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过程范文

时间:2023-07-24 09:24: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研项目过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研项目过程

篇1

1 立项审批阶段

此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组织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和签订项目合同或委托书。

一般科研项目立项程序为:先由研究单位组织评审本单位提出的重大科研项目建议,进行仔细筛选;对通过评审和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进行确定项目立项;最后由项目主持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订合同。

科研项目评审的主要原则和标准:一般来说,评审选择科研项目时要遵循创新性、可行性、可用性、合理性等原则。在具体的评选中应掌握的主要标准是:科研项目是否得当,所选课题是否有针对性,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等。

我国目前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研项目创新性不足;研究基础薄弱,前期研究积累不足和研究条件欠缺;项目组成员结构不合理,研究量有待加强;现在的科研体制与机制制约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的提高等。

2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这一阶段包括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控制两个方面。项目中标后,项目负责人就要按照项目任务书确定的时间、步骤、技术路线等内容组织实施。此阶段,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支出、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而采取各种措施。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控制最主要的要素,同时也是科研项目目标考核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控制管理的重点。以下分别就这三方面的内容在科研项目中如何管理加以论述。

2.1 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

科研项目是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劳动,其管理过程是在一般项目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以管理过程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科研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项目工作质量的管理,其二是项目产生物的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有“全面质量管理法”,“质量统计技术法”,“质量管理(QC)小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法”。无论选择何种管理方法,都应结合科研项目的特征。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在科研项目的计划中对项目的质量计划往往也是作部分量化,大多是规范性的要求。

2.2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是指在项目范围确定后,为实行项目的目标、形成项目产出物和完成项目范围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而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科研项目时间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定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顺序、项目活动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制定工期进度计划。

不同的时间管理内容所应用的时间管理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计划安排和描述项目活动顺序的主要方法有:顺序图法(PDM)和箭线图发(ADM)。项目活动工期估算的主要方法有专家评估法、类比法、模拟法等。目前科研项目通常是按合同方式进行管理的,多数是宏观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原因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而延期,甚至撤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计划的质量和严肃性,因此有必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科研项目的计划进度,就可以应用项目实际管理的关键路线(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方法。

2.3 科研项目中的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是指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开展的各种项目活动中,所消耗资源而形成的各种费用的总体。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 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

控制等方面的管理。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比较科学和客观反映项目成本规律的方法有三种: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和全面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我国政府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投入虽不断加大,但是科研经费紧张、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等一直都是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最少的投入得到最有效的产生,也是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利用项目成本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及时检查跟踪与预算有偏差的费用,会缓解政府资源紧张,防止经费滥用,减少不必要开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增强政府对科研事业的管理能力。

3 总结评价阶段

3.1 评价的内容

对科研项目的总结评价,就是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的绩效评价。

3.2 评价的方法

对科研项目的评价,现在国际上通行两个基本的评价方法: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和专家定性判断方法。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这个概念非常复杂,计量指标只能表达其可见的某些方面。因此,评价时需结合使用两种方法。

目前,用于评价研究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可细分为:同行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聚类分析、层次分析法、文献计量法等。目前,国际上运用最广泛的是同行评议及科学计量方法。

3.3 评价的一般程序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评价的整个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评价的总体设计和规划阶段;评价实施阶段;评价结果利用。

3.4 评价的原则

为了保证评价目标的实现,科研项目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独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俭省性原则等。

4 结语

科学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科研能力是各国非常重视的一个大问题。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度复杂并具有极大风险性的工作。如何能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也就是科研项目管理者和具体科研人员十分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篇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24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1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军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装备和技术科研项目数量增多、难度加大,我公司军品市场的规模在逐年稳步增长。民品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我公司充分发挥国家投入效益的重要途径,发展和壮大民品产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发展,军工的发展才有雄厚的基础。军品民品市场的发展,我公司需要管理的项目从原来数量少、类型少,转化为数量繁多、类型复杂,项目财务管理的压力凸显,项目的财务管理单靠财务软件里以记账、报表为主的财务核算型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公司对项目管理的需要。近年来总装备部与国防科工局加大了审计监督工作的力度,扩大对承担重点工程任务单位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覆盖面;加大财务决算的审计力度与处罚力度。如果重点项目前期预算不合理规划,中间过程没有监督控制,最后的决算审计很容易出现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探索实行公益性和竞争性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国企改革发展永无止境不仅要求我公司需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也要跟的上,让我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机会,降低风险。

科学的项目财务管理体系不仅对保障企业项目管理流程的顺畅起到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有效控制项目管理风险,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取舍,立于不败之地。

2 解决问题

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解决外部需求:审计、审价、财务验收、税务检查等各类检查的压力。

解决内部需求:成本控制、决策支撑、风险预警,如应收账款管理,我公司对项目应收账款进行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加大催收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从应收账款的防范机制的建立和销售全过程的管理监控、逾期债权的处理三方面着手。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系统,根据客户情况、完工程度、谨慎开具发票;对于存在的逾期应收账款,单位应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催讨,对重大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争取收回款项,降低坏账风险。

3 项目财务管理构建方案

根据项目研制周期进行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控制过程如下。

第一,项目前期预算管理。项目前期编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签订合同阶段参与成本筹划,提供决策支撑,提高预算效率和质量。

第二,项目中期动态预警控制。数据共享平台,相关部门和人员可实时动态监控项目财务情况,自动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提醒项目承担部门合理归集成本,有效规避后期检查风险。

第三,项目后期各类检查,审计、财务验收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相关制度、文号、审计问题经验等信息上传共享平台。

第四,项目财务分析。项目财务管理执行情况分析、盈利情况分析、不同类型项目成本结构分析、经验总结,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反哺前期预算和过程控制。

4 项目财务管理构建效果

为了能根据项目研制周期进行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构建了两个框架,项目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框架和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理论体系框架梳理各类型项目在项目研制周期的期间财务管理职能、各部门财务管理职责和具体实施方案,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将理论体系框架固化到其中,改善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改进,效果如下。

首先,项目预警控制手段提升,控制目标明确,控制范围放大,控制效果显著。

其次,建立人性化的共享数据平台,相关人员可以自行调取需要数据与模板,工作效率提升。

再次,提供共享经验平台、自助表格查询等功能可以有力的保障审计、财务验收工作的顺利通过。

最后,加入后期财务分析职能,为决策支撑提供依据,又可反哺前期预算、审价工作。

信息化平台构建,将以上职责分工和财务管理职能要求固化到信息化平台,搭建一个集项目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成本预警控制、财务、审计政策及项目管理办法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共享监控信息化平台,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提升我公司项目预算管理水平,对项目成本支出实施有效控制。

5 结 语

篇3

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招生规模、办学规模均不断扩大,学校对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对科研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申报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档次也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由原来的多所中专合并而来,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差,科研水平较低,但为了晋升职称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申报科研项目,造成许多科研项目虽然立项,但研究水平并不高,成果平平甚至难以结题等现象。以上种种,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高职院校某科研项目为例,探索基于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方法。

科研项目是一次性工作,从产生创意到立项、实施、结题整个完整的过程,以下将结合某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阐述其全过程管理方式,并着重论述该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要素的管理与控制。

一、申请立项阶段的管理

申请立项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是项目启动和项目计划两项工作内容,包含填写项目申报表、组织评审、签订项目合同等。

科研项目的申报表相当于工程项目的需求建议书,论证评审时主要的评价标准包括方案、经验、成本、进度计划几方面。《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在申报前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课程资源,在课程设计、考核模式、调研方式、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总体思路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应该说建设方案是不错的,项目负责人也有多次做省市级课题主持人的经验,但申报表上没有明确列示项目开展所需要的成本,进度计划也不够详细,仅有笼统、含糊的建设步骤。

作为学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处在审核项目申报表时应该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严格把关,指出以上两个方面的不足,责成负责人修改后再上报,而不是简单地整理汇总后上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立项通过率。

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来说,可以根据全成本管理理论、工作分解结构理论、制作甘特图等方法,完善项目申报表的内容,编制合理的项目计划。

根据申报表中对于该课题建设步骤的笼统表述,可将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厘清为:协商和讨论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步骤;进行前期调研;收集调研数据;撰写论文阶段并发表;撰写研究工作底稿并结题。但以上建设内容阶段性进度不明,不利于今后的管理,因此,应根据以上内容,编制出更为细化的项目计划:

(1)2012.11-2012.12:讨论协商阶段

召开课程项目建设会议,广泛调研,征求项目组成员、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和学生的建设意见。

(2)2013.1-2013.3:前期调研阶段

课题组将按方案确定的分工、时间,以问卷调查、访问座谈、资料分析等不同的方式,围绕“个人理财课程建设规划”课题研究的内容,深入学校和社会展开前期调研。

(3)2013.4-2013.6信息数据搜集阶段

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并结合课题的具体需求和现实条件,积累下内容丰富、完整、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第一手资料。

(4)2013.3-2013.8实证研究阶段

在进行以上2、3项工作的同时,推荐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的实证性课题研究。

(5)2013.6-2013.10编写校本教材阶段

在积累素材和前期调研、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编写适合“分岗位模块教学”的校本教材。

(6)2013.11,撰写论文和征求意见阶段

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形成文字,在期刊上发表。撰写课程项目研究总报告初稿,对课程项目建设情况征求领导和专家的意见。

(7)2013.12结题验收阶段

根据专家意见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制作现场答辩的PPT,参加验收评审会。

根据项目计划的具体内容,可编制WBS工作分解结构图,以明确为达到项目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囿于篇幅所限,以下以编教材为重点进行工作分解:

二、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研发实施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指从通知立项开始到结题验收之前这一阶段,该阶段包括项目的执行与控制两项内容。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确保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达到最优状态,并尽可能减少项目执行的风险。以下从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这三个目标考核和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及科研团队管理方面来分别论述。

(一)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非程序化的,其质量目标很难用完全量化的方法来控制,因此对科研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不能照搬项目管理的一般方法,而是要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

根据影响该科研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科研处和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绘制因果分析图(鱼骨图)来进行质量控制。

其中,图的上半部分为影响课程建设质量的内因,包括选题是否先进、科学,预期成果对学生是否适用、其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否显著。在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这一点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图的下半部分为外因,其中研究基础条件一项中,由于团队缺乏凝聚力和通力合作,科研经费管理松懈,“团队构成”和“研究经费”两项因素成为该科研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因素,是关键控制点。而“网络技术”方面,因为有校网络中心的鼎力支持,是课题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经济类科研课题的特殊性,开发过程中一般对实验设施等方面的物资保障要求不高,所以也不会对项目质量有很大影响。

(二)进度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指在科研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活动进度和日程安排所进行的管理过程。对《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进行进度管理,就需要首先制定出合理的经济的、进度计划,然后在该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如果出现偏差,就应该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调整原来的进度计划,从而确保该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不同的项目,其进度管理内容所适用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方法有甘特图法、关键路径法、PERT分析法、GERT分析法等。由于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通常较为宏观,一般都通过合同进行管理,又由于科研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许多客观原因的影响,有可能会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而导致延期、撤项的情况,对相关部门和项目团队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项目的进度。考虑到校级课题项目相对于大型工程项目来说,还是比较单纯和小型的,一般不需要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所以可以运用甘特图来进行进度控制。根据前面编制的总体项目进度计划,可制定如下甘特图:

由于甘特图的直观性,可以使项目负责人或科研管理部门能及时发现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之间产生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及时弥补,确保如期完成项目目标。因此,利用甘特图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进度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值得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推广。

(三)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包括事前的成本计划(预算)、事中的成本控制、事后的结余经费管理等三项内容,其中前两项是重点。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缺乏对成本的正确预算,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学,经费管理混乱,此种局面亟待改善。

根据校级课题的特点,本文认为,重点应该在经费管理流程上做改进。在经费管理流程上,该校一直是由科研处和财务处直接管理,分院虽然实行二级管理办法,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仅限于院长签字一项常规手续,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因此在经费使用和报销方面存在漏洞。应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项目经费分级管理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四)科研团队管理的改进措施

鉴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科研项目团队缺乏凝聚力的现状,本文认为除了校科研处和项目负责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所缺陷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科研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

以下是矩阵式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图,本文认为也同样适用于《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首先,校级课题建设项目的上级职能部门主要有科研处、计财处,这两个部门必须加强项目的信息交流、共享,注重日常信息的沟通。同时还要兼顾和听取上级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其次,该项目团队作为矩阵式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团队成员同时接受来自分院与项目组两个方面的领导。如团队成员有的来自工商管理分院,有的来自投资理财研究所,有的来自远程教育分院,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会计师事务所。他们一方面接受各院系及所在单位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从事项目负责人分配的工作。这样的矩阵式科研组织结构最主要的优点是扁平式、分权式的组织管理,便于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同时让科研人员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资源的共享,并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三、结题验收阶段的管理

项目结题验收即由主管部门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最后一环。作为项目负责人,应该认真对待,撰写好验收报告,根据校级课题的验收要求,还应该制作精美直观的PPT形式的汇报材料,在主管部门组织的科研项目验收评审会上做详细的汇报。

对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应事先编制项目结项程序,首先由科研管理部门初审,再由校级或上级评审专家组终审,主要检查评审的内容包括:项目是否完成、指标是否达到、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合规、成果有无推广转化、成果转化效益高低以及汇报资料是否清晰明确等。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DF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238-01

近年来,提及自主创新,人们往往会首先联想到知识产权。事实上,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都是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都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虽然两者在业务管理上分属不同的专业范畴,但之间密切的关联性以及相互作用和影响却不容忽视。通过科技奖励,可以窥见该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状况,进一步认识到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科技奖励

科技奖励,是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为鼓羁萍冀步和发明创造的一项重要科技政策,是科技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

科技奖励项目通过申报人的申请、研发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水平鉴定与评价、相关层级管理机构的推荐、评审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等申报与评审流程而产生。我国的科技奖励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制定有较为成熟的科技奖励制度规定和评审办法。大批的高新技术成果获得了各自的科研管理机构或省部级以及国家级的科技奖励,为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所谓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就是围绕科研项目研制需求,在项目研制过程中,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发明创造登记、有效保护方式的选择、专利战略布局分析等内容,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各环节,促进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即: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项目研制的全过程。早在2010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四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国科发专【2010】264号),明确规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必须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3 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3.1 科技奖励必须以知识产权为支撑

当前,各级相关科技奖励申报和评选原则都规定:没有知识产权不能申报科技奖励。知识产权体现了技术成果的创新性,是专家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知识产权也明确了该成果的权属人。

无论申报技术发明奖还是科技进步奖,科研项目都必须拥有所属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论文和论著等等,才能申报科技奖励。申报项目的每个创新点都应该有授权的知识产权作为支撑,以表明该项目技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新颖性和先进性。

3.2 知识产权的实效通过科技奖励得以彰显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实效通过科技奖励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彰显。根据获奖项目,人们可以关注其知识产权实施、转化,进一步加以推广,以充分运用和发挥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

3.3 科技奖励的成绩反映了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

科技奖励工作中对于项目拥有技术知识产权的要求,以及知识产权对于项目科技奖励的支撑权重,使知识产权对于科技奖励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科技奖励的成绩也反映了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

4 从科技奖励看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但尚未引起科研人员的足够认识和重视,或不知问题症结所在。

科研人员专注科技研发,通常等到项目完成、甚至结题和归档后再梳理发明创造,进行知识产权申请和成果申报,往往错失了知识产权布局和占位先机,也使科技奖励的申报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项目立项阶段,没有做好知识产权和科技奖励的分析和策划,在项目实施阶段,没有及时进行知识产权登记工作等。总之,一方面是,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诸多环节被忽略,变成两个甚至是一个环节:开题查个新,最后结题验收时,临时抓个申请号,仅解决完成指标任务。

5 解决对策与思路

做好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才能使科研项目科技奖励申报时,有充分的知识产权作为强有力的创新性的支撑。

第一,必须依托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统筹策划项目的科技奖励工作,严格做好项目各阶段的知识产权工作。第二,建立科研团队知识产权专员队伍,或设立专人管理项目中的知识产权事务,发挥团队分工与协作。第三,加强科研管理过程检查中对知识产权工作内容的督导以及开展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监督检查,特别是中期检查。第四,持续、深入开展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理念的宣贯,学习掌握全过程管理的方法。

6 结语

与科研管理过程相比,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并不复杂,但要实施到位,为科技奖励等各项工作以及企业发展支撑助力,还需要广大的科研人员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51-02

1 前言

科研项目管理是科研组织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依据现有知识、科研技能及科研技术、辅助工具开展的丰富科研活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管理可有效的满足科研项目申请人对科学研究的期盼与向往,因此对其全过程管理展开科学研究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在流程紧凑、秩序良好的环境中高效开展,我们必须科学实施对其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对科研项目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做到预期分析、坚决防控,避免错误科研设计导致全盘皆输的不良现象发生。

2 问题分析法在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科学应用

在科研项目管理实践中,主要的科研组织对象包括项目的申请者,也就是具体科研项目的实施人员,以及项目问题的解决者,也就是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即是依据科研申请问题进行内容分析,从科研问题发起者的定位明确此项目所需解决的真正问题。第二部分则是切实的解决问题环节,科研管理者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科研问题的提出并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由此不难看出,以上两部分具有既定的互联关系,科研问题的具体内容包含了所需解决问题的内在资源要求,而固有的科研资源又同时关系着问题的内容边界。问题分析法在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中主要包含五项工作内容。首先便是对科研项目进行问题分析,找出其现实具有的特性与必备的发展条件。例如科研管理者应与相关利益人员及项目决策者强化沟通与交流,并采取提问的方式明确科研项目的相关信息,如科研项目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怎样产生、如何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处理、一系列的改进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通过完善的沟通,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对问题的具体结构、发展过程及态势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对项目的资源分配、实施负责、相应职权、控制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后续的科研管理与资源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我们还应把科研全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进行及时的工作小结,对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依据不足调整发展方向,例如认清阶段性工作的重要性、依据目标展开评价、对可能出现的约束进行充分预测等。有效的科研项目管理离不开明确的目标,而由于科研项目存在开发事先性特点,我们很难在科研申请者处获取准确的既定目标,因此,制定分层次的管理目标才能有效避免因申请人知识有限、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目标与发展实际偏差。

3 依据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要素构建良好的科研运行环境

3.1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要素

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输入、具体的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的输出、科研单位的内部审核验证及项目更改等管理要素。其中科研项目策划主要包括对科研项目工作大纲的编写及计划书的制定。对于创新开拓,类别丰富、技术综合跨越性强、难度大的科研项目应采用科学的大纲策划方式,在项目开展前便实施编制流程,从而有效的明确科研项目的技术方案、质量控制措施、科研资源的完善配备及具体的科研工作分工等。科研项目的输入则主要包括对具体成果的内容明确及要求划分,各项法律规程标准、操作规范以及项目其他的依据标准等。在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我们应采取必要的监控与管理手段,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开展进一步的指导强化,当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时则应配合相关责任部门及时解决。在科研项目的输出环节我们应充分满足输入审核的既定要求,从而确保输出成果的完备性与科学性。另外有效的开展内部审核机制、项目验证机制、顾客确认机制与项目更改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3.2 构建良好的科研项目运行环境

篇6

科技部条财司2010年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财务验收工作的通知》中,对财务验收工作的组织实施程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课题结束后,课题承担单位向科技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专项经费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在提交财务验收申请的同时提交课题相应的审计报告,1000万元以上的课题在提交财务验收报告后,接受科技部指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结题财务审计;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进驻被验收单位,提出财务验收意见,并反馈给课题承担单位;需要整改的课题,课题承担单位应于接到验收意见后15日内完成。如图1所示:

此处,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指课题承担单位在清理账目、编制经费决算报表的基础上,接受科技部指定的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务验收是以批复的项目预算文件和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经费预算为依据,对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可见,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财务验收是财务审计最终指向。

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财务验收存在的问题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财务验收涵盖面广、 内容众多,在验收操作环节,专家组一般参照六个方面的指标,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财务验收意见表》中有详细列示(见表1)。

根据考核指标,结合考核内容,财务验收最终形成三种结果,分别为:通过验收、存在问题需要整改和不通过验收。严格执行预算,经费使用合理的,通过验收;经费使用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但经整改后能够达到验收标准的,按存在问题需要整改处理;存在违反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不得通过财务验收行为的,按不通过验收处理。在具体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项目负责人规范使用专项资金的意识淡薄 不少课题负责人认为课题是自己争取的,使用权、自也应该在自己手上,这种错误观念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科研经费使用的不规范。在经费报销过程中出现了个人招待费、家庭电话费、私家车运行费等消费类和生活用品类的票据,这些支出将直接影响课题的检查验收。同时还存在一种思想,认为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规范不是自己负责,只要财务部门认可就万事大吉。对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项目负责人不仅是科研经费的使用者,更是责任者,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单位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很明显,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经费的使用者、管理者和责任者,只有加强项目负责人对经费规范使用的意识,才能在源头上改善经费的管理,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财务验收申请报告资料不完整 在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财务验收申请报告中,最常见问题就是资料不完整,缺少附件。缺失的附件主要包括:外拨经费工作协议、外拨经费银行汇款单复印件、设备明细账(单价5万元以上)、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发放签收单复印件,自筹经费银行进账单复印件等原始凭证。相关附件是证明经济业务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的重要凭据,财务验收专家无法在缺少附件的情况下对经济活动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专项经费未单独核算 专项经费的单独核算是《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文件的主要原则,同时也是对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基本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未设置专门的项目或会计科目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因此无法在账务中区分项目的资金活动与单位的其他经济活动,未能实现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八项不得通过验收行为的第二项,即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四)经费开支范围、标准随意与支出未执行预算书 专项经费开支范围中的各项支出必须与课题研究任务相关,同时,各项支出应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开支标准,如出国人员费用、会议费、差旅费、专家咨询费等,超标准支出不予确认。但有些项目却出现了课题经费支出与研究项目不相关,开支标准过高等不合理问题。课题开支范围未履行预算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集中体现在:(1)劳务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明确,劳务费的支付对象为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的费用。以劳务费名义发放课题组人员费用的情况比较普遍。(2)设备购置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仪器设备。财务验收过程中发现设备购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未按合同书约定增添设备,用专项经费购买生产性设备,或者列支实验室维护改造费;在国家严格控制设备购置的规定下,超预算增添设备,并且未履行报批手续等。

(五)预算调整未履行规定程序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核批。项目验收过程中,支出科目在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未由课题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并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准的项目,势必直接影响到财务验收。

(六)自筹经费配套不到位 自筹配套经费是项目经费的重要资金来源,其到位及使用情况是关系项目能否全面完成的关键。在财务验收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项目承担单位没有以自有货币资金或者其他货币资金作为自筹经费,而是归纳、统计出单位财务账目中和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支出作为筹资的一种形式,这同样视为自筹经费配套不足。根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是财务验收不通过的行为之一。

(七)课题承担单位无法监管课题合作单位的经费使用 项目研究是一个整体,包含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的共同劳动,经费执行同样如此。项目合作方经费使用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经费的执行效果。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一些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规范合理,但项目合作单位出现了一些不合规的情况,如未单独核算、未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开支费用、预算调整不履行规定的程序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财务验收工作的顺利通过。

(八)结余资金与应付未付资金概念混淆 结余经费在项目验收工作结束后,按原渠道上缴科技部。财务验收认定的应付未付资金和预计支出,不属于净结余经费,可以留在研究单位继续使用。常见属于应付未付和预计支出的内容包括:购买设备或材料但尚未支付的货款或质保金,测试化验加工结果已被采用但尚未支付的费用,项目验收的相关支出,已签订出版合同的专著、文章的出版费等。一些项目承担单位甚至承担财务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常常混淆结余资金和应付未付款,将课题结存的应付未付款误认为专项经费的结余资金,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本应留在课题继续按计划使用的费用,却要按规定原渠道上缴科技部。

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财务验收完善措施

(一)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 “十一五”期间,为不断改进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的管理和监督,财政部和科技部相继出台和完善了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政策和制度。其中有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等,各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法要求,加强与科技计划项目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和经费使用的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规范科技计划项目的预算执行 (1)掌握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的支出要严格按预算书和项目进度执行预算,专项经费的支出应执行国家经费管理办法的开支范围和标准。(2)严格履行预算规定的调整程序。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课题间预算调整,应当报科技部审核,财政部批准;课题合作单位之间预算调整,应当由课题负责人提出调整意见,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准;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执行,在超过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课题负责人提出调整意见,经项目组织单位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准。

(三)完善科研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 (1)建立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根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结合项目承担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科学和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经费审批权限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合同会签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提高专项经费使用的合法性。(2)加强专项经费的会计核算。课题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单独项目统一管理,设置规范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采取项目负责人和经手人双签、财务人员审核的模式,课题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按项目批复的预算执行,相关会计资料保存完善。

(四)强化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 建立包括审计、财政、科技等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项目经费监督体系,重视对项目的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督和控制体系,做到对项目经费的全过程管理。强化项目中期检查实效,中期检查中不仅要重视项目完成的科研成果,也要重视项目经费的执行情况和支出科目预决算完成情况。加强对合作单位课题经费使用的监督,考虑通过按执行进度分期拨款、强化项目事中检查、严格项目课题负责人重大经济事项一支笔制度等。建立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的目标,对其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五)加强结余资金的管理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合同约定核拨课题合作单位经费,不能截留、挪用专项经费。同时必须提供经费工作协议、外拨经费银行汇款单复印件作为财务验收报告的附件。课题结余经费的管理按《经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根据课题实施的实际需要申请预算,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的结存结余,提高课题预算的行效率。课题结余经费应当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不得转移结余经费,由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财教[2006]160号。

篇7

1.项目申报

项目选题应与集团公司科技发展规划及本公司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相一致。结合实际,针对集团公司产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中需解决的、影响生产经营的、提质降耗的共性技术问题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对集团公司产业发展和提质降耗有重大影响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科研项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项目选择上不是太好,造成项目经济效益不够理想。还有一些项目虽然完成了,但是经济效果也不理想。

目前本公司科研项目分为三类:政府项目、集团公司项目、自立项目。对这三个不同资金来源的项目我们在项目申报时要分别考虑。对策:政府项目,重点是选择那些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政策的项目。集团公司科研项目,选择具有前瞻性和关键性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等的研究、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及中间扩大试验等项目。自立项目,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前瞻性的做一些探索性项目。

为了保证立项申报的项目是科学的、符合提高集团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必须对申报项目进行立项评估。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是科研活动的起点,它不仅能促进项目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而且对科研人员进行研究方向选择和项目过程管理具有引导作用。科研项目立项评估主要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进行科研项目立项前的前瞻性预见,把握项目选择的方向性;二是对科研项目立项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保证立项的科学性。评估作为一种绩效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手段,在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应针对科研项目的不同类型和特点,按照项目管理的目标需求,选择、确定合理的评估程序、评估标准和方法,实行分类评估,提高评估实效。

对策:加大对项目风险评估的力度,注意项目之间的转换。

2.项目实施

项目立项后,项目实施主要是项目组在组织,项目组要充分预测风险因素。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这些研发活动的风险因素是导致科研项目失败、中止、延期或达不到预期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所以,项目组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项目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确认项目潜在风险并进行科学的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措施。例如某项目存在“边设计、边施工、边试验”的实际情况,导致项目预算超支,项目实施不理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关注市场变化,市场需求重大变化,需要推迟实施时间或调整试制研究工作内容。

对策: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预见技术方面的风险,也要预见到经济方面的风险。作为项目组要完整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按照程序上报。加强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如因受客观原因无法执行预算,要按照规定程序上报相关部门,及时对任务书进行调整。

3.项目核算

本公司严格执行会计法、本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集团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科研项目进行项目核算。科研费用使用坚持“科学管理,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确保实效”的原则,合理有效使用科研经费。

在具体实务中,由于科目设置差异化,导致会计核算不能同时满足需要。例如: 本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中规定,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材料费等。集团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办法规定,科研经费下设二十个明细: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研发人员薪酬、试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专项设备等。两个管理办法开支的范围有所不同,难以兼顾。由于我们执行的是集团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办法,财务部门按此建账进行科研项目明细核算,无法直接提供政府项目的项目台账,需要进行转换。

不同的项目,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核销时要求也不一样。除了费用开支范围有所不同,还有经费核销限额规定。本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中开支标准上有专门的规定,而集团公司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没有规定。比如:人员费控制在15%以内,我们现在的项目是人工费占大头,基本上超过15%,假如是政府项目,结题时要进行调整,超过部分自己消化。

财务部门在对项目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时,是以项目人员填制的费用报销单、材料领用单、设备调拨单等原始凭证进行分类的。所以不仅是财务部门要熟悉成本费用项目,也要求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都要熟悉成本费用项目。在费用发生时注明是什么项目、用途是什么,只有从源头上分清,财务部门才能正确核算研究开发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真实反映各项研究开发活动开展情况。科研经费的核算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以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及合法凭证为依据,真实反映各项研究开发活动及费用支出情况,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对策:对不同的科研项目,财务核算也要有所区别,掌握标准、把握尺度,及时反馈给项目组。另外,项目组在申报项目时,也要按照规定的费用标准进行费用预算,尽量细化,不可或缺漏项。

4.项目结题

项目结束后,项目结题验收由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组织,核销科研项目费用。

本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撰写的项目结题报告内容不完整,未对项目总合同中所列项目总体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另外,由于信息不沟通,结题报告上反映的费用支出数不是财务账上的实际支出数而是项目组人员提供的统计数据,并据此计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又有科研,又有产品生产的项目,一定要分开核算,合理划分研发费用和生产费用,保证真实反映试验结果。

对策:作为一个完整的结题报告应紧紧围绕项目总合同中所列项目总体的各项目标进行总结,即使没有实施,也要真实反映出来。对预算形成差异的原因认真进行分析和说明。

5.预算调整

篇8

1.1 重大项目科技统计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各种数据资料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是科技统计信息的重要条件。目前的高校科技统计普遍存在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的通病。主要原因在于项目组由于平时疏于整理项目数据,统计时临时抱佛脚,不认真核实数据。有些量化指标中由于缺少相关附件材料支撑,填写较随意,极易导致数据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了科技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发挥。①

1.2 重大项目统计数据涵盖面不全

高校的项目科技统计主要集中于科技经费、科技成果(包括:论文、专利、奖励等)等方面。而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科技交流情况、技术转让等统计指标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然而在现阶段高校重大产学研及国际合作项目的申报中,必须注重平时收集相关产业化及科技交流信息,才能更好地把握项目申报机会。

1.3 不重视重大项目数据统计工作

在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认为科技统计只是临时性的工作,科技统计工作意识薄弱,不适应高校科技活动迅速发展的趋势。有些学校由于重大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往往将重大项目与其他的项目情况一并统计,这样往往掩盖了重大项目中的问题。还有高校在重大项目情况统计过程中,统计工作的时间、流程安排不合理,导致项目负责人为了赶时间应付统计,严重地降低了统计质量。

1.4 高校内的科研统计人员缺乏统计专业背景,流动性大②

很多高校中,绝大部分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人员是兼职负责统计工作的科研行政人员,往往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平时忙于应对重大项目的管理工作,在统计工作上付出的时间和经历相对有限。有些个别高校的统计人员几乎每年调换,前后无法衔接,更易使科研统计工作缺乏长效性与承接性。

1.5 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后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相对繁琐,涉及的栏目广,统计范围较大,但是现阶段有些高校的科研统计工作往往还要依靠人工进行汇总、计算,费时费力,信息化程度远远落后,统计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

2 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完善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

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涉及重大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过程。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重大项目申报、规范管理,及时发现重大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高校重大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必须利用科研统计这个有效的工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查阅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重大项目管理中发挥科研统计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2.1 注重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发挥科技统计的重要作用

(1)项目申报时,科技统计主要发挥前期的材料收集与汇总作用,为申请新项目申报提供素材。每个重大项目攻关目标的确定,一般以科学分析历年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准确、全面地收集历年重大科技项目活动的数据,掌握重大项目科技活动的结构和布局特征,为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撑。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年的统计数据的积累与支持。有些专家建议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把重大项目的科技统计工作列入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同时要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如健全科技统计原始记录,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有关科技指标体系和定期报告制度,规范科技统计工作,使统计数据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使高校科技统计真正为重大项目申报提供可靠的依据。③

(2)项目立项时,主要是制定合理经费预算和项目实施计划等相关工作。这也离不开重大项目的科研统计,通过积累相关的信息,给项目的预算申报及实施计划提供合理建议。

(3)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专家建议通过定时的科技统计跟踪能够及时了解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及产出状况,是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项目进展保障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通过科技统计,帮助项目负责人及时梳理项目完成情况,帮助科研管理部门跟踪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进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更有效预防项目技术攻关中的纰漏,防止项目管理漏洞,同时将妨碍项目完成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项目情况跟踪统计,切实了解经费支出情况,便于加强经费监管,有效地防止经费乱支出的现象,对于经费管理尤为重要。

(4)项目验收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对该项目中关于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技机构、科研成果以及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都进行量化统计,和预定的目标任务进行比对,对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做出详细和客观的评价。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加强改进,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于高校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及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再次申报重大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统计分析资料,为重大项目的管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 高度重视稳定的统计人员培养工作

高校的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中应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专职科技统计人员,更有利于统计工作的长期开展。同时通过学习、培训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重大项目的复杂多样的统计指标要求统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既要懂得统计专业知识,又要对科技项目、财务审计、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和鼓励统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统计要求。

2.3 完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的信息系统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内容广泛从前期支持,产出成果到成果转化,后续项目的申报支持等,都在统计的范围中。要想让科技统计工作做到准确、高效,单凭人工统计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因此在统计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平台促进科技统计基础数据采集,利用完善专业的统计信息系统,及时处理及分析数据,减少统计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从而准确地实现重大项目情况从宏观到微观,横向到纵向的比对。

2.4 强 化科技统计意识

最后笔者认为应强化科技统计意识,高度重视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必须强化从科研管理人员到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人员的科研统计意识,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主动地积累重大项目的原始数据,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从根本上有利于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长远发展。

高校重大项目科研统计工作为高校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依据,帮助管理部门了解项目进展,优化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科研统计工作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中意义重大。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必须与科研统计工作有机融合,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系统,强化统计意识,才能使科研统计更好地为重大项目项目管理服务,从而不断提高重大项目的管理效率。

项目基金: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

注释

篇9

学校从物理、数学、生物、化学四个学科开展中美高中课程教材的比照研究。研究内容具体为:中美化学课程设置的背景、中美教材的编排特点、各模块之间的关联与独立、教材的内容设计、选修与必修的关联、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设计、习题编制等。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理科教材编写的特点,借鉴国外教材的长处,为教材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帮助;同时把美国教材及教学内容与中国教材有效结合,将优势之处本土化,将课程内容有效整合,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中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研究

中国的传统教育主要目的是应试教育,某种程度导致部分教师教学追求完美,所有学生都按照最高标准要求;比较注重对知识的静态接受,即特别注重知识的简单记忆、积累和重视知识体系构建,并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而美国的教育不追求完美,甚全连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也不在意,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生成,即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培养批判和质疑精神。而国际课程本土化最好的教学方式是把体验式教学方式和灌输式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补短。

在这个过程中,我校结合理、化、生科目进行体验式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后,去探索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或者说出发生这种现象的条件是什么,进而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以此改进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之能够形成在美国上大学的必要的实践能力。

中美教学手段的研究

在这个研究环节中,我校以数学学科为主要研究科目。美国的数学教学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通过使用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可视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更容易掌握数学的本质,强调学生能够使用图形计算器去探究、发现、证明、建构新知识,注重学生应用图形计算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美国的各种考试,如SAT、ACT、AP考试中都允许使用图形计算器,考察学生应用图形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讲,教学中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想法。那么,学生只要有数学想法,再用计算器去实现,其中的繁琐运算就不是问题。因此这样的技术与中国式数学教学恰到好处地应用才能真正解放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中美课程考试内容的研究

我校在中美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考察、比较、研究中美高中国际课程模式,借鉴与吸收国际课程的优势,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与方法、课程评估审核等方面做到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美国高中课程将注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和实践创新方面强化,加强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使其更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课程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同多元的高等教育对接,这些均对我校课程教学及课程改革的发展进步大有裨益。

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比照中,我们也发现了中美高中知识大量的契合点。我们以此进行教学与考试依据的研究,补充国外教材所不具备的能力点与知识点,补充国际教材所未涉及的必要知识,利于学生科学合理分配时间,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优质发展,加强对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为学生顺利申请国外名校助力。

国内课程国际化的研究

在进行国际课程本土化的研究中,我校不仅以引进的国际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拓展补充研究国内课程如何更好地与国际课程接轨。

篇10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探索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运用,发现该教学法存在一些不足,如教材不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如开发校本教材,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企业,加强实训设施建设等,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国际结算课程;研究;校本教材;师资

国际结算是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和金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涉及在对外贸易中因货物、服务、技术等产品的买卖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票据、单据、结算工具、贸易融资等。该门课程不仅需理论知识强,而且还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从学生反应来看,许多学生对该门课程似懂非懂,不知道学完后究竟能够做什么,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很难进入角色。因此,探索有效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该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的技能。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PBL,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项目教学法还没有统一的定义。[1]德国的鲁道夫•普法伊菲尔和傅小芳将项目教学法定义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特定的学习集体(项目小组)中,根据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或活动的愿望(项目创意),对活动的可行性作出决策(是否立项),并围绕既定的目标(项目成果)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行计划、实施和评价学习活动的教学活动。[2]徐国庆将项目教学定义为“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3]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项目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主动学习,将纯粹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项目教学法转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方,而是主动参与教学、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参与方。学生成立项目小组,根据工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成果的展示以及评价均有学生完成。教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将项目教学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并不全程参与其中。

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

根据工作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分成若干个项目,项目组成员根据任务的要求去完成每个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获得了较大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重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3.突出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由单纯的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实际工作的操作者。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能够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项目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高职高专教学,主要因为该教学方法体现了主体性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教学理念,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推广项目运用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适合在高职院校开展项目教学法

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不倾向通过抽象思维获取知识,而更倾向从工作情景的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项目教学法改变了知识的传授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在操作过程中逐渐掌握核心专业知识。学生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完成项目,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项目教学法与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高等职业教育着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层次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基本知识够用,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原则,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而项目教学法的目的也是突出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提高。从这个方面来看,项目教学法与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在项目的选定、制定、实施、交流以及评价的过程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职业岗位的真正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目标。

三、项目教学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对国际结算课程进行设计,主要分为项目教学内容的选择、项目的布置和实施以及成果的评定等环节。

(一)项目教学内容的选择

项目教学法目标选择一般是源于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能够根据教学需要,从整体上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然后进行操作。根据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要求,将其分为国际结算中的票据、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单据、国际贸易融资等5个部分。项目教学内容应做到适应学生、适应教学环境、适应实际业务操作。此次选择“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制作”,主要原因有:第一,信用证是国际结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结算手段,而且难度相对较大。第二,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软件进行操作,提供模拟的实训效果。第三,信用证涉及的知识较广,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程度较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此次选择“信用证项下的单据制作”作为实训项目。

(二)项目任务的布置及实施

项目任务目标确定之后,就是要形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首先需要简明扼要地告知学生的任务。项目任务选择在校内完成,运用实训室的软件资源,模拟该项目的各个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推选一人担任组长,带领团队进行实践、交流、讨论,最后完成项目。“信用证项下单据制作”主要任务包括信用证的翻译、理解、单据的制作以及单据的形式和逻辑审核几个方面的任务。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形成实践报告。教师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在学生需要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将新知识传递给学生;在学生模拟操作时,要适时的引导、观察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充当角色协调员,协调分工,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进度控制以及处理好外部事务。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应变,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控制能力。

(三)项目成果的评定

虽然项目教学法注重过程的学习,但成绩评定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此次项目教学法直接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信用证大翻译,能够根据信用证的单据条款制作相关单据,最后根据总结报告进行评分。评分采用三方评价的方式,即将教师评分、学生个人评分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分作为评价依据,其分值各占三分之一。通过这种评分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的所得和不足,逐渐掌握项目操作过程中的技巧,明晰完成项目的最佳方法。

四、项目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不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目前使用的教材是针对于教师“教”的教材,而不是学生“学”的教材。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较少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国际结算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不仅理论性较强,同时对实践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而目前的国际结算教材普遍存在知识点比较松散,对操作技能方面介绍不足,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实践知识的把握。

(二)教学设施相对落后

在国际结算项目教学中,要求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并有先进的教学软件,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模拟仿真实训系统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由团队集体讨论面临的新情况,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选择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但由于目前国际结算软件资源的更新比较频繁,作为学校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更换新的软件,这就造成了软件资源与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到企业工作后上手较慢。

(三)教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整体把握能力较弱

项目教学法是否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强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高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在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思考不足,或者是缺乏基于工作过程的指导意见,导致项目教学法效果不理想。

(四)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能够按照预定的方案去执行,参与度较高,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也能够较好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但也发现部分学生仅仅是跟在多数学生后面,很少进行思考,也不分析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差。在教学之后,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询问,了解原因。首先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较低,不了解本专业的核心技能是什么。其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比较迷茫。

五、项目教学法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开发校本教材

积极与外贸企业业务员、银行国际结算部门人员联系,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编写教材适应项目教学法的需要,弥补当下教材的不足。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充分反映国际结算领域的新规则、新趋势,教材设计突出完成工作典型工作任务,以真实案例以及真实任务为基础,强化教材中学习情境设计的可操作性,对学生进行项目活动提供指导。

(二)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企业,加强实训设施建设

近年来,由于外部市场需求量减弱,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较大的影响,对外贸人员的需求量也在减少,很多外贸企业纷纷倒闭或者选择转型发展,但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外贸仍将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正是由于外贸行业的不景气,寻找能够合作的企业十分困难。因此要整合本地资源,积极与专业的外贸公司或自营出口企业联系,特别要重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模拟工作场景,加强软、硬件的投入力度,让学生能够即使不出校园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情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起到主导作用,但教师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要根据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的要求,设定相应的工作任务。故任课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一是委派教师到外贸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部门挂职锻炼,让其了解国际结算领域的操作流程和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提高其业务操作技能,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二是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参与教育主管部门“双师型”评定。三是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做到“教学相长”。[4]

(四)加强专业教育,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进行专业剖析,分析本专业应具备的核心技能,让学生知道职业岗位对其技能的要求。其次,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认知自己,根据自身条件正确地评估自己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增强专业学习的规划性与计划性,端正学生专业学习的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岚,路海.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0(5):125-126.

[2]鲁道夫•普法伊菲尔,傅小芳.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

篇11

项目教学最能彰显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视点。项目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是一项配合课程改革工作的普及性工作。传统的中职教育存在着“学问化”的倾向,主要体现为“课程内容理论化”、“学习方式课堂化”,理论知识与实践行为相脱离。这种课程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是一种照搬普通教育的学问导向课程模式。要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变革传统的中职教育课程模式。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并开展项目教学,应当成为当前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实施课程项目教学是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结构

1、项目教学法

职业教育中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从事)一件(项)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服务)为目的的任务。教学项目是指在工作分析之后在行动领域中被确定为学习领域的工作项目。教学项目必须具有轮廓清晰的工作、学习任务,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能保证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能实现在实践过程中有效应用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实现二者间的有机结合;课题必须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等有直接的关系并具相应的应用价值;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参与项目的机会,相应的给学生提供自行组织和安排学习行为以及处理项目中的实际问题的机会。

2、项目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法的使用程序一般可按照教学阶段进行,即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结果应用等。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具体操作和负责,教师只起咨询、指导、解答疑难等作用,项目教学设计的结构是“整——分——合”的形式,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实践活动中,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其程序为:

二、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

项目教学法是围绕一个实践性的和接近生活实际的工作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在尽可能高的程度上自行完成确定的目标、设计和实施工作过程以及评价工作效果等环节。具体实施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了解信息:需要做什么?

第二:设计过程:如何进行工作?

第三:做出决定:采用怎样的生产过程与工作工具?

第四:实施工作过程;

第五:检查工作过程:任务是否已经符合要求完成了

第六:评价工作:下一次工作中需要改进什么?

模块化设计——促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相渗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分析典型的职业活动,确定工作项目,对接职业标准,设计课程学习项目。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笔者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重组出六个学习领域,确定了十九个教学项目,通过教学项目引领完成工作任务,依据岗位要求,实施专业教学,学生职业资格考证率100%。

情境化教学——推动基本技能与专业能力共同提升。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要对接工作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教室,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注重将企业生产情境和管理模式引入教学,模拟企业生产,将企业产品评价标准引入教学考核,将实训技能点考核标准与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相结合,培养学生效率、质量及成本意识。

三、项目教学法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项目实践中应该注意如下:

1、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

要确立项目先要弄清楚项目的范围,其教学内容也要充分把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项目的难易度;之后,用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学项目的确定,一定要以餐厅工作过程为依据,分析有关餐厅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情境。

2、项目实施前的引导要精练清晰

教师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新知识的讲解以及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方面的引导或是必要的提示性指导。如应对新知识进行的讲解必须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同时,教师必须清楚项目实施的步骤并及时给出相关资料。在实施前,教师就应该明确具体项目和目标,并提升该如何操作,以此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过程,是遵循一定顺序的行为,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学习行为的顺序是与工作的逻辑顺序相一致,真正体现出“在行动中学习”。教师只有通过课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教学与成果转化才能做到与行业接轨,也才能做到“教最新的”,保证让学生“学有所用”。

实施项目教学法就是要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彼此合作和配合完成的既定项目或是任务,实现师生的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方法如今为更多一线教师所接受和欢迎。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1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52-04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依据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校企深度合作,完成了将工作过程作为主线,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的传授需要消耗大量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完成项目的时间过于紧凑,往往需要将项目带到课堂外完成,而项目课程的精髓在于在真实项目的实践中完成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化和专业素养的升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要求,而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弥补了这一缺憾。

一、 翻转课堂内涵与可行性

1.翻转课堂的内涵

FCM是“Flipped Class Model”的简称,通常被翻译为“翻转课堂”、“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或者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赵兴龙博士总结了翻转课堂的三个基本环节[2]:

问题引导环节: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热身”性质的问题,并将已经录制好的相应的课堂教学视频发放给学生。

观看视频环节:学生回家后观看教学视频,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馈,解决教师之前提出的相关问题,将不懂的知识甄别出来。

问题解决环节:教师收集学生不懂的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互动,解决这些问题,并鼓励小组之间通过竞争等方式积极参与解决。在开始学习新的单元之前,一般会有一个小的测试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

同时,他进一步将这三个基本环节归纳为“课前环节”和“课中环节”。并进一步分析指出,如果把“教师的教”理解为知识传授,“学生的学”理解为知识内化,那么这种流程变革所带来的是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这就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要义所在。

2.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与实现》课程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从当前该门课程的实践来看,在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为该课程开设翻转课堂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从师资角度分析,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能胜任常规学习资源的制作、,而近两年微课的推广让教师更具备了设计与制作教学微视频的技能。软件技术专业部分教师长期从事软件开发任务并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对软件技术行业中该门课程需要掌握的技能以及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均十分了解,再加上该课程已完成项目化设计环节,也为该项目化课程实施翻转课堂奠定了基础。

其次,从学生角度分析,该课程的实施是在高职第二学期,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能登录各种网络平台,自主操作多媒体资源,完成各类在线测试,并能具备简单的信息搜索能力。更重要的是,该阶段正是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最浓厚的阶段,新的授课方式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此外,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已全面建设与开放网络精品共享资源库,这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网络环境。

二、对项目化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组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对赵兴龙博士的翻转课堂环节进行了细化和拓展,将整个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程实施阶段以及课程总结与改进阶段。

1.课程前期准备阶段

课程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课程项目化的完善,以及相应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上传,该阶段是为第二阶段――课程实施阶段做充分的资源准备。前期准备阶段的建设内容与思路如图1所示。

该阶段首先由软件企业专家、学校软件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小组,对软件技术专业岗位技能进行分析调研,以形成《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与实现》课程的技能要求,并进行典型项目的选取。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与巩固知识,我们将项目分为单元小项目及实训大项目,单元小项目完成知识点的构建,实训大项目中进一步推进技能的巩固和内化。在项目选取完成后,课题组完成资源库的构建与上传,包括: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的设计、项目单元的设计;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点,需为学生准备好电子教材以及每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微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个项目需要掌握的技能与知识,需为每个项目准备单元预习单;为了让学生自测以及教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需为学生准备单元预习效果测试单;在课程中,为了让学生知道项目任务,需为学生准备课堂项目任务书,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准备单元拓展任务书,以拓展学生技能和知识面;在课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了解知识掌握程度,需为学生准备单元复习测试单。所有教学材料与资源均可以上传至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精品共享资源库,以供学生随时下载,同时资源库提供网上提问与教师解答平台,以方便学生对不懂的问题留言提问。

为了评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课题组制定了项目完成考核指标、教师评价小组指标体系以及学生自评与他评指标体系。项目完成考核指标是在每个小单元后进行的测试,让教师了解“翻转课堂”的实施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是否能完成相应的项目并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评价小组指标体系以及学生自评与他评指标体系是在实训大项目后进行的测试,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测试整个课程实施后,每位学生最终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形成情况,也是课程最终得分的重要判定依据。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开展,前期也需做课堂的布置,如让课堂有网络环境,在课堂上依然可以访问精品共享资源库的资源;创建QQ群或微信讨论组,让学生可以围绕项目或知识自主交流;提供项目提交环境,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看到每组所做的项目。

2.课程实施阶段

课堂实施阶段是对“翻转课堂”的实践,根据课程项目的安排,我们又将实践分为两部分:课程教学阶段与实训教学阶段。

(1)课程教学阶段

课程教学阶段是“翻转课堂”的主体,也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点部分。课程教学阶段的实施内容与思路如图2所示。该阶段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学生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下载单元预习单进行预习,单元中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教师均已录制好微课,供学生学习,学生同时可以参考电子教材,对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进行网上提问,或者在QQ群或微信讨论组中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在完成预习后,学生需提交预习效果测试单。

课中,教师首先对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统一进行讲解。随后,学生下载课堂项目任务书,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组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内分工协作,教师在教室巡回,解答每组出现的问题。项目完成后,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成果展示及讲解,每个小项目均评选一组最优设计奖,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成绩进行总体加分。每次授课结束前,教师均对重难点进行复习巩固,对共性或易错点进行强调,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课后,学生自行下载完成单元复习测试单,以测试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能力的同学下载单元拓展任务单,完成相应任务。教师针对每位学生课前和课中的表现,完成“项目完成考核指标”,并进行教学反思,再根据授课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

(2)实训教学阶段

实训阶段是在课程教学阶段结束后的总结与提升,也是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及专业素养的进一步培养。实训教学阶段的实施内容与思路如图3所示。

该阶段,学生首先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下载实训项目任务书,教师课堂上再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重新分组,小组内协作完成实训项目,对于学生掌握不牢靠的知识点可以进一步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下载微课重新复习、巩固,在项目整个完成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内巡回,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和讲解,并在网上完成项目提交。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自评和互评,教师也需要在网上对每位学生提交评价单。

3.课程总结与改进阶段

在课程实施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课程资源的补充,并可以在课后实施选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班级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及技能比拼,对比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态度与职业素养的区别,以确定“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实践与对比

为了了解“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效果,课题组选取2013级的软件1班开展试点研究,该班教学过程与流程严格按照上述教学设计进行,并在学期末与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2013级软件2班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1)在期末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2)组织数据库技能大比拼;(3)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1.期末测试结果对比

期末测试中,两班均采用上机完成从数据库、表格创建到数据完整性的建立,再到数据库中各类对象的建立等实战性任务的考核方式,两班考核内容与考核时间均一致,并同时开始考试,考试结果采用SPSS进行分析,选取平均值、标准差进行对比,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3]: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实施翻转课堂的班级平均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级;标准差显示证明翻转课堂班级离散程度较小,即班级个体差异程度较小;假设显著性水平α为0.05,由于双尾概率p值小于0.05,因此认为两总体均值有显著差异。该数据显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动手实践能力明显比传统教学模式班级强,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相符。[4]

2.数据库技能比拼结果对比

数据库技能比拼采取择优报名的形式,每个班级选取2组竞争实力最强的同学进行技能比拼,每组可以由3-4名同学组成。比拼通过真实项目实战的形式,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完成需求分析,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以及说明文档的建立等一系列材料,由评委组给出最终的结果,评委组由软件企业项目经理以及3位专业教师组成,评分采用盲评方式,即评委不知晓学生的班级和姓名,技能比拼最终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采取择优的形式进行技能比拼,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职业技能较传统教学模式班级好。该数据进一步说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在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方面较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好。

3.问卷调查结果对比

为了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测量,我们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参考LASSI 量表并结合我院高职学生特点,同时融入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调查。为了便于统计分析,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每道题下设五个选项: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些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得分分别为1-5分,调查结果对比如表3所示:

其中态度测量学生对追求学习成功,完成与此相关任务的总的态度和动机;动机测量学生完成具体学业任务所负责任的程度;专心测量学生把注意力指向并集中在特定学习任务上的能力;时间管理测量学生建立和使用时间的水平;学习辅助测量学生创造和使用辅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和保持信息的能力;[6] 创新性测量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测量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在时间管理、学习辅助与协作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班级有显著差异,说明学生在采用翻转课堂以后能自主掌握更好的学习策略,并能更好地分配学习时间,将课堂时间大部分用来进行项目实训,亦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项目课程的实施,并能将项目课程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但在“翻转课堂”推进的过程中,依然有种种的困难,对教师来讲,需要课程资源的大量准备,配合“以学生为中心”观念的转变,课后仍需花大量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辅导以及对学生的项目做出评价;对学生来讲,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进行课前预习和测试,这需要学生有更好的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故虽理论与实践证明“翻转课堂”能更好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效果,但普遍推广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2]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3]薛薇.SPSS 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8-9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