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20:02: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彩超护士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031-01
PICC是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减少化疗药物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2]。在彩超引导下置入PICC技术,就是在彩超探头的指引下进行静脉穿刺,超声能指导操作者对所要穿刺的静脉做出全面地评价,可以在显示屏上清楚地辨别动静脉、走行、血管流速,测量血管内径及深度,根据数据再选择适合的静脉进行穿刺,在操作中超声技术为操作者提供正确的引导使穿刺直接准确。避免了肓穿所带来的危险和并发症[3]。我科自2010年2月开始与功能科配合,至2010年9月末共开展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9例,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这项技术在我院的开展也填补了松原市的空白。现简单谈一下临床体会。
1 研究对象
9例患者,其中女8例,男1例,乳腺癌5例,直肠癌2例,结肠癌1例,肺癌1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8岁,平均52岁。所用药物其中5例为发泡性化疗药(表阿霉素),3例选择5―Fu,另一例选择足叶乙甙加卡铂。PICC 管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单腔静脉导管。导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静脉。选择贵要静脉5例,颈内静脉4例。
2 方法
9例患者均在置管前与功能科进行预约,置管前通过彩超测量血管内径及深度,血管的走行、血管管腔是否狭窄及管壁结构,静脉通道是否存在阻塞或者狭窄等情况。最后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在彩超探头的指引下进行静脉穿刺。
3 结果
本组9例患者中,导管留置时间最短35天,由于病人脱衣服时不慎将导管脱出,于下一个疗程时在另一侧颈外静脉重新置管。最长留置时间185天,平均120天,均无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大多要进行高浓度、高刺激性的药物化疗,静脉损伤严重,一旦渗漏可造成组织损伤。随着科技的发展,肿瘤治愈率的提高,病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传统的钢针穿刺到静脉留置针,接着引进了中心静脉导管(PICC),PICC的使用解除了对外周血管的刺激。该技术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只需外周穿刺,具有操作安全、维护方便、创伤小、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不易脱落等优点[4]。病人可带管在家或上班,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中心静脉导管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和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但是有一部分上述病人由于血管条件本身就不佳,经过反复穿刺、多次化疗后外周血管破坏严重,由于护士不能用肉眼看见或触摸到这部分患者的外周血管,常规的PICC导管置入有一定的困难,对肥胖、水肿、反复化疗及长期输液血管破坏严重的患者存在置管成功率低的问题。对这部分病人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安全的PICC导管置入技术,那就是在彩超引导下置入PICC导管穿刺技术[5]。此技术就是在彩超探头的指引下进行静脉穿刺,超声能指导操作者对所要穿刺的静脉做出全面地评价,可以在显示屏上清楚地辨别动静脉、走行、血管流速,测量血管内径及深度,管腔是否狭窄及管壁结构,还可以确定要穿刺的静脉通道是否存在阻塞或者狭窄等情况。根据数据再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穿刺角度及适合的静脉进行穿刺,减少了穿刺针在组织间潜行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机械性刺激,避免反复穿刺所致皮肤,皮下组织及管壁损伤,从而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了血栓形成[6]。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进而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另外也优化了穿刺部位,普通的PICC穿刺点大多在肘部,而彩超引导下PICC置入术穿刺点可以选择在上臂,便于病人手臂活动,避免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不输液时可用衣袖遮挡,淋浴洗漱只需简单包裹,不影响正常生活。同时也避免了过去盲穿所带来的危险和并发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徐继红.张玲.刘艳萍等. 彩超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术置管成功5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35-4236
[2] 李爱芹.郑善英. PICC管与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 -中国中医药现状远程教育2010,17:122-123
[3] 陈萍;;B超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08年07期
无间隙服务占据制高点
十年前,与同级医院相比,临淄区人民医院的状况并不占优势。时光在悄悄飞逝,医院却有了飞一般的发展。这十年医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数字可以证明:
1996年临淄区人民医院的建筑面积仅为19000平方米,2006年已经达到66000平方米;
1996年医院的临床分科不过12个科室、310张床位,2006年已经发展为36个科室、650张床位;
1996年医院收治的年住院病人数才9279人次,2006年上半年,就轻松突破20000人次;
十年间,临淄区人民医院蓬勃发展,固定资产总值就从1000万元跃至314亿元,医疗设备总值1.25亿元。
临淄区人民医院院长于有德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1996年他出任院长,当时医院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作为一家区级医院,论技术设备,他们短期内无法赶上大医院。能不能在服务上有所作为呢々他们集思广益,思路逐渐清晰,即用服务赢得病人,用服务来打造品牌。后来临淄区人民医院就渐渐形成了这样的服务理念:病人至尊,服务至善,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病人。
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地为病人服务,是他们自身良好素质的体现。对每一位出院的病人临淄区人民医院都会电话随访,还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对医生、护士的工作有何感受,对医院的环境是否满意,根据反馈意见,他们做出相应的调整。医院还成立了社会服务部,与病人的主管医生一起进行家庭随访,深受群众的欢迎和信赖。
做手术对病人来说都会有些恐惧和担心。为了缓解病人紧张情绪,临淄区人民医院对手术病人均实行“术前、术中、术后全程陪护无间隙服务”,在产房实行了“一对一陪护分娩”。因为他们知道,服务体现在每个小小的细节上,只有用心,才会让病人舒服。
心内科的宋爱玲写道:“一句轻声的问候,一次紧紧地握手,没有太多的语言,却有生命的支持与心灵的善诱。一阵轻盈的脚步,一次床前的驻足,没有一丝声响,却有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料。”这是天使美好心灵的写照。
医疗质量至上
医院的领导者清楚,再好的服务也是附着在医生高超的医术和先进的设备上的。要是仅仅提供优良的服务,却没有真正为病人解决痛苦,病人也不会认可。
技术突破成为临淄区人民医院在服务之外寻找的第二个突破口。10年前,临淄区人民医院只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常规治疗,如今他们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心脏介入、关节置换、各种腔镜手术、心脏直视手术等3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达到了省内或国家级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年来,临淄区人民医院共购进螺旋CT等万元以上设备455件,2005年投资2200#-元,购进1.5T磁共振和大型彩超,实现了磁共振系统、彩超系统的更新和补充。目前医院设备总值达1.25亿,已经跻身中等医院行列,设备总值淄博全市第一。2006年他们继续加大设备投入,计划设备投入1200万元,拟定购进大C臂、体外循环(心肺)机、用于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的TCT及经颅多普勒等设备。
在全方位的医院竞争中,最核心的是人才的竞争。从1997年开始,临淄区人民医院每年设立100万元科技开发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如今,医院有副高级以上专家96名,硕士生31名,博士生3名,一名博士后在读。
人才和设备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技术科研的进步乃至飞跃。2006年上半年,医院发表国家级医学论文19篇,省级论文105篇;向淄博市科技局申报科研立项5项;一项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山东省卫生厅公布为第二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五年百项”推广计划项目;两项研究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超声科常洪波开展的《二维超声(2D)、三维超声(3D)、实时三维超声(4D)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山东省卫生厅公布为第二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五年百项”推广计划项目;骨外科主任闫德强副主任医师等人的两项研究成果《国人脊柱椎弓根形态解剖的测定及临床应用》、《H形拱桥式接骨板的临床应用与研究》通过了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只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有充分的发展和创新。于有德努力思考,并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1996年,医院深化内部改革,提高中层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对人才的管理。所有的改革都体现一个特点,就是竞争上岗。在完善成本核算、综合目标管理基础上,推行绩效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在内的分配模式,推进特岗特薪,以岗定薪,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及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分配方案,扩大科室分配自。
惠泽千家万户
近几年来,为了坚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培育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了一些功夫。
一、加大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力度
人才是关键。几年来,医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养人才,医院要发展。每年都要选送责任心强、业务素质有培养前途的医技人员到省内外知名的医院定向培训或聘请医学领域内有知名度的专家会诊和授课,为提高我院综合技术水平和医疗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同时每年还选派许多技术骨干参与各种短期学习班或研讨会,以更新专业人员的知识,提高各专业的学术水平。
专科优势和特色尚不明显,人才断档现象比较严重的现状,过去年开始,医院注重当代医学技术发展方向和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对学科进行结构性调整,围绕“突出重点,发展强项,扶持特色”把重点转移到培养专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上来,对于重点学科建设医院在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学科建设上不求“面面俱到,针对我院学科建设不甚规范。而是根据科室发展需要,宜大则大、宜小则斜,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逐步形成人有专精,科有重点的格局。目前已完成外科系统的整合分科建设工作,把原有的外一科和外二科整合为三个科:即外一科(普外科)外二科(骨伤科和胸外科)外三科(包括脑外、泌外和烧伤)下半年争取完成内科系统的整合与建设,即在现有内科、急诊科、污染科三个科的基础上,整合为内一科、内二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四个科。通过资源的整合,强化激励措施,培育院内重点学科,打造出多个重点学科品牌,形成拳头学科群,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二、坚持实施“科技兴院”战略。
不但应该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队伍,要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医疗设施的配套应紧跟当今科技的发展以及临床需要,几年来,医院先后购置了美国产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韩国产立斯特C臂机、日本产东芝B超、高氧液制备设施、电子结肠镜腹腔镜、彩超、CT机、电子胃镜、动态心电图、高频X光机、全能麻醉机、爱克气体麻醉机、手术显微镜、远程会诊系统、高频电刀、超声波洗牙机、500mA胃肠X光机、电脑自动洗片机、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血气分析系统、呼吸机、光疗婴儿培养箱、多参数监护仪、牙科综合机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新的医疗设备的购置和引进,使我院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有力的保证了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医院的医疗功能日趋完善,医院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明显提高。
尽快实现学科的跨越式发展,为推动医院的医疗技术创新。医院建立了科技创新激励制度,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开展临床科研活动和撰写学术论文。制定了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审定及奖励办法》县人民医院论文审定及奖励办法》
三、着力调整医院收入结构。
医院只有把调整收入结构,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分开核算管理的推行。控制药品收入比例纳入目标管理,大力开展技术挖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总收入中的含金量”才干不时增强医院生存发展的活力。年初,院医疗性收入仅占业务总收入的40%为促使医院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从年起,医院下决心调整收入结构,为此医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把调整收入结构、降低药品收入作为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基本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控制各科药品收入的幅度,把违规受罚作为一项严厉的经济制裁手段,使之与科室、个人的奖金分配直接挂钩。二是将一百多个价格高,有普药可替代的新药品种清理出医院药架,对所有药品实行了竞争性寻价采购,有效地降低了药品价格;三是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医疗原则,努力减轻社会、单位和群众的负担,四是制定了以常用药物为主的基本用药目录》用药结构和用药范围上,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和控制,建立临床抗生素用药三线三级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使用进口药品和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制定贵重药品使用范围及购买、申领、使用审批顺序等。通过两年来的调整,效果非常明显,目前药品收入降到50%左右,遏制了不合理费用的增长,促进了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建设,为实施科技兴医战略提供了经济保证条件。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我县卫生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了。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向大会简要汇报一下我院在医院管理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
为了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们着力培育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了一些功夫。
一、加大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力度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几年来,医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养人才,每年都要选送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医技人员到省内外知名的医院定向培训或聘请医学领域内有知名度的专家会诊和授课,为提高我院综合技术水平和医疗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每年还选派许多技术骨干参加各种短期学习班或研讨会,以更新专业人员的知识,提高各专业的学术水平。
针对我院学科建设不甚规范,专科优势和特色尚不明显,人才断档现象比较严重的现状,从前年开始,医院注重当代医学技术发展方向和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对学科进行结构性调整,围绕“突出重点,发展强项,扶持特色”,把重点转移到培养专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上来,对于重点学科建设医院在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在学科建设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根据科室发展需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逐步形成人有专精,科有重点的格局。目前已完成外科系统的整合分科建设工作,把原有的外一科和外二科整合为三个科:即外一科(普外科)、外二科(骨伤科和胸外科)、外三科(包括脑外、泌外和烧伤),在下半年争取完成内科系统的整合与建设,即在现有内科、急诊科、传染科三个科的基础上,整合为内一科、内二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四个科。通过资源的整合,强化激励措施,培育院内重点学科,打造出多个重点学科品牌,形成拳头学科群,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二、坚持实施“科技兴院”战略,加大医院科技含量
要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但应该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队伍,而且医疗设施的配套应紧跟当今科技的发展以及临床需要,几年来,医院先后购置了美国产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韩国产立斯特C臂机、日本产东芝B超、高氧液制备设施、电子结肠镜腹腔镜、彩超、CT机、电子胃镜、动态心电图、高频X光机、全能麻醉机、爱克气体麻醉机、手术显微镜、远程会诊系统、高频电刀、超声波洗牙机、500mA胃肠X光机、电脑自动洗片机、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血气分析系统、呼吸机、光疗婴儿培养箱、多参数监护仪、牙科综合机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新的医疗设备的购置和引进,使我院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有力的保障了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医院的医疗功能日趋完善,医院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明显提高。
为推动医院的医疗技术创新,尽快实现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医院建立了科技创新激励制度,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开展临床科研活动和撰写学术论文。制定了《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审定及奖励办法》、《县人民医院论文审定及奖励办法》。
三、着力调整医院收入结构,促使医院经济步入良性循环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分开核算管理的推行,医院只有把调整收入结构,控制药品收入比例纳入目标管理,大力开展技术挖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总收入中的“含金量”,才能不断增强医院生存发展的活力。2003年初,我院医疗性收入仅占业务总收入的40%。为促使医院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从2003年起,医院下决心调整收入结构,为此医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把调整收入结构、降低药品收入作为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基本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控制各科药品收入的幅度,把违规受罚作为一项严厉的经济制裁手段,使之与科室、个人的奖金分配直接挂钩。二是将一百多个价格高,有普药可替代的新药品种清理出医院药架,对所有药品实行了竞争性寻价采购,有效地降低了药品价格;三是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医疗原则,努力减轻社会、单位和群众的负担,四是制定了以常用药物为主的《基本用药目录》,在用药结构和用药范围上,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和控制,建立临床抗生素用药三线三级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使用进口药品和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制定贵重药品使用范围及购买、申领、使用审批程序等。通过两年来的调整,成效非常明显,目前药品收入降到了50%左右,遏制了不合理费用的增长,促进了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建设,为实施科技兴医战略提供了经济保障条件。
四、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自我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