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19:10: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脱硝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经济比较
脱硝还原剂的成本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费用:一是消耗还原剂的物料费用;二是运输费用。一般而言,制氨系统中液氨和尿素两种方法物料消耗量比为1∶1.76。按照目前液氨3300元/t,尿素2000元/t计算,两者费用相差不大。运输费用方面,本文不完全统计了19个使用液氨为还原剂的脱硝项目,发现液氨的运输距离一般都较远,50km以上的约占3/4,导致运输管理费用相对较高,但在10km以下的供应源也占到了3个,可见液氨的供应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液氨需要通过较远距离的转运来获得,二是电厂本身就处于工业区,周围就有液氨的供应公司。尿素作为一般的农用肥料可就近购买,火车或汽车运输均可,供应源广泛,因而运输费用相对较低。在项目初投资、运行成本和电耗上,具体以我国某2×600MW级机组脱硝工程的各项费用比为例,可以发现:以液氨法为基准时,尿素水解和热解法的初期投资大概增加10%~20%左右,即尿素法制氨的单位千瓦投资较液氨高;液氨法在年运行成本和年电耗成本上费用最低。尿素水解由于部分系统和设备需要进口,因此初期投资较大,但能耗相对热解法为低。综上所述,虽然液氨制氨的原料成本较高,且在实际工程中液氨的储存必须考虑安全性,如需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液氨安措管理费用投资等,但使用液氨时只需蒸发即可得到氨蒸汽,工艺相对简便,而尿素法必须要经过热解或水解才能得到氨蒸气,电耗和蒸汽耗量都较液氨大,且能耗所占比例大,因而液氨较尿素仍有较大的经济优势。
部分统计国内近3年的45个脱硝工程的还原剂选用情况,液氨30个、占66.7%,而尿素水解和热解分别为12个和3个,分别占26.7%和6.6%。其中,江苏地区的12个脱硝项目中的11个采用了液氨法。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尿素法制氨总体上仍相对较少,其中热解技术有较为成功的使用业绩并已实现部分设备的国产化,水解技术则大多依赖进口设备。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进一步对以液氨为还原剂的不同机组容量的改造脱硝项目情况做一比较,其中脱硝效率为80%,制备车间为2台机组公用(见表3)。从表3可知,一般情况下,脱硝还原剂消耗费用占年运行成本的比值基本上在10%~20%之间,且随机组容量的增大,脱硝消耗的还原剂费用和电耗也增大,但单位kW脱硝的投资费用呈递减关系。进一步不完全统计了不同机组容量的16个脱硝项目,统计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单位千瓦脱硝投资随机组容量明显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决定了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煤炭产量36.6亿吨,其中50%以上用于燃煤锅炉直接燃烧。预计到2020年我国发电用煤需求将可能上升到煤炭总产量的80%,每年将消耗约19.6~25.87亿吨原煤。SO2、NOx作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导致酸雨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燃煤电厂用于治理排放烟气中SO2、NOx的建设和运行费用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开发高效能、低价格的烟气联合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工艺,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2 联合脱硫脱硝技术
2.1 碳质材料吸附法
装有活性炭的吸附塔吸附烟气中的SO2,并催化氧化为吸附态硫酸后,与吸附塔中活性炭一同送入分离塔进行分离;然后烟气进入二级再生塔中,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NOx被还原成N2和水;在分离塔中吸附了硫酸的活性炭在350℃高温下热解再生,并释放出高浓度SO2。最新的活性炭纤维脱硫脱硝技术将活性炭制成直径20微米左右的纤维状,极大地增大了吸附面积,提高了吸附和催化能力,脱硫脱硝率可达90%左右[1]。
图1 活性炭吸附法工艺流程图
2.2 CuO吸收还原法
CuO吸收还原法通常使用负载型的CuO当作吸收剂,普遍使用的是CuO/AL2O3。此法的脱硫脱硝原理是:往烟气中注入一定量的NH3,将混合在一起的烟气通过装有CuO/AL2O3吸收剂的塔层时,CuO和SO2在氧化性环境下反应生成CuSO4,不过CuSO4和CuO对NH3进行还原NOx有着极高的催化性。吸收饱和后的吸附剂被送往再生塔再生,将再生的SO2进行回收[2]。其吸收还原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CuO吸附法工艺流程图
3 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3.1 NOXSO工艺
NOxSO为一种干式、可再生脱除系统,能脱除掉高硫煤烟气中的SO2与NOx。此工艺能被用于75MW及以上的电站及工业锅炉高硫煤烟气的脱硫脱硝。此工艺再生生成符合商业等级的单质硫,是一种附加值很高产品。对期望提高SO2与NOx脱除率的电厂及灰渣整体利用的电厂,该工艺有极强的竞争力[3]。
图3 工艺流程图
3.2电子束法
电子束法[4]即是一种将物理和化学理论综合在一起的脱硫脱硝技术。借助高能电子束辐照烟气,使其产生多种活性基团以氧化烟气中的SO2与NOx,得到与,再注入烟气中的NH3反应得到与。该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电子束法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图
3.3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可于单一的过程内同时脱除与;高能电子由电晕放电自身形成,不需要使用昂贵的电子枪,也无需辐射屏蔽,只用对当前的静电除尘器进行稍微改变就能够做到,且可将脱硫脱硝和飞灰收集功能集于一身。其设备简单、操作简单易懂,成本相比电子束照射法低得多。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一次性治理所消耗的能量比现有脱除任何一种气体所要消耗的能量都要小得多,而且最终产品可以作肥料,没有二次污染。在超窄脉冲反应时间中,电子得到了加速,不过对不产生自由基的惯性大的离子无加速,所以,此方法在节能方面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其对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不造成影响。所以,其发展成为当前国际上脱硫脱硝工艺研究的热点[5]。其工艺流程如图5 所示:
图5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图
4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实例应用
本案例是根据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脱硝工艺试验,使变成极易为碱液所吸附的。因为珠海发电厂脱硫系统在脱硝进行前己经完成,只用增加脱硝装置就行。而且脱硫脱硝一体化的重点在于的氧化,所以为实现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深入研究分析氧化剂的试验功效并确定初步工艺参数,为以后工业试验及示范工程提供理论及试验基础,在珠海发电厂脱硫装置同时进行了脱硝测量[6]。
4.1氧化剂的配制
氧化剂配制:在氧化剂配制槽中,注入适量水及浓度在50%的氧化剂,其主要成分是,搅拌均匀后配制浓度分别是39.5%、30%的氧化剂[7]。
4.2 测量仪器
烟气分析仪:英国KANE公司生产的KANE940,性能是对、、的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环境温度,烟道压力等分析。烟气连续分析仪:德国MRU公司生产的MGA-5,功能是连续测量:、、、、温度、压力等;并配备专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MRU Online View,自定义采集时间间隔。
4.3 试验装置以及流程
测量是在珠海发电厂脱硫装置上进行的。脱硝装置安装在脱硫系统前部的烟道中,将烟气注入到脱硫塔之前进行脱硝试验。试验过程和部分现场试验装置如下图所示[8]:
图5 脱硫同时脱硝测量示意图
试验中,烟气由珠海发电厂总烟道设置的旁路烟道引出,由挡板门4控制烟气流量。氧化剂从氧化剂泵注入管道,由阀门1和流量计一起控制氧化剂总流量,之后将氧化剂分成两个支路从喷嘴逆流注入到烟道和烟气中进行混合。在2、3处由各自的阀门开关控制前后两支路,其中2处为前阀门,控制前支路;3处为后阀门,控制后支路,前后支路都安装有两个喷嘴。烟气在6处同氧化剂发生反应后,经由图中5、7烟气测点烟气分析仪连续记录试验前、后不同时间烟气中、、等浓度变化,分析确定最佳试验参数。之后将烟气引入脱硫系统[9]。
4.4 测量结果分析
在珠海发电厂脱硫同时脱硝测量中[10]:
(1)氧化度同氧化剂注入烟道的方式有关。逆流是最宜的氧化剂注入方式,所以,工业试验中脱硝剂最宜采用逆流注入方式。
(2)试验加入氧化剂后,氧化剂脱硝效果效果,可在工作应用中深入分析研究;50%氧化剂试验中,氧化度最高可达60%左右。
(3)试验中,首先,浓度为50%的氧化剂氧化度最高;其次,整体上浓度在39.5%的氧化剂氧化度高于30%浓度氧化剂的氧化度。有条件情况下,以后的具体应用中应最宜选用浓度为50%的氧化剂。但出于经济性和试验效果的考虑,工业应用中普遍选用浓度为35%的氧化剂。
5 结论
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技术为一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技术,为了减少燃煤排放烟气中与对大气的污染。其一,改进燃烧技术抑制其生成;其二,应加强对排烟中与的烟气脱除工艺设计。当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降低烟气中的与最为有效的方法,尤其是电子束法、脉冲等离子体法等应用更是大大地促进了烟气脱除工艺的发展。虽然相应方法有着很多优点,但还不完善,均还处在推广阶段。所以,研究开发高效能、低价格的烟气联合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催化剂,研发新的脱硫脱销装置及脱硫脱销工艺是科研人员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胡勇,李秀峰.火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协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和建议[J].江西化工,2011(2):27-31.
[2] 葛荣良.火电厂脱硝技术与应用以及脱硫脱硝一体化发展趋势[J].上海电力,2007(5):458-467.
[3] 宋增林,王丽萍,程璞.火电厂锅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进展[J]. 热力发电,2005(2):6-10.
[4] 柏源,李忠华,薛建明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26(3):8-12.
[5] 吕雷.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设计与研究[D].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 刘凤.喷射鼓泡反应器同时脱硫脱硝实验及机理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7] 韩颖慧.基于多元复合活性吸收剂的烟气CFB 同时脱硫脱硝研究[D].河北: 华北电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1 前言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自己生存的家园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其中大气污染是人们关注最多的问题,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也是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传统的火力发电产生的废气对大气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所以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对废气进行处理,也就是火力发电厂的脱硝技术。
2 脱硝技术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国内的烟气脱硝技术中包含有一种叫做低NOx燃烧的脱硝技术,虽然这种技术对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技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这种技术要用到安全性并不高的炉膛燃烧,并且其燃烧的效率也不是很高,这就是该技术的局限性所在。其实烟气的处理技术分为多种,包括液体吸收法,这种方法效率较低且其净化的效果比较差,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说还不适宜进行大范围推广。
另一种处理方法便是吸附法,效率高是这种脱硝方法的一大亮点,遗憾的是这种方法的吸附量不是很大,并且还有一个致命问题便是这种方法需要的设备规模很大,所以造成了这种方法很难被广泛利用;还有一种方法是脉冲电晕法,这种方法既能脱硫也能脱硝,然而其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高压脉冲,用到的电源功率大且脉冲窄,还有一个问题是使用的期限很短。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技术方法如电子束法脱硝法、液膜法、微生物法等等,电子束法能够实现同时脱硫和脱硝,但该方法的能耗比较高,还需在降能耗的角度进行改进且还需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SCR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技术在脱硝方面的发展是最为成熟的。目前在国外有很多大型的发电站都配备了相关设备且应用了这种技术,但同时由于这种技术的先进性造成了成本比较高而且使用寿命不够长。所以在中国的发展还只是在起步阶段,部分的发电厂已开始着手实施SCR技术,并通过技术的进步逐渐克服这些缺点,努力实现在各火力发电场中的广泛应用。
3 脱硝技术发展趋势
在上述提到的所有脱硝技术当中,其中低NOx燃烧技术虽然在减排的角度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实现减少NOx排放达到30%~50%左右的水平,但同时这种低氮燃烧技术或其他类似技术由于需要在炉膛燃烧所以均涉及到安全问题或者是效率问题,这是局限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另一方面,在种类繁多的烟气处理技术当中,不管是液体吸收法还是吸附法都由于上面提到的种种缺陷而无法广泛应用,液膜法和微生物法作为两个新兴的技术种类还不成熟且有待发展。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讲,脱除效率最高、最为成熟的技术是SCR技术。其在国外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一段时间实践的检验。其中美国1998年颁布的NOxSIP法令中明确规定了其应用需要广泛推广,该法令颁布时EPA便已经预计将安装75GW的SCR系统,发展和完善至今大约已经累计安装到60GW左右。
邻国的日本同样对SCR技术在脱硝领域的应用有法律法规明文的规定,累计至今大约共有23.1GW的SCR系统已经安装并且投入了使用。同样,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里,所有的正规大型发电站均采用了SCR技术。虽然SCR技术有其特有的优势,并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也比较适宜大范围推广,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也同时具有一定范围内的缺点,如投资和运行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特有的催化剂的活性和寿命均不够长以及价格始终较贵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有一些地方的发电厂开始在生产过程中实施脱硝工程,为了更好的做好脱硝工作,切实保护好环境,中国应尽早并尽快掌握SCR这一关键的核心技术,并通过发展逐渐使其达到国产化的目的,尤其是SCR专用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制造技术,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SCR系统的投资成本和使用成本。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方法,例如SNCR法同样是较成熟的脱硝技术,一旦通过技术上的完善克服技术中的几个关键缺点,其应用前景同样会非常广泛。至于微生物法,由于处理污染物本应该是一个更加接近于自然的过程,所以包括人类所研究的在内都只是不断强化和优化这一技术过程,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加强和深入,这一技术必将会得到全面发展,并逐渐实现工业上的应用,并成为最具技术实力和应用前景的脱硝技术。
脱硝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几点:
1)要充分立足于SCR烟气脱硝技术,以其为基础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SCR技术作为发展到目前为止最为成熟且脱硝效率最高的应用级的技术,理应尽快进行技术上的引进和消化吸收。
2)在全面的掌握了SCR技术之后,便可以SNCR技术为突破口和有望实现再增长的关键点,促进SNCR/SCR法或SCR与其他低NOx燃烧技术混合法作为下一阶段的技术发展方向。
3)注意研究并开发适合我国现实使用环境的SCR法催化剂。结合我国目前煤燃料具有高灰、高重金属的属性特点,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CR催化剂和能够在低温环境下运行的SCR催化剂。
4)开展烟气脱硝过程的流场特点分析和基础理论研究。其实从根本上来讲SCR法的关键主要就在于催化剂的选择以及烟气流场的优化;而SNCR法的关键在与炉膛内温度场分布特点与控制的研究。具体方法上可以利用CFD进行数学模拟,也可以利用实体物理模型来进行模拟试验。
4 结束语
从环境保护出发,为了全面减少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从根本上改进燃烧技术,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对排烟中氮氧化物的净化和治理。目前烟气的脱硝技术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大气环境事关百姓的身体健康,需要从基础研究和实践同时加强,逐渐完善脱硝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宋艳辉.新时期火力发电厂脱硝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4(2) :72-14.
[2]李俊文,康奇峰,张丽霞,罗军.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二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2013(20):59-61.
[3]司知蠢,翁端,吴晓东,栗国,李佳.中国温室气体减排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材料[J]科技导报.2013(22):143-145.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前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比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已经成为主要污染物。而烟气脱硫与其他脱硫方法有所不同,具有大规模商业化的性质,是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比较重要的技术手段措施。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也不断更新发展。但是在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的企业中,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很容易使企业背负比较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积累经验教训,不断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保证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良性运行。
一、传统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就目前而言,使用比较普遍的延期脱硫除尘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石灰石——湿法,这种方法具有不少的优点,原料价格比较便宜,脱硫率比较高,占有的市场份额比较高,但是投资成本比较高,很容易形成二次污染,需要得到比较好的维护;旋转喷雾半干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投资成本较低,最终的产物为烟硫酸钙;炉内喷钙增湿活化法,脱硫率比较高,相应的投资成本比较低,产物也是亚硫酸钙,但是很容易产生炉内的结渣;海水烟气脱硫法,施工工艺比较简单,脱硫率很高,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安全可靠,同时投资成本比较低,但是海水烟气脱硫技术需要设置在海边,而且海水温度比较低,溶解氧的程度较高。氨法烟气脱硫法,主要以合成氨为原料,需要建立在化肥厂附近,产物主要包括氨硫等;简易湿式脱硝除尘一体化技术,脱硫脱硝率比较低,但是投资造价比较低,脱硫的主要原料为烧碱或者废碱等,需要建立在有废碱液排放工厂附近,在进行有效中和后,然后把产生的废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二、原理分析
在进行脱硫脱硝过程中,主要考虑到原料、产物以及钙硫比等。首先,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兴产业不断崛起,许多旧的产业也不断退出市场。在烟气脱硫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比较大的投资,如果其中的工艺和原料过度依赖于化肥厂等,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很有可能不能保证正常运转,很难取得比较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石灰石和石灰作为中和剂的烟气脱硫技术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但是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技术需要将石灰石粉磨至200到300目,因此还需要建立一座粉磨站,这样不仅会增加企业的项目投资造价的成本,还会导致噪声粉尘污染,另外,脱硫的产物和反应物混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钙硫比,同时在也增加了其中运行的费用。如果采用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技术,就可以在同一个装置内完成,这样就可以利用简单的设备,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其次,采用湿法脱硫,脱硫率比较高,主要产物包括硫酸钙和亚硫酸钙的混合物,这种中和产物二次利用可能性比较低,但要做好回收和维护工作,一旦中和产物的亚硫酸钙流到河湖中,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在很大程度上会损耗掉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中生物大量死亡。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物质溶解速度比较慢,会长时间的存留在水中,就会严重破坏整个水体环境,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在排放中和产物中,要清除其中有害杂质。
最后,钙硫比例的控制同样不能忽视,当硫钙比接近1的时候,才有可能保证最大限度的经济运行。就目前而言,湿法脱硫的方法很容易把剩余的反应物与脱硫的产物无法有效分离,这样很难实现理想中的钙硫比。因此,把反应物以颗粒状态存在就会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整个投资的资金和成本也会相应减少,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益。
因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比较理想的烟气脱硫技术应该保证脱硫率在90%以上,其中中和剂为石灰石,钙硫比要达到或者接近1,最终的产物中不能含有亚硫酸钙等杂志,才能真正降低成本,防止二次污染,实现全线的自动控制,要尽量减少对周边企业的依赖性,有效利用烟气余热。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烟气脱硫技术模式,却很难真正实现,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脱硫过程中,石灰石颗粒在脱硫过程中会迅速溶解,但PH必须小于4,与此同时,CaCO3的溶解物在PH小于4的情况下,对二氧化硫就会丧失吸收能力。在二氧化硫溶于水后,就会生成亚硫酸和硫酸,与石灰石发生化学反应后,就会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同时会依附于石灰石颗粒的表面,堆积就会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反应继续进行下去。另外,硫酸钙和亚硫酸钙都属于吸收产物,其中硫酸钙析出同时不产生亚硫酸钙是比较有难的。以上问题能否有效的解决,成为烟气脱硫技术工艺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以及保证整个项目装置有效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分析
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技术就是通过烟水混合器,有效利用二次喷射的原理把产生的烟吸收到水中,然后在溶解器把烟和水进行均匀的混合溶解,使烟气中的颗粒在水的作用下,进行沉淀,同时把有害气体溶解在水中,有效清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等有害物质,这种技术除尘效率、脱硫率和脱硝率都比较高,比较适用于燃煤、燃气、燃油等工业窑炉的净化工程,具有成本较低、性能较高以及寿命比较长的特点。
总的来说,整个系统结构简单,使用的设备比较少。主要包括烟水混合器、均匀溶解器、水泵以及水池;另一方面,适用于多种工艺流程:废物丢弃、石膏回收以及化肥回收等。
在进行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做好溶液的配置工作。溶液配置要呈碱性,要把溶液均匀的加入水池的循环液中,保证PH值在8到9之间,就可以使碱溶液中的碱和烟气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在经过充分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盐。因此,溶液要保持一定的弱碱性,降低腐蚀性。要采用耐碱和耐酸的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陶瓷以及耐火材料。另外,还要对溶液中的PH值进行随时的监控和监测,保证万无一失。
在设置废物排出系统过程中,沉淀池要进行圆形的设计,把底部设置成漏斗形状,同时还要安装沉淀物收集器,保证浓度比较大的浆液集中在漏斗内,然后用泥浆泵将浆液抽出,对于产生的废水澄清后,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其中丢弃物可以应用在建筑材料中,石膏主要用于工业。
在使用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技术后,除尘率可以达到100%,脱硫率在97%以上,脱硝率在90%以上,同时把二氧化硫转化为石膏。
石膏法的工艺流程图
与此同时,要做好脱硝工作,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对氮氧化物,主要要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其中一氧化氮属于惰性氧化物,虽然溶于水,但不能生成含氮的含氧酸,在常温条件下可以与氧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把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二氧化氮在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亚硝酸。
脱硝的方法主要包括干法和湿法,在通常条件下,干法脱硝率在80%左右,同时成本比较高。因此,可以采用湿法脱硝。由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溶于水,可以采用还原的方法还原氮气,还原剂为亚硫酸铵。如果氮氧化物不能够全部被还原,剩余的部分就可以变成亚硝酸铵和硫酸铵被分解出来做成化肥。
就目前而言,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工艺已经成为控制烟气污染的重点和热点,虽然有的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但是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大规模的使用,因此,要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费,不断提高脱硫脱硝的效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技术在清理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高效、节能、经济以及环保的特点,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娇霞,丁明,葛巍.玻璃窑炉烟气除尘、脱硝一体化技术[A]. 2011年全球玻璃科学技术年会会议摘要[C]. 2011
[2] 沙乖凤.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J]. 化学研究. 2013(03)
[3] 樊响,殷旭.烧结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分析[A]. 2013年全国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