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21 09:13: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测绘工程基本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

篇1

一般认为,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存在以下问题:估值技术可靠性降低,估值公允性下降:通过影响报告实体财务报表业绩的变动、使危机在金融机构之间传染、顺周期性扩大、投资者信心挫伤等途径放大了金融危机;部分内容过于复杂、缺乏针对性的披露,缺乏关于判断的具体指南,面临诉讼风险等执行中的问题。上述问题使得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通过完善现行会计制度。配以其他方法来减少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所带来的问题。

在探讨公允价值会计现存问题的时候,一个重要的问题随之而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谁将会替代它?部分人认为。历史成本会计(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HCA)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进一步的讨论可能不再支持这一判断。既然讨论不支持历史成本会计,那么讨论的重点就放在了如何改进现行的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上,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本研究以金融机构为对象。

一、历史成本会计不可能成为公允价值会计的替代

(一)历史成本会计同样导致资产负债表权益减少

在公允价值会计下,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将会影响到报告实体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而在历史成本下。部分金融工具的减值依然会对报告实体的资本产生冲击,具有与公允价值会计同样的效果。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研’有助于该问题的说明,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对历史成本计价的贷款计提的准备金为1 210亿美元,使权益减少超过10%,而2006、2007年两年计提的相应准备金分别导致权益减少3%和5%。这说明历史成本计价的贷款所计提的准备金,也是影响权益变动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历史成本会计存在不相关性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认为相关性是指“信息会导致不同的决策能力,以帮助使用者形成对过去、现在及未来事项结果的预期,或证实或纠正先前的预期”。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相关性是“对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是相关的”。由于历史成本并不反映资产的当前市场价值,因此在更多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提供投资者所需要相关的信息。但即使在历史成本下,投资者也需要相关信息,因为即使对于意在持有到期的投资(历史成本计价)来讲,投资者也有兴趣知道其投资品的现在价值。

(三)历史成本会计具有顺周期性(procyclical)

由于在繁荣时期历史成本会计下的资产增计会产生“隐藏”的储备,而在危机时期可以使用这些隐藏的储备。因而一般认为历史成本会计具有反周期性。但是,如果认识到在繁荣时期以历史成本计量金融工具的银行可经由出售资产(或资产证券化)途径来实现杠杆率的增加,对于正确理解历史成本会计所具有的顺周期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做法忽视了对于即将到来的危机预警信号,而这些信号可以促使银行尽早采取适当措施来防范危机。这样在繁荣时期增加杠杆就不仅仅是公允价值会计下的一个问题,历史成本会计同样具有杠杆增加和去杠杆化所导致的顺周期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历史成本会计,波动性较小也比较保守,适用于持有到期投资和贷款。如果投资和贷款初始定价恰当,其公允价值等于其账面价值。在其后的存续期间,如果其报告的未来现金流是稳定的。则其现存价值基于原始价值。但是如果市场状况对这些组合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并发生了信用损失事件。导致资产受损,此时,必须对报告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计提坏账准备,或者冲销相关记录。对已经发生的坏账进行冲销,往往被认为是对以前较好情况下的过多风险的事后确认。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成本会计受制于向后看的估值以及计提周期性准备,而这往往发生在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因此增加了压力。

(四)历史成本会计具有传染性

按照历史成本估计量资产,从本质看是把银行与金融工具市场价格隔离,同时也与其他银行交易价格隔离,因而也与潜在的负面溢出效应隔离。然而正是出于对银行等报告实体从事所谓的“收益交易”――选择具有未实现收益的金融工具出售,保留具有未实现损失的资产的担心,才成为用公允价值会计替代历史成本会计估值金融工具的原因。对于按照摊余成本记账并将持有到期的贷款证券化,银行具有尽早实现会计收益的激励。在这次危机之前,证券化的贷款市场具有相当的流动性,并且给予银行一个从贷款发起中可以确认大量受益的机会。这样,那些批评公允价值会计以及渴望历史成本会计回归的人,应当注意贷款的历史成本会计和银行的短期激励,事实上已经成为证券化大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说明,即使公允价值存在传染问题,也并不能说明历史成本会计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回顾过去历史成本会计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美国储贷危机案例中历史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因此认为,并不能由于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而自动得出历史成本会计成为公允价值会计替代的结论。

二、大量的研究认为应当完善而非暂停或者废止公允价值会计

SEC的最新研究再次肯定了市值计价的会计方法,并提出了一些调整建议:应该改进FASBl57号,而不是暂停使用:不应该暂停使用现行的公允价值和市值规定:应该采取额外措施,以改进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但是,建议中并没有解决诸如市值计价对市场主体带来的不当刺激、以及亲周期性(pro-cyclicality)等问题。

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认为。围绕公允价值产生的许多争议更多地源于使用公允价值结果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规则,而不是框架本身。危机中存在着对波动性的担忧和计量方面的困难,公允价值会计仍旧朝着适当的方向前进,并需要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各种改进。这并不是说其他替代的会计框架,诸如历史成本会计准则。可以避免这种波动。而是说公允价值会计会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承认。但IMF并没有提供更加具体的完善

建议。

Christlan Laux和Christian Leuz(2009)认为。对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解混乱所导致,历史成本会计不大可能成为改进措施的选择,因此,改革的重点应当完善公允价值会计。John Heaton(2008)认为可以通过重新定义资本要求,而不是放弃公允价值会计来解除扭曲的现象。Sue Allon(2009)认为,许多的准则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认为没有公允价值会计的替代计量和报告模式。即使大多数批评公允价值的人。也没有自动得出历史成本会计是公允价值会计的替代。

三、公允价值会计的改进建议

(一)提升估值技术的可靠性

在正常市场下。以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去估值金融工具具有可靠性。当投资者基于市场表现作出卖出或者买进的决定时,盯市制会计制度是有效和精确的,获取盯市制的价格有助于消除违约和鼓励健康、理性的市场。

但在流动性紧缩、不活跃的市场上,紧急出售的资产价格下降就存在非理性因素。既不能反映出各自金融工具的基础价值,又不能区分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此时公允价值有失公允、也不再可靠。如果仍僵硬地采取盯市制,则会出现资产大幅减值,而这种减值脱离了金融工具的基本价值(或者真实价值),导致资本的非信用损失的消耗,恶化了下降螺旋,也带来了危机在市场上的传染。因此,在公允价值假设条件丧失时,提升估值技术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1 为估值的合理判断提供可操作的指南

当市场价格不再反映金融工具的基础价值时,提升估值可靠性的合理方法是偏离(或者不再盯住)当时的市场价格,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准则均允许这种偏离。但是现实中这种有助于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偏离并没有发挥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对于这种偏离没有针对性的操作指南,以及由此引发对诉讼风险的回避所引致的僵硬地遵循规则行为。因此应当在以下领域制定有助于理性判断和避免诉讼风险的指南和合理的实务操作规程:如何确定不活跃的市场,如何决定一项交易或者一组交易是被迫的或者低价的交易,如何估计信用风险变动对金融工具的影响,如何确定所使用的价值是市场参与者使用的假设而不是个别主体所用的假设等等。

可供操作的指南,也有助于避免金融机构之间的传染。

2 使用独立第三方的一致定价服务

一致定价服务往往由独立经纪人和机构,为复杂或缺乏流动性的金融工具提供报价。其定价基础是基于自身相关工具的销售价格,以及对它们的估计进行市场测试之后提出。通过这一方法,缺乏流动性的产品能够获得二级市场价格。这就有可能对衰退时期估价的不确定性和过低的估值加以限制。

3 区分金融工具的信用受损和流动性受损

Sue Allon(2009)认为,对于标准作一些改进,公允价值会计可以继续保留,同时,也可以消除导致市场混乱和大金融机构倒闭的结果。关键是给予机构以更大的灵活性,这样大金融公司有能力去区分两种类型的工具:信用受损(im-paired Credit)的工具和流动性受损(liquidity Credit)的工具。实务中,对这两类工具加以区分是很容易的,特别是对于训练有素的分析家更是如此。金融公司也可以雇用独立的第三方专家去决定上述分类。对于信用受损金融工具(定义为超过10%的基础资产违约),当前的盯市制会计准则可以继续实施,这是恰当的。因为表现不好的金融工具应当披露给投资者。对于流动性受到损害的金融工具(被定义为基础资产违约小于10%),盯市制的会计制度将不被使用。代替它的是金融工具将保留在资产持有人的资产负债表上,并且以面值方式标明。这里选择10%的违约作为标准,是因为它代表了次级抵押贷款被证券化时所假定的违约率。

通过允许金融机构区分上述两类金融工具,这些新标准将有助于阻止死亡螺旋问题发生。死亡螺旋迫使许多大银行和对冲基金,在流动性缺乏的市场上按照较低的价格出售它们的资产。

(二)建立逆周期的准备金制度

现行准备金制度只是对预计到的损失计提准备金,其实质是对风险的事后(ex-post)估计,提取比例的差异反映的是损失程度的不同。当经济景气时。计提的准备金减少。利润和权益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具有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激励;而当经济紧缩时,计提的准备金增加,利润和权益减少,银行被迫收缩其资产负债表。于是产生所谓的滞后性和顺周期性问题。顺周期性也是引发危机的原因之一。以下关于准备金的调整有助于减少顺周期性。

1 使用广义准备金概念

当前,银行间基本达成共识。即认同新巴塞尔协议的观点:资本的功能是覆盖非预计到的损失。而贷款准备金则是覆盖预计到的损失。这种只是为了拨备预计到损失的贷款准备金被认为是狭义概念。应当扩大当前狭义准备金概念,使之成为不仅能覆盖预计到的损失,而且也能覆盖在经济景气周期时,通过考虑周期内预期的波动性、更大的风险以及潜在的更大的资产损失等未预期到损失。广义准备金概念及实践是在经济景气上升时期以拨备的方法保留收入的渠道或者池子。在经济下行周期用以覆盖损失的发生,这将提供一个更好抵消资产负债表顺周期性影响的方法。但由于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利用贷款准备金进行“资本管理”和“收入管理”的现象,因此,应当对银行等机构加强管理。此外,要实现这些变化,需要在会计标准制定者和监管者之间加以协调。

2 建立前瞻性准备金和动态准备金

前瞻性准备金(forward―looking p―rovisioning)是指根据贷款生命周期内的违约可能性计提准备金,反映违约概率的任何变化(在考虑到回复率之后)。经济景气的上行阶段必然包含下行阶段的损失,Fern a ndez de Lis、Page s、Saurina(2000)认为信贷高峰与不良资产高峰之间大约存在3~4年左右的滞后期。因此,银行为了避免在经济繁荣时期发放贷款时没有考虑潜在损失和计提相应准备金而为未来损失付出代价,应当建立前瞻性贷款准备金计提机制,根据对贷款潜在损失(而不是现实损失)的前瞻性估计计提相应的贷款准备金。

动态准备金法(dynam[c provision-ing)或统计的准备金)可以被认为是前瞻性准备金的扩展。自2000年,西班牙央行开始实施动态准备金制度。动态准备金制度下的准备金由一般准备、特种准备和动态准备金(统计准备金,statis―tic provision)三部分组成。在传统的一般准备金和特种准备金的基础上,引入了统计准备金,预测未来的经济周期,覆盖非受损贷款在经济周期内的预期损

失,以反映对银行潜在信用风险的事前(ex-ante)估计。经济上升周期,事后计提的特种准备小于潜在的信用风险,银行应建立统计准备金,统计准备金增加;经济下降周期,特种准备不足以覆盖贷款损失。动用事前提取的统计准备金来弥补特种准备的不足。动态准备金制度涵盖了对未来经济周期预测。有助于熨平传统准备金的亲周期波动。

3 隐藏的储备金

解决顺周期的另一个办法是,借鉴伦敦商业银行在1980年以前所使用的“隐藏的准备金”方法。在这种方法下,金融工具的市值变化不计入收入,而是计入一个公开的准备金,其中一部分,比如20%可计入到当年的收入科目中。在市场繁荣时期可以减少短期投机行为的激励,并在市场衰退时期为资本损失提供保护。这样做可使得短期盈利不会随着市值增加而大幅增加,也使得人们减少对计算机设计模型的依赖。同样,在市场衰退时期,它可以减少因市场混乱而带来的公司收入的下降和资产价值的大幅减值。这种做法算不上足够透明,可能会带来人为因素操纵事件,因而应当加强披露和监管。

4 全面的动态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准备金作用的正确发挥

全面的动态的风险管理意在严密检查银行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实践,并视需要为增加资本缓冲和准备金提出适当建议。全面的银行监管框架应包括整个商业周期公允价值状况压力测试。此外,审计、会计标准制定者和监管者之间更密切的合作框架有助于市场和金融稳定。

5 关联资本缓冲区

IMF认为,支持建立一个贯穿周期的关联资本缓冲区,在繁荣周期增加资本的头寸来承受经济衰退产生的资本负担。模拟结果表明,约2%~4%的额外资本缓冲将有助于银行抵御正常的周期性经济衰退,30%~40%额外资本可抵御更严重的冲击。该建议不是从本质上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调整,而是为了帮助减轻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而进行的调整。

6 妥协的建议

危机期间公允价值计价下的资产减计引起资本消耗。资本消耗触发监管规定,金融机构被迫采取再融资和/或资产出售措施,导致价格――损失螺旋下降。为了避免这一困境发生。一些会计师提出妥协建议:既保留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又尽可能的减少资产减计对资本消耗带来的影响。现有的公允价值计价标准使资产减价导致的损失,无论是流动性损失还是信用损失。都将减少当期利润或者当期所有者权益,但是与现有的公允价值标准不同,妥协的做法是。公司只将已被判断为持久地和受到信用损害的降价部分来计算当前的损失,而被认为是来自其他、暂时的因素(诸如一个的流动性缺乏的特定市场)导致的损失,将被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称为“其他综合收入”(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OCI)账户。这种方法将减轻资产减计对银行资本的压力。

(三)解决准则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1 降低会计准则的复杂性

美国金融危机也充分暴露出现行公允价值会计过于复杂的问题,比如关于金融工具分类以及相关的会计账务处理问题。无论是投资者、监管机构还是中介机构都认为应加以改进,因此,降低金融会计准则的复杂性已达成共识:一是简化分类。从原来的交易性资产、可供出售投资、持有到期时资产、贷款及应收款4大类变为摊余成本、公允价值这两个分类;二是衍生工具不用分拆,直接用公允价值计量。

2 建议所有金融工具均按照公允价值报告

赞成该观点的人士认为,最有用的信息应当是反映资产和负债现行价值的信息。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所有金融工具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带有有限的例外),有助于减少复杂性、资产负债表的粉饰性,使其更易于理解,并减少操纵交易以达成特定会计处理的动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尽可能达到财务会计报告的双重使命:既为投资者改进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又逐渐减少财务报告的复杂性。此外,如果增加按公允价值计价的负债比例,在危机发生阶段,负债的公允价值下降将有助于增加收益或者所有者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现行资产负债比例结构下的公允价值下降所导致的权益的减少,以及由此带来的顺周期性问题。当然,部分人对扩大公允价值计价的范围,表现出对执行和建模能力的挑战、对审计公允价值的难度以及是否会出现操纵的担忧。针对这种担忧。准则制定者应当找寻相关方法。以消除会计处理的担忧。

3 有针对地增加有关估值的信息以及有效披露方法的选择

公允价值会计并不阻止公司运用额外的披露。虽然部分人认为个别信息使用者会忽视报表附注,但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忽视报表附注的现象。在非活跃、有限理性的市场条件下,市场价值的找寻主要是通过模型和判断,如果没有对相应的计量方法、重要假设等加以披露的话,信息的获取者很难对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并对其可靠性产生怀疑。因此,更加有针对性的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至于披露内容:首先,应当加强关于公允价值估值的披露,比如估值方法、重要假设以及假设敏感度的信息、与特定投资未来某一时点(如到期日)的期望值相关的预测信息以及管理层对所使用的估值技术和输入变量的详细讨论等。其次,增加公允价值各计量层级对损益的影响及变动的披露。最后。提供有的放矢的风险披露,这样做可以帮助投资者适当的理解他们投资的风险。

金融机构可以考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报告,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频率较高的简短报告可能比频率较低的长报告更好。增加的内容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披露更多的内容,出现“披露超载”现象,同时还需要进行更加适当的构成、以更加合适的媒介(例如网站)和更加合适的频率加以披露。上述一些做法甚至可以在不修改现行公允价值会计披露的规则要求下得到改善。

4 专业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强化公允价值会计使用过程的基础,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机构应当制定并实施加强教育的计划。具体说来,召开关于公允价值报告特点的教育研讨会,以使更多的投资者了解相关特性。对报表编制者和审计人员进行基本估值事项的持续培训,从而减少对于第三方估值的依赖。此外,相关的本科教育、职称、资格课程考试增加相关的估值理论以及实务操作的内容。

(四)财务报告资本和监管资本的区分有助于正确认知公允价值会计作用 反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关键批评,是公允价值使用当前价格导致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下降,这又严重地缩小了资本比率,迫使它们去杠杆化,并且以令人痛心的低价出售更多的资产,导致下降循环。但是在此情况下,问题不全在会计本身和部分监管者如何使用这些会计信息。权益资本的变动触发了监管资本规定,导致被迫出售,引发危机传染。换句话说,会计准则的制定旨在提供信息,会计准则并不要求主体出售资产或者筹集额外资本。资产的出售或者筹集额外资本受到监管资本的约束,而监管资本的约束是监管机构制定的。公允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的合力,相互动态作用共同构成危机的因素。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专门小组成员(2009)0认为,以向投资者提供信息为目的的公允价值准则。不应成为尝试解决流动性问题或者针对银行监管的资本准则问题而被暂停或者撤销。如果存在出于资本目的而使用会计信息的担心,不应当通过改变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息的会计制度来解除这种担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认为,围绕公允价值产生的许多争议更多地源于使用公允价值结果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规则,而不是框架本身。公允价值估价与其他决策规则的相互作用应与具体的规定脱钩,如资本充足率要求、保证金要求、在衰退时追加抵押品要求等等。

篇2

金融危机的后,人们开始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利弊展开了激烈讨论。这一热潮影响了公允价值会计的未来发展,挑战了在其他领域推广公允价值会计的进程。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制度提供的信息是非中性的会计信息,因此,它带来了非中性的预料不到的结果。由于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使得其不可能成为公允价值会计的替代品,因此,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法来完善现行会计制度减少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提升估值技术的可靠性,建立逆周期的准备金制度,解决准则执行中存在的诸如部分准则过于复杂、针对性披露较少、面临的诉讼风险等问题。此外,正确区分财务报告资本和监管资本有助于认知公允价值会计作用。

一、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

历史成本会计是一种以历史成本为资产评估计价的会计实务。历史成本会计有许多优点,但缺陷也非常严重。

(1)估值技术的可靠性降低了

持续通货膨胀,剧烈物价变动使得历史成本会计收到了冲击。当价格发生剧烈变动时,成本与收入的比配就缺少了逻辑上的统一性,存货成本、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已经不在具有可比性,企业的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严重虚胖,这将导致财务状况失实。wwW.133229.cOm因此,如果按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难以真实的反映一个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2)历史成本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属性动摇了

衍生金融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向荣辈出,其特点是报酬和风险的转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时,而是在合约签定之日,这就带来了部分内容太过繁杂,缺少针对性披露,缺乏有关判断的具体指南以及诉讼风险增加等一连串问题,使得历史成本会计的计量属性确认基础动摇了。

(3)历史成本会计的不相关性很强

对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是相关的,这是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的;相关性是指信息导致不同的决策能力来使得使用者形成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事宜结果的预期,这是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见解。历史成本在更多情况下不能提够投资人需要的相关信息因为他不反应当前的市场价值。

(4)历史成本会计的自然趋向

危机中历史成本会计下的资产可以用隐藏的储备,而在繁荣时却不可以。这是历史成本会计的另一种周期性,负的或者说反的。假如认识到繁荣时期用历史成本计量金融工具的银行业可以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来增加杠杆率。那摩这样对于正确的解释历史成本会计的负周期性是特别重要的。有危险的是,这种方式忽略了马上就要到来的危机报警信号,那些信号又正好可以使银行尽早采用适当方式来防患于未然。在繁荣时期增加杠杆也是历史成本会计面对的周期性。

因此历史成本会计不可取代公允价值会计。上述写了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使得他在决策那里失去了公信力。大量的研究结果和报告取消了历史成本会计继续寻在的意义,他不得不让位给公允价值会计,消失在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制度的历史长河中。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激烈讨论

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倡导和推动公允价值,一直以来,公允价值被认为是展望21世纪的一种标准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捧,学术界大多数学者同时对公允价值持有积极态度,少数人甚至把公允价值作为全面取代历史成本,成为主要的现代会计模式下的计量属性。伴随着2008 年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公允价值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伤痕累累的美国金融界怒骂公允价值是这场危机的主使,强迫确认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永远不会实现的损失,歪曲了财务报告、投资者信心动摇了,金融危机不断加剧和恶化。最终sec 的报告认为: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很可能增加市场不确定性,并进一步打击投资者信心,可说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公允价值会计,但却并未停止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质疑呼声。

三、公允价值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的比较

(1)比较确认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权威定义了会计确认,在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可靠性是确认标准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即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由于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会计要素就会要求要有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作为确认依据,具有较强的可核实可验证性。由此会计信息需求者更能接受确认的金额;然而,目前具有较大的争议是否以公允价值为标准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二:一关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例如确认公允价值对会计要素,是将会计要素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会计报表表内进行披露,由于受主观因素影响公允价值在对这些项目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来讲,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就先得较差。实证研究表明:如果缺少可靠性的计量,那么就会给股票价值与收益计量带来无关的麻烦,严重影响信息质量,因此,计量可靠性是决定能否采用公允价值确认的重要条件。

(2)比较计量

会计系统的核心是会计计量。历史成本是一种传统的计量属性,大多数的会计事项目前都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方式,但公允价值挑战历史成本越来越明显。公允价值的特点:公允价值强调公平和双方熟悉情况以及自愿交易,因而趋于现时的均衡价格,趋于对象的客观价值;公允价值是交易中实现的金额--现行公平市价,强调资产计价立足现在时点和动态的会计反映观;公允价值计量利于增加会计信息量,利于投资者决策;公允价值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不受时间计量主体等客观因素影响,无论在时间纵向还是空间横向中均可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比较准确地披露企业现金流量,确切地反映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承担的财务风险,增加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四、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措施

(1)使估值技术更具有可靠性

市场价格已经不反映金融工具的基础价值了,偏离当时的市场价格成为提升估值可靠性的合理方法;金融公司可以雇用第三方专家去独立的决定分类。对于信用受损金融工具,定义成超过10% 的基础资产违约,则可以续实施当前的盯市制会计准,这是恰当的。因为投资者理应得之表现不好的金融工具,那些流动性受到损害的金融工具,被定义为基础资产违约小于10% ,将不使用盯市制的会计制度,这之后金融工具将保留在资产持有人的资产负债表上来代替它的, 而且用面值方式标明,这里是因为选择10%的违约代表了次级抵押贷款被证券化时所假定的违约率因此将其作为标准。

(2)构建逆周期的准备金制度

使用较广义的准备金概念的好处是使之成为能覆盖预计到的损失,能覆盖在经济景气时通过考虑周期内的波动性和风险以及潜在的大的资产损失这些未预期到损失。较之广义的准备金制度,建立展望性准备金和非静态准备,在经济上升时期用预备的方法保留收入的方法,在经济下降周期用以防止损失的发生,这就会提供一个完善的抵消资产负债表的顺时周期性影响的方法。

(3)建立相关的市场信息数据。

为了获取信息,各行业要着手建立行业内的市场信息数据库,企业在历史上实现的收益通常是预测未来的收益的十分重要的依据。通过以往的资金流可以预测未来的资金流;必须建立时效性强和容量大的行业信息数据,以此来方便职业人员在资产定价时能够参考适当的参数。

(4)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水平。

先进的专业评估技术和熟练又讲诚信的评估队伍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正常前提;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因此应尽早开展专业培训,意在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在加强诚信建设时要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罚制度。

(5)使用经济学中隐性成本。

如果想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充满决策价值,那麽就要在计算企业收益时除了财务上显示出来的会计成本(显性成本)外,还要使用隐性成本,即总成本是显性成本和 隐性成本的综合。这里隐性成本主要是应支付实际上不需要支付的企业本身已经有的资源的机会成本。为了使得会计信息具有有效性,这些隐性成本就要使用企业自有资源的市场使用价格。

参 考 文 献

[1]李国民.金融危机背景下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建议[j].金融纵横.2010年第4期总第153期

[2]杨世鉴.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再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 2010年17期

[3]李国民. 历史成本会计局限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j].

[4]何米娜.金融稳定性视野下的公允价值会计[j].财会月刊.2010.8 下旬

篇3

我校土木工程测量课程采用的教材是覃辉主编,同济大学出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土木工程测量》。教材第一章绪论的一些基本原理来源于假设,概念抽象,学生难理解。学生一般是大一或大二年级,缺泛工程知识。怎样讲好绪论内容,把学生引领入门,将原理深入浅出,统领全课程,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

1.1利用Google地球开始讲授绪论

打开Google地球,找到校园的Google地球上的图像,以及校园数字化地形图,展现给同学,学生对校园很熟悉,了解校园的地形分布情况,开始讲授测量学的定义,使学生对地物、地貌、地形以及地形图的概念一目了然;结合学校整体规划图以及学校在建工程,讲授测定和测设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和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施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变形观测,竣工测量等基本知识。从地球的形状、大小开始,讲授重力与铅垂线的概念,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的概念及关系,由此引入测量基准线和基准面的概念。抓住重点与难点,绪论的重点内容是确定地面点位(X,Y,H)的概念,难点是高斯坐标系的建立过程,要求学生掌握三维坐标的概念:X=地面点到地球赤道的铅垂距离;Y=带号(前二位)+500KM+地面点到所处带中央子午线的垂直距离;H=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1.2总结绪论内容提示后续章节内容

总结绪论内容并讲授与后续章节内容的关系,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的基本问题是确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X,Y,H),这三个量不能直接测出,要通过测量高差、角度、距离间接求得。后续章节内容是三项基本工作的测量原理,仪器的构造,仪器的使用,测量方法,计算方法,误差的基本知识等。课程的主线表示为“绪论——测量基本工作——控制与测绘——土木工程测量技术”。

2.综合理论教学内容

综合理论教学内容在于精心备课,教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内容,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是调动学生听课兴趣的基本保障。以确定地面点位(X,Y,H)为中心,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为主线,通领全教材。正确处理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测量技术之间的关系,既要考虑传统教学方法,又要考虑现代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学到与时代相应的测绘科学知识。

2.1整合传统测量内容

打破各章节的顺序和界限,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例如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重点讲授原理、仪器操作、观测计算方法;简单介绍仪器内部结构,仪器的检验与校正,误差来源等。一些内容可以不讲或让学生自学,本教材附有光盘,方便学生自学拓展知识面。讲授误差基本知识时,分析三项测量基本工作的误差来源、误差分类,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偶然误差的特性、衡量精度的指标等内容。控制测量是本课程的难点,是三项基本测量工作的综合运用。在讲授本章节前,先回顾绪论中的测量工作概述,使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原则有初步认识。在控制测量概述中,讲清楚什么叫控制测量?为什么要作控制测量?怎么作控制测量?再对照校园数字化地形图,把校园看成一个测区,讲授控制测量方法,控制点选点的要求,求控制点(X,Y,H)的方法,然后讲授具体的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控制测量的实质是求地面点的(X,Y,H),测区大小不同,精度等级不同;把全国范围当测区,在全国范围内作控制测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全国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概念。讲授地形图部分时,对着校园数字化地形图,讲授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2引进现代测量技术内容

通过对传统内容的优化整合,能节省较多的课时用于现代测量技术的讲授,内容包括全站仪和数字化测图技术,GPS原理与方法,GIS的基本知识,先进仪器的的原理复杂,但操作简单,采用现场示范或参观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自动化、数字化、统一化和高精度化,让学生了解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结合案例分析讲授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的原理与方法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结合学校在建工程案例,讲授施工测量内容,通过讲解每个案例把相关知识串起来,带学生到工程项目上现场讲解操作,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理解专业知识,而且能够留下牢固的印象。强调测量技术原理在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测量技术方法与土木工程施工的密切关系,注重吸取土木工程学科的成果,使土木测量技术更好地为土木工程服务。施工测量按技术应用分为:工程用图、测设方法、工程测量、变形测量、和仪器检校;按工程类型分为: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线工程等五种类型。

3.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由课间实验和综合实习两部分组成。本校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时数为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40学时,课间实验为16学时(8个实验项目),综合实习为2周。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有限的学时情况下,必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等的使用,仪器的安置、瞄准、读数、记录、计算等基本操作方法,仪器的检验校正、维护,获得测、算、绘的基本技能。

3.1明确实验内容精选实验项目

课间实验内容分三部分:水准仪的认识与水准测量;经纬仪的认识与角度测量;全站仪的认识与距离测量。删掉了一些过时的,或工程实际中很少使用的项目,如钢尺量距、罗盘仪的使用等。水准仪测量部分开设了:(1)DS3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2)普通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部分开设了:(3)DJ6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4)测回法测水平角;(5)竖直角测量;(6)视距测量。全站仪测量部分开设了:(7)TOPCON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及距离测量;(8)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测量仪器的检校列入看录像课程。调整了一些实验项目到综合实习中,如DJ2仪器的使用、四等水准测量、导线测量等。每次实验对仪器性能的介绍、操作都在课堂内进行演示和讲解,采用教师手把手的演示和录像片、多媒体体课件播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将复杂、繁琐的文字叙述变为容易接受的感性操作,缩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根据专业特色按排实习内容

土木工程测量的综合实习是2周的停课实习,在校园内进行。实习内容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是每个专业必作内容。控制测量——平面控制采用闭合导线,设6-7个点,角度用DJ6经纬仪观测二测回,全站仪测距,给定已知点坐标,按图根导线精度要求,计算各导线点坐标;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按闭合路线求各点的高程。地形图测绘——在控制点上用经纬仪测绘1:500地形图,每个小组应完成16个方格的地形测绘任务。另一部分是与土木各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施工测量实习。施工测量实习分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工程方向要求学生在已完成的地形图上作断面图、求土石方量、设计坡度线,简单房屋的基础平面图放样。(2)道路桥梁方向要求学生在已完成的地形图上作曲线设计和放样,纵横断面图测绘等。(3)规划建筑各专业要求学生能应用地形图作规划设计等内容。

4.建立合理的教学考核制度

土木工程测量的成绩评定分理论教学成绩和实践教学成绩。理论成绩根据试卷考试成绩、平时作业情况、课间实验、考勤情况等综合评定。实践教学成绩以组为单位进行,建立了统一的评价体系。将成绩评定分为多个部分,根据小组上交的资料,个人的成果资料,出勤情况,实践动手能力,实践知识掌握程度,仪器操作考核等方面进行评定。课间实验不单独计成绩,是理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一般占理论课程成绩的30%,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仪器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情况等进行评定。

篇4

Abstract: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pping technology, star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Orientation, Vocational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teaching statu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ideas, that is, to re-build course content modules guide students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for teaching content module.Keywords: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 curriculum modules;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其培养目标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测绘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模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现在正在向信息化测绘阶段过渡。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新设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针对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做了很多研究,但多集中在以培养就业技能为主,而偏离了教育培养“人”整体素质的主线。本文试图通过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模块,设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任务项目模块,突出教育整体素质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课程的定位与课程内容模块的构建

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平台课程,在对课程体系的定位时必须考虑与相应专业技术的融合,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协调一致, 要服务于专业但不拘泥于专业[2], 目的是让非测绘专业的学生掌握专业中要用到的测绘知识、手段、技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测绘技能、测绘意识的其他专业人才。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模块的设计,需要研究教学对象、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及课程内容模块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衔接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方面。

1)教学对象的研究。高职学生具备当代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但是他们也有一些不足和问题,最主要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文化基础差;其次,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但是高职学生也有他们的长处,他们往往兴趣广泛,善于动手,对实践性知识比较感兴趣等。

2)课程内容及其他相关学科内容之间的衔接。将课程内容按模块整合,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知识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以及测绘技能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作用切入,每个模块在以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必要的职业素养。

3)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强调学生运用基本专业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其中关键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1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模块

号 模块

名称 模块

任务 能力

要求 素质

培养

模块一

测量基本知识 测量的基准线和基准面,地面点位的确定;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3、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分类;

4、评定精度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1、熟练掌握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2、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3、能够运用误差的基本知识进行精度评定。

学习

能力

模块二

测量仪器的使用

1、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正确操作与使用。 熟练掌握主要测量仪器操作技能。

能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高差、角度、距离测量。

具备工程测量方面的基础能力。

自学

能力、

动手

能力

模块三

测量仪器的综合使用

1、小区域控制测量。

2、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3、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 具备小地区平面、高程控制测量的测量、计算能力。

具备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能力。

具备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能力。

团结、

协作、

能力

模块四 测量方法的基本应用 测设已知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

测设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坡度线。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1、掌握高程测设、角度测设、距离测设。

2、掌握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

模块五 测量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物定位与放样。

建筑物沉降观测。 具备建筑物定位与放样、基础测量、轴线投测、高程传递的能力。 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

模块六

测量新知识、新技术 GPS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GIS、RS概述。

成熟测绘软件的使用,如南方CASS的使用。

编程计算器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掌握GPS的使用。

具备数字化测图能力。

了解当前或今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测绘新知识、新技术。

开拓、创新能力

以上内容模块的设置体现了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传承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同时体现了“基础――应用――提高”的思路。

3 教学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实践多”。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结合模块化教学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测量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原理是每一门课都必不可少的,在这部分的教学中,采用直观性强、条理分明的多媒体教学。将概念、理论与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客观现象理解、掌握知识。

2)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仪器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必备工具,仪器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对于这种操作性要求较强的内容,采用面对实物讲结构、步步动手讲操作,使学生眼见为实,多媒体课件作为补充手段使用效果较好。在讲解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方法时,也可配合视频或录像的示范讲解,使学生较快理解并掌握其要领。

3)测量仪器的综合使用。本部分涉及测、绘、算能力。对于计算能力,建筑工程测量中主要涉及简易平差、高程计算、角度计算、坐标计算、土石方计算等。教学中,将每项教学任务都融入具体测量实例中,让学生不仅学会计算方法,而且明白其含义、适用范围,使学生将抽象的计算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课后,还需布置一定的习题,巩固教学效果。

4)测量方法的基本应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可分为两类,测定和测设。在讲述测设部分内容时,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由教师结合测量的基本知识,事先提出先导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相关理论,结合仪器的操作使用,量测或查阅资料,得出答案[3]。该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测量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在此部分内容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如建筑物的定位和放样,可以结合某具体建筑工程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和基础剖面图,使学生熟悉设计图纸,现场踏勘,确定测设方案,利用原有建筑物、利用建筑基线或方格网、利用道路红线、已有测量控制点定位,并进行建筑物的放线。最后结合学生的实施情况,点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的任务、作用和全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测量新知识、新技术。3S(GPS、GIS、RS)技术的融合,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GPS与RS为GIS提供区域信息及空间定位信息,而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便从GPS和RS提供的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的决策依据。该部分内容可采用多媒体结合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大量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工程,其施工范围大、施工周期长等,3S技术为该类大型工程提供了最有效的数据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表达决策的工具。本部分教学内容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

4结束语

本文从现代测绘技术发展与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现状入手,对于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课程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课程主要内容模块、教学方法的选择三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密切了测量与土建类专业的关系,突出了测绘能力的培养与工程素质并重的理念,是对传统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篇5

1.引言

土木工程专业是为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基本理论知识,毕业后能从事设计、施工、监理和房地产开发管理等实际工作的人才为目标的。工程测量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应用有关测绘资料和测量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并具备应用地形图的基本技能和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的技能。作为一门基础实践课,其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本课程以及本专业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2.当前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工程测量课程采用的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地形图基本知识和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等基础,同时还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等应用性较强的知识。而一般该课程安排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除去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的时间,总共约32个学时,包括理论和实验课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授完教材所有内容,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基本要在两个课时全部讲完,紧接着进行分组实验,学生需要在练习使用仪器的同时完成测量任务。而测量学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再通过不断增加实践经验来提高熟练程度,学时不足造成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对基础知识的吸收掌握不够,在实践环节存在困难。有些学生虽然能勉强完成测量任务,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测量理论,只是比葫芦哦画瓢,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上实践环节的教学并没有增加师资,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对学生一一辅导并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造成最后的教学效果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应用性知识一知半解,实践练习不熟练,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

3.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3.1教材编排。目前的工程测量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在包含测量的基本知识外,大多尽可能多地涵盖工程项目中的多种测量方法。但是每个章节的内容,尤其是原理分析讲解的部分缺少例子,以及详细解读。为了能确保每个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测量知识,教材的编排应把重点放在最基本的原理讲解上,将每一步的推导过程都以较通俗的语言进行描述。同时列举尽可能多的不同情况下的例子,附有详细的分析,帮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理解。3.2教学计划制定。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能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这就是掌握学习模式。所以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体现“厚基础”的原则,增加基础理论的课时安排比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吸收本学科中最基础的内容,练好基本功。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途径。强化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实验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另外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例如普通本科、三本、专科以及专升本的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掌握水平有所差异,要分别制定有区别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3.3课程内容调整。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满足专业知识的层次结构,同时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首先,加强对学生进行测量原则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测量习惯,以便更好地完成测量任务。其次,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专业外延的知识。最后,在实验课上,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和总结,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3.4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为了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常见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完成基础的测量任务,做好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计算,能够通过检查发现测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在实验课上,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争取做到每一个组逐个进行现场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引导他们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改正,把问题解决掉。3.5加大资金投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航天航空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测量仪器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用于实验教学的仪器应与教学内容相配合,加快实验仪器的更新,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新仪器设备的采购、更新。在教学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应根据班级的上课安排,合理组织实验,以错开使用仪器的时间,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3.6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形式,采取理论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实验考核成绩的比重,作为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在具体的实验考核过程中,应更加体现出对每项实验的基本操作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着重考察学生在外业的数据读取、记录和内业的数据分析、处理和纠错的能力。

结语

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与时俱进,引进测绘行业最新的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硬件条件。同时制定合理的教学督导制度,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则要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殷玲等.土建类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20(5).

篇6

教学要求:

1、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组成、使用、检验与一般校正。

2、掌握高程、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放样方法,了解误差基本知识。

3、能根据建筑施工特点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篇7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22-01

引言

对于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必修的专业主课。当前测绘技术得到了发展,测绘技术及其实际的生产作业设备都已经得到了改变,使得工程测量学这门教学滞后于现代测绘,需要测绘专业教学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革新来适应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进步,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测绘专业人才。改革“测量工程学”这门课程,就需要对其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都进行改革,补充先进的测绘技术,适当增加测量工程学的教学课时,这是“测量工程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教材编写改革

工程方面的教材种类不多,很多高校所用的工程教材基本是《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这是由于这本教材具有全面、科学、先进的优点,具有编排特色;然而这本教材内容上有一些重叠的地方,整体内容篇幅过大。由此,需要在此基础上编订新的工程测量学的教材。

在编订新的工程测量学教材时,必须要根据时代要求将新的测绘技术与测量仪器编入教材中,并作为重点的教材内容进行简绍,对那些过时的测绘技术与仪器,只作概略介绍就可以。其次,对于测绘设备和方法的编制必须要符合实际工作,是实际工作中用到的,要从基本原理、工作步骤、方法、注意问题、适用场合等都进行详细的介绍,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达到会用、管用和够用的目的。第三,针对前面教材篇幅过大问题,新教材的编订要求精简,要让学生容易掌握到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和技术,适当缩减重叠的篇幅内容,并上调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学分。第四,教材内容编订要体现出综合性,反应出工程领域中普遍的测绘技术,并能对特殊的测绘理论技术进行介绍,将工程主要类型得到全面覆盖。第五,对于应用性极强的工程测量学课程来讲,必须要使得教材内容要以实践为基础,描写总结实践,并提升为理论、原理以及工作流程。第六,对于内容编排上要显示教材的特色,以凸显出教材的鲜明个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工程测量学”这门课程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的教学内容,分别是规划设计中的测量工作、施工中的测量工作和运营管理中的测量工作。以工程进度作为工程测量学教材的编排内容,其出发点在于考虑到将工程过程中所有的测量内容都能全面、有条理地反应出来。然而这就使得教材内容不能突出工程测量的重点和要点,并且对于这三个过程中的工作内在联系没有得到明显的阐述。

规划设计阶段。由于其他课程已经专门介绍了数字化测图知识点,该阶段的测量工作重点则只是对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测绘,由此,只需简要介绍此阶段的测量内容与方法,对另外的测量要求做好概述即可。

施工阶段。此阶段的测量重点是施工放样,由此,需要对施工控制网的建立理论和方法、放样原理和方法、特殊测量方法进行介绍。基于当前测绘技术的发展,有一部分过时的内容可以省去,只作大概介绍,但要补充一些新工程类型的相关内容。

运营管理阶段。变形监测是该阶段的重点内容,这个知识点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有不同的详略介绍,这主要是基于学时设置考虑的,学时较少,那么教材将重点集中在施工测量内容的讲解介绍上。运营管理中的变形监测内容与施工测量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由此,必须要加强该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然而事实是过去的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介绍比重较小,所阐述的知识点不够全面完整。

在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对工程的各个环节都做好建设服务,即从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管理等阶段都需要做好相关准备接洽的工作,使得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能得到有机联系,从而服务好工程建设,做到一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能够在工程始终都能将资料进行共享利用,加强工程测量的信息化管理,教材内容与授课需要体现出这样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注意学生在测量中的责任心的培养,确保其在施工放样中做到数据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探讨

(一)专业素质和生活理念的并重教育

在校大学生一般是年轻的90后甚至00后,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优点与缺点并存,例如较为灵活、变通,但缺乏吃苦精神。所以测量工程学的授课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程的内容、教学进程以及实际工作特征来进行介绍,让这些学生们做好对学习本专业课程和未来本专业工作的心理准备。该课程的应用性极强,要求教师要多对测绘工作的特点、胜任本专业工作的业务能力和必备的素质进行介绍,使得学生能够了解现代测绘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和其它综合能力,让学生能有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现代生活理念。

(二)创建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针对实践性极强的技术学科而言,采用传统教法来教授学生工程测量学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共鸣意识,由此,必须采取启发式教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制造课堂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发挥事例型教学方法的优势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工程测量技术,实践性极强,对工程建设的作用非常重要,由此,必须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工程实际中的测量学的例子,进行典型的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的分析来加深对工程实例中的相关工程测量原理、方法、注意事项、数据处理技巧等,使得学生能对工程测量有一种直观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升华测绘相关知识理论。这可以在某个工程建设阶段中的特殊类型工程实例进行介绍,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测绘专业基本知识。

四、结束语

综述,“工程测量学”学科与工程建设实际联系密切,必须要根据当前已经有的先进测绘技术与仪器、学生自身的特征等进行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适时更新教材教学内容,舍弃一些重叠的教材内容,使得内容编排上要合理、有特色、全面,能区分重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注意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理念,吸引学生的专业学习注意力,制造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实例型教学法的优势,促进学生对专业基本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篇8

    现代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网络化、高等级向建筑工程测量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密切关注测绘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新内容、新方法,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上对建筑工程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革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材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以讲述光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

    1.2 教学仪器设备落后

    学校测量仪器设备落后而且数量有限。在近年生源扩招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加上学生多且水平有限,不能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经常损坏,有的甚至报废。即使修好,仪器的灵敏度也大大下降。对于现在在工地上广泛应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就会在实验课上出现一部分学生摸不到仪器、用不到新仪器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测量仪器的热情。

    1.3 测量实验场地简单

    大部分学校在做测量实验时没有固定的场地,都是教师在校园里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做实验。校园里地形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高差,没有已知的控制点,这样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很难检核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学生在做实验时也会质疑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应用或者有什么实际意义。另外,测量实验场地的随意性,还会使部分做实验不认真的学生为了逃避再次返工的问题,而刻意修改测量数据。

    2 《建筑工程测量》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教师应结合所讲的内容,在上课时除传统的板书外,也要多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测量仪器时,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或者做幻灯片、图片等,简单地向学生做一展示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这门课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讲到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水准测量,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水平角观测等这些具体的、有严格规范要求的、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在这些视频资料里要有各种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点强调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还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学生在做实验时犯错最多的操作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出来加以强调。这样既可以解决在室外实验课上讲解时学生比较容易分心、重点记得不全、某些操作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上调整

    课程内容的改革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2.2.1 在讲课方面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经常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积累实践经验,结合专业特点,了解测量在工程建设中主要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出现了哪些新工艺、新方法,然后对讲课内容做一调整。例如,对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可以略讲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应用,删除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线路工程测量和变形观测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就能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测量知识。

    2.2.2 在实验教学上要合理选择,突出实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习效率和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已达50%。学生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测量实验、实习效率和质量,是抓好实践教学的关键。

    2.2.2.1 测量实验

    测量实验是测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足够的测量仪器设备是实验的基础,严格的实验管理是实验质量的保证。

    2.2.2.2 测量实习

    测量实习是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实习质量,应增加测量实习操作技能的考试,要求人人过关,从而防止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为了提高学生测量技术操作基本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展测量技术竞赛活动,并举办测绘技能水平考试,通过者发放测量技能考核合格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结合社会上出现的新技术,探索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等、靠、要,而应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一步地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篇9

现代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网络化、高等级向建筑工程测量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密切关注测绘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新内容、新方法,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上对建筑工程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革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以讲述光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仪器设备落后

学校测量仪器设备落后而且数量有限。在近年生源扩招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加上学生多且水平有限,不能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经常损坏,有的甚至报废。即使修好,仪器的灵敏度也大大下降。对于现在在工地上广泛应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就会在实验课上出现一部分学生摸不到仪器、用不到新仪器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测量仪器的热情。

(三)测量实验场地简单

大部分学校在做测量实验时没有固定的场地,都是教师在校园里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做实验。校园里地形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高差,没有已知的控制点,这样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很难检核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学生在做实验时也会质疑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应用或者有什么实际意义。另外,测量实验场地的随意性,还会使部分做实验不认真的学生为了逃避再次返工的问题,而刻意修改测量数据。

二、《建筑工程测量》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教师应结合所讲的内容,在上课时除传统的板书外,也要多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测量仪器时,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或者做幻灯片、图片等,简单地向学生做一展示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这门课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讲到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水准测量,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水平角观测等这些具体的、有严格规范要求的、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在这些视频资料里要有各种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点强调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还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学生在做实验时犯错最多的操作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出来加以强调。这样既可以解决在室外实验课上讲解时学生比较容易分心、重点记得不全、某些操作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上调整

课程内容的改革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1.在讲课方面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经常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积累实践经验,结合专业特点,了解测量在工程建设中主要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出现了哪些新工艺、新方法,然后对讲课内容做调整。例如,对于中职中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可以略讲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应用,删除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线路工程测量和变形观测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就能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测量知识。

2.在实验教学上要合理选择,突出实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习效率和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为了达到中职学校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已达50%。学生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测量实验、实习效率和质量,是抓好实践教学的关键。

(1)测量实验

测量实验是测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足够的测量仪器设备是实验的基础,严格的实验管理是实验质量的保证。

(2)测量实习

测量实习是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实习质量,应增加测量实习操作技能的考试,要求人人过关,从而防止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为了提高学生测量技术操作基本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展测量技术竞赛活动,并举办测绘技能水平考试,通过者发放测量技能考核合格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三、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结合社会上出现的新技术,探索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等、靠、要,而应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一步地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篇10

On the surveying adjustme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Abstract: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existing surveying adjustment programs,discussing the surveying adjustment on the course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practice and other aspects of reform, and putting forward to the teaching reform ide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the surveying adjustment;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测量平差是测绘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各专业课程如控制测量、摄影测量、工程测量、GPS的学习效果。因此,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

测量平差课和测绘工程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点,理论性强,公式多、难度大。它是一门应用数学理论与计算方法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和检验的课程。对测量平差教学的老师来说,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更透彻地掌握测量平差的理论和方法则是关键。在教学中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好的数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要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测量观测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自学也有一定的难度。测量平差是一个数据处理的过程。测量数据的数据处理过程,也就是一个消除矛盾的过程,故称之为测量平差,它有自身独特的处理方法和理论。除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很大外,随着新的测绘仪器的推广和使用,加上大量测绘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以和一些仪器自带测量数据后处理软件的使用,使得测量平差课程内容体系建立及教改面临着如何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新问题。

根据测量平差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从事测量平差课教学的体会,现将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各项思路和方法介绍于后,从而进一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1测量平差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测量平差课程的基本理论体系,结合测绘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对教材体系进行改革。在改革测量平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情况:

⑴完整反映测量平差的基本理论体系

完整反映测量平差的基本理论体系,强化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拓宽测量平差方法及理论的实际应用面,以适应现代测绘技术数据处理以及后续专业课程控制测量、摄影测量、工程测量、GPS 等学习的需要。随着测绘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测绘应用领域向其它相关学科的伸展愈来愈多,对测量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研究范围,内容必然有很大的扩展。为了测绘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结合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除测量平差现有内容以外的其它数据处理方法。如近代平差理论以及实用软件数据处理方法等。

(2)注重测绘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测绘工程专业是受计算机技术发展影响比较大的学科,为此,对课程力求理论知识以及范例的多样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改革是紧迫的。通过单一的常规控制网为例的讲解、算例已经无法承载测绘技术的进步, 以3S等为基本内容的理论和算例应该成为测量平差课程教学的主体,这样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2测量平差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测量平差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应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大力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探索用现代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新路子。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教学内容的选取不但要参照最新的优秀教材,还要与科研、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⑴通过以教材内容为主线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高职高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是大的工业企业,控制网和放样方案设计等是涉及较多的工作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重点考虑误差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且应配合实例进行详细地讲解。又如随着GPS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情况越来越多,由此建立的各种控制网的平差及精度评定,都是由设备自带的后处理软件自动完成的,这些平差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都是基于误差理论和平差基本方法,因此,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平差理论知识,结合平差软件的使用及功能原理介绍,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使用平差软件。

⑵教学内容与科研、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对秩亏网平差内容的教学安排,要结合沉降控制网应用的工程实例,也可以结合我国首次南极考察建立南极长城站的实例;对协方差传播律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举例说明其在后续专业课学习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讲测量程序设计与应用时,结合相关的测量控制网自动平差软件等。这样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也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测量平差的重要性。

3测量平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测量平差这门课,传统方式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比较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掌握知识的比较差。同时,测量平差这门课的特点是公式多、图表多和符号多,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板书上,使教学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对测量平差这门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必然的。

⑴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为互动式、交流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完成的课堂教学。对课程新内容的导入是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观测误差这一节内容时,应结合同学们在测量教学实习中发现的水准测量中为何变换仪器高前后所测的两点间高差不相等、三角形内角和为什么不等180°等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测量中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通过学生间讨论和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自然地引出了观测误差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可以活跃起课堂的气氛,从而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考虑到该门课的特点,主要采用PPT的形式制作课件,以多媒体的形式把教师、学生从大量的公式、图表和符号中解放出来。这种模式虽然简便,但要求课件形式灵活,使用方便,有重点地介绍课程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多角度地、对不同的平差过程进行归类比较,同时特别要注意小班教学,配以点睛式的板书加以补充,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授课效果。

4强化测量平差教学实践环节

测量平差这门课主要侧重于理论的讲授,实践环节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大量的习题可以加深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是还不足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测量平差的实质。因此,在课程教育不仅要结合学科知识特点,更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同时也要有十分明确的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以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平差教学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对一个具体的控制网,按间接平差法在计算机上完成权阵的建立,误差方程和法方程的建立,求解未知参数平差值及其方差阵,求解观测值平差值及其方差阵,求解待定三角点的点位中误差,并绘制它们的误差椭圆,评定一些边长和方位角的精度,最后以报告形式提交平差成果,在课堂上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教师的点评,肯定课题完成的优点和不足,由教师给出考核结果。这样不仅日常教学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和了解。

5结束语

通过测量平差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该门课程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学生牢固掌握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同时利用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平差方法能够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进行测量平差课程教改的重要性。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认真、扎实、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在测量平差教学中坚持改革,才能培养出高质量、技能型的测绘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平差学科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梁玉保,何保喜.高职高专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测绘通报,2006,(5) : 75- 76.

[3]李征航,黄劲松.GPS 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篇11

中等职业学校测量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测量理论知识,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测绘技能型人才。根据该专业目前的现状来看,出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等不协调现象。因此,要在深入进行测绘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按行业需求预测市场需要人才状况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积极建立以职业及技术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不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强调应用性,突出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一、测量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测量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测量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国民经济建设部门从事测绘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以国家基础测绘、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包括公路、铁路与水运)、国土与房产、工业企业、海洋、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测绘、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为服务对象。根据本专业的服务对象并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工程测量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主要是工程测量员、大地测量员、地籍测量员、房产测量员等。

二、测量工程专业工作任务及能力结构

(1)工作范围。①从事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程测量、有关地籍与房产测量等测绘工作。②能够从事各种控制测量、进行控制网严密平差、GPS有关数据采集和软件应用、数字化测图及计算机成图等工作。③从事各种新型测绘仪器、测绘软件的培训、技术支持与销售等工作。

(2)知识结构。具有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英语基本知识,具有本测绘专业必需的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识图、土建工程概论、计算机绘图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籍与房产测量、数字化成图、GPS的专业知识,具有测量平差、GIS、航测与遥感的专业理论知识。

(3)能力结构。①通用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业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②专项职业能力。测量职业的特色是——外业:采用科学的方法,运用高超的技巧,进行娴熟的操作,来获得所需的空间信息;内业:进行数据处理和成果整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于一体。所以,学生将拥有测量仪器使用的能力,地形图测绘的能力,地籍、房产测量的能力,控制测量和平差计算的能力,工程测量的能力,数字化成图、航片处理、外业调绘的能力,测绘软件应用的能力、GIS应用的能力,卫星遥感应用的能力等。 由测绘生产单位的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筛选、归纳、分析,并反馈多渠道的信息,得出工程测量专业主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构建体现工程测量中、高技能人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门知识要求的行动领域。

三、测量工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及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根据职业行动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通过综合、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突出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类型,对专业课程进行整体优化,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技能。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设置必须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与专业教育相适应。同时还要考虑职业迁移性和终身教育特点,使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科学探索及灵活应变等具有继续不断发展的能力基础。这是学生适应经济变化和工作场所变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在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持续变动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保证。

四、测量工程专业课程类别设置

通过上述对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进行的分析,要想找到知识、能力、素质之间最佳的结构平衡点,使三者得到协调发展,测量工程专业课程应由职业核心能力类课程、专业素质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专业拓展能力类课程和综合技能实践类课程组成。

(1)职业核心能力类课程。职业核心能力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职业素质、职业指导等教育的一类课程,是作为一名合格人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主要课程有《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学》等。

(2)专业核心类课程。专业核心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的一类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基础技能训练。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核心类课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专业技能类课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操作中的理论问题,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主要课程包括必需够用的专业基础、专业过渡和专业组成课程,主要课程包括《测绘CAD》《工程概论与识图》《测量平差数据处理》《基础测量技术》等。

(3)专业技能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是按照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设置的一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可以分若干个专业方向进行设置,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未来需求自由选择。组合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适应了市场对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主要课程包括《控制测量》《管线测量与信息系统》《GPS测量技术》《工程测量》等。

(4)拓展技能类课程。拓展技能类课程是为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在专业群内转岗或在更大范围内的迁移能力而设置的一类课程。拓展技能类课程也可以灵活组合,根据市场需求自由选择。主要课程有《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房产测量》等。

(5)综合技能实践类课程。综合技能实践类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测绘仪器操作技能和综合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测绘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综合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生产实习等。同时通过综合技能实践,还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以及认真负责等优良品质。学生通过学习,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获得毕业证;同时在学习期间,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还可获得中级测量工的职业资格证书。

总之,测量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在对企业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学校和企业的专家共同进行制定,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薛建荣,冷涛.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

系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姚芝楼,王建国.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

篇12

摘要:从认识注册测绘师入手,提出了在注册测绘师制度影响下,测绘教育应以培养和造就符合国家注册测绘师基本要求的测绘人材为培养目标。为适应新的培养方向,应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注册测绘师测绘教育教学改革

Abstract: from understanding registered surveyor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division influence, surveying and mapping shall be in education train and bring up conforms to the national registered surveyors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talent for training goal. To adapt to the new training direction, should be adjuste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plan, set up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 the teachers'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Keywords: registered surveyors, mapping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注册测量师制度是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行的基本测绘管理制度。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德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已经有专门的注册测量师立法,对注册测量师的申请、条件、注册程序、执业机构、职责、违法处罚等进行了明文规定。为了推动我国测绘市场与国际测绘市场接轨,在全国建立诚信测绘体系,提高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促进我国测绘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家测绘局和人事部决定从 2007 年 3 月 1 日开始,在我国测绘行业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也就是注册测绘师制度。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深化测绘教育改革,要根据专业测绘师的从业要求,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和造就符合国家注册测绘师基本要求的优秀专业人材。

2 认识“注册测绘师”

《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第四条明确指出:注册测绘师,是指经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并依法注册后,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2.1注册测绘师的执业能力

《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要求注册测绘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执业能力。一是熟悉并掌握国家测绘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了解国际、国内测绘技术发展状况,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工作经验,能够处理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三 是熟练运用测绘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手段,完成测绘项目技术设计、咨询、评估及测绘成果质量检验管理;四是具有组织实施测绘项目的能力。

2.2注册测绘师的认证

对注册测绘师资格的确认,有严格的条件和考试程序,申请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除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外,必须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而且经过规定时间的测绘实践。注册测绘师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设《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测绘法规》、《测绘案例分析》3 个科目,考试合格者,方可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

2.3注册测绘师与测绘工程师的区别

注册测绘师与测绘工程师不完全一样,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注册测绘师必须通过全国统考合格,并经登记注册才能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二是注册测绘师必须有全面的测绘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测量实际操作技能;三是注册测绘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法规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必须做到忠于职守、公正、廉洁;四是注册测绘师必须服从注册测绘师协会(理事会)和有关部门的自律管理,其行为要受有关法规的约束,并要承担民事、刑事和法律责任;五是注册测绘师不是终身制,每 3 年要重新登记注册,与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关系,或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等都将被取消注册测绘师资格。

3 注册测绘师与测绘教育的关系

我国的注册测绘师制度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教育评估、职业训练、注册考试和注册管理。其中,教育评估和注册考试两个重要环节与测绘教育密切相关。教育评估是国家按照有关 标准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提出要求和进行检查。通过评估的院校,可以授予测绘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

4 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以适应新的培养目标

4.1坚持道德标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培养

在强调职业测绘师培养方向、强调测绘师进人市场能力的情况下,还必须加强对未来测绘师健康人格的培养。首先,《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明文规定注册测绘师必须履行“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保守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委托单位的商业、技术秘密”的义务,而这些义务的履行是以健康的人格做为保障的,测绘教育有责任为测绘师履行自己的义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出现的“商业主义”正冲击着测绘教育,这种经济第一,赚钱第一的价值观,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道德建设有着严重损害,如不加强德育工作,不加强引导,将会助长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把培养方向引向邪路。测绘教育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但不能偏离培养合格的职业测绘师的方向,坚持德育标准,坚持教书育人是非常必要的。

4.2完善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建议开设《测绘技术文件编写和论文写作》课程,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基本知识、文字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切实提高他们测绘技术文件的编写水平和论文写作水平,这既是在校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注册测绘师执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对其它课程的内容,在不影响评估的前提下,应和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

4.3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具有执业实践的师资结构

各高校应鼓励和要求专业教师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并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贯彻到教学中去。应大力提倡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工程设计,增加工程实践的经验,以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放宽对专业教师的注册限制,允许专业教师在校外的测绘生产、设计单位注册,增加参与工程设计的机会,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把测绘教学与测绘师的执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4.4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各高校学生实习多是自找门路,其结果是管理混乱,效果较差。要切实提高实习效果,一是建设一个技术含量高、多功能、综合性强的校内工程实践训练基地(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环境和氛围,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职业化研究和推进,实现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与实施,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从而为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要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5 结语

在我国,注册测绘师制度刚刚起步,在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过程中,测绘教育将不断面临新的课题,测绘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前进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测绘教育会适应注册测绘师制度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优秀的职业测绘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