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09:24: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竞争已经全面围绕信息化展开,各大汽车公司己把主攻方向从实施精益生产、提高规模效益转向利用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的全过程进行研发。
HL公司从过去10年至今,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从原本位于上海的本地公司,逐渐成长为在国内多个城市拥有分公司、厂的企业。在企业销售额屡创新高的表象下,也隐藏着多个危机:(1)虽然销售额继续走高,但市场份额有所下降;(2)利润率有所下降;(3)在某几个传统优势产品上,竞争对手也取得了不俗战绩;(4)某大型集团已在广州投资了一个生产类似产品的公司。可以预见,从整个行业态势来看,HL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或将要被蚕食,其行业地位也受到多方的威胁,如果不通过有效措施进行调整,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HL公司的市场份额或行业地位将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或后起之秀所取代。
针对以上问题,HL公司决定实施信息化管理战略,彻底改革公司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
1.企业信息化战略理论和方法简述
信息化战略是指为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由企业管理层、IT技术专家、企业典型用户代表,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所制定的基本策略。是企业IT建设在一定时期内应遵循的依据,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图1-1所示,企业首先根据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要求,确定自己的经营战略,其次才考虑如何利用IT/IS战略确保企业长期经营战略的实现。IT/IS战略规划根据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对IT的需求,提供相应的IS和IT/IS管理战略,根据IS的规划和IT/IS管理战略,构建IT体系结构,完成企业的IT战略规划。
2.HL公司信息化战略分析
根据HL公司的所处的行业竞争环境,分析出波特五力的组合可参见图2-1。
3.HL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需求分析
HL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中明确提出了增强综合技术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财务监控水平、提高内部管理效率等要求。这些战略方向和要求是HL公司IT规划以及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3.1 主要业务需求
如图3-1所示,HL公司未来的业务需求分为二个方面:一是业务流程包括客户分析与开发、新产品开发管理、销售管理、提品与服务、售后服务;二是管理与支持流程包括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3.2 需求与现状的差距分析
1)客户分析与开发方面,目前客户信息基本停留在人工管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部分客户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存在信息不全和不一致现象;系统间缺乏互连,客户信息无法共享。数据分析仅停留在简单的市场数据分析,缺乏有效的信息整理、索引、存放,对已有数据无法充分利用。
2)新产品开发管理方面,现在以项目为中心进行管理,项目的各种信息处理已进行初步的划分,但缺乏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统一有效管理。信息录入与方式,基本依靠手工,与其它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平台。
3)销售管理方面,销售合同管理由于对信息的管理没有电子化,所以查询、统计非常麻烦,而且非常慢;销售计划由于没有系统支持,计划没有与制造集成,信息收集滞后,计划的预测没有太多的数据参考,所以对销售预测有一定的难度;销售产品交付,不清楚销售产品从订单一直到交付到客户仓库的状态;销售考核只能用EXCEL表的形式,半手工方式完成统计。
4)提品与服务方面,供应商的管理目前都是人工干预,供应商的评价管理体系还未建立,难以从产品质量、技术能力、资金实力、信用度、交货时间等全面评价供应商。现在MIS系统三地相对独立运行,目前大部分的物料、成品都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三地仓库库存情况。制造计划全是由手工作做,并且作好后再下发到各个工厂/分公司,工厂/分公司人员再做相应修改,当计划变更时内部传递速度慢,不能有效的根据销售计划来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
5)财务管理方面,成本管理目前成本涉及到采购、车间、库存等各个方面,但是却没能与这些系统相互集成,从而使成本数据不够准确、及时,核算的难度加大。预算的管理目前不能做到自动预计功能,预算的工作量相当的大。现在的月末会计核算结账周期要6~8天左右,希望把这个时间缩短至1~2天。
4.HL公司IT系统的整体架构预想
如图4-1所示,是HL公司未来的信息系统整体架构预想,它以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基础架构、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等作为系统建设的基础架构;以企业外部信息门户作为HL公司统一对外形象,组织和管理内部信息内部信息门户,并以OA办公和工作流管理作集成,成为贯穿HL公司的业务处理平台;支持HL公司各项业务运作的专用和通用系统。
5.现有系统迁移建议
根据未来系统建设的整体时间表,对现有的应用系统建议采取以下的迁移步骤:
(1)K/3系统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前继续使用。未来ERP系统的财务、库存、销售模块在公司总部和各分公司实施完成后,由目前的K/3系统切换到未来的ERP系统。
(2)MIS系统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前继续,未来ERP系统的生产制造和库存模块在公司实施完成后,由目前的MIS系统切换到未来的ERP系统。
(3)HRS系统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前继续,未来ERP系统的HR模块在公司实施完成后,由目前的HRS系统切换到未来的ERP系统。
(4)CRM系统实施完成前继续使用目前的MIS售后服务管理。未来的CRM系统实施完成后,由目前的MIS的售后服务模块切换到未来的CRM系统。
(5)保留目前的PDM/CAD/CAM/CAPP并继续使用。在未来建设CPC时,需要将PDM/CAD/CAM/CAPP与CPC进行整合使用。
6.结束语
《国际公关》:作为公关行业的一个细分市场,财经公关主要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它与常规公关公司提供的服务区别在哪里?
金辰:财经公关归根结底还是公关行业,它的本质是帮助客户建立完善的品牌营销体系,配合客户的产品营销计划,提供专业的路径渠道。财经公关包含了很多常规公关公司的服务,但它主要是具备了跟资本市场对话的平台,帮助企业制定专属的路径图,这才是财经公关发展的核心所在。与常规公关公司面对的实物产品营销不同,财经公关主要是针对资本市场的抽象金融类产品,如股票、证券等,与常规产品营销相同的是,招股说明书就像是产品的规格使用手册,投资金融产品就意味着投资未来。
财经公关扮演着渠道供应商的角色,为客户提供融资策略,制定路径图,帮助他们实现融资目标。
现实中很多人对财经公关还存在误解,认为财经公关就是帮助企业消除负面影响、包装股票,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发展历程所造就的印象,对财经公关有很大的误读。目前,我们公司推出很多新的服务产品,近期我们即将推出一个关于声誉管理的培训课程。通过这个课程,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树立在资本市场中良好的公众形象的意识。如若干年前《21世纪经济报道》提出了关于“企业公民形象”的概念,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企业公民形象的重要性,他们对企业公民形象的概念是模糊的,对媒体也始终持一定的距离,甚至是躲避的态度。其实如何与媒体沟通,与公众投资者沟通是有技巧的,这也是我们公关公司必须要帮助企业做好的事情之一。比如未来,新闻会将成为一个常态,企业必须学会跟媒体、跟公众投资者正常沟通,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完善企业的公民形象。
好的声誉不是建造出来的,而是伴随着企业的诞生,慢慢成长起来的,就好比一个生态系统,要加以规划和引导,使之如园林般美丽,而不是杂草丛生的原生态。
《国际公关》:怡桥财经已经成立10余年,在行业内—直处于领先位置。与其他财经公关公司相比,怡桥财经最大的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金辰:怡桥财经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也经历了几番大起大落。这个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能生存到现在的财经公关公司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公司的核心优势是我们一直着力的方向。首先,我们有着非常清晰的行业定位,我们是服务商,为资本市场提供专业的渠道平台,如何把这个平台搭建好,是我们内部一直在积极探讨的一个问题;其次,我们的人员定位和专业素质要求非常清晰,我们要求员工必须具备全面的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包括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路径的规划能力,同时要对资本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有足够的了解。怡桥财经的核心能力是路径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财经公关未来的竞争不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思路和战略的竞争,好的创意可以四两拨千斤,它带来的价值将是无法衡量的。
我们正在积极规划如何把基础服务平台搭建起来,以便更好地服务资本市场。如APP的应用,APP是目前—对多最好的平台,它的优点是内容更新及时,成本低,而且速度快,客户只要下载就可享有相应服务。财经公关如何将基础服务做到信息透明化、便捷化、及时化,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
在我们的业务链上,我们往往更多地倾向于券商的专业方向,但财经公关与券商方向不同,角色不同,财经公关更多的是一种对外的推广窗口,就像打造一个歌手,演唱功力的培养是券商的职责所在,而我们财经公关要做的是帮助歌手打造公众形象,使之能够闪亮登场,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在中国的股市,很多股票的市值与企业本身价值是脱钩的,有的企业质地优良,但是股价始终涨不上去;有的企业质地一般,股价却被炒得很高,这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我们身处网络时代,信息就是最大的产品,基于信息之上的积累得到大量的数据。我们正在研究一个新的课题,帮助客户做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得出具有参考性的指导意见,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加客观理性的决策。
《国际公关》:每次新股停发后都会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巨大改革,也会对财经公关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2007年停发后的股权分置改革,2009年停发后的创业板推出,等等。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股停发,对财经公关行业有什么影响?据说新股发行又将开始,您觉得这次改革会对财经公关及媒体行业产生哪些革命性影响?
金辰:中国股市从建立至今已经停发过7次,每次停发过后,市场都会有一轮报复性反弹,而我们财经公关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良性循环,而不是市场的大起大落。
无论监管政策如何变化,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市场化的脚步迈得更大一些,虽然新股停发,但这样有利于财经公关这个行业的自我反省与沉淀,以便在未来的市场提供更加有效的专业服务。
《国际公关》: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财经公关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金辰:传播渠道的改变,必然会影响整个行业,比如说自媒体的兴起。自媒体平台有很多,自媒体在未来可能与主流媒体分庭抗礼,将会有1/3的渠道被自媒体所取代。对于财经公关来说,建立完善的媒体平台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贿善于沟通驾驭所有的渠道,我们才能给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市值管理服务。比如微博营销、微信营销,包括未来的APP构建,包括帮助客户建立他们自己的微信平台,通过这些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只有声誉和口碑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持续动力。
公众意见表明,CSR的重要性就是可以无形地激励、留住员工,吸引更多商业伙伴,提高企业品牌信任度,树立品牌形象,并且提高企业声誉,增强企业竞争力等等一系列商业优势。这就是新竞争力,无形的力量更大、更广、更深入人心。
清晰正面品牌形象
2000年BP借集团兼并整合之机进行了全球品牌更新,由绿、黄、白三色组成的太阳花伴随着“BP,不仅贡献石油”(Beyond Petroleum)的品牌主张,准确地传达出BP致力于发展多种能源的战略,以及关注环境保护和人类进步的终极使命。
之后BP发展迅猛,世界500强排名由之前的第31位上升为去年的第4位。聪明的BP公司跳出了传统石油公司(英国石油)的框框,将其公司价值取向和使命提升到了关注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高度,这使它明显有别于其它传统石油公司,同时也容易在公众中树立清晰正面的品牌形象,从而确立竞争优势。
在品牌推广方面,BP无不传递“绿色”价值思想,以加深公众对品牌的印象和好感,在大多数广告和几乎所有的营销推广活动中都坚守对环境的承诺。甚至有人撰文称“BP广告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仿佛它供给的是‘纯胡萝卜汁’,而不是石油。”
企业表面上看很像是在做“公益事业”,实际上当企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协调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和尽一份对社会的责任的时候等等,那么回报的远远不只是“公益事业”的“投资者”这个名词。
如果企业能对这个社会负责,关爱社会,那么他们的产品不会对我们消费者不负责任,如果你作为他们其中的员工,会时时刻刻感受到一种被赋予的责任感和一种被骄傲充满内心的激情,身为这样的员工,你还会时常感到工作的烦闷吗?如果你是合作伙伴,你难道不会选择这样的合作商来共同创造价值吗?
让CSR成为发展平台
2008年“中国IBM全球CEO调查”表明,“未来的企业”使用CSR作为发展平台,以进入新的市场、开展新的合作关系或进行产品、服务创新,从而实现创收,并将其作为维护和构建强有力的内部员工基础以及吸引利益相关方的一种途径。
许多 CEO已超越了做好本职工作的境界,他们通过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企业得到发展。以下是“未来的企业”更为全面地履行 CSR的一些方法。
――了解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CSR期望
太多的企业靠自身的假想来臆断CSR对客户的意义。在最近的一次 CSR调查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说他们非常清楚客户关心什么。但是“未来的企业”了解客户的期望。它使用事实和直接由客户提供的资料作为决策的基础。 CSR是全球消费者的期望,但是其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所体现的范围和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在中国运营以及使中国企业实现全球化的外资企业需要主动遵循每个市场中的 CSR趋势,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促使这些企业可以寻找新的业务商机。
――公开但不泛滥
“未来的企业”是透明的,但并不张扬。它通过创新的方式提供相关信息,例如包装上的代码使感兴趣的用户能在商店或在家中查阅细节――采购信息、潜在的环境影响和回收指示信息等。中国地区的企业应该探索不同的渠道以提供特定的CSR信息。这些渠道可以包括针对政府或客户的合规性报告、针对投资者、公众的CSR报告、企业Web站点、媒体以及作为“大使”的员工。而且,员工的培训、大规模的招聘也将成为重中之重。
――从环保开始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The City Reader》是由Routledge 出版社汇总了西方国家关于城市规划思想的不断创新和改变。全书以将城市作为研究载体,通过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过程、城市与社会的互动反馈,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全书共分为8个相对独立的章节,包含了对城市社会、文化、政治、规划理论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过程概况。通过阅读这本书籍,笔者深刻的认识到,当下的城市发展时刻决定着城市未来的远景发展,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从业者,需要为预测城市未来做好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
1.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
预测城市未来,应该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了解城市发展的历程,认清城市的本质面貌及所处于的位置和发展阶段,是预测城市未来的前提条件。
1.1人口压力
首先,人口是个大问题。关于人口未来的增长趋势始终存在着争议,即人口增长的“S”曲线和钟形曲线。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8亿,世界人口每年正以每秒2到3人的速度增长。未来的城市人口将如何变化?是到达一个接近稳定的极限?还是经过高峰之后的衰落呢?值得思考的是,面对人口的巨大压力,城市将如何应对?是人满为患,还是城市的枯萎?
1.2 环境恶化
其次,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城市的发展,环境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协调城市增长与环境保护,环保主义者已经开始了使城市“回归自然”的运动。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的城市环境正遭到严重的破坏。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伴随着城市的科技发展。人类对于自然地开发利用已经到了“瓶颈”。面对这些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的未来是值得规划学者思考的。
1.3 城市发展的出路
规划学者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引发城市高速发展和人口大爆炸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便是科技的发展。电信技术将信息与资源等生产资料全球范围内共享,新时代社区——“地球村”——正在逐渐形成。另一方面,城市生活正在被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人类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逐步转变,形成新的城市文明,亚文化随之诞生。这一切文明的变化又作用于人类对城市改造的能动性方面,始终伴随着城市的发展。
2.关于城市未来的猜想
考虑到当今城市的现状,致力于预测城市未来的学者们引发了一系列的未来城市猜想。
2.1技术乐观派与技术悲观派
一方面,认识到科技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出现了关于技术乐观派与技术悲观派的争论。这两种派别的基础是承认技术的强大作用。那么,到底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城市带来怎样的未来呢?例如,在电影《机器人瓦力》中,认为人工智能、机械化和空间移民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科学家们创造了一艘巨大的太空船,其中包含了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以及“一键式”的城市生活系统。人们坐在,甚至可以说是趟在飞行椅上,通过一个个电钮按键完成所有的城市生活,传统的邻里空间和人际交流被取代。但人类不会仅仅满足于物质供给从而被特定的空间束缚,精神世界的追求最终必然获胜。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大机器化生产从本质上改变了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汽车的普遍应用改变了城市空间和距离的限制,城市快速增长主要源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先发优势,城市形态的变迁在经历了郊区填充化、经济分散化、城市化阶段后,正在迎来一个高密度膨胀的时期。科技应该如何被运用于城市与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学者们现在就应该考虑的问题。
2.2生态城市
另一方面,针对现在城市环境遭到破坏,一些强调环保主义的未来生态城市猜想应运而生。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原则在于确立生态恢复、遵循生态共生和为后人可持续发展着想。生态城市作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注重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自然资源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生态城市的主要代表包括索莱利——仿生城市、BabelⅡD生态城市、阿科桑底生态城市以及具有上天、入地、进山、下海思想的未来城市,包括波利索夫斯基——吊城、尾岛俊雄——集积回路(Integrated Urban Circuit)、富勒——海上城市等。
2.3世界城市
另外,全球化的未来城市同样也是可能的,“世界城市”成为未来城市的一种趋势。世界城市主要指那些在全球范围内,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层面具有重大功能和影响的城市。世界城市是全球化和国际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作为全球资本的汇聚地和全球经济体系的连接点,它所处的枢纽位置使其对全球经济具有“控制和指挥”功能。在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城市的形成对于单个国家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极,而且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世界经济地位和文化形象。
3.影响城市未来的因素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城市的未来呢?毋庸置疑的说,人口、环境、资源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城市因素。我们现在的城市发展对于未知的城市未来有什么影响?一些著名的城市理论研究者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3.1 研究与探索
梅尔文韦伯在《后城市时代》中指出电子技术和空中通讯的发展会导致传统城市的消亡以及后城市时代人类发展周期的出现。曼纽尔卡斯特尔在《欧洲城市,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中预测城市发展策略的大致方向是结合新技术与旧的社会不平等的基础上取得经济增长。曼纽尔卡斯特尔在《网络社会的兴起》一文中指出未来的城市将是网络的社会。信息通过网络大范围蔓延,“空间流动”取代了“传统意义的空间场所”。西欧新信息城市的真正挑战是为了和解“新技术经济模式”和“地方社会主义”,通过一种能够避免“城市精神分裂症”的方式。斯蒂芬惠勒开创了关于可持续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可持续的城市增长是指城市的增长和发展不依赖于破坏土地的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城市的未来不是狭隘的生态学而是把自然凌驾于人类价值之上。可持续城市中人为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威廉米切尔比在《电信化城市》一文中预示了城市社会生活的未来将会从根本上完全被数字电子产品的性质所取代。城市空间和经济关系被电子技术的发展所改变。城市社区、城市特征以及人类自身都处在一个新的重大的历史和文化革命的边缘。
4.结语
尽管前人对于城市的未来有多种的预测,城市的未来仍是未知之数。但从预测未来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其发展的大致方向,即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与人性化。
那么,关于未来的城市,规划师可以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的规划应对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基于“生态思想”的规划;
城乡统筹的地区化有机发展;
内生型的城市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生态融合的发展模式。
同样的,人本主义是保证人类历史源远流长的重要方面。城市的发展是为人类服务,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未来的城市可以是机械化,可以是数字化,也可能是回归自然,但最终不会脱离人类而独自存在。未来的城市应该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解决现有的种族与阶级对立的问题的同时,为人类营造一种美好的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 Richard T. LeGates. The City Reader[M].Routledge, 1996.
[2] 诺克斯,顾朝林,汤培源等译. 城市化[M]. 科学出版社, 2009.
[3] 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临近年关,纵观股市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用“悲催”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毫不为过。在欧债危机、房产调控、货币政策紧缩、高利贷崩盘事件频发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市场饱受煎熬。进入第四季度,要打股市反击战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疲弱已久的市场究竟会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投资者又能否走出冷暗迷茫的投资阴霾?有哪些板块、哪些个股值得我们“潜伏”或重点长期关注呢?
针对这些问题,《投资与理财》杂志记者专访了金融界首席策略分析师杨海。
经济增速下滑成主因
谈及后期的股市,杨海不无担忧的说道,受前三季度的影响,眼下,市场整体积重难返。虽然此前市场下跌缘于物价的上涨,但现在物价上涨的因素消除了,另外一个因素又出现了,那就是经济增速下滑,对市场打击很大。尤其是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定势以后,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预期可能会下滑,它成为市场下跌的核心因素。这个因素如果不能起到根本性的变化,整个市场将很难改变弱势格局。
然而,现在一个关键问题是,大家不明白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市场底部出现的时机何时比较明显。
可喜的是,货币政策近来已有松动迹象,并逐渐向市场释放一定的流动性,但是政策推手仍然比较弱,所以在这个时机,市场仍然表现出一种弱势震荡的格局。结构性机会随时出现
年底是国家行业政策集中的关键时机,尤其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很多相关“十二五”规划的政策都要在今年年底之前陆续完成。
杨海表示,11月到12月期间集中的规划,主要是以节能减排、环保和新能源行业为主线,而且这些行业的政策补贴都很好,发展定位也好,和行业未来的发展变化都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因此,涉及到上市公司相关的新兴产业的股票,值得大家重点去关注。
也就是说,长期来看,长线资金要想入场的话,恐怕还有一段时间,但结构性机会在市场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据测算,国家在“十二五”期间的环保投入,大概有3万亿元,平均每年基本上超过6000亿元。
后期看好新兴产业板块
对于后期股市,杨海充满了信心。他分析说,自己看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板块,主要集中在以新能源、节能减排、智能装备为主线的行业板块上。
杨海认为,因为这些板块受到国家政策扶持力度比较大,未来的成长空间也比较高。在政策催化下,行业相关企业必将有较大程度的受益。因此未来的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环保、互联网以及新一代通讯技术,都会成为市场发展的一个关注点和热点。而这些产业的上市公司,自然也就是大家着重关注的热点。
风险在于投资者的了解程度
即便有以上利好因素的出现,投资风险也同样存在。由于国际经济不景气,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再加上严重的欧债危机蔓延,导致国际市场的需求不畅,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在新兴产业方面的投入力度必然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未来选择投资行业,还是要立足本国国情,这点很关键。
不过,由于近几年很多行业的上市公司发展方向都倾向于新兴产业,所以后期盈利的机会点肯定有,关键就在于上市公司如何去把握。
杨海表示,后期市场的主要风险在于投资者对新兴产业未来成长空间的了解程度,因为现在大多数投资人对新兴产业可以说是一知半解,而对于未来是不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关注度却非常高。
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威廉,江思说过,你不可能不花费时间研究而获得知识,你必须放弃寻找在证券市场中赚钱捷径的企图。当你事先花费时间学习得到知识后,你将会发现赚钱是容易的。因此,根据杨海的分析,如果投资者对新兴产业了解很少的话,那么,后期市场的风险还是比较值得重视的。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剧,城市基础建设发展非常迅速,但与之配套的园林绿化建设却非常缓慢,当今的现状是旧的生态系统被彻底摧毁,而新的生态系统却迟迟没有建立,环境保护成了一句空话,跟不用提可持续发展了。我们知道园林绿化的功能非常多,例如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低噪声、遮荫覆盖、防风防灾、美化城市,对改善人民的生活、生产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等等。同时,还可以给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游览、休息场所。既然这么重要,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要做到如下。
1 . 1 基础建设和园林绿化要同步进行
针对基础建设超前,园林绿化滞后的情况,我们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基础建设必须责任到人,必须勒令其在园林绿化达到标准后,才能将基础设施交付使用,以避免进行基础建设的公司人去楼空,找不到相关责任人的情况.对于大型项目,可以建议其将基础建设和园林绿化同步进行,并且边进行边验收,验收达标后,才可以往下进行。要加大监察和管理力度,不能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1 . 2 处理污染和制止污染相辅相成
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在所难免,我们应该大力对市民宣传节能减排,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也要及时处理已经生成的生活垃圾。例如:可以让垃圾车工作频率要加大,速度提高,防止垃圾进一步变质、发霉,污染城市环境;垃圾处理场离城市的距离规划也要合理,不能太近或者太远,处理垃圾尽量彻底,不能再对城市产生污染。
对那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要勒令其限时整改,不整改的坚决予以关闭,决不能手软;同时,要开发和利用一些高科技手段,回收垃圾中的有用成份,将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变成无害或者低害物质,以便于重复利用。
1 . 3 城市规划要考虑湿地
湿地是地球的肺,当然也就是城市的肺,没有肺的城市只能走向枯灭。湿地里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而且能将太阳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维持人类的生存。城市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远远多于乡村,湿地就显得更为重要。湿地能净化城市的环境,维系城市的生态系统,保证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城市规划要规划好湿地的面积、分布、广度,将湿地与城市融为一体,将湿地变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绝不能用因为经济利益而减少湿地的面积,决不能因眼前的利害关系破坏湿地。例如,不能因为经济的利益,减少公园的面积。
2 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
遗址、遗迹一旦损坏就很难复原,城市规划要保护遗址、遗迹.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区内的历史遗址和重要文物大量出现,使得人们对城市遗址文物在城市发展中的命运更加的关注。
2 . 1 城市发展对遗址的影响
遗址是指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遗址包含古代的、民族的东西,但按照现代城市建设的要求,城市规化区范围内的遗址等历史古迹与现代城市的建筑风格可能会格格不入,因而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就不可避免的会对遗址及遗址造成一定破坏。
2 . 2 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可借助于制定、实施城市规划相得益彰
城市发展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与遗址等所表达的历史文明都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其共同融入城市发展需借助于事前的统筹安排、事中的修正执行、事后的保护控制等措施。制定并实施城市规划就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即就是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通过城市规划,将城市发展中需传承的历史文明与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的现代文明融为一体。
3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动向
城市规划要使用发展的眼光,考虑未来科技、经济、文化的变化趋势,所做规划就算不能完全符合未来的发展,也要方便于未来的发展。城市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周边的地理、环境、产业等,制定规划时要弄清城市发展的战略,当然城市规划也反作用于城市发展战略。
3 . 1 卫星小城市的建设
很多大城市恶性膨胀,可以考虑在超级都市的周围,建一些卫星小城市,以缓解城市化的加重。卫星城市要有缓解的功能,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交通压力、环境压力等,卫星城市是遏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卫星城市的建立不需要一蹴而就,可以先规划后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规划,结果原本建立卫星城市的土地被挪为他用,就很难实施原先的计划了。
3 . 2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行业
未来城市,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会占主导地位,重工业、劳动力密集产业要会被移出城市。城市规划必须要把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放在首先考虑的地位,考虑他们的分布、需要的设施、需要的周边环境等,为未来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 . 3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行为习惯
现在人类生活越来越高效率、高节奏,人类对时间的追求与日俱增。城市规划要考虑人类的生活节奏的演变,高架桥、地铁等,都是考虑的重点。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交通工具的具体形式,但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交通工具的速度。城市的基础设施要适应新的交通工具的高速度,要为未来的更高节奏做好准备。
3 . 4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身体健康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87
Abstract 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foreign trade industry is changing rapidly and show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cation and multi angle. China's export products also shift from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to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 trading patterns from the traditional offline mode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online platforms.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graduate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talent market. The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professional market information shows that we should not only renew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mploy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qualit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joint industry talent concept.
Keywords employment quality;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当前是激烈竞争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正在愈演愈烈,越是发展迅速的行业就对人才知识积累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要求就更高,由此可见,近几年迅猛发展的国际贸易行业导致了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愈演愈烈。因此,国贸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调整好就业心态,正确认识到行业发展和岗位要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掌握好专业技能,打好就业基础,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1现有国贸人才就业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大学生难以适应从学生到职员的身份转变。就业是每一位大学生的人生重要转折点,他们要从学生的角色变成职员的角色,要从同学老师的校园氛围中走到同事主管的办公室氛围中去。
在学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有很多辅助环节帮助你达到这个目标,而到了办公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没有人能像老师那样手把手教你,就业大学生就会难以适应自身岗位,无法完成岗位职责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这种心理冲突或者职业挫折往往会影响就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2)就业大学生在就业中忽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就业大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和总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作为贯穿大学生实习期间以及毕业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职业设计。就业大学生在就业期间自我规划意识浅薄,注重职业生活的显性条件,对未来三年甚至更远的职业规划缺少理性思考和规划。
就业大学生只看中当前的职位,没有注意到外贸行业的未来发展、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自身未来的发展,这必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定位。
(3)国贸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期间跳槽频繁不重视积累行业知识。就业大学生在求职期间,并没有认真地把个人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综合考虑,求职的时候没有清晰的职业目的和职业归属感,很容易对已有的职业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产生频繁跳槽的现状。比如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条件不好、加班多以及办公室氛围不好等都会成为跳槽的理由。
外贸行业的核心关键就是把握业务把握顾客,而这都必须从产品知识、生产工艺知识、外贸进出口流程 知识等一步一步进行积累,从而成为一位优秀的业务员甚至一位优秀的业务主管。频繁跳槽会导致就业大学生缺乏一定时间的知识积累和人脉积累,使得他们在未来的职业晋升中后继无力。
策略领先 行动制胜
医药工商企业应当全面审视自身的产品策略、市场策略、渠道策略,在整体策略领先于同行业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变革企业的营销模式、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运营组织、强化执行力。
面对医改的新形势,医药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医改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评价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发扬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快速发展。而策略领先和行动制胜将是医药企业在未来市场抉择中胜利的根本。
1.根据政策、市场调整企业的产品策略
笔者史立臣对多家成功的医药企业进行研究时发现,好的企业在产品规划上都有其独特的方面。比如提起西安杨森,我们想到的是达克宁;提起修正药业,我们想到的是斯达舒;提起三九,我们想到的是三九感冒灵颗粒。这是典型的产品品牌优势企业,然而,提到同仁堂我们想到的恐怕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高品质的中药系列;提到王老吉,我们想到的不是抗生素的典型代表,而是跟上火、上呼吸道等相关的产品。
这就提醒我们,产品规划要具有差异性,这个差异性来自于企业对竞争市场的充分了解,从产品品质、产品内涵、产品系列化、产品包装,到产品市场传播策略等都要形成企业和产品自身独特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国家和省级的相关政策进行跟随性的产品规划,比如省级部门可以根据本省的实际需要进行基本药物的扩容,这时,企业要积极参与其中,帮助省级相关部门制定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基本药物目录。
2.对全国商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随着招标主体变换为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商业企业的职能将由批发商转变为配送商,这将导致商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转变,配送业务将成为医药商业公司新的盈利模式,其主要收入为药品的配送费,配送费用包含在招标价格中,按比例向配送公司返还。这样一来,拿不到配送权的企业未来会被边缘化,或许被淘汰。
医药企业必须谨慎选择商业客户,和主流商业形成业务对接,以便在主流商业内形成相对强势的渠道通路,这对医药企业所有产品的销售都会起到好的作用。
3.顺应形势建立适合的市场管理模式
鉴于各省的医改情况不同,医药企业要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调整市场管理模式,重要的是配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营销模式。同时保证价格体系,由于招标挂网的实施和各省在进行招标挂网时要比对其他省同类产品的招标采购价格,这就要求医药企业的价格体系不能做穿,否则就会逐渐被淘汰掉。
现在,很多医药企业由于在各省的营销模式不同,如自建办事处、制与底价承包制等两种或三种相结合的体制,造成了对各个区域的掌控力度存在差异。又由于掌控力度的差异,企业在招投标采购上形成了不同的价格,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必须尽快加以改善。
决胜终端 管控渠道
新医改带来的药品市场扩容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国家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市场进行培育,在这个培育过程中,及早介入国家培育市场的医药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新医改对我国的医药终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会给医药企业形成几个具有增长性的终端市场。国内通常把中国药品市场分为四级:一是医院终端,指县及县以上医院;二是零售终端,指所有药店(包括连锁);三是社区终端,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四是第三终端,指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等。
医院的市场总量将继续增长,但是份额略有下滑,其中高端医院和二甲医院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性下降,县级医院份额增长,新农合820亿元筹资增量若有40%流向县医院,将带来约250亿元的药品消费增长。县级医院药品销售总量将增加1倍,单产提高到2000万元/年。
以乡镇卫生院为龙头的农村医疗市场份额将增长,新农合筹资820亿元增量有40%流向农村医疗市场,将带来约250亿元药品消费增长,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总量增加50%,单产提高到200万元/年。
社区终端数量与份额均呈现增长,5.6亿城镇居民(含1亿农民工),假设每人每年在社区看病花费100元,则将带来约280亿元的药品消费增长。
零售药店和连锁药店综合来看是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未来对医保定点资格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零售药店和连锁药店将受到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的冲击,相对来说,大城市零售药店和连锁药店所受冲击相应较小。
笔者史立臣认为,根据上述分析,新医改将带来的1000亿元药品市场额外增长,其中约250亿元流向县医院,250亿元流向乡镇卫生院,280亿元流向社区,流向零售药店与县级以上医院的不会超过200亿元。
从现在的情况看,医药企业惟有通过国家政策导向的营销规划才能对新农合和社区两大最具潜力的市场进行掌控,未来的终端掌控是政治性的低成本的掌控,而不是通过市场手段的终端掌控。通过介入新农合、社区和基本药物目录进入国家强制使用的目录范围,就会随着新医改的推进逐渐进行真正的全终端覆盖,这种覆盖相对市场运作来说是低成本的,是强制性的,是相对垄断性的。
在进行政策性终端掌控后,医药企业还要解决渠道商业的配送问题,慎重选择未来的商业客户,对全国性的渠道商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主流渠道建立良好的关系,在管控渠道上形成医药企业自身的优势。
模式转型 适者生存
未来的市场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在政府关系、产品、渠道和终端四个要素中,不同的医药企业也许只是在某个营销要素上较为强势,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实力的培育和建设,将上述四个要素配置成合理的组合,通过模式转型适应不同区域市场的发展。
鉴于营销模式的适应性,企业必须从各省政策、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提炼出不同的实效营销模式;同时,这些不同的营销模式又必须统一在企业的整体战略之下,必须能在不同的省级医药市场环境下实现医药企业的生存战略和发展战略。综合来说,医药企业要抓好政府关系、产品、渠道和终端四个竞争要素。
政府关系是进入医药竞争市场的资格,缺乏良好的政府管理体系和能力,在未来的医药市场将寸步难行。
产品是营销的载体,竞争要从产品的功效、定位、宣传、成本和目标市场细分等多方面练就竞争力。医药企业要提炼产品的价值,深挖产品的商业卖点,让患者在购买产品时觉得物有所值。比如达克宁由于商业定位明确,成为了治疗脚气的名牌产品,好多相近成分的产品泛泛地定位于皮肤用药,使消费者失去购买的目的性,自然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
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渠道的力量正在逐步凸显,对于同质化程度较高的药品,渠道和终端的认可度往往决定了产品在招标中的命运。同时,集中招标采购后,指定配送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药企业的产品销售规模,是否配送、配送量的大小、配送的覆盖范围等都将直接影响医药企业在当地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医药企业的渠道之争还表现在医药企业占用渠道商业公司资源的比例大小、商业公司与企业的合作紧密度、渠道政策的调整等。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建立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问题,除非生产企业自己配送,否则渠道的竞争将伴随医药营销的全过程。
很多医药企业认为,在新医改的推行下,终端将被强制使用目录内的产品,所以终端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是极端错误的想法。终端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强制使用只是表象,问题是使用多少、进了产品是否使用不一定由政府说了算。医药企业对终端的拉动和维护还是必须的。笔者史立臣认为占据终端、扩大销量是长期的工作,不要企图一步到位。
提升能力 永续发展
在新医改大背景下,医药企业要学会借势,抓住政策机会。如何抓住政策机会?企业必须先通过提升管理能力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核心竞争力获得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永续发展。
在新的医药市场环境下,医药企业必须快速打造自己的营销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壮大和发展。构建医药企业的营销核心竞争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营销战略转型
从简单的产品销售提升到企业管理层面的竞争力上,重新考虑企业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职能战略、人才战略,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调整,这是目前医药企业首当其冲的工作。
2.提升营销管理水平
横向比较各个行业的发展,医药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很低,不像快速消费品行业,由于外国竞争者的大举进入,我国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销售策略、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为该行业不仅是“狼”来了,而是来了“狼群”。当前,医药行业来的“狼”还不多,以往粗糙的管理模式目前在市场竞争中还能混碗饭吃,医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
3.建设专业的、有竞争力的销售团队
这个口号医药企业喊了多年,但笔者还未见到哪一家国有医药企业的销售团队在专业化上有突破性建树。制定销售政策不了解或不根据政策信息、行业信息、竞争信息,也不考虑公司战略,这不叫专业;销售队伍还在市场上使用“三板斧”的老招,这也不叫专业。
笔者史立臣认为专业化是指在人员招聘、管理等方面,坚持选择优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定期进行各方面技能的培训,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进行合理的管理、授权和配置,尽量精简非客服人员。建立专业化营销队伍和营销管理队伍,形成权责匹配、管控有力、灵活高效的专业化运营体制,建立一个从上到下的专业化营销队伍、管理系统和运营体制,通过一系列的营销策划,为医药营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风险管理不仅着眼于短期风险管理,还要对长远期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从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上进行风险控制,还要从战略层面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局部风险进行控制,还要对全局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还要分析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分析证券公司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从而实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的全面、高效发展。因此,战略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的基础,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就是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是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战略风险管理是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评估和应对,对经济资本进行战略性配置,以促进证券公司业务战略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1.战略风险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证券公司目前并没有明确开展战略风险管理,只是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提及风险防范措施。战略规划也仅仅是提出了未来几年证券公司的发展目标。至于战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战略资源配置和资本配置等更是无从谈起,证券公司的战略风险管理存在较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证券公司进行的战略规划主要是市场竞争策略,缺乏对战略决策的风险或不确定性进行的分析。
1.2风险管理也只是基于业务条线的风险控制,是为保障市场竞争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缺乏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1.3只局限在规划层面,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难以直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计划中。而且也缺乏根据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和评估,进行战略调整。
1.4只是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对证券公司的现有资源缺乏客观的分析,更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和管理。如对资本、人力和物力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2.战略风险管理的总体构想
2.1战略风险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2.1.1战略风险管理的内涵。
2.1.1.1对战略规划的风险管理。根据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对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中的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并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来避免或降低战略决策的风险。以风险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是战略风险管理的最有效办法;
2.1.1.2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从长期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对风险管理和体系建设进行良好的规划,确定实施方案,运用经济资本配置,强化竞争优势,确保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在未来三年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就成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
2.1.2战略风险管理的意义。
2.1.2.1有助于对未来的金融创新和战略决策(业务、机构、人员、资本的战略布局)进行风险评估;
2.1.2.2对未来的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未来的风险损失;
2.1.2.3有助于成体系地对未来风险加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使风险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发展机会,从而促进收益的稳定增长。
2.1.2.4有助于减少被动性的风险资本准备,减少风险资本的占用,从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2.1.2.5有助于减少流动性头寸占用,从而降低成本。
2.2战略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战略风险管理体系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策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流程体系、技术体系、文化体系等。
岗位胜任模型成为衡量各岗位任职人是否胜任该角色的一把标尺,为企业人才的选、用、育、留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和可量化的科学工具。同时,岗位胜任力模型也为量化的团队成长模式奠定了基础,为团队建设及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了量化的评价标准。
2.建立“1+1、三三制”指标
“1+1、三三制”实质上是岗位1+1后备培养达成率和三三制培养达成率两个团队建设量化指标的简称。在中国北车集团的带领下,大连所公司致力于建设实力团队、活力团队和凝聚力团队。为此,公司开发了“1+1、三三制”人才培养的KPI指标。所谓“1+1”是每一个岗位任职人后面有一个胜任的后备人选。所谓“三三制”是指:一个人可以胜任三个岗位;每个岗位有三个人可以胜任;部门内有三个人可以胜任所有岗位。
为保证以“1+1、三三制”为核心的量化团队建设模式的有效的运行,公司同时出台了配套的考核制度,将团队建设作为管理者考核指标的重要部分,在部门成绩、管理者个人成绩中与业绩一样占有很大的权重比例(如图1)。
“1+1、三三制”指标是公司量化的团队建设模式的核心指标,它的贯彻落实不仅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组织能力的上升,而且降低和防范了人员变动给企业带来的业务风险。与此同时,哪些人具备多技能,哪些岗位属于风险环节,整个组织的培养情况一目了然,团队建设的重点十分清晰。
3.构建企业内部的评价中心
评价中心是一种包含多种测评方法和技术的综合测评系统。一般而言,它总是针对特定的岗位来设计、实施相应的测评方法与技术。通过事先创设一系列与工作高度相关的模拟情景,然后将被试纳入到该模拟情景中,要求其完成该情景下多种典型的管理工作,如主持会议、处理公文、商务谈判、处理突发事件等。
为了提升人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我公司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做法,取精用弘,建立了评价中心,并将评价中心为工具的人才测评技术成功运用于人员选聘、干部提拔、人才开发、绩效考评等环节中,从而为量化的团队建设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现将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的测评方案举例如下表:
4.制定针对岗位任职胜任差距的培训计划
岗位胜任模型确立后,公司运用胜任力模型重新梳理了相关业务模块的工作。特别是在培训模块上,基于岗位胜任特征分析,结合目标培养人当下的素质状况,比较分析其各个素质维度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根据量化的差距向员工提出明确的改进目标,为员工量身定做培训计划,有的放矢,提高培训的效用(如表2)。 而这种针对胜任差距的培训对员工的个人行为也产生了积极的、与组织期望一致的导向。
5.落到实处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通道紧贴企业实际
回顾公司人员过往的职业发展历程,结合企业价值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以职业广度和晋升通道为参照系设计出了基于企业现状的个性化的职业通道——技术人员三通道发展模型和技术工人发展通道,详见图2和图3。职业通道的确立和落实让公司更加了解员工的潜能,让员工更加专注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
大连所公司是中国北车集团首个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子公司,2010年6月份开始,从理念的树立到性格、价值观、成就动机测评的问卷设计、数据分析,再到职业通道的设计,大连所公司人力资源部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设计出符合大连所实际的职业生涯体系。这一职业生涯体系要求员工、主管以及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员工提出自身的兴趣与倾向,主管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访谈评估,人力资源部门则负责评估其未来的发展可能。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确定后,由部门负责人控制完成节点,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监督,从而有效解决了员工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2)有利于员工成长的轮岗机制
为了使员工在职业广度上有所延伸,公司出台了内部轮岗工作机制,原则上要求从事一个岗位工作满三年进行一次轮换,坚持适才适用、充分沟通、培训跟上的原则,从而使员工得到全面的发展。
(3)规范的PPDF文本
配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公司运用了PPDF(员工个人职业发展文档)法。通过为员工建立个人职业发展档案,详细记录员工个人情况、现在行为、未来发展等方面内容,系统了解员工以往的业绩和对未来的期望,标示出员工要达到预期目标而在各节点所需具备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等。
6.不拘一格的优才选拔
根据公司未来十年发展目标,到2020年公司的销售收入要达到100亿。基于此,大连所公司定制了符合本公司的特有的人才选拔体系及方法,优才选拔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2011年3月,公司开始进行第一批优才选拔,此次优才候选人为三类:技术类、管理类和高技能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引言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现代社会中被称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因为企业所有内容包括从基层的工厂生产到高层的资源管理和配置都是在人的操控下进行。但是每个人的能力特长有所不同,而企业拥有的职位分工也丰富多样,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了解员工,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目标,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论对员工自己还是企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习惯了自古以来靠人体劳动维持生计的中国人民对人力资源配置的认识也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有的,这种认识来源于国外的经验,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逐渐被我国企业重视。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对影响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员工制定符合自己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1]。由此可以看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员工自己个人的工作,更是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的工作,只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所有员工的存在都是企业的巨大财富,施工企业适当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找到目标,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企业员工对自己在企业未来工作发展的计划。每个企业的文化、环境、要求、目标都不一样,所以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具有其特殊性的,所以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企业的共同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包括对员工工作的生活环境,心理品质,企业文化,社会影响等内外方面因素的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再考虑员工自己的能力,给员工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对员工在企业未来的走向做出大概的计划,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通过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发现自己的优点,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各阶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所有的员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同心协力,才是企业永恒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是员工自我实现的保障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生在世有五大需要,并且呈金字塔式排列。在金字塔最下面的是人的基本需求,也就是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等,在金字塔最顶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精神层次的需求,也就是人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例如幸福等等。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员工未来发展的科学计划。通过学习、培训使员工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2]。
2.是企业挖掘人才的有效措施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存在着误区,或者认识不足,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工作中自然也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企业是一个有科学管理、科学规划、科学执行的组织,对人才的选拔也具有科学性,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企业挖掘人才的有效措施。通过测试、分析、判断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激励工作积极性,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四、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的作用
员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同时企业应该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良好的引导者的作用。一般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进入企业初期就要开始,找准员工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将来要发展到的程度。员工初入企业,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还是懵懂阶段,需要企业内部专业人员根据企业规划和对员工性格、技能等方面的了解帮助员工找准未来发展方向。一旦找错了方向,不仅浪费了人才,对员工自己的自信心也是严重的打击。对于施工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还应进行职业规划的相关培训,了解职业规划的意义,同时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树立坚强的信心,不要把未来的发展仅仅局限于施工这一领域。
五、企业实施职业规划的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评估体系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但是员工拥有独特的个性,在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要加强对员工个性的评估体系。中医讲究对症下药,这与员工的个性评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评估主要包括对员工日常行为的考察,与人相处的情况,对工作是否有上进心以及人格等方面的考核。通过这些数据,企业对每个员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包括员工的共性和个性[3]。在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充分考虑员工的共性和个性,安排相同或不同的课程进行专项培训。
2.进行科学的职位设计
员工成功上岗是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因此对企业的岗位进行分析,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针对岗位的职责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员工的职业规划一般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因此对于岗位的设计也应该形成一种逐级上升的关联,这样既能够提高职业规划的成功率又可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六、结语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体,那么企业员工就是企业的每一个细胞,只有细胞充满了活力,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员工的活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和未来的目标,有了目标就知道前进的方向,就会产生动力。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对员工自身修养的提升,更是为企业创造利益。
参考文献:
[1]孙妍.企业发展与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No.21202:24-27.
现在看来,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令投资者无从建立信心。我一直在这个专栏中说,我相信人们为求得自身的幸福而做出努力,这些努力本身就会带来财富的增加和经济的成长。但投资者一定希望我能讲出更加具体的成长发生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对此,我只能以不是预言家回应。
未来如果真的能被讲述出来的话,它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十二五”规划并不足以让未来减少神秘感。按说,未来的神秘也就是未来的魅力。那么,人们在本来应该憧憬的事情面前何以不用乐观对待、却要以“持币观望”甚至转移财富至海外对待呢?我想,大概是因为作为未来起点的当下,让人们对未来的去向深感迷惑所致吧。
三十年前改革开始时,人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加自由和自主,并因此而变得更加富有。不管你观念上是否接受,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拒绝财富的增加是一件好事情。今天,人们在财富已经历史性地增加了许多之后,却不再更多地感受自由和自主的增加,相反,自由和自主似乎正在渐渐地远去。如果过去束缚和管制来自于直接的权力单位,现在,这些束缚和管制被更多的财富单位变相地执行。
财富不再因是人们幸福所必需的条件而被追求,财富成为了人们为摆脱不幸而必备之物存在,财富头上的光环变得越发可憎,财富让未来变得不再值得追求。
这些感受来自于民间、来自于企业,我们完全可以从当下的证券市场观察到。在2000家上市公司中间,什么样的公司更有收益的保证?什么样的公司更有发展壮大的前景?我的答案是,与政府走得近的公司更有收益,已经很大的公司可以变得更大,当前并不大的公司、那些创业路上的公司其成功的比率会相当低。如果你还愿意赌一下它们中间的成功者,你却要冒比美国投资者大10倍的风险。
很多人会把中国的企业无法借助资本市场求得飞速发展的原因归结于这个市场上很高的市盈率。于是,问题的焦点都集中到了证监会。仿佛证监会成功限制住高发行价现象,资本市场就会回归理性,中小企业主在不能获得高溢价发行收入后,就会更加严肃认真地把企业办好。
我想对你说,事情真的不是这样。在我看来,如果一个小企业主在把他的企业从无到有办到可以上市,其中大多数的企业足以证明它的业主是精明能干之人。对这些人,继续做好自己的企业应该是最佳的选择,就算财富大幅膨胀可以带来额外的享受,但仍然不足以替代把公司做好、做得更大更好所可以带来的成就感和享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