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09:13: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民营科技企业融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贵州经济的高速发展,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成为贵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同时,由于自身以及外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融资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贵州民营科技企业持续稳健增长的“瓶颈”。如何解决好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贵州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来源总的来说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的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长期以来融资的主要渠道。内源融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业主自身投资和企业自身盈余。据调查显示,显示有90%的企业初始资金来源于共同创业的成员、家庭成员或者朋友。而且企业规模越小,业主投入所占比重越大。外源融资是指不同的资金持有者之间资金的流通,具体到企业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对企业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集中性的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企业只有依靠外源融资来获取所需资金,外源融资分为两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现阶段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接融资的问题
直接融资是资金盈余部门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短缺部门的有价证券,资金直接从盈余部门流向短缺部门而不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主要有发行股票和债券。企业进入股票市场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限制。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满足这些条件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其中支柱行业中的骨干企业。据2006年统计报告显示,贵阳上市公司11家,上市公司总数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1位,是全国上市公司最少的地区之一,数量仅占沪深两市挂牌公司总数的0..72%。到2006年底,所有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总量只占沪深股票市场市价总值的0.44%,上市数量偏少,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全国,在全国上市公司中仍然处于落后地位。过高的“门槛”将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排斥在证券市场筹资的行列之外。而且企业如果要上市或者公开发行债券,必须接受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柜台交易是不允许存在的。并且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还要求提供通过审计机关严格审查的财务记录等,因此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要想从资本市场上筹集到资金是相当困难的。目前我市的实际融资情况是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不足10%,90%的资金需求来自银行贷款。在直接融资结构中,企业上市等股权融资占90%以上,债券融资不到10%。这样的融资结构是很不合理的。
这使得在正常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贵州民营科技企业的中长期投资只能依靠非正式的、小规模的集资或者股权融资取得,此类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投资缺乏稳定性与可持续性。融资方式的单一加剧了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难度,也成为了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所在。
(二)间接融资的问题
间接融资指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流动,是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实现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主要有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和非金融机构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是大部分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政策性银行贷款偏向于政府扶持性项目和国有大企业,信用社贷款和非金融机构贷款所提供的资金也只是少部分。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尤其对于大量规模较小、自身实力较弱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很难在银行借贷到资金。从贵州现有的贷款结构来看,贵州小企业约有40多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70%以上,是推动贵阳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力军。然而,80%以上的小企业面临资金紧缺,融资难的问题,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量的比例不到20%。贵州民营科技企业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相比得到的金融支持较少。主要原因有:
1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对贵州民营科技企业的贷款条件和管理要求严格,商业银行对增量贷款普遍要求投向AA级以上的资质的企业,而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很难获得AA级以上的资信评级。甚至一部分银行规定,对县域以下的民营中小型企业不予贷款,并将民营企业锁定为贷款退出企业。
2、银行对贵州民营科技企业的“歧视”,贵州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规模小、持续经营能力弱,并且信用级别不高,是银行认为借钱给贵州中小民营科技企业风险大,使银行处于自身的安全性不敢向其贷款。目前中国暂时还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中小银行,使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3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手续复杂,成本高,时间长,非万不得已不愿向银行借钱。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力高度集中,这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时效性强的特点不相适应。一方面,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另一方面,企业急用资金用于生产,两者矛盾比较突出。
4、银行与企业之间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双方在信息上的了解和掌握不对称,导致企业和银行在贷款上出现差距。
二、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自身局限性
(1)缺乏管理。贵州民营科技企业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信用不高,信息不透明。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贵州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较低;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
(2)财务信息失真。据调查表显示,80%以上的贵州民营科技企业的会计报表不真实或者没有会计报表。由于贵州民营科企业的属于非国有企业,在现行的体制下,外部很难以得到企业的信息,并且很多贵州民营科技企业确实存在信息部透明,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得贵州民营企业信用相对低下,从而导致了所谓的“歧视”现象。
(3)产权关系不明晰。在成立初期,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家庭成员或合伙人之间一般很难以正式的书面形式对企业的产权进行划分界定。贵州民营科技企业的出资者往往把自己直接参与经济管理作为投资收益和进行利益分配的唯一手段,不善于运用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正式的契约关系来约束或协调企业的利益分配,不利益企业今后的发展。
(4)人才资源的思想观念落后。目前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存在相当数量的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没有长远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战略,人才选聘没有市场机制,结构单一,选拔不畅,没有真正用好所有的人才,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目标不明,发展步伐减缓,发展规模层次难以健康拓展,发展理念难以及时提升。
(5)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弱。民营科技企业大多集中在机电、家电、建材等行业,而在通信制造、通信软件、环保、医疗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少,尤其是从事高科技产业的比重小。随着竞争的加剧,如果不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将很难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2、金融机构制约发展
(1)银行贷款体制不利于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目前在我国金融市场上,最广泛、最直接的融资方式就是银行商业贷款。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授信管理体制,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基层银行往往只有贷款实施权,而没有决策权。又因为民营科技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程序增多,时间长,使民营科技企业的贷款成本加大,这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时效性强的特点不相适应。致使许多民意科技企业只好放弃了在国有银行贷款。
(2)贷款“歧视”现象。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出现了贷款向国有企业一边倒的倾向,有的地方长期以来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足其贷款总额的十分之一。因为部分商业银行过度强调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执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而民营科技企业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从而出现了贷款过程中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的问题,导致商业银行缺乏向民营科技企业提供贷款的服务热情,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歧视”,导致了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偏爱”。
(3)缺乏相对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与信用担保体制。从全国民营中小企业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因为无法落实担保而发生的拒贷高达50%以上之多。主要原因就是:一是全社会现在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二是贵州民营企业担保信用机构数量少且不够完善,因而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要做成一笔贷款,落实担保机构很不容易。
(4)金融机构缺乏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政策扶持。中央银行频繁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使得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因为准备金率上调而压制信贷规模,加之贷款基准利率也多次上调,这使得贵州民营科技企业的贷款“门槛”和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贷款难问题更加突出。急需形成完整的支持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
3、社会因素阻碍发展
(1)直接融资渠道处于缺位状态。国家处于风险分散考虑,塑造的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证券市场,期望给国有企业提供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科技企业事实上却被排斥于直接融资的行列之外。
(2)缺乏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由于我国一直没有制定有关扶持各类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与法律法规以及具体为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系统性法规的相关文件,使得贵州政府在扶持贵州民营科技融资与发展上无法可依,阻碍了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进程。
三、解决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提高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自身建设
要提高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自身建设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加企业自身的建设:一是加快家族制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转变,逐步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贵州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水平,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所在。而对于现在贵州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家族特色——任人唯亲,家族成员占据重要管理岗位,决策上独断专行的状况,改为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在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环节,且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民营科技企业应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解决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资料不完整等问题,形成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为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贵州民营企业家应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及现代化管理知识学习,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三是不断创新。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创造条件引入风险投资,提高企业的效益。风险投资是一种金融与科技型相结合的权益性投资方式,将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大提供便捷的渠道和充足的资金。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利用风险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2、拓宽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1)拓宽直接融资的渠道可以借鉴德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建立政策性机构和政府性金融机构两种途径搭建中小企业的融资框架,为民营科技企业进行多元化的融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制度安排。鉴于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小的问题,应该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其次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改变现有的大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设计的金融产品的现状。要积极对待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融资。创造条件积极支持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消除市场准入歧视,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导和协调民间资本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业板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采用租赁的方式解决民营科技企业更新设备的资金问题。(2)拓宽间接融资渠道以地方银行为支柱,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了巨大的小型金融服务市场,迫切需要社会地位与之对等的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中小金融机构以优质高效、管理层次少、成本低等优势,主要从事金融零售业务,正好适应民营科技企业的运行特点和融资需求,能更好地为贵州民营科技企业提供适合企业自身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其次,推进金融机构体系创新,应在金融领域放松管制,促进金融深化,培育产权明晰的中小银行,发展多样化、分工合作的金融服务体系——主要是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拥有为贵州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优势,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贵州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策问题。
3、建立健全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促使担保功能的正常运行
贵州民营科技企业没有合适的贷款担保制度,是其难以取得贷款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民营经济担保体系是解决民营经济贷款难的重要环节。首先对于小额贷款,可以以企业自身的资产和项目作抵押担保,并逐步尝试使民营经济自身形成相对完备的贷款制度;其次为进一步保证民营经济的融资顺利进行,可以尝试建立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其担保基金的启动资金采取“政府支持、社会资助、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办法对民营企业融资进行担保;最后是对一些私营企业的贷款,可以尝试探索数户联保的方式,促成企业联合,这样既可以使企业之间相互担作为担保者,或者设立企业联合担保基金,使企业融资有强大的后台。
4、政府部门为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制定制度
调整国有商业银行面向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发挥其对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设立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加快建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开拓其他融资渠道,其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消除民营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的歧视性待遇,积极为民营企业在二板市场上市创造条件,发展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切实解决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保持贵州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要加大对这一问题的调查力度,争取早日制定出科学而实用的解决方案,才能是企业更近一步的发展,提高竞争力。
民营科技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主要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某一特定企业或经济单位所需投资是通过该企业内部积累(留存收益和折旧基金等)提供资金的融资方式。外源融资是指企业或经济单位通过外部金融市场获得投资的资金来源的融资方式。外源型融资主要包括企业直接融资(债权股权融资等)、间接融资(银行借贷等)以及其他融资方式。
从企业发展的阶段来看,创业初期的民营科技企业缺乏风险投资扶持,小型企业借贷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由于缺少新的资本金注入,往往无法抓住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规模的扩张。从融资方式来看,间接融资方面,民营科技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狭窄,资本规模也相对较小。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其投资项目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在讲求安全性、流动性的商业银行难以获得贷款担保以及贷款支持。直接融资方面,民营科技企业由于资产规模、效益指标等方面的原因很难达到国内证券市场的上市要求,国外上市机会亦十分渺茫。以往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使股份制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得以部分缓解, 但是1998 年为防范金融风险,对未经人民银行和证监会批准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加以关闭,更使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方式受到限制。
一、融资手段单一,严重依赖于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比例较小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民营企业融资比例中内源性融资比例高达90.5%,而广东民营中小企业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内部融资的比重也达到60%。由此可见,民营科技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于企业家自有资本以及企业的资本积累,而不是通过市场的资本集中过程。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本文,资本集中却可以在短时间为资金需求方汇聚众多社会资本,而传统的资本积累虽然是使社会总资本扩大的主要方式,但这种融资过程是相对缓慢的,与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势头和发展速度是不相称的。
另外,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内源性融资依赖严重,并且存在着长期性的特点。经营年限在5 年之下的民营企业,自我融资比例达到92%以上的水平, 经营年限超过10 年才出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很明显,这于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随着中国加入世贸,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民营企业在面临着巨大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广阔的融资空间,因此,拓展资本融通渠道,多元化融资结构对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20 多年来, 经济生产规模不断的壮大,驾驭市场的变化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形成了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导,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特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无论是初创期还是发展时期, 都严重依赖自我融资渠道,80%左右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困难已经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据调查显示,我国民营经济初创时的启动资金有90%以上主要来自于资金持有者,当初的合伙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解决,这也就从资本来源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我国民营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家族企业的原因。
二、契约不完备导致投资者对创业者评估偏低,股权融资受到抑制
投资者的外部资本是民营科技企业创立、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当投资者将资本投向特定的企业家时,就将其资本的实际使用权让渡给了企业家。企业家的创业活动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将资本投入了一项结果不确定的活动中,承担着投资遭受损失的风险。而且外部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产多为流动性差的物质资本,其专用性程度较高,投入企业后其价值严重依赖于团队的存在和其他团队成员的行为,受团队成员机会主义行为“敲竹杠”(hold-up)的风险较高,因而面临着事后被套牢的可能性较大,使得中小投资者对创业者评估偏低。
另外,从资本市场来看,与银行借贷和发行债券的间接融资相比,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是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有效途径。股权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面向社会融资,融资规模可以达到较大范围。融资连续性好,企业上市后只要经营业绩较好,满足配股条件,每年均有可能实施配股融资, 可以得到股票市场的持续资金支持。
此外,证券市场融资所获得资金具有非偿还性特点,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不能回抽出资,在未出现破产风波情况下,股价升高,说明公司效益稳步前进, 使得投资者自动持有股份或者更多的持有;股价走低,短期投资者大量买入,或者已高价持有者常抱有机会主义心理,继续持有或者更多的持有以保持较低均值成本。但是在我国股票市场不发达,市盈率高,上市公司股票尚未实现全流通,股权分置现象明显,造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不规范。这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股权被人为地割裂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部分,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约为2 / 3,并且通常处于控股地位。其结果是,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容易产生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霸现象,使流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严重伤害中小股民投资热情,使得中小投资者对创业者评估偏低。另外,投资者的赎回权和退出权的行使受到限制,致使投资者投入资金时顾虑颇多, 又由于民营创新科技企业的自身结构和产权不清问题,投资者多采取观望态度。
股票市场是企业外源型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由于我国缺乏二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因此绝大多数股票资本交易都集中在沪深两市,而民营企业在这个市场上阻力重重。2001 年末,沪深两市1175 家A 股上市公司中只有118 家民营企业,其中买壳上市的就有65 家; 而到2005 年上半年,1300 多家国内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包括借壳上市的才刚刚超过200 家。面对过高的上市门槛,很多民营企业主动将股票市场排除在自己的融资渠道之外。
三、融资渠道狭窄,债券的发行和银行借贷面临困难
目前银行贷款以及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仍是我省民营科技企业获得长期发展主要的间接性外源融资渠道。据2000 年中国第四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向银行借款时,有63.3%的企业感到困难和很困难;时难时易的占22.1%;比较容易贷到款的只占14.6%,并且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一直以来都制约着我省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外源融资渠道不通畅,导致民营企业高度依赖内源融资。同时,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方式以银行信贷为主,但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是不够的。银行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余额所占企业融资结构比重即使从长期来看最高也只是在5%左右徘徊。
本文认为造成贷款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对于所有制、业务经营成本以及交易费用等3 方面的考虑。
1.所有制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统计数据表明,虽然作为市场的运作主体的非国有中小企业信贷质量往往优于国有中小企业,但其在经济活动中却受到企业所有制的约束,受到不应有的信贷歧视。非国有中小企业在获得贷款比例上不占优势,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比例更是杯水车薪。银行对民营创新企业的所有制歧视原因有三:其一,国家发展规划和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政策倾斜;其二,所有制结构决定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素质遭到置疑,“贷了就跑”(loan andrun) 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银行不愿在创新期投入风险资本;其三,民营企业容易被外资俘虏,成为外资间接约束和影响商业银行的工具。
2.业务经营成本方面
相对于大型企业贷款不仅资金规模大, 而且风险相对较小,还款比较有保证,收益相对较高,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在其创业阶段,贷款规模小,虽然潜在收益可能很大,但是巨大沉没成本的存在,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由于我国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小规模信贷造成的成本差异又无法通过利率差的调整获得补偿,因此从规模经济角度决定了民营创新企业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困难重重。
3.交易成本方面
①信息成本、监督成本方面。银行在发放贷款前需要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资信审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对于企业信息的可获得性方面存在劣势,保证获得准确和全面的信息的成本相当大。同时,“逆向选择”也使银行最终放贷质量无法达到最优水平。此外,发放贷款后银行要对所贷放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干预,以确保贷款本息的回收。然而企业获得贷款后的“道德风险”的存在也使得银行在获取信息方面处于严重劣势,在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受约束的情况下,银行几乎丧失了对民营创新企业贷款的有效监督权。
说到民营企业,大家的第一反映大概都是各种小作坊、小工厂,经营的项目主要是各种手工业、制造业,然后经营的好一些的可能也就是比这样的民营企业看起来好一些而已,其实如今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了,过去的民营企业确实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形式小、经营项目少、市场竞争力小,但是随着这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国的民营企业不只企业的形式壮大了许多,企业经营的内容也更加的多种多样,而且民营企业中有不少已经涉及到了科技这类技术性较强的处于时代前沿的企业。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民营科技企业的相关内容。民营科技企业具有成长性强,灵活性强,创新性强,能够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等特点。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优势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1]。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问题逐渐地凸显出来,特别是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方面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该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想要更合理的解决筹资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的具体要求。
2 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要求
2.1 明确资金需求。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明确资金需求。民营科技企业如果要进行筹资和融资,就要首先明确企业到底需要融资多少资金,然后再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去为企业寻找筹资的来源。做到这一要求,这就需要对企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在进行筹资融资活动时能够正确地估计企业接下来需要的资金的具体数目。一个没有周转资金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资金,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再好,项目再好,各种策划再好,没有可以投入的资金又怎么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发展呢?所以说,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营和进一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行筹资融资活动时要有一个准确的估计,才能在这个基础上顺利地进行相应的筹资和融资活动,选择合适的筹资和融资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注入血液。
2.2 降低资金成本。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民营企业筹资和融资要求的第二点:降低资金成本。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企业进行筹资和融资的活动之前,要进行一个合适的估算过程,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再去进行相应的筹资和融资。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的方式和渠道有很多,但是不同的融资渠道存在不同的理财方式,不同的筹资方式带给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不同。因此,企业要以降低资金成本为目的,谨慎认真地考虑融资的渠道,选取正确的资金来源方式。降低资金成本大致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就是尽量减少筹资融资时需要的资金数目,这样才能更容易达成预定的目标。我们试想一下,当你需要两个亿和四百万时,一定是四百万更容易达成,可选取的筹资和融资的方式也更加广泛。第二个层面就是在选择筹资和融资方式上,我们一定有许多种方式可以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方式的代价各不相同,需要支付不同数额的利息,所以在做出选择之前一定要进行相应的计算,选择更加合理的筹资和融资方式,降低资金的成本,做到理性筹资。
2.3 合理安排结构。民营企业的筹资融资的要求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合理安排结构。这里的结构指的是资金的结构,我们要知道的是,运营合理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自由资本,另一部分是融入借入资本,二者相互融合配合企业的资金周转,来完成一个企业的发展与经营。需要合理安排的结构就是指合理安排自由资本和融入借入资本的结构,对这两个部分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才达到合理安排结构的要求。两方面的资本不可以出现较大倾斜,否则将导致资金的结构不合理,也许短时间内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当紧要关头,企业急需资金周转时往往会起到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破产这样严重的后果。所以企业的管理方面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士负责,相关的规章制度一定要严格,并且在进行工作中要严格的规范员工,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
3 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现状
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国的科技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科技力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民营科技企业是吸纳高科技成果的有效载体,研究院所、高校产生的科技成果,绝大多数由民营科技企业吸纳、转化。因而,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加速我国科技产业化和推动科技进步的新生力量[2]。虽然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道路并不顺利,在其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碍,这就是该类企业的融资和筹资问题。民营企业的背景大都来源于民间,没有庞大的资金系统的支撑,所以在发展中经常需要进行筹资和融资活动,来缓解燃眉之急,以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地发展下去。但是在筹资和融资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甚至导致一些企业的破产。所以,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且帮助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解决这类问题是如今社会的当务之急,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得到顺利的发展,保证我国的科技力量稳步增长,巩固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便捷美好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科技的发展是这一切的根本,那么促进科技发展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就是根本的根本,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就可以上升到是在解决我国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一层面。
4 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问题
4.1 资金短缺。通过上文对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和筹资融资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的资金短缺是最根本的一个问题,需要最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解决其他的问题。资金短缺之所以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些筹资融资活动都是在资金短缺的基础上发生的,如果不存在资金短缺这一问题,那么也就不需要继续研究在民营科技企业筹资和融资方面发现的问题了。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资金在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和进一步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基础,所以资金短缺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且该问题还引发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资金短缺是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民营企业存在资金基础薄弱、资金运转不周、可自由支配资金短缺等问题,就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障碍,严重的民营科技企业将会出现生产断链,产品供不上需求,客户与订单量骤降,那么就会形成产业化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3]。也就是说资金短缺只是这一问题的一个简单的表现形式,其最终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们需要提高对该类问题的重视程度,着重解决这一类问题。
4.2 体系落后。导致民营科技筹资和融资活动存在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我国民营科技的体系比较落后。这里的体系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体系的落后,二是指对该类企业的支持体系的落后,这些支持体系包括有金融借贷体系,社会政策体系等等。我们先来简单的分析一下第一个体系――企业的自身体系,这里包括企业的具体运作方式,企业对社会的服务方式还有企业的发展方式等等,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和日、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企业在发展、运作等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当然我们不可以直接就说国外的发展体系比较优秀,但是我们通过几例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发现国外的科技企业的发展体系确实有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地方。第二个体系――社会支持体系,这类体系主要指出了企业自身的各种体系之外,外力给予的支持体系。可以这样说,同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支持体系非常不完善。特别是在筹资和融资方面,我国的支持体系在这里存在着支持范围窄、手续繁杂、偿还力度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一不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限制的作用,同时还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筹资和融资活动的进行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导致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并且导致该类企业的发展的风险较大。
5 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研究
5.1 完善自身服务体系。对于上文提到的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筹资融资方面的问题,接下来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帮助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首先是要完善该类企业的自身服务体系,上文已经提到,和西方的发达国家这类企业的发展状况相比,我国的民营的科技在发展中自身的体系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企业的自身开始考虑,如何合理地解决这类问题。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借鉴国外该类企业发展中的相关经验,这样可以保证少走弯路,有效的缩短发展的时间就可以达到最终的发展目的,同时对于自身的各个体系的发展要探索具体的发展之路,对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筹资和融资问题要积极地探索,不要只考虑外界的问题,还要从自身考虑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顺利的达到目的。不要忽视自身的问题,否则外界的条件再合适,自身的条件达不到,存在的问题也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0 引言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和欧盟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中的经验证实: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发展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孵化器和风投的融合可以有效帮助在孵的高新技术企业规避高风险,促进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多赢。从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现状看,目前国内约有半数的科技孵化器引进了风险投资,另有10%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参股了风险投资公司,尽管目前尚未出现完全意义上的二者的深度融合,但事实上的互助发展局面已经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的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支新生力量,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对促进区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将民营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大大提高在孵企业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可降低风险投资资金的投资风险;同时为民营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1 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的现实性分析
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具有市场化运作能力强、管理成本低,更具效率、孵化方式灵活多样、多元投资主体、企业建制、追求营利等特征;民营科技孵化器发展过程中需要风险投资作为支撑,风险投资选址民营科技孵化器中的科技型企业有利于提高风投资金投资的准确性,减少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因此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1 民营科技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1.1.1 民营科技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一致性分析
两者运行模式具有一致性,民营科技孵化器与政府主导的科技孵化器有着显著的区别,民营科技孵化器追求盈利性,与风险投资的投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股利或者资本利得,二者的孵化服务对象和投资对象一般是初创期的高科技风险企业,它们通过对其提供增值服务间接扶持创业企业发展,实现企业的增值,它们的投资都是一种长期投资,都是通过投资企业发展成长和股权增值后才将股权转让实现投资收益。
1.1.2 民营科技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互补性分析
目前我国对官办和民营科技孵化器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支持体系较完善,形成了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而支持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还极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因此风险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民营科技孵化器的优惠政策,加快与民营科技孵化器的融合,实现二者的可持续发展。
1.2 民营科技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的紧迫性分析
1.2.1 民营科技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我国目前民营科技孵化器的实践情况来看,民营科技孵化器能够吸引的无偿性社会资源终究是有限的,通过科学合理地运作风险资本谋求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事实证明,具有风险投资功能的孵化器对提高入孵企业的存活率和成功率会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吸引更多创业者进驻,促进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
1.2.2 在孵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要求
民营科技孵化器中的在孵企业中往往会因为缺乏资金、管理、人才等创业和企业壮大的必备条件,即使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企业,具有良好市场前景也将面临重重困难而难以实现规模和质量的突破,如果孵化器能吸引到资金实力雄厚、道德信誉良好的风险投资与之合作,将有利于解决在孵企业的资金紧缺问题,提高在孵企业的毕业率。
1.2.3 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交易成本的要求
民营科技孵化器在发展过程中,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众多的相关企业存在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网络。风险资本拥有企业管理和投融资网络,民营科技孵化器拥有政府和科研机构网络,两种网络资源并不会因为相互进入而导致效率降低,反而会带来整个网络效率成倍数的提升,双方也会因为共享网络资源而降低其中的交易成本。
2 民营科技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融合模式分析
2.1 民营科技孵化器和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出资组建新的投资机构
风险投资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往往对风险企业的投资阶段一般都是企业的成长期和扩张期,很少涉足种子期和初创期,然而处于这两个阶段的企业对资金的渴望度是最高的。鉴于此,民营科技孵化器可以以办公场地等基础设施和资金出资,风险投资机构以资金出资,共同出资组建新的风险投资机构。原民营科技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创业辅导服务、市场推广等服务,新的风险投资机构则主要提供风险投资服务。这种模式是一种较紧密的组织关系,民营科技孵化器和风险投资机构作为新的风险投资机构的股东,双方联系紧密,利益分享,风险共担。如图1所示。
2.2 将民营科技孵化器作为融资平台的外部合作模式
民营科技孵化器与风险投资机构在组织上独立,没有相互持有对方的股份,只是在业务上结为战略联盟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下,民营科技孵化器和风险投资机构组织上是各自独立的,业务上结为战略联盟,拉近了风险投资机构与在孵企业之间的距离,实现资本和项目的对接,减少搜寻成本。这时,民营孵化器作为风险投资机构与在孵企业之间的中介,可以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在孵企业的详细情况,减少信息成本和降低道德风险。对民营科技孵化器来说,可以扩展其融资服务的功能,增加在孵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其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如图2所示。
2.3 民营科技孵化器内部设立风险投资部门提供风险投资服务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有些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实力,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及其同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出资组建孵化器内部的风险投资部门,自己成为风险投资人应该是可能的。在这种模式下,民营科技孵化器作为风险投资人的资金是孵化器自身拥有的,其投资资金一般是自己在运作。民营科技孵化器风险投资项目是自己对入孵企业筛选又筛选,相对可靠,往往在企业的种子期或初创期就进入,跟踪到成长期甚至是成熟期。所以孵化器可以贯彻自己的战略,在充分共享内部信息的条件下,集中精力对自己的在孵企业进行投资,减少其中的交易成本及投资风险,同时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这有利于提高孵化器的孵化服务质量。该模式如图3所示。然而,这种模式对对民营科技孵化器的要求比较高,第一要求民营科技孵化器的资金要充足。第二要求民营科技孵化器拥有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管理队伍,能够胜任投资业务和孵化服务的发展。第三要求民营科技孵化器内部要建立健全的在孵企业档案和完善的学习机制。
2.4 民营科技孵化器和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出资组建新型孵化器管理公司
民营科技孵化器以办公场地等基础设施出资,风险投资机构以资金出资,共同出资组建新型孵化器管理公司。新的孵化器管理公司为在孵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创业辅导服务、市场推广等服务以及风险投资服务。这种模式下,新型孵化器融合了传统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的功能,是企业孵化器的高级阶段,也是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趋势。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一是促使非排他性信息资源的共享,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二是它明确了孵化和投资的关系,使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各司其职,更有利于引导风险投资投向初创企业;三是孵化器因持有在孵企业的股权,利益共享,更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如图4所示。
总之,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营科技孵化器加强与风险投资融合发展将利于科技型在孵企业的孵化、成长,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民营科技孵化器通过提升自身的孵化服务能力借助外部的优势力量,可以加快孵化器内在孵企业科技成果和产业化,从而又促进了民营科技孵化器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张玉臣,陈德棉.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科学管理研究[J].2002(6):18-22.
[2]瞿群臻.论我国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的环境模型构建.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J].2005(8):15-17
[3]王黎明.实现孵化器、风险投资、创业企业的三赢[J].哈尔滨:商业研究,2006(7):111-115.
[4]张青,汪波.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比较与促进其发展之构想[J].天津:现代财经,2008(4):42-45.
[5]乐慧兰.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结合的关系分析[J].北京:中国科技产业,2007(9):82-83.
民营科技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主要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某一特定企业或经济单位所需投资是通过该企业内部积累(留存收益和折旧基金等)提供资金的融资方式。外源融资是指企业或经济单位通过外部金融市场获得投资的资金来源的融资方式。外源型融资主要包括企业直接融资(债权股权融资等)、间接融资(银行借贷等)以及其他融资方式。
从企业发展的阶段来看,创业初期的民营科技企业缺乏风险投资扶持,小型企业借贷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由于缺少新的资本金注入,往往无法抓住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规模的扩张。从融资方式来看,间接融资方面,民营科技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狭窄,资本规模也相对较小。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其投资项目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在讲求安全性、流动性的商业银行难以获得贷款担保以及贷款支持。直接融资方面,民营科技企业由于资产规模、效益指标等方面的原因很难达到国内证券市场的上市要求,国外上市机会亦十分渺茫。以往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使股份制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得以部分缓解,但是1998年为防范金融风险,对未经人民银行和证监会批准的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加以关闭,更使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方式受到限制。
一、融资手段单一,严重依赖于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比例较小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民营企业融资比例中内源性融资比例高达90.5%,而广东民营中小企业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内部融资的比重也达到60%。由此可见,民营科技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于企业家自有资本以及企业的资本积累,而不是通过市场的资本集中过程。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本文,资本集中却可以在短时间为资金需求方汇聚众多社会资本,而传统的资本积累虽然是使社会总资本扩大的主要方式,但这种融资过程是相对缓慢的,与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势头和发展速度是不相称的。
另外,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内源性融资依赖严重,并且存在着长期性的特点。经营年限在5年之下的民营企业,自我融资比例达到92%以上的水平,经营年限超过10年才出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很明显,这于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随着中国加入世贸,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民营企业在面临着巨大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广阔的融资空间,因此,拓展资本融通渠道,多元化融资结构对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20多年来,经济生产规模不断的壮大,驾驭市场的变化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形成了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导,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特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无论是初创期还是发展时期,都严重依赖自我融资渠道,80%左右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困难已经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据调查显示,我国民营经济初创时的启动资金有90%以上主要来自于资金持有者,当初的合伙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解决,这也就从资本来源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我国民营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家族企业的原因。
二、契约不完备导致投资者对创业者评估偏低,股权融资受到抑制
投资者的外部资本是民营科技企业创立、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当投资者将资本投向特定的企业家时,就将其资本的实际使用权让渡给了企业家。企业家的创业活动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将资本投入了一项结果不确定的活动中,承担着投资遭受损失的风险。而且外部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产多为流动性差的物质资本,其专用性程度较高,投入企业后其价值严重依赖于团队的存在和其他团队成员的行为,受团队成员机会主义行为“敲竹杠”(hold-up)的风险较高,因而面临着事后被套牢的可能性较大,使得中小投资者对创业者评估偏低。
另外,从资本市场来看,与银行借贷和发行债券的间接融资相比,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是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有效途径。股权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面向社会融资,融资规模可以达到较大范围。融资连续性好,企业上市后只要经营业绩较好,满足配股条件,每年均有可能实施配股融资,可以得到股票市场的持续资金支持。
此外,证券市场融资所获得资金具有非偿还性特点,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不能回抽出资,在未出现破产风波情况下,股价升高,说明公司效益稳步前进,使得投资者自动持有股份或者更多的持有;股价走低,短期投资者大量买入,或者已高价持有者常抱有机会主义心理,继续持有或者更多的持有以保持较低均值成本。但是在我国股票市场不发达,市盈率高,上市公司股票尚未实现全流通,股权分置现象明显,造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不规范。这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股权被人为地割裂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部分,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约为2/3,并且通常处于控股地位。其结果是,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容易产生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霸现象,使流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严重伤害中小股民投资热情,使得中小投资者对创业者评估偏低。另外,投资者的赎回权和退出权的行使受到限制,致使投资者投入资金时顾虑颇多,又由于民营创新科技企业的自身结构和产权不清问题,投资者多采取观望态度。
股票市场是企业外源型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由于我国缺乏二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因此绝大多数股票资本交易都集中在沪深两市,而民营企业在这个市场上阻力重重。2001年末,沪深两市1175家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118家民营企业,其中买壳上市的就有65家;而到2005年上半年,1300多家国内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包括借壳上市的才刚刚超过200家。面对过高的上市门槛,很多民营企业主动将股票市场排除在自己的融资渠道之外。
三、融资渠道狭窄,债券的发行和银行借贷面临困难
目前银行贷款以及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仍是我省民营科技企业获得长期发展主要的间接性外源融资渠道。据2000年中国第四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向银行借款时,有63.3%的企业感到困难和很困难;时难时易的占22.1%;比较容易贷到款的只占14.6%,并且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一直以来都制约着我省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外源融资渠道不通畅,导致民营企业高度依赖内源融资。同时,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方式以银行信贷为主,但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是不够的。银行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余额所占企业融资结构比重即使从长期来看最高也只是在5%左右徘徊。
本文认为造成贷款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对于所有制、业务经营成本以及交易费用等3方面的考虑。
1.所有制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统计数据表明,虽然作为市场的运作主体的非国有中小企业信贷质量往往优于国有中小企业,但其在经济活动中却受到企业所有制的约束,受到不应有的信贷歧视。非国有中小企业在获得贷款比例上不占优势,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比例更是杯水车薪。银行对民营创新企业的所有制歧视原因有三:其一,国家发展规划和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政策倾斜;其二,所有制结构决定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素质遭到置疑,“贷了就跑”(loanandrun)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银行不愿在创新期投入风险资本;其三,民营企业容易被外资俘虏,成为外资间接约束和影响商业银行的工具。
2.业务经营成本方面
相对于大型企业贷款不仅资金规模大,而且风险相对较小,还款比较有保证,收益相对较高,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在其创业阶段,贷款规模小,虽然潜在收益可能很大,但是巨大沉没成本的存在,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由于我国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小规模信贷造成的成本差异又无法通过利率差的调整获得补偿,因此从规模经济角度决定了民营创新企业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困难重重。
3.交易成本方面
①信息成本、监督成本方面。银行在发放贷款前需要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资信审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对于企业信息的可获得性方面存在劣势,保证获得准确和全面的信息的成本相当大。同时,“逆向选择”也使银行最终放贷质量无法达到最优水平。此外,发放贷款后银行要对所贷放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干预,以确保贷款本息的回收。然而企业获得贷款后的“道德风险”的存在也使得银行在获取信息方面处于严重劣势,在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受约束的情况下,银行几乎丧失了对民营创新企业贷款的有效监督权。
②违约(破产)成本方面。相对于具有国家财政支持的国有企业以及有大量可抵押固定资产的大中型企业来说,民营创新企业没有良好的可抵押资产作为担保。根据工商银行公布的2002年上半年统计数据,广东地区的各项存款余额为4086.40亿元,而各项贷款的余额为2763.24亿元,似乎尚有许多贷款空间。但是,我国《银行法》规定,在贷款是如不能提供足够的抵押、质押或担保是不行的。而在进行低压借贷是,银行所承认的抵押品只有土地、房产等不动产。而对于民营科技型创业企业,自身的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和技术等无形资产,难以提供银行认可的贷款担保。这就意味着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一旦失败,银行将承担其风险投资的全部风险。风险转移的信用担保体制不完善,并且在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备的前提下,对于专利以及研发技术,银行亦无法通过剩余要求权来回收投资成本。
四、民间借贷市场的补充功能受到限制
与正规的金融市场融资相比,民间融资是民营科技企业更有效的资金来源:一是融资成本低,虽然民间借款的利息一般比商业银行高,但是由于民间金融市场的贷款企业与借款人信息相对对称,例如对贷款企业的经营情况,贷款人的信用情况,收入状况以及还款能力等等都较银行信贷有更充分了解,减少了信用评估、抵押资产等的交易成本。二是融资效率高,在正规的金融市场上,申请、审批等手续繁琐,商业银行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出发往往不愿意从事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小额贷款。而在民间金融市场上,由于信息对称,贷款决策的速度快,效率高,及时地满足该类民营企业的资金需要。三是交易方式灵活,民营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处于创新阶段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要求具有急需、高频、小额的特点,民间融资就其贷款方式、期限与利率方面,都可以通过借贷双方协商,灵活快捷地解决企业的融资要求。因此这种与正规金融市场并存民间金融市场,由于正规金融市场的封闭与僵化,民间金融实际上为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融资渠道。然而,结合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特殊情况,新创业企业成长较制造业等一般民营中小企业的创业活动,除了具有市场需求和市场收益的不确定性之外,技术和产品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更大的投资风险。加之产权制度的不规范,以及投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共同导致民营科技型创新企业无法通过让渡一定的剩余索取权控制权获得融资,投资者在投资项目失败时无法顺利通过剩余索取权挽回投资。超级秘书网
五、缺少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不足,以及本身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对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也显得力度不够。另外,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同样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经营风险以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信用评估较低的问题。同时,新创业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较大和契约的不完备也导致中小金融机构对创业者评估偏低。此外,中小金融机构本身未能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商业信誉,阻碍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减弱了中小金融机构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综上,现有民营科技企业在创业之初时,面临着融资手段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由于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其民营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带来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民营科技创新企业的评估偏低,导致广东省的民营企业家更多地还是依赖于个人和家族的融资,在发展过程中则更多靠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等内源性融资。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集团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分支机构)对北京、温州、顺德和成都的民营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80%的民营企业认为缺乏融资渠道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制约,90%以上的初始资本来源于主要所有者、合伙发展人及其家庭。在企业创业后的后续发展投资中,62%的资金来源于主要所有者或其留存收益。因此,如何安排广东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结构,向投资者传递科技企业发展前景的有效信息,以及如何通过对融资契约的设计,在企业家获得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吸引更多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参与,成为本文开拓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方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储小平.职业经理与家族企业的成长[J].管理世界,2002,(04).
Lu Xiaomin;Xu Kairui;Zhu Tingting;Lv X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China)
摘要:江苏省民营企业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竞争实力持续增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大型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有力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增长,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困境。
Abstract: Private enterprise economy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the profitability is growing fast,competitiveness is continued to improve. A number of large-scale, strength private enterprises rise rapidly which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rovince'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 创新 困境
Key words: private technology enterprises;innovation;dilemm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20-02
0引言
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最具活力的重要生力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力量。江苏省是全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最活跃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江苏省技术创新中的一最具创新活力和实力的重要力量。
江苏省民营经济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增强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和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为主要目标,全省民营企业已参与大部分国民经济产业,由原来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第三产业和加工配套产业,向高新技术领域和新型产业迅猛发展,经济结构渐趋合理;而且民营资本投资已从单纯的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投资方式向以提高技术含量、跨行业投资为特点的集约型投资方式转变,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产业转型、产品更新、技术升级;民营企业在其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与进步,但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与闲难,再加上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一些问题甚至严重制约了江苏民营企业的发展。
1区域发展不平衡,苏南苏北差距仍较大
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苏州、南京、无锡。2009年,苏南五市私营企业达47.6万户,占全省私营企业总数的52.5%。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全省民营经济的注册资本金分布的非均衡性,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于苏南地区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铁路等交通建设不够完善,中心城市优势不明显,经济网络没能有效建立,苏北地区还存在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支柱产业不够突出等产业结构方面。
2投资准入仍受到抑制,资金有限且融资困难
由于创新的风险性、复杂性、长期性与广泛性,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有大量的、稳定的、长期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根据创新过程的资金收益图(图1)可以看出,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期是创新资金的投入期,收益几乎为零,而且断地增加资金投入。因而企业的资金实力构成了技术创新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的成败。
2.1 融资渠道少、难度大江苏省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小规模、产品附加值低,资金十分有限的企业,因此银行就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我国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主要靠银行贷款,但是我国的大多数银行一般不大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企业要求贷款的数额大,给中小企业贷款会大大增加银行的业务量和经营成本,往往得不偿失;第二,中小企业难以向银行提供贷款的担保,银行对他们缺乏信任,特别是那些国有大银行不愿意找这种麻烦。加之我国目前其他的融资渠道又较少,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就非常困难。
2.2 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投资路径不完善根据技术创新的特点,国外解决高技术企业创新资金来源的最好办法是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依靠资本市场投资。但我国由于政策环境、退出机制等多方面影响,目前风险投资尚未很好发育与建立起来。虽在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广东深圳等地有少数的风险资金,但在这些地区也尚未真正挥风险资金作用。至于从资本市场直接上市融资,目前虽然口子已开,但民营科技企业能直接上市融资者机会很小,比例很低。目前到商业银行贷款,虽少数企业在解决“双担保”的前提下,能获得少量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但无法获得银行长期的稳定的中长期贷款;而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普遍要求的却是长期、稳定的资金流。
2.3 直接融资门槛高、竞争激烈在直接融资方面,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主板市场门槛太高,审批时间较长,创业板刚刚建立,竞争较为激烈。除了进入香港创业板市场,具有成长性的民营科技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在企业与风险投资公司的关系上,大多数风险投资公司偏好投资于规模较大、相对成熟并有赢利保障的企业。严重背离了其高风险、高网报,并投资于初创期企业的同有特征。
2.4 不平等的所有制待遇抑制民营经济发展不平等的所有制待遇最突出的表现是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比较难。民营科技食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身积累和借贷,甚至有不少来自地下钱庄。据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满足率的调查,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民营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仪为6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属于最难获得贷款的氽业群体。随着银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的建立.在银行采取“授信授权”的措施后,大部分县市银行没有太大的贷款权力,进一步增加了民营中小企的借款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3以外加工为主,技术创新后劲不足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时间较短,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少,发明专利不多,原始创新成果极少,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科技民营企业还缺乏更新换代的主导技术产品以及长期发展自有核心技术储备。如从专利技术看,近几年来全国民营科技企业的专利数量虽然增长很快,但仍有70%以上企业没有发明专利,只有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他们所拥有的技术主要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技术,其中绝大部分是模仿型技术,自主创新的程度较低。
3.1 发明专利少,创新性不足由于发明专利少,以及由发明专利所形成的产业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国跨国公司手中,所以形成民营高科技企业其效益比较低,多数企业的平均利税率只为10%左右,其增加值率只有20%左右,甚至有段时间的利税率与增加值率还低于传统工业产业,其原因就是大部分利润被掌握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赚走了,我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只赚了点加工费。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老总们也曾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主要是跨国公司(因技术从跨国公司来)和银行(贷款从银行来)打工的”。这种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不应该长期下去,关系到我国提高竞争能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2 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生存更加困难在国际经济放缓、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紧缩的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中小企业生存陷入困境的呼声不绝于耳。“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出口订单锐减”类的报道屡见报端。
2005年开始,纺织品被动配额取消进入后配额时代。5年来江苏省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逾927亿美元,年均增长21.7%,稳居全国第三,出口价格稳步攀升,主要出口产品价格普遍有所提高。市场集中度调整一体化后,全省纺织服装出口呈现向欧美市场集中趋势,欧美市场份额接近40%。2007年,江苏省纺织服装经营主体达8000多家,出口250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出口超过国有、集体企业,占据内资企业半壁江山。然而,随着经融危机的到来,我国的外贸纺织业也受到了重创,很多企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民营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牵连。
3.3 由制造转为创造仍旧很遥远目前民营企业仍主要集聚在传统的制造业、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一般性竞争领域,且规模性企业少,产业集聚度不够。不少民营企业仍从事附加值低、能耗高的行业,专业化、协作化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企业发展能力不强,且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矛盾较为突出。
4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
科教优势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产学研各方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流不够,给双方的理解和沟通带来了障碍。二是产学研各方的合作观念存在差异。民营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属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它们在项目和利益导向上往往差异较大。学校的研究人员往往偏向于有一定学术水平、有和J于评奖评职称的项目进行研究,但企业主要瞄准有市场需求的项目进行开发。这导致一方面大量的科技成果由于缺乏市场需求难以推广,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洽谈会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企业的科技需求又难以得到满足。三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尽合理完善。由于产学研各方对技术价值的看法不同,各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配,从而影响了合作的进程,有些甚至呙此终止了合作。
5企业孵化器功能不够完善
经过近2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尽管目前江苏省各类企业孵化器在数量上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5.1 在孵企业所需软服务有待提高目前,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在硬件上,如提供较为廉价的活动场地、物业管理和企业注册等一些较低层次的服务,而在孵企业所需要的软服务,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税收、法律咨询、人员培训以及知识产权等服务尚未引起重视。人才是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江苏省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缺乏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的问题,在企业兴起时,创业者大都是农民出身,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而且各方面的素质都有所欠缺,企业发展靠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企业的管理完全是一种经验管理,谈不上科学的经营管理,更谈不上技术和制度创新,且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够重视,因此企业留不住科技和专业人才。
5.2 科技企业孵化器定位不明确科技企业孵化器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也是制约其自身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在孵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速度的重要因索。与此同时,江苏省绝大多数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停留在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拨款或财政资助下维持运营的阶段。如何突破单一的产权模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尚在探索。在如何通过国际合作、为企业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为围外科技企业进入创造条件等方面更是尚未起步。另外为在孵企业提供的融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在孵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困扰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瓶颈――资金不足的问题。必须探求解决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与孵化器结合的有效模式。
引言
中小企业是各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代社会创新活动的生力军,据统计80%以上的原始的单项创新来源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地处中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区域格局中承东启西的桥梁;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是一座科教城市、新兴的工业城市。合肥市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有机结合,为合肥市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同时,合肥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城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小,随着国企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经济影响力、社会地位将越来越举足轻重。合肥市政府提出要将合肥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些都依赖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我国中小企业是在经济转型期间,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快速发展起来的,其自身存在发育过快、先天不足,公司治理缺乏,管理不规范,经营战略缺失、信用意识淡漠等种种缺陷,这些缺陷制约了其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但抛开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就外部环境而言,不容否认的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较差,亟待完善。在市场准入问题上,在资金融通问题上,在减轻企业负担上,缺乏系统的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法律的规范。
如果不能较好解决融资困难问题,当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无法抓住我国产业经济梯度转移所带来的商机,将有可能错失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进而使合肥丧失凭借其科教优势实现跳跃性发展,追赶周边省会城市、东部沿海大中城市的希望。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论
1、科技型企业的定义
根据科技型企业在企业价值活动中与高技术的关系,科技型企业可划分为生产型企业、应用型企业、服务型企业。
(1)生产型企业: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高技术产品为主的企业。它可能和一般企业一样,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但不同的是它所生产的是知识密集型产品。
(2)应用型企业:大量采用高技术设备或高技术生产工艺的企业。它与生产型企业的不同在于这类企业研制开发的重点是生产工艺,而不一定生产或销售高技术产品,它采用高科技生产的也可能是一般产品。
二、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背景
高新技术产业是合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合肥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列为合肥市“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正是依托于这样的产业背景。
(1)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条件
合肥市有较强的高新技术研究实力和基础。有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0余所;有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省部属等研究院所190余所。合肥市是国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2004年合肥国家科技城项目获得国务院的批准;2004年11月合肥市成为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 “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2)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概况
合肥市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
2、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具体目标
合肥市建设国内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规划纲要确定了其高新技术产值发展目标为:(1)2010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000亿,约占全市GDP的32%,高新技术产值年平均增长率22%以上。(2)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0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60个。
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目标任重而道远,而企业是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主体,这就要求:一方面,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引导和扶持。
3、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体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另一个特点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又占据很大的份额,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承担的主体,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极可能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流力量。
合肥市2000~2004年五年内经评审立项的重点科研项目中,近60%的项目和经费由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
在科技计划体系中,已开展的工程中心平台建设项目、专利资助项目、制造业信息化专项、产业化贷款贴息、国家项目专项补贴资金等,80%以上由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并获得资金支持。
三、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概况
1、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由于合肥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尽管客观地形成了合肥城市经济圈,但是与周边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合肥城市经济圈还不强,也不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较弱,政府的城市资本化经营能力和政府可支配财力有限,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在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合肥市开放竞争力靠后,经济区域化程度不高,招商引资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城市的区域开放、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和经济区域合作亟待提高。其中更重要就是:资本竞争力差,资本数量少、资本流动慢、金融控制力差;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服务手段单一;金融机构实力不强,规模偏小;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外资和民营金融机构尚是空白。客观上,加剧了当地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具体分析合肥市金融市场,四大国有独资银行仍占据绝对比重,掌握着合肥市大部分的单位和居民存款,其他金融机构网点少和规模小。尽管1993年后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使得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步伐加快,国有银行得以按照市场规则独立决策和运营,以前的政企不分、权责不对称的问题得到了较大改观。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成本效率因素,四大行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大中型企业,而且十分固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很少,合肥市民营科技产业园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3年贷款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一家企业曾经获得四大行的信贷资金的扶持。
2、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研究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很难全面取得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数据,同时也没有关于此方面的官方数据。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分析 “十五”期间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规划的总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承担项目企业的类型,得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十五”期间将其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时对资金的总体需求情况。
“十五”期间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规划提出:
重点发展两类产业: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其中电子信息涉及投资总额10亿元,生物医药涉及投资总额6亿元。
稳定促进两类产业的发展: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其中光机电一体化涉及投资总额52亿元,新材料涉及投资总额20亿元。
逐步推进三类产业的发展:环保、新能源及高效节能和高新技术农业。其中新能源涉及投资总额6600万元,环保涉及投资总额1200万元。
四、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构建现状
近几年来,合肥市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即:建立并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自投为主体、银行资金支持、社会融资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融资支持体系。其中,合肥市在全国比较早的设立了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和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担保基金,初步形成了为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主要包含:
1、合肥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构建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手段包括政府资金的直接投入、政策性间接投入。
2、 合肥市金融支持体系中的多元投资主体。
3、 合肥市构建社会支持及服务体系的相关举措。
尽管合肥市十分重视对社会支持及服务体系的建设,但是建树不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其各项举措同质化倾向严重,缺少创新、缺少新意,各种举措和政策的目的和支持重点各异,主题分散,缺少整体战略层面的统一谋划,缺乏系统性、连贯性,难以形成合力。因为在全国各地均积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下,一般意义上的政策优惠、服务的提升、市场的完善都已难以形成竞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外部环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科技人才争夺为例,合肥市面临深圳、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的挑战,人才流失面临着巨大压力。
五、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评价及其完善对策
1、合肥市融资支持体系的特点
(1)政府资金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不断增加。
(2)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有所加强。
(3)科技投融资机构发展较快,投融资渠道得到拓宽。
2、合肥市融资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1)政府作为投资主力限制了市场力量的发育,其自身职能定位不明确。
(2)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资金监管尚需完善。
(3)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举措有待加强,融资渠道尚需进一步拓宽。
(4)相匹配政策优惠的力度不够,政策性间接投入的办法不多、操作手法呆板。
(5)缺乏高效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区域性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3、 明确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体系的角色定位
合肥市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构建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发展现状看,合肥市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均是具有政府背景或政府直接出资成立的。但投融资行为应是市场行为或者是商业行为,并非政府行为。政府如何恰当定位,扮演合适的角色,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4、填补社会支持及服务体系的缺项
当前,笔者认为应首先实施的工程是征信数据的征集、整合和公开。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要从各有关政府部门改变对其掌握的征信数据开始,向社会公开公共事业单位、银行体系的征信数据,并使数据商业化。目前,掌握企业相关征信数据的部门很分散,有工商、税务、海关、法院、技术监督机构、金融部门等。“信用合肥”建设的初始阶段,应以中小企业为切入点,在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商登记年检、税务稽查和合肥市信用担保体系等现有信用体系作用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部门间联合信用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价体系,培育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信用体系。
六、总结
本文根据企业融资的有关理论,结合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及其融资支持体系的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探讨,简述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处境,针对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综合诱因,提出内外兼治、对症下药的思路。借鉴了国内外关于融资支持体系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应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融资支持体系,并对该融资支持体系的界定、功能和构成内容做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5;1:24
[2]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4;7:2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成长性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是培育区域强势企业群的微观基础,也是推动河南省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政府在可调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民营企业的扶植应着眼未来,使成长性科技民营企业的发展符合全省的整体发展战略,同时在较长时间提高政策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政策资源综合平衡利用,实现河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提升经济实力并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一、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系统化集群管理发展战略
(一)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系统构建。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系统的能动主体包括两个:政府和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系统边界是河南省政府通过政策与权力对成长性民营企业产生可控影响,不可控影响归属于系统外因素。由此,通过政府对成长性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有效的激励与引导机制,促使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在这关键时期实现快速高效的成长,最终从规模上和竞争力上都上升到新的水平,并在将来不断发展,提升河南经济水平。
(二)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系统组织结构分析。在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系统中,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是系统发展的核心因素。民营科技园区是发展的一个主要载体,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聚集大量的民营新科技企业。一方面为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资源约束、政府效率约束提供更好的解决途径;另一方面为民营企业战略联盟构建与利用、企业集群效应体现提供宽松环境。政府各职能部门是系统内部环境的主要构造者,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需要政府的介入,当前各类协会等需要政府提供支持与扶植。
河南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将利用科技园区这种紧密的企业联系方式,解决其快速发展中供应、生产、技术创新、营销及后期战略管理等诸多问题。政府也正是利用园区这特殊的载体,为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效服务提供保证。战略联盟这种企业间半紧密、半松散的组织机构为成长性民营企业跳出各种发展瓶颈、提升层次提供各种资源整合途径。各类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成长性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信息与技术的主要支撑力量。以上系统要素统一于民营科技企业园区这一特殊载体,成为河南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成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保驾护航的最好队伍。
二、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未来发展战略
(一)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未来战略管理重点和途径
1、战略管理重点。战略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怎样利用省内产业集群的优势,发展集约生产,确定其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其次,对组织变革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合理的科研组织机构,是保证其由单向技术创新向综合集成创新转变形成自己技术核心的关键部门;再次,组织变革过程中要以开放的组织建设为主,我省民营科技企业未来的发展资金问题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多渠道的融资并不能够完全缓解资金不足的劣势,而战略联盟将能够提供解决方法,同时更能利用产业集群与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政策所带来的优势;最后,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关键,河南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外流,将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致命的危害。
2、战略管理途径。从战略制定上,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未来战略管理,要立足于河南这一区域特有的资源与企业自身当前的“SWOT”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明确企业的远景与企业目标;通过组织的不断变革,塑造特色企业文化,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战略执行上,企业要利用最新的战略管理理论,通过企业的不断学习与成长,优化企业的内部流程,实现技术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企业价值。
(二)“新竞争”条件下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模式对策。近年来,河南很多民营科技企业依靠的“成本洼地”优势、薄利多销优势成为畅销全球的竞争法宝,价格优势策略而非价值创造策略,是河南企业最近几年赢得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策略。然而,自从2006年年底以来,综合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单一的价格竞争手段将逐渐被核心盈利模式所替代。企业实现价值链升级时将不可避免地依靠其不同的资源禀赋、专属资产或比较优势、特殊技能等,来获得差异化竞争的战略定位。产品同质化的价格竞争条件不复存在,产品价值定位终将替代原先成本定价。
未来的竞争中,企业的决策者要想通过了解全球价值链的四种升级路径――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条升级,抓住时机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施振荣的微笑曲线中不难发现,无论如何移动,企业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且需要持久的积累与沉淀才能形成相应的竞争优势。不仅如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跨国巨头和国外金融资本早已对各产业资本虎视眈眈,留给企业“自由生长”的时间与空间早已不多。因此,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新开辟既有可操作性,又有长短期目标兼容价值的产业升级路径,成为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步骤。
(三)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的职能战略。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系统为河南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但民营科技企业自身要想真正利用系统优势,避免不利因素,还需制定正确的战略并使战略得到有效执行,才能最终为河南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企业自身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者提供保证。
1、技术创新战略。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在当前的发展中,在利用不同的产品与服务策略,扩大市场提升企业形象的同时,在新产品开发战略确定自主创新的目标,走由吸收引进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道路,或通过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利用知识产权政策,通过自主创新占领高端市场。
2、市场战略。当前,河南的快速发展使得河南市场供应与需求都比较大,而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才得到快速发展。在未来,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必须面对河南区域之间竞争的压力,采取有效战略对策而对河南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3、组织战略。随着河南经济大省地位的确立,出于竞争的需要,河南需要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来支持未来的发展,取得管理优势、规模优势适应未来的竞争需要。当前在竞争中表现出色的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将更容易获得区域政府的支持,通过并购等手段代替发展过程中效率相对较低、竞争能力较弱的企业。
4、财务战略。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虽然河南省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但仍然有很多企业因为不能够取得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而被其他企业所并购。企业要想更好的获得资金,不仅要规范财务管理内容,而且还要有很好吸引力的项目。
企业未来战略管理对策的制定与执行还必须进行统一的计划与管理。河南省成长性民营企业未来战略应统一于竞争战略之下,以更好地应对竞争的环境,利用核心战略来规划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结合企业特有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将这种培育方法归纳到边界战略管理中以区别企业核心战略管理。
三、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核心战略优势培育对策
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增长或不被淘汰,必须在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中做出选择,根据当前的企业产业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核心战略,集中于一个方面,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才有能力进行战略调整进行下一层次的竞争。目前,河南省成长性民营企业中要采取这种战略,首先应该比较区域内竞争者与自身相比的管理优势与差距,然后同国内及国际上相比,并密切关注行业内各企业的战略动向,进行管理创新,确保此战略的可行性和未来的成功。
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中大多由专一化战略起步,而后进行产品同心多元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刚开始的低成本和最终产品的高利润,并由此使很多企业走上了错误的战略道路。因此,河南省成长性民营企业必须跳出这一错误认识,重新找回以前的战略,在管理上做出努力,通过国际化市场战略成就企业未来。
河南省成长性民营企业要做的就是战略的执行问题,不论采取哪种战略作为核心战略,在战略管理中首先要了解客户需求,确定企业能够提供给客户的价值,找到流程改进方法,并通过企业的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战略管理能力,才能最终取得战略上的成功。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十一五”以来,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得到迅猛发展,逐渐成长为中国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一支重要队伍。并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原因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民营科技企业成长普遍缺乏后劲,企业的竞争力偏弱,特别是其核心竞争力还处于构建、培育与形成之中,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而且,在与国内、外的企业竞争中,缺乏长期的竞争优势。
一、加强企业团队建设,培养创新型企业管理人才
在当前信息经济飞速发展时代, 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在影响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中,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已被列为首位。企业经济效率也已从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转向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
(一)加快培养民营科技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
科技型创新人才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素之一,也是一切经济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资源。政府要积极制定相关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流动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技术人才加盟民营科技企业,扶持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引导创新人才有序流动,防止企业关键技术外泄,稳定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高层次科技创新人员自主创业,壮大民营科技企业家队伍,加快培养、引进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管理优秀的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增强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出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适应民营科技企业持续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二)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创新人才信息体系
企业借助信息化构建,通过对知识型创新员工的激励培养,不断激发出他们的创新热情,是构成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通过管理与信息的互动、管理潜能的挖掘、知识培养等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管理组织转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收入、股权、期权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企业员工凭借技术知识等参与公司治理,使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者、科技人员等都享有公司治理权,培养员工的参与意识,勇于采纳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在企业中倡导民主决策的氛围。
二、重视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完善民营科技企业组织管理系统
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严重阻碍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更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绝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缺乏管理创新意识,导致对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重视不够,并且,传统的组织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各种资源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造成企业的有限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推动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构建创新型的组织结构,遵循“共同治理”逻辑,合理配置资源, 在企业内部实行合理分权、适当放权,建立健全相应的权、责、利制度,明确各个层级管理者的职权范围,改变权力过分集中、办事效率低下的局面, 使产权结构多元化并形成合理的产权比重,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权责制,形成权责明晰、互相监督、制约,高度协调的运行机制。有效推动民营科技企业信息经济发展,建立一套与企业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保证民营科技企业信息畅通。增强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广开思域,重视基层管理建议,集体讨论决策,激发企业全员管理热情,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思想激励制度来保证信息通畅。改变过去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一致现象 。有效推动战略资源转变为信息、知识及创造性,增强其获取信息、分辨信息及利用有效信息来进行经营决策的能力。
三、不断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对各项生产要素进行整合,从而获得持续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创新战略制定的核心内容,选择何种创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战略的性质、方向和成败。技术创新不仅能有效提高技术变迁发展,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同时,技术变迁和资本存量是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两个重要因素,进而影响企业边际技术替代率、影响企业的技术规模和水平。
边际替代率(MRS)=-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劳动投入的变化量=-K/L(q保持不变),K、L是资本和劳动沿着等产量线的微小变化,如图1。
当产出值固定为75,劳动由1增至2个单位时,MRTS等于2,但是,劳动由2增至3个单位时MRTS降至1并逐渐降至2/3,1/3。说明用越来越多的劳动替代资本时,劳动生产率降低,而资本的生产率会相对上升;因此,单位劳动可替换的资本数量越来越少,等产量线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平滑。
科技进步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分工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优化能够促进各产业部门之间内在技术的关联合作,科技进步能够刺激需求结构变化导致产业结构变化,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激发民营科技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首先,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知识产权法律系统,提高知识产权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水平,集聚创新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加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核心产品的支持。其次,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第三,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培育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水平,支持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国际化品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
(二)加快培养民营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加大对科技人员培养和奖励的投入力度, 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质量,培育优秀科研成果,发挥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优势团队作用,着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科研队伍,实行以业绩为导向的科技人员和科研项目考核评价方法,逐步实现科研人员的实际利益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结合,增强科研人员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压力,集中科研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实现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协调一致发展。
(三)加大民营科技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提升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地位
进一步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优惠政策,依托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政策,加大科技扶持投入力度,切实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杠杆效应”,促使民营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总量,加强科研项目资金风险投资创新,在研究新的投资管理机制基础上, 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产品竞争力为目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在科研投入资金财务管理中,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及其可使用的时间长短、附加条件的限制和资金成本的高低,充分考虑技改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以最经济的方式筹集技术创新项目配套资金,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本核算体系,逐步扭转民营科技企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粗放、项目资金成本结构不合理的局面,争取实现科研项目资金管理集中统一的新格局,并从企业技改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加强对技术创新投资方案的评价,并实现增强民营科技企业技改工作可持续发展和投资综合价值最大化目标。
(四)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技术创新
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能够有效避免高校和科研机构不以市场为导向、不面向社会需求的盲目技术创新,而高校和科研机构还可以为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知识和技术资源保障。民营科技企业自身也要意识到,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乃至国际跨国公司的技术联盟与合作,通过企业间联合创新模式,集中使用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帮助企业迅速实现技术外部有效获取,提升自身的创新实力,由企业掌控技术创新方向,借助外部力量,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虽然民营科技企业可采取引进、模仿、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等方式。通过低风险、成效高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对前沿领域的产品进行二次研发,获得先进技术、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但应逐渐走以自主创新为主、引进消化创新为辅的道路。一旦技术创新有了重要突破,民营科技企业研发出核心产品,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经济增长点,企业就会在竞争中获得超常的发展,逐步形成民营科技企业自己的技术竞争优势。
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元技术创新融资体系
创建民营科技企业信用信息评价系统,建立适合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制定相应的企业诚信奖惩机制,着力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企业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从而消除融资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的信心。
加强民营科技企业内部积累,鼓励发展民间风险投资公司,探索建立科技风险补偿基金,帮助民营科技企业争取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和创新能力强的民营科技企业。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和经济杠杆,鼓励社会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引导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国家创新项目扶持资金;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进驻工业园区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让它们切实享受到政府的有关优惠政策。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鼓励金融针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差别化的金融服务,例如吉林银行推出的项目贷款业务可为吉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提供项目临时周转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推出的法人账户透支业务免除了繁琐的融资申请手续,有利于民营科技企业最大限度降低在银行的无效资金沉淀,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创新研发水平。
由此,民营科技企业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必须塑造自己的技术核心推动力。民营科技企业应努力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准确了解用户需求的能力、提高自己运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能力、增强自己进行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创新的能力,更要增强自己综合运用上述各种能力的能力。只有把上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技术、资本和管理的市场价值,才能具备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民营科技企业才能保持在新的信息经济发展环境下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石.吉林省民营科技企业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的目标及对策建议[J].东北亚论坛,2008(07).
[2]宁向东.公司治理理论[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徐瑾.民营科技企业的治理模式与融资结构的关联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02).
[4]张春景,张博.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助推科技工作创新发展[J].管理学家,2011(02).
(一)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根据区科技局提供资料,我区现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营科技型企业21家,科技研究工程中心4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个,省星火龙头企业5个。
(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民营科技企业十分重视围绕市场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太阳雨二期扩建、研磨厂技改项目、宜尔杉二期扩建、博爱木业三期扩建等技改扩建项目,完成技改扩建投资过亿元。全区有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太阳雨、研磨厂、沈大型材厂),今年太阳雨公司技术中心被确认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专利203件,专利授予量142件。研制新产品、新上项目31个,其中市研磨厂碳化硅系列微粉产品开发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该厂被省科技厅确认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新浦有机化工厂的啤酒瓶美容系列产品、晶瑞石英工业开发研究院等新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星火计划。
(三)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加快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民营科技企业机制日趋灵活,管理层次少,决策效率高。有的企业已逐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注重资本经营和资本重组,走产业发展与资本运作结合的道路。组织形式也趋于规范,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如江苏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热水器已获国家名牌,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强,其产品已远销欧洲。
(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增加了财政收入。民营科技企业各类从业人员达1.3万人,其中技术人员198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15.2%。随着民营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对科技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但吸纳了本地的大学生,而且还大量从外地引进人才,高薪聘请人才。此外,还为城镇待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国有、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仅工业项目全年预计完成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完成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利税总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37%。预计2007年产值将突破5亿元。研磨厂近几年来快速发展,预计2007年产值将接近2亿元。
二、目前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
根据对部分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了解,当前企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较弱,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虽然全区科技企业占工业企业总量的50%,但在工业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绝对产值小情况下,科技企业规模显得过小,且简单科技含量产品较多,难以形成垄断利润。如新浦有机化工厂产品,经常遭遇仿制侵害,销售市场迅速萎缩。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属于传统产业领域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技术层次偏低,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少。全区仅有研磨厂、太阳雨公司、有机化工厂等几家的几项。限于自身的条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进行产学研合作方面不够密切,除太阳雨公司等两三家外,大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产学研项目。三是企业竞争机制不尽完善,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新型科技产品的仿制和假冒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且维权困难,程序复杂,成本较高,令企业不得不放弃维权。四是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据调查,全区75%的民营科技企业资金运行困难。银行信贷普遍看好收益高的房地产行业,而将高科技项目列为风险项目,缺乏信任,寻找各种理由进行推托。五是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综合管理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工人缺乏。全区现仅有4000多名科技工程人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进一步加强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区加快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是实现新一轮经济扩张战略举措。区委、区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
(一)大胆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一是依靠科技提升一批。在现有的民营科技企业中,坚持重点突破,每年重点扶持一、二个新产品,如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通过5至10年的时间,实行集团化运作,聚集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迅速建立起全国性的太阳能利用项目,以使其逐渐发展为较大民营科技型企业,形成竞争力。二是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一批。依靠市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优势,通过政策扶持,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一批民营科技企业。三是嫁接改造一批。动员具有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兼并收购一些科技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实行资产优化和重组,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成为科技型企业。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困扰。融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关注的焦点。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并试着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性意义。
一、 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分析
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也由来已久。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情况,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融资体系的不健全
融资体系的不健全给我国的民营企业融资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当前企业在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上的准入“门槛”较高,使得大部分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一方面,企业要想进入资本市场,需要具备不少于5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和面值1000元以上的股东不少于1000人等条件,而这个条件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是很难满足的。另一方面,企业要想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实施的方法是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和分级审批,而这个方法也给民营企业的债券发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信贷融资限制多
信贷融资是当前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已经构成了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融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信贷融资条件比较苛刻,这给民营企业的融资也带来了困难。首先,当前的信贷融资没有形成科学的信贷营销机制。一些商业银行过分强调信贷责任追究制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这给自身存在着一些缺陷的民营企业造成了信贷困难的问题,也造成了商业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时候存在着不热情、不愿意与其合作的现象。其次,民营企业信贷限制较多。一些商业银行在信贷的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是AA级以上信用资质,甚至还要求县域以下的中小民营企业不能贷款,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3、 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与担保体系
民营企业在信贷融资中不能实现顺利融资,除了因为信贷融资限制多的原因外,还主要因为在信贷融资中缺乏比较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和担保体系。调查显示,民营中小企业因为担保问题出现信贷遭拒的比例达到了一半以上。具体说来,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我国当前缺乏比较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机构和体系,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也就没有得到有力的监测和评估;第二,我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少,很难落实担保机构。
4、 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
当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还在于民营企业自身,主要表现为:第一,一些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结构上沿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或者是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第二,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建立了现代管理制度,却因为管理层自身素质的问题,管理效果不明显。第三,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资金管理缺乏实效性,可以抵押的资产缺乏,信用状况不透明和信用等级不高的原因。
二、 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解决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是一项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银行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从让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既治标又治本地解决。
1、 健全民营企业信贷管理机制
国家银行要根据国家的相关金融服务指导性意见,并结合具体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好授权授信的范围和额度,适度地放低审批条件和下放审批权限,促进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为了降低民营企业信贷的风险,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国家银行还应该从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出发,将信贷人员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相结合起来,促进民营企业在信贷的过程中讲信用,守承诺。此外,国家银行更要积极创新信贷综合业务,对于信用等级好、信用度高和经济效益好的民营企业给予融资方面的支持,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发展债券融资方式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要从发展债券融资方式出发,积极改进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民营企业更合理地利用资金,从而减少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发扬债券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地规范社会的集资行为,促进企业和人民的投资意识提高,民营企业在投资的时候也更加谨慎,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的大量存款形成的压力,因而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方式。
3、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
国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的投资与生产,从而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一方面,人民银行基层行要做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分析工作,清晰掌握民营企业的贷款的结构变化趋势,并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工具扶持中小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基层行更应该做好窗口的引导工作,督促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货币信贷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充分发挥利率工具的作用,对于一些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利用封闭贷款的方式进行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继续发展,而对一些贷款风险大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的浮动水平来限制其发展。
4、 建立银行与民营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
对于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要从沟通机制的建立出发,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外部世界,交换和分享信息,搭建平台,共同发展。人民银行要建立民营企业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会议与政府部门、商业银行、民营企业等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信息,搭建起企业信贷信息平台。此外,民营企业要积极与银行合作,加强银企沟通,企业的主观部门要经常向银行推荐发展良好的项目,为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信息和信贷工具的选择和创新提供依据,进而搭建一个共同进步的平台,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力.浅析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障碍[J]. 经济问题探索. 2004(08).
[2]涂自力.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略探析[J]. 经济问题. 2004(07).
一直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王晓玲说,今年广州将分步构建市、区两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还有商业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的担保机构,合起来组成全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从今年起,政府将从已设立的“广州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出一定的资金,通过市融资担保中心与业务协作银行合作,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同时政府将加大对广州民营企业的对外推介,吸引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基金和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广州的民营企业中,增加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拓宽民企投资领域
王晓玲表示,政府正在研究解决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工业、电子信息及高科技产业、物流以及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存在的民间资本投资障碍,消除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和做法,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广州重点投资领域。
很重要的一方面,政府将做好对民间资本的投资服务,对于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和进入的重点行业和具体项目实行阳光操作,向社会公开操作的办法和程序,消除民间投资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疑虑。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王晓玲说,政府将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政府管理和服务。这包括清理在企业设立、经营资格、许可证等以行业管理名义设置的行政性审批;继续整顿和清理年检、年审、培训等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取消越权违规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
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昨日表示,广州民营经济在基本完成初期资本积累的情况下,已步入第二次创业的新阶段。
数字民企
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004年广州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登记户数和注册资金都有大幅增长,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户数摆脱了前两年的下滑趋势,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