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3 08:22: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篇1

2、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发展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要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法律法规。二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三是要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要引导农民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四是要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最后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4、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机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不断促进各项工作的法制化。农经部门要重视法制建设工作,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要使已有的法律成为相应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要善于把握时机,使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经法规制度体系,逐步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成为农经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工作发展。

5、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首先必须盘活土地资源。要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尤其是后备资源的有序流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开发效益。盘活土地资源,一是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是盘活的前提,只有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 30 年不变的政策,才能尽可能地调动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消除短期行为和掠夺性经营现象。二是要建立合理的流转机制。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6、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即便是形成了规模生产,也会因为分散销售抢市场而出现互相压价、相互残杀的现象,加大了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要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突破性发展产业龙头企业,靠龙头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一味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

7、确保党的农村政策落实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历来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把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融入全局、立足多予、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确保党的方针和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篇2

1.1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习惯

我国的农田大多分布的很散乱,而且山区农田之间的高度落差较大,这样就使得单块农田的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农业机械生产的条件。不少农田的面积还没有大型农业机械大,另外农田的土质有着较大的区别,有些土质较松软,大型机械由于自重较重而陷入农田中无法进行正常的施工。不仅是地理位置会造成大型农业生产机械不能够得到较好的推广,而且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利于农机推广工作。比如山区的居民通常习惯人工生产,因为山区的农田多为梯田,面积较小而且高度落差大,人们只为自给自足,没有较多的经济能力来使用农机进行生产作业。而且农机生产过程中对于粮食有较大的浪费,而人工的话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粮食在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1.2基础设施差

许多乡镇都没有专门的农机办公场所,而且农机推广都是借用政府办公楼进行宣传的。另外农机技术人员过少,因为现今农机专业正在被相关院校取缔,使得乡镇的农机技术推广员越来越少,这样的话人们就很难理解新型的农机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多大的便利,人们就无法快速地接受用农机来代替传统的人工作业。

1.3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

虽然一部分乡镇有较多的农机设备,但是农机设备不够全面,而且人们没有将农机设备有效的联合在一起,农机就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这样的话会导致人们只使用一部分的农机进行农业生产,其余的还是要依靠人工来进行,人们还是无法减少人工生产时间,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使得经济得不到较快的发展。

1.4农机化投入较少

农机化前期投资较多,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但是农机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收益过程。乡镇的财政部门没有过多的财政收入来支持人们购买相关的农机设备,给人们购买农机设备的补贴也不够,因此人们就没有购买相应的农机设备的能力,而且农机设备相关的配套设施也较多,人们所需的投资较大,那样则表现为无力购买。

2加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对策

2.1要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要适应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涉及到地理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因此在进行农机推广的过程中要对相应的地理环境进行改变,要让该地区的地理环境适当采用农业机械来进行,比如进行土地平整,或者采取农机示范的形式来使得人们了解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2健全基层农机推广体制

加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农机推广体制,该推广体制中要具备相关的办公地方以及配套的农机技术人员,政府关于人们购买农机的补贴方法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这样就可以使得人们有一个安全保障,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就可以及时请教并解决。

篇3

首先,外国人在此投资经营了多家旅馆、提供餐饮服务。第一个出现在北沟村的外国人经营的店铺是“小庐面”,她充分利用周边的优异自然资源,将一座原本闲置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一个休闲观景的绝佳场所,成为游客来北沟村不可不去的地方。

其次,当地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地村民给住宿的游客提供食物,都是农家新鲜的蔬菜,如果游客想自己做也可以提供厨具,这是城市里无法品尝到的美味。这里地处长城脚下条件优越,而且有直达的公交车,因此吸引了很多附近城市的游客。

最后,当地自主建立了“北旮旯乡情驿站”,这是由村子集体出资建设,由大学生村官经营管理的特色驿站。他们的宗旨是绿色、天然、农家、价位实惠。驿站采用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使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

二、北沟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水平不够,村民与外国游客交流有障碍

村民的素质有限,导致在旅游服务方面水平不高。另外北沟村在外国人开发后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村民只有少数几个会说英语,这就造成了沟通的障碍,也导致外国游客倾向于住外国人开发的旅馆,当地流失一部分客源。

(二)村子现代化建设部分流失乡村特色

北沟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村子路面已经大部分硬化,现代化设施也基本备齐,这是村子经济发展和共同治理的结果,然而村子现代化建设也同时会导致它失去部分乡村的特色,失去乡土气息与原汁原味,这无疑是一种损失,但却是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外国经营者与当地经营者是竞争关系,造成收入不均

北沟村的村民几乎不会接待外国游客,主要是语言障碍,而接待中国游客的村民只有在各个假期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客源,导致收入不均。外国经营者与当地村民在一定程度上是合作者,然而同时也是竞争者,对经济也有一定影响。

(四)村子老龄化严重,缺乏活力和创新

年龄结构导致村子缺少年轻的力量,缺少年轻人的活力,在一些方面也会缺少创新,老人们一般干一些农活、安度晚年,对村子经济的发展关心比较少,这也会一定程度阻碍村子经济的发展。

三、乡村旅游对北沟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负面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提高经济收入,拓宽收入渠道

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村民开始经营旅馆、餐饮、服务,村民的经济收入不再只局限于农耕,不再局限于贩卖栗子,而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参与旅游业增加经济收入,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北沟村若没有发展旅游业,便只是一个长城脚下的普通村子,乡村旅游为村子带了商机和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2.带动村子第三产业

村子本来是第一产业为主的农耕型村庄,在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村民纷纷投入旅游业中,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北沟村在瓦厂等开发后转入服务业,小庐面也雇佣了当地村民服务。村子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同时第三产业还将服务于第一第二产业。

3.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在北沟村,外国人建立的瓦厂需要当地村民做清洁工作,北旮旯乡情驿站也需要人经营和服务,各家自己经营的农家乐也需要人管理,这样无形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

4.促进村子现代化建设

为了提供更好的环境来发展旅游业,村子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加快了进程,北沟村采用村子自己的规则,对环境问题做了严格的规定,村民也心照不宣的保护着村子的环境。同r还加强了硬件设施,村子里设有图书室、电脑室、数字影院等,还有LED电子显示屏立在村子中央,广大村民享受了现代化的设施,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

旅游业发展对北沟村的经济也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第一,游客大量增加,北沟村作为一个旅游村子,商品物价必然涨价,然而这对本村也有影响;第二,旅游业发展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游客对村子的环境没有本村人重视,而农家乐等产生的废水排放也会造成一些影响;第三,第三产业的比例很小,导致村子农业效率低下,村民分散精力经营旅游业,对农业是一种影响。

四、对北沟村问题的建议

(一)对村民加强外语及管理方法培训

对于村民来说,学习英语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村子里中老年人居多,学习速度较慢且兴趣不高,不过对于一些简单的外语应组织村民进行了解,解除基础的沟通障碍,或者多培养几个学习能力强的人学习英语,帮助当地村民与外国游客交流。

(二)对中国游客大力宣传北沟村

当地村民若想增加游客与外国经营者竞争,就要同样在中国做好北沟村的宣传,重点突出在北沟村游客可以体验到什么,在各大媒体大力宣传,也可以做成一个品牌,做成精品。

(三)尽量召回青年发展村子

村子青壮年比较少,大多外出打工,导致村子缺乏活力和创新,村干部应尽量召回村子里的年轻人,让他们看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并主动愿意回来发展,同时可以给他们一些福利和支持,鼓励大家回村建设。

篇4

一、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

今年月中旬,接到州下达的计划任务后,××县共实施稻田养鱼万亩,其中工程化养殖计划推广实施亩,实际实施完成稻田养鱼工程项目亩。稻田养鱼工程项目主要分布在水源较好的永定和维的两个乡镇的六个村民小组、户农户中实施,其中永定镇小旱坝村委会上旧村户、亩,小旱坝村委会下旧村户亩,永定镇良田村委会回窝村户亩,良田村委会良田村户、亩,维的乡夜可腊村委会石腊村户、亩和夜可腊村委会大奋田村户、亩。工程项目形式采用塘田式,即在实施工程项目的稻田中亩均开挖鱼坑面积平方米,开挖深度米,田埂高公分,并开挖鱼沟,鱼沟宽深为“×公分”,共完成开挖土方立方米。至月日止,完成全部工程项目田块的鱼苗投放任务,共投放—寸鱼苗万尾。经过至天左右时间的管理饲养,至月日开始有农户捕鱼进入市场。验收工作从月日开始,至月日结束,全部工程项目以实测方式完成。经验收,实施工程项目面积亩,实测面积亩,共投喂饲料吨,验收实测鱼产量吨,单产在公斤以上的有户、亩,至公斤的有户、亩,至公斤的有户、亩,至公斤的有户、亩,至公斤的有户、亩。由于至月份××县境内普遍干旱少雨,使得稻田养鱼受到严重干旱,工程化项目受灾面积亩,损失鱼产量吨。在未受灾的亩面积中,验收实施产量吨,最高单产公斤,最低单产公斤(未投喂饵料),平均单产公斤。另外,经农科部门测产,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稻谷产量共增产公斤,最低增产每亩公斤,最高增产每亩达公斤,平均每亩增产稻谷为公斤。

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效益分析。

××县稻田养鱼工程项目中,共产鱼吨,增产稻谷公斤,按市场价格鲜鱼每公斤元、稻谷每公斤元计算,产值为万元,其中鱼产值万元。未受灾害的亩中,共投喂饵料吨,产鱼吨,平均亩产公斤,最大个体尾重克,最小个体尾重克,平均尾重克。受灾害的亩中,共投喂饵料吨,产鱼吨,平均亩产公斤。经计算分析,扣除鱼种放养成本亩均元,饲料成本亩均元,未受灾田块中亩均创利元,受灾田块中亩均创利元。

在未受灾的亩田块中,投喂饵料吨,产鱼吨,扣除田块自然生产力,净产鱼量吨,饵料系数为,达到了预期的养殖目标。

(二)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对农村经济的发展。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既种水稻又养鱼,扩大再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利用稻田中的水体空间和水中的生物饵料,以及人工饵料,将种、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向便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稻谷增产,养鱼增收的目的,既可保水增肥,以生物除虫防病,节约农药、化肥,降低种稻成本,又可充分利用稻田生物饵料。高产的稻田养鱼工程项目,不仅可直接使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扩宽了致富门路,而且使农民尝到了依靠科技的甜头。

发展科学的稻田养鱼是农业产业结构战备性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部将稻田养鱼作为“十五”期间渔业重点科技推广的八项技术之一,××县将抓住有利时机,做好推广先进高产的稻田养鱼科技措施,续继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单产。今年,××县参加稻田养工程项目的农户户,参与农户人口人,虽然受干旱影响,但还是为参与农户人均增加经济收入元,其中未受灾部分的户农户人均增收元。因此,推广稻田养鱼,尤其是高产稻田养鱼工程项目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丰富农村群众物质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县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是我们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县水利局紧紧围绕省、州水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把稻田养鱼工作作为局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稻田养鱼具有低投入、高产出、见效快的特点,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增加农民收入的好措施,它对粮食稳定增产,农民增收,丰富广大农民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县的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在县稻田养鱼推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协调有项目的两个乡镇,将各项责任措施落实到相关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领导,做到思想早发动,措施早布置,任务早落实。

(二)精心选点,合理布局,实行示范、典型引路。

根据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实施要求,县水利局水产站经过全面选点,确定项目实施选择在水源、交通和群众基础条件都较好的永定镇小旱坝村委会上、下旧村,良田村委会良田和回窝、维的乡夜可腊村委会的石腊和大奋田等六个村民小组。按农户自愿的原则,不强行要求整体连片,保证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养殖条件好,农户积极性高的零星示范样板养殖户,为当地群众取到“传经送宝”的作用。我们坚持“办好一个点,巩固一个面,带动一大片”的科技推广原则,同时,定期组织农户对养殖管理较好的养殖农户参观学习,树立典型示范,为全县的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取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抓好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

××县对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技术方面采取在各实施点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生产管理方面采取层层签订《科技推广协议书》,明确责任,同时分户建立《稻田养鱼技术管理卡》,以及相关的统计管理、苗种指导生产和协调调运相配合的措施。为保证苗种质量,由县水产站负责组织鱼苗厂生产后统一供给,统一发放标准及规格,全部田块放养两寸的建鲤,并混养的草鱼和白鲫苗,亩均投放尾,亩均投资元。认真搞好技术指导工作,严格按照工程化稻养鱼技术规范实施。为了增强工程项目实施村委会、村民小组对该项目的责任心,使农户能很好的掌握稻田养鱼工程化养殖新技术和管理工作,由县水产站(委托单位)与各农户(承担单位)和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保证单位)签订《渔业科技推广协议书》,并把各项管理措施拴入协议中,分户建立《稻田养鱼技术管理卡片》指导管理,具体做法是根据各农户的田块面积,将每日的饵料投喂需要量及要求田水深度等参数填写成卡片发放版权所有给各农户,要求各农户对照卡片投喂管理。县水产站为了配合好村委会、村民小组,特别是各养殖农户管理好稻田养鱼。在完善上述管理措施及方法的同时,县水产站在每一块示范实施点上先后四次集中农户进行理论培训,在跟踪管理指导过程中,派出技术推广人员,每周都在六个实施点上巡回作技术指导及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农户的技术错误和补充技术知识,或调整管理卡片上不适应的技术参数,最大限度地提高饵料利用率,以及避免或减少药害、肥害和逃鱼事件发生。认真做好统计工作,切实做到统计数据及时、严格真实上报,保证了整个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工作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科技成果的准确性。

(四)实施工程项目的体会。

总结××县实施的稻田养鱼工程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群众的思想意识是否到位,是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养殖成功的基础。只有群众的思想意识到位,他们才能够放心的投入和管理。第二,领导是否重视,是搞好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关键。第三,科技服务和指导培训全面到位是搞好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动力。另外,生产管理中,要切实保障渔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必须严惩偷、电鱼等违法行为。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目前,××县在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养殖农户投入不足,主要是部分农户的资金投入不足,没有达到预期单产目标。第二,科技推广力量不足,整体养殖水平还不高。第三,苗种供给紧张,鱼种成本高。

篇5

由于长期以来推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支出城市建设占了大部分比重,农村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鼓励退耕还林,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发展。但是,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仍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的公路建设虽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几乎实现了村村通车的目标,但是,已经建好的农村的公路缺乏后期的养护资金,加之本身道路的质量差,建造技术低等等因素,导致农村公路遇到灾害天气难以通行。能源建设是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农村的电力、燃气和环保事业都急需发展。农村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尤其夏季用电高峰,一半都是靠牺牲农村电力来接触供应的瓶颈问题。燃气对于农村普及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缺乏运输线路,没有专用的运输设备,现在农村大多数还是依靠摩托车或者说是人力车来运输燃气储蓄罐,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2、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等公共基础设施也亟待加强。由于农村居住地分散,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由于学校较远,很多孩子上学远,有些孩子甚至只能住在亲戚家,容易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农村的卫生调教难以达到相关要求,卫生室的设置也科学,部分贫困农村甚至没有设立卫生室,加之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就医。

3、农村的水利设施也是非常贫困的。水利是农业生产生活的命脉,近年来,我国的农村水利事业虽然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但是排水灌溉的设施以及农村饮水安全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灌溉的梗阻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

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为城市不断地提供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收入,随着国家的政策倾斜,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加重,逐渐忽视了农村的重要地位。虽然近年来投放到农村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农村人口多、面积广,人均投资量和地均投入量与城市相比存在着巨大反差,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等环节差距更明显。而且,单项工程建设投入量小足。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小康、秀美的新农村。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后缺乏或根本没有有效维护和管理,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快报废的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各项公共事务各项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中国人均耕地少,而有基本灌溉设施的耕地更少,还不到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并且其中有1/3灌溉耕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已经年久失修,无法发挥正常功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只有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区水利建设,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重点发展投资大、效益高的喷灌、滴灌、雾灌等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软带微喷等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模式,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改革,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整体水平。二是大力建设农村公路。“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通道,也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都离不开公路交通提供的基础保障。只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才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篇6

中央1号文件曾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切农艺技术大面积实施的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备物质条件,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适时推广是促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提高认识,把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做好,争取早日全面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繁荣农村经济,是我们这一代农机人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二、搞好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推广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普及的根本途径。在推广工作中,农机推广人员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农机推广不仅仅是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和增加农机总动力、总容量或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目的,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符合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切实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

1.农机推广部门可实行推广、服务、经营一体化

长期以来,农机推广部门一般只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因而自身实力难以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积极兴办实体,实行推广、服务、经营一体化,以弥补事业经费不足和改善推广条件与推广手段。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在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给予优惠。

2.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农机推广要根据本地农机化发展规划,引导农机化朝着装备结构优化、作业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看好的方向发展农机推广经常是被动地适应农艺技术的变革,但有些农机的推广,特别是农产品产后加工的机械化,会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掌握推广工作的主动性,实施指导性生产,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3.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全方位、多层次推广农机在农机推广中,我们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拓展农机推广的范围,向农林牧副各业延伸,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延伸,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农机推广。

4.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推广队伍水平

农机推广工作必须将农机推广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农机推广队伍建设,要坚持业务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请农机专家到单位来为推广人员授课等多种途径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本行业的专家。

5.农机推广工作要把农民经济利益摆在首位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向农户推广新机具和新技术,其宗旨就是为农户服务。因此,要向农户提供专业信息,帮助购买适用的农机具,传授正确的驾驶、保养和修理知识,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农机设备损坏。

篇7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20-1

盂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实行以来,农民家家户户分散经营,规模小,进入市场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户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遇到很多困难,影响农民增收,近几年在全社会的大力宣传下,经过业务主管部门的努力,盂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至2010年3月,全县注册登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24个,合作社成员2404户,资产总额2129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8000余户。涉及养殖业、种植业、服务业,手工业等,其中养殖业190个,种植业96个,林业29个,渔业2个,农副产品加工业2个,农机服务业4个,手工艺品1个。

1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1.1 从经营规模看

合作社整体数量多,精品少,多数规模较小,户数少,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不强,对农户的影响和带动弱。全县合作社成员总数2404户,社均7户,规模效益较弱,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

1.2 从经营范围看

传统产业初级农产品生产型合作社数量多,农副产品加工和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的新产业型少,全县专业合作社中,传统种养业合作社比例就占了88.2%,加工、运销、金融等领域极少。

1.3 从合作社成员构成看

农民社员达95%以上,成员出资额中90%为生产社员,外来力量的带动弱,集团化、产业化发展受到限制。

1.4 从规范角度看

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的合作社不多,不少合作社管理松散,合作效益达不到最大。多数合作组织没有建立积累机制,组织活动缺少经费,服务职能难以发挥,发展后劲不足。

1.5 从内部管理上看

合作组织中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少,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2 收到的效果

2.1 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使特色农业得以发展,围绕蔬菜、干果、杂粮、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一域一品”的产业格局。

2.2 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搭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得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得到整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取得了一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农民利益得到了较好保障。

2.3 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2.4 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改变了观念,使农民意识到组织起来加强合作的巨大力量,增强了他们致富的信心。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宣传培训

为使农民提高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加强他们互助合作的意愿,提高他们互助合作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为合作经济组织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2 深入基层工作

按照抓典型、促发展的方针,经管部门先后到孙家庄镇、西烟镇、下社乡、牛村镇、仙人乡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些发展方向好的合作社,积极进行扶持引导,培育成典型,示范带动全县合作社的发展。

3.3 提供各种服务

帮助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联系农机具的购买补贴,帮助产品进入县超市销售,推荐承担示范基地项目和申报省财政厅资金扶持项目,联系农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联系村镇惠民银行与合作社签订贷款支持,成为合作社的重要帮手。

4 今后努力的方向

4.1 提高认识、加强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县委、县政府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2 典型带动、全面推进

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做好典型的培养、宣传和推广工作,让农民看见实实在在的利益,以此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的。

篇8

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当否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同时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诱发干群关系紧张的焦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我镇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工作实际,就规范和完善村集体财务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一、加强集体资产的财务管理,保护集体资产安全、完整

1.明晰产权、摸清家底,做好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台账。首先成立以县、乡、村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村级资产进行全面彻底清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价值评估,对账存实亡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核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了解整个资产状况,明晰资产所有权,并进行产权登记。其次,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建立资产台账,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作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营效益。建立集体资产年检和报告制度,以利于切实掌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了解集体资产增减变化和保值状况,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村集体组织将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和经营项目发包给承包人经营时,要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并要按照国家及相关规定和要求,签订承包合同,把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指标量化,纳入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利益关系。在指导合同签订、变更、解除、鉴证、检查、监督承包合同履行和调解承包合同纠纷等方面要形成工作规范,按照原则办事。时刻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3.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现阶段,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首先,加强新农村专项资金的管理。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国家支持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事关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成败。对新农村专项资金要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款支出须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上报镇相关部门审核,防止挤占挪用。其次,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征地补偿费的规范管理,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二、搞好村级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要求,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本着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出发,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内重大事项都必须向群众进行公开。如:财务预决算、各项收支、债权债务、“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机动地、荒山、池塘等资产的发包、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变卖、房屋出租、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土地征占用补偿费、退耕还林补助、计生奖励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补贴等都必须进行张榜公布。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或半年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财务公开的数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案。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作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三、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力度

农村财务审计是村级财务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项有效的事后监督制度,对于预防腐败、震慑违法乱纪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县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力度,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按年度制定审计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计,同时加强审计机关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力度,扩大审计面。同时乡镇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有一名专职审计人员,依法配合县级农经部门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对村办公经费、新农村专项资金、土地资源发包及上缴款、土地补偿款以及“一事一议”筹资款等,应当定期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审查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杜绝非法立项、层层加码、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落实处理意见。

篇9

0 前言

进入21世纪,随着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实施,农村成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主战场,而农村林业是我国林业战略和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农则是六大林业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加强林农的科技教育培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对于加快林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林农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国务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出发,决定退耕还林工程转入巩固成果方向,确定了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生态移民、补植补造和林农技能培训等六大建设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保退耕地区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

镇巴县林业站2009~2010年相继承担了陕西省发改委、财政厅、林业厅下达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农技能培训项目。在项目的组织实施中,充分结合林农文化程度、需求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特点,本着“立足县情、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推广技术、建立基地、培养人才、致富林农”的原则,在教材组织编写、培训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增加了林农收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1  林农科技培训措施

1.1 制定培训方案

山区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人员一是年龄偏大,二是妇女多,再加之农活忙,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特点,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经济林示范项目建设和培训计划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将林农技能培训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工程乡镇,由乡镇林业站负责落实、登记培训人员,与农户签订培训协议,重点培训50岁以下的中青年农民,分期分批开展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确定为核桃、板栗、茶园等经济林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技术,中药材、养殖业等相关栽培养殖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林改和林业政策法规相关知识培训。

1.2 教材器材准备

1.2.1 教材准备。组织林业、农业方面熟悉经济林栽培、茶叶无公害生产、中药材种植、畜牧业养殖、农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编写培训教材,力求通俗易懂,适宜林农阅读。培训教材共有30项林业、农业实用技术,分为常用林业术语、特色经济林实用技术、农业经合类实用技术三大组成部分,命名为《农村实用技术资料汇编》,印刷15000册,是林农非常适用的技术手册。

1.2.2 器材准备。一是采购嫁接刀、修枝剪、小手锯等园艺工具3000套,供现场示范使用,一部分发给农民。二是采购笔记本电脑、投影机、音箱等教学设备一套,供课堂培训使用。三是购买核桃、板栗等经济林丰产栽培管理VCD光盘,供县乡两级教学使用。四是组织授课老师(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学习效果。

1.3 培训模式

1.3.1 课堂培训。以县林业站、县农广校、乡镇农技校为培训基地,一是由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采用多媒体课件对林农传授科技文化知识和农、林业实用技术,这种方式图、文、影像并茂,直观、形象、生动,能增加培训效果。二是播放核桃、板栗、银杏丰产栽培管理经典的VCD科教片,引起林农的兴趣。三是培训教材发到林农手中,供林农按需学习。

1.3.2 现场培训。林农科技培训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相结合,现学现用。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中,组织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培训、指导、咨询、示范推广一条龙服务,对项目的各个关键环节现场讲解、示范。通过这种方式,既推动了工程项目建设,又达到了培训的目的,林农也掌握了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

1.3.3 专家组咨询。为了做好林农科技培训工作,县林业站成立了专家指导组。聘请汉中市林业工作中心、汉中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4名高级工程师与县林业站的3名工程师,组成专家指导组,负责审查经济林栽培技术方案、审定主栽品种,深入简池、大池、三溪三乡镇现场确定板栗低产经济林的改造技术措施,现场解答林农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结合“科技之春”、“十百千”科技推广活动,向林农发放各类技术资料,开展各种科技咨询,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培训成效

2.1 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2009年以来,举办各类林农技能培训班146场次,培训林农7644人次,发放培训资料8000册,技术咨询2000余人,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农民,他们分别掌握了2~3门农林业实用技术。他们学会了茶园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大棚蔬菜种植,食用菌新品种袋料栽培,林下种植魔芋,银杏环剥倒贴皮促花促果,核桃、板栗经济林园低产改造、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实用技术,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2.2 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通过林农技能培训,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观音、兴隆、巴庙、碾子、小洋、渔渡等乡镇建设了4600hm2优质无公害茶园基地;210国道5乡镇建设了1000hm2银杏基地;永乐、大池、三溪、青水、长岭等乡镇建设了4000hm2 核桃基地,青水等8个乡镇规范化种植中药材7000hm2,仁村、青水、简池等乡镇建设了180万袋代料栽培的食用菌基地,城区建起了大棚蔬菜基;有3户以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入住绿色产业园区,带动了干杂果、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

2.3 创建品牌促进标准化生产

茶叶、畜牧业、魔芋、干杂果、中药材已成为绿色的富民产业,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逐年不断上升。2011年产茶1502t,其中名优茶693t,先后获得国内金奖30多个;生猪饲养量达到70万头,“镇巴腊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叶、大黄等分别获“后稷特别奖”,11种农副产品取得QS认证,核桃、板栗喜获丰收,产量达到5194t。

2.4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篇10

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中,农业经济管理是核心与关键,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1]。在实际工作中,要着眼农村经济实践,强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创造性解决“三农”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1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农业经济管理直接关系到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高质量的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业发展决策和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撑,是农业经济科学、高效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

1.1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撑

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通过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可以因地制宜,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2]。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可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规范性,避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盲目性,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提高农民经济发展积极性,消除农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

1.2提供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兴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高效的手段,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法律关系和经济发展方向上,对农村经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1信息化水平落后

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实践当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社会经济管理体系中,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经济管理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与城市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3]。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和决策程序上,由于信息的闭塞,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是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2.2没有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来看,制度的缺位也是制约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原因,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了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低下,很多好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策略得不到制度保障,无法充分落实并发挥作用,导致了农村发展经济活力的不足。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滋生了很多经济纠纷,由于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农民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顾虑,都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发挥农村经济管理作用的策略

3.1完善制度体系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要从体系建设入手,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发挥经济管理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过程当中,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不规范的作用。因此,强化体系建设,要从操作制度、权益保障等方面入手[4]。在农村经济资源权属问题上,要进一步明确,通过明确责任人和受益人,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农民的发展活力,为农村经济“注血”。同时,在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操作不规范问题,要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明确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可以减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将农村经济管理放到制度体系的“笼子”当中,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构建多元立体管理模式

开展农村经济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通过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在现有经济体系下,发展农村经济,要聚合社会发展力量,通过对资金、人才、资源的整合,发挥经济发展平台效应,通过引入发展基金、吸引社会投资、争取政策资金等方式,为经济管理做好资金准备,与此同时,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引入高水平管理人才,并通过制度和生活上的保障,留住人才,提升管理效能和管理质量。此外,强化农业经济管理,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管理手段,特别是要注意科技的运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农村工作实践当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性,是推动我国“三农”建设的核心。因此,理论研究者和农村经济管理者要着眼“三农”现实问题,强化宏观把控和微观操作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农村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利霞.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5,35(8):228-229.

篇11

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一些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技术的农业生产者集中使用土地资源从事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过去平均土地分配原则,以家庭作坊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那些善于生产和经营的种地农户无法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能,而那些不善于生产经营的农民群众长期占据着土地资源,导致了土地资源没有实现很好的资源配置。未来农村经济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适度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生产价值,最终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1.2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后,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群众可以从土地流转中得到一笔收益,同时那些离开土地的农民群众可以在非农业产业或者第三产业从事劳动和工作,从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一些获得较高收入的务工农民群众,一段时间之后,还可以将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扩大农业再生产范围。

1.3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土地适度流转可以很好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经营分散,技术落后,土地纠纷和土地撂荒等问题,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更是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灌溉和统一收货等农业生产,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实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显著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1.4有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适度的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能够更好的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最近几年,在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一批批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益显著提升。拥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户、家庭农场、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可以率先开发和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从事专业化的生产,从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规模化经营风险较高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势必会涉及到众多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这对于已经习惯了从事小家庭生产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在思想和心理上是一个难以跨越鸿沟。市场是十分残酷的,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农民群众由于缺少对市场需求的供需把握,很多农民群众投入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中的资金难以收回,从而严重影响到农民群众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巨大的市场风险成为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制约因素。如果仅仅依靠国家现有的政策支持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规模化经营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

2.2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配套机制不完善

发展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是一种打破传统小农思想和经营模式的创造行为,而要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就需要我们不断对相应的配套机制进行完善。但是在具体的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实践过程中,乡镇和村集体难以有效的进行配合形成健全的组织、班子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实现。在很多地区成立了为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的领导组织,实质是形同虚设,责任不明晰,很难真正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实际制定科学而恰当的政策,此外,与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相配套的金融、人力、交通等各方面的机制建设不健全不完善,常常是一个领导一个做法,农村土地流转不顺畅,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流于形式,很难实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3农村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首先,农民群众对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观念认识存在不足,很多农民群众将土地流转和失地两个概念混淆。在很多农民群众的思想中都认为土地流转即意味着失去土地,因此,虽然自己耕种在土地上少得收益,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其次,最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民群众对土地的依赖性逐渐加强,在有些地区即便是不种植粮食,也会得到粮食补贴,这也是影响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一个主要因素。再加上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大多数农民群众将土地作为自己生存立命的主要生产资料,对土地流转存在很大顾虑,这也称为制约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主要因素。

2.4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难度较大

要想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首先应该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最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过程中,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很多地区农业龙头企业自身经营规模较小,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品,这就进一步阻碍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此外就是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不稳定。订单农业生产面向的广大农民群众,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环境的因素的影响,履约率很低,市场价格高,农民将农产品卖给其他人,严重损害到地方农业企业参与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还有面对市场和气侯的不稳定因素,规模经营既有规模效益,也有规模风险。

3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对策分析

3.1多项政策向着农业规模化经济倾斜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存在较大的风险,并且见效缓慢,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进程,为此,为了更好规避市场风险,政府部门要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除了继续享受国家政策补贴之外,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农业保险,并给予一定的保险费用补贴和免费投保倾向,从而更好地降低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多重市场风险。此外,对涉及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农田、水利、公路等基本建设设施的规划、立项和投资要优先解决。有好的产业项目要优先立项,并在技术上给以支持,以提高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使产品上档次、创品牌、出效益。

3.2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机化发现

首先,以提高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抓手,促使农机合作社充分吸纳当地资源。通过专业指导和帮扶,逐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靠其自身发展效益增强,在区域范围内面向农机手、农民推介农机专业合作社,让全县有机械的农机手、有维修技术的维修工人、有资金的农户、有土地的农民等聚集到各农机专业合作社,让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机械、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资源的“聚合地”;其次,以适应市场化发展需求为抓手,推动农机合作社之间资源整合。通过鼓励和支持各农机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资源互补,促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单一的农田作业功能,向着农田作业、机械维修、土地流转、经营农业项目等多种功能发展来拓宽服务能力,有效拉长服务时间,提高合作社收入,增强农机合作社的自我生存能力和运行质量;最后,以提升科技含量和作业规模为抓手,推动农机合作社实施流转土地。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其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科技含量,积极抢抓中央1号文件给农机合作社带来的发展机遇,在逐步提升其科技含量和作业规模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模式,鼓励、帮助和扶持其大面积流转农村土地,促进农村土地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之路,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机化和现代农业的大发展。

3.3规范土地规模化经营

首先,解放思想,积极宣传,正确引导,宣传土地流转的政策、意义,通过印发小册子、设咨询台、媒体造势等手段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土地流转实质性的认识,及时加以引导,使许多农民对土地流转有了兴趣和意愿;其次,健全机构,提供优质服务。针对土地流转范围小,土地流转信息不畅情况,搭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立土地流转台帐,从事供求信息的收集、地价评估、政策咨询、合同管理、纠纷调解等服务工作,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多元化,使土地经营权以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多方式进行流转,农民可以跨组、跨村流转土地,并积极鼓励外来资金通过收购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开发,从而使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最后,依靠科技,培植大户,规模经营。针对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努力把农民培养成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这个平台,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讲座,推介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先进的各种农用机具,推广优良作物新品种,倡导节能环保的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徐进红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街道农村经济服务站

参考文献:

[1]陈良,张云.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探析—以苏北为例[J].农村经济,2009(03).

篇12

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资源开发、生产和服务创收靠经营生财,生产经营、资原开发和资本经营并重,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发展效益农业和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综合经营,开拓资本、土地、实物等多种形态的集体资产增值新途径,破解集体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难题。

1、大力开展资本经营。针对有一定资本积累的村即在产权明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集体资产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资本经营,进行多渠道投资,实现集体资产增值最大化。有条件的村应充分利用集镇优势,兴建集贸市场、菜市场等各类市场,在取得效益后,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建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充分利用征用土地、兴建电站等补偿留作集体的经营发展。

2、针对有集体土地、山岭资源的村经营集体土地资产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如对村闲置土地集中规划招标开发。3、盘活存量资产。在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抓住小城镇建设机遇,开展闲置房屋出租、兴建商用房,在建设之初,应出台“借鸡孵蛋”,引资筑巢优惠政策。

4、建立村专业经济合作社,积极完善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如种植、养殖、药材等专业合作社,解决卖难,为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合作社认真开展清产核资,搞好产权登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拓资产增值渠道,做到依法经营,实行民主监管,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强化班子建设,加强财务管理,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一)破除单打独千亦能富的思想,树立村强我富的理念。

我国自实施以为主的农村生产体制以后,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广大群众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农民逐步淡化了集体观念,逐渐形成了以我为主的思想模式。大多数农民不关心、不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所以要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唤醒农民的集体意识,宣传靠集体发展制富的先进典型,树立村强我富的意识。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的脆弱扫渐凸显,农民的弱势依然明显,特别是单个农产抵御市场的风险的能力基本没有,所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显得尤为必要。

(二)树立正确思想,提高于部素质

目前村千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别有目的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而是想从,户捞取好处,谋取个人利益: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人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要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将有经济头脑,有实干精神的能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三)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完善财务监督

1、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一是完善财务管理系列制度。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制度》等制度不断进行完善,严格货币资金和资产管理、招投标管理、干部报酬管理等,实行有章可循。同时建立村级财务查询制度、财产清查制度,使村民有据依照程序查询本村账目,建立村级会计委托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中心会计的监管。二是强化制度的落实。对会计、村报账员及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等村级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制度和各自岗位的职责,切实按规定实施,还不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2、阳光操作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点,也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规范公开内容,二是规范公开程序,三是规范公开形式,四是规范公开时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