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范文

时间:2023-07-25 09:25: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篇1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中医护理的形成和发展与现代护理的发展走过了相似的历程,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论、方法,成为护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循证护理和中医辨证施护的异同做一介绍。

循证护理的概念

循证护理可理解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个人的技能和临床经验,全面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不难看出循证护理的思想是以整体的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全方位来考虑人的健康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理念与中医护理中的整体观是息息相通的【sup】[1]【/sup】。

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①提出问题:全面收集所有相关的原始资料,科学系统地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并确定问题;②寻求证据:查询相关资料,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把个人临床经验同所获得的证据结合起来,提供有效的证据;③制定并实施措施:研究证据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临床专家和患者的意见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④效果评价:通过自我反应、患者和同行的评估来评价实施的效果【sup】[2]【/sup】。

中医辨证施护的内涵和特点

辨证施护就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判断出是何病、何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sup】[3]【/sup】。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正确。

辨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中医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辨证施护在临床中的应用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护理中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地理、季节的不同,患者的形体或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施护求本:研究和找出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如眩晕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引起,病因不同,护理措施就不同。

同病异护: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是六邪侵袭机体,病位在表,内伤咳嗽则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护理上外感咳嗽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以扶正补虚、祛邪止咳为原则。

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证就可以采用同一种护理方法。如头痛、眩晕、中风等属不同的病,但在临床上都会出现肝阳上亢的表现,故可采取相同的方法来护理,注重对患者情志的调护,使其心情舒畅,控制情绪波动。

辨证施护与循证护理

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的过程包含了循证护理中的评估和寻证两个完整步骤,“施护”则包含了拟写护理计划与实施护理措施的全过程,同时“施护”又可检验“辨证”是否正确。从现代护理理论上说,辨证施护基本概括了循证护理的全部工作程序。

综上所述,辨证施护与临床循证护理都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重视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寻找文献依据,在护理中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有差异:辨证施护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强调局部病变与整体机能的有机联系,注重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遵循“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循证护理则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为目的,注重的是对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两者结合起来辨证施护可为循证护理提供更多的实证,使个体护理更具特色。循证护理可使辨证施护更客观和规范化、评价体系更科学【sup】[4]【/sup】,促使中医护理更具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胡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

篇2

从古至今,骨伤始终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毕竟,生活中难免存在磕磕碰碰导致受伤。在西医上,骨伤常分入骨科,骨科主要是研究骨骼肌肉的解剖、病理和生理,主要是采用手术、药物和物理方法来保持和发展骨骼肌系统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而这与中医的骨伤学并不一致,中医骨伤科学是要研究防治筋骨、脏腑、皮肉、气血、经络等各种损伤性疾患的学科,又称“伤科”或“正骨科”。中医治疗骨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它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门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城市生活越来越繁荣,骨折类疾病的发生率也是日趋严重,骨伤的治疗也是越来越急迫。中医护理是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不断完善技术操作和理论体系的规范,形成的中医特色浓郁的护理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它充满活力,不可替代,并已逐渐被西方医学所理解重视并采纳研究,中医护理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得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 中医骨科的核心思想

整体观是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系的有机整体,功能完整、互相作用,结构不可分割。人与自然、社会不可分割,紧密相连,人体的生理顺应地势和天理而发生的相应的变化,人的疾病与气候、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改变都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主要是依据整体观从患者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护理研究,从而进行综合测评,并通过辩症施护、辨病施护和辩症施护,从而对患者提供系统的护理。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中的基本原则。“辩证”是指采用中医学的基本治疗理论,通过对所采集的病史体征症状加以分析推断和研究,从而确定疾病的证候属性和特点,辩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在辩证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是减轻或解决患者痛苦的手段和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辩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征,而三因制宜的施护原则是中医护理个性的体现。三因制宜是指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指四季气候变化导致人体生理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异样,异常;气候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护理主要依据不同的气候特点而施以不同的护理和处理措施。因人制宜指每个患者的生理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性别、年龄以及文化修养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依据这些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在用药上,大人的用量是大于小孩的,对于阴虚之体,则应该给予通风向阳,并给予清补养津滋阴的药物和补品,帮助患者康复。因地制宜是指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均可影响到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护理上应该给予关注,并施与相关的处理措施。如西北地高气寒,病多为风寒,避风寒、慎用寒凉之剂为护理重点,东南地区气候潮湿,病多温热、湿热,护理上以清凉与化湿、慎用温热助湿之剂为重点,北方气候干燥,多给予生津、温热剂,南方暑热夹湿,可食祛湿、利尿清淡之品等等。

2 中医临床护理在骨科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篇3

1.1 循证护理1992年英国流行病学家Cochrane成立了全球第一个Cochrane中心(循证医学中心)。1999年,中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加入了国际Cochrane中心,这也是亚洲唯一的循证医学中心。加拿大Memaster大学护理系AlbaDicenso教授最早将循证医学应用于护理工作,提出循证护理的概念。其新颖的观点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给临床护理实践与护理决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2004年我国首家循证护理合作中心在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挂牌,标志我国循证护理已步人一个新阶段l2j。

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与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的特点为:重视证据、重视个体化差异、重视整体观_lJ。一个完整的循证护理程序应该是:①针对每个患者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问题;② 检索相关的文献,找出可靠的依据;③批判性地评价临床证据的有效性和有用性;④在临床实践中实施有用的研究结果;⑤对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从而确认是否达到最佳成效或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嘲。

1. 2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 ,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生理与病理基础,以病因病机、四诊辨证为认识疾病的方法,护理措施多种多样,有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为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黄帝内经》

中就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但是也要看到,传统中医护理是典的经验护理,许多个人经验与病例报道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可靠性与可重复性,难以被世界广泛认可,影响了传统中医护理与世界学术的接轨。

2..1 对整体观念的认识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和社会是密切联系的整体,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医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时,重视从局部病变与整体机能变化的有机联系上分析疾病的病机变化,重视从自然界和社会等外部环境中寻找发病因素。在实施中医护理措施时,遵循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原则,重视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调整和改善。另一方面,中医护理的整体性还体现在将常规诊治与临床经验、个案体会、患者的体验等结合起来,以宗医乃仁术之旨。

整体观念也是循证护理的特点之一,循证护理突破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倡导临床措施和护理决策都要以患者为中心。循证护理计划的制定,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循证所获得的有价值的、可信的实证;二是护士的临床经验性是患者的需求。这三者的结合,体现了循证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观。在评价一种护理方法是否有效时,循证护理重视与患者密切相关的临床指标,如病死率、致残率、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需求等,而不只是依靠实验室或影像学等中间指标。

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都体现人文性、艺术性、伦理性、社会性等因素,体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整体护理理念,以患者的自觉感受与生命质量的改善为目标。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涵义更广、更深,牵涉到多层次医护理论体系;而循证护理主要体现在人本文化本身。

2.2 辨证施护与求证思想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施护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首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辨汪得出所属何病何证,从而制定相应的计划与护理措施。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辨证是决定护理合理性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护理实践中辨证施护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

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的研究结果为实证,先提出问题,再寻找实证,最后应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临床护理实证分为以下4类:一类实证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或研究趋势分析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结果,科研设计严密,并有流行病学资料,可推荐给所有医院;二类实证通过至少l项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三类实证通过类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科研设计比较严密,科研在不同的场合得以重复,可推荐给符合条件的医院;四类实证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来源于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或专家组的报告,可供医院参考。

由此可见,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都重视临床证据与文献依据,中医护理更重视患者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表现,对文献研究也偏于定性而忽视量化和统一标准。而循证护理注重的是对诊断和治疗结果的量化、标准化分析与评价。因此,把循证护理中的求证思想用于中医护理中,可使中医护理中的辨证施护进一步提高更为完善。

3. 循证中医护理发展设想

3.1 中医护理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循证护理的基本原理及为临床提供科学证据的角度来审视中医护理,不难发现中医护理有以下问题急需解决: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资料;中医药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缺少学术界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缺少专业人才;临床评价的基础研究及基础性工作薄弱等。将循证护理的思想注入中医护理,使中医护理临床评价系统更加规范化、客观化、量化,使中医护理的科研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3.2 循证中医护理发展的原则 中医护理与循证护理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彼此借鉴;互相补充,共同发展。传统中医护理在实践循证护理过程中,通过扬弃,保留精华,去除糟粕,得到升华而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否定传统中医护理的一切经验或取代传统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数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由于历史条件限制难免精华与糟粕共存,有待进~步发掘、整理、提高、发展,这正好给循证护理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循证护理的融入必将大有可为。

3.3 提高中医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水平很多调查研究显示,临床护士中近半数不知道循证护理,知道者中对循证护理也仅限于对其概念及产生背景的了解,对循证护理的证据等级、实施步骤及相关知识不甚了解。大部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处理问题时还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及教科书等,循证护理的应用率很低。我国护理人员(包括中医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知、应用程度不甚理想。中医护理人员要想提高自身的循证护理能力,必需加强在职培训,掌握熟练的临床业务技能、护理科研及评价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医学统计学、专业外语、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协作精神及能力等。必需加快中医临床护理专家型人才的培养,以保证护理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4 运用循征护理实现中医护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辨证施护是传统中医护理的特色之一,是中医护理认识疾病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由于护士的经验不同,导致辨证施护方案各异,往往因缺乏最佳的科学依据,即使同一种病、同一种证型也很难在辨证施护规范化上求得一致。

这样,很容易使临床护士只是根据主观判断进行诊治而陷入经验护理的思维模式中。循证护理强调客观的、可靠的科学依据,以此作为辨证施护的指导思想,通过系统观察、分析、论证、筛选,可获得科学的、可靠的、充分的临床证据,进而制订出真正有效的、适用的、规范化的辨证施护方案,这样可以避免经验护理重复的无效治疗或低效治疗。还可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结果作出科学的评价,从而逐渐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行之有效的辨证施护方法,解决长期以来中医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无章可循的问题,为中医临床护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依据。

篇4

1 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

1.1 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局部病变,同时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

1.2 同病异护

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有把风寒症和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正确施护。又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此即同病异护。

1.3 异病同护

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本原则。

1.4 正护与反护

1.4.1 正护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见护理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临床此为多用。

1.4.2 反护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大多在特殊情况下用。如“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分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护理方法。这就是以护寒,以热护热的反护原则。

2 病情观察的特点

2.1 观察的基本内容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是观察的重点。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

2.2 舌象与脉象

2.2.1 舌象

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地反映出来。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质,亦称“淡红舌、薄白苔”。

舌象与脏腑关系一般以: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尖属心、肺;舌旁属肝、胆。由此可观察和推断病证的进展。如肝硬变患者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鲜红光剥,常为肝功能变坏之兆。

2.2.2 脉象

脉象是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所组成,与心排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质和量以及末梢血管的功能状态等有关。正常脉象称“常脉”,或“早脉”,常脉一息四至(约68~80次/min),不浮不沉,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但也常因年龄、性别、体质、气候差异而不同。脉象以浮脉、沉脉、虚脉、迟脉、实脉、洪脉、细脉等表现病证。如:浮脉主病表证,沉脉主病里证。

3 日常生活护理的要点

3.1 病床安置 安置病床应根据病证性质不同而定。如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3.2 病室的温、湿度要适宜 温度以18~20℃为宜。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些;阴虚证、热证病人可略低些。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型进行调节。如湿盛病人,湿度宜胝;燥证病人,湿度可略高些。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低。

篇5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见于青壮年,其中80%以上在20-45岁之间,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8%的患者有下肢痛,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逐年上升,诱发因素主要有:①年龄因素;②身高与性别;③增加腹压;④不良;⑤职业因素;⑥受寒受湿;此病病程长,显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中医病因病机:①为外伤;②为劳损;③为肾阴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④为风寒湿邪流注经络,经络困阻,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我院中医科于2011年1月-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8例,运用了中医护理方法进行辩证施护,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78例,女57例,男121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42岁,所有病人均有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痛,其中左下肢疼痛55例,右下肢疼痛33例,其中后纵韧带钙化25例,椎管狭窄65例,患者均经过腰椎正侧位片、CT及核磁共振扫描,并经临床医生确诊。

2 护理

2.1 情志护理 患者因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少数患者因长期不能根治,预后不明确,产生急躁和恐惧心理。《素问·汤液醪醩》中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就是说患者不摆脱消极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即使再用药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亲情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消除病人的顾虑,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护理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肝主筋”,人体筋骨的强健与肝肾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故应给患者多食滋补肝肾之物,如:猪肝、猪肾、腰果、核桃等坚果类食物,以达到强壮筋骨,促进腰腿痛症状改善及恢复健康的目的,若肾阴虚弱型宜食羊肉、狗肉、桂圆、牛膝、川芎等温补肾阳,温阳通痹;气滞血瘀型宜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寒湿闭阻型,宜食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肝肾阴虚型,宜食绿豆,沙参,冰糖炖银耳等滋阴补肾,强筋健骨。对于卧床患者,肠蠕动减慢,应多食蔬菜水果及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保持大便的通畅。

2.3 日常生活护理 卧硬板床休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基本原则。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两到三周,仰卧位时腰部垫一软垫,以维持腰椎自然的生理曲度,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忌久坐久站,避免负重及持重物,经常小重量的腰椎牵引,以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根据天气变化,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风、寒、湿、冷的刺激,经常做腰部热敷、热浴等温热的护理治疗都可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3 日常保健

康复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非常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基本的保守治疗方法。椎间盘突出的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不合理的姿势造成的,加强腰背肌的力量锻炼,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维持脊椎的稳定性,防止关节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日常腰椎的锻炼应该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避免疲劳,而且要持之以恒。

3.1 腹肌锻炼 仰卧起坐是增加腹肌力量并牵连脊神经防止粘连,每次10-20个,每天3次。

3.2 仰卧搭桥 平卧在床上,双膝弯曲,把脚放在床上,而后用力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约10公分,这时你会感到腰背肌在用力,坚持约3-5秒钟放下,如此反复10下,每天3次。可加强腰、背、臀、腿部的力量,增加脊椎稳定。

3.3 飞燕展翅 可改善脊柱血液循环,每天1-2次,每次8-15下,重复2-3组,每个动作坚持3秒,每组间隔1分钟。

3.4 抱膝触胸 处于仰卧位,双膝屈曲,双手抱住膝部,使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为一个动作,可持续30个。

3.5 风摆荷叶 加强腰椎的灵活性。每天1-2次,每次8-15下,重复2-3组,每个动作持续3秒,每组间隔1分钟。

4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症状明显,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因此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关心患者,解除患者心理负担,使其配合医务工作,加强恢复其功能锻炼,以增加腰背肌对椎间盘的保护作用,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在护理过程中实施辩证施护,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点,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特别是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机能操作,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和自我素质。规范行为、语言,改善病人的心理现状,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篇6

一、课程简介

本微课设计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对象为高职大专护生,本微课隶属于《护理伦理与法规》课程,微课名称为护理伦理自主原则,知识点包括自主原则的涵义、自主原则适用的对象、如何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自主原则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教材为《护理伦理与法规》,龙亚香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一版)。

二、教学背景

本次教学主要讲授护理伦理中的自主原则,自主原则与不伤害原则、行善原则、公正原则一起被称为护理伦理四大基本原则,其中自主原则是医护人员在医疗实践活动中首先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结合实践中的经典案例,以点带面的介绍自主原则是本次教学的主线。本次教学活动安排在讲授完“第四章第一节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后进行。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护理伦理自主原则的涵义;(2)掌握自主原则适用的对象;(3)理解并掌握如何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权;(4)掌握使用自主原则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设计

(1)经典视频案例导入:引入主题,即在知情的前提下病人及其家属拥有自主决定权。(2)准确理解内涵:①自主原则指医护人员尊重病人的自主性,保证病人自己做主、理性地选择诊疗决策的伦理原则。②只有符合条件的病人才能赋予其自。(3)重点讲述:①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的概念和内涵,临床中如何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权。②自主原则使用时注意事项,一是不能仅为病人提供信息,把一切问题都推给患者。二是当病人坚持自己的意见拒绝正当治疗时,医务人员应该如何应对。(4)回应开场:案例中患者家属在场其精神正常,根据护理伦理自主原则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必须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方可进行手术,案例中医院及医生的行为并无不当。(5)回顾小结,案例拓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案例导入。2007年11月21日下午16点左右,怀孕9个多月的李某由在北京打工的肖某带到北京朝阳医院(西区)诊治感冒。医生检查发现,李某已经全身水肿,呼吸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手术剖宫产,让肖某签字同意手术,肖某表示没有钱,院方答应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先免费治疗。但是,无论医护人员、其他病友及家属、警察怎么劝说,肖某始终拒绝签字同意,理由是他们仅仅是来“治感冒”的。并且在手术同意书上写下:“坚持用药物治疗,坚持不做剖宫产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精神科主任,经过鉴定,其精神完全正常。医院一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一方面请“110”民警紧急调查该孕妇的户籍,试图联系上孕妇的其他家属。卫生主管部门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医院几十名医生、护士爱莫能助,在抢救了3个多钟头后(19点31分),李某和腹中的胎儿双双死亡。事件发生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人认为:患者在手术前签写知情同意书是一个法定程序,要实施医疗手术,必须有其家属表示同意手术的签字方可进行。也有人认为:医院是救死扶伤的机构,面对可能要发生死亡的情况下,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要尽全力进行抢救,以保全生命。我们现在的医疗机构不敢承担责任而放弃自己的救死扶伤义务,宁肯选择死亡也不敢选择所谓的“违法”,是院方逃避法律、道义、社会责任的行为,医院医生为了自我保护,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早已荡然无存。提出问题:1.上述两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2.医院和医生在诊疗救治过程中的行为是否正确?

(二)引入主题。要判断医院和医生行为是否恰当,要用到护理伦理的首要原则――自主原则,自主原则是指医护人员尊重病人的自主性,保证病人自己做主、理性地选择诊疗决策的伦理原则。

(三)自主原则适用的对象。自主原则只适用于具有理性思维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病人。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则不应该授予自。

(四)知情同意。关于知情权,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

11条明确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院及医务人员应当将病人的病情、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危害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病人及家属的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在导入的视频案例中,病人的病情非常紧急,孕妇难产,呼吸衰竭,心脏和肾脏功能都极度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医疗措施是准备采取抗感染、抗心衰的同时进行剖腹产手术,以减少孕妇心脏的负担。医疗风险是手术可能失败,导致产妇、胎儿死亡。

在知情权的基础上,病人再行使同意(否决)权,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明确规定:医院施行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怎么样来保障病人行使同意权:第一种情况,是取得患者本人以及家属或者关系人双方同意并且签字;第二种情况,无法取得患者本人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第三种情况,既无法取得患者本人意见又无其他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时,要由主治医师提出医疗救治方案,经过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相关授权人同意并签字后,再来实施治疗。

(五)回应导入案例。案例中患者家属在场且精神正常,根据护理伦理自主原则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必须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方可进行手术,案例中医院及医生的行为并无不当。

(六)自主原则使用时注意事项。第一,当患者或者家属由于知识不足或者其他原因拒绝治疗,而这种拒绝将会带来不良后果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首先医护人员要进行积极的劝导,告诉其利害关系及可能产生的严重状况,同时要积极寻求病人其他家属的帮助,必要时可以行使医护人员的干涉权。第二,自主原则并不意味着医生和护士仅仅是提供信息,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患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站在病人的角度,给他们提供有利的意见或者建议,比如有的病人因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情绪非常消沉,要求放弃治疗。这时,我们不能因怕引起麻烦或纠纷而听之任之,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责任耐心地、积极地劝导,帮助病人做出恰当的选择。

六、教学特色

(1)故事带入法。引入了社会实践中发生的经典事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热情,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案例分析法。将经典案例的分析贯穿到各个关键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中去,紧紧围绕案例进行教学,最后通过课后案例的探讨统领全课知识点。(3)图表显示法。舍弃部分枯燥的文字表述,通过色彩鲜明的图表、漫画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记忆。(4)师生互动法。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程度,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

篇7

中医情志护理理念在整体护理中的临床运用,对护理工作职能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用传统的知识,现代的思维,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理念。

1 情志护理的特点

1.1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既相互协调作用,又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理活动无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活动和生理机能势必相互关联。许多疾病的发生,除了生物因素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情志护理过程中要全面考虑。

2.2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所采用的基本原则,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对病情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施以护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外界的精神刺激不同,七种情志活动性质的差异、人体性格的差异、以及情志与内脏的不同联系,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情志护理要依照中医的辨证观,须通过观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去掌握患者的特点及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2 情志护理对整体护理的重要性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趋势,心理护理成为现代整体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心理护理,而情志护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加强心理护理。中医护理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重视患者的情志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而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观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对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的过程中,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状态,以求得最佳的护理效果。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 情志护理的要点

3.1 把握整体观念,全面护理 人是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体。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躯体因素,又要重视精神和社会因素。注意从各个方面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帮助患者建立和协调好人际关系,注重创造和谐的气氛,减少心理应激因素的产生。情志护理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着。同时,护士也不能忽略医院环境改变这一因素,而治疗环境的情绪反应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整个治疗进展和健康的恢复,因此,情志护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具有连贯性。

3.2 加强辨证施护,有的放矢 护士应首先从病人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心理评估,并针对心理评估在临床护理、观察与交谈中注意收集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因素。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绪反映,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情绪抑郁的病人,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提出一些简短的问题,并应以实际行动使病人感到有人关心和照顾,受到重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自拔的精神,驱散悲伤情绪。

3.3 灵活应用情志护理的方法 祖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语言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对病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内经》中的语言开导法,包括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内容。《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所谓告之以其败,是指向病人指出产病逝危害,使病人重视疾病认真对待之,如不及时治疗,就会贻误病情;所谓语之以其善,是指要求病人与医者很好配合,告诉其疾病的可愈性,只要遵照医嘱服药,病是可以治愈的;所谓导之以其所便,则指告诉病人如何进行治疗和调护的具体措施,懂得自我调养的方法;至于开之以其所苦,是解除病人消极的情绪,给予一定承诺、保证,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

3.4 在情志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掌握跟病人沟通的技巧,达到有效及成功的沟通。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宣教,让病人明确情志与健康的关系,使其配合。其次,护理人员要善于通过语言、 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护士平时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真正掌握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还要学习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使中医理论和心理学相结合,在中医整体护理中发挥作用。

篇8

        1.1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理活动无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活动和生理机能势必相互关联。许多疾病的发生,除了生物因素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情志护理过程中要全面考虑。

        1.2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所采用的基本原则,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对病情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施以护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外界的精神刺激不同,七种情志活动性质的差异、人体性格的差异、以及情志与内脏的不同联系,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情志护理要依照中医的辨证观,须通过观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去掌握患者的特点及心理状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2  情志护理对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趋势,心理护理成为现代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心理护理,而情志护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加强心理护理。中医护理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重视患者的情志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而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观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对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的过程中,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状态,以求得最佳的护理效果。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情志护理的要点

        3.1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躯体因素,又要重视精神和社会因素。注意从各个方面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注重创造和谐的气氛,减少心理应激因素的产生。情志护理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着。同时,护士也不能忽略医院环境改变这一因素,而治疗环境的情绪反应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整个治疗进展和健康的恢复,因此,情志护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具有连贯性。

        3.2加强辨证施护,护士应首先从病人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心理评估,并针对心理评估在临床护理、观察与交谈中注意收集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情志因素。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病人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绪反映,做好情志护理。情绪抑郁的病人,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提出一些简短的问题,并应以实际行动使病人感到有人关心和照顾,受到重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自拔的精神,驱散悲伤情绪。

篇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或脱)向后方或突出至椎管内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者。多见于青壮年,其中80%以上分布于20-40岁之间。占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25%-40%。男女之间发病率相差甚大,各家报告亦甚悬殊,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之比是7~12:1[1]。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湿邪侵犯经络,气血不通而痛。我院骨伤科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7例,运用中医护理方法进行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157例患者中,男96例,女6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0.5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2年。所有患者都行CR或CT或MIR扫描,并经临床医生检查确诊。

2 护理

2.1情志护理 大多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不了解,担心远期的健康会影响工作、生活等,少数患者因长期得不到根治,预后不明确,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素问·汤液醪醴》中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就是说患者不摆脱消极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即使再用药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2]。因此,护士应从入院时热情接待病人,把病人安排在安静舒适的环境,用亲切的语言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住院须知等,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对青壮年,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同时对疾病的反应也很强烈,护理人员应经常同他们谈心,说服他们对工作、家庭、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期待,针对不同情况,解释治疗的原因、目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让他们与同病室治疗成功的患者交流,以消除顾虑,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老年病人,护理人员要像儿女那样,从生活上体贴关心他们,并嘱其家属经常来探望,解除他们悲观、抑郁的情绪,积极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2.2日常生活护理 卧硬板床休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应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室保持整洁、干燥、舒适。急性期患者须绝对卧硬板床休息3—4周,仰卧时腰部垫一小枕,侧卧时屈膝屈髋,这样可避免椎间盘的进一步损伤,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促进局部炎症反应物的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失。症状缓解后,可戴腰围下床活动。不宜久坐,坐位时必须调整凳子的高低,以使髋、膝关节处在同一水平,足底触到地面为宜,也不宜提重物,做弯腰、急扭腰的动作。同时要养成每日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及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保持营养,防止便秘等使腹压增加的因素,还要根据气候的变化,注意腰部的保暖。

2.3饮食调护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肝主筋”,人体筋骨的强健与肝肾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故应给患者多吃滋补肝肾之物,如猪肝、猪肾、核桃、黑豆、芝麻、木耳等,以达到强壮筋骨,促进腰腿痛症状改善及恢复健康的目的,同时由于炎症水肿,神经受压,应食活血化瘀之品,如田七煲猪脚筋汤、丝瓜煲瘦肉等,忌辛热燥辣肥甘厚腻之品,如油条、烧鸡、酒等食品,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利小便。病人卧床期间,肠蠕动减慢,嘱其多吃一些润肠通便的食物,如香蕉、芹菜、韭菜等。

2.4功能锻炼护理 功能锻炼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可防止关节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待腰部症状缓解后,指导患者进行腰部的伸展、屈曲训练,以增加腰背肌力量,改善腰腿功能。我们采用的方法是:1)仰卧位架桥(五点或三点支撑法)每日2~3次,每次150~200下,每下的速度最好与呼吸频率同步。腰部拱抬至少离床30cm以上;2)飞燕展翅法,每天2~3次,每次100~150下;3)直腿抬高法,每日2~3次,每次100~200下。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通过锻炼,达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

3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症状明显,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实施辨证施护,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点。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技能操作,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自我素质,在工作中规范行为、语言,改善病人的心理现状,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篇10

1中医护理的的观念

1.1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中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起主要作用,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局部病变,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

1.2辨证施护 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2中医护理技术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常见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有针刺法、灸法、拔火罐、按摩、刮痧、热熨、中药灌肠法、中药雾化吸入法以及涂药、敷药、贴药、药浴熏洗等二十余种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把这些中医护理技术结合中医整体观念,运用辩证施护的思想和方法实施到整个治病,养病,防病的全程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1病情观察: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手段观察病情,如观察病人的神志、意识、瞳孔、面色、皮肤色泽、汗出、肢温、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舌象、脉象等,来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盛衰,及时修改护理计划,及时做好相应的辨证施护措施,同时也为临床医生辨证施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2.2舒适护理:舒适护理是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的一种个体化、整体化的最新护理模式,其宗旨是使患者在身体、心理、社会、灵魂等方面得到最佳的护理方式[1],最终使患者取得愉悦的效果。例如:人院后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种类、病情轻重程度,合理安排病室,如气血亏虚、虚寒证、阳气不足的病人应注意保暖,可将病人安置在阳光充足,室温较高的房间内,而实热证的病人应安排在通风、凉爽的房间内,如果病邪入里的病人则应安排在室温相对偏低病房,如烈性疫类疾病则应住在隔离病房内,危重病人应安置抢救室内,并备好抢救的物品。使病人的舒适、安全。

2.3饮食调护:机体能维持正常的功能,摄入食物是必然的,但食量宜适中,冷热要适宜,而对于病人来说,不同性昧食物对五脏也发挥着不同补益作用,还可以辅助治疗疾病。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认真向病人讲解合理膳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如中风、冠心病的病人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肥甘、辛辣过甜过咸之品,冠心病病人晚餐不宜过饱;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宜少食多餐,忌粗糙、硬固之品:血证的病人饮食宜偏凉服;肾衰的病人宜食低脂肪、低蛋白的食物;消渴的病人应禁食高糖、高淀粉食物等等,同时还应向病人讲解饮食与中药之间的宜忌。因此,合理膳食也是临床康复护理一个重要环节。

2.4情志调护:情志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已经被现代医学理论所证实,情志致病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2]。宋代陈无择结合《皇帝内经》“五志太过致病”学说,提出了著名的三因论[3],明确提出“七情”的概念,把情志病的病因明确为七情。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通于五脏,如七情太过,则五脏有所亏损,甚至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机能失常而发生病变。因此,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等来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病人顾虑,使病人气血流畅,在良好情绪中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向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介绍成功病例,使病人能安心接受治疗,通过上佳的情志调护,使辨证施护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2.5药物调护:如何正确给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应根据病情、药性,正确合理给药。静脉给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做到三查八对,掌握配伍禁忌,服中药的病人,更是掌握宜忌,如扶正祛邪、助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活血、消肿利尿散结的药物宜于早晨、上午服药;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定惊熄风等药物宜于午后或傍晚服用等等,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用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2.6并发症防护:病人久病则气血虚衰,阳气阻遏,阳气不运则气机不能宣化,肌肤失养,且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而气血运行受阻,致使肌肤筋脉失于温煦濡养而成压疮。因此,加强口腔、皮肤及眼睛的护理至关重要。在临床护理中,危重病人每日用银花水或盐水擦洗口腔,口唇干裂者涂麻油,定时翻身、扣背、按摩受压部位,并涂以复元通络酒或红花油;如二便失禁者,及时清洗臀部,并涂以松花粉;如眼睑不能闭合者,按摩上下眼睑,尽量使其闭合,不能闭合者,滴眼药水,并盖凡士林纱布,使急、危、重症病人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中医护理技术取得的效果

3.1增加了护理技术开展项目,扩大了护理范畴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的治疗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护理方法为优质护理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3.2提高了护理技术的效益

取材容易、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让病人支付较低的治疗费用,就能得到较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3.3增强病人保健养生的意识

在养生保健方面中医护理结合了预防,保健,治疗及康复等几个方面,主要以加强对身体的调养,增加抗邪的能力,对疾病的侵入有所防范,对“微病”、“预病”、“萌芽”、未病中的“先兆”等状态[4-5],指导病人进行干预措施,使其向健康的状态转化。

篇11

1.1补充适量钙剂老年人从膳食中摄取适量的钙,方能满足骨中钙的正常代谢。每日摄入量不少于850mg为宜,如果已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每日摄入量1000mg~2000mg为宜,而且食物中的钙磷比值要高于2∶1,同时每日补充维生素D,才能有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1.2膳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膳食中缺乏蛋白质会出现骨有机质的生成不良;膳食中缺乏维生素C,则影响骨基质的形成。因此必须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每日供给优质蛋白60g~70g,维生素C300mg以上为宜。这些蛋白质主要从鱼、虾、奶、黄豆制品中获得;维生素C通过常见蔬菜和水果中获取。1.2.3简易食疗骨质疏松食疗亦因人而异,在把握温润平补的基础上设计荤素两案方面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①木瓜汤:苹果10g,豌豆300g,木瓜100g,粳米500g,白糖、盐、味精、胡椒粉适量。将木瓜取汁待用;粳米、苹果、豌豆淘洗干净,与木瓜汁、清水适量放入锅中,用武火煮沸后,移用文火炖;至豌豆熟烂,放入白糖、盐、味精、胡椒粉即成。

②红糖芝麻糊:红糖25g,黑芝麻25g,藕粉100g。先将黑芝麻炒熟,再加藕粉,用沸水冲匀后放入红糖搅匀即可食用,每日1次。③豆腐200g,鲜虾100g,加姜、盐等调料置锅内同炖熟,每日食用。④猪骨豆汤:猪骨2份,黄豆、豇豆各1份。文火烧烂,以五味调和,酌情食用。该方用补肾填精之功能,适用于肾精不足者。

1.3运动①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简单的扩胸运动、深呼吸运动,伸背运动、收腹运动和下肢外展运动等都是可选的项目,早晚各1次,每次15min~20min;②坚持步行500m~1500m,每日1次或2次;③太极拳和摩擦步的锻炼,需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4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病情,给予必要安慰,在减轻病人思想负担的同时,帮助病人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疾病。真诚细致、热情周到的心理护理,往往是改变病人消极态度、悲观情绪的关键。当病人真正意识到要想改变现状,使体格逐渐强健,就要够积极配合治疗,认真执行医嘱,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遵循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即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病人按照不同的证型,加以分类指导。相关食疗、外敷及饮食宜忌等护理常规,则可由相关护理人员向病人家属提出建议、加以辅导。

2.1肾阳不足症见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小腹冷感、肢冷畏寒。生活中可适量辅以干姜、山药、桂圆等品,以温补肾阳。

2.2肾阴虚损症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饮食应避免过食油腻,忌温燥辛辣,而以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

篇12

《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调和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调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手术患者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志变化,从而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护士应因人、因病、因时而异地做好情志护理。手术是对患者身心共同的考验,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诊治疾病的信心,是取得手术成功的保障,在术前护理中,我们除应用常规的心理护理等措施外,结合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运用手足穴按摩来预防紧张性高血压和失眠症。

1.1 对于预防术前失眠选择手部的合谷、四渎和神门穴,配以足部的胃、肺、头部及颈椎基本反射区。

1.2 对于预防紧张性高血压选择了手部的高血压、低血压反射区和头晕心区,配以足部的头部反射区和耳部的肾脏尿管、膀胱、脾、内耳等反射区。

1.3 方法访视护士将按摩方法教给病人,指导他们进行自我按摩或家属辅助按摩,有高血压史的患者,可在手术前日自行按摩两次,对易失眠的患者,足部反射区按摩10一15 min,对安眠反射区要重点按摩15-20min 。

2 术中护理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胆囊、胃肠手术等病人常常出现较明显的内腔牵拉反应,如恶心、呕吐、胃部牵引性疼痛、血压下降等,麻醉师常给予辅助药物芬太尼、杜冷丁来缓解症状,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常引起眩晕、呕吐,甚至呼吸抑制等,为解决问题,将足三里穴位注射法应用于手术中,来达到镇痛和调节机体内脏功能的目的,其优点是简单易行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穴位注射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内脏牵拉反应,减少或不用辅助药物,这样就能消除或减少辅助药物的副作用,使患者比较平稳的度过牵拉反应阶段,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