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09:29: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消防演练的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消防工作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企业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一旦发生火灾,将给企业职工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稳定。我国消防法也明确规定,企业单位特别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必须制定灭火应急预案,并按规定要求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应对消防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油田企业,更进一步健全完善消防应急预案演练程序,这不仅关系到单位在紧急情况下是否能快速处置初起火灾事故,减少财产损失,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企业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从各类重特大火灾事故中汲取教训,认真分析研究企业面临消防形势,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改善消防工作状况,防止各类火灾事故发生,确保企业安全稳定。
一、要不断提高消防应急预案演练程序的实用性
消防应急预案的内容要结合单位的实际,针对火灾事故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消防应急管理工作中各小组的职责和火灾事故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等内容。内容要详详细,要具有实用性。通过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组织机构部分;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部分;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部分;扑救火灾的程序和措施部分;通讯联络和安全救护防护的程序和措施部分。其中组织机构部分,必须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四个小组。通过在实践中调研检查,发现有的基层单位编制的消防应急预案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开展灭火应急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一是应急预案内容有些简单。编制预案要按照规范的框架结构编制,应当立足于本单位灭火应急救援目标,立足于消防队伍人员和消防设施器材装备实际,在对危险源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危险源分级、分类。而有的应急预案篇幅较短,多是些原则性的语句,缺少情景描述,实际操作起来不很流畅,没有达到制订预案的目的。二是应急预案更新不够及时,如有的基层单位在组织机构中关键工作人员因工作等原因发生变动没有及时更新、有的基层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规模数量因改造扩建放生变化情况没有及时更新等。实际上,应急预案完善修订和预案的制定同等重要,应重视应急预案的完善修订工作。如果单位实际情况发生变化,而没有根据变化对预案进行及时修订,还按照原来的预案进行演练,必然达不到应对突发事件目的。因而企业每个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企业要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修订一次,在组织机构、设施器材、规模数量变动等情况,必须及时修订预案,通过审核,上报上级部门,达到制定消防应急预案的规范。
二、要更加突出消防应急预案演练程序的可操作性
预案演练是对消防应急预案以及消防处置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能使参战人员进入实战演练状态,熟悉整个消防预案的程序,明确自身职责,提高消防技能及协同作战能力,保证灭火工作协调、有效、迅速地开展。通过对各地消防安全事故调查发现,许多火灾事故是因为发现火警时队员采取的行动错误,或措施不当而酿成的,因此加强消防演练是预防火灾事故重要保证。因而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志愿消防队伍是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的一只最基本的力量,要发挥出这支队伍的重要作用,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制定严格的管理演练制度,加强消防队对消防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要本着协调、系统、快速、全面的原则,在训练上狠下功夫。一是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既定期组织进行的演练,定期开展消防演练是加强消防工作、保障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可以使消防队员完全了解和非常熟悉其在消防应变时所执行的任务,掌握消防实际技能,提高灭火抢险救援能力;二是积极开展“适应性”的演练,既夜间等情况演练进行的演练等。企业各基层单位在做好“经常性”的演练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适应性”的演练。这样才能使消防队伍处变不惊,妥善应对,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仓促应战、盲目应战、混乱应战等不良局面;三是在演练结束后要做好消防演练后的效果评价。对消防演练的评价,可以发现消防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予以改进和完善。各单位演练结束后,所有参战人员应及时认真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参战人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确下次演练中的注意事项,对提高员工的演练技能非常有利,通过讲评来不断提高消防演练的质量,真正达到的应变能力及实战技能之目的。
三、要进一步加强消防应急预案演练程序的针对性
消防预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作为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前提和主要手段。从消防工作的实践看,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火灾统计分析结果也表明,绝大多数火灾是由于人们缺乏消防知识造成的,起火后又不知采取灭火的要领,造成火势扩大,使职工群众的生命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因而,消防预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项工作,无论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各单位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目前企业基层单位虽建立消防培训制度,并按要求制定了有关消防知识教育学习的制度和计划,对每次学习的内容,人数进行了登记、备案。但在实际检查中发现个别基层单位学习效果离规定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学习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学习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防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这是调动干部职工积极做好消防工作的前提;二是消防安全法规,这是要求干部职工应该遵守的准则规范;三是消防基本知识,如防火灭火的基本方法、如何报警、如何使用灭火设施器材等;四是火灾案例,通过对火灾案例的学习,可以提高人们对防火工作的认识,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采取措施,避免失误;五是消防技能,在学好消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学活用,最终达到消防安全的目的。按照上述要求,各单位制定出学习计划,科学系统地进行学习,努力使广大员工达到会宣传消防知识、会检查火险隐患、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要求,增强企业处置消防事件的能力。
现今社会肥胖症已经司空见惯,男人的啤酒肚,女人的小肚子成为形体缺陷的重要来源,追根究底,其实主要是学校和个人不重视形体教育的结果。现在的孩子普遍娇贵,心理和身体素质也相对薄弱,一旦运动量加大一些,眩晕甚至昏倒就成为体育课上的家常便饭。还有在牵扯到手臂、腿部、腰部等的肌肉训练时,大部分人都呈现排斥状态,尤其是女生,认为这些训练会影响身体美感。其实,这些都是形体教育方法的缺陷而导致学生认知的欠缺,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形体训练方法的研究就变得非常必要。
一、学校对于形体训练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最早从事形体训练研究的是1984年在北京开展教学工作的孙纪云老师,当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正规教材,后面几十年的发展虽编写了较为完整的教材,但由于工作开展路径和系统还不够完善,使得现在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正确认识到形体训练的重要性。比如,据调查包头市的5所中等职业学院(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院、包头机电工业技术学院、包头财经信息职业学院、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院、包头艺术职业学院),共计学生有28251人,其中男生占51.4%,女生占48.6%。这些高校中,把形体教育列入必修课的只有2所(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院、包头艺术职业学院),而将其当成选修课的有3所(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院、包头机电工业技术学院、包头财经信息职业学院)。可见,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摆正形体教育的具体定位,只是将其当成一种兴趣体验。这就是体形教育体系缺陷的一种表现。
二、职业院校形体训练的实用性
形体训练不仅能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同样也能培养人的自身气质。对于女生来说,形体训练可以让自身保持一个良好的身材,从而时刻处在自信完美的状态。对于男生来说,形体教育可以增强肌肉的训练,使他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有力。形体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也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协调力和身体力量。这些改变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在社会交流中,自信、精神的人总是能得到优待。因此,职业学院形体训练的实用性很强。
三、形体训练的方法
1.形体基本功的训练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进入学校,学习就是重中之重,80%的人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基本功的训练,这个认知是错误的,没有好的身体又怎么会有精力学习。形体的基本功主要是手位、脚位的训练。在这一部分,要先从最基本的姿势练习,就是正确的站、坐、卧、走、跑等动作,忽视这些问题很容易出现驼背、肩不平、腿部弯曲等现象,对于体形的完美程度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说,做好形体训练的入门也是一门学问。
2.塑形、肌肉、力量的训练
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是让体态变得更加丰满,身体曲线更加优美。它可以让多余的脂肪消失,增加胸部和背部的肌肉,也可以使身体比例变得更加完美,其实就是一个塑形的过程。
实现这一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是健美操。职业学院的形体教育标准就是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结合,热身运动和力量运动的结合。只要科学地安排训练强度,才能让身体变得健康,身形变得完美。
(1)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有充分氧气的情况下进行体能训练,它是有规律的,运动时间一般在15分钟或15分钟以上,运动时最大心率值一般在75%到85%,属于中高等训练。有氧运动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长,它的作用主要是减少脂肪或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理想的有氧运动是全面大肌肉群的运动;运动方式需要简单易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中等强度的运动应不少于30分钟。注意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中注意安全,运动后注意适当放松。如果在有氧运动时配合科学的饮食更有利于形体训练的效果。
(2)肌肉和力量的训练
据调查,不经常参加体育训练的人达到最大肌肉力量一般在20~25岁,此后每过10年,肌肉力量就会下降10%左右,到了60岁之后会迅速下降。所以,力量训练必不可少。最好60~90秒完成一个力量的训练,来回重复8次至15次,力竭停止。当然,由于男女力量的不同训练量可视个人身体情况而定。
对于初次训练的人来说,每种练习只需做一组,目的是在训练中一次性激活更多的器官。多次研究指出,一组训练和三组训练所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务必要训练到身体极限。当身体训练已经达到一定标准后,接着可以挑战二组甚至三组,拿第一组当热身,接下来两组逐渐加大力度,以达到循序渐进。
综上所述,形体训练是当今职业院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健身、健美,同时也可以健心,能够为女性带来完美身材,为男性带来男子气概。为了让形体训练普遍化,学校应加强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开设更多关于这方面的课程,提高形体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完善这方面的训练器材等。通过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变得更加有气质,也更加健康自信,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职业学院教育的根本。
参考文献:
首先,加强小学生音乐的节奏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乐感和表现力。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学生在这种长期的节奏训练过程中,不仅听觉更加敏锐,也开始用“心”去感受节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其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视唱、读谱能力。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节奏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牢牢把握了音乐的节奏,才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感,有序地进行歌唱活动。同时,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读谱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的处理更加精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素质。
最后,加强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种形式下,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无法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目标。只有加强小学音乐节奏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节奏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力,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我国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现状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是其核心内容,也是音乐的骨架,赋予了音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但就目前而言,小学音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节奏训练现状仍不甚理想。集中体现在:第一,多数教师在具体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并严重违背了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第二,部分教师虽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穿插了一定的节奏训练,但布置的任务相对比较枯燥,均是严格按照书本上的节奏对学生进行训练,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烦的情绪,失去音乐学习的信心。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1.利用游戏,在玩耍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节奏训练是教学的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节奏训练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节奏训练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具体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充分结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天性,利用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在具体利用游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动物进行表演,并让学生在进行动物表演的过程中,切实结合动物的特点进行表演。这种有趣的游戏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很容易沉浸其中,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魅力,提高其节奏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发现,以游戏作为节奏训练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训练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2.利用儿歌,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努力改变传统的节奏训练方式,充分利用儿歌这一有效的载体,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掌握音乐节奏。与传统的节奏训练方式相比,儿歌节奏训练方法的训练效果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儿歌的兴趣,远远高于理论知识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将节奏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编,使其变为朗朗上口的儿歌,以激发学生的节奏学习兴趣,并提高节奏训练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其理论性比较强,传统的节奏训练方式下,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部分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在具体的音乐节奏训练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儿歌这一形式,将其整编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加个/圆点要,记/住。四分/音符,加圆/点,是/半拍。八分/音符,加圆/点,是/半拍加上/半半/拍。通过这种儿歌的形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整编为有趣的儿歌,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并提高了小学生音乐节奏训练的效果。
3.充分利用模拟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模拟教学训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模拟方式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鉴于模拟节奏训练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更加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节奏感训练中,并且在具体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引导工作,充分利用提问等方式,促使学生将音乐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例如,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模拟节奏感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些竖琴、口琴,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让学生结合之前发放的乐器,对音乐的节奏进行模拟。当学生模拟完节奏训练之后,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选择什么乐器进行模拟?为什么选择这一乐器?在模拟中注意节奏的什么问题等。在这一系列的提问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节奏的思考和理解,帮助其掌握了更多的相关知识。
4.利用打击乐器,自主创作节奏
小学生基本上都喜欢敲敲打打,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打击乐器,让学生在打击过程中,进行自主创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击打乐器,并将其投放到音乐角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自由的敲打,同时在乐器敲打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乐器发出响声的方法,并总结出最为科学的打击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示范、讲解的方式,教给学生这正确的乐器使用方法。而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在自主打击的练习中,不仅掌握了乐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在其中探索了不同的演奏方法。
一、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背景分析
高校篮球的教学与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重要内容,它本身所具有的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等特点,使它成为大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球类运动。高校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拼搏互助精神也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重视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对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意义重大。
目前,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篮球运动在高校中也得以迅猛发展,然而,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漏出来,成为严重制约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瓶颈,也影响了高校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以及阻碍了高校体育素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不仅不利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顺利进行。
在此背景下,要想改变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需要对其问题进行现状分析与研究,以便改善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旧的方法与模式,从而增强高校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主动性,促进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情况而言,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方法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但是,随着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的逐步确立,当今的高校篮球教学活动方法还远远不能满足体育素质教学的需要,其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暴漏出了很多弊端。以下通过对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现状进行分析,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法陈旧单一
在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中,一直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制约,使得高校篮球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比较单一陈旧。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按照基本姿势和步伐、控球、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单调乏味。教师一般都会采用先示范、后练习的套路,强调技术的规范性与系统性。这样往往只是片面强调学生的巩固性、循序渐进性等原则,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就使学生长期的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主动性,也不利于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
这一陈旧单一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在学习篮球过程中健身娱乐、陶冶情操、终身体育等意识的形成和培养,以及由此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已经成为阻碍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创新的主要因素,想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落后的现状,就需要对传统篮球教学与训练方式进行全面改进和完善。
(二)强调单向教学
在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教学内容一直以讲解、示范以及教师命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训练和练习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有助于高校学生快速掌握篮球的基础技术,但是这种方法,也造成了大量时间花费在学生重复做技术动作的环节上, 忽略了篮球教学与训练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也就是篮球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术动作,还要求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实现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以及在篮球教学活动中自身素质的提升。
这种一味强调单向的教学方式,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娱乐身心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加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对篮球技术的灵活处理与运用。
三、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研究与分析
通过对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现状分析可知,目前篮球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关键是,在篮球教学活动中方法的使用不当以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地位。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一问题着手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总结出了几个有利于篮球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实用新方法。
(一)领会法
在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与传统篮球运动的教法不同,领会法是把篮球运动的特性和篮球的战术意识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强调把篮球动作技术转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上,而不再是把篮球的技术动作作为教学重点。另外,在运用领会法教学时,教师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培养,而不是从篮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开始教。由于领会法淡化了篮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使学生打破了规则和技术要领的限制,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篮球战术意识的理解和领会, 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逐渐提高和改进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运用领会法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篮球运动的整体特征入手,再回到具体技能的学习,最后再回到整体运动与训练中;二是从战术意识入手,并将战术意识贯穿到篮球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三是突出主要的篮球运动技术;四是注重比赛的形式,并强调在比赛和实战中,加强学生对技术的理解。
(二)游戏法
在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中,游戏法教学是指把篮球运动技术动作按照一定的规则编成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来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目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竞争氛围中体验一种愉悦感,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符合高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小游戏,将篮球的教学内容与游戏充分的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篮球的积极主动性,推动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篮球教学游戏法的运用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内容:第一,要准确的讲授篮球技术的方法和进行基础训练,再将各种技术的训练方法按难易程度编排成具有竞争性的游戏,这一可以培养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掌握篮球技术动作。第二,学生要在对抗的游戏氛围中尽快适应和接受这种游戏性的比赛方式,更早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迎战能力和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运用对抗性的游戏时,对学生要有激励作用,并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在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游戏法的运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融洽了师生关系,也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还在游戏比赛的竞争与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责任感,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有利于篮球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意识训练法
"意识训练法"主要包括"心理意识训练"和"战术意识训练"两方面。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意识训练法是指充分发挥学生在篮球学习中的主动性,对所学技术进行积极思考,教师的的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示范、讲解,而是通过概括、分析、比较、等一系列系统化过程,对篮球动作概念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篮球动作技术的真正含义。
心理意识训练,能帮助和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训练工作的效率,可以提升学生适应竞争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竞争意识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成绩,但对比赛来说,却是不利的。如篮球比赛是五个人上场,如果场上队员之间、替补队员之间配合不默契,单靠个人技术就难得打出好成绩。因此,在篮球竞赛场上,一定要注意队员间的默契配合,个人不能过于急燥。教师要特别注意队员的心理意识训练,在比赛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为学生营造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环境,只有这样,学生在比赛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综上所述,在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传统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篮球运动的教学内容。因此,在篮球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摆脱陈旧教学方法的束缚,就要研究和创新出适应现代篮球教学的新方法,提高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前言
在对近几年来小学生短跑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中,发现小学生的短跑成绩与初中生短跑成绩非常接近, 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短跑训练追求短期效应, 不顾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及规律,采用“成人化”专项训练,急功近利的方式所造成的结果,严重制约了运动员潜能的发展,为专业队伍的选才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此外,基层体校的小学生队员,基础和技术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体校专业队员和小学生业余队员的训练时间以及文化课设置不同, 要求训练必须用科学、合理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小学生全面的身体训练水平和专项能力,应当注意身体素质训练中的顺序安排, 在训练中遵循青少年心发育的特点,合理搭配训练项目,正确处理各素质训练之间的关系, 利用各种快频率训练, 进行重点培养,以提高小学生的各项专项能力。同时教练还应考虑几个问题:训练的强度和负荷量,训练的时间和距离,训练方法的选用等等。总之,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根据气候、场地、学生的身体状况等,灵活多变、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
2.短跑运动的介绍
2.1短跑运动的概念
短跑是田径竞赛项目中的一类,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4×400米接力跑等几项;其运动特性:是人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确定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完者为优胜的项目;在人体机能供能方面,表现为人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本能,并以无氧代谢供能的方式供能。
2.2短跑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2.2.1蹲距式起跑
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创造有利条件。
2.2.2 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后腿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个跑段,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距离内尽快地获得高速度。
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后前摆,便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的着地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
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着地点就逐渐合拢到假定的一直线两侧。
加速跑的距离一般约为25-30米。
2.2.3途中跑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摆动腿的膝关节,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和踝关节,蹬离地面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协调配合动作。
2.2.4终点跑
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段,任务是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
终点跑的技术,要求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在跑到距离终点线一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并跑过终点,然后逐渐减慢跑速。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短跑运动(100米); 溧水二实小小学5年级女生(共60名):此阶段的学生处生长发育期,要想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短跑成绩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此特点来安排合理的训练。
3.1.1生理特点: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无法承受大的负荷,所以在训练时要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情况。
3.1.2心理特点:思维是人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小学生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对一般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到了初中阶段,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多维的、立体的考虑问题,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推理找出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此阶段,他们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呈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有时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容易遭遇挫折。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略读和精读,清楚地了解我国小学课堂短跑运动训练的普遍现状。
3.2.2实验法
通过两个月的有计划合理的课堂训练和训练前的成绩作比较。
4.分析与讨论
4.1我校短跑运动的特点
4.1.1训练次数少,训练时间短
我校的教学特点:学生只有在体育课上参加锻炼且短跑训练更是少之有少,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小学女生的短跑运动水平(100米)必须加强技术动作的练习。
4.1.2训练对象基础差、技术欠缺
我校的学生大都没有经历过专门运动队的训练,而只是对短跑运动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未接受过正规、系统、长期的训练,身体素质或专项素质等方面,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基础均有差异,这就要求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4.2研究对象的分析
此篇论文主要是研究小学女生在短跑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小学阶段的女生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各方面的力量都很弱,要想快速的提高他们的100米成绩必要要加强力量和技巧训练。还有此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女生他们不喜欢主动的参加运动,就算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些女生也不原意参加跑步之类的运动。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① 害羞,她们的心理很敏感,害怕别人注意她,做什么事都是扭扭捏捏表现不出大方的气质。
② 自身素质差,没有自信在同学们面前参加训练,让他们自己练习更是不可能的事。
③ 力量差,跑的过程中容易摔倒,这样会导致他们惧怕跑步。
4.3训练方法的分析
4.3.1加强速度力量训练是短跑项目训练的基础
短跑的步幅和步频与运动员的下肢后蹬力量、速度有关,发展速度力量对短跑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速度力量训练中,负荷强度要适宜,间歇时间不可过长,以保持学生的兴奋性。在动作训练中, 发展速度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动作应尽可能协调、流畅,要发展身体多部位的力量, 并兼顾发展远端肌群。主要方法有各种单腿、双腿跳,蛙跳等。
4.3.2加强步长和步频练习
教练在训练初期应当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首先应当提高步长和步频, 针对每位队员的动作特点制定训练方法。采用换腿跳、跳台阶、跨步跳等练习提高队员的后蹬能力。采用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等训练手段,提高队员的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从而加强队员的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最终提高其步长能力。步频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 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高速、大幅度前后摆动练习,脚掌着地速度练习,配合快速摆臂、摆腿练习,真正提高步长和步频。
表1跑的专门练习技术动作要求
4.3.3蹲踞式起跑的练习
起跑是运动员完成跑的全过程的第一要素,起跑的快慢也会直接影响跑的成绩,在短时间内提高这些学生的短跑成绩,起跑的训练至关重要。
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听信号后迅速跑出,如人体成站立姿势、下蹲姿势、坐地姿势、俯卧姿势等;听口令或击掌声后迅速跑出;也可以背对起跑方向站立,听口令或击掌声后,迅速向后转并跑出;或在跑动过程中,听口令或击掌声后,迅速改变跑的方向等。通过上述练习,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同时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表2短跑专门练习组合训练对力和速度影响
4.3.4运动后恢复训练和心理放松训练不容忽视
在短跑训练过程的无氧、有氧项目中,肌肉产生的乳酸代谢等废物在体内的堆积, 使得学生承受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不断地增大, 训练后出现的疲劳程度则是训练的结果和反映,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生长期, 恢复训练尤为重要, 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 加速机体恢复, 这样才能保证机体继续承受较大的训练负荷, 同时也有助于机体适应过程的加强,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如果在运动训练和比赛后缺乏适当的身体恢复, 很容易造成疲劳过度和训练过度, 使其训练效果下降, 甚至引起伤病, 对运动员造成终生伤害。健全的心理状态是优秀短跑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精神支柱,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增加心理意志方面的训练,例如:注意力的训练和意志力的训练,培养小学生队员自觉性、勇敢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使他们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排除干扰、发挥正常、跑出好成绩。
5.结论
Methodological Research of Testing the Acid Phosphatase of Blattella GermanicaCAI Hui-zhen,SHEN Xiao-bing*(School of Public Health,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the best testing condition of the acid phosphatase of Blattella germanica. [Methods] Quadratic general rotary unitized design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ffer pH,temperature,reaction time,substrate concentration and absorbence,and to find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those test conditions. [Results] For the result regression equation we got,yˆ = 0.181 57 - 0.012 08x1 + 0.028 75x2 + 0.025 58x3 - 0.003 83x4 + 0.001x1 x2 - 0.006 13x1 x3 + 0.000 625x1 x4 + 0.010 63x2 x3 + 0.000 125x2 x4 + 0.000 25x3 x4 - 0.008 37x12 - 0.002 62x22 - 0.004 75x32 - 0.009 87x42(R2 = 0.915 6,Se = 0.000 612 57). There has no missing critical factors for the equation(F = 3.59 < F0.05(10,6) = 4.06,P > 0.05)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F = 12.39 > F0.01(14,16) = 3.45,P < 0.000 1). It showed that the equation was suitable for testing. [Conclusion] The enzyme to be tested is in its highest activity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following conditions:buffer pH 4.42,temperature 47 ℃,reaction time 50 minutes,substrate concentration 7.5×10-3 mol/L and analyzing wave length of the enzyme is 400 nm.
Key Words:Blattella germanica;acid phosphatase;quadratic general rotary unitized design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化学防制效果的关键因素。现有的抗性测定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测试昆虫、多次重复,而且灵敏度也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确定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及其抗性水平,非常需要有适宜、快速、准确的抗药性检测方法。随着德国小蠊抗药性产生机制研究的深入,已知德国小蠊等病媒昆虫抗药性的产生与昆虫体内代谢酶及靶标酶的活性有关[1-4]。酸性磷酸酯酶是德国小蠊体内的主要代谢酶之一,其活性的改变将会影响杀虫剂的作用效果,导致抗药性产生[2]。因此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测定对确定德国小蠊抗药性的产生及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目前关于酸性磷酸酯酶测定条件的研究较少[5-6],研究方法不统一,且测定条件多样,导致测定结果不稳定,给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统一评价带来了困难,而德国小蠊酸性磷酸酯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有必要对德国小蠊酸性磷酸酯酶活性最佳测试条件进行摸索。本文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7-12],对德国小蠊酸性磷酸酯酶的测定条件进行研究,以期建立敏感、稳定的德国小蠊酸性磷酸酯酶测试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方法
酸性条件下,酸性磷酸酯酶可以水解对硝基苯基磷酸二钠(即反应底物),产生黄色的对硝基苯酚。当底物含量足够时,该酶活性越强,所生成的对硝基苯酚也就越多,据此可应用比色法测定该酶的活性。因缓冲液pH值、水浴时间、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均与吸光度有关,故本试验设计选择该4项因子(记作Zj)进行研究:Z1:缓冲液pH值;Z2:水浴时间(min);Z3:反应温度(℃);Z4:底物浓度(×10-3 mol/L)。
1.2 试验次数的确定及其试验因子的转换
1.2.1 试验次数的确定 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中,其总试验次数n由3部分组成:①首先每个因子均取两个水平,编码为-1与1。采用两水平正交表安排试验,可以是全因子试验,也可以是1/2实施或1/4实施等。这部分的试验次数为mc,则mc = 2p,或2p-1(1/2实施)、2p-2(1/4实施)等。其中,p为实验因子的个数。②在每一因子的坐标轴上取两个试验点,该因子的编码值分别为-γ与γ,其他因子的编码值为0。由于有p个因子,因此这部分试验点共有2p个。常称这种试验点为星号点,其中γ(星号臂)= 。③在试验区域的中心进行m0次(由设计参数表获得)重复试验,这时每个因子的编码值均为0。
因此,n = mc + 2p + mo,且这n个点是分布在3个半径不相等的球面上,其中:mc个点分布在半径为ρc=的球面上;2p个点分布在半径为ργ=γ的球面上;mo个点分布在半径为ρo= 0的球面上。
本次试验共研究了4个因子,根据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的参数设计,本次试验的参数如下:p = 4;mc = 16;γ = 2;mo = 7(由参数设计表查得); n = 31。
1.2.2 试验因素转换 参照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7-12],将本次试验因子转化为规范变量的因素水平,见表1。
1.3 试验方法和安排
取室内饲养的德国小蠊雄虫若干只,取其中肠,加0.1 mmol/L冰冷醋酸缓冲液少许(pH值依表1而定)混合匀浆,于4 ℃、8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为酶源,待测。
根据4因子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结构矩阵[11,12],对31个组合进行试验,共重复3次,每次重复中各组合测2个样品,每样品测3次吸光度值。具体试验安排见表2。
2 结果
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应用国际通用软件包SAS的REG过程拟合回归模型[9,11],NLP过程求最优化配方[13]。方差分析表明,同一实验组合内其重复间和样本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本项目将每组合的样本平均值作为观测值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通用方程:
得到本次试验的回归方程:
yˆ = 0.181 57 - 0.012 08 x1 + 0.028 75 x2 + 0.025 58 x3 - 0.003 83x4 +
0.001 x1 x2 - 0.006 13 x1 x3 + 0.000 625 x1 x4 + 0.010 63 x2 x3 + 0.000 125 x2 x4 +
0.000 25 x3 x4 - 0.008 37 x12 - 0.002 62 x22 - 0.004 75 x32 - 0.009 87 x42
(1)
R2 = 0.915 6,Se = 0.000 612 57,回归方程的失拟性检验F = 3.59 < F0.05(10,6) = 4.06(P > 0.05);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 12.39 > F0.01(14,16) = 3.45(P < 0.000 1);表明该模型合适,二次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方程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缓冲液pH值、反应温度、水浴时间、底物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对模型中各回归系数做t检验,模型(1)中,b0、b2、b3达极显著水平(P < 0.000 1),b1、b23、b11和b44达显著水平(P < 0.05)。将模型(1)中不显著项去除得简化模型如下:
yˆ = 0.174 77 - 0.012 08 x1 + 0.028 75 x2 + 0.025 58 x3 + 0.010 63 x2 x3 - 0.007 66 x12 - 0.009 16 x42(2)
R2 = 0.881 0,由模型(2)可知缓冲液pH值、底物浓度只存在主效应,与其他因子之间没有交互作用;而水浴时间和反应温度的主效应达显著水准,且两因子间存在一定交互作用。
2.2 模型的解析与分析
2.2.1 缓冲液pH值、底物浓度效应分析 对二次回归模型采用“降维法”得出缓冲液的pH值和底物浓度对吸光度的效应方程。
yˆ 1 = 0.174 77 - 0.012 08 x1 - 0.007 66 x12(3)
yˆ 4 = 0.174 77 - 0.009 16 x42 (4)
吸光度与pH值及底物浓度的关系见图1。显示出当x1(缓冲液pH值)在低水平时,它和y成抛物线关系,在高水平时则几乎是一条负相关的直线,由图可知当x1约为-1时达最高点。x4(底物浓度)在0水平时,德国小蠊该酶的吸光度最大。
2.2.2 水浴时间和反应温度效应分析 由模型(2)可知水浴时间和反应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吸光度有一定影响,用“降维法”可得两者的交互效应方程:
yˆ 2,3 = 0.174 77+ 0.028 75 x2 + 0.025 58 x3 + 0.010 63 x2 x3(5)
不同水浴时间及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吸光度值见表3。
由表3可知,在所设计的水平内,随着水浴时间越长,反应温度越高,吸光度值呈直线上升。
2.3 试验模型的最优化方案分析
利用NLP过程求得本次试验设计水平内x1、x2、x3和x4的值分别为-0.79、2、2和0时,吸光度取最大值,即本次实验研究德国小蠊酸性磷酸酯酶测定的最佳条件为:在波长400 nm下,缓冲液pH 4.42,反应温度47℃,水浴时间50 min,底物浓度7.5×10-3 mol/L。
3 讨论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具有试验次数少、计算简便,可部分清除回归系数间的相关性等优点,并有助于克服回归正交设计中二次回归预测值的方差依赖于试验点在因子空间中位置的缺点[13]。本次实验研究表明,在德国小蠊酸性磷酸酯酶测定中,缓冲液的pH值、水浴时间、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均对吸光度有明显影响。由模型分析得知,在所设计的水平内,醋酸缓冲液的pH值(x1)和底物浓度(x4)均与吸光度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水浴时间(x2)、反应温度(x3)与吸光度呈明显正相关。水浴时间和反应温度是影响测定的关键因子,本次实验研究德国小蠊酸性磷酸酯酶测定的最佳条件为:在波长400 nm下,缓冲液pH 4.42,47 ℃水浴50 min,底物浓度为7.5×10-3 mol/L。
与郭凤英、邓新平[5,6]等所做的螨类酸性磷酸酯酶测定条件最优值(pH4.4 、42 ℃水浴40 min、底物浓度8.5×10-3 mol/ L)相比较,二者测定所获缓冲液的pH值都接近4.4,说明在酸性磷酸酯酶的反应测定中,pH的最佳值约为4.4。两者试验测定得到的最优底物浓度不同,可能与德国小蠊和螨类体内的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不同有关。其次,本次试验设定的温度范围较窄,在设定实验温度范围内反应温度与吸光度呈正相关。然而,在实践中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变性,所以,关于温度对吸光度的影响趋势还有待扩大温度范围进一步研究。
(致谢:衷心感谢东南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统计教研室闵捷副教授提供的统计学指导。)
参考文献:
沈孝兵,张丽.不同施药周期DDVP对德国小蠊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4):403-405.
郭丽,沈孝兵.病媒昆虫抗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5,16(3):232-234.
郭丽,沈孝兵.德国小蠊DDVP抗性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8):938-939.
BUTT S J,PITMAN R M. Indirect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modulation of postsynaptic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sponses by 5-hydroxytryptamine[J]. Eur J Neurosci,2005,21(5):1181-1188.
郭凤英,邓新平,赵志模,等. 朱砂叶螨酸性磷酸酯酶测定条件的研究[J].植物保护,1994,4:5-7.
郭凤英,邓新平,赵志模. 影响叶螨磷酸酯酶活性的四因子数学模型[J].昆虫学报,1999,42(4):364-371.
SACHINDRA N M,MAHENDRAKAR N S. Process optimization for extraction of carotenoids from shrimp waste with vegetable oils[J]. Bioresour Technol,2005,96(10):1195-1200.
DINGLI D,CASCINO M D,JOSIC K,et al.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cancer radiovirotherapy[J]. Math Biosci,2006,199(1):55-78.
CUI F J,LI Y,XU Z H,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medium composition for production of mycelial biomass and exo-polymer by Grifola frondosa GF9801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Bioresour Technol,2006,97(10):1209-1216.
GHADGE S V,RAHEMAN H. Process optimization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mahua(Madhuca indica)oil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Bioresour Technol,2006,97(3):379-384.
LIEW S L,ARIFF A B,RAHA A R,et al. Optimization of medium composi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probiotic microorganism,Lactobacillus rhamnosus,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Int J Food Microbiol,2005,102(2):137-142.
吴锡麟,许冰峰.木麻黄苗期水肥交互效应模型及边际生物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6(3):335-339.
一、影响高校排球教学训练质量的因素
(一)教练因素。排球教学对教练的各方面水平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提高教练素质是迈向成功的关键。现如今有很多教练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很强,自身排球技术就难以符合教学标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极易产生遗漏、疏忽现象,对教学技术的连贯性要求不严,训练方式仍然沿用传统手段,致使学生很难理解排球的规范性动作技术,造成训练质量不断下降。
(二)学生因素。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是导致训练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排球训练中,对协调能力、爆发力、体能等因素要求很高,随着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因身体素质不佳所产生的问题也就接踵而来。比如说在扣球训练时,力量不到位,或者说学生缺乏集中控制力量的措施,球体便无法落到标准区域,学生做不到这一点,掌握排球技能只是一种空谈。
二、提升高校排球教学训练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软硬结合式训练法的应用。传统排球训练方式比较单调,注重接发球、跑位等动作技术的硬性提升,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将大受影响。软硬结合式训练法是在硬性训练基础上开发而来的,能够确保排球训练质量有效提升。下面我以垫球和传球技术为例,探讨软硬结合式训练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垫球。软硬结合式训练法在球体的选择上通常是先软后硬,这是因为相对硬球来说,软球更加柔软随和,发力时球体与身体部位碰撞所带来的疼痛感要小得多,在心理方面不必忧虑,可使学生集中精神面对训练工作,早日完成技术定型,后期再使用硬排球进行训练。软排球在垫球技术训练中存在这样一种问题,由于球体质量轻,往往飞不到指定位置便逐渐下落,因此学生的垫球位置就不能太靠后,同时身体也要前倾一定的幅度。此外,如果来球力度较小,学生就要适当加力,确保球体能够反弹回对方位置。
第二,传球。传球训练的要点有二:其一,注意姿势正确;其二,随时调整自身力度。传球手要保持高度警惕、紧张,注意排球的一来一回,来球即将与身体接触的那一刻,学生在大脑神经的指令下,通过手臂将相应力量聚合一点而发出。从“软式”过渡到“硬式”,学生对传统排球训练的畏惧感逐渐减少,有利于高校排球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排球训练枯燥、单一,需要教练员给予相应的措施办法,比如在训练工作前,教练在课前制作好相应的教学视频,其中可以是一些精彩的比赛片段,如中国女排刻苦训练、老黄金一代的夺冠瞬间等等,不仅让学生加强对排球训练的重视,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逆流而上的体育精神。同时,排球训练应避免过于标准的训练方式,要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制定训练计划,教练应及时跟进调查每个学生的进度情况,从而做出有效针对,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三)加大资金投资,完善训练设施。排球运动有技术、有强度,提高排球训练质量不单单要考虑“人”的因素,还要注意相关训练设施是否完善,设施基础健全了,学生的训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伤病出现。有些高校的排球训练场地不正规,地面太硬、凹凸不平,排球运动间距幅度很大,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损伤。所以高校需要对排球教学重视起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训练设施水平,完善场馆建设,并做好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子宫内膜炎在妇科疾病中十分常见,并且其发病的趋势还在逐渐的上升。子宫内膜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子宫内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彻底就会转变成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稀少、月经不规则、过早闭经、下腹反复疼痛、分泌物增多、下腹反复坠胀等。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广大子宫内膜炎患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子宫内膜炎的病原体以性传播疾病为多见,而且治疗中用药具有特异性,治疗中不对症治疗、不及时治疗、不规范治疗,都可能使急性子宫内膜炎转变成慢性。在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的时候,急性期是一个关键的治疗时机。另外,临床上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逐年在上升,更好的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也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临床统计了102例子宫内膜炎患者,年龄从2863岁,平均年龄为39.5岁。均经过检查确诊子宫内膜炎,临床病症主要有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反复疼痛、分泌物过多、月经不规则、子宫增大或触痛等。随机的把102例子宫内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1例。
1.2治疗方法:102例子宫内膜炎患者随机的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行传统抗炎治疗,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23疗程,治疗时间最好是在经期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随机的做药敏试验、分泌物培养,然后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致病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随机的对症进行阴道冲洗上药。另外51例患者所在的治疗组,也先给予广谱抗生素抗炎治疗23疗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的做药敏试验、分泌物培养,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相应的致病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也可以随机的对症进行阴道冲洗上药治疗。控制住急性炎症,检查子宫没有触痛过后,给予36个周期的人工周期。进行人工周期的时候需要排除禁忌症,以及年龄在45岁以上的患者谨慎使用。在经期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口服抗炎或静脉滴注抗炎23个经期。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统计,观察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病症的改善情况。
1.3疗效判定: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际体征全部消失,月经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实际体征显著改善,月经显著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实际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月经无变化。治愈加有效为总有效。
2结果
如今的互联网技术正处速发展阶段,互联网已从传统的PC平台逐渐应用到了android、IOS平台之中,由于移动网络的便利性,未来的移动网络必然会成为互联网最主要的载体。如今我国智能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并且据有关调查表明,截止到2012年中下旬,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越PC互联网用户,并且依旧延续迅速发展的趋势。截止到2015年4月,移动用户量已经超过PC用户量42.1%,PC用户逐渐转移到移动用户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据调查,智能手机的用户有34.2%都是学生,学生是智能手机最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也是高校实施移动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移动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新式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能够实现社会人民终身学习的愿望。
一、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及特点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设备与互联网共同发展的产物,移动互联网不仅能够打破用户时间、地点束缚,并且还能够提供传统互联网的互动、分享、开放、查询的功能,真正实现移动平台与互联网相互融合、相互升级。移动互联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且能够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其具备以下的优势及特点。
1.便携性
智能手机的到来,让PC上十几寸的屏幕变成了只有几寸的屏幕,并且移动设备发展到现在,能够实现绝大部分PC上的功能,所以移动互联网的便携性要远远超过PC设备。如今的智能手机能够保证每天都保持在线,并且便于携带,其在线时间也远超于PC设备。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随时通过移动设备获取网络信息或进行业务应用。
2.应用轻便
如今的互联网移动设备绝大多数都是智能手机,所以其通话功能能够保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需求。如果用户没有长时间通话需求,那么移动设备可以通过语音进行通话,不仅不占用使用者时间,并且能够满足用户沟通需求。如今社会人们零散的时间比较多,而移动设备应用轻便,更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
3.保护隐私
移动互联网终端是为了服务个人的,很多用户会因为其便携性,会将大量的隐私资料存储在移动终端之中。而如今的智能手机已经相对成熟,无论是密码解锁、指纹解锁、面部解锁甚至是虹膜解锁,都已经非常普遍,能够大大保护个人隐私安全,而PC设备却很少应用这些保护隐私的功能。
4.智能感知
如今智能手机会安装很多感知装置,并且可以进行GPS定位,随时可以定位自身的方位,有效采集用户周边的信息和影像事物。有一些全智能的高端移动设备,甚至能够通过触觉、影像、声音做出正确判断。如今的智能手机相对PC电脑可以说更加智能。
二、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移动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智能手机使用用户,尤其是一些高端的智能手机,用户年龄大约都在15~30岁之间,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学生群体。年轻群体对新科技接受较快,对于智能手机的性能、配置、应用都比较感兴趣,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使用主体。但是,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依旧停留在招生、宣传上,极少会涉及到教学之中。既然高校学生如此钟爱移动智能平台,高校管理者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将移动互联网应用在高校教学之中。在建设高校移动教学平台过程中,要确保平台的全面性,不仅要包含教学,而且还要覆盖学校科研、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统筹兼备个人与整体的业务性。其中的教学、服务、科研是移动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
1.建立公共无线硬件平台
移动互联网教学的前提是无线网络,如果没有无线网络,那么移动教学便无从谈起。所以,高校在建设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必须要整合校内网络资源,建设无线网络发射点,保证高校每个角落都能够使用无线网络。如今最常见的无线技术就是WiFi,它可以通过放射网络,让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通过连接路由器实现无线网络。由于高校中无线网络使用人比较多,而且为了保证移动教学良好的使用体验,必须要保证无线网络的稳定性。所以,学校必须建立网络硬件平台,并且设置专人进行维护。
2.移动教学
高校移动教学平台是一种集教学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于一体的综合移动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教学环境。移动教学平台的建设要保证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要包含“课程安排”、“课程备注”、“一周安排”等服务端口,并且还要包含同步教学功能,例如同步课堂、同步教学、同步测试等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采取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并且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作用。由于智能手机电池小、屏幕小等局限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准备课件要有较强的互动性,并且要适合在零碎的教学实践中使用。教师可以将课件储存在移动教学平台之中,通过课件共享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知识。随着课件在网络平台上的日积月累,逐渐会让高校移动网络平台成为知识宝库,为未来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财富。
高校互联网移动教学平台中的同步测试功能,能够让学生通过登录移动教学平台进行知识测试,让学生能够掌握自身对知识的掌控程度,以便于教师因人施教,教师可以通过移动平台将辅导资源传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3.移动学习
想要让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传统的学生自学要完全依靠于书本,如果复习科目过多,过多的书本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担,而且书本复习很难快速找到复习知识点。并且由于书本自学没有教师讲解,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自我学习知识相对较难。
移动教学就是为学生能够更好自学提供的条件。通过高校移动平台,学生可以登录平台学习完整的课程,减少对书本的依赖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及有关部门,将学校自身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将其传输到移动平台之中,让学生通过搜索功能就能快速找到想要学习的内容。利用学校互联网移动平台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移动平台学习知识,无论是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或者课程视频,都要能够做到自我控制,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网络,把学生从网络游戏中拉出来,网络娱乐功能只是网络功能的一部分,学生不应该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娱乐中去。教师在移动教学中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而且还要鼓励学生能够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打开学生的脑洞,让学生能够大胆创新,从而实现最新的教学转型。
三、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的广泛应用,移动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在移动互联网的潮流中,必须要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加快高校互联网移动平台建设,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我国新式教育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12-13
关键词 篮球 持球突破 时机
一、教学过程中持球突破训练分析
(一)持球突破时机的把握
所谓时机把握,就是掌握突破时机。持球突破者利用投篮或向一侧做突破的假动作时,使防守者身体重心变化的一刹那,迅速起动突破。当然,必须有熟练的基本技术,所以在突破时能否把握最佳时机往往就构成了整个持球突破成败的关键,运动实践证明,只掌握持球突破的方法,而没有掌握时机的捕捉能力,根本不能使持球突破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持球突破时机的捕捉
由于我们所用的教材中对持球突破时机的掌握没有明确的阐述和着重的强调,因而在教学与实践中,对时机捕捉在训练中容易被忽视,使这项重要的进攻技术,没得到很好的研究和提高,意识和能力没得到很好的统一,这从我们的许多教学训练和比赛就能看出。在持球突破的运用中,持球者很少能准确地捕捉到良好的时机实施突破,更多的是盲目地运球、变向、转身、死拼硬撞,最后多是尚未完成摆脱对手就勉强投篮或传球。盲目的突破只能导致突破失败,像距篮6-7米有直接投篮威胁的区域,任何多余的运球、传球,均是画蛇添足,势必贻误战机,失去良好机会。在以时间和空间争夺为中心的篮球竞赛中,能争取到0.1秒的领先优势,都有可能决定比赛的胜负,突破技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时机掌握的好坏,只有掌握时机才能提高速度。因此,在训练中把时机的捕捉作为突破过程的核心来进行培养,这样对篮球运动的发展和创新,都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持球突破时机的运用
所谓时机的运用,就是在突破时,寻找到防守者重心移动的一刹那,迅速起动突破对手,捕捉到一瞬即逝的时机,果断而迅速起动,便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时机的运用可分为两类:一是利用假动作制造时机进行突破,二是强行寻找时机突破。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捕捉到良好时机。怎样才能捕捉到良好的时机呢?一是在接球前就应该了解对手位置、距离、步伐和身体重心情况,抓住其某一点不当,立刻利用持球突破攻击对手。随着防守技术的发展,对持球突破要求越来越高,在实践中仅利用快速起动,一般都很难突破对手。所以就必须用逼真的假动作调动防守者,寻找突破时机,使其产生错误判断,改变身体重心位置,这样突破效果就显而易见。因此,具有捕捉突破时机的能力,才能在实践中及时准确地掌握突破时机,才能很好运用持球突破进攻技术。
二、持球突破技战术的训练
运用念动训练法,形成一种潜在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意识的培养,通过多次默想练习,形成正确牢固的突破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实践练习法,进行大量的练习,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进行多角度的模拟练习,提高捕捉时机的能力。在实践中,练习脚步移动,用假动作、传球假动作、半转身假动作等练习,提高捕捉突破时机的能力。在训练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持球突破技术掌握与运用的分析。我认为,持球突破不但要有良好的突破基本技术,另一方面,更应具备捕捉突破时机的能力,这样才能摆脱对手,实现突破目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时间、有要求、有安排、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练习,不能只强调不实践,或者一笔带过。在突破的四个环节中,注意身体姿势,快速超越对手。同时也应强调动作的连贯性,不能脱节,否则会影响动作的完成。临场比赛是平时训练的“镜子”,捕捉到突破良好时机在篮球运动技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在训练和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实践,力求创新。为了提高突破能力,必须在学生熟练掌握突破技术动作的同时强调时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和捕捉突破时机的能力,直到在实践中准确及时地掌握突破时机。时机是持球突破的关键,在持球突破中的核心地位显而易见,应把掌握时机作为突破技术的核心进行培养和训练。熟练的脚步动作和投、突、传技术有机结合,是持球突破技术的基础;时机掌握是持球突破取得理想效果的保证,也是科学训练的体现。只有在训练中,自始至终都把“时机”作为一种理念注入学生的思想之中,习惯成自然,意识和能力达到互相统一,灵活运用,那么时机的培养才有所成。
关键词 广东省高校 定向越野运动 训练方法
一、引言
定向越野是定向运动的主要比赛项目之一,是运动员按顺序通过各检查点,然后到达终点,在准确通过各个检查点的前提下,以全程耗时最少者计为优胜[1]。在高校开设定向越野运动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启发智力,对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终身锻炼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对广东省高校定向越野运动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调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为促进高校定向越野运动的开展、普及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利用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检索项“主题”、检索词“定向越野”进行检索,得出论文579篇。通过对论文的统计、阅读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对于该项目教学的研究比较多,而有关于训练方法的论文较少,且研究成果和结论较为混乱,相对于其它运动项目科研水平较低,十分不利于我国定向越野训练水平的提高。据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定向越野训练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根据笔者的实践提出一些看法,为我国定向越野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三、从“三从一大”的科学原则来分析定向越野运动的训练方法
(一)“三从一大”训练的基本核心——从实战出发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这四条实际上不是一个并列的关系,从概念上来说,应该是一总三属的关系,最重要的核心是从实战出发[2]。从“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来看,从实战出发就是定向越野训练的基本核心。回顾中国竞技体育这么多年来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在这一训练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并且将继续是我们今后应该遵循和不断取得胜利的有利武器。如何把握“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基本核心——从实战出发,就成为中国竞技体育不断进取的关键所在。
(二)从实战出发——把握定向越野训练的主导思想
从实战出发是定向越野训练的基本核心,把握这一主导思想,就要从日常训练入手,在安排常规训练及强调技能应用等方面都要根据比赛的实际要求着手,从实战出发培养运动员的比赛适应性。
1.强调准备活动——日常训练等同比赛实际情况
定向越野比赛中不论是某项,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但这也是许多运动员在训练中忽视的问题之一。在定向越野的日常训练中,尤其是在野外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认为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好不容易进行一次野外训练一定要在技术上有所提高[3]。
2.抓技术求稳定——争取取得佳绩
能够在大赛中充分发挥水平、特别是超水平发挥是每个运动员的目标,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运动员具备非常稳定的专项技术和成绩水平。因此,必须在专项技术训练中提高在稳定性和成功率方面的要求,提高训练的质量,以便不断增强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和成绩的稳定性,同样是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3.控制训练时间——多时段训练与比赛要求结合
定向越野专项体能训练区别于普通的田径训练,定向越野的比赛场地是非固定的,特别是山地比赛,遇到的情况会极其复杂。专项体能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10点左右,下午安排在2点半左右。开始可能会有队员不太适应,但这就是比赛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运动员从机体到心理对此时间有适应性,在比赛中才能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这样运动员在比赛时间内容易产生兴奋性和形成好的身体状态,在同等条件下更有利于发挥水平。
4.坚持以赛代练——加强运动员比赛适应能力
从实战出发目标很明确,就是针对比赛,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如何能把每场训练作为比赛对待才是以赛代练的关键。首先要从思想上着手,加强理论指导,强调把训练当比赛的重要性,其次,在日常训练中要有竞争机制,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加强运动员的重视程度,路线设计、场地情况、布点的准确性、比赛流程等,都要与比赛一致,营造比赛的气氛增强自信心。日常训练要坚持以赛代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运动员比赛的适应能力。
(三)从实战出发——重视比赛客观因素的存在
比赛中常常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比如天气、人为、心理等,我们应重视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从实战出发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对这些客观因素的意识。
1.适应不同天气状况
定向越野是一项户外运动,因此天气条件对运动员的成绩有较大的影响。所有的运动员都是在同场地内进行比赛,所受到天气的影响也是同等,所以谁能更好地适应比赛时的各种天气情况,谁受到的影响就会少相对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就大。
2.严格控制无效成绩
定向越野比赛的偶然性是非常大的,一点点小的偏差可能就造成无效成绩的出现,造成无效成绩的可能性有两方面:一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打错或打漏,二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违规的现象。一般大型定向越野比赛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违规现象监管得比较严厉,为了给所有运动员一个公平竞赛的环境。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每一次外场训练都必须严格按照比赛规则的要求,努力做到能够在不犯规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加大在比赛中充分发挥的把握性。
3.提高比赛心理素质
如果说以上几方面都是实实在在的能力,或者说是“硬实力”,而这一条则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软实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作用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它是发挥硬实力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因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拼搏的斗志和丰富的比赛经验,专项素质和技术再好、平时训练的成绩水平再高,也往往难以在关键和重要的比赛中发挥出来,而且运动员水平越高,“软实力”的重要性和作用越大。相信如果我们能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以上因素的重要性,并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下大力气去抓的话,一定会有所收获,大大提高实战能力,从而提高在重大比赛中发挥水平的把握性。这与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和素质水平同样的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更为重要,万万不可忽视[5]。
四、结论与建议
(一)通过学习和参与训练实践证明,“三从一大”科学合理训练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了定向地图知识,加深对所学图例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主动思维、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对提高定向运动识图与用图能力有明显的作用。
(二)“三从一大”科学合理训练方法可以丰富定向运动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议运用“三从一大”科学合理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再组织多层次定向比赛活动。随着广东各地定向运动的蓬勃开展,各地市均有能力组织省级的定向比赛。各地市要先经过比赛选拔,选派最强前3-5所学校参加省级的比赛,这样不仅可以为各地学校节省开支,而且能给运动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为参加省级赛事积累更多的比赛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晓威.定向越野[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3.
Clear mixture combined with low dose of asthma medicine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linical study LI Qiong, WANG Shu,hua, FENG Ji,fang, et al.Hebei Hengshui City, Halixun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 of Henshui city,Hengshui 05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ear mixture combined with low dose of asthma medicine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January 2010 May 2011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100 cases of bronchial asth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of 50 patients, oral asthma clear mixture with a small dose of medicine; control group of 50 patients,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nd (or) montelukast sodium chewable tablets Manchester, observed for 3 month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While in the attack, and a remission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for eosinophil count (EOS),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 and changes in lung function observed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compared. 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0%, 74% by t test, total effectiv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Asthma clear mixture;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Exhaled nitric oxide;Lung function;Eosinophil count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从临床特征来看,无论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因素,均是肺脾肾三脏不足,而形成痰气内伏的特殊体质,每遇外邪引动伏痰而发作哮喘。经临床长期观察,筛选出黄芪、黄芩、炙麻黄、地龙、蝉衣、甘草、当归、川贝母、橘红、黄精、白术等健脾益气,化痰平喘中药,组成哮喘清合剂,防治小儿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对此我们进行了实验,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诊断标准 本研究的100例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来我院经检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患儿诊断按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标准确诊[1]。按入院先后确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1.1.2 病例筛选标准 选择患儿年龄在4.5至14岁之间,对于不足一岁、小于4.5岁以及大于14岁的患儿要排除。选定符合条件并自愿配合的患儿作为实验观察者,均纳入观察病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实验组50例患儿,口服哮喘清合剂加用小剂量西药(丙酸氟替卡松125 μg,每晚1次或孟鲁斯特钠咀嚼片5 mg,每晚1次);对照组50例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孟鲁斯特钠咀嚼片,观察3个月为一个疗程。同时在发作期、缓解期及一个疗程结束后分别作嗜酸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及肺功能观察不同时期的变化。观察期间若出现感染者,可据情况给予抗菌素抗感染。
1.2.2 检测方法
1.2.2.1 FeNO 采用FeNO 测定仪测定,结果以ppb 表示(parts perbillion,百亿分之单位,1ppb=1×10,9 mol / L)。测定时嘱患儿先尽量将肺内气体排出,再包紧过滤器,用力吸气后按美国胸科学会(ATS)测定指南[2]要求持续呼气[流速(50±5)ml/s 左右]。仪器可以自动读取数值。
1.2.2.2 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计数:采用全自动血细胞技术仪,取患儿外周血进行检测。
1.2.2.3 肺功能检测(测定最大呼气流速(PEFR)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来表示):①采用微型流速来测量最大呼气流速(PEFR),以随时监测哮喘患儿病情变化。其方法是被检者取立位,右手持峰流速仪,深吸一口气立即将仪器咬口喘塞进口腔内,口唇要含紧口器,不在漏气,用最大力量及最快速度将气呼出,重复3~4次,选其最高值记录评价(检查时,患儿在吸气和呼气间不能屏气,检查前应反复向患儿演示)。②测定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对所有患者与治疗前先行基础肺通气功能测试,主要观察FEV1的变化。口服哮喘清合剂加用小剂量西药后再次测定肺功能,测试前均标化肺功能仪,测定方法参照美国胸科协会标准,患者至少做3次肺功能测试。
1.3 疗效[3]评定 一个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每月2~3次。显效:临床基本无哮喘发作,无或偶有感冒、咳嗽,病情轻,不引起哮喘发作。有效:有哮喘发作但频率明显减少,症状减轻,容易缓解。无效:发作频率或发作程度无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治疗结果采用随机单盲法,所得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Ridit分析等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74.0%。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发作期、缓解期及一个疗程结束后分别作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肺功能检测用来观察不同时期的变化,见表2、表3、表4。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范畴,发病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责之于素体肺脾肾三脏不足;外因责之于感触外邪。属本虚标实之证,发作期有寒哮和热哮之分。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之后,很快入里化热,痰热蕴肺,故临床患儿在急性发作期以热哮为多。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多数发生于4.5~14岁。积极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对防治成人支气管哮喘意义重大。
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基本病变,由此引起的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征。治疗时原则[4]为急性发作时采用多种措施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控制感染。主要包括吸氧、支气管扩张药和皮质类固醇。所用药物种类和剂量取决于哮喘发作的严重性。上述治疗措施对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哮喘都是有效的。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对患儿生长发育和生活、学习影响较大,应尽早进行预防。
中药复方制剂哮喘清合剂是经过长期在临床筛选哮喘方药(黄芪15 g、黄芩6 g、炙麻黄9 g、地龙9 g、蝉衣9 g、甘草9 g、当归9 g、川贝母10 g、橘红9 g、黄精12 g、白术9 g等),本研究显示的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制剂哮喘清合剂可防治小儿哮喘,改善临床症状,控制反复发作,临床观察确有疗效,并通过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5]等证实该药对哮喘患儿有抗炎作用。根据病情的轻重、季节的变化,不同的年龄、体重给不同的药量,以中医整体理论为指导,以八纲为基础,灵活辨证,药物进行加减使用,达到整体平衡治疗,制定出特殊制剂,从而确保为每个患儿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整体综合治疗方案。提高免疫力,培土生金,养阴清肺健脾,活血化瘀,可以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751.
[2]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ATS/ERS recommendations for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for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easurement of exhaled lower respiratory nitric oxide and nasal nitric oxid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8):9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