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体育路径范文

时间:2023-07-25 09:25: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健身体育路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健身体育路径

篇1

关键词: 城市体育;健身路径;体育健身;发展

Key words: urban sports;fitness facility;physical fitness;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75—02

0 引言

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存、享受和发展”(马克思语)的权利,就是说人的基本需求有三个层次。每个人都有此三种需要,体育对人的生存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对人们去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财富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发展一个人的身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命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和愿望越来越强烈。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观念的改变,闲暇时间的增多等。体育将成为市民提高生命效率,振奋精神,充实生活的重要手段。那么就涉及到城市的健身路径建设,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体育健身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全民素质,城市需发展健全健身路径。

1 体育健身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市民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居民在改造自然、建设社会、创造家园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体育就是一个锻炼市民精神的熔炉。要想使城市焕发独特的魅力和萌生鲜活的生命,要想在未来的城市间竞争中取胜,一个城市首先必须提炼出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必须给予人们一种独特的体验。

体育是创造价值的活动,在城市发展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体育健身可以全面提升城市人口身心素质。在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中,知识、技能等创造价值的资本无不以人的身体健康作为基础,因此,健康资本是人力资本的基础性要素,而城市体育健身为社会健康资本的积累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无形地间接得创造了社会财富。因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整体水平,是现阶段城市发展中必须重视的工作之一,也是贯彻“以人为本”观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1.2 体育健身可以丰富市民闲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从单一的“工作—休息—工作”的生活方式转向“工作—恢复和保健—工作”的生活方式。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开展实施,休闲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欢度闲暇时光的主要方式之一,人们借助体育活动释放心理上的紧张情绪,缓解来自于生活、工作当中的压力,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生活当中去。

1.3 体育健身可以拉动城市的经济增长,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功能,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的经济功能作用日益显著。体育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产业,是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它主要是提供物质形态的特殊消费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休闲娱乐时间的增多等。体育健身运动将成为市民提高生命效率,振奋精神,充实生活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现已从单纯的体育锻炼转向体育消费、休闲健身领域,由此孕育出的体育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的增长点。

篇2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全民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充足的体育健身场地,并提供足够的设施以,提高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逐渐实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均等化。使得全民健身实至名归,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模式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依靠于政府对于公共资源的利用。因此,其实现模式为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两种。其中,公共财政水平是政府能力的体现,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支配性作用。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国内人均财政收入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通过直接的健身器材和设施供给实现公共体育的均等化。其具体内容包括实现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模式是指中央和上级政府制定公共服务设备、设施和服务的统一标准, 并按标准进行公服务设施的统一化。各国经济发展和体育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公共体育均等化模式的选择上应具有差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应选择最低标准的公平模式。该模式是在既定原则基础上,通过经费保证与智能分工的结合为民众提供均等化设施和体育服务体系。总之,我国全民建设过程中,服务均等化模式选择最低标准模式具有可行性,符合我国地域发展差距大、全民体育观的渗透程度不高等特点。

二、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探索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应从中政府职能是实现和加强、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公共服务职能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隶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其主体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我国,传统的政治观念造成政府的服务意识浅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失。随着政治改革的进行,政府应意识到服务体系建立的重要性,摆正自身位置。致力于在社会中建立服务型政府。因此,为确保公共资源供给,政府应正确认识自身职能,以发挥其在全民健身均等化中的作用并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项目,推动全面健身的发展。

(二)确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

“均等化”全民健身模式的形成其重要基础在于民众如何认识“均等化”标准,政府如何将标准化的“均等化”服务提供给民众。在最低标准模式下,均等化服务内容标准应以民众的公共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能力需求。为促进全民体育健身,在社区及农村成立小康体育村,提供完善的、免费的体育器材。针对社会团体开放体育场馆,尽量提供均等化的体育场馆面积,并根据当地民众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三)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大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使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受阻。因此,实现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在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尤其是各地区体育发展差距。政府应为发展地区施用一定的经济辅助,但要在城乡公平、经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以免出现不合理现象,对公共体育全民化的实施产生消极影响。对于我国来说,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最终途径在于提高公共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使公民获得切身利益,促进全民体育的发展。当然,城乡经济发展的不统一现象在我国具有长远的历史,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长期的过程,是民众能获得体育锻炼的乐趣与体育资源共享的权利。

(四)逐渐完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机制

公共体育是全民项目,应具有广泛性特征,基于此,公共体育应致力于实现内容丰富、地域广阔等特点,实现真正意义的无差别性。完善我国体育服务项目的机制需要相关人员将其均等化作为前提,并且了解均等化的具体目标及途径。其中,其核心在于公共在体育资源的保障。相关部门要通过调查对公共资源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评估方式促进公共资源的均等化,提高其利用率。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是其主要任务,确保资源的建立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健身服务体系,资金转移支付制度是目前政府部门的主要政策之一,其具体内容包括资金数额确认,根据地区经济差别确保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并对相关措施予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促进全民体育健身,提高国民素质。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健身不仅成为一种口号,而且成为一种受民众欢迎的锻炼模式。全民健身有利于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但在一些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和观念问题,体育发展水平具有不均等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为实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首先转变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府部门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干预作用。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总之,民众对于体育的认识已经转变为个人权利诉求阶段,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民众的权利,具有必然性。文章分析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均等化的建立过程,旨在提高我国民众对公共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公共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华东交大通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建设工程审计是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其是国家审计主管部门,依照本国的基本法律、法规,通过具有科学依据的审计方式,对建筑施工的建设方的投资行为进行审计,对其投资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并生成详细的报告。但是目前,在建设工程项里存在很多问题,对建设工程的审计工作,造成诸多不便。因此,作为审计主管部门的审计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便建设工程能够正常开展。

一、建设工程审计常见的主要问题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施工项目,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制约因素将会给建筑工程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可能会造成审计工作陷入僵局。作为审计部门工程审计的主要人员,应切身解决好上述问题,从而推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尚未确立完善的审计管理机制

审计管理机制的制定与确立至关重要,其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的顺利开展,对工程施工的监督与管理,密不可分。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开展中,主要采用的管理方式,就是以建筑的施工方、施工的监理方、建筑的开发单位联合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方式,在现实的管理中,会发生各个部门的责任不清,各自为政的情况,从而导致施工、管理等环节,无法有效的联系起来,违背了建设工程的内在规律。有一些工程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还有一些工程没有充足的资金,这样的建设工程极其盲目和随意。这些情况都显示了建设工程中审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二)不规范的招标方式

由于我国建立了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资机制,这样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建筑行业内部的“暗箱作业”行为的产生。能规避资源的流失,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效缓解建筑工程因资源流失导致的效益降低。但由于多数建筑工程的审计内容多以竣工阶段的审计为主,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缺少全方位的审计,审计的内容不够全面,审计所产生的结果不明显。导致建筑的施工方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其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工程的招投标阶段的审计工作缺失,导致工程招投标出现违纪现象。例如,由于招标审计的不严格,造成工程的重点数据资料,在招标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致使工程项目的暂定项目过多,为以后的工程决算留下隐患。甚至还有已经内定了企业,招标会形同虚设。因此,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不规范招投标,应作为工程审计的重点问题加以解决。

(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审计不够严格

作为审计主管部门的审计人员,目前,在众多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缺少对施工过程的审计管理,这严重的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所以会导致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违规的现象。比如,施工企业施工开展过程中,签证手续不齐全,因此导致工程施工的延误,对施工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建设工程审计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

若想开展科学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审计工作,作为与之项目的各个部门,应联合建立健全工程的审计管理机制。从而能更好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开展监督和管理,有效发挥好审计职能的作用。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一项投资风险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施工项目,应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其中管理的内容应包含对图纸的汇审,对材料的选定,对设备的引进与使用,对人员的考核与评估等等,作为施工的监理方,应做好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不仅要保证建筑的质量问题,还要保证工作的顺利进展。所以,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还能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预算数据和结算数据的准确性。

(二)对施工合同加强

审计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施工合同的审计工作,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工程的质量。工作人员要对施工合同的规范和可靠性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合同内容符合施工的具体实际,同时保证在内容语言组织上,具有严密性。作为审核人员,同时要加强对合同内容中各项费用的审计与核对,避免施工方随意变更建筑工程的费用支出。所以,工作人员对合同加强审计工作,能够为竣工结算方面的工作提供法律依据,能够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

(三)加强对审计调查和取证

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中,审计的工作人员都是通过图纸、建设的双方认可的签证、现行预算等一些内容对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审计的调查与取证工作的。而一些不法的施工的企业,为蒙混过关,常常对图纸动手脚,绘制一些与工程实际不相符的假图纸。虚假的过高的估计预算和虚报工作量等假的信息,导致审计人员的数据审计出现失误。因此,作为国家审计的主管部门人员,应在开展工程审计的工作前,应对审计的工程项目内容进行一定时期的调查和取证,在确保实际与审计图纸等各方面内容相匹配后,方可开展工程的设计,除此之外,必要的材料价格调查也至关重要。其能避免施工企业汇报虚假的数据信息,收集准确的审计证据,以此,来提高投资效益,避免资金的浪费。建设审计工程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的工作内容也是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它在工程的投资、提高工程效益、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要深刻的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以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国永.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财会研究,2012,(01):64-66.[2017-08-11].

[2]丁秀珍.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214-215.[2017-08-11].

篇4

关键词 民族体育 全民健身

中华民族体育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为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起到推动作用。民族体育也应融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可以使更多的人们接触到民族体育,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将两者协调发展,才能共同促进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民族体育的价值

(一)民族体育的内涵

相对于现代世界体育的主流,民族体育是一种亚体育文化。中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体育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大多与民族经济活动(如蒙族的那达慕、侗族的三月三)、宗教活动(如伊斯兰教各民族开斋节时的体育活动)、民俗活动(朝鲜族春节的秋千、踏板)和青年男女爱情婚姻(如哈萨克族的叼羊)等有关,受到本民族的热爱。中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多次举办民族运动会,这些活动已成橄笳髅褡宕笸沤岬氖⒒帷[1]。

(二)民族体育的特性

1.竞技性

竞技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竞争意识的体现。这项最能显示人们的强壮、机敏和征服的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体育竞技的萌芽[2]。

2.娱乐性

民族体育的娱乐性是一种以闲暇消遣、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文化活动。它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要而进行的文化创造。

3.趣味性

民族体育的趣味性是以一种轻松娱乐为目的,同时根据各地的地域特点,而举行的有趣的体育活动,使参加者在比赛中获得快乐。

二、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一)丰富多彩,便于选用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大都来源于生活,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渗透着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学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不少项目有音乐伴奏,载歌载舞,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并与民族文化艺术紧密相连。宗教观念的影响,在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中也是随处可见。某些运动项目直接从宗教仪式中演化而来,如纳西族的“东巴跳”、黎族的“跳竹竿”、高山族的“竿球”“背篓球”等。

(二)具有独特的强身健体、身心兼练的作用

民族体育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自娱自乐的独特功能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取代的。民族体育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修身养性为主,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为特点的体育项目。讲究“内外之合”,提倡“神形兼备”。尤为重视表现其“精、气、神”。同时,武术也看重天人合一。强调习武者要与客观外界保持高度的和谐一致,随着练习时日的推延和功力的增加,就不会再以逞强斗狠、征服他人作为其习武最终目的,而是通过不断的习武认真体悟武学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解决人伦与人格、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矛盾。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习武者即可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促进学校体育与民族体育发展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目广泛有针对性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校园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迎合了当代学校教育的即时需求,其意义能够实现国家对培养新一代接班人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校这样的一个传播平台上,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深,体会各名族的文化特色,领略各民族体育项目的特性,也使其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民族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

民族体育具有继承性,体育项目竞技性较弱,更看重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更适合在全民健身中推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达到健身的作用。并且民族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任何环境下,人们都可以锻炼身体。因此,充分发挥民族体育项目的经济作用,有助于更好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在理论研究方面,民族体育的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深层面的研究。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下,人们开始慢慢重视民族体育,许多体育研究者也投入到民族体育的研究中,挖掘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民族体育知识,健全民族体育的知识网络。

四、结语

民族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增强人们体质,发挥全民族体育总战略的基本点。全民健身计划里含有民族体育内容,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规律的必然。我们应采取适宜的政策将民族体育服务于全民健身中,将全民健身更好的利用民族体育,两者各发挥各自的优点,相辅相成。在我国全民健身过程中,应营造人人参与到民族体育活动中去,让人们有锻炼身心的意识,从中体会民族文化涵韵,使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实施中大有作为。

篇5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内涵 发展路径

一、学科和学科建设

(一)学科的定义

什么叫学科?《辞海》解释为:“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学科的分支,也指教学科目,即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国外的一些著名辞书,如《牛津大字典》(第一卷)、《苏联大百科全书》等都对discipline进行多种注解,一般包括科学门类或某一研究领域、一定单位的教学内容、规范惩罚等含义。

(二)何谓学科建设

所谓学科建设,指的是高校为了更好地形成真理性知识而开支的各项工作(活动),包括学科团队建设,学科带头人选培、学科平台建设、学术研究、学术文化营造、学术成果评价、学术成果推介和转化,核心是学术研究。

二、沈阳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生命意义

(一)提高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是体育院校的根本任务。随着体育院校日益大众化,体育院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谁能在竞争中获胜,关键要看你培养学生的质量如何,而考研率、就业率、学生的综合能力等都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市场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认可度。通过抓学科建设,可以进一步带动教学工作,对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材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二)增进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级体育类专业人才。但是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又怎么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不能仅靠高待遇、靠感情,更重要的要靠工作环境,即所谓事业留人。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才能够促进学科带头人的迅速成长,有助于改善学术梯队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使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得到提高。

(三)推动优势学科发展,形成学科特色

学科建设是体育院校发展的根本性任务,是不断提高学院办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它影响并决定着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特色。学科建设就是要选择一些有特色、与地方或全国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的学科,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科水平。同时,重点学科的建设又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同步发展。只要通过学科建设,不断努力,才能逐步形成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力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三、沈阳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

沈阳体育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实施学科强校战略。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创新团队和构建学科平台推动学科发展,全面提高学院的学科水平与实力;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以体为本,培养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体育人才,竞技体育突出冰雪、兼顾其他,勇攀世界体育高峰理念,实行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方向;全面落实“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努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构建富有特色的体育学科专业体系。

2003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各类科技项目226项,其中国家及9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3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辽宁省科技厅项目3项,辽宁省社科项目66项,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76项,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3项。学院先后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冬奥会突出贡献奖”、“国家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杰出贡献奖”、“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体育专业性院校,学院在55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科。沈阳体育学院,设有15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4个学科门类。体育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如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已相对成熟。1986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及全部4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体育学是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根据国务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的划分,在12个学科门类中,沈阳体育学院涵盖3个学科门类,拥有6个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

建校以来,培养了博士、硕士、本专科等3万多名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自主培养的大学生运动员共夺得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金牌55枚,残奥会金牌17枚,运动员学生获得三大赛金牌76枚,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沈阳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

(一)发展沈阳体育学院优势学科,完善学科梯队建设

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科建设主要靠教师,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一个学科,往往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在;学科带头人离开了,如果没有后备力量补充上来,这个学科也就会有跨掉的危险。要着重培养和引进那些在某一特色学科领域、产业发展领域中,能够掌握特色产业核心技术的中心人物、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都是业务精湛,善于把握学科前沿,能够带领学科队伍抢抓机遇占领学科建设的制高点。

(二)走创新之路,创建优势学术基地

基地是学科建设的依托。研究基地一般都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经费与政策扶持,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研究设施和研究资源。应扩大这些资源的使用面,提高利用率。建立围绕基地主要研究方向,多学科间的学术论坛,为研究者提供定期交流的平台,成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将以基地为依托、研究生为主体、硕士生导师为主导的学术论坛制度化、常规化。沈阳体育学院学术研究交流形式主要有:

1.每周一次学术论坛。按各个不同的方向,邀请不同的硕士生导师主持,由研究生参与。一般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定一个主题,或介绍最新的研究动态,或分享最新的研究心得或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会者应围绕研究生选定的主题,自由发言,谈心得体会。会末,论坛组织者公布下期选题,布置应准备事项。同时,可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主持人,欢迎其它学科成员的参与。

2.不定期外聘专家的学术讲座。可规定全体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基地成员等人员参加,出席情况与研究生的成绩、硕士生导师年终福利、基地成员的去留挂钩。研究生出席率若达不到一定比例,其必修环节中“学术交流”一项为不合格。将要求其延期一年毕业。如:沈阳体育学院每半个月举办一次的学术咖啡馆,其主要目的是增进学生与专家们的交流。

3.重大学术决策前的研讨会。在申报高级别项目、各级重点学科前,可召开由基地主要成员参加的研讨会,传达文件精神,交流科研信息,有指导性的整合现有力量,优化组合方式,方能有的放矢的做好申报工作,提高成功率。

(三)走特色之路,发展科研项目

在体育学术界有的学者尖锐地指出,体育院校的科研成果难于上档次,也难于步入国家各种科研基金的行列,其原因是在科研上长期存在小农经济色彩的“科研单干制”。体育院校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首先是领导重视,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各级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应发动有学术思想的教授、教师,经常进行学术上的“碰撞”,寻找学科新的增长点,构想新的攻关课题,花力气作好项目的设计和争取工作。

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支撑。这些项目的取得依赖于学科带头人、研究队伍成员长期的经验积累。首要的问题是选准研究方向和学科带头人,集中力量进行攻关,争取有大的突破,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创造出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推进学科建设发展的步伐。

五、结语

21世纪,体育专业院校的学科建设担任着培养体育人才身心素质与健康的重任,肩负着民主振兴的宏伟大业,其战略基础地位不可动摇。沈阳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对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高层次课题引领等途径,总结出沈阳体育学院体育学院学科建设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152-04

作者简介:刘欣欣(1989-),女,山西晋中市人,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理财。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多集中于概念和政策等宏观层面,对于经济效益审计由哪些指标构成,如何科学、层次清晰地评估指标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则比较少。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

一、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及程序

(一)概念界定

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外部审计机关或内部审计部门依法运用现代审计手段或方式方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产业特性,以信息产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为审计对象,以促进信息产业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鉴证,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改进建议,在较高层次上和较宽领域内开展的一种综合性审计形式。

(二)审计程序

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实现经济效益审计目标的关键。各阶段的内容和主要工作如下:

1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应当利用评价体系初步评判被审产业的管理活动,从而确定具体审计对象及重点审计领域。

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需要以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来客观评价审计对象的业务活动是否实现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目标,从而开展具体审计工作,搜集审计证据来验证初步评价。

3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将以评价体系为依据复核审计结论、评价审计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审计结论。

4后续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应按照评价体系,检查审计对象是否依照审计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实施了适当的整改,并分析整改产生的效果,评价审计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一)基本框架

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原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参照学者李蕴娜在《企业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中的调查分析结果,建立了由22项主要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基本框架(见图1)。

图1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

借鉴平衡计分卡原理对这22项指标归类,可将其分为财务、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客户4个维度(见表1)。财务维度包括了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内部经营过程维度涉及生产、创新两个阶段的效率效果;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关注员工素质及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等方面;客户维度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价信息产业维系客户、扩大市场方面的经济效益。

上述指标反映了信息产业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共同构成了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当然,这些指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各具体信息部门和单位可参考这个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指标制定出各自的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权重分配方法

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配,其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集成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它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以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帮助人们保持思维过程的一致性,适用于复杂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是目前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

由于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具有层次性,在评价时,若仅依靠评价者的定性分析和简单逻辑判断,而没有客观的定量分析作为依据,很难得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2权重分配过程及结果

(1)构造判断矩阵。这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步骤。判断矩阵是用来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元素,评价该层次中各相关元素重要性的状况,其示意图见图2。

(2)进行一致性检验。当判断矩阵偏离过大时,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商榷了。一般采用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 Ratio)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

(三)分值及评价等级的确定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后,本文采用指标归一化的方法及已构建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对信息产业经济效益综合打分,并初步划分了各等级,指导进一步的审计。指标归一化是指将各项指标均转化为(0,1)区间内的标准值的方法。在信息产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过程中,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指标间存在着量纲、数量级不同的问题。为使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中的各指标在整个过程中具有可比性,必须将定性指标量化处理,并与定量指标一同转化为在标度区间(0,1)内的无量纲指标值。归一化处理过程如下:

1找出未归一化的指标

在所建立的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中己经进行归一化指标是有关“率”的定量指标,此外尚有产品制造周期、研究开发新产品周期、内部沟通程度、员工受激励程度、客户满意度、信息支持准确程度与速度6项指标未归一化。其中“产品制造周期”和“研究开发新产品周期”为定量指标,“内部沟通程度”、“员工受激励程度”、“客户满意度”和“信息支持准确程度与速度”为定性指标,需要对其进行量化考评。

2指标归一化

3评价体系归一化

4确定分值

结合权重分配的结果,可得信息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总得分S,S在(0,1)之间。

5评价等级

6进一步审计

通过对上述综合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讨论,分别得出各项指标的等级系数占总体绩效评价等级系数的比重,从而分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开展重点审计,查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提高信息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三、结论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经济效益审计和绩效评价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息产业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体系各层面、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对各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综合评分。希望能对现实中构建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4

篇7

1 连云港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1.1 新型城镇化解读

我国过去的城镇化建设强调城市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新型城镇化则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其最终目的是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仅仅是建高楼、建广场的问题。农村人口不转移出来,农业的规模效益也无法显现,扩大内需自然无法实现。

1.2 连云港市情况

2015年,连云港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60.64亿元,连云港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为13.1∶44.4∶42.5,第三产业比重较上一年有所增加。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48416元,人均生产总值提高。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5.4亿元,其中教育支出约1546.58万元,占民生类比例较大。据官方统计:2015年底,连云港市户籍总人口530.56万人,65岁以上人口4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5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7.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2.6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70%。目前有90多万户农民和90多万外来人口。通过该数据可以看出,连云港市不仅城镇化率很高,老龄化情况也比较严重。连云港市是目前我省经济社会比较落后的地区之一,城乡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超过95%,但与其他城市一样面临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问题。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也是作为苏北现代化建设一分子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连云港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与国家的城镇化建设保持一致,将“农民”转化为“市民”,从人的转变入手,才是新型城镇化之根本。要实现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关键还是“人”的转变,而实现“人”的转变的根本手段在于教育。

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连云港市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终身教育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教育体系。构成该体系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一是,在教育对象层面,该体系包括学前幼儿教育、学龄(儿童、青少年)学校教育、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成人教育等;二是,在教育组织形式层面,该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和除学校教育以外的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等各种教育组织形式;三是,在教育内容层面,该体系包括基础教育(知识和技能)和专业教育(知识和技能);四是,在教育方式划分层面,该体系包括自我教育、面授教育、非面授教育等教育形式;五是,在教育性质划分层面,该体系包括正规教育和各级各类非正规教育类型。

通过调查发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连云港市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基础教育不均衡

在基础教育上,虽然较好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与实现“上学”还有相当差距;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依然存在,由此产生的“择校热”“大班额、大校额”等现象还比较突出,群众意见反映比较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以及东部城区的教育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这此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学前教育规模和规范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政策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特殊学校建设和办学水平还比较落后。

2.2 职业教育方面不足之处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目前我市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方面存在较大缺口,职业教育不能贴近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职业教育资源缺乏、教师队伍水平有限,导致培训出来的学生水平也不高;以及我市民众学习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

2.3 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不足之处

高等教育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市高等教育院校少、规模小、层次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是市级领导关心、关注、以及支持力度不够所造成的。

3 连云港市终身教育发展路径策略

3.1 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在项目和投入上更加注重向农村倾斜,调配师资时优先考虑农村,教研培训上给予农村学校和教师更多机会,有效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要解决好东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在学校建设标准化、办学管理集团化、教师交流常态化上大胆探索创新,突破校长、教师校际交流的瓶颈,切实做到县(区)范围内校际骨干教师比例大体相当,从根源上为“择校热”降温;要提升学前教育规模和规范化程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政策,积极开展贫困学子帮扶助学行动,提高特殊学校建设和办学水平,保障各类群体平等教育权利。

3.2 职业教育要做好产教融合

要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发展需求。职业院校要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要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能教师。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更多“能工巧匠”。

3.3 继续教育要紧跟社会发展

当今社会,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主流。要重点发展面向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鼓励高校,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和职工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定制化、多样化技术技能培训课程。要统筹发展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要办好开放大学等社区教育机构,鼓励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有序发展,为全体社会成员业余学习、提高素养、服务社会提供便利。我市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提高老年人口教育服务能力十分必要,要支持老年大学等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发展,为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好条件。

4 结语

随着连云港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逐步推进需要,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我市相关教育的各个单位及部门的共同努力,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采取一系列相关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市现有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现状,建立完善、科学的全民性终身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许青云.河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当代经济,2012(17):112-114.

篇8

关键词 全民健身路径 可持续发展 配建项目

河北省是我国健身路径的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重点省市,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十分重视。就邢台市而言,我们实地考察了市区内的建设路径,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了邢台市的建设路径发展处于不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体育场馆少,锻炼人群年龄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邢台市市区内各对群众开放的公园、健身广场、社区健身设施、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健身以及一些家庭健身活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查阅图书、报刊,访问相关网站,以及近十年有关全民健身路径、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文献。

2.问卷调查法

从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现状,对邢台市市区内健身地点的使用及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就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社会效益、健身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市区居民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男性500份,女性500份。回收960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940,有效率为98%。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1.全民健身路径人群对健身路径的了解和使用方法情况

健身路径的出现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也有社会体育本身的原因[2]。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能够理解“健身路径”,但是还有少数人群不知道,或是没听过“健身路径”。这说明有关部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还不清晰,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健身路径生产商在生产器械时在器械上都标注了使用方法,这是为了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使用健身器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调查显示,只有将近35%的人是按照器械使用说明进行身体锻炼的,其余人群只是随意进行身体锻炼或者只是随波逐流。这说明健身路径在人群的使用中还不能达到科学合理,健身器械的价值并未能被体现出来。

2.健身路径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每天锻炼的时间分布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选择晚上进行锻炼的多,占65%;早上进行锻炼的人群少,约占25%;其余时间进行锻炼的约占10%。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的锻炼频率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利用健身路径锻炼2次以上的占到了70%,并且每次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的占到了80%,这说明参加健身锻炼的人多数属于体育人口。

3.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特征

健身路径的建设作为一项实事工程,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参与调查的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人群中,女性参与者的热情高于男性。从所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年龄是参与健身的一大影响因素,两级分化尤为明显,其中锻炼的人群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而老年人又是参与锻炼群体的主体。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退休在家或是劳动能力较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健身活动,同时带着家里的儿童一起;中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的原因,在时间、资金和心理上无心进行健身锻炼。

(二)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现状

实地考察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位置一般选择在接近居民休息的区域内,大致可以分为居民生活社区、公园广场、企事业单位内、接近湖畔的位置。从所调查的结果来看,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大型的健身公园或是广场远离居民生活区,例如森林公园。为此,邢台市市区内健身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布局现状,要求服务范围进一步覆盖居民区,争取人均使用率有所提高。企事业单位内的健身路径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健身路径的样式可以多。接近湖畔的健身路径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并要有创新的健身路径,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总之,健身路径投入使用后,一定要注意避免打扰居民、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又具有了一定的优势,健身路径种类比较齐全,健身路径的布局比较合理,健身路径的使用率还没有到浪费的局面等等。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人们对健身路径的理解不够透彻,健身路径的维修问题亟待解决,健身路径的使用不够科学等。

篇9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5-0104-04

Effects of implementing ways of sensitive making fitness keeping on the

constitu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 Ya-nan1,ZHANG Jie2,LI Hai-feng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e,Zhengzhou 450008,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hinese Academy of Arts,Hangzhou 310002,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optimal ways of fitness keeping suitable for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 to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ealth condition and interest, the authors let college students do a one-semester exercise by ways of sensitive fitness keeping, di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body shapes, body functions, body makings, body constituents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and found that ways of sensitive constitutional fitness keeping had a minor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body shape, a major effect on their body functions, body makings and body constituents. Establishing and popularizing ways of fitness keeping in universities can enrich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s and forms as well as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ing.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way of fitness keeping;sensitive making;constitutional health;college student

健身路径是指修建在室外、投资不大、占地不多、因地制宜、简单易建的健身性公共体育设施,一般由5~15个锻炼项目组成。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人体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1]。灵敏素质健身路径,就是指以提高身体的灵敏性为主要目标,由8~9个锻炼项目组成,以求获得最佳效应的灵敏素质训练场所。

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人才,其体质健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盛衰[2]。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我国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提高,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可见,提高大学生的体质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者面对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通过灵敏素质健身路径对大学生体质影响进行实验分析,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美术学院在校本科1、2年级大学生,男生104人,女生120人。

1.2 研究方法

1)对比实验。

(1)测试指标:身体形态原始指标及派生指标(身高、体重、BMI、人体体积、体表面积);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闭气试验);灵敏素质评定指标(十字变向跑、象限跳、滑步倒跑);身体素质评定指标(立定跳远、1 000 m、800 m跑(女生)、10 m复制误差走);身体成分指标(骨矿物质含量、骨骼肌、骨骼肌肉量、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

篇10

随着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各级赛事上不断夺金,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昂的斗志,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了一个体育大国的崛起。然而,这仅仅是体育精英的大国崛起,而不是全民体育的同步兴盛。全民健身是体育大国重要内容之一,要实现全民健身,成为体育大国,社会责任就不能缺失。

我国体育精英辈出的意义

我国已是体育大国。近十多年来,我国体育运动员频频在国际级赛事上夺得金牌,尤其是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一举夺得16枚金牌,向世界宣称中国走入世界体育大国行列之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28枚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32枚金牌直到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我国体育竞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许海峰的第一枚射击的奥运金牌到如今的全面开花,我国体育竞技事业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

参与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展示大国风采。运动员在世界顶级赛事上的表现背后是一个国家自信的表现,只有国家处于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时才能在体育赛事上接连夺金。某个体育项目领先具备偶然性,众多项目上金牌的斩获则与运动员的国家信念和精神紧密相关。

举办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体现综合国力。每一项国际级的顶级体育赛事,都和举办国的经济情况、综合国力息息相关。尤其是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更是一个展示综合国力的平台,奥运会举办的成功与否,都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体育赛事体现的是大国的实力。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华彩篇章到体育项目的精彩纷呈,再到闭幕式的鸿篇巨制,北京奥运会都向世界宣称了中国的力量,展示了东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我国全民健身滞后导致“大国不强”

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结果却相差万里。我国无论是单项技能的较量还是人体全面技能的测试,都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因为全民健身的滞后,距离体育强国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国民日常健身场所日益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决策者以GDP为中心的城市经营方式,城市中国民的日常健身场所日益减少,用来休闲、运动的室外场所逐渐被林立的高楼所取代。而且,很多城市、甚至是二三线城市已经有了房地产过度开发由城市中心向城郊过渡区蔓延的趋势,而这种过度开发固然可以给城市带来更高的GDP,但是,后果之一却是城市空地的减少和空间的拥挤,国民日常健身场所日益减少。

全民健身虽有条例,但是执行效果牵强。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又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健身宣传、教育和活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并免费提供健身指导服务。鼓励其他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但是,条例在执行过程中,已经由日常的全民健身变成了一年一次的“健身走秀”。甚至是这一年只有一次的“走秀”,很多城市也是摆摆样子,参与的人群缺乏代表性,效果牵强。

收费健身场馆增加,免费健身场地减少,器材缺失严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些收费性质的健身房等健身场所开办起来,可以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健身指导。但是,因为其较高的收费标准,将城市中很大一部分需要锻炼健身的群体拒之门外。而与之相对的,城市免费健身场地也在不断萎缩。虽然,国家利用发行彩票等多种方式,筹建了许多健身路径等小区内的健身设施,但是这些设施大多面临着损坏、缺失的窘况。同时,利用纳税人金钱建立起来的公立体育场馆,在很多时候宁可闲置,也不向市民开放,又导致了本来就稀缺的健身资源的浪费。

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奢谈全民健身。作为占国民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因为农村文化资源的匮乏,以及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沿海地区农村相对要好的多),全民健身基本成了一种奢谈。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了众多的“留守村”、“老人村”,农村的青年人到城市从事底层的劳动赚取谋生的薪水,农村仅剩下老人和孩子看守家里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对农村人口来说已经意义不大。

群体差异性大。受经济水平、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的影响,我国健身情况呈地域性差异。不仅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具有差异性,北部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和体育设施的健全方面。另外,由于生活节奏的不同,我国老年人参与锻炼的比例远远大于中青年。而女性的锻炼比例要高于男性。

强化社会责任,推广全民健身。

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四个重要:体育已经成为推广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方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沟通世界、联系世界的重要桥梁。所以,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强化社会责任,努力做到全国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幼,所有人都能增强体力,增加身体柔韧性,增加身体的控制力,保持身体在一个健康的水平,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目的。

从青少年和儿童抓起,调动社会力量,推广全民健身。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只有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和身心健康,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斗志。合理规划中小学教学用地,保证中小学学生的活动空间,努力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教师资源,让每所中小学都有运动场地和系统的健身培训,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活动的空间。合理配置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尽量做到中西部、重点和非重点之间的平衡,避免健身资源的倾斜和浪费。

调动社会力量,做好健身路径的推广和维护。健身路径一般设在居民小区内部或者公园等方便市民到达的地方,因其便利性备受居民喜爱,每天有健身路径的地方往往都是小区内人流密度最大的地方之一,有的地方甚至在健身路径周围形成了小型的市场。这一方面说明健身路径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健身路径还是未能满足居民健身的需求。而且,在一些小区,因为健身路径使用率过高等诸多因素,导致健身路径器材损毁严重,有的甚至已经不能使用或者使用危险性增加。这都需要有关部门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健身路径的日常维护。除了宣传居民爱护健身路径的器材之外,还有定期检查,发现有损毁的马上进行修复,保证器材的正常使用。小区内的健身路径可以委托小区物业公司对健身路径的器材进行打理,并通过健身路径冠名等方式筹集维护资金,调动器材维护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广大农村城镇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健身活动,体现大国提高全民体质的社会责任。作为占全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是全民健身运动中不能忽略的内容,只有城镇居民参与的全民健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体育管理部门要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广大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农村基层政府要把提高农民体质,促进农民健康作为工作内容之一,利用政府的权威和号召力引导企业和农民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当中。

改进党政官员考核内容,增加“居民健康”指标。官员政绩不再围绕GDP,而是以改善居民身体素质,促进人体健康为重要内容,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在官员考核中的权重。当地居民素质情况与官员政绩挂钩,并对任期内居民身体素质下降或开展全民健身不力的地方官员考核减分。各级政府官员要把工作中心和重心向改善国民身体素质转移,将“招商引资”的含义扩大:招“健身商”,引“健身资”。把参与全民健身、提高国民素质作为企业家投资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给予积极投资全民健身的企业家以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篇11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健身路径作为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渐渐成为大众健身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情况下还存在一系列的大小问题等,对周口市川汇区滨河路居民健身路径的实际建设情况和目前使用情况等多个视角进行研究,在实践上更好地开发周口市川汇区滨河路居民健身路径建设和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周口市川汇区滨河路健身路径使用状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资料库查阅了有关网站,如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网站,大量与健身路径使用有关的资料,我们以这些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以及相应的论证依据和来源。

2.实地考察、访谈法

实地考察周口市川汇区滨河路健身路径点器械,各种渠道了解健身路径点配置器材的种类、数量等,对群众使用健身路径点器械的情况进行统计,就健身路径维修状况进行了解并与有关人员进行了访谈。

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制订《周口市川汇区滨河路健身路径使用状况调查分析》问卷一份,对参加健身路径锻炼人群中的210 名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1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5.2%。

二、结果与分析

(一)周口市川汇区滨河路健身路径的基本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周口市川汇区滨河路健身路径的分布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健身路径器械的分布情况分布在东段有5处,中段的有8处,西段有3处,分布于中段的健身器材相对较多,中段东西两端的使用率则较少,中段东西两端靠近大路,车辆较多,周边环境嘈杂。

(二)周口市川汇区滨河路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周口市川汇区滨河路健身路径使用者的基本情况调查

(1)健身路径使用者的性别年龄特征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健身路径使用者的性别年龄情况研究表明利用健身路径锻炼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分析认为一些器材相对简单并且容易操作,另外健身路径距离家较近,方便出行,再者健身路径是居民无偿使用,不用花费钱,同时也能满足中老年人健身锻炼的需求。

(2)健身路径使用者的文化层次与职业特征分析

了解到健身路径使用者的文化层次与职业特征情况调查表明:退休和其他职业的人员占总人数的72%,退休老人没有工作的忙碌,所以有大量的健身锻炼的时间,而其他职业人员,例如个体员等户经营商工和朝九晚五的事业单位的人,他们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健身锻炼的有充足的时间。

2.健身路径使用者锻炼目的调查分析

健身路径使用者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明确的,增强体质健身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交际占28%,是健身目的的最低目标,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三高人群越来越多,在闲暇的时间去锻炼一下对自己的健康百利无一害。

(三)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效果调查与分析

效果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做过的每一件事后所想达到的程度,也我们在每件事所追求的目标,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效果调查最低限度也只是保持在原有的健康水平,人们身体状况的提高并不十分显著,应该在这方面给予指导锻炼。

(四)周口市川汇区滨河路健身路径使用状况存在的问题

1.健身器路径的使用方法与功能的问题

数据显示33%的人们对健身路径的使用方法与功能处于茫然的状态,有大约24.5%的人们对身路径的使用方法与功能了解的甚少,这部分人群是靠着自己的摸索进行健身路径的锻炼。

2.健身路径的布局问题

目前对周口市川汇区滨河路健身路径布局问题,健身路径主要设置在滨河路街道两旁,滨河路贯穿好几个街道,街道两旁环境非常嘈杂、这在健身安全和卫生存在一些隐患。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各个年龄阶段有所差异,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参加健身锻炼的自觉意识越大,对健身锻炼的热衷程度相对较高,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程度关注越大。

2.目前情况下大约有一半的健身路径使用者对健身路径的使用方法与功能了解知之甚少,少数人靠自己的摸索进行健身路径的锻炼。

(二)建议

1.依据经济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增加健身路径的数量, 建议配备社区指导人员以便人们更好更合理的利用健身路径。

2.根据目前健身路径器材主要设置在滨河路街道两旁存在安全和卫生等问题,建议应在离大道两旁较远或者中间的位置都是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的最佳场所。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cr7―3612(2007)03―0321―03

“全民健身路径”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是体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有益实践,也为民众健身活动提供了良好物质条件,但从目前的文献和研究动态上尚未见我市在该方面的系统的、成熟的研究。笔者旨在为进一步发展完善“全民健身路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也将对我市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西安市城三区(碑林、新城、莲湖)所属的86条全民健身路径点。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抽取了35条健身路径点和70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涉及全民健身路径管理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初步明确国内外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对全民健身和全民健身路径的国家、地方政策、法规进行收集整理;查阅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等方面的书籍,借鉴相关的研究方法。

1.2.2调查法在研究中,为了科学、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西安市城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主要采用了调查法,以问卷调查、专家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地综合调查法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2.2.1 问卷调查法1)问卷的设计。在制定调查问卷之前,阅读了大量有关社会调查的书籍,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三类不同的问卷调查表:第一类为居民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资料,对被调查人口进行社会分层,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共五个标准分成不同层次;第二部分为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知,满意度,场地设施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等;第二类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者的调查问卷。本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组织的建设及活动形式,意外事故防范机制、相关管理办法、规定条例等的制定、协调机制、管理形式及发展趋势等;第三类为专家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对前两类问卷的内容进行效度与信度检验。

2)问卷内容的效度。效度,也称为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是指测量所用的指标能够反映某一真正含义的程度。本研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所设定的内容指标进行了效度检验。本研究分别向西安体育学院,省、市体育局相关处室的17位专家发放了问卷。

1.2.3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所获信息资料运用spss10.0软件包和EXCEl200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表、制图。

1.2.4逻辑推理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运用逻辑判断、分析、综合方法了解目前全民健身路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2 结果及分析

2.1西安市城区全民健身的组织发展情况我市目前的全民健身活动主要是由社区来推动、管理、引导、实施的。由于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我市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把全身健身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区。通过调查,居民认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心应放在社区的占到78%,反映社区在引导居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满足居民健身需求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被问及是否应建立社区体育组织时,赞同的人占91.2%,表明社区需要相应的体育组织,对辖区体育进行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体育活动正常开展。因为制定得再科学的计划,如果管理人员没有适当的组织予以落实与实施,都将只是一纸空文。在被问及小区健身组织网络的组成部分时,认为应建立街道、社区居委会、晨练点三级网络的管理人员占到了61.2%,反映出现在实行的三级网络的组织管理制度在层次的安排、管理的跨度、权力的授予,责任的明确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在调查当中也发现存在辅导站缺乏战略规划,布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等问题。说明我市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方面还十分薄弱,仍需进一步加以研究落实,以便真正建成“纵向相对独立,上下不领导,横向加强联系,各方有交流,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网络化的群众体育组织框架”。

2.2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活动情况据调查发现,很多居民因未掌握使用方法,上健身路径只是出于游戏目的,不能很好地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并且由于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单独性与重复性,很难调动群众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积极性,使得其社会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方式改善这种局面。据调查我市城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为:自己锻炼;与朋友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等,总体来讲,我市城区中使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居民参加锻炼活动主要是自发的,非组织的,社区体育组织较为薄弱。在调查当中,据调查统计,认为应定期举行全民健身路径游戏竞赛的居民占到了75.3%,反映大多数居民希望通过一定活动形式将锻炼者组织起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知,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也能更充分地发挥全民健身路径的社会效应。

2.3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现状认为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的居民占到87.2%,表明群众对现有的管理水平不尽满意。从表1可以看出居民认为责任为保险公司的占到40.2%,为生产厂家的占31.5%,为当地体育主管单位的为18.5%,为居民自身的为9.8%,数据显示保险公司与生产厂家应为事故负主要责任,这应成为日后管理机关制定安全事故防范规章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一些的问题。

在对器材的管理维护应采取的形式进行调查时,认为锻炼者与小区(街道办)共同管理,并不收取费用的占42.3%;锻炼者与小区(街道办)共同管理,适当收费的占35.1%,体育部门派专人管理,不收取费用的占15.2%;其它占7.4%。这与李相如等人调查的全国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形式略有不同,在李相如等人的调查中居民更倾向于社区(街道办事处)和锻炼者共同参与管理,以专人管理为主,锻炼者协助其管理和维修,可以适当收取少量的费用,用于场地器材的维修。这可能与西安市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体育消费观念尚未形成有关。

在对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进行调查时,排列序位的依次是领导不重视(在第一位中占78.5%);

缺乏足够的资金(在第二位中占58.2%),责、权、利不明确(在第三位中占62.3%),。在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有71.2%的人员认为应将小区体育工作纳入到全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之中,认为只有采用将体育工作与管理人员自身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才会极大调动各层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做好全民健身工作。

2.4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的协调机制据调查,对全民健身路径持消极态度的居民为18.7%,认为综合管理水平较差与很差的居民为34.8%,认为全民健身路径因选址不当而扰民的为39.2%,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为26.2%。管理人员认为在对全民健身路径进行具体规划时,应吸取民众意见的占72.3%。在全民健身路径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与居民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出现信息不能充分流通,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整体效用下降。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术语,指交易中的一方知道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一个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需要买者和卖者之间有足够的共同的信息。调查中发现有的还小区出现因选址不当扰民而引起居民、街办、体育主管部门都不满意的出现。

3 对策与建议

3.1认真做好全民健身路径的规划 全民健身路径的前期规划是全民健身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西安市应在选址、布局、器材的组合等方面遵循严格科学的步骤,具体如下:

1)确定当前全民健身路径须达到的目标;2)认真分析当前全民健身的环境;3)分析实施部门现有的各种资源,集中精力做好最擅长的事;4)识别优势与劣势。充分发挥组织的比较优势;5)重新评价所须达成的目标;6)制定全民健身路径发展战略。

3.2管理法规化、制度化将全民健身路径各项管理要求法规化、制度化是全民健身运动得以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全民健身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保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