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基本属性范文

时间:2023-07-25 09:25: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德育的基本属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在现实工作中,为什么有的人提起笔来扬扬万言,笔下生辉,却说起话来期期艾艾,不知所云;为什么有的人通古知今,知识渊博,却言谈起来反映迟纯,言不及义;为什么有的领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讲起话来结结巴巴,辞不达意.相反,有些人貌不惊人,却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以上说法不一定普遍,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前者说的是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后者说的是胸有成竹,出口成章.那么为什么在语言上会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谈的主题—即兴讲话的基本技巧.

一、即兴讲话概述

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志,尤其是年轻人都想在社会舞台上展示自己,也希望能说会道,谈吐有致,可就是嘴吧不争气.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你成功,说话木讷令人坐立不安.

(一)什么是即兴讲话

即兴讲话,也叫即席说话.即兴讲话者事先未作准备,是临场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因景而发、因情而发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相对来说,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以即兴为多.如同志间一针见血的辩论,朋友间滔滔不绝的谈吐,酒席上要言不繁的祝辞,谈判时有条不紊的应对等.有时不可能拿着稿子去念.因此,即兴讲话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即兴讲话的技巧,遇事则脑门充血,无言以对,颠三倒四,哼哼唧唧.

(二)即兴讲话的特点

即兴而发,针对性强.

形式自然,灵活多变.

相互制约,听说并行.

情感激发,诱导联想.

语言精炼,达意为上.

(三)即兴讲话的主题

主题是即兴讲话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是整个表达的根本依据.讲话时每一层次、每一段落、每一句子、每一个词都反映着一个意思,这些意思都要统帅于主题之下.因此,即兴讲话要寻找触点,临场发挥,及时提炼新颖而典型的主题.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主题的方法:

1.临场发挥.着眼于临场某一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本质,进行主观联想,立即闪现出一种思想,然后把它言表于外.

2.内心孕育.当开展调研或检查工作时,从别人讲话中得到启发,荫发一个新的观点,这时就成了孕育主题的素材.

3.问题凝练.问题是形成主题的摇篮.当你参加会议,大家都说了话,你自己正襟危坐,此时不说也不行,于是你就向自己提出了一串串问题,怎么办?说什么?怎么说?有价值的主题往往就形成于有价值的问题之中.

4.角度更新.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使之更加新颖,表达出众.如:以小草为题,有人说“小草默默无闻,造福人类”,有人却说“小草逆来顺受,软弱无能,不思反抗”.共3页,当前第1页123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

(四)即兴讲话的布局

即兴讲话要注意结构的整体布局.整体布局主要有纵式、横式、总分式、递进式.整体布局是考虑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主体材料应放在何处,次要材料应放在哪里,需要讲几个部分,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空间顺序,是递进式还是并列式.

(五)即兴讲话的标准

即兴讲话是临场之作,不宜过长,切忌繁杂,防止罗嗦.即兴讲话应符合以下标准:

思维敏捷,反映迅速.

立意明确,内容集中.

条理分明,逻辑严密.

语势连贯,跌宕起伏.

用语规范,贴切易懂.

适切语境,话语得体.

生动优美,诙谐幽默.

把握时机,灵活善变.

(六)即兴讲话的思维

口语表达是思维的外化和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表达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说话的过程就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考虑话该怎么讲,是一种思维活动,尤其是即兴讲话,是一个激烈的思维过程.它经过思想—句子—词汇—语音的快捷转换过程.这个过程是完整的,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训练一般有三种方法:

1.定向思维训练法.是按常规恒定思维的模式.这种思维可以培养我们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养成深入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习惯.

2.逆向思维训练法.是反过来想一想,变肯定为否定,变否定为肯定,变正面为反面,变反面为正面.这种思维方式具有独立发表见解的特点.

3.联想思维训练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它事物的训练方法.其特点是一闻知十,触类旁通,使即兴讲话具有流畅性与变通性.

(七)即兴讲话的能力

即兴讲话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到一个人能力的方方面面,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可以全面提高表达能力.即兴讲话重点要注重以下能力的训练: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机敏能力.

(八)即兴讲话的障碍

即兴讲话最大的障碍不是听众,而是自己.缺乏自信心是即兴讲话的最大障碍.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清障工作.

1.积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知识就是力量”,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讲起话来才能镇定自如,侃侃而谈.

2.大胆交往,学习他人语言.要大胆地与周围人、社会人、各阶层人接触,并主动地进行对话,从中汲取口才营养,学习讲话技巧.

3.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理.凡是有发言的机会,首先要调节好心理,要敢于说话,不要怕,不要躲躲闪闪,更不要说一些“我不会说,说得不好”等“丧气”话,越是这样,越不敢说话.这样容易给人留下哼哼唧唧,唯唯诺诺的印象.

(九)即兴讲话的禁忌

讲话时,变调失真打官枪,是普遍厌烦的事情.只有使用自然的声音讲话,才能真正打动人.同时语言表达要简单清晰,切忌罗嗦.否则会失去听众.生活中有哪些讲话容易引起人的反感呢?心理学家归纳为十二种:

1.抱怨自己的命运,或夸耀个人的成就;

2.喜欢扮演心理分析家,对任何人的言行都要评头论足;

3.自我膨胀,夸夸其谈;

4.拒绝尝试新事物,不肯听取别人意见;共3页,当前第2页123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

5.言谈冷淡,缺乏真诚热情;

6.过分取悦或阿谀奉承别人;

7.毫无主见,人云亦云;

8.视自己为焦点人物,一副“舍我其谁”的狂妄姿态;

9.言谈时态度暧昧,模棱两可;

10.言词逞强,喜欢咬文嚼字;

11.经常打断别人话题,影响他人说话兴趣;

12.过渡谦虚,恭维别人.

(十)即兴讲话的要求

在口语交际中,一般听众处于被动地位,要使表达者与听众两极合壁,就要消除听众的被动、消极情绪.听众对讲话者的要求是:厌繁杂、喜精短,厌粗俗、喜新颖,厌空洞、喜形象.

二、即兴讲话的技巧

即兴讲话就要向白居易《瑟琶行》一诗中:“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的这么形象,阴阳顿错,错落有致,发音响亮,平仄相间,轻重得体,高低有度.下面分话前、话中、话后三个阶段例证:

(一)讲话前的准备

1.克服紧张情绪.对讲话少的人来说,讲话前紧张是自然的,应该正视这种紧张作,全当是丢一次丑,再紧也得讲.那么,如何消除紧张情绪,有几种物理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

深深呼吸—眼睛微闭,全身放松,心里默默的数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就会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

临场活动—由于紧张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在讲话前稍加活动,双手握紧然后放松,让肌肉缩紧再放松,就会促使热量散发.

闭目养神—闭目用舌尖顶上腭,用鼻吸气,可以达到安定神绪,独自幽静,怡然自得的目的.

篇2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5—0019—05

句法结构, 就是通常所说的词组或短语。熙说过:“词和词组成词组,有时也称为句法结构。” 根据词组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朱先生将词组分成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1。中医术语多为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的四字词组,其内部成分间的语法关系复杂。 如“朝食暮吐”,形式上很像由两个状中偏正词组组合成的联合词组,其实不然,此术语采用了倒装的语法结构,其深层结构为“暮吐朝食”。它是述宾词组,“暮吐”为状中词组充当述语,“朝食”为定中词组充当宾语。《汉英中医辞典》的释义是:指早晨吃的东西至黄昏时呕出的症状2。《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的译文为:vomiting in the evening of food eaten in the morning,译文完整地保存了原文的深层结构蕴含的语义。由此可见,准确理解术语内部成分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是确定中医术语结构类型,忠实再现原文信息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中医术语进行分类, 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入手,探讨中医术语基本结构的翻译。

一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

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是大家熟知的汉语词组的基本类型。由于述补词组在中医术语中所占比重很小,笔者拟将中医术语归入以下四种类型:

(一)偏正词组

偏正词组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根据充当中心语的成分的语法特点,可将偏正词组分为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定中词组,其中心语以名词性词语为主, 修饰语作定语修饰、限制中心语。中医术语中最常见的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如:阴阳学说、八纲辨证、命门之火、膀胱湿热等。状中词组的修饰语是状语,充当中心语的一般是谓词性成分,例如动词、形容词、述宾词组等。中医术语中的状中词组具有古汉语的特点,内部结构为状语+述宾词组。如:芳香化浊、苦寒泻火、苦温燥湿、渗淡利湿等。

(二)述宾词组 

述宾词组是由述语和宾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泌别清浊、调和气血、和解表里、清化热痰等。

(三)主谓词组 

主谓词组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词组。主谓词组的内部结构成分之间有陈述与被陈述、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如:阴阳平衡、阴阳调和、阴阳转化、心肾相交等。

(四)联合词组 

联合词组是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并列、选择或递进等关系的词组。中医术语中最常见的是并列和递进关系的联合词组。如:阳亡阴竭、表寒里热、清营凉血、清热除湿等。

确定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有助于对数目繁多的中医术语分门别类,正确理解每种类型的术语内部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打下基础。

二中医术语基本结构的翻译

中医术语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医学专业术语,鲜明的民族性必然给中医术语打上深深的汉语烙印。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少用显性连接手段,句子各成分间靠隐性连贯、逻辑关系和叙述的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不用或少用关联词3。中医术语内部各成分之间很少用关联词等显性连接手段,主要依靠语义关系和隐性的逻辑关系相连接。翻译时,译者先要准确地将术语的表层结构转换成深层结构,再用符合英语语法规范、具有英语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将中医术语承载的信息精准地呈现给读者。

(一)中医术语偏正词组的翻译

这类词组中的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可分别借助英语名词复合法n+n和n+ving两种形式翻译。 

1. 定中词组的翻译

篇3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8-0114-04

Ontology Metadata Mode of Business Credit Based on Descriptive Logic

LI Guang-ming, ZHOU Hu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9,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embers from commercial credit business can not effectively share information, aiming at the deficiency of existed method in solving concept expression and semantic extension, the information flow structure and content between participants to commercial credit business 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commercial credit is described. The descriptive logic original language is used to abstract concept and relation from some problem field to build ontology model, and integrated ontology representation is combined with metadata to build expanded and inferable ontology metadata model according to business requirement. This method is used to describe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and is expected to provide effective solution to share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from heterogeneous sources.Keywords: business credit; descriptive logic; ontology; metadata

0 引 言

商业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是连接征信系统,贷款提供者,贷款需求者,第三方工具提供者等商业信贷参与方的信息链条。建立无歧义的,能够让系统成员都能够理解的数据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加强信息的表示,建立┮恢知能够映射系统参与方所使用的数据,并根据业务变化可扩展和推理的标准化的数据组织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本体是应用于信息管理领域中的重要方法,它将问题领域中的对象抽象成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使用形式化的方法表示这些概念,使得计算机能够接收并处理,加强异构系统用户对数据的共享[1]。描述逻辑利用概念和规则符号将问题领域中的原子概念和规则表示出来,定义良好的语义和表示能力,并具有基于逻辑的推理能力,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本体描述原语,成为OWL-S等标准本体描述语言的语义基础。本文将引入可以跨平台,并且可根据用户需求,扩展语义的基于本体的元数据表示模型,表示贷款业务参与方之间交互的异构信息。

1 商业信贷管理系统结构

商业信贷系统包括核心业务功能和辅助业务。核心业务包括接收贷款申请,抵质押品管理,贷款合同的签订,贷款档案的管理,归还贷款本息等内容。辅助业务为核心业务提供支持,以规避贷款拖欠风险,提高贷款效率为目的。辅助业务包括信用审核,还款能力的审核,用款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测,抵质押品价值的评估,还贷催收,还贷风险评估,行业分析等内容。辅助业务的执行需要同信贷机构以外的相关单位发生数据的交换。比如,评估还贷意愿,需要查看银行等征信机构的信用信息,还需要从工商,税务,电信,等部门获取贷款者的信用经历信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核心业务,信贷机构从第三方服务提供者处获取服务,如信用等级评价,不同行业的贷款风险评估,抵质押品管理等。

2 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表示

2.1 本体的表述

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本文将本体表述为:

Ontology=Q{C,CP},{CE,CEP},{R,RP},{RE,REP},H,XR,

式中:C表示由问题领域中的名词概念抽象出来,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结构的概念类的集合;CP表示类的属性声明,属性为类的静态特征;CE是问题领域中概念类的实例的声明,实例的属性用CEP表示;R表示问题领域中的关系,类与类之间可以具有某种关系,关系也可以成为新的类,即关系类,关系是由问题领域中与名词概念在同一层次的动作概念抽象而来,关系也具有相应的属性,用于描述关系的特征;RP表示描述关系的属性;RE表示关系的实例;REP表示关系实例的属性;H表示问题领域中所使用的计算工具,公里,定理等内容;X表示属性的约束和限制。

2.2 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元数据表示

(1) 基本的逻辑符号。

在描述逻辑中提供了基本的逻辑原语用于表示复杂的概念和关系。如:“∧”逻辑与、“∨”逻辑或等为基本的逻辑关系符号;“”逻辑蕴涵、“”逻辑等价、“≤”上限基数、“≥”下限基数、“M”包含于等扩展的逻辑关系符号;PartOf,InstanceOf,SubclassOf等表示组合等逻辑关系。

(2) 原子类和复合类。

问题领域中,类可以分为原子类和复合类。原子类是指不可以再分的类,用符号{C}表示,复合类由原子通过逻辑连接符号连接而成。如,C,D表示原子类,复合类MC∧D,表示原子式C和D通过“∧”操作形成复合类M。

(3) 类的属性。

在问题领域中,类的特征是通过属性表述出来的,一个类可能具有多个属性。类的属性之间通过“逻辑与”符号链接,表示属于同一个类。Q{C},{C.p1∧C.p2}R,式中C表示概念类,p1,p2表示类具有的属性。如果C是由多个原子类复合而成,则原子类的属性自动变成C的属性。

(4) 类的实例及其属性。

为了更清楚的表示概念类的实例,可以使用C(E)表示概念类C的E实例,可将类的实例形式化为:Q{C},{C.p1∧C.p2},{C(E1),C(E2)},{C(E1).p1∧C(E1).p2 ,C(E1). p1∧C(E1). p2}R,其中,C(E1), C(E2)表示对象类C的E1,E2实例。实例同对象类一样,也可以通过逻辑联结符合进行扩展或组合。如C(E)=(M∧N)(E),其中,概念类C是由M和N复合而来。

(5) 定义关系及其属性。

在问题领域中,类与类之间的使动行为用关系来表示。对象类之间的关系用小写的字符表示,如:Q{P M Q∧r1,Q M Z∧r2.a}R,表示概念类P与Q之间的关系为r1,Q与Z之间的关系为r2,r2具有属性a。关系实例为对象类之间联系的具体实现。其定义方法同对象类实例的定义方法相同。关系的实例表示具体的关系。比如张强是张红的父亲。

(6) 定义属性约束和限制。约束主要包括域约束和范围约束,域约束是指该属性仅对什么类有效,而范围约束则是指该属性的取值属于哪个类的实例、或哪种类型的数值等。

3 本体元数据在商业信贷系统中的应用

3.1 建立商业信贷系统数据模型

商业信贷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是建立本体元数据的第一步,可以明确指示出参与商业信贷活动的各个行为主体,以及主体间交换的数据。通过对数据模型的完全解析,对于问题领域中相关概念的提取和概念类的抽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商业信贷系统的数据模型可描述如图1所示。

图1 商业贷款一级数据模型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所只列出的商业信贷系统一级数据模型。商业信贷管理可以分为贷款申请提交和审核,签订贷款合同,贷款档案管理,业务检查,还款等父霆阶段。在贷款申请审核中,需要审核贷款者基本信息,信用信息,还款能力评价,贷款申请提交和审核阶段,需要审核贷款者家庭信息,财务信息,工作信息,信用信息等内容;款审核通过后,将签订贷款合同,建立贷款档案;签订贷款后,将根据行业信息观察用款情况,催收余款。

3.2 从问题领域的抽象出相关概念类

经过对商业信贷管理系统问题领域的分析,按照其所承担的业务角色,可以将其分为参与人,关系,信贷机构,规则,单据,抵质押品,信用,报表,工具,贷款产品等概念类,以及提供,处理等关系类。参与人是指除信贷机构以外的信贷活动参与者,如贷款个人,贷款企业等;关系是指贷款人之间,参与贷款活动的成员之间,或贷款人与贷款机构之间的关系;信贷机构是指贷款的提供方,信贷机构需要对参与人提供的信用信息,抵押制品,身份材料,报表等进行审核。规则是由信贷机构所制定的规范贷款人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拖欠还款的惩罚措施等。表单是指贷款人为取得贷款和保证按期返款所提供的各种材料,如贷款申请等。抵质押品是由贷款人或担保人所提供的房屋等有价担保品。信用是来源于银行,税务,信贷机构等单位的能够证明贷款人信用履历的材料。报表包括行业分析,业务分析,财务报表等用于预警贷款风险的数据分析材料。工具包括用于信用评价,抵质押品价值评估,风险控制,行业与业务分析等活动所使用的方法与工具。贷款产品是信贷机构根据贷款人特点所设计的各种贷款策略。处理关系类是参与人与信贷机构等概念类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贷款申请的审核,抵质押品评估,贷款能力评价,业务状况评价,贷款者分类等各项活动。提供关系类是参与人所提供的各种申请,材料,报表所进行的操作。商业信贷管理问题领域的概念抽象如图2所示。

图2 商业信贷管理问题领域的概念抽象

3.3 基于描述逻辑的信贷本体构建

根据问题领域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结合描述逻辑的逻辑原语,将商业信贷领域中的概念类和关系类,及其属性和关系分配集声明如下:

(1) 概念类和关系类的声明。

参与人概念类可以声明为:Q参与人{(贷款人) ,(担保人)}R,贷款人,担保人为参与人的子类。贷款人和担保人还可以派生出贷款个人和贷款企业,担保个人和担保企业。如果A企业是贷款人,则可将其声明为概念类贷款企业的实例Q贷款企业(A)R。

关系概念类可声明为: Q关系{(担保),(家庭成员),(机构成员)}R。担保类可派生出担保人,担保机构;家庭成员可派生出妻子,父母,子女等亲属;机构成员可派生出股东,总经理,法人代表等机构职位。

信贷机构可声明为:Q信贷机构{(银行),(贷款公司)}R,因为在商业信贷系统中,信贷机构主要指提供贷款的银行,贷款公司等机构。

表单概念类是商业信贷管理系统中重要的本体元素之一。表单类可声明为:Q表单{(申请),(合同),(档案),(单据)}R,申请类可派生出Q{(贷款申请),(还款申请)Q{(全额还款申请,提前还款申请,部分还款申请)}RR等子类,合同类可派生出贷款合同子类,档案类可派生出贷款档案等子类,单据类可派生出Q{(抵质押品单据),(业务调查单据),(还款记录)}R等子类。

规则概念类声明为:Q规则{(信用等级评价规则),(贷款分类评价规则),(担保方式),(还款方式),(贷款检查规则),(档案管理规则)}R等。

报表概念类可声明为:Q报表{(行业分析报表),(业务分析报表),(还款能力分析报表)}R

工具概念类可声明为:Q{(信用评估工具),(风险控制工具),(行业分析工具),(业务分析工具)}R。

抵质押品类的声明,将最常见的抵质押品单独声明,而其他形式的抵质押品归为其他类。如:Q抵质押品{(房屋),(汽车),(其他)}R。

处理关系类是发生与概念类之间的关系。主要发生于信贷机构类和参与人类之间,处理关系类可声明为:Q处理{(审核),(评估),(检查),(预警)}R等处理。审核类可派生出贷款申请审核,信用审核,业务审核的子类;评估类可派生出抵质押品评估,还款能力评估,业务绩效评估等子类;检查类可派生出业务检查,还贷检查等子类,评估可派生出信用评估,还款能力评估,风险评估等子类,预警类可派生出拖欠还贷预警,风险预警等子类。

(2) 属性的声明。

属性是描述对象特征的重要元素。每个概念类和关系类都具有相应的属性。子类除了继承了基类的属性之外,还会派生出新的属性。统计属性的工作量比较大,本文不可能一一举例,现仅以贷款个人为例说明,其属性可声明如下:

Q{贷款个人.个人信息∧贷款个人.家庭信息∧贷款个人.教育信息∧贷款个人.健康信息∧贷款个人点居住信息∧贷款个人.联系方式.贷款个人.经济信息}R

其中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健康信息等是描述贷款个人特征的属性集合。根据需要,也可声明为概念类。因此可知,类的某种概念类可声明为另一种概念的属性。

(3) 公理与工具。

公理与工具的声明同概念类声明集中的工具概念类不同。工具概念了是商业信贷系统,根据自身特点和业务属性所定义的工具。而公理与工具声明是信贷系统所使用的,已经被广泛采纳的,具有一定标准的通用的公里和计算工具。

(4) 概念类间的逻辑表示。

通过对信贷问题领域的分析,可以抽象出原子概念类,在实际应用中,原子类不可能表示出所有问题,有时需要与其他原子类逻辑连接,来表示更复杂的概念。我们以贷款流程的本体描述为例来说明概念类间的逻辑表示。已知原子概念类和关系类声明为:人员(Person)、表单(form)、报表(paper)、机构(unit),规则(rule),提供与审核(offerandaudit),处理(Handle)等关系类。其业务关系为:贷款人(persion(loanperson))向信贷机构(creditunit)提供(applyto)贷款申请(Form(apply)),被信贷机构(creditunit)使用面向相关业务的工具或方法(Method)审核(Handle(audit))申请,签订贷款合同(Form(Contract)),贷款人按照合同规定,向信贷机构(creditunit)支付(pay)利息(interest),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repay)贷款,信贷机构(creditunit)对业务进行审核(Handle(audit)),控制风险。

源元数据中的原子类总结为术语和关系的集合。{(Loanperson,Creditunit,Form(Contract),Method,Mortage),(Handle( applyto,credit),pay}

则术语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Person (Loanperson)M .applyto Form(apply),Person M .apply mortage,Creditunit .audit Form(apply) ∧Method,Person(loanpersion)M.pay interest∧.repay Mortage}}};

(5) 本体间推理的描述。

本体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推理。通过逻辑符号,可以表示本体元素间的推理。在信贷本体中,概念类间可以通过关系类结合,形成新的类,来表示业务逻辑。如上文所述,商业信贷问题领域中包含关系类处理中包含有审核关系类。具有审核贷款申请,评价信用和还款能力等逻辑功能。将贷款申请审核关系声明为Doapply,信用评价关系声明为Docredit,评价还款能力声明为Dorepayability。贷款申请Doapply具有布尔类型的属性“是否通过”,声明为Ispass,如果没有通过则为SIspass;信用评价关系需要借助规则类中的信用评价等级规则,即ruleauditclass,信用评价关系可声明为Docredit∧RuleAuditClass.value(n),value表示信用评价等级的值,括号中的数值表示等级数。还款能力评价表示为Dorepayabilit∧RuleRepayAbityClass.value(n),RuleRepayAbilityClass表示还款能力评价等级。因此,对于某贷款人贷款申请的批复可声明为Loanpersion∧Doapply.IsPass{Docredit∧RuleAuditClass.value(≥3)∧Dorepayabilit∧RuleRepayAbityClass.value(≥2)},表示贷款人如果获得贷款申请通过,必须信用等级评价超过3级,还款能力评价在2级以上。

通过上式可以把概念类之间的逻辑关系转化成逻辑推理公式,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运算,完成商业信贷问题领域中的逻辑推理。

4 结 语

通过以上的形式化描述,即将商业信贷系统资源元数据的概念术语,术语的属性,术语类间的关系描述出来,通过形式化元数据的交互,实现资源数据信息的共享。同理,可将其他数据资源形式化描述出来,在商业信贷成员间无歧义的共享供业务信息。

参考文献

[1]COYL Karen. Unerdstand metadata and its purpose[J].ManagementTechnology, 2005.4:160-163.

[2]张宇,蒋东兴,刘启新.基于元数据的异构数据集整合方案[J].清华大学学报,2009(7):1037-1041.

[3]林小晶,杨立,左春.支持动态标准的政务元数据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3):109-112.

[4]Giunipero Larry C. Purchas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lexibility: moving to an entrepreneurial skill set [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5(3): 602-613.

[5]MOVVA Sunil, RAMACHANDRAN Rahul. Syntactic and semantic metadata integration for science data use [J].Computers & Geosciences, 2005(5):1126-1134.

[6]HUA Zhong-sheng. Impact of demand uncertainty on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of single-period produ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6(10):268-284 .

[7]WY Yan-ni. Extending metadata with scenarios in adaptive distributed system [J].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2007(5):1283-1294.

[8]史春景.基于本体的车间业务流程知识分析及表达[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22-427.

篇4

教学目标:1、使学生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迁移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推导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每生三张完全一样的长(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播放动画)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去取经,途中唐僧感到饥渴,就叫孙悟空去化斋,不一会,孙悟空就抱来了三个西瓜。于是唐僧给悟空分了一个西瓜的1/2,给沙僧分了第二个西瓜的2/4,给八戒分了第三个西瓜的4/8。八戒乐了,他说:“师傅就是疼爱我呀,给我分的西瓜最多。”同学们,八戒说的对吗?

二、合作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张完全一样的长(正)方形纸片,分别折出1/2、2/4、2/8,并把它们涂上颜色,然后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1/2=2/4=4/8。

师:为什么相等?

引导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从左向右看:1/2=2/4 2/4=4/8从右向左看:2/4=1/2 4/8=1/2

小组交流你们的发现,比比哪个小组表现得更出色?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能乘0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所以0要除外。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应该怎样修正更准确?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相机板书后提问。

师: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必须明确什么?

生1: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2:分子、分母同时进行乘或除。

生3:分子、分母乘以或除以的是相同的数。

生4:分子、分母乘以或除以的数不能是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并说出自己是如何想的。

2、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第一题,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3、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第二题,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4、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第三题,两人一组,一问一答。

四、课堂作业

篇5

一、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已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特别是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全球已形成以美国为首的针对中国大陆纺织品的同盟,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已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产品从纺织品扩大到电子、五金和机电产品。截至2009年11月底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两反两保”案子是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最多的一次。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目前的出口高速增长难以维持,由此波及这些行业的就业,进而影响这些人才需求大户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家电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带来不利影响,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关联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2.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需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就业高峰,并且这次高峰在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对于本科生来说,由于许多学校纷纷扩招或增设,导致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创业教育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创业实践的信心和能力。

二、对大学生群体创业的属性认识

推进创业教育,必须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特质有所研究,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推进创业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首先,大学生的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这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天然优势。比如大学生具有相当的理性,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团队,当然也存在先天的不足;比如没有商业或行业的经验,执行能力较差、过于乐观等。在市场竞争中,“大学生创业”和“非大学生创业”是没有区别,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会因为大学生的身份就对其眷顾。

其次,大学生创业要依赖于自身的人力资本,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形成一些专利或成果,认识到能真正带来经济效益的机会,正是企业家式的人力资本,不是一项产品或技术,代表了学生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现在的创业基本上属于团队创业,文科,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与工科学生创业不同,他们没有技术背景。从现有的成功例子来看,文科学生创业始于擅长熟悉的领域,适合选择边际创新的项目,集中在“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的方向上初创起家,例如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智力服务,电子商务,连锁加盟,创新性商店等,他们与不同学科背景的合作伙伴实行团队创业,在合作中弥补单个个体创业所具有的劣势。

再次,对于资金问题,提倡“适度资本创业”。大学生创业如同其它的新企业一样,会面临资源禀赋上的限制,阻碍了新企业从外部融资,这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障碍。解决办法之一是通过朋友、家庭的自我融资,以“适度资本创业”。大学生的身份本身有良好的信誉,它构成了创业者最有利的“无形”资产。

最后,大学生创业经历了激情回归理性的过程。最初由全国创业大赛所激发的创业热很快沉静,大学生更多的以参加创业大赛等形式进行沙盘模拟。高校也重视以创业大赛为载体积极拓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力的渠道,开辟提高学生创业技能的平台,搭建展示学生创业风采的舞台。表面上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对于进一步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是,进一步来说,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仍然偏少。有些学校开始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例如鼓励学生成立虚拟企业,模拟企业的运营。

三、实施创业教育面临的困难

根据南开大学2009年在国内28所高校进行的调查,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缺乏有创业经验的师资。在国外,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我国,即便在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中,授课教师也多是只具备学校工作背景,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创业指导能力不高。

二是目前的教育体制不适合创业。大部分高校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利于创业教育开展的制度环境和氛围,基本上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认识阶段。

三是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各级院校为了保证教学的基本条件,只能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弥补财政投入缺口。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实施创业教育的平台、项目等硬件建设方面的经费就更为捉襟见肘。不仅财政性投入和学校自筹经费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十分有限,而且社会投入也因创业教育的回报存在长周期性和不确定性而积极性不高。

其它诸如缺乏教材、创业教育观念不统一、社会文化环境等都是制约创业教育的因素,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创业教育的内在动力不足。

四、实施创业教育的思路和建议

(一)理清概念并明确创业教育理念

概念是理论的内核。准确地把握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内涵,对于构建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进而指导创业实践十分重要。当前对创业教育在认识上的分歧主要源于对创业的不同理解。创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经济意义上的创办实业;广义的创业泛指在各个领域开创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开拓能力,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开拓创业人才的教育。高校培养创业人才实际上也是一个树立新教育理念的问题:

首先,要树立创业教育对每个学生都有价值的理念。无论学习什么专业,每个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都需要有创业素质,都需要接受创业教育。

其次,开展创业教育就要促成一部分学生创业成功,要树立培养企业家的理念。

再次,开展创业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潜能,使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业,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最后,在教育方式上,要突出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实践的结合,体验创业,实践创业,要树立实践第一的理念。实施创业教育不只是局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组织方式的调整,而且是涉及到总体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等诸多深层次变革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明确创业教育理念,从整体着眼,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水平。

(二)科学构建创业教育内容体系

科学构建创业教育内容体系旨在形成一个适合学生的创业意识启发――创业知识学习――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实践训练的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和创业道德的系统化、科学化培养。创业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学科课程,如《创业管理》等。

(2)创业体验活动,如创业论坛、创业设计大赛、企业家报告、参观企业、商业计划等活动。

(3)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同时使他们得到创业心理和道德的锻炼和养成。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充分利用校内创业园实践基地,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开办公司,实现校内创业,真正认识企业如何生存及盈利,检验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日常工作安排,掌握财务预算与成本控制的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校外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学生进入现场,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支撑平台。学校领导应当成为创业教育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支持相关政策的制定,创立大学生创业园区,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协调与策划指导工作。同时,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和就业办等各个相关部门都要围绕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合力构建科学合理、运转协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因此,首先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鼓励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或者到创业企业兼职;其次选派国贸专业教师接受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如尽早参与到全国青联从国际劳工组织引入的KAB项目中或者参加社会上得到认可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回来后进行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交流创业教育经验,从而使更多教师利学生从这个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项目中获益;再次利用社会资源,将师资从外贸企业及相关企业请近来,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师。结合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介绍创业知识和经验,传授创业技能,也可与教师一起合作从事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常建坤,李时椿,美国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2005-12-28。

篇6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3-0017-0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呈现出新一轮的热潮。综观各项研究,可以认为,关于社会资本定义的争论构成了社会资本研究的大部分内容。但是,争论归争论,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从最初的社会学领域逐渐扩展到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趋势。由于社会学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最为充分,所以在研究中,其他学科大多沿用了社会学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从知识的共通性来讲,这无可厚非,但从学科的专业性来讲,这表明其他学科对该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和透彻。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构成和属性作一尝试性的探索。

一、社会资本的经济学界定

由于社会资本概念的争议较大,因此,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分析往往直接应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社会资本展开分析,而不对其进行经济学的界定。比如,张克中(2005)将社会资本引入生产函数中考察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转型中的社会资本状态及构建。[1]也有学者从文化的角度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徐李全,2005)。[2]当然,有些国内学者在研究社会资本时,给出相应的界定。如杨雪冬(2000)认为,社会资本是处于一个共同体之内的个人、组织(广义上的)通过与内部、外部的对象的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信仰和行为范式。[3]程民选教授等(2006)则认为,从经济学的视角去认识和研究社会资本,可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人们在社会性相互作用中彼此合作而产生的资源存量”。经济学研究强调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包括:(1)社会资本是致力于构建人际合作关系模式的人们在有意无意中建立起来的一类资源。(2)社会资本具有如下主要形式:关于互动模式的共享知识、人际网络、信誉和信任、合作的规范等。(3)社会资本的获得和积累需要耗费一定资源(也包括时间和精力),因而具有一定的机会成本。(4)社会资本的获得和积累可以产生一定的收益,收益既可以是市场效益,也可以是非市场效益。(5)社会资本投资同样具有外部性,而且与社会资本有关的外部性也有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之分。[4]

对比两种界定,可以发现,前者强调社会资本的“制度属性”,而后者强调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无论是制度属性,还是资本属性,它们都是以网络为依托,尽管网络的形式和构建有所不同。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看,不论是社会资本的制度属性,还是其资本属性,它们都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社会资本的制度属性与资本属性的关系看,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因此,本文认为,在经济学研究中,对社会资本的界定,必须同时考虑三个方面因素:社会资本的载体是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具有制度属性和资本属性。

根据上述分析,对社会资本的经济学界定可以这样表述:社会资本是嵌入到关系网络中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行为规范、认知模式和行为范式以及网络成员获得资源的能力的综合。

二、社会资本的构成与类型

根据社会资本的不同分类标准,社会资本可划分为不同类型。目前许多国外学者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抽象分类。如克瑞奇纳(Anirudh Krishna,2002)和厄普赫夫(Norman Uphoff,1999)将社会资本分为结构型和认知型两种。前者指通过规则、程序和先例建立起社会网络和确定社会角色,促进分享信息、采取集体行动和制定政策制度;后者是指共享的规范、价值观、信任、态度和信仰。[5-6]Gulati(1998)将网络提供的信息优势区分为关系式嵌入和结构式嵌入。[7]Nahapiet & Ghoshal(1998)进一步将社会资本的结构分为结构式嵌入、关系式嵌入、认知性嵌入三个层面,对应着结构型社会资本、关系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三种类型。结构维度刻画了人们发生联系的模式,是社会网络的“硬件”;关系维度指影响人们行为方式和满足人们社会动机(如尊重和友谊)的人际关系,信任和可信任性是该维度的组成部分;认知维度是指那些提供共享的表达方式、理解和系统的含义的资源。[8]与Nahapiet & Ghosel类似,Adler & Kwon(2000)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区分为三个维度:网络(结构维度)、共享规范(关系维度)和共同信仰(认知维度)。[9]

以上几位学者对社会资本的划分,既有较明确的区分,又有交叉重叠之处,如图1所示。Adler & Kwon与Nahapiet等人的划分基本一致;与他们的划分相比,Gulati则少了一种类型,即认知型社会资本;克瑞奇纳和厄普赫夫的划分则更抽象一些,将社会资本从形态上分为结构型和认知型。根据上述社会资本的定义,本文认为,社会资本由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两个维度构成,相应地,社会资本包括关系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两种类型。

图1 社会资本的抽象分类

(一)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与关系型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是指关系网络本身。包括正式关系网络和非正式关系网络,前者包括企业、学校、政府部门等单位;后者包括社区、农村的自然村落、宗族关系、各种俱乐部组织等。由于各种资源会嵌入到关系网络中,我们把社会资本中因为动用关系网络而获得资本的这种特性,称之为关系型社会资本。在Nahapiet等人的分类中,用结构型社会资本来表示正式组织的社会资本,用关系型社会资本表示非正式网络中的社会资本;Krishna则用结构型社会资本表示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并没有区分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本文认为,用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来表示社会资本的构成,而用关系型社会资本来表示社会资本的类型,表达更为准确。因为不管是正式网络中的结构性关系,还是非正式网络中的非结构性关系,都是关系网络。结构是对关系网络的描述,是一个更为正式的概念。但是,在分析资本时,一般是从个人角度切入,某个人处于一个结构中,不等于他就能动用该结构所蕴含的资源,他能动用的仅仅是以他为节点的关系网络中所承载的资源。所以,用关系型社会资本来表述基于关系维度获得的社会资本,是更为准确的表述方式。

(二)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与认知型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是指嵌入到网络中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行为规范、认知模式和行为范式等。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可以降低合作的交易费用,也是形成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的基础。这种基于认知层面的同质性而获得的增加产出的可能,可称之为认知型社会资本。这与Nahapiet等人以及Krishna的界定是一致的。

对基于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产生的两类社会资本,克瑞奇纳和厄普赫夫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如表1所示。

表1 社会资本的分类

资料来源:Norman Uphoff (1999)

(注:表中的关系型是作者加上去的,表示结构型与关系型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仅仅是表述的区别)

社会资本两个维度的关系决定了两种类型社会资本的关系。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意味着,要对社会资本进行全面的描述,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维度。或者说,社会资本的存在,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维度,只有两个维度同时存在时,才会形成社会资本。从现实来看,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也是不可能分离的。很难想象,一个共同体存在着清晰的关系网络,却没有相应的共同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认知层面的存在;反过来也一样,很难想象,有着共同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认知模式和行为范式的一群人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却将他们连结在一起。所以,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的关系,犹如大脑和思想的关系,没有大脑,何来思想?没有思想,就不是我们正常意义上的大脑。从哲学范畴来看,社会资本两个维度的交互关系,是主、客观之间的关系。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是一个客观维度,是一个可观察的“物质”的维度,而认知维度则是一个主观的、难以观察的“精神”的维度。因此,两个维度的关系实质上是主客观之间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决定其认知维度,认知维度反作用于关系维度。

正是因为社会资本两个维度这种密不可分的交互关系,决定了两种类型社会资本的关系特征。对此,不论是克瑞奇纳还是厄普赫夫都进行了清晰分析。厄普赫夫认为,“尽管在理论上存在结构型社会资本而不存在认知型社会资本是有可能的,反之亦然,但在实践中,只有一方面而不存在另一方面是不可能的,并且也很困难”。[6]而克瑞奇纳认为,结构型社会资本与认知型社会资本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分歧。结构型社会资本较为客观,因为它包含一些可观测到的成分,这些成分可通过集体讨论进行设计。认知型社会资本本质上是主观的,与人们的想法和感受有关。前者是外在的,可以被观测和直接更改;而后者是内在的,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不易被外部行为改变。在我们看来,只要了解社会资本两个维度的关系之后,对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的关系自然就清楚了。

(三)社会资本的两种属性

根据社会资本的经济学定义、两个维度和两种类型,很容易抽象出社会资本的两种属性:制度属性和资本属性。所谓社会资本的制度属性,是指社会资本具有规范个体行为的功能。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则是指个体能够通过网络成员获得稀缺资源这一特性。目前很多研究都是针对这两种属性展开的,只不过各种学科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这些研究可分为两大类:对社会资本制度属性的研究和资本属性的研究。前者包括大量关于社会资本在公民参与、集体行动、交易费用、交易模式、社区等方面的影响;后者则包括社会资本对家族企业、流动人口就业、民间信贷、甚至权钱交易等内容。对“黑手党”的研究,则比较全面地刻画了社会资本的两种属性。

从两种属性的关系看,社会资本的制度属性是其本质属性,这是由关系网络演进的需要所决定的。只要人与人之间产生互动关系,那么在互动过程中,规则就必然会产生。与此同时,人们对环境、对自身、对行为、以及对行为结果的认知,就成为规则体系产生的知识基础。这就决定了社会资本关系网络内部的高同质性,以及不同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的异质性。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很早就被人类所认知,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入乡随俗”正是基于社会资本的异质性而提出。

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是在其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是其派生属性。可以想象,在起初,个体向处于关系网络中的其他成员提供帮助,完全是出于责任和义务。在生存环境很恶劣的情况下,一个共同体之内的成员相互扶持,是生存的需要。正是这种生存的压力,使共同体将相互扶持作为一种强制的义务和责任灌输给各个成员,成为共同的行为准则。如果这种帮助一直限于共同体内部,那么这种帮助并不具有典型的资本属性。因为在网络内部的帮助是一种最低限度的扶助,是一种维持生存需要的帮助,而不是致力于发展的帮助。[10]但是,当这种帮助发生在网络之间时,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就逐渐清晰起来。网络之间的帮助一般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求助者A与施助者B曾经都是某一个共同体的成员,而现在分属不同的关系网络。A需要某种资源,但他不能从现在所属的网络中获得,却可从B所属的网络中获得。于是,A向B求助;二是A与B以前和现在都不是一个共同体的成员。A需要某种资源,B能够从他所属的网络中获得。因此,A通过C(即A和B都熟识的第三人)向B寻求帮助。即通常所说的“人托人”。不管何种情形,由于求助者A与施助者B目前不处于同一共同体内,所以,基于共同体的行为规范对B的约束力大大降低,帮助A已不再是B的责任和义务,而完全是由B在权衡之下做出的个人选择。由于两者所属共同体的异质性,决定了资源的异质性。所以,一旦B选择了帮助A,则不管B的代价如何,A的收益是相当高的。当A获得高收益以后,不论是出于真心的感谢,还是期望日后从B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A会将收益的一部分转让给B。正是因为这种不同网络资源异质性所带来的双方的高收益,孕育出了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当人们对此有了认知后,就会有意识地向社会资本投资。用时间和金钱构建起人际关系网络,因而具有典型的资本属性。

但是,社会资本的制度属性与资本属性并不是截然分开,毫无关系的。应该说,正是因为有了社会资本的制度属性,才会有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而资本属性的存在,又反过来强化了制度属性。由于社会资本的制度属性将行为规范内化,使个体即使离开了先前的共同体,内化的行为准则仍然会对个体发挥着作用。所不同的是,这种作用比在共同体内部大大减弱。尽管如此,这种作用的存在,使来自同一共同体的成员的求助成为可能,也就使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演化而成。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的存在,给求助与施助双方带来同时获利的可能,当这种可能变为现实时,就会强化人们对共同体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嵌入到关系网络中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行为规范、认知模式和行为范式的同质性,进一步强化社会资本的制度属性。如此周而复始,互相促进,不断循环。

三、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两种类型与两种属性的关系

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决定了两种类型和两种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实线表示“决定”的关系,虚线表示“反作用于”的关系。可以看出,关系维度决定了认知维度,但是认知维度会反作用于关系维度;同样,制度属性决定了资本属性,而资本属性会反作用于制度属性。关系维度对应着资本属性,认知维度对应着制度属性。通过关系网络获得资源的能力是关系型社会资本,对应着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因为认知的同质性而获得的增加产出的可能,是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应着社会资本的制度属性。

图2 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与两个属性的关系

――――――――

参考文献:

[1]张克中.中国经济转型的社会资本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

[2]徐李全.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3]杨雪冬.社会资本:对一种新解释范式的探索[A].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6.

[4]程民选,等.信誉与产权[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4.

[5]Krishna,A..Active Social Capital:Tracing the Roots of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M].New York,Colunbia University Press,2002.

[6]Uphoff,Norman.Understanding social capital:learning from the analysis and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on[A].P. Dasgupta and I. Serageldin (eds.).Social Capital:A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C].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1999:215-249.

[7]Gulati,R..Alliances and network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19:293-317.

[8]Nahapiet,Janine,Ghoshal,Sumantra.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2):242-266.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58-02

一、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当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由此引发了教育工作者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它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常是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自我实践来获得经验,养成较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选择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专题研究,以培养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一种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他们紧紧围绕问题,展开一系列的研究过程,包括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以及最终解决问题,其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提供一种动态、开放和多元的环境,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等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可轻松获得更多知识和学习体验,它促进大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生学习范围。

二、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历程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主要强调“怎么学”。自18世纪以来。它经过三次大规模地发展。第一,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主要是欧洲,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倍尔等人,其目的是使人祛除蒙昧、迷信和盲从,强调理性;第二,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主要是美国,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康茨和拉格等,其目的是培养人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第三,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主要是美欧等国,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和费尼克斯,他们论证了“研究性学习”的合理性,目的是为未来社会培养精英。

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学实践经验,国内相关教育工作者已对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和人才培养展开了大量的培养和研究,并得出开展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是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目前,国内部分知名大学已经建成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试点。国内高校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实行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2)导师制和导生制相结合的双导制教学模式;(3)制订卓越型人才培养目标;(4)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探索,注重思维活动,重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随着国力的增长,国家也加大了对高等院校相关硬软件的相关投入,通过改变和提升相应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也将更有效促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发展。

三、信息技术促进本科生研究性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系统,它将会改变传统大学教师的知识权威角色,将会给传统的授受式课堂学习模式带来崭新的变化,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便利和更宽广的知识视野,将会有效促进本科生研究性创新能力的培养。

1.大学网络的普及为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丰富的学习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教师可通过设置不同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意识。随着计算机网络在高校中的应用和发展,其为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计算机网络具有自身优势,如:交互性、发散性及开放性,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等,只要有计算机和网络,学生便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听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的课程,还可以在网上与之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借助于信息技术,大学校园中具有成熟的在线学习支持系统,如:现代化的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科技馆和学生公寓,通过网络学生可随时获取知识并可得到教师的指导,从而充实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把问题交给学生,而是尽可能提供一个问题情景,要求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和判断,进而去解决问题。这使每个学生获得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

2.利用制作的课件和建立的资源网站,学生可进行自主听读,教师可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进行查询资料、操作与制作等活动,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实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要从思路、活动空间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组织学习活动的目的。教师可将课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对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和课件难易程度不同,确定听读的时间长短和次数,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则采取多次和长时间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可建立自己的学习网站,将一些学习资料投入到网站中,也可要学生收集资料来充实网站建设,经过长时间的建设和完善,网站中会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师生可以进行网上资料搜索,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这给师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学习和交流的网络空间。以上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对研究性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形式不拘一格,借助网络传播平台,学校教师可通过多种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评价应遵循肯定性、鼓励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教师应该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合作精神、科学精神培养和能力培养。所以评价时应注重过程、注重应用、注重体验、注重全员参与;评价的标准应有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最终是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习效果的增值。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可以被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四、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它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文化及科学的新的课程,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作用亦愈来越明显。同时,鉴于信息技术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国家也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这利于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发展,有效促进本科生研究性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8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索图形与几何的相关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因为在探究过程中的实践能力能体现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理解。研究图形与几何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一、活动研究的背景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活动中总是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在“图形与几何”学习中因为几何图形不能直接动手操作,再加上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有局限性,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简单的问题不能解决,更何况难题了。这样的死循环给教学带来了阻碍。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在解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觉得学习数学没用,就会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都不喜欢枯燥乏味的知识。几何中的大部分知识正好是乏味的,比如,旋转、平移求角的度数等。学习兴趣不高,自然只能被动学习,做不了学习的主人。小学阶段正好是打好“图形与几何”基本知识的重要阶段。所以加强“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智力的提高。小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带动手、脑、眼多个感官一起分析图形,理解核心概念,自主获得知识,自主解决问题,才能在空间观念上有更多发现。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演算和推理,才能使小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好发展。

二、加强“图形与几何”概念的途径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数学活动的心理需求

玩是小学生的最大爱好,因为在玩耍中小学生会感受到快乐。所以我们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该加入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生活中的图形。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准备与几何贴近的生活物品。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球体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盒牛奶和一个篮球。学生看到牛奶和篮球就会想:是要进行篮球比赛,牛奶是奖品吗?球、牛奶已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顺便可以进行分组传球比赛。教师要利用生活物品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是随处可见的,并不是陌生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让学生觉得学习几何不困难。

2.紧密联系生活经验,积累数学思维经验

要想让学生学好几何,学好图形,就必须让这些数学问题贴近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图形就在生活中。把数学问题引入小学生的生活中才能有利于小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这样解决过一次,就能有所理解去掌握几何概念,等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的时候便可以将发现的几何问题数学化,并且解决它。只要将数学几何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在思考中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也表示数学方法的积累。

在教学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教师也应该引入丰富的图像和物体来增强学生对图形的敏感度,能够将图形和生活灵活联系,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变化特征,又能丰富“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的经验。

3.运用数学实验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是老师讲课,还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数学训练能将几何知识具体化。在自己动手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再是纸上谈兵。老师也可以组织数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实验中亲自操作会更加直观掌握实验步骤,能够自主尝试新的实验。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的时候,先提出一个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总和是多少度,然后让学生猜想。学生可以自己用尺子测量每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还有的学生画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把每个角剪下来拼凑在一起,发现三个角加起来就是一个平角的度数。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仅使学生获得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还给他们树立了“图形与几何”领域动手学习的基本意识,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

4.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为今后应用做准备

小学生的活动经验都是自己在活动中积累的。通过一定的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能力有所提高。实验过后学生也要学会总结,让学生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经验,因为人都会健忘,总结了以后图形的概念才能一直刻在学生脑海里。这样就给学生树立了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的意识,更让他们及时地做经验总结,为后面学习中合理运用这些经验,探索到新的知识做准备。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活动经验是需要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一次或者两次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数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它作为一个长远的目标,进行长期积累。教师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几何教学。

篇9

[分类号]G250.73

知识检索的产生与发展一方面来源于用户对知识检索的需求;另一方面来源于信息检索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完善。知识检索模型和知识检索呈现方法是知识检索的重要研究方面,以本体作为知识组织的方法,能实现基于语义的知识检索。

1 知识检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在讨论区中呈现了如下的关于知识检索的介绍:①知识检索的基本思想就是模拟扩展人类关于知识处理与利用的智能行为和认识思维方法;②知识检索通过挖掘其深层含义,充分精确地表达知识资源和用户需求,进而在各类异构的数据库、数据仓库、知识库中进行检索,返回最相关的结果的检索机制;③基于Ontology的知识检索可以阐述为:在领域专家帮助下建立领域Ontology,把收集来的数据按规定格式存储在关系数据库、知识库等的元数据库中;④查询转换器按照Ontology把查询请求转换成规定的格式,从元数据库中匹配出符合条件的数据集合,检索的结果经过定制处理后返回给用户;⑤知识检索的基本特征有:支持自然语言检索;支持语词、语义内容的处理,实现同义词扩展检索和关联检索;具有概念推理和学习功能;具有强大人机交互接口。

知识检索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检索方式,是在现有的信息检索技术以及模型上发展而来的。搜索引擎是当前检索信息的主要方式,它们能在短时间内反馈给用户大量的信息,但反馈信息中的信息噪音过大,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无用信息;目录分类的数据库规模较小,以致某些主题下收录的范围不够全面,检索到的信息数量有限。可以看出,传统的信息检索缺点在于没有从语义层次上对信息进行标引,不能够满足用户在语义和知识上的需求。而知识检索是综合运用信息管理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基于知识和知识组织,融合知识处理与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多种方法与技术,充分表达和优化用户需求,能高效存取文本、图像、视频、声音等媒体类型的知识源,并能准确精选用户需要的结果。知识检索是将信息或知识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存储,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相关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检索的对象是知识资源、知识库。知识检索就是采用一种从语义上标引文章的技术,形成知识库,再从知识库中查询用户所需的信息。

知识检索和信息检索的不同,在于知识检索强调了语义,它从文章的语义、概念出发,能够揭示文章的内在含义,而不像信息检索只是基于字面的机械匹配。知识检索提高了查全率和查准率,减轻了用户的负担。表1从检索语言、检索模型、组织方式、搜索方式和检索效率方面进行了归纳。

与主题词表或分类表不同的是,本体是领域知识规范的抽象和描述,可以构造丰富的概念间的语义关系,能够准确描述概念含义以及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形式化能力最强,同时具有高度的知识推理能力,能通过逻辑推理获取概念之间的蕴涵关系。因此,本体是一种知识组织体系。以本体作为知识组织的技术和方法,能实现基于语义的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传统信息检索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系统信息管理等相关高新技术的运用,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主动信息服务也将是知识检索的发展方向。当前,图书情报档案的知识检索系统更加注重文本挖掘的功能,如大规模实例描述的汉语分词排歧知识库,具有主题词典和内容相似性检索功能,自动分类、聚类和自动摘要功能,文本数字理解和新词学习功能等。

2 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模型

2.1 信息检索模型的发展

经典的信息检索模型包括布尔检索模型、向量空间模型和概率检索模型,目前大多数检索系统往往综合上述各种模型,以达到认为最佳的检索效果。这些检索模型的不足是:在文献的组织与描述上,采用词切分和单汉字或两者结合标引文献,将关键词作为描述文献的基本元素,文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检索操作上,是基于关键词的无结构查询,难以反映词语问各种语义联系,查询能力有限,误检率和漏检率很高;在模型约束方面,索引项之间独立性的要求不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查询和文档之间的相似度的方法也有局限;虽经不断完善,也难以从根本上适应网络巨量信息的检索。

由此,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基于知识的检索模型,如分类检索模型、多维认知检索模型、分布式检索模型、概念检索模型等。特别是概念检索模型克服了以往检索模型中以词及其权值为中心建立相关性而忽略了语义关联的缺点,以概念词典为辅助,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搜索引擎概念分析理解能力,从概念层面上来处理用户的查询请求,从而实现特定领域的概念检索。上述检索模型由于没有知识组织体系的支撑,没有实现对检索对象的语义标注,也没有对其语义进行解析,因此被解释为基于知识的信息检索模型。

2.2 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

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模型在资源对象的组织、描述、表示、检索和模型约束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在检索对象的组织上,知识检索模型利用领域本体作为组织资源的基础。首先构建一个涵盖相关领域概念及概念间关联的领域本体库作为资源描述和知识表示的工具与模型,如各学科领域的主题词表、分类表,在此基础上确定领域知识本体的主要概念和概念间的各种关系,构筑领域本体的概念模型。

在检索对象的描述上,知识检索模型借助语义标引工具,按照领域本体的概念及关联,对资源对象进行概念分析、分类、标引、描述和处理,形成机器可以理解的带有语义信息的元数据。

本体概念的优化检索依赖于本体检索语言的功能。在支持本体检索的诸如RQL,DQL,0WL-QL,SquishQL,RDFQL,RDFPath和Versa等知识语言中,以RQL作为知识检索模型的检索语言可以满足知识检索的需要。

知识检索模型提供了特定领域可控的概念语义体系,并建立与概念体系相对应的具有层次结构的自然语言术语体系,能对自然语言提问和本体概念库的术语进行语义的理解、分析和匹配,依据本体概念问的语义关系,实现知识检索。

在模型约束上,知识检索模型的约束比较少,但要求概念和关系构成一个有向图,关系必须是有方向的;另外,要求每一个概念/实例都需要有一个唯一的标识。

2.3 Ont-KRM: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模型

基于上述约束和所建立的本体原型,笔者设计了的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模型Ont-KRM(Knowledge Retrieval

Model 0n Ontology)。Ont-KRM分为人机交互部分、知识源部分、检索匹配和本体库等部分,如图1所示:

人机交互部分主要是分析用户提交的检索请求,返回整理检索结果。检索请求的分析主要是依据本体知识,分析用户的真实检索意图,形成规范、准确的检索请求,提交给检索匹配模块。检索请求的分析主要分为以下步骤:①对检索请求进行预处理,提取需要检索关键字(词);②借助本体并在必要时通过和用户再次交互,判断检索请求中关键字(词)的领域、相关概念等等,确定用户的真实意图;③将用户的真实意图形成统一、规范的检索请求提交给检索匹配部分;④在对用户意图进行分析和交互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本体库中的相关知识;⑤对检索匹配部分返回的检索结果进行处理、合并后返回给用户。

知识源部分主要对知识源进行收集、并对收集的知识源根据本体库中的知识进行标注和分析,对从知识源中抽取的知识进行转换,对本体库中的相关部分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对应的索引信息,放入索引库。

检索匹配部分主要是从人机交互部分收集统一的检索请求,并依据本体库中的相关知识对检索请求和索引库进行语义与语法层面的匹配,并将检索结果返回给人机交互部分。

本体库部分应该说是整个模型的核心部分,从对检索请求和检索结果的处理,到对检索请求和索引的匹配,再到对知识源的标注、索引的建立都基于本体库中的相关知识。同时,上述各个过程又可以对本体库中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当然,对本体库中知识的任何修改都要经过领域专家和系统的双重认定。

3 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呈现

3.1 知识组织体系及本体的语义标注

所谓知识组织体系,是对资源内容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描述与组织的机制。目前图书情报界公认的知识组织体系是主题词表和分类表,但本体是领域知识规范的抽象和描述,可以构造丰富的概念间的语义关系,能够准确描述概念含义以及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本体是一种知识组织体系,以本体作为知识组织的方法,才能实现基于语义的知识检索。因此,本文的知识检索模型和方法都建立在本体基础之上的。

目前信息机构中采用的元数据方案大多源自于对馆藏进行长期保存的目的,并不能够完全满足知识组织的要求。通过元数据的描述,可以充分揭示元数据的元素及元素揭示内容的语义含义,达到进行元数据互操作和对内容进行知识组织的目的,笔者重点研究以下问题:

标注元数据元素的语义。元数据互操作常见的困难是元素问同名异义和异名同义,RDF的思路是如果不同元数据中的元素指向同一个资源,那么这些元素具有同一语义。根据信息机构数字资源的特点,选用DC元数据作为元素语义的最终解释。也即如果说不同元数据中的元素都可以使用DC元数据中的同一个字段进行解释,那么这两个元素就认为在语义上相等。操作时将元数据与DC元数据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放在数据提供者方,当数据提供者在进行注册或者使用的元数据发生变化时,由其管理人员对映射进行定义。

标注元数据元素内容的语义。在解决了元数据元素的语义以后,采集回来的元数据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组织,与元数据元素内容的语义相关,因此还需要揭示元数据元素内容的语义。笔者通过RDF的描述方式来对元数据元素内容的语义进行揭示,框架中定义了一个关于元数据元素内容的ontology,并通过URI建立元素与ontology中的条目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标注元素的语义。

标注知识组织的内容。在对数据源的元数据进行描述时,数据源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元数据元素的功能对其进行区分,只提供标注内容的元素。这样,既减少了进行元数据描述的工作量,也为知识组织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提供了方便。另外,对知识的组织还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有所选择,在进行元数据采集时,可以通过定义对DC元数据的哪些元素内容进行组织,然后再反向定位到与其相关的元数据元素来确定知识组织的内容。

3.2 知识检索呈现

知识检索呈现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知识提供的形式和检索结果显示的形式。常见的知识呈现方式主要有概念图(concept map)、思维导图(mind map)、认知地图(cognitivemap)、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思维地图(thinking map)等。信息检索和知识检索呈现之间虽在呈现方式上存在着相互借鉴,但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表2从呈现对象、呈现目的、呈现方式和交互类型等方面加以区别:

从呈现对象看,信息检索呈现的对象是信息,而知识检索呈现的对象是知识,包括知识本身和检索结果中的知识;从呈现目的看,信息检索呈现一是从大量信息中发现新的信息;二是将检索结果直观的呈现给用户以提高检索效率。而知识检索呈现则在于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方便用户更好的认识和获取知识;从呈现方式看,信息检索呈现的方式通常是图形、图像,而知识检索呈现的方式包括知识图表、视觉隐喻等;从交互类型看,信息检索呈现的交互是人机交互,而知识检索呈现的交互是人人交互。

资源的显示方式取决于资源的组织方式。信息组织线性的、无结构的方式,决定了信息的提供与获取是以关键词和分类目录及索引等途径来实现的,检索结果显示的是一组基于关键词层面上的没有语义的文献集合。而知识组织基于领域本体,是对概念关联的组织,所以知识检索显示的应是反映知识内容和概念关联的知识网络(或称知识地图)。简单地说,知识网络是对领域知识结构的展示,是对已获取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可视化描述。

3.3 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呈现技术

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呈现,是指通过一定的知识表示技术,将领域知识按照一定方式,清晰有序地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上展示出来,以供检索者方便地查询与获取知识。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网络具有三个特征:①定位知识,给出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显示该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②揭示知识关联,知识网络不仅要确定概念的位置,还要揭示此概念和其他概念间的语义联系,描述知识网络中各种关联;③可视化展示,通过直观、形象的模式、模型、图形、图像等方式,展现知识地图。

下面以笔者开发的知识集成原型系统中的“知识检索系统”为例,来说明知识检索的呈现方式。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与鲁迅相关资源知识的领域本体原型的知识检索系统。这个领域本体原型的构建以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为基础。由于分类和主题表达的对象都是主题概念,两者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概念对应关系。与鲁迅相关资源知识的领域本体概念网络的显示以及对知识的获取,是通过概念浏览和概念检索实现的。

页面布局。用户界面分为概念导航区和概念检索区两个部分,概念导航区是领域本体中各类概念的分类导航,点击具体的分类之后就可以在右侧的知

识导航区,显示概念的网络关系图。概念检索区在输入需要检索的概念,并进行进一步细化之后,就可以看到以相关的网络概念图和相关的概念实例。

概念浏览。概念浏览主要实现经济本体概念的分类导航和主题导航,可循着学科等级和概念间的语义关系进行浏览,起到知识导航作用。分类导航可对领域本体的分类知识树进行逐次浏览,选择一个分类概念,即可同时显示与该分类概念对应的主题概念关系,包括等同关系、等级关系和相关关系。反之亦然,可通过音序对领域本体的主题概念树进行层层浏览,选择一个主题概念,即可同时显示与之对应的学科类目(可以是一个类目或多个类目)。例如,在“分类导航”目录树中选择“阿Q正传”,主题概念浏览区便显示“阿Q正传”概念关系,点击概念关系就可以显示属于“阿Q正传”概念的文献实例,如图2所示:

篇10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表达主观感受的一种主要途径,人们选择的语言蕴含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英语进行体是人类认知表达的一种方式,透过其表层的结构,我们可以探出其深层的主观情感。笔者从话语主观性对英语进行体基本属性有一个新的全面的认识。

一、关于英语进行体基本属性的传统定义

关于英语进行体基本属性的研究,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Jesperson认为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是“表示未完成的动作”;Hornby认为是“不完整性”的,等等。但是,对比各家的言论,笔者比较赞成易仲良先生给出的定义。易仲良(1995)首先认为各语言学家论及的话语成分是进行体最本质的语法意义在不同语境中的体现或衍生,这些语义成分必须受语境的制约。易仲良认为英语进行体最本质的语法意义是“动态的过程性”。这种基本属性决定了它是在一定语境中表现出有限持续性、未完成性、暂时性及不确定性等语法特征的。总之,只有进行体的基本属性才能全面地解释进行体的各种用法。但是,笔者发现易仲良先生对进行体基本属性的概括仅是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解读,笔者期待从功能和认知的角度会对英语进行体的本质得出更全面的诠释。

二、各类动词的情景类型与进行体标记连用的情况不同并产生不同的体义

按照Vendler的观点,根据动词词汇意义所表示的体态特征,可以将动词分为四类情景类型,即终结动词(achievement verb)、完成动词(accomplishment verb)、活动动词(activity verb)和状态动词(state verb)。

一般说来,活动动词和完结动词一般是可以和进行体连用的,表示某一动作正在进行的行为,而状态动词和终结动词一般不与进行体连用。然而在实际语言应用中,我们经常看到状态动词或终结动词与进行体连用的“非常规”情况,并且产生进行体的“非常规体义”。用进行体来标记不同的情状类型的动词,就会产生不同的体义。静态动词一般不能被进行体所标记;当活动动词用于进行体时,其动态性就会弱化,而更多地表现“静态化”的特征;当完结动词用于进行体时,其内在时间终点撤销,这类动词的进行体标记主要体现“消界性”特征;而达成动词被进行体标记时,它们的瞬间性特征发生变化,这些动词的进行体标记则主要体现了“延展性”特征。

三、语言的主观性

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达客观的命题思想,说话者总是透过语言实现自我表达,这就是语言的主观性特征。“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取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的相应的演变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表达出来,时体标记也是表达这种主观情感的一种方式。

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从认知的角度来观察语言主观性现象。他主要是看说话者是如何出于表达的需要,从一定的视角出发来识解一个客观的情景。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体系中,“主观化”被定义为:将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从客观轴调到主观轴。语言主观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基本特性,它可以表现在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在日常语言实践中,话语的主观性是无处不在的,进行体中体现的话语主观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具有层级性特点。话语主观性在英语进行体中的体现:

1.进行体标记对动词内部体态特征的干扰中所体现的主观性

从上文中笔者对英语进行体的非原型义的解释可以看出,英语进行体的功能可以归结为干扰和改变不同类动词的内在体态特征这一功能。当进行体用来标记那些与之不兼容的动词类别时,动词本身所暗含的与进行体标记相冲突的内在体态特征都发生了改变,从而使状态动词显示出动态性,完结动词具有了非终结性,达成动词则有了持续性。人们为了表达的需要,通过进行体标记这一外因试图作用于动词内部暗含的体态特征这一内因,使其发生改变,并最终与之兼容。人在其中表达出了主观性和能动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笔者对易仲良先生对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动态的过程性进行了补充。从认知的角度上来讲,英语进行体基本的属性应该体现话语的主观性。

2.说话者视角所体现的话语的主观性

同一情景,由于人们观察的视角不一样,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因此,视角与话语主观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说话者对视角的选择越自由,则话语主观性越强。当人们面对具有多样性的客观情景时,表达者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表达和描写多面性的哪个侧面,想要突出哪个部分,这就决定了说话者的视角。也即说话者会选择内部焦点,还是外部焦点。例如:

a:I danced with him that day.

b:I was dancing with him that day.

在实际的语言应用当中,这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但不同之处在于观察的视角不同。在用一般体a中,说话人选择从外部观察情景即外部焦点,把情景看成是一个整体,只关注它的起点和终点;而b中说话者选择从内部来观察情景即内部焦点,把情景看成是某种正在进行的东西,关注的是情景的展开和变化。形象一些来讲,使用进行体是说话人将动作过程作为特写镜头拍摄;使用一般体,则是对情景作全景式描速。由此可见,在用进行体表达一个客观情景时,所涉及的视角的选择、描写侧面和凸显部分的选定及描写详细程度的把握等都显示了说话人在表达客观情况时所体现的主观性。

3.说话者情感所体现的话语主观性

情感是说话者主观性的最直接的一种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英语进行体的实质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语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是主观意图最明显的体现。例如:

a:I miss you very much.

b:I am missing you terribly.

状态动词miss在a中使用现在时形式只是客观地陈述当前的心理状态。与此相比,b中miss这个状态动词的“非常规”的进行体形式表达了一种进行体的非原型体义,同时也负载了言语者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

I am wandering if you can help me solve that matter.

I am hopping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这些进行体用于询问或表示态度的语境,可以使话语语气更礼貌、更加亲切或委婉。我们可以说通过进行体所表达的情感是话语主观性在进行体中最明显的一种表现。因为其表达的主观性程度强,话语中主观性成分甚至超过了客观成分,另外是其呈现方式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总之,笔者认为传统意义上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动态的过程性并没有完全概括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从认知的角度上来讲,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应该是话语的主观性。所以,基于以上的总结,笔者认为英语进行体的基本属性是动态的过程性与话语主观性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袁晓宁.英语动词进行体的语用理据及其理解[M].外语学刊,2002.

[2]吴军.英语动词进行体的基本语义探讨[M]. 安徽农业大学,2006.

[3]郑银芳.话语主观性在英语进行体中的体现[M].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

篇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公司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要素已经从有形资本转向无形资本。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合理配置和有效营运资源,最大化股东财富仍是其目标。然而现实中常会出现:一些财务报告资源十分有限的上市公司,能够创造数倍乃至数十倍于资源的产出;一些资不抵债(即属于股东的财务资源为负值)的上市公司依然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这些表明衡量公司的价值时,不单需要衡量物质资本,还需要考虑人力资本,二者共同决定公司价值。目前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比例过于集中,IT、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据了80%以上,很多行业高科技上市公司数量仍然为零,行业风险抵抗能力较弱。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高科技上市公司技术优势和技术专利虽然使得竞争中的市场偏向于领先者,但受到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威胁也更大,使得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研发成本在其总成本中必然占据较大比例,再加上多数高科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高的现状,使得公司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同为高科技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源泉的管理型人力资本如何妥善选择技术性型人力资本,避免技术型人力资本流动性威胁,成为高科技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科技上市公司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内涵

人力资本作为公司价值创造的根本性、能动的活资源,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体力、知识、技能,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公司效益。而依据人力资本的非同质性,可以将人力资本划分为: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性型人力资本,两者同为创造企业价值的根本性资源。本文的管理型人力资本指市场上处于稀缺状态,且具有不可替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其价值体现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经营管理方面提供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创造性劳动。技术性型人力资本指特定的群体拥有的技术、专业技能、专业经验,具有着创新性、营利性、价值波动性、流动性和团队性的特点。其价值体现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能力。

对于高科技公司上市来说因其产品的特点使得较其他上市公司而言,高科技上市公司研发成本在其总成本占据较大比例,次等产品获得领先优势的可能性将威胁既得利益者的领先优势。高科技上市公司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估不应过分看重目前的盈利状况,而应注重行业发展前景、以及由技术创新能力决定的成为行业领先者的潜力。在不考虑外部因素的情况下,技术创新能力便成为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关键。因此对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来说,相比较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对于企业价值成倍增长或快速下降起到更为重要的影响,即相比较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

因此,考虑到技术型人力资本的流动性特性,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必然会依托于所处公司管理体系中的较高层次,依据自身能力和职位权利选择的他们认为适合的技术型人力资本,即两者之间存在博弈分析。

二、管理型人力资本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博弈分析

现代企业是指在既定的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环境下,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三方经过动态博弈签订一份特殊的市场契约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有机整体性、生产性与交易性的法人组织。高科技上市公司作为现代企业中的一部分,因其技术型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核心的特殊性,使得研究现代企业范畴下的人力资本成为了关键。

根据马克斯、恩格斯的剩余价值理论,人力资本即劳动力价值等于必要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合。其中,必要的劳动价值作为补偿劳动力消耗的部分,体现为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而剩余价值部分则体现为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新增的价值部分,是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因此企业的新增价值是以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的资源为基础,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运用自身的体力、知识、技能共同创造所得。再根据人力资本的进一步划分: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则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应扩展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

依据管理型人力资本的定义,知道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创造性劳动是以其管理地位和才能为基础。而创造性劳动的实现需要消耗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源。对于高科技上市公来说,管理型人力资本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中消耗的这些资源来一部分来自于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的物质资本;另一部分来自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价值,目的是为公司创造新的价值。因此为实现最大化股东财富,无论是物质资本所有者提供的物质资本,还是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价值,在职权范围内这些资源都将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持续拥有。并且管理型人力资本以上述资源为基础选择技术性人力资本所有者。因此,本文认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持续拥有的、可以作为选择技术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依据的资源为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物质资本M1,其创造性劳动为人力资本K1。同理,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持续拥有的、可以作为选择管理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依据的资源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物质资本M2,其创新能力劳动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K2

假定上市公司的生产函数为:

F=f(N,S)(M,K,L)=A(N,S,L)×Mα×Kβ=A×Mα×Kβ

式中,F表示总收益;f(N,S)表示在既定的自然资本N和社会资本S下的函数结构;M表示物质资本;K表示人力资本且经过适当调整使得一单位的人力资本等于一单位的物质资本;L表示劳动力;A(N,S,L)表示在劳动力固定的前提下,具体的C-D生产函数的系数函数,且为常数A,并且0≤α≤1,0≤β≤1。从而,C-D生产函数可简化为F=A×Mα×Kβ。

综上所述,假定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的物质资本M1和人力资本K1,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物质资本M2和人力资本K2。根据人力资本的达尔文性:现代企业的金字塔结决定了下级员工必须在上级员工的授权范围内进行活动。因此对于高科上市公司来说:管理型人力资本因为所处的层次较高,其所有拥有的物质资本必然大于专业性型人力资本;而作为价值创造核心的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人力资本必然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人力资本:M1>M2,K2>K1,即K1∪K2=K2。从而,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单独收益为FMK=A×M1α×K1β,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单独收益为FPK=A×M2α×K2,两者合作收益为FMP=A×(M1+M2)α×(K1∪K2)β=A×(M1+M2)α×K2β。按要素公平分配可得: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FMP×(M1+K1)/(M1+M2+K2),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FMP×(M2+K2)/(M1+M2+K2)。根据博弈公平的收益分配方式:合作双方各自的单干收益就是各自的博弈力量,双方按照博弈力量的比例相对公平地进行合作收益分配,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FMP×FMK/(FMK+FPK)。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收益为FMP×FPK/(FMK+FPK)。

因此,管理型人力资本(MK)选择专业性型人力资本(PK)并且能为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接受的条件是合作收益大于双方单独收益之和,即FMP>FMK+FPK,显然合作方式亦要满足两个分配条件:FMP×FMK/(FMK+FPK)>FMK,FMP×FPK/(FMK+FPK)>FPK。

为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此时假定专业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物质资本M2=0,即高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被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选择前不具有物质资本,此时他的人力资本价值因为没有资源而无法利用,只能寻找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合作。并合理地规定α=β=1,FPK=K2,有FMP=A×(M1+M2)α×K2β=A×M1×K2,双方合作的基本条件变为:A×M1×K2>A×M1×K1+K2K2>A×M1×K1/(A×M1-1)。

由双方合作条件为K2>A×M1×K1/(A×M1-1),求导得:dK2/dK1>A×M1/(A×M1-1)>0。此时,K2为K1的严格单调递增函数。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确定的生产函数和按照博弈公平分配收益的前提下,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技术性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K2不但要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K1,还必须有一定的人力资本差额,且应随着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增加而严格增加。在满足合作的条件下,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会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而具有较少物质资本的专业性型人力资本会乐意接受选择;反之,上述情况则不会发生。

因此,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为减少企业风险,在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时,会先对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评估,判断其人力资本是否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同时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也会对物质资本经行评估,寻找最能发挥自己人力资本的职位。现实中,物质资本的大小较为容易判断,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因为其价值――创新能力需要在劳动过程中才能体现,无法在前期准确判断。因此本文引入依据其他信号指标对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评估。

三、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的评估依据

本文以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人力资本的六大信号为基础,结合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特点认为选择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时,应考虑以下六点:

1.物质资本。对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无论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物质资本是他过去所创造,还是今后能持续拥有这些物质资本,都说明其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

2.文凭培训等相关证书。相关证书直接显示技术型人力

资本所有者在既有的天份下,正式接受教育培训或自学实践等劳动投资的成果,可以作为判断其拥有人力资本的重要标志。因为,虽然具有人力资本不等于能够使其人力资本大于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人力资本。但依据平均概率,选择较高劳动投资成果的风险低于较低劳动投资成果。

3.过去的成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过去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只要与现今的高科技上市上市公司所处的环境没有太大变化,且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生理与心理上也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过去的业绩显然证明其人力资本的价值。

4.生态位人力资本,指个人位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位置与功能,以及由此导出的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由于现实社会的信息不对称性,首先进入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搜索范围的人选,必然是与他具有直接强关系的候选人。其次才可能是间接的弱关系的候选人,最后才是没有关系的人。显然,具有较高的生态位人力资本会成为影响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正确判断的影响因素。

5.道德水平。本文认为道德水平高的人相比较而言是负责任的人。如果个人不符合公司要求,没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出于道德束缚不会接受选择。

6.风险偏好。分享上市公司剩余收益领取薪金的情况下,风险规避型的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如果没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可能不会接受选择。

六点指标中前三点比较直观为显性指标,后三点较为隐秘为隐性指标。因此判断时,应有所侧重。综上所述,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在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时,应该在博弈合作的基础上,依据六点指标有所侧重的对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正确评估。

四、结语

本文依据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特点,论述了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的价值特征。同时依据现代企业概念以C―D函数为基础,论证了管理型人力资本选择专业性型力资本的博弈合作条件,并提出了评估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六大指标,为高科技上市公司减少企业风险提供了建议。但是本文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进行博弈合作条件的分析时,没有考虑到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自我实现需求,同时也没有对六大指标进行进一步的量化等。对此,今后将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王晓澎,曹中元.中国与海外创业板市场的比较研究[J].法商论丛.2009(6):149~150

[3]喻汇.技术型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8(4):86~89

[4]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

[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4~36

[5]黄桐城.高科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4):13~15

[6]何君.试论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财税政策[J].企业导报.2010(12下):34

篇12

一、引言

在新经济时代,各国都面临着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转移,我国处于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当然也概莫能外。目前在我国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粗放型发展,使得传统产业当中的大量产业处于严重衰退状态,发展举步维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技术水平太低。因此,面对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只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传统产业才可能焕发出勃然生机和活力。

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一定会产生技术创新转换成本。技术创新转换成本是指从一种技术(产品或工艺)转换为另一种技术(产品或工艺)的损失和需支付的费用(简称技术转换成本)。这是一个不容回避而且是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归根到底,技术创新是为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转换成本反而比转换效益大,那么创新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如何在工业技术变革中跨越转换成本障碍,正确评估技术转换成本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试图采用swot模型来考察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成本转换问题,因为技术转换成本始终受制于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是双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目前的研究普遍将焦点集中于内部因素,缺少将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的有机结合。wWw.133229.COMswot分析方法恰好能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从而可以有效利用机会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回避风险,以取得或维护成本优势。

二、我国传统产业技术转换成本分析

1.优势

(1)存量特性

根据转换成本的存量特性:转换成本与资产存量成正比,与软系统的悠久性和效率成正比。由于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企业设备较先进,年龄构成低,固定资产投资尚在回收之中,应用新技术而报废现有设备必然遭受很大阻力,而后进国往往设备陈旧、资产存量小,软系统也不稳定,转换成本小。利用后发优势,后进国家可以尽可能多地采用先进技术,跳过某些发展阶段,在转换成本节约的同时对技术先进国进行追赶。

(2)市场优势

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技术转移策略的运用创造了条件和空间。从国内来讲,经济发展不平衡使我们可从技术分工形成合理梯度角度去进行技术资产重组,把大中型企业技术更新淘汰下来的不需报废的设备,通过种种方式转入低级技术层次的企业继续使用,使技术装备向低一级技术层次转移。从国际来看,我们还可利用技术缺口、国际技术分工差别和落后国家启动工业化的机会,将我国技术设备向落后的国家转移。我国传统产业的很多技术对于落后国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这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能够取得较好突破。

2.劣势

(1)系统失效

我国是后发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由于众多历史因素,我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未能很好的利用转换成本优势,造成传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产品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并且传统产业多数具有资产与技术专用性强的特点, 其资产、技术难为其他行业所吸收采用,造成属于硬系统的大量有形资产的失效。除此之外,更根本的、难于化解的阻力在于属于软系统的职工大量的结构性过剩。因此, 我国传统产业面临的技术转换成本形势极为严峻。

(2)要素禀赋制约

我国传统产业的要素禀赋缺乏,主要表现为技术能力普遍较弱,没有技术建制,人力资源素质较低,技术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无疑,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减少转换成本,也会对技术转换形成很大制约,传统产业要想较快实现技术转换,并顺利达到转换目的有相当难度。

(3)技术创新能力较差

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使得我国传统产业仍然亦步亦趋。技术创新能力较差显然意味着,要想通过技术选择(如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引进创新) 来减少转换成本将十分困难。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看,不少企业由于技术选择失误或由于不重视技术积累,不重视技术消化、吸收、创新,以致不断地进行技术转换,不断地付出转换成本。从现实看,有可能会落入技术转换陷阱。

3.机会

(1)世界产业结构调整

新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虽然我国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但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已进入了成熟期和衰退期,现代科技革命正推动着世界经济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产业加速向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并将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变化给我国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改造,缩短与国外的技术差距,避免落入技术转换陷阱,从而减少转换成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机会,也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

同时由于国外传统产业的技术很成熟,会放宽对技术扩散的限制,从而有利于我们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因此,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对我们运用技术选择策略,避免渐进式技术转换,从而减少技术转换成本非常有利。新经济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带来的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潜力将为传统产业本身的升级提供新的动力。

(2)免费搭车人

我国传统产业虽然总体上讲处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上,但因为国外传统产业的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产业发展的技术轨道已很清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外在条件来避免失误,少走弯路。而且,作为技术后进国,可以不必承担先进入国的那些“开拓成本”——即先行者必须承担而后来者可以避免的成本,而成为“免费搭车人”。此外,也可以避免由于进入新市场时技术或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或者竞争战略发生转移而导致的沉没成本。

(3)政策支持

由于技术创新的非独占性和创新利益的较强外溢性,各国政府都对技术创新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已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从微观方面来说,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如提供财政、税务和金融支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增加r&d投入等,都为我国传统产业抓住机遇,推进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

4.威胁

(1)缺少市场基础

技术创新与科学发明的显著区别是前者以市场实现为终点。技术创新是有商业化价值的技术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传统产业还缺乏充分的市场经济基础,特别是还十分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组织与活动的方式。这种现状使得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缺乏适合生长的土壤。我们一定要在创造市场经济发展所需条件上狠下功夫,这不但是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所必须的前提条件,亦是我们国家在新世纪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工程。

(2)来自技术先进国的技术封锁

虽然目前一些技术先进国在某些成熟技术的扩散上会有所放宽,但出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考虑,以及为保护本国在竞争中的地位和利益,还是会对一些重要的技术输出加以限制,因此,技术引进国一般并不能得到最先进的技术,得到的大多数是进入或即将进入成熟期的技术。

(3)需求障碍

我国受社会经济能力发展限制,一方面需求规模、消费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需求在时间上又比较滞后。因此利用国外新技术制成的新产品可能没有销路,其投入市场并不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技术转换效益,从而妨碍了新技术的引进。

(4)产权意识

“一流企业卖标准”,发达国家确定主导设计、指定标准之后,那些偏离主导设计、不符合产品制式标准的企业只能向新的规则靠拢,这势必加大转换成本。由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自己的创新成果得不到保护的同时又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也会加大转换成本。

三、我国传统产业技术转换成本策略运用空间

将我国传统产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与成本相关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交互匹配,形成可行的备选策略。swot分析有4 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优势—机会组合(so)、劣势—机会组合(wo)、优势—威胁组合(st)和劣势—威胁组合(wt)。下表是用swot分析方法建立的一个简单模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