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机遇范文

时间:2023-07-27 09:29: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现代农业发展机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

篇1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1-0235-02

前言

盈江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总面积4429平方公里,占德宏州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东北面与腾冲县为邻,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相连,其西、西南和西北三方与缅甸为界,国境线长214.6公里。距德宏州州府芒市153公里,面积达516.13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的平坝之一。盈江县共有7个乡、8个镇,100个村(居)委会,11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有29.3万人,有少数民族人口16.9万人,占57.7%;有农业人口25.2万人,占86%。全县有耕地面积46.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6.2万亩,旱地面积20.3万亩,农民人均耕地2亩。大盈江浩浩荡荡纵贯县境南北,江水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四通八达,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先后被列为云南省商品粮基地县、油料基地县、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县、国家糖料基地县、“八五”计划第一批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在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惠农政策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盈江县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止2015年,盈江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31.48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5545台、拖拉机配套农具23408台、联合收割机1037台、插秧机143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961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种植业向全程机械化发展。近年来,大量引进新技术和新机具,并开展新技术和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教育培训,如果试验成功就推广使用,在这方面盈江县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推动了盈江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需要不断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并积极投入应用,从而实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达到新农村农民致富的目的。

1农机推广的意义分析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进入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时期,这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一种机遇。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指的是农业装备,这个装备需要先进、适用的机械,保证农业生产条件的完善,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就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加快农机技术的推广,对农机的推广主要在于政府对农民的引导,引导农民使用先进的农机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保证农民增收和致富,使传统农业类型变为现代化农业类型。在农机推广过程中将农机科学技术用于农业生产,也就是对科学技术进行转化,转化为强有力的生产力,保证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使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现阶段,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对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农机新型技术、新型装备对农业机械化水平能产生影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因此,农机技术推广任务非常艰巨。例如:盈江县农机购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这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仅2015年,得到1022.18万元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取得了资金的大力支持后,对2347户农户进行了补贴,全县共购置2351台新农业机械。同时,也这对农户也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带动农户投入资金,购置机具投入资金2991.57万元,全年农机总投入达到3013.75万元。此外,农机部门组织对拖拉机驾驶人员进行培训,参加的人数达到258人。在实验和示范的过程中,水稻机插秧示范和推广面积总共达到18968亩。总之,政府资金,机械的支持和农户积极性的调动推动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增长。

2对农机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现阶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机技术推广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更好的推广农机技术,从而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以下对农机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技术人员队伍年龄偏大。现阶段,在农机技术推广方面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只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使他们抗压心理素质增强,在工作中更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不断钻研和探索,创新农机技术。(2)缺乏对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现阶段,在农机技术推广方面存在培训力度不够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培训经费比较欠缺,但是对培训的要求更加严格,培训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将培训费收取交给财政后,需要返还的比例不大。因此必须压缩培训内容,减少培训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培训效果不理想。相关部门进行农业生产力改革和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农机新技术,因为农机新技术关系到农民的收入的问题,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才能建立系统培训体系。(3)存在农机技术宣传不到位的问题。现阶段,农机技术宣传工作不到位,通过一般性方式宣传和示范,导致机具推广速度较慢,很难使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同时,对农机技术宣传和推广的内容局限性较强,主要局限在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和服务上。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产业化,因此必须通过机械化改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以前实行的是投入型,现在可以变为效益型,(4)缺乏健全的农机服务体系。在农机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社会化服务发挥着重大作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否健全影响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现阶段,有的地区虽然有农业管理机构的设立,但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导致无法形成健全的农机服务体系,影响农机技术的推广。

3农机推广水平的策略探究

以上主要分析了在农机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提高农机推广水平,从而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以下对提高农机推广水平的策略进行探究。(1)吸纳年轻人才,提高队伍素质。农机推广队伍素质的提高对农机推广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具体来说需要吸纳年轻、优秀人才,给推广队伍增加新鲜血液。此外,相关部门可以颁布一些优惠政策,从而更好的留住年轻、优秀的人才,同时引进更多年轻、优秀人才。具体来说,推广队伍要有学习的心态,定期学习和交流,不断深入他们的服务观念,在工作安排上,尽量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出现问题,及时找到责任人对问题进行解决。(2)加强对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农机推广人员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对于农机推广在职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的推广思想水平得到提升。具体来说,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讲座,培训和宣传等方式对他们加强教育,提高推广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开展农机推广工作。此外,对人员和资源的调配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具体展开,在推广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遇到任何困难及时克服,顺利实施推广各个环节的工作。(3)丰富农机推广宣传内容,保证宣传全面性的提高。面对社会和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丰富农机推广宣传内容,保证宣传全面性的提高。此外,如果推广过程中,某些环节存在困难,需要向上级积极主动汇报遇到的问题,得到上级的支持和帮助,及时将困难克服。(4)对服务领域不断推广。在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农业机械化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基层农机推广人员要打破传统旧观念,不断对推广服务领域进行开拓。农机推广工作以前只局限于农业产中环节,现在可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这样可以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5)通过联合协作加强推广。农机推广可以发挥网络信息作用,农机推广人员和各大高校,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加强联系,推广方式可以选择产,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将科研开发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这样就能及时反馈生产实践方面的需求,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机化水平的提升和现代农业的发展。(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对农机技术的推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也就是说,在农机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想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通过宣传等各种方式对农民使用农机和开展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保证农民增收,达到农民致富的目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政府部门对农机推广加强组织和指导,通过全面的管理措施保证农机利用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加,保证农业机械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7)根据区域特点开展农业机械种植。农机技术的推广可以通过种粮大户进行示范,形成形式丰富,层次多样和功能健全的农业推广服务网络体系,保证农民素质和农机推广人员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宣传,保证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提高应用农机技术的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总结:综上所述,在新农村,需要不断推广农机技术,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实现农民增收。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机推广的意义,再分析了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孙德庆,单柏忠,刘江.农机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2015,05:90.

[2]潘小勇.浅析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210.

[3]陈时生,梁桂.论农机技术推广与发展现代农业[J].吉林农业,2010,11:162-163.

篇2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037-02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在正常情况下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的状态,还有若干农产品则需进口补充,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农业必须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劳动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农业的发展步伐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软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农业科技成果并未在实际意义上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科技创造着与农村劳动力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技术传播屏障。

此外,科学技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一些科技传播人员的知识无法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形成了科技传播的瓶颈。如今网络技术广为盛行,但发达的网络并没有很好地服务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十二五”时期提出的新任务

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真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将加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将加快升级,农产品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转型的重要基础,是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对于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然而,相对而言,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农民又是弱势群体,农村还是落后社区。可见,没有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没有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创新型城市就很不完整,科技强国就难以实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农业科技取得长足进步。但从整体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还十分薄弱,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并且,农业科技创新受自然环境、农民素质等因素影响,还表现出创新周期长、创新主体膨大、创新条件弱等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上狠下功夫,加快发展步伐,保证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目标尽早实现。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先导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运用现代生产工具,推行现代管理,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标志。人类历史发展表明,农业发展史实质上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史,每一次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带来了农业发展新的飞跃。世界近代农业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现代技术进步。近几年,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的技术革命,为传统农业和农业技术的改造,为农业生产率提高提供了强劲动力。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加速转型期,正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科技竞争已成为农业综合竞争的核心和焦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渐增高的贸易壁垒、日渐提升的消费需求和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不断破解现代农业进程中的障碍,越来越有赖于科技创新。只有十分关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才能使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更快更实,动力更加持久更加有效。

(四)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

在诸多困难背景下,取得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实属不易。然而,这些困难和不利因素仍将长期存在,今后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绝非易事。当今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一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将对改善农业的分散性、地域性、可控程度差等行业弱势产生重要的作用。二是农业科技的突破带来了生产领域的扩展。食物的生产由动植物扩展到微生物,由陆地扩展到海洋。这将更加充分地利用地球上的空间,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三是农产品深精加工与综合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量的80%—90%。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

(一)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仅仅依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的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越来越难以为继,靠单一技术的突破是不够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整合科技资源,选择对农业发展关联度大和带动性强的多项农业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为此,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并把这些技术集成组装运用于现代农业建设之中。

(二)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

进行制度创新,确立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科技兴农,良种先行

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加大动植物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强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鼓励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在粮棉油生产大县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对符合条件的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加大种子储备财政补助力度。完善品种审定、保护、退出制度,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

(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

加大农业技术网络信息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强化网络对农业生产的服务功能,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交易市场,推广运用网络营销手段,促进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另一方面,提高农村劳动力对网络的认识,指定专门的专业网络营销培训人员在农村推广网络知识,确保每个农民掌握网络技术来指导自己更加高效的发展农业。

结语

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农业的成功转型,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在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同时,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以农业信息化、科技化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刘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9-12-08.

[2] 陈洪庆.在中国科技馆事业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J].科技馆研究文选:391.

篇3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2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3、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4、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5、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除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出资的政策扶持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篇4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2、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3、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4、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5、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从2000年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除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出资的政策扶持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篇5

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装备落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稳定增收。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业生产,不断提升农业系列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1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推广工作

1.1 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现代农业是高度集约化经营的产业,是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为原则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高产、优质、高效、环保型产业,也是通过劳动积累向资本积累到技术积累为过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条件和手段,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1.2 农机推广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加快农业由资源依附型向知识依附型转变,即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来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由产中为主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以服务粮食生产为主向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全过程伸展;由单一的机械技术为主向以综合、组装、集成为特色的工程技术方向发展。

2 农机推广工作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1 大力推广和引进农产品加工机械

在前几年农机推广工作中,我县把重点放在了农业生产的播种和收获方面的机械应用,却忽视了产品加工,从而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为此,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并委托县农机管理局全权负责,加大力度引进和推广一批较先进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并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2.2 农业装备向系列化发展

农业装备向全程化、产业化、区域化、多样化、系列化方向一条龙配套发展,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适应重点作物、优势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和加工的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以促进农业技术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我县通过近些年来农业装备机械化、系列化的发展,促使了猕猴桃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努力推广和发展节约增效农机

开发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油、节能型农机装备和应用技术,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坚持节约发展、增效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以发展高效率低消耗的效益型技术为目标,提高农业的精准化水平,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现代化农业装备技术保障。

2.4 向人文环保型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开发、引进先进的环保农业装备技术,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先进的设施保障。

3 农机推广工作今后的发展思路

3.1 发展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技术推广项目

当今社会引进推广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否则没有推广前景。在推广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优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决不能走形式、摆架子,或进行纯粹的推广方式和机械化发展。同时高瞻远瞩,所推广的技术或机具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长时期农机与农艺一直很难配合,主要是由于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不断变化,农艺要求也随之变化,农业机械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两者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吸收各行业、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二是农艺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要有利于农机作业的完成,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三是联合农机、农艺进行对比试验或设立示范点。

3.3 推广的技术要试验、示范,以点带面

多年的经验教训表明,不管推广何种技术、何种新机具,都需要在当地进行示点试验,按照试验要求,得出真实数据,用数据来说服广大农民朋友。用示范点效果来增强农民朋友的信心,以点带面,进行大面积推广。

3.4 搞好协调服务,促进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篇6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不能脱离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大背景,只有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定位才能更准确、视野才能更开阔,提出的发展对策才能更有效。因此,本文对农村循环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持体系

1.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物质支持

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即用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实现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农村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基础上的,具有集约、高效、持续的特点。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使农村循环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民能够从中获得比较收益,也就具有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动力,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

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在农业生产上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耕作与栽培技术以及饲养技术等。测土施肥技术、化肥深施技术、生物肥料的应用、农药的科学施用技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微生物农药的应用、适时揭膜技术、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等,在这些技术的应用中都体现着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对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作用。正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使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具备了技术可行性。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村循环经济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3.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服务支持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为农民提供培训、技术、资金、信息等等方面的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农民能够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农村循环经济得到发展的必备条件。

4.农民素质提高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能力支持

农民素质的提高能够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一方面,农民思想观念的提高使农民认可、接受农村循环经济,并且具备较强的现代市场意识。另一方面,从生活消费角度考虑,农民可持续消费的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和确立以及可持续消费知识和消费技能的掌握,必将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5.农民收入提高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经济支持

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经济能力就逐步增强,农民就有经济实力购买相应的机械设备、建造相应的设施、采用相应的技术。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也大大增强,有意愿去尝试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设备、新的生产技术,以期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就会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环境意识会逐渐增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二、农村循环经济使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1.农村循环经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现代农业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具有很高的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虽然由于其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力而有效地改造了环境从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但却常常由于急功近利而破坏了农业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农村循环经济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了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使现代农业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而成为更高层次的现代农业。

2.农村循环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延长

按照循环经济的观点,废弃物只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使原有产业链中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变废弃物为资源,把原来的废弃物纳入到新的产业链中。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化肥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立体种养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资源、减少污染,通过农膜的回收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达到变废为宝。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使农业产业链延长,而且新形成的产业链藕合到原有的产业链中,使农业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3.农村循环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及其生活质量提高

农村循环经济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废弃物的资源化可以创造新的收益,农民的收入势必因此而获得提高。农村循环经济使农村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资源、环境得到了保护,农业的持续生产能力也得到了保护。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力长期持续稳定地提高,势必使农民收入长期持续稳定地提高;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长期持续稳定地改善,也势必使农民的生活质量长期持续稳定地改善。

三、农村循环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协同推进

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持体系,而农村循环经济使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迈向更高层次,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农村循环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在发展顺序上不存在先后的问题,而应该协同推进。没有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农村循环经济只不过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没有农村循环经济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农村循环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协同推进,才是最优的选择,也才能真正推动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以实现农民富裕、缩小工农差别与城乡差别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支柱,以农业产业化为中心内容,以劳动者素质提高为决定因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必由之路,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等为途径,逐渐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城乡一体化。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利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更有利的条件。首先,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次,政策支持将更加强化。一方面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党的十胜利召开,为农业土地的顺利流转提供了宏观政策支持,这为工商资本流向农村提供了政策前提,从而大大缓解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第三,农业的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正在兴起,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第四,农业现代化的合理氛围越来越浓。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这为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利因素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经济,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与世界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还十分漫长。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并且他们的劳动素质的能否提升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我国农业除了少量的农场外,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带动我国农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

(三)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机械化水平不高。我国农村,整体上生产技术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不高,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再10-15奶奶,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一般都在75%以上,甚至90%以上,而我国科技对农业贡献率只有45%。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将面临国际规模农业的竞争压力。我国农业发展粗放经营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加剧,从而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从农业资源角度看,我国水土资源短缺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长期的、根本性的制约因素。特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土资源被挤占的势头难以逆转,农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水土资源短缺。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严峻,农业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对策与措施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没有中国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快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积极探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承包权,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切实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益,根据区域实际,搞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农民在已有城镇就业迁徙到城镇定居;另一条是一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主要是在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为城镇,农民就地就近转业从事工商变为城镇居民。这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全面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创新是关键。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农民首先必须现代化。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农业工业化提供扎实的人力基础。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应用,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大力推动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业现代化经营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大户是推进农业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它们是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基础。积极抓好市场信息建设,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五)积极顺应国际农业发展趋势,强化农业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动态的标准,对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积极借助国际环境,跟进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利用WTO的机遇,全面深化农业改革与对外开放,借助国际资金、技术、设备、工艺与管理,推进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篇8

我国是农业大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为农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实现机械化的程度都比较高,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化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要素方面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农业机械化,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对农村土地的合理配置,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均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的支撑,也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支撑直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要求巩固和提高;二是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化要求推进;三是农副产品运输、加工机械化要求提升。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突破了以往人力和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的限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和利用农业机械化,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2、农业机械化能够更好的把农业科技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农业机械化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

(1)大面积推广的农业新技术,包括精量播种、测土施肥、化肥深施、秸秆还田、免耕播种,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畜粪无害化处理等,这些农业新技术都是通过农业机械化额设备真正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2)农业机械化还能够做到农作物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3)利用各项现代化新技术,更好的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源和改善生态环境。

3、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化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能把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繁重体力劳动中释放出来,加快农村劳动转移的步伐。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促进全面实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生产手段,是实施先进的农艺技术、养殖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物质保证。农机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例如: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活动每年能为农机户创收亿元以上。

4、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支撑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不但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要想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等农机化技术,必须要求农民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还可以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

二、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1、建立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引导广大农民和农业工作者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推进农机化发展进程。用示范点效果来增强农民朋友的信心,以点带面,进行大面积推广。

2、调整农业结构配套的农业机械

及时调整和优化农机化发展的结构和布局,在农机发展布局上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优势产业,以机械化促进产业化的发展,逐步形成区域优势。推进农业机械化由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由种植业向林、副、畜、禽、渔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大力加强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

通过市场对农机资源的有效利用,克服了农机配置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从而实现农机规模经营,农机服务市场化,提高了农机资源的利用率。

4、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农机的投入

篇9

1 现代农业的含义

 

现代农业是同传统农业相比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而产生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几个方面,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通过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农业进行一定的支持,在管理农业的过程中以科学经营理念为原则,从而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从具体上看,现代农业的含义包含四个方面:首先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各类机械化的生产工具,其动力主要是石油和电能,除此之外,化学肥料和农药也应该广泛的应用其中。从总体上来看,现代农业的物质和能源都是由工业部门所提供的。其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指导时,通过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然后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自然进行利用和改造。第三,专业化、社会化以及区域生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业产品需求的变化,农业生产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仅如此,农业还同工商业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而且,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农业产品大大提高了其商品化的属性。第四,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产方式。现在,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民通过合作的方式不断扩大其农产品饿生产规模,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农民的生活方式。

 

最初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就是机械化农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又增加了良种化化学化以及水利化三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认识到,过去那种只注重技术和经济的农业发展是不对的,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效益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现代农业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做好农业生态建设规划工作

 

因为我国各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以及生态模式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在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要对各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产的配套技术、管理形式、产业规模以及区域协调等进行规划,从而有效的推进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

 

2.2 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

 

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所以为了使这些技术能够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应该对与生态农业生产有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这些技术一定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安全和生态管理技术。

 

2.3 走市场化道路,将生态农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以及现代化进行不断推进

 

多年的农业生产的经验表明,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走上市场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巨大的生命力,否则,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会失去动力。这样看来,现代农业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要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导向,并且对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此同时,构建出一条“科-农-工-贸”一体化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将各种不同的生产模式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之中,例如:“公司加农户”模式、“公司加基地”模式。当前,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跟随国际科技发展的潮流,进行各种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生产技术规程与标准的制定。

 

2.4 进行农业转型,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并且通过大量生产健康食品为农民增收

 

未来能够顺利打通出口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通行证就是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为当前全球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而健康安全的食品主要是通过现代的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所以,现代农业应该鼓励农民进行健康食品生产,生产那些具有市场前景并且具备健康特色的农产品,创建国际农业产品品牌,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第二,将单纯的面向国内市场转变为面向国际市场。第三,转变为符合功能性的农业生产。第四,转向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

 

2.5 不断对农业基础化设施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完善

 

从总体上来看,农业一方面可以将农业产品作为生产原料提供给其他的产业,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他还将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给所有人。所以,国家一定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建设中来,同时将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将生态补偿计划考虑到农业生产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将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行巩固。

 

2.6 加强专业知识的推广,健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律

 

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农民、领导、科技人员都要参与到生产中来。所以,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就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广有关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专业知识,并将其对农民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农民对现代农业的了解。同时,健全的法律法规也能够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依法发展。

 

3 结论

 

篇10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29

有机耕作方式能减少对土壤、水域和野生动物的损害,与现代化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更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也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1 发展现代农业是基础条件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是满足消费市场对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需要,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的需要。有机农业是遵循生态系统生态平衡规律,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耕作方式能减少对土壤、水域和野生动物的损害,与现代化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更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也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2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必要性

有机农业是遵循生态系统生态平衡规律,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耕作方式能减少对土壤、水域和野生动物的损害,与现代化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更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也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青海省湟中县农业生产中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成功实例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湟中县每年建设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油菜、小麦、蚕豆等一些作物连年的高产,就是运用了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所取得的。所以把农机技术切实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贯穿到符合农艺要求之中,农业就会取得更好的更大的效益。例如,在小麦播种时期,选用优质的品种,好质量的整地,去防治病虫害,才能苗齐苗壮,节约种子,达到小麦增产的效果。为此采取机械化播种。按照小麦种植的农艺要求,选用适合本地小麦播种的2BF-7型分层施肥条播机、2BTQ-6型通用播种机;2BFG-6(S)型谷物施肥沟播机、ZL-15型农田多用沟播机和2BFG-4型沟播机等机具,推广机械化分层施肥条播技术和旱作沟播技术。对于这些机械的操作人员在作业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这些机械,在播种作业的过程中,农机、农艺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指导机械的正确操作、调整以及使用。确保了农机与农艺的密切结合。经效益分析,采用机械化旱作沟播技术平均节约种子75kg/hm2,节约化肥45kg/hm2,增产小麦600kg/hm2,油菜450kg/hm2。

过去,农民在小麦收脱时,采取的是手拿镰刀把腰弯,一镰一镰割小麦和用石滚打场,进行脱粒的原始劳动方式,这样不但增加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低,延长了收割和脱粒的时间,使小麦在成熟期后,不能及时收割和脱粒,又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近几年,根据作物农艺要求,选用佳木斯JL-3060W型、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在小麦收割时期要大量的投入机械(2010年湟中县机械收获面积达0.6万hm2,收获机械化程度达到34.9%),使小麦收获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做到了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3 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促进措施

实现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是实现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行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关系到农业生产的许多方面,但就目前来讲,必须突出注意以下重点。

3.1 必须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从政府顶层设计角度出发,健全有机农业财政扶持体系。对处于有机生产转换期农户给以资金扶持,扩大有机认证补贴的幅度和范围。

3.2 推广有机生产合作社模式,促进有机食品规模化基地以及大型贸易服务基地的建设

加强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监管工作,尤其要做好分散小农户的有机生产质量控制工作,探索符合特色的有机农业管理体系,推动建立贯穿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储运、经销全过程的质量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要求的农产品认证机构。

3.3 加大科技投入,支撑有机农业科学发展

加大对有机农业科研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有机农业关键技术,如节水农业技术、农田土壤地力及化学农药替代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3.4 加强宣传普及,营造有机农业发展的氛围

通过新闻媒介加强对有机农业的宣传普及,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环境意识。通过举办地方特色的有机农业节庆活动,开展有机农业体验教育,提高公众对有机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形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237-02

1 引言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与趋势,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着力于该方面的应用,虽然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但是相信在所有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未来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化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我国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的不够。由于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因此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对这项工作进行规划,政府应该加大对此工程的重视程度真正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中发挥出作用,政府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管理中主要起到投资、管理以及协调的工作,从全国来看我国的组织协调机构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因此无法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发挥出作用。第二,农业信息化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现有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还不够统一,不仅在数据上的差异性比较大同时信息的时间与制度也不健全,所以很难实现资源的共享也不能适应农业科技的进一步推广。第三,农业服务不够全面并且缺少针对性。同时对农业市场的信息传播力度不够,农民的信息意识也比较弱。鉴于以上这些问题本文就对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2 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r业信息化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帮助,在以往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并且各种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信息化的传播体系也不够完善,这些因素严重导致农业信息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农村信息资源也越来越短缺,如何更好的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就成了未来信息产业的重点任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第一,发展三农信息服务业鼓励各类运营商与企业对特色信息的开发,帮助电子企业研发出更加先进更适合于农民使用的信息终端产品。第二,发展远程教育。在信息化与网络化日益壮大的今天,距离已经不再是束缚人们的因素,我国农村已经有了很多的网民他们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知识与信息,还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就是将传统的农业运行方式改变,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利益,通过建设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可以多开展一些信息化的活动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与信息能力。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教育、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农业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哦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经费以及信息传播时效的问题,因此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能得到大力推广也不能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在整个的农业生产系统中信息会分散在不同的子系统中,这就需要有一个能够将信息整合的大平台来进行资源的利用,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信息化方式可以提供生产信息服务以及对产品营销渠道进行确定,同时也能向相关部门提供各种农资供应的情况,让农民购买到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产品,也能将农产品出现问题的情况及时的反映给相关的专家,然后再配合上农业技术部门制定出严格的防止方案就能将隐患彻底消除,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的速度,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农业劳动的生产率与资源的利用率,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部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信息体系与相关制度,但是在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是有着很大潜力的,也正是由于我国在农业博览会上的优秀表现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这种希望不仅仅是数据更是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体现,农业信息化不仅缩短了我国农业与世界市场的距离也让农业信息沟通变得更加方便。

3 加强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提高农业信息的质量

要想做到提高农业信息的质量,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加强队伍建设与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相关部门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每一个人员所负责的工作,确保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明确农业信息服务项目与对象,还要知道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范围,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新型,使他们更好的掌握农业信息资料,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信息管理团队。信息讲究的是实效性因此过时的信息就没有了利用的价值,然后深入的开展调查与研究从材料中发现最有价值的部分,要求信息的内容有全面性还能显示出特色,对于比较热点的信息应该将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力求做到信息的高效、准确与快捷。

3.2 及时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农业信息是相关部门进行工作与沟通的最主要途径,它不但涉及到农业部门的利益还与农业生产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各个部门都紧密的结合起来,然后保证各部门都加强联系,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农业信息的价值都是有针对性的,在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都要在信息中进行提炼,要及时的体现出各种信息的作用与影响,相关的领导就会了解情况然后更好的进行指导的工作。用信息技术来装备农业健全农业信息的制度,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入实施三电合一的工程,让我国各省、市、县、村的信息进行网络互联,还要将农业系统进一步完善让农业信息平台成为进行决策的帮手,来帮助农民进行增收与致富。

3.3 加快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

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树立起信息化的观念认识到信息就是财富,只有及时掌握了信息才能逐步的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政府的各级领导也要将推进农业信息化最为基本建设来进行,更好的做好农业信息的开发与应用。政府要在政策上主要解决出现的问题,首先,加强对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组织问题,由于信息是社会化的经济资源需要像其他的资源一样来进行管理,推进农业信息化以及多种业务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其次要强化对农业信息化的管理与监控,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管理高效的利用这些资源,预防更多信息的污染与误导。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民依靠信息来进行组织生产、进行农业决策等等,我国充分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宣传信息的重要性全民信息意识增强了,农业信息化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相信未来我国现代农业科技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栉枫.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趋势[J].乡村科技,2013年7期.

[2]张文博.营口市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24期.

[3] 杜华章,刘俊,李亚伟.创新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泰州市姜堰区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6期.

篇12

1.玉米机械收获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舒兰市在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同时,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农机作业基本实现了整地、播种、植保、场上脱粒、后期加工环节的机械化生产,全市45%以上耕地,旱田区的70%种植玉米,年种植面积6~7万公顷。但是分散经营方式也严重影响了机械收获技术的发展。同时燃料问题及耕作方式,也是影响玉米机械收获推广的重大难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多数农民已经不满足十几亩地的收益,特别是青壮年开始逐渐走出家门,从事二、三产业。因此,土地开始流转,规模经营初步形成。同时,由于劳动力的转移,农忙季节人工出现紧张,作业费用不断上涨,广大农民迫切需求机械作业取代人力作业。

2.影响玉米机械收获的因素

玉米机械收获发展滞缓,既有机械本身质量、价格、服务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农村、经济、经营形式、社会环境等诸多的主观原因。

2.1舒兰地区虽然地处黄金玉米带,种植玉米7~8万公顷,但多数分散经营,条块分割。每年仅十几天的作业期,机械的使用率、生产率比较低,作业成本增加,机械效能不能充分发挥,严重影响机械经营者的经济效益,造成玉米收获机械的投入和使用严重落后。

2.2大部分农户都用玉米秸秆做燃料,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既影响燃料来源,又给下年耕作造成困难,挫伤了农户使用机械收获玉米的积极性。

2.3玉米收获机械质量不过关,机具性能差,作业效果不佳,机械价格高,投入高,作业效益低,投资回收期长,影响了经营者购买和生产的积极性。玉米收获机械机型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维修和更换零件困难较大。

3.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措施与对策

加快舒兰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突破口,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3.1提高农民对玉米机械收获的认识程度引导农民加快土地规模经营的步伐,组织全面的农业经济合作社,组建更多的农机服务组织,大力推行购机入股、租赁经营、合作经营、优化配置机具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构成强劲的农业机械购买能力和使用效益。改善农户的燃料使用习惯,使秸秆利用更为广泛。推广保护性耕作,作物免深耕播种等农业新技术,使玉米机械收获得到广大农民普遍欢迎和认可,使养机户增收,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3.2玉米收获机械制造难度大,投资多,国家要给予资金扶持由政府牵头,组织科研和生产部门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开展技术攻关,引进并打造出性能优良、使用灵活、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先进机型。

3.3整合资源全国众多厂家应该互相协作,加大研发力度,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使收获机械价格降低,让养机户买得起,用得好,投资回收快,经济效益高,才能使机械化收获发展壮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