,是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资质队伍,共同来运转的良好体系。一是个体系。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不同需要,提供职业测评、求职技能训练、职业规划个案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成长档案的建立等个,以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择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由专业人员利用职业测评软件进行测评,利用心理测量技术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科学、标准、客观的系统评价,测评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价。二是课程辅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全面了解其理论及内涵,掌握其正确规划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环境认知、择业创业技巧、职业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认证考试指引等模块构建网络课堂;邀请人资专家、社会名流、企业高管、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开讲座;以大学生职业生涯协会为载体,定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使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美好展望。三是社会实践体系。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有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系统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工作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实现高校与就业单位之间形成“订单式”的“无缝对接”。

3.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专职人员,主要为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员和专职的就业工作人员。二是兼职人员,由普通的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及思想政治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三是校外各层面专家,负责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目前,高校应当加强专职人员队伍的建设。教学[2002]18号文件中强调:“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指导人员必须既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知识,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科学规范地进行。高校应当加大投入,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强化这支队伍的学习与培训,才能全面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4.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政策、法律支持。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美国、英国等,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大都是通过政策作支持、立法作保障的,进而使职业生涯规划在社会中有序顺利地进行。在这一方面,我国也应该向这些国家学习,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法律建设、政策学习,用以规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为高效率地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创造强有利的条件。

三、结束语

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它能为大学四年和人的一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和潜在优势,对自己的能力素质进行定位,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学校和学生自身都应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意识,更应该把职业生涯指导作为学校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共同研讨,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学生工作)《“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3xs403)]

参考文献:

1.李洪雄,朱廷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2009(1)

2.谭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体系的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钟国祥,胡轶众,杨宇孛.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就业咨询,2008(18)

4.张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2008

5.刘学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