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09:29: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安全教育评价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658-02
Short-term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Safety Education on Elementary Students in Yanji/HUANG Jin-feng*, LI Chun-yu , Joohwan CHEON,et al. * Nursing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0), Jili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safety education, and to provide the basic data for developing safety education at school. Methods An intervention on fourth-grade students in 3 elementary schools, who were selected from the 32 elementary schools in Yanji city by using the balloting random sampling methods.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tudents' safety knowledge and the safety education requirements had been improv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ir safety knowledge score, safety knowledge requirement and the safety education curriculum requirement. Conclusion The safety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regular teaching program, and the community nurses will be the best one to take the job of teaching.
【Key words】 Safety;Health education;Knowledge;Health services needs and demand;Students
2008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应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并规定每学期最少应安排6~7学时。但是目前我国的学生安全教育并未被纳入到正常教学计划,而作为社区护理服务对象之一的学校健康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对延吉市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近期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基础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为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的类实验性研究。从延边州教育局获得延吉市小学校目录,从延吉市32所小学校中,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3所,再整群抽取3所学校的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2)延吉市公立小学校;(3)四年级学生。排除因生病或是其他原因不能接受或中途退出调查者。被调查学生平均年龄为(10.18±0.78)。男生404名(49.4%),女生413名(50.6%);朝鲜族学生453名(56.3%),汉族学生339名(42.1%),其他民族学生13名(1.6%);学生中与父母双亲同住者441名(54.5%),与单亲、亲属或是朋友同住者368名(45.5%)。
1.2 方法
1.2.1 干预内容 以李春玉等[1]主编的《小学生急救安全教育》为主要参考资料,辅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传染病预防、常见外伤的处理、楼梯安全、溺水的预防和救护、火灾逃生、煤气中毒的预防和救护、气管被异物阻塞的救护和人工心肺复苏10个方面的内容。
1.2.2 干预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实施干预,每周1次,每次40 min,每次进行1个方面的安全教育,共10次。授课方式为教师采用课堂讲授、实物展示和实践操作;学生参与讨论、演练和游戏。
1.2.3 研究工具 采用李春玉等[2](2008年)在“延吉市中小学生伤害现状及安全教育需求调查”中使用的学生部分问卷,再辅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为提高问卷的效度,对预调查中存在的问题,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讨论并修改之后正式应用。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家庭成员、居住情况等;(2)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包括食品安全(满分13分)、道路交通安全(满分15分)、传染病预防(满分14分)、常见外伤处理(满分6分)、楼梯安全(满分9分)、溺水的预防和救护(满分5分)、火灾逃生(满分8分)、煤气中毒的预防和救护(满分6分)、气管被异物阻塞的救护(满分13分)、人工心肺复苏(满分11分)10个方面共100道题,满分100分,题型均为是非题;(3)对安全教育的需求,包括对安全知识的学习需求和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需求。
1.2.4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本研究得到了延吉市教育部门的审议和支持。资料收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进行。资料收集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避免由调查员引起的信息偏倚。调查时向学生讲明调查的目的,对项目的解释要用中性无暗示的语言,学生独立填写后,由调查员当场逐项检查无漏项后收回。干预前授课教师接受统一培训,采用学大纲,集中备课,学方法。资料收集和干预的全过程由班主任和校医协助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后,对已录入的数据进行认真审核和校对,保证质量。干预前回收调查问卷820份;干预后回收817份,失访3人,失访率为0.4%,有效配对率为99.6%。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知识得分情况、安全教育需求情况的描述采用百分率、均数和标准差;干预前后学生的安全知识得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需求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学生的安全知识变化 干预前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得分较低,平均分为(3.48±1.701)分,干预后提高到(7.03±2.697)分。干预后学生有关气管被异物阻塞的救护知识得分提高幅度最大,平均分提高了(4.104±3.120)分。干预前与干预后学生的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传染病预防、常见外伤的处理、楼梯安全、溺水的预防和救护、火灾逃生、煤气中毒的预防和救护、气管被异物阻塞的救护、心肺复苏等安全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干预前后学生的安全教育需求变化 干预前87.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安全知识,干预后提高到92.0%;干预前72.1%的学生认为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必要,干预后提高到80.8%。干预前、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3.1 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偏低,安全教育的实施已迫在眉睫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传染病预防、楼梯安全、气管被异物阻塞的救护和人工心肺复苏等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偏低,低于国内张瑾等[3]、奚家全等[4]关于小学生火灾知识、急救常识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研究结果。而知识是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前提,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并对其进行思考,才能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5]。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丰富其安全知识。
3.2 安全教育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学生的安全知识欠缺,在实施安全教育后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干预前87.0%的学生认为学习安全知识很有必要,而在干预后提高到92.0%。这与国内牛静萍等[6]、邢丽丽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安全教育是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并未将安全教育纳入到正常教学计划,因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应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正常教学计划,并规定具体学时,学内容,同时高等医学院校应协助学校搞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开发相关教材,并提供技术支持。
3.3 社区护士是承担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最佳人选 学生的健康管理是社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安全教育、保健指导、急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尽管如此,作为社区护理服务对象之一的学校保健,目前并未被纳入到正常工作范围,所以导致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许多问题。而美国[8]、韩国[9]已规定,只有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的社区护士才能担任学校的保健教师。因此,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让已准备好的社区护士担任保健教师,将学生的健康管理纳入到社区护理的日常工作范围,从而保证其进一步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李春玉,玄英哲,主编.小学生急救安全教育.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08.
[2] 李春玉,张春梅,金健,等.延吉市中小学生伤害现状及安全教育需求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04-707.
[3] 张瑾,朱士新,谢云龙,等.昆山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现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49-950.
[4] 奚家全,赵先柱.重庆市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07-508.
[5] AZEREDO R, STEPHENS-STIDHAM 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jury prevention curricula for elementary schools: lessons learned. In Prev, 2003,9(3):274-278.
[6] 牛静萍,李嵘,李仲兴,等.兰州市小学生安全教育近期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85-286.
[7] 邢丽丽,杨学军,王威,等.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6,22(9):687-689.
2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安全面临的问题
2.1虚假信息容易扩散
微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物质构架,这种网络人际关系不同于现实的人际关系,微平台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资质限制,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微平台的开放性使得信息传播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态,在微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发表任何信息。现代网络技术进步使得微平台上的信息内容也异常丰富和多样化,但是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弱,不能及时判断信息的真伪,也造成了虚假信息容易网络扩散。
2.2个人信息泄露
在网络世界,大学生主要基于微博和微信等微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和社会交往。微博凭借平台的开放性、技术的低门槛等显著的特点,短时间内成为大学生使用的重要网络平台,但是也是这些特性,大学生很容易将个人隐私曝露出来,被不法份子利用,产生危险。
2.3微平台背景下产生新的安全问题
1)网络诈骗
微平台使用人群逐渐扩大,利用微平台进行网络诈骗的恶性事情也日益增多。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财物丢失已经不再完全是入室或者人群密集处被盗,而是越来越多的网络诈骗事件发生。网络诈骗花样繁多,陷阱不断,大学生使用网络频繁,容易遭受诈骗信息的侵扰,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被骗。尤其是交友诈骗,假冒亲友诈骗,网银诈骗等诈骗方式都是利用微平台展开的。
2)组织传播
快速发展的微平台也会被组织利用,有些组织利用微平台的开放性和传播非法的、迷信的信息。他们冒用各种名义在微平台上迷信邪说、蒙骗他人,发展成员。大学生离开父母独自求学,在外读书求职的阶段,往往会感到很多的迷茫和困惑,容易受到组织的欺骗和迷惑。
3)传销
传销通过诱惑,拉人入会,收取会费,盈利途径的行为。现在传销公司也运用“微信营销模式”和“微博营销模式”等新型的网络传播媒介进行传销,他们采用“90后大学生月赚百万”等夸张的标题吸引大学生,诱导大学生进行关注,抓住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特点,拉大学生入会,让其继续发展他人,骗取钱财。
3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3.1目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少制度保障
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普遍缺少制度的保障。学校领导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少重视,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氛围,安全教育并没有纳入课程教育。安全教育组织经常是临时的,不定期的,教授安全教育的老师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往往是照本宣科,没有精心设计安全教育的教学,使得安全教育也不为学生重视,安全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2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失去吸引力
以往高校的安全教育通常组织对安全教育工作文件的学习,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学校网站、海报等进行渗透教育,对学生开展预防教育,使得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慢慢失去吸引力,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等都具有局限性,持续时间短、内容缺少时效性、信息更新慢,学校网站和海报内容也不够丰富、没有互动环节、缺少双向沟通的功能,传统的模式使得学生对安全教育活动逐渐失去兴趣。
3.3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严重落伍
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大多侧重于法制安全,运动安全,饮食安全,出行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基础的安全教育内容,但对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内容却涉及很少。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也没有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提出多样化的解决办法和策略,使得大学生在面临各种突况时候,不知道如何解决。
4利用微平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4.1注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安全教育模式开辟了新的道路,也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与时俱进,注重信息技能方面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相关内容的系统学习,全面了解微平台的技术特征,掌握微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提升传播的效果和效率,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平台,将微平台的安全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
4.2符合学生的需求进行安全教育内容的发送
现有的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上都可以发送文字、语音、视频和图片,学校可以开通微博、微信等平台,考虑到到年轻人的接收心理和接收信息习惯,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信息。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使用年轻人易于接收的表达方式,安全教育内容。针对大家的使用手机的习惯,可以将内容加以简化,考虑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板块化推送。
4.3及时更新内容,注重内容的时效性
因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信息的特殊性,要做到经常更新内容。不能编辑过时的安全事件新闻,这样会流失读者,减少安全教育的效果。不管是安全教育的信息还是安全事件的新闻,都要注重内容的时效性。在开学报到,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可以有财产安全等安全教育内容。也可以针对近期校园内频发的安全案件,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更新内容,这样才能不流失用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166-02
案例式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最初于1870年由当时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引入法学教育[1]。案例式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主要用于法学、医学和商业等学科的高等教育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式教学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能力的培养。《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是食品药学教研室针对全校各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自由选修课,为使课程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对于案例式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研究,探讨了该教学方法在《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案例式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案例式教学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案例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2],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学习,其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二、案例教学过程
从总体上讲,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选择恰当的案例、拟订实用且针对性较强的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
1.案例设计。案例式教学法,案例的选择非常关键,案例要具备知识性、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一个内容完整、情节具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教给学生与案例相关的重要知识、原理和方法等,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借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现象本质联系的认识。
针对教学课题“违禁物的添加”,选用生活实例、热点事件,选编的案例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事件起源于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在呈现案例时,可以充实、丰富与案例有关的图文资料,以冲击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
2.分析案例。案例分析应确保学生准确完整地了解事件背景等信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效利用网络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对案例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从而有效习得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需要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参与到事件之中,以当事人或决策者的身份看待问题,参与决策,从而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围绕案例基本素材展开分析,讨论交流,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对于不够清晰的案例背景、技术标准等,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等资源进行查阅,获得由于蛋白质检测方法产生问题奶粉的缘由、三聚氰胺的最新检测方法等相关信息,以补充、印证自己的观点,直到形成结论。
3.交流案例。交流案例,包含代表发言、相互质疑、达成共识三项内容。案例交流是学生参与表达,澄清误区,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在交流过程中,台下学生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勇于质疑。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及环境,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勿以权威自居,最后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师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
交流是相互传播,思想火花的碰撞;交流是师生间、生生间取得共识,解决问题,实现发展的纽带。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学生各自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间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更深层的理解,使每个个体贡献出自己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善于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表达给老师听,表达给学生听,实现共同提高。
三、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课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案例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举例,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等特点,还要精心备课,收集相关图片,做好课件。
要合理设问,把握案例的指导性。每个案例所引出的问题都要紧紧围绕若干知识点,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并且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应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当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讨论意见不同时,教师则应围绕本次课的中心内容予以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案例情境,贴近社会实际、学生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此,学生既解释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又懂得了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3-185.
[2]张磊,王少清,周鹏,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报,2010,5(1):91-92.
关键词 中学体育 课堂教学 安全能力 综合评价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学体育作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一员,其地位在近些年来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课分为课堂教学和户外教学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质。教学安全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是确保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中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安全能力是确保体育教学环境安全的重要助力。 一、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测评体系构建
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测试体系主要是由教师安全能力因素、定性指标和评价模型三大部分组成。教师安全能力因素主要是指体育教学课堂中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学生根据教师所指定的课堂流程进行相关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当把握活动的安全性,能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定性指标则是以学生为获取对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随着体育训练的加强与熟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类数据上的变化就被称为定性指标。评价模型就是在数据采集之后,通过建立一个系统科学合理的模型,并将数据放入到模型之中进行精确的测算,测算得出的结果是建立在教师安全能力因素和定性指标数据之上的,能够以多维度、多层次的方式多样化的展现数据统计形式,从而形成客观有效的评价结果。 二、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体育教育安全、体育风险等等都已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内容,主要侧重对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之中的指标有31项之多。 (二)数据分析法
本文以3所中学随机选取6个班级30名教师进行体育课堂数据采集。该采集数据包括教师的教育品德数据、体育课堂教学能力数据和体育安全能力数据等等数据为主要内容。其次又采集了6个班级中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等相关数据,以便探讨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与教学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三)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对其中涉及到安全能力评价的相关因素和主要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意见,并进行实际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通过上述资料数据显示,我们不难发现3所中学30名教师都具有良好的体育安全能力,所采集的各项数据都达到了教学要求。 三、结论
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测试体系主要是由教师安全能力因素、定性指标和评价模型三大部分组成。可以通过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从而真实地反应中学体育教师的安全能力。
参考文献: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尤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相关不良事件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也引起管理部门、医护人员和公众的重视[1]。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主要依据,《WHO药物警戒体系草药安全性监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如何在药物警戒体系内开展和实施草药安全性监测的技术指导[2]。但《办法》和《指南》中涉及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内容相对较少。而如何合理的选择有效设计和评价方法开展临床试验并准确评价中药安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现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常用研究方法做一简要介绍和分析,借以抛砖引玉。
1 个例评价
个例的安全性评价主要基于临床医生治疗过程中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获取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途径。《办法》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当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不具备在线报告条件的,应当通过纸质报表报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由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代为在线报告。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3]。报告内容包括了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既往史、怀疑药品(批准文号、商品名、生产厂家、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合并用药信息、不良事件过程描述及处理以及关联评价等信息。个例评价方法临床适用范围广泛,几乎包括了上市后的所有药品,没有研究时间的限制,是临床获取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信息来源。该方法可以及早发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从而形成第一手资料。长期以来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发现不良反应的唯一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但是该方法缺陷也十分明显,随意性较大,获取信息往往不够完善,其中很多重要信息缺失,如药液滴速、浓度、患者的生物学特征、环境因素、药物质量稳定以及药物联合应用等缺失,往往会导致报告的偏移,造成对中药注射剂归因过度或归因不足,无法准确评估注射剂的危险度和安全性。伴随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全面投入使用,使得报告更规范、更快捷,必须高度重视个例安全性评价的培训和教育,只有及时、准确、完整的个例评价数据,才有可能为中药注射液的临床预警提供有利的信号。
2 个例的集中评价
个例集中评价是通过对同一药品或统一症状或统一剂型等含有一种或多种相似信息的多个单个病例数据的集中综合分析与评价,找出其相关联的信号,识别及挖掘出中药安全性信号[4]。该方法是对一定时期内报道的多个个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集中分析,对报告的流行病学数据(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过敏史、既往史)、临床数据(症状、体征、处理、转归)、药品数据(通用名、商品名、生产企业、批号、有效期、用法、用量等)、关联性分析数据及报告人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分析,从而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危险度,该方法通过对临床用药相关情况进行明确、清晰的描述、剖析安全性症状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药品关联性。目前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评价方法主要是个例的集中评价。个例的集中评价可以对同类个例报道再一次评价,可以挖掘或产生ADR信号并提出防范措施及治疗抢救的方法。但同时此类评价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基于的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系统评价,结论中往往提示,报告质量普遍不高[5-7],导致不能准确提供预警信号。因此有必要将不良反应进行分类评价,可以集中对其中某一类不良反应比如过敏反应进行集中评价,另外目前学者采用评价方法也多是采用综合文字描述分析,较少利用有效的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决策树是一种用树状图展现数据受各变量影响情况的分类预测模型。吴嘉瑞等使用决策树CART算法,发现了穿琥宁注射剂与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等因素存在的相关性[8]。应用该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推断有哪些特征信息的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的具体类型[9]。应用此法进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警不失为有利工具。
3 集中监测评价
集中监测评价是指用循证的思想,采用临床试验研究及其他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4]。集中监测评价包括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多种设计方法,是目前进行中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主要方法。
3.1 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RCT) 从20世纪40年代链霉素治疗肺结核的RCT和20世纪50年代索尔克(Salk)小儿麻痹症疫苗的RCT开始,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人员无论测试新药还是评估新医疗保健方法时经常将试验是否为随机对照试验作为判定试验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10]。RCT方法是评价干预效果的最佳设计[11]。目前应用于卫生保健的RCT主要为解释性RCT和正在兴起的实用性RCT[12]。解释性RCT选择的受试者一般为理想人群,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比较严格,对年龄、性别、患者的心理因素、文化背景、合并症、并发症等因素限制较多,避免在受试者纳入的过程中出现选择性偏倚。故以解释性RCT以其严格的受试者筛选标准,使其结论在应用于实际临床环境时受到诸多限制因素。包括中药注射剂在内的所有药物上市前一般都必须经过解释性RCT临床试验的疗效评价,尽管在随机方法、对照选择及盲法设计方面不断采用新的方式,同时当前研究者、申办方以及审评人员将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高到了很高的程度,由于RCT设计的局限,尤其是病例数较少加之对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研究结果外推到一般人群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受设计类型特点的限制RCT设计更适于评价干预措施的疗效。
3.2 实用性RCT研究 实用性RCT研究作为一种灵活的临床研究方法,在国外已被认可并较多的应用,它是与解释性临床试验RCT相对而言的一种试验方法,用以回答临床决策者所面临问题而设计的试验,旨在帮助医疗卫生做出循证的决策。
实用性临床试验是与解释性临床试验相对而言的。而实用性试验追求最大程度的外部准确度以使结果具有外推性[13],所以它要尽量的反映治疗措施欲施加的所有范围内的患者,这些患者可呈现不同的的依从性,可具有一定数目的合并症,已经(或正在)使用其他的药物。实用性试验为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提供证据。它回答的问题是一项干预措施的整体效果,而不能用来研究这个干预措施的不同组成成分对结局的贡献。实用性试验一般可用于检验一整套的干预措施,包括与治疗有关的贡献、患者对结局的期望以及所使用的具体疗法的作用等。通常是拿这一整套的干预措施与另一种干预措施比较,而不是与安慰剂比较。
对于实用性试验,需要研究者客观、全面地报告治疗措施的复杂情况、研究结局和研究对象的各种主要特征,科学分析和评价研究设计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甚至需要仔细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比较不同方式下试验结果的差别,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目前所进行的中医药临床试验多采用解释性的临床试验,如刘红梅等[14]完成的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分析。由于临床实际中的中医干预措施往往是复合干预,通常不仅仅是某一活性成分起作用,而且常与基础治疗措施合并使用,通常无法区分中医药的效应在整体治疗中所占的贡献有多大,在评价其治疗效应时应将中医药与基础治疗措施的联合效应一起进行分析评价才较为客观、合理。实用性临床试验方法正是可以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客观评价这种整体效应的设计,因此,该方法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很有前景[15]。
实用性临床试验通常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指标作为结局[16]。鉴于中药注射剂的研发背景、发展历程和产品的特有属性及临床使用特点。实用性临床试验的特点被认为是探索一种中医疗效评价的新思路[17]。
3.3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因果关联推论的观察性研究,其选择患有某种疾病(或发生某种事件)的患者为病例组,未患该疾病(或未发生该事件)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询问或复查病例资料等方式,调查比较2组之间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及暴露率,验证暴露因素与疾病(或事件)是否存在联系、联系的性质和强度,有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同时要考虑混杂和偏倚的影响,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病因假说的目的[18]。
近年来采用的ADR自愿报告系统能够及时、广泛收集到较大量的ADR信息,但绝大多数病例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且因缺乏同一时期用药人数的确切资料,难以计算相应ADR的发生率。因此,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尤其是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可以推断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可估算患病率,为进一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奠定基础,从而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9]。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相比较其他研究方法省时省力且效率也高且对患者无危害和痛苦[20],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有较好的数据来源,否则很容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3.4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cohortstudy)又称群组研究(groupstudy),是20世纪50年代起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待研究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成不同的组,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各组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从而检验该暴露因素和结局是否存在关联,并进一步推断是否为因果关系[21]。根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研究的时间及终止观察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前瞻性、回顾性及双向性队列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数据库的检索结果的对比,笔者发现在评价药品不良反应方面,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研究的数量很少,且多为回顾性研究,纳入的样本量少,研究周期短。国内期刊上的相关文章多数是转载或翻译来自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原创性研究。与国外的广泛、深入研究和应用相比,我国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应该采用设计良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者回顾性队列研究来评价药品不良反应,得到更科学更可靠的结论,并且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22]。
3.5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是将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设计思路重新组合杂交后形成的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其设计原理:首先根据一定的条件确定某一个人群作为研究的队列,收集队列中每个成员的有关资料信息和/或生物标本(最常用的是血清,也可以是白细胞或其他组织),对该队列随访一段事先规定好的时间,将发生在该队列内的某病(即所要研究的疾病)的新发病例全部挑选出来,组成病例组,并为每个病例选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对照应为该队列内部,在其对应的病例发病时尚未发生相同疾病的人,并且按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等因素进行匹配(此即危险集抽样),然后分别抽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及生物标本进行检查、整理,最后按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分析方法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推论[23]。按队定的时间进行分类可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为: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与传统队列研究相比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可用于罕见病的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病例与对照来自于同一队列,降低了效应估计时的选择偏倚且可比性好;因果联系的推断更有力;统计效率和检验效率高于病例对照研究。赵玉斌等[24]进行的清开灵注射液上市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是由于Ⅰ型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的同时存在而造成的IgE, IgG, IL-4, Histamine 可以作为检测清开灵注射液过敏患者免疫系统受损的临床评价指标。巢式病例对照为探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提供了新方法,深入研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有力工具。以上方法特比较见表1。
《办法》的颁布以及各类研究方法不断应用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表明广大研究人员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认知度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临床漏报率依然很高。鉴于中药注射剂自身特点以及当前基础研究手段的限制,除去加强各级临床医师安全性培训以外,引入先进且符合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特点的研究方法,从临床角度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显得尤为迫切。研究方法选择必须以中药注射剂临床实际应用为核心内容,争取及时获取临床第一手信息、资料及血样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以便从安全性发生机制和特点对中药注射剂做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对以上目前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比较,针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基于巢式病例对照设计的临床研究很可能成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参考文献]
[1] 姜俊杰,谢雁鸣.建立中药注射剂医院集中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初探[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 2689.
[2] 陈易新. WHO药物警戒体系草药安全性监测指南(一)[J].中国药物警戒,2006,3(6): 321.
[3]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S].2011.
[4] 高天,何燕.中药安全性预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5] 陈涛,陈杰.50例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的回顾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81.
[6] 霍志军,李飞,张朕华.链球菌免疫针剂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系统评价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 (2) : 164.
[7] 王燕萍,焦凯,何忠芳.喜炎平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 (24): 237.
[8] 吴嘉瑞,张冰.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病案的数据挖掘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 17(3):156.
[9] 尚鹏辉,詹思延.数据挖掘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出和分析中的应用(下)——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新方法系列讲座(三)[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 6 (3): 189.
[10] Robert Boruch,芮宁.从RCT到证据分级评价系统:循证实践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现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1):17.
[11] 杨兴华,詹思延.临床研究证据分级及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 1 (4): 249.
[12] 徐丹,张哲,张会永,等.解释性RCT和实用性RCT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应用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7):1531.
[13] Godwin M, Ruhland L, Casson I,et al. Pragmatic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in primary care: the struggle between external and internal validity [J]. BMC Med Res Methodol, 2003, 3:28.
[14] 刘红梅,杨霞,司维,等.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9):996.
[15] 张彦红,梁伟雄,朱磊,等.实用性临床试验与解释性临床试验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2):163.
[16] Fransen G A, van Marrewijk C J, Mujakovic S, et al. Pragmatic trials in primary care.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demonstrated by the DIAMOND-study[J].BMC Med Res Methodol,2007,7(4):16.
[17] 武轶群,胡永华.实用性临床试验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2):1243.
[18] 王家良.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0.
[1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S].2005:39.
[20] 王越,徐厚明,孙骏.基于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14(5):298.
[21] 夏愔愔.詹思延.临床研究设计系列讲座——队列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 (4): 387.
[22] 韩梅,罗辉,刘建平.队列研究在药品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10,7 (12): 724.
[23] 叶冬青.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及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1,5(1):67.
[24] 赵玉斌,肖颖,谢雁鸣,等. 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患者血清免疫毒理学指标变化规律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J].中成药,2011,33(45):746.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YAN Bo-hua1,2, PENG Cheng3, XIE Yan-ming1*, WANG Yong-yan1
(1.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Basic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2.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Chengdu 610072, China;
3.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 China)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根本途径,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意义,但是地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也非常严重。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顺畅、高效运营的前提和保证,因此确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参考价值。
1 地铁安全事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一般而言,地铁事故包括火灾、爆炸、车辆及线路事故、通信及信号故障、触电、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在地下车站大厅、站台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乘客疏散区、疏散通道、安全进出口位置设置不当、通道宽度不够或被其他物品堆放或商业占用,当突发事故,造成乘客拥挤、逃生困难。
根据统计,火灾是威胁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发生火灾的总量约占地铁突发事件的65%;其次是列车出轨,占地铁突发事件13%,也是一类重要的地铁突发事件;再次就是爆炸,占地铁突发事件的8%,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接下来按照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停电、水灾、地震等。因而,在地铁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地铁火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地铁建设的今天,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2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整体,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系统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本着科学性、全面性、主导性、操作性及可比性的原则,建立地铁综合安全性水平层次结构模型。
2.1 安全评价指标确定及方法
目前,我国对地铁及隧道制定了相应的防火设计规范,如《地铁设计规范》(GBSO-1572003),依据其中的规定,可以对地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定性的评价。根据现有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国内外地铁火灾特点,采用模糊数学方法,从安全管理、消防设备和应急设备3个方面对地铁火灾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价。应急设备主要包括:声光报警、应急照明、疏散诱导、消防通讯设备;消防设备主要包括:防灾报警、通风排烟、消防栓、消防水源设备;安全设备主要包括:乘客及工作人员安全、安全检查、火灾疏散预案、规章制度等。
根据地铁运营系统的实际情况,选定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地铁安全的评价方法。
2.2 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求解
对地铁火灾子系统进行分析之后,按照影响地铁系统安全的重要程度以及影响范围已经确立了三层级的地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层次之间具有相对重要程度的关系,而每一层次的指标相互之间也存在相对重要性权值的衡量,在排序计算中每一层次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的单排序问题又可以简化为一系列成对因素的两两对比判断。为了实现定量化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引用1-9比率标度方法将对比判断定量化,构成判断矩阵。
通过专家组的访谈和地铁安全参考书,将层次指标的比较关系大体综合,得到4个判断矩阵,据地铁运营系统的实际情况,选定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地铁安全的评价方法。
根据线性代数求解矩阵特征值法,分别求得各矩阵的特征值。
2.3 一致性检验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确定判断矩阵最大非负实根后,应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将反映判断矩阵中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是否超出一定范围。由于一致性的要求,实际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判断矩阵计算,最终选定一致性检验通过的特征值所在的判断矩阵。判断因子CR
2.4 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相对于系统总目标的原则层指标按照重要程度递减排序为{安全管理,消防设备,应急设备}。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按照重要程度递减序为:相对于安全管理指标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检查,火灾疏散预案,规章制度};相对于消防设备指标的{消防报警设备,通风排烟设备,消防设备,消防水源};相对于应急设备指标的{应急照明设备,消防通信设备,疏散诱导设备,声光报警设备}。
3 地铁安全设计及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地铁防火的安全设计。
3.1 地铁防火设计
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的防火规范和规定以及国内外地铁火灾的经验教训,合理地进行地铁建筑结构和地铁列车等的设计,以控制火灾发生时的环境,为扑灭火灾和疏散人员创造有利条件。
3.2 地铁火灾监控与报警系统
目前我国地铁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FAS)按两级监控方式设置:第一级为中央控制室级,作为防灾报警控制中心,对全线报警系统实行集中监控管理,随时掌握全线动态情况;第二级为车站调度室级,分别设置于地铁各车站,它们是独立的报警子系统,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对火灾状况进行监控、报警,并能够实施有关的消防联动控制操作。建议增设现场(列车)级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
3.3 地铁消防设施
鼓励引进新型消防设施,全面覆盖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和地铁列车,不出现消防死角。
4 结论
地铁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地铁安全的影响因素众多,指标体系的建立极为关键。按照科学、系统的原则,建立了地铁安全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价。最后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地铁火灾事故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
[1]燕飞,唐涛,郜春海.探讨我国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原则的制定[J].世界轨道交通, 2008(1):56-58.
Abstract: the safety risk analysis is the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oper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guarantee. Based on the related risk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of rail transit projects of the risk analysis, and with practice, provide several typical risk analysis evaluation metho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rail transit projects for future risk analysis evaluation i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words: urban rail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 the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evalu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S78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对于缓解交通压力,节约资源能源,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进入2012年,各大城市纷纷开始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据统计,目前已有29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获得了批复。根据相关计划,至2015年前后,全国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有96条,建设线路总长将达2500多公里,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标志着轨道交通行业已经步入了黄金期。随着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也日益增多。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和运输能力,对轨道交通项目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显得愈加重要。
1 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理的理念
随着轨道交通项目的快速发展,在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所以简单的风险分析和规避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必须要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
项目风险管理[1]是指对项目风险管理组织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规划、辨识、估计、评价、应对的过程,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和处理项目风险,防治和减少损失,减轻或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对项目安全保障的满意结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风险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2]:一是将积极因素所产生的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影响最大化;二是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本文所述的风险分析只要是指第二方面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分析与评价虽然逐渐被重视,但是还为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目前的评价分析方法[3]大多是借鉴铁路工程经济评价或者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这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均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不符,另外针对项目安全的评价研究也较少。本文是针对影响项目安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典型风险给予相应的评价方法。
2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5](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2.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4)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3)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5)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6)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分析的结果最终以表格的形式表示。
2.3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
PHA分析的结果用危险性等级来表示。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1。
表1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3 风险的分析评价和处置对策
3.1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对火灾风险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 火灾动力学模拟)评价方法。FDS一种火灾驱动流体流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其原理是火灾的场模拟计算,场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求解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空间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模拟方式,场是指状态参数如速度、温度、各组分的浓度等的空间分布。场模拟的理论依据是自然界普遍成立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以及化学反应的定律等。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变化也遵循着这些规律,因而可以用场模拟方法求解火灾过程。FDS通过大涡模型对连续方程、动量、能量方程以及压力收敛方程进行求解,可得到温度、压力、气体成分、可见度等参数的空间分布。
火灾风险分析采用大涡场模拟模拟软件FDS version 3进行数值模拟,对车站隧道火灾情况进行模拟,其分析评价内容为:
1)针对典型站台和通道结构,研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获得站台的通道内不同局部位置的温度和烟浓度分布等;
2)研究不同传热状况(辐射、对流、导热等)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热效应和作用区域;
3)火灾条件下烟气的动态扩散和传递特征,获得烟气在站台和通道内的分布规律和对人员的影响;
4)火灾、烟气条件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人员疏散模拟;
5)基于对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火灾和烟气的发生、发展、扩散和传递的规律的研究,获得防范安全事故、人员疏散和救援的操作预案。
3.2地压稳定性风险分析评价
主要运用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地下车站及隧道进行分析,分析典型地铁站及隧道的稳定性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其内容和目的是建立反映典型隧道围岩状态的三维模型,模拟围岩的力学状态和变形破坏状态;确定典型车站和隧道的工作边界条件及周边材料参数;运用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显示车站、隧道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应力、变形情况;根据计算提出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建议。
评价采用Itasca公司的FLAC3D程序,该程序为国际公认的三维岩土分析程序,可以进行非线性及线弹性计算,并可以很方便的模拟施工过程。
3.3人员疏散模拟分析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般采用人员疏散速度来衡量,可以通过人员疏散模拟来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BuildingExodus模型,即模拟人员疏散的精细网格模型。该模型针对大型空间及大量人群逃生设计,适用于模拟大型超级市场、医院、电影院、车站、机场航站楼、危险建筑物、学校等场所。可输入各种人员行为特征(如逃生人员生理、心理、行为属性),及火灾危险特性(如浓烟、温度、毒气危害属性)等逃生影响参数进行模拟,以展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较佳化人员逃生模拟结果。Exodus输入紧急情况下有关人类行为的各种信息,资料来源包括火灾的影像记录、已公布的调查报告和与受伤害者的交谈资料等。在建筑空间充分利用前提下,以拥挤人群、内部存在座椅等障碍物与设有警报设备等状况下进行疏散模拟。同时考虑逃生者年龄、性别、生理状况与熟悉度等属性阐述,进而了解每位逃生者开始疏散位置与出口的路径、人群拥挤程度及持续时间、逃生者反应时间与达到出口时间、出口使用人数、疏散行动时间与每个出口流量记录等信息。对于其它未考虑的影响参数,以最不利状况进行模拟。
3.4大客流输运模拟评价
本评价主要针对典型地铁突发大客流情况下的进出站控制、售检票、疏散通道、行车组织等措施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和验证。
评价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利用基于个体的人员动力学模型,建立地铁车站疏运模型,设定客流量时间曲线、进出站通道、闸机、售检票模式、限流方案等,对最大极端客流和实际客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评价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数值模拟方案
现阶段国内外针对大客流输运公认的模拟软件为人员动力学模型Legion进行模拟仿真研究。Legion模型为人员疏散的矢量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个体行为(agent-based)和矢量连续空间(Vector)解析,能够兼顾人员个体行为描述、人员规模和空间区域三个方面,可适用于大规模大区域的人群模拟仿真。模型以每个行人个体为单位,行人的每一步在行走平面路线和方向上都通过计算机算法计算,即每个行人个体有决定自身行动的决策权,在决策时考虑周围环境(建筑及障碍物等)和与其他行人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信息交流,做出相应的决策。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人群疏散行为、疏散时间、疏散策略与技术等。
4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进行科学的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本文结合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风险分析,从预风险的辨识即预先危险性分析着手进行研究,并就典型风险提供了分析评价方法,对今后轨道交通风险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军,冯爱民等.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风险分析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04(6)8-11.
[2] 裘丽强.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探讨[J]. 工程管理,2012,114-115
[3] 何迪旋. 轨道交通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08,9-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50-01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该疾病具有病程较长,病变范围较广的特点,使得临床的治疗较难【1】。近年来,我国的肺结核发病率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临床的关注与重视,临床上对于肺结核的治疗,主要遵循的原则是联合规律性用药,首选的联合用药方案是利福霉素累药物联合其他抗结核类药物,其中使用较多的利福霉素类药物主要有利福喷丁和利福平,这两种利福霉素类在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中均表现出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我院就对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肺结核治疗的合理用药提高参考,现将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94例,其中男58例,女36例,患者年龄为28―5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2.6+9.5)岁,患者的病程为1―8个月,平均病程为(2.6+0.8)个月。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肺结核患者,94例患者的痰涂片均呈阳性。本组研究中排除了糖尿病患者、矽肺患者、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有妊娠史的患者【2】。将9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利福喷丁组合利福平组两组,每组各47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可比。
1.2 临床治疗
两组患者均应用初治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利福平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案为RHZE,其中R为利福平,H为异烟肼,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其中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按照常规的剂量进行服用,利福平的服用剂量为:0.45g/次,1次/天【3】。利福喷丁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案为LHZE,其中L为利福喷丁,H为异烟肼,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其中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按照常规的剂量进行服用,利福喷丁的服用剂量为:0.6g/次,2次/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9个月的时间【4】。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痰涂片转阴、空洞闭合以及病灶吸收情况,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肠胃道反应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5】。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得到的数据用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检验,P
3 讨论
肺结核病发病率的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临床对于肺结核的治疗关键在于选对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本次研究中,应用LHZE方案对47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表明,利福喷丁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福平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近期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和病灶吸收率,显著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利福喷丁在肺结核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的肺结核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牛成虎,梅光辉,石敏,等.我国肺结核发病率的发展动向及预测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3):561―564.
[2] 苗迎春,薛拥军,常小红.结核分支杆菌对利福喷丁、利福平交叉耐药的实验室研究[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12,28(3):192―193.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高校都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很重视,有专门分管安全教育工作的学院领导,也设立的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安全教育工作,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也积极的探索改革,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安全教育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媒体报道的高校安全事故只是偶然才发生,少之又少,离自己很远,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仍然抱有侥幸的心理,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安全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
高校传统的安全教育主要通过讲座、主题班会,面谈、安全读本、海报宣传、安全教育网站等方式进行。这样的教育方式针对性强,但是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被阻碍,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比较枯燥、形式化,不符合当今“95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往往也使得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陷入“一头热。冷”的尴尬境地,老师热心组织,学生却消极应付,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安全教育工作受时空的局限较大
高校传统的安全教育通常在固定的场所进行,比如教室、报告厅、学生宿舍、办公室等,但是这样的方式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较大,不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接受教育的需求,无法做到信息的准确推送和受众最大化。
(四)对安全教育新阵地的建设力度不够
以微信、微博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近年来发展迅猛,新媒体也成为了高校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不可忽略的新阵地。新媒体交互性强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越来越广泛且深刻。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新媒体的建设仍然重视不够,缺乏专项的资金及专门的管理人员,在信息的传递上也呈现泛娱乐化倾向,主题不突出;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安全教育的微信平台,但是推送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甚至有些还混杂着消极、庸俗的信息,这些“信息垃圾”会弱化和冲击大学生已有的意识形态。
(五)安全教育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相较之下高校安全教育队伍的人员就显得明显不足,而且人员流动性较大,队伍不稳定。其次,安全教育专职队伍中辅导员居多,年轻人居多,缺乏既有思想理论功底,安全教育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人员。第三,安全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适应新媒体时代安全教育工作的专业型、专家型的人才仍然很欠缺。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一)增强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放性和建设性
首先,微信公众平台采用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受众面广,而且通过网络,信息可以直接传递到用户手机上,实现用户对信息的强制阅读。其次,微信公众平台有较强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平时人际交往距离感,减少了心理防范,学生敢于反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采用这种方式与学生交流,更能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大学生主动参与安全教育的意识。
(二)增强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首先,微信公众平台的“去中心化”、“交互性”的特点,弱化了教育者的中心地位,改变了原有单向被动的教育方式,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加强了沟通的力度和针对性,从而增强了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资讯、传递消息,生活中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能够得以利用;第三,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载体形式多样,新颖、生动有趣,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向学生传递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各种直观、形象、生动的信息,用轻松、愉快的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安全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拓宽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渠道和空间
高校传统的安全教育工作受到时间空间的诸多限制,而且教学方式方法都比较单一,这样也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微信公众平台是开放式的,平台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信息的推送,受众群体在接受信息时也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输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微信平台等,一方面可以共享高校安全稳定的政策信息和前沿的动态等,也可以组织学生的网上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安全教育的空间,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教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新举措
(一)构建高校安全教育微信平台
高校要重视微信安全教育平台的建设,可以利用微信覆盖率高、传播快捷、学生乐于接受的特点,搭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开辟高校安全教育的新阵地,首先,微信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式的平台,师生都可以在微信平台上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研讨的案例。其次,在微信平台中,学生也可以从传统安全教育中纯粹被动的角色转换为主动的角色,学生也可以成为安全教育信息传播的“中心”,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了安全教育的方式,提升了安全教育的效果。第三,高校可以通过对微信平台上信息的关注、收集、梳理,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利用微信平台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以控制事态发展,尽可能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可以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安全教育工作队伍,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首先,高校可以对校内的安全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或者有计划的安排进修提升,提高安全教育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其次,高校可以从校外引进一些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到队伍中来,或者聘请一些校外的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优化安全教育队伍的结构。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结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三)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我国高校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还比较滞后,很多学生,甚至一些老师都认为网络媒体的使用只是技术上的问题,不会涉及到安全、法律等等问题。所以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法制意识。一方面,可以把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融入到《网络技术》、《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安全讲座、模拟案例实践、网络安全小品、网络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四)提高高校师生的媒介素养
一方面,要提高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安全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另外安全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熟悉新媒体时代的一些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方法,安全教育工作才能更加“接地气”,学生更为乐于接受,才能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量的繁杂和传播的快捷,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主动的对繁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从中汲取有营养的信息,提高高校安全教育的效果。
(五)丰富微信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一方面,高校在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与其他新媒体资源以及传统安全教育方式的整合与利用,通过这种相互的融合与渗透,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综合体系,做到安全信息相互转载,相互影响,扩大安全教育的有效覆盖面。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涉及面比较广,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等,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安全教育应该注意高校自身的实际,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理论结合实践,将案例分析、理论灌输、活动体验结合起来多渠道开展安全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进而形成从点到面、全方位、多渠道的安全教育模式。
(六)引导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微信平台建设
高校应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大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创造力的优势,让大学生也成为安全教育的主角。让大学生共同参与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建设,构建安全教育的新阵地。高校可以选拔优秀的学生骨干参与到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建设,由学生主动去收集安全教育的信息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送;也可以组织一些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比如公寓安全宣传周、安全教育你我他、公寓消防演练等等,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发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营造一个重视安全、学习安全、宣传安全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扩大安全教育的影响力,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丽莉. 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 新西部(理论版),2013,Z2:54+46.
[2]王瑞成. 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J]. 镇江高专学报,2015(01):82-84.
[3]麻天骁.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 经营管理者,2014(36):287.
[4]李雯静.大学生微信安全教育探析[J]. 中外企业家,2015(02):184.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2-0151-02
Evalution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the treatment of facioplegia
by BTX-A with low dose
WULAN Ha-si1,BAI Jin2
(1.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on Surgery,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2.Plastic and Cosmetic Surgical Center,The Armed Police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3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tion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n the treatment of facioplegia by BTX-A with low dose to get a fine result of appreance and find an ideal way to cure facioplegia.MethodsAfter assessed the allocation, we injected BTX-A with low dose to uninjured side of face at many points.Waiting for 3~6months, we injected BTX-A at the same points again.ResultsThe treatment was effect to 18 patients after 48~72 hours,and they were duplicated injection after 3~6months. Follow-up 6~18 months, They got fine results of facial appreance. ConclusionThe way to cure facioplegia by BTX-A with low dose,fixed-point and fixed-quantity has many advantages:safety, effect, easy and less complication.It may be an ideal way to cure facioplegia.
Key words: BTX-A; facioplegia,;treatment;safety
面瘫的发生多见于单侧面部,部分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口角歪斜等症状,并且因此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既往有肌瓣法、悬吊法、神经移植等多种手术方式应用于面瘫的治疗[1],然而这些方法都可能存在手术造成的术后瘢痕和外观效果较差等缺陷[2-3],因此,非手术治疗的方式就显得很有价值。本文将评估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重复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方法治疗不仅不需手术,而且恢复快,无痛苦,易被患者接受[4]。自2005年8月~2009年7月,我们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矫治18例单侧面瘫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大55岁,最小28岁;女性15人,男性3人。根据病程、发病原因及发生部位分类,包括:慢性期面瘫3例,面瘫后遗症期6例,风热型面瘫1例,病毒型面瘫2例,外伤型面瘫2例,原因不明有4例,均为单侧面瘫。
1.2.1 药物及注射方法:A型肉毒毒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为结晶状冻干制剂,每支50U,使用时以生理盐水稀释,每0.05~0.1ml中含2.5~5.0U为宜。注射时避开血管,垂直进针,准确注入肌肉层内。
1.2.2 标志注射点:首先在表情自然状态下于健侧颊肌处标出注射点。标记方法以估测双侧面部对称的肌肉动力学原因为依据,采取多点注射法,注射A型肉毒毒素2.5~5.0U,不超过5.0U,注射后不做局部按摩(图1)。
1.2.3 不良反应:在长期治疗中患者没有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及药物过敏反应,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下水肿和瘀斑,绝大多数患者于10天内症状自行消失,仅1例患者持续15天以上,但在1个月内自行恢复,无需药物或住院治疗。
2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健侧面部均在注射后2~3天表情动作明显减弱,在动态、静态情况下,鼻唇沟纹均明显减轻,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发生,双侧面部基本上能在静态状态下达到对称,在动态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3~6个月后需重复注射,随访12~18个月,外观基本对称,效果较满意。
3讨论
BTX-A通过阻断神经介质的传递,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2],这种作用可持续3~6个月,随着神经末梢的芽生和运动终板形成新的功能连接,神经传导和肌肉活动得以逐步恢复,故为维持疗效需重复治疗。由于肉毒素的非毒性蛋白部分可导致抗体产生[5],文献报道,大剂量频繁注射是产生BTX-A抗体的主要因素,小剂量BTX-A局部注射能迅速与肌肉结合,极少量的剩余部分进入血液循环会被迅速清除,不易使机体产生抗体[6]。本临床结果显示小剂量BTX-A重复治疗未引起疗效减退,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和症状改善率均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小剂量已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故建议应用小剂量BTX-A注射靶点。
A型肉毒毒素作为一种剧毒药,一次注射过量可致人死命,但美容注射只用25~5OU,是人致死量的3%,属于微小剂量[7]。接受低剂量如≤2OU的肉毒毒素的患者几乎没有临床不良反应,而注射较大剂量的肉毒毒素(14O~160U)能引起毒素扩散,使远处的肌肉变弱,并导致非特异的亚临床作用[8]。主要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临近肌肉变弱和眼睑下垂,较常见的是下咽困难或者不能吞咽,有的还有经常性的上呼吸道阻塞[9]。每次≤100U的多点注射可避免下咽困难,注入肌内后它选择性、高亲和力地结合在神经未梢,使肌肉松弛,几乎无多余的A型肉毒素进入血液或脑脊液,不可能发生全身不良反应,所以使用起来相当安全[10]。本研究借助于麻痹健侧颊肌,从而达到矫正口角歪斜的作用,疗效切实、可靠。
本研究中主要不良反应为皮下水肿和瘀斑,绝大多数不良反应较轻,在10天内自行消失,本研究过程中没有引起全身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没有患者无法耐受而停止治疗,不良反应减少的原因可能与注射剂量较小以及注射靶点调整的更加合理有关。综上所述,小剂量BTX-A重复健侧面部颊肌处局部注射是矫治单侧面瘫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因其疗效较显著,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经济实效,可能成为当今矫治单侧面瘫的一种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保国,黄渭清.跨面神经移植及舌下神经在面瘫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8):1205-1207.
[2]陈辉,张继忠.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充填面颊部凹陷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7,17(4): 474-474.
[3]黄渭清,方柏荣,方薛泉.局部面部肌肉瓣转移动态修复面颊部晚期外伤性面瘫[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7):961-963.
[4]Li Y,Sherer K,Cui X,et al.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anthrax toxin-induced shock[J].Expert Opin Biol Ther,2007,7(6):843-854.
[5] McKinstry B,Hammersley V,Daly F,et al.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in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Bell's palsy: a case study[J].BMC Med Res Methodol,2007,28(7):15.
[6]Dirk Drssler.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tibody-induced failure of botulinum toxin therapy[J].Mov Disord,2004,19(8):92-100.
[7]刘勇,何国厚,刘琴.A型肉毒毒素矫正面神经麻痹患者口角歪斜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6):36-39.
[8]Hsiung GY, Das SK,Ranawaya R,et a1.Long-term efficacy of
num toxin A in treatment of various movement disorders over a 10-year period[J].Mov Disord,2002,17(6):1288-1293.
1.对炸礁施工前老30万吨原油码头的状况进行检测
(a) 对大连新港30万吨原油码头的5跨栈桥的线形进行静态测量,确定每个桥墩上2个控制点的坐标(高程、方位),同时确定每跨桥面5个点、拱圈5个点的坐标,将这些点的坐标作为炸礁前的原始档案材料。
(b)确定各跨栈桥的第一阶共振频率;
(c)确定码头各墩顶面(2-4个角点)的原始高程和坐标;
(d)对码头墩和码头上的辅助设施进行宏观调查(包括输油管等),记录其原始状态。
(e)确定码头各墩的第一阶共振频率,作为炸礁爆破前。
2.对沙坨子围堰静态测量
对围堰的轴线和关键点进行静态测量,确定原始坐标,作为爆破以后评价安全的参考指标。
3.爆破中的响应加速度和动水压强监测
每次爆破时在现场进行监测,检测码头墩和控制建筑物、围堰不同高度的速度响应和对最近的码头墩的动水压强。对爆破药量和工艺进行监控,每次爆破后及时提出有关爆破结果和意见的报告。
在爆破中,将在码头墩上布置8个加速度测点,每个点3个方向(2个水平、一个竖直),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控制速度指标。在靠近爆破点的2个桥墩各布置2个不同高度的水压力传感器,测取动水压强。
同时,在沙坨子围堰布置4个加速度传感器,2个动水压强传感器,监测爆破效应。
4.在爆破工程完成以后的全面检测
爆破工程完成以后,对老30万吨原油码头和沙坨子围堰再次进行全面检测,确定爆破对结构的影响和结构的安全性。
二、工作方法、技术路线
30万吨原油码头水下炸礁施工的监测工作分为码头墩和附属设备以及沙坨子围堰的静态观测和爆破中的动态观测两方面内容。静态观测将采用基准测量和雷达、超声探测确定码头结构的原始状态,爆破中逐次检测和比对结构的状态是否变化,分析水下炸礁爆破对结构的影响;动态观测中速度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放大器、采集分析处理系统现场实测的办法确定,比对爆破中码头墩和栈桥的频率是否变化(如果有变化就表示结构有了变化),控制墩顶的速度和位移;同时,用动水压力传感器检测爆破引起的水的震荡对码头墩的影响,监控炸药的药量和施工工艺,分析炸礁爆破施工对码头结构的影响。
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为:静态检测以爆破施工前结构的参数为原始基准,以高精度水准以及经纬测量系统、瑞典RAMA探地雷达系统等先进仪器为手段,在爆破施工开始前将码头墩混凝土结构表面状态―包括通过调查得到的裂缝位置、数量、伸展长度、宽度和深度,墩顶高程、偏转角度等基本参数进行全方位测定,以取得码头墩和附属结构第一手数据。在随后进行的爆破施工过程中,对上述参数进行抽样监测,并在爆破施工结束时对结构状态进行最终校核检测。以确定水下炸礁爆破施工对码头和附属结构状态的影响。
根据设计方提出的控制标准,结构的响应速度V≤3.0 cm/s,动水压强q≤0.03MPa,动态响应主要监测爆破施工时码头结构最大响应爆速,依照前苏联萨道夫斯基公式控制一次齐发药量、毫秒微差延时等爆破控制参数,将30万吨原油码头、输油管和支架和沙坨子围堰等结构最大响应爆速控制在设计安全限制值以内。
三、预期工作成果和提交成果时间
1预期研究成果
码头结构以及相关辅助结构、围堰的初始状态;水下爆破炸礁按预定方案进行时原油码头结构及油管振动效应以及沙坨子的观测结果;水下爆破炸礁对码头墩混凝土结构的现有状态影响的观测和分析结果;水下爆破炸礁施工对30万吨原油码头结构和沙坨子围堰振动特性的影响等观测、分析结果。
2监测信息反馈
水下爆破炸礁施工前,检测和记录30万吨原油码头结构和沙坨子围堰结构的初始状态参数;水下爆破炸礁施工过程中,提供码头结构和输油管爆破响应过程曲线以及最大响应振速等参数成果;每次爆破后次日提交爆破监测结果和建议。如监测数据经评价超出控制标准或有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工程参建相关各方(有必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以便施工方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周围建构筑物结构安全。
具体实施:
1、前期码头结构状态检测
在炸礁爆破施工开始之前,对老30万吨原油码头钢栈桥,码头桥等结构线形,动态特性等进行水准、坐标轴线、栈桥、主要悬索和码头桥墩特征频率和混凝土结构裂缝、强度等参数进行全面检测,为老30万吨原油码头核实其工作状态并建立其特征状态“指纹”档案。
2、试爆监测
在正式爆破开始前,在老30万吨原油码头7#9#码头墩上以及沙坨子围堰上布设10个左右的拾振传感器,监测试爆时两个结构的振动响应,并按施工爆破参数核实爆破响应参数,控制指标按结构最大振动响应速度不超过3cm/s、水下动水压力响应不超过30KPa的标准。
试爆监测按照不同爆距的试爆进行全部试爆振动监测,按钻孔坐标、各孔装药量、一次齐发药量等参数验证设计爆破参数的正确性。因此,要求在试爆开始前要给予充分时间开展监测准备工作,并在试爆时前提供准确钻孔坐标、各孔装药量、一次齐发药量等技术参数。
3、 150m内爆破效应监测
由于爆破震动效应具有随爆心距逐渐衰减的特征,因此,近距离爆破对周围建筑物结构的振动影响较为剧烈,必须进行跟踪监测。初步确定以老30万吨原油码头9#码头墩为中心,对其周围150m半径范围为爆破控制区,平均每2个工作日监测1次。每次监测平均有18个振动监测点,包括码头结构、沙坨子围堰结构的监测点以及水下监测点等。
4、远区爆破响应抽测
对以老30万吨原油码头9#码头墩为中心,对其周围150m半径范围以外的区域,采取由近及远逐渐减少爆破振动监测的方法,对爆破施工产生的振动进行抽查,平均每4个工作日监测1次。每次监测平均有18个振动监测点,监测内容与距9#墩150m内爆破效应监测内容相同。
5、中期栈桥状态检测
在爆破施工期中间,对老30万吨原油码头7#9#码头墩上以及沙坨子围堰进行与前期码头结构状态检测内容相同的爆破中期栈桥状态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6、终期码头结构状态检测
在爆破施工结束后,对老30万吨原油码头7#9#码头墩上以及沙坨子围堰进行与前期码头结构状态检测内容相同的爆破终期老30万吨原油码头整体状态检测。并进行炸礁工程中老30万吨原油码头和沙坨子围堰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给出确定性结论。
7、实际工作监测重点
由于水下炸礁爆破震动效应随爆心距地增加而迅速衰减,因此,对原有30万吨原油码头而言,150m距离内的各次爆破是实际工作监测的实施重点,严格保证监测密度,在保证总体监测次数和工作量不变的前提下重点监测区域适当增加了监测次数,。
工作效果
炸礁爆破施工过程中,实际共进行了68次爆破震动监测,并及时提供了68份单次爆破监测报告以及2份中期评价报告和1份最终评价报告。其中,有6次监测数据超标,超标数据个数合计13个。每次监测到数据超标后,都及时组织对监测数据、爆破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查找引发原因并调整施工方案。炸礁爆破监测工作实际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炸礁施工结束后,经有关方对周围已有建构筑物联合检测、验收表明,周围建构筑物结构安全无影响。
附表1:施工过程中监测数据表
2008年10月7日16时40分炸礁监测测点爆破响应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拾振方向 加速度幅值(g) 速度幅值(cm/s)
1 9号栈桥墩 水平径向 0.60 2.42
2 9号栈桥墩 水平横向 0.37 1.02
3 9号栈桥墩 垂直 0.48 1.52
4 8号栈桥墩 水平径向 0.04 0.55
5 8号栈桥墩 水平横向 0.03 0.38
6 8号栈桥墩 垂直 0.14 1.53
7 7号栈桥墩 水平径向 0.02 0.23
8 7号栈桥墩 水平横向 0.01 0.14
9 7号栈桥墩 垂直 0.01 0.13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拾振方向 水下深度
/m 最大动水冲击
压力/KPa
10 8号栈桥墩 水平径向 / /
11 8号栈桥墩 水平径向 6 15.2
12 9号栈桥墩 水平径向 5 39.8
13 9号栈桥墩 水平径向 9 38.7
14 7号栈桥墩 水平径向 3 2.6
15 7号栈桥墩 水平径向 7 2.4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其总体发展目标是按照“高速、重载”的水平进行发展。伴随着各个运输线路的拓展,在运输方面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注意,成为了国家铁路部门广泛关注的问题。在铁路路网中,通常是由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组成,在运输的过程中居于首要位置。本文就针对铁路路网中的自身特点以及安全隐患等进行分析,并积极的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处理。
关键词 专用线、专用铁路;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体系
0 引言
在各行各业中,“安全”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提升,国民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对安全的需要已经变得日益增长,国家对道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铁路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国家经济运行以及对国民的生活是不可缺少的,我国铁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按照“高速”“重载”的战略目标进行发展,我国对于这两方面的战略目标也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样就使得铁路网线中的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的安全运行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我国国民以及相关的部门进行关注。面对铁路发展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这就需要国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积极的应对,使得我国的铁路路网建设更加的安全健康。
1 我国对铁路安全评价与评估现状
在我国,通过有效的安全评价,能够有效实现工程以及系统的安全建设,通过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一些相关原理和有效的评估方法,将在工程内部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能够根据铁路危险的发生程度来提出安全对策,在提出科学依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铁路安全隐患问题。
在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我国的铁路发展情况进行控制,需要通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行安全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对我国铁路安全运输中进行管理,需要最大限度的进行预防措施,需要建设相符合的政策,在制度的要求下进行安全评估,确定铁路开通是否符合验收标准,在可以安全运营的情况下,及时的上报并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2 风险评估理论
2.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评价中,了解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是关键步骤,在辨识危险之后,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准确客观对问题进行分析,确保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的安全运行。危险因素能够对人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需要进行严格的分析。
第一是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最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因素之一,在铁路装置中呈现出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包括铁路线上一些非常重要的机械设备以及装置。
第二是操作因素,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没有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最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问题。
第三是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中,原材料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包括一些容易出现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的危险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这样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的威胁到人身安全。
2.2 风险评价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的风险评价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以及专项安全评价,都是面对安全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评价,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准备,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的收集资料,在危险因素中进行有效的辨识,能够根据相关的数据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法,使得交给相关的部门提出安全对策,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中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3 铁路专用线尧专用铁路的现状调研
3.1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分类及其管理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在我国铁路运输路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运货工作中十分突出它的优势,能运输各种各样的货物,但是由于种类繁多,就需要按照货物来进行划分。
货物种类可分成两大部分:
一个是特殊货物;
另一个是普通货物。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着重的看护特殊货物,这些货物是危险货物或者鲜活货物等,需要保证运输质量,将货物安全的运输到目的地,普通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只需要按照一般的情况运输即可。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上,可以划分为普货线和特殊性质货物线路,在运输网上也呈现出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各个阶段进行评估,确保运输的安全,能够保障在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下,进行有效管理。
3.2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影响因素
3.2.1 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在整个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人员的因素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人在铁路运输中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铁路运输产生巨大的影响的两种工作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包括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车务、机务以及工务等各个部门的领导指示人员,以及具体管理的专职人员,在运输管理过程中,他们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运输的过程中,这些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掌握专业的技能,并能够具有强大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需要在关键时刻能够掌控大局。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是包括在运输路线附近的居民、货主以及机动车的驾驶人员等等,这些人员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事故,在铁路附近拉取危险的货物,在铁路上车辆行人强行过道等。
3.2.2 设备因素分析
在铁路运输中,设备因素也是保证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因素,能够对铁路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运输基础设备以及运输安全技术设备。这两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对铁路运输进行信号控制,以及提供相对应的检测设备,能够在发生自然灾害以及事故救援等方面做出调整。
3.3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常见问题及措施统计
3.3.1 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
安全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责任制度,其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设备管理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建设体系。在管理机构方面并没有针对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运输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造成不便管理的现象。在针对制度不完善方面,并没有为了避免由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也没有根据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的具体特点设定专门的机构进行解决。
3.3.2 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方面,相关部门对其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在维修记录上发现数据存在不真实的现象,对于发生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及时的采取解决的措施,监督检查对策的实施计划不够彻底,发现了问题并没有能够及时的采取积极的行动。另外,对于运输企业,在进行运输业务之前并没有和相关的铁路单位签订运输安全协议,没有足够的安全运输的意识,比较缺乏合理性,并不能达到相关的法律规定。
3.3.3 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不高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运输中,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到位,使得从业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不能达到要求,在铁路安全工作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素养,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披露的现象。导致业务跟不上,台账以及技术资料不完善,在记账的工作环节,工作人员对于记账只是出于形式,资料准备不齐全,使得在运输阶段没有记录可以查询,带来巨大的损失。
3.3.4 事故处理缺乏完善管理
在对于相关的救援内容不熟悉,在理解上存在偏差,使得在救援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采取的救援方案不正确,对路外的安全管理不完善,对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带来了安全隐患问题。
3.4 措施
为了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的安全,相关的部门应该加强监督检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得有法可依,加强企业中的人员工作培训力度,并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的对现场的情况作出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处理事故。
4 铁路专用线尧专用铁路风险分析
4.1 风险的表征———风险矩阵
风险的表征既是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测定风险的等级,通常采用的就是风险矩阵法,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有哪些区域发生了危险,并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列入其中,根据图示能够清楚的对比出哪些地区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比较大。
4.2 风险等级的判定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中,可以通过概率的形式将发生事故造成损害的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将数据资料准备齐全,采用精确定量的形式进行风险量化。
5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有效的安全评价方式将铁路安全进行评估,达到安全评价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指出了铁路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李云满.企业铁路专用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6).
[2]范明,王菲.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研究[J].中国铁路,2009(02).
[3]宋祥波,肖贵平,贾明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机车行车安全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