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范文

时间:2023-07-25 09:25: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

篇1

二、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新疆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校的教学实践看,经管类专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难度因专业不同而不同,更多表现在经济学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侧重点不同,经济类专业的要求高于管理类专业。同时,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再者,教材甄选与学生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存在差异,致使学生的统计学基础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这种情形在新疆高校的民汉合班教学中更为明显。这些都给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一)合班教学内容不当

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由于民族和汉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异显著,这就使合班教学中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分化现象。最重要的问题是,合班教学时需要兼顾教学内容设计和编排、课时数量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这势必增加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度。一是民汉合班导致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与新疆高校各专业中的民考汉学生相比,汉族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和理解能力要明显好于民族学生,这就使民汉合班的学生出现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功底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合班授课形式导致教师出现教学内容偏多或偏少、难度偏深或偏浅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二是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计量软件实践操作的讲解,忽视了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在这种验证式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用法,但是从理论层面上看,学生并不理解案例操作背后的原理,从理论上不能阐述操作步骤中暗含的相关计量经济学原理,更有甚者根本不会结合实证结果对所研究的问题给予专业的解释。三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选用国内权威教材,教学案例大多是摘录国内经济发展的数据,缺少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无法让学生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协调

目前,在新疆高校的此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之间的不协调性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同一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教师所教授计量软件的类别不同,再加上教材的多样化,一般很难统一成一种教材。二是对于新疆高校学生来说,根据主编的学术声望和出版社级别所甄选的教材有的内容过多且难度较大,增加了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三是在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中,有的学院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教材甄选的主要依据,有的高校则注重某种计量软件操作的实践指导性为教材甄选原则。

(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

新疆高校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其本身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他们本身对数学和需要数学基础的统计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非常低。这与计量经济学的连贯性要求有差距,因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有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而且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一些前期内容上“卡壳”后,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会明显影响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有的学生听不懂的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放弃本课程学习的念头;有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样的课程自我效能感特别低,有的学生从开始就彻底放弃了学习此类课程。所以,在民汉学生合班的计量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民族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呈现两级分化的状态。

(四)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授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数学背景、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还要具备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目前,新疆高校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具备这样要求的明显偏少。这就导致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与经济模型脱离、与实际案例脱节、与相关计量软件分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有的高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是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科背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虽然能够讲授计量经济学,但由于学科功底不够深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计量软件分析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第二,有的高校理论教学与软件教学完全由两个学院的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由经济类专业的学院负责,而计量软件由数学或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负责。从学科融合角度看,导致计量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讲授产生脱节,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有的高校仅注重某种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学生根本不了解经济计量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五)验证式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目前,新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填鸭式”地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第二,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少考虑学生统计思维和解释数据能力及其运用计量模型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统计素养的培养。

三、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改进

(一)根据学生差异调整教学内容

1.加强统计学内容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统计学原有基本内容应该保留,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

2.针对民汉合班教学形式,建立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之间教学沟通机制。注意三门课程教学的前后顺序,避免内容重复讲授,而且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对于涉及的数学基础与概率论及数量统计部分,如有必要可适当多分配一些课时。对一些重要但难度较大或因课时受限的内容,应予以简单介绍,以满足“吃不饱”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提高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多引用有关新疆经济发展的案例,这样既可以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编制《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和习题库》,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其中,案例库由教师负责编制,习题库由优秀学生的实践调查报告和国内最新习题组成。

(二)教材和软件甄选应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在计量经济学教材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教材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评价机制。教材应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不仅要注重理论和统计方法,注重数学推导,同时还要增加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教学课时数。

2.教材甄选应突出“理论+实际案例+软件”的特色。同时,根据长期的实践积累,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综合各类软件优势,编写实验教学手册,提纲挈领地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弥补教学软件单一的弊端。

(三)调动自我效能感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计量经济学章节体系内容一般是按照“概念———前提假定———理论推导———统计检验推导———案例”的顺序安排的。针对基础较差且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可以从实际例题出发,调整该顺序,即采取“案例———统计检验推导及验证———理论推导———再举例———前提假定———概念”的方式展开,结合案例来讲解相应的理论推导及概念内涵,然后再通过举例进行巩固,最后使学生系统掌握章节的核心内容。

2.针对民汉学生基础差异分化的实际情况,加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性较强的课程,可设计PBL型的案例题,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情境中,通过“讲解+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证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应减少对概念、理论推导等内容论证的时间,侧重对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和背后暗含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针对不同计量分析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及实证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能力。

3.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安排专题性讲座,及时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案例习题,由学带领组内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计量分析,同时组织小组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由组内选派一名学生讲解案例分析过程及相应的结论。

(四)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师资的专业能力

1.注意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衔接。师资队伍中应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专业的教师、统计学教师和计量经济学教师,并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以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性及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经济理论水平。教师只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才能带领学生借助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运用经济理论知识处理数据和模型检验,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象。这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灵魂所在。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根据本校经管类专业特点,选派教师参加主要计量经济学软件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革新教学方法

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结对子组建实验小组”、“好帮差”等形式,引入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为学生设计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通过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

中图分类号:S651;Q244;S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0-4953-03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ath Analysis between Chlorophyll Content, Fluo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Watermelon Yield

HUANG Xiang,HONG Juan,ZHANG Li-hong,GE Mi-hong,YE Li-xia,WANG Lei,CHEN Tao,CHEN Gang

(Wu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345,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watermelon variety Zaochunhongyu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nitrogen on photosynthetic traits change and yield of watermelon leaf,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were analyzed during seedling, cranberry and blossom period, swelling frui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very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parameters and yield, with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Y=

-3.018+0.012 Xnitrogen -0.004 3 XSPAD-0.017 0 X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0.001 0 Xvariable fluorescence -0.002 8 Xmaximum fluorescence +0.015 0 Xpotential activity+5.070 0 Xconversion of light energy efficiency.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otential activity,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yield.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SPAD,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maximum fluorescence had negative correlaed with the yield. The influence of each parameter on watermelon yield ranking from big to small as follows: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maximum fluorescenc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variable fluorescence, SPAD, potential activity. The effects of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and maximum fluorescence on yield were direct. The effects of potential activity,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SPAD were indirect. Nitrogen concentration had strong direct action and indirect action on yield.

Key words: watermelon(Citrullus lanatus);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dynamics parameter; yiel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path analysis

西瓜(Citrullus lanatus)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实甘甜,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番茄素及维生素C等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食用安全的食品[1]。目前,叶绿素荧光作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2,3],前人在作物营养元素上也做过大量类似研究[4-7],但有关西瓜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动力学参数对其产量的影响报道较少。因此,拟通过不同氮浓度下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之间的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西瓜品种早春红玉产量的影响,分析各个参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大小,旨在为西瓜的高产稳产、合理施肥及营养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试验设置

供试西瓜品种为早春红玉。将西瓜种子置于塑料瓶中晒种12 h,清水冲洗干净,在35 ℃恒温培养箱中催芽3~4 d。2012年4月5日播种,待种子发芽后,选取萌发一致的种子播种于塑料钵内(钵内装满细沙)。播种7 d后出芽,14 d后开始施营养液,用改进的Hoagland营养液配方[8],营养液用去离子水配制,各种养分元素均用分析纯试剂。

设8个施氮浓度(纯N):50(N1)、100(N2)、150(N3)、200(N4)、250(N5)、300(N6)、350(N7)、400(N8) g/L,每处理4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1.2 叶绿素含量、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测定

每份材料选取生长一致的3片功能叶,分别于苗期(6月10日)、伸蔓期(6月24日)、开花期(7月9日)和膨果期(7月23日)采用SPAD-502 DL叶绿素仪(日本美能达公司)测定叶绿素含量(SPAD值),用OS5-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美国Opti-science公司)测定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3片功能叶的平均值为该处理的测定值。测定叶绿素荧光时,叶片预先暗适应20 min,然后直接读出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计算代表PSⅡ潜在活性的参数(Fv/Fo)以及代表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的参数(Fv/Fm)。待果实成熟后,每个株系混合收获,称量果实总重量。

1.3 数据记载及处理

生长期间进行田间观察记载,所测定的项目编码如下:氮浓度(X1)、SPAD(X2)、初始荧光Fo(X3)、可变荧光Fv(X4)、最大荧光Fm(X5)、代表PSⅡ潜在活性的参数Fv/Fo(X6)、代表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的参数Fv/Fm(X7)和产量(Y)。数据使用Excel 2003和SAS 10.0进行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3.018

+0.012 X1-0.004 3 X2 -0.017 X3 -0.001 X4 -0.002 8 X5 +0.015 X6 +5.07 X7,P

2.2 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简单相关与偏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得到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简单相关系数及偏相关系数(表1)。从表1可以看出,氮浓度、初始荧光、潜在活性参数、光能转化效率参数与产量呈显著相关,而其他参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小。在这些显著性参数中,氮浓度、潜在活性、光能转化效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初始荧光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表1还可以看出,在偏相关系数中,只有氮浓度对西瓜产量的偏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氮浓度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也较大。

2.3 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反映了各指标在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对产量的综合效果,不能真正反映各指标对产量的直接或本质的作用[9,10]。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通径分析,对相关系数进行剖析,估算出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揭示这些参数与产量相关的原因。

通过对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表2),从表2可以看出,各参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是不均等的,作用从大到小为光能转化效率、初始荧光、最大荧光、氮浓度、可变荧光、SPAD值、潜在活性。在所研究的参数中,光能转化效率、氮浓度、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对产量的通径系数较大,表明这4个参数对产量的影响力较高;氮浓度和光能转化效率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为正,表明它们对产量的正效应比较明显;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为负,表明这两个参数对产量有明显的负作用。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氮浓度、光能转化效率和初始荧光是对西瓜产量影响较大的3个参数。保持合适的氮浓度,提高植株光能转化效率,降低初始荧光,有利于西瓜产量的提高。光能转化效率、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对产量主要是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影响不大;潜在活性、可变荧光和SPAD值与产量的相关主要是由间接作用产生,直接作用较小;氮浓度与产量的相关是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共同的影响,但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表明此研究所涉及的参数对西瓜产量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在实际生产上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植株的生长环境,提高西瓜产量。如适当的氮用量,特别是营养最大效率期氮肥的用量,提高其氮肥的利用率;提高植株的光能转化效率,增强植株光合效率,这些变化都有利于西瓜的高产稳产[5,11,12]。

试验仅考虑了西瓜生育期内氮浓度、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产量的影响,剩余通径系数仍然较高,表明还有其他影响产量的外界因子没有考虑进来,外部气候条件、土壤情况、试验环境的不同等均有可能对产量造成影响[6,13],具体还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高飞,张志发.中国西瓜生产实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李 晓,冯 伟,曾晓春.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0):2186-2196.

[3] 徐德聪,吕芳德,潘晓杰.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J]. 经济林研究,2003,21(3):88-91.

[4] 夏 乐,于海秋,郭焕茹,等. 低钾胁迫对玉米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8,16(6):71-74.

[5] 王 伟,李兴淘,綦左莹,等. 低钾胁迫对不同效应型大豆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8,27(3):451-455.

[6] 谭雪莲,郭天文,张国宏,等. 氮素对不同小麦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3):437-441.

[7] 马博类,徐礼根. 供氮水平对香根草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园艺学报,2007,34(2):469-472.

[8] 陈 钢,黄 翔,洪 娟,等.氮对西瓜生长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果树学报,2011,28(4):657-661.

[9] 汪宝卿,张礼凤,慈敦伟,等.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J].大豆科学,2010,29(2):255-259.

[10] 汪修奇,邓小军,李晓忠,等.湖南烤烟化学成分与焦油的相关、通径及回归分析[J].作物杂志,2010(2):32-35.

篇3

1 引 言

2,4,6三硝基甲苯(TNT)在军事和商业中[1]应用广泛。研究表明,TNT可引起生物体中毒[2~4],而二硝基甲苯(DNT)是TNT的主要分解物,也是涂料、橡胶和颜料等物质生产的中间物[5,6],该类污染物在环境水中浓度可达ng/L到 mg/L[7],长时间接触痕量的DNT会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和存活[8,9]。因此,检测环境水中TNT和DNT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报道的用于检测空气、水和土壤中TNT及DNT含量的方法,包括荧光光谱法[10]、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ERS)[11,12]、气相色谱结合电子捕获检测法(GCECD)[1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14]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15]。这些方法选择性和灵敏度较高,但是大多需要昂贵的仪器,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耗时长,因此,发展快速、简单和准确的TNT及DNT定量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紫外吸收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16],但选择性不高。如果样本中物质相似或者未知干扰存在的情况下,吸收光谱会发生重叠,影响其准确测量,因此限制了它在一些复杂体系中的应用。化学计量学可以利用数学分离代替化学分离来解决光谱重叠的问题[17,18],其中偏最小二乘法是功能强大的多元统计方法,在样本数量较少、光谱重叠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定量定性分析[19,20]。研究表明,通过消除一些干扰变量或者挑选一些包含重要信息的变量,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效果[21,22],如竞争性自适应权重取样法(CARS)[23]、迭代偏最小二乘(iPLS)[24]、变量消除法(UVE)[25]、遗传算法(GA)[26]、迭代保留信息变量法(IRIV)[27]。最近,Yun等[28]提出了一种新的变量挑选方法,即变量结合种群分析法(VCPA),该方法可充分利用子集之间的统计信息和变量间的相互关联,在处理近红外光谱数据时,VCPA方法比CARS、MCUVE、IRIV方法更具有优势。

TNT分解物中,2,4DNT和2,6DNT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9,30],但是目前尚未有结合计量学进行分析检测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选择TNT以及2,4DNT和2,6DNT作为环境水中炸药及其分解物的代表物质,结合化学计量学和紫外光谱法对其进行同时定量测定。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三组分混合物样本,其中25个作为训练集,15个作为独立预测集,此外还预测了四类真实水样(共8个样本)。比较了全谱和变量挑选两种建模方法的预测结果,选取每个物质的最优模型用于真实水样中目标物的预测,并采用HPLC方法对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光谱法结合变量挑选模型在复杂体系目标物同时测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Hitachi U29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SHIMADZU 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 V/V),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整个分离过程由CBM20Alite系统控制。

TNT(中国银光化学试剂厂); 2,4DNT和2,6NDT分析标准品(Aladdin公司上海);乙腈(色谱纯,成都科龙化学试剂厂)。实验用水均为超纯水。标准工作溶液:准确称取适量的TNT,2,4DNT和2,6DNT固体粉末,用乙腈溶解并定容,终浓度为200 μg/mL。

2.2 紫外吸收法测定单组分硝基苯

采用单组分校正法确定紫外吸收法测定TNT和DNT的线性范围。配制系列浓度的工作溶液。以溶剂为空白,测量各工作溶液在200~400 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根据各分析物在最大吸收波长下对应的吸光度与样品浓度构建立校正曲线,得到测定TNT,2,4DNT和2,6DNT的线性范围。

2.3 样本配制

采用三因子五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OAD)[31]配制25个训练集样本,15个独立测试样本。为了验证本方法的实用性,收集了自来水(四川大学化学馆)、池水(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河水1(府南河,成都九眼桥)和涂料厂附近的河水2(江安河,双流蛟龙港)4种水样,分别用0.45 μm滤膜过滤。每种水样配制两个样本。各样本均加入适量TNT,2,4DNT和2,6DNT (浓度均在线性范围内),模拟真实环境水样,每个样本光谱平行测定3次。表1列出了训练集样本(1~25号样本)、独立测试集(26~40号样本)以及真实水样(自来水41~42,池水43~44,河水1 45~46, 河水2 47~48)浓度配比。

2.4 化学计量学方法

偏最小二乘(PLS)算法通过最大化光谱矩阵X与目标物质浓度矩阵y之间的协方差为目标,逐一求解模型中的各个潜变量。将光谱数据矩阵与样本各组分浓度矩阵之间的内在联系关联起来,使校正模型更为稳健。在面临样本数目少而特征变量较多的问题时,可以有效提取有用化W信息。

变量模型种群分析(VCPA)[28]是一种结合模型种群分析和指数递减函数迭代进行变量挑选的方法,将挑选出来的变量用PLS建模。具体步骤如下: (1)随机将光谱变量建立K个子集,并对这K个子集建立K个PLS子模型; (2)统计K个子模型的评价参数,选取效果最好的前5%的子模型; (3)将前5%的子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权重统计,通过指数递减函数强制删除权重较低的变量; (4)确定剩下变量的最佳组合。

本研究采用以下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相关系数(R2),其计算公式如下:

所有数据处理及计算在MATLAB(Version 2013a, Math work, Inc)环境下完成,PLS和VCPA算法代码来自于中南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

3 结论与讨论

3.1 紫外光谱表征

TNT,2,4DNT和2,6NDT的紫外吸收光谱(图1)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位于228、245和236 nm,3个物质的吸收光谱存在严重的光谱重叠,在不经过预分离的情况下,使用传统校正方法难以准确分析3种物质的混合物。 因此,引入化W计量学模型,通过数学分离代替化学分离来解决光谱重叠的问题。

按照2.2节中方法,建立了紫外光谱法分别测定单组分TNT,2,4DNT和2,6NDT的标准曲线方程,表2列出了单组分测定的一些特征参数。

表1中的参数是没有经过任何预处理的样品得到的结果,虽然与文献报道的一些TNT和DNT测定方法[3234]相比,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的浓度偏高,但完全可以满足国家标准的测定需求(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5]中规定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硝基苯类为:一级标准2.0 mg/L、二级标准3.0 mg/L、三级标准5.0 mg/L)。

3.2 全谱偏最小二乘模型

为了建立可靠、准确和稳定的模型,本研究用了两种光谱预处理方法(SG平滑,一阶导数)处理原始光谱数据,并与未经处理的数据进行建模结果对比。因此,对于每个目标物而言,共建立了3个全谱模型。五倍交叉验证用于评估模型的质量。表3列出了PLS全谱模型的建模结果。

由表3可知,对于TNT和2,4DNT, 经过SG平滑预处理的数据建模结果较好,然而对于2,6DNT而言,一阶导数处理的数据建模效果更好。通过比较RMSEP和R2发现,全谱PLS建模预测TNT和2,6DNT的R2

3.3 变量挑选模型

同样采用三种光谱数据(原始,SG平滑和一阶导数)对每个物质建立了三种VCPA模型,预测结果见表4。比较表3和表4的结果可以发现,虽然VCPA模型挑选出来的变量个数只有10个左右,但是每一个物质预测结果的R2>0.98,高于没有变量挑选的PLS模型,表明通过有效变量的挑选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率。最后得到了每个物质的最优模型为:TNT,VCPA+SG平滑;2,4DNT,VCPA+SG平滑;2,6DNT,VCPA+一阶导数。

3.4 环境水样的检测

为了验证上述最优模型的应用性和可靠性,将构建的最优模型用于4种环境水的8个样本(每种水样取两个样本)中TNT、2,4DNT和2,6DNT的浓度预测,并同时采用HPLC方法进行验证。表5总结了环境水样的全谱PLS、VCPA和HPLC方法的测定结果。

图2A显示了真实样本的紫外吸收光谱图,2A中插图为未加入TNT,2,4DNT和2,6DNT的自来水、湖水和河水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在200~230 nm波长范围内有较强的未知背景吸收,而这个区域也是3个目标物的主要光谱信息区。这种背景干扰导致了全谱PLS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差,3个目标物质的回收率分别在60.8%~155.2%、73.2%~174.6%和47.2%~141.0%。然而,尽管真实水样中存在较大的未知干扰和目标物的光谱重叠,VCPA建模却可以通过消除无信息变量和干扰变量仍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呈现出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预测值与真实值和HPLC测定值非常接近,VCPA模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9.1%和98.6%,HPLC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7%、101.0%和102.2%。

图2B~图2D显示了VCPA挑选出来的光谱点,其中a, b分别代表TNT,2,4DNT和2,6DNT之间的差谱[36],蓝色和红色点为VCPA挑选出来的变量点。图2B~图2D的结果显示:VCPA模型挑选出来的光谱点主要分布在3种分析物的强吸收区域220 nm~300 nm之间,是属于苯环的ππ*跃迁的主要吸收带区域。 差谱图显示, 大多数VCPA光谱点分布在每种分析物与其它两种物质的差谱峰附近,表明挑选出来的光谱点大多位于这些分析物差异较大的区域。虽然VCPA挑选出来的少量点也位于3种分析物的弱吸收区域(300~400 nm),并且差谱的差异也比较小,但这些点也同时位于环境水背景吸收弱的区域,并且VCPA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点对这3种物质的同时定量有一定贡献。上述分析证明了复杂体系征变量挑选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变量挑选来降低干扰,明显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结 论

结合紫外吸收与化学计量学中的PLS方法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以在不经过任何预分离的情况下准确地测定环境水样中的TNT及其分解物(2,4DNT和2,6DNT)的含量。本研究建立了两种模型:全谱PLS模型和变量挑选VCPA模型,用于预测独立测试集和环境水样中目标物的含量,并用HPLC方法作为参照。通过对比两种模型和HPLC的测定结果发现,全谱PLS模型在存在干扰的环境水样中预测准确度低,而VCPA变量挑选方法通过有效地选出重要特征变量,剔出无信息变量,所以在存在未知干扰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取得准确的结果,VCPA模型对每个目标物的相关系数R2>0.99, 真实环境水样目标物的回收率为101.0%~104.7%,与HPLC方法的结果相近,显示出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本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光谱法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的分析策略,可以为环境中炸药及相关物质的定量检测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分析方法。

26 Leardi R. J. Chemometr., 2000, 14(56): 643-655

27 Yun Y H, Wang W T, Tan M L, Liang Y Z, Li H D, Cao D S, Lu H M, Xu Q S. Anal. Chim. Acta, 2014, 807(1): 36-43

28 Yun Y H, Wang W T, Deng B C, Lai G B, Liu X B, Ren D B, Liang Y Z, Fan, Xu Q S. Anal. Chim. Acta, 2015, 862: 14-23

29 Wright L K, Zellers ET. Analyst, 2013, 138(2): 6860-6868

30 Snels M, Venezia T, Belfiore L. Chem. Phys. Lett., 2010, 489(13): 134-140

31 Zhu G, Ju H. Anal. Chim. Acta, 2004, 506(2): 177-181

32 HJ 6002011,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NT、RDX、DNT Gas Chromatography.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水|梯恩梯、黑索金、地恩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6002011

33 HJ 5992011,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NTNCetylpridinium ChlorideSodium Sulfit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水质梯恩梯的测定 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992011

34 HJ 5982011,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NTSodium Sulfit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水质梯恩梯的测定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992011

篇4

[关键词] 小剂量性激素;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血液生化

[中图分类号] R711.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033-03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性激素治疗(HT)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绝经后妇女。HT治疗可有效缓解绝经期综合征和泌尿生殖道的萎缩,也有研究表明,HT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治疗骨折等[1,2]。但公众更关心的是绝经后妇女长期应用HT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的影响。因为对传统HT副反应的过多关注,目前国内外越来越注重对HT的小剂量、短期应用[3,4]。国际妇女协会最近的研究显示,应该在绝经早期对绝经妇女进行HT治疗,有针对性地应用最低的有效剂量,这样可以减少绝经后女性的副作用[5,6]。许多研究也提示低于常规剂量的HT方案能有效改善绝经相关症状[7-9]。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比较两种小剂量HT方案能否很好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提高绝经早期妇女生活质量,并观察其对血液生化有否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红旗医院就诊的自然绝经1年以上(或停经6个月但血清水平符合FSH>40 U/L、E2

1.2 服药方法

A组:每日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剂,每片1 mg,北京协和药厂)1 mg+安宫黄体酮(片剂,每片2 mg,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 mg;B组:每日口服利维爱1.25 mg(片剂,每片2.5 mg,南京欧加农公司)。各组每日均口服钙尔奇D(片剂,每片600 mg,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600 mg。观察期6个月。

A组方案中所用药物均为天然雌激素,用药后体内雌二醇水平增加,比较适用于实验室监测,有研究证实[10]1 mg E2V+2 mg MPA为较好的配伍方案。B组方案中所用药物性质与A组不同,B组的药物为人工合成的甾体激素,其在许多研究中证实[11-13]有效,反应少,尤其适用于血甘油三酯升高者。也有报道提示[14]其对情绪也有改善作用。同时口服钙尔奇D保证了研究对象充足的钙摄入和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

1.3 观察项目

以量表形式进行的Kupperman评分,观察一般指标:体重、血压、盆腔检查。特殊指标:盆腔B超了解子宫及子宫内膜、卵巢情况,乳腺触诊及乳腺B超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双侧检验的显著性水准为α=0.05。连续性数值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入组及退组情况

本研究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共计入组100例,两组各50例。退组总人数21例,A组11例,B组10例。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退组原因中因突发事件9例,另阴道少量流血:A组2例;胀感:A、B两组各1例;胃部不适:A、B两组各2例;体重增加:A组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2%、6.0%。退组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各组药物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经服药6个月治疗后,A、B两组评分均显著下降,用药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组K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

0.05),见表1。

2.3 用药前后血液生化变化

各组治疗对血脂均有影响,总表现为总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在A组升高,B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糖及红细胞压积均无明显变化。用药后A、B两组血小板均有所减少,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子宫内膜变化

治疗前A、B两组分别为(3.43±1.17)mm、(3.24±1.01)mm;治疗后分别为(3.57±1.46)mm、(4.11±1.86)mm,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严重影响着绝经妇女的生活质量。性激素治疗(HT)可以缓解和改善绝经妇女绝经后的一系列临床和生理症状,近年来国际上又提出了低剂量及个体化治疗。

本研究显示6个月期限内的临床常用的两种小剂量HT方案均可显著降低Kupperman评分[15],有效缓解和消除绝经早期妇女绝经综合征的症状,一定程度上改善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两组研究对象均未见明显不良影响,在服药过程中对血液生化指标出现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偶见HDL-C升高和血小板轻微降低,同时对子宫内膜也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提高绝经早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因此,两种低剂量性激素的疗法对绝经后妇女来说安全可靠、副作用小。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的不同方案在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方面的特点,A组为天然雌激素,用药后体内雌二醇水平增加,易于实验室监测,且有研究[16,17]证实戊酸雌二醇片1 mg/d+安宫黄体酮2 mg/d为较好的配伍方案。B组为人工合成激素,副反应少,适用于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者,有助于临床上治疗绝经后妇女的个体化的选择。

总之,两种临床常用的HT方案改善绝经症状的疗效相似,治疗效果好,副发应发生程度较轻。因此,临床应用中应该根据绝经妇女的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地个体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MeNagny SE. Prescribing Hormone Replacement I'herapy or Menopa-usal Symptoms[J]. Ann Int Med,1999,131(8):605-661.

[2] Skouby SO,Barlow D,Samsioe G,et al. Climacteric medicine:Euro-pearl Menopause and Andropause Society(EMAS)statements on post-menopausal hormonal therapy[J]. Maturitas,2004,48(1):19-25.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绝经学组. HRT的临床应用指南(2003)[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86-287.

[4] The MS Executive Committee Guidelines for hormone treatment of women in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and beyond[J]. Maturitas,2005,51:15-20.

[5] Panay N,Ylikorkala O,Archer DF,et al. Ultra-low-dose estradiol and norethisterone acetate:effective menopausal symptom relief[J]. Climacteric,2007,10(2):120-131.

[6] Lundstrom E,Bygdeson M,Svane G,et al. Neutral effect of ultra-low-dose continuous combined estradiol and norethisterone acetate on mammographic breast density[J]. Climacteric,2007,10(3):249-256.

[7] Utian WH,Shoupe D,Bachman G,et al. Relief of vasomotor symptoms and vaginal atrophy with lower doses of 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s and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J]. Fertil Steril,2001,75(6):1065-1079.

[8] Lindsay RL,Gallagherjc,Kleerekoper M,et al. Effects of lower doses of 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s with and without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on bone in elderly post menopansal women[J]. JAMA,2002,287(20):2668-2676.

[9] 孙爱军,秦明伟. 经皮用雌二醇凝胶预防绝经早期骨丢失用量的探索[J].生殖医学杂志,2000,9(5):276-283.

[10] 路军丽,袜守清,张孝松,等. 戊酸臻二醇与酪荦羟孕黼联合应用预防绝经近期低骨量妇女骨丢失的作用[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3):1593-1598.

[11] Zang H,Shi H,Speroff L. Low-dose hormone therap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China[J]. Climacteric,2010,13(6):544-552.

[12] Lambrinoudaki I,Armeni E,Rizos D,et al. Sex Hormon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receiving low-dose hormone therapy:The Effect of BMI[J]. Obesity(Silver Spring),2011,19(5):988-993.

[13] Naessena T,Lindmarkb B,Larsen HC,et al. Tibolone low dose (1.25 mg/d) therapy and postural balance in elderly women[J]. Maturitas,2009,62(1):72-75.

[14] Moore RA. Livial:a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J]. Br J Obstet Gynecol,1999,106(Suppl 19):1-21.

[15] 赵岩,吴颖,张淑兰,等. 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1):76-77.

篇5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riconazole-induced Neurological ADR and the Occurrence of Hypokalemia and Hyponatremia

CHENG Lin LIANG Zaiming LIU Zhirui YU Mingjie XIA Peiyuan

Dept.of Pharmac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riconazole-induced neurological ADR and the occurrence of hypokalemia and hyponatremia before ADR. METHODS:The medical records of 411 patients receiving voriconazole therapy,wh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November 2020,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all patients, including sex, age, body weight, type of infection, underlying disease, type of pathogenic fungal infe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route of voriconazole,maintenance dose,blood drug concentration,were collected.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ADR,including sex,age,types of infection,underlying disease,drug combination,occurrence time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were collected. The levels of blood potassium,blood sodium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es(ALT,AST,γ-GT,ALP,total bilirubin,direct bilirubin) within 3 days before the neurological ADR were also collected. The relationship of neurological ADR with voriconazole trough concentration,blood potassium and blood sodium levels was analyzed. RESULTS:Among 411 patients,31(7.54%)patients suffered from neurological ADR,which were higher in male(64.52%)than in female(35.48%),mainly in patients aged 50 and over(74.20%). The major infection type was lung infection(96.77%). Among 31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ADR,26 patients suffered from neurological ADR after 1-7 days after voriconazole administration,accounting for 83.87%. Thirty patients received intravenous drip,accounting for 96.77%. The incidence of neurological ADR in patients with voriconazole trough concentration>5.0 μg/mL(8.99%)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trough concentration≤5.0 μg/mL(3.42%,χ2=4.91,P=0.027).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mainly hallucinations(32.35%),irritability(32.35%)and poor sleep(17.65%),etc. Within 3 days before 30 patients,receiving related indexes test, suffered from neurological ADR, 16 patients(53.33%)had hypokalemia and 12 patients(40.00%)had hyponatremia,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ncidence of hypokalemia(24.74%,P=0.001) and hyponatremia(12.89%,P<0.001)in those without neurological ADR. There were 8,10,7,13,7 and 10 patients with ALT,AST,ALP,γ-GT,total bilirubin and direct bilirubin increased. In 31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ADR,the neurological ADR were relieved or disappeared after reducing the dosage or discontinuing voriconazole. CONCLUSIONS:The neurological ADR of voriconazole mostly occurs 1-7 days after voriconazole administration,mainly by intravenous drip,mostly in male and people aged 50 and over.The occurrence of neurological ADR may be related to trough concentration of voriconazole,and most patients suffer from hypokalemia or hyponatremia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ADR.

Keyword:

Voriconazole; Neurological ADR; Trough concentration; Hypokalemia; Hyponatremia;

伏立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是临床治疗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1]。该药的体内代谢呈非线性药动学特征,且相同剂量下不同患者谷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2-3]。有研究指出,伏立康唑治疗窗窄,中国人群的有效治疗浓度为0.5~5.0μg/m L;同时当血药浓度高于5.0μg/m L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增加[4]。伏立康唑常见的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视力损害和皮疹等[5]。值得注意的是,该药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尚缺乏相关实验室监测指标,一旦发生,只有减少剂量或者停药。这将严重影响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机制也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可能与该药谷浓度有关[6-7]。因此,考虑到伏立康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目前,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检测方法主要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8],但该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专职人员进行操作且费时,故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尚缺乏开展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的条件。因此,寻找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前的常规预警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显示,伏立康唑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用药早期(1~5 d)即可引发患者低血钾和低血钠,且发生率较高(低血钾为30%左右,低血钠为15%左右)[9],而低血钾和低血钠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10]。为此,除关注患者基本情况和伏立康唑谷浓度外,本研究还探讨了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发生前患者的低血钾和低血钠情况,旨在寻找该不良反应发生前是否存在其他临床常规指标的改变,为尚未开展相关治疗药物监测的医疗机构及其安全使用伏立康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1)使用伏立康唑并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患者;(2)年龄≥18岁;(3)病例资料可获得;(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由伏立康唑所致。

排除标准包括:(1)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前已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者;(2)不能明确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伏立康唑相关者;(3)伏立康唑治疗前已出现低血钾或低血钠者。

1.2 资料来源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411例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的资料。本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为KY2019131。

1.3 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静脉滴注注射用伏立康唑(比利时Pfizer Europe MA EEIG公司,注册证号H20181102,规格200mg)负荷剂量6 mg/kg,并以4 mg/kg维持静脉滴注,每日2次;或者序贯口服伏立康唑片(英国Pfizer Limited公司,注册证号H20150052,规格200 mg)200 mg,每日2次。

1.4 伏立康唑谷浓度检测

用药3 d待血药浓度达稳态后,于下次给药前30min时,使用抗凝管收集患者静脉血3~5 m L,以13 000r/min离心5 min。取上层血浆10μL,加入50μg/m L酮康唑(内标)甲醇溶液10μL,混匀,加入甲醇990μL,以13 000 r/min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10μL,再以13 000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2μL。采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LC-MS/MS法检测患者体内伏立康唑的谷浓度[8]。检测仪器为SIL-30AC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Shimadzu公司)、QTRAP 5500型质谱仪(美国AB sciex公司);伏立康唑对照品(批号100862-200701,供含量测定用)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方法学考察内容见文献[8]。

1.5 观察指标

1.5.1 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

上述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感染类型、基础疾病、致病真菌类型以及伏立康唑的给药方式、维持剂量、谷浓度等。

1.5.2 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

上述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感染类型、基础疾病、联合用药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

1.5.3 血钾、血钠、肝功能指标

检测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时患者的血钾、血钠、肝功能指标水平。低血钾的诊断标准为血钾<3.5 mmol/L,其中轻度为血钾3.0~3.5 mmol/L、中度为血钾2.5~<3.0 mmol/L、重度为血钾<2.5 mmol/L;低血钠的诊断标准为血钠<135mmol/L,其中轻度为血钠130~135 mmol/L、中度为血钠125~<130 mmol/L、重度为血钠<125 mmol/L[11]。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上述所有数据均由我院检验科提供。

1.5.4 转归

观察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转归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纳入患者的基本资料

411例患者中,男性占比(57.42%)高于女性(42.58%),平均年龄(57.1±9.4)岁,平均体质量(60.6±11.3)kg,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86.13%)为主,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36.01%)、白血病(21.65%)、糖尿病(18.73%),感染真菌以曲霉菌(41.61%)为主,静脉滴注(86.37%)为主要给药方式,伏立康唑维持剂量为200~300 mg,谷浓度为0.4~15.5μg/m L,平均谷浓度为(3.71±2.58)μg/m L。纳入患者的基本资料见表1(因同一患者同时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故表中基础疾病的总例数不等于411)。

表1 纳入患者的基本资料

2.2 纳入患者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2.1 基本资料

411例患者中,有31例(7.54%)出现了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男性占比(64.52%)高于女性(35.48%);年龄25~103岁,50岁及以上人群(74.20%)的占比较高;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96.77%)为主。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资料见表2。

2.2.2 基础疾病

在31例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13例为血液系统肿瘤伴感染(其中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10例为重症肺炎,3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例为肺癌,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1例为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期,1例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和2型呼吸衰竭。

表2 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资料

2.2.3 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情况

质子泵抑制剂中的奥美拉唑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CYP)2C19的抑制剂,会影响伏立康唑的谷浓度[12]。在31例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联合使用了肝药酶CYP2C19抑制剂奥美拉唑。

2.2.4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

使用伏立康唑1、2、3、4 d后各有5例,5 d后有3例,6 d后有2例,7 d后有1例,8 d后有2例,10 d后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使用伏立康唑3~10 d后出现不良反应的2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无法获得不良反应发生时的谷浓度。在有血药浓度数据的19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伏立康唑谷浓度为5.5~10.3μg/m L,平均(7.14±1.82)μg/m L,维持剂量为200~300 mg,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其余11例患者的伏立康唑谷浓度为0.6~4.9μg/m L,平均(2.89±1.26)μg/m L,维持剂量180~270 mg,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3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幻觉、烦躁、睡眠差等。伏立康唑谷浓度>5.0μg/m L患者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9%(8/89)显著高于谷浓度≤5.0μg/m L患者的3.42%(11/322)(χ2=4.91,P=0.027)。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见表3(表中,有10例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后1、2 d发生了相关不良反应,尚未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故未有谷浓度数据,且另有2例患者无法获得不良反应发生时的谷浓度,故谷浓度例次为19;此外,因同一患者同时合并有多种临床表现,故临床表现的总例数不等于31)。

2.3 患者血钾、血钠、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情况

在31例患者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前3天内,有30例患者检测了血钾、血钠和肝功能指标水平,共有23例(76.67%)出现低血钾和或低血钠。这23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53.33%)出现低血钾,包括13例(43.33%)轻度低血钾、3例(10.00%)中度低血钾;有12例患者(40.00%)出现低血钠,包括10例(33.33%)轻度低血钠、2例(6.67%)中度低血钠;有5例患者(16.67%)同时出现低血钾和低血钠。分别有8、10、7、13、7、10例患者出现ALT、AST、ALP、γ-GT、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结果见表4、图1。

表3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

表4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前3天内患者的血钾、血钠及肝功能水平

2.4 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未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低血钠、低血钾发生率比较

在未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380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24.74%)出现低血钾、49例患者(12.89%)出现低血钠,均显著低于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低血钾发生率(53.33%,χ2=11.58,P=0.001)和低血钠发生率(40.00%,χ2=16.13,P<0.001)。

2.5 患者的转归情况

31例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减少剂量或停用伏立康唑后,其相关症状均减轻或消失。

图1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前3天内患者血钾和血钠水平的折线图

Fig 1 Line charts of blood potassium,blood sodium levels of patients within 3 days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neurological ADR

3 讨论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是伏立康唑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0%[6,13]。本研究中,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4%,低于上述文献结果,这可能与本研究选取的采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有关。伏立康唑主要在肝脏代谢,可致肝功能损害、升高伏立康唑谷浓度,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3,5,7,14]。为此,本研究观察了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肝功能水平,结果显示,在检测了血钾、血钠和肝功能指标水平的30例患者中,有部分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

有研究显示,当伏立康唑谷浓度≥5.5μg/m L时,患者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谷浓度<5.0μg/m L者的2.7倍;当伏立康唑谷浓度≥4μg/m L时,患者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谷浓度<4μg/m L者的5倍[14]。本研究中,当伏立康唑谷浓度>5.0μg/m L时,患者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9%;当伏立康唑谷浓度≤5.0μg/m L时,患者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提示伏立康唑谷浓度可能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与文献[14-15]报道一致。国内外虽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伏立康唑的神经系统毒性可能与其谷浓度有关[4,6-7,14-15],但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不多,且样本量均较小(100例以下)[14]。本研究对我院411例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相较于以往研究,样本量更大。本研究结果显示,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男性和50岁及以上人群为主,提示这类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应注意观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调整给药剂量。伏立康唑给药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较早,有20例患者(64.52%)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出现在给药后1~4 d,这与文献[14]报道一致,提示使用伏立康唑后应立即关注患者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调整剂量,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烦躁、睡眠差、幻觉等症状为主,但也有患者出现精神差、焦虑和恐惧等症状,故应注意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有研究认为,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症状可在停药1~3 d后消失,且无神经系统后遗症[16]。本研究发现,患者在减少剂量或停用伏立康唑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症状均有所减轻或消失。

低血钾和低血钠均可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低血钾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嗜睡等,低血钠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困倦疲乏、烦躁不安等,这与本研究中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一致。本研究中,有76.67%的患者(23/30)在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前3天内出现低血钾或低血钠,且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低血钾和低血钠发生率,提示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后若发生低血钾和低血钠,应警惕由低血钾和低血钠引起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伏立康唑的给药剂量。

综上所述,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后1~7 d,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多发生于男性和50岁及以上人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伏立康唑谷浓度有关,且不良反应发生前大多数患者出现了低血钾或低血钠。因此,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后若发生低血钾和低血钠,除临床常规的补充电解质外,还应及时调整伏立康唑的给药剂量,警惕后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1)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且也并非机制研究,故伏立康唑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组后续将基于动物模型开展伏立康唑致相关不良反应的机制研究;(2)本研究只考察了未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患者的低血钾和低血钠发生情况,而未考察两者疾病严重程度对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中已排除了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前已出现低血钾或低血钠者),故后续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多种因素对电解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OREN I,PAUL M. Up to date epidemiolog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J]. Clin Microbiol Infect,2014,20:1-4.

[2] ULLMANN A J,AGUADO J M,ARIKAN-AKDAGLI S,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pergillus diseases: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2017 ESCMID-ECMM-ERS guideline[J]. Clin Microbiol Infect,2018,24:e1-e38.

[3] CHENG L,XIANG R,LIU F,et al.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and safety of voriconazole in elderly patients[J]. Int Immunopharmacol,2020,78:106078.

[4] CHEN K,ZHANG X,KE X,et al.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of voriconazole:a practice guideline of the division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Chinese Pharmacological Society[J]. Ther Drug Monit,2018,40(6):663-674.

[5]程林,翁邦碧,向荣凤,等.老年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0,42(19):1944-1949.

[6]戴婷婷,胡林,李逃明,等.伏立康唑所致精神异常与其血浆谷浓度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18,53(5):375-378.

[7]史长城,李晴宇,林能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4):957-960.

[8]向荣凤,尚圣兰,熊丽蓉,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和伏立康唑氮氧化物浓度及其临床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15):1478-1484.

[9]程林,翁邦碧,向荣凤,等.伏立康唑所致低血钾和低血钠及其与伏立康唑谷浓度的关系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0,42(13):1350-1354.

[10]谢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低血钾68例临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7):799-800.

[1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87-990.

[12] SHANG S L,CHENG L,LI X Y,et al. Effect of CYP2C19 polymorphism on the plasma voriconazole concentration and voriconazole-to-voriconazole-N-oxide concentration ratio in elderly patients[J]. Mycoses,2020,63(11):1181-1190.

[13] BENITEZ L L,CARVER P L. 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of azole antifungal agents[J].Drugs,2019,79(8):833-853.

篇6

中图分类号:F0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

1.计量经济学的早期含义

在17世纪时期,计量经济学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现,但当时,计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术语并未出现,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经济学家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概念。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在研究中发现在统计学和数学以及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发现这个发现的发现者将其命名为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对理论政治以及纯经济学的主观抽象法则进行试验和数据检验并由此来将纯经济学最大化的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通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这个定义表现了计量经济学是由统计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数学在经济理论领域的应用,也不能笼统得以为是经济理论问题的简单统计,只有将三者构建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特定的效力。

2.计量经济学的现代含义

由于计量经济学的早期目的在于科学化经济理论研究,因此在随后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完善中,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定义变的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内涵。第一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学理论数据,将经济学的经验理论包含在内一起分析,通过分析来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第二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的目标是建立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学中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模型来确定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对其他变量会造成多大影响。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工具来解决发生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变量变化问题,并引导人们对此类问题分析和了解并解决。

小结:发展至今,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但其基础和目标并未有多大改变。还是将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三者合一共同解决和推断经济理论假设的实证研究。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可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因此,计量经济学也可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自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其后果影响至今。作者认为这不一定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问题,其可归结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问题。由于人们对计量经济学的滥用和理解的不透彻所以才无法从理论计量经济学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计量经济学的特性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可以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当然,对于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质疑也从未间断过。凯恩斯认为计量经济学是“统计的炼金术”,“蹩脚的魔术”。他认为计量经济学到目前为止还算不上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此作者统计出了科学标准并表现了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1.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首先,科学哲学标准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标准:其核心是事物的可证实性。包括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柏林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亨善尔”逻辑主义。证伪主义科学标准。这种证伪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证实和证伪之间的逻辑不对称。凡是可以被证伪的那就不是科学的。

其次,我们可以在计量经济学中发现逻辑实证主义的特性:重视证实,观测,反对因果关系的存在,反对理论实体。从计量经济学中我们更能找到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影子,计量经济学的作用就在于对原有的经济理论或问题进行模式分析,不断假设推断,通过证实和证伪发掘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在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

2.计量经济学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首先,计量经济学具有不精确性。其实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从基础来源上来看,庞大的经济数据本身就具有不精确性,通过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也只能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我们能得到一个理想的世界,但未来是否真是如此还有待商榷。统计学也是计量经济学的构建者之一,这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是一个随机事件,是否得到想要的结果还需要共同的努力,这与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并未冲突。

其次,与其它学科一样,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从研究方法上而言,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经验实证的模型方法。这既是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所在也是其局限性所在。从经济学的语言层面而言,以统计学和数学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的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有着其自带的局限性。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的气息太重,这种以不平衡的逻辑为出发点的方法论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

三、结论与展望

时代在进步,人民富有了,消费提高了,伴随的经济危机也爆发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更加重对计量经济学的质疑。无法准确预测经济危机的到来,在解决经济危机上的能力不足都存在于人们疑惑中。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模型,在此模型中我么能够看到理想的世界,能够正确预测经济的走向,但是计量经济学中的统计学成分决定了其理想结果之外还存在其他结果。我们应当做的事理解透彻计量经济学并不滥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证明其是科学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经济领域中变量的变化以及影响的大小并知道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或有制定对策,那么应该会有效的应用计量经济学。

参考文献:

篇7

作为统计推断的一般方法论,数理统计学的发展不会弱化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方法论作用,相反地,随着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将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实证研究的水平与科学性。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二部分分析并论述统计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以及经济理论( 包括数理经济学) 等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讨论经济统计学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经济研究与经济管理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第四部分讨论发展经济统计学的主要途径。第五节是结论。

二、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是关于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表示、刻画及分析的一般方法论。统计学就其研究范畴来说,包括描述统计学(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与推断统计学两大领域。描述统计学主要是数据搜集、整理、加工、表示、刻画和分析等,包括概括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而推断统计学则是基于样本信息,对产生样本数据的母体或系统进行推断的方法论科学。现代统计学的迅速发展有两个主要历史原因,一是各个国家、政府和社会部门基于管理目的搜集社会经济信息的客观需要; 二是数学学科中的概率论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中,数据搜集的历史非常悠久,描述统计学特别是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刻画与分析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数据的搜集及数据质量本身是任何有意义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与前提。没有高质量的数据,任何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将毫无意义。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如何用简洁、方便、易于解释的方式,从大量复杂数据中概括其最有价值的信息,也是描述统计学的一个重要作用。

但是,现代统计学的发展及其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中很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由概率论的产生与发展推动的。概率论的产生最初主要是对赌博研究的需要,后来成为研究不确定性现象最主要的数学工具,广泛地应用于自然、工程、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在统计应用中,人们一般无法获得整个母体的信息,而只能搜集到母体的一部分信息,即样本信息,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获取整个母体信息的成本太高、时间太长或者因为客观原因而无法获得。因此,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样本信息推断母体的规律特征。在这个推断过程中,概率论对描述样本信息与母体规律特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学工具; 更重要的是,它对基于样本数据的统计推断所获得的结论能够给出某种可靠性描述。这奠定了推断统计学的科学基础,也是统计推断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推断( 如命理师根据手相或面相等样本信息推断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的最为显著的特点。

因为这些原因,概率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推断统计学的发展,特别地,概率论提供了很多数学概率模型,可用于对母体的概率分布进行建模。因此,统计推断就转化为从样本数据推断数学概论模型参数值以及其他重要特征等信息。这样,推断统计学就主要表现为数理统计学的形式。数理统计学有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模型参数的估计,另一个是参数假设的检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理统计学发明了很多推断理论、方法与工具。这些推断理论、方法与工具能够从样本信息推断母体特征、性质与规律,并提供所获结论的可靠性判断。由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大多是从实验数据或观测数据推断所研究的系统或过程的内在规律,因此,数理统计学被广泛而迅速地应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的实证研究。数理统计学之所以成为现代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因为它作为一门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论,符合人类科学探索的过程与需要,即从有限样本信息推断系统或过程的性质与规律。随着中国科学的发展与研究水平的提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各个学科,对实证研究的方法论的需要将与日俱增。

因此,统计学特别是数理统计学今后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与迅速的发展。描述统计学几十年来也有长足的进展,在包括实验或调查方案设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无论在方法论、调查手段还是工具方面,都有极大改进。数据挖掘作为一门关于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的新兴学科,可视为描述统计学的范畴。在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之间,描述统计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为描述统计学牵涉到数据的搜集、解释、整理、测度、表示、刻画与分析,而数据及其质量是推断统计学结论科学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描述统计学在刻画数据特征时所使用的一些统计方法与统计量,也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工具。与描述统计学相对应,经济统计学是对经济系统中各个主体、部门、变量和各种经济现象的一种数量描述。经济统计学的本质是经济测度学。经济统计学可视为描述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但不是描述统计学在经济学领域的简单应用,而是描述统计学和经济理论的有机结合。前苏联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统计,特别是部门统计,就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模式转为市场经济模式,部门统计乃至计划统计越来越不适用于描述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经济统计学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这其实是著名经济统计学家钱伯海( 1997)在他的晚年将精力从研究经济统计学转向研究社会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原因,因为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已经落后于中国经济转型以及中国经济统计学发展的需要。经济统计学主要是在描述统计学和经济理论两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统计学与经济学双重学科属性。

由于研究对象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经济统计学中量化描述经济现象与测度经济变量的理论、方法与工具,比描述统计学标准教科书所介绍的理论、方法与工具要丰富和复杂得多。这也是经济统计学的魅力所在。同经济学可划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样,经济统计学也可划分为宏观经济统计学、中观经济统计学和微观经济统计学。所谓宏观经济统计学就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主要是搜集和整理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所有数据信息,对包括存量与流量、总量与结构、国内与国外,静态与动态等各种方面进行量化描述与分析。

微观经济统计学也称为企业经济统计学,主要是对企业本身各种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经济现象进行量化描述。以企业财务为主要对象的会计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微观经济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企业财务统计学。所谓中观经济统计学,是指对介于整个国民经济与企业之间的中观部门,如政府部门、产业部门,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进行以数据为基础的量化描述。与经济统计学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假设经济系统是一个随机过程,服从某一客观运行规律; 任何观测经济数据,都是从这个随机经济系统产生出来的。计量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基于观测经济数据,以经济理论为指导,利用统计推断的方法,识别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经济运行规律。有关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方法论作用,可参看洪永淼( 2007,2011),李子奈和齐良书( 2010)。

可以说,计量经济学是推断统计学在经济学的应用,但并不是简单的应用,而是统计推断理论和经济理论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数理统计学中,统计推断是通过数学概率模型对样本数据建模。在计量经济学中,计量经济模型不仅仅是数学概率模型,其模型设定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 如选择哪些经济解释变量) 。

其次,数理统计学的一些方法论并不能直接用于对经济数据的统计推断,因为经济数据有其特殊性。比如很多高频金融数据,有所谓的波动聚类现象( volatility clustering) ; 在劳动经济学中,很多数据存在所谓的内生性,这种内生性对识别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很大困扰。另外,一些计量经济模型,如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动态资产资本定价模型( Hansen、Singleton,1982),是通过欧拉方程条件矩刻画的,其中经济理论( 如理性预期理论) 并没有假设相关经济变量的概率分布已知。因此,数理统计学没有现成的方法可用于估计、检验这个模型。这就是为什么2013 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Hansen( 1982)提出广义矩( GMM) 估计方法的原因。

第三,使用什么样的计量经济模型,要由所研究的经济问题来决定。什么时候需要用回归模型,什么时候需要用波动模型,什么时候需要用整个概率分布模型,这并不是由研究者个人随其偏好而定,而是取决于所研究的经济问题的本质。例如,用历史数据研究市场有效率理论以及资产收益率的可预测性时,合适的计量经济模型是时间序列回归模型( 即条件均值模型) 。这是因为预期收益率可由条件期望来刻画( 陈灯塔和洪永淼,2003)。

第四,计量经济学是经济计量模型的推断方法论,包括如何估计参数和进行检验参数假设,判断模型是否正确设定,以及如何进行经济解释。参数假设与原始的经济假说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经济学家关心的是经济理论、经济假说的正确与否,为此必须首先将经济理论和经济假说转化为可检验的计量经济模型的参数假设,然后利用经济数据进行参数假设检验,并解释参数假设检验结果的经济含义。计量经济学建立在经济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即建立在经济统计学的基础上。经济统计学对经济变量和经济现象进行量化测度,这些测度首先表现为经济数据。经济数据是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原材料。计量经济学的推断结论的科学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原材料即经济数据的质量优劣。

绝大多数经济数据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观测数据,不能用可控的实验方法获得,因此经济数据的测度具有巨大的挑战性。同时,由于经济观测数据的不可实验性,计量经济学需要一些基本假设,如假设经济系统是一个随机过程,经济观测数据是经济随机系统的一个( 偶然) 实现,经济随机系统满足某种平稳性或同质性条件,等等。这些假设是否符合客观经济现实也会影响计量经济实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对经济变量、经济现象的准确测度,是经济实证研究的先决条件与基础。没有高质量的经济数据,任何经济实证分析及其结论将毫无意义。

与此同时,经济统计学可以揭示、刻画重要经济变量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通常说的典型经验特征。这些典型经验特征实际上是经济实证研究与经济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与出发点。测度与刻画经济变量的数据特征,包括它们之间数量关系的特征,是经济统计学的范畴。如何更进一步地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内在规律,则需要经济理论与统计推断。经济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概率论一样,可以指导对经济现象的建模。因此,在经验典型特征事实基础上,以经济理论为指导,对经济现象进行建模( 所建模型即为计量经济模型) ,并基于经济观测数据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统计推断,从中找出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及经济运行规律,并解释经验典型特征事实。这是计量经济学的范畴。可以看出,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统计学、经济理论( 包括数理经济学) 与数理统计学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交叉学科。正如著名计量经济学家Goldberger( 1964)指出的,计量经济学可以定义为这样的社会科学: 它把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推断作为工具,应用于经济现象的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学研究从定性分析为主转为定量分析为主,特别是转为实证研究为主,可以预计,计量经济学作为实证研究最主要的方法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经济统计学是对各种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经济主体的一种量化描述,其本质是经济测度学。而计量经济学是在观测经济数据的基础上以经济理论为指导进行计量经济学建模与统计推断,从而检验经济理论和经济假说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并揭示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和内在经济运行规律。

很明显,经济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经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经济实证研究的完整的方法论。经济统计学是经济研究的基础方法论,是整个经济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前置环节。计量经济学的推断方法,包括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 由经济理论指导) ,模型参数的估计、检验及其经济解释,是经济实证研究的主要内容。1970 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曾说过,计量经济学可以定义为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这种分析基于理论与观测的并行发展,而理论与观测又是通过适当的推断方法得以联系。换言之,计量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测度两者基础上的,而经济理论和经济观测又是通过统计推断方法,即通过数理统计学而联系在一起。与经济统计学一样,计量经济学同样具有统计学与经济学两种学科属性,并不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以上各个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 表示。

三、经济统计学的地位与作用

前文分析指出,经济统计学是对经济现象的量化描述与对经济变量的测度,而计量经济学则是在观测经济数据的基础上,以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统计推断,揭示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与经济运行规律。经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一起,构成经济实证研究完整的方法论,其中,经济统计学是经济实证研究与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方法论前提,它起着一种基础性方法论的作用。那么,经济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管理和经济研究中具体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作为经济测度学,经济统计学用数字描绘经济系统的各种经济现象、各个经济主体、各个经济部门、各个经济层面在不同时间的动态立体图景。Samuelson 和Nordhaus( 2000)指出,虽然GDP 和国民经济核算似乎有些神秘,但它们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如同人造卫星探测地球上的气候,GDP描绘出一幅经济运行状况的整体图形。这种对经济现象的数字描述,为经济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以及社会公众了解整个经济现状以及进行相关的经济决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在现代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的基础,而在经济统计学中,国民经济统计学是宏观经济学的统计版本,企业经济统计学则是微观经济学的统计版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对经济系统的理论描述,而宏观经济统计学和企业经济统计学是对经济系统的一种现实描述,以数量的形式描绘了整个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

第二,统计学有一个重要思想,是通过构造简单、方便、易于解释但又具有科学性的统计方法与统计工具,从大量数据中概括其最主要特征与最有价值信息。经济统计通过收集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的大量经济数据并且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这是经济统计的最主要任务与最主要功能。在信息爆炸时代,从海量数据中总结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地以简单、方便、易于解释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政府官员、经济学者、企业家、社会公众,这些重要经济信息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企业微观管理与决策及社会公众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基础。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各国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央行的货币政策,而通货膨胀率,主要是CPI 的测度,其有效性、精确性与科学性是央行制定政策的依据。第二个例子是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与经济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测算GDP 是一个重要问题。第三个例子是如何测算中国的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 ,这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公众对官方的经济统计数字经常表示质疑,这种质疑一方面表明,中国经济统计学家与经济统计工作者还需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和改进工作,另一方面也表明经济统计学知识在中国的普及势在必行。

第三,经济统计学是经济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的前提与基础。经济统计学提供的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实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众所周知,经济学研究的最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所观察到的各种经济现象进行理论思维与理论创新,揭示经济运行规律。经济统计学可以从观测经济数据中找出重要的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构成经验典型特征事实。经验典型特征事实是对复杂经济现象的一种概括性刻画,是经济学实证研究与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宏观经济学中, Phillips( 1958)从英国宏观经济数据中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这后来被转化为刻画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经验典型特征事实,构成了凯恩斯以后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所有宏观经济理论都必须能够解释为什么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上个世纪70 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陷入了滞涨阶段,菲利普斯曲线变为正斜率,这个新的经验典型特征事实推动了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另一个例子,是由Mehra 和Prescott( 1985)提出的所谓证劵风险溢价之谜( equityrisk premium puzzle) ,即美国证券市场收益率远高于无风险债券市场收益率。这一经验典型特征事实,对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领域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微观经济学中,有所谓的恩格尔曲线,即一个家庭消费所占的比例随收入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是恩格尔通过微观经济统计数据发现的经验典型特征事实。在金融学方面,早在1960 年代,金融经济学家就发现,股票市场存在波动聚类现象,即今天一个大的波动,明天常常伴随另一个大的波动; 今天一个小的波动,明天常常会伴随一个小的波动,这两种变化交替进行,而不是大小波动均匀分布。2003 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Engle( 1982)提出的著名的ARCH 波动模型之所以流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可以解释金融市场波动聚类这个重要经验典型特征。在中国,引起中国经济学者、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关注的很多重要经济问题,其实都有经济统计学的贡献。

例如,经济学家在分析中国经济统计数据过程中发现,劳动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在过去近20年中逐步降低。这个经验典型特征事实成为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学者的热门研究课题。中国经济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水平的提升,关键就是要能够在细致、准确地搜集与分析中国经济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反映中国经济在转型期的经验典型特征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转型理论解释中国经济的运行及发展趋势,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如果中国经济学能够遵照这种研究范式,那么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将得到很大提升,并对经济转型理论做出自己创新性的贡献。但是,目前中国经济统计学家、计量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家在总结中国经济经验典型特征事实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对重要经验典型特征事实在经济研究与理论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与重要性,也认识不足。

第四,经济测度对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经济测度的质量决定了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结论的科学性。其次,经济数据,特别是经济数据的类型,对计量经济学学科发展影响巨大。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经济数据观测的误差( measurement errors) ,对计量经济学的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参数假设检验,有很大的影响,如导致不一致的参数估计。为了研究测度误差的影响,计量经济学很早就有了一个分支,即变量误差的计量经济学。当然,变量误差也可能由其他因素而非测度误差引起。第二个例子是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的发展。Nelson 和Plosser( 1982)在一个实证研究中发现,绝大部分宏观经济时间序列,包括GDP、CPI和股票价格,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这对当时以平稳时间序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提出了挑战,因为平稳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不适用于分析非平稳时间序列。

后来的单位根和协整等现代时间序列经济学理论,就是为了研究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发展起来的。第三个例子是不完全识别计量经济学( partialidentification econometrics) 。在微观经济数据中,有一些经济变量不能获得精确测度,比如在美国问卷调查一个人或家庭收入时,因各种原因只能调查收入处于哪个区间,不能获得一个精确测度。这种不精确经济测度,对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地,在估计计量经济模型参数值时,不能获得点估计,只能得到区间估计。这种统计推断的方法催生了一个新的计量经济学分支,即部分或不完全识别计量经济学。第四个例子,在大数据时代,各种以前没办法获得的数据,现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得到,比如在金融市场,可以获得每笔交易数据,即tick by tick data,每次交易的价格、交易量以及交易的时间点,都可以完整地记录下来。这种新型的交易数据,包含很多交易行为和市场微观结构的信息。除金融市场外,超级市场或商店通过信用卡完成的交易,其交易以及交易者的信息,也同样可以获得。对这种实时交易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建模及推断,产生了一个新的计量经济学分支超高频数据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ofultra-high frequency data ) 。更多讨论参见Engle( 2000)和Engle Russell( 1998)。

最后一个例子是面板数据。以前大部分经济数据,要么是时间序列数据,要么是横截面数据。现在,越来越多的二维数据,即对每个横截面单位( 如个人、家庭、国家等) ,可以在不同时期跟踪并测度。这种二维数据称为面板数据。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是美国密歇根大学PSID 调查数据。这个数据库调查了很多美国的个人和家庭,而且在不同时期跟踪测度,对研究美国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数据推动了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实际上,不仅是面板数据,现在也可每天观测到一个曲线,如IBM 股票价格每天从开盘到收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又如不同城市每天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这些在统计学上称为函数数据,有相应的统计模型,更多讨论参见Ramsey 和Silvema ( 2005)。上面几个例子表明,数据的类型,即经济测度的类型,在很多方面都推动了计量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这其实是经济统计学对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和重要贡献。第五,一个多世纪前,有一位美国学者说过,统计思想与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和要求一个人能够读、写一样,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大量具有经过系统训练的经济统计人才,对完善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提高治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经济统计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大量高素质、具有系统的经济统计学训练的专门人才,推动中国市场化经济转型、提高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国家社会治理水平。尤其是,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需要培养大量懂得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基于数据进行决策与管理的经济统计人才

四、如何推动经济统计学的发展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升与发展经济统计学?第一,坚持经济统计学是经济测度学这个基本学科定位。经济统计学用数字描绘各种经济现象、各种经济主体、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不同层次在不同时间的动态全景图像。经济统计学的最主要任务是经济测度方法论的创新,发展能够更精确地测度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理论方法与工具,并应用于实践。这个基本定位将保证经济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基础地位,从而不会受到包括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在内的其他相关学科在中国兴起的可能冲击与影响。一些学者曾提出广义经济统计学的建议,将作为推断方法论的计量经济学作为其中一部分。

这种想法符合统计学的范畴定义,即如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那样,经济统计学也可分为经济测度学和计量经济学。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计量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在国外已有80 多年历史,在中国也有30 多年发展历史。如果将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统计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可能会出现计量经济学取代经济统计学的情形。因此,坚持经济测度学的基本定位可以更加明确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有利于经济统计学的长远发展。在这方面,邱东( 2013)对国民经济统计学科的定义与内涵、外延发展,做了精确阐述。

事实上,在国外,经济统计学主要也是定位在经济测度学方面。第二,发展经济统计学必须立足本土化。在中国,经济统计,特别是现代统计学意义上的经济统计,历史不是很长。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与不同群体或阶层之间差异巨大,经济统计不但水平较低,而且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也特别巨大。这种基本国情为在中国发展经济统计学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比如,关于宏观经济数据的构建,一个重要问题是处理季节性因素。在西方的经济统计工作中,季节性因素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比如感恩节、圣诞节、元旦等等,其处理都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季节性因素。比如中国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都是根据中国农历而定,而不是根据西方公历而定的季节性因素。这些季节性因素的处理方法将与国外季节性因素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这是中国特色。

又如,中国在过去30 多年,成功地从计划经济模式转为市场经济模式。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程度还比较低。中国经济统计学家能否提出一套刻画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程度的指标,以测度中国市场经济完善的程度? 还有,中国过去30 多年,以要素投入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面临一个转折点。中国经济必须经济转型,以确保持续稳定发展。对中国过去30 多年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一些不可持续的因素制约,如对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在统计方法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有说服力的量化描述与估计。最后,中国正处于实现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过程中,对中国梦的量化指标的构建,包括对人民幸福感指数的构建,也是中国经济统计学家,计量经济学家与经济学家可以做的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研究工作。总之,立足本土、立足国情、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将使经济统计学焕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第三,大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中国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与现代化。上文在描述经济统计学的重要作用时,讨论了经济统计学对发展其他学科,特别是计量经济学的重要作用。同样地,包括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在内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对发展经济统计学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前面提及,著名经济统计学家钱伯海在他的晚年,集中精力从事社会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他从经济统计学研究中深深感受到要发展经济统计学,特别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核算体系,必须有新的经济理论作为指导。作为经济测度学,经济统计学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统计抽样调查。

在这方面,数理统计学特别是抽样理论的最新发展可以提供很大帮助。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对宏观经济变量的测度,以及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描述及解释,也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宏观经济变量是微观经济变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加总( aggregation) 。由于微观个体的异质性,加总以后的宏观经济变量的性质,以及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原始的微观经济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需求函数,即微观个体需求与个体收入之间的关系,如果对微观层面个体的需求函数加总,所获得的总需求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与原来个体的需求函数将有所不同,除非微观个体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满足所谓的hypathetic utility function 假设。由此可以看出,对宏观经济变量的测度( 类似加总) 之后,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变量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需要有微观基础,而这就涉及到经济理论。另一方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对理解宏观经济变量的性质也是很有助益的。例如,Granger( 1980)讨论了微观消费函数的加总问题。他假设个体之间的边际消费倾向系数有所不同,而且微观个体的边际交易倾向的数值可视为是从 分布中产生的实现。

加总以后的宏观消费变量与原始个体消费变量的统计性质将出现本质区别: 虽然微观个体的消费是一个短记忆的时间序列,但是加总以后的宏观消费变量将具有长记忆( longmemory) 的时间特性。总之,推动各个统计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将促进各个学科的发展,包括经济统计学。不管是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或是数理统计学,这些相关学科都有它们共同的基础,即统计思想与统计思维。因此这些学科完全能够在互相交叉融合中不断完善。同时,也有可能因此产生一些新的交叉学科。例如,实验产生的数据与现实观测经济数据有很多不同特点。特别地,经济观测数据是各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具有不可实验性( 即不能通过重复实验获得) ,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办法将其中某一或某些因素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准确地分离测度出来。而实验经济学则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可以较精确地测度所关注因素所产生的后果。实验经济学实质上是通过可控实验改进经济测度,从而可以更好地研究经济行为与经济规律,包括经济因果关系。

事实上,实验经济学与经济测度学及计量经济学的交叉与融合,正在产生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即实验计量学( experimetrics)。第四,为了发展经济统计学,必须大力推动国际化,通过国际化推动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在中国,经济统计的历史相比西方国家短得多,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只有30 几年历史,而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历史,我们在统计资料搜集、统计方法与工具等各个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上个世纪70、80 年代,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厦门大学合作,提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是西方经济统计学、现代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范例。今天中国的经济统计学同样可以从国外相关学科学到很多有益于自己学科发展的知识。例如,众所周知,GDP 大体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社会财富水平。但是GDP 作为描述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缺陷,既不能精确地反映总量,也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与效益,更不能反映经济结构、社会分配、民生改善、以及对环境破坏的程度等等。

认识到GDP 的种种缺陷,国外学者,包括经济统计学家、经济学家,过去几十年提出各种指标,试图修正GDP 的缺陷,比如Nordhaus 和Tobin( 1972)提出了去除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等成本的净经济福利指标; Repetto等( 1989)提出了扣除资源损耗成本的国内生产净值; Daly、Cobb( 1989)提出了将财务分配状况、社会成本等因素计算在内的所谓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 Pinter、Hard( 1995)提出可持续发展指数; VonWeizsacker 等( 1997)提出了绿色GDP 概念,等等。这些对构建适合刻画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与发展水平的指标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第五,必须顺应时展潮流,与时俱进地发展经济统计学。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如何有效地获取大数据中的有用信息,统计学无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理论与工具。与此同时,大数据也为包括经济统计学在内的统计学等分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空间。例如,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电子商务,正在中国蓬勃兴起,深刻地影响了贸易、购物、消费乃至生产形态。如何统计电子商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经济统计问题,这也为经济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又如,大数据使得以较高频率测度宏观经济变量成为可能。目前绝大多数的宏观经济变量( 如CPI) 最高频率只有月度数据,在大数据条件下,完全有可能获得更高频( 如每周) 的宏观经济数据,这样可更及时反映客观经济运行情况。第六,加速经济统计学教材更新换代,尽可能地全面反映几十年来中国乃至世界上经济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的研究成果。在国外,不论是统计学还是经济学相关专业,大都没有经济统计学课程设置,因此也就没有相应的教材。这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其他经济学课程有很大不同。因此,中国经济统计学教育必须更加注重教材建设,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各个相关学科以及经济统计的理论与实践,尽量汲收国内外所有有用的研究成果与经验,争取使经济统计学的研究与教育不但成为中国经济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成为引领世界前沿研究的国际化学科。

五、结论

本文从统计学和经济学统一的视角出发,分析论述了现代统计学若干分支,特别是概率论、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以及经济理论( 包括数理经济学) 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发展前景。分析表明,统计学的这些相关学科,各自定位非常清晰,在各自学科发展方面,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发展空间。其中,经济统计学既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经济学的分支,是统计学与经济学结合的交叉学科,具有统计学和经济学双重学科身份。经济统计学本质是经济测度学,是经济测度的方法论,是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这是经济学其他任何相关学科,包括计量经济学,经济理论,数理经济学等无法替代的;也是统计学的其他相关学科,包括数理统计学无法替代的。

篇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计量经济学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的诸多高校近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安徽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高校,近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改革。计量经济学作为安徽科技学院经济类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应用型教学改革的重点。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内一些主流权威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均对向其投稿的文章要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注重计量建模等实证分析在经济问题研究中的作用。这一现象提升了计量经济学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有利于促进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发展,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了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交叉学科,除了对经济学基本理论要有所了解外,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尤其是对数理统计知识的掌握,对学好计量经济学十分关键。正是由于计量经济学大量运用数学推算、数学模型,使得很多学生尤其是数学功底较差的文科生,在刚刚接触还没有深入学习计量经济学时,就已经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受到很多学生由于害怕数学,对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不能够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实质,导致其在运用计量经济学进行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错误和不规范。围绕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对课程教学的要求,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讨论目前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应用型本科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先修课程缺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是数学与统计学,经济理论只是运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具体经济问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对计量经济学的思想及模型的推导及回归结果的检验都是数学、数理统计学的知识,因此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学生必须要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知识。这些课程的难度系数较高,要学完上述的有的课程至少需要三个学期,但是当前应用型高校建设的一个方向是压缩理论课的学时,提高应用型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安徽科技学院在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进行的改革中,为了减少理论课在四年中的比重,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的教学全部放在大一学年,只用了一个半学期的学时,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由于课程难度大,学生无法牢固掌握这些知识。计量经济学放在了第二学年上半学期,并且与统计学同时进行,在计量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统计量的分布和假设检验的理论背景也无法理解,这不仅增加了授课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从一开始就使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抱有畏惧的心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1.2 缺少适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材 计量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分支,引入国内的时间较晚,在全国财经类专业普遍推广的时间也不足十年,所以早期的计量经济教材大多为国外翻译本和移植本。由于国外经济学理论很早就已经十分数理化,国外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选拔也注重学生的数理分析的功底,这与国内的差别很大(国内经济学专业在很长时期内只招收数学功底差的文科生)。因此国外计量经济学教材主要是介绍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以理论推算为主,这对于国内本科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近年来国内学者出版了不少自己编写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但是现存的教材还是包含了太多的数学与统计学知识,过多的侧重数学推导,给学生的感觉更像是一门数学课,而不是一门经济学课。缺少案例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头扎进了大量的数学理论模型之中,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运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对于安徽科技学院这样的以建设应用型本科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材显然不符合要求。安徽科技学院财经类专业自开设以后一直以招收文科生为主,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材过多注重数学理论,缺少案例分析的现状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度较大。

1.3 注重课堂理论教学,缺少实验教学环节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活动,大多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在进行计量经济学讲授时主要是介绍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然而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和统计学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尤其是像安徽科技学院这样以应用型人材为培养目标的高校,更应该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但是由于受到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安徽科技学院一直没有开展大范围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学生在学习了计量经济学的估计方法之后,没有实际进行相关的软件操作,因而不能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之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使得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材培养目标建设无从谈起。

1.4 师资力量缺乏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国内普及时间较晚,由于早期的国内经济学教育主要以政治经济学为主,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所以目前各高校中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多数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数理经济方面的培训,承担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在高校招生扩张之后,又出现了新增专业的扩张,经济学相关专业是学生报考的热门,各高校争相开设,学生人数和专业数目的增加,造成了承担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师资力量缺乏。目前承担计量经济学授课的要么是纯粹数学背景而无经济学知识的教师,要么是数学基础薄弱的接受过现代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学专业教师。既有良好的数学功底,又有丰富的经济学理论功底的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匮乏。像安徽科技学院这样的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人才缺乏问题更加严重。

2 应用型本科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要做好相关课程的协调和配合 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高校建设的课程改革将大量的课程安排在大二,就计量经济学而言,最适合开设的时间是大三,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统计学、宏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增加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的教学课时,分不同学期开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好数学理论基础,为以后学好经济学服务。

2.2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定位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根据这一目标定位,应当合理安排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有舍有取。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将各单元连结起来,尽量将理论推导背后的思想传达给学生,减少数学推导过程在课堂中占用的时间。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白理论的由来,以指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又可以减少学生因过多的数学推导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在每章学习结束后,都用一个案例将整章的内容加以总结和运用,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2.3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因此,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必须进行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是计量经济学在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在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安排上,应做好规划,避免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脱离,如在理论课全部结束后开设实验或者进行了大部分后开设。应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结合,每结束一章的理论教学就安排一场实验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了解,又避免了学生因时间长而遗忘所学理论。

2.4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 针对全国高校计量经济学专业教教师缺乏的现状,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更大。要求地方高校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在人才引进中占得先机,同时还要提供发展平台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做好对现有的内部教师的培训,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更新发展迅速,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更新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跟踪学术前沿,因此,学校应该利用假期,选派任课教师到相关机构进行计量经济学培训,提高本校教师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2).

篇9

(二)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协调目前,在新疆高校的此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之间的不协调性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同一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教师所教授计量软件的类别不同,再加上教材的多样化,一般很难统一成一种教材。二是对于新疆高校学生来说,根据主编的学术声望和出版社级别所甄选的教材有的内容过多且难度较大,增加了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三是在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中,有的学院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教材甄选的主要依据,有的高校则注重某种计量软件操作的实践指导性为教材甄选原则。

(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新疆高校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其本身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他们本身对数学和需要数学基础的统计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非常低。这与计量经济学的连贯性要求有差距,因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有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而且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一些前期内容上“卡壳”后,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会明显影响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有的学生听不懂的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放弃本课程学习的念头;有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样的课程自我效能感特别低,有的学生从开始就彻底放弃了学习此类课程。所以,在民汉学生合班的计量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民族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呈现两级分化的状态。

(四)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教授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数学背景、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还要具备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目前,新疆高校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具备这样要求的明显偏少。这就导致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与经济模型脱离、与实际案例脱节、与相关计量软件分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有的高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是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科背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虽然能够讲授计量经济学,但由于学科功底不够深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计量软件分析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第二,有的高校理论教学与软件教学完全由两个学院的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由经济类专业的学院负责,而计量软件由数学或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负责。从学科融合角度看,导致计量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讲授产生脱节,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有的高校仅注重某种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学生根本不了解经济计量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五)验证式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目前,新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填鸭式”地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第二,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少考虑学生统计思维和解释数据能力及其运用计量模型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统计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改进

(一)根据学生差异调整教学内容

1.加强统计学内容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统计学原有基本内容应该保留,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

2.针对民汉合班教学形式,建立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之间教学沟通机制。注意三门课程教学的前后顺序,避免内容重复讲授,而且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对于涉及的数学基础与概率论及数量统计部分,如有必要可适当多分配一些课时。对一些重要但难度较大或因课时受限的内容,应予以简单介绍,以满足“吃不饱”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提高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多引用有关新疆经济发展的案例,这样既可以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编制《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和习题库》,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其中,案例库由教师负责编制,习题库由优秀学生的实践调查报告和国内最新习题组成。

(二)教材和软件甄选应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在计量经济学教材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教材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评价机制。教材应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不仅要注重理论和统计方法,注重数学推导,同时还要增加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教学课时数。

2.教材甄选应突出“理论+实际案例+软件”的特色。同时,根据长期的实践积累,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综合各类软件优势,编写实验教学手册,提纲挈领地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弥补教学软件单一的弊端。

(三)调动自我效能感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计量经济学章节体系内容一般是按照“概念———前提假定———理论推导———统计检验推导———案例”的顺序安排的。针对基础较差且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可以从实际例题出发,调整该顺序,即采取“案例———统计检验推导及验证———理论推导———再举例———前提假定———概念”的方式展开,结合案例来讲解相应的理论推导及概念内涵,然后再通过举例进行巩固,最后使学生系统掌握章节的核心内容。

2.针对民汉学生基础差异分化的实际情况,加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性较强的课程,可设计PBL型的案例题,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情境中,通过“讲解+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证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应减少对概念、理论推导等内容论证的时间,侧重对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和背后暗含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针对不同计量分析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及实证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能力。

3.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安排专题性讲座,及时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案例习题,由学带领组内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计量分析,同时组织小组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由组内选派一名学生讲解案例分析过程及相应的结论。

(四)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师资的专业能力

1.注意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衔接。师资队伍中应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专业的教师、统计学教师和计量经济学教师,并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以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性及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经济理论水平。教师只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才能带领学生借助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运用经济理论知识处理数据和模型检验,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象。这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灵魂所在。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根据本校经管类专业特点,选派教师参加主要计量经济学软件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革新教学方法

篇10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学科。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的结合:“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本科《计量经济学》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统计学、线性代数为基础,课程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一门真正的经济学课程。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学会建立和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处理经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真正实现“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的结合”。使得学生掌握“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的全过程,具体来说要求学生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中误差项假定的诸问题,线性模型的扩展,建立方程组模型的估计。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教学实践,对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了一些浅薄的看法,希望抛砖引玉,给后来者一点启示,目的是更好的促进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向活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上进行剖析。

1.从教师层面上看

(1)教学大纲的问题

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认定的经济类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在整个经济类专业学生系统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一定的经济学、统计学以及高等数学知识是获得良好的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前提。以笔者任教的情况为例,先修过统计学的班级期末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没有先修过统计学的班级。另外,计量经济学的总教学时间安排较少,也制约了教学效果。以笔者任教的情况看,作为必修课程的计量经济学总共安排了46个课时,造成教学内容讲述上时间严重不足:只能讲述经典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显然这样有限的知识体系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的,从学生的课程论文还有本科毕业论文在计量经济学应用上的错误百出就能窥见一斑。

(2)教学方法的问题

理论教学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的尴尬:由于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部分存在大量的矩阵计算和公式推导,在有限的学时限制下,教师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这一定程度解决了教学进度的问题,但是学生还是反映这种幻灯片上的教学不如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来得亲切,而且容易流于形式,使得课程讲授变成幻灯片放映。

试验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无法确保正常的教学时间,以笔者任教的学校来看,46个学时的时间要满足理论教学和上机试验操作显得相当勉强。另一方面,现有的试验案例与理论教学存在很严重的脱节问题。学生反映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和软件学习相关性不大,这就造成学生在理论教学和试验教学环节没有学到系统的分析方法,只是看到两个割裂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无法对这两部分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导致在撰写课程论文时,只能机械的模仿书本上的模式进行建模,然后在软件上进行操作,而无法将理论和试验部分进行有机的融合,完成高质量的课程论文。

(3)教学经验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才进入中国。从80年代开始,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才相继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本身仍处于一个不断摸索发展的阶段。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虽然有良好的基本功,满腔的工作热情,但是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这就使得他们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知识深广度的挖掘上、教学方法的选取以及师生交流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样便很容易使教师在讲授计量经济学时流于公式推导,变成数学课程的讲述,而忽视了计量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本质。

2.从学生层面上来看

(1)学习态度的问题

学生不重视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这种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统计学以及数学知识,另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陌生感,较难赢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缺失了起初的新鲜感之后,由于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经济学只需要掌握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就足够了,而不需要掌握定量分析的方法,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感,造成对计量经济学不重视。

(2)学习基础的问题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应用数学工具的掌握上。

经济学的学习应该是个系统的过程,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将以往的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地学习,最终掌握认识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工具。但是,从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学习了课堂上的知识后,课外很少进行消化以及比较学习。因此,很容易出现如下几种情况:首先,进行模型设立的时候,因为缺乏对经济现象的正确认识,对经济学原理掌握不牢,往往无法选择正确的模型。其次,就算勉强得出了计量分析结果,由于对前期课程知识理解不深,无法对回归结果进行正确解释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而因为无法灵活掌握应用数学工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纠结于数学过程的推导,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当然,这再一次说明了教学大纲设置时,应该合理考虑课程的衔接,避免造成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统计学基础,而影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

(3)其他问题

学生递交的不规范的课程论文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前期专业知识的掌握问题,写作上的问题以及编辑等诸多细节性的问题。学生不熟悉科研论文的写作,表现形式多样:论文形式不妥,譬如出现结构不规范、语言不规范等问题;论文研究内容不妥,譬如有的同学研究的问题动辄宏观经济分析,但是其研究基础薄弱,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的阐述,分析不够深入。另外学生对编辑软件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各种编辑错误随处可见,加上时不时出现的错别字,使得课程论文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解决方案

针对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加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最终适应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

1.针对教师层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教学大纲的设定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前期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系统学习,夯实经济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大纲制定时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第九章: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作为课堂讲授内容,而将第六章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作为限讲内容。在《2011年厦门大学计量经济学教学研讨会》上,该调整方案得到了教材编写者:著名计量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李子奈教授的认同。

其次,针对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师可从如下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上,应该熟悉课程内容,充分理解和掌握本科计量经济学的知识点,适应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必要情况下,对授课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在试验教学上,尤其是对经济分析工具的学习上,首先是重点确定一个应用软件,最好是在使用较广泛几种软件中进行挑选,譬如Eviews、SPSS、SAS、STAT、Matlab以及R等。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来看,本科阶段的学生对Eviews的掌握程度较好。当然,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其他的计量分析软件。其次,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最好在每章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进行上机实验,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再次,在软件教学中,除了教师的现场演示外,可以通过给学生发放计量软件使用手册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加深对计量软件的掌握程度。

再次,针对教学经验的问题,主要应该加强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适应新形势下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要求。首先,教师应该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讲授的内容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尤其是应当对各个重难点进行适当的梳理。其次,可以通过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或观摩,适时总结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经验教训。教师应该确保在课堂上思路清晰、思维流畅,掌握合适的教学进度,能够合理分配有限的课堂时间于各个知识点。同时,应该善于积极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总之,应当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迅速建立起一支合格的适应当下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教师队伍。

2.针对学生层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针对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应当从多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具有独立的学科性质。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在精确化和定量分析方面的发展需求,使得计量经济学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甚至是其他领域研究人员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只有牢固掌握了计量经济学这个必要的研究工具,才能真正进行现代经济学研究。

其次,针对学生基础的问题,也许我们无法在一门课程中彻底解决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新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譬如,可以将学生组合成小型的学习小组,小组人数一般控制在十人以内。通过采取集中学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环境,使学生易于获得知识溢出。这样的学习模式充分利用了外部效应,尤其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夯实学生基础的作用。

最后,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方式,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可以采取集中讲授和个别指导的模式进行。即教师进行先期集中讲授论文写作技巧,后期学生写作时进行沟通交流指导,最终完成高质量的论文。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整体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是将课本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有益尝试。

四、结束语

本文只是笔者对以往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一个总结和回顾,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总之,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创新和改进课程教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培养更多适应当代经济建设的经济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3]李子奈.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J].经济研究,2008,8:136-143.

[4]郭惠英.谈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3:7:93-94.

篇11

青岛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于2011年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根据课程安排和学分要求,该门课被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课时为一个学期总计36学时,去掉假期、校运动会或中期考试等2~6学时,总可用学时仅为32学时左右。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修完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在同一学期修读,但尚未学习统计学。从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体系来看,这个课时量明显不足。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本科生培养方案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即使培养方案有所变更,各课程的课时量调整也要综合考虑专业性质、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学分安排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计量经济学课时量的增加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对于许多高校来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课程。一些学校在管理学类专业中尚未开设该课程,而开设了该课程的管理类专业也普遍存在课时量不足的问题。谭砚文、陈珊妮(2011)的统计表明,在8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类大学中,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平均课时为58学时,而一些农业院校仅为48学时。这个统计数据是基于经济学类专业的调查结果,而对于管理学类专业来讲,其课时量更少。以全国45所财经类大学的会计专业为例,仅开设统计学的有32所,未开设统计学而直接开设计量经济学的有2所(总课时分别为32、54学时),先后开设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有11所(计量经济学的课时分别为30、32、32、36、48、48、48、48、51、36、72)。可见,对于管理学类的课程来讲,课时紧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争取在最少的课时量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先修知识准备不足

计量经济学创始人R.弗里希曾指出:“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因此,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结合,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掌握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经济统计学等先修知识。显然,经济学类本科生在经济学基础方面比管理学类本科生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对管理学类本科生不利,如有的学校未开设经济统计学而直接开设计量经济学,有的学校将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开设在同一学期而未先后开设。除了经济学基础的差异之外,一些高校对经济学类专业学生的数学要求要高于管理学类专业。因此,总的来看,管理学类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要弱于经济学类本科生。综上,先修知识准备不足、基础知识薄弱,是管理学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在改善这些弱势条件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二、教学经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在课后提出一些与数量研究方法相关的问题。比如,有学生在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或学校举办的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希望用上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也有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产生研究兴趣,如是哪些因素决定了股票价格的上升,能否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等。2011年之前,青岛大学会计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几乎全部为规范研究。2011年之后,每年在240篇左右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有10篇左右的论文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用到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所学的知识。总体来看,计量经济学的开设已引起很多学生的兴趣,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运用了课上所学的知识。

(一)合理的目标定位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可以为实证研究提供工具基础,在管理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管理学类的本科生来讲,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必要性毋庸置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量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书耀(2012)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对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三个关键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和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基于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或者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具备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基础,但这对于管理学类的本科生来讲,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数学基础不好,有些高校管理学类本科生在读期间并未事先修读统计学,这就给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很多学生是初次听说计量经济学一词,对于该学科的性质、定位、掌握程度等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些学生在看到教材中的数学推导和大量的统计结果时,直接将其定位为数学,并将该学科划入“超困难”级别,从心理上产生了抵触情绪。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经济学基础和数学功底较之经济学类本科生要差,再加上课时紧张等原因,对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目标要求不应与经济学一样。同时,由于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差异,管理学类本科生也不需要与经济学类本科生有着相同的目标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计量经济学定位为一门工具学科,而一个工具要发挥作用,就要有该工具能产生作用的对象,计量经济学也只有应用于相关学科,才能真正发挥力量。正如古扎拉迪所指出的:“在应用计量经济学中,要利用理论计量经济学作为工具,去研究经济学或者商业中的某些特定领域。”对管理学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讲,其研究的更多是商业中的某些特定领域。王少平、司书耀(2012)提出的三个能力的培养,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更多地关注商业或管理学的某些领域,即观察和分析实际商业现象的能力、基于观察到的商业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或者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第三个目标“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对于管理学类本科生来讲,有些难度,不适宜作为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针对管理学类本科生的应用导向式学习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技能,使学生的文理知识很好地整合起来。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科学生普遍缺乏这种逻辑能力,虽然学生会在大一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必修课程,但这些课程常与经济管理实际脱节,很多学生在学习了数学课程后不清楚其应用价值,甚至认为不是专业课就不用好好学。计量经济学可以起到文理衔接的作用,使计量经济学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学类的学科体系,为该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定量分析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扫清数理障碍。对管理学类本科生应采用“应用导向式教学”,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不去讲解公式的推导、统计理论的证明等“深层计算问题”,而是以“表层意义和实际运用”为导向,使学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当然,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鼓励其“知其所以然”。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结合具体学科,以管理学领域的问题为案例,以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展开讲解。比如,对于显著性这一概念,可以结合“A股历史上最刺激的迷案”重庆啤酒案例进行讲解。2011年12月,重庆啤酒的股价开始连续9个跌停,一个月内股票价格由每股80多元暴跌至20多元,市值蒸发高达270多亿元。这一切源自重庆啤酒披露的一则消息:“乙肝疫苗Ⅱ期在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方面,安慰剂组与用药组无显著性差异———这相当于鸡汤熬熟了,居然只相当于白开水的营养价值。”2012年1月9日,重庆啤酒再次披露信息:Ⅱ期次要疗效指标方面安慰剂组与用药组“在统计意义上无差异”。何为“在统计意义上无差异”?从案例中引入显著性这一概念,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而且可以结合本专业具体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在了解了显著性这一概念后,学生会注意到信息披露对股价的影响,进而会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股价的变动?哪些因素是有显著影响的?如何收集这些因素的数据?是否可以判断股价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并据此进行投资从而获取收益?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将现实生活、经济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对该应用学科的直观认识。

(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网络、多媒体等IT教学资源

在当今IT时代,知识的获取、传递和沟通等都可借助于IT实现。IT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用导向的教学方式会忽略公式推导等“深层计算问题”,而以“表层意义和实际运用”为导向,使学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把学生从繁琐、复杂的数学推导中解脱出来,但也会使部分学生感到“不踏实”“,对没有证明过的问题感觉内心惶恐”,也“不便于记忆和理解”。运用IT进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弊端。比如,在讲授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BLUE)这个概念时,教师仅需简单推导无偏这一概念,而对方差最小这一特征可以用动画的方式来呈现。再如,在推断统计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两大核心问题,而假设检验是难点,学生无法理解何时拒绝零假设以及为何拒绝零假设,容易在判断过程中因为显著性水平α的不同而在与实际概率值ρ的比较中产生混乱。恰当地制作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判断过程,就会给学生直观的认知,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以总体均值m=50和总体均值m=10.5两个零假设为例。计量经济学教学重在对基础性计量经济模型和方法的正确理解与延伸,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书耀,2012)。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外,课后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微信朋友圈、微博、博客等与学生展开交流,课程的相关视频,沟通课上难点,补充基础知识,推荐参考资料,解答疑难问题,举办知识竞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科的应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Measurement

Economics Proficiency Training

WANG Junhu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Econometrics is a very practical subject; students applied econometrics ability is the basic task of teaching the new colleges. Articles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set forth in the econometric model, sample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of data, estimates and four test econometric models and econometric models applied economics students' proficiency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econometrics;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

计量经济学依据理论和观测到的事实,运用计量模型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揭示实际经济规律。计量经济学所倡导的实证研究方法,把经济理论研究建立在可靠的事实之上,使之成为在经济学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一门硬科学。在我国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中,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开设面最广的少数几门课程之一。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新建本科院校属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相对于理论型本科教育,新建本科教育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生产实践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成为本科教学的核心目标。计量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济学课程。计量经济学研究由计量经济模型设定、样本数据收集、模型估计和检验、模型应用四大部分构成,其中的每一个部分无不显示出与所观察的经济现象的密切联系。研究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在计量经济模型设定阶段培养学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

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设定是指在对经济活动的观察和对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一定的计量经济模型来模拟经济变量的数量关系。科学地设定计量经济模型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过对经济活动做个别的或特殊的观察,形成对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了解具体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熟悉具体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相互关系和决策依据。其次,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一般规律即经济理论,概括出影响经济变量的主要因素。第三,用适当的数学形式概括出经济现象的总体回归模型。在一般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都把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视为一个事先确定的问题,认为模型设定应依据经济理论,而经济理论又众所周知。其实这完全违背了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宗旨。计量经济学是对现实经济活动数量关系的模拟,现实经济活动所表现出的经济规律随着经济活动所处的时空环境的变化而不同,经济理论只是概括了经济规律的一般性而不能揭示其特殊性。例如,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就不能照搬西方的经济理论来设定计量经济模型,同样研究某个区域经济问题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全国的计量经济模型。因此,进行计量经济模型设定需要注意其实践性。在实践中观察经济活动,不但是科学设定计量模型的要求,也是模型估计、检验和应用的基础,还是进行模型理论和方法创新的基础。

怎样在计量经济模型设定阶段培养学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参加经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察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从2013年开始我们与洛阳商报社联合开展了洛阳商圈指数的调查和,该项活动由我院组织百余名学生组成的调查队,在全市的6个主要零售商圈开展每月2次的现场商业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商圈内顾客的流量、构成、收入、消费、满意度评价和意见建议等,还包括商圈内商场和店铺的规模、经营种类、经营状况、租金水平、经营评价和意见建议等,以及商圈的交通状况等。通过商业调查,把学生从一个理想的理论世界带到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把在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的购物消费看成一次次的经济活动的观察和思考过程。商业调查使学生了解到了市场上交易主体及其需求的多样性、交易环境和影响因素的多变形、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等,为经济研究和分析培养了直观的感觉,为设定计量经济模型奠定了基础。

2 在样本数据收集整理阶段培养学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

通过观察和理论分析所设定的计量模型是一个理论模型,模型中参数的求解需要使用研究经济总体的全面调查数据。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不可能得到全面调查的总体数据,通过对总体中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得到样本数据用于计量模型的估计和检验是唯一可行的选择。样本数据不但关系到计量模型的估计和检验,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应用结果。此外,样本数据的类型还关系到设定的计量模型的类型。如果我们得到的解释变量只能用0和1或者1、2、3、……来表示它们的不同性质,我们应当设定含有虚拟解释变量模型;如果我们得到的被解释变量只能用0和1或者1、2、3、……来表示它们的不同性质,我们应当设定离散选择模型。在线性回归模型中,是选用对数模型、半对数模型还是非对数模型,还需要通过对变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分析后作出选择。

一般认为,数据收集和整理是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应当交由统计学课程教学来完成。这一观点前提是统计学课程教学能够给予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所需的全部经济统计知识,而现实的情况是在1990年代以后我国的统计学教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是以数理统计为核心的推断统计,之前以描述统计为核心的经济统计内容被大幅删减,对统计调查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及分析只作一般讲解,没有针对某个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学生甚至不知道产量是生产的合格有用产品数量,又能如何让他们评价产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对产量数据进行再加工处理呢?即使统计学课程把系统完整的内容教给学生,也不能指望统计学老师能够教会学生数据在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因此,数据问题不是统计学的任务,而是计量经济学的任务。样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必要的加工处理是培养学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得到专门的训练。否则,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就会掉入“数据陷阱”,被已有的数据所左右,脱离开所研究的实际经济问题。

为了让学生对数据搜集和整理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借助于商业调查项目让学生承担样本数据的调查任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调查方案、调查表和调查问卷的设计,独立完成现场观察客流量、采访顾客和访问商铺等具体收集商业数据的工作。在完成数据收集任务之后,对所收集的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对缺失数据进行有根据的补充和合理推算,最后对审核无误的数据进行分组、汇总和系统存储,利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得到的系列数据进行比较,编制商圈指数。通过商业数据的调查和整理等统计工作,使学生对样本数据的生成过程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学生在看到统计数据后不再把它们仅仅视为一些阿拉伯数字和文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在进行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样本单位选择的随机性、客流量的观察误差、访问调查中问题表达是否准确易懂、顾客和经营者对调查的配合程度、一些设计中未考虑到的因素等等都会对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数据的因素也正是计量经济模型必须认真对待,想方设法在模型的设定、估计和检验中加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阶段的训练,学生学会了思考在经济研究中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如何得到所需要的数据、得到的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数据的背后会隐藏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模型的设定、估计和检验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3 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和检验阶段培养学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

设定好的计量经济模型是总体回归模型,模型中的参数需要用合适的样本数据进行估计,求得样本回归模型。然而样本回归模型能否代表总体回归模型必须通过严格的检验。在计量经济学中,一个计量模型最终的应用前提是它必须经过经济理论检验、统计学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不同类型的模型具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和统计学检验方法,不同研究问题有不同的经济理论检验方法,解决不同的随机扰动项假设偏差使用不同的计量经济学检验方法。因此,计量经济学被称为一门方法论学科,正确选择模型估计和检验的方法是学好和用好计量模型的关键。然而,正是经济理论和计量模型的多样性以及经济数据的复杂性,造就了计量模型估计和检验方法的博大精深,计量经济学研究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数学知识。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不可能涵盖大部分的计量经济学内容,教学中所能涉及的数学知识也不可能太多,那么怎样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和检验阶段培养学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呢?我们的做法是正确使用计算机软件这一工具。

可用于计量经济分析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Eviews、Stata、SAS、SPSS等。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Eviews软件并辅以Excel软件。选择使用Excel软件主要是基于它具有全面的普及性,易得性强,学生操作基础好,用它处理数据方便快捷,而且能够直接与Eviews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对计量软件的应用我们安排了课内验证性实验和实训专用周综合实验两部分的内容。验证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案例分析相对照,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建立Eviews文件,如何正确使用Eviews命令完成模型的估计和检验。实训专用周综合实验的目的是在掌握基本Eviews软件操作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实际问题。无论哪一部分的实验,都要求从数据的统计特征、估计方法的适用性和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严格Eviews的软件操作,杜绝不加思考随意选用Eviews操作命令。例如,在对回归参数作F检验和t检验时,要求样本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者是大样本数据;如果用小样本数据估计回归模型,对参数进行t检验要求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用Eviews的JB检验),否则检验用统计量可能不服从F分布或不服从t分布,F检验和t检验的结果将不再有效,检验将毫无意义。又如,如果模型的等式右边存在滞后一期的被解释变量时,不能直接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因为滞后一期的被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相关,不符合古典假定,应当采用工具变量法估计模型。

对各种估计方法的理论推导过程和参数估计式虽然复杂难记,但计算机软件为我们一一化解。这时的应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如前所述的各种估计和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和对输出结果的准确解读。对Eviews软件的估计结果,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出样本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模型的拟合优度以及F检验和t检验的结果,用经济理论检验回归系数的符号。对Eviews软件进行各种计量经济学检验和统计检验要求能够准确写出检验用的模型、检验用的原假设和被择假设、检验用的统计量以及进行决策的基本准则。对检验的输出结果强调能熟练地掌握p值的阅读识别和p值的决策准则(即如果p值小于检验用的显著性水平,则拒绝原假设)的使用。在一般的教科书中,强调把检验用统计量值与临界值比较进行检验决策(即临界值决策法),而忽视了在用计算机软件估计和检验模型时最简单易行的p值决策法的使用。其实,在统计学的假设检验决策中,临界值法、p值法和区间估计法所得出的检验结论是完全一致的,这在用Excel软件进行经典回归模型估计的输出结果中表现得非常充分。

4 在计量经济模型应用阶段培养学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

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是在对正确设定的模型进行正确估计和检验之后,对研究的经济变量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以及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等工作。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进行经济结构分析,是用所估计的样本回归模型对所研究的经济关系进行边际分析、弹性分析、比较静力学分析等定量考察,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经济预测,要求研究者综合利用各种经济原理,深刻洞察经济现实的运行状态和过程,把握经济变量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趋势,正确判定模型外生变量的数量,代入经济模型预测被解释变量的数量。进行政策评价,要求研究者对经济系统中决策主体的决策机制和决策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现实问题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案,然后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可选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模拟测算,从而评价各种决策方案。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要求研究者对已有经济理论的形成条件和环境有深刻的理解,用计量模型模拟经济理论中的经济关系能把握其核心,所用样本数据准确完整,模型估计和检验正确可靠。在此基础上,如果模型估计和检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就验证了既有理论;如果与理论不符,就可以修正既有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由于现实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全面掌握计量模型的应用并非易事,它需要长期的工作生活体验和经验积累。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当从基本的经济结构分析和经济预测应用抓起,培养学生计量经济模型的综合应用意识。对计量模型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是通过计量经济学实训专用周来完成的。在实训专用周内我们给学生安排了以消费经济问题为专题的计量经济研究,要求学生查阅关于消费的基本经济理论,收集特定区域的居民消费的相关变量样本数据,设定计量模型,进行模型的估计和检验,研究用已有经济理论模拟该区域居民消费行为的适用性,对居民的消费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作为一项综合研究,实训过程并非简单的教材案例复制过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扩展综合。例如,学生对河南省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不但建立河南省全体居民的消费模型,还要建立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型和河南省城市居民的消费模型,进而比较3种不同消费群体的经济规律有什么不同,从而提出针对不同居民群体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而对于洛阳市消费模型的研究,学生利用商圈调查数据建立不同商圈顾客的消费模型,通过不同商圈模型的结构分析、预测分析和政策分析,结合调查中对各个商圈的区位特征、经营定位、业态布局、服务水平等的综合分析,提出改进商圈经营的管理建议。

计量模型的应用是以模型的正确设定、估计和检验为前提的。在计量经济学教材中,各章节讲授的内容都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而安排的。例如,简单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两章只介绍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法,它们都假设随机扰动项完全符合古典假定,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等各章只假设存在一种违背古典假定的情况,而在我们实际设定的经济模型在估计中各种违背古典假定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实训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所设定模型进行包括经济理论检验、统计检验、多重线性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自相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和设定误差检验等各种可能的检验,在检验中验证模型设定的适用性,进而调整和优化计量经济模型,以保证最终所应用的模型具有良好的统计和计量经济性质。对计量模型应用能力的训练实际上是对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的综合训练,对学生今后从事经济和管理工作,提高研究和决策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5 结论

计量经济学是对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科学。计量经济学在它的模型设定、样本数据收集和整理、模型估计和检验、模型应用四大基本环节,都强调与实际经济问题相联系,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必须坚持培养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让学生参加教师实践性科学研究项目,使他们实际参与观察社会经济现象,收集和整理经济统计数据,思考经济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对于他们更好地学习领会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掌握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系统掌握各种计量研究方法的基本应用条件和要领的前提下,把握好计量经济软件的应用技巧是培养学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从研究实际经济问题出发,通过综合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特定经济问题的实证研究过程,在学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洛阳理工学院重点教研项目“《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汪同三,王丽.中国计量经济学发展之路[J].科技促进发展,2010(5).

[2] 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