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7-23 08:22: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篇1

第一,农村信息化的物理网建设成就显著,但信息服务网特别是内容的服务严重不足,导致农村信息化仍停留在“架桥铺路难行车”的状态。

第二,农村信息网缺乏统一规划,各部委缺少联动,运营商之间恶性竞争,使已建成的网在信息传输上很难互联互通。

第三,基层电信运营公司的领导干部和员工,缺少对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认识,缺少对农业、农户的基本了解,因此,很难找到有效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手段,运营商在这方面的培训严重不足。

第四,中国农民对通信与信息服务的承受能力仍很脆弱,村通工程仍处在国家花钱,村民被动接受的状态。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关键问题

第一,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理论支撑。

目前,关于农村信息化研究的部门很多,但大都基于物理网的建设上,缺乏对农民需求的了解,因此,诸多报告都在提议加大宽带投资、加大网络、基站、设备投资,使舆论界单纯地认为农村信息化建设落后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造成的。但是,基础设施之所以投资不足,关键是因为地方政府、乡镇、农民没有真实地感受到农村信息化可以带来的好处,于是,搞点形象工程,应付上级检查,买几台电脑做个样子成为普遍现象。由此可见,科学、客观的舆论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农村信息化要分清不同层次信息化内涵。

农村信息化的内涵应是以信息技术和设备,以信息服务改变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经济运行方式,提升社会文明和物质增长,提高农村社会经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的过程。

在研究实践中,一定要科学区分农村、农民、农户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特点和地位。

第三,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能一刀切,应循循善诱,让农民看到实惠和好处才可能大力发展。

渐进式的、以点带面式的农村信息化推进途径,对于可持续性的提高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既是一个紧迫性的问题,又是当前必须尽快实施的重大举措。

第四,在目前的国情下,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地方政府投入为辅,农民不付费、少付费,中间环节消化费用,是建立农村有效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

目前,农村信息化的推广模式大至有以下四种,即:政府主导模式,如宁夏政府在2332个乡村建立了信息服务站;电信运营商主导模式,如中国电信在1000个县级和10000个村级示范试点,中国移动开展的农信通工程等;行业联合会/合作模式,如北京大兴区庞各庄西瓜产销联合会;特许权经营模式,如英特尔、四川电信和商务部:1000个乡村市场项目;私营部门模式,如联想:300个信息化体验中心,广东培训50000人。

在目前的国情下,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地方政府投入为辅,是重要的投资手段,要使电信运营商拥有投资积极性,必要的普惠模式和商业模式须双管齐下,在内容提供上,支持公司化、市场化的内容提供商的发展刻不容缓,而服务收费的多元化,特别是农民不付费、少付费,中间环节消化费用,是建立农村有效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核心问题。

第五,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要靠地方政府的支持,没有地方政府的配合及相关的区域规划,农村信息化将处于无地生根,无水之源的状态。

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及诸多体制性因素使工信部、电信运营商的规划在一定范围内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行为,这在沿海基础网的建设中已日趋明显。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对策操作问题,要找到一条地方政府有积极性、工信部及国家政策能够到位,运营商能够有效安排建设投资及有效提供服务的对策。目前,能够看到的成功案例,均是电信运营商与地方发改委、农委、地市县政府的协同作战完成的。

第六,改善农村通信网建设的竞争环境,加强监管和规制建设。

可以做出的基本判断是,未来3-5年内,中国一定会出现新的中小型运营商,并在局部地区与主运营商展开竞争,同时,在3g发展进入成熟期后,还会出现一批虚拟运营商,加上不同运营商的竞争,近期农村通信市场的竞争会呈性竞争激化的趋势,对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如何制定有效的发展经济规划和竞争策略,是拓展农村新市场的关键问题,也是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对于无线市话,诸如phs、cdma450、scdma等系统在农村的作用,应有一个客观的评估和管制政策。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问题

政策方面:一是研究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及模式的政策原则和政策依据;二是研究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及模式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化条件;三是研究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及模式的国家扶持、补贴及普惠政策;四是研究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及模式的国家扶持与市场推进的协调机制;五是充分利用开放政策,消化、引进 、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扩大对外合作的手段,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六是研究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及模式的具体对策和具体建议。

对策方面:针对目前面临的各种难题和问题,我们把它归纳为以下十一点:

一、如何变多头管理为统一规划。

二、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对信息化重要问题的理解。

三、如何解决部分地方政府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形象工程的短期行为。

四、如何使国有电信运营商由被动变为主动地发展农村市场。

五、如何解决国家全额补贴、国家高额扶持与市场化手段相脱节的矛盾。

六、如何让农户真正感受到信息对提高其生产和生活的有效性。

七、如何解决网络建设与信息内容建设相互脱节的矛盾,以及如何建立一套信息源支撑体系的市场模式。

八、如何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条块切割问题,解决各个地区的信息封锁及地方保护主义,如何建立可分层、分级的具有统一标准的、适合农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信息搜索体系,以及这种体系建立的多元化资本投资体制。

篇2

今年八月,总理在河北张北县为广大农村教师作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总理指出“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中国有13亿多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农村教育发展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就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相反,如果农村教育跟不上,众多的人口就会成为发展的巨大压力。”当今社会又是信息的社会,教育的信息化更要走入农村,更要走入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可是想要在这些地方全面推行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又面临很多困难。

一、欠发达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1.经济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农村和偏远地区面积较广,国家很难提供充足的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以便实行信息化,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硬件设备严重不足;而拥有设备的农村学校,也由于缺少信息化氛围,设备利用率非常低。要实现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就要配置较当地消费水平来讲相对昂贵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比较发达富裕、教育意识浓厚的地区,还基本可以支持,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对这样的奢侈要求更是不敢轻谈。

2.思想意识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边远贫困山区学校,初中三年辍学率累计最高的可达到40%左右,一般初中学校年辍学率实际都在6―8%之间。在偏远的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基本的教育的意识都没有建立起来,教育的信息化就更谈不上了。电脑对于他们,仅仅看到了它的负面,认为信息化就是游戏、不务正业。让他们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避之惟恐不及。即使认识到了“读书才能有出路”,大部分农村学校和一些基层教育的领导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未真正对教师职业形成根本的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农村学校的主流教学形式,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课堂上很少运用媒体。

3.技术人才问题

大多数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中,能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少之又少。由于教师待遇差、工资低,很多骨干教师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公办教师人心思走,代课教师“亦农亦教”,使农村基础教育雪上加霜。在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的偏远山村,很多教师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分散精力从事其它职业,增加收入以维持生计,从而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再加上经费问题,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致使多数教师不可能进行教育信息化的改革。

二、加强欠发达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1.加强资金和技术双方面的投入,奠定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专款专用制度,首先加大对欠发达的偏远山村进行教育投资,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避免资金的流失和浪费。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在政府还应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一些民营企业单位增加对教育资源的投资和捐助,以保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得以持续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一是资金,二是人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人才,要建立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网络管理人才等,内容各有侧重的人才培训体系,培养各级、各类教育信息技术人才。在培训对象上应当首先培训管理者如教育局长、校长,而后是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等。要培训教育信息化离不开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撑,要培训教师的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使教师能够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符合课堂实际需要的教学设计,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实施有计划的长期培训,使教师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真正解决教师想用却不会用,又没处可学的难题,同时让教师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效果,使之产生浓厚兴趣。

2.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意识

一些农村家长如此厌恶电脑,惧怕网络,是因为他们对此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只看见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没有发现它的巨大优势,所以他们才不支持信息化教育。不改变他们的意识,实现教育信息化,只能是一纸空谈。普及网络知识,其实成了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之一。

对于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必须要改变以往死啃书本的学习方式,树立全新的学习观,要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获得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3.采用远程教育项目进行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针对欠发达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可以利用远程教育向农村传送优质的教师资源、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农村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利用远程教育传送优质教学节目,使任课教师能够观看到优质课,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策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

农村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呼唤,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得到普及等,呈现出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但要实现欠发达农村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有效发展策略,为持续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安福杰.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J].襄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篇3

1.1 良好的政策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创造了发展环境。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全面推进教改的过程中,需要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恢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进而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以有效政策的落实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保驾护航",并突出强调要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基础教育抓起,为人才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就具备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1.2 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发展成熟。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关注的焦点,相关理论研究从深度、广度上都实现了发展,相关领域的学者不仅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信息化建设、教学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等方面,同时还是深入到学前儿童音乐、英语等教学领域。在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上,以苏珊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已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了先进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值得借鉴。

1.3 践行教育信息化较早,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下,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地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于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学习网站的建立,进而构建了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这就为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发展过程也说明了学前教育在践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成功的迈开了第一步,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发展成熟。

2.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2.1 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对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测查后发现,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中概念范畴的平均通过率仅为55.4%。入学认知准备分为基本概念和综合概念两部分,其中基本概念共65题,包括颜色、数字/计数、量、比较、形状等五个基本认知范畴,被视为入学准备评估的主要评价标准。在我们的测查中,农村学前儿童的平均通过率为65.4%(见图1)。入学认知准备中综合概念共220题,包括空间认知、社会认知、物理认知、数量认知、时序概念等五个综合的认知范畴,被视为入学准备评估的主要评价标准。在这个方面,农村学前儿童的平均通过率仅为45.4%。该结果显示,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儿童综合概念的获得更加值得关注。

2.2 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中概念范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在入学认知准备中概念获得方面,基本概念的通过率优于综合概念的通过率,其中数字/计数(89.2%)和量(79.3%)这两项的通过率远远高于其他项目,而时序概念、空间认知、物理认知和颜色的通过率则非常低。这个结果可能说明农村学前教育中儿童学习重点的涉及面窄,教育者较多关注儿童计算能力方面的发展而忽略儿童其他认知范畴的学习。

2.3 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与其学前教育经历密切相关。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我们发现贫困地区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在性别、民族上不存在差异,但是与儿童的学前教育经历显著相关。我们将农村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经历分为四种类型:幼儿园三年学前教育经历(简称幼儿园经历)、学前班一年学前教育经历(简称学前班经历)、学前阶段在小学一年级混读经历(简称混读班经历)以及散居在家无学前教育经历(简称无学前教育经历)。研究结果证实,农村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经历对他们的入学认知准备影响显著,其中具有幼儿园三年学习经历的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况最好,其次为具有学前班一年学习经历的儿童,而以学前班名义就读、实际上在小学一年级混读三年的儿童,他们的入学认知准备与无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没有差异,表现最差。

3.区域性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3.1 合理定位学前教育信息化,进而实现其内涵建设。在教育事业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针对幼儿身心发育特点,从幼儿的认知特点着手,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教育信息化作用。从以上信息化运用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信息化并非教育的核心,而是实施教学的一个环节。在建设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如下三方面内容:第一,家长的充分支撑,能够通过家庭教育为信息化教育环节的落实提供支撑;第二,幼儿园教师的能力素质的支撑以及幼儿园管理质量的支撑;第三,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互动与沟通的支撑。

篇4

(一)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对新城镇的重要现实意义

1.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活动;农村信息化让农民能够使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并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改进了传统的农业的耕种方式,在减轻了农民的工作量的同时了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2.有助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信息化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信息,增加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途径,同时能够让农民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自己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和谐农村的建立。3.促进文明城乡的建设;通过电信网、计算机网络等多种信息传播途径,农民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资源,丰富了精神世界,推动了现今农村的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农村信息化的实现还可以建立农村教育的远程服务管理机制,让农村的教育模式得以多元化的发展,在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农民的素质,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促进“管理民主”;通过信息化的建立,完善面对普通群众的村委会电子政务系统和小城镇的政务信息系统,将村委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公开,增加村务管理的透明度,鼓励群众对村务的参与和提出建议,促进村务的管理水平以及群众对村委会的监督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要遵循的原则

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紧抓“网络拓展、资源公开、信息交流”三个主力点,加快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让农村信息化的优势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几项主要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与生产水平,本着实事求是的理念,对农村管理规划和建设规划进行有效的完善,在充分考虑当地区域优势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建立信息管理平台。2.城乡统筹原则;坚持城乡统一规划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城镇的理论指导,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加强城乡统筹规划意识,整体考虑,突出工作重点,推进农村信息化的科学、高效的建立。3.政府主导原则;政府主导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特征。国家要根据各地的经济、政治等实际情况,设立专项资金和进行技术、管理上的指导,保证农村信息化建设。4.多方参与原则;在政府的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我们要综合各个市场信息,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让各个方面都得到利益的情况下,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尽量利用市场资金,与企业等进行合作,形成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和经营模式。5.资源整合原则;按照统筹考虑、重点突出、合理分配的工作方法,集中规划农村的信息资源建设,加快整合信息资源;同时,也要注重对规范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和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

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

将农村信息化列入社会信息整体规划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计划中,加强农村的信息化的本质建设,并实现其的设计规划与组织领导。各地在落实农村信息化工作时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执行中央文件,发展现代化的新城镇。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保证农村信息化工作能够有效、合理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现今的农村信息水平的发展实况相联系,根据工作特点来完善农村信息化的制度管理,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实施进程。

(二)增加农村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将政府的主导投资作用和市场自由投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政府能够通过调节财政费用比例来扩大农业支出的比例,并增加其财政预算中的农业发展项目的财政费用支出。对此,我们可以创新解决措施,像是,制定农村信息化优惠政策、在财政支出中划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等,争取获得较多的政府资金投入。

(三)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

农民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人,在推进新城镇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全面的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对农民对信息化的了解,并相应地给予培训,政府可以在某些方面给予专项扶持资金的提供,优先选拔学习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骨干农民干部进行示范培训,实行一帮一政策,逐渐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再一点就是,将城镇的学校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发展与其建设联系起来,以城镇学校作为依托进行信息化的培训工作。最后就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远程教育体系,建立跨区域、多途径的农村综合信息体系,从而让农民的素质得以提升。

(四)推进涉农信息整合与建设

农村信息化的重点内容就是涉农信息资源。1.完成涉农信息资源的设计蓝图,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规范农村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收集、整理和公布的制度。以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习惯作为标准,重点开发科技、农业资讯、气象、水利、农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完善对涉农服务的管理。2.结合农村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强化农村通信、互联网、广播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建设。3.解决信息流通受阻、各部门互不干涉的问题。通过相关制的度建立和完善,让信息使用效率低、重复采集等现状得以改善。

(五)强化新城镇的建设力度

要实现农村土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委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就要积极地建立科学、合理并有实际效用的农村信息的综合管理体系。以此体系为基础,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产品销售等方面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从而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更好地使用自己的权利,监督农村村务的公平、公正,并维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结

推进农村信息化对于建设新城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具有重大意义。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明确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所要遵循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5

建设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就是要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化体系建设尽管起步较晚,却是一项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建设。

1 农村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国农村信息网络化建设正在形成新的格局。2006年已通电话行政村达到98.9%,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各类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与信息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整合电话网、电视网、电脑网优势而成的“三电合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已扩展到100个县以上;我国农村信息网络化人才培养得到加强,教育部组织的“高校农业科技与教育网络联盟”已初步建成中心门户网站,10多万农民接受了实用科教知识服务。2007年,将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继续强化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的形成,逐步建立一批公用农业数据库,强化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扩大覆盖范围,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日渐显现。

2 农村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村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薄弱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农业信息网、三农在线、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中国农机新闻网等国家和省部级农业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县、乡、村信息网络化设施建设仍比较薄弱。在中西部许多贫困乡村,有的农民甚至连电脑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互联网普及率极低。据调查,互联网用户中农、林、牧、渔业用户仅占1.9%。

(2) 农村信息网络化管理及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缺乏,跟不上网络技术信息发展步伐;资深农业信息分析人员不足,使大量信息资源仅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农村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比例很低。

(3) 农村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

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信息共享程度低。在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信息结构不尽合理,给农户和企业的信息查询使用带来很大困难。

(4) 农村网络信息渠道不畅

相当多城镇和乡村没有建立起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基层农业部门和企业之间缺乏网络沟通手段。由于信息网络服务不畅,有些农村地区就出现了丰产不增收的窘境,“卖瓜难”、“卖菜难”一度令丰收的农民长长叹息。如果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这一难题就能得以有效解决。

3 解决农村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几点对策

(1) 政府要积极推动农村信息网络化建设工作

政府应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市场网络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第三届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研讨会于2007年9月10日至13日在沈阳市举行。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农业网站提供政策、科技和市场信息等公益的能力和水平;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农业网站在解决农民买难卖难、促进农产品流通中的特殊作用;新形势下农业网站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的原则、思路、方法、措施以及经验。

(2) 切实加强农业网络信息服务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的市、区、乡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着力加强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报纸杂志的原则,加大对各级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形成一支懂业务、善服务、能吃苦、会开拓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这对农村网络信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有效地整合农村网络信息资源

应在农村地区建立信息网站群和统一的农业信息综合平台;加强农村信息网站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采集和制度,推动农业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丰富服务内容,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等。今年9月西安市农业局与联通公司开展了主要是以手机短信、专家咨询热线、登录互联网等方式,向农民用户传递科技致富信息、农副产品价格行情和农副产品供求信息的活动,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电子农务和通信服务带来的便利。为帮助农民解决夏季水果、蔬菜“卖难”, 今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商务部利用互联网促销取得明显成效。举办的 “新农村商网夏季水果蔬菜网上购销对接会”,通过网上网下结合,一个月时间成交总额为16.94亿元,涉及21个省(区、市)135个县的1659个行政村。

(4) 大力建设农村网络信息平台

大力加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等现代信息资源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让电脑、宽带不断进入农民的生产、生活中。集涉农政府部门、农民经济组织、相关企业等各方力量,由涉农政府部门牵头,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并负责农村信息机等硬件的投入费用,农民经济组织负责提供场地和信息服务的日常管理,相关企业负责建立农村信息网和政务通平台,提供部分电脑、信息机、SIM卡等信息服务终端,组织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形成政企互动、各方参与、协同发展的局面。

篇6

摘要:简述了淮安市林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林农的构想与思考,针对现阶段淮安全市林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林农在林业生产经营过

>> 关于林西县林业信息化建设面向林农服务的思考 淮安市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对策研究 基于淮安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淮安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理性思考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浅析淮安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制约因素 关于江苏省淮安市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淮安市建设节约型农村的路径思考 对淮安市蔬菜科技园区建设的思考 淮安市生活垃圾“三化”的现状与思考 淮安市建设品牌农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塞罕坝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淮安市发展品牌农业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淮安市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淮安市委党校:让信息化管理不再“靠腿” 关于加快金山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疆园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改进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运维服务的思考 淮安市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张顺.响应公众诉求的林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3]张绍晨,李昀.浅谈面向林农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框架[J].河北林果研究,2009,24(3):254~255.

[4]李忠斌,文晓国,李军明.基于信息化视角下的技术传播与农民响应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10~114.2013年4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4期

篇7

(一)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无法把握关键环节。

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重大工程,在农村财务管理的运作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农村其他方面的管理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为社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这样一项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运行和发展的保障是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资金的大量投入以及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村财务管理的不断优化完善。但是,由于农村财务管理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上无法与时俱进,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没有把握农村财务管理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导致严重滞后了农村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

在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专业人员的技术力量是推动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就目前的局势而言,我国大多数农村财务信息的管理软件或系统依然局限在简单地模仿阶段,即用信息技术复制人工的工作程序,这对于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资源,无疑是一种浪费,为了弥补这种资源浪费的现象,对专业技术人员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可是,由于多数农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大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还没有达到这一新要求,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农村严重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了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障碍。

(三)财务信息化的软件和系统本身不够完善,存在信息孤立的问题。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浅层应用且范围和深度没有达到标准力度,再加上农村市场条件的不成熟,导致对财务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不足,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外界联系不紧密,造成信息孤立的局面,大大削弱了财务信息化的信息流通效率,制约和阻碍了其本身的发展进程。

二、推动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通过对财务信息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优化管理。

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财务的优化管理,无论在管理方法上,还是理念创新上,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通过高新技术的支持与引导,整合农村财务管理,使其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农村财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充分借助管理层的便利条件,通过制度化建设的加强,通过业务流程的规范,通过管理环节的细化,为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证,从而形成与农村本身相适应的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二)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能否顺利进行。所以,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首要任务就是改变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对其进行信息化技术和财务管理以及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综合培训,通过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了解和学习,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构建全新的财务理念。通过专业的培养来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加大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全面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三)立足于农村本身的发展需求,将财务信息化管理与实际相结合。

从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村集体财务自身需求出发,在总体上制定统一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想,健全软件功能、内容和监管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核算,要在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增加预算管理、资产动态管理、合同签定与管理、财务收支事前监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内容;还要重视信息采集、处理和加工,将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将有利资源进行分析整合,达到物尽其用的最优目标,合理分工,分层次、有重点、抓关键的稳步进行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发挥社区工作的引导作用,积极带动农村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从各方面推进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篇8

关键词:学校信息化建设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一个上世纪就提得很响的话题。在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从很大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的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要融合计算机技术,走信息化之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在我国大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学校的信息化已经走在了前面;而在中西部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农村学校如何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一、推动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正确认识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资料显示:当今社会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升高。学校的日常工作也不例外,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学校日常管理,都离不开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共享网上教育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向;通过计算机系统,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学校档案进行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救出来……信息技术是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社会许多领域对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并促进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和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对信息化的发展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对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认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我们才能在思想上予以重视这一工作,进而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二、推动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应从提高教师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着手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其核心就是计算机的使用,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较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了解知之甚少,对计算机的使用基本摸不着门。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又决定了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让每一位教师学会使用计算机,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试想,在一个设备配备齐全的学校,教师却不会使用计算机,那这些设备无疑将成为一堆摆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本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

学校职能的特殊性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掌握如下计算机技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就得对教师进行这几方面技能的培训。

1、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能正确熟练地使用Microsoftword20__、Microsoftexcel20__、Microsoftpowerpoint20__等软件,可运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办公;

2、了解并掌握相关网络知识,能熟练使用IE上网浏览、查寻各种教育教学所必须的资料,对Internet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收发电子邮件,共享网上资源;

3、专业教师还应掌握Flash、Authorware、Dreamweaver等软件的使用,能根据课程的需要运用这三个软件制作课件;

4、根据学科需要,教师还应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同时能在网络上发表见解、交流思想。

以上四个方面的技能,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让每一个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只能是通过定期学习让教师逐步掌握,在形成一种“人人学习计算机”的氛围后,教师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指导教师引导下自学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最后达到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奠定“软件”基础。

三、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稳步完善“硬件”配置

篇9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一、农村经营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重要意义

我国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已经发展十余年,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球的工业、信息及城镇都处于大转型大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前进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现代农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新世纪以来,为加紧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我国农村的面貌已经显现了重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民对农村经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问题给新农村中经营管理工作既带来了机遇更形成了挑战。这种情况下,农村对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与深入发展的诉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强与加深农村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极大提高我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从源头上深刻而更加全面的推进我国的农村经管工作发展。创新农村发展机制,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与进步。因此,各地农村管理人员与领导应当充分认识与重视经管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继续大力发展其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放到农村工作的重要地位。各级相关部门应从整体规划、资金支持、科学领导等各个方面正确分析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发展问题,迎难而上,为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二)现实必要性

农村经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还与当今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对政府职能的实现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首先,农村经营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提高对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这便要求在经管工作全部环节的信息处理工作中,对信息不仅要能够做到科学化的统计,更需要进行智能化的设计与管理以促进经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真正提高。这种观念指导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展开,农村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才能有全局指导。具体例子如可以将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应用到我国农村的农业管理与种植中: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农民科学而精准地对耕地中农作物可能的产量进行预估,还能够帮助农民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便给了农民及相关部门以反应的权利,保证把农民损失降到最低。另外,信息化建设中,不少信息技术专家还能够就土地种植及其他问题对农民进行指导,帮助其生产活动更科学更高效。其次,我国经济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曾明确指出与要求,各地区的经济要做到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只有继续重视信息化建设,逐步极大地提高农村经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之间用“数据信息”架构起来的沟渠。在农村经管工作中渗透现代文明,才能帮助其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农村经管工作建立起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信息与资源的共享网,对全农村各项工作起到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最终实现总体的跨越式前进。最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政府职能及其农村的管理职能履行情况密切相关。农经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为农村构建出一个较为广大的系统的信息网络,将农业发展各相关要素都纳入其中。政府的职能情况在这种结构下发生转变:如当一个农村建立起能够对生产经营进行监测的系统时,政府便只需要及时对这一系统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这时政府的职能便转变为制定宏观的针对性经济政策保证农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二、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一)架构网络信息模式

经管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关农村提高本村科学技术水平,为信息化提供可靠的硬件环境。网络信息模式的架构需要建立起“县、乡、村”多层级信息网络体系,保证农村在进行数据的合理化探寻时及时了解大环境信息和上级政策。

(二)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示范村

在建设三级型经管信息化工程的同时,应同时建设能够起到示范性作用的经管信息化先进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始终贯彻落实整体与区域结合,重点示范,稳中推进的方针要求,在综合提高整体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同时,选择一些村落进行重点培养和发展其信息化示范工程水平。

(三)建立信息化建设培训基地

保障农村经管工作信息化建设稳步合理推进还离不开对经管相关工作人员及领导机构的培训工作的重视。基于此,有条件的农村基层可以开展信息化教育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能够起到普及与重视经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宣传经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促进建设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三、实现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基本保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虽然是基于现代高科技技术与设备的信息化工程建设,还需要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管工作信息化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各级农村或农业部门要把经管信息化工程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对于各级管理工作建设者来说,则应当从大局角度考量本地区的信息工程建设,从上一级或全国着眼建设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强经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施建设,用基础设施结合网络设施平台,形成信息化综合服务的网络、网站与系统。

(二)技术支持———提高区域信息开发技术

区域信息开发技术是农村经管工作的技术支持力量,提高经管工作效率需要加强对应用信息开发技术的重视与创新。各级农村部门在对信息合理地采集与初加工之后,应着重于以国家标准为指导要求对经管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与。因为这种技术的提高需要在保证农经信息规范而标准,保证数据计算的精确性以及数据分析的到位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应用信息开发技术,需要积极构建关于经管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并广泛结合最新的网络发展。具体例子如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智能手机应用、视讯交流工具等多种手段协同推进信息的应用与开发。

(三)前进方向———加强组织领导力量

一项好的工程建设离不开有力而正确的领导力量的指导与引领。对农村经管信息化工程建设来说,其领导组织决定着整个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更直接影响着经管信息化建设的结果与效率。因此,在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重视起组织领导的力量,切实把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整个农村的发展规划与总体布局中去。就农村社会而言,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还应当开展经管信息工程的宣传工作。用积极宣传营造农村社会对经管信息化工程的良好氛围,并注意定期就经管信息工程工作进展展开研讨会讨论,总结失败教训或成功经验,为日后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四)辅助力量———规范农经业务建设

规范化的农经业务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和最重要的辅力量。这一方面便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就农村经营与经济问题进行流程上的认真梳理与业务上的严格规范。在此基础上,还应当重视制定规范与推广使用农经问题相关规范的工作。在土地承包责任制的问题上,可以就具体方面规定业务流程,制定规范的土地经营权登记与管理办法。另外,在农村财政问题上,可以采取财政型的奖补制度提高农村工作人员及农民为农村建设献策献力的积极性,健全全村经济事务一事一议的制度。经济问题上,则需规范农村筹资筹劳的具体过程,最终促进经济监管领域各项工作的全面制度化,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最积极的影响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刚.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迎来春天———访农业部经管总站副站长贾广东[J].农村经营管理,2013(02).

[2]马亭山.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运城召开[J].农村经营管理,2012(06).

[3]刘成宜.浅议农村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业家,2012(06).

篇10

二十世纪末,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城乡教育之间的“数字鸿沟”、“文明鸿沟”,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正日渐突显,并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一、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期,我们对南昌县湾里区、安义县等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深深感到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城市学校相比已经错过了一个阶段,其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装备落后

目前多数农村学校不具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条件,尽管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镇、村各级学校先后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和教学设备,但镇一级学校人均拥有计算机台数约3%,村级学校还不足此数,信息技术教育课无法全面开展,有的教师即使制作了课件也因缺乏设备而无用武之地;其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还较落后,许多地方网络的延伸还没有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教师更难接触到优秀的教学资源。

2、教师运用能力欠缺

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具备信息化建设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信息技术课教师严重缺乏,一般教师也不具备教学课件的开发能力。以罗亭镇的中小学为例,只有初中的一般学科教师的实际运用水平接近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而村小的一般学科教师的实际运用水平都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师资问题,其课时也远远不够。

二、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氛围的差异性,影响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很多。对于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村来说,除了投资力度不够、教育观念陈旧、教学资源缺乏等基本影响因素之外,我们认为学校教师的培训及学校的文化氛围也应是影响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学校发展经费捉襟见肘

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经费来源,而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难以完全填补的。相形之下,需要财政或学校挤出经费配置计算机、改造基础设施更是难上加难。

2、教学资源严重匮乏

农村教师能够接触到的一些软件多是面对城市的内容和硬件配置,没有适应农村教育的本土化的教学资源;由于不具备网络系统等先进的信息传播设备,教师不能及时得到新的教学信息,课堂内容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在我们对湾里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查时发现,农村多数教师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但由于缺乏适合于农村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学习资源,新课程改革在具体实施时受到了影响。

3、教师培训力度欠缺

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参加信息素养教育的机会很少,当地相应的培训机构也很缺乏。培训内容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能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知识。培训方式一般是“一刀切”的模式,教师不能结合自己的学科进行有效的学习。培训的结果是教师在实践中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能与学科课程很好地整合起来。学校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后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评价制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励。

4、校园文化氛围淡薄

大多学校决策者在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发展信息化是某种意义上的学校包装,可以产生吸引生源的效应,但在教学中全面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会因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影响到升学率,因此,对设施设备进行大投入大建设后,没有促进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我们认为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物质支持条件的满足,如果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利用有限的信息设备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领导和教师尚未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就得不到提升。

三、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讨

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错过了一个阶段,但不能再错过一个时代。全面理解信息化的内涵,用全新思维选择适合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是农村学校刻不容缓的工作。其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方筹措资金分批投入实施

(1)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专款专用制度,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对国家级贫困县的教育投资,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避免资金的流失和浪费。也可以采取考核和竞争机制,把资金拨给有资格的学校或区域。

(2)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目前情况说,单纯依靠政府的投入来保证持续发展是难以办到的。信息化设施更新和折旧快,耗材和维护的费用大,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应该通过必要的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一些民营企业单位增加对教育资源的投资和捐助,以保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得以持续发展。

(3)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启动和持续发展,必须有外部资金的注入,这样可以保证学校对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形成总体的长远的规划,对硬件设备做到配置统一,从而避免硬件设备来源复杂、随机增添、因规格不同带来使用与维护困难、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和持续发展的需要等现象或问题的出现。

2、整合教学资源系统规划建设

在城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初期,出现了“车、路、货”不匹配,“重硬轻软”发展不协调问题,客观地说这是正常的。因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多种要素。农村教育信息化要在信息化资源建设中实现系统规划,使各要素协调发展。

(1)硬件资源建设

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设备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在技术上要考虑计算机、网络的配置是否可满足软件资源运行的需要,数量是否满足师生使用的要求,现有基础对以后的设备升级、扩充有何影响等。

(2)软件资源建设

软件资源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核心,它的开发建设涉及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使用的便捷性。更重要的是资源内容与组织方式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软件资源的提供与开发要立足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从本地提取信息、事例;同时还要考虑资源的获取途径,以及对传统音像、文字资源的转化问题。

(3)教学资源的管理体制

信息化教学资源各部分的高效利用、有序发展有赖于管理机制的健全。对学校而言,管理的内容在整体上包括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长期、中期、近期的发展规划;在具体上包括对计算机教室、各种教学软件资源使用时间和数量的规定;还包括对教师参与资源收集、整理工作的相关鼓励措施等。

3、分层次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除了和城市教师一样,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之外,还要培养他们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培训时,我们要针对农村教育、学校信息设施和教师的特征,选择适合于农村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

(l)远程教育培训方式

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村学校都拥有了卫星转播设备,我们可以利用卫星传播系统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训,具备网络设备的学校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来提高信息素养。除此之外,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做成光盘,让教师通过观摩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2)教师“参与式”培训方式

教师“参与式”培训方式就是让教师带着“教学任务单元”参加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优势;教师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便于教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种培训方式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得到了体现,并且对我国很多区域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类形式容易使他们形成内驱力,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迅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校本培训模式

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制订适合本校教师特征的培训体系。可以组织各学科经验丰富、信息素养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通过优秀案例对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邀请一些信息技术教育的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

4、制定激励机制,形成浓厚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具备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设置相应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改变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教师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设施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形成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文化氛围,而不是在上观摩课或教学比赛时,被迫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农村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呼唤,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发展农村教育信息化应以建构社会的需求与可能和人的需求与可能的契合为出发点和归宿,集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创造性地解决资金与人才问题,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玉.农村信息化寒冰解冻尚需时日——江西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李金凤.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

[3]荣曼生,李小明.株洲市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2).

[4]桑新民,郑文勉,钟浩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2).

篇11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当然,我们民办高校也不能缺席。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及区域性知识信息中心的民办高校图书馆 ,需要考虑能否凭借自己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优势 ,在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的社会环境下 ,拓宽服务领域 ,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的作用 ,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图书馆服务。这是消除信息鸿沟 ,实现信息公平 ,解决农民知识贫困的有效办法,是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民办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自然选择。 

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作了如下探讨。 

1.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和内容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指在农村工作中,包括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与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各种动态信息,使其正确地预测和决策,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作为衡量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为新农村建设内容的重要部分,农村信息化建设内容应包括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构建和协调,具体地说,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保障(包含农村保险、农村医疗卫生、农村教育等)农村基层管理和农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信息化服务。 

2.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信息资源供给与农民信息需求间有供与需的矛盾,农村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网络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总体水平相当落后,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所以,民办高校图书馆,要实现与广大农村以及农民在信息上的对接,把储备的大量信息派上用场,解决农村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需求。 

3.民办高校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关注农民群众信息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实用性。体现在农民所需的信息涉及日常生活,生产需要的经济、科技信息,以及能够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而需要了解的国家政策、法律等信息。 

二是层次性。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所需的信息不同。 

三是多样性。指农民的信息需求会随时间的改变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表现在信息需求的内容上,农民需要农业实用科技信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气象信息、疫病防治信息等。 

3.2坚持统筹安排 

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奋斗。所以农村信息化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机制顺畅、分工明确、组织协调的原则,以集约、整合为向导,鼓励资源共享和业务融合,达到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为农村信息化服务就必须由学校与当地政府进行共商,以当地政府为依托,在当地农村信息化工作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之下,参与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中来。 

3.3优势对口服务 

各民办高校图书馆均有自己最有优势的方面,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提供对口信息服务,将自己最强的信息与服务投入到建设中,聚合成一股强大的信息技术与服务力量,使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较佳的效益,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4.1敞开书馆大门,深入对口农村 

民办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各自优势及具体情况面向广大农村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应改变观念,走出象牙塔,敞开书馆大门,接待各方读者——包括来自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农民,这样才能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农业经济生产。另外,可以考虑与当地农村共同兴建图书馆(室),所有权可归学校,免费提供给农民阅览利用,定期更新文献信息资料。深入调查和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 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科技服务。 

4.2输送信息下乡,传授科技知识 

首先,利用馆藏资源进行资源深加工。精心挑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农业科技,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整理编制成各种专题书目、索引和文摘,方便及时查阅。 

其次,针对农民文化层次低、网络使用率低的特点,开发一些成本低廉但实用性强的信息产品,比如,组织专人对纸质文献中涉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技信息进行提炼,选出其中的关键信息编辑形成农业科技知识汇编,尤其要对农民难以读懂的专业词汇做出通俗化解释,方便群众阅读;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由专人负责从农业信息网站上及时下载农民关注的农村热点问题和急需的涉农信息,准确及时地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加快农产品供求的有效对接,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开展培训服务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第三,想方设法扩大农业信息的来源。 

一是扩大纸质文献信息, 包括图书文献、 期刊信息、 地方文献、 科技信息等。 

二是扩大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通道, 以供农业所用。 

三是制作图文并茂的信息宣传栏,编印有关农村政策、最新科技信息、种养信息、致富经验和农村小知识的小册子,免费发放给当地农民群众。 

四是发放 “爱心读书卡” , 提供图书阅读。 

五是图书、期刊、报纸等形式充实当地的馆藏;赠送科技致富图书, 将知识送到家中。 

4.3强化信息意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信息素质 

4.4共建区域性信息平台,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以图书馆为纽带, 联合挂靠农技服务站或研究所, 与地方气象、水利、林业等部门合作, 实现信息互通, 通过资源的共建共享, 建立统一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大平台。通过对涉农信息的筛选、收集、整理与, 一方面便于农民及时掌握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决策信息; 另一方面, 向农民提供各种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4.5建立农业专家系统 

通过实时,在线咨询、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等多元化方式, 建立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系统, 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举办咨询演示会, 组织专家现场咨询或亲临田间指导农业生产, 辅导新型实用技术的应用。该系统除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外, 还应具备成果推广功能。科技信息咨询和农业专家系统是农林高校图书馆新农村服务知识平台的核心。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创新是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按照农民信息需求的多元化要求找对切入点,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活动。创新理念、创新思路,根据农村地域、服务对象、受众主体、乡俗民情的不同,不断更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改革传统的信息集中派发方式,针对农民特点创新信息形式,充分挖掘自身的有利条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农村信息化建设一定可以走出一条路来,从而在图书馆自身的建设中也开辟出一个崭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35

1 玉舍镇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基础设施是实施和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快慢。现阶段,玉舍镇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薄弱环节,以城镇信息化建设相比,网络、电脑等信息载体尚未覆盖整个农村,有关农业信息网站平台建设不够发达,农业信息数据库开发还未起步等等。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缺乏快速的信息网络沟通手段,容易引发信息传输断层现象的发生,造成农业信息资源的浪费。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网民人口有所增长,农业网站规模总体增大,但质量较好的网站也屈指可数,而且站点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可是说是“网站孤岛”。

1.2 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

与其他项目工程建设相比,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难度大等特点,涉及到农业项目、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多方面内容,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持续性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中央和地方普遍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在资金投入上势必不能有效的兼顾到农业信息建设,这就容易引发农业信息建设资金断链问题,进而影响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虽然现阶段,玉舍镇政府部门逐步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采取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但仍旧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另外,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加大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风险。

2 优化玉舍镇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发挥政府主导功能,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惠农惠民公益性工程,要想快速落实项目建设,是离不开政府部门配合与支持的。政府部门要充分意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列入为优先、重点扶持项目,并针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事项制定有关的优惠、补贴政策;资金是项目工程建设的血液,为了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快速、有序的开展,必须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充足。政府部门加大资金的投入比例,成立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同时,还应当主动牵头,呼吁世界各方力量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融资体制,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 强化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任何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要以设施作为载体,没有基础设施作为服务平台,是谈不上信息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网络是信息传递的纽带,是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是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因此,玉舍镇的农业信息化建设首当其冲的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确保网络服务覆盖乡镇,保证家家通电话,村村能上网。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农民,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还应当建设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固定通信平台等基础设施。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定期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就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指导,或者向农民传递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事项,如农作物的市场行情、农业致富的信息、农业科学技术等等。总之,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有信息点、乡有服务站、镇有平台”网络信息格局,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

2.3 加强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建设

农民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主要群体,可以说,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与掌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肩负着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重任。然而,就玉舍镇而言,由于农村社会经济较为落后,大部分农民学历层次偏低,文化水平不高,对农业信息利用和开发的意识淡薄,造成了宝贵农业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因此,笔者认为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当做好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建设工作,加强对广大农民的信息处理的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2点出发:积极引进高素质、高能力的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将其下放到各乡村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实践工作;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具体可结合本地区高等院校,对具有一定技术和文化基础的农民有计划教育培养,或者定期有请专家、教授向农民讲解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点等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