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09:2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53-01
德育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对育人起决定性的作用。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学习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这两个课程后,我受益匪浅,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新形势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对如何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有了一定的想法与更多的策略指引。在实际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合自己担当班主任以来的实践,我深切体会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这是由班主任所处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是联系和协调其他科任教师的中间环节,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从这一意义和角度来讲,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骨干力量,有着其他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长久地留在学生记忆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做人的影响,超越了具体知识的影响,也超过了其他老师的影响。班主任就仿佛是一个班级的“思想之母”,她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她的所作所为如同无声的准则带动着学生。
二、提高自身素养是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常言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班主任的文化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和丰富,不然就教不好学生,甚至会误人子弟。为此,班主任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从中吸收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德为师之本,树人先树德。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就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班主任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如果班主任出现了不文明、不检点的行为,那么就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学生,更难于教育感化他们。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善思慎行,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用言行去感化、熏陶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其健康发展。
三、因材施教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不二法门
因材施教,强化针对性,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如对违犯纪律或在学习上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学生,不是罚抄书,就是罚跑步,罚做俯卧撑,或者是当着别的学生的面大声训斥。这样的教育,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同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各自的性格,志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迥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决定了班主任在教育不同个性和知识水平的学生时侯,必须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四、班主任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找到自身的价值,在愉悦和满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不了解学生,不注意发生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教育就会出现盲目性。关爱学生,就是对所有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和“平等教育”,这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国外一著名教育学家对此的说法很形象,他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里的“漂亮”与“不漂亮”并不是指相貌,而是指那些优生和所谓“差生”。当然,这种“爱”与“严”相结合,做到爱而不溺、严而有格。有了对学生的了解,有了对学生的关爱,班主任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五、班主任要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与协调
随着社会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新问题:(1)学校的传统德育内容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传统德育内容与社会现实价值观念产生矛盾,缺乏与时念的融合,显得较为陈旧。(2)学校的传统德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的说教形式适应不了接受众多信息资讯学生的需要,德育方式上的灌输模式已经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因此德育工作显得较为被动。(3)大众传媒和网络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给学生的情绪、人际交往、学习、娱乐方式等产生了消极影响,这需要教师加以重视。那么,在此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小学德育工作呢?
一、摆正德育工作位置,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不仅要将德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还要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中去,全面体现德育工作。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丰富完善德育内容,不仅要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还要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抵制大众传媒及网络不良影响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要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学会关心等方面的教育,丰富德育内容。
二、强化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因为学生活动大多数是以班级形式开展的,所以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先锋者和主导者。每个班主任都必须学会做德育工作,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符合教育规律,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特别是针对各学生的心理实际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他们保持正常的心态。对学生的思想也应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正确引导他们。特别是这些刚步入中专的学生,他们的思想相对比较幼稚,不能充分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班主任就必须逐步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有一个新的起点。由于班上有不少学生都是来自农村,而且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家求学,因此班主任要多关心他们,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即使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其人格,谆谆教导,从而取得教育实效。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害学生。教师尊重学生,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在情感教育中,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班集体中,教师可以用集体荣誉感来创设积极向上的良好情境。一个良好的集体,往往凝聚着一种活泼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力量。班主任可以利用这力量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教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举行形式多样的班会、少先队中队会活动及一些兴趣活动等,让学生切实感到在班集体中有着积极奋进的力量。教师还可联系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正确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其可行性和操作性很强。叶圣陶说:“要改掉学生身上的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是认识的主体。因此,量化管理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的好形式。量化管理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专生守则》和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最终目的。如迟到的问题,班级有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制度,自觉安排好上课学习的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进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外,还要家庭、社会一起实现,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专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好班风的建设,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积极向上。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因为良好的环境可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而对于普通班,要搞好班风建设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在这样一个班集体中,有不少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上课喜欢说话、睡觉、看小说,平时非常懒散,不能按时到课,按时交作业,等等。所以必须先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时间的宝贵,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思想,鼓励他们基础差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自己要努力要刻苦,要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成绩好的同学应主动帮助成绩差的同学,使得整个班级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竞争。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我们在班级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学生间开展友谊竞争,从小组开展竞争,到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中等同学之间开展竞争,较差的同学也不愿落后,使比、学、赶、帮在班级形成风气。每个学生都愿意向上,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的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学习知识的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从而让学生逐步感受到“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劳动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到“劳动最光荣”的意义;班集体的活动实践能够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逐步形成“我是集体的一员”,“我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师工作是最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创设出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建设积极、健康、文明的良好的班集体风貌,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当好教学工作中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教学管理的组织者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好伙伴。
参考文献:
[1].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跨实纪探索[J].教育研究,1999,(4).
关键词 德育工作;班主任;高中
一、注重道德教育促进时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来自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不同压力,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这意味着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坚定以及高尚道德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面对着这样的情况,高中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远见卓识,从日常教育做起,通过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现在的学习生活、日后的职场工作、家庭关系的处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需要明确教育理念,发挥创新精神。在教育的标准下,为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做出正确的指引,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工程中,班主任应注意到既要将德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注重德育工作开展方法的正确合理性,通过总结,创新将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通过社会、家庭、校园三个有机的个体进行合作,为学生的德育培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由于德育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并让学生融入社会去才能具体地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班主任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其具体方法可以是与对学生进行家访、开展相关讲座、进行调查问卷等。最后,因为学生在校园的时间较长,所以在德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即是班主任在校园生活中对道德素养的培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也让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成长,实现学生与校园文化共同发展。通过这三者的共同发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并实现对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有很大提高的目标。
二、正确选择德育内容,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在对德育内容进行选择时,既要源于实际,又要适当超越。首先,班主任应根据需要选择正确的德育内容,这样做有利于保证德育取得实效。其次,在依据纲要选择内容时,既要切合时代内容,还要顾及学生的发展实际,总之,要正确处理好几者的关系。然而,现实却是,在关于指导学生生存发展的德育内容上,教育系统却没有给予多大的重视。在班主任德育上,应多关注学生的日常消费是否合理、人际交往是否正常、校园安全是否受益,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使之理解生活真谛,学会独立生活。在学校德育内容上,要以社会教育、社会德育为目标,不仅要以学生年龄性格特征、品德发展方向为依据进行基础的、系统的教育,同时,又必须思考做法的效应性,是否适应学生个体发展,是否对其有促进作用。这样,既保证了实施内容的较为完整、具体,同时又兼具了学生的实际的接受情况。
三、不断探索总结,实现德育价值
采取怎样的方法决定了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决定了德育工作的成果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教育理念、德育目标、班主任与采取方法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者,德育目标是由教育理念与班主任所确立的,而不同的德育目标对所要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再者,班主任只有采取了适当的德育方法才能使得德育目标更好地实现。所以,根据以上情况,德育工作应注意到:
3.1将德育工作从封闭转化为开放,结合学校的有限的课堂和社会的这个大讲堂。把户外实践、社会调研、多校合作等活动由班主任组织并带领学生参加,通过给学生切身的实地感受体验和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使学生的政治理念、道德水准、思想价值与社会行为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学生能够做到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达到让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3.2强调班主任的以身作则,避免一味的说教。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具有很好的示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方式。这就意味着,班主任需要做到通过自身榜样作用的,即借助语言、行动、形象等体现自身的道德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对班级文化的培养,即利用相关的书籍、材料实现课下教育,发扬积极向上的和谐班级相处氛围等。最终实习班主任对道德素养提高的榜样作用。
3.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自身道德素养提高的积极性。在德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即是如何让学生接受道德素养教育,其根本的解决方式是在于提高学生对其的认同度。这就要求了班主任需要将传统的教导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即将学生这个主体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对其道德素养的要求,并能够实现长效性,让其成为学生的内在特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方法采取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实时情况,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想要更好地推动这个过程的发展,就需要班主任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明白了解学生的想法、需求以及独特的见解。改变以往的将自己作为教育的中心,真正的走进学生,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帮助,完成德育的目的。
四、总结
想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完成对高中生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的具体目标。这既是对班主任的挑战,也是对班主任加强自身培养的要求,只有班主任在不断提高知识水平、纠正不足性格、总结失败经验、创新教育方法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家庭、校园与学生的密切关系,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道德素养培育,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巧英.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2013,(10):128.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观念落后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往往仅停留在说教水平,对学生的影响仅仅是使学生在道德认识方面有所进步。然而德育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过程的有机统一,深刻的道德认识并不一定会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只是教会了学生怎样“说”道德,而德育的实效性要最终表现在行为上。因此,说教式的德育方式不足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初中班主任德育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初中班主任在集体主义教育以及传统的“五讲”“四美”教育上给予了重视,但在心理品质教育,及适应时展的新内容上却非常薄弱,甚至没有涉及。德育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德育内容。而目前,班主任的德育内容仅仅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班主任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理想的确立以及如何做人等深层面的教育。
3.初中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低
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学生日常实践的处理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了班主任的教育观以及班主任的德育理论水平。但大多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缺乏针对性,一方面是没有针对高中生这一特定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没能针对不同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也是导致班主任德育工作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4.初中班主任教育科研能力薄弱
初中班主任教师往往只是着眼于学生成绩的优劣,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往往视而不见,一带而过,仍然充当着“教书匠”的角色,没能把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没能把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所以,尽管一再强调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但由于没有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转变德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目的与教育行为的根本看法与态度,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深层次的因素。目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低,德育目标具有盲目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重智轻德”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因此,要增强德育实效性,最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班主任应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明确德育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职业道德、德育观念、德育责任等方面,以坚定信念、更新观念为突破口,狠抓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学习,使班主任树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坚定当一个好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信念。其次,班主任要主动与各方面密切配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对于班主任来说,主要是加强与家长沟通,如定期与家长联系或访谈,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各种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不断提高家长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实现学校德育对家庭的辐射。
2.调整德育目标
正确调整德育目标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因为德育目标既体现德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又规定德育的内容、方向和方法。随着国家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德育目标也必须及时调整,调整的关键是积极拓展德育目标。
第一,是从以往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第三,培养学生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树立现代人的观念,包括风险意识,经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自信、自强、并用坚强的毅力去排除困扰等方面;第四,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树立竞争与合作意识。对于班主任来说,调整德育目标即是用新的德育目标规划德育工作,将总的德育目标依据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发展规律,转化为高中阶段的具体目标,并依据这些具体目标制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
3.拓展更新德育内容
选择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是德育取得实效的保证,班主任在选择内容上,既要依据纲要,又要切合时代及学生的实际,正确处理好几者的关系。德育内容既要注重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又要依据新的德育目标,应增加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规范。
当前初中德育应侧重进行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教育,从做一个合格公民应具备的社会意识、公共道德、文明行为等方面教育学生。这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必需,也是目前中学生所必需的;二是法制教育,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然是法制健全、法治意识特别强的社会。现在中学生中仍然有不少法盲,犯罪率上升,犯罪年龄趋低,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利用一切形式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进行普法学习和宣传,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提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渠道。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德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因而注重中学生心理指导与咨询,培养中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另外,班主任德育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因为学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阵地,是传播现代科学与现代文明的殿堂,班主任德育理应加强对学生三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把握人生的方向。
4.探索德育新方法
德育方法是直接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者确立的教育目标制约着教育方法,另一方面,科学的教育观、教育目标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应注重方法的创新,具体包括:
第一,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班主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愿望,引起学生自己的思考、对比、反思,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第二,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而且是子女无法选择的任期最长的老师。因而,增强德育实效性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三,加强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陶冶、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加强隐性教育,是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对于班主任来说,强化“隐性教育”即是要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和注重自身的形象、言谈、举止。良好的班级环境不仅包括美观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创建和谐、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心理环境。总之,要通过给学生以道德情绪的感染和体验,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和道德需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并不能独立的判断一个事物的好坏或者是一件事情的是非,因此需要家长或者是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小学生选择可以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外界影响因素。在网络时代,对小学生造成影响的外界因素在不断的增加,小学生缺少对各种诱惑的抵抗能力,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给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就应该加强德育工作,避免小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下面本文就从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出发,对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策略进行浅析。
一、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小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不能明辨是非、分清优劣,容易受到周围人以及环境的影响。而在网络时代,小学生面临着庞杂的网络信息,其在上网浏览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侵蚀,导致小学生接受错误的观点,形成与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相违背的观念,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问题。
(二)小学生健康观念的形成受到阻碍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控制能力较弱,其“自我意识”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在生活和学习中往往喜欢标新立异,以与众不同来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同时受到网络时代各种不良青年的影响,会导致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形成不良的个性和心理,使得小学生养成好逸恶劳、喜欢攀比以及追求享乐的错误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增加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度,对德育工作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小学生深入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玩和爱闹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游戏并没有抵抗能力,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仅带来了庞杂的网络信息,同时也促进了网络游戏的发展,导致很多小学生深入游戏又不能自拔。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游戏与学习之间孰轻孰重,而学生受网络游戏的影响往往认识不到游戏对其学习的影响,这给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策略
(一)小学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筛选优质网络信息
在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教师要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首先应该自己了解网络,并运用网络和各种高科技知识、技术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班主任教师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帮助学生筛选优质的网络信息,让学生在优质的网络信息引导下纠正自己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减少网络信息对小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从网络信息出发,以网络实例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并告知学生不良网络信息中内容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给学生以警示,在庞杂的网络信息中小学班主任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二)小学班主任应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教师在实际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制作一些将知识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教育软件,让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的过程中接受到网络道德教育,在无形中引导和教育学生,既避免了学生对于教师教育和观念反感,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理论,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而促进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
(三)建立班级网站让学生掌握正确网络运用方式
在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应该摆脱传统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模式,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更好的实施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应该建立属于班级的内部网站,在网站中为学生总结出网络上一些优质、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信息,并通过QQ、邮件等方式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以及交流,让家长辅助班主任帮助学生正确的运用网络知识,进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网络运用方式,在网络中实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而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小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给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在遇到诸多问题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机遇,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面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班级管理以及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小学生心智的发展,以及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31
Makarenko's Thought of Respect and Trust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HEN Nini, LU Haip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Educa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31)
Abstract In current education, the respect and trust of students,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exist some missing, such as the neglec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the heavy wisdom light Germany, teachers are not a good respect and trust their students, thus indirectly urge students to produce some bad behavior. Based from Makarenko's respect and trust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to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in the hope of promoting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carry out better.
Key words Makarenko's Thought of Respect and Trus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moral education
当前中职学校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在其它课程中渗透品德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不够,马卡连柯能将3000多名失足青少年培养成各类人才,关键在于他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因此,学习马卡连柯的尊重与信任思想,对中职教师如何把中职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 马卡连柯尊重与信任思想的内涵
马卡连柯(1888-1939)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在从事教育过程中,成功将 3000多名失足少年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
所谓尊重与信任,在马卡连柯看来,尊重与信任是教育的前提,它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尊重与信任。特别是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即那些品德意识不完善、有不良行为者,教师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促使他们减少不良行为,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马卡连柯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马卡连柯的尊重与信任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他”。马卡连柯的这条德育原则既要求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能够自觉践行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他不仅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实际锻炼,促使学生知行统一。马卡连柯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积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他看来,尊重与信任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工作者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马卡连柯在教育实践中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流浪儿童和失足少年的改造上,他重视对这些青少年自尊心和人格的保护,并且对他们严格要求,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对这3000多名失足少年的改造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中职学校接纳的学生大部分是升学考试失利,未能去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再加上社会、学生家长及学生自身对职业教育有偏见,造成这些学生的厌学、自卑、逆反等不良情绪,思想道德素质亟需提高,管理难度更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教育他们时,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和严格要求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中职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处于进步状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学校教育重智轻德
当前,中职学校把一直把智育放在首位,轻视德育,评论教师的好坏也只看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品德,未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学生群体,他们是升学考试中的失利者,他们在文化成绩、学习能力、自我约束方面比普通高中学生弱,中职学校学生需要教育者给予更多的尊重与信任,但是当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差生与好生得到的是明显的差别对待,这时候,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2.2 德育内容枯燥,不能与时俱进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局限于课本,内容老化,实用性不强,许多教师常常是照本宣科,长期以来,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中职学生本来接受能力就差,一旦听不懂课,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进而在课堂上捣乱,若教师一味地批评这些捣乱的学生,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2.3忽视学生人格的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职业院校,出现了明显的“重分数,轻人格”现象,忽视对职校学生的人格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人格上的障碍。目前,青少年的人格缺失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差,情感冷漠等。马卡连柯教育学生,善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与信任,使孩子获得自信心。
2.4 德育方式落后,知行脱节
以往的“灌输式”、“命令式”的德育方式,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阻碍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社会发展使学生获得信息的方法变得多样,学校教师的讲授内容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中职学校教师侧重说教的德育方式,忽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中职学校学生往往自律能力弱,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2.5 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长期以来,人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上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中职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实际操作技能,掌握一技之长,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人们是看不起职业教育的,家长让学生进入中职学校读书往往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学生进入学校也只是混日子,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正确的。马卡连柯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专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 马卡连柯的尊重与信任思想对中职学校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致使青少年的犯罪率略有上升,能不能将中职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国家和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3.1 坚持智育与德育并重
马卡连柯在他所创办的工读学校中,一方面给学生传递系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尊重和信任他们。我国当前的教育过分注重智育,忽视德育,使社会上出现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许多学生考试成绩特别好,但在其它方面却表现得特别差,特别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存在欠缺。众所周知,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智德两方面有欠缺的人,都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应向马卡连柯学习,尊重信任学生,德智一起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3.2 更新德育内容,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中职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列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开展探讨式教学。马卡连柯给予他的学生足够的尊重与信任,不仅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而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帮助失足少年改掉坏习惯。职校学生是升学考试中的失利者,但他们并不是失败者,他们也渴望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也希望自己与时俱进,掌握新思想,学习新技能,让大家对自己刮目相看,来满足他们这一时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3.3 尊重并健全学生人格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更重要,如何把中职学生教育成一个健全的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同时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中职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信任,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来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教师发自内心地从学生角度考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健全学生人格。马卡连柯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尽管他的学生曾都犯过错误,但他仍然继续信任他们,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
3.4 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方式
马卡连柯在教育工作中善于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尽管他面对的是一群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他也从来不把他们当作违法者来看待,他在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时,采取一些新颖的教育方法,想方设法帮助每个孩子,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方式,促使每个孩子都自愿听从他的指导,自愿改造成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中职教师应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针对不同的中职学生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3.5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卡连柯在对失足少年和流浪儿童进行改造时,采用谈话、调查的方法来了解学生现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的错误观念,不直接指出错误,给予他们尊重,运用理论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然后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代社会,许多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本身就存在问题,如盲目跟风,明星崇拜等,容易受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价值观念扭曲,脱离实际,我们应该向马卡连柯学习,先调查学生有哪些价值观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吴式颖.玛卡连柯教育文集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104.
[2] 文书锋.中职生的师生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先要得到高中班主任的认可和确定,这样促使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都可以得到发掘和推广。由此,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学工作时,一定要具备耐心,因为犯错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情况,学生出现问题更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包容,而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个性化教学中,同时在实施德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因人而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实施准备工作,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现阶段对学习的理解和认知,现阶段每一位学生都具备鲜明的个性划分,同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个体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掌控能力,因此要想因材施教最先要明确学生的性格特点,这也是教学的基础内容。
第二,高中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增加自身包容心的范围。对于犯错这件事只是要人都会出现的,而学生自身年龄并不成熟,在出现问题时班主任等教师可以原谅,但是在出现问题以后高中班主任需要做的是正确指导和教育,而不是言语和行为上的责备。想要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急功近利反而会出现反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需要每一位学生都要认识到,出现问题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出现问题却不知道改正,高中学生在学习和成长时,犯错就像是一片沙漠,一味的抱怨只会让你在沙漠中迷失,真正的解决方法是要找到正确的路走出去。学生是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突显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突破传统意义上德育教学方案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从依据“学习成绩”评估学生能力的理念中突破出来,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多样化的评估系统,促使教师和学生对学生自身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每一位学生自身的优点都需要班主任自身去挖掘,以此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前进和成长。如,班主任在管理一个新班级的过程中,发现班级中最后一排的男生,行动力较慢、思想理念不正确,同时班主任也发现男孩的不良行为并没有去批评,通过私下的调查和分析班主任得知,男孩出现这些行为和思想都是因为家庭不和谐造成的,男孩的父母离异,导致孩子出现不健康的行为,此时班主任就依据这一男生的特点深入分析和研究,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促使男孩在父母离异中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且在实际学习和成长中自主参与院校和班级活动,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高中班主任实施的课堂教学工作是至关重要,需要学校和教学工作人员都加以关注,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和技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性的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生活,如可以在学校中组织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课余活动,以此优化学生的自主性,有能力的话也可以指导学生走出校门,去大自然中、去实践生活中感受真实性,支持学生自主参与其中,这样教师可以在和谐氛围中指导学生学习德育教学知识,并且不会约束教师方案的实施。在落实实践活动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在课下多了解学生之间的兴趣话题和爱好,并且以全班同学的爱好综合为基础选择共同的爱好,以此设计统一的活动方案,从而更多的让活动满足每一位同学的需求,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自主实施活动,当然也可以自主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对课外活动和事物有全新的认知和了解。同时,也要对自己与其他人的人际沟通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促使德育教学工作得以全面推广和落实。
三、不断分析和研究促使德育价值得以突显
“办公室工作无小事”。这是办公室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牢记的工作宗旨。办公室工作与领导活动和企业管理息息相关,无论事情大小,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应认真对待、精心实施,才能做好服务、杜绝差错。在这千头万绪的办公室工作当中,办事、办文、办会是办公室的“三件大事”,只有抓好这“三件大事”,才能保证办公室工作的高效运转。
1.办事要讲效率
办事是办公室工作的第一件大事。办公室是沟通上下的桥梁,是连结左右的纽带,是联系内外的枢纽,事务性工作非常繁重。办公室的事务性工作主要体现在:行政事务、公关接待事务、档案事务、领导临时交办的事务等等方面。效率是办公室事务性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办公室要提高工作效率,应从三个方面做起:
1.1是要夯实基础管理。从夯实办公室工作基础入手,认真查找办事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制度建设,并在执行落实上狠下功夫,有效促进办公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进程,进而提升办事效率。
1.2是要强化部署落实。力求在“精、细、深、实”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以严细扎实的工作作风,顾全大局,率先垂范,在办理事务性工作中精益求精,细致入微、深入调研、实事求是。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把握好计划部署、推动实施、总结反馈各个环节,确保工作部署落实。
1.3是强求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就要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为指导。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数字化办公方式已经逐渐代替了原有的纸质流转式办公。在这方面,许多单位和机关都在办公室业务中推行了网络办公系统,如公文办公系统、督办办公系统等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办公室工作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办公室各项业务的运转也更加优质高效。
2.办文要讲标准
办文是办公室工作的第二件大事。办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处理政务及记载各项活动的主要方式。而办公室就是这种方式的具体执行者。办文就是办理公文。公文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权威性、论说性和约束性,具有领导指导、宣传教育、凭证依据等作用。办文的主要要求就是标准化、公式化。办文的质量反映了一个办公室的整体工作水平。办好公文要注重两个方面:
首先,做好日常公文流转。日常公文主要是针对一些文件、通知、通告、决定等常用文件,办公室主任作这部门的领导,要严格把握起草、校对、、印发等各个环节,使公文在流转过程中程序严谨、格式正确、标准规范。此外,还要提高公文的流转效率,文书人员要加强办文过程中的催办、回收等工作,缩短办文时间,确保公文流转及时、快速,使办文形成闭环管理。
其次,加强文稿草工作。文稿起草是办公室政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日常行政公文以及各类工作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的起草等等方面。文稿起草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秘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和较深的理论知识。办公室主任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更要把抓好文稿起草工作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写作过程中,导向要正确,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意见要求;用语要简洁,文字言简意赅,不要用生涩难懂的语言和形容性文字;表述要科学,正确理解公文写作要求,用语正确规范,避免引起误解;格式要规范,写作条款清晰,顺序层次明确,格式符合办文要求;语气要得当,分清文稿起草的不同情境,注重用语妥当,表述准确到位;文种要正确,特别要分清请示、报告两类文种,避免混淆,使公文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办会要讲规范
办会是办公室工作的第三件大事。办会就是处理各种会务工作。会务工作,从广义上来讲,包括会前、会中、会后所有与会议活动有关的事务性工作,其中还包括会议组织、会议文书、会议后勤服务、会议接待等各项服务性工作,具有政策性、保密性、服务性、规范性的特点。办好会务,要注重五个方面的问题:
3.1注重深刻领导会议指导思想。知道为什么开会,才能知道怎么开好会。办公室主任会前要加强与相关领导、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深刻领会会议的指导思想,了解会议召开的起因、任务、目的和意义,选定议题、把握方向,才能保证会议的顺利召开。
3.2注重从全局和大局出发。会议一般都贯穿领导者的思想和意图,办公室主任应从大局和全局出发,以领导为核心,做好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照应内外等各方面联系工作,真正起到办公室的枢纽作用。
3.3注重提高会议的效率。会务工作往往繁杂琐碎,办公室主任要切实加强时间观念,既要保证会议的质量,又要提高会议的效率,使会务工作更加优质高效。
3.4注重会务工作的精细严谨。会务工作头绪繁多,会务工作组织的好坏体现着办公室主任的智慧和能力。办公室主任要以万无一失为目标,谦虚谨慎、周密细致,注意倾听领导的要求,加强同参会各方人员的密切联系和配合,同时保密会务秘密,遵守各项纪律,确保会议圆满顺利进行。
3.5注重节约办会工作费用。办公室主任作为会务的组织者,要特别注重勤俭节约,能不开的会尽量不开,能应用网络、电话召开会议的尽量采用网络、电话等形式,精简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缩小不必要的规模,切实避免铺张浪费,从而实现绿色开会,减少开支。
办事、办文、办会,这“三件大事”,是办公室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办公室工作水平高低的最关键因素。办公室班主任要牢记使命、担负职责,切实抓好这“三件大事”,使办公室工作的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班主任一职是学生与家长、任课教师、学校对话的一座不可缺少的桥梁,承担着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全面负责的重任。
班级就像一个家,而班主任就如同这个家的户主,承担着建设班级、带好班级的重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协调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辅导员,既要面对学生个体、又要面对学生集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而,班主任比一般任课教师的工作更全面、具体、细致,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给学生的影响也最直接。
一、首先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组建成一个班集体后,必不可少的就是一个头,这个头就是班主任,作为一个头,就得把班级给建设好、组织好。确立好班集体的建设目标、确立好班级的组织结构等,引导班集体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组织各种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者。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自然就成了一个教育者,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习惯。还记得在中学,每周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开班会,班主任宣布上周、本周及下周的相关事宜,通报有关情况,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教会我们做人做事。
三、班主任作为一个协调者。
班主任作为学生与各任课教师、家长、学校的沟通桥梁,自然就成为学生与这三者的协调者了,学生与这三者的联系协调性与否,班主任的责任就重大了。当它们三者与学生的存在沟通问题的时候,有什么话不好当面讲的话,这时班主任就该出手协调了,成功与否就在班主任的作用了。一个班级的稳定与团结也就在班主任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怎样而定了。
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在活动中他们不能自己{节活动量,感到不舒服时不是哭就是什么也不说,走路时总喜欢跑,下台阶时喜欢往下跳等。由此看来,作为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更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1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必须设计好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笔者充分运用绘画、音乐、手工、情景表演、故事、儿童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如:当你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办?有人自称是你爸爸或妈妈的同事来接你回家时,你跟他走吗?当你在超市、公园或街上与爸爸妈妈走散时,你会请谁来帮助你呢?通过活动,幼儿明白了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家不随便开门,遇到困难请警察或商场营业员帮忙等。
(1)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安全防火知识;注意保护自己,不能让硬物、锐气损伤任何部位;不能乱攀、乱爬,以免摔伤、碰伤等。利用图片、谈话、讲故事等形式,向幼儿讲一些因为缺乏安全意识而酿成灾祸的实例。
(2)教给幼儿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电话,教幼儿模仿打电话回家,拨打110、119、120等,让幼儿懂得遇到意外时,可以采取应急措施,拨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在室内外进行自护自救演练,让幼儿学到一些自护自救方法,防止遇到危险时,进行自护自救。
(3)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生存安全能力,并让幼儿在生活中参与安全管理,为他们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能力,培养了品质,又维护了秩序,保证了安全。实践告诉我们:幼儿一日生活是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的必要环节。
(4)在幼儿安全教育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根据幼儿生活需要和社会化人的素质要求,在生理和心理上确立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幼儿在他们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其次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
2加强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自我安全防护教育
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而且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由选择游戏,老师可根据幼儿活动量的大小随时组织幼儿玩一些情节较为复杂的游戏,如“小兔回家”、“老狼老狼几点了”等等,幼儿百玩不厌。由于幼儿玩得非常专注、非常投入,跑、跳的动作较多,更容易发生一些碰撞、擦伤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组织幼儿进行四散跑、快速跑时,老师先示范奔跑动作,再提醒幼儿奔跑时,不能低头猛冲,眼睛要学会观察周围情况,要注意不要和别的幼儿碰撞,要学会躲避和闪让,避免相互碰撞而跌倒等等。追逐跑时,要求幼儿拍到对方即可,不要抓住不放,另一方被拍到后也应立即停止,不再奔跑。又如:在玩球类游戏时,老师先和幼儿讨论玩法,注意不让球砸到自己,也不能把球踢到别人的头上、身上等,要把握方向;在抛接球、滚球和踢球中,要注意速度和力度,以防韧带和关节扭伤等。幼儿在练习抛接物体活动时,告诉幼儿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物体落在周围同伴的身上。另外,在幼儿活动时,更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随时提醒幼儿,逐渐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3家园配合,共同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
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幼儿的安全并对其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不要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教师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利用班级家长会、家长园地等,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家长主动参与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经常给孩子讲一些自救的典型事例。如美国六岁小女孩拨报警电话救护犯心脏病的母亲的事例,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不攀爬阳台,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不用其他东西挖鼻孔、耳孔等。同时利用散步、游玩进行随机教育,如带孩子外出时,可以问:“你找不到家怎么办?被别人拐骗怎么办?”给孩子提供一个能提出许多“为什么”的机会,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去寻求答案,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教师还应随时随地的注意周围环境中有关安全方面的不利因素,消除隐患。如:教室门窗是否有损坏,铁定是否暴露于外,大型玩具是否固定好,电插座是否用胶带遮住等等,幼儿教师一定抱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才能切实做好安全,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德育,在学生个性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着重从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出发,探讨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德育的理论基础,旨在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新型心理学派,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内心生活体验,关心的是人类生活中的迫切问题与真实感受,它看重人的积极面,强调对人的尊重,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1]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生物还原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的“环境决定论”,同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关注的是健康的人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生存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每个人都存在尊重与名望审美、求知与理解、创造自由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精神上的需要最高的目标是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因此提出教育者应该看到学生具有学习完善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提高”的动机,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潜能、发挥自己潜力的趋向。罗杰斯指出人的本性就是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的态度。达到这一目标的人即为心理和谐的人。[2]马斯洛指出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是人成为“自我实现”的人。所谓“自我实现”的人就是指那些“对天赋、能力、潜力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这样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他们力所能及的时总是尽力去做好”。[3]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来源于其心理治疗的“来访者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所谓“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依靠人、为了人、尊重人。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当今师生话语权不平等、学生依然处于弱势的情境下,教育“以人为本”更多体现为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成长为根本目的。可以通过“无条件积极关注”来实现这一目标。这是一种不以价值为条件的积极参与关注体验,是在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觉得自己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的体验。如果一个孩子在其成长中,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渐渐的,他就会产生和谐的自我,能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关注。同理在教育中,如果教师能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尊重、自我积极体验、自我发展。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制定恰当的德育目标。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低级需要至少要部分实现之后,才能深入地探求高一级的需要。而每一阶段需要实现的方式不同,也就决定了在德育教育中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德育目标和实现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在我国小学德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需要状态分阶段的制定德育目标。
比如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制定德育目标时,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环境制定恰当的目标,否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能导致目标空泛,缺乏操作性,难以实现。而在对小学高年级制定德育目标时,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道德规范,思辨能力有所提高,自我意识增强,这时就要关注学生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其需要并从中获得愉快和自尊的感觉,增强德育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小学德育内容。
一个心理和谐的人能够坦诚地看待我们的外部世界和自我的内心世界,愉快地欣赏美好的事物,是一个关注自我的生活体验的人。而“自我实现”的人则是对“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总是尽力去做好”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小学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到摒弃那些讲究全面的传统的德育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实用的德育内容。注重学生自我的道德体验和接受能力,防止教学与实际相脱离。[4]要回归学生主体,回归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掌握日常的道德规范,能学以致用。比如在对小学一至二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时,应选择有关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内容,而在对高年级如五至六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求明显提高,更多和社会权利和义务等相联系,比如爱真理,主动求新,遵守社会规则、公共道德,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主动地尽自己的义务,尊重与自己持有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人。
(三)探求新的小学德育方法。
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则要求我们在德育过程中让学生将其理解到的道德规范及时地表达出来,允许学生有看法,犯错误,走弯路,保证学生在尊重和理解、爱和关心的氛围中不断反思,吸取经验教训,进行有意义的道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现有的教育思维,改变以往德育“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各种环境中提供学习场景,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分析、反省,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这种德育模式要特别注意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没有心理负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观念和感情的碰撞中明辨是非,内化社会规范,达成我们的德育目标。
(四)建立新型学生观、师生观。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在德育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当教师形成和学生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有正确的学生观时,教师无意还是有意的德育教育信息都能够很快得到学生的接纳,并且内化,而传统师道尊严使得德育说教的意味浓厚,灌输式的方式在不平等的语境下只剩下了枯燥的文本,丧失感情和力量。“以生为本”是学生观的核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建构出一种“主体参与”式的德育模式,强调自我发展,强调自我教育,因势利导,师生互相尊重,才能保证学生的真实德育需求体现,并且是学生自觉攫取有益于自身生存的道德养料,才能使德育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贺佩荣.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安康师专学报,2005,(10):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