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营销的利弊范文

时间:2023-07-27 09:29: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社交媒体营销的利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社交媒体营销的利弊

篇1

王欣瑞:“娱”字在古代又通“悟”,领悟的“悟”,“娱”是一种领悟之后的情绪 ,而“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包含悲喜剧、比赛、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

营销是指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和挖掘准消费者需求,从整体氛围的营造以及自身产品形态的营造去推广和销售其产品,挖掘其内涵,切实符合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让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

娱乐和营销的关系: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对快乐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在人脑有一个区域是专门用来管理快乐的。娱乐是除了吃饭睡觉外,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所以与生活必需品相比娱乐所占的消费比例越来越大。中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在一个互联网喧嚣的时代,任何行业的成长都已经离不开娱乐的要素,甚至在很多时候娱乐化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和流行的最重要的因素和方向。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t推崇的《商业秀》作者麦克凯恩根据现今商业发展特征,总结出一个真理: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

美国最大媒体与娱乐业顾问机构BoozAlan&Hamilton创始人迈克尔・J・沃尔芙表示:在这个消费者的时间如此少、口味又如此善变的世界,企业应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呢?一旦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企业可以加进些什么来提高产品的价值,使产品更具吸引力?答案是:“娱乐内容”或“娱乐要素”。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所说:比如“照片把世界表现为一个物体,而语言则把世界表现为一个概念”。具象的物体当然比抽象的概念更容易被人接受,对大众来说的确如此,比起读书,人们当然更愿意看视频。比起看一段几十秒的硬广,人们更愿意看三星、苹果最新款在剧情中被男女主角酷炫的把玩。《娱乐经济》一书中指出:“社会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能以娱乐的方式进行,极少有什么业务能逃脱娱乐因素的影响。倘若没有娱乐内涵,在明天的市场上,消费性产品将越来越没有机会立足。”

所以,要想知道娱乐和营销的关系,做好社媒,不得不了解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引领社会消费的80后和85后。让我们来看一看:

80后:“玩”的花费可达他们日常消费的1/3,而娱乐的价值就是教会他们“怎样玩”以及通过何种载体让他们觉得“好玩”。

85后:对广告有天生的“免疫力”,他们喜欢网络&娱乐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要通过传统的广告形式打动85后现在看来只能SAY NO,他们对传统媒体并不感冒,有的已基本忽视电视。而相反,趣味性、体验式、互动性的娱乐营销活动更能打动他们,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他们边娱乐―边参与―边体验―边相传。此刻,口碑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社会化营销出现的驱动力,但无论何种营销都有利弊,都会面临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因为现在社会已经从产品向商品的快速过度,其营销方式也必须符合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利弊可知:利:传播不受时空限制,传播信息可沉淀,更加符合市场变化、促进社会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完善营销体系,其结果―越娱乐,越营销。弊:营销的可控性差,投入和产出难以精确计算,如拿捏不好,娱乐方式植入不当,就会造成―越娱乐,越滞销。

《现代企业文化》:营销人在社交网络时代迅速扩张之际,如何从容面对社交化媒体营销带来的深刻变革?

王欣瑞:客户永远第一,可精准锁定准客户群。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光可以通过客户的内容了解客户喜好,也能通过客户所在地理位置锁定消费区域,便于广告的精准投放。

相对硬广、增加了互动性,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传统媒体投放的广告根本无法看到用户的真实信息反馈,即便有也是单向的或不及时的;社交媒体体现了企业和顾客的平等,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让顾客互动,并打成一片。在顾客有问题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做反馈,形成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象。

便于调研、抓取数据、降低成本、增加效率。不用派人出门,通过在线调研派发红包、小礼品、优惠券及积分等形式就可以抓取到所需数据,做前期调研就大大减低了调研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产生“粉丝聚焦效应”。通过社交网络,企业可以以很低的成本组织起一个庞大的粉丝宣传团,而粉丝能带给企业很大的价值。让我们走进小米看一看:目前小米手机有着庞大的粉丝团队,数量庞大的米粉成为了小米手机崛起的重要因素,每当小米手机有新活动或者新品,这些粉丝就会奔走相告,口口宣传,瞬间形成铁杆粉丝群,产生其互动和轰动效应,这是不需要太大成本就可以得到的效果。

《现代企业文化》:社会化媒体营销往往会面对这样的困惑:粉丝涨了还会跌,粉丝的活跃度和转发量逐日下降,这些问题究竟如何解决?

王欣瑞:现代社会是一个“粉丝经济”时代,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经营粉丝呢?我想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除了借助工具外,还需要互动、增加粉丝的粘合度。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可观:设计要新颖;包装要漂亮;消费者参与其中,也就是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

就拿魅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来说:“煤油”们可以直接与产品研发人员对话,参与整个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其总经理黄章会在论坛上发起调查,询问网友喜欢黑色还是白色?按键的设计、是否需要腾讯官方的QQ软件?甚至是专卖店开在哪里比较合适等话题,在魅族研发M8最高峰的时期,互动社区有超过140万的会员,每天在线超过10000+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可想而知。

可餐。使用“饥饿营销”的手法,吊足消费者胃口,引爆销售。这一点国外苹果公司做的好、国内小米公司做得好。从产品谍照泄露到上市时间计划曝光;从网络渠道的预约火爆到实体渠道的抢断货。“饥饿营销”让稀缺感和价值感实现最大化。

走心。重服务、打口碑。小米的客服办公区是手机行业最大的客服团队。客服团队:2000人;售后服务:600+人,18个小米之家,500个授权服务网点;服务时间:7x24H。

刷脸。便于记忆、便于传承。我们都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做电商品牌,从命名到形象都需要极具个性化。从命名上来看:天猫、锤子等都是以动物和实物等来命名,除了可爱,还便于记忆和可传播。当然还有使用吉祥物来表现的,以突出个性化,提高吸引力。

《现代企业文化》:社会化营销一直对微信与微博很痴迷,如何运用好“双微”呢?

王欣瑞:知名乳业伊利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李丹认为:社交媒体是不是会带来业务增长,很多人还是有疑问。很多东西都应该是联动的,电视与社会化媒体的联动,例如CCTV播音员现在都在新闻联播最后提醒关注微博和微信和客户端的账号,内地娱乐卫视就更不用多说,故联动是可能的。

微信、微博与活动营销怎样结合?微博:做大范围的传播和扩散,制造热门话题;微信:当微博上的一个话题火了后,再通过微信传递给精准的用户。

拿万达百货为例,其营销结构如下:自媒体:10%(微信、微博);传统媒体:20%(平面、电视);陈列:30%(含印刷品、短信);促销:40%(公关活动)。万达百货一直在做微博微信等线上线下活动,他认为微博社会化属性更强,微信则是导客流量O2O的很好的模式,例如,开淘宝做代购的在微信上卖代购产品效果强于微博,而基于地理位置,微博可以作为补充手段。

总的来说,今天微博和微信都是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微博可以打品牌的曝光量,但是,越来越多的品牌更希望做到的是精准和品牌忠诚度,微信更容易解决这一营销难题,因此,未来趋势上:微博偏向品牌捕捉热点的实时反应,危机的处理……微信偏向于公众平台和线下互动活动。

《现代企业文化》: 请您谈谈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未来趋势。

王欣瑞:未来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趋势不是一场营销之战,而是一场人才大战。因为人是这场“战役”的核心。有了人才可能开发更好的产品,故社交媒体的产品经理会成为香饽饽,一般会在BAT之间产生,故做好人员保卫战是几大互联网巨头的首要任务。

不是一场产品之战,而是一场人性之战。因为现在做产品不能闭门造车、在做好保密的同时,也要集思广义。不是单纯的从产品角度出发去研究产品,而是要从符合人性需求角度去研究产品。赢人性者赢天下。

不是孤军独行之战,而是资源整合之战。资源那么丰富,不能独食天下,一定合作分羹吃蛋糕才可以,形成强强联手,比如地产界的巨头万科和万达结亲、分类界58和赶集结亲。

篇2

传统的营销体系模式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在报刊杂志上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就是收视(听)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以达到较多的注意。这个模式我称之为:登高一呼式的传播模型。这种传播方式本质上属于宣传模式,基本上传播路径是单向的。缺点很明显:很难探测受众看到广告后有何反应。一场营销行为和短期销量之间究竟有何关系,至今并没有答案。

基于新媒体的营销模式,则是将宣传向卷入度改变。新媒体营销借助于新媒体中的受众广泛且深入的信息,达到让他们卷入具体的营销活动中。网络视频广告、网络杂志和博客营销就是新媒体的代表,而以他们为代表的新媒体营销已经走出了商业化的步伐,他们所独具的营销模式,已经显露出来无限的商机。只是模式的不成熟让其尚无法实现更快的飞跃。而在新媒体的不断挖掘和完善下,新媒体营销模式一旦成熟,必然能够在互联网商业大潮形成和构建属于自己的一片商业和营销空间。

新媒体网络营销体系是建立在以网络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移动新媒体等新媒体的整合营销。这种营销体系就是在深入研究互联网资源,熟悉网络营销方法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网络营销产品的优缺利弊,整合多种网络营销方法,为企业提供网络营销解决方案。整合网络营销也被称为网络整合营销、整合型网络营销、整合式网络营销。强调的是对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和连通性等特点。以个人为中心的体验式营销、增值服务、电子商务、产品、价格、渠道等皆融入其中,将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影响与改变。

网络视频广告、网络杂志和博客营销是WEB2.0下诞生的新媒体的代表,而以他们为代表的新媒体营销已经走出了商业化的步伐,他们所独具的营销模式,已经显露出来无限的商机。只是模式的不成熟让其尚无法实现更快的飞跃。而在新媒体的不断挖掘和完善下,新媒体营销模式一旦成熟,必然能够在互联网商业大潮形成和构建属于自己的一片商业和营销空间。

其步骤一般为:市场调查、SWOT分析、市场定位和经营战略、制订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品牌规划与低成本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制订竞争性的区域市场推广策略、、营销团队建设及管理、营销预算与年度营销实施计划(包括营销控制体系),逐步构建出适合本企业的网络营销体系。

通常,为了更好的运用新媒体,在新的营销变革中掌握主动权,企业还要熟知新媒体与企业自身品牌相关因素的契合,才能创造市场营销佳绩。传统营销与新媒体(数字)营销,一个是鲜活的,灵动的;一个是静止的,单体的;在两者之间,从过去的单向传播转为多向与互动式传播渐成市场主流。营销品牌复合,营销传播复合正在形成潮流。例如,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和通向其他博客或网站的连接及其它关于主题的媒体。能够让读者在互动的格式下留下意见是许多网址的重要部分。大部分的博客主要以文字为主,一些网志集中在艺术、照片、博客,是一个更大的社会媒体网络的部分;而网络论坛则是设有多项讨论题材,保罗万象。在论坛中,很多使用者还会跟他人分享资源,例如:音乐、图片、短片等;反观社交网络代表各种社会关系,经由这些社会关系,把从偶然的相识泛泛之交到紧密结合的家庭关系的各种人们或组织串连起来。

但是值得企业警惕的是,虽然新媒体传递价值有低投入和高回报的优势,但也有旧媒体没有的隐患――不可控。因为社交媒体的价值传播便捷性,依托与社交媒体的点对点传播特点――但,不是一个点对一个点,而是一个点对多个点,也就是所谓的口碑――通过转发形式爆炸式增长的口碑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口碑的难处就在于众口难调,想要知道目标群体关心什么并不容易。杜蕾斯微博火起来是因为北京大雨,现在虽然团队依旧勤奋,但再难制造类似的传播话题。文章出轨的事情一火爆,还有几人关心马航找不找得到。企业没办法垄断目标群体的口碑,话语权也就转移到用户手里。所以新媒体使得价值的主导权不再由媒体和企业掌握,而是逐渐偏向用户――由媒体/企业说了算,变成用户说了算。不是每个用户都是专家,对产品、服务的真实价值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在旧媒体时代,用户不鉴别。企业、媒体怎么说,用户就怎么听,企业传递十分价值,用户就接受十分价值。在社交媒体时代,用户还是不鉴别。唯一区别的是,以前用户的感受来自看不见摸不着的公司现如今有了可评价的地方。这让企业做营销的难度越来越大。价值传递的规则变了,玩法就变了,而这个玩法还没有固定的规则。

总体来说,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栾轶玫.新媒体营销的特点[J].视听界,2011,(4)

篇3

关键词 社交媒体医学伦理医生微博

一、医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医学伦理学伴随着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活动的出现而产生,反过来,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活动又推动医学伦理学的进步。伍天章认为,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学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形成,并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指导的,用以调整卫生事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以及卫生事业人员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①

医德,是医学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自古名医重医德,唐代名医孙思邈的思想被后世封为悬壶济世的典范,认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②在西方,医德理论的创始者“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写到,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把恢复病人的健康视为医生的最高职责。③《希波克拉底誓言》被视为首部专门的医生职业道德准则。

二、医生的社交媒体行为现状

医学伦理学的精神实质延续至今,但形式和内容却随着医务人员面对的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在国外,除Facebook、Twitter 等大众化的社交媒体外,还出现了专供医生使用的社交媒体网站,如doctors.net.uk 和the BMJ’s doc2doc。目前国内医生使用的社交媒体主要为微博、论坛、贴吧,其中以微博为主要阵地。

1、医生使用社交媒体的总体情况随着医生微博用户数量猛增,针对医生如何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研究应运而生。截至4 月14 日,在“中国知网”上,以“医生社交媒体”为“主题”搜索到相关文献1005 篇;以“医生微博”为“主题”搜索到相关文献56 篇。这些文献论及医生的职业道德、医院与医生的微博宣传与营销、医院与医生的微博动态、医改等,但从伦理、职业道德角度研究医生的社交媒体行为的文献数量不多。

在新浪微博搜索中输入“医生大夫”搜索有关用户名,可得到377 条结果。其中,名列前位的医生微博,粉丝人数高达几百万。由于医生在注册使用微博时并不一定采用实名制或标注其医生身份,所以医生微博用户的数量不止于此。现以微博粉丝量超过20万的5个医生的新浪微博为样本(见图1),通过对这些微博内容的分类,了解目前医生微博内容的共性。

以上五个微博主要涵盖医学知识科普、个人生活及观点、工作及业界信息三部分,其中前两者占主要内容。虽然业界一直对“微博可否问诊”争议较大,但是从以上微博的整体情况来看,“微博问诊”的情况并不多见。更有医生直接在微博上对“微博问诊”表明态度,如“协和章蓉娅”就在微博上明确标注“微博科普不看病”。

2、医生使用社交媒体的失范行为

(1)缺乏仁爱之心,漠视生命。广东某女医生在微博上先后“等我下班再死”、“……宣布临床死亡,今晚可以睡个好觉,明天可以出游了!”等博文。言辞间充满对病患生命的漠视,被网友称为“冷血医生”。随后,该医生被主管单位暂停行医资格并调换工作岗位。事后,有观点认为女医生的行为仅是众多医生出现职业性倦怠的个案,不至于上纲上线和行政处罚。但公众普遍批判女医生行为有违医德,这种肆意的情感宣泄是没有真正秉承医德的表现。

(2)言辞调侃,图文血腥。认证为“鹰眼医生”的佛山外科医生曾多条微博,以亲历的各种血腥手术场景、病患器官为配图,附上调侃性、恐吓性文字。例如,他在为患者进行胸部肿瘤切除手术后写到:“无奈,美女要求美观,特别交代切口必须尽量小,而肿瘤又特别大,没办法,只有使劲挤了。”同时配发了正在为这名患者取出胸部肿瘤的特写照片。文字略带调侃,图片直现隐私器官,毫无对患者的尊重可言。

3、社交媒体对医生的影响

社交媒体给医生、医疗机构带来的利弊并存。微博上寻医问药方便快捷,提高了医生服务的水平和效率。第一,传播医疗资讯与医学知识,进行医学科普;第二,使公众加入到公共卫生和政策的讨论之中,惠及病人护理。廖新波在微博上与公众探讨医改就是一例;第三,方便与患者家属分享最新的治疗进展。例如,位于圣卢克的锡达拉皮兹的克利医院在为70 岁的Monna Cleary 进行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脱垂手术时,在社交媒体上了超过300 条的信息,跟家属及大众实时分享手术进展;④第四,微博是卫生系统防范职务风险的平台,⑤公众可通过在微博中针对卫生系统的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然而,微博的虚拟性、草根性、传播的广泛性也会对医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第一,医生在开通微博时并不需要审核个人信息或身份验证,错误虚假的医疗、健康信息一旦散布开来,危害严重。第二,微博上的调侃、讽刺、报复性的图文有损医疗的严肃性。《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发表研究指出,超过60%的美国医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非专业内容,例如醉酒或非法用药的照片,或使用粗俗的语言,这种行为会降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⑥第三,受微博字数的限制,140 字“微空间”虽然横向上可以承载大量医疗信息,但难以纵深地将医疗问题分析透彻,这就决定了医生微博适“科普不问诊”的特性;第四,泄露隐私。

三、医学伦理视野下社交媒体行为的规范与发展

医生使用社交媒体,应如何保证所传播的医学信息的科学与准确,如何处理普及基础医疗知识与回答患者问诊的关系,以及处理公共利益与推广营销的关系等,还需要从医学伦理的立场出发,掌握一些尺度和原则。

1、医生使用社交媒体应遵守的伦理原则

1981 年“全国第一届医德学术讨论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即“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具体而言,医生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1)仁爱原则。医生微博具有个体性、及时性的特点,承载的内容丰富,所传递的内容及思想应该是弘扬仁爱之心的正能量。无论是医院官方微博的解疑释惑,还是医生个人的一对一回复,都要让患者感受到医务工作者对个体的呵护、对生命的尊重。⑦

(2)保护病人隐私原则。同事间在网上探讨病患、临床经历等行为虽然可以为教学以及工作带来便利,却是一种高危行为,谈及特定医疗案例的具体细节务必谨慎。未经同意在社交媒体上披露有关病人的可识别信息,就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并引发官司。英国医学总会(General MedicalCouncil)强调,很多不当的披露是无意而为之的。那么需要提醒医务人员的是,不要在网络论坛等可能公开出入的场所有关病患的可识别信息。⑧

(3)分清界限原则。第一,社交媒体时常模糊个人与职业生活的界限。很多人意在与朋友分享信息,但这些内容一旦上传到网上就一发不可收拾。好在一些社交媒体网站有隐私设置,允许用户控制或限制他人访问。提高身份界限的意识并进行严格的隐私设置就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谨慎添加好友。医患之间理应

存在一条专业界限,这种界限既可以维持双方信任,也可以使患者免遭被出于不正当目的的医务人员所利用。而在社交媒体上,就很容易建立一种非正式的医患关系,这就极易引发越轨行为。因此,英国医学总会建议,医生以及医学生在收到过去或现在接收的病患发出的邀请时,应该礼貌地表示拒绝,同时向他们解释接受申请为何不妥的原因。

2、医生使用社交媒体的规范路径

(1)坚持科普咨询不问诊。医生开微博可以做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工作,但医务人员绝不能利用微博开方,因为老百姓真的会按医生所说的办法去做,一旦效果不好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医患间就会产生纠纷,但如何界定这种纠纷,法律目前还没有明文规定。⑨(2)慎重对待“匿名性”。在社交媒体上,以医生身份信息往往容易取信于众,而且会被认为是专业、正确、合理的观点而得到广泛传播。所以,医生可以选择隐匿医生身份,以个人身份微博,但一旦医生在社交媒体亮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应立即注明真实姓名。因为即使医生以匿名了某些信息,一旦引起恶劣影响,网络高效的搜索能力也会在第一时间追溯到信源的真实身份。

(3)扩大“微空间”。如果网友针对某个复杂的问题在微博上进行咨询,医生就需要尽力扩大“微空间”,如在微博文字的后面,附上图片或者链接相关网址。首都儿科研究所办公人员池杨曾介绍:“微博受字数的限制,只能是快餐,对于寻医问药的问题,我们会请患者发送到首儿官方网站的‘专家咨询’栏目中,会有相应专家为他们解答。”

(4)声明利益冲突。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医生虽然没有直白的言论为自己谋取商业利益,但却口口声声在推广某些保健产品。根据英国医学协会(BritishMedical Association)的要求,医务人员应根据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声明所获得的商业利益。⑩因为匿名微博如果呈现出了“医生”的身份特点,也会赢得公众的信任。如果没有这类声明,就可能破坏公众信任,减损作者威信,甚至把所在单位置于不利境地。

(5)诚信推广与宣传。微博向来被视为宣传营销的平台,但医院、医生利用微博开展宣传工作时也应秉持医学伦理,即要恪守诚信原则,不能违背科学,吹嘘自己的医疗效果和服务水平,在字里行间为医疗产品做“代言”;不能一味追求粉丝量和点击率,跟风炒作热点话题或者发表轰动性言论;更不能造谣诽谤,明知是虚假的伪科学信息而故意和传播。

“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医疗机构的传统运行模式,构建新型的医患关系,传统的医学伦理秩序也因此出现了短暂的混乱。社交媒体时代的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好社交媒体的基本传播技能,还应坚守基本的伦理道德底线,将传统的医学伦理应用到这一新媒体之上,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管理好个人的社交媒体,提高个人和医疗机构的信誉,全心全意为人们的健康服务,从而建立起和谐有序的社交媒体医学伦理秩序,为传统的医学伦理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①伍天章主编:《医学伦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②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

③张树峰、刘云章、张卫东主编:《医学伦理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41

④《社交媒体将会怎样影响中国医生?》,http://haodf.com/zhuanjiaguandian/xiaocl_1085205046.htm

⑤韩璐,《微博江湖里的医者身影》[N]《. 健康报》,2011-12-23

⑥张文燕,《在社交媒体时代做医生》[J]《. 中国医院院长》,2010(19)

⑦蒋盛云、任学丽,《关于“医微博”的伦理道德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2013(4)

⑧ General Medical Council(2009)Guidance for Doctors - Confidentiality.London: GMC.

篇4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进入Web2.0双向互动时代,数字出版市场迅速增长,社会分工与合作更加明确,竞争的压力在不断驱使着人们生活的脚步,在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时间被切割成了碎片。简单、轻松、有趣的数字阅读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数字阅读中衍生而来的“碎片化”阅读正取代传统深度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1]。“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尚存争议,但是这一行为所留下的读者“痕迹”却可以成为营销的重要指导数据来源。企业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开发和利用,让对碎片信息的策划变得更加精准。

媒介的碎片化对于营销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表面来看,碎片化的媒介环境使得一味注重文案设计和品牌宣传的传统营销模式不再适应新媒体环境。因此,媒体应该更加注重创意和眼球效应,以获得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微信作为具有碎片化特征的媒介,从一诞生就引发了许多争议。其中,对微信营销的讨论尤为激烈,因为这关系到企业广告重心和运营模式的改变[2]。目前,对于如何适应和规范微信营销是各大企业都在探索的重要话题。本文将以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访问微信等自媒体运营的工作人员高鹏,对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碎片营销进行分析与探索,以帮助企业在面临新型营销模式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微营销”中碎片信息营销现状

近些年在中国逐渐兴起的社交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等营销传播的主要媒介是用户,利用碎片信息实现“众口相传”,有着参与性、分享性与互动性的特点易加深对一个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从媒体价值来分析能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是低成本高收益的的互动精准营销方式。

随着网络第二代技术的发展,个人体验、人际传播、深度沟通的微信,博客等APP也成为了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利工具。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企业微营销在有些国家也只是刚刚起步。在国内,微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微时代”,对于企业来说,寻找的不仅是表象的繁荣,更是可以开拓的蓝海。在这个时期,谁能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加以规避和解决,就意味着占领了市场的先机[3]。

二.“微营销”中碎片信息营销策略的分析与探索

下面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对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碎片营销进行分析与探索,笔者利用访问微信等自媒体运营的工作人员高鹏的调查研究方式整理收集一手资料并作如下分析:

(一)正确定位微信公众号的使用价值

就媒体运营价值而言。由于大多数的用户只关心跟自己有关的内容,所以要制作有价值的垂直内容。运营商可以通过娱乐内容或垂直内容植入获得用户关注度的广告收入以及便捷性的实用功能对信息进行分类,使之变成大众信息分发平台。另外,就客户关系管理价值而言。首先企业或运营商可以收集“转发量”、“点击量”来推测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易于信息碎片化,保证现有用户的重复购买率,较高的活跃度和关注度。通过销售转化让用户进入销售漏斗,制造口碑传播引擎,保证内容转发率,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实用操作等功能支持,最大化增加销售。其次,企业也可以建立私聊渠道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通过这种途径除了能收集终端信息以外,也能寻找潜在客户,对潜在客户形成无形、低成本且高效率的影响,这是碎片营销间接效果的体现。

(二)规范管理微信发送的内容运营

首先,企业要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做到精准营销。消费者数据是需求分析的基础。实际上“碎片”携带了读者行为的“痕迹”,与之对应的数据若能被收集整理,就成了可以利用的规则数据。对“碎片”信息的利用就是一个分不同层次“逆碎片化”的聚合过程。区分优劣资源的投放位置,是开展下一步营销策略的前提,收集他们的年龄区间、兴趣偏好、职业、家庭背景、关注和浏览习惯等,例如对于大学准毕业生可以推送有关就业和实习的信息,针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可以推送相关会计技能知识,但用户的基本状态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所以推送者也应该及时关注用户的信息,做到与时俱进。

其次,在用户数量和用户质量方面实质上分别体现的是运营媒体的广告盈利和从关注到直接购买的销售盈利,根据访谈,可以看出来一个规律,即粉丝数量越多,质量越低,转换效果越差,粉丝质量越高,转化效果越好,粉丝数少,这也是碎片化市场的特征所决定的,即对碎片化的市场进行个性化的营销,对所关注的用户当中能销售转化还是少部分。

(三)关于微信公众号增加粉丝,先保质再保量

用内容的“质”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内容影响粉丝的数量,通过发放对你的目标用户有帮助的文字、图片、资料、知识、视频等内容来满足用户的一些性格特征,好奇心,娱乐精神和社会时态情绪。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在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以后应该掌握微信内容制作技巧,打造定制化用户信息并合理化植入含有企业关键元素的碎片信息,形成情感互动、品牌价值积累、良好口碑的效果,易获转发的内容特点和方法值得关注。同时,提高产品价值的展现程度,营销内涵由最初的产品营销、服务营销到情感营销再到知识营销,经历了数个阶段。根据访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时代的到来,“鸡汤类”逐渐呈下降趋势,被“知识类”所取代,而“猎奇类”处于中间水平,属于情感营销范畴。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随着网民网络行为的日益成熟,用户更乐意主动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社区用户显示出高度的参与性、分享性与互动性。SNS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充分展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这恰恰是一切营销的基础所在[4]。企业营销的美好形象也并非先天具有,而是不断通过信息灌输、重复、强化,在粉丝心内留下深刻印象[5]。

(四)掌握微信号运营方法.

微信作为一个随身携带的互联网入口,掌握了微信号运营方法就等于进入了更为便捷的营销通道,有利于培养用户忠诚度。运营商打造功能和内容更新稳定、便利、内容质量优质、时效性及针对化一体式服务。

首先,企业可以设置有价值内容的转化漏斗和多条路径,让用户进入销售漏斗,将关注,兴趣转化为搜索和行动,并实现转发形成口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期信任形成习惯性购买,特别是单位价格较高的产品用户需要以及更为专注的关系管理和资源投放。其次,利用微信实施整合营销战略。在近几年随着微商的兴起,“微店”这一名词进入人们视线,它能方便快捷的上新、用户查询、了解价格,能在社交平台上快速地发送链接并保留长期记录等,以淘宝为例,在旺旺客服自动回复、店铺主页、宝贝详情页、发出的包裹上都留有微信二维码,提高了关注度。对微信粉丝按照在店购买的额度进行分类,推荐不同的信息因此,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平时购物习惯将顾客按照不同方法进行分类。越是核心粉丝,越要给予更大的优惠,保持其持续消费。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客户背后的潜在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再者,企业可以实行微信公众号和线下实体店相结合的运营方式。例如日化零售巨头屈臣氏会将关注和折扣联系起来,并将实体会员卡改造成虚体微信会员卡,这既能减少用户忘记携带会员卡的情况而且又起到了微信营销的作用,定期的新品、活动和折扣推送都会通过微信平台与用户连接。最后,企业微信公众号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增加粉丝导流点,比如微博平台、网站平台、线下渠道、微信内容互推、微信大号直推、免费推送社交平台同步内容、利用QQ群、微信群、公关活动推广[6]。

(五)掌握微信公众号的引流方法,利用各种手段的同时也要关注效果和盈利

首先,企业可以在知乎写软文,设置引流矩阵。通过列出一份和企业业务相关的关键词清单,“扫”一遍关键词能搜索到的问题,接着在回答问题时,植入自己的产品信息和企业元素的碎片信息,制造相关问题的回答矩阵。其次,通过与用户“建立合作”的方式互推来解决零关注、零转发运营商应重点处理种子用户和垂直圈子建立者的关系,其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企业自定义菜单,让用户方便的接触到最好的内容,并且在每一个内容里面都方便的让陌生人关注,带给用户信任、认可、支持的体验感从而培育种子用户。种子用户的背后可能存在巨大的潜在价值,而根据统计可知,垂直圈子建立者在垂直圈子群的推荐转化率为20%左右,所以对他们投入服务,做到让“用户感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再者,利用社交渠道提供免费“资源”引流。通过找到目标用户活跃的社交渠道或制作一份值得被分享的“资源”,设置低门槛,如关注公众号即可以享受福利等。相对应社交渠道,我们也可以利用视频进行微信导流,例如微电影,趣味广告等视频导流效果稳定且感性体验也更强,是现在具有前景的营销方式。互联网时代,相对于长篇大论的东西,微电影等可在极短的篇幅内把故事叙述完整,倾占和满足人们乐于接受碎片化信息的大脑[7]所以利用这种方式能增加导流的成功率。

利用好网站和线下渠道获取微信用户也是目前较为可取的引流方式。特价、优惠,甚至把二维码变成产品的一部分,网站扫码登录,用户会自动关注微信公众号,从而形成网站引导。最后,微信群引流,这也是转化率最高的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基于内容的推荐,正确利用微信群引流。其有自己创建主题群、自媒体进行内容以及合作举办讲座的群活动等的方式,但它们也有各自的优劣势,运营商应该通过分析,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结语

立足于企业,“微营销”中对碎片信息的研究和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每个企业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因为它关系着基于SNS的重构模式的P键阶段,即搜索、购买到分享与传播以及互联网大时代下企业整合线上资源运营的成功与否,即客户关系、品牌价值、企业形象、盈利模式、销售收入和未来市场前景,所以作为企业,碎片信息的精致化,精准化,精益化是一份长期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熊文霞.谈“碎片化”阅读趋势下的出版创新[J].出版发行研究,2016(1):63-65

[2] 熊h伽.碎片化时代的微博营销,2012(7):1-10

[3] 程艳红.网络营销新渠道:SNS营销[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7):111-1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