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8:22: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急诊分诊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16-01
随着医学的发展,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病人需要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其中包括对门、急诊病人的准确分诊,目前,由于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而使医疗投诉次数明显增多,医疗投诉其中包括对门、急诊病人分诊错误所导致的医疗投诉。正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医院都将“零差错”、“无投诉”作为医院发展的管理目标[1]。因此,研究提高对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就显得特别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门、急诊病人人次为194596:,2012年门、急诊病人人次为228787,2011年和2012年门、急诊分诊护士均为谢护士。
2 分诊工作方法
2.1原有分诊工作方法
2011年1月份,谢护士从其它岗位调出到分诊岗位,未经任何关于分诊工作方法和知识的学习、培训,未对分诊工作方法进行探索、研究,直接进行分诊工作。
2.2 现有分诊工作方法
谢护士进行分诊工作一年,经向各科室医师及病人调查发现,对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不高,从2012年1月份开始,改进原有分诊工作方法,采用如下现有分诊工作方法。
2.2.1 认真学习诊断学的理论知识
分诊护士认真学习并掌握内科腹痛、外科腹痛、急腹痛、妇产科腹痛、癌性腹痛、炎性腹痛、各种性质的头痛等疼痛特点,认真学习并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热特点,认真学习并掌握诊断学理论知识,认真学习并掌握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2.2.2 分诊护士向各科室医师进行电话预约安排患者就诊
分诊护士经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后,如果仍不能确定该病人属于哪个科别的病人,向有关科室的医师电话告知该病人的疾病情况,得到有关科室医师确认该病人应该到有关科室就诊,再告知病人应该去有关科室就诊。口腔科的病人,需要等候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诊治,也可以向口腔科医师打电话为病人进行预约诊治。如朱女士,于2012年2月4号上午8时来院准备补牙,分诊护士可以先打电话询问口腔科医师:“现有需要补牙的朱女士需要候诊多少时间才能够轮到她补牙?”,口腔科医师回答说:“下午1点半”, 分诊护士就可通知朱女士下午1点半来补牙。
2.2.3 认真学习并掌握传染病的理论知识
积极参加医务科组织的关于院内感染的业务知识学习,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掌握传染病的分诊工作流程。分诊护士需不断地加强学习传染病知识,因新的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层出不穷,如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疾病、甲型N1H1流感等,这就需要分诊护士掌握这些新的传染病知识。
2.2.4 虚心向医师求教为病人的切诊方法
护士在护理学校和护理工作生涯中,学习了护理知识和实践了对病人的护理,但对病人的切诊仍然是护士的薄弱环节,分诊护士须向各科的医师虚心求教,掌握对病人的切诊方法。
2.2.5 运用改进的护理程序进行分诊工作
分诊护士运用“护理评估―医疗诊断(原为护理诊断)―实施(给予分诊)―评价(即由医师或病人进行评价分诊的准确性)―如果分诊护士为病人分诊错误―分析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改进措施”方法为病人进行分诊工作。运用改进的护理程序为门、急诊病人进行分诊工作是整体护理意义的延伸,丰富了整体护理的意义。如:病人陈某,女,83岁,因慢性下腹痛来院就诊,护理评估:分诊护士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分诊护士经观察得出医疗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给予分诊:通知导诊人员带领病人去妇产科就诊,经妇产科医师检查,无妇科疾病,妇产科医师评价:此患者不是妇科病人,应该去康复科就诊,分析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向康复科医师求教,康复科医师解释为慢性子宫内膜炎和腰椎骨增生虽然都有下腹痛的表现,但病人腰椎骨增生仅有下腹痛,但没有白带增多的表现,而慢性子宫内膜炎性疾病既有下腹痛,也有白带增多的表现,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分泌减少,导致腰椎骨钙减少而致腰椎骨慢性增生,腰椎骨慢性增生可导致慢性下腹痛,经向病人询问,陈女士无白带增多的表现,分诊护士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为分诊护士没有询问患者的白带情况,导致分诊护士为该病人错误分诊。改进措施:如果再次遇到此类病人,一定要询问病人有无白带增多的表现。
2.2.6 分诊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
分诊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对病人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观察病情要细致;对病人要热情;视病人如亲人;坚守岗位;学术求精。
3 结果(见表1)
2011年和2012年分诊准确率的比较表(表1)
由表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1和2012年分诊准确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对门、急诊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明显降低医疗投诉
如病人张女士,45岁,于2011年4月因患肿物就诊,询问分诊护士需到哪个科室诊治,分诊护士安排病人到妇产科就诊,张女士在妇产科侯诊厅等候了约1个小时,才轮到张女士诊治,妇产科医师告知张女士,肿物属于外科疾病范畴,请张女士到门诊外科就诊。张女士火气大发,向有关部门投诉,诉说让她白等了1个小时。又如病人赵女士,42岁,于2012年6月因患肿物就诊,询问分诊护士需到哪个科室诊治,分诊护士安排病人到门诊外科就诊。赵女士能够得到准确分诊,未有投诉发生。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见表2。
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表(表2)
由表2看出,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从2011年的10次将为2012年的零投诉。
4.2 对门、急诊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如患儿陈某,6岁,于2011年3月就诊,因腹胀(但无痛苦面容,无发热,无呕吐)就诊,被分诊护士安排到外科就诊,经外科医师检查,告知患儿家属患儿腹胀属于内儿科疾病,需到内儿科就诊,由于分诊错误,患儿的诊治不及时。如患儿成某,5岁,于2012年3月因腹胀来院就诊,分诊护士观察患儿,无痛苦面容,无发热,无呕吐,经观察和综合分析,安排患儿成某到内儿科就诊,内儿科医师及时为患儿成某进行了诊治。
4.3 对传染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使就诊流程符合规范
如患儿张某,4岁,于2011年5月因手足部皮疹就诊,分诊护士认为患儿患有皮肤病,被安排到皮肤科就诊,经皮肤科医师检查,告知患儿家属患儿患有手足口疾病,需到内儿科就诊(内儿科有独立的手足口疾病病区),因此,不准确的分诊不但造成患儿就诊不方便,更造成患儿就诊路线不符合规范,易造成手足口疾病传染给其他小儿。又如患儿赵某,5岁,于2012年4月因手心、足心皮疹就诊,分诊护士仔细处观察患儿,疾病诊断拟“手足口疾病”,分诊护士安排导诊人员带领患儿按照院感科指定的传染病人就诊路线到内儿科科室就诊。
4.4 减少了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量
由于分诊护士能够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大大减少了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量,导诊人员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总服务台的其它工作,如:各种检查报告单的发放、解答病人的药物咨询、双向转诊、免费测量血压等工作。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见表3。
2011年和2012年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表(表3)
由表3看出,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平均1小时/天。
4.5 减少了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
由于分诊护士能够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又由于分诊护士向各科室医师进行电话预约安排患者就诊,大大减少病人就诊时不必要的候诊时间。门、急诊病人就诊时候诊时间见表4。
2011年和2012年门、急诊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表(表4)
由表4看出,门、急诊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减少了平均20分钟/人次。
4.6 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由于分诊护士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大大减少病人就诊时不必要的在其它科室的候诊时间,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因此,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明显提高,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见表5。
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表(表5)
由表5看出,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有统计学意义。分诊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对医疗服务满意。
4.7 减少了各科室医师不必要的工作量
由于分诊护士对门、急诊病人进行了准确分诊,从而使各科室医师减少了对非本科病人的不必要的体格检查、问诊及书写病历等工作,从而使各科室医师有更多的时间对本科病人进行详细的诊治。
5 结论
现有分诊工作方法能够明显提高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门、急诊病人对门、急诊分诊护士满意率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投诉,现有分诊工作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6 分诊工作进一步改进建议
0引言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多个临床专业的边缘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始终处于处理急危重症的最前沿。面对大量未经筛选的急危重症患者,其处理原则强调“时效性”和“生命第一”的原则,要求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救助患者生命,这就对急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专科医师的首发站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针对我院的急诊医学教学情况,结合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做了以下有益探索,现报道如下:
1课堂理论教学
1.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急诊医学专业授课教师均为副高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战经验,良好的医德医风。授课教师均采用集体备课形式,授课前先在教研室进行试讲,通过后方可给学生上课,以保证授课内容的准确性和课时安排的合理性,提高授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院还加强了后备教师储备,要求青年教师参与教研室备课、听课环节,参加教学比赛,对于青年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在职称晋升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1.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我院于年开设急诊医学课程,由于早期教学经验不足,基本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即按照不同系统,不同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对学生进行纵向思维培养,但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低,感觉是在重复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程,体现不出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②临床实习阶段,学生感觉像无头苍蝇,找不到头绪,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动手能力较差。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参考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经验,发现以教学法结合典型病例或情景模拟的新型教学模式更能收到良好效果。这是因为新型教学模式是以患者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以常见急症鉴别为主线的横向临床思维培养盯。
1.3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授课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案进行授课,教研室主任协同教学质量管理科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抽查,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无记名反馈教师授课情况,并根据评分量表打分,以此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2医院临床教学
2.1急诊入科宣教
急诊科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其他科室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性,为了减少学生对陌生科室的心理恐惧,尽快进人实习状态,我们安排具有丰富带教经验主治以上医师对实习生进行人科宣教,其内容包括急诊科布局、工作环境、急诊科规章制度、常见急症抢救程序、急诊病例书写规范及要求、法律法规教育等。通过宣教,学生们能较快进人实习状态,学习兴趣较前明显提高。
2.2强化诊断思维
对于急症患者,首要任务是评估生命体征是否平稳,首先要排除风险最高、威胁生命的病因,先安排最必要的检查,并在检查时做好必要的急救准备。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危重患者,在诊断未明的情况下,应坚持诊断与治疗同步,边抢救边检查,不能消极等待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体现“生命第一”原则。我院临床教学侧重以常见急症就诊时的症状和体征为中心,强化鉴别诊断思路及处理流程,经过针对性强化训练,使得学生在接诊病人时做到心中有数。
2.3强化技能训练
由于目前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很多急救技术还无法在患者身上实施,故急救技能训练更多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我们采用学生先看教学视频,然后老师操作示范,最后分组模拟训练和技能考核的方法。学生模拟训练时带教老师必须在场,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然后督促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技术要领。对于技能考核合格的学生,老师可根据患者病情以及与家属沟通的难易程度,适时让学生进行现场急救技能操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
2.4参与诊疗活动
学生掌握了常见急症的鉴别和处理流程后必须参与诊疗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巩固三基知识。对于病情及时间允许的患者,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可侧重让学生参与诊疗活动,如量血压、做心电图、采集病史、查体、书写病历等活动,必要时老师予以指导、补充。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学生应对老师的诊疗过程做好详细记录,抢救结束后,作为危重病例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可强化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敏锐的现场反应能力。
2.5加强医患沟通
急诊科是医院医疗纠纷的高发区,而产生纠纷的根本原因更多在于患者对服务态度的不满,而非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医患沟通是赢得患者满意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医患沟通,首要环节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真正站在患者及家属的位置,才能体会到他们对疾病充满了焦虑、不安、甚至是恐惧,很容易对医生产生不满情绪。所以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反复强调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并在诊疗过程中始终以热忱耐心的服务给学生起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让整个诊疗活动在紧张而和谐的过程中进行。
2.6规范出科考核
学生实习结束时,带教老师需根据实纲对学生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常见急症的诊断程序及处理流程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常见急救技术。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求重新补考,直到合格为止。
总之,急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罗学宏急诊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铁城,于东明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陈尔秀,张正良,袁国莲,等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西北医学教育
突发群体伤作为临床中较为严重的外科疾病之一,具有时间急、发生突然、伤情复杂、伤员多、抢救难度较大等特征,多由自然灾害或者群体交通事故造成,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突发群体伤急诊救治护理的方法与措施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Abstract】objective:Method of sudden mass trauma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scientific study and.Methods: from the hospital from 2008 January -2012 year in January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group inju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200 cases, using the method of clinical data and treatment of these 200 patients an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review.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pertinent nurs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Nursing for 2 months to 2 years.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2 months, 200 patients in 8 cases because of rescue invalid death, the other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Conclusion: the study of and measures of sudden mass injury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of strengthening in the new period, 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rescue success rate.
【keyword】sudden mass injuries;emergency treatment;nursing;method; measures;effect;explore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200例突发群体伤患者是从医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病例中随机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120例,女性有80例,他们的年龄在18-50岁之间。经病理学研究,这些突发群体伤患者中,因斗殴、打架等原因导致群体伤的有75例,因车祸导致群体伤的有76例,因建筑工程塌陷、商业区火灾、剥离意外碎裂而导致的群体伤有49例。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是颅脑外伤、面部伤、腹部或背部刀刺伤、四肢外伤等,伤情体现出急、危、重等特征。
1.2方法
利用回顾性方法对这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治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并针对诊断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首先是做好住院前的护理工作:医院护理人员需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轻重伤员人数之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五分钟之内前往事故现场进行抢救,同时需及时地报告相关部门与上级领导,根据患者伤情的严重程度组织医务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在护理工作的分配方面,由医院护士长安排组织各项护理工作,在患者没有到达医院之前需组织相关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于危重患者需由一名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负责护理工作,对于能行动、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需由一名专业护理人员负责5例。
其次是做好事故发生现场的常规性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伤情与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患者止血、强心、补充血容量、生压以及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一系列对症治疗。进一步清除患者的伤口、做好包扎止血以及骨折部位的固定等基础性应急处理。利用自身丰富的护理经验与心理学知识对患者与其家属进行心理安抚,逐步消除他们的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做好对患者的安全防护工作,对于情绪躁动的患者需使用约束带以免碰触到伤口。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需及时地给予心肺复苏治疗。
三是做好对患者入院后的护理工作:第一点是需做好分针分流与伤情记录工作,这是由于群体伤患者到达医院时因伤情复杂,且人员数量多,护理人员与医师在接诊的过程中需保持清醒的头脑,给伤情较重的患者做好伤情标识,给每一位群体伤患者佩戴相应颜色的手腕带并做好患者身份的识别工作以有效配合临床医生的抢救护理工作,做好群体伤患者的伤情登记工作;第二点是做好患者的转运工作,即对于一般性的群体伤患者需进行相关性检查、手术与住院等一系列程序,对于危重型的群体伤患者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护送,保障各项管道的无限畅通,且在转运伤员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搬运动作要轻缓,且和病区的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伤情交接工作;第三点是对于危重伤员需及时地给予吸痰、给氧工作,检测患者的呼吸循环吸痰与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对于拥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需做好配血、皮试、留置胃管、备皮等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没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需严密观察;第四点是护理人员需运用自身丰富的护理经验与心理学知识以及语言艺术给予患者适当地心理疏导与关心,做好与患者家属的联系工作,尽量减少患者紧张、焦虑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第五点是做好巡视工作,即在患者住院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对于骨折患者的肢端末梢循环进行系统性观察,在抢救结束后需仔细核对群体伤患者的住院人数、转门诊治疗的人数以及危重伤员人数等。
1.3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主要采取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进行检查,P
2、结果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突发群体伤急诊救治护理的方法与措施进行系统性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经2个月时间的治疗与护理,200例患者中有8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3、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自然灾害、群体性的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受灾人群与受伤伤员集中送到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给医疗机构的应急性护理与抢救机制提出了挑战,在做好患者入院前后的基础护理的同时需对患者进行及时地心理疏导,以安抚患者与患者家属紧张、焦虑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及时有效地清理创伤口、缝合包扎与止血、固定骨折部位等对症性的应急处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另外需采取吸痰与清除分泌物的方法保障患者的呼吸道系统的畅通,对于危重患者需给予气管插管与吸氧治疗。
与此同时,需定期或不定期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教育,使得护理人员在掌握一般性护理理论与技能之外,需了解并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分析与观察能力,进而为现场救治进行有效的病情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争取必要的抢救时间。另外需强化护理人员与医师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将大局观意识作为医疗机构的院内文化完全贯穿到急诊治疗护理工作中。
另外需采取措施保障绿色通道的真正畅通:由主管急诊科室的人员负责,自急诊科原有医疗资源与医务人员的基础上,依据突发性的群体伤患者的人数与急诊救治与护理的特殊性特征,指定医院各个科室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作为急诊救治的预备人员,再出现紧急状况时可以迅速地开展急诊救治与护理工作,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临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松娣.绿色通道在突发群体伤急救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0(02):308-309
[2] 李效全,刘佳易,周玉波.“5·12”汶川大地震群体伤院内急救“A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9(05):1423-1425
[3] 陈天琴,张辉.群体伤院前急救对策与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09,10(24):1238-1239
[4] 蔡映杰,谢佩玲,管癸芬.群体创伤患者规范化处理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7(02):810-812
[5] 段凤阁.群体创伤性复合伤的救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0(05):315-318
[6] 陈巧玲,卢爱金,卢平丽.突发群体伤患者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10(05):317-319
[7] 廖全全,叶良玉,张友惠,叶平香,王从华,邹红梅.群体伤救护的组织管理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0(04):297-300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047-01
很多人对EMD并不是很了解,用通俗的话来说,EMD就是经验模态分解,它是由美国的黄鳄博士所提出的一种信号分析方法,由于EMD方法在理论上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信号分解,因此在处理非平稳以及非线性数据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正因为EMD具有如此明显的优势,以它作为基础,来研究机械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相信能够获得一定的积极成果。本文就基于EMD的机械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进行一定的研究。
1 机械系统振动模式的EMD分析方法研究
1.1 瞬时频率和固有模式函数
构成EMD基本原理以及算法核心的两个基本概念有两个,一个是瞬时频率概念,另一个是固有模式函数概念。对于瞬时频率来说,力学上振动频率的概念是单位时间内震荡波的个数,其实质就是表征信号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体特征,由此可见,对于瞬时频率来说,其定义可以与正弦、余弦函数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并且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其次,在固有模式函数方面,黄鳄博士等一些研究人员在总结瞬时频率有意义的单分量信号的时候,认为应该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固有模式函数的概念。经过一定的讨论和研究,众多的科研人员认为,固有模式函数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整个数据长度中极值点和过零点的树木必须相等或者最多相差一个。第二,在任意的数据点,局部极大值的包络以及局部极小值的包络均值必须等于零,换言之,信号需要关于时间轴局部对称。从以上的表述来看,瞬时频率以及固有模式函数对整体的研究工作而言,是一个明确的理论基础,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进行,否则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1.2 EMD的基本原理
EMD方法主要建立在以下假设的基础之上:首先,信号最少要有两个极值点,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极值点能够为EMD方法提供一个最合理的范围,当工作人员利用机械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的时候,必须在某一个合理范围内取值,否则没有办法制定针对性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其次,特征时间尺度通过两个极值点之间的时间长度定义,这个要求和上一个是相互呼应的,在未来的工作中,准确的定义不仅可以良好的处理问题,同时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现阶段的机械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很多的隐藏问题,如果能够针对各个工作状态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义,势必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检修,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如果信号数据没有极值点,或者只存在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但是存在变性点,那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微分一次或者几次来获得极值点,之后通过积分来获得分析结果。综上所述,EMD的基本原理必须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否则很有可能造成结果不理想或者结错误结果。
2 EMD中的端点效应和信号序列延拓技术研究
基于EMD的机械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需要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来进行工作。在此,本文重点介绍EMD中的端点效应和信号序列延拓技术。利用这一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彻底解决一些恶性问题,避免重复发生的情况。
2.1 端点效应的抑制方法分析
针对EMD的端点效应问题,我国在长期的发展当中,已经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处理技术,并且应用到了实际的工作当中,也就是现阶段的信号序列延拓技术。主要分为极值延拓、周期延拓、预测延拓以及波形延拓等一系列的方法。如何根据旋转机械振动信号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提出适用性强的信号序列延拓方法,更加彻底的将EMD方法应用于机械振动模式分析,就需要对现有的信号序列延拓方法的特点、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2.2 现有延拓方法在机械振动信号处理中的不足分析
对于现有的延拓方法来说,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在应用到机械振动信号处理的时候,存在较多的不足。首先,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EMD分解结果,适用性较差。其次,应用价值不高。最后,随着高科技的盛行,很多的机械振动都出现了新的问题,固守原来的方法,很难得到一个较大的突破。
2.3 信号序列端点优化对称延拓方法研究
信号序列端点优化对称延拓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信号以及其中包络线的偏差评价函数最小化计算,来获得最理想的信号端点值,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延拓信号的上、下包络线。两端将最大化的逼近原始信号两端点。之后的工作较为简单,通过在EMD后续筛选IMF过程中抛弃两端延拓的数据,从而将端点效应释放到原始信号之外。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处理机械振动中的端点效应问题,并且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建立新的方案,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对策。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的机械振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由于应用机械设备的工厂和企业不同,同时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有所偏差,因此在应用上述方法的时候,还应该有效的考虑到地方性特点。
3 结语
本文主要基于EMD的机械振动与诊断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基于EMD的机械振动与诊断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并且在很多的方面都需要进行努力。由于部分细节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此,还需要将端点效应进一步去分析,通过掌握更加透彻的原理,将方式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化。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基于EMD的机械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一定能够得到更加积极的成果。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highway transportation is the arte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is also one of the lifeline earthquake relief. When an earthquake occurs, the bridge is easy to fail, often repair time is long, bring bigger impact to the earthquake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work. To ensure the bridge can still pass under the effect of earthquake and the earthquak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s summarized and concluded on bridge seismic design method and seismic 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easily neglected in the design.
Keywords: earthquake seismic design and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几年不断发生各种等级的地震。在地震发生时,不仅会有大量的地面建筑物及各种设施遭到破坏或倒塌,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严重造成交通中断。若作为抗震救灾生命线工程之一的公路交通(尤其是铁路桥梁、城市高架、公路桥梁等公路工程的咽喉要道)受到较大损坏,将会给后续救助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此外,目前我国公路行业现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在设计思想、安全设防标准、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等诸多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一、桥梁抗震设计与震后检测加固的必要性
对桥梁结构进行震后检测及加固技术的研究, 其必要性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地震中的部分桥梁遭受严重破坏,需要进行修复或加固;其次是随着新规范的颁布执行!设计方法的发展和更新,许多按以前方法设计的或根本就没有进行抗震设计的桥梁的抗震性能需要重新进行评估。相当数量的桥梁,尤其是早期修建的桥梁,由于资金短缺,设计!施工标准低,加上技术管理薄弱,施工质量不能保证这些桥梁的使用寿命,有些很快就变成危桥;由于桥梁管护不善!大自然风霜雨雪的侵蚀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造成桥梁自身老化破损,衰老加快,寿命缩短。对这些桥梁,通过评估及有效的加固,力求能够提高单个构件以及整个桥梁体系的抗震性能, 以满足现存规范及交通提出的抗震设防要求。
二、抗震震害抗震加固实施时, 必须了解桥梁的构造特性与地震震害之间的关系。根据公路桥至今的震害实例分析结果,针对发生震害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1、上部结构震害:上部结构本身遭受震害而被毁坏的情形较为少见,往往是由于桥梁结构其他部位的毁坏而导致上部结构的损坏如地震时相邻梁体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破损, 因支座的螺栓起拔或剪断引起撞击而使变形过大等损伤。
2、支座震害:地震中,桥梁支座的震害极为普遍。其原因主要是支座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抗震的要求,构造上连接与支挡等构造措施不足, 某些支座形式和材料的缺陷等因素。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支座锚固螺栓拔出、剪断、活动支座脱落以及支座本身构造上的破坏等。
3、落梁震害:桥梁落梁有的是墩倒梁落,也有的是梁落而毁墩。其主要原因有:桥台倾斜或倒塌、河岸滑坡、地基下沉、桥墩破坏、支座破坏、梁体碰撞、相邻墩发生过大相对位移等。
4、下部结构和地基震害: 下部结构和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导致桥梁震后难以修复的主要原因。桥梁墩台因砂土液化、地基下沉、岸坡滑移或开裂引起破坏很难加强它们的抗震能力。
三、桥梁设计与抗震措施
1、防止落梁的措施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指出上部结构主梁的支承长度a≥70+0.5L(L 为梁的计算跨径,L 单位为m,a 单位为cm),该取值沿用自日本抗震设计规范,多数设计者认为规范取值较为保守,比上一代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较大提高(a≥50+L)这里需指出该种认识属于误区,当“长桥高墩”时应在规范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安全富余。
根据震后的调查表明横桥向抗震挡块的破坏非常普遍,说明当前挡块设计存在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构造尺寸偏小,主筋配筋偏少,挡块内侧缺少减震橡胶块,特别是在斜弯桥设计中应比直线桥具备更多的考虑。挡块内侧不仅应设置橡胶块,还应考虑留有不小于5cm 的缝隙,多数桥梁设计将桥墩挡块设置为与盖梁边缘齐平的方法是欠考虑的,往往造成施工误差调整困难以及上述 5cm 缝隙难以保证,故建议桥墩盖梁端部悬出挡块外1Ocm为宜。
2、支座型式和布置方式
支座选型长期以来被忽视,常规梁桥多采用普通橡胶支座,汶川地震后的调查表明普通橡胶支座破坏后加剧了桥梁损伤,建议根据桥梁设防要求,选用适用的支座类型。基本地震动峰加速度峰值0.1g地区和以上地区应选择减震型橡胶支座。支座的布置是否合理至关重要,汶川百花大桥第5 联 (5×20m)采用一个固定支座,其余墩为活动支座,导致全联上部结构水平地震力几乎完全由固定支座下的桥墩承担,该桥墩迅速破坏后,造成全联坍塌。对于连续梁桥在设置固定支座后,应充分考虑固定支座设置对抗震的不利影响,慎用墩梁固结方案,应注重考虑各墩水平受力的平均分担。
3、柱式桥墩的合理设计
柱式墩是桥梁设计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抗震设计中应首先尽量避免选用抗震性能差的圆形独柱结构,同时优先选择矩形截面形式。其次应重视桥墩中间的横梁设置,横梁刚度不宜过大,避免导致“强梁弱柱效应”的出现,造成结构的第一塑性铰出现在墩柱之上,而不是横梁上,致使结构失效。
结构刚度的均衡是总的设计原则,一般指纵桥向相邻高度不宜相差过大,同时注意当地面横坡较陡时,横桥向也会出现墩柱高度差异,条件容许时可以考虑进行开挖,以保证横桥向墩柱刚度的均衡。
四、桥梁的抗震加固技术
对于处于地震多发区的已经修建的桥梁,应根据更为先进的设计思想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考虑是否应给予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
1、维护结构连接件
当支承连接件不能承受桥梁上、下部结构产生的相对位移时可能会失去相应的作用,并导致梁体坠毁。而这种情况往往都是由施工单位和养护单位在桥梁支承连接件的性能质量的重视度不够所引起的。因此,我们应定期对桥梁支座、伸缩缝等连接构件进行维护。在国内目前采用较多的维护方法有采用挡块、连梁装置等安装于伸缩缝等上部接缝处;安装限位装置于简支的相邻梁间;为耗散作用于结构的地震能量增加耗能装置及减隔震支座;增加支承面的宽度等措施。此外,在桥梁使用期间定期检查并维护支座时应随时清除伸缩缝内的杂物。
2、加固上部结构
加固上部结构主要有粘贴钢板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和结构体系转换法。粘贴钢板加固法主要在梁板桥的主梁底部出现严重横向裂缝时使用。在粘贴钢板、钢筋或纤维时应特别注意粘贴位置,即粘贴位置应尽量远离中性轴加固区。同时还应注意黏结剂的性能以保证锚固的可靠性;增加截面加固法主要是增设钢筋在桥梁下部以提高主梁的抗弯能力。同时,如果增设的钢筋较多可考虑将主梁下部的截面面积增大以避免超筋构件的出现。另外,应设置锚固筋、传力销、剪力键等可靠的连接物在新老结构材料之间以避免增加的重量破坏原截面;结构体系转换法主要指将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设置在简支梁的梁端,使相邻两主梁连起来就可形成多跨连续梁,进而达到提高桥梁承载力的目的。
3、加固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的加固主要有柱罩、填充墙、连梁、加固支座、加固帽梁、桥台和加固基础等措施。填充墙具有提高柱的横向能力和限制柱的横向位移等特点,可用于多柱桥梁;连梁可提高混凝土排架的横向能力。连梁可置于排架底部标高处替代墩帽,也可置于地面标高和排架底部标高之间的某个位置以调整特定排架的横向刚度;一直以来支座都是地震中受损最容易的部位,而为加固支座现在一般都采用隔震支座加固桥梁的方式,此外还有用铅芯橡胶支座或者缆索与弹性支座配套使用代替弹性支座的方法;帽梁加固方法最常见的是给现有帽梁增设垫板;桥台加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支座延长装置,二是用木材、混凝土或钢筋填塞夹缝,后者采用较多;通常基础加固的方法是增设覆盖层、均匀增加基础、增加接触面积或将基础锚固于土中等。
4 结论
桥梁的抗震减灾涉及桥梁工程、地震、防灾减灾等多方面的研究,尽管我国桥梁抗震与加固的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国外。我国的桥梁抗震缺乏持之以恒的基础性研究,对于公路桥梁抗震能力的评估和加固至今仍没有相应的标准。哪些桥梁可能会在地震中损坏甚至倒塌仍然没有清晰的概念。我国要充分吸收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桥梁的实际情况,开展必要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工作。结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分级设防标准,尽快提高我国桥梁抗震加固的技术水平, 确保公路工程各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安全度。
粗糙集理论是Pawlak等学者在1982年提出的处理不确定,不精确和不完全数据的一种新的数学工具,主要用于知识的简化及知识依赖性的分析。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约简方法,这些约简方法中,很多需要考虑属性集对论域的划分,通过比较约简后的属性集和原属性集相对于决策属性的正域是否相等,来判断约简是否成立。传统的划分方法需要按照单个属性或多个属性分类,并执行集合求交取并集运算,为简化论域划分方法,提高论域划分速度,文中首先提出利用分辨矩阵计算负域的定理和推论,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分辨矩阵的论域划分方法。
1 相关概念
以上公式指出:当决策属性不同且条件属性也不完全相同时,元素值为互不相同的属性纽合;当决策属性相同时,元素值为0;当决策属性不同而条件属性完全相同时,元素值为-1,表明数据有误或提供条件属性不足,显然,分辨矩阵是一个按主对角线对称的矩阵,在考虑分辨矩阵的时候,只需考虑其上三角(或下三角)部分就可以了。
2 基于分辨矩阵的论域划分
定理1:在信息决策系统分辨矩阵中,所有为-1的元素所对应的行列元素的并集构成条件属性相对于决策属性的负域,即NEGc(D)。
证明:在信息决策系统分辨矩阵中,若某一个元素为-1,则该元素所对应的行列元素的条件属性完全相同,决策属性不相同,这两个对象,根据现有的条件属性,无法确定归入哪一个决策类,而NEGc(D)中的对象是所有不能确定一定归入哪一个决策类的元素的集合。故在信息决策系统分辨矩阵中,所有为-1的元素所对应的行列元素的并集构成NEGc(D)。
由定理1可以得到:
推论1:设I=(U,C∪D)是一个信息决策系统,C是条件属性集,A∈C,D=(d)是决策属性集,则分辨矩阵中,某一条件属性组合A相对于决策属性的负域NEGA(D)为分辨矩阵中所有不为0的元素项中不包含A中所有属性的元素项所对应的行列元素的并集。
利用定理1以及推论1,可以计算不同的条件属性组合相对于决策属性的负域,根据正域与负域的关系,便可计算不同的条件属性组合相对于决策属性的正域。基于分辨矩阵的论域划分步骤描述如下:(1)建立分辨矩阵;(2)对某一条件属性组合A,在分辨矩阵中寻找所有不为0的元素项中不包含A中所有属性的元素项所对应的行列元素;(3)将这些行列元素取并集;(4)在U中去除这些行列元素的并集,所得到的集合即为条件属性组合A相对于决策属性的正域。
3 实例
某一决策表:其中条件属性集C={a,b,c},决策属性集D={d},其分辨矩阵。
1差错定义与分类
发药差错,根据有关文献中的用药错误分类[1],根据导致发药差错的原因不同因而其界定不同。其中,包装相似差错定义为:指由于药品外包装极为相似,导致错发药物,如陕西步长出厂的稳心颗粒和脑心通颗粒,包装颜色、大小、印刷字体都极为相似;错发患者定义为:指由于发药时不呼叫患者名字,张冠李戴发错药。
根据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发药差错,现将其汇总、分类如下:
1.1药品错发
1.1.1药品漏发、多发,发放的药品数量上错误,有的药品处方为多盒,只发放了一盒,有的药品处方为一盒,而发放了多盒,均达不到治疗效果。
1.1.2药品错发:①药品规格发放错误,如阿托品注射液,有5mg、0.5mg两种规格,如将5mg 发为0.5mg使用;②药品品种发放错误,如将具有相同降压作用的雅施达发为压氏达;③药品剂型发放错误,把外用药发为片剂;如替硝唑栓发为替硝唑片;④发放对象错误,张三的药品发给李四等。
1.2药品发放交待不清
1.2.1用法、用量交待不清,特别是服药时间、服药顺序交待不清;1.2.2含有相同药物成分的同类药品在同时服用时应减量或遵医嘱交待不清;
1.2.3许多药品剂型特别,使用时不可破坏其结构,以免影响疗效,如: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以及肠溶胶囊等;
1.2.4有的药品包装具有特殊性,未强调用法造成患者使用的错误,如:利福平滴眼剂,内附药片,须先溶解后滴眼。若不交待清楚,有的患者只用不含药物的溶剂滴眼,达不到局部用药的目的,且无治疗作用;
1.2.5习惯性思维引起差错。特殊情况下因患者病情变化需改变用量用法,而药师不认真核对处方,仍习惯性思维按常规的用量用法向患者说明,出现差错。
2产生的原因
2.1药品种类繁多,许多名称、发音、外形、包装、剂型、规格等相似的药品,容易出现药品调剂差错;
2.2药品在药架上摆放位置发生改变时,药师仍习惯从这个位置取药并不核对就发给患者,造成错误;
2.3工作中精神不集中药师在工作中态度不严谨,说笑打闹,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发药差错的重要原因。
2.4业务水平不高,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商品名和通用名等有业务知识不能熟悉掌握
3防范与措施
3.1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牢记发药差错无小事,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的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为宗旨,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中出现失误的人员,要进行处罚,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做到奖惩分明,确保发药不出现差错。
3.2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药品调配处于整个医疗服务链的最后一环,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而严重的药品调配失误甚至回危及患者的生命[3]。因此,要不断提高药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为提高药师的业务素质,采取岗位练兵的方式,结合工作实际,对门诊药房药师进行技术考核,使大家找出自己在业务技能方面的不足,自觉“充电”,提高业务素质。
3.3建立复核发药制度,提高发药准确性。复核发药是防范发药差错的重要措施,杜绝一人既调配又发药的同时,应当保证调剂人员。 一名发药药师应配备两名调配人员。调配药师接到处方,经过“四查十对”后,先通过电脑进行处方审核,包括药名、药品数量、规格、剂型等,如有差错立即纠正,这是通过电脑一对处方。调配时,药师通过处方调配药品,然后把所调配的药品再和处方核对,做到通过药品二对处方。调配完毕,交于发药药师。要使差错不出门,发药药师必须再次认真全面地审核一遍处方内容,逐个核对处方与调配药品、规格、剂量、用法、用量是否一致,逐个检查药品的外观是否合格(包括形状、色、嗅、味和澄明度),是否在有效期内等,确认无误后方可发药。通过人员复核处方药品,这是三对处方。一旦出现差错事故,在积极进行补救措施的同时,应及时查找出现问题的环节,分析原因,建立差错登记,集体学习讨论,总结教训,杜绝再次发生类似错误。总之,建立复核发药制度,可提高药品发放的准确性,有效地扼制差错事故的发生。
3.4医师处方要用通用名。《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使用经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化学药品的品种很多,名称各异,使用药品通用名,在一定意义上还可有效地区分与原来习惯用名相似的药品,如他巴唑(甲巯咪唑)和地巴唑、消炎痛(吲哚美辛)和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等。
3.5促进药品码放管理,提高调配准确性 。药品的正确码放有利于药品的调配,在实际工作中,只允许受过训练并经授权的药学人员往药品货架上码放药品[2],相同品种而不同规格的药品分开码放,包装相似或读音相似的药品分开码放,在易发生差错的药品码放位置上,可加贴醒目的警示标签,以便药师在配方时注意;
3.6要建立药品质量检查登记本,效期药品登记本等,对近期药品及时处理,以防将过期变质药品发给患者;
3.7重视发药交代环节[3],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向患者交待有关用药注意事项,避免误用、误服。应该印制“药师提示标签”,发药时贴在相应的药盒或药袋上,便于患者服用时参考,如“此药需2℃一8℃冷藏”、“用此药避免饮酒”“服药期间不要驾驶汽车”“勿与抗生素同服”“此药与其他药同服间隔一小时”等等。向患者交代一些药物的特殊储存条件和方法,如氧氟沙星、吡拉西坦等注射剂需闭光保存。向患者交代药物的用量和用药时间。如退热药再次服用必须间隔4小时一6小时,达喜、达美康等应饭前30分钟服用,拜唐平应进餐时服用等等。
结束语:药品发放差错会直接导致用药的安全隐患,因此防止药品发放差错是安全进行药物治疗最基础的保证。我们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准确发药的重要性,根源上杜绝发药差错,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一、计算机网络概念的解读
对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研究来说,必须以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为前提条件。首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目前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可以粗略的理解为相互连接的,实现资源和材料共享共用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其实指的就是由计算机集合加通信设施组成的系统,按其计算机分布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对于计算机局域网来说,覆盖的范围相对较小,而广域网就覆盖的范围来说就显得宽泛。通过因特网的应用研究来说,事实已经充分说明如果是采用统一协议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连,那就会产生组大的能量,互联网也会发展迅速,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网络之间的连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常见的故障分析
21世纪最为知识大爆炸和信息化发展最快的时代,全球的互联网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作为优化工作的重要媒介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关注。计算机网络带给我们带来便利和收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故障,这极大的影响了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计算机出现的网络故障,按照分类,一般分为物理故障与逻辑故障,也就是通常说的硬件故障与软件故障。前者主要是网卡、网线、Hub、交换机、路由器发生了问题而产生的故障,后者一般是说由于网络协议出现的问题问题或因为网络设备的配置原因而导致的网络异常或故障。对于计算机网络故障来说,一般表现的症状为:连通性故障,如电脑无法登录到服务器;电脑无法在网络内实现访问其他电脑上的资源等。
三、解决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诊断方法探究
对其计算机出现的网络故障来说,有事确实难于避免,这时候面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冷静对待,按照科学的步骤和诊断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网络故障问题。
(一)网络故障分层诊断技术方面
1、物理层及其诊断
对于计算机出现的物理层网络障来说,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各硬件设备的连接方式是否恰当;连接电缆是否正确;MODEM、CSU/DSU等设备的配置及操作是否正确。确定路由器端口物理连接是否完好的最佳方法是使用show interface命令,检查每个端口的状态,解释屏幕输出信息,查看端口状态、协议建立状态和EIA状态等。
2、数据链路层及其诊断
数据链路层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意义重大,有了数据链路层就可以无序考虑物理层的特点而行使数据传输的工作。对于计算机网络出现的故障问题,有时候需要我们注意查找和排除数据链路层出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分析和了解需路由器的配置,检查连接端口的共享同一数据链路层的封装情况。要求每对接口要和与其通信的其他设备有相同的封装。通过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检查其封装,或者使用show命令查看相应接口的封装情况。
(二)硬件诊断方面
1、串口故障分析与解决
计算机出现的网络故障问题,在硬件的诊断时候,串口就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计算机的串口一般是指COM口,有的是9针,也有的是25针的接口,通常用于连接鼠标(串口)及通讯设备等。对于计算机串口故障的排查和查找问题,一般从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开始,分析它的屏幕输出报告内容,然后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串口报告的开始提供了该接口状态和线路协议状态。在接口和线路协议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虽然串口链路的基本数据传输资料建立起来了,但还有可能出现信息包的丢失和发送错误等异常问题。按照一般正常的情况分析,信息包不会丢失或者出现错误,但是潜在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信息包丢失有规律性增加,表明通过该接口传输的通信量超过接口所能处理的通信量。解决的办法是增加线路容量。查找其他原因发生的信息包丢失,查看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的输出报告中的输入输出保持队列的状态。当发现保持队列中信息包数量达到了信息的最大允许值,可以增加保持队列设置的大小。
2、以太接口及问题处理
Ethernet是Xerox公司创建的局域网规范,使用CSMA/CD。其出现的主要故障是过量的使用带宽,过多的碰
撞冲突,不兼容的类型使用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利用show interface ethernet命令,对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有的放矢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给与解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7-007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bone trauma first aid. Methods A total of 231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tic emergency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enrolled.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of the visit, the patients with single number of serial number were chos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n=116), and the patients with double number of serial number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n=11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diagnosis and first ai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history,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mergency diagnosis by use of trauma grading diagnostic method. The confirmed diagnosis rate, emergency success rate, transport success rate and mort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mortalit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within 2 h after admission to department or the ICU ward. Results The confirmed diagnosis rate, emergency success rate, transport success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Bone trauma; First aid; Method;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骨创伤是临床常见的骨科急诊疾病,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等均可造成患者骨创伤,患者以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肢体永久性的损伤,造成残疾,为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重要影响[1-3]。为更有效地对骨创伤患者进行急救,改善患者的A后,近年来我院对骨创伤急救方法进行改良,为观察其临床疗效,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至我院进行骨创伤急诊治疗患者231例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至我院进行骨创伤急诊治疗患者231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经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为骨创伤。根据来诊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作为观察组,共计116例,其中男71例,女45例,年龄18~77岁,平均(47.33±12.19)岁,其中肋骨骨折15例,颅骨骨折17例,肩部脱位或者骨折22例,肘部脱位或骨折27例,膝关节脱位或骨折19例,髋关节脱位或骨折16例。序列号为双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计115例。其中男66例,女49例,年龄18~79岁,平均(47.91±12.88)岁,其中肋骨骨折14例,颅骨骨折18例,肩部脱位或者骨折23例,肘部脱位或骨折31例,膝关节脱位或骨折21例,髋关节脱位或骨折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进行常规诊断和急救处理。
观察组:采用创伤分级诊断方法进行急救诊断处理。在患者进入急诊室和经过初步抢救后离开急诊室分别进行创伤评分。根据评分情况评定患者抢救次序,分数越低的患者急救优先级越高。
具体评分方案如下:对患者收缩期血压、毛细血管充盈程度、呼吸幅度、呼吸、昏迷程度5项指标进行评分,每项指标分别予以加权和赋值,分数范围为1~16分,分数越高,情况越好,分数越低,情况越差,急救越优先。
对患者抢救措施如下:首先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清理,防止窒息发生。患者取侧卧位,托起下颌,去掉患者鼻内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咽通气管,吸氧。同时行气管切开术,予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给予呼吸支持。如果患者有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心脏挫伤、心包急性阻塞等对生命有威胁的创伤给予优先处理。如果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则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恢复患者心跳。迅速开发患者静脉通路,需要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可选择上肢的头静脉或者贵要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如果不能找到静脉,则进行静脉切开,或者使用16-18号静脉留置针。注意有输血要求的患者先取血送检再进行输血,扩容液首选碳酸氢钠、生理盐水为1:2的平衡盐溶液或者乳酸林格液,用量大约为失血量的3倍,输液的最初15 min入液1000 mL,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的脉搏、血压等生理体征调整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通常晶体输入量在2000~4000 mL时需要及时补充全血5000 mL。
1.3观察指标[4]
观察两组患者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收入科室后或者进入ICU病房后2 h的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转入病房或ICU后2 h死亡率和总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转入病房或ICU后2 h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0.86%、5.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96%、14.78%,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骨创伤在临床急诊急救中非常常见,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等行业迅速发展,骨科急诊创伤的人数处于上升趋势,其创伤的发生情况和复杂严重程度也在不断加重[5]。尤其是对于重症患者,骨创伤可能引发内脏出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和救治,可能引发死亡[6]。而有文献统计发现,在创伤所引发死亡的患者中,其中1/2患者死于创伤现场,1/3患者死于创伤的早期阶段,1/5的患者死于创伤后期的并发症,因此国外将受伤后1 h称为黄金60 min,给予高度重视,认为是抢救患者重要的时间段[7,8]。但是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因此入院急诊抢救就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关键[9]。
急诊患者入院后往往多个危重患者同时入院,如果不能正确评估患者伤情和危险程度,就有可能使危重患者得不到最为及时的治疗,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甚至死亡[10]。因此对患者伤情正确评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就成为急诊抢救的重点[11]。创伤分级诊断是我院近年来开展的对骨科急诊患者的评估机制,在患者进入急诊室和经过初步抢救后离开急诊室分别进行创伤评分[12]。根据评分情况评定患者抢救次序,分数越低的患者急救优先级越高[13]。评估内容包括患者收缩期血压、毛细血管充盈程度、呼吸幅度、呼吸、昏迷程度5项症状,以此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准[14]。评估过程快捷迅速,不会耽误抢救时间,但是会对患者抢救的优先级别提供准确参考,并为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参考[15-17]。从本次研究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骨创伤急诊患者采用创伤分级诊断方法进行急救诊断和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急救的效率,增加急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Dhir V,Itoi T,Fockens P,et al.Novel ex vivo model for hands-on teaching of and training in EUS -guided biliary drainage:Creation of “Mumbai EUS”stereolitho-graphy/3D printing bile duct prototype(with videos)[J].Gastrointest Endosc,2015,81(2):440-446.
[2] 张云峰,杨栋.3D 打印骨科模型临床应用的初步探索[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0):1260-1261.
[3] 张岩,梁旭,范鑫斌,等.三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 18(31):5011-5016.
[4] 曾展鹏,黄枫,王海彬,等.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J].现代医院,2015,15(5):125-127.
[5] 余霄,俞光荣,庞清江,等.第一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三种内固定对骨面应力传导变化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2):1070-1074.
[6] 李华南,吴继超,张海明,等.TBL 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 14(2):11-14.
[7] 洪一波,周临东.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1,43(2):90-91.
[8] 张亮,刘晋闽,张洁.中医骨伤与西医骨科学发展的比较探究[J].医学综述,2011,17(19):3001-3004.
[9] 刘炎,李军,黄振俊,等.骨(软)组织伤治疗现状与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思考[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4):357-358.
[10] 徐道志,王昱林,康涵威.富血小板血浆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6):560.
[11] 姚长风,白良川,唐巍.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6.
[12] 胡勇,董伟鑫,孙肖阳,等.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3):212-216.
[13] 顾松,刘天苹,沈尊理,等.基于有限元的第 5掌骨颈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W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1):4056-4059.
[14] 马利阁,王凯,刘阳,等.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76-1478.
[15] 叶枫,陈福林.“揉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3,32(8):595-597.
0 引言
随着智能装备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械手臂的使用,机械手臂不仅效率高,而且国产化的不断发展也使其成本在逐步降低。但是机械手臂的振动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很好的解决,当机械手臂在某时刻的固有频率和激励源频率相同或相近时,手臂的振动不断放大,严重影响机械手的定位。
1 机械手臂模型分析
如图1所示为机械手臂简化图,机械手由三条手臂构成,分别为臂1、臂2、臂3,每个手臂之间通过电机转动连接,臂1为最末端关节,上面安装手爪来抓取物品。
通常对多关节机械手臂的抑制方法有以下几种:结构优化设计、反馈控制、输入指令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延杰在《硅片传输机器人手臂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机械工程学报)对机构优化设计有较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从反馈控制研究对机械手臂振动的方法。
J为转动惯量矩阵,τ为广义力矩矢量。
2 动态特性分析
将整个机械手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研究,固有频率为系统的固有属性,对多关节机械手臂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并根据公式1,得出固有频率公式:
ω为系统的固有频率,A为模态振动矢量。由于机械手臂在运动中的位置始终变化,其质量矩阵为时变矩阵,所以系统的固有频率随机械手臂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其值非定值。
3 机械手臂振动检测
(1)检测硬件原理图
使用msp430系列单片机相应速度快,处理能力强,性价比高,故选择型号2553作为核心处理芯片,以压力传感器作为振幅检测元件,构建硬件检测电路,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传感器的检测数据通过AD574转换为数字量传输给单片机处理,单片机对数据滤波及分析后将结果传输给上位机。
(2)检测结果
振幅传感器安装在关节处的电机上,构成半闭环控制方式。通过实验得到振动数据,通过数据绘制其时域振动波形图。
通过检测振幅的变化来调整机械手的运动规律,使其振动避开固有频率,保证机械手安全运行。
4 结语
以多关节机械手臂为模型,建立动力学公式,进一步求出系统固有频率表达式。利用MSP430单片机及振幅传感器为核心元件构建硬件检测电路,测得关节处电极的振动规律并将振动数据传输给上位机控制中心,为下一步的抑制振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一.网络与路由器概述
网络诊断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网络技术的方方面面。为方便下面的讨论,首先简单回顾一下网络和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集合加通信设施组成的系统,即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连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而且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的系统。计算机网络按其计算机分布范围通常被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局域网覆盖地理范围较小,一般在数米到数十公里之间。广域网覆盖地理范围较大,如校园、城市之间、乃至全球。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导致网络之间各种形式的连接。采用统一协议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连,使互联网络很容易得到扩展。因特网就是用这种方式完成网络之间联结的网络。因特网采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协议,将世界范围内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和最流行的国际性网络。
2.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把每部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和服务,将这些层、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是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的核心。该模型将网络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TCP/IP即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间互联协议是一组网络协议。TCP/IP起源于美国ARPANET网,发展至今已成为因特网使用的标准通信协议。使用TCP/IP能够使采用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以有序的方式交换数据。
4.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是用于网络连接、执行路由选择任务的专用计算机。路由器工作于网络层,对信包转发,并具有过滤功能。路由器能够将使用不同技术的两个网络互连起来,能够在多种类型的网络之间(局域网或广域网)建立网络连接。它将处在七层模型中的网络层的信息,根据最快、最直接的路由原理从一个网络的网络层传输到另一个网络的网络层,以达到最佳路由选择。同时在内部使用高档微处理器,用高速的内部总线连接适合各种网络协议的接口卡。并具有多种网管功能,能监视与路由器相连接的一些网络设备和它们的配置运行情况。
5.CISCO路由器是目前网络建设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路由器,有多种档次、多种系列,目前常用的当属2500系列,本文以2500系列为例讨论。2500系列路由器是固定接口的多协议路由器,支持CISCOIOS全部功能。根据特定的协议环境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固定配置的路由器(2501)、带HUB口的路由器(2507)、摸块化的路由器(2514)和访问服务器(2511)。它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配置和管理,是一种用于小规模局域网和广域网网络层中继的路由设备。
6.CISCOIOS是CISCO所特有的互连网操作系统,所有的CISCO产品都运行IOS,IOS将它们无缝连接在一起协同工作。给用户提供一个可支持任意硬件界面、任意链路层、网络层协议的可扩展的开放型网络。IOS支持众多的协议,包括各种网络通信协议和路由协议等。CISCOIOS已成为工业界网际网互联的事实标准。CISCOIOS提供几种不同的操作模式,每一种模式提供一组相关的命令集、不同的操作权限和操作功能。基于安全目的,CISCO用户界面中有两级访问权限:用户级和特权级。第一级访问允许查看路由状态,叫做用户EXEC模式,又称为查看模式;第二级访问允许查看路由器配置、修改配置和运行调试命令,叫做特权EXEC模式,又称为配置模式。在特权级中,按不同的配置内容,可进入不同的配置模式,如全球配置模式、接口配置模式、线配置模式等。
二.网络故障诊断概述
网络故障诊断应该实现三方面的目的:确定网络的故障点,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发现网络规划和配置中欠佳之处,改善和优化网络的性能;观察网络的运行状况,及时预测网络通信质量。
网络故障诊断以网络原理、网络配置和网络运行的知识为基础。从故障现象出发,以网络诊断工具为手段获取诊断信息,确定网络故障点,查找问题的根源,排除故障,恢复网络正常运行。
网络故障通常有以下几种可能:物理层中物理设备相互连接失败或者硬件及线路本身的问题;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的接口配置问题;网络层网络协议配置或操作错误;传输层的设备性能或通信拥塞问题;上三层CISCOIOS或网络应用程序错误。诊断网络故障的过程应该沿着OSI七层模型从物理层开始向上进行。首先检查物理层,然后检查数据链路层,以此类推,设法确定通信失败的故障点,直到系统通信正常为止。
网络诊断可以使用包括局域网或广域网分析仪在内的多种工具:路由器诊断命令;网络管理工具和其它故障诊断工具。CISCO提供的工具足以胜任排除绝大多数网络故障。查看路由表,是解决网络故障开始的好地方。ICMP的ping、trace命令和Cisco的show命令、debug命令是获取故障诊断有用信息的网络工具。我们通常使用一个或多个命令收集相应的信息,在给定情况下,确定使用什么命令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譬如,通过IP协议来测定设备是否可达到的常用方法是使用ping命令。ping从源点向目标发出ICMP信息包,如果成功的话,返回的ping信息包就证实从源点到目标之间所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罗层的功能都运行正常。如何在互联网络运行后了解它的信息,了解网络是否正常运行,监视和了解网络在正常条件下运行细节,了解出现故障的情况。监视那些内容呢?利用showinterface命令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待检查的每个接口的信息。另外showbuffer命令提供定期显示缓冲区大小、用途及使用状况等。Showproc命令和showprocmem命令可用于跟踪处理器和内存的使用情况,可以定期收集这些数据,在故障出现时,用于诊断参考。
网络故障以某种症状表现出来,故障症状包括一般性的(象用户不能接入某个服务器)和较特殊的(如路由器不在路由表中)。对每一个症状使用特定的故障诊断工具和方法都能查找出一个或多个故障原因。一般故障排除模式如下:第一步,当分析网络故障时,首先要清楚故障现象。应该详细说明故障的症侯和潜在的原因。为此,要确定故障的具体现象,然后确定造成这种故障现象的原因的类型。例如,主机不响应客户请求服务。可能的故障原因是主机配置问题、接口卡故障或路由器配置命令丢失等。第二步,收集需要的用于帮助隔离可能故障原因的信息。向用户、网络管理员、管理者和其他关键人物提一些和故障有关的问题。广泛的从网络管理系统、协议分析跟踪、路由器诊断命令的输出报告或软件说明书中收集有用的信息。第三步,根据收集到的情况考虑可能的故障原因。可以根据有关情况排除某些故障原因。例如,根据某些资料可以排除硬件故障,把注意力放软件原因上。对于任何机会都应该设法减少可能的故障原因,以至于尽快的策划出有效的故障诊断计划。第四步,根据最后的可能的故障原因,建立一个诊断计划。开始仅用一个最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诊断活动,这样可以容易恢复到故障的原始状态。如果一次同时考虑一个以上的故障原因,试图返回故障原始状态就困难的多了。第五步,执行诊断计划,认真做好每一步测试和观察,直到故障症状消失。第六步,每改变一个参数都要确认其结果。分析结果确定问题是否解决,如果没有解决,继续下去,直到解决。
三.网络故障分层诊断技术
1.物理层及其诊断
物理层是OSI分层结构体系中最基础的一层,它建立在通信媒体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和通信媒体的物理接口,为数据链路实体之间进行透明传输,为建立、保持和拆除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服务。
物理层的故障主要表现在设备的物理连接方式是否恰当;连接电缆是否正确;MODEM、CSU/DSU等设备的配置及操作是否正确。
确定路由器端口物理连接是否完好的最佳方法是使用showinterface命令,检查每个端口的状态,解释屏幕输出信息,查看端口状态、协议建立状态和EIA状态。
2.数据链路层及其诊断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使网络层无须了解物理层的特征而获得可靠的传输。数据链路层为通过链路层的数据进行打包和解包、差错检测和一定的校正能力,并协调共享介质。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数据之前,协议关注的是形成帧和同步设备。
查找和排除数据链路层的故障,需要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检查连接端口的共享同一数据链路层的封装情况。每对接口要和与其通信的其他设备有相同的封装。通过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检查其封装,或者使用show命令查看相应接口的封装情况。
3.网络层及其诊断
网络层提供建立、保持和释放网络层连接的手段,包括路由选择、流量控制、传输确认、中断、差错及故障恢复等。
排除网络层故障的基本方法是:沿着从源到目标的路径,查看路由器路由表,同时检查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如果路由没有在路由表中出现,应该通过检查来确定是否已经输入适当的静态路由、默认路由或者动态路由。然后手工配置一些丢失的路由,或者排除一些动态路由选择过程的故障,包括RIP或者IGRP路由协议出现的故障。例如,对于IGRP路由选择信息只在同一自治系统号(AS)的系统之间交换数据,查看路由器配置的自治系统号的匹配情况。
四.路由器接口故障排除
1.串口故障排除
串口出现连通性问题时,为了排除串口故障,一般是从showinterfaceserial命令开始,分析它的屏幕输出报告内容,找出问题之所在。串口报告的开始提供了该接口状态和线路协议状态。接口和线路协议的可能组合有以下几种:1)串口运行、线路协议运行,这是完全的工作条件。该串口和线路协议已经初始化,并正在交换协议的存活信息。2)串口运行、线路协议关闭,这个显示说明路由器与提供载波检测信号的设备连接,表明载波信号出现在本地和远程的调制解调器之间,但没有正确交换连接两端的协议存活信息。可能的故障发生在路由器配置问题、调制解调器操作问题、租用线路干扰或远程路由器故障,数字式调制解调器的时钟问题,通过链路连接的两个串口不在同一子网上,都会出现这个报告。3)串口和线路协议都关闭,可能是电信部门的线路故障、电缆故障或者是调制解调器故障。4)串口管理性关闭和线路协议关闭,这种情况是在接口配置中输入了shutdown命令。通过输入noshutdown命令,打开管理性关闭。
接口和线路协议都运行的状况下,虽然串口链路的基本通信建立起来了,但仍然可能由于信息包丢失和信息包错误时会出现许多潜在的故障问题。正常通信时接口输入或输出信息包不应该丢失,或者丢失的量非常小,而且不会增加。如果信息包丢失有规律性增加,表明通过该接口传输的通信量超过接口所能处理的通信量。解决的办法是增加线路容量。查找其他原因发生的信息包丢失,查看showinterfaceserial命令的输出报告中的输入输出保持队列的状态。当发现保持队列中信息包数量达到了信息的最大允许值,可以增加保持队列设置的大小。
2.以太接口故障排除
以太接口的典型故障问题是:带宽的过分利用;碰撞冲突次数频繁;使用不兼容的幀类型。使用showinterfaceethernet命令可以查看该接口的吞吐量、碰橦冲突、信息包丢失、和幀类型的有关内容等。
1)通过查看接口的吞吐量可以检测网络的利用。如果网络广播信息包的百分比很高,网络性能开始下降。光纤网转换到以太网段的信息包可能会淹没以太口。互联网发生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优化接口的措施,即在以太接口使用noiproute-cache命令,禁用快速转换,并且调整缓冲区和保持队列。
2)两个接口试图同时传输信息包到以太电缆上时,将发生碰橦。以太网要求冲突次数很少,不同的网络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情况发现冲突每秒有3、5次就应该查找冲突的原因了。碰橦冲突产生拥塞,碰橦冲突的原因通常是由于敷设的电缆过长、过分利用、或者“聋”节点。以太网络在物理设计和敷设电缆系统管理方面应有所考虑,超规范敷设电缆可能引起更多的冲突发生。
3)如果接口和线路协议报告运行状态,并且节点的物理连接都完好,可是不能通信。引起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两个节点使用了不兼容的幀类型。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重新配置使用相同幀类型。如果要求使用不同幀类型的同一网络的两个设备互相通信,可以在路由器接口使用子接口,并为每个子接口指定不同的封装类型。
3.异步通信口故障排除
互连网络的运行中,异步通信口的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可靠服务,但又是故障多发部位。主要的问题是,在通过异步链路传输基于LAN通信量时,将丢失的信息包的量降止最少。
异步通信口故障一般的外部因素是:拨号链路性能低劣;电话网交换机的连接质量问题;调制解调器的设置。检查链路两端使用的调制解调器:连接到远程PC机端口调制解调器的问题不太多,因为每次生成新的拨号时通常都初始化调制解调器,利用大多数通信程序都能在发出拨号命令之前发送适当的设置字符串;连接路由器端口的问题较多,这个调制解调器通常等待来自远程调制解调器的连接,连接之前,并不接收设置字符串。如果调制解调器丢失了它的设置,应采用一种方法来初始化远程调制解调器。简单的办法是使用可通过前面板配置的调制解调器,另一种方法是将调制解调器接到路由器的异步接口,建立反向telnet,发送设置命令配置调制解调器。
showinterfaceasync命令、showline命令是诊断异步通信口故障使用最多的工具。showinterfaceasync命令输出报告中,接口状态报告关闭的唯一的情况是接口没有设置封装类型。线路协议状态显示与串口线路协议显示相同。showline命令显示接口接收和传输速度设置以及EIA状态显示。showline命令可以认为是接口命令(showinterfaceasync)的扩展。showline命令输出的EIA信号及网络状态:
noCTSnoDSRDTRRTS:调制解调器未与异步接口连接。
CTSnoDSRDTRRTS:调制解调器与异步接口连接正常,但未连接远程调制解调器。
CTSDSRDTRRTS:远程调制解调器拨号进入并建立连接。
2数控机床机械故障的诊断方法
数控机床机械故障的诊断过程大体可分为3步:①识别数控机床的运行状态,检查是否存在异常。②检测数控机床的运行过程,在动态过程中观察运行情况。③判断故障的发展趋势,从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数控机床的运行状态。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可通过机床机械部分的某些特征或参数判断故障,这些特征或参数包括振动、声音和温度等。如果特征和信息正常,处于合理范围,则证明数控机床运行正常;如果特征和信息不正常,处于不合理范围,则证明机械存在一定的故障。
2.1简易故障诊断法
2.1.1用眼睛观察
该方法利用人的视觉观察机床机械部分的运行情况,比如查看机床机械的部件是否松动、零件是否损伤、油是否充足、是否存在漏油现象等;观察机床机械外部的颜色,从而判断机床机械的温度;观察机械油箱中油料的黏稠度、颜色,从而判断油箱内部积淀物的量;根据金属废弃物的量判断相关机件的磨损情况;观察机械内部的关键轴承部位是否完好。
2.1.2用耳朵听
该方法利用人的听觉判断数控机床运行情况。由于数控机床属于精密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会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其节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存在故障的机床发出的声音紊乱,比如出现重音、杂音等。如果出现无规则、涣散的声音,则机床内部的零件可能已松动;如果出现碰撞的声音,则机床内部可能正在遭受撞击。一些有经验的维修人员会敲击数控机床的零件,从而判断机床零件是否存损伤。
2.1.3用手去触碰
使用皮肤触碰的方式可判断机床的运行温度。在人的皮肤触碰机床时,可先用手指或手指指节处对机床表面进行试探性触碰,如果温度较低,再使用手掌碰触机床表面,从而确定具体的温度。此外,使用皮肤触碰的方式还可以感受机床的振动程度,从而判断故障位置。
2.1.4用鼻子嗅
利用人的嗅觉可判断机床高温部位的故障位置。机床上温度较高的部位往往是因机械剧烈的摩擦而造成的,当可燃物高温氧化时,会发出一定的气味,维修人员可根据气味找到故障位置。由于不同材料燃烧发出的气味不同,因此,采用该方法还可以快速找到故障原因。
2.2故障检测中的油样分析法
在数控机床的运行中,通常会使用油和液压油。根据油样分析结果可获得大量的数控机床运行信息。机床的运行离不开机械间的互相摩擦,而油在摩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油在机床内部的流动过程中,常产生一定的碎屑,工作人员通过对油样的检验和分析,可间接地判断一些机械内部磨损的程度,从而找出磨损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