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09:29: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业服务行业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60-01
农业服务体系,也有称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根据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多层次、多环节、多回路的相互联系、互相配合的全面系统化的服务,达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网络体系,是综合性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机制。它是和农业生产部门(农场和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组成了一个包括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收购、贮存、运输、加工、包装和最终产品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农业综合体(或称农工商综合体)。我国农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的方法和手段,在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很不适应,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我们对此进行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对比分析,寻找差距所在。
一、国外现代农业服务模式
纵观国外尤其是农业发达国家的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其农业服务体系基本都处于成熟期,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农业服务构成了政府、合作社和私人公司三个层次的网络体系,即公共农业服务系统、合作组织农业服务系统、私人(公司)农业服务系统,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互有所补而又自我发展,形成了“政府+农户”、“私人(公司)+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农户”三种常见的农业服务模式。
1、“政府+农户”服务模式。政府不仅承担着从战略角度统筹、规划、引导、援助等促进农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任务,还为农业发展提供一系列服务,如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等,使公共农业服务系统更加充满了活力。
2、“私人(公司)+农户”服务模式。私人的农业生产服务公司,包括独立经营的家庭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公司,主要为农业提供系统的购销、加工以及产中服务,其服务范围几乎涉及所有领域。
3、“农业合作组织+农户”服务模式。在农业服务体系中,合作组织系统为农民提供销售、购买、信贷、运输、仓储、灌溉乃至电力、电话、医疗保健、住房、植保、灌溉、家畜品种改良等方面服务。
二、国内现代农业服务模式
1、“政府+农户”服务模式。“政府+农户”服务模式是以国家的有关涉农政府部门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政府涉农部门的农业服务由两部分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设在县、乡(镇)两级的各类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设在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站、植保站、良种站等政府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机构。其服务的对象的主体是农民,提供服务的特点是无偿或微利的,提供服务的性质是社会化的。有关部门还采取政令、法律、试验等手段,以“深化改革,抓好落实;扩大试点,重点突破;完善机制,巩固成果”为总要求,以求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2、“公司+农户”服务模式。在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加工流通企业被喻为“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龙头”。
3、“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服务模式。我国至今仍普遍存在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形式,一般是松散的组织形式,会员入会只交纳少量的会费,依靠大户投资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合作组织收购和推销产品通常采取买断制、推销、中介或保险机构等经营形式。
4、“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十农户”服务模式。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以血缘或地缘为纽带,以集体所有土地和其他共有资产为边界的组织,它汇聚了社会组织、合作组织和基层政权组织的交叉功能,在农业服务中具有双重经营体制的作用,承担着乡(镇)村范围内的管理协调、生产服务、资产积累和政府委托的某些政权职能。
5、“市场+农户”服务模式。该模式中的“市场”是指具体从事商品交换的场地,一般是由场地或集散地的农村社区集体利用其公用土地建立起来的场地设施,目的是利用市场集散商品的效应,为当地村民提供一个农产品销售场所,也为村组集体建立一个出租摊位和收取管理费的创收窗口。
6、“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农户”服务模式。农业综合服务公司,主要是那些为农民提供各种综合配套和系列化全程服务的个人和经营组织。这种模式,对那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地区来说,起到了疏通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当地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三、国内外现代农业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1、相似性分析。世界各国基于本国国情选择了不同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农业服务体系发展各具特色,但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而且现有模式也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呈现出平稳的渐进的发展态势。
2、差异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国家相关文件指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为“三农”服务的作用。这是我国从建设三农的角度出发,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迅速发展提出来的策略,当前农业发展遇到了新问题、面临着新形势,人们需要逐渐认识到气象为农业、农村与农民做出的贡献,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据着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三农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社会的安定,所以,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是当今社会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业对气象的依赖程度高。农业容易受到来自于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业是与气象产业直接相关的一个产业,可以说农业生产是与天时密切相关的,农民要取得丰厚的农业收入就需要科学的气象服务。
第二,气象信息不精准。从目前来看,各地区都成立了人机交互,并建立在数字分析基础上的天气预报,通过全面利用气象信息以及一些高端的科学技术对天气状况进行预报,这其中也涵盖了相关的气象工作人员的经验,这就对气象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挑战,掺杂人为观念的计算机模拟无法提供真正真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精准性。
第三,产品供应不及时。气象信息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要具备准时性,因为气象信息只有在一定的事件范围内才会是有效的,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自然灾害,例如:台风、暴雨----预警时间短促,要想发挥其作用就需要将这些信息及时传播出去,农业用户只有提前获得这些有效气象信息才能在未来的短时间内采取预防措施,对灾害进行防御,一些重要的信息没有及时向公众通报,而且一些大型的权威电视机构只能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段才能观看到气象预报信息。
第四,气象信息不符合农民的需求。当前农村偏远地区的通讯设备仍然欠发达,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仅限于电视固定时间内的播报,再加上农民自身文化程度有限,不能正确使用网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气象信息的进入,农业信息无法发挥作用,导致了气象服务作用的失灵。
第五,农村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欠缺。我国人口大多数都是农业人口,自身的经济条件十分有限,而且受到文化水平的差异,对于气象灾害的认知程度存在差距,在没有强烈的防范意识的情况下,就会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
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的对策分析
1、提高气象服务农业的责任感。国家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气象信息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各个气象部门要紧抓农业服务这一主题,本着时时警惕、刻刻留守的原则,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
2、丰富农业气象服务类别与传播方式。气象信息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为农民带来信息和服务,所以,气象部门要以农民的需求为核心,深入开发和利用现代气象技术成果,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建立更多的服务类别,例如:手机短信、电视屏幕滚动等方式来丰富气象信息服务类别,要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要点、面结合,拓展信息服务途径。
3、完善与气象信息相关的农村公共服务系统,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对于一些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涝以及冰冻等自然灾害要完善其监测、预报与评估,通过建立抗灾御灾系统来确保农业生产不受其影响,尽量减少因为自然灾害带来的农业损失。
4、实施人工作用天气,来抵御灾害。要不断完善农业地区人工作用天气的设备,通过开展示范作业来加强技术系统建设,在必要的时候,如果自然现象不发挥作用,可以通过利用人工措施来作用于天气,使农业生产不至于受到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人工降雨、水库调洪、森林调节气候-------
5、完善气象风险评估,以及对气象灾害的普查与排查。要积极拓展气象风险评估业务,鼓励更多的农民深入到农业风险预测中来,要对农村中一些存在重大危险灾害的区域给予排查,并设置一定的防线,来保护农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还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设置防雷设备,在一些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例如:学校或者市场-----建设安全区域,减少因为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生命危机。
此外,气象部门还要加强对媒体、电信等通讯部门的合作,利用这些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对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增加天气预报的播报次数,设立稳定的播报时间,健全网络服务系统,在预测了准确的信息以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部门汇报,并提供可供参考的灾害预防应急方案。
总结:
农业气象服务是一项需要时刻监督、长期看守的复杂的服务工作,对于农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气象部门要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的巨大,以为人们服务的思想提供准时、精确的信息,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减少由于受到农业自然灾害的不良影响所带来的农业损失。
参考文献:
[1] 熊文兵,周能,气象科技服务的当前形势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3,24(2),61-63.
[2]广西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综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3).
鸡西市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含农垦)3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50万,城镇非农人口110万,其余为农业人口。下辖三县六区共计46个乡镇、459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15万亩。域内有黑龙江农垦总局牡丹江管理局下辖的15个农场,112个管理区,耕地面积39万公顷,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以煤炭、石墨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及深加工和水稻、玉米等农产品生产及深加工为主。2011年地方GDP总值507.8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2.4亿元。
鸡西市地方金融业发展现状
目前,鸡西市共有金融机构12家,分别为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哈尔滨银行、龙江银行、农村信用联社、虎林农村商行等。金融机构全口径存款745.34亿元,贷款325.79亿元,各家金融机构存贷比普遍偏低,大多数都在40%左右,哈尔滨银行虽然成立时间短,实力相对较弱,但存贷比始终处在65%以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较高。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较大。
哈尔滨银行鸡西分行支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三农的主要做法
1 始终如一坚持清晰的支持小微和服务三农的战略发展方针不动摇。目前,鸡西地区有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9万余户,从业人员近28万人,由于地处祖国偏远地区,小微企业普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管理不规范、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成长性、行业较单一、非资源性企业匮乏等方面,但该行自成立以来就坚决贯彻国家号召和其总行的经营方针,不等不靠,积极培育小微企业客户,发展小微企业和“三农”信贷业务,截止2012年3月底,该行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范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近34亿元,支持客户近4.5万户,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小额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已超过60%,有力践行了哈尔滨银行“支持小微、服务三农”的社会承诺,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 配合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宏观经济规划部署,积极支持了黑龙江龙宇养殖有限公司、普晨石墨有限公司、黑龙江远方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环保达标,科技含量附加值高、成长性好、行业上下游带动效益显著的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小微企业发展项目,使得这些企业在创业初期或发展的关键阶段及时获得了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实现了企业和银行共赢、地方政府满意的健康发展局面。
3 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以突破传统担保方式为切入点,真正率先破解了以担保难为核心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针对当地小微企业有效抵押资产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在其总行的正确领导和产品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下,该行近年来陆续开展了法人客户小企业联保贷款、商全通个人经营类贷款、小企业循环贷款等融资创新业务,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在当地金融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4 风险管控成效显著。该行在成立之初就树立了业务创新和风险管控并重的经营理念,通过有效执行其总行有关规章制度和《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等监管部门规定的措施,夯实银监会提出的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六项机制”基础建设工作,以IT建设和小微企业新信贷系统升级改造为重点,在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同时,通过严格的贷款“三查”制度,辅之以较为完善的科技手段,有效的控制了不良信贷资产的发生,成立3年来该行累计投放近4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未发生一笔不良,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局面。
贵州省花溪农村合作银行是贵州省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该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模式,在组织架构、运用方式、产品设计、营销模式和服务理念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该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新增额均居花溪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已成为花溪辖区内银行机构中小微企业客户数量最多、支持客户最广,支持力度最大的金融机构。但面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这一公认国际难题,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同样面临着不少阻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尝试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改善花溪区小微企业的融资条件、优化融资环境,促进花溪区内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
首先,花溪农村合作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产品类型仍较为单一。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以商户贷款和商户存款为主要内容,尚未开始对小微企业进行非贷款类产品的销售,同时小微企业融资主要以企业法人授信为主,极少采用小微企业票据融资方式。然而,贷款和存款仅仅是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部分内容,交叉销售才是花溪农村合作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前景所在。增加产品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提高银行在单一客户身上的产品覆盖力度,可以降低银行单一信贷产品的风险。从国外经验来看,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等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中有超过60%来自非贷款类产品。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已开发出大量针对小微企业非贷款类的收费、支付和财务管理等服务,这些产品在盈利方面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充分利用电子渠道,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更可通过网络和电话银行提供远程服务。最重要的是,通过对非贷款类产品的销售,可深入到小微企业内部,和小微企业携手共同成长,最终成为小微企业最可依赖的银行。
其次,花溪农村合作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风险管理创新不足。小微企业自身“风险高、收益低”的特点决定了银行特别要注重控制风险,但一旦严格控制银行的风险,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就会提高,一旦银行放宽标准,银行自身风险就会增大,只有平衡好这一矛盾,才能实现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虽然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已将传统侧重贷后风险控制变为全流程的小微企业风险控制,从客户准入、业务审批、放款管理、贷后管理、资产催清收等方面入手对小微业务全过程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评价,推动全过程、全覆盖风险管理思想的实施。但该行仍主要以质押、抵押和担保等传统的针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方式为小微企业服务,保证、信用等非抵押方式的贷款在贷款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因而,探索针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更新理念,变被动控制风险为主动经营风险。该行应根据小微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在保证业务总体风险高度分散和对个体风险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风险定价,变被动控制风险为主动经营风险,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结构中的弱担保比例;其次,发展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模式。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应根据资本约束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区域、行业、集群、客户、担保方式、定价等方面入手,有效调整各类零售资产的风险组合和结构,在保持全行小微授信业务合理、协调增长的基础上,有效地防范小微授信业务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最后,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小微企业服务员工素质有待加强。随着花溪农合行发展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经营产品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以及金融同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自身人才问题已日益加剧。花溪农村合作银行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相关部门中高学历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导致根本无法为小微企业提供诸如咨询、担保性业务等高层次、高科技含量的服务。同时,对银行自身而言,素质参差不齐的信贷员在为小微企业服务过程中,容易对小微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经营状况分析、判断失误,形成操作风险。制约未来花溪农合行发展的关键所在是金融高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因此,为了让花溪区内小微企业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应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把对金融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作为今后工作的关键。可通过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养,充分利用花溪区内高校集中的优势,举办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班,如会计、财经、审计、风险控制等;同时,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并将他们充实到高级管理层和相关业务部门;外聘资深行业分析师以及风险投资专家对花溪区内各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更为深入地了解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弥补行业分析领域本银行内高端人才的缺陷。
参考文献
[1]王国才.先行先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7).
[2]郭敏,刘畅.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1(5).
[3]牛鹃鹃,万荃.研判经济走势 关注热点问题 2011年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展望[N].金融时报,20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