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8:22: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历史中的思维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328-02
受到高考功利主义的影响,教师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所注重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把握,却不太在乎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将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变相的转变为朝代时期,任务事件,历史意义的直接背诵。在常年的重复操作下,学生的思维不在活跃,评价自己的直接标准就是卷面分数是否达标,这样的学生,这样讲话的思想体系是不适应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百害而无一例。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下培养不出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合格的接班人,更难以在激烈的浪潮冲击下获得长足发展。而这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教学方法中忽略了对学生形象思维意识的培养。
1.形象思维独有的学科特征
形象思维指的就是通过更加生动具体的想象来反映和把握客观事实。相比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对事物的规律性把握有着更加精准的判断,所以形象思维实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有着更加理性的认识。根据学科特点的不同,形象思维与文学艺术之间也有着较为分明的区别。比如说,文学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文与艺术可以以生活为原型进行直接的艺术创作。但是形象思维就没有这样明显的优势特征,形象思维在对客观主体进行把握时更多地是来源于文献资料,考古遗迹,口耳相传的民间轶事以及历史文物。所以两者之间在时间空间的把握上就有较大的区别。除此之外,文学艺术的创作人员最终所追求的是对艺术真实的把握,对于创作原型可以根据创作题材或者创作效果进行必要的在创作,不必拘泥于原始形象,所以在创作上有着更大范围的选择性。但是形象思维就与此大不相同,形象思维在意的是历史的真实,力求与客观实际保持一致。虽然可以进行必要的在创作,但是对客观事实不允许有不正当的擅自篡改。
2.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历史不可假设在它的不可逆性,任何人面对客观事实的存在都无法祈求重来,因为历史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可逆性导致我们从文字典籍中看到的只是历史的一角,无法对其一观全貌。通过对历史残片的大量研究企图得出规律性的见解是一叶障目,所以我们对历史的见解只是在经过前人加工之后的思想构建,而这与真实的历史事实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形象思维的意识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中历史科目的教授上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高中历史教材在编写上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老师在讲解时也更加偏向于考试重点的讲解,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流于表面,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很容易丧失学生兴趣。所以老师在进行历史事件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背景资料来进行历史科目的学习。形象思维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感性基础,所以在老师采用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可以观看历史古迹,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等具象化的教学途径来丰富教学方式,维持学生对科目的长久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一部煽情的电影所打动,一首优美的乐曲而流泪,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惋惜,在实际意义上说,一部好的电影,好的故事,好的歌曲就是一个好的教学途径,因为它的美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以至于在长时间中都对之念念不忘。所以他们的教育意义都远远大于专业的期刊杂志,因为他被广泛的民众承认和接受。其中形象思维的存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形象化,具体化的影视形象能够被人记忆的更为深刻,相比于抽象化的客观实体则不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比如说,学生对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迹,,性格特征,历史意义在短时间内能够记得很深刻,但是间隔一点时间后就会发现自己早已忘掉了大半部分。所以形象思维的建立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客观事件。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能够对历史形象进行别出新意的再创造。然而一切的创造都来源于丰富的历史积累,能够对历史事件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教师本身的知识素养是否足够扎实。在培养学生形象化思维时教师需要有着理论知识,完备的知识结构,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结合多渠道的讲授方式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意识。满腹经纶远远不如脚踏实地带给人的安心。一民优秀的人名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涵养,以负责任的教学心态来参与日常的教学工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及时解决学生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将对学生的成绩期待更多的转化为是对学生思维意识的重视,一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真正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来指导学生的行为特征。
3.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课程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能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保证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深入到教学之中为自己而学,而不是浮于表面,缺乏分析与判断。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就是构建形象思维意识,以更加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再富有趣味的教学环境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独立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总的来说,形象思维教学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需要完备的教学体系,专业的教学人才,先进的教学思想与宽容的教学环境,所以,加强对学生形象思维意识的培养需要教职员工的全力投入也需要学生的全力配合。
参考文献:
[1]王春霞.试论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法研究
[2]高丽红.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1年3期
高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学科,许多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知识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灵活度.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仅仅依靠知识记忆以及题海战术是不够的.因此,高中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实践探索.
一、注重方法讲解,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的讲解以及习题的训练.数学知识往往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理性知识,如果仅仅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中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定律、定理是不能够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大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往往采取理论知识讲解与具体例题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在进行例题讲解以及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则过于注重对习题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对解题方法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例题以及习题的讲解时在注重对例题以及习题本身的讲解外,还应当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讲解,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椭圆方程这一章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入习题:“设椭圆中心在(2,-1),它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连线互相垂直,且此焦点与长轴较近的端点距离是10-5,求椭圆的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列出椭圆方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求椭圆方程,根据所给条件,确定几何数据a,b,c之值,问题就全部解决了.设a,b,c后,由已知垂直关系而联想到勾股定理建立一个方程,再将焦点与长轴较近端点的距离转化为a-c的值后列出第二个方程.”
二、灌输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谈及高中数学,许多高中生都会表示高中数学是一门不容易学好的学科,是一门不容易学透的学科.大部分学生的高中数学成绩往往处于一个中间水平,很难进一步提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数学思想,缺乏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能力,面对一些新问题或者是一些变形问题往往无从下手,解题思路并不清晰.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一些数学思想的灌输,如数形结合思想、建模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多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对一元二次函数、对数函数以及正弦函数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采取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函数的性质与函数图像相结合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问题:“未来20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可望达到 7.3%,那么在2001年至2020年,各年的GDP可望为2000年的多少倍?”从而向学生灌输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三、深入挖掘知识,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仔细研读教材可以发现,相较于其他学科高中数学教材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并不太多,然而各个知识点的变形内容则较多,而且各个知识点之间也往往存在较强的关联性.这就表明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简单地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而应当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延伸与拓展,深入地去挖掘知识点的变形.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透,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也一定要学透,多引入一些变式问题,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在进行二次方程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应当深入挖掘相关知识,如二次函数与零点的个数的确定、二次方程两根取值范围的确定等,引入变式问题:“变式1: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若方程有两根,其中有一根在区间(-1,0)内,另一根在区间(1,2)内,求m的范围.变式2:关于x的方程x2+2(m+3)x+2m+14=0有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通过变式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四、加强分类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逻辑思维能力较为缺乏,在进行解题过程时往往存在漏解的情况.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引入一些分类讨论的问题,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例如,在教学时可以以分类讨论为专题进行教学,就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绝对值问题|a|的定义分a>0、a=0、a2时分a>0、a=0和a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学科意识,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一、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概述
在目前高中历史教育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会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主要有讲述教学法、图示教学法、谈话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但是随着教学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深入,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创新的实践,问题教学法已经成为目前高中历史教育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主要是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并听取老师的讲解,老师要在课堂过程中通过讲解和启发的方式,逐个回答课前设计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课堂内容,能够更深层的理解教学过程,从而建立起高中历史的学习思维,最终对高中历史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帮助。所以,老师要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合理利用问题教学法,发挥其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二、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中问题设计的技巧探讨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要想利用好问题教学法并发挥最大的效益,就要在问题设计的时候注意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设计技巧,从目前的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实践中来看,问题的设计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设计应紧扣教学内容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问题教学法应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和方向性,才能做到问题设计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在讨论问题设计的技巧时,紧扣教学内容是关键。
(二)问题设计要注重启发性
高中历史教育的问题教学法,最终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历史的思路,保证历史成绩有效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就要注重启发性,保证学生能够受到正确启发。
(三)问题设计要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思维习惯
在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问题设计不能凭空捏造,而要联系教学实际,并且要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问题教学法取得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使问题设计贴近教学贴近学生。
三、做好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中的引导和评价的重要性
要想在高中历史教育中使问题教学法取得积极的作用和成绩,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老师能够熟练的应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所以,我们要加强问题教学法的引导工作,利用开展问题教学法的机会,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问题教学法的积极影响。从目前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的开展情况来看,做好引导工作十分关键。因此,我们要对问题教学法的引导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目前对于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的开展情况和结果,要进行合理的验收和评价,具体的评价办法是通过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实际反馈作为依据。对问题教学法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志着我们对高中历史教育的足够重视。只有通过正常的教学评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达到预期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开展问题教学法的评价工作,保证问题教学法作用的发挥,最终达到取得预期教学目标的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对问题教学法的引导和评价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高中历史教育采用问题教学法取得的积极效果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育中,问题教学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教学法直接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成绩
问题教学法最直接的作用是对高中历史教学成绩产生了积极影响,使高中历史教学成绩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实现了高中历史的教育目标,为高中历史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
(二)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历史学习思维
问题教学法除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之外,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具备了历史思维,对历史的学习很有帮助,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三)问题教学法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体发展
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法,高中历史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整体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使高中历史教育朝着注重成绩和实效性的方向发展,为高中历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人才,而是要通过历史
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的工作重心需要从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向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在新课改的大潮下涌现出的新鲜事物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高中历史教学。
1.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必然要以一定的教育观念作为内在依据和基础。然而,当前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很陈旧,对新历史课程的教学宗旨领会不深,依然采取保守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获得、历史思维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将观念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2.高中历史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高中历史教学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这两种课程都采用了专题的方式来组织设计教学,例如,必修课程历史Ⅰ就为九个专题:内容涉及政治制度、近现代对外战争、近现代民主革命、当代经济建设等,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编排,从而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线索性,不仅可以避免和初中学习的重复,更重要的是视角也不同,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史实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历史教学的目标。但这种教材的设计往往脱离历史发展的现实情况,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挑战。
3.高中历史教学传统与现代关系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曾经非常有效,但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高中历史新课程提及的许多教学方法,例如鼓励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时交流合作,值得推广和借鉴,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交锋中,许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盲目求新求异,几乎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高中历史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例如,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后,一堂历史课看似热热闹闹,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合作,但是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有限,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改变高中历史教师旧的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式,这一教育观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力求构建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师需要多角度设计历史问题,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
2.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形式
如前文所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教师在进行历史专题教学时不仅要立足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而且是“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历史专题教学中,教师不能做“传声筒”“复印机”,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在专题教学时,为学生设计各种喜闻乐见的历史探究形式,如研讨会、辩论会、座谈会、演讲赛,也可以是历史剧、小品、影视、实地参观,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形式。
3.协调教学方法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几乎全盘否定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盲目照搬照抄现代的教学方法,这是十分不可取的。要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就需要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
机结合起来。事实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传统历史教学中也是有精华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新的历史教育理念,我们要接受和实践。我们需要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待过去的历史教学方法不能全盘抛弃,而应该吸收符合新课改
的部分,继续使用。比如,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教材采用专题式教学,跳跃性比较强,其中有一些知识线索被弱化,给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造成一定的障碍。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传统教学中梳理知识结构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和支持。为了加快新课程实施的步伐,为了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更为了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需要全体高中历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虚心向同行与专家请教,提高课堂设计的能力,力求尽快在实践中探索出高效率的适合新课程的历史教学新策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以及特征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随着中国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在这个时期,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迎来了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岔路口,这条路上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这就要求现在的一线高中历史老师主动抓住机遇,不惧挑战,充分考虑到当下学生的历史学系现状,进行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今大部分的历史老师紧紧跟随我国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极大的推进了我国高中历史的新课程改革,提高了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效率。然而,从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来看,高中历史老师还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没有更好的对自身的教学思维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从而学生与老师都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只教考试涉及到的内容,只学习考试涉及到的内容,谁都不会跳出固定的思维圈子,去寻找新的知识海洋,全面发展历史素养。在学生才升入高中的时候,学生在以往的历史中学习情况较为浅薄,涉及到的内容老师并未深入的进行探讨,所以基础的薄弱导致学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高中历史的学习,给高中生本就瘦弱的肩膀再次增加了沉重的担子。另外,把学生作为切入点,他们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考试是什么,不会去对考试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知识浅薄的认为历史是高考的一部分,不利于高中历史课教学效率的提升,降低了他们的知识转化率。以老师作为切入点,现在一部分老师的历史素养不够高,高中历史储备量不足以应付教学实践,严重缺乏对社会历史的相关研究,未及时把储备的知识进行更新升级,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现在的教学过程不相符合,跟不上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妨碍到学生对高中历史兴趣的培养过程。
(二)现阶段历史教学的特征
我国的历史教学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起来,有着传统历史教学所不具备的特征。具体表现在这些各方面:首先,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与高中之前的历史的教学目标比起来不尽相同。高中之前所进行的历史的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的是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初步的、简单的认识;但是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老师更加关注的是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能否培养出可以为高校所接受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让他们能够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其次,历史和传统历史所选择的教育对象不一样,高中之前历史教学仅仅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在有了高中之前历史教育的铺垫之后,对历史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简单的认识与感悟,学生能够进行更加活跃的思考,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抽象思维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高中历史老师要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使之适应逐渐改革的高中历史教学。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历史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过去的老师中心论已不再适合当下的历史教学过程,要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主人公的历史课堂,提高历史的教学效率。在日常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得到充足的个人空间,进行相关的思维活动,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他们对某个历史问题的独特见解,并将出自己的感悟,对他们的见解进行一个评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于讨论,习惯于把历史问题进行必要的联系,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历史问题,从而解决历史问题。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历史作为一门和英语、语文相同的人文类学科,包含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大体上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方面。所以,在历史老师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思想所有的教材与讲解,积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历史的教学,诸如多媒体技术。不但让历史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直观性,具有更好的欣赏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的教学效率,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所设定的目标。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现阶段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用历史知识为社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所以,高中历史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社会作为基础,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有地方进行运用,充分展现出高中历史课堂的开放性与延展性,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等,通过实践,学生充分感悟到了历史的魅力所在。在此过程中,不但激发出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还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为提高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步伐不断迈进的背景下,历史老师必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地制宜进行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改进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
作者:许小姣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关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塑造作为重点来抓。同时必须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历史学习的真谛,才能树立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一、立足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和思路
高中历史具备文科科目的基本特征,即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适度采用情境教学的办法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完全投入具体情境中,进而产生学习的高度自觉和积极性,并能够潜移默化地转变学习方式和思路。简言之,情境教学的情境是一种外在的引导因素,帮助高中生领会历史学习的奥妙,并自觉地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总之,诸如情境教学之类的课堂教学新方法,不但可以帮助高中历史教师快速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转变过去那种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进而激发出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素质,这是极大的进步。
二、充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聆听、感悟的能力,而且必须具备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解决一定问题的能力,这就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升华和进步。所以,广大历史教师必须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要点来抓。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负责人,历史教师要承担起更重要的任务,既要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维持教学的高水准,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势。基于此,高中生也要认识到自主学习与学习方式转变、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复杂联系。加强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的方式方法,同时培养创新能力。
三、“放权”给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前文已经提到,学生始终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体,也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尊重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决定历史学习的思路和策略。当然,这样的决定是基于正常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下的。
灵活运用合作式学习的方法,既可以增加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和层次,也可以引领学生更好地体会集体、团队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学习方式转变的力度,同时大幅度提升高中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G633.51
历史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其在整个高中教学中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并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各种人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促进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导致教学活动并不能满足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而要让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引起重视。因此,加强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
一、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中通常以很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为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以单方面的知识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对教材中的文字进行强化记忆,以此来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一些记忆力较好的学生成绩得到有效提升,但一些记忆力较差的学生则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导致很多学生逐渐丧失对历史的d趣。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其它教学方法下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将更加灵活,并且教学内容能得到有效的丰富,能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得到提升,感受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从而逐渐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传承历史文化。在不断创新历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掌握历史中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并且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成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从而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
(三)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还会让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这主要是因为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学主题,其需要长时间为学生讲述相关知识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需要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这样的方式会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长时间处于讲授状态,导致其授课的负担较重。这样不仅会导致教师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导致其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还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养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长时间的授课将会导致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陷入恶性循环,对教师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而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这样能够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得到改变,逐渐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让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逐渐得到弱化。这样不仅能让教师的授课时间变短,还能让教师的备课时间较少,从而有效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成绩提升为主,导致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进行必要的改变。其中首先是教师要逐渐养成创新的理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梳理和分析,理清教材中知识点的脉络,并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灵活运用。同时,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体现,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逐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其次,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其中不仅要广泛阅读历史书籍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敢于质疑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细致的了解,并让学生逐渐养成多角度分析历史知识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思维形成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常进行,避免其养成错误的历史思维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中历史属于文科性质的学科,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记忆力。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强化记忆,从而提升其教学质量。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方式只能让其了解历史事件,并不能让其对历史文化有较好的了解。因此,在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因为历史知识之间也有深入的联系,并且也具有一定的脉络结构,相比于传统的记忆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对于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十分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并且其中很多教学方法均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历史教学的具体情况,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其中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历史,让其直观的感受到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通过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其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不能太大,并且要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完成历史知识的探索;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高考,还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改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严凤成.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中国分类号:G633.5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最根本的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善于运用这一能力,提升学习效果,而且还能让学生走出校门后,将这种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目标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讲,他们的思维能力属于初步形成阶段,所以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完成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
(二)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在做出相关的判断和决定时所采取的“想”,这个“想”就被称之为思维能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会遇到复杂多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思维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这一学科特有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具有丰富的图文信息、生动的视频资料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将历史事件通过图片、视频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历史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某一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在阅读内容的重点把握方面,需要关注每个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同时重点把握“重点词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第二,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能不做任何思考就请教老师和同学,而是要先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挖掘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实在想不出来的时候,再去向老师、同学请教,这样才能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比如形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
1、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历史资料,比如岳飞刺字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本知识来发散思维,学会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可以做到活学活用。第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教材中的历史故事展开想象,因为对于大多数历史故事来讲,由于缺乏影像资料,大多是借助文字的考证。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方面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运用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与初中生相比,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轴向思维能力,但还不强。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有些历史理论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运用归类总结的方法,然后再联合一定的训练题,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化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在高中的理论知识学习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方面,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就比较抽象,教师就可以总结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联系相关的训练题:从历史角度来看,武则天受到大家的肯定,主要是原因是:A、唯一的一位女皇帝;B、提倡佛教;C、武则天执政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最终的答案为C,因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考虑生产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关于这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以质疑教材上的知识,也可以质疑教师所教的知识。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理解时,教师对学生这种质疑以学生充分肯定和鼓励,然后要耐心听学生的见解,最后循循善诱地向学生讲解,与学生形成一种讨论式的学习,这样既能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比如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讲,一方面,它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害,造成巨大的牺牲,这是改批判的;另一方面,这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民都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反对战争,提倡和平,并且这次世界大战大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同时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立足教材内容,不能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舍弃教学。
参考文献:
[1]彭永俊.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时代教育,2013(18):84.
(一)高中历史教学任务不科学
受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历史学科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具有自身的特性,特别是与其他学科比较,呈现出更大的复杂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一个历史事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讲到,只能从考试重点出发,为学生讲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记忆。因此,高中学生无法获得考试知识点之外的更深层次的知识。同时,教师教学的不足会造成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欠缺,使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因此而认为高中历史学习就是背诵知识点,没有其他的学习重点。然而,历史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强化很重要,关乎学生的综合实力。可见历史教学重点不明晰,易使得高中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成为空谈。
(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不科学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当前高中历史所用教材中的内容有些呆板,都是为了满足考试需求而设计的。教材内容的单一,使得历史知识枯燥,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同时,高中历史老师一直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加以了解,让学生记忆重要的知识点。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创新度提高,教学设备的丰富性也得以增强。但是,某些高中历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在教材内容不变化的情况下,不会主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没有从教育发展方向及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于历史教学时间来讲就是一种浪费。
二、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教材内容的不科学阻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所以,变革教材内容成为改革的前沿力量。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与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的传达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的。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与改革,能明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在学科教学中,老师要掌握教学内容转换的方法,利用不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如问题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引导,也就可以利用独立思考的方式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教材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层次。高中学生智力与心理发展成熟,有必要接受一些层次较深的历史学习内容。教师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让高中学生的知识面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有必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出发,为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合理设计,让教材内容的结构更符合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明清的君主专制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提问开展教学。如“你们心中的专制是什么样的”,这种问题的提出,对于学生思考模式的开启及学习主动性的提高都较重要。教学中,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从横向,也就是文化与思想方法为学生引出一些西方国家的君主制度;从纵向,也就是古代与现代的角度为学生分析国家政治。在这样的联系密切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可以跟上老师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革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革,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当代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利用创新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交流是教师的重要关注点,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会使学生认识到轻松课堂氛围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的丰富,有利于历史学科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课堂教学应当精益求精,其教学方法需具备灵活机动的特点,可通过合理开发并规划历史课程内容,进而满足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保障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得以高效的实施。
一、树立全新的高中历史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绝大数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历史教学仅仅是为学生讲授历史基本概念和知识,因而教学方法一直得不到及时的优化,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效果不佳。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观念。首先,历史教师本身应当具备创新意识,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的主要脉络,进而更加轻松地驾驭高中历史教材。关于教师角色定位问题,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完成身份转换,进而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宽容的关系,为学生创造积极开放的历史课堂环境。其次,历史教师应当具有历史学科教研能力。历史教材经过数次优化,部分观点也有所完善。在历史学科分析研究中有着史无定论的说法,所以历史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当勇于质疑教材中的某些观点,通过全方位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和研究历史,进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构建科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的提问应当科学合理,以便对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指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的探索,进而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提高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授课中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当创设公平民主的课堂氛围,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进而让学生大胆地发表其自身的意见。如在评价康熙这一章节中,对于学生积极评价康熙的行为予以肯定,并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讨论,通过民主的历史课堂教学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其次,教师应当科学地提出历史问题,大多数历史教材中的事件的概括性极强,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这些概括性极强的事件的理解仅仅依靠重复的记忆,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如在俄国1861年改革的讲授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明确改革背景、意义和目的,教师可以提出相关具有建设性的问题,然后通过这些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教材的限制,让学生站在发展的、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历史问题和事件。
三、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相关建议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时,可以由引入野史逸事、注重方法以及强调研究这三方面入手:
1.引入野史逸事,创新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史事方面知识较多,历史教师在授课中如果照本宣科,会导致历史课堂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际历史授课中可以将历史知识与演义、小说、野史等结合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学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举措这一章节时,可结合电视剧《汉武大帝》展开历史教学,以便历史课堂授课故事化。
2.梳理知识脉络,创新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授课所用的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构架清晰的知识体系,所以历史教师应当注重讲授方法,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架构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新航路开辟影响这一章节时,历史教师应当向学生提问“新航路的意义?”之类的问题,指引学生将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汇总为新航路的意义和表现,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就会深刻。
3.善于总结归纳,创新探究模式。在高中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展开探究式授课,针对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历史课题研究小组,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如针对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这一章节的授课,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继而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展开学习。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在历史授课时应当有着宽大的胸怀,吸取其他学科的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教学理论、原则、模式不断出现,历史教师也应当将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完善和应用的,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断的经验总结,进而为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婵.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都市家教,2013(05).
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课堂教学应当精益求精,其教学方法需具备灵活机动的特点,可通过合理开发并规划历史课程内容,进而满足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保障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得以高效的实施。
一、树立全新的高中历史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绝大数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历史教学仅仅是为学生讲授历史基本概念和知识,因而教学方法一直得不到及时的优化,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效果不佳。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观念。首先,历史教师本身应当具备创新意识,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的主要脉络,进而更加轻松地驾驭高中历史教材。关于教师角色定位问题,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完成身份转换,进而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宽容的关系,为学生创造积极开放的历史课堂环境。其次,历史教师应当具有历史学科教研能力。历史教材经过数次优化,部分观点也有所完善。在历史学科分析研究中有着史无定论的说法,所以历史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当勇于质疑教材中的某些观点,通过全方位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和研究历史,进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构建科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的提问应当科学合理,以便对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指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的探索,进而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提高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授课中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当创设公平民主的课堂氛围,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进而让学生大胆地发表其自身的意见。如在评价康熙这一章节中,对于学生积极评价康熙的行为予以肯定,并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讨论,通过民主的历史课堂教学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其次,教师应当科学地提出历史问题,大多数历史教材中的事件的概括性极强,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这些概括性极强的事件的理解仅仅依靠重复的记忆,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如在俄国1861年改革的讲授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明确改革背景、意义和目的,教师可以提出相关具有建设性的问题,然后通过这些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教材的限制,让学生站在发展的、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历史问题和事件。
三、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相关建议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时,可以由引入野史逸事、注重方法以及强调研究这三方面入手:1.引入野史逸事,创新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史事方面知识较多,历史教师在授课中如果照本宣科,会导致历史课堂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际历史授课中可以将历史知识与演义、小说、野史等结合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学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举措这一章节时,可结合电视剧《汉武大帝》展开历史教学,以便历史课堂授课故事化。2.梳理知识脉络,创新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授课所用的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构架清晰的知识体系,所以历史教师应当注重讲授方法,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架构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新航路开辟影响这一章节时,历史教师应当向学生提问“新航路的意义?”之类的问题,指引学生将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汇总为新航路的意义和表现,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就会深刻。3.善于总结归纳,创新探究模式。在高中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展开探究式授课,针对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历史课题研究小组,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如针对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这一章节的授课,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继而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展开学习。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在历史授课时应当有着宽大的胸怀,吸取其他学科的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教学理论、原则、模式不断出现,历史教师也应当将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完善和应用的,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断的经验总结,进而为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作者:李萍 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试验区顶效开发区中学
参考文献
1.教学目标
初、高中历史课程新标准均包含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注重结果和过程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等方面的理念。但高中历史明显有进一步的提高,增加了“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课程设置的多样性”等理念。同时,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方面,梯度要求差异较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初中历史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历史则要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历史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高中历史侧重于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高中历史均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放到了首位。初中历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高中历史突出了对人文精神、世界意识的培养。
2.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侧重于对历史进行感性描述,中国史和世界史各自分块,着眼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讲、听写、识图、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等。高中历史则突出理性分析,必修内容以三大学习模块、25个专题的形式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更加关注了学生发展的均衡性和选择性,要求学生会多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认识历史与现实和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内在联系,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辅之于多达六个模块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选修内容。选修内容供学生选择,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高中教学内容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知识体系,改变了编年史体例,很明显,高中历史中外史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取代了初中历史的通史式基础教学,具有容量大、跳跃性强的鲜明特点。
二、有效衔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对于初中已出现过的重点历史知识,我们在高中教学中既不能简单重复,更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讲,而应从已知过渡到未知,充分利用原有知识,找到突破口,经过启发思考,进行深化和拓展,为高中教学服务。如在讲到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内容时,笔者先设计了一个小专题式问题:1、近代中国的任务是什么?2、完成了哪些民主革命任务?哪些没有完成?3、有哪些教训和启示?4、以后是哪个阶级何时如何完成的?经过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相关内容,初中历史知识灵活迁移到高中教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初中简单地“死记硬背”知识,过渡到高中比较、联系和理解等新要求。
对于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不够的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有效的补充,以利于掌握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初中没有涉及到或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高一教学可增加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相关的电视、电影或科教片等的片段,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感知、想象、联想,产生共鸣。当然,如果能提供合适的情景材料,又通过设置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在增进了解新知识的同时,又训练材料解析题的审题答题的方法,提高信息阅读、搜集、概括、分析和论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失为“一箭双雕”的好做法。
根据实际情况,开学时在高一新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通史知识的专题补课,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2.教学方式的衔接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差异,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水平的经验型抽象阶段,初中历史强调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高中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逐渐趋向成熟,需要我们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而高中历史教师由于会考尤其是高考的压力,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可以说并没有真正突破瓶颈制约。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得知识的条件。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学在创设历史情境、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要将能力培养一以贯之,分层次有步骤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特别要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师生关系,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呼声的倾听者,让历史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气氛。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观,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历史学习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具备“我能学”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一步一步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历史内容较为简单,许多要求局限于理解和记忆的层面,机械记忆的旧方法在初中历史学习方式中还相当大的影响。高中历史内容多,跳跃性大,课时安排较紧,如果仍沿用老一套学习方法,学生倍感困难,无法适应。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回答提问、认真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规范等一系列基本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其次,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开卷考试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勾划知识重难点、理顺基本的知识网络以及掌握相应的解题答题基本方法。高中历史教学在上述基础上,则进一步深化到学会归纳、分析、论证,学会探究和质疑,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用逐渐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学会阅读,筛选历史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对情景材料的解题答题能力有质的提高。从被动学习的方法到主动学习的方法的积极过度,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