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8:22: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互联网应用例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人们随时随地通过通信设备就能进行网上学习。在家里可以用智能电视,在学校可以用电脑,平常拿起手机也能进行网络学习。互联网的资源免费而且随手可得。网上的英语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本,教师与学生应抓住机会好好利用网络中的英语资源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和丰富自身的英语知识库。
二、互联网英语资源特点分析
互联网英语资源是英语知识以文本、图像、语言、音频、视频等形式出现在网络上。互联网英语资源可以很好地补上传统英语教材的不足,因为它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并且信息更新速度快,跟得上人们生活的节奏。网上英语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各个英语学习群体,彼此之间相隔千里亦可进行英语交流,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和资源实时共享。除此之外,互联网英语资源因音频视频载体而具有信息容量大和生动想象的特点,知识容易被人了解明白。丰富的英语数字资源使得学生可以跨域时间空间获取资源,并且虚拟的数字资源与传统英语教材相比所占的空间少之又少。人们在检索所需的资源时,比起传统逐一翻页的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检索关键字更为方便,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举例:牛津字典内容的确丰富,但其体积庞大、占据的空间也相对较多,学生翻页觉得其笨重,使用极不方便。而电子词典――金山词霸,作为移动设备应用平台,其具有极其便利的特点,使得英语学习简便化。内含牛津词典,并且词典也可以收纳新词汇,与时俱进。该软件下载方便和资源免费使用,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使用,与笨重的纸质牛津词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互联网英语资源的再利用
互联网英语学习有许多中方式,除了在电脑上观看教学视频之外,还有利用现在流行的移动设备学习。网站上的英语资源多种多样,有综合性、创意性、工具性和功能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英语学习。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获取多种英语学习资源,比如电子书刊、外国出版的电子书、课堂资料或英语游戏。比如:现在流行一个英语口语学习软件――英语魔方秀,它是一款英语配音应用平台。平时为了应付口语考试,学生对着书本日夜练读,枯燥无味,对书本上的内容丝毫不感兴趣。这样的口语练习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收获不多。而这一款软件与众不同,当中的视频内容是流行的美剧、英剧或者电影,多数与时事热点有关,与潮流相符。录取配音并不断回放,寻找自身的进步空间,一步一步地进步让自己的英语口语变得更好更流畅。
例如:英语连读,hold on与tell her I miss her,这些都是一些简单连读的例子,但是有些学生就是发不出连读的音便把其可以分开读,这样出来的效果就是学生在读单词不是在读句子。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回头就忘记了。有了这个软件就不一样,学生可以利用它重复听重复练习,最后便可以发出 [hol don]与[teller I misser]这两个连读的音。这个软件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令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重拾兴趣,生动的画面创新有趣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软件在不断更新版本,逐步改善该软件的性能,从原本只有配音的功能逐渐增加到学语法、背单词、新闻演讲等等,这些内容更新的速度在传统的课堂与固定的教材是不能够满足的。
尽管互联网上有许多可利用的英语资源,但是学生的定力不足,在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时,往往失去了目标,寻找资源就像大海捞针。所以在利用互联网英语资源进行学习时,教师的指导是非常之有必要。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比较可靠的网站――可可英语,这是一个在线英语学习、具有海量丰富资源的网站,符合各个英语水平的学生。该网站上有各种模块:“听力提升”“口语提升”“能力提升”“英语考试”还有“基础教学”,就是符合少儿、小学、中学等相关的学习。另外还有每日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在课堂上利用英语互联网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网络上的视频进行教学,比如一些有趣的俚语或者有趣的外国笑话,又或者有哲理性的TED视频,创设情景把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易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条件接触到互联网,因此学校应该创设条件为学生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建立一个多功能室,平时除了计算机的学习之外,学生也可以到此进行网上搜查资料,进行网上学习。或者学校开设网上英语学习课程,创新教学课程,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利用此新颖的学习方式进行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在多媒体技术未形成之前,传统教学在各类教学中占了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是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与练习的教学。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或练习,以及课后的温习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及带来的便利,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其本质可以概括为利用各种媒体的以最佳组合形式展示给学习者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素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
二、多媒体素材的取得
(一)传统方法
在传统方式下多媒体素材制作只能通过手工方式,工具也只能是简单的如相机摄影机,制作困难,多媒体素材资源稀少;多媒体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从而造成利用率的低下,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低。教师想要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要么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自己制作,要么找熟人打听所需素材。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积极性。
(二)从互联网上获取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制作多媒体资源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各种专用的软件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有了方便的工具,制作者不需要为制作的过程花过多的精力,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现实便可以产生很好的多媒体素材。
三、互联网多媒体素材的利用
(一)互联网多媒体资源的获取方式
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很多资源共享手段,用户利用这些手段可以很方便地获取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最常见的几种共享形式也是取得资源最方便的,有:web页形式;ftp服务形式;PoP点对点通信。
1.Web页和ftp形式的多媒体素材,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综合搜索网站上的搜索工具查找所需要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包含丰富资源搜索网站:Google(省略):全球最强大的搜索引擎;
百度搜索引擎(省略):最强大中文搜索引擎;亚虎(英文:省略;中文:cn.省略);新浪(省略);网易(省略);搜狐(省略);
以搜狐网来说明,我们可以点击其列出的分类“社会――历史”栏,打开后有许多的历史网站,分别浏览,可找到自己所需的材料;也可直接查找,你想找“康熙”的有关资料,可在搜索栏中输入“康熙”,在类型中选“网页”,点搜索后,可出现有关这个人物的许多网站或网页,后种方法较为直接,简单方便。
2.PoP点对点交流,点对点的各种应用软件使得任何一位用户都能够与其他使用相同软件的所有用户共享交流音乐、视频、图片、图书、软件、资料等各种文件,并能实现点对点的聊天通迅,非常方便多媒体资源的共享。常用的工具有icq、msn、oicq(qq)、Workslink、PP点点通等。
教师总能在互联网上找到符合或接近自身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素材,下载这些有用的素材后利用一些工具软件对不太满意的素材进行加工修改,之后便是各种素材在自己课件上的应用了。
(二)运用实践举例
本学期我制作《开辟新航路》课件的大部分多媒体素材都是从互联网中获取的,在该课件制作过程中互联网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我也体会到利用互联网上多媒体资源的便利性。
1.历史图片。新航路的相关图片资料可以在省略/zgjdstp.htm页,fshistory.省略/lstp_0.htm页上获得,下载的图片可以用图片处理工具Photoshop进行必须的处理。
2.封面及封底图片:课件封面及封底的图片也是在互联网上下载,下载后用Photoshop在图片上添加欢迎词及感谢词,其中应用到Photoshop的文字模块及投影效果。
3.地图资料:我在兄弟学校网站上找到了新航路开辟路线图,正是该课件所需要的,无需进行加工。
4.《大国崛起》影像:我从szw.snnu.省略/Fallow/Index_Vi.htm页上下载了《大国崛起》的视频资料,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把该资料的所有视频放映给学生,我就用视频处理工具EOVideo截取了其中58”-1’27”的片断作为该课件的视频。
5.背景音乐:我选择互联网上一段较为平缓的midi音乐作为课件中课前欢迎页的背景音乐,可以达到轻松气氛的效果。
6.利用局域网展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在课堂上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
该课件制作完在使用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功劳应归功于互联网。
四、互联网多媒体资源利用的原则
互联网上的多媒体资源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在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资源时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获取的多媒体应该为我所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分析制作的教学课件需要什么性质什么内容的多媒体素材,有时还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接受者选择相应的素材,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选择性原则
互联网上的多媒体素材非常丰富,就教学内容而言在很多网站上都有相关资源,这时我们应该选择质量相对较高的素材加以利用。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搜索大量的网站对各种资源进行比较才能得到高质量的素材。在实践中,我认为平时可以注意收集一些专业性网站,就历史教学来说可以注意历史专业研究类网站、历史网上博物馆、历史事件专题类网站、历史教学网站,在需要资料时就可以很有针对性地浏览这些网站;另外,在教学中并不是使用多媒体越多教学效率就越高,多媒体教学并非多媒体素材的无序堆砌,在选择高质量的素材,坚持宁缺毋滥、条理清晰地组织多媒体素材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鉴性原则
互联网上包含了大量高质量的多媒体素材,教师在下载利用时还应加强对其借鉴,经常思考他人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汲取其中的想象和智慧不断提高自身的制作意识。这样不断积累后自己也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素材,也可以对原作品进行一些改进提高质量,更适合于教师本身的需要。
实验的对象是我校的初三的学生,人数30人,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网络技能有基本的掌握。在初中阶段,他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包括文字处理、上网、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但是他们在上网寻找材料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在网上寻找材料感到困难很大,网上材料很多,但是觉得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材料;第二、网上文章的内容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看到这些材料,感到无从适从,难以做出鉴别、评价。因此培养学生从网上迅速获取真实的、有价值的阅读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省略/about是一个教育网站,作者选择该网站是因为其语言难易程度比较适合初三学生的英语水平,所涉及的内容是如何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语言教学,通过上网,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教师提供该网站让学生来评价、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际上这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英语学习活动,属于任务型教学方式。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在引导学生去学习。学生通过浏览网站内容,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学生获得答案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组织语言,把答案表述出来。
二、 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角色
该课程的教学需要三个星期的时间。每星期两个学时。第一步:建立认识。每一个星期,教师提供网站的网址并和学生一起浏览该网站,使学生对该网站有大概的了解。第二步:提供引导和目标。教师提供并讲解网站的五项标准。该标准来源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提供的网站评价标准。这五项标准的具体内容为:准确性标准、权威性标准、客观性标准、时效性标准和覆盖性标准。教师根据该五项标准设计出15个问题,并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5人,要求学生在课下浏览网站,回答这15个问题。第三步:依据学生回答提供解决方法。在第二个星期,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之后,教师讲解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确信学生使用该软件没有问题。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组把问题的答案用POWERPOINT软件演示,每组的演示时间为15分钟,学生需在一周内完成。第四步:完成任务,演示成果。在第三个星期,6个组的同学分别用15分钟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把自己对该网站的评价用POWERPOINT进行演示。学生演示完之后,教师对每个组做出评价。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材料,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课本为主、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三、 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改变了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方式
问及“你对网站上材料感兴趣吗”时,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认为很感兴趣,因为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加强学习者计算机英语的掌握,增强了学习者的计算机素养,有利于学习者新闻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学术眼界的开阔,很好地支持了学习。问及“传统的阅读教学和利用网络教学有何不同”时,有的同学说,传统的阅读课上所学的材料较少,而现在,阅读量超过了十倍,甚至是几十倍。由于阅读量的增加,阅读的方式也就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阅读课上,他们通常是花二十分钟的时间读文章,然后做文章后面的作业。这些作业题包括回答问题、词汇理解、完型填空。他们感到这样做,还是比较“精读”,而在网上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那些有关词汇、语法方面的练习,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浏览文章,写出大意。另一位同学说,学习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主要就是和老师对答案,学习课文中的知识点,而通过网络资源,学习者要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步骤和方法,积极性和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图分类号: F3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土地管理所涉及内容也越来越多,例如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调查等等,而过去传统土地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为实现土地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要建立高效现代化土地管理模式,就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也是土地管理工作者在未来工作中所要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技术是目前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潮流,大力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是推进区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战略举措及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更大程度发挥互联网技术应用范围、技术水平及服务深度,使之更好服务于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任然是个崭新的话题。
二、国土资源管理主要的内容
国土资源管理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地籍管理和执法监察四大方面。
1、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也被称为土地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对各类用地结构与布局来进行调整或者配置长期的计划,根据土地开发,利用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及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等,并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利用与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措施。
土地规划是对土地的利用构想与设计,该任务在于它根据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并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同时运用土地利用专业知识,并合理的规划、利用资源,以此来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具体包括查清土地资源、确定土地利用方向与任务、监督土地利用、调整用地结构、合理协调各部门用地,消除不合理土地利用现象,同时落实各项土地利用的任务,包括用地的指标落实及土地的开发、整理、复垦指标落实,保护土地资源,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关系,协调城乡用地之间关系,协调耕地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土地规划内容当中应包含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供给及需求预测,土地供需平衡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重点用地的项目布局,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用地规划,水利工程用地规划,农业用地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与规划实施。
2、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是由土地质量特性与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土地功能使用过程。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方式研究土地利用对于实现人与地的和谐,促进经济重要作用,土地利用包含了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人类根据土地质量特性来开发并利用土地来创造财富,满足人类生产与生活需要;二是指利用土地来改善环境,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土地利用实质就是土地自然生态子系统及土地社会经济子系统,以人口子系统为纽带与接口耦合而成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即土地利用系统。
3、地籍的管理
地籍是国家用来登记土地隶属关系簿册,就是土地的户籍,用来记载土地的基本的信息。其包括了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地价,地类,界限等。基础地籍资料当中包括地籍图、地籍册与地籍登记档案。
自然资源与生产资源土地为地籍管理对象,而土地权属问题是地籍管理核心。现如今,中国地籍管理包含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定级和档案管理几个基本内容 , 土地管理内容也将随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对地籍资料的需求增长,而不断地调整和扩充。地籍管理工作一般都以国家规定管理的制度作为基础,以此来保证地籍资料连贯性和系统性,概括性和完整性,以及可靠性和精确性。
4、执法监察
我国已连续多年全面开展了土地和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卫片执法检查就是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情况进行监测,制成影像图,将同一地区前后两个不同时间点的影像图进行对比,发现疑似违法违规行为,将影像图和数据表格发到各个县区,由县区对本辖区的疑似违法状况进行核查,最终将核查数据经互联网登录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将数据由县-市-省-部,逐级上报。
三、互联网国土应用的领域
土地的开发整治涉及了大量的空间信息,其中包括整理区范围确定,整理潜力分析,整理区田块高程,水系、水工建筑物、道路、村庄及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数据获取,项目方案确定,规划图编制,项目验收与评价等,土地整治项目是一项复杂综合工程,其中包含了现状复测,填方的碾压以及土方综合平衡等多个方面控制。
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国土资源管理,目前,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关键技术包括射频识别,传感网,两化融合技术。在国土资源的管理问题当中,怎样将监测数据跟互联网来相结合,这项技术将起到关键作用。
随互联网技术发展,土地开发整治监管工程可以借助互联网实时感知。无线传输以其强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对土地开发整治过程涉及大量的空间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分析、管理及应用,为科学的进行土地的整理规划的设计提供了数据基础,为土地的整理工程的监管提供了决策依据。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下面几点:
1、农业资源感知系统
利用GPS和传感器技术实时获取整理项目区域内每个地块土壤及作物的信息,及时了解耕地状态信息,如地块连片程度,耕地土壤有机物,湿度,温度,水分及产量分布等情况,并利用埋在地块表层无线网络传输节点设备,进行数据无线传输,从而为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地平整及农田水利等工程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一定信息基础,研究土地整治领域感知数据的标准,互联网共性技术平台、信息处理及数据分析等等都基于互联网农用地的资源监测及管理方面关键技术。
2、耕地的质量监控的系统
建立基于互联网土地整治耕地质量监控的标准流程,并对土地整理过程中耕地质量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其中包括耕地养分、土层、土壤肥力、盐渍化、土地污染程度等方面特性。利用专业土地监测传感器把上述耕地的质量因子来进行随机取样并获取其数据,感知的数据经过无线传感网来录入项目监管部门业务系统,系统再次将原始数据经过移动通信网来传输到专业土壤检测的机构服务器,进行智能处理及分析,并把结果实时反馈给监管部门系统。
3、重大工程监管平台
互联网环境下,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智能监控体系经由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3个层次构成。并利用红外光谱等专用传感器以及卫星遥感系统来采集项目,监管所涉及耕地质量,工程质量和进度,资金利用等信息,按统一数据采集标准将采集信息经网络层来传输到应用层。
建立项目区域信息网,并对土壤湿度与紧实度,道路修建长度等大量可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在应用层方面只需少量人工就可进行调整及控制工作,进而提高重大工程监管平台智能化和科学化的水平。
4、土地利用以及土地和矿产违法违规监管平台
利用土地利用监管、矿业权年检、报备及督察监管、建设用地监管、供后监管、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等网络平台,每个监管平台都是利用了网络信息传递功能,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数据,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数据在线审核并将疑似问题数据反馈,同时要求核查处理并限时上报处理结果。
四、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国土资源领域,可以实现土地开发整治的智能监管,耕地保护的智能监控,国土产权电子标签的管理等国土资源的管理智慧化,构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智慧国土信息平台,进而有助于提升国土资源的管理信息化水平,来增强国土资源配置科学性,形成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本文,在描述互联网概念及国土资源管理内容基础上,深入分析互联网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应用方法及重要内容,提出指挥国土信息决策平台总体设计思路,体系架构及建设内容,并旨在给国土资源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