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7-24 09:24: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30-01

中职音乐教育的理念是继素质教育深入贯彻发展之后提出的,它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所谓中职音乐教育,是指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和艺术情操的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能力,使之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为什么要实施中职音乐教育

当今社会,为了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越来越多的教师和专家开始重视并致力于中职教育事业。他们着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升学生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发现能力和鉴赏能力,努力发现全能型人才,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目前,中职音乐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由于其自身教育目标定位的不足和教学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音乐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仍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职音乐教育刻不容缓。

二、中职音乐教育的优势

(一)艺术性和教育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音乐情境融入传统的教学课堂,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改变了教学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实施“填式”教学。这也有利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美和艺术美,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艺术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二)针对性和专业性。中职音乐教育不是针对社会人群,而是局限于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受教育者,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教育人力资源和教学基础设施;在教育课程方面,中职音乐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三)创新性和综合性。增强课堂的活力和生机,创新授课模式,不再固守于传统的文本与板书教学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更多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课堂中,让他们真正乐学、好学,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同时,中职音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鉴赏美的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四)情感性和愉悦性。获取音乐知识本身就是一个身心愉悦、感受美好的过程,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是其他事物所不能取代的,中职音乐教育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教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从而实现外在和内在、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统一。

三、中职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音乐素养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考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成长离不开音乐的陪伴,中职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操和道德修养,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使他们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升其对待生活的热情。教育的创造性和开拓性是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的两大因素,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她们创造音乐的能力。这种音乐教育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和教学实际效果是其他教育所无法代替的。同时,通过中职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的品质,使其将现实生活和音乐巧妙结合,增强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三)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提出的,在如今的21世纪仍处于蓬勃发展状态。实施中职音乐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形式,并将这种形式渗透到新兴的教育理念中,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和课堂教学情境,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文化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四)为国家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和素质人才。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才,同样也需要具备某种特定职业技能的专业型人才。中职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技术性音乐人才,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为国家输送专业音乐人才和素质人才。

总而言之,实施中职音乐教育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中职音乐教育的方针政策,以此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为蓬勃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最早的音乐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关键词 发展;压力;审美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最早的音乐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音乐从起源到现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减压的最好方式之一,另外音乐还有励志,抒感等作用。由此可见音乐作用之广泛。在小学教育中,音乐也是启蒙学生思想,培养学生情感,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当今的小学中,音乐仅仅被作为“副科”来对待,与语文,数学等方面的重视相比,音乐学科与之相差甚远。为了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音乐方面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结合平时的工作教学经验,总结出音乐课的重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谈谈我的粗略看法:

1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大脑发展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在儿童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小学时期属于儿童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使大脑最大程度开发。有人做过实验,给农作物听巴赫的音乐,植物可以长得更好。人也是如此,经过音乐长期的熏陶,也会提升智力。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放松大脑皮层,减轻平时的课业压力,缓解紧绷的神经。在学生头脑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些对于头脑的发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在这一时期开设音乐课十分有必要,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奠定较好的智力发展基础,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2减轻课业压力,放松身心

当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原因是学校和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也是因为如今的升学困难,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成绩想去一个好的学校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师给学生留许多家庭作业,家长利用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在家督促孩子,尽管这些方式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是却让小学生们有了极大的压力,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习。长期这样保持高压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自闭、抑郁等心理疾病。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要有一个释放点,去卸掉学生们身上的压力,让他们可以放松身心去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会让学习效率更高,学生们也学的更轻松,而这个释放点,就是音乐教育教学。音乐的起源比文字更早,长期以来音乐就是人们娱乐、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优秀的音乐能使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音乐通过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有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在新课改实行的今天,开设音乐课更是重中之重。在音乐课上,学生通过对于音乐的学习和赏析,会放松原本紧绷的神经,让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放松。放下行囊才能再次出发,始终带着巨大的压力是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音乐课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的科目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学生们会学会用耳朵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比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学生们通过舒缓的旋律,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们会在脑海中形成与舒缓的节奏相匹配的的画面。《列子·汤问》中写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子期对于伯牙的音乐的欣赏和比喻,就是对于音乐审美的一种促进和培养。

4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音乐学习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鉴赏水平与独特音乐审美能力。而巧妙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更好贯彻、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如:李斯特的《爱之梦》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经典学习曲目,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社会阅历、人生智慧等的不足,单纯依靠聆听该曲目很难真正明白与领悟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与情感。这时,教师有必要将这首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充分展示给学生:年轻的李斯特爱上了一位漂亮的贵族小姐,可是由于地位过于悬殊,他始终没敢向贵族小组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偶然的机会,李斯特读到了一首诗,并觉得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境与他的所思所想完全吻合,于是,便为这首诗谱写了曲子,后来又将其改编成了一首钢琴曲,这就是《爱之梦》的由来。如此,借助这一背景知识的扩展,我们便能真正深入创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之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积极为学生创设与营造独特的学习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以上所述四个方面,是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归结出的音乐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它能够娱乐放松人们的心情、减轻人们的压力。因此在小学的课堂上,开设音乐课十分有必要。我们作为当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减轻学生们平时的课业压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37-01

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体验

音乐审美体验就其本来的意义来说,是指对音乐美的品位的体验。它与一般的音乐欣赏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音乐审美体验是在对音乐的欣赏中,即对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的感受与理解中获得的,区别则在于音乐审美体验又必须超越一般的欣赏,到达于更高层次的对音乐美的品位的体验。审美体验对于音乐学习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有时是先进的教学设备、规范系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可替代的。音乐课程的内容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是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的再创造了,只有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音乐,感觉音乐之美。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只局限于学科本身,过多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经验。为此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审美体验价值”的新观点,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教育让人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

二、审美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个发展层次

审美体验是一个逐层递进的活动过程,需要倾听感知、需要思考、需要情感投入,需要积极参与。体验存在初级的感受、进一步的思考、理解、鉴赏的过程。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应当依据这个过程逐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渐提升体验的层次。

(一)在倾听感知中体验

感知是一切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对对象事物的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教师在这个层次阶段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产生参与的积极性。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普遍具有探索认知新事物的强烈兴趣,故设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创新性、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感知的教学场景,借助各感官间产生的联觉,可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二)在思考中体验

感知的积极投入,为进一步理解奠定了基础,当进入理解时,审美体验又更进了一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般具有直接领悟的特点,表现上似乎不加思考,直接对音乐作品从感知的角度作出反馈,是一种“心领神会,不可言传”的体验。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是存在思考的,学生对感知的音乐作出了基本的判断,通过基本的感知作出了喜欢或不喜欢、好或不好、美或不美等基础的思考认知。理解有深浅之分,必要时需要教师作引导。

由于音乐是一门艺术,所以在音乐教材中,往往把音乐与文学、美术、舞蹈、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在一起,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样可以在不同学科的体验中所获得,寻找最佳契合一点,让学生将原本复杂难懂的音乐知识和审美过程简单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学习。学生只有感到轻松快乐,才会投入活动,才会自觉观察,才会主动思考,直到理解艺术作品本身,所以,给学生一个积极体验的环境,可以使理解更有效。

(三)在表现中体验

“表现”是指学生在前两个层次体验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通过自身将音乐表现出来,学生应用、拓宽、延伸学习活动的乐趣就大大增强,它是学生体验音乐的最重要方式。在这个层次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担当他们所向往的、能展示自己才能的角色,是他们对音乐深入体验的重要体现。

1、给学生一个相应的表现空间氛围

可以通过设置各种音乐器材空间,让学生亲身尝试、展现自我,展现自我对音乐的感受,将音乐演示出来。在演示过程中身临其境的进一步了解、学习音乐存在的过程、音乐的魅力。

2、体验创造的过程,获得经验

音乐创作是一个创新性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创造音乐,让学生释放自我可能存在的才华、存在的音乐感受。

3、联系学生体验效果,给予一个灵活尺度

每一位学生的体验结果是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方式也不一样,表现、创造的能力和方式也就不一样,试着给学生一个灵活尺度,提出不同的创造要求,让每一位学生能轻松自信地在体验中完成表现、创造,同时在轻松自信的表现、创造中获得体验。对学生多给予肯定、鼓励,树立他们爱好音乐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教育的多元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流动的社会,各种音乐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音乐多元化成为目前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它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了解更多的音乐存在形式。在我国,存在丰富的音乐形式,但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音乐形式日趋流行,小学音乐老师一方面需要保持对本国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形式的教育,又要积极吸纳外来的、健康积极、有创新力的音乐表现形式。

四、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日渐深入,现今的音乐教育也在逐渐的改变,主要是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变化。

(一)课堂教育状况的变化

教师从音乐资源的垄断者转化为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教学内容以审美文化教育为核心;教学过程更注重是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和老师的音乐知识相互碰撞交流;教学目的从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转变为引导、探索音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对音乐的兴趣、培养艺术情操。

(二)教学基本内容的变化

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让学生感受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它综合了国家、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资源,并以人文主题贯穿始终。

(三)音乐教育基本策略的变化

如今五光十色的音乐世界,对学生形成了极大的诱惑。老师有没有可能成为自己学生的“fans”呢?如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喜欢音乐课,热爱音乐课?这一切都应该引起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思考和研究。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态度等方面都需采用相应策略,应注重创新性教学手段。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作为小学音乐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发现丰富与精彩,去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快乐的心灵、完善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五、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注重的方向

(一)创新情境、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在变化,不止目的在变,内容也在变,那么相应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情景等,也需要进行创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创造艺术的传授,创新性的情境设置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兴趣。所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积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的新需要。

(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注重互动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其中,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活动中猎取知识,在审美体验中中激发想像,在思辨中发展智力,在创作中培养创新精神,在表现中愉悦身心,完美自我,体验美感,享受成功。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唱式教学模式及结构,从学生兴趣、能力、创新的培养上入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活动课型,变单一的“教唱课”为能力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课”,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总之,音乐的美,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通过感知、体验的方式,倾听音乐,使学生的感情与音乐产生联系,从而在情与美之间建立联系。从教学实践的过程及结果来看,审美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得到审美体验、情感抒发,与音乐产生共鸣,对音乐产生一定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宋瑾.音乐美学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篇4

音乐教育能陶冶道德情感。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并直接触摸到了他们的情感,不管是欢快的音乐还是悲伤的音乐,都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这就是音乐的语言。在平时的课堂音乐欣赏教学之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真、善、美的情感体验和获得心灵的净化!

一、在聆听中净化心灵

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自1939年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对生活在温室里的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太了解,也很难理解那个年代的历史。于是我把当下热门的爱国题材影视作品《南京!南京!》的重要片段给学生观看,和大家一起探讨感受,并给大家讲解抗战时期的有关历史。当学生们再次聆听那些革命题材的音乐作品时,他们的心灵被强烈震撼,爱国热情油然而生。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音乐则能美化人的灵魂,使人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为了让学生感受华夏音乐的博大精深,我引导学生欣赏古代编钟音乐《凯旋》。学生在听乐曲的同时,我娓娓述说编钟同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一样,是一个被世人瞩目的伟大奇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聆听洪亮的钟声音乐,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自豪,为之振奋。在欣赏古琴曲《流水》的时候,同学们无不被淡泊明志而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质所感染。这些优秀的民间的音乐语言,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例如:我在讲解古曲《春江花月夜》时,让学生从音乐欣赏中获得心灵上的享受,获得美的享受,让学生静下心来聆听、欣赏。

二、在表演中提升精神

如果说静下心来聆听、欣赏是在静态中让学生获得心灵的洗涤,那么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处于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中,用身体语言来表现音乐,使学生的身心彻底融入音乐中,则是在动态中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净化和提升。

例如:在音乐欣赏蒙古交响诗《嘎达梅林》一课中,我通过讲解《嘎达梅林》的创作背景,以及蒙古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英勇事迹让学生感受乐曲激昂的情绪,要求学生学习英雄勇敢地面对一切苦难英勇斗争的革命气概,热爱自己的民族和自己的祖国。在欣赏勇敢的蒙古人民策马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英勇杀敌的音乐片段时,我和同学们一起用脚步声和手臂动作来模仿马蹄声和骑马的动作,并且让他们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互相纠正错误的动作和节奏。在欣赏草原主题时,我邀请学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优美深情的旋律。整堂课我们都在用心体验音乐,并在欣赏和表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参与中培养集体观念,促进团结协作,并养成相互尊重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在合唱中升华情感

大多数音乐活动,都是集体活动,音乐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音乐课上的合唱、表演唱及课外的歌咏比赛等,大都以集体的面貌出现,每个参加合唱的学生通过音乐艺术的实践、训练并形成统一的节奏,和谐的声音,均衡的声部,一致的速度与力度。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维护并保持合唱在旋律、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集体。学生们都会自觉地接受纪律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协调统一的集体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中学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品德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它也是人的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音乐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又能使学生在审美观念、理想、能力、意识、修养、情趣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音乐教育的几项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中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中学生品德素质养成的重要途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实践,努力让音乐教育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从而真正实现审美育人的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