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8:22: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疗产品市场需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从全球范围来看,对医疗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核磁共振仪、高档超声波诊断仪器等高端医疗电子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有力带动了全球医疗电子市场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增长大大刺激了各国在医疗电子领域的投入力度,各医疗电子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创新应用,促进了全球医疗电子产业的平稳发展,有力支持了医疗电子市场需求的增长。然而,由于医疗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较普通消费型电子产品长,因此产品更新换代过程相对较长,从而导致医疗电子市场规模难以实现更高速度的增长。
从中国市场来看,2006年,在经济加速发展、医院信息化进程加快及国家相关政策变化等几方面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继续加速增长,销售额突破200亿元,达到210.8亿元,同比增长15.6%,明显高于全球同类市场增长水平。
虽然从目前全球医疗电子市场的区域结构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仍是医疗电子的主力市场,但随着这些地区医疗电子体系日趋完善和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其增长空间和潜力已十分有限,而一些新兴的区域市场,如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一方面由于其所具有的人口优势,另一方面在经济快速成长的带动下,医疗电子市场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成为带动全球市场增长的重要区域,也是国际大企业竞相争夺的新市场目标。从中国与全球医疗电子市场规模增长率的比较来看,近几年中国市场的增长率持续高于全球水平,虽然其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仅为3%左右,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却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需求不断增长所带来的,其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医疗服务需求升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而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对医疗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其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电子产品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第三,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对医疗电子产品需求的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成为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从而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医疗电子产品的需求增长;第四,随着国内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疗机构的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电子产品的需求也成为推动医疗电子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速。近5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2008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36.49亿元,同比增长28.48%,其中高端医疗器械销售额已达100亿元,平均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同期,我医疗器械总产值677.35亿,同比增长32.53%。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多数都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寻求生存或是为国外企业提供零配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医疗器械公司达1.2万多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能集中在低端市场血拼。
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为五六家跨国企业,即便是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在高端市场占有率也还比较低。面对如此广阔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尽管国内有着如此众多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也已经被国外公司瓜分。
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分析
1.机会分析。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加速,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提高医疗服务收入逐步取代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成为持续动力。社区卫生服务的兴起和扩大,导致常规诊断器械和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材用品需求上升。国外医疗器械企业在华加大投资,为向国外大企业提供零配件的国内中小企业带来商机。2009年3月政府宣布在三年内投资8500亿,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为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
2.威胁分析。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企业开始参与国际分工,企业竞争压力急剧增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反映在消费能力低和产品研发能力差;国外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我国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和演变直接受制于价值链中“上、下游”行业的状况。从我国国情看,“上游”行业,如材料、电子、机械、能源等,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起到较大制约作用。
3.优势分析。与国外医疗器械相比,拥有本土化的人才,一方面更了解国情,更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也更加了解中国市场。在与洋巨头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成为优势,忠诚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将是进口产品的软肋。国内企业的中低端产品相对国外产品具有低成本优势。
4.劣势分析。国内相对国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言,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新品开发滞后、行业分工合作不尽合理,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国内医疗器械品牌与世界医疗器械品牌存在巨大差距,市场占有率低下。现代医疗器械行业是知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我国缺乏既懂生物、医学、又懂光学、电子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三、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1.医疗器械市场产品结构开始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民对自身健康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向多功能方向延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也随之扩大。我国的早期诊断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家用保健器械市场也得到大幅增长,家庭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市场上将会大量出现家用化、便携式、网络化的家用医疗电子器械产品。
2.跨国公司进军国内市场步伐加快。为了进一步拓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以期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一体化运作。G E在上海高科技园成立中国研究中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G 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在我国整个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中,G E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60%,是该市场中的绝对领导者;西门子医疗集团于1999年开始就已经在上海投产CT机,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又在上海浦东建成新的CT生产工厂。跨国集团除不断加大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争夺外,还试图向一部分颇有潜力的低端市场扩张,随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将会通过兼并、直接建厂、扩大产品线等方式进一步争夺国内市场份额,我国的各类医疗器械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四、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应对未来的市场
1.推进高新技术,全方位、深层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有些大型医疗器械产品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设备概念了,而是医院网络系统的一个终端系统,其产生的结果将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诊断的准确性。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产业结构转化升级,产业水平全面提高。用高新技术、前沿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渗透和带动。
2.重视常规实用技术的创新研究。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大型高档高医疗器械产品多数要靠国外进口,是我国的薄弱环节。而中、低档产品虽然在技术性能上并不落后,在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差距较大,在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上不能只局限于前沿技术,应同时重视常规实用技术的换代性研究及可靠性研究,也包括工艺研究、过程管理、零件采用和质量控制。
3.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与改造。国外公司很重视创新与市场的结合。如飞利浦看好了中国市场,就按中国特点改造产品,使产品本地化,制作全中文化的产品操作手册和操作界面等。西门子公司会从全球市场考虑,哪种型号在该国有竞争优势就在哪里生产这种型号,在中国不仅生产产品,每年还投入科技人员和大量资金在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不但降低成本,还生产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也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应走的道路。
4.准确把握市场方向。首先,应牢固占领在国内市场。我国城镇、农村市场占了相当一部分,整体市场需求呈梯次分布,从最高端产品到最低档设备,每一个层次都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其次,要积极扩展国际市场。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逐步发展,一些大企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升,少量的高精尖产品也开始出口。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的同时,能够准确分析市场,使部分小件医疗器械如按摩器、血压仪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了一定优势。
5.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竞争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必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快速的感应市场的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国内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培养核心竞争力。在产品领域上建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理念,如品牌优势、低成本扩张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突破等。这些利用好了,可以使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对集中,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C型臂X光机,因其外形与英文字母C类似而得名,是医用X光机的一种,主要应用在医院的急诊室、手术室之中。相比较于传统的X光机,C型臂X光机有三个优势。第一,C型臂X光机可以移动,相较于传统X光机的不可移动性,C型臂X光机可以便捷地出现在病房及医院手术室中。第二,C型臂X光机是手术中使用的X光机,能够及时便捷地为手术提供透视服务。第三,C型臂X光机是高品质的数字化设备,因此成像清晰度更高。正是由于其三大优势,使得C型臂X光机被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设备上的显示屏来进行手术,因此该设备又被称为骨科医生的另一双眼睛。
驰马特自2000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C型臂X光机之后,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做到了国内龙头的地位。当今国内整个医疗界的外科手术都在逐渐由开放型手术向微创型手术过渡,减少切开手术,不但降低了手术风险,由于病患的出血量减少,使得手术更为稳妥和安全,同时也十分利于病患骨骼和肌体的完整性。正是由于整个医疗界的转型使得C型臂X光机成为任何一家医院手术中不可或缺的设备,而市场的需求成就了驰马特的市场地位。
余建皓向记者表示,C型臂X光机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据统计,全国范围内二级甲等以下医院有27000多家,以每年装备100台机器计算,还要有27年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另外,国家规定C型臂X光机的使用年限为5年,超过使用年限就要报废,这就意味着医院在使用C型臂X光机5年之后,就需要再更换新的设备,因此该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从2001年我们开始销售C型臂X光机至今,产量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不仅仅是三级甲等医院需要购买我们的产品,就连一些私立医院也要购买我们的产品,那些骨科医院、整形外科医院以及骨伤科医院等都是我们的客户。” 余建皓说,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市场需求在2000台左右,除国外产品之外,国内产品大致占50%左右,那么每年将需要约1000台国内产品,而即使是国内前五名的厂商年产量也仅仅是50台以上,因此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市场潜力大、发展空间广是这个行业的最大诱惑,因此竞争也会更为激烈。面对国内以及海外同行企业,余建皓表示有信心立于不败之地。
在今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美国强生(医疗器材)公司在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沈阳等六个城市举行了以“健康随手测,强生健体行”为主题的“2005年百万家庭健康行”活动,向当地群众猛推他们最新上市、1000元一支的“随手测”血糖仪。
强生瞄准的是一座极待开采的“中国金矿”――中国 2004年已有4100多万人患有糖尿病,并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但仅有1.5%左右的患者拥有自己的血糖仪,而在欧美国家这个比率高达90%以上。假设未来几年中国有5帆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购买血糖仪,平均每台以1000元的价格计算,2000多万患者的消费总量就超过了200亿元!
血糖仪仅仅是一种家庭医疗产品。如今家庭医疗产品已在中国开发出了很多品种,带来了一个难以估算的十分庞大的“钱景”市场――在欧盟发达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在医药总产值中各占一半,或者分;在中国,这个数据为9:1,市场空间非常乐观。
不少投资者已注意到:家庭医疗器械正在全国各地极速“走红”!在大小城市的街头,都能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兴味盎然地试用各种新奇的家庭医疗器械。而那些抢先进入家庭医疗器械生产或销售领域的老板,已将大把钞票塞进了他们的口袋。
市场专家指出:中国的家庭医疗器械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新兴市场领域,家庭医疗与保健工程是今后家庭的投资方向,今后完全可以像卖电视、冰箱等家电那样,把家庭医疗器械普及到每一个家庭。
其主要原因有:1、中国国民医疗保险水平低,城市居民医药医疗自费比重较大,而农村几乎完全自费。这种情况导致国人寻求自我治疗的意识增强,因此家庭医疗器械的发展具有文阔的市场空间;2、近年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也越来越注重自我保健,一些有预防和治疗功能的小型医疗器械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3、现代生活节奏加速,使得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和患有轻病的工作人群没有充分时间去医院进行治疗。这时,家庭式的医疗器械就成了“家庭医院”的主要设备,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
而从西方的情况看,近年在西方各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家庭医疗器械行业却一枝独秀。美国《财富将家庭医疗器械行业列为未来10年增长最快的十大行业之首。
家庭医疗保健器械行业,金矿等你挖,但你准备好了吗?
三大产品亟待开发
家庭医疗器械主要包括家用治仪、家用检测器械、家庭保健器械、用护理康复器具等四大类。
而以下三种产品的发展趋势,具有十分光明的市场前景:
一、数字化、电子化的家庭医疗日器,前景好。
医疗器械已开始呈现从医院用医疗器械到家用医疗器械、再到家用医疗电器的发展趋势,这与电脑的发展很相似――开始是机构用大型电脑,后来家用的个人电脑逐渐增多,现在电脑已成为了一种普通的新型家电。
医疗器械将完全重复电脑的发展过程,而在深人家庭变成家电的市场化过程中,它将造就难以数计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部分亿万富翁。
美国著名的巴特尔研究中心对今后10年市场热门进行预测,排名第一位的是能消费得起的家居医疗保健,今后10年对简易家用医疗设备的需求会很大。美国《财富》杂志预测 21世纪前10年发展的产品,家庭医疗器械也被排在第一位。在西方,家庭医疗器械已占到整个医疗器械产值的40%,而专家断定不出10年,家庭医疗器械这一比例至少要倒过来。
在中国,由于公费医疗(社会统筹)覆盖小、水平低,家庭自费比重高,如何自我治疗、自我保持健康更今人关心,家庭医疗器械更是市场巨大,因此医疗器械将更快地变成与家用电脑一样的新型大众家电。
二、治疗性、保健性的家庭医疗器械,前景好。
与西方家庭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不同,西方进入家庭的主要是检测类仪器,而中国家庭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方向主要是治疗性质的。
因此,我们应主要投资选择家用治疗类机器,并且要着重考虑疗效和价格这两个产品的决定性因素:一、这类产品不是时尚产品,疗效是第一位的;二、在价格上,经营者必须确定这是给大众的产品,不是给富有阶层的产品,因为富有阶层更愿意到高收费的医院去治疗。
另外,不管是在国内或国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比例的快速增长,高科技家庭医疗保健器械,尤其是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器械、吸氧仪器及妇女保健和美容设备等,一直需求旺盛,家庭保健医疗器械的市场潜力凸现。
因此我们应大力投资或经销此类新颖产品,特别是保健类中医医疗器械,这样不但能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能打开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市场。
三、按摩器具,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
利用推拿按摩进行保健和治疗,是中华医学的传统项目,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内许多新型按摩器材的推出,比如按摩椅、按摩枕头、按摩床具、按摩车等,备受国内生活节奏高度紧张的牛产阶级欢迎,国内各大商场都有专柜销售这类产品。
按摩疗法在国外也得到广泛认同,因此我国按摩器具的国际市场也非常诱人。比如在2003年,由我国一些眼光超前的中小企业生产的按摩器具,出口总量一下跳到了7500万套,出口创汇金额达到3.15亿美元,我国一下成了按摩器具出口创汇大与此同时,国外生产的部分高档按摩床具等,在国内也有与众不同的营销路径
家庭医疗器械主要的经销渠道有零售、、网购、连锁经营等,目前直接零售(指从厂商或大批发市场拿货)的利润高达 50%~60%,直接批发(从厂商拿货快速出货)的利润也高达10%~15%。
家庭医疗器械的货源地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特别是珠三角的浙江和深圳已发展成为我国各种医疗器械的重要制造基地,而深圳的高档医疗器械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地。目前深圳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近300家,医疗器械贸易企业 400多家,占全国医疗器械单位总数的30%。
对于资金不是很雄厚、选择做零售商的投资者,除传统的批发进货渠道外,还可以采取当前比较先进的信息化网络采购,以从厂商或商处获得更低成本和更快速的货源。也可联合同行集体进货,这样更能节省货晶及运输成本。
对于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做区域商或进行连锁经营,特别是连锁经营,很可能成为未来家庭医疗器械零售业的主要业态。
另外,在目前家庭医疗器械市场刚兴起、中间利润还十分丰厚的情况下,开一间网上家庭医疗及保健器械商店也是一种既时尚又可行的营销方式。不过要清楚,目前这种营销方式所面对的顾客比较有限,主要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乐意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因此货品应以日本松下自动血压计、欧姆龙电子血压计等大晶牌为主,同时在价格方面应主动让利,网邮价格可以比市场价格低两到三成。
对于资金特别雄厚的投资者,可投资开发成本更低、产品更新颖的家庭医疗器械产品,其中的市场容量相当大。比如几年前,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几十家生产小型家庭医疗器械的小企业,它们当初虽然没有任何的市场概念,只是在全国各地广招推销员做社区推广,但如今每个企业的年销售额都已上千万元。其中的10家企业,还发展壮大为开发区的百强企业。
而家庭医疗器械最有力的市场推广手法是:1、社区推广;2、会议营销;3、电视直销。
家庭医疗器械目前最大的消费人群是老年人,所以应采用广播、报纸、杂志等比较常见的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但与同样选择这些媒体的医药保健品广告作用不一样的是,医药保健品的广告主要是传播产品概念,传达促销销售信息。而家庭医疗器械广告的销售作用是其次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要吸引目标消费者关注,并通过及时打进的咨询电话,有效地搜集消费者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直销、会议营销等,利用产品良好的体验感为诱饵,通过营销人员一对一的方式达成销售,再利用完善的售后回访服务,树立产品良好的口碑,进而影响相关消费者的购买。
除哈慈、像果等少数企业的产品外,家庭医疗器械较少大规模使用电视广告,因为电视广告大投入虽然有可能获得大收益,但是其中的风险仍然值得我们警惕。
家庭医疗器械的市场运作方式应比较细腻,主要是采用销售人员与顾客一对一的攻心手段,所以投资人或经销商要严格管理和培训销售人员。
另外,很多产品如华盛治疗仪、华汉神针等墓本上都是以,二、三级市场为主的,都是通过农村中小城镇包围城市的战略来达到全国市场走红。选择二、三级市场为主要市场,不管是推广手法、广告承诺、社区推广等,在二、三级市场都能游刃有余,所以家庭医疗器械的市场也是在广阔的二、三级市场。
做家庭医疗器械的市场,不能有医药保健品的浮躁之风。医疗器械讲究的是实效,讲求的是市场效益,应扎扎实实地做市场,稳稳当当地赚钱。所以你要清楚,即使你的家用医疗器械已做到了市场反应良好,但也不可能像脑白金、纽崔莱等保健品那样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你只能“闷声发大财”。
如果你把家庭医疗器械的市场,做实在了,即使在,其他行业的品牌培育期,你也能保持良好的产品运作态势和稳定健康的现金流。待以时旧,你的产品肯定能成为品牌,你肯定能“从赚小钱到赚大钱”
风险提示与投资建议
高额利润必将吸引大量投资,所以你不管是选择做家庭医疗器械的生产商还是商、零售商,都要清醒意识到:在市场需求如此巨大的前提下,将来当然也会有较大的竞争风险。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医患关系的不断恶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都为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医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健康、快速、长远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医院从长远发展出发,实施战略管理,对医院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制定和实施符合医院长远发展的可行的战略。其中营销战略,就是实施战略管理,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营销战略的相关概念
(一)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实践主要也在美国。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市场营销的定义为:市场营销是指为创造满足个人或组织目标的交换而规划和实施的理念、产品、服务、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过程。
(二)医院营销
根据科特勒的理论,医院营销学是辨别和满足患者与社会大众对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需要,通过与社会大众建立医疗服务价值倾向的关系,可赢利地或不赢利地(取决于医院的财政来源)满足患者对治疗和预防的需求。医院营销的出发点是为患者,即“以患者为中心”。营销的重点是患者所需的医疗服务。营销的目的是识别并满足患者以及群众的求医需要,从而使医疗服务被群众接受,通过为患者解除病痛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医院营销战略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需要一个达到其目标的、全盘的、总的计划,这就叫战略。”医院市场营销战略是医院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进行的谋划和方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制定营销战略是医院营销成功的关键。医院营销战略是把营销和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是医院期望达到营销目标的营销逻辑,具有总体性、方向性和长远性。营销的一个基本而显著的特点是注重理性分析,以实证数据为基础,突出表现市场研究在营销领域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医院营销应当始于对医疗市场的研究与分析。
二、医院实施营销战略的意义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医疗市场已从“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患者的就医选择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应对这些市场变化,医院不得不主动采取相关措施了解自身所处的医疗市场变化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分析应如何应对这些变化,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提高医院的市场占有率,保证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引入营销战略,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有利于拓展医疗市场份额
医院的主旨任务就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拥有大量的患者就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医院实施营销战略,首先要对医院所处的医疗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及具备哪些潜在市场,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市场的真正的需求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不断占领新的市场,进一步拓展医院的医疗市场份额。实施营销战略能够使医院做到“知己知彼”,对自身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有一种比较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扩展自身的医疗市场份额。
(二)有利于树立医院形象,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医院营销不同于单纯的医院宣传,医院宣传是医院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医院营销是对医院宣传的整合、提高,是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医院通过实施营销战略,首先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了解了所处的市场环境,明确了具体的市场需求。然后,根据相关的调研结果,针对具体的市场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开拓新的医疗市场,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对医院进行宣传,使患者和社会更深刻的认识医院,了解医院,发现医院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医院知名度,扩大医院业务量,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使医院保持蓬勃的生机和强劲的动力。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实施营销战略,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了患者多样化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通过多种营销手段使患者认识医院、了解医院,并通过提供针对患者需求的人性化服务,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患者心中树立起医院的品牌形象,从而使患者成为忠实的客户,而这些患者同时又会成为医院的潜在宣传者,使医院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了解患者需求,医院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质量,使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符合患者需求的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发放健康宣传资料、互通健康信息、定期回访等活动,为他们提供健康指导并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从而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使患者能够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能够了解医院的整体文化氛围,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这些都为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激励竞争,许多医院开始进行战略管理,从宏观层面对医院的发展进行分析、规划,而实施营销战略就是战略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医院营销分为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首先应该进行内部营销,使医院员工了解医院的价值观、医院文化等。医院的营销战略应该提倡全员营销,营销不只是管理者的任务,而是医院全员的共同责任。将营销理念融入职工的日常生活中,使医务人员具备一种在平时的医疗服务活动中向患者展示一种良好的职业形象,树立医院的形象的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了解并融入医院文化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集体荣誉感、使命感,增强医院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三、医院如何实施营销战略
(一)分析医疗生服务
市场环境,进行市场定位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绝对的优势,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必须制定一套全面的、稳定的、长远的、符合医院长期利益的营销战略。就必须对医院所处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竞争环境,明确医院具备哪些已经存在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与他们相比医院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是什么,同时又存在哪些劣势。通过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需求分析,了解患者目前的需求是什么,有哪些潜在的市场可以开发等,并结合市场需求及医院自身的条件进行市场定位,并采取市场宣传、开发新产品或服务等一系列营销手段,占有相应的市场。
(二)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当前,医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营销理念,大部分公立医院认为作为公立医院不应该进行市场营销,有营销意识的许多医院的营销手段也只是广告轰炸、有偿新闻、价格战等,方法比较单一。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趋向于多样化且理性化,一贯地采用单一的营销手段会导致人们不信任感和厌倦情绪。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医院应该借鉴企业的多种营销手段形成立体、系统的方法组合,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在进行宣传的同时,更要注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面对患者、人性化的服务需求,医院应该开展患者回访、社区义诊、慢性病健康教育、患者沙龙等活动。通过参加些活动,使患者感受到医院提供的人性化服务,感受到医人员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时也在患者心目中树立了医院的形象,提高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实施品牌营销
“品牌”是西方营销学的一个词汇,它是产品及产品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互动关的反映,它既象征着产品的值、特点、形象和供应者的努力状况,同时又体现着消费的需求、利益、感情、个性价值观。品牌是财富的象征是竞争的利器、经济发展的宝,医院的品牌是给病人提优质服务,是无形的产品供病人选择。医院品牌是医院知名度、美誉度的反映,也社会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品牌是无形的,是通过组织平时的努力不断积累的。医院要想具备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树立医院品牌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名品牌、专科品牌、人性化服务品牌等。而医院的品牌是通过医院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疗服务,得到患者的肯定和信赖,从提高医院的患者满意度和知名度而形成的。目前,疗市场的竞争己逐步转向品牌的竞争。因此,必须坚持“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形成医院自身的品牌效应,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建设良好的医院文化
医院市场营销战略是医院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进行的谋划和方略。使得医院既有长远发展的规划,又有近期实现的目标,以减少医院营销的盲从性,提升医院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及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医疗市场将逐步向全球开放,市场营销已悄悄地走进了医院,这给医院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市场营销入手,探讨新时期医院的市场营销策略。
1医院进行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医院面临医疗市场竞争,尤其在医疗资源相对过剩的城市,这种竞争日趋激烈。近年,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把资金投向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形成了一个兴办民营医院的浪潮。国有大型医院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出色的人才团队、优势的地域条件、先进的医疗设备、响亮的医院品牌以及政府持续有力的支持而在良好的经营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但一部分中、小医院,尤其是处于倒闭边缘的企业医院,其经营出现种种困难,有的甚至连生存都发生危机,在这种“优胜劣汰”、“快鱼吃慢鱼”的竞争环境中,医院进行市场营销、争取病源是十分必要和现实的。
医院的业务开展离不开充足的病源,病人是医院的上帝,是医院的衣食父母。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医院只有采取灵活多变的营销措施,才能不断吸引病源,才能使医院的医疗业务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事之本,最终导致医院的医疗业务枯竭,医院的发展举步维艰。
医院营销通过宣传医院而获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医院宣传又在医院营销中得到了推动和深化,使患者、使社会更深刻的认识医院,了解医院,发现医院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医院知名度,扩大医院业务量,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使医院保持蓬勃生机和强劲的后劲。因此,医院进行市场营销对扩大医院的市场份额、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医院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对医院营销理念认识不足
传统观念认为,营销是企业和商业部门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治病救人,应该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医院的医疗质量上,认为“好酒不怕巷子深”,医疗服务只靠质量不需要技巧,只要医院提供的服务优质、高效,患者就会上门,不需要进行营销活动,更不能去搞“推销”,有的人甚至认为营销是在浪费钱财。事实上,提高医疗质量固然重要,但这种努力往往只能留住现有的老顾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医院要把市场份额做大、做强,吸引新顾客,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公众了解医院,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2营销管理与市场脱节
许多医院没有认清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医院已逐步从单纯利公益性性质向福利性与经营性性质转变。医院内部管理还是沿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方法手段,这与现代营销开创市场,挖掘市场需求的观念不符。在这种老观念的引导下,医院的医疗服务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医疗服务产品单一化,导致医疗服务水平落后,病人满意度降低,最终结果是削弱医院的竞争能力和后劲发展。
2.3营销观念缺乏内部宣传
当前,虽然许多医院认识到了营销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成立了专门的营销机构,负责医院营销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医院投入很大,医院的营销人员也很努力,做了大量的对外营销工作,社会和公众对医院和医院的医疗服务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很多医院在加强对外营销活动的同时,忽视了客观上存在的内部员工市场,医务人员和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营销活动不关心,参与营销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在医院形成全员营销的氛围,营销计划在员工身上没有得到落实。由于营销活动只注重外部宣传而忽视了内部发动,医院营销的整体效果不理想。医院市场营销的对策
医院营销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声誉,扩大医院业务的重要途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医院营销必须引起医院人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把医院营销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1充分认识医院营销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医院营销是宣传医院、提高医院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是医疗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形式,是增强医院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医院营销是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虽然医院营销尚未被医院和社会普遍认同,但已被那些高明的医院广泛地运用和高度重视,他们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措施,拉开了医院营销之战的帷幕,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自己的病源。事实证明,医院营销在医院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医院营销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开展医院营销活动。
3.2树立全员营销意识和整合营销观念
由于医疗技术服务和其它服务流程都是由员工来完成的,只有全体员工具有市场营销意识,才会在工作中落实营销理念,把病人当顾客,把顾客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接触时间远远超过与营销部门的接触时间,所以营销不单是营销部门及其人员进行的营销活动,更需要医务人员树立营销意识,需要医院所有部门相互配合,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因此,医院既要进行外部营销,对社会和公众进行营销活动,又要进行内部营销,尽可能地激励员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而且,内部营销应先于外部营销。按照患者满意的内在逻辑理论,患者的满意度取决于医院提供服务的价值,医院提供服务价值取决于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度,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度又取决于员工满意度。因此,只有医院员工满意,才能提供让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
3.3采取符合市场需求的医院营销策略
(1)技术优势营销策略。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而市场需求的满足只能通过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来实现,对于就医顾客来说,医疗技术是其追求的最主要的产品,以最能吸引顾客需求的产品——技术优势来进行医疗市场营销,是医院营销策略的必备条件。
(2)服务营销策略。服务营销的核心是患者,营销活动要“以病人为中心”。医院营销是一条服务价值链,医院要从各个环节去满足病人的要求,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因此,医院必须明确满足就医顾客的哪些需求,面向哪些就医顾客,知道顾客是谁,为就医顾客提供哪些医疗服务,依靠哪些医疗技术,要集中全力满足顾客,使顾客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3)差异化营销策略。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核心是追求和创造医院的鲜明个性及特色,医院依靠这种特色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市场,寻找和实现医院特色的实质就是医院营销的市场定位过程。可供医院选择的竞争特色定位方式有:一流技术水平定位、良好的医德医风定位、良好的社会形象定位、医院特有的医疗技术定位。
(4)品牌营销策略。医院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即品牌、技术、服务三大核心竞争力。医院要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是医院竞争力的体现。现在品牌意识在消费者头脑中越来越强,是赢得消费者的法宝。医院的品牌除了产品固有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价格三大因素外,还应有知名专家、专科特色、高精尖仪器及技术水平等要素形成的无形资产,它包括医院的社会信誉度高,专家知名度高,人群中口碑好等。
参考文献
1王方华.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医院市场营销战略是医院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进行的谋划和方略。使得医院既有长远发展的规划,又有近期实现的目标,以减少医院营销的盲从性,提升医院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及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医疗市场将逐步向全球开放,市场营销已悄悄地走进了医院,这给医院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市场营销入手,探讨新时期医院的市场营销策略。
1医院进行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医院面临医疗市场竞争,尤其在医疗资源相对过剩的城市,这种竞争日趋激烈。近年,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把资金投向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形成了一个兴办民营医院的浪潮。国有大型医院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出色的人才团队、优势的地域条件、先进的医疗设备、响亮的医院品牌以及政府持续有力的支持而在良好的经营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但一部分中、小医院,尤其是处于倒闭边缘的企业医院,其经营出现种种困难,有的甚至连生存都发生危机,在这种“优胜劣汰”、“快鱼吃慢鱼”的竞争环境中,医院进行市场营销、争取病源是十分必要和现实的。
医院的业务开展离不开充足的病源,病人是医院的上帝,是医院的衣食父母。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医院只有采取灵活多变的营销措施,才能不断吸引病源,才能使医院的医疗业务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事之本,最终导致医院的医疗业务枯竭,医院的发展举步维艰。
医院营销通过宣传医院而获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医院宣传又在医院营销中得到了推动和深化,使患者、使社会更深刻的认识医院,了解医院,发现医院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医院知名度,扩大医院业务量,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使医院保持蓬勃生机和强劲的后劲。因此,医院进行市场营销对扩大医院的市场份额、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医院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对医院营销理念认识不足
传统观念认为,营销是企业和商业部门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治病救人,应该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医院的医疗质量上,认为“好酒不怕巷子深”,医疗服务只靠质量不需要技巧,只要医院提供的服务优质、高效,患者就会上门,不需要进行营销活动,更不能去搞“推销”,有的人甚至认为营销是在浪费钱财。事实上,提高医疗质量固然重要,但这种努力往往只能留住现有的老顾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医院要把市场份额做大、做强,吸引新顾客,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公众了解医院,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2营销管理与市场脱节
许多医院没有认清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医院已逐步从单纯利公益性性质向福利性与经营性性质转变。医院内部管理还是沿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方法手段,这与现代营销开创市场,挖掘市场需求的观念不符。在这种老观念的引导下,医院的医疗服务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医疗服务产品单一化,导致医疗服务水平落后,病人满意度降低,最终结果是削弱医院的竞争能力和后劲发展。
2.3营销观念缺乏内部宣传
当前,虽然许多医院认识到了营销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成立了专门的营销机构,负责医院营销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医院投入很大,医院的营销人员也很努力,做了大量的对外营销工作,社会和公众对医院和医院的医疗服务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很多医院在加强对外营销活动的同时,忽视了客观上存在的内部员工市场,医务人员和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营销活动不关心,参与营销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在医院形成全员营销的氛围,营销计划在员工身上没有得到落实。由于营销活动只注重外部宣传而忽视了内部发动,医院营销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3医院市场营销的对策
医院营销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声誉,扩大医院业务的重要途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医院营销必须引起医院人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把医院营销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1充分认识医院营销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医院营销是宣传医院、提高医院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是医疗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形式,是增强医院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医院营销是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虽然医院营销尚未被医院和社会普遍认同,但已被那些高明的医院广泛地运用和高度重视,他们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措施,拉开了医院营销之战的帷幕,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自己的病源。事实证明,医院营销在医院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医院营销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开展医院营销活动。
3.2树立全员营销意识和整合营销观念
由于医疗技术服务和其它服务流程都是由员工来完成的,只有全体员工具有市场营销意识,才会在工作中落实营销理念,把病人当顾客,把顾客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接触时间远远超过与营销部门的接触时间,所以营销不单是营销部门及其人员进行的营销活动,更需要医务人员树立营销意识,需要医院所有部门相互配合,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因此,医院既要进行外部营销,对社会和公众进行营销活动,又要进行内部营销,尽可能地激励员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而且,内部营销应先于外部营销。按照患者满意的内在逻辑理论,患者的满意度取决于医院提供服务的价值,医院提供服务价值取决于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度,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度又取决于员工满意度。因此,只有医院员工满意,才能提供让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
3.3采取符合市场需求的医院营销策略
(1)技术优势营销策略。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而市场需求的满足只能通过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来实现,对于就医顾客来说,医疗技术是其追求的最主要的产品,以最能吸引顾客需求的产品——技术优势来进行医疗市场营销,是医院营销策略的必备条件。
(2)服务营销策略。服务营销的核心是患者,营销活动要“以病人为中心”。医院营销是一条服务价值链,医院要从各个环节去满足病人的要求,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因此,医院必须明确满足就医顾客的哪些需求,面向哪些就医顾客,知道顾客是谁,为就医顾客提供哪些医疗服务,依靠哪些医疗技术,要集中全力满足顾客,使顾客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3)差异化营销策略。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核心是追求和创造医院的鲜明个性及特色,医院依靠这种特色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市场,寻找和实现医院特色的实质就是医院营销的市场定位过程。可供医院选择的竞争特色定位方式有:一流技术水平定位、良好的医德医风定位、良好的社会形象定位、医院特有的医疗技术定位。
(4)品牌营销策略。医院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即品牌、技术、服务三大核心竞争力。医院要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是医院竞争力的体现。现在品牌意识在消费者头脑中越来越强,是赢得消费者的法宝。医院的品牌除了产品固有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价格三大因素外,还应有知名专家、专科特色、高精尖仪器及技术水平等要素形成的无形资产,它包括医院的社会信誉度高,专家知名度高,人群中口碑好等。
参考文献
1王方华.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F426.8
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加以重点扶持。近年来,辽宁省健康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可以说,辽宁省发展健康产业,既存在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
目前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已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具体因素包括如下几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被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为此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8%左右。
生物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早在2009年,国务院便出台《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将生物医药列为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又明确地把生物医药列为七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有32个:包括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等制药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8个;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治疗设备、医用检查检验仪器、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等医疗器械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4个。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十二五”时期,国家计划投入400亿元,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将再投入750亿元资金进行扶持。据此计算,“十二五”开始的未来十年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扶持资金总额将近1200亿元[1]。国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既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及其相关政策的实施,为辽宁省健康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新医改推行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改革政策连续出台,尤其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以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广泛覆盖,不仅使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新医改以来,辽宁省共支持了94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辽宁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20万人,参保率94%,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70%和70%;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2]。
新医改及其相关政策的实行与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辽宁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原动力。一方面,政府通过大幅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会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医改政策的实施,也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预期,从而拉动健康市场的消费需求。
(三)经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为辽宁省健康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健康需求是一个相对刚性的市场需求,当慢病增加、亚健康蔓延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并非仅仅是保健意识、“治未病”观念与养生理念的变化,而且也是医疗需求与保健需求的变化。即一方面,会因经济条件的改善而产生大量的个性化非基本医疗服务,使医药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推动非基本药物器械的加工生产;同时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拓宽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给营养保健品业、商业医疗保险业等健康服务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目前,辽宁省65岁及以上人口457.3万人,占总人口的10.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预测,到2039年,辽宁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0%以上[3]。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老年人群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总量日益增大,使健康养生、健康体检、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等相关产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面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业,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老年人对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方面的需要,不仅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会在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与自身产业基础优势,使辽宁省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份,但作为工业大省,依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底蕴,在健康产业发展上,却有着基础较好与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尤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辽宁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建设健康产业园区,不断搭建健康产业发展平台,从而为辽宁健康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9-2011年的3年间,辽宁医改总投入达到334亿元[2]。巨大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推进全民医保、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方面。除此之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还每年拿出2000余万元投资于重大科技攻关专项[4];而在健康产业园区建设上,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做出举全省之力加快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的推动下,各市地都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相继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加大生物医药的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支持。这样,就使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业基础与中医药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辽宁健康产业在有利的发展平台上能更健康地发展。
二、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辽宁省健康产业虽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来自国际健康产业市场竞争的外部挑战
健康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超过15%[5]。国外健康产业发展迅猛,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产品研发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的健康产业安全。目前,“国外健康产品在中国市场以7%的品种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5]。从辽宁健康产业市场看,最严峻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生物制药业与医疗器械业两大产业领域。
在生物制药产业领域,辽宁医药市场面临跨国药企的激烈竞争。近年来,辽宁医药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难,而老产品市场则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辽宁省生物医药市场已出现逐渐萎缩的态势。一方面是医药创新成果适应不了生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企业买不起国外药物研发技术,买了转化成产品也难。现在,省内各开发区都在紧锣密鼓地建厂房,搞GMP改造,但却面临着可投产的品种太少和企业开工不足的危险[6]。
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由于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基本被GE、西门子、飞利浦等几家跨国企业垄断,因而,虽然辽宁有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科技研发优势,但目前辽宁医疗器械仍然主要以进口为主,进口医疗设备主要来自日本和美国,基本为高端医疗设备。而出口企业多是为国外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配套零部件和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设备,自主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的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不强[7]。2012年,辽宁医疗器械出口持续负增长,全年完成出货值21.8亿元,同比下降0.5%[8]。
(二)来自国内健康产业市场的省际竞争挑战
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后,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把医药产业作为重点或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引导,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省际间的竞争压力。
虽然,辽宁省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医药产业总量也占有一定比例,但发展的相对速度却逐年下降,落后于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省际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发展形势十分紧迫。
2011年,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河北等省份,医药产业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1600亿元以上。山东省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761家,17家进入全国医药百强企业,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691亿元,2015年目标为3800亿元。上海、浙江、江苏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外资企业联手打造中国最大、世界著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飞速发展。而辽宁省医药产业在2011年,销售收入仅为680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4.5%。近年来,辽宁省医药工业在全国排名第10位,与辽宁省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6]。
(三)来自辽宁省健康产业竞争劣势的内部挑战
辽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还有诸多不利的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健康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医药产品竞争力较弱;高端科技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
目前,在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仍然缺乏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就全行业来讲,进入全国百强企业只有3家,而且比较靠后;号称百亿集团企业仅有1家,而且经济形势还不太景气;超10亿元内资企业只有9家,其中包括较大型的外商投资企业5家[6]。企业竞争力不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也导致辽宁医药市场缺乏优秀名牌产品,极大地影响了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辽宁省乳癖消、沈阳红药、木鸡冲剂等大宗中药产品,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上,还不完全符合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尚未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辽宁医药市场的一批老品种,不仅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而且甚至面临被迫退出市场的危险。
如何科学地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医药企业,尽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打造辽宁医药品牌,不仅是辽宁健康产业发展中将要面临的来自于自身的挑战,而且也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的主要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转变发展理念
目前,辽宁省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在延续,第二产业仍为带动辽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首先转变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发展健康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只有顺应时势更新发展理念,才能制定出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科学的应对举措。
(二)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
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需要辽宁省偏重投资的需求结构必须优化调整,但改变偏重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即摆脱所谓投资“依赖症”,则不能失去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即在保持辽宁经济发展特色前提下,仿效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通过依靠第三产业,来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于健康产业兼跨第二、第三产业,并且辽宁健康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其自身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未来的健康市场需求前景也极为可观。因此,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必须依托发挥辽宁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走特色发展道路为引领,不断出台相应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健康需求是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个相对刚性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近年来,辽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持续增长,而经济条件改善下所产生的健康保健需求,已经形成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并且,辽宁省自1995 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后,老龄化比例已高于全国平均线。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化,必然带来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家庭健康护理等新的市场需求。所以,发展健康产业对拉动辽宁健康市场消费需求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关键是如何释放健康消费需求。释放健康需求以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为基本前提。只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释放拉动相对刚性的健康市场消费需求。
(四)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
健康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万亿市场,只有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才能在严格规范与科学引导下,不断永续健康发展。从辽宁保健品产业发展现状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行业标准缺失、监管缺位错位等方面。例如在沈阳,经营保健品店只要在食药监局备案登记、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办理即可,而不再需要卫生局负责审批的养生保健行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经营保健酒类产品,则更是处于监管盲区。可以说,辽宁保健品行业乱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的落后。同时也表明,加强科学引导、进行立法规范、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国锋.十二五400亿十三五750亿 国家投重金扶持重大新药创制[N].中国证券报,2012-06-29.
[2]一轩.辽宁医改:三年投入334亿 公共卫生服务“不差钱”[EB/OL]. (2012-03-22).http://.
[3]史楠,刘柏霞.健康老龄化与辽宁医疗保健服务业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09 (12).
[4] 科技部网站.辽宁省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EB/OL]. (2007-07-24).http://.
[5] 中国食品科技网.中国健康产业现状分析[EB/OL]. (2013-01-15).http://.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c)-100-02
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通常投资大、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产品推出的间隔时间短,因此,购置设备前进行充分、科学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分析是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风险分析等瑚资管理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投资分析。但是,在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投资评价分析时,一些对评价指标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又常常会被忽视,因而影响决策者的正确判断。现对大型医疗设备投资的市场分析不能忽视的几个重点问题分析如下:
1 市场需求量的分析
1.1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所谓市场需求量,就是指该医疗设备所针对的病种在医疗的市场范围内的发病率情况调查。医院根据对市场的调查和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以后,能够得到这类患者的发病率等数据,据以计算市场需求的总量。以血液透析为例:通过调查,一般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在大连地区占全部人口的0.2‰,我院地处大连市,全市人口220万,按此计算。全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人数为440人。通常情况,每位患者2天1次,也就是说,每天仅有220人次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1.2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就是医院面对的市场所覆盖地区的居民结构,进行市场结构分析就是为了判断在总需求环境下,有多少需求是真实的需求。因为有许多需求可能是有病不能就医,或者选择其他替代方式诊断或治疗。一般来说,市场细分可按以下几个分类进行细分,如:按年龄段细分(10岁以下,10-20岁,20-40岁等),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发病率,因此,年龄段细分有利于判断发病率的准确性;按城乡细分(城镇、农村)。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知识结构差异,决定他们对同种病可能做出不同的治疗选择;按家庭收入水平细分(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内,年收入2-10万元,年收入10-50万元,年收入50万元以上),由于收入水平的不同,决定消费水平的不同,消费水平的差异也会做出不同的治疗选择:按知识结构细分(初中及以下、高中和中专、大学、研究生及以上),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对医疗知识的了解不同,这种差异也会做出不同的治疗选择。市场结构分析一般国家统计局或地方统计局会每年或定期,进行市场细分,才能够得到真实的需求量。
1.3医院的市场占有率分析
医院的市场占有率就是医院面对的市场所覆盖地区的同种患者来院就医的份额。市场占有率数据的分析指标很多,通常我们可能对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宏观数据有:医院的医疗收入占本地区医疗收入的份额、医院占本地区的医疗保险份额。微观数据有:医院在本地区在本病种的诊断水平;医院在本地区在本病种中的专家数量、医生数量、床位数量、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医院在地区在本病种的影响力等。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就能够准确得出医院市场占有率,以及本地区同种医疗设备的数量及其占有率。
1.4市场实际需求量分析
通过对市场需求总量分析、市场结构分析和医院的市场占有率分析,就能够得到医院在本病种中可能的医疗市场,以血液透析为例:大连地区总需求量为每天220人,其中,有25%在农村,远离医院,没有就医条件,有15%的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水平在2万元以内,没有就医能力。能够有条件和能力就医的患者只有60%。医院在血液透析方面专家仅2人,在本地区没有绝对影响力,市场份额为20%,从而可以得出,医院可能在血液透析方面的病源数量为每天220x60%×20%=26人次。
2 设备的利用率分析
我们进行市场需求量的分析是为了提供设备的利用率分析,设备的利用率分析是医疗设备是否投资的关键问题。只有设备的利用率比较高,设备的购置才有意义,才能够为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作用。笔者以CT为例:根据CT的不同型号,CT的利用率是不同的,一般而言,16层CT的总工作量为50000次,折合每天平均工作量为23人次,一天最高使用人次为40次,平均每做一次CT耗时约15分钟,满负荷工作每天工作时间为6小时。我院进行CT检查的患者每天15人次,通常每周一做CT检查的人略多一些,约20人左右,最高能够达到28人次。如果购置16层CT机,平均每天进行CT检查的利用率为15/23=65%。极限利用率为28 /40=70%。如果使用8层CT,CT机的利用率为120%;如果使用32层CT机,CT机的利用率为30%。通常情况下,必需的医疗设备利用率应高于20%,基本的医疗设备利用率应高于30%;提高医疗竞争力的医疗设备利用率应高于40%,提高医疗诊疗水平的医疗设备利用率应高于50%,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医疗设备利用率应高于60%,只有医疗设备利用率高于上述指标,说明医疗设备的投资才是应当的。
3 进行医疗设备投资的市场调查分析还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3.1医疗设备投资的盈亏分析
投资医疗设备对医疗机构的收入、收支盈亏影响很大。有效、合理的决策可以为医疗机构带来可观的效益,而不合理的、不科学的决策只能削弱医院的盈利能力,甚至使医疗机构不能维持正常的业务收入。因此,投资医疗设备时,必须慎重、认真地进行可行性分析,保证资金收益高于成本。
3.2医疗设备投资未来现金流量分析
我们进行医疗设备投资的目的是了为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和设备利用率的分析,都将为医疗设备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笔者仍以CT机为例:购置一台16层CT机需要投资300万元,投资当月即可投入使用,每天以15例患者为基准,收费标准为120元,即全年CT检查收入为65.70万元。每一例CT的耗材为15元,全年耗材消耗8.21万元。需要2名医生,工资5万元,水电暖每年2万元,房屋折旧1万元,其他支出1万元,支出总额为17.21万元,全年现金流入48.49万元,CT机的一般使用年限为10年,现金流入总量为484.90万元,现金净流量为484.90-300=184.90万元。说明医院投资购买16层CT机是可行的。
3.3医疗设备购置对医疗技术和诊治水平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3.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3-01-02
“开心人”药店这一市场现象初现于2002年江西南昌,当时南昌的药价全面平均下降45%,零售药品平均利润率从30%下降为10%,这一现象引起整个医药界乃至药品消费者的关注。本义从享受医疗保险的消费者、市场结构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对这一市场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一、“开心人”药店产生的经济背景:医疗体制改革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了以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为核心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下,消费者对药品的消费不受消费者预算约束的限制。从而不存在消费者在预算受到限制条件下的消费者理性目标的实现。相反,公费医疗体制带来了“败德行为”,即公费医疗的存在等同于增加了消费者可支配收入,这引起了消赞者预算约束的放松。在医疗费用专款专业的制度背景下,消费者会尽可能地增加对药品的需求,“小病大养”,“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寻租行为”扶遍存在,表现出消费者对“社会福利”的获取,从而体观出消费者对药品价格的不敏感,即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小甚至为零。
1998年12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荩小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这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保障制度被“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取代。所谓社会统筹,是指把职工的一部分钱,即工资的一定比例交南政府社会保险机构集中,形成一个专门的医疗保险基金。用以解决所有参保者的医疗费用问题。参保者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前提条件是较大数额的医疗费用,即必须是“大病”的医疗费用。同时,新的医疗保险制度还设置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即“封顶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无疑带米了消赞者对药品消费行为的改变。在新的医疗体制下。消费者就象拿自己腰包的钱去购买商品一样。变得非常现性。消费者会在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寻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甚至希望获取最大效用花最少的钱,因此医院购药行为减少,而“小病上药房”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选择。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日益老龄化和医药学知识普及程度提高,自行购药行为在危害程度较小和一般常见慢性病的防治方面替代了医院就诊,从而使药品零售占市场的比重提高。“开心人”药店就是在这种制度背景下产生并逐渐壮大的。
二、“开心人”药店对药品销售市场格局的影响:从垄断转向竞争
“开心人”药店无论是对医院还是对国有大药店都是巨大冲击,它的出现破坏了原有市场格局。由于药品消费本身的特殊性和公赞医疗体制的存在,“卅心人”药店出现前的市场是一个类似于相互谋合状况下的寡头垄断市场。各销售主体问墨守成规,存在一定的价格刚性。即价格一旦确定,各厂商均不轻易改变价格。相互间井水不犯河水,但又可从中获取渔利。由于寡头垄断各厂商对价格变化所持的态度是“跟跌不跟涨”,从而寡头垄断行业巾的任何一家代表性厂商,如厂商A,其一旦确定了价格,如价格PA。将不会轻易变动价格,哪怕是成本或市场需求发生适度的变动。即无论厂商面对的边际成本是多少,其价格始终维持在PA不变,从而代表作寡头垄断厂商面对的是一条拐折的需求曲线。联系到“扑心人”药店出现前的中国医药市场,无论是医院还是各大国有医药销售企业,它们都已经在分享寡头垄断利润的前提下。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但是。“开心人”药店的介入。破坏了原有的“市场均衡”。可以说。假如原有存在的是一种纯粹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开心人”药店根小不可能进入到这一行业。因为寡头垄断行业中的各厂商均具有较大的规模。一方面,新厂商要想获取规模效益而产生的行业进入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就市场需求而言,消费者对新厂商信息不充分,从而新厂商要使消费者接受其产品所花费的广告销售费用将剧增。两方面相综合,一般情况下。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新厂商的进入并不是一件易事。不过,对于药品零售销售企业而言。这一情况会有所不同。由于零售药品企业之间的产品并不存在差异性,原有的寡头垄断格局的存在,很大原因是政府政策的限定所致。即制度障碍,而不是由行业产品本身的特殊性所导致的。因此,在政府逐步放开药品价格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开心人”药店并不存在多大的进入成本,其进入成本主要体现在药店的租金以及宣传销售企业自身的广告费用上。
即使这样。“开心人”药店进入该行业,仍然可有两种行为选择:第一,与原行业内销售厂商合谋;第二,以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我们首先看第一种行为选择。在存在制度障碍的前提下,合谋不可能存在,即使存在,原有市场已经饱和,“开心人”药店的进入也不可能分得预想的利润。也就是说,即使进入该寡头垄断市场,“开心人”药店也必须以极好的销售条件和服务获取极小比例的市场份额。显然,进入成本极高的同时,收益极低。而第二种行为选择就截然不同。以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是一种较好的进入方式,当然,其前提是竞争企业必须拥有厚的资金和实力,现实中的“开心人”药店正是属于这一类型。假设代表性寡头垄断医药销售企业的价格长期定在PA。现在“开心人”药店介入后,其价格低于PA,比如PB,在原有厂商不将该厂商看作寡头垄断厂商之一的情况下,“开心人”药店的降价并不会导致原有厂商也立即跟着降价,而是仍然维持原有价格PA。从而使该厂商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张,比如0B。应该说,任何一家企业包括“开心人”药店的理性目标都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开心人”药店的可取之处是使消费者得益的前提下又实现了自己的高额利润。就药品需求而言。中国是一个巨大市场。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另一方面,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使人们对健康的期望上升。就医药销售而言,原有市场格局下医药销售企业有平均30%的利润,应该说,这是一个存在超额利润的行业。而且,医药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市场空间巨大。各销售企业的产品替代程度较高。显然,在其他代表性厂商不降价的情况下。某一新厂商的降价会带来市场份额的急剧上升。这就出现了消费者纷纷“提着篮子”购药的现象。
三、“开心人”药店的市场前景分析:市场结构改变与弹性理论
1、药品销售市场结构的改变。“开心人”药店的引入带来了药品销售市场结构的改变,即将原来的垄断性行业慢慢转变为竞争性行业,随着“开心人”药店绝对数量
的增多,行业中各厂商间的竞争程度将不断上升。市场结构转变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各厂商之间利润的重新分配。促使整个行业由拥有超额利润转向一般利润或正常利润。从经济模型中可以知道市场结构改变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变化。即“扦心人”药店介入前。单个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部分垄断利润实际上是对消费者剩余价值的榨取,引起了社会福利的损失。“开心人”药店介入后,药品销售行业将转变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在该市场结构中,各厂商之间的竞争程度远远高于垄断程度。即厂商对价格的控制力下降。从长期来看,各厂商只能获取正常利润。但很显然。这一市场结构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提高,特别是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将会大幅下降,购买数量将有所上升,消费者剩余会有所增加。
2、弹性理论与药品降价。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强调,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收益: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从厂商角度而言,其应该涨价,降价会直接带来厂商收益甚至利润的减少。那么。这一理论能否体现在药品降价这一行为当中呢?有关弹性理论所分析的是一般的市场,在该市场中不存在就整个行业而言的价格差别。但实际上在中国的药品销售市场中,“开心人”药店介入整个药品销售行业后已经产生了价格歧视。当然,这种价格歧视不是针对消费者。而是倒过来针对厂商。原因就在于“开心人”药店介入前的市场是一个垄断性市场,垄断厂商单方面控制的价格远远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所以即使药品是生活必需品,在药品的价格由垄断价格转向市场均衡价格的过程中。在产品存在完全替代性的前提下,降价企业所获取的市场需求量将迅速上升。即“开心人”药店的药品降价行为,使其获取的市场份额上升比例足够抵消价格下降的比例,从而使“开心人”药店仍然有利可罔。当然。这一降价行为并不体现为整个行业收益的上升。从长期来看,随着“开心人”药店数量的逐步增加,价格差别将会慢慢消除,消费者对药品需求在不同企业间的流动也将消除。即整个行业彻底转化为垄断竞争行业之时,对生活必需品的药品而言,理性厂商不可能雨有任何的降价行为。最终。各厂商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行业内厂商的价格差别将会消除。
参考文献:
[1]徐斌,药品消费研究[J],学术研究,1999,(05).
11月9日,国务院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投资计划,其中在投资方向上确立的十项措施主要针对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文化教育事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灾后重建,提高居民收入,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方面。
一周之内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宣布各地的投资计划。云南五年将投资30000亿元左右;广东的“新十项工程”,五年内将投资23000亿元;北京明后两年计划安排政府投资12000亿~150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0000亿元;上海计划投资5000亿元。此外,江苏投资3000亿元、吉林4000亿元、海南2000亿元、安徽3890亿元、浙江3500亿元、辽宁13000亿元等。预计全国刺激经济的投资规模最终可能达100000亿元,同样是偏重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铁路、机场、高速公路、水利工程、住房安置等方面。11月25日,交通部又宣布,明年交通行业将要实现10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将储备项目提前投入建设。
今后2年,数额庞大的政府投资计划将对经济产生最直接的拉动。投资计划会掀起新一轮投资和建设热潮,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在这轮经济热潮中,直接受益的企业可能在于水泥、钢铁等行业,制造业似乎难以从其中分得一杯羹。但对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来说,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朱民儒认为:国家出台的政策导向为产业用行业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但如果不适时进行技术改造、产品革新、产业升级。意味着将错失这一难得良机。
上涨势头明显
近五年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有了较快发展,年耗用量平均增长率达到17.34%,预计在2010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的消耗将达500万-600万吨;在纺织品应用领域中的比例已经由2000年的10%上升到2007年的14%,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攀升。“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广泛波及到纺织行业,而相对其他企业来说,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需求有80%来自于国内市场。”在今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朱民儒表示对市场还是很有信心。国内参展商占总参展企业的60%,不但在数量上与上届同比增长了27%,在参展产品种类、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也有新的提高。
目前,国内市场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空间。虽然汽车业已不太景气,但国内汽车市场对车用纺织品的钢性需求是存在的,中国汽车饱有量有30%到了更换阶段,车用纺织品几乎还有50%的市场空间,如汽车安全气囊的需求逐步增加;轮胎帘子布用丝、安全带用丝等很多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内需市场的带动下,轮胎帘子纱的企业开始向下游轮胎帘子布企业进行整合。如滤布行业规模虽小,在百家企业左右,但滤布是与工业发展配套的产品,市场有钢性需求,这个领域的企业都处于成长期,国外市场需求也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2007年,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产量达到544.32万吨,占国内纤维用量的15.42%,较前一年增长12.97%。2007年非织造布产量超过170万吨,较前一年增长23.27%,出口量为22.13万吨,较上年增长28.04%。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非常多元化,所涉及的16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普通产品的市场供应量较为充足,但差异化的高端产品方面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技术和品质的提升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迫切发展的目标。
投资扩大需求
当前经济发展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正逐步扩大,而2年内拉动经济的十项措施的投资无疑会扩大市场的需求,朱民儒也进一步向我们阐述了其中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拉动。首先是十项措施中的安居工程以及灾后重建项目都是涉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在房屋的建造上,如高级涂层材料,建筑防水材料等等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还有如防水卷材广泛用于各种建筑屋面、室内地面、垂直墙壁的防水防潮,地下设施、池库等。但目前短纤维防水卷材越来越多,而更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延长房屋使用寿命的长丝防水卷材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重新修订产品标准,提高技术标准,生产适应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土工布的需求量将被放大。土工布在水利、公路、海堤、铁路、机场、环境保护等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到2007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5万多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万公里左右,而每公里大约需要近10吨的土工布。而全国还将兴建机场达20多个;目前来看,我国土工布每年的产量也就在10多万吨左右,在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上都是有缺口的。
另外,我国的农用土地正在以0.5%的速度递减,土地的减少,人口的增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如何促进农业的发展也是国家发展政策关注的重点。新的农业技术支持包括新型农药、化肥以及新的种植技术,其中涉及提高农作物产量所需的保温、防雾透气、遮阳材料以及水管套袋等农用纺织品,用来改变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提高效率,这为农用纺织品的进一步扩大市场打下基础。当然,农用纺织品的推广和试点,需要逐步改变农民的保守观念和落后意识,加强示范试点合作来培育市场。
将在未来2年内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将加大医用纺织品的市场需求。这一领域的市场空间很大,随着国际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医用纺织品呈现35%的年增长率。目前我国在医用材料上每年仍依靠大量的进口,如人造器官和治疗肾病所需的透析过滤用纺织材料。实际上,国内一些企业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却因为临床推广的繁复程序和各种手续,很难在国内推广,反而是经过出口又由外国企业包装加工后变成进口产品回到国内。企业需要与终端应用领域加强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整个产业链的衔接。
在十项措施中,针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将加大环保型纺织品的市场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发展质量成为环保型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大气洁净度的标准也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更有效的产品来实现。粉尘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城市大气中的颗粒物和降尘的平均浓度大于国家二级标准,且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上限值90mg/m3的1-7倍。一些大城市的粉尘排放在200毫克/立方米左右,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修订,我国也
要力图达到与国外标准大致相同的排放水平50毫克/立方米。未来则更要低于50毫克/立方米才能够达到要求,这样一来许多生产企业原有的电式除尘的方式已经达不到标准要求,而改为袋式除尘的方式,因此耐高温的滤袋需求必将增加,这一需求涉及到许多企业,如电力、冶金、钢铁、水泥、焦炭企业,这些都是在国家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基础设施的投资过程中的主力企业。
不能错失良机
朱民儒同时谈到,现在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有许多其他领域的企业看到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空间大,都在一窝蜂往里涌,上项目。如果不能理性控制,同质化产业用纺织品的项目过多,最终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低成本竞争。同时,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一些产品标准、技术标准都需要重新修订,根据产品的使用和终端需求来发展行业标准。
目前,国内产业用纺织品在量的增长上和质的增长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朱民儒使用了一组数据:“2007年,我们的进口数量为2万多吨,而出口的产品虽然数量上达到5万多吨,可二者总价值却都在五个亿左右。进口的产品又都是国内企业技术领域达不到,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部分,一些高性能原料、高端产品仍然依赖从国外进口。所以国内企业还需要在高附加值、科技研发等方面继续努力,并不能一味扩大规模,追求量的增长。
一栋圆形的建筑,犹如UFO一般矗立于中心,两栋长方体建筑则像张开的飞机两翼一样与之形成斜角。这是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的通用电气(GE)中国研发中心。
对于业务包含飞机发动机的GE来说,这样的形状似乎也和这家技术中心的定位相呼应。它是GE的引擎,它与GE设在美国niu、印度班加罗尔以及德国慕尼黑的三个研发中心一起,共同决定着GE飞行的高度。
目前,GE中国研发中心主要有三大块业务,一块是基础研发部分,叫GRC(全球研发中心);一块是各业务集团研发,包括新产品开发和工程支持等;还有一块则是对采购的支持。
清洁煤技术、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用于农村的低成本高技术远程医疗设备、风能发电……这里,正进行着太多足以改变人类生活轨迹的前沿性产品的研发。这里,还是GE支持中国乃至全球销售和供应链的技术支持中心,而中心的建立不过10年时间。
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GE中国研发中心10年取得今天的成就?6月4日,记者在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GE中国总部,听通用电气(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博士讲述了通用电气的中国创新法则。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1999年,GE当时的CEO杰克・韦尔奇提出了全球化战略――从销售、生产到研发都要移到市场第一线。杰克-韦尔奇决定在美国本土之外建立一些研发中心,当时他非常青睐印度市场,所以在印度建立了第一个美国本土之外的全球研发中心。
从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毕业的陈向力,当时在GE的美国研发中心工作。得知公司在印度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后,陈向力觉得,中国市场比印度还要大,在印度可以建,在中国更可以建。利用一次吃午饭的机会,他就和一群中国同事以及对中国比较了解的美国同事讨论:有没有可能在中国也建一个研发中心?“当时,几个年轻人都觉得,公司应该开展中国市场。”
经过陈向力等人的游说,美国研发中心主任同意拨给他们一些经费,对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进行可行性调研。
“我们去了GE各业务集团,与负责技术、生产和采购的负责人一个一个谈,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可能性。1999年底,我们又来到中国。当时GE在中国的规模比现在小一半。我们把GE在中国工作的主管都召集到一起,讨论了整整两天,听取他们的意见。我们还去了不同城市的大学和研究所,以及比中国早一点设立研发中心的企业,如宝洁、微软、IBM‘取经’。”陈向力说。
通过多次调研,陈向力等更加确信GE在中国市场将大有可为,并提出了一套严密的“为什么做、怎么做”的方案。最后,他们作出的论证,得到GE一位首席技术官的大力支持和批准。陈向力也毛遂自荐,希望能够负责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的项目。
但是,当时GE已经大张旗鼓地在印度建起了全球研究中心,短期内不可能再在中国也做同样的项目。因此,GE只批准很少的资金和10个研发人员,同意在中国组建一个研发部门。“当时公司还是持观望态度,让我们先看看做的情况再定。”
于是,2000年3月,带着两个大箱子,陈向力来到了上海。2000年6月,GE全球研发中心中国部正式开始运作。
市场驱动是研发重要原则
万事开头难。区区10个人,力量未免太薄弱。可是,陈向力却说:“我很幸运,能一手参与中国研发中心的打造。总部并没有非常强烈的目标,也没有和印度一样的压力。”
在印度的GE研发中心是典型的自上而下风格――派指标、从各个部门抽调人手,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组建了2000人的研发中心,这样有效率但是却没有考虑到需求。“相反,我们在中国的模式,是自下而上的,只有10来个人,只能从下往上走。”
而底层是最能看到市场需求的。从下而上的模式,为陈向力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也决定了中国全球研发中心从开始就非常关注市场需求。
GE早期进入中国市场时,每年从美国进口商品卖到中国市场,可以获得年均30%以上的增长,但是过了几年,增速慢了下来。陈向力发现,产品不对路是关键。比如从美国进口的大型CT机,价格昂贵,功能复杂,国内90%以上的医院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功能,操作界面也不适合中国医生的使用习惯。陈向力意识到,必须有所突破。
“仅仅满足于帮助GE在中国研发制造业和采购,并将美国做得项目拿一部分到中国来做,把GE的技术带给中国客户但这是一个非常短视的目标。”陈向力说。而这些现在依然是很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中国所做的事情。
和研发人员讨论之后,陈向力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支持产品本土化,将产品拿到中国生产,在中国形成供应链。在两三年后,当中国的研发人员熟悉产品的工艺和技术后,就开始第二步,由中国研发人员操刀,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更新和改进。
如今,市场驱动已成为GE研发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研发人员完成市场创新后,能带来多大的销售额,对手增长多,都需要详细的分析。根据这些分析,研发人员需要自己来找钱,没有固定的研究经费是摆在面前的困难。”
“无边界合作”原则
2001年,杰夫・伊梅尔特成为GE新任CEO,成为中国研发中心发展的转折点。比起杰克・韦尔奇,杰夫-伊梅尔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可以视作“天壤之别”。
伊梅尔特GE研发机构带来的两个变化,令陈向力颇感振奋。一方面,伊梅尔特把总部研发中心重新定义为技术开发为主,技术人员集中精力进行那些为期10年以上、长期性的、高风险性的“游戏改变者”计划。这一变化也促使中国的技术中心重新整合,项目履盖面更为集中,而某些项目由中国独立承担,不仅可以做得更深更精,而且在全球拥有了主动权,直接促成它升级为真正的全球性研发中心。另一方面,从70多个人的地区研究部到全球研发中心是GE在中国的大的飞跃,杰夫・伊梅尔特为中国的技术力量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因为他坚信“这个地区将会影响我们未来10年的员工对于世界的看法”。伊梅尔特鼓励塑料部、飞机发动机、能源等业务集团也在中国设立技术和采购中心,并很快划拨资金,在2003年兴建了如今的中国全球研发中心大楼,把所有人员集中在一起,更便于资源共享。
在这个背景下,陈向力更加坚持了之前对中国市场的看法。2007年初,陈向力提出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也得到了伊梅尔特的认可,他更进一步提出,“中国是GE的第二故乡”,并在2008年到2010年三年时间拨给中国研
发中心7500万美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新目标给了陈向力和中国研发中心更大的创新动力。GE的研发成本只占公司销售收入的4%-5%左右,低于很多企业,但是都用在点子上。
这都是源于陈向力引入了杰克-韦尔奇的“无边界合作”原则。由于研发中心内部分为各个独立的研发团队,往往负责照明领域的研发人员并不了解负责能源的研发人员在做什么。于是,在GE的中国全球研发中心,你可以看到,每个季度都有各个部门研发人员的分享会,各个业务部门都会在一起开会讨论哪些技术可以共用。不做到这点,业绩评比在内部就会“不吃香”。陈向力举例,他在美国的时候,做激光材料处理,最初是GE发动机部门出经费,到后来,GE的能源部门在大型的燃气轮机上也可以用到这种材料,这种例子在GE比比皆是。
“反向创新”构建中国战略地位
通用电气最近推出一款价格低廉的医疗产品――15000美元的便携式PC超声波检测仪,在美国市场热销。特别之处在于,这套检测仪是由通用电气中国全球研发中心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研发,现在却可以销售到美国本土。
这是通用电气在中国的第三个创新――将中国创新的产品、经验、模式等输送到欧美的发达市场。
这恰恰与我们以前所熟悉跨国公司的运作方式截然不同。过去,跨国公司只把中国视为一个市场,将在总部开发好的产品在中国销售,部署在这里的全都是销售团队;或者,在政府鼓励和市场需求双重引导下,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建设研发机构,更多的是使用中国的人才资源。
现在,目光敏锐的GE把中国视作“战略中心”――基于中国市场研发产品并率先投放中国市场,然后选择适当时机,回销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市场。
这是根据GE独创的“反向创新”法。所谓“反向创新”,是指企业将研发重点放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并利用其在全球的丰富资源和经验为当地市场需求研发产品、服务和技术。相关技术和产品在当地市场成熟并获得成功后,反向推广到国际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