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的步骤范文

时间:2023-07-24 09:24: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效学习的步骤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效学习的步骤

篇1

一、前言

体育消费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体育市场的角度讲,大学生既是巨大的消费群体又是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了解他们在现阶段的体育消费意识、观念、价值取向、消费方式和行为将会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福州市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了解目前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方向,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指导其正确地进行体育消费,为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福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

2.调查对象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3所高校的大学生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近几年有关体育消费的学术论文,为本文的研究寻找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在3所高校对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200份(男生120份,女生8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和有关材料通过Word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归纳。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消费的涵义

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的经济行为。

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愿程度

由统计数据可知:75.5%的大学生对进行体育消费表示愿意,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体育消费从认识上持积极态度。另外,由于消费观念的不同,大学生体育消费出现分层多样性。

3.大学生参加体育消费的动机

调查结果得出:男生体育消费动机排位依次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社交需要、追求审美。女生体育消费动机排位依次是强身健体、审美追求、兴趣爱好、休闲娱乐、社交需要、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4.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现状

男生和女生的每学期体育消费都是集中在51~100元和101~200元两个档次中,而男生的总体消费比女生要高一些。有部分大学生主要是由于消费能力有限。

5.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最多的体育消费是运动服饰,其次是购买健身器材,第三是到俱乐部锻炼、培训。其中导致消费在运动服饰上的主要原因是:(1)各院校的要求;(2)运动服可在运动和生活兼用;(3)众多学生对高档次、质量好的运动服装有一定的追求。

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经济支付能力

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的资助,大学生在经济来源受限制时是很难进行体育消费的。

(2)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由于高校体育场馆不足,场馆数量和人数的不协调造成参加运动的人数相对下降。所以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了体育消费。

(3)空闲时间少,学业忙

空闲时间少,学业忙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另一因素。

(4)体育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思想上仍然摆脱不掉“没病就是健康”的错误思想。这些想法说明了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知不够,也造成了对体育消费的积极性不大。

(5)体育兴趣爱好

体育兴趣爱好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愿意进行体育消费,但处于较低的水平。

(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比较明显,主要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及审美追求等。

(3)从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来看,男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稍高于女大学生。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处于低消费阶段。

(4)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主要用于运动服饰、体育健身器材和报纸杂志等。

(5)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个人经济状况、体育场地设施、空闲时间、学业繁忙程度、体育价值观、体育兴趣爱好。

2.建议

(1)加强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消费,让学生理解体育消费是满足健康需求的主要消费形式。

(2)重视大学生体育兴趣习惯的养成,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其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篇2

[中图分类号] R97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069-03颈动脉粥样硬化多缺乏明显自觉症状,且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突然发生,往往造成重要脏器不可逆损害,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患者往往预后不良,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1],所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极为关键,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症,且高脂血症也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因[2],所以在预防治疗中控制血脂尤为重要。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诱发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发作和心血管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瑞舒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其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方面较其他他汀类药物疗效更为明显,且具有良好的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作用[4],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研究其剂量与调脂以及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作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本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标准筛选,诊断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合并高脂血症。将本组患者随机抽样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即5 mg组(A组)、10 mg组(B组)、20 mg组(C组)。A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8~73岁,平均(58.36±3.69)岁;B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7~75岁,平均(57.97±3.87)岁;C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46~72岁,平均(59.63±3.66)岁。所有患者治疗前12周均未接受过他汀类或其他影响血脂的药物治疗,均未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糖尿病、高血压,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3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组给予5 mg,晚餐后顿服;B组给予10 mg,晚餐后顿服;C组给予20 mg,晚餐后顿服。6个月为1疗程,所有患者接受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

1.3 观察指标

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查血脂、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并观察记录其治疗前后变化,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P < 0.05或P < 0.01),但总体疗效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 < 0.05或P < 0.01)。见表1。

表1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x±s,mmol/L)

注:各组间相比,*P < 0.05,**P < 0.01;与A组相比,#P < 0.05,##P < 0.01;与B组相比,P < 0.05, P < 0.01

2.2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比较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P < 0.05或P < 0.01),但总体疗效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 < 0.05或P < 0.01)。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经过观察,仅C组出现1例患者短期转氨酶轻度升高,2周后复查好转,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3 讨论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先累及的血管[5],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标志,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发展也反映了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征的疗效。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6],动脉硬化患者往往会合并高脂血症,故而调节血脂对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关键,通过观察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内膜-中膜厚度可以良好的反映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7]。另外高脂血症还会导致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受损,致使血压升高,加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调节血脂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以及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意义重大[8]。

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降脂药物,是全合成单一对映异构体化合物,有研究[9]证明其对HMG2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较同类药物更强,另外瑞舒伐他汀对肝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竞争抑制作用以及降脂作用均较其他现有他汀类药物更强,可显著提高患者降脂达标率[10],另外其还具有药物相互作用小,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年龄以及性别对药代动力学无影响,半衰期长,只需每日1次,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

本研究采用不用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并观察其血脂指标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发现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TC、TG、LDL-C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可以有效升高HDL-C水平,且剂量越大疗效越明显,说明瑞舒伐他汀药效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临床用药应该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剂量。3种剂量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过在大剂量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和消化道反应,说明大剂量治疗时需要密切观察,与低剂量组相比安全性较低,但不排除本研究受到样本数量不够大的制约而出现误差,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抽样研究确定。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经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调脂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等作用显著,不同剂量治疗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可以临床推广,但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与疗效相关曲线仍值得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抽样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国富. 老年心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山东医药,2008,48(25):66-67.

[2] 李玉静,陈宏强.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0-111.

[3] Johnson NP,Gould K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concept; rest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heterogeneity quantified bymarkovion analysis of PET identifies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early ath2 erosclerosis in 1 034 subjects[J]. J NuclMed,2005,46(9):1427-1437.

[4] 牛甲民,尹杰.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10,30(2):19-21.

[5] Cohn JN,Duprez DA,Grandits GA. Arterial elasticity as part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of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drug treatment[J]. Hypertension,2005,46(1):217-220.

[6] 丁绍祥. 脂质代谢失调作为慢性应激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154-2157.

[7] Cannon CP,Braunwald E,McCabe,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crate lipid lomering with statiom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N Engl J Med,2004,350(15):1495-1540.

[8] 马杰,徐新娟.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1):55.

篇3

xx二中整洁的校貌让人顿生和谐之感。教学楼的外墙上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墙报,如“青春舞动”、“五彩斑斓”,等;教室内有各种小墙报、每个小组课桌上都有组训牌;教室内外有随处可见的励志标语;校园的宣传橱窗内张贴了多姿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瞬间亮彩的照片;六十五公里的拉练活动;……。从这里,我们看到了xx二中开展了全方位、多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处处彰显出学校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让学生有“今天我以学校为荣”的自豪感,增强了“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自信心。特别是65公里的徒步行走,培养了学生们坚强的毅力,在帮助和被帮助中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使他们懂得苦中有乐,先苦

后乐的道理。这些也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基石。

高三学生的贴吧里还有小组同学的志向、

时事评论,高考指南等。

二.认识了“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一个上午:我现场观摩了两节课:一节

高一地理课、一节高三地理课,又听了一个

关于“271高效课堂模式”的讲座,对“271”

高效课堂有了初步认识。

1. “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

(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70%学

生—优秀学生,10%学生待优生。

(3)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5)“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主线和灵魂:学习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内容;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篇4

“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总结近年来全国高效课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许昌县灵井镇一中高效课堂实施具体情况提出来的。“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易操作性等特点,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在倡导高效课堂形势下语文课改的有效尝试。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使农村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与新课改靠近,进而在实践中创新。

“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预习检测,一查自主学习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教师查看学生预习的情况,确定课堂重点、难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达到6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结对子的同学互助形式解决40%学生的“双基”问题。

第二步:班级展示,二查小组合作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各学习小组积极推荐人选进行竞争性展示,展示问题要有普遍性;问题应体现“双基”特点,给学困生一定的机会。在展示的过程在中,提倡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要及时,准确。预期达到8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20%学生的“双基”问题;60%的学生能突破重难点,结对子解决4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三步,师生互动,三查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时间控制在15分钟。

该步骤通过学优生的示范带动,教师的导引、点拨,突破课堂重点、难点。该过程提倡学生讲解、争论,教师当裁判。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0%以上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10%学生的“双基”问题;70%以上的学生能主动合作、探究问题,突破重难点,并产生学习兴趣,结对子解决3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四步,课堂反馈,四查课堂目标完成情况,时间控制在10分钟。

该步骤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达到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结构的目的,同时完成课堂作业。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5%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85%学生能主动探究新问题,进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结对子解决15%学生探究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对子解决5%学困生的问题。

第五步,课堂衔接,五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由教师点拨下节课预习要点,并下发导学案。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使学生课下能自主学习,小课堂变成大课堂,让乐趣充满教与学的过程,同时在学生结对子的基础上解决学困生的预习问题。

篇5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近几年高考中关于实验的考查内容比例越来越大,占总题量的20%以上,这说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但在新教材中,有关研究性的课题或探究性实验的叙述都比较简单,只提出问题,至于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并无具体的介绍,加上实验的周期较长,部分老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常采用理论式教学,即只讲不做,或者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效率较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时,运用高效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一、高效教学的概念和模式

高效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自发的三维目标高效生成,使学生全员参与,充满快乐,积极上进的教学,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尽其所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提高,让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探索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相对于有效教学提出来的一个特定概念。与有效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高效教学能确保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能当堂学,当堂用,并能举一反三,教师能保落实,减负担。

运用高效教学模式开展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是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归纳问题、集中讲授”的教学模式:即“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问题

第三步:学生动手实验,教师适时指导

第四步: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教师布置作业或随堂测试

二、高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将实验和主动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核心是实验设计(生物实验的思想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创新实验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精神等。运用高效教学模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改变教师的“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自我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时,运用高效教学模式可开展下面的实验教学:

第一步,创设情境。讲述课文介绍的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使学生了解这些现象是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的,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之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几个问题:①实验原理是什么?②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吸水和失水?③如何设置对照实验?④选择何种试剂及如何控制变量?⑤细胞吸水或失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设计出较合理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步骤。表一是其中三个小组的实验方案:

第三步,学生动手实验。在探究实验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和要求来操作,并观察和记录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以及液泡体积、颜色变化等。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表二:

第四步,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所记录的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和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我作适时指导。讨论的主要问题有:①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吸水和失水?②蔗糖溶液的浓度不同,实验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③使用的溶液不同实验的结果为什么不同?④液泡的体积、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共同讨论,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归纳得出实验结论。最后布置适量的与本探究实验有关的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

运用高效教学模式,能在教学中提供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尝试和探究,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参与到探究过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现代主体性教育理论的要求。

三、高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持之以恒地运用高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会获得具体进步或能力发展。而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更是得到提高。因此,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运用高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高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为比较高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时,我在三个平衡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下面的实验教学。

在(1)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有意识地不说明要进行测试。首先讲授与酶有关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提出本实验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原理),再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操作步骤:

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看,最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在(2)班采用有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样先讲授与酶有关知识,指导学生对本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并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但与(1)班不同的是在实验前强调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测试。

在(3)班采用高效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实验前强调实验结束后要对与实验相关的内容进行测试。在进行教学时,第一,创设情境。给每小组分发一袋加酶洗衣粉,让学生阅读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使学生了解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第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查阅资料并分组讨论,提出本实验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等。第三,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用不同的温度(如60℃左右的热水、沸水和冰块)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自己独立进行探究影响淀粉酶的活性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第四,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让学生对所记录的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和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将影响酶的活性。

实验结束后,我选择一道相关的题目分别对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试。

题目是:(20分)已知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又知鸡蛋被加热到65℃后会变熟,但不知唾液淀粉酶被加热到65℃后是否影响其生物活性。为探究此问题,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可获得的相应结论。

材料用品:经过稀释的唾液、经过稀释并煮熟的淀粉糊两份(一份保持在37℃环境中,另一份保持在65℃环境中)、碘酒、酒精灯或其他的加热设备、试管若干、量筒、滴管、大烧杯、温度计。

1、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2、实验方案:

6、实验结论: 。

参考答案:略

表四是进行测试的成绩表:

表中数据表明:(3)班学生的成绩远高于(1)班和(2)班,成效显著,这说明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是高效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高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实践,我还意识到,在进行高效教学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提供机会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使学生能面对面地进行信息交流,形成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局面;要时刻注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虽然运用高效教学模式开展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从表面上看耗时多,周期长,但是从长远来看,高效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探究中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能举一反三,效率更高,成绩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长松.高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天津出版社

[2]旺忠.走进高中新课改.生物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93-03

要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就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前精心设计课程。化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抽象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极易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这里面学生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教学手段、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很重要。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教师要用爱心和真诚感染学生,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课堂的主动学习者。

二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抽象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容易枯燥无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如果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学习化学充满激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呢?教学中,可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积极优化化学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优化化学课堂,可以从课堂导入、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入手。课堂导入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以往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有的学生听不懂,于是放弃了学习化学;有的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没有融会贯通。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的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的关系。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选择合适的探究实验,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实验更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教师可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

事实证明,探究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实验的应用和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要避免盲目地死记硬背,实现高效的教学。

四 案例分析

下面将以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为例进行简单剖析。与以往教师演示的教学模式不同,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通过引导帮助让学生按实验操作步骤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并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汽水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气体,现在我们用汽水来完成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1.有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探究

步骤1:打开瓶盖,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仔细观察可得出气体的颜色,并闻气体的气味。

结论1: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步骤2:在汽水瓶口套一个气球,轻轻摇动瓶身(或微热),汽水中有大量气泡冒出,随后会发现气球渐渐胀大,气球中收集到了二氧化碳气体。取下气球并扎紧,放置在空气中发现气球下沉。

结论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步骤3:在瓶口塞上一个橡皮塞,插一支20ml的注射器(针孔要穿透橡皮塞并保持通畅),轻轻摇动瓶身,汽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随即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吸入约10ml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取下注射器,吸入适量水后用橡皮泥堵住针孔并摇晃,观察到二氧化碳体积减小。

结论3:二氧化碳溶于水。

2.有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

步骤1:打开汽水瓶盖,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发现气体不能被点燃。

结论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步骤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汽水瓶中,发现木条熄灭了。

结论2:二氧化碳不能帮助燃烧。

步骤3:用细线拴一只活蝗虫,伸入汽水中上部的气体中,发现蝗虫不一会便死亡。

结论3: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步骤4:在汽水瓶口塞上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一端伸入到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并轻轻摇晃瓶身(或微热),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由此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反应式为:CO2+H2O=H2CO3(板书)。

结论4:二氧化碳与水会发生反应。

步骤5:打开瓶盖,在瓶口处放一片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并摇晃瓶身,过一会儿发现玻璃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反应式为:CO2+Ca(OH)2=CaCO3+H2O(板书)。

结论5: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会发生反应。

在讲授完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课后总体感觉心情愉悦。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了问题串,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检验碳酸饮料中气体的环节中,学生积极构想出多种方案。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的兴奋状态。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此节课的成功之处为:

第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死狗洞之谜”的视频,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后面的教学中,一共设计了七个实验,实验的材料阶梯蜡烛、喷壶、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实验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第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2)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4)如何从深洞或古墓中取一瓶气体带入实验室研究?(5)如何进入长时间不开的地窖等。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

第三,教学方法得当,教会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这时我分别取水、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通过现象得出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然后再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同学们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兴趣盎然地攻破了难点。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互动探究;高效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64-01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学生之间要有良性的互动,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有互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才能达到。打造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多下功夫,精心准备教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进度,避免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现象发生。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把所讲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这门学科。

(1)化抽象为具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把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通过具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在教学声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声音是怎么发生的,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如用黑板擦敲黑板,让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发生的。最后再让学生看课本,把实验和定义结合起来进行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加深记忆。对于一些与生活关联比较密切的知识,教师都可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讲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把生活的经验带入到学习中来,还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于一些比较好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并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然后再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还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是高效课堂的主体,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在教学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时,运用实验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小孔成像原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把实验步骤写出来。在上课前,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分组讨论并尝试实验。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看看他们对哪个实验步骤不理解,并及时进行指导。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再进行一次示范,把实验步骤清清楚楚地加以展示,把每个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做讲解详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利用实验讲解知识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兴趣变成爱好,这样学生学习物理就会有动力,也能学习得更好。比如在讲解有关电路的知识时,教师要把上课需要讲解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进行预设。这样,在上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镇定从容,学生有问题时才能够及时解决。比如连接线路图,只在纸上画会很枯燥,而且学生也不知道线路是否能通,心里难免会有疑问。此时做连接电路图实验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加深记忆、提高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

二、互动探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和思考同等重要的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比赛活动,每周选一节课来进行,让学生在课下准备,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让每个小组分别找一位代表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究的结果和对探究课题的思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予以解决,对于探究过程是否正确,以及思考是否深刻,教师都要一一评价,并给出建议。这种互动探究方式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探究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高效练习

课后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但是练习也有高效练习和低效练习之分。传统教学一味强调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由于有些习题的质量不高,即使做了很多题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只有做高质量的练习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买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且答案解析全面的练习册,教师还要准备一些高质量的物理模型题让学生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热情,以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篇8

根据教改和新课程的实施,结合高中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在五备(备学生、备自己、备教材、备教法、备语言)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练习巩固、学习反馈”的教学思路,尝试高效课堂教学初探模式:即“四步教学法”。

一、课前预习,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自学时阅读教材,学生要明确勾画出不懂或者难懂的内容,以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有目的学习,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这堂课“学什么”。这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这一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课前督察,防止学生敷衍偷懒,使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二.课堂抽查(时间5分钟左右),抽查形式要多样,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知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层次,为第二步教学奠定基础,提供信息。

二、释疑解难:教师引导(时间15分钟)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扮演“助手”的角色。释疑解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抽查反馈信息,由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诊断出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经归纳整理后当堂分析解释,此教学过程需分两步完成。一.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二.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或者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学生展示,选题演练.巩固知识(时间20分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展示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步骤,也是体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为了达到此步骤的目的,首先,南教师在备课时准备,精选出三至五道题。所选题目要求典型,具有代表性,既能检测知识点和面,又能体现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其次,南教师在此阶段给出题目,要求学生当堂限时演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达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和应用的目的。最后,借助黑板、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让部分学生分析解答所做题目。如果该学生不能分析解答,教师可以发动其他同学讨论后解答。当学生演练完后,教师、要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的结论。

在“学生展示”步骤中,常采用一种开放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它有利于教学相长,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人;能充分暴露学生的认识状况,使教师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这种方法信息交换频繁,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老师掌握学生的认知状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有效思考,锻炼其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优良品质。但在此教法中,教师要注意适当地控制学生的情绪,维持好上课的秩序。

四、教学总结和反馈,知识整合,拓展应用(时间5分钟)

篇9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指立足于“课堂”,改革传统教法,彰显新课程理念,实现“低耗高效”,真正搞素质教育,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分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信仰学生”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效课堂正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二、课堂高效需要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建模”,可以学指导思想,规范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形成规范有效的教学风格;而明确操作步骤,则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高效课堂是否需要建立模式,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存在分歧。其实,教学有法是教无定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过“临帖”的有法阶段,就不会有信笔挥毫、自由顺畅的个性教学;没有经过“有法”的必然王国,便不会有“无定法”的自由王国。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初期,课堂教学的效果受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教学经验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保证。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大法必依、小法灵活的原则,要在共享教学模式与课程资源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风格,完善个性教学。要鼓励优秀的教师尽快在“建模”的基础上,形成自主的教学风格,彰显个性的教学艺术。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构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小组学习为重要的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全体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间形成一个和谐、平等、轻松、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思考

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质就是“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我校生物高效课堂小组教学策略有很多种,有些策略还有待我们在教学中去探索、完善。下面介绍我校生物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主要策略。

(一)双人解读策略

这个策略是教师指定某些学习资料(不可艰深),要求学生共同研修,并且能向其他同学解说,进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字或影音数据。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一节,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小羊多莉的身世”时,运用此法,引导学生讨论多莉的长相为什么既不像C羊,也不像A羊,而与B羊十分相像。通过共同研修过程中的悟与辩,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认识,更养成了学生相互探讨的良好习惯。再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学生实验中,利用此法,不仅能让同组的两人快速地学会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步骤:

1.两人组成一对,在指定时间内共同研修一份数据。

2.研修完毕后,一人当总结员,另外一人当检查员。总结员将数据的要旨或重点告诉检查员,检查员可以提问或补遗,直至达成共识。

3.两人交换角色,报告及检查数据的要旨或重点,直至达成共识。

(二)交叉检核策略

这个策略可以促使学生互相检查具体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期末复习过程中,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运用此法不仅能减轻教师负担,同时也能加快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识记速度;此外,通过有意识地变换方式“为难”对方,还能让学生知晓易错之处,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灵活运用。

步骤:

1.对教材要求非常清楚明确的硬知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教师随机抽选一位组员代表全组到别的小组接受检核。

3.教师随机抽选一位组员或指定组员代表为考官,到其他组进行检核。考官可以进行随机抽问或考核所有组员。考官核实答案,给予鼓励或分数。

篇10

概念和本质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所以,在该部分学习中,我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如何区分氧化剂和还原剂?有什么特点?氧化剂、还原剂与还原性、氧化性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并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的反应:X+2Y3+X2++2Y2+,则下列解释: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④Y2+是氧化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其中正确的包括 ;之后,我再针对学生遇到的这些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以及本质,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进入第二步学习

在氧化还原规律的学习中,存在的规律包括:价态规律、强弱规律、优先规律、守恒规律四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自主分析来掌握价态变化的规律。即: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小组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对守恒规律的学习

守恒规律中包括两部分内容:有关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这两部分的学习是氧化还原反应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考查中常常涉及的学习部分。以配平为例,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明确配平原理,接着,教会学生方法和步骤。即:分析化合价升降、交换升降价数的系数、过桥(双线桥)、找到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并加入系数中、配平氢、检查氧是否平、完善(加反应条件、加等号、加上下箭头、约公约数),引导学生按照这个步骤快速配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也能确保高效化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篇11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被推到了教育的前台。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转变教师由传统的关注“教”彻底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转变学生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语文教学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教学模式。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也必须“有法可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感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校从2008年初进行了“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在语文教研组进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们采取了制定“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助学卷”,来作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辅助教学。在助学卷中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完成助学卷上的检测性练习。

具体分为两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课前备课。制定“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助学卷”,课前印发给学生,课堂使用。先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助学卷的提示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初步对文本进行自学。

在制定“高效课堂助学卷”的时候,要求教师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制定助学卷的时候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情进行深入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比较模糊,都要了如指掌。另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怎样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备课的重要细节内容。

“高效课堂助学卷”紧扣“先学后导,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设置步骤如下。

一、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需要理解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提示的内容。

学习目标要准确。目标不能偏、错。如学习社科文的目标,不是要求学生理解什么社会科学常识,而是要求理解并运用抓住什么特征,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对于议论文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切忌设定成历史、政治、地理课的目标,否则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要求),防止把语文课上成历史、政治、地理课。

二、制定自学指导。

揭示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制定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四个明确。

1、明确自学的内容。

语文课上的自学指导不同于其他学科,理、化、生、政、史、地学科往往搞一次“自学指导”即可,往后学生看书、练习、更正、讨论、完成作业,而语文课往往要搞好几次“先学后导”,因此自学指导不是集中在“学习目标”之后,而是分散在几次“先学”之前。每次自学指导时间要短,要简明扼要,针对性要强。为此,我们尝试了“三步阅读”教学法:第一步,粗读课文,疏通文意。第二步,精读课文,合作交流;第三步,品读课文,延伸拓展。

根据“三步阅读”教学法,自学指导设计的问题分为由浅入深三个层次。设计问题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因为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思路和效果。自学中常有思考题,一般采用课文后面的问题,也可补充。问题的设置不要太多,一节课两三题即可,问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调动知识经验,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2、明确自学的方法。

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独立思考,可以边看书边做批注,圈画出有疑问的地方,但不宜边看书边讨论。

3、明确自学的时间。

安排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的完成自学任务;时间也不易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忌走过场。

4、明确自学的要求(自学检测)。

制定检测自学效果的题目。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本,做到有的放矢,学生自学完成之后,根据层次要求,采用独立或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制定当堂训练。

“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效果的最终检测是通过“当堂训练”来完成的。而这一部分的设计根据不同的课型有所不同。

1、背诵篇章(古代、现代诗歌,文言文等),可以设计当堂背诵,要注意明确学生背书的时间、方法。

2、一般文本(散文、小说、社科文等)可设计书面练习。

四、制定延伸拓展。

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会面面俱到,必然会有缺陷,而“高效课堂助学卷” 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大容量地加入一些课外的延伸,扩大学生的积累量。

第二个环节,课堂教学。以“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助学卷”为课堂辅助工具,学生根据助学卷的提示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文本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在课堂上要求齐读,引导学生尽快明确目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的方式通过助学卷和多媒体幻灯片出示)

运用“三步阅读”教学法进行三次由浅入深的自学指导。

第一步,粗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步骤自学指导要紧扣学习目标,首先要求通过预习、泛读,让学生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轮廓,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会是孤立、分散、不完整的,避免导致学生片面地理解课文甚至出现谬误。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整体结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简单相加之和。教师必须从整体结构出发,进行教学。即不把字、词、句、段、篇孤立起来,而应围绕文章中心有机地联结起来,从整体结构上去认识,以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二步,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教师强调首先要对文章有个总体印象,强调不要将字、词、句、段作孤立的分析讲解,但绝不是反对对文章局部作深入的分析研究。那么在粗读文本之后的精读这一步骤中,自学指导在紧扣学习目标的同时,要对文本的局部进行探究,达到从“点”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

第三步,品读课文,延伸拓展。

完成以上两个步骤之后,还要突出重点段落的精心品味。突出重点,并非为教而教,而是要把作者、教者和学者三者统一起来,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这一步骤的自学指导要紧扣学习目标,侧重回到整体上来,通过整体的认识,引起认真全面的思考,达到认识的升华。

在“自学指导”这一环节中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学生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根据“自学指导”提示内容专心自学。同时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提出的特殊问题作单独解答,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疑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教师指导。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结合自学阶段了解到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或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导引策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重点。

3、讨论交流 。让学生互相交流,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言交流,争论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启发点拨。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全班发言,交流讨论结果。与此同时,教师启发点拨,补充订正,把讨论结果引导到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不时穿插读、议、讲和练,完成学习目标。

三、出示当堂训练。

时间不少于10分钟。

重点检测文本学习的效果,紧抓基础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否则就会造成空中楼阁,一切都是虚的。

四、延伸拓展。

注意课本的延伸。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会面面俱到,必然会有缺陷,新课改提倡以课程标准为准,可以适当的补充和改变,教师应在指导自学和分层练习时加入一定的拓展练习,尤其是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倡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延伸拓展这一环节教师要利用“高效课堂助学卷”,大容量地加入一些课外的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篇12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中学阶段一项艰巨而又富有意义的任务。著名语言学者胡春洞在《英语阅读论》一书中指出:“英语阅读是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手段”,“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他提出:“快速而高效的阅读有益于英语学习者智能的全面发展。”在高考中,直接的英语阅读能力考查赋分就达40分,英语阅读的意义和作用可见一斑。我校近年来进行的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研究为我们的英语阅读课教学的高效提供了一些思路。在研究讨论以及不断的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阅读课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学案要以学生为认知主体,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规律,要加强学科理论学习,使学案编写和导学能力尽快提高,提高教学质效。学案导学要遵循以下要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破疑难,精讲点拨,科学训练,迁移应用,链接生活,拓展提升。

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英语阅读课实践

1.高效导入读前活动

导学案的编写应以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如何导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教师设置何种类型的问题,都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问题、讨论或多媒体等方法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正式阅读作准备。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warming-up或introduction环节,既导入新课又导出生词,可适当引入课本中有关的单词,导言的难度要低于课文的难度,使学生在句子中感知生词、在情境中感知句子,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2.高效实践读中活动

导入到阅读课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速读和细读方法捕获课文信息,以达到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目的。

(1)速读(Fast reading)。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原文、搜寻有关信息、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常有两种模式:

①寻读――指导学生带着某个问题进行搜寻式阅读,培养学生捕捉关键句的技能。以高二下Unit12《Fact and fantasy》为例,寻读时设置了以下问题:Who is 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What are his famous science fictions mentioned?

②略读――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文章或段落主题句和概括文章的技能。以高二下Unit12《Fact and fantasy》为例,略读时设置了段落大意让学生概括:Part 1 (Para.1) General introduction about _______. Part 2 (Para. 2-5) Brief introduction of______. Part 3 (Para. 6) Brief introduction of ______.

(2)细读(careful reading for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这一步骤既是教师课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阅读实践的重点,又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环节。①针对课文主要情节,设计问答、排序或填表形式的表层问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②为获取文章深层次信息,设计一些紧跟高考的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③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分析段落大意,深层次理解文章。

(3)研习性阅读。要求对语言形式和内容进一步研习和理解,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及运用,达到深层理解语言现象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①猜测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并学习其用法;②分析结构复杂的句子以及赏析经典的句子;③对精彩的段落结构进行赏析。

(4)整篇复读表达输出(Reading reproduction)。要在足够语言输入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输出,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作者观点进行评价,并交流各自的看法,使知识的学习升华到语用的高度,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进一步融合。①运用关键词或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②运用讨论、辩论、采访或报导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③改写或缩写课文,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