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09:24: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毕业设计特色与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0.引言
毕业设计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也是学生独立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次综合训练,同时,也是大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3]。
新疆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专业是首批进入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的新办专业。该专业的建设目标,是为了适应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熟悉工程技术和工程原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遵循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和建设任务,依据《石油化工》特色专业培养要求, 课题组加强了特色专业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工科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1.1 选题面窄且缺乏新意。
部分指导老师缺乏对题目深度、难度的把握,给出的题目创新性不强,普遍存在选题简单化、形式化现象,不少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前沿性;有的题目范围
很窄,工作量严重不足,相当于课程设计;或者有的题目非常大,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可能完成,同时也无实用价值。
1.2 与专业实际结合不紧密。
毕业设计没有达到利用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工程训练的目的,毕业生缺乏阅读、整理、归纳技术资料的能力。这些问题体现在,指导老师对学生责任心不强,设计题目安排不合理,学生没有得到综合能力的训练,还有部分老师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就不强,所以设计题目只是给出设计条件,学生按照工程手册进行常规设计,甚至有的设计类题目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计算办法,没有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要求。此外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选题不多,使毕业设计失去了让学生进行岗前能力培养和锻炼的功能。
1.3 指导方式单一化。
目前大部分院系均存在着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往往是一名老师指导多名学生,老师本身还承担着其他教学任务,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指导每一位学生和辅导并解决每一位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终结果必然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如果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仍将无法满足毕业设计指导的要求。
1.4 老师或学生对该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多数学生因找工作而无心认真对待毕业设计,教师也忙于科研和其它教学任务而无法顾及毕业设计的指导。此外,还有部分老师多年来一直是几个相同的毕业设计题目,分别在不同的几届学生中沿用,导致学生利用借阅毕业论文的机会,借用论文中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因此,在最终论文撰写阶段,部分学生对收集的相关资料不进行分析、整理和消化,出现论文中心不突出,设计计算缺乏依据等现象。
1.5 毕业答辩不够严谨
毕业答辩是以教研室为答辩小组或学生随指导教师所在教研室参加答辩。学校已经制定了严格评分标准和细则,但在执行中考核不够严格,存在顾及面子、同情怜悯,不管质量如何一概顺利通过的现象。在内容评定方面,不能重点考察学生毕业设计的原创性、实效性和真实性。比如:有的题目是“什么什么的研究”,其结果就是一些资料的拼凑,根本没有学生自己独立解决一个问题或新思想的内容或者是典型案例分析,作为工科毕业生这样的论文能够通过答辩,使答辩失去了意义,对后继学生也带来不良影响。
2.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结合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特色专业,就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以下改革与实践。
2.1 优化选题结构,实行双向选择。
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协作精神,尤其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新思想、新改进和新发现,毕业设计或论文着重于选题的前沿性和工程性,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克服传统毕业设计与现场实际脱节的问题。在立题方面可鼓励教师结合科研课题、工程实践、实验室建设等实际工作进行立题,拓宽题目类型。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毕业设计题目的遴选后,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加大具有工程背景的设计类题目的比例。
2.2 充分利用开放式专业实验室。
利用专业实验室作为毕业设计的一个良好平台。学生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实验装置,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兴趣,查阅大量的资料,自主进行产品的开发,包括工艺路线及工艺条件的确定,直到得到基本满意的产品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先后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指点和提示,学生们能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想办法去解决。比如:在设计工艺路线和测定方法时,要用到交直流稳压电源和滑动变阻器两个关键仪器,本专业实验室无法解决,学生通过和其他院系专业老师沟通、协商,最终借到了这两个关键仪器等等类似情况。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查阅、整理、归纳、消化吸收资料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之间的沟通能力,增强了相互间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2.3邀请企业专家参加毕业设计出题和指导
毕业设计或论文除严格执行程序化过程外,着重于选题的前沿性和难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协作精神,尤其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新思想、新改进和新发现。。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题目的遴选,采取专家和课题组老师共同指导学生或学生到企业现场完成毕业设计的两种方式,每届有4名以上学生在企业现场完成毕业设计。加大具有工程背景的设计类题目的比例,石油化工063班设计类题目占48%,石油化工073班达到60%。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或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毕业设计,一方面解决了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利用兼职教师来弥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的实战能力也得到加强。
2.4邀请企业专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在答辩环节,采取聘请相关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兼职教授和本院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的方式,分别对石油化工2006级、2007级学生实行毕业设计(论文)公开答辩考核。企业专家结合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如:专家提问到,在合成氨工艺流程中合成工段,“为什么将合成塔分三个,而不用一个合成塔”等实际问题。在成绩评定方面,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评分标准,有答辩委员会成员独立、逐项打分,最后取每项的平均分求和得出每位同学的答辩成绩。通过这种企业专家参与学生毕业答辩方式,学生成绩真实、客观,真真体现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和能力。这样对毕业生、指导教师都有警策作用,使之不能掉以轻心,严格杜绝蒙混过关。同时,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性及专业课的系统性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对后继班级学生的学习和对专业的认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结束语
此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具备了三大特色,一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系统性,以石油化工专业的06-3、07-3、08-3三届学生为实践主体;二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按照化工企业用人实际要求,聘请化工企业的专家参加了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三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示范性,做到了改革过程的实用、效果的直观,使改革结果对后续班级和其它专业具有示范作用和可推广性。本科毕业设计是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的题目、校企共同指导等方式在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走向社会的竞争能力。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就业率明显提高,就业人员中进入化工行业的比例,由2010届的52%上升到2011届的69%。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7-02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的复合人才[1],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通过院团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多种方式,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了集产、学、研、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设计是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之一,也是进行专业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对本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提供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极其重要。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创造性地解决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践问题。此外,还要注重服务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主动将人才培养与地方文化产业对接,实现艺术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针对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新时期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发展需要的毕业设计模式,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崔宏巍等人[2]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化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崔苏卫等人[3]通过建立顶岗实习网络平台,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的一体化,形成了“产学结合,学做合一”的特色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毕业设计改革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以及评分标准不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毕业设计选题传统单一、缺乏变化,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专业发展前沿脱钩;毕业设计的教学时间安排与学生的求职时间相互冲突;缺乏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和对外交流。特别是在毕业设计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不够,很多选题只是对往届作品和文献的简单重复,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元素,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缺乏,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设计是人物现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展现完整的设计作品,是学生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设计个性与风格的重要平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要求的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教学任务。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人物形象设计是一个新兴行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立足湖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学院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产学研工作,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舞台影视化妆技术为特点,开设戏曲化妆、舞台影视化妆、配饰设计、立体剪裁、创意化妆等特色课程,构建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与地方文化企业紧密结合,通过解决企业在文化创造和形象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既加强了学校的产学研工作,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评价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我们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首先,我们在毕业论文选题上要求必须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在课题的选择上采用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其次,我们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调研、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论文答辩。作品汇展,学生也要独立认真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的调研和作品设计。院系两级督导专家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答辩等环节进行定期督查。此外,我们组织答辩小组,制定答辩评分标准,真实客观地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学生整个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习环节的总结性艺术实验活动,是学生对艺术思维、艺术表达以及艺术技法的一次最好的诠释。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学生可以有效地、自觉地将团队协作精神融入到形象设计创作过程的实践中去,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够在项目制作中采用新的方式、方法及途径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就无形中使得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经过毕业设计,学生具有独立艺术创作的能力,并在创作过程中凝聚自己的创新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4.开展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展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特有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鼓励学生以作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主题,既突出专业,又紧密联系生活,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展出。我们以实践实训案例作品露天展示及影像播放为主,配合用人单位校园现场招聘会以及教学研讨会,将教学成果展示、学生就业、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展出现场公开考评作品成绩,并将优秀作品制作成电子册在学院网站上,扩大毕业展的宣传工作。例如,2015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我们以“视・界”为主题,共展出120多个学生的优秀作品,并邀请了武汉顶层全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相互广告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进行现场校园招聘,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目前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建立了新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虽然我们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为社会培养兼具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广军,刘兰明,林春明.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8):5-7.
[2]崔宏巍,朱方来.高等职业院校四位一体毕业设计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7):74-77.
[3]崔苏卫.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54-155.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多元化指导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种联络手段层出不穷,如电子邮件、短信、电话、飞信、微博、QQ、MSN等,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方式,实现多渠道的交流与指导。
农机专业毕业设计实践问题探讨
(一)小题大做或是大题细做长期以来,对于毕业设计题目的大小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2010届“无筛农作物秸秆粉碎机的设计”和“GDMF2000-3型马铃薯分级机机架及出料系统设计”两个毕业设计题目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题目,前者属于整机设计,显得较“大”,后者只设计机架和出料系统,显得较“小”。到底这两个题目孰优孰劣,难分伯仲。作者认为,只要题目涉及的知识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大题或小题,而在于怎么把握学生设计的深度和水平。如果是整机设计这种大题,只作一般性的方案设计或总装设计,泛泛而做,不能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如果是出料系统设计这种小题,本身需要设计的零部件不多,再按照大系统那样泛泛而做,同样不能达到毕业设计要求。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应该有不同的设计深度和要求,小题应该大做、精做,大题应该细做。
(二)一人一题与团队合作一人一题是毕业设计评估的硬性指标,农机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也不例外。但是,现代社会特别重视团队合作和集体协作,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是公司考核一个职员是否优秀的条件之一。怎样在一人一题的设计要求下,培养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精神,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对于同一个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各不相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多数题目(尤其是设计类题目)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基本一致的,如机械设计类题目,都要求掌握文献检索能力、CAD制图能力和三维模型制作能力,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或提高,学生就可以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相互帮助,共同分享设计经验,共同讨论设计方法,这也是团队合作的一种形式。因此,一人一题与团队合作并不矛盾。
综合性大学一般以学校重点学科为培养对象,艺术类专业常为综合性院校补充性学科,艺术院系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提供给学生的展览场地有限、布展资源不足、展览环境局限,无法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大空间发挥,这种局限使得设计成果得不到最大的社会释放,导致他们对毕业设计的热忱不高。再次,展览形式的单一性是艺术院校毕业设计展的最大诟病,以视传专业毕业作品展为例,以海报招贴、包装设计等为主导的传统形式依然存在各艺术院校。但随着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趋向多元化,引入了信息设计、交互设计、导向设计、网络媒体设计、实验性海报和动态广告等。新的形式促使展示形式多元化。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首先要考虑展览形式的展现。但由于前期进行的策划不足,大部分的同学对创新缺乏勇气尝试,最终又回到传统单一的展览形式中。最后,综合性艺术院校展览形式的单一还存在于毕业设计与展览没有利用好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优势,更多是模仿专业性艺术学院的展览形式,缺乏自身特色。如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点的综合性大学,该大学艺术学院的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展可以发扬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特点,使学生的设计服务于农业与生命科学等特色学科,做出自己专业的特色,从而使设计作品真正达到产、学、研结合。除此之外,设计与展览还缺乏学院、系科、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视觉传达专业本身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跨界性较强的学科。合作性设计可以有更多形式的尝试,优势互补,发挥各自长处,包括跨界型的设计,多学科语言设计,用不同载体来体现作品的延伸性。上述提及的艺术院校专业特色与展览合作方式都需在毕业设计方向及展览策划的最初拟定。
二、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特征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艺术展览越来越多,交流越频繁,艺术院校的毕业展览存在的问题愈发显现,有些艺术院校已开始重视毕业设计展览及毕业设计展览模式的探讨与完善,力求显示出现代展览的包容性、多元性和创新性优势,同时对展览主题、展地安排、有效资源整合进行更周全的考虑。有的院校甚至将毕业设计展览作为自身鲜明的品牌效应。而这些与传统毕业设计展览相比,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源整合显示优势。院校的资源有限,毕业设计费用基本由学生自筹,由于经费的局限,学生较保守地使用传统设计方法,对耗费资金较高的创新性、研究性的实验性设计望而却步,因此与社会机构合作,或是社会力量主办、院校协办,高校间相互合作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学生资金与技术上的不足。其次是展览场地的多元变化。不同的合作方式使得院校在展览场地的选择也做了规划与调整,艺术院校和系科更多地选择开放性更大的美术馆、艺术馆等可以面向公众的场所。
三、视觉传达专业毕业设计的探讨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中掌握产品设计、制造、开发及市场推广的一般知识和组织管理原则,具有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该专业学生先后经过专业理论的学习,基础绘画的强化,三大构成的提升,设计软件的训练,设计思维的引导,产品形态的设计,产品模型的制作等一整套从理论到实践的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草图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产品制造与生产等专业核心技能,最终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相关工作。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就业之根本。
(二)强调学以致用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重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发现新知的能力,这是其区别于学术型院校、研究型院校的关键之处。工业设计是工业化时代的创新设计,对创新性和应用性要求较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该专业侧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以致用的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
(三)传承地方文化、服务面向地方
工业设计是技术、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所学知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这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不仅承担着培养社会、国家、业界所需的人才,给国家社会带来直接利益,还承担着培养适应地方发展所需的人才,给地方发展带来直接利益,集传承者、创新者、服务者于一体。如何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立足地方(行业)、融入地方(行业)、服务地方(行业)、共享地方(行业),成为推动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与责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的毕业论文,也不同于设计类学科中视觉传达、动画等专业的毕业设计。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项目,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寻求最佳设计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以产品模型和展板等综合形式作为成果展示。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
(一)突出专业特性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以产品为载体,以社会创新为导向的设计研究与实践。其毕业设计突出体现专业特性,是要区别于艺术类其他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突出专业特性应解决好三个问题:其一,在知识层面体现“是什么产品”;其二,在技能层面明确“用什么技术实现产品结构和功能”;其三,在实践层面反映“产品模型与设计理念之间融合的程度如何”。这三个问题与该专业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解决了是什么、用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专业特性才会更清晰、更突显,才能避免与平面、影视等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混乱或雷同。
(二)重视实践应用性
高校向社会输送的工业设计人才只有符合市场的需要才能够获得认可,才能被社会所吸纳。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育阶
段历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更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选题、方案构思、方案筛选、计算机建模、模型制作、产品展示是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六个主要环节,这六个环节涵盖了该专业绝大部分理论与实践知识,且每一环节对应一项专业能力。选题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宏观把握的能力;方案构思测试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方案筛选测试学生运用专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建模测试学生专业技能应用的能力;模型制作测试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产品展示测试学生系统把握专业知识的能力。目前,该专业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只参与前四个环节,模型制作则找企业或工厂代工完成,产品展示则认为无关紧要而被忽略。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型制作和产品展示是最能检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两个环节,因此,学生需参与到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实践应用环节,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展示地方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其毕业设计也应围绕地方特色展开,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紧密联系的工业设计专业更应如此。其毕业设计选题要切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地方企业、文化产业联系紧密,以服务地方发展为目的。如地处闽西北的三明学院,其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理学文化是该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较好的切入点,既能传承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又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科学选题
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毕业设计选题直接关系到后续毕业设计进展。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可从三方面考虑:首先,选题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从学生角度看,可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毕业设计后续工作进展自如;从导师角度看,可以确保课题的可行性,还能丰富科研成果。其次,选题着眼于地方企业与产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围绕地方特色展开创作,实现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再次,选题围绕社会发展与需求。此类选题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如毕业设计选题以我国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作为切入点,借助新技术、新材料对农村交通运输工具、生活用品等进行改良与创新,试图解决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又如选题以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盲人作为切入点,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通过盲人水杯设计、盲人娱乐产品设计、盲人银行卡设计、盲人出行公交信息系统服务设计等一系列设计方案,为解决盲人生活中出行不便拓展新思路,提供新对策。
(二)组建指导教师团队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根据教师自身专长,组建指导教师团队,采取分工与合作的方式,能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组建指导教师团队需注意:第一,指导教师团队中教师数量不宜过多,2~3个最佳。第二,指导教师团队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所差异,如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科研型教师与教学型教师、青年教师与老辈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给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建议。第三,团队中个人分工需明确。任务分工可依据教师专长和毕业设计管理中计划、组织、监督、控制等四个环节,共同督促、推进、落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38-02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自身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1]。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在教育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且产生较好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2]的专业。独立学院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是独立学院要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战略手段,也是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以下是在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针对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改革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建设特色课程体系
结合农业院校的特色,实行“宽口径、厚基础”,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方案,并修订与之相对应教学大纲。从近年来对我校水利水电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可知,有近一半的毕业生是从事农业水利行业,建设融合水利水电工程(大水利)与农田水利工程(小水利)的特色课程体系。增加了《灌溉排水工程学》、《水泵与水泵站》和《土壤农作学》等农业水利工程的专业课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学》和《水生态工程学》等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案的修订,不仅考虑了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衔接问题,更多地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务实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性来综合考虑。以《水工建筑物》专业课为例,土石坝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地下洞室稳定分析与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的相关内容重叠,所以在讲授过程中,不应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深入的理论推导,如何引导学生怎么应用已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但是应预先提示学生做好复习。由于考虑到已经糅合农业水利工程的课程体系,在水工建筑物中也应把渠首工程、渠系建筑物、渡槽、输水涵管和河道整治建筑物等水工建筑物规划为讲授内容。并且由于选修课程总学分的限制,像《坝工新材料与新技术》等很多选修课已进行了删减,所以在进行水工建筑物授课过程中,有必要把很多教科书以外的重要知识给以补充,比如土工复合材料的应用与特种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技术在水工建筑物中的应用非常常见。
二、推动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新教育理念是关键。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减少演示性实验以及验证性实验,逐步建立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3],即“三性”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积极申报校级、省级相关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借助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开展实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本校特色和本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同时顺应学校启动课程质量标准建设的响应,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进行课程质量标准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做到定位科学、目标明确;(2)课程内容的选定,做到系统性、完整性、前沿性和科学性;(3)课程教学方法,做到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艺术性;(4)开课时段确定,要做到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性、连贯性、规定性和灵活性。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水利的课程体系建设更具有特色。而且教研室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对推动本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三、毕业设计的要求及考核机制的改革
现行的毕业设计要求都是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背景进行选题,设计计算,绘制图纸及编写设计说明书,但是往往因为找工作,学生考研究生或考公务员上挤压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实际用来进行安心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往往不足够学生能系统全面地进行毕业设计。所以针对独立学院特别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现有的设计要求和考核机制存在不妥之处,所以改革毕业设计要求及考核机制势在必行。
对水利水电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应摆脱单一的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背景的水利工程设计课题,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可能从事施工或监理,可以选择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课题;对于有一部分同学从大二开始可能就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且申报相关专利,或者参加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这部分同学,是不是可以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或参赛作品的完整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考核材料,或许如果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一些相关专业资格考试,并且如果有专利授权、获奖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做支撑,足以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没必要再去设计院或设计单位索要工程项目资料来做“参考”,最后很多学生由于时间仓促,还没完全熟悉与“消化”整个设计过程,就在工程项目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毕业设计的格式要求与框架要求,稍作调整与修改就直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这样虽然从形式上,对考核学生毕业标准没有问题,但是对学生实质受益值得斟酌,而且目前实施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考核,过于繁杂与刻板。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改革毕业设计的要求和考核机制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湖南农业大学的专业教师主要还是通过聘任等方式依托母体高校的师资,但是母体高校由于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人才引进的步伐相对滞后,师生比就已经比较紧张,还要承担独立学院的专业教学任务,加剧了母体高校师资缺乏的情况,而母体高校在人才引进上存在要求高(基本要求博士学位),岗位有限,人才引进难度大,但是通过独立学院自身引进优秀的青年专业教师相对容易,并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的招聘、培育及评价机制,加强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母体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相结合。
五、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实习基地和实训中心建设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工程素养、提升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4],在独立学院等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要,而实践教学有实验、实习、实训三种形式。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极强的专业,因此,实验教学平台、实习基地和实训中心的建设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水利水电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条件。
本校独立学院一般不单独建设专业课实验室,因为建设专业课实验室投资过大,而且母体高校一般针对本科生实验的专业课实验室利用率不高,比如说水电站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水文实验室、水泵站实验室等针对水利水电专业的专业课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每年对本科生实验就只开放数周时间,虽然零星会有研究生和教师的科研实验,但是总体情况利用率与开发率都很低,所以独立学院完全可以依托母体高校的优势资源,追加投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来满足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环节的需求。
实习基地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加强基地建设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的有力保障。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主要是指校外基地的建设,是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桥梁,是通过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利水电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很多,比如湘潭水文站、浏阳双江口水文站、韶山灌区、铁山水库、株树桥水库、株洲航电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向家坝重力坝、白鹤滩拱坝工程等,但是签订协议并挂牌的实习基地却寥寥无几,由于实习经费非常有限,还要跟人家签订协议并且承担应有的责任与职责,实施起来难度可想而知。针对目前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每年可定期向签订合同校外实习基地拨款,形成“合作双赢”的利益关系,形成长久、稳定的合作格局,并制定合理、严格的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同时试推行“双师”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独立学院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是独立学院要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战略手段。针对现存的问题,还需要水利工程系和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建设特色课程体系,推动课程建设,推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大力实施毕业设计的考核机制改革,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实习基地和实训中心建设等方面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何娜梅,陈方.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辨析[J].科教文汇,2014,(7):65-66.
二、结合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教学课题研究
(一)课题概述。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专业训练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和技能并针对性地补充和学习实际项目所涉及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了解项目设计的过程和要求。湖北文理学院作为保康县歇马镇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的援助单位,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接受了歇马镇政府的邀请,承担了所在镇的21个村庄进行规划设计,课题组团队成员由带2011届毕业班的专业辅导教师组成,团队结合本次课题纳入了毕业设计的实践性课程,结合学生毕业考察和毕业设计进行展开,学生通过这一毕业课题的学习和训练,了解和掌握项目设计的基本运作,并对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原则、现行政策法规以及新农村规划设计相关政策和方法规范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树立对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价值观,有利于今后参与同类项目实践,提高专业设计素养和实战水平。
(二)课题的目标与要求。每年毕业设计课题都因项目而有所不同,往年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大都以虚拟训练课题为主,设计目标和对象比较模糊,设计要求也不太明确,本次的毕业设计课题作为真实项目进行开展,目标明确,并要负担责任,因此对课题设计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对较高。
1.课题项目背景分析。本课题名称为“保康县歇马镇新农村规划设计”,歇马镇地处保康南部,驻足沮水河畔,背依荆山腹地,大小山头418个,其中标名大山头37座,山峦重迭,沟河纵横。东与两峪乡的大岭交界,南与兴山榛子乡的黄家垭接壤,西与马桥镇的高桥河相连,北与后坪镇大石脑毗邻。属山区热带季风气候,因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差异较大,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歇马镇地域较广,地形条件复杂,海拔较高,其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目前以烟叶为主,以后着力发展以九路寨为中心的旅游产业,但是21个村庄的规划各有特色。
2.设计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以设计村庄的自身产业特色和村庄形态特色为入手点,对所在村庄的地块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对地质地貌、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条件、民居建筑的历史、形制、风格、使用状况及周边环境作进一步现场调查和资料查证,并参考国内外相关实例的成功经验,完成调研报告。第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保康县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年)等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歇马镇提供的规划资料及有关建设意见,提出对所规划村庄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如下内容:村庄产业、基础设施、居民点等规划设计方案;居民点详细规划设计方案;风景区沿线的景点规划设计;近期环境改造方案(包括环境和旧建筑的改造);新建居民点的户型和效果图方案;规划编制说明。第三,以本课题为基础,挖掘和整理农村民居建筑的历史人文价值和风格特点,以探索如何通过改造使新旧结合,重新彰显出其历史风采和地域特色为命题,完成毕业论文的创作,并结题。
三、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法的创新与特色
毕业设计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前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因此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及深入现场的教学方法是把握这门课程的两个关键要素,也是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的特色所在。
(一)创新特色一: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解决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选题常常困扰着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自2003年课题组申报了鄂西北新农村民居建筑模块设计的省级科研课题,课题组成员一直关注新农村建设和规划设计,自2007年开始课题组就将每年的毕业设计选题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结合,课题逐步由虚拟性转向真实性,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2009年课题组参与第一个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针对保康县城关镇的9个村庄进行设计实践,并关注农村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再生话题,与湖北襄阳所处的鄂西北大环境发展的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起来。2007~2010年历年毕业设计选题都采用真题真做的方式,确保课题的时效性和挑战性。一是教学的介入必须在项目进行前,使学生能了解村庄现状的真实情况:课题组成员的教师带领毕业班学生进入保康项目所在地,并驻扎在所在村庄,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进行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现状、村居建筑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并形成调研报告;二是选择历史价值深厚或有突破性利用的区域和乡镇为课题对象,对所在项目区域的地域特色、民俗民风、民居特色等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有所重点地进行研究,特别是景区村庄形成的历史风貌,人文特点等作了更为详实的考证,使课题的深度和高度有所加强。三是村庄及其环境规模宜小巧适中,以便学生能集中精力深化设计,在实践过程中,选择难度较小、特色相对不明显的村庄让学生全程参与并完成规划方案的设计实践,鼓励学生组成课题小团队独立完成项目。
(二)创新特色二:深入现场的教学方法。项目进行前或早期是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的最好时机,这样学生可以针对村庄的基本现状做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到现场了解许多真实的村庄现状以及实施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并且联系县镇的政府代表、规划局、旅游局和相关技术负责人等在现场或其他同类项目带领参观和技术讲解,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印象深刻,对他们日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通过以上谨慎的选题和现场的指导,使学生在乡镇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建筑保护利用等方面逐步建立起批判性视野,启发他们去思考新旧对话与共生问题。通过产学研的互动,不断建立一个将历史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三)毕业设计实践性课题研究的体会。一是通过对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性教学实践的比较分析,围绕教学中针对设计创意、设计逻辑等问题展开研究,注重拓展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二是利用专题性、实践性较强的环境艺术教学课题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以跨学科为启发点、依托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密切的综合课题,引导学生作出基于对建筑造型艺术、技术、文化、生活经验等多维因素综合思考的创新设计结果。四是通过本项目,组建一批观念活泼、创造力旺盛的教研团队,以教师为表率迸发出设计原创爆发力来影响学生。利用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针对同一课题,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全面系统地满足专业教学。
北京城市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本科设置于2004年,是本院艺术学部设置时间最长的专业方向之一,也是目前艺术学部毕业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方向,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每年也是学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方向。为深入贯彻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人才培养“思”“实”“优”三字方针,以及艺术学部“创新、质量、特色、合作”的工作思路,同时考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要想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专业,进行专业的改革、探索和创新迫在眉睫。
结合目前北京的市场和就业导向,针对学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开展专业综合改革,注重实践教学,配合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改革,形成一系列具备学校办学特色、有代表性的教学成果,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专业建设
根据环境设计行业发展情况和学校的实际状况,环境设计专业于2013年上半年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包括专业独立、专业名称调整等重要方面。2013年教育部专业目录名称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名称调整为“环境设计”专业,专业也由以前艺术设计专业下属的一个方向,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即环境设计专业,这既是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飞跃,也成为艺术学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环境设计专业下开设两个专业方向:室内设计方向和景观设计方向。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深化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专业建设。
二、构建教学团队
1.合理引进人才
根据目前专业现有师资和专业发展需要,合理引进环境设计专业的专职教师,加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2.培养专、兼职教师
专职教师采取教师座谈、专业培训、学术会议以及参与实践、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艺术创作水平,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构建具有较强专业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团队,逐步完善本教研室的师资结构,打造一个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更合理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构建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侧重教学理论和教学教法的学习,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将一线的行业信息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高校兼职教师的培养,注重教学、教法的灵活应用,引入其他高校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能够灵活把控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果
采取国内高校调研、一线企业调研、行业专家交流、专业设计协会交流等多种模式,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2.修、定课程体系
将课程重新修、定,减弱通用艺术基础课程比例,增加和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优化课程设置。
3.强化学生知识拓展
加强艺术采风、专业参观考察、专业讲座、学部选修课等方式,强化学生知识拓展。
4.继续改革毕业设计制度
进一步优化毕业设计环节工作安排,丰富毕业设计形式,重视毕业设计过程把控,完善毕业设计流程和成绩评价体系,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突出整体特色。
5.专业核心网络课程建设
鼓励专职教师开展专业核心网络课程建设。
6.加强硬件建设
加大实验室、工作室的建设投入,逐步创建环境设计专业实验室,其中包括木工及模型实验室、环境设计后期特效实验室、高端PC机房、环境设计综合工作室等。
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1.探索主题教学的新模式
深入开展主题式教学,探索主题教学的新模式,在尊重艺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教学上的创新和特色,推动设计任务、创新项目和课程结合,比赛和课程结合,主题教学融入其中的教学模式。
2.加强专业设计类课程前、中期的控制
在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加强对于前期和中期过程的控制,如前期的课题布置、项目背景、现状分析、资料收集、创意主题、设计特色,中期的方案构思等方面。
3.加强专业设计类课程的综合表达和展示
在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等方面,加强专业设计方案的综合表达和展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
4.探索、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探索更加遵循艺术学科专业规律的课程考核方式,创新艺术学科成绩评定标准体系。增加和完善大作业、展览、汇报、调研报告、艺术采风、综合训练、交流学习、社会项目、比赛等考核形式。
五、强化实践教学
深入开展主题式教学和比赛教学,围绕“艺术设计为人和首都服务”的原则开展教学。
将实际项目引入日常教学和毕业设计中,行业一线设计师直接辅导学生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学生直接带进实际的项目中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与行业实际项目接触,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对本专业各方向核心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加大专业设计实践类课程,使其更加符合学校实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采取全面、多元、分层的原则,积极寻求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专业实习体系。
六、突出专业特色
立足城市文化,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特色。由于本专业与“北京”城市结合紧密,又立足于学校和学部关于“服务首都”的战略思想,深入调研北京特色、行业需求以及就业导向,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更加符合行业需要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强调“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结合,艺术与城市的结合”,重视专业设计类课程、技能训练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学生与社会和行业间的距离,扩大就业范围;另外,围绕城市内容主动寻找相关课题,拓展学生的专业眼光和能力,突出环境设计专业特色。
一、毕业设计选题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有设计和论文两类,其中毕业设计典型的选题主要包括:水能规划,重力坝及坝内压力钢管,拱坝及坝内、坝外溢洪道,土石坝及坝外溢洪道,水电站引水系统,水电站厂房,灌区规划及渠首渠系建筑物,泵站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可供选题的范围较为广泛。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近3年毕业设计选题及选题人数。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绝大多是设计类题目,论文类的题目很少。在设计类题目中,重力坝及坝内压力钢管、土石坝及坝外溢洪道、水电站厂房设计的题目占有较大的比重,约占毕业设计题目的70%。结合最近3年的毕业设计,并对其成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选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题陈旧,重复率高
近3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多集中于重力坝及坝内压力钢管、土石坝及坝外溢洪道、水电站厂房设计等,虽然其题目较多,但是设计内容比较固定,选题没有新意,不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就业志向等的差异,年复一年,学生消极应付、老师视觉疲劳。例如,重力坝及坝内压力钢管的设计虽然可以根据不同的水文、地形、地质、装机容量等条件给出较多的设计题目,如实体重力坝、宽缝重力坝、空腹重力坝等,但是由于重力坝设计内容较少,重复性内容较多,重复率高。这对以后专业评估或复评非常不利。
(二)选题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
设计类题目基本是真实课题和模拟课题。真实课题是直接选自实际工程的课题,模拟课题有明确的工程背景。由于真实课题工作量和时间进度不易把握,选题难度较大;相反,模拟课题便于指导教师按照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和组织教学。因此,近3年来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模拟课题。但是,模拟课题由于缺乏实际工程背景,相应地涉及实际工程问题较少,需要学生进行分析的客观资料不多,导致毕业设计缺乏深度,图纸与工程实际差距较大。
(三)选题偏离专业,学生无兴趣
部分指导教师结合科研课题和社会服务项目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但有的科研课题和社会服务项目研究内容并不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据此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专业不符。导致毕业设计对于学生只能是过程锻炼,设计成果偏离其专业。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学生都会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一定的感情和兴趣,都希望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成毕业设计。因此偏离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片面强调一人一题
一人一题选题方式不便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不仅要求独立完成,更强调团队精神。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不应片面强调一人一题,而应该根据师资力量,探索鼓励团队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按工程项目分大组,尽可能地多人合作一题,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也有利于真实课题的完成。
二、对毕业设计选题改进的建议
(一)坚持专业相关,体现学科特色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专业相关,体现学科特色。
(二)结合实际工程,理论联系实际
毕业设计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践性。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增加毕业设计课题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工程,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巩固、加深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反应学科前沿,紧跟时代科技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在我国。由于我国是坝工大国,在许多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大量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陈出新。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却不可能完全体现,泛泛地课堂讲解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对此类先进性的内容可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所选题目不必深入研究,目的是反应学科前沿,开拓学生视野,紧跟时代科技发展,培养未来的水利水电工程师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面向行业需求,把握时代脉搏
现代水利水电问题日趋复杂化、综合化,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而且是经济、环境、社会和管理问题。面对水利水电行业新发展、新要求,多学科融合、多学科知识交叉是解决重大技术、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个人的工程素养之外,还必须具有团队精神。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面向行业需求,把握时代脉搏,特别关注和解决团队精神问题。因此,借助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开展团队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毕业设计选题不应片面强调一人一题,而应该探索鼓励团队合作模式,多人合作一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涉及多学科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学科,选题也应突出综合性。参考水利水电设计企业的工作形式,建立毕业设计小组。小组成员按照企业角色定位。小组成员从规划、设计、施工等设计内容中自由选择。合理地利用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总之,毕业设计的选题既要符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又要切合实际,应体现专业特色,面向企业需求,反映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
作者简介:张庆乐(1979-),男,河北宁晋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讲师;董建(1976-),女,山东济南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教授。(山东 泰安 27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山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9-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66-02
毕业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次理论和实践机会。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创新的设计精神,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律。[1-4]毕业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教师与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
泰山医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其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环境管理与咨询、环保公司、化工企业、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及技术研发等工作。由于环境工程专业涉及面非常广、一个学校的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往往受指导教师专业背景和该校实验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造成不同的学校毕业设计题目往往有较大差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隶属于医学院校,由于指导教师专业背景差别较大,且缺乏学科基础,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毕业设计研究方向。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精力较少,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近年来出现下滑趋势。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逐步将本专业建设成校级特色专业,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对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教师选择和题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07届到2009届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在毕业设计组织和完成过程中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精力过少
目前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计划中把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确定工作和研究生复试准备的关键时期。当前的就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巨大的择业压力迫使打算就业的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考研通过初试线的同学很早就在准备研究生复试,而学校经常把就业率和考研率作为衡量一个专业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不够。有的同学仅用几天时间东抄西拼完成论文,草草了事;有的同学实验态度不认真、实验数据缺乏合理性、不懂得用原理解释实验数据、毕业设计的格式也不符合本科毕业设计的规范;还有的同学随意编造数据或直接照抄照搬别人的研究成果。其结果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锻炼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效果。
2.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题目重复率较高
2004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大多数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实际经验。由于学生数量多、指导教师少,很多教师未经任何培训就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多数教师都能不辞辛苦、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指导任务,而个别教师由于课堂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随便找个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去做,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指导,造成有的毕业设计内容过于简单、格式不符合要求、题目缺乏新颖性,重复率较高。
3.毕业设计的题目分散度较大,尚未形成“医工结合”专业特色
从近三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看,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工程设计、重金属修复、有机物处理、环境评价、生态建设、分析方法等),每类题目都占一定比重,没有重点研究方向,难以体现专业特色。目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和锤炼后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这一点在毕业设计题目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如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产量变化特征及产量-气候关系研究”较好地体现了农业大学的特色。为加快专业建设,积极申请校级或更高层次品牌或特色专业,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和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水平,并使人很明显地从中看出其特色研究方向。
4.实验设备破损和老化现象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很多教师除了要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外,还要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全程监控毕业设计进程。部分从事毕业设计的学生对实验仪器不懂得爱护,不按正常规定操作实验仪器。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出现老化和故障,有的设备如电子分析天平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灵敏度下降,有的设备如恒温摇床已不能正常使用,一些常规玻璃仪器如容量瓶、比色管等破损率较高。由于学校实践教学经费比较紧张,精密仪器难以及时维修或更换,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质量。
以上多种不足共同导致的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不断下滑。为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针对往届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下面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
1.改变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时间,使毕业设计的形式灵活多样
为缓解毕业设计的开设时间与考研复试和就业、仪器设备数量与毕业设计人数之间的矛盾,自2009年起泰山医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分两个学期进行: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考研的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部分学生也可在第五和第六学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开放实验,提前完成毕业设计。为解决大多数教师缺乏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现状,泰山医学院主动与企业合作办学,探索出“产、学、研”办学的新思路,建立了多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如山东瑞星化工集团、青岛海利尔药业公司、泰安市污水处理厂等,部分学生经学校推荐后可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设计,依托大公司专业人员的工程技术优势提高工程类毕业设计质量和比重。在校内从事毕业设计的学生,也从政策上引导指导教师开展工程设计类毕业课题。
2.加强毕业设计教育,重视实验管理员的作用
为减少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易损玻璃仪器和精密仪器的损坏率,每年毕业设计开始前都要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介绍毕业设计的意义和仪器设备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像爱护私人物品一样爱护仪器设备,小心操作避免损坏,用完之后及时恢复原状。对精密仪器如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在使用时应认真填好仪器使用记录,出现故障及时上报给实验管理员,实验管理员在每天上下班检查精密仪器两次,发现问题及时维护或上报给实验室主任。对常规玻璃仪器和易耗品,每个毕业生在到实验室做实验前都要向实验管理领取,同时一式三份登记造册,一份自己保留,一份交给实验管理员,一份交给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完成后应完整归还,损害的仪器应说明理由,并作出相应赔偿。
3.鼓励承担科研课题的优秀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提高指导教师水平
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好坏与否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很大关系。在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几年里,为缓解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现状,鼓励全院教师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由于少数教师科研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题目简单且重复利用率高,毕业设计缺乏新颖性,使其指导的毕业生论文质量较差,影响整体效果。近年来由于生源紧张,毕业生人数较少,为提高指导教师整体水平,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将现有课题向更深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倡导承担科研课题的优秀教师积极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以自身良好的科研素质来影响学生,培养其独立钻研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努力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倡导指导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针对以往毕业设计题目分散、内容单一的现状,在最近两年的毕业设计选题之前,组织参与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每名指导教师对本学年拟开展的毕业设计题目和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其他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该毕业设计题目,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使每个毕业设计的内容尽可能完整,更贴近“医工结合”的特色方向,并能够锻炼学生多个方面的技能。另外,通过相互交流能够将内容相近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整合,分散的题目趋于集中,最终形成综合型的高层次毕业课题,不仅有助于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提高,而且容易形成学术团队和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整体水平。
5.改革毕业设计考核方式,加强毕业生的宏观管理与监控
以往的毕业设计考核往往以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的成绩为主要考核指标,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自主决定。个别毕业生虽然平时表现不好,但最后总成绩较高,而有的平时认真做实验的同学毕业设计总成绩反而较低,最终在本届和以后的毕业生中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为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应在毕业设计考核指标中提高平时成绩比重,探讨科学高效的打分方式,另一方面应在毕业设计进行中加强监管,严格请假制度,不定期安排指导教师到实验室巡视,对不遵守纪律和经常不到实验室的毕业生进行严厉惩罚,乃至推迟毕业答辩日期。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环节对于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工程技术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本专业毕业设计水平,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应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我们结合多年来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从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指导教师的选择、管理措施、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验管理员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并在实际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慎,贾松林,黄任常,等.提高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及其形式功能的日新月异则要求土木工程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同时也要求高校土木工程专业[2]培养大量应用型创新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最后的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综合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最终使学生符合应用型创新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毕业设计[3,4]论文必须具有综合知识、能力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5]之间通过生产、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有机结合企业生产实践与科研创新,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际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设计与参与生产实践的事业心和责任感[6],在更好地运用综合专业知识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创新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式
产学研有机结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就是在毕业设计与研究论文中,实现毕业设计[7]、教学与土木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土木工程产学研项目中,结合科研创新与生产实践来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土木工程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有助于全面培养有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模式之中,可以优化开展实施产学研合作,有效建立健全当前土木工程教育中产学研结合教育课程评价[8]及调控机制,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教育模式。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间的优势资源互补,优化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2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意义
利用产学研机制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从工程实际与学术问题的联合创新出发,丰富与扩展课题的研究目标,将产学研科研或工程项目转化为创新型的实验项目、依据工程实际与实验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展创新能力。同时,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优化学生力学模型计算能力,培养技术学术交流,扩展学生思维,具有重要创新意义。基于产学研的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工作,能够优化提高土木工程产学研合作水平和效率,实现共赢,共同发展。创新模式,搭建土木工程产学研平台,优化服务,能够优化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合作,提高合作层次,有效实践产学研合作,提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发挥积极影响。而且,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其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使其与产学研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可以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的实现措施
3.1完善产学研结合体系
密切协调土木工程教学与后期毕业设计间的联系,基于产学研创新模式,设置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最终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实习与设施打下基础,增强课程试验与毕业设计等与外部生产与科研创创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升毕业设计质量。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工程中与企业科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工程毕业设计题目,使其能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提升学生参加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热情。
3.2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基地实力
高校院系加强与地方科研生产合作,建立完善土木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基地,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提升其实践指导实力,为毕业设计与论文提升工程实际的支撑,激发土木工程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潜在能力。通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联合的课程教学实践与毕业设计,更深层次地让学生通过融入到土木工程设计实践中。
3.3提升选题水平
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必须要确保选题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特点,切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保障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选题深度可为学生所接受,一方面避免选题简单重复的陈旧题目,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避免在毕业设计中选题过深、题目过大而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确保学生切实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3.4提高毕业设计指导质量
院系在毕业设计指导中,应细化到具体教学指导单位,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专业特点,制定适合创新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细则。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去创新思维,建立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土木学生的工作、人际交流能力。
3.5协调毕业设计考核环节
建立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分阶段考核方法,首先对指导教师要求其书面陈述毕业设计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设计论文内容、难以程度及工作量等情况,由院系讨论与考核设计选题。在此基础上,增加创新学分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更加有积极性地投入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激励教师培育基于产学研等的创新课程与毕业设计的实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节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
4产学研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案例探索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依据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逐步推行创新教学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科技水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承担了大量的企业科技开发项目。土木工程学院在基于产学研的教学与毕业设计改革上,利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引入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实践,开发了“企业文化、建筑工业化技术、施工安全管理、现代施工关键技术、建筑信息化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工程”等校企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利用校企网络共享络课程,鼓励开展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对“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与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等课程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为切实完成实践课程培养目标与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学院教师团队目前承担的产学研项目,紧密结合土木工程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科技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目前承担“深大基坑开挖施工对工程桩的影响及其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产学研项目,旨在结合教学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同时,进行土木工程创新毕业设计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探索工作。在教学中,针对盐城多河地区特点,分析深大基坑开挖的设计、施工与环境影响特点,将工程难点问题引入课堂与试验及实习实践。对深大基坑开挖回弹引起的桩基承载形状变化等问题,在“桩基工程”课程的设计与施工检测等课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试验与产学研课题研究试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试验研究,为创新性毕业设计提供知识能力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根据学生情况并结合项目特点,毕业设计选题有“先锋岛三期多面临河深大基坑的设计与施工”“盐城多河地区的基坑支护形式与插入深度研究”“深大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工程桩承载力计算”“深大基坑开挖坑底回弹与桩基承载计算与检测”“临河高层建筑深大地下室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案”等,创新了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并推动了工程生产实践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等工作。
5结语
在土木工程教学、试验实践及毕业设计的各阶段,基于产学研联合研究项目改革教学方法与毕业设计选题及实施,促进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直接接触到工程实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可有效保证学生完成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为完成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查文炜,葛友华,刘平成,等.基于产学研机制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教育园地,2009(33):28-29.
[2]杨果林,曾伏爱.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本科毕业设计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9-111.
[3]潘福婷.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7):21-22.
[4]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5]戴益民.校企产学研联合培养提升实习及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57-58.
[6]陈树华,郭轶宏,梁文彦,等.基于跟踪管理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66-6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66-02
一、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与艺术、工程技术、社会学、市场、管理、心理学、环境保护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工业设计教育也具有了综合性、跨学科的特征。如何在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中将各种相互渗透和交叉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有高度的综合能力,是我们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而毕业设计既是对本科四年教学成果的检验,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实践平台,也是学生进入职场前的热身演练。毕业设计选题很关键,无论实题还是研究性课题,在毕业设计环节都要坚持详实完整的设计过程,指导学生从系统研究开始,观察生活现象的细微处,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调查研究,最终解决问题。
二、对往届毕业设计选题经验和不足之处的分析
1.部分选题过于具体。许多学生毕业设计课题设定的过于具体,像空调室外机造型设计、电热水器造型设计等,学生往往仅在产品的造型方面去深入,难以在造型之外的领域进行突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师指定选题多,选题形式较为单一。目前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我们多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出题,学生选择教师选题的毕业设计模式,这类选题一般在90%以上。今后应进一步进行选题多元化的探索,如学生在实习期间自行发掘毕业设计题目,结合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特点进行选题等,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在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3.学科交叉不够。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还是以指导教师一对一进行为主。定义工业设计过去与未来的课题,并参考近年欧洲(IF)、美国(IDEA)、日本(G-Mark)等国际设计奖项论坛讨论内涵,罗列出相关派生类项:管理与经营、经济、史学、交通、建筑、社会学、艺术、环境、法律、健康、机构设计、材料、工业设计机构等。从中可以看出工业设计专业领域发展的日益宽泛和学科的交叉性,而我们目前选题的学科广度和学科交叉性仍不足。
三、选择和完善毕业选题时的思考
根据近年几所开设工业设计专业较早的高等院校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以及选题的情况,结合笔者所带毕业设计的经验,笔者认为对于毕业设计选题,尤其是研究性选题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紧密触摸社会发展的前沿。随着信息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学科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学科的知识交叉综合正成为一种必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使用、把握社会整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而进一步培养、塑造他们引领性的设计意识与观念,已经成为设计教育的重要思考。近几年,穿戴式技术在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在上学期与同工作老师共同指导的课程设计中,也引导学生做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方面的设计,不但使学生们能更好更快地获取最新的信息和技术,对智能可穿戴设计也有了更好的把握,如毛世昌、王灵毓等同学所做“PARTNER同伴”骑行者用户的可穿戴头盔设计,“PARTNER同伴”还参加了“2014年首届物联网感智创新大赛”,并获得了平台创意类作品银奖的优异成绩。
2.综合性,社会性选题。毕业选题要密切结合设计前沿,考虑社会意义和功能,具有研究意义和创新性,探索具有社会意义和研究前瞻性的课题。调查研究表明,近些年关注社会伦理问题的思考,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行为能力的弱势群体的关注和设计选题增多,诸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中国城市老年社区卫浴设计”“农村老年人医疗巡诊基站”,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作品“POCKET――基于收纳行为的婴儿手推车再设计”,江南大学的“豆伴――为老年人设计的手机及社区养老系统”,中国美术学院的“脑瘫儿童早期干预辅具设计”,湖南大学的“新生儿经鼻无创呼吸机”等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都关注老龄化等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关注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和热点问题,进一步地探索设计的社会责任。在上述所罗列的工业设计派生类别中,其中关于健康一类,又划分为医疗产品设计、辅具设计、通用设计、婴幼设计、食具设计。笔者所带毕业设计的选题,也主要基于以上的考虑。选择了婴幼设计这一研究性课题,并定义为儿童用具系统设计。这一课题的提出,结合了笔者自己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上,在原有的儿童玩具设计的基础上将毕业设计选题进一步拓宽调整为儿童用具设计。这样一来,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范围,拓宽了学生对于社会问题和不同人群的未来需求的探究能力。选题过宽,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如大海捞针;选题过于具体明确,如曾经选择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由于此类产品市场化充分,学生往往不容易打破诸多限制,进行创新思维。在进行了毕业课题的调整之后,学生可以对儿童用户以及儿童产品消费者的人群进行细分,也可以对儿童用具从衣、食、住、行、娱乐、教育进行细分,进而观察生活现象的细微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今年的毕业设计环节中,两名学生确定了《妙妙时间――儿童时间管理系统产品设计》和《蛋生――儿童财务管理系统产品设计》,学生最终的设计定位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却又在教师的意料之外,在我的儿童用具系统设计选题的大范围下,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又将自己的兴趣点结合进去,最终的结果也是大家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融合我校办学特色。我们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既要考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社会热点问题等社会大环境,也要结合我校“科学、艺术、时尚”的办学特色。随着经济、社会和人类需求的发展,时尚也成为诸多品牌的重要理念和诉求。现在,欧美许多品牌也是主要以时尚和体验作为其品牌理念,如Anthropologie,一家以一门社会科学――人类学的法语名称命名的美国高档服装及家居零售商。零售的商品涉及服装、饰品、家具、家居、装饰品等诸多方面,定位于舒适而时尚的城市风格。新的设计面向家庭总收入在20万美金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有教养、追求独一无二的设计的职业女性。他们销售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其设计理念和设计人群定位可见一斑。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趋势和设计功能的不断探讨,时尚产业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时尚产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服装、服饰产品,此外,还有配饰、时尚电子产品,如最经典的苹果系列产品、时尚家居、时尚便携产品等。可穿戴技术的开发者以及谷歌眼镜的策划Thad Starner曾说过“可穿戴设备”本身就是时尚。第一意识就是你必须考虑它的外形,所有你戴在身上的东西都是时尚。”笔者认为,可穿戴设计是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时尚,又与我校“科学、艺术、时尚”的定位吻合。如我们设定的基于特定用户生活方式的可穿戴产品的设计。因为可穿戴产品正越过技术的藩篱,融入时尚的元素,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学们以团队的形式对基于特定用户生活方式的可穿戴产品的设计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思考,系统性地对基于特定用户,比如特殊工种工作人员、明星、时尚青年、潮人、盲人、运动爱好者等进行研究,通过基于用户需求和生活方式的研究以及使用环境研究(如雾霾、户外、特殊工作环境等等)中找到设计定位。
4.不断探寻设计的价值目标。设计的目标和价值一直伴随着社会和现代设计的发展,为众人所热议。从现代设计之初最为推崇的“形式追随功能”,到20世纪的文化、情感、交互等,一直到当代的体验设计。在体验经济时代,生活变成一种感受体验的过程,设计的目标和价值就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丰富和更多元化的体验。从一些高校工业设计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中可以窥见一斑,侧重文脉,即注重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如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卿卿如晤”,注重体验的蔡尚同学的“感――Relight”以及注重对自然感知体验的我校工业设计毕业生钱雅慧同学的“FLOAT KINGDOM浮游王国――自然感知型儿童娱乐设施设计”等设计选题。
四、对于毕业设计选题的再思考
设计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只有进行团队合作,合理运用设计方法,才能得到1+1>2的效应。现在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时候,通常是两个以上同学一个选题,在前期的设计调研以及设计研究、设计定位和方案的探讨上,都能通力合作,迸发出创新和智慧的火花。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环节中,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除了教研室中艺术类专业和工科类专业教师的合作,还要加强工业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教师的跨专业和跨界的合作关系以及毕业设计选题的跨专业和跨界合作,这是我们今后毕业选题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