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09:24: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规模实力有限,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收入水平,很多中小企业都将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果税务筹划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中小企业出现涉税风险,税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由于法律风险影响经营,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现中小企业的良好稳步发展,应该将税务风险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税务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促进企业的健康经营发展,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成长壮大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小企业主要税务风险及产生原因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对于涉税行为处理不当,在税务管理中存在着偷税漏税、纳税不足等行为,在涉税业务中违反税务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企业出现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税务筹划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未能充分结合企业的自身经营活动以及涉税行为,造成了企业缴纳多余的税款。造成中小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内部管理资源不足,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精力投入不够。而且有的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重视不够,认为税务风险主要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未能上升到企业整体管理的层面,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2.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保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需要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但是目前有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缺失,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也不够完善,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也是影响企业税务管理,甚至是造成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3.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力量有待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管理人员负责。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中专业从事税务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够,难以胜任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措施研究
1.提高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强税务风险管控的主动性。作为中小企业,更应该重视涉税风险对企业的经营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对自身涉税风险的认识,主动适应税务风险管理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要求,树立起管控税务风险就是提升企业效益,规避税务风险就是创造企业价值的理念,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提高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全面、准确掌握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好相关税收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经营业务范围等,准确地了解和准确掌握好相关税收政策,按照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进行税务筹划,提高涉税工作管理水平。
2.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应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基础就是应该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规范完善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机制。首先,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明确中小企I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内容、防控重点以及具体防控业务流程等。其次,应该重点完善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组织架构,特别是对存在涉税风险的财务会计、税务筹划等一线管理岗位,明确税务风险防控管理责任,确保加强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过程管理。
3.提高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和防范控制。一方面,应该提高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重点在中小企业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票据管理,经营、销售过程中影响增值税、所得税合算的内容,财务核算和税务筹划过程中的各项税务风险点等方面,准确全面的掌握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税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税务风险点的防控,通过采用合同控制、入账依据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固定资产控制、销售付款控制以及聘用税务顾问等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及时对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隐患进行防范处理。
4.注重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沟通。防范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问题,中小企业还应该注重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防范等方面,积极邀请税务主管机关部门的指导,对有关的涉税业务,或者是纳税争议,等应该做好协调处理,在保证各项纳税工作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效果的最大化。
四、结语
中小企业应该将税务风险防范控制摆在重要位置,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税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完善税务风险防控机制、税务风险内部监督与预警机制,为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科学合理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合法合规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 邱月洪.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01).
一、研究背景
企业税务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且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而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的研究成果基本属于空白。因此,本文通过广东省部分城市不同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制度建设上的不足,并总结出影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水平的因素,以期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假设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信息的沟通以及监督改进机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在中小企业内部产生了大量的税务风险。因此,本文参照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从税务风险目标控制、岗位设置、识别与评估、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改进等要素,编制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对不同类型、规模、运营时间、所在行业的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下假设以待验证。
H1: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1A: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设置水平存在差异。
H1B: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水平存在差异。
H1C: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存在差异。
H1D: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涉税信息沟通水平存在差异。
H1E: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水平存在差异。
H2: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3:不同运营时间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4: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5: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三、样本分析
(一)样本介绍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共向广东省8个城市(广州、惠州、清远、中山、阳江、湛江、潮州、东莞)各类企业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问卷1 413份,回收率94.2%;其中有效问卷1 289份,较之问卷发放总量,有效率为85.9%。被试的具体情况见表1。
(二)评价指标的测度方法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评价中涉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调查问卷》中的16个问题,这些问题都属于定性指标,因此需要通过对问题选项的赋值来进行量化。具体的赋值方法包括:
方法一:根据企业对问题2选项“会咨询、不咨询”进行的选择,分别赋予“2、0”值进行量化。
方法二:根据企业对问题4、问题6、问题7、问题8、问题9、问题11、问题12、问题13、问题14以及问题16选项“是、否”进行的选择,分别赋予“2、0”值进行量化。
方法三:根据问题1、问题3中企业实际选择的信息沟通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企业选择“从不、偶尔、经常”分别用“0、1、2”来进行量化标度。
方法四:根据问题17中企业实际选择的对国税发[2009]90号文的了解程度,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企业选择“从来没有听说过、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大概了解一些、仔细研读过”分别用“0、0.5、1、2”来进行量化标度。
方法五:根据问题10中企业实际选择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情况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企业选择“设置了税务部门、设置了税务岗位、有财务部门人员兼任、由外聘机构、否”分别用“2、1.5、1、0.5、0”来进行量化标度。
方法六:由于问题15是反向设置题,根据企业对问题15选项“是、否”进行的选择,分别赋予“0、2”值进行量化。
(三)整体样本的正态检验
传统上,学者多采用ANOVA方法识别因素的不同水平量所带来的差异。但是ANOVA方法应用的前提是变量的分布必须满足正态分布,因为ANOVA所采用的F检验等方法,是建基于正态分布假设之上的。为此,我们首先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可见,全体样本的显著度在1%以上,拒绝样本为正态分布的零假设。这意味着,相关的样本不能采用传统的ANOVA方法进行分析,而Mann-Whitney U检验最显著的优点是无需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可以视为对大样本正态检验的代用品,因此,本文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代替ANOVA来进行分析。
四、不同企业规模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一)不同注册资本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分析
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3。
不同注册资本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特别是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的小企业,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控制水平、岗位设置水平、识别评估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都显著低于注册资本在3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但在信息沟通水平上与大型企业没有显著区别,这是由于小型企业员工人数少,管理权相对集中,导致小型企业在涉税信息的沟通上,反而优于大型企业。就中小企业本身而言,随着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对于注册资本在500―3 000万元的中型企业而言,所有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都有了显著提升,这说明了注册资本越大的企业,规模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在其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上比起小型企业都有所加强。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目标控制水平、信息沟通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上与注册资本3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区别。但在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以及税务风险评估水平上还明显低于大型企业。
(二)不同收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4。
不同收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特别是年收入低于500万元的小企业,无论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控制水平、岗位设置水平、识别评估水平、信息沟通水平还是监督改进水平,都显著的低于年收入在5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就中小企业本身而言,随着企业收入的增加,对于年收入在500―5 000万元的中型企业而言,除了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水平以外,其他制度建设都有显著提升,这说明了中小企业随着年收入的增加,虽然尚未设置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但在其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上已经有所加强。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目标控制水平、信息沟通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上与年收入5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三)结果分析
无论从企业注册资本还是经营收入分析,规模较大企业与规模较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经营收入越多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也越高。研究假设H1得到了证实。具体到目标控制水平、岗位设置水平、识别评估水平、信息沟通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上,规模较大企业与规模较小企业也都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水平上,无论是从注册资本还是经营收入来分析,规模越大的企业,其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水平越高。研究假设H1A、H1B、H1C、H1D以及H1E得到了证实。
五、不同特点中小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上的差异研究
(一)样本调整
由于本部分重点研究不同特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差异,因此,在数据的使用中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剔除标准参照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中《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将注册资本在3 000万元以上或年收入在5 000万元以上的规模较大企业予以剔除。剔除大型企业后,有效问卷为967份。被试具体情况见表5。
(二)不同所有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6。
根据表6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明显;主要体现在外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的被试企业。
(三)不同经营年限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7。
根据表7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运营时间不同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明显;主要体现在运营时间在10―20年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大于运营时间在10年以下的企业。
(四)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8。
根据表8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以及建筑安装企业之间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五)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9。
根据表9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明显;主要体现在湛江、潮州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高于广州、惠州以及阳江地区企业,另外中山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高于惠州地区。
(六)结果分析
1.不同所有制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外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企业。研究假设H2得到了证实。
2.运营时间不同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运营时间在10-20年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显著高于运营时间不到10年的企业。研究假设H3得到了证实。
3.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虽然有所不同,但并未存在显著差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业以及建筑安装业的差异并不明显。研究假设H4没有得到支持。
4.虽然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与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并无直接联系,例如在2011年广东省城市GDP排名第九位的湛江市,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显著高于排名第一位、第六位以及第十六位的广州、惠州及阳江。研究假设H5没有得到支持。
六、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果及分析如下:
1.与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规模较小的企业其税务风险管理水平都显著较低。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税务风险的管理上是明显落后于大型企业的,这也证明了中小企业需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与税务风险目标控制、岗位设置、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改进等制度相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也随之提高,这说明部分中小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时候,更注重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但在其他制度的建设上没有同步跟上。
3.在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时发现,外资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上比内资企业要高。一方面由于国外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外资企业非常重视税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也由于外资企业收入较高,其员工素质普遍较高,在税务风险的管控上更有“执行力”。
4.中小企业的经营年限也直接影响了其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经营时间较长的中小企业对税收制度了解的多一些,甚至是在税收问题上“吃过亏”,因此对于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要显著高于经营年限较短的中小企业。
5.本研究最初假设,中小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会影响到其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应高于其他地区。通过分析最终发现,经济发达与否并未显著影响到当地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可能会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经营环境、税收环境、税收执法力度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6.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税务风险的管理不仅要求中小企业要有税务风险意识,关键还要建立一套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参照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中小企业同样需要从税务风险目标控制、岗位设置、识别与评估、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改进等要素入手,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仅有风险意识,没有建立配套的制度,将无法实现管理税务风险的目的。同时,各项制度的建设必须齐头并进,不能简单的将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停留在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要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及控制目标,通过企业内部及外部的涉税信息沟通,识别与评估税务风险,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对策略,及时的完善、改进管理制度。
7.中小企业应认识到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应及时进行,不能等到出现税务问题了再“亡羊补牢”。在前文的分析中提到了税务风险可能给中小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一定要在税收上“吃了亏”才想起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本就太高了。特别是对于刚成立的中小企业,应该在成立初就打好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为企业快速平稳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更应该尽快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发展。
1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现实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相比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更为隐蔽。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兼顾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系统、有效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其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和机会成本的管理过程。许鲁才,张晓试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企业导报,2009(5):126-127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持?m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背景下,广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利润空间缩小的现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是大为提高,中小企业只有通过税务风险管理才能减少税务风险,使企业损失最小化,保证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使中小企业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基于内控视角的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现有研究认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既有税收立法制度不完善、税收相关政策多变、税收执法不够规范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税务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税务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纳税专业水平不够等内部原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造成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根源分为如下三项。
21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缺乏税务风险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能够意识到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但相较于税务管理专家,甚至大企业的管理层,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对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往往低估企业所存在的重大税务风险,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很少的中小企业管理层主张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而其他大部分管理者都是打算等到税务风险暴露时再通过关系人脉来解决,消极守法意识严重。因而中小企业管理层通常没有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更无法在经营中对涉税事项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缺乏主动研究国家相关税收法规政策及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动机和积极性。管理层对待税务风险的这种态度在管理中表现为对企业税务风险相对比较忽视,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不重视对企业各部门人员税务常识的普及,更不会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因而在不知不觉间企业的税务风险就形成了。
22税务相关认识存在误区
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既然企业税款是在财务部门核算时产生的,那么税务风险必然就来自财务部门,而忽视对其他业务部门的税务管理。而实际上企业的纳税义务产生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而非产生于财务部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经营管理都对企业纳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企业生产是企业经营生产的核心环节,企业生产过程中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生质量方面往往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则很少有中小企业设置专门的管理制度,以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考虑生产成本、产品质量,而不考虑在生产过程中因不同生产工艺和材料构成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甚至出现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不惜以提高企业税负为代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税负。又如在企业签订各类合同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有意识聘请法律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法律风险,但很少有企业有意识在合同签订前请税务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税务风险,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合同内容涉及的合同性质、交易价格和付款方式等因素都直接会对企业税负造成影响,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增大企业税务风险。还有在企业对各部门、各环节的绩效考核中,往往没有对税务费用因素的考核,例如对销售部门大多只考核销售量,那么销售人员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往往只考虑这一行为对销售业绩的影响,而不关注该行为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而实际上不同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税负,不当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必然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中小企业在各经营管理环节中如果忽视了税务风险,必然直接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给企业带来惨痛的教训。
23中小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中小企业因为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多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财税不分家的问题。由于对税务管理专业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组织设计中通常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只是以财务管理代替税务管理,而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通常素质较低、工作繁忙,认识不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而无法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合理评估生产、采购、销售和筹资等环节税务风险的大小,更谈不到分析、评价和管理。而事实上,税务管理要求较强的专业性和一定的经验累积,尤其是税务风险管理,只有专业的高素质人士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识别、预测、评估、分析税务风险,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因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上下级和平级沟通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确保重要信息的正确传递和及时反馈,税务风险管理相关措施和政策难以落实,税务管理难度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3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包含税务风险管理文化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求中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通常是企业老板)重视企业税务风险,认识到企业税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危害性,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对企业健康发展的意义。而在调查中也发现,经营时间较长的中小企业较经营时间较短的企业对税收风险的认识提高一些,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在税务问题上“吃过亏”,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已经通过经营实践认识到税务风险的危害性。只有管理层真正重视税务风险管理,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营造良好的税务管理气氛,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时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在企业日常经济管理中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对涉税事项的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要实现这样的税务管理目标,首先就是要将企业税务管理目标传达到企业各个部门和各层级,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实现该目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工作中严格落实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强对与涉税事项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养其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同时在管理中要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从制度上激励其在各项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都要考虑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
32建立高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完善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企业治理结构各层面的税务风险管理责任。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在组织设计中就要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赋予对应的权限和职责,负责整合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落实各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统筹管理各个业务部门的生产经营的涉税事宜,尤其对于合同签订过程、生产营销过程、筹资投资过程等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要特别注意防范税务风险。对于小型企业和新办企业,因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单一,企业涉税相关事宜较少,没必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更适宜外聘税务人员担任企业税务顾问,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专项的税务风险评估并随时提供税务咨询帮助。
33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沟通机制
一、中小企业税务控制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化
中小企业应当展开系统性规划,方可保证税务风险管理的顺利开展,并且,中小企业系统化计划的立足点应当是企业的总体,基于企业的发展情况,并非是简单的减小企业税负。由于中小企业内最小的税务发展计划通常和效果良好的缴税统筹计划存在明显的差别;另外,中小企业的税务计划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造成税务规划和税务落实的结果和实际效果相违背,所以,需要严格控制整个税务过程,进而令中小企业更好保证系统性规划计划的正常实行,对于中小企业内产生的问题还可以及时解决,进一步保证中小企业不会由于税务造成的影响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亏损。
(二)制度化
中小企业的经营不离开管理制度的支撑,特别是在税务风险控制上,必须要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科学的制度可以保证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有较好的实效性。目前,在中小企业内税务风险控制的制度化原则能够从两个方面分析:其一,中小企业中所包含的日常工作,比如企业资金审批与业务管理,需要满足税务的各项规定;其二,中小企业所包含的税务工作,需要遵循税法的规定,要求根据相关制度处理,从而实现中小企业的规范化与程序化。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分析
(一)会计核算不正确
中小企业税务活动基于会计核算前提下,而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并不完善,会计核算效果不好,例如账簿开设记录不标准、资金成本项目设计不完善、缺少相关税务手续等,而且会计核算的信息资料不完整、保管不善、失真等情况,会计核算的不正确、不及时导致税务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开展,引起巨大的税务问题。
(二)发票、凭证保管不完善
随着高新科技的进步,票源数据与交易数据便于跟踪,中小企业票据保管的不标准容易引起税务问题。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很多销售者、采购者与开票者缺少财税专业技能,不及时开票、虚假开票和不及时索要发票并将之交给财务工作者,甚至采用不真实的发票进行报销,票据与凭证不合规、不完善、不标准,会令企业不能顺利抵扣各种税费甚至多次缴税,引起巨大的税务风险。
(三)缴税金额核算不正确
其一,主观有意。工作人员违反税法规定,和交易对象采取各种途径串通形成少开、假开发票,进而减少纳税金额,偷税漏税。其二,主观无意。因为自身业务水平欠缺,对税法知识理解错误,导致纳税金额计算错误,给中小企业造成了税务风险。但伴随各种监管系统的完善,如金税三期的上线,在一定程度遏制了企业违法的难度,减少企业的税务风险。
三、中小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管控的对策
(一)制定内控制度与监督制度
中小企业要从自身着手,根据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及经营战略,制定内控制度。首先,确定各个岗位的权责范围,财务部门各个岗位既独立又相互约束,企业的税务工作者应在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优势,对税务风险进行追踪与监控。其次,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财务工作者的选拔和培训力度,提升财务工作者的理论知识、法律遵从度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另外,基层人员、财会工作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等各层次员工之间需互相监督,防止出现“一言堂”,避免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最后,奖惩分明,制定奖惩制度。对于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预防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疏于职守的员工严惩不贷。
(二)制定规范的税务风险数据沟通与防范制度
对于国家税务政策及法律繁琐多变的情况,中小企业内部需要进行良好的数据沟通,除去缴税盲点,提升税务风险控制水平,制定规范的税务风险交流制度。一方面,要强化业务部和财务部之间的互动。业务部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税务疑惑或是发现税务隐患能随时采用多种方法向财务部体现,财务部接收相关反映后,要立即处理,将税务风险降到最小。财务工作者要及时了解涉税政策的改变,并立即把税务政策的调整信息传达给所有人员,充分发挥出上传下达的功能。财务工作者还应当科学处理税务分析、缴税筹划等,监督完善中小企业运营战略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和税务部之间的沟通。税法的变动性与不确定性和税务部门的自主裁量权加大了税务的不稳定性,中小企业应当及时掌握新的税务政策和法规,对出现的税务疑惑和税法不详细的地方,应积极与税务部门联系和沟通,或是通过向税务服务组织、税务专家的询问,尽量谨慎处置涉税事项,创造良好的缴税环境,减小税务风险。
(三)完善税务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制定风险辨别制度,完善风险辨别行为。风险辨别属于中小企业控制税务风险的第一大工作。中小企业唯有判别出了税务问题,方可顺利进行后期的风险评价与应对。为此,需要制定科学的税务风险辨别措施和制度,从源头出发,从掌握合同签署是否规范等经济活动的根源辨别风险,进而为企业的经营保驾护航。其次,选用合适的风险评价措施,完善风险评价行为。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其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均十分有限,所以无法照抄大型企业所用的税务风险评价制度,其需要结合自身基本特征和实践中极易产生的问题和风险点选用恰当的风险评价方式。最后,采取科学措施,完善风险应对。在评价税务风险时,要分类解决税务风险。
(四)大力培育专业的税务风险控制人才
中小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筹划方案由于受到或者未考虑到一些内在或外在的原因而失效,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出等的可能性,也就是指由于事先无法预估的各种因素的存在,使企业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产生纰漏,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致使企业产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一、中小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对税务筹划风险的认识存在欠缺
税务筹划风险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时间还很短。到现在为止,很多中小企业对税务筹划风险缺乏深刻的认识,企业将会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虽然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已经慢慢了解到税务风险对于企业的深刻影响,但是这种认识还是太过片面。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专业知识的缺乏很容易导致企业混淆一些概念,使得企业无法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做好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无法全面而又协调地进行税务筹划,从而使从根本上增加了税务筹划方案的风险。
(二)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税务筹划人员
由于中小企业受规模的限制,再加之现在独立的税务筹划部门在中国并没有普及,大部分税务筹划部门都附带于财务部门之中,因此与税务方面有关的问题一般都是由出纳人员或会计来办理的。一项有效的税务筹划对筹划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意识到税务筹划风险更是需要筹划人员具有敏锐的觉察力。然而会计或出纳人员一般缺乏系统的税法及相关法规知识的培训,限制了其自身职业素质的发展,所以不能精确衡量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面临的税务风险。在实际情况中,企业税务风险相比其他比较特殊,税务业务办理通常与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和交易办法有关,因此办税人员应对企业的整体业务种类和交易方法了解十分准确,又要懂得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又要懂得法律法规的这种高端的复合型人才。中小企业由于成本、规模的限制,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在税务筹划专业基础这方面比较薄弱,致使税务筹划风险这个概念缺乏认识。再者,由于企业内部税务筹划意识相对淡薄,经常容易导致财务人员在思想上忽视税务筹划,再加上在工作中分工不明确,权责没有具体落实,往往使财务人员觉得税务筹划应该是企业领导层决定的事项,从而导致税务筹划无法顺利地展开。
(三)税务机关执行认识上存在偏差
从当前的税务发展角度上来看,我国的税务机关既不会将税务政策宣传给中小企业,也不会指导相关政策在企业内部中的具体运用。对于一些刚出台的税收政策,税务机关自身可能还未对其进行了解,更别说引导督促企业去关注,因此,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在税务机构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税务执法认识上的偏差。就拿税种这方面来阐述,任何一种税种的制定,税法肯定会为其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并未做明确的规定,这时就需要税收执法人员自身的经验进行判断是否合理合法,加之税务执法人员专业水平不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从一个客观的角度上来看,在实施过程中,税务机关一定会存在人为的意识偏差,将一些合理合法的税务筹划给予否定和处罚;而本就不合理合法的税务筹划却给予有关肯定,行政执法认识上的偏差,会给企业错误的纳税方向,在将来会引起纳税企业更大的税务风险。
二、中小企业应对税务筹划风险的对策
(一)树立税务筹划风险意识
想要规避中小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应从根本上树立税务筹划风险的意识,对于税务筹划风险有一个系统的概念,知道其为什么会产生的原因。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与税务筹划有关的所有工作的前提都是遵守税收法律制度。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也没有选择合理合法的税法制度,那么他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失败的。在税务筹划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企业对利益太过看中,急于得到回报,没有好好地去理解税法相关知识,不加思考地引用别的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借助了税务事务所等一些相关的机构帮助进行税务筹划,但是那些税务机构毕竟与企业自身没有联系,总得还是为自己谋利益,再加上同行业间竞争,很容易帮企业钻法律空档,这样反而给企业带来了税务风险。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风险,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必须加强税务筹划风险意识。企业应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应该在税务政策的允许条件下,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制定符合其切实需要的筹划方案,再者一定要对税收政策的变动进行时时跟进,这样才能确保税务筹划方案既合理合法又为企业降低税收负担带来经济利益。总得来说,税务筹划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首先要从思想上加强对税务筹划的科学认识。
(二)建立正确的纳税观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甚至包括税务执法机关对税务筹划方面的知识都不够了解,税务筹划的意识淡薄,在理解方面也存在很多误区,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有关专家权威和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向社会大众传导有关税务筹划方面的基本概念以及宣传税务筹划的益处,纠正纳税人及税务机关之前对税务筹划方面的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纳税观。
(三)立和健全税收风险管理的内部制度
税务筹划风险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在发展中,所以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制度。首先企业一定要重视税务筹划风险,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关于税务筹划税收控制制度,对有关事项进行按期检查和做出相关的评价。现阶段很多企业都是被动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或者将自身的税务方案外包给外面的税务中介机构,这样在税务筹划的问题上就缺乏了主动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外包风险,因为外部的税务机构的利益并未与企业紧密联合在一起,也很难完整地了解企业自身的事情情况,把无法将筹划落实在实处。
参考文献:
自我评估(SelfAssessment)是加拿大税收体系的基石。加拿大改进和完善纳税申报制度,以纳税人自我评估为主,税务部门税务审计为辅,从而把税务部门从评估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自我披露制(VoluntaryDisclosure)规定,加拿大联邦税务机关有权对符合规定的自我披露的纳税人免予处罚或,纳税人只需补缴相应的税款即可。该制度不仅为纳税人提供了自我纠错的机会,而且通过给予其更多信任与公平待遇,有力推动了全社会树立诚信纳税意识,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2001年4月。CRA开始针对不同纳税人采用不同策略,对于大型企业一般两至三年检查一次,对于中小企业则实行选择性抽查方式,并根据纳税信用和风险确定检查的次数与力度。中小企业税务审计是CRA整体遵从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通常是指所有的个体经营户、中小规模的公司、合伙企业及信托制企业。在加拿大,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为小企业,总收入在100万元~2.5亿元的为中型企业。加拿大全国约有450万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雇佣人口占加拿大劳动力市场的60%.中小企业贡献超过60%的GST(GoodsandServicesTax,商品及服务税)和HST(HarmonizedSalesTax,统一销售税),在加拿大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RA税务审计的具体范围涵盖所得税、GST/HsT及其退税申请、地下经济活动(现金交易、缺少第三方报告或不采取源泉扣缴等)、办公室审查项目以及消费税项目。目前CRA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中小企业所得税和GST/HST审计,其审计人员数量占总数的75%,覆盖面包含加拿大境内99%的中小企业。
二、加拿大税务审计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CRA内部根据功能和区域分为中央11部和5个大区管理部。中央11部包括纳税遵从部、行政申诉部、机关战略与业务发展部、纳税服务与欠税管理部、评估与优惠服务部、法律政策与管制事务部、财务与管理部、公共事务部、人力资源部、机关审计评估部和信息技术部。其中纳税遵从部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认证和执法行为来鼓励依法纳税。具体工作是通过检查审计来确认遵从,调查骗税行为。制定并实施遵从战略以及管理自我披露项目。该部下设9个处:中小企业处、国际和大企业处、执行和披露处、科研与实验开发处、风险评估与业务管理处、遵从战略与研究处、人力资源处、劳动力发展处,审计业务服务处。其中的中小企业处具体负责税务审计任务,由审计操作组、省级纳税遵从服务组、审计战略组和非居民管理组构成。其主要目标包括:将把各行业的强制执行行为控制在合理水平;扩大对高风险行业的审计范围;通过风险评估、服务和教育增强纳税遵从;确认不遵从案件并采取适当的矫正措施。
2004~2005年,CRA通过各种解决非纳税遵从问题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税务审计),增收近102亿美元。共完成税务审计(审计、检查和审查)318337件,完成其他强制执行任务(犯罪调查,违法行为等)3989件。
三、加拿大税务审计的程序
(一)选案及处理风险的方法
选案过程就是一个风险处理过程。CRA认为不遵从行为表现为:不申报或不进行GST/HST登记:错误的报告收入和成本;不缴纳税款。导致不遵从的原因可能各种各样,但都应纳入风险管理。CRA总部通过计算机运行的全国风险评估系统对纳税申报表进行统一审核来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专家们选案时要考虑的因素是综合的。包括恢复能力(PotentiaIforRecovery)、对不良记录的掌握情况(KnownAreasofAbuse)、第三方信息(ThirdPartyInformation)、趋势分析(TrendAnalysis)和比率分析(RatioAnalysis)等,以此来确定审计范围和方案。
(二)税务违法案件的惩处
加拿大对于税务违法案件的惩处要依据当事人的主观意图而定,主观意图的范围从非故意延伸到故意。加拿大所得税法163(1)(ITA)规定的处罚情形是:通常、以第一次发生的时间为基准年。在基准年内发生的不予惩罚。第二次发生必须惩罚的数额为漏报税额的10%。
加拿大所得税法163(2)(ITA)和消费税法285(ETA)规定的民事处罚的主观意图需要把握的标准和情形是:重大过失的程度超过对于理性注意义务的疏忽;纳税人已经知道或应该知道他/她提供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少缴税。明显的疏忽相当于故意:有意识地漠不关心是否做到纳税遵从:故意装作不知道:鲁莽和肆意;发生在申报过程中的过错。
对一般疏忽的处罚。所得税法163(2)(ITA)中规定对于错误申报或漏报,处以100加元以上,按最高边际税率计算的税款的50%处以罚款。消费税法285(ETA)规定对于错误申报或漏报,处以250加元以上,净应纳税款的50%罚款。
骗税的后果:
1.对骗税的调查可引起刑事;
2.定罪可包括处以偷税款50%以上、200%以下的罚款,或者另加5年以下徒刑;
3.刑事档案可予公开。
四、加拿大税务审计对我国税务稽查制度的启示
(一)建立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信任
加拿大《纳税人权利宣言》明确规定:法律认为纳税人是诚实的,除非有证据证明事实上有相反的情况。这就是税法上的诚实推定权。诚实推定权是现代税法赋予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现代社会基本人权的体现。另外加拿大的自我披露制度旨在为纳税人提供自我纠错的机会,给予纳税人更多信任和公平待遇,同样值得借鉴。现代公法理论认为,在一个稳定发展的进步社会中,行政权与公民权必须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树立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法律地位平等的观念,处理好强制执行和主动遵从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在税务审计中引入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准予扣除项目后的金额,按企业适用的税率缴纳税款的税种。
(二)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含义
是指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采用优惠政策,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达到企业所得税纳税最小化的目的。那么如何能够既合理又合法地避税呢?这除了要充分利用所得税的税率特点外,主要靠的还是国家提供的各种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给予的“阳光”政策,利用得好,纳税人就能够享受到减税甚至免税的优厚待遇。
二、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风险
从我国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纳税人在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一)所得税纳税筹划的主观性
中小企业选择何种纳税方案以及具体如何实施,完全依赖于纳税筹划人的主观判断,比如对财税政策中优惠条款的理解、对所得税纳税筹划条件的判断等。总的来说,所得税纳税筹划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纳税筹划人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而纳税筹划人想要完全吃透相关财税政策、全面掌握相关技能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所得税纳税筹划具有较高的主观风险性。
(二)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条件性
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条件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纳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指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如纳税人所处的行业;另一方面是外部条件,主要是指中小企业纳税人所适用的财税政策。
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实质上就是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得税法律法规,利用优惠政策或者利用政策的弹性,选择有利于本企业的财税政策。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与之相适用的财税政策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旦某方面的情况发生变化,原有的纳税筹划方案可能就不适合了,所得税纳税筹划风险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所得税征纳双方存在认定分歧
所得税纳税筹划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税务机关并不参与。而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能否成功,能否真正给企业减轻所得税税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的认定。如果中小企业所选择的筹划方案被税务机关视为避税,甚至当作是偷税漏税,企业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四)所得税纳税筹划是有成本的
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可能减轻中小企业税人所得税税收负担、带来一定的税收利益,但同时企业需要为此支付相关的费用。万一筹划方案失败,中小企业还可能遭罚款、缴纳所得税税收滞纳金,让企业承担额外的税负。因此,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也要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如果纳税人的纳税筹划费用比实施纳税筹划增加的收益小,那么该纳税筹划就是成功的;一旦纳税人纳税筹划费用大于筹划收益,就算税收负担有了大幅下降,该纳税筹划仍然是失败的。
三、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风险管理模式
(一)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为了消除风险的产生而放弃或拒绝某一事件。虽然潜在的或不确定的损失能避免,但也会因此丧失获得利益的机会。风险规避能彻底避免风险,但其可使用的范围相当窄,企业不能因为要避免所得税纳税筹划带来的风险就彻底放弃纳税筹划行为,只要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有理有据,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
(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纳税人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包括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来进行控制。大多数所得税纳税筹划还是主要侧重于事前风险防范;事中、事后风险控制往往只能是亡羊补牢。
(三)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一般是通过合约的形式将风险转嫁给参与风险计划的其他主体。譬如企业可以委托税务师事务所的专家负责纳税筹划工作,税务师事务所从事业务,都会和纳税人签订协议,约定如果出错导致纳税人遭受罚款、缴纳滞纳金等损失,由税务师事务所承担,这就意味着纳税人的纳税风险转移到税务师事务所的头上。
(四)风险保留
风险保留是指企业在风险产生后自行承担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一种是风险承担,也就是在损失发生前并没有做出资金安排,只是当风险产生后被动承担相应损失,这就可能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另一种是可能的损失发生前做好准备,通过预先资金安排以确保损失出现后能及时补偿损失。
四、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财税政策的变动,随时更新所得税税收信息
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全面、准确把握并有效利用所得税税收政策中的优惠条款。但所得税税收政策内容繁多,变化频繁,要想完全掌握相当有难度。建议中小型企业可在财务部内设专职岗位,负责企业纳税风险及其他纳税事务的管理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企业经营、财税状况等知识进行持续的、动态的相关培训;同时企业应该随时更新所得税税收信息,归类、整理所得税税收政策,特别关注优惠政策变动部分,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加以调整。
(二)正确区分违法与合法的界限,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观念
中小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观念,所得税纳税筹划不是万能的,其理财空间和弹性是有限的而且是变化的。如从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来看,内资和外资企业在税率、税前扣除、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待遇都是相同的,筹划的空间缩小。
(三)综合评价纳税筹划方案,充分估计各种风险
很多纳税筹划方案只考虑纳税筹划的主体的单方利益,不能将纳税筹划方案的所有主体纳入考虑,而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注意方案对多方面的影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筹划方案在实施中往往会增加中小企业的相关管理成本;此外,还要考虑隐藏的风险因素,如企业战略规划、税收环境的变化等。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49-02
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的我国的中小企业,如民营、私营、个体户等,家族式管理现象严重,他们一般很少设立完善的、切合实际的中小企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尽管如此,根据中央的号召我国各地政府近年来在政策上给予了中小企业不断的支持,如天津市增设了数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保证金,支持银行为数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信用贷款100亿元,为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解决了后顾之忧;云南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设立相应的奖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获得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两种支持方式,大大地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每一项政策都与财务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在具有的重大的意义。
一、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与所处行业的大型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中小企业通常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相对较少,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企业管理者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接触的圈子也比较狭窄。然而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拥有与时俱进的理念。我们只有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才能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加以纠正,进而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制还可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加企业的可信度,使中小企业能够应对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有效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而又快速的发展。
(二)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自我完善
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队伍之一,但就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看: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理论对其经营过程进行指导,盲目压制成本,大多采用追求销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完全忽视了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因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很多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碰壁之后,最终面临了死亡;很多中小企业因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出现会计账目混乱的状况,或者因逃税避税,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社会环境的复杂,中小企业中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些都要归咎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控制度的建设,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有效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三)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既能体现经营成果又能防范风险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一项专门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活动,它的首要特点是一种价值管理,由于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所以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其次,面对当前激烈市场竞争的我国中小企业承受着各种财务管理的重大压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况进行的,所以一般财务风险也是从财务管理环节爆发的,财务失败也就直接威胁到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如何做好风险分析和防范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所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要先转变理念
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阻碍各种各样,但就财务管理方面来看,仍把“财务就是记账”的错误认识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虽然财务账目很是清晰明了,但是却不能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执行决策有力的参考资料,致使中小企业效益滑坡,盲目生产,造成资源材料的大量浪费。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要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这就要转变管理观念,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市场体制下的作用。如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可以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毕竟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经过多年运用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和以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分配为主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但是并不是西方的什么理论都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转变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二)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
一个企业的管理目标如大海上的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方向,而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像是船上的舵手,因受其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制约,两者相辅相成。现代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是有层次的,其基本目标是生存;核心目标是发展;最终目标是获利。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同时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不同层次的目标,制定具体和实际的管理目标。如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前提下,保持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和必要的偿债能力,注重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状况,用以保证企业资产必要的流动性。但是中小企业又与其他大型企业有所不同,它规模小,制度在实行上较为灵活,所以在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方向下,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来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功能,指引中小企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人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制度框架去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就很难使一个企业健康的发展。首先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的要求。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并受其制约,企业管理者可运用财务的各项职能,正确处理好各项财务关系以达到企业经营者最终的结果。很多中小企业因为没有明确的职责权限、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更没有明确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各自的职能和权限而导致企业经营混乱,入不敷出,都是因为没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在中小企业中,我们可以加强库存现金管理、银行存款管理、往来账户管理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内部牵制部分,如公司银行支票与签章应实行分管制度都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素质建设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但中小企业在财务人员管理工作上却存在许多不能忽视的问题,据有关不完全统计,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约有60%的人员没有职称,可持会计上岗证的人员却不计其数,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呈畸形发展。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招聘会计人员的时候更要把好关,禁止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不能因为经济利益的关系就对财务人员的招聘不够重视;在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也要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财务工作者,要积极配合相关财政部门的工作,按时按质的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并考取更高级的相关职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中小企业要大力倡导财会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 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鼓励财会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五)加强成本费用的有效监控
当前的一些中小企业很多都暴露了这样一个两偏高的现状:一是小企业因促销活动频繁,导致了单位产品营销费用偏高;二是中小企业因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应酬增多,行政管理费用异常偏高,最终导致成本费用升高。成本费用是指在整个企业生产的耗费过程,作为中小型企业,他的最终目标是利用以较小的耗费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让资源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但也不是盲目的降低自己的成本,或者单纯的压榨企业员工的人工成本。实际上成本费用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不同的划分范围而会做不同的区分。成本大多是材料、燃料、人工和制造费用,费用主要是期间的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可以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扩大经营规模,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节约资源为增加国家积累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中小企业生产中,普及员工对计算机的使用,办公软件,制图软件等可大大节约对纸张的浪费。
(六)加强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
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仅只是包括财务人员、会计机构、会计制度,还应该包括税务管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早就超过了千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实现税收占了全部企业的50%左右,因此中小企业仅在数量上就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中小企业普遍税负较重,各个生产周期又面临着不同税务风险,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出现偷税、漏税、骗税的情况。如某些中小企业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伪造和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逃避代缴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虚报营业额等等,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犯了偷税漏税罪。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我国已施行了很多对中小企业在税务方面的减免降低措施,但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建立财务管理体系时,在加强税务方面也应该有所重视。如某些小型企业,因公司规模较小,加上税务管理方面的人才稀少,就可以专门聘用一些税务机构或者人员帮助其中小企业建账建制,加强财务和会计核算管理,实施财务、会计、税法培训,办理各项纳税事宜,可让中小企业与税务机构的良性互动中养成按时按量的缴纳税额的好习惯。
(七)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控制企业财务或资金活动的行为,其目的是使中小企业因各种风险导致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确保企业能顺利实现各种经营管理目标。随着中小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也随之与日俱增,因此在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时有必要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首要的是加强筹资风险的管理,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筹集到一定数额的资金,企业才能得以形成;其次加强投资风险的管理,在企业实施投资前,须对该投资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出具相应的财务评估;再次加强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特别是存货,常常出现缺货断货,或者长期成为存货不能进行流通的状况;最后要建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制度建设,中小企业经营者可根据相应的风险数据指标,尽早的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及时的做出有效的对整个经营管理有利的决策,将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提高中小企业的科学经营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作为薄弱环节的中小企业。只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中小企业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免遭淘汰。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最首要的是转变财务管理理论,选择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会人员素质培养,才能防范风险,才能使中小企业不断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阳阳.如何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J].时代金融,2011(27).
[2] 汪卫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8).
[3] 朱琴.对建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体系的探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4).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板,这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新进程。创业板主要服务于创新型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企业,为大量正在高速发展中急需资金流入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融资平台,解决其创业初期的资金需求,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并走向多层次化。由于创业板的市场门槛低、投资风险大,证券监督机构在上市审核过程中,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核要求比较严格,而税务合规性和税务成本作为创业板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 进程中的一大风险点,所受到的来自税务主管部门的监管和会计部门的审查已日趋严格。
一、创业板的特点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s)又称二板市场,是专为解决暂时不满足主板上市条件的创新性和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设立的资本交易市场,帮助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扩展业务,它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是广义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市场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兴起于90年代,典型代表是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日本的东京证券交易所(JASDAQ),英国伦敦的另类投资市场(ATM)。目前,创业板已经覆盖了全球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产业集中区域,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特点是:
第一,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主要服务于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它的目标企业是“两高六新”型企业(高技术、高成长,新经济、新服务、新能源、新材料、新农业、新模式),我国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以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为主,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不突出,但具有高成长性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二,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上市门槛偏低。创业板的设立源自大量高速成长中的中小企业陷入资金漩涡,却因达不到主板上市的要求而无法上市融资,创业板对上市企业在盈利规模,资产规模,股本规模上的设立准入门槛较低,协助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第三,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大。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良好发展前景的背后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创业板投资者承受的风险较高,也可能意味着高收益。
二、创业板公司IPO中的税务风险点分析
不规范的纳税方式。企业在上市前的纳税事项中,采用了不规范的税收征收方式,比如在所得税的征收中,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确认销售时未申报增值税。税收征收方式不规范会给企业带来被税务主管部门追加处罚、税收补缴风险。第一,核定征收所得税方式。依《税收征管法》,核定征收主要是指由于纳税人的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难以准确确定纳税人应纳税额时,由税务机关采用相应的方法依法核定纳税人应纳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其它情况下企业应采用查账征收的所得税纳税方式。第二,增值税确认方式按照税务部门的规定,企业在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销售收入时,同时应申报销项税金和缴纳增值税。
调节利润。调节利润包括虚增利润和隐藏利润两种形式。一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初创时,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税后利润,企业会通过推迟确认收入、少报销售收入、加速计提折旧、过度计提预计负债或资产减值损失、关联交易转移收入等方式隐瞒企业的利润,这些被隐瞒的利润一旦被发现,企业需要补缴税款并缴纳罚金。另一方面,企业为了粉饰业绩,可能会通过虚构客户、虚销售、提前确认收入、夸大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虚增利润不仅企业多缴纳了税款,而且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企业还将会被处以罚金。
延迟纳税。企业延迟纳税可能是企业营运资金不足而延迟缴纳税款,也可能是企业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来达到节税目的税收筹划方式。实际中,不少企业利用预收账款来推迟确认销售收入,或不按时申报增值税等方式延迟纳税。无论是企业经营环境导致的还是企业蓄意的延期纳税,即使是在企业上市后,延期纳税的风险仍然存在,企业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要求缴纳滞纳金,严重的被处以行政处罚。
纳税申报风险。第一类是逾期申报的风险,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第二类是不申报和申报不实的风险,将可能造成偷税行为,面临补税、滞纳金、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第三类是预期缴税的风险。
企业改制重组中的税务风险。企业上市前往往需要对公司的控股架构和业务运营模式进行改制重组,在改制重组的过程中,公司会面临更多新的税务问题。如公司上市控股架构的安排是否在税务上更具效率、重组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否带来新的税务成本、重组的架构是否在税收上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等。公司及早的将这些税务问题纳入改制重组过程中,可以使业务重组与税务筹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要不是以避税为目的,而是以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和目标为导向的合法合规的税收筹划,税务机关就会认可,这样会为创业板企业节省大量的税务成本,达到提高税务效率的目的。也能降低税务风险,为企业节约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运营。
三、建立创业板IPO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税务风险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控性,因此,虽然企业不能完全的规避税务风险,但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税务风险管理措施将税务风险控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了有效的管理创业板公司IPO过程的税务风险,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法的方式筹划企业税务,追求税务损失的最小化,企业利益最大化,提高企业整体收益;识别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的税务风险点,努力降低税务风险的潜在损失,减少税务风险引发的纳税成本。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五个过程:预防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控制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的审计和反馈。
四、创业板IPO税务风险管理的具体过程及策略
一、营改增后现代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自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财务人员面临着税制、政策的变化,尤其是营改增还改变了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在诸多操作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生税务风险。总的来说,造成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务核算不健全。准确地说,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更为复杂、严格。如现有的税收法规指出如果企业无法提供准确税务资料,则要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缴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虚开发票。在新规定中,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税款,这无意中增加了发票管理的难度。如果企业不重视发票核查、管理,则很容发生发票管理风险。三是纳税时间差。在税收规定中,要求发生纳税义务后,经营者的行为就会被纳入税收征管范围内。如果税收义务时间不合规,则有可能发生罚款的风险。而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合同条款推迟纳税义务发生实践,从而获得一定的纳税期限。除上述的原因外,还存在非法避税、业务办理不规范等。企业若要真正做好税收风险的控制,就要重视深入研究税收风险的产生原因,然后才能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
二、中小企业税收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立预警机制
为了将企业税收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尽量降低税收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应当重视建立起全面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积极预防、控制税收风险。
首先,应当树立全面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管理层人员要做出榜样,树立正确的税收风险预防理念。同时,还应当建立于企业风险较为一致的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并将税收风险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部门中,从而实现税收风险控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其次,应当建立全面的信息沟通平台。在营改增后,增值税的内容会更加复杂。从企业角度来说,应当及时加大营改增税法的培训,提高全员的认识。另外,还要重视的是企业要及时了解到当前营改增后,税收的政策变化以便于会计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税收风险。最后,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比如某企业运用风险管理平台、行业数据模型对大企业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日常申报等各类事项的风险点进行综合评定,依据风险等级,下发红橙黄三级预警卡,分别实施约谈、组织企业自查、实地复核、反避税调查等措施,及时纠正失误和偏差,避免问题深化发展成偷税行为。对整改不力、错误继续蔓延构成偷税逃税行为的,移交稽查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2.加强税收风险监控和评估
在实施营改增后,企业计税方法、缴税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企业要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估,尽量以积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以查、防、控、评为主要内容的大企业税收风险防范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控制税务风险。
首先,在税务风险监控方面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岗位。确保监控人员能够进行日常业务的检查,确认其是否满足营改增的要求,同时还应当重视及时监控各部门对营改增政策、税务风险预防政策是否理解到位,是否落实到实处。另外,监控人员还应当那跟踪与企业有关的大型税务风险,并进行深入分析,而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在税务风险评估方面。营改增后,企业规避税收风险工作的难度更大。对此,企业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评估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从而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可控制范围内。另外,企业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基本状况、容易发生的税收风险等进行税务风向的评估测试、发生频率预测等,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同时,还可以建立风险会审机制,结合企业税务遵从管理年度报告评审工作,由风评、税政、征管、数据等部门就报告中的典型风险问题进行集中探讨,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所有权结构、纳税申报、内控机制架构等方面的高中低风险分布规律,扩大企业个性化风险识别的指标、模型范围,提升后期风险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强化税务风险危机管理
1.成立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枢
大企业经营范围广泛,涉税事项复杂,对税收管理与服务的要求高。某市通过遴选的方式,在全市国税系统选调12名人员,组建市风险监控中心,负责任务的整合、分发,起到风险管理中枢的作用。成立情报管理、风险分析识别和风险应对管理三个紧密型团队,明确各团队的岗位职责,在县局把情报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管理由征管科扎口管理。
2.成立专业化风险应对分局,构建大企业风险应对系统
大企业作为重点税源户的典型部分,其税务风险天然地与其他重点税源户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某市设立风险应对实施分局,专门负责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下发的典型户应对、行业解剖性应对和重大风险应对,形成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和行业性应对指南,并承担重点税源户的应对实施管理。在县局通过职责调整,组建2个专业化应对分局,分别负责重点税源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风险应对;在市区分局组建3-4个税源专业化应对科,以此形成网状结构系统,全方位锁定大企业税务风险。
3.成立重点税源管理机构,扁平化实施大企业风险管理
在属地管理模式下,总局、省局、市局、县(分)局均对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业务边界不清,效率低下且很容易影响纳税人的遵从度。某市国税局由国际税收管理处上收原先分散于各地管理的大企业风险管理事项,承担全市列名所有大企业的税收服务、风险分析与识别、评定审计和反避税为主的风险应对实施职责。市局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处和省局大国处对口,对下级风险应对分局具有指导职能。明确各级大企业管理机构业务边界后,市局直接实施管理的大企业占全市税源总量60%以上。
二、大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5年来某市对大企业风险管理的探索过程来看,笔者认为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1.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对大企业管理的基础薄弱
某市国税系统目前有在职干部1015人,比1994年仅增加169人,而管辖的纳税人有近70000户,比1994年增加53400户,特别是“营改增”实施以来纳税人增加7694户,大企业的户数也是连年增加,采取以往“人盯户”“以票管税”的方法越来越管不了,大企业的隐藏在巨大业务量下的细微风险很难被及时发现。
2.大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日趋提高
大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大,业务复杂,资产重组、股权投资活动频繁,产业结构呈现多层级、跨行业等特点,基层干部风险管理能力与这些大企业财务人员及其税务中介机构的财务水平差距很大,也就很难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弱对强”越来越不好管。
3.税企双方层级管理及信息不对称
对于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地区经营集团企业、股份公司、跨国税源等,不同层级的税务机关在大企业管理过程中很难取得全面的信息和类比分析数据,尤其是在对大企业分支机构实施税源管理时,基层主管税务机关普遍存在“管得着看不见、看得见管不着”现象。
三、进一步优化大企业税务管理的思考
目前,税务机关对于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力推进以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为主要内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强化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前进方向,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转换工作重点,建立平等互信合作的新型税企关系
将过去事后的监督检查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向预防和及时发现事前事中风险延伸,做到最大力度地预防风险发生,最快速地发现潜在的遵从风险,最大限度地以共赢方式解决已出现的税务风险。大企业一般内控较强、财务核算健全,纳税遵从能力较高,税务机关应依据大企业的上述特点,促进其主动提升纳税遵从度,以求从一定程度上走出税务管理人员“人少事多”的管理困境。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纵向推进内部职能调整
一、中小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作用
1、税收筹划有助于实现中小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税收可视作经营费用,能够抵减企业的纯利润,对政府调节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都能体现在税收法律法规上。企业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的规定,以税收政策为导向,制定自己的经营计划,充分研读税收政策,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费用,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2、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人力”和“财力”。而“财力”指的是企业的资金,税收筹划主要是谋划资金流程,规范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制定规范的财务制度,培训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对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资料,为税收筹划的成功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也体现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税收筹划有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纳税意识
税收筹划是在国家法律允许的条件下,运用专业知识,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可以从理性的角度,使纳税人提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意识到偷税漏税逃税都是违法行为。中小企业开始正确认识到应该进行税收筹划,而不是利用偷税漏税逃税的方法来减少税收,这说明企业纳税意识不断增强,它标志着中小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和理性。
4、税收筹划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运用税收筹划可以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就是规模小,利润低,成本高。中小企业利用税收筹划,可以达到自身成本利润的最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宜昌华通鑫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宜昌华通鑫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宜昌华通鑫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通鑫泰)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高低压电器设备生产销售等业务,现有工作人员60余人,分别设有总经办、财务科、生产科、销售科、采购科、技术科、人事科等职能部门。
(二)华通鑫泰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1、对税收筹划的认识不够,
目前,很多人都还不了解税收筹划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税收筹划是一个新名词,由于税收筹划真正引入我国的时间非常短,很多企业为追求利润,认为偷税漏税少缴税就是税收筹划,而科学的税收筹划应该是在减轻企业税负负担的同时,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公司经理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只考虑了企业月末或年终缴税多少,没有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税收筹划还是一个新事物,公司主要负责人根本不知道税收筹划到底为何物。
2、缺乏专业的税收筹划人员
华通鑫泰在建立之初,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更不用说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员了,它的会计人员是由总经理助理兼任的,聘请税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代为报税。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拥有一名专职会计,一名兼职会计。由于工作时间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再加上知识水平有限,了解税收政策的途径少,整体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税收筹划工作所需要的财务、税法、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由于缺乏能够胜任的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员,企业即使很想进行税收筹划,也很难实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3、税收筹划水平不高
企业税收筹划水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高级筹划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对自身有利的税收政策;中级筹划通过综合比较各种不同方案的税负差别,选择最优经营决策;低级筹划以少缴税为目的。华通鑫泰在整个纳税过程中,公司经理的目标是怎么样做到少缴税,少缴税才是最好的。不难看出,公司的税收筹划水平还处于低水平。
4、忽视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合理避税,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利用好这些因素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利用不好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特别是税收政策的变动,给税收筹划带来了挑战与风险。公司没有树立风险意识,也就不会充分认识到税收筹划中的风险;没有采取有效的规避税收筹划风险措施,最终会影响到纳税筹划的整体效果。
三、改进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建议
宜昌华通鑫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小企业的一个代表,华通鑫泰存在的税收筹划问题在我国其他中小企业中也普遍存在,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改进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意识
税收筹划能够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能够维护中小企业的资产和收益,政府机关、税务机关应该借助媒体、专家讲座、税务知识培训等方式宣传税收筹划,使纳税人明白,税收筹划能够合理避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表扬积极合法的筹划行为,奖励积极主动纳税的企业,谴责消极违法偷税逃税行为,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应该树立依法纳税、合理避税的意识。税收征管人员也应该熟知税法,了解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合法权利。税务机构在接受过程中,应多为中小企业介绍一些成功的税收筹划案例,使中小企业意识到进行税收筹划与不进行税收筹划是有区别的,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税收筹划的意识,提高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税收筹划水平。
2、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
一方面,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应该通过培训等途径让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熟知财经法规以及税法等相关知识,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制度。另一方面,培养大批合格的税收筹划后备人才。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有经济类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很多高校都有这个专业,而税收,税法在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不多,经济类高校是培养税收筹划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在大学经济类专业开设税收筹划课程,提高我国税收筹划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希望能在经济类高校开设税务专业,为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储备人才。
3、重视税收筹划工作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层次水平低下,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漠视税收筹划,没有意识到通过合法的筹划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总是过于重视成本控制,创造了许多成本控制的精明之道,却忽视了对企业税收支出的筹划。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重视税收筹划工作,协调各部门及分支机构相互配合、积极研究适合自身情况的税收筹划或聘请专家、税务中介机构帮助做税收筹划。
4、加强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意识
法律都会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税法也一样,经济情况瞬息万变,税法以及税收政策比其他法律修改的次数更多。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变化较快,许多税收优惠政策都是针对特定的区域和时间段,这对纳税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随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准确理解税收政策,针对税收政策的变化,制定出不同的风险预测方案,然后针对风险选择最优者,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提高税务筹划风险意识。
5、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税收筹划得以发展的法律背景,就是要有一套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制度。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税法语言含糊不清,表达不明之处,制定出一些与税收筹划相关的法律条款,进一步完善税法,提高立法级次,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税务执法人员也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吃透税收税务政策,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的为纳税人服务。同时,会同律师事务所,培养一批精通税务相关知识的律师,完善税收筹划争议解决途径,更好地保障广大中小企业税收方面的权益。(作者单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