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09:24: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毕业设计的设计意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园林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承担社会生产实践题目 此类题目多由生产单位向园林学院提出要求,学院根据题目的性质、规模、要求统一安排计划。此外,学院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广泛联系,解决了许多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
(2)参与教师、设计院主持的生产实践项目 此类题目是指由园林学院的教师或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的生产实践项目。教师或设计师根据任务的要求,将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有机地与其承担的项目结合起来,既完成了生产实践任务,又使同学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髙。
(3)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论文题目,结合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划分不同的单项或子课题,由学生负责完成。
(4)科技扶贫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题目,由学院与各地有关部门联系,对边远、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科技扶贫工作。我院唐学山教授几年来承担了多项广西壮族自治区风景区规划设计项目,瞿志、李雄副教授承担的北京市远郊县的风景旅游规划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真题假做”的题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由于其它类型的题目没有联系好,一般采用“真题假做”的方法解决。即采用已完成的生产实际项目的图纸,采用同样的甲方要求,由同学完成规划设计任务,再与已完成的规划设计成果进行比较,找出毕业设计中的差距。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
园林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前接受综合能力的训练,提前接触社会与生产,使同学把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1)社会效益 学生承担了大量的生产实践项目,完成和解决了地方生产建设的需要,得到了大多数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扶贫项目,其社会效益尤为显著。
(2)素质效益 学生通过毕血论文(设计)提前半年走上了社会,走上了生产实践。这对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业务素质、口语表达、综合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实践表明,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3)经济效益 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部门的实际题目相结合,由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经费,缓解了学校教学经费的紧张。据统计,我院99级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全部为生产实际题目,共计18项,以每个项目平均3万元计,就有50-60万元补充到教学经费中来。每年园林学院派5~8名学生赴深圳园林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直接节省教学经费1~2万元。同时,学生也为设计单位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4)能力效益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是最根本的目标。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髙。①方案设计能力的提高。学生由原有单纯的课程设计改变为面向社会、生产的综合设计。因而在方案构思上,学生可了解到甲方的要求,懂得把主观的构想与客观条件相结合,了解了主观设想与方案的可实施性相协调,了解从方案设计到方案实施的整个环节。②绘图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校内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全部用计算机绘制图纸,而目前社会所要求的图纸大多要用计算机绘制。这样迫使学生不得不强化自己的计算机能力。而结合生产实际的设计项目可为学生租赁计算机,或直接使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③方案汇报能力的提高。学生过去由于缺乏接触生产实践,往往形成了图面较好,而方案汇报时口语表达较差的状况。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其实践过程中,学生已通过了多次方案汇报的锻炼。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口语表达通顺、流畅。
(5)压力效益 学生承担生产实践题目,可以使其明确生产单位的要求,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改变以往课程设计的拖拉问题。
四、面临的问题与今后改革探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结合生产的方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其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1)市场竞争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市场与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直接关联,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有时难以承担到生产实际题目,不能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
(2)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局限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一般在每年3~7月进行,而一般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多在年底和春节前进行设计和报项,时间的差异造成了较大的矛盾。
(3)规划设计项目的难度问题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受题目的难度限制较大。题目难度过大、面积、规模过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难度小、面积规模不够,难以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题目的来源 调动学院教师的积极性,进行广泛的业务联系,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
(2)改进传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布置工作,一般在每年的11-12月进行。由于目前新形势的要求,已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时间改在7月底进行。一则可以结合园林专业学生的南方综合实习为毕业论文(设计)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二则延长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时间。
(3)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工作 由于学生目前所面临的自主择业的压力,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够重视毕业论文(设计),使第八学期的教学工作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因此,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査势在必行。每年4~5月应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1~2次的中期检査,督促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对不够认真或进度较慢的同学应提出批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一、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学者提出打破传统的“文化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组合结构,按照新的人才观标准,实施“职业思想道德一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一职业知识与能力一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的新课程组合。我们认为,高职院校软件相关专业组织毕业设计符合新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通过毕业设计能够锻炼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1.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等问题。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学校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但对程序和软件的理解不够,动手能力差。学校教育和IT行业对软件开发人员要求之间的差距,只有通过实际的大型训练才能弥补。毕业设计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平时课堂学习中碰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就是软件技术和心理素质逐步提高的过程。
2.团结协作的能力。今天IT行业早己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能否具备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己成为IT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在平时的课程教学和作业中难有训练这种能力的机会,毕业设计一般是分小组进行的,小组成员之间代码、文档的交流以及相互之间讨论和协商都是对学生基本素质的锻炼。
3.实践软件工程的相关原则。具备软件工程思想是软件开发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缺乏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学生们往往感觉软件工程这门课非常抽象,对其中提到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的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理解不够。毕业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课题小组从接到开发任务到提交产品和文档的过程,其中涉及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程序打包安装、编写文档等软件工程的方方面面。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们对软件工程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必定会大大加深。
二、关于毕业设计的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教师选题一般需要注意题目的新颖性、现实意义和可行性。这样的选题对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能力大有帮助。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范围一般包括。数据库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程序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信息可视化与应用等方面。毕业设计的地点可以在学校内,科研单位,企业等,只要有研究开发的环境即可,时间一般12周左右。
一般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题目偏小单一,得不到综合性训练;题目重复,多人同题;指导教师要求不严,走形式;题目年年相同没有新意,使毕业设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主要学习的课程包括:软件开发语言和工具(如C语言、C#、ASP、Java)等、数据库管理软件如(Access,SQLServer)、计算机网络原理和软件工程等,这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IT行业对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分为四大类:程序设计类、数据库应用类、网络通信类和网站开发类。选题的基本原则主要是题目的综合性和新颖性两方面。
(一)程序设计类
程序的设计和开发是软件行业的基本内容,也是软件行业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提出了“蓝领”工人的说法,各地陆续出现了以培养编码人员为目的的软件学院。这些程序员学历不高,但对某些开发工具的掌握非常熟练,能够很好的完成分配的任务。可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是适应软件行业发展需要的。《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内容丰富,实践性强。虽然在课程的教学中都安排有相关的上机实验,但效果并不很理想。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毕业设计程序设计类的选题围绕数据结构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软件的理解和认识都大有益处。
数据结构算法演示程序可以做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以可视化的方式解释程序运行的中间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法。国内外很多著名的高校都开发有类似的演示系统做为教学辅助课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以下一些题目可以做为毕业设计选题的参考。
1.汉诺塔问题的演示。这个题目是围绕递归方法进行的,要求通过动画的方式演示盘子的每一个移动过程,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递归思想很有帮助。
2.表达式运算及转换的演示。堆栈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数据结构,在程序设计的实践中有广泛应用。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后缀表达式求值的过程不是太好理解,如果演示程序能够动态显示每一步堆栈的变化以及程序的动作,那么理解表达式运算及其转换的过程就比较容易了。
3.排序算法的演示。排序算法在数据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排序方法看似简单,却是许多计算机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开发排序算法的演示程序,利用柱状图形表示待排序的数据,详细显示排序过程中不同算法的每一步处理过程,统计数据比较和移动的次数;随机生产大量数据,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多个排序算法的效率比较。实现这些功能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排序的原理很有帮助。
(二)数据库应用类
社会各个行业信息化的进步促进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普及,类似图书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小型软件都是一般毕业设计的常用选题范围。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数据库应用类题目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联系,例如为汽车专卖店开发实用的汽车销售管理系统,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行业终端用户的需求,在完成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避免闭门造车。
(三)网络通信类
网络的应用和普及使计算机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网络通信类程序的设计开发己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分支,也是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来源,很多题目能够兼顾理论和实践,对学生而言即十分有意义又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1.Client/server模式的通信程序。利用TCP或UDP网络协议开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通信程序很简单,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的扩展,可以开发聊天工具、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等软件。
2.网络聊天及文件传输类程序。QQ、MSN等聊天工具十分普及,设计题目选择一个点对点的局域网聊天工具完全可行,功能的实现可参考QQ或MSN的基本功能,包括收发信息、传输文件等,其他如语音视频聊天等高级功能可以忽略。高职学生系统学习过的开发工具如VisualBasic、Java等都提供完备的网络控件,但一般的基础教材中介绍不多,学生在实际的设计训练中通过查询联机帮助、网上学习等途径学习这些控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对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很有帮助。
搜集资料是任何研究工作的基础,选题结束后学生按小组搜集资料,可以是图书期刊等资料,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学会在网络上搜集信息,浏览高水平的开发论坛对开阔思路很有益处。搜集资料需要做好记录和整理工作并进行讨论。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指导和监督,参与讨论软件的整体设计,不涉及程序开发的具体细节,一般可以每周检查开发小组的进展情况。
(四)网站开发类
网络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网站开发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网站开发己成为高职类学生就业的热点方向之一。一个小型网站的开发涉及到总体的规划、数据库的设计和数据的组织、代码的编写和调试、后期运行管理、安全机制等多方面工作,而且对于学生接触市场需求很有帮助。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们通过独立完成一个小型的网站,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很容易上手。
毕业设计是体现专业教学理念及成果的最终环节,但长久以来,对毕业设计内容的理解却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在大多数艺术院校或艺术类专业中,毕业设计内容大多是专业课内容的重复,即选择某一设计主题后,用以往教学中某一方向课程或几个方向课程的内容进行表现,完成一系列的作品即可。虽然作品的数量比以往多,但形式与以往作品基本相同,这是以总结为目标的模式。此做法虽然可提高学生对设计主题的进一步把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却显得不足,也没有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最终环节注入新的活力。长此以往,学生对毕业设计已经没有了新鲜感。综观近年来不少院校的毕业设计展览都是年复一年的一成不变的状态。
尤为严重的是,高职高专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许多高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几乎全部时间都用在外出找工作, 急于提前毕业上岗,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水平的提高和正常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因此,本着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一、毕业设计概念探讨
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是高职院校最为鲜明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具体体现就是毕业生能够直接进入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的第一线。直接为企业工作并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满足学生就业需要,这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的具体内涵。
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及其实践为目标的。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设计能力虽然重要,但没有创新意识也就没有长期从事专业工作的活力和动力。因此,三年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贯穿创新这个基本原则,毕业设计也不例外。在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三年教学环节中关键的一环,是全面系统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质能力的系统整合课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本来就学制短、学生文化素质差,如果不充分利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强化综合训练,实际上就等于为社会、为企业输出了一个个半成品或者不合格的毕业生,这对社会,对企业,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由于受大气候的影响,笔者所在院校装潢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曾经也有一届学生是在毕业设计阶段提前去找工作,到企业先上岗。但是最后发现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在就业岗位上,加大了企业对学生岗前教育培训的时间和难度,企业也有意见。所以,从2003年开始,我们加大改革力度,重新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了整合设计。从三年级上学期期末开始,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规划,规定全体学生一律不能提前离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指定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全程的毕业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指导。从毕业设计专业考察、市场调研、毕业设计课题选定、初步设计概念、设计方案深化、装潢造型设计、装潢工艺设计,一直到实物模型与产品制作,包括装潢展示、卖场环境设计,还要有一本图文并茂的毕业设计报告书,然后开始进入毕业设计展览和毕业设计答辩阶段,最后是毕业设计公开展览与企业人才招聘会的结合,全体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这才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结束。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毕业设计展览、毕业设计答辩和人才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
二、毕业设计的操作机制
在确定新的概念的基础上,毕业设计内容分为两大部分进行操作管理,即创意型和市场型。
1.创意型作品。由学生自选一个设计主题,可虚拟,也可以实项为依据,确定主题后,以体现专业特色的手法表现。其作品最终是展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深层认识和理解,而不仅限于一个包装或招贴设计。针对装潢设计专业而言,创意型作品是用包装、广告等设计手法展现一种对传统意义的包装的全新认识和表现,是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新形式,能唤起人们对包装的新鲜感觉。当然,这些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展示手段辅助表达,因此,创意型作品包含三方面内容:专业设计表现、材料运用表现和展示策划表现。
这一整套设计程序的实施是以往教学中没有进行的。而从毕业设计实践操作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多数学生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毫无疑问,最终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近年来,通过多次面向社会公开展示,得到较好的社会评价。
2.市场型作品。这在近年的毕业设计中也是重要的操作形式。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承担企业委托的设计项目,而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从毕业设计开始,指导教师与学生就形成了一种设计团队的工作方式,每位学生都要按企业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设计项目,并且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不断深化;每一个设计工作团队每周要集中面授两次,讨论设计方案。个别辅导随时都可以与老师商量和联系,同时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设计博览会去考察,不定期聘请企业家、社会专业设计师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作辅导和提意见。特别是从2004届装潢设计毕业作品开始,实施了从设计创意到实物产品的整体突破,成为真正的设计产品系统开发的项目设计。
在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也进行了重大改革。由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企业家、专家教授、行业协会领导共同组成答辩考评委员会,每位学生在自己的个人设计作品展位前进行答辩,按照设计方案、模型实物、设计报告进行评分,让社会与企业来共同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
毕业设计答辩通过后,正式举办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毕业设计作品展览与企业人才招聘会同时举行。邀请珠江三角洲的设计企业在展览会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实际专业设计交流与考察,让行业、企业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让学生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增进了学生、企业、学校的相互了解。由于能够比较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很多用人单位当场拍板,与学生签定用人协议,并多次出现几家用人单位争抢一个毕业生的热烈场面。对企业与学生来说,都是真正的双向选择。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带来了高质量的就业,这个做法,受到了国内高校专家教授和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也证明了我们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是成功和有效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学生的成长水准,最终要由社会和用人单位来评判。社会及用人单位是学校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水平的试金石。真金不怕火炼。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一旦放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磨练,就会“原形毕露”,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经过这样的大浪淘沙,不但显现其英雄本色,甚至还会锦上添花,越显得风姿绰约、鹤立鸡群。同样,好的学校和学科专业经过社会的多次筛选,其人才培养水平也会日益得到提高,而教学质量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科专业则被淘汰出局。
三、结语
2003年到2006年四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实践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得到社会、企业、学生各方面的认同和赞扬。通过毕业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爱,这种爱是基于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思考,不仅是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获取谋生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成为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通过加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在传递、继承人类已经积累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通过学生个体的主观努力,把文化内涵化为自己的全面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对传统毕业设计的改革,我们的探索是一个新生事物。因为是新生的,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显现出它的娇嫩。毕业设计改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虽然在改革前经过精心的论证,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我们对其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尤其是进行理论上的提升,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下一步的发展作好准备。
作者简介:李洁(1979-),女,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南昌航空大学教改立项课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y105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72-02
一、 综合性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现状
从对设计艺术专业国内综合性大学的调研和文献查阅得到:
(一)毕业设计选题方向局限、与设计市场脱离。
(二)作品展示在设计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体现。
(三)毕业设计由一位教师带数名学生,导致学生视野狭窄,忽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四)毕业设计答辩成员由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教师组成。不利于对学生全面知识的考核,不利于学生以及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 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国内综合性大学中的设计艺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上,大多维持服从学校统一管理,稍做调整的状态。这种现状制约了设计艺术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有改革的必要。
(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成形式的改革
在我们提出“大设计”概念的今天,对设计的理解已经远远不止于专业的划分那样简单有序。大多设计项目都需要设计师同时具备建筑、环艺、平面设计、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艺术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多为一名老师带数名学生,由于单个老师精力与知识面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视野的开阔,以及各学科理论之间的交流,造成学生作品依旧停留在虚拟设计层面,不能使毕业设计很好的承担从校园走向设计市场的转型任务。整合教学资源,由不同专业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多名老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的联合教学也逐渐引起各方重视:2007 年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六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北京798厂区北侧地块城市及建筑改造利用设计”,将实际项目引进毕业设计环节,并“摇旗呐喊”—联合教学探新路,毕业设计共舞台。2008 年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七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再度联手:“城市建筑的更新与再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现代工业博物馆群设计”。2009年同济大学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八所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天津Davos夏季论坛永久会址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2010年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八所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旧城更新—南京城南地区改造与建筑设计”。与此同时在200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方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系联合举办的“四校四导师实验教学联合指导环境艺术毕业设计”以图书出版的方式最终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综上,不难看出,联合毕业设计已经初具规模,多导师共同指导也有共同的呼声,但目前参与并积极响应的只有少量的“先锋学校”,全国艺术类高校,以及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都应迎头赶上,适用并不断跟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方式方法。
(二)毕业设计选题形式的改革
首先,在国内高校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多局限于某一单独的设计门类。但在毕业设计中的跨界组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品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元文化重构的设计理念,不拘一格地采用新材料、新形式,突破以往的传统格局,由此产生生动有趣且富有创意的效果。其次,在国内高校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多为教师提供选题方案,学生自选命题相结合。因国内高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同一专业的局限性,加之学生对毕业设计选题几乎陌生状态,不免造成选题结果的片面性。选题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会起到导向性、指引性、甚至思维上的拓展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慎之又慎。在选题环节,可以专门毕业设计成立选题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将相关学科、与设计艺术联系较为紧密且可能的学科汇集,并结合学生自选方案,提出一系列的选题方案,并由该小组组成专家论证选题的可行性,最后出台选题方案供学生挑选。
(三)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改革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都是由同一高校、同一专业教师组成。由于原有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毕业设计由本专业一位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在交叉学科领域有明显的不足,答辩会又是同一套人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导致学生丧失系统学习的可能。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应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指导思想,邀请和本学科联系较为紧密的交叉学科教师,设计单位设计师参加答辩。即可以通过答辩使毕业生得到更广沿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得以进步。[2]
(四)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形式的改革
作品展示是设计艺术学科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在各教学环节中就应该有目的培养学生作品展示的能力。作为作品而言只是个体,个体放入环境中,如何处理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给予作品什么环境气氛,才能更好地展现,这都需要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这也正是提出重视作品展示的目的所在。目前国内高校设计艺术专业都设有毕业设计展览,展览多为优秀毕业设计的展示宣传,没有作为每一位毕业生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来要求。对于设计类专业,作品展示是检验学生综合艺术修养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将其纳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一部分来管理。
三、 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思路的先进性
(一)促进交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在诸多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毕业设计选题形式的改革,可以在设计之初正确引导,为学生扩展思路,做到一个良好的领航作用。古人云:三人师,必有我师焉。作为教育者,教育学生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同专业及相关专业同行的交流不失为高校教师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成形式的改革、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改革可以为同城、同省甚至全国的高校之间,跨专业领域教师之间,学院教师与设计单位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有效促进校内各学院之间交流,校外学校与设计单位、兄弟院校、同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且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形式的改革将更全面的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艺术修养。并对设计艺术学生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过程中,学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与启发。
(二)推动综合性院校设计艺术专业更健康、有序的发展。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可以解决目前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形
式上的局限性,使其内容更丰富,更具艺术特色。可以改变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在交叉学科领域研究过少、过浅的现状。可以使教育者重视设计艺术学科毕业设计展示作品这一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可以缓解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答辩委会会成员单一性现状。
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将跨学科教师、设计市场人员加入毕业设计指导、答辩团队,使毕业设计整个流程良性循环。有效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有效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水平。有效促进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促进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步伐的加快。并对省内乃至全国其他兄弟院校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四、结束语
综合性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的提出,改变现存模式的弊端,对校方而言,提高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促进兄弟院校、设计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缩短与发达国家设计艺术教育水平的差距,促进设计教育与国际接轨。对学生而言,学院教学与设计市场的距离拉近,推动学院教学的实战性,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并将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专业精神带到工作中,成为终身受用的财富。[3]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an teaching content in a university , and is also an key conte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 overall qualit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ontent is not only a essential practice training independently ,but also an important synthesis reorganization about knowledge in the school. The paper introduce improve measure about teaching quality from the selected topic, decided topic, Instruc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and graduation reply.
key word: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integration,Graduation design,
Measures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的必要环节。它是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毕业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选题、开题环节、毕业设计指导,论文答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
2 立足实际 ,科学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当前选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1、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2、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3、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4、有的选题虽然取自实际生产,但学生并不能完全弄明白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况,设计就有脱离实际的情况出现;5、有的选题虽然很好,但是学生都选同一类型的题目,相互之间,互相借鉴的比重太大,使的设计变相的成了一种具体的形式,另外,不同指导教师之间和不同的学生之间设计题目在难度和份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的共性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意义。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的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20Kg铝锭自动装箱系统的设计”,“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简易倪红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电子抢答器的设计”等新颖的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内外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题的研究中来。
(3) 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4) 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机械原理、系统设计、数电、模电、单片机、微机原理、汇编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不同部分的的设计工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两位同学的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 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开题环节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借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加入开题环节,其目的是:1、通过开题环节可以尽早发现毕业设计题目是否满足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涵概所学专业的所有知识等基本问题。2、通过落实开题环节,还可以强化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实验与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的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手段。 具体的实施办法是:
(1)明确落实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学生通过收集设计资料的相关信息,听取各方意见,可以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坚定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因为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求学生能够弄清楚设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转贴于
(2)开题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求学生在开题会之前,,要按规范书写开题报告。在开题的时候,学生须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开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主要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述10分钟,然后评审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述和开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提高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的措施是:1、设定学生的设计出勤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设计。2、成立设计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包含所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小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己专长方面的专业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指导设计者的综合能力,使毕业设计的内容准确专业。3、开展设计小组例会制度,即每个设计小组每周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要求学生把一周设计的心得体会在例会上发言,汇报设计进度,并提出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使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高。通过对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综合考核,这种工作方式完全实现了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检测,保证了教学质量。
5严格考评,保证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 。我校的具体情况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为了加强教学督导作用,我校专门设立教学督导组,成员都是离退休的老教授,在答辩期间分别派到各个小组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前首先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盲审,要求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2名以上教师认真审查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盲审不通过的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以此来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通过的同学要准备答辩的ppt,把毕业论文的结构、主要完成部分及设计的结果等内容准备出来。答辩时, 要求每位同学的答辩自述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教师提问20分钟为左右。在答辩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记录,对答辩情况进行汇总。答辩完成后,要求所有答辩小组的成员对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决议,给出毕业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15%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
毕业设计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 另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写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对毕业设计拟评“优秀”的学生,要求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6 结论
(一)毕业课题选择中的性别倾向
从选择的研究题材来看,一些题材已经被社会赋予性别倾向,比如建筑设计被认为是男性的,而室内设计是女性的。在室内设计领域,品牌车4S店、银行、体育馆等被认为带有男性色彩;而美容院、化妆品店、首饰品店等题材则更容易被留给女性研究。但是,女性跨越性别界限从事带有男性色彩的题材研究并不少见。相反,男性却极少选择带有明显女性标识的设计题材,他们隐约担忧如果表现出对女性题材的喜好会被认为“不像个男人”,进而有损形象。在课题涉及的空间体量的把控上,男性相较于女性显然更具野心。与男性偏爱的“大/多/广”相比,女性更倾向于选择设计小型而具体的空间。换言之,女性的作品更善于描述具体的、特定的、能够表现人类日常生活的功能使用和情感状态的空间,而不是对抽象的、理性的、严肃的大众空间给予说明,比如家居相关题材远比体育馆受女性欢迎多了。
(二)作品中的“女性气质”
设计的性别倾向主要来源于“社会文化植入”,“女性气质”多与“感性/身体/直觉/含蓄/私密/具体/特殊性/原始”一类的概念相联系,反映在设计语言上则表现为色彩、线条、空间等造型元素在运用方式上的性别差异。首先,女性的设计作品通常更具“色感”。与男性更为钟爱的、张扬着“黑白灰”的理性气质不同的是,女性在运用色彩上显得更为奔放和大胆,体现着女性多元而具体的情感需求和细腻的生活体验。其次,女性的身体常被解读为具有“流线/典雅/阴柔/隐秘/丰满/细腻”等特质,这些概念也被女性所内化接受并呈现在女性作品中,表现为对优美而流畅的、丰富而多变的曲线线条的偏爱。实际上,即使是由男性所创作的空间,如果是为女性使用,也常常借曲线来阐述。再次,就空间营造而言,女性作品表现为局部空间刻画精彩细腻,但是空间与空间之间的整体把控较弱,有时显得琐碎而缺乏尺度感。局部重于整体的特点使女性更易被批评为缺乏整体感及系统化的话语,显得“小家子气”。总之,在设计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气质”往往呈现出更强烈的、艺术化的视觉经验,表现出一种对“视觉文化”的天然追求——视觉超越文本和理性成为女性感受和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方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女性设计者是“视觉中心主义者”,在形式和功能的平衡点上,女性在潜意识中更希望做得完美。
(三)作品中的“双性化”特点
有部分女性作品是难以辨认性别倾向的。这部分女性被认为是“双性化者”,她们的作品同时具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积极方面。在设计作品中,印证为比较不受“性别刻板印象”的约束,具有比较跳跃的思维和宽领域的视野。如《苗韵——贵州西江镇主题酒店室内设计》(设计者:梁红梅)专注于用现代的审美取向诠释一种渗透出时尚气息的民族风,对民族元素的提炼和把握轻车熟路,尤其是对色彩和氛围的把控纯粹而惊艳,并且材质运用考究,室内环境舒适美好。设计者在传统与现代、简洁与丰富的对比中取得了很好的和谐,体现出设计者良好的风格塑造功力。这类女性设计作品的共同点是既能彰显男性的设计理性,在功能、造型及空间处理方面合理有序,又能品味出女性的设计感性,在色彩、细节及局部处理上细腻和丰富。
二、毕业设计指导中的性别问题
(一)对“无性别差异的指导标准体系”的质疑
“性别差异”主张是女性主义的主张,致力于寻找出专属女性的、男性无法取代的声音和体验。现今的毕业设计指导过程奉行着一种无性别差异的指导标准体系,这可从对毕业设计采用“客观一致”的定位及评价标准中得到印证。事实上,大量设计活动表现为从设计者到设计作品都带有明确的“性别身份”的甄别。扎哈•哈迪德以其偏好的流畅的曲线,形成自己明确的女性作品标识。凯莉•赫本则以对色彩的敏感,善于营造低调的奢华,被誉为“灰褐色系皇后”。研究表明,在观察方式、思考方式、表现方式等方面,女性设计者都有不同于男性的特征;在技术性、逻辑性、艺术性、独创性等方面,女性作品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提倡依据性别差异,充分结合女性设计者的设计特点及生活经验,帮助其扬长避短,而不是消融在“性别中性”的同一性和唯一性之中,和男性设计者进行无差异性竞争。性别差异化指导有利于帮助女性重建自我及信心,提倡一种包容性的平等差异。但对女性设计者来说,更重要的是避免以男性设计者为参照物,刻意追求差异化。
(二)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的隐性性别歧视
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到过程的引导,指导教师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创作,以致不同的教师常常会带出不同风格的毕业作品。在指导过程中,“所有的话语都不是中性的,都与言说者的主体性、身体和性别相关,都是被性别化了的表达。”不可否认的是,基于男性得出的设计价值标准所覆盖的不仅是男性指导教师,还包括女性指导教师。在整个设计领域都以中立、客观、唯一的面目宣传和展示男性文明时,女性的体验和独立性被以一种隐性偏见来解释并被忽视,如女性作品所表现出的直觉、感觉、模仿等天性常被教师斥为低级的表现。“理性”优于“感性”“抽象”胜过“具象”一直是评判作品优劣的价值标准,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被认为必须具有“简洁/大气/纯粹”等男性品质。这些潜意识偏见可能导致对女性作品给予较低的评价并影响女性的表现。此外,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女性设计者更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甚至表现出压力和恐惧。信心不足和较低的成功欲望加剧了性别歧视。女性主义认为这主要是受到社会期望的影响和性别角色的限制。“妻子+母亲”的社会分工意识已经被女性内化,并导致一些女性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出“女人做设计太累,无法照顾家庭”等消极言论和行为,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抱悲观态度。与指导男性设计者相比,如何保护及延续女性设计者的设计才华,成为指导教师在作品指导之外的另一项额外工作,甚至涉及对女性设计者未来的职业规划。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环节,相对其他教学环节而言,它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使之尽快适应社会需要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搞好毕业设计,各学校由于操作方法不同,结果也有很大差异。我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6级毕业设计中,本着面向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采用了模拟产品设计的教学改革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并从中探讨和研究了工程教育培养的目标、要求和方法等问题,对开展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毕业设计教学方案的探索
我校是从2002年开始招收工科专业本科生的,作为专业课教师,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考虑如何开展毕业设计了。由于笔者和几位教师正在研究和设计一种称作支盘成形机的建筑地基施工机械,为此曾多篇,出版专著一部。在设计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位机械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联想到教学中的毕业设计,如果让大学毕业生达到或基本达到能够开展类似产品设计的程度和能力,将会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一定会有突出的收获和效果。但是要完成这样的设计,从教学计划的时间上看是不可能的。于是,就考虑吸引部分机械设计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进行模拟产品的设计。
这样的教改思路与教研组教师和系领导通报之后,立即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支持,于是决定在06级学生中开展一次探索性的、非正规的教学改革:由学生自愿报名,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这项模拟产品设计的教学活动。
由于各方面工作都组织得比较好,设计工作进展顺利,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项活动。并经教研组和系里研究决定,即以此业余教学活动为起步,延续到利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进行一次面向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项目,设计题目确定为《ZPCXJ-×××/××××型支盘成形机结构及机加工工艺设计》。
二、设计课题的选择及设计任务的确定
1.设计课题选择的依据
(1)作者近年来一直进行此方面的科技研究和开发设计工作,手头有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和设计经验,能够方便地指导学生开展这项活动,这是能够开展此项教改工作的外部条件。
(2)项目组主要成员在开展“支盘成形机”的设计研究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当他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为此对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促进了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创新,这是能够开展此项教改工作的内部动力。
(3)这个课题的设计内容比较全面。其结构为一个涉及连杆机构、液压装置等的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产品;其制造涉及车、铣、刨、镗、钻和磨削等各种冷加工技术,铸、锻、焊等各种热加工技术和各种复杂的热处理技术;其内容既包括机械设计,又包括加II艺设计。这不仅培养了机械工程师的整体能力和全面素质,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学目标。
(4)这是一个新产品,一个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未定型产品。开展这样的设计,不仅局限在机械设计的理念上,而且更具有产品开发的意义,这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5)这不仅是一个传统的学科,而且还可以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形成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因为学生必须在了解工程地质、地基基础和建筑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后,方可进行设计。这是实现现代教育思想,培养新世纪宽基础、跨学科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此项教改工作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2.设计内容和要求
(1)关于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虽然只有一个,但原始数据每人一组,设计的结果在方案上可以是相同的,但其计算结果、图形结构形状和尺寸等是完全不同的,这样不仅保证学生的设计必须要由自己亲自完成,同时还将这个产品开发为一个系列化产品。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互相协作、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分析、研究并最终找到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当然,也有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或由指导教师确定,或者干脆就保留几种不同的方案,形成明显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关于设计任务
按照项目组的教学实施计划,本次设计要求每位同学完成如下任务:
①设计任务的内容。对“支盘成形”设备的总体设计和其两个主要部件――“工臂工作机构”和“推力液压缸”,从几何参数计算、结构原理设计、结构尺寸和强度等设计、装配图设计、全部60多个零件及精度设计、大部分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编程等进行全面设计。
②设计成果的形式。设计成果要求同学完成《支盘成形机设计计算说明书》、“设备工作系统示意图”、“总体设计外形图”、“各主要部件装配图”、“主要部件全部零件图”、“大部分零件加工工艺卡”、“个别复杂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等。
三、设计过程中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
1.知识准备和课题调研
首先是由同学自学《挤扩支盘桩及其成形设备――技术与应用》等书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本设计课题的服务对象、应用价值和国内外最新动态等。这是一个知识准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学能力和资料检索能力的培养过程,更是一个有目的、自觉的课题调研过程。
之后,带领学生深入地基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调研和方案构思或方案设计。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是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是激发学生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开展创新的良好切入点。
2.设备总体设计方案的确立
首先要考虑设备的作用是什么?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合理规划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要求、设备工作机构的工况特点和动作要求等的基础上,还应考虑设备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等。分析和研究之后,即可拟定出“支盘成形机”工作机构的工作原理图、设备配套装置及工作系统图和整个设备的机械传动系统及液压传动系统图。
这个设计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机械专业方面的基本知识,还需要设备服务对象的基本知识。学生把在大脑中的形象思维转变成产品模型的初步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多种设计方案,需要进行比较和优化,经过多次修改或迭代,最终确定合理方案。
3.设计原始数据及技术参数的确定
一些设计只有其原始数据还远远不够,必须经过进
一步的分析和计算确定一些其他必要的技术参数,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这些参数的确定,常常要运用数学和力学等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精确的分析和计算,确保设计能够科学合理,这是对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思想意识、从事技术工作的负责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的考验和培养。
4.部件结构设计及计算
机身及推力液压缸连接装置的设计及校验计算,机身及工臂工作机构主要结构尺寸及其各连接结构件的设计和校验,零件图设计等。推力液压缸各缸体内、外径的设计计算,推力液压缸推、拉力的计算,推力液压缸的主要结构件尺寸及其各连接结构件设计和校验。最后完成机身及工臂工作机构和推力液压缸的装配图设计和全部零件图设计等。
设计计算的知识涉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液压传动与控制等专门知识。这是检阅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扎实与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基本功的强化训练,是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合格工程师的必然途径。
5.零件及其精度设计
零件精度设计是一项看似容易,实际复杂的工作。它是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有机联系的纽带,是机械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关键技能。机械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达到设计的要求和理想目的,零件能否加工制造,产品成本是否科学合理等一系列指标,都与零件的精度设计有关。计算和经验虽然在零件精度设计中非常重要,但通过产品的试验和试生产,发现缺陷与不足,进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是更重要的一环。
6.部分或全部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公差配合、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装备设计、数控技术和CAM等一系列相关专业课。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机械加工中的每一个工序又可依次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不管什么样的生产类型都要求有较为细致的组织分工及合理的机械加II艺规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必须具备快速并且合理的设计工艺路线和填写工艺卡片的能力。此外,对一些高精度零件,还进行了数控加工程序设计,培养和强化了学生数控编程的实际工作能力。
7.技术文件的编制
技术文件主要是毕业设计说明书及其相关附件等。这些文件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全面记录和总结,是体现设计者的思想、意志和行为的书面文件,是完成设计任务的重要标志,是设计者介绍设计成果、产品价值和使用说明等的重要手段。编制这些技术文件时,学生需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从而成为一个现代化办公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行家里手。
四、教改成果
1.知识应用比较宽阔。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对其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细致的应用,而且还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机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这是培养多学科、跨专业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有益探讨和有效途径。
2.能力培养十分全面。这样的毕业设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比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跨专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能力,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的基本能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自学能力和资料检索能力,论文的撰写能力等。
3.学生素质得以提高。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素质也得以大幅度提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改造世界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意识、创业意识和市场意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用于科学工程技术描述和论证的文学素养等。
4.教师能力有所强化。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使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有效强化,显然,这也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工作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符合时代特色和要求的合格教师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
5.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科学合理,教师在指导中方法得当、孜孜不倦,学生在设计中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兴趣盎然,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优化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重新认识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观
包豪斯在设计艺术教育上的出发点就是要寻求在设计艺术中实现“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创造出合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品。设计艺术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于科学技术关系密切,需要创新思维观念、科学技术知识,并满足消费对象的需求。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决定高度概括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特征、方向和目标。学校和老师要关心学生的协调和综合发展,对学生要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义务,培养学生善于吸收新知识,解决新矛盾的各种应变能力,既要把本专业的课程学好,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修养,学好文理综合课程,更要具有自主、开拓和创新的思维意识,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因此,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现代艺术设计培养观,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就显的尤为重要。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要注重和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这一点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尤为重要。由于在招生时“享受优惠政策”,很多学生个的文化功底很薄弱,毕业在撰写相关毕业论文是遇到了很大的障碍,这样的情况还是还有一定的普遍性的,毕业设计是四年最终的结果,可是只有从源头着手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课程设置需要调整——所学专业不能与社会需要快速接轨
面临即将毕业,大多数毕业生都有很大的择业压力。这压力的一大部分来自学生所学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那么,在课程建设上,我们就要作到改革与重构。作为学校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以时展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科调整重构。课程体系的建构应更趋向综合化,与设计相关的知识要相互渗透,并注重加强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启发他们的创造力。课程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与目标培养的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之符合现代教育的规律,是我们目前应探讨的问题。要总结自己的经验,吸收他人的长处,不断探索,设计出既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同时又有学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教学内容要和社会的需求接轨,就要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潮融合在一起。不断地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大纲的制定一定要以以市场需求为目的,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的调整,必须有严密性,知识性,使用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好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强调设计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Yulin University,Yulin 719000,China)
摘要:分析了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特点,引入了学生及指导教师对选题结果的满意度,建立了一个以总体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毕业论文选题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web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毕业论文选题的总体满意度及选题质量。
Abstract: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ion projects' selection system, introduced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ent and instructor with the results on the topics, established a model of graduation projects' selection system which took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as the goal, and on this bas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graduation projects' selection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web. The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this system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thesis topics and the quality.
关键词:满意度 毕业设计 选题系统 web
Key words: satisfaction;graduation project;selection systems;web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47-02
0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论文选题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以往的手工选题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毕业论文选题的需求。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计算机智能选题系统,在毕业论文选题系统中,一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题目作为自己的最终论文题目;同样,一个题目也只能分配给一个学生。如果最终题目由学生自己确定,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先选的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后选的学生由于不能再选已经选定的题目,所以其可选择的题目会越来越少,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如果学生选择自己的志愿,而最终题目由老师来定,这不但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而且还是不能保证每位同学的公平性。如果采用计算机智能辅助选题,设计最优匹配算法实现学生与题目的整体最优匹配,无疑将大大提高选题的效率。
一些学者曾对题目的智能化匹配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如汤颖采用模糊匹配技术进行学生一题目的自动匹配[1];潘志方将题目与学生的匹配抽象为二分图的匹配,并采用改进的Ford-Fulkenson算法实现了题目与学生的自动匹配[2];杨胜超等将学生的满意度引入到了毕业论文选题中[3]。但是,他们只是考虑了题目与学生的最大匹配数,并没有同时考虑学生和教师整体满意度最优的情况,而教师的满意度往往对选题质量的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在毕业论文选题系统中引入了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建立了在最有匹配基础上的以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选题系统模型,给出了算法实现并将其应用到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设计中,最后给出了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具体实现,并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选题的应用可以提高选题的总体满意度和选题质量。
1选题系统最大满意度模型
设S为学生的集合,有sm属于S,m属于[1,M],其中M为学生数。设T为题目的集合,有tn属于T,n属于[1,N],其中N为论文题目总数。那么对于所有的选题情况有集合Anm,对于某一具体选题,学生满意度Xnm,教师满意度Ynm,那么Xnm+Ynm有最大值,max(Xnm+Ynm)。因此,该问题变成了求解满意度最大值问题,并能确定在取得最大值情况下Anm的集合,也就是具体的每一个学生的对应的唯一的选题。
2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设计实现
2.1 系统用例该系统的用户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系统管理员、普通教师和学生,系统用例说明如表1所示。
2.2系统流程设计基于最大满意度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充分考虑了学生确定自己论文题目的自由性:学生可以自主命题由老师来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可作为自己的最终论文题目,如果未通过审核还可以反过来参加预选或者再次自主命题(有最大自主命题数限制)。同时将教师对选题情况的评价引入,更加合理。同时还优化了题目预选的匹配:通过管理员启动最大满意度匹配算法,确定出学生与题目的最优匹配方案,这样便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提高了选题的效率。最后,如果通过以上两个步骤还有学生没有定题,就只有通过老师手动确定学生的最终题目。
2.3 系统数据库设计基于前边的分析设计,我们需要设计到下列各表,这些表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存储着系统所需要的数据。在设计数据库表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数据库设计一个表最好值存储一个实体或对象的相关信息,不同的实体最好存储在不同的数据表中,如果实体还可以再分,实体的划分原则是最好能够比当前系统要开发的实体的颗粒度要小,数据表的信息结构一定要合适的,表的字段的数量一定不要过多,扩充信息和动态变化的信息一定要分开在不同的表里,对于多对多这样的表关系系统尽量不出现。该系统中主要的数据表如表2-表5。
普通教师参数表保存的是用户参数,UserID是用户注册时输入的,作为该表的主键,表中记录的用户编号是不会相同的,这要求在用户注册时检查欲注册的用户名是否已经被注册过,这是必要的一步。(故部分系统在注册时要求用个人Email地址作为用户ID,这样重复的几率非常低,但也是需要检查的。)且UserID在其他表中也会用到。(表2)
学生参数表保存的是用户参数,StID是用户注册时输入的,作为该表的主键,表中记录的用户编号是不会相同的,这要求在用户注册时检查欲注册的用户名是否已经被注册过,这是必要的一步。(表3)管理员参数表是管理员的一些注册信息,其中Adminid是管理员编号,是该表的主键。其余各字段与普通教师参数表中的字段意义相同。(表4)
题目信息参数表是信息的各种参数,包括题目的编号(系统自动生成),是该表的主键。题目的详细内容是对该题目的简单介绍,题目类别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表5)
2.4 系统实现最后,系统采用asp+access进行了实现,具体实现过程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3系统测试
该系统设计完成后,在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进行了实际的测试,测试数据如表6。
在此次测试中,共有学生96人,题目107个,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手工分配方案,只有74个学生可以分得选题,而采用智能最大满意度方案,有91人分得了选题(其余学生采用手工分配);在满意度方面,采用最大满意度方案后,学生的整体满意度和教师的整体满意度均有较大提高。
4结束语
按照以上描述的设计思路和算法,采用Asp技术+Access后台数据库实现了毕业论文选题系统。该系统将选题结果学生和教师整体满意度最大作为目标,不但大大降低了整个选题过程的工作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及教师对选题结果的整体满意度,从而提高了选题质量。该系统在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0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工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全面检验学生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生多,教师少,师生比不合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做到对学生足够了解和及时的辅导,导致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不高。再有,由于就业压力较大,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一般忙于找工作、考研等事情,许多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无法把心思投入到毕业设计上,从而导致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减少,毕业设计(论文)出现抄袭、工作量不足等现象,大大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还有指导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指导能力有限,也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结合当前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指导经验,对如何提高工科类毕业设计的质量进行探索和实践,收效良好。
1 调整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
由于最后一个学期,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面试、实习,或者重修清考等事宜,而不能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做毕业设计(论文)上,使得做出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大打折扣。经过我系教研室的实践,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安排做出适当调整,将毕业设计的开题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这样,学生既明确了课题任务,可以充分利用寒假的时间进行调研、搜集资料,同时又在第八学期有一定的时间去找工作,保证了就业率。
一般来讲,第七学期开设的专业课到学期中后段就基本陆续结课,在学生闲暇之余,教师可以先集中做一些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讲座,包括毕业设计过程及要求,文献检索的方法,论文书写规范,课题方向介绍等,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准备。各位教师在讲座中要明确介绍自己从事的专业方向,及所带课题,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兴趣进行选择填报,教师根据准带人数由系主任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在第七学期的期中到期末阶段,学生要完成选题、调研、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撰写开题报告,然后由系部统一进行开题答辩工作。学生要充分利用寒假时间进行资料的搜集,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第八学期在前期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生开始集中精力完成核心部分的设计与写作。
2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多样化,提高学生兴趣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选题得当,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但是选题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选题不新颖,缺乏综合性,深度广度不够;有的选题过于宏观,工作量较大,对学生难度较大;还有的选题是年年类似的“假”题目,参考图和资料积累齐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发挥的空间。
针对以上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确定选题方向。(1)选题实行“教师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通过讲座介绍课题范围,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爱好和学业专长选择题目及导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选题尽量做到联系实际,依托兴趣,因材施教。有的老师带大赛,就从大赛中提取课题,学生真做实干,态度严谨,既做出成果参加了大赛,又完成了毕业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老师带项目,可从项目中截取一部分或简化形成课题,学生参与到老师的项目中,有着科研课题做支撑的毕业论文写作,更具创新意识和实际意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改变模式,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有的课题工作量较大,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可以将一个大课题分给两个学生做,比如“8吨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的设计”,将起重机的大车部分和小车部分分别给两个学生设计,在设计时要参考同一课题组的计算结果,既有相对独立的思考空间,又锻炼了团队协作做科研的能力,为参加工作合作做项目打基础。
3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与管理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系部主任和教务处领导要不断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完成。
3.1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督查
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起主导作用,作为指导教师要明确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给学生讲明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很多指导教师忙于自己的科研或教学,而忽视对学生的辅导工作,以及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辅导有限,这些都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因此,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督查。其次,为学生设计合理可行的课题,全过程、全方位的给学生制定进度安排,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要完成的内容。我系教研室要求学生填写周记,每周与导师至少见一次面做面对面的阶段汇报及答疑,教务处经常不定期的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3.2 加强对学生的督查和阶段性检查
毕业设计的程序性很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导教师要做好过程化管理,主要包括:前期布置任务和开题指导、中期检查和指导、后期总结和答辩。督促学生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通过的学生要严格遵循导师制定的进度安排,或提前完成,切不可拖延。认真记录周记,与导师见面及时沟通,解决遇到的难题。对于去实习单位做课题的学生,导师也不可松懈,可要求学生通过邮件的方式汇报进度,进行答疑解惑。中期时,以系为单位集中开展毕业设计检查,要求学生制作PPT做汇报,主要考察学生的进度是否正常,课题方向是否有误,对于态度不端正,毕业设计进展缓慢的学生要提出警告,作为后期答辩的重点考察对象。
3.3 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指导
由于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没有撰写学术论文的经验,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格式上的问题,内容条理方面的,以及逻辑混乱的问题等。导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从论文目录入手,帮助学生捋顺思路,调整逻辑关系。论文正文要结构严谨、观点鲜明、层次清晰,必须具备文献综述、方案确定、过程论述、结论和总结、参考文献等要素。制定论文模板,让学生严格按照模板格式要求整理论文,达到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规范水平。
工科毕业设计最终成果一般包括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或者是论文和代码光盘。学生通过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纸或编程代码,可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提高、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
3.4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控制,量化考核,确保质量
加强对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实施环节控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供了保证。选题审查、中期检查和答辩评分三个环节,是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制约的作用,要量化考核,严格管理。
第一环节:选题审查。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术专长和兴趣下,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选题。在第七学期的中后期,学生结合自己的选题进行资料的搜集,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并准备PPT进行开题答辩。答辩检查小组一般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名,其他3名, 共4名组成。在开题过程中,各小组按规定分别对题目的可行性、文献综述、工作量、设计思路等给出评分等级。同时,对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安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给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减少或避免学生走弯路。
第二环节:中期检查。重点检查学生在工作态度、工作进度、完成情况、以及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严格组织答辩检查小组对学生中期的成果进行检查,要求学生制作PPT,准备答辩。在校外做课题的学生全部返校,对于不能参加答辩的学生作为最终答辩的重点考察对象。
第三环节:答辩评分。首先,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论文的格式和内容做一遍详细的审查,认真细致的审1到2遍图纸,指出要修改的地方。学生高度提炼制作PPT,并试讲自己的研究内容及成果、研究方法等,教师审阅并指导学生如何做报告。然后,针对学生修改后上交的最终版论文,指导教师进行自评和评阅教师间的互评,给学生写评阅意见及评分,评分不及格者不得参加答辩。最后,系部组织答辩小组进行分组答辩评分,每组选出优秀论文及较差论文。对于推选优秀论文的学生,还要参加院里的集中答辩,答辩通过者颁发优秀论文称号。对于较差论文,学生需修改后进行系里的二次答辩,视答辩效果决定是否给予通过。如果二次答辩没通过的学生,延期半年后进行再答辩。
总之,毕业设计是学校对学生四年来学习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一次综合检阅,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如何更好的保证这一环节的质量,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个教学管理人员都要思考的问题。在增强宏观指导的同时,尽量细化微观管理,做好环节控制,量化管理,有效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水平,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得以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毛小庆.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高等理科教育[J].2006,(1):125-128.
[2]常琳.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式新探,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9(1):8-9.
[作者简介]乔国玲(1975-),女,河南南阳人,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教育。(广东广州51026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37-02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课程教学时间长,教学内容丰富,毕业课程的成绩也作为衡量毕业生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学生非常重视;对于教师来说,毕业课程作为大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学校与行业,在组织教学、实践考察、课程指导、毕业答辩等环节具有非常强的挑战意义,教师非常重视;对于学校来说,毕业课程往往是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毕业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也是产学研结合的主要途径,毕业作品展览也是检验学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方式,学校非常重视。
毕业课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何将学生、教师、学校的重视,转换为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引入市场因素非常关键。市场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可靠砝码,要抓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之成为毕业课题研究的风向标,结合学科专业方向研究市场的人才需求、经济变化、产业调整等因素,纳入整个毕业课程管理体系。
一、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1.市场的消费转变,客观上增加了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岗位需求。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个人的财富积累、消费观念也产生了很大改变,消费比重从物质消费转向了精神消费,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不再是简单地满足衣食住行,而是体现在生活品位、品牌文化、艺术美观、精神文化等消费内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第三产业,无论是从事装饰设计、包装设计,还是广告设计、动漫艺术等职业,都是在为创造艺术美的生活而服务。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在这方面的需求增多,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自然就增多了。从宏观意义上说,目前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很乐观,有利于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就业,如果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状态,还有很大的就业潜力。
2.成熟的市场需求必然是专业化发展趋势。成熟的市场需求是专业性的,这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之一。从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历史来说,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从来缺少的就是专业性,纯艺术与实用艺术半遮半掩的划分也不过是近二十年的事情,这当然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近年来,大中专院校开始招收分工细致的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增多的趋势使然,另一方面还是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由于学生看不清市场需求,必然会被这种招生规模所误导,最终导致数量激增的毕业生部分找不到工作,或者需要转行改做其他工作。这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宏观经济向好,市场需求乐观,专业分工如此细致的毕业生还是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这是因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的专业化并不是一回事,即专业的学科培养方向不吻合、专业群的规模比例不同、专业所指与岗位要求不一致等。例如,园林公司招聘设计师,需要施工员、绘图员、预算员、方案设计师、园艺设计师、项目经理等,企业的需求简单而明确,每个岗位都是有明确的专业性,每个岗位需求的人员数量比例也是不同的。而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园林专业,无视岗位群的规模与比例,都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标的,无论什么基础和特长的学生,都要完成所有课程和学分,任何一门课程不及格都拿不到毕业证,学校的教育体制是僵化的,这就是毕业生有学科方向却没有专业方向,有专业方向却没有岗位方向的根本原因。为了满足市场专业化趋势的要求,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学科名称的简单设置上,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尤为重要。
3.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变化。国家调控的力量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国有经济的规模比较大,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在调整中前进的,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不能无视这种政策因素。例如,广州亚运会前的“穿衣戴帽”的城市改造运动,短期内带动了建筑室内装饰市场的扩大;近年来,国家鼓励房地产市场的自由发展,导致了十年来建筑装饰行业设计人才的规模和薪酬都得到迅速增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经济规模总量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在十几年前我国未加入世贸组织前,很多学校里也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但这类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只好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因为当时的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都还不太重视知识产权、创意文化的影响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和企业大力提倡相关行业的时候,这时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才真正地从事专业的设计。同一专业在用人需求时间上的不平衡和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这种矛盾也直接影响了艺术类学生在艺术设计市场上的择业。
4.专业设置的稳定性与市场需求变化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就业。教育教学与产业市场本身就是一对相对独立的矛盾体。教育有它自身的教学规律及原则,教学强调稳定性,允许在稳定的基础上发展,如师资力量配备的稳定性、教学环境的稳定性、课程计划的稳定性、招生规模的稳定性等,不稳定就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但产业市场遵循的是市场经济原则,内外部变化因素很多,政策、市场、行业、金融、能源、自然、战争等因素都能快速反映到经济发展上,产业市场变化迅速且不可预知。
这种矛盾必然会导致学科设置的滞后性,市场上新出现的岗位,学校还没有及时设置相应的专业。市场调研发现,往往热门行业都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行业,学校专业发展的滞后性是正常的现象,也不是正常的现象,首先要正视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但不能茫然无视,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窘况。热门专业不会毫无根基地出现,总是与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联系在一起。例如,近年来出现的热门岗位“软装设计师”,是在“轻装修、重装饰”的市场需求变化下出现的,也是与软装市场专业化趋势相吻合的,但是软装设计师的培养,离不开室内设计、装饰设计这个根基。虽然学校还没有开设软装设计专业,但如能在室内设计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强化专业实践、改革毕业课程项目课题,并不妨碍学校在没有相应专业的情况下培养出优秀的软装设计师。
二、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课程是连接学业与就业的重要桥梁,毕业课程不能因就业形势严峻而弱化,为了促进就业反而更应该重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地域经济环境发展,规划合理的毕业课题,改革毕业课程的管理体系。
1.加强毕业课程与就业的联系。毕业课程大多是综合性、研究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从学习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毕业课程和就业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和实习工作单位的岗位要求一致,强调学生选题的主动性、实践性;另一方面,在毕业设计的过程和最后的成果展环节,最好邀请用人单位前来参观、指导,加强毕业设计和实习企业的联系。这种双向互动,能够更好地把学生、学校、企业联系起来。
2.结合产业现状,合理设置毕业课题和组织课程实践。在知识型的社会,知识不再局限于智力活动,早就进入了生产的过程,特别是作为知识创意型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在应用过程中的不断再创造,这必然要求增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大学已经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主体,还需要社会的参与,需要大学对社会的了解,亦对设计产业的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再来确定毕业设计要求,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的毕业生也不再是闭门造车的状况。我们在这几年的毕业设计课程中就开始有意识地带学生走出去,有毕业设计前夕的毕业设计考察,还有毕业设计选题时请企业的优秀设计师来讲设计和市场的趋势。当然,在毕业设计的中间,还鼓励大家和实习的公司比、和社会上公布出来的设计方案比,通过不断的比较来发现差距、弥补差距到进一步的超越。这些举措直接促进了毕业生的设计和就业。
3.鼓励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课题。改革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尤其是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多为学生创造参加实体设计的实习机会,特别是鼓励校企合作的课题,大胆引入企业优秀人才参与毕业课程的指导工作,促使毕业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这个举措可以“调整与改善热门专业和边缘学科的就业问题”,热门专业的市场需求很大,学校毕业专业对口的学生还不多,迎头赶上,毕业设计就能发挥作用;另外,还有一些新出现的岗位,学校却没有对应的专业,如“边缘学科”,或“综合性学科”,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做学科性补充,发挥极大的作用。比如,“软装设计师”这一职业,学校暂时还没开设此类专业,这时我们如果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其进行引导,对学生毕业后进入该热门专业,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解决了社会上热门专业的用工短缺现象。
4.针对毕业生的心理引导。由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更熟悉和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点、技能专长、兴趣爱好,对社会上的企业与行业机构等也相对熟悉,所以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毕业设计内容和未来的就业岗位要求,对毕业生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初步的引导,结合学生的性格、特长并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择业方向的建议、合理的引导。引导学生在毕业的初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在设计的岗位上要做到一定高度,还要从基层做起,消除其心理落差。调查发现,教师的指引会让毕业生从众、依赖、失落与恐慌等心理减轻很多,甚至毕业生在刚就业的1~3年左右都还像刚断奶的孩子,需要经常和老师联系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所以在带毕业设计时给予毕业生心理、价值观等适当的指导,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学校在毕业课程管理机制上的改变。改革毕业课程的管理方式,完善学校的课程管理制度,多创造一些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接受培训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与实践单位的互相了解,加强教师对设计产业市场的了解,让教师走出去和将企业引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和毕业课程中更多地融入社会实践课题,把企业的考核机制与学校的评价体系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对设计的社会实践有更深切的体会。
三、结语
毕业课程改革要紧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要了解目前的市场现状,还要了解市场的基本规律,判断行业的发展趋势,从体制建设上解决教育教学与产业市场本身的矛盾问题。教师要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调整毕业课程与求职冲突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对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持续向社会输送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解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问题,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学校和老师要关心学生的协调和综合发展,对学生要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义务,培养学生善于吸收新知识,解决新矛盾的各种应变能力,既要把本专业的课程学好,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修养,学好文理综合课程,更要具有自主、开拓和创新的思维意识,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因此,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现代艺术设计培养观,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就显的尤为重要。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要注重和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这一点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尤为重要。由于在招生时“享受优惠政策”,很多学生个的文化功底很薄弱,毕业在撰写相关毕业论文是遇到了很大的障碍,这样的情况还是还有一定的普遍性的,毕业设计是四年最终的结果,可是只有从源头着手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二、课程设置需要调整——所学专业不能与社会需要快速接轨
面临即将毕业,大多数毕业生都有很大的择业压力。这压力的一大部分来自学生所学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那么,在课程建设上,我们就要作到改革与重构。作为学校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以时展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科调整重构。课程体系的建构应更趋向综合化,与设计相关的知识要相互渗透,并注重加强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启发他们的创造力。课程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与目标培养的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之符合现代教育的规律,是我们目前应探讨的问题。要总结自己的经验,吸收他人的长处,不断探索,设计出既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同时又有学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教学内容要和社会的需求接轨,就要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潮融合在一起。不断地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大纲的制定一定要以以市场需求为目的,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的调整,必须有严密性,知识性,使用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好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强调设计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