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09:29: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创新演示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有些知识结论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进行说明,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创新设计一些演示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1.摩擦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中没有安排实验说明摩擦力的方向,而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普遍认为的难点,尤其是静摩擦力的方向,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难以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又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取两只鞋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粗糙的台面上,水平推上面的一只鞋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间刷毛形变的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想象出上、下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况.让两刷毛相对滑动,也可以直观演示滑动摩擦力方向.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型,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知识.
2.显微镜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五节的内容.教材中介绍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一个结构图,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设计如下实验:在光具座上做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实验,当成实像时把光屏换成毛玻璃片,在毛玻璃片后面能看到实像,再在毛玻璃片后面放一个凸透镜,使毛玻璃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在凸透镜的后面用眼睛观察,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这就是显微镜的结构.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此装置的原理和结构:做成实像时的凸透镜就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在毛玻璃片后面的凸透镜就相当于目镜.通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
3.声音的传播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对于液体能否传播声音,在教材上没有安排特定的演示实验进行验证,只是有“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边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些都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这样的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设计液体能够传播声音的实验,取甲、乙两部手机,把甲手机用塑料密封好,用乙手机打它,保持呼叫状态,把甲手机轻轻放入较高的装有很多水的玻璃桶中,在手机浸没到接触桶底之前,一直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4.大气压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为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教师可以创新设计一个瓶吞鸡蛋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做这个演示实验,原因就是做完这个演示实验后鸡蛋不易从敞口瓶中取出,不能在下一班再演示,浪费资源.如果在实验中改用烧瓶和鹌鹑蛋实验,效果非常好.先把烧瓶在热水中烫一下,然后把剥皮鹌鹑蛋(烧老一些)放在口上,鹌鹑蛋就会慢慢进入瓶内,倒置烧瓶口朝下或口朝侧向会更有说服力(因为口朝上,有的学生说是重力的作用).可以设法让瓶子把鹌鹑蛋慢慢吐出来.这个实验能多次重复.由于烧瓶颈长,可以延长鹌鹑蛋被大气压压入的时间,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并能连续多次展示实验.
二、改进演示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不好操作或实验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可以对演示实验进行一些改进,提高演示实验效果.
一、建立健全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加强对教辅材料使用的指导,组织成立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对进入本省中小学校的教辅材料进行评议,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各地市教材选用委员会根据当地教育实际和教科书使用情况,按照教科书选用的程序,从本省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中,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1套教辅材料推荐给本地区学校供学生选用。
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要包括中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和新闻出版等方面相关专家,确保其专业性和代表性。教辅材料的评议推荐要做到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程序公正。教辅材料编写人员和被评议的教辅材料出版人员不得参加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工作。
二、合理确定评议推荐的教辅材料范围。教辅材料评议推荐的种类主要是与本省使用的中小学教科书配套的同步练习册,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教科书编写出版的同步练习册应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评议推荐寒暑假作业、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评议推荐教辅材料的学科和年级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经评议公告的教辅材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定价政策(具体办法另行下发)。免费提供教辅材料的地方可自行确定使用教辅材料的种类和范围。
三、认真做好教辅材料自愿购买和无偿代购服务。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若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可以统一代购,做好服务,不得从中牟利。其他类教辅材料由学生和家长自行在市场购买,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
四、严格规范教辅材料编写行为。教辅材料主要编写者必须具有相关学科教学经验和熟悉相关教材;各级行政部门、负责实施考试命题、监测评价的单位不得组织编写学生有偿使用的同步练习册、寒暑假作业、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学校组织开发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辅助资源,免费提供使用。
一、公式基本用法
初中阶段对于电动机的电路只能用P=W/t或P=UI,一般情况下,根据题中的条件多用P=UI。除了电动机的电路,电功率的四个公式可以通用。那么如何恰当选择公式呢?
(1)定义式:P=W/t。已知P、W、t中的任意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这样就有了另外两个公式W=Pt和t=W/p。使用这三个公式时应注意公式中单位的对应关系。一般有两种对应关系:①电功的单位千瓦时,功率的单位千瓦,时间的单位小时,这三个单位是对应的。②电功的单位焦耳、功率的单位瓦特、时间的单位秒,这三个单位是对应的。如果不是以上两种对应关系,则应注意单位的互化。
例题:近日闽江两岸灯光夜景改造工程完工,江滨夜景更加美丽,又节能环保。其中尤溪洲大桥换上了约3000盏新型LED灯,灯的功率由原来的28W变成了13W。若这些夜景灯每天工作3h,则一个月(按30天计算)节省的电能( )kW・h,节省下的电能可使额定功率为1000W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 )h。答案:4.05×103,4.05×103。
(2)普适式:P=UI。一般有两种用法:①已知U、I求P。②已知P额、U额,求I额,I额=P额/U额 。注意题中有正常发光或正常工作这样的关键字,或者由题中条件能准确判断出用电器是正常工作的,这种情况一般用这个公式。
例题:一个“12V、6W”的小灯泡,如果接在36V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需串联一个( )Ω的电阻,该电阻消耗的功率是( )W。
答案:①必须串联一个48Ω的电阻。②电阻消耗的功率为12W。
(3)P=I2R一般有三种用法:①已知I,R求P。②已知P,R求I。③两个电阻(或两灯)串联比较实际功率P1∶P2 = R1∶R2。
(4)P=U2/R一般有三种用法:①已知U、R、P中的两个,求另一个。公式的具体形式分别是:P=U2/R、R= U额2/P额、U2 =PR。②并联P1∶P2 = R2∶R1。③同一个用电器P实∶P额 =U2实∶U2额。
若是两用电器并联求功率,一般用P=U2/R较方便。若是两者串联求其中一个用电器的功率,一般用P=I2R较方便。
下面是公式用法综合举例。例题:甲乙两只普通照明灯泡的铭牌标有“220V、25W”和“220V、100W”,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灯的实际功率一定是25W。B.乙灯接在110V的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为50W。C.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灯丝电阻大。D.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灯消耗的电能多。答案为C。
二、解决电功率综合问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电路的连接关系,哪个元件与哪个元件串联或并联,哪个元件被短路,哪个用电器是正常工作的,并在解题时写出。②弄清引起电路连接关系变化的原因是开关的断开、闭合,还是滑动变阻器滑动引起变化。③明确电压表、电流表测的是哪部分电路的电压和电流。④利用串、并联的特点列式,抓住电路中的不变量(如电源电压不变或电阻不变)求解。
三、学会总结解题规律及技巧
(1)运用电能表铭牌求电功率的题基本解题思路如下:先用W=n/N求出消耗的电能,再用P=W/t求P。如果需求U实,可借助用电器铭牌求电阻R= U额2/P额,再用U2 =PR求U实。
例题:如图所示(图略)是某型号电热水壶铭牌,壶中装有1.8L温度为20℃的水,求:①将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②若在电热水壶工作时,标有“3000r/kW・h”的电能表在1min内转了50转,电路的实际电压是多少?③不计热损失,此时烧开一壶水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答案:①6.048×105J,②200V,③604.8s。
1、明确实验的名称、目的、内容.即根据实验的名称,学生要知道做这个实验需要达到什么目的,知道实验内容有哪几个.如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实验是“用刻度尺测长度”,学生要根据实验的名称知道该实验的目的有三个: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学习进行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知道该实验内容有三个: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测细铜丝的直径;测硬币的直径.
2、知道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即每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完成。
3、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即将实验怎样细化为具体的实验步骤;清楚做实验的顺序;知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是学生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4、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即根据实验步骤的顺序准备实验器材.这样准备的实验器材能做到不多不少,而且每项器材学生都清楚它在本实验中的用途、用法、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死记硬背。
5、怎样做好实验记录,并且能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
6、怎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知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7、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二、“讲”
学生明确了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后,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验,采用“套公式”的方法“讲”好实验的每一个思维环节(报告项目).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消除每一环节的学习障碍,突破难点,同时训练学生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实验步骤的具体化和程序,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讲有较大的难度,教师要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来帮助学生重点突破。
三、“说”
语言是思维的再现.让学生对实验本身的理解明确化,并且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学生“说”好实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掌握,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完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通过预习和讨论,由学生为主“说”(设计)好实验.从教师“讲”好实验到学生“说”好实验,是由教师为主“套公式”到由学生为主“套公式”,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采用“套公式”的方法,按照实验思维的过程,逐一“说”清每一思维环节(报告项目)的具体内容,难点及突破,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等,使整个实验“装”在学生心中。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说”进行评价,“挑”毛病,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教材从第二册“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开始,就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记录表格等,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四、“做”
“说”好实验是“纸上谈兵”,是“做”好实验的准备.“做”好实验是将“说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有一个动手能力的锻炼过程,按程序规范操作是训练动手能力的技巧.“做”不仅是“说”的操作化,而且应是对“说”的调整、完善和补充.要“做”好实验,必须做到:
1、学生做实验前必须“说”好实验,把整个实验“装”在心中.
2、确保每人动手,小组配合.实验尽可能做到两人一组,学习成绩、动手能力优、差生的相互搭配,以好带差.
3、突出“预防”,消除障碍.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实验前进行适当引导,突破难点,确保实验成功率。
4、做好实验中的巡查和指导.教师在巡查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困难、错误或不规范操作,并且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引导困难的学生“做”好实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兴趣.
5、实验做完后要统一答疑.实验做完后,学生总是有许多问题和感受要问、要交流.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后的交流,从中受到启发,要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五、“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