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时间:2023-07-25 09:25: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语文教学重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

篇1

语文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知识才能被学生轻松接受。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重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这些正是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不足之处,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农村初中教学是很必要的。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内在的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愉快的体验,就能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主动进行知识探索。

二、充分展示感性化、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需要老师的个性,让良好的气氛感染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但在课堂中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就会削弱教师的魅力。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语文修养。

三、通过合作模式,注重个体与集体智慧的结合

在农牧村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互动学习模式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倡导互启、互学的状态,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优势互补效应,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打造“质疑”、“问题”课堂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走出只答不问的误区,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热情,让思维随着疑问的产生而活跃起来,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质疑的声音,“百家争鸣”的现象是语文学习的良好方式。例如在讲完《出师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征前,诸葛亮为什么反复强调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你觉得诸葛亮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久而久之,面对课文内容时,就会自觉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要十分注意不善于课堂发言的学生,要多给予他们关注,对于他们所提出问题,要多加肯定和表扬,而对于经常不能提出有效问题的学生,要做到耐心引导,鼓励其探索和尝试。

五、拓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57-0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初中语文的教学为了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积极学习并应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其中电教媒体就是一种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手段。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教学内容,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1.电教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1 电教媒体可以促进各项教学措施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黑板上为学生书写大量的内容,这不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由于黑板书写的单一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进而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老师能够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展示多种类型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被各种精彩的内容吸引,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这些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和消化吸收,促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基础。电教媒体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老师的负担,同时对于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促使学生完全融入到教学中来。电教媒体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全面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1.2 电教媒体有助于中学生多种感官的结合,促使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电教媒体包含类型多样的丰富内容,其中有图片有视频还有音乐等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感受到一个异常丰富的世界,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再感到反感,而是充满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利于各项教学的展开。同时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带来的这些内容基于课文知识,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促使学生对多种知识和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个人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1.3 电教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积累和大量的阅读,电教媒体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带来大量的阅读内容,为学生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电教媒体为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字阅读资料,还要多种文字、图片和声音以及视频等等,不同类型的资料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要,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学生的阅读热情被极大地激发起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此外多种类型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为后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初中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应用策略

2.1 在运用电教媒体的时候,首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教媒体内容。初中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老师要在充分掌握其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对学生遇到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此外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预先安排和设计,在此基础上结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电教媒体的应用实际,选择科学的电教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是选用图片还是视频或者音乐等等,总之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利用电教媒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 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合理应用电教媒体,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先要设置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教学需要选择使用电教媒体。要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适用于电教媒体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三峡》这段课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一段展示三峡壮美风光的视频,同时为视频配上一段清新的音乐,让学生对三峡的风光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样一来,课文上描述的内容就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配合一段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到书中所写的三峡风光,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感悟到自然风光的壮美与语言文字的特殊魅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再简单停留在初级阶段,而是对课文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可以发现,合理应用电教媒体,将书中内容为学生直观呈现,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3 要对初中语文课堂上电教媒体的运用做到良好的控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运用电教媒体的时候就需要保证对电教媒体实施有效的控制,避免学生因为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电教媒体带来的内容上,进而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初中语文教师要始终以课文为基础,不能脱离课文内容,所以老师为学生准确电教媒体的教学内容时,不能一味追求内容的新奇和刺激,因为这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吸收,使得学生不但没有学到知识,降低了课堂效率。老师在运用电教媒体的时候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熟练掌握各种电教媒体的操作方法,保证在课堂教W中可以顺利使用。了解电教媒体中需要注意的使用事项,做好安全工作,避免因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事故。

电教媒体作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以课文为基础,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科学合理选择电教媒体的具体内容与运用方式,既不能将电教媒体的内容过于简化,达不到吸引学生注意的目的,也不能过分依赖电教媒体,为学生带来过量的内容,这样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电教媒体的应用无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运用电教媒体过程中,老师要做好一定的组织与引导工作,并对电教媒体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电教媒体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准学习方向,避免学生在丰富的内容中迷失了学习目的。老师需要认识到的是电教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案,老师依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此不能过分依赖电教媒体,因此老师要对整个语文教学课堂进行掌控,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合理应用电教媒体,发挥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的服务作用,同时还要避免电教媒体为学生带来的负面作用,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最终实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道中.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电教媒体应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3):2.

篇3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

首先,情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语文学习。其次,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各种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它明确指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有意识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使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充分的人文特色,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悟人生,关注人情,分析人事,真正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富内涵,感受到语文学科自身的无穷魅力。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措施

(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展示情感因素。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也要分析内容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便正确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体验,教师首先要被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所打动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再用这种感情去打动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性、智能性方面的内容,也要备情感性、体验性的内容。大量实践表明,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得越透彻,感受越深,对学生启发引导也就越富有情感性,对学生的感染和教育也就越深。特别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思维出现障碍或错误时,更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自己完成学习过程,使其充分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重新认识自我,也会更加佩服教师,从而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二)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引导学生走进璀璨的语文世界,吸引学生“品语文”。

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中的佳作美文,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要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心中引起共鸣,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诱导和培养。比如,在讲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借助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处境,让学生整体感知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之情。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教师点拨,学生不仅总结出了本文融情人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探究作品的兴趣被激发了。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对学习语文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4.设疑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质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设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设疑中被激发出来了。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用愉悦的氛围影响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用多变的情境吸引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启迪学生,使师生间情与情得到交融,从而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篇4

十年课改过去了,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哪些已经解决了?哪些还是存在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被我们发现呢?

曾有语文教学专家撰文指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虽然较新课改之前有了积极的变化,但还不能说有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陈旧上。从事实来看,我们也能看到在课改潮流中的许多典型学校和推广做法,仍然是以升学率等应试因素来评价的,课堂改革还都是以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来评价的,这样的风潮曾经在一段时间内非常流行,淹没了课改之初提出的不少改革目标与措施。

因此,在新的课改实践中,我们觉得: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很多时候不能改变大的环境,但在自己的教学范围内,我们仍然可以有一番作为。

二、在教学实践中追求语文教学的本义

首先,关于“讲”的本义。在关于初中语文课堂要不要讲、讲什么、怎么讲等问题上,曾经出现过激烈的争论。有的严格限制了讲的时间,提倡少讲、精讲,有的认为讲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不能丢。最后折衷的方案大抵是“讲所当讲”,这是一个包治百病的药方,你不能说它错,但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何为“讲所当讲”,因为“哪个内容当讲”从来都没有一个唯一标准的答案。

在笔者看来,回答这个问题要结合教者的实际。在暂且不谈“以生为本”的语境里,笔者以为,讲是一个语文老师必须的基本功,离开了讲,就离开了语文教学的正道。在结合语文教师教学实际的语境里,在教师具有了基本的讲功之后,我们提出,善讲的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讲功,将自己所储存的丰富知识,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向学生讲明。笔者愿意引用“百家讲坛”中像易中天等大家的例子,他们没有与观众进行互动,但无论是现场的,还是电视机前的,无不为大家的讲功和内容所折服,在他们解读的三国中有着独到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就足以吸引观众走进一种情境了。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有这样的境界,你能说不是语文教学的成功吗?

如果说这还是个案不足以有相当的说服力的话,我们再来回顾西南联大的课堂,有史料记载,当时的课堂也多是大师“讲”课,学生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大师于讲台之上长袖善舞,在黑板之上笔势纵横,绝少见我们今天对教师所提出的语言要求和书写要求,但他们的课堂是永恒的。因此,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讲功,讲又何妨?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就某个专题进行过资料的储备、讲授的准备。例如,笔者曾效网上一位浙江名师之风,专门读了鲁迅,然后在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系列讲授,时间持续了四节课。四节课全是讲,全是鲁迅,虽从同行角度来看,多有内容重复且拾人牙慧之嫌,但对学生而言却是新鲜的,因此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反思这段教学历程,常有舒心之感,我觉得,这是讲的魅力。

其次,关于“诵读”的本义。经典诵读是当下的一个热词,因为大家“传唱”而热。但在这种热的情形当中,我们却很容易忽略另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诵读的本义吗?或者就算不知道,那你思考过诵读的本义吗?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是否因为所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而放弃了纯粹意义上的诵读?我们是否又因为追求所谓的经典诵读而忽略了诵读的本义?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句老话背后隐藏着什么朴素的道理?笔者以为,这句话告诉我们诵读实践对疏通文义的重要性。笔者在思考一段时间后,决定就这种朴素的诵读进行一些基本尝试。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之作,对于这篇文章,我放弃了曾经的华丽式的教学,开始了素读式的诵读教学。在简单的梳理之后,我范读,学生浅读,我再范读,学生精读。这两节课中,“读”是一个主旋律,效果良好。因为经典是需要品味的,而品味不是浮光掠影式的走马观花,而应该是多遍诵读中的多次咀嚼与回味。

将诵读放到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进行是诵读的应有之义,也就是说,当下的诵读要追求的不是摇头晃脑式的诵读外形,而是将作品与生活、与社会、与读者相结合的用心诵读,而用心是具体文本情境下的读者感受,非有什么规律能够描述,那种追求普遍意义下的诵读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再次,关于“写”的本义。“写作使人精确”,这是培根说的,从学习心理角度思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写作确有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程中模糊的心理清晰地表达出来的功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写作本义的考虑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么写?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根本。对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有助于我们抓住初中语文教学中“写”的本义。

为什么要写?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也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一个内容,那为什么要写呢?很简单,因为“言为心声”,写是言的一种方式;还因为“文以载道”,不写则道难以传世。回归到我们的生活实际,那些应用情境下所提出的各种写作需要则赋予“写”更多的实际意义。

写什么?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多是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这样的写法可以锻炼学生写的基本能力,形成初步的写作素养。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形成持久的写作兴趣与能力,因为这样的写缺乏一种内驱力,因此,笔者更倾向于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所想写”应是写作的本义之一。

篇5

G633.3

电子白板由普通白板发展而来,它是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是实现无纸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全新的极具时展特征的教学辅助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的过程中,电子白板能蛴行У乜朔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不足,电子白板本身所具有的便捷性和强大功能,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将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将会极大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般而言,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整合起来,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联想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诚然,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具有很多优势,但相比较电子白板而言,多媒体多付教学似乎又显得相对落后。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弥补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不足。在这里,我们首先看看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具有的功能:1、注解、编辑功能。电子白板的一大优势在于编辑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编辑可以不受限制,教师可以随时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可对多媒体素材进行灵活地编辑、展示和控制。2、存储和回放功能。和普通的白板不同,电子白板具有存储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写在白板上的一些文字、图画或者其他资料,都可以通过按键的方式储存起来,并且可以输入电脑,成为学生复习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这种记忆功能,是很多教学资源不可比拟的。此外,电子白板还具有绘图功能、放大、探照灯等功能。只是这些功能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用得不多,在这里笔者就不再一一而述。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电子白板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这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在教学中的运用,本身就是一个焦点。很多学生在教学中,会被这些高技术的产品吸引住,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电子白板本身所具有的这种记忆功能,有助于让教师在教学之余,反思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这种记忆功能,还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学生今后的复习奠定基础。

二、电子白板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子白板是高科技的产品,在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实用性。只是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产品,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与运用。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而言,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电子白板的普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而对于一些有专项资金支持的学校,电子白板已经被广泛运用。在这里,笔者不再阐述电子白板是否普及的问题,只是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教学经验,分析电子白板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1.利用电子白板,攻克重点和难点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已经成为很多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个问题。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更显著,具有色彩标注、画面截取、隐藏动画等教学功能,能大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一课,一些教师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课本插图感悟山市,从而理解“山市”这一抽象的概念。而由于学生从没见过山市,更不知道山市有何特点,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添加了“山中蜃景”和“海市蜃楼”的优美图片。学生质疑提出什么是“山市”这个问题时,教师就可以从资源库中适时地拖出一幅优美的图片及对图片的解说词,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欣赏中,学生明白了“山市”是光的折射的一种现象。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有效地结合Flas,利用Flas动态地展现“山市”的神秘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利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如《〈论语〉十则》。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个章节的内容时,往往存在着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的现象,甚至会有学生出现对文言文的抵触和反抗心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利用电子白板资源库强大的这个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的有关资料按照不同的分类添加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料库中,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每涉及一个问题就可以到资料库中去寻找学生自己传送的资料。这样,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对课文的内容、作者资料等有了一定的了解。随后学生可以向大家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 有的提供了《百家讲坛》对《论语》的评价; 有的查找了名句的含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还有的甚至找到了孔子的祖籍等相关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朝着高效课堂迈出了一大步。

3.利用电子白板,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而在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的运用,具有极大的资源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进行课堂教学,将会极大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这里,笔者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运用电子白板,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13-01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新的教育,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如何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全方位参与学习,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这些都是有待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探究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一言堂”,只注重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不利的。当前的语文教学应把握新新课改的机会,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武装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被动、封闭、接受式学习的否定和扬弃。这一理念不仅调整了学习方式,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老师把学生看成是和自己一样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转变成教学活动的主持者和引导者,不居高临下,不目中无人。

二、重视语文基础教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重视基础,理解为主。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对学生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增强其理解力。不论推行何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不能忽视语言这个基础,都不能忽视由局部到整体的理解。没有牢固的知识基础,何谈发散思维,何谈联系实际。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冲破现有课程的束缚,使学习内容应呈现出广泛性和多样性。在海量信息高速化的当今社会,语文教师应摄入大量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寻找过程中学会发现,提高理解和认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学生学习状态,解放学生的大脑、嘴巴和双手,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应用各种手段来解决问题。

三、实施“训练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最终教学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语文学科内容比较繁杂,有不少老师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寻求好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结合训练”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首先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体会文章语言的多样性。先指导学生了解课文说明事物的结构特点。教师首先点明说明文的几种结构方式,让学生判断,明确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并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再从课文中找出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的原文句子,最后研讨课文内容。这样,讲究了教法,也让学生懂得了学法。其次“结合课后练习”授课,我在教学中,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词语的用法,当堂揣摩解决。

四、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求知的愿望

语文教学的好坏,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好坏,只有做好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特点,从教材中适当的角度寻求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出发,营造课堂情景,力求升华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智慧火花,从而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例如,教初一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堂教学时,从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和深刻印象入手,根据课文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教师不妨以自己童年的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在课堂上描述出来。让学生心中的乐园与现实的美景和幻想的世界相互联系起来。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妙趣横生的动物特点观察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和不断积累知识,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五、小结

语文教学无定法,只要我们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不断改进合乎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和活力,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以生为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与学更重于学,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棵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我们究竟该如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为基础教育事业服务呢?本文试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对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究。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引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机制,通过多媒体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来充实自己、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教学首当其冲,尤其应该走在各学科的前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我们的教学。

一、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探索电化教学的规律

1.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创设情境,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爱我的家乡》的作文时,先让学生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然后再播放事先拍摄好的展示家乡风貌的短片,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和图像的过程中领略家乡的美好。

2.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基本特征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

3.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具体化。如教师在讲授《范进中举》一文时,可以彻底改变以往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段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范进中举》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把知识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可以增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智力的开拓和思维的发展。

5.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的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和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更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教学该如何面对这种形式的改变,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教师还可以将课件做到校园网的资料库中,学生在阅读课利用微机进行阅读时,既可以复习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又照顾个性发展的需要,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语文教师在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慎重,要合理。吸引学生的不是课件,而是教学的内容,不可滥用感官刺激的东西,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老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机展现给学生,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2.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决非是简单地将现代媒体引入学校或搬入课堂了事,它还应当指导和驾驭教育技术实践效果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之中。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契机。它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媒体教学型的教师更高,因为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技巧,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二者缺一不可。后者对于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来说,是个重大而又关键的挑战。

3.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篇8

初中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园地。在这个重要教学园地的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态度、观念、途径和方法等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一、现阶段创新教育的误区

1.信口开河,创新无规范

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开拓学生的求异思维,敢于推陈出新,敢于否定前人的学术成就与结论,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威。但这有时会导致另一种倾向,走向另一种极端,一切思维、推理都可以随心所欲。我们不能因为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而歪曲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打破固有的学科理论体系;也不可因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宠坏了学生,对于他们的一些轻率随意、自以为是,甚至哗众取宠、荒诞不经的一些推论加以表扬鼓励,导致宽容失度。

2.只重能力,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

我们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条分理析,对知识点进行简单分解,把学生当成是知识容器的模式。但我们也应防范另一个倾向,即由于对能力的偏爱,上课时蜻蜓点水,不重视对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讲解,不重视语言积累,只重视所谓的启发式教育,其结果是学生的思维常常是一片空白而无话可说,创新思维大受影响。其实,创新思维也不是空洞的,而是依托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不存在无知识的所谓创新。人的创造性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脱离问题解决过程便无创造性可言,只有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让创新精神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人格与能力之上。

二、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

1.教学方法创新

语文教学整体创新的重点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创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要改变过去应试教学过程中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中思考问题,并从中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运用启发式提问时,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上不明白的、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指正与回答;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对老师的讲解、分析提出不同的见解;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鼓励他们勤动脑筋,深入钻研。这种提问方式可以避免“满堂灌”的弊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而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多角度、多方面来提炼观点;或者引导学生在作文构思中着眼于事物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的转化,从中生发出新鲜的构思。也可以实行开放性教学,从命题到构思,都给予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自由发挥。

2.营造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创新

在教室的布置上,可将文学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名人名言、学习专栏、板报展评相映成趣。课间,组织学生读书看报、讨论妙语佳句。适时地开展语文知识竞赛、热点问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力求让学生在浓厚的语文氛围中,关注生活、感悟语文,让学生热爱语文、乐于创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设置各种竞争舞台,如开展背诵比赛、默写比赛、查字典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也可以变换竞赛形式,如小组赛、男女组挑战赛、对手赛等。这些语文活动,能使学生变得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为了让学生保持创新热情,教师还可实行激励手段,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和创新热情。

3.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激发创造性思维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其焦点问题莫过于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教学过程作用于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从课堂教学的根本上来讲,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做到对课堂教学的焦点问题的有效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关注和谐课堂的创造

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关注和谐课堂的创造,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关注影响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精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积极参与等等,使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受到了影响。所以要从课堂教学环境着手,及时排除影响学生的环境因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还要重视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情谊,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取得学生的信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只有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才能达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默契的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还没有度过叛逆期,往往用喜欢和不喜欢来衡量事情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这个特殊时期,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同时也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真正需要,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在一个良性的环境下进行,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学习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具有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的同时,在情感方面也得到愉快的体验。这种情感可能是在朗读过程中产生的,也可能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产生的,还可能是在写作过程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

这种问题一般体现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透彻的理解,没办法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这种情感表现,特别是对缺乏语文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更要关注他们的表现,以作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另外,对学生的写作也要格外地关注。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学习水平的一个真实反映,学生在写作中能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手法以及对修辞的充分把握,是一种对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不仅丰富了写作的内容,还能让自己从写作中得到一种愉快的享受。而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并且在语文学习能力上较写作水平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他们的写作内容平淡,有时甚至还会认为写作是一种负担,他们从写作中所体验的情感就谈不上愉快了。

针对这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察觉,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真实情感,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消极认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学习情感上的问题,还是学习能力上的培养,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教师要针对教学的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调动起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的时间,做好课文的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语文学习的奥秘。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改变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启发式教学中,让学生养成爱思考、主动探究问题的好习惯。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规范指导,对不良的学习习惯要及时纠正。例如,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文没有一个提前的了解,以至于学生在听课中找不到重点,精力不能集中,对知识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课堂上的引导,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关注课堂教学效果

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这也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默契配合,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对学生足够地关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的配合度,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从情感上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及时察觉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在学习中排忧解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才能让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取得更好的成效,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篇10

语文教学大纲是教学依据的准则,通过对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综合整理,可以总结出以下四个层面的口语交际训练:第一层面,基础语文口语训练(普通话朗读);第二层面,倾听与领会训练(听读、倾听、应答);第三层面,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复述、讲述、讨论、演讲、辩论、采访等);第四层面,口语交际策略与思维训练(口语交际与语境、礼貌语言、说话艺术)。这四个层面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口语交际教学虽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但是初中语文的教学时间并没有增加,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达到口语教学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口语训练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与阅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口语训练

普通话是我们教学通用的话语,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我们可以把课本内容当成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要读准每一个字词的标准音,就必须正确识记一些难度较大的字或词的读音。当然仅仅课本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补充一些语言材料,但要注意纠正一些现实生活经常用到但又容易读错的字音。这也与中考考试中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基本要求是一致的。这种基本的口语交际训练不仅可以夯实口语表达的基础,还可以学习了语文基础知识,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二、阅读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阅读教学是我们学习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主要教学板块,口语交际表达能力训练主要由以下几个内容组成:复述、讲述、讨论、演讲、辩论等。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教学要领,给学生多种不同的话题样式,采取多种听说训练方式。所谓的话题在本质上要反映学生实际交流的需要以及兴趣,选择的话题要利于激发学生说的情趣,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让他们得到教益与启示。教师要善于从所学教材选择合适的话题,创设适合口语技能训练的课堂情境,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组成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情境。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许多说话艺术和辩证思维较强的文言文,如《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小儿辩日》等;还有一些精彩的演讲文章,如《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赏析文中的说话和辩论艺术,并在课堂模拟表演训练,这就比空洞的说教所起的效果要好得多。有些语文课程内容的故事性强,对话很能体现人物个性,情节冲突而激烈,可以现场组织学生排练表演。这种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表演,如《威尼斯商人》、《市长》等;二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改编成剧本的小说或散文等,如《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在编剧的过程中,同学们就像实际上参与了整个文本的创作过程,通过扮演角色演出,借助表情、动作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进而能够深入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发展智力。除了这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口语技能的训练,如课前5分钟演讲、学生欣赏评议、朗诵比赛等,进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写作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说”和“写”本身就是紧密相连的两项基本能力。“说”更强调思维的敏捷和信息整合的速度,因此经常练习“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同样可以联系口语交际,比如口头作文、学生对话模拟生活场景、讨论学生习作或者作文话题等等;在一些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学写新闻和通讯、人物采访时也可同样进行口语训练,这都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写作本身也是对语言的运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口语训练密切相关的,写得好了,说也就不会差。当然不论我们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口语训练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案,符合科学的教学原则;二是所选的口语教学训练要符合学生的要求,等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不能脱离学生可接受的范围,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学习和探索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去主动训练,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篇11

【中图分类号】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是,由于作文教材的不确定性,造成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很强。再加上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使作文教学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片未被开垦的荒蛮之地,无法展示其应有的美丽。纵观整个作文教学,笔者认为这些现象应该引为重视。

1、重阅读,轻写作现象严重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多年的日积月累,不少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底子太薄,体会不到写作带来的乐趣,因此,他们早就对写作失去了热情,于是很多教师在看了学生惨不忍睹的作品之后,极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上作文课,认为收效甚微,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基础知识以及阅读教学中,一年下来,勉强完成课标规定的几篇大作文,而且轻于指导,作文教学质量实在堪忧。

2、只注重写作模式的指导,忽视作文能力的培养

《课标》中说:“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这里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就是写作需要的实实在在的能力,而有些教师却为追求“速成”效果,简单的套用一些模式。 什么“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等,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般抛给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基本作文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必然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其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3、只重作文的指导,却忽视作文的讲评

这种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并不少见,很多教师在作文之前往往准备的比较详细,却往往忽视了作文讲评这个对学生写作实践进行全面检查分析的环节,忽视掉了这个学生期待的重要信息反馈的环节。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诸如“中心突出、结构紧凑、语言通顺”之类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最多选几篇不错的文章读一读就算完事,像这样的作文评改,怎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作文水平依靠这样的讲评又能够提高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基于以上的现状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搞好我们的作文教学呢?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敢于承认学生的不足,低起点小台阶,让学生在三年的日积月累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激发兴趣,发现生活

我认为作文固然需要章法,但过多的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只会束缚住他们的手脚,我曾多年致力于“自由练笔与规范作文相结合”的实践探索,既让学生完成一学期写八篇大作文的任务,更重视的是学生每学期不少于十五篇的随笔。随笔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自己命题,字数不少于500字,这种自由练笔既保证了文章的数量,又在对文章的提炼、揣摩中提高了质量。他们的习作中,不仅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生活,而且向社会生活延伸。“一把雨伞”、“一次相遇”、“一片蓝天”、“一方草地”俯拾之间几乎都成了写作的素材来源。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他们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表现浓厚的兴趣。

二、加强课内外阅读,认真做好摘记。

除了对学生的课内阅读精心指导之外,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去读名家名作,用高层次的人生追求、高层次的审美意境来升华学生的灵魂。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在这种广泛的阅读中,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篇12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农村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始终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快改革的步伐,才能充分发挥其基础学科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放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上,而对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有较高素质的后备力量不够重视。

能升学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仍然要留在农村。然而,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单一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书本知识,缺乏适应农村经济建设的能力,更有少数学生没有扎根农村,建设家乡的打算。

这种教育背离农村实际,与社会需要脱节,使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如果升不上学,则所学知识在农村无甚大用,而有用的又学得少或没有学。最近对本校初三3个毕业班和邻校初三5个毕业班共43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应用文”写作测试调查,取样统计数据表明了如下几点:

1、学生因缺少练习,未能掌握已学过的某些应用文的写法,如一般书信、介绍信、证明信等。

2、能写介绍信、合同书、说明书、电报、广播稿等8种应用文的学生均不超过被调查人数的17%,其中会写合同书的只有11%。

3、会写演讲稿、广播稿的人数占8%,能作对联的不足2%,会写调查报告的只占3%。

4、能识、会写“农村实用杂字”的,能写毛笔字的只有5%。

通过以上调查说明,农村语文教学脱离农村实际需要。不少农村初中对应用文的教学很不重视。

二、结合农村实际改进语文教学。

如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高速发展,使“语文”更有了用武之地。如何使语文教学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认为,根本出路就在于接通农村生活这个源头,在改革第一课堂的同时,注意丰富第二课堂,促进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一)适应农村需要,加强应用文教学。应用文体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农村中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对他们来说,会写各类应用文就是一种实用本领。

1、从发展农村经济现实来说,要让学生学会写合同、广告词、请示报告,产品说明书、发票、契约等。

2、从民俗礼仪来说,应让学生掌握请柬、祝辞、题词、讣告、悼词、碑文、对联等七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3、从参与行政管理来说,学生要能写会议记录、计划、总结等。

4、从宣传与民事活动来说,要能写通讯报道、演唱材料、广播稿等。

5、从普法方面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增强了,知法、执法、护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要能写写、答辩状等。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结合农村的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语文的实用价值。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专业户和重点户,让学生了解某些产品的制作过程,然后再要求他们进行练习试写有关应用文。在指导学生写应用文时,最好能借助实例,着重使学生领会每种应用文的性质、作用,学会每种应用文的格式,掌握习惯用语、术语或专名词,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真正掌握,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为止。

(二)选择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文章,作为补充教材或乡土教材。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初中的培养目标,加快教材改革步伐。选择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文章作为教材,以填补统编教材的不足,使学生学有所用,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三)结合农村社会调查,进行写作训练指导。调查前,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的基本要求。

1、说,是调查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调查中应让学生着重把握以下环节:(1)提问(向对方提出要了解的问题);(2)引问(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可能偏离主题,怎样引导他回到正题来);(3)层递(怎样使提出的问题层层深入地围绕主题发展下去);(4)趣味(采访时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使双方都进入角色)。

2、听,着重于“听记”方法的指导。应让学生把握以下几个环节:(1)抓住契机。有的内容很重要,而说话者常作简述,这时就应指导学生抓住时机,让对方进行深入的表达。

(2)以点带面。即由一点想到与此相关的“面”,从而纵观全局。

(3)提纲挈领。对被采访对象的言论进行过滤,分析、归纳、综合,再作记录。

3、读,着重于写作鉴赏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心中有一个“参照物”。

4、写,这是写调查报告重要环节。先讲写作方法,进而“导写”勾划写作系列线,确立专题,划分小组--观察与采访笔记--调查报告--通讯或特写--议论杂感--“采珠”,搜集生动形象、丰富简明的群众口语,借鉴运用--谈整个写作过程。

这种写作训练在课堂内是无法进行直接有效训练的,应借下乡调查之机(每当农村学校放农忙假时,我总借此之际部置学生搜集作文素材,要他们在与农民同劳动、同交谈中,调查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的精神面貌的变化,物质生活的提高等状况。如习作(《家乡巨变》、《秋假见闻》),让学生在调查中写,在写中调查;在调查中改,在改中调查。

(四)结合生活进行适应农村特点的语言交际训练。当前,农村文化站(室)大多已经建立,需要大批文艺节目创作和表演人才;村广播室也需要采编人员和播音人员。所以,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辅导也是必要的。

可确定专题,进行有效的训练。联系农村的实际设立专题:(1)当前农民的心理;(2)当前农民对知识的探索;(3)当前农民对未来的展望和畅想;(4)当前农民的思想动向、农村难点和热点问题等。

可采用下列形式进行训练:(1)复述;(2)讲述故事、事件;(3)发表议论;(4)交谈;(5)即席讲话;(6)演讲;(7)讨论;(8)辩论;(9)说明事物;(10)口头报告。

(五)扭转忽视写字教学的倾向,开设书法课;加强书法训练与小学衔接,迅速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书写能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