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评课范文

时间:2023-07-27 09:29: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语文教学评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93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呈现,在教学活动中又是如何优化,都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评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和研究形式,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教学评课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听课者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包括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语言等方面),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力需要以及课程文本特色);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

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悖于课程改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二、评课的原则意义

评课是在上课之后进行的一项教研活动,需要参与者即兴发言,反馈信息、交流经验、促进教改。其实,评课也是有原则可遵循。笔者结合实践,阐述几点:

1. 理论指导原则

一堂课的优与劣、精彩与枯燥、高效与无效,是评课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评课一定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现象。眼下《语文课程标准》就是最好的教育理论。在评价课堂教学中,用新的教育理念比照课堂教学实践,看哪些教学现象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哪些教学行为是无效的。

2. 客观性、针对性原则

评课要有切磋教艺、推动教研的真诚态度。评课时可结合课堂流程展开,自然要说出该课的成功之处,更要说出该课的不足之处。重点应落在教学目标的落实效果、课堂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文本解读的特色体现等方面。

3. 激励性、可接受性原则

评价一堂不够成功的课,评课者要挖掘出执教者潜在的优点,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这样,这位执教者才会“痛定思痛”,努力学习,想方设法提高执教水平。相比而言,上课失败的教师更需要评课者的激励。

4. 教评相长原则

评课中不仅有授课者的思想,更体现出评课者对教育教学的独特视角和独特感悟比如听胡勤老师的评课,点评《外国小说欣赏》《半张纸》教学中,有一问题“看完半张纸上的内容,主人公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想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胡勤老师建议是能否改成“看完半张纸上的内容,主人公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人生哲理?”问题相似,但学生的回答思路是豁然开朗,而且也显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评课应是过滤网,过滤掉做秀、表演的成分,留下供人思考、借鉴的东西。

三、如何评课

评课没有固定的方法,为使自己的评课更准确、客观、有效,评课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结合教学教研实践阐述几点:

1. 了解课型,把握特点。课堂教学,形态万千。就内容而言,有新课、复习课、写作课、阅读课、讲评课等;就课型而言,有观摩课、评比课、研讨课、常规课等。在评课时,我们能把这节课的课型定得越具体越好。了解了听的是一堂什么类型的课,评课时才能把握方向。

2. 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教学目标应依据课标、学生能力需要、文本特色制定,因此,听课前,需要了解听课内容,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对比。

3. 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看执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从学生“学”的情况反观教师“教”的水平。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

4. 任何一节好课,都不能尽善尽美;任何一节失败的课,也有可取的地方。好课的标准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关键(重点、难点)准确,教学方法得当,教学组织严密……评课的方式也可因课制宜,可由纵向展开,如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教学思路的设计与环节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也可在横向展开,从评教师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等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目的地,评课时考虑其设置是否全面、具体、恰当,还需观察教学目标是否在主要的教学环节中得以体现与落实。

(2)一个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不同,教学思路的设计自然就是多种多样的,评课时就需要关注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能力需求,是否有创新意识。教学环节的安排合理与否,体现在教学时间,节奏的掌控与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3)关注课堂环节,在师生互动中能反映出学生的⒂攵扔肽芰Α⑺枷耄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机智。

篇2

关键词:化学课堂 教学评价 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评价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该理念能否落实和实施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于能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具有不同智能组合、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别与选拔”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应该要重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培养,并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课堂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

1、评课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评课为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涵盖了他评(另外的老师、教育专家、行政领导等等)还有老师自评(课后反思)不同类型。课程标准非常关注教学反思及其评价,编订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的评课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从评课思想方面存在着缺陷及不足。

(1)课堂提问人次越多越好

从评课环节内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观点,也就是提问人次多多益善,部分老提问人次当成了衡量教育过程的重要指标,所以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提问,没有掌握提问时机、提问内容,造成提问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部分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问,没有为学生留下反思的余地。

(2)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

问题要具备相当的深度及广度,存在明显的思考价值,并非所有学生均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老师应当有目的的安排思维误区,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展脑力激荡,推动学生产生系统的了解。

(3)教师讲得越少越好。部分评课者制订了硬性指标,要求老师从教育过程中讲课时间应当控制在多长时间之内,通常提到的“精讲”,并非时间层面“量”的定义,而是更高层面的“质”的定义。

2、评价标准上存在的问题

(1)化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性”问题。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往往将总结性评价当作重点,主要是在老师教学质量方面进行相关评价,没有关注评价自身激励影响。

(2)化学教学评价标准的“适应性”问题。国外的先进理论,不是适合每个国家地区,所以,从评价过程应当避免全盘照搬,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改正,以提高其适应性。

(3)化学教学评价标准的“情境化”问题。化学教学评价标准呈现了非常突出的情境性,所以在各个课型、教育目标和评价指标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3、评课操作上存在的问题

(1)重听轻评。仅仅强调听,没有强调评。部分领导频繁听课,不过无法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开展评议,同时无法和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听课变作了表面工作。

(2)敷衍了事评课。通常情况下为表面评议,仅仅指出好的地方,忽略错误的地方。表扬多,指出问题少,评课中发言人少,评议过程同样非常简略,评课没有闪光点。

(3)平淡肤浅。在听课结束之后,不能发现突出的难点,在笔记中无法有效展示,仅仅粗略指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得很差”。

(4)面面俱到。在评议过程中评课各个角度均有所涉及,但不具备侧重点。我们应该按照听课目的还有课型,还有学科自身明显性质进行侧重。

4、评课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1)趋中心理误区。通常提到的趋中心理主要表示评课者在评课过程中希望能够合理的控制彼此的差距,往往集中在中间水平,来产生心理平衡。

(2)从众心理误区。首先从评课过程内,绝大部分人产生了比较一致的观念,即使一些人存在其他观点不过还是选择“随大流”。其次从评课过程内因为部分专家及领导的问题,造成一些评课者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3)求全心理误区。部分评课者能够在潜意识中降低期待标准。通过这可以发现,此类“高标准”、“严要求”将不断下调课堂评价标准。

(4)成见心理误区。即为听课者原来因为展过听课活动,还有通过一些途径发现执教者原来的一些信息,产生了比较模糊的印象。所以始终通过此类成见进行评价工作,显而易见的,将明显阻碍评价水平及评价质量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笔者从任教学校内部开展调查研究,在化学教育活动内实施考察,同时与多位老师、学生还有学校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不管是评价理论的分析人员或是实际操作人员,均应在化学教学过程内不断发展,在评价理论方面讨论分析,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手段来推动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所以,笔者在理论角度及操作层面做了相应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应对策略。

1、深层次转变评价理念

评价主体自身价值取向价与值观念决定了评价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开展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从价值取向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在深层次摆脱原有的落后评价取向的束缚,从教学关、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等不同角度调整观念,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教育教学,这是现阶段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重视学生心理情况。(2)重视学生彼此沟通情况。(3)重视学生实际参与情况。(4)重视学生自身思考情况。(5)重视学生落实情况。

2、创设课堂教学评价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应和学校文化保持一致。老师只有投身于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编订过程之中方可对其产生认同感。老师要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编订环节之中,通过这种方式方可不断增强老师自身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应在下述不同角度营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环境。(1)师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学校评价文化。(2)多重角色坦诚交流,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3)教师之间互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构建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制度

创新教育的价值观可以作为多元化评价的价值基础,以进一步开发学生和教

师的潜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创新素质作为根本任务,以激励学生和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为本质,以目标多元、标准多元和方法多样为标志的教育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基本策略:(1)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2)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3)课堂教学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黄承放,刘自红.我国现代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未来[J].文教资料-教育教学研究,2007,(7) :25-28.

篇3

在高中语文教改中,教学评价改革堪称改革的“瓶颈”。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高中语文学生评价操作方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对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有所借鉴。

一、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高中语文学生评价的落脚点应该与时展的要求合拍。在评价功能方面,新的评价方式要淡化其甄别与选拔功能,而转向注视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说,评价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评价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状况,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评价的形成。与此同时,也要关注评价本身所具有的激励作用,并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二、评价要能综合考查学生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另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就是评价什么的问题。在评价内容,新评论理念倡导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价值,注重综合素质考查。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学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和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从语文学科本体的特性与功能方面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是遵循思维目标展开的,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工具性、文化性、情感性等特征,要在评价中有所体现;语文学科的智育、德育、美育结果也要在评价中有所考查;通过评价,语文学科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有其发挥的空间;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要反映到学生评价的内容中去。

三、评价要便于实践操作

任何评价的实施,都会有操作层面的要求,首先是什么人评价的问题。在评价主体上,新评价理念倡导要有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实现“自评”与“他评”共生共存。这样,被评价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同时在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就进行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而且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几种关系向着和谐良性发展。同时,帮助被评价者接纳评价结果,而且不断改进获得发展。其次,在评价主体上,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展开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就是以“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方法,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有利于更清晰准确地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状态。此外,也要努力形成终结性评价与形成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思路。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和他所做的努力程度、进步程度,并以此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符合个性发展。再次,评价要有操作性、便捷性的特点。经济、有效、便捷是我们做一切事情常有的心理趋向。语文学科的评价也要遵循便捷有效的原则才是上策。

四、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

学生评价所面对的被评价者对象虽同为高中学生,但就其心理个性特征来看,还存在着因人而异的区别。因而,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爱好兴趣和不同需求,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语文能力的倾向。在评价的策略上,既有针对性,又要有灵活性。通过评价,除了对学生有整体状况有所评判,也对个别学生的发展加以关注;在评价的目标上,针对不同学生,评价的侧重点要有所变化;在评价的方式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尽可能区别对待,灵活考虑;也就是说,评价时可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性质等因素,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及素质的考查,对考试结果要分析,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从而使评价起到鼓舞激励学生发展的作用。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尽自己所能,扬长补短、自信圆满地完成高中学段的学业。

篇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见,评价手段在实现课堂教学高效、促进学生发展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当的评价手段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时,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成为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反思以前的语文课堂,自己虽然充分备课、认真上课,对作业精批细改,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较为欠缺,有时甚至空白,致使教学效果一直处于不理想状态。

近两年,我校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针对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沉默寡言、死气沉沉的局面,我在评价手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下了工夫。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有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明显“活”了起来,先是优等生积极举手发言,慢慢后进生开始举起手,优等生的综合能力在发展,中间生的成绩在提高,后进生在课堂上也有了自信,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课堂教学实效高,尽可能地达到了高效。这种变化除了注重教学模式的构建外,课堂评价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器”,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下面我介绍在实践教学评价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行商榷。

一、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作业、课外阅读等各个方面,诸方面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对学习活动要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这样,既可以有效地督促、激励学生学习,又可以使学生反思自己在每一个学习环节的收获与不足。

2.科学性原则。评价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评价的目的、方法力求科学、准确。

3.发展性原则。在选择评价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评价时要用发展的眼光,既要看到学生已有的水平,又要看到学生的潜能,既要鼓励先进,更要关注后进生。

二、评价的措施和技巧

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将评价制度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时时提醒学生,让学生明白每一学习环节的具体要求。

2.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尽可能使各组实力相当,方便评价。在此基础上,要特别重视捆绑式评价,即同组成员的积分就是该小组的积分,这种捆绑式评价很自然形成了“兵带兵、兵管兵、兵练兵”,强化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管理作用、帮扶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强化了各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3.科学设计评价表格,定期对各项量化评价进行汇总,及时小结,评选出优胜小组、学习标兵、进步明星等,进行奖励。不比起点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这样的评价,即便是学习差的也有获奖的可能,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在课堂上也有了尊严、自信。

4.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不仅是老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评定,给予激励,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自我激励与超越。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老师不可能逐个评价每个学生的活动,但评价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自主参与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实践中,我经常利用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和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点评。这样,学生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当然,教师的语言激励也是评价不可缺少的部分,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用艺术性的语言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高效课堂被誉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构建高效课堂,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快乐学习为根本,评价过程更要注重情感化。

三、课堂评价应注意的方面

1.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评价,提高评价质量。评价时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这样一堂课,教师试图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担心一句否定便使课堂出现冷场。学生没有了被教师批评的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反正说了就能得到表扬。有些学生甚至不顾课文内容,不仔细领悟问题方向,只顾新鲜。事实上,无原则的激励评价,不仅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会放纵学生错误的言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能只为这节课,还要为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根基。因此,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重视这方面的导向。

2.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不但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要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篇5

一、评价主体倡导多元化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课堂评价,教师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促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

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校正、提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根据社会生活行为准则校正自身行为奠定基础。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有位老师在上《雨霖铃》公开课时,请了一位男同学起来朗读,这位男生读得有点结巴,老师让他自我评价一下,他对自己前面的朗读也不甚满意,愿意再读一遍,他的第二遍读得明显比第一遍好。自我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引导学生互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了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称赞外,更希望得到自身所在群体的认可,提高自身的群体地位和群体影响力。学生互评包括同桌互评、小组评价和全班同学评价。苏州园区三中的一位老师引导学生鉴赏王维的《山居即事》后四句诗的表达技巧时,让一个同学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答案:“诗的后四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新生的翠竹,盛开的红莲,渡头上炊烟袅袅,采菱之人归来,表达作者对恬淡安逸宁静淡泊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然后让其他同学对照标准答案,对此回答进行评价,模仿阅卷老师,酌情打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起不到的作用。

3.加强教师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经常予以赞美,能引导学生主动思索,积极学习,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建立起积极的、亲近的、平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你说得太好了”“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好吗”“你很会思考”“你很会活学活用”“你找对了答题区域”这些评价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感到一种满足,产生学习内驱力。

二、评价手段注重多样化

语文教学评价不能把考试当作唯一的评价方法,而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更为科学、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1.准确得体的口语、体态语相结合评价

语评价是课堂上最常用最经济的评价方式,课堂上的评价一方面是对某位学生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全体同学所提出的要求。如果单纯用“好”“棒”之类的词语来描述,学生并不知好在何处,棒在哪里。所以,教师的评价应告诉学生回答好在什么地方,或声音十分响亮,或语句很通顺,或词语运用得恰当,或准确把握题意或课外知识丰富等,这样清楚明白的评价既可以指导学生相互学习,又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教师要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般应双目注视学生,流露出柔和热诚的目光,让学生感到你注意着他,他是全班的中心,从教师的目光中让学生感受到热情、赞许、鼓舞和喜欢。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时刻观察学生,评定学生,做好跟踪记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教学中,教师应从观念、情感上接纳智力、兴趣、心理各异的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用正确的评价方法来激发学习热情。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堂45分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侧面体现自己语文知识、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和态度情感,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课堂上的各项表现进行观察,并制订课堂表现观察表。学生的课堂表现大致从听讲、提问回答、朗读表达、思维有创造性等方面去评价;每方面可分积极、一般、不积极等三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写出课堂表现评语,每周或每月评价总结一次,并将结果放入其语文学习档案。这会使学生听课更认真,思考问题更积极。教师通过观察表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

三、评价内容坚持全面性

篇6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过于集中统一,学校教师基本上没有选择选修课程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因此,设置选修课是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课程标准》还规定:“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这样,一所学校选修课选择的合理与设置的精当,正是构成学校教学特色、教学风格的重要元素。

然而,按照《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其建议选修教学模块安排了十个模块。(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如下表:

前四个学段为“建议选修”,只有最后一个学段为“自主选修”。按照这样的安排,实际完成的选修模块就只有4—5个。如此说来,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目标就只能大打折扣了。

而从我了解的学校来看,在设置选修课程时,都是把与高考有密切关系的作为首选。如所有学校都选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另外选得较多的有《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模块,只有少数学校选了《先秦诸子选读》《外国小说欣赏》等,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外戏剧名作欣赏》这两个模块没有一个学校选修。至于某些学校的教师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则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笔者在进入新课改之前兴致勃勃地设计过的选修模块,如《史记传记文选读》《唐宋散文选读》《鲁迅小说选读》《苏轼诗词文选读》都没有派上用场。

总之,在选修课的设置上,目前各个学校都似乎被一张无形的网捆住了手脚,缺乏一种选修课教学应有的生气和活力。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实践中过于功利化的倾向,根本无法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并不能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选修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在实施新课程前教育部利用网络对一线高中教师进行了工程浩大的“高中新课程国培计划”,省、州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上岗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但是诸多的担心和疑问困扰着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如何上好选修课?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从必修到选修应如何衔接和过渡?既然是选修课,就要考虑它与必修课的异同,既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重复,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讲座或随意的活动课,因为毕竟是上课,上语文课,而且还要面对高考。

如果说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上,教师们先就被憋了一口气,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受高考命题内容形式的制约,就更难施展拳脚了。首先,在贵州省的绝大多数高中学校,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加上教师业务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继续教育的不能持续跟进,学校根本实现不了与新课程同步的走班制,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其次,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与此前的教学几乎一样,选修与必修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层次的区别,就连最能体现其特色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一点,实际上也做不到。例如,人教版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的教学,开始时很多教师都把握不好。这册教材共有6个单元,诗歌、散文各3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分为“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个部分。诗歌部分每个单元10篇作品,共30篇作品;散文部分每个单元6篇作品,共18篇。一些教师把选修当作必修来上,对每篇课文都精心讲授,结果一个学期下来,这册书差点没上完,学生还在那里叫苦连天;而有的教师则全部舍弃掉“推荐作品”,好像是必修部分古诗文教学的简单重复,达不到巩固和提高必修成果的目的。人教版的《语言文字应用》模块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平时积累的基本原则,把它当成了针对高考第一轮复习的语言文字练习课,让学生整天在大量的选择题里游移,结果学生往往学完这个模块后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常识依然还是一头雾水。

(三)选修课程的评价受制于滞后的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是选修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无法实施的主要根源

其实,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选修课程设置的建议,还是学校教师对选修课程教学的处理,总是放不开手脚,从而达不到实施选修课程的理想效果,其根本原因都受制于滞后的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左右。笔者通过检视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2007—2012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给新课改省份所命制的6套高考试卷,试卷的设置模式完全一致,6年之中没有任何变化,实在是让人费解。由此造成了在实施新课程课改的地区,各种泛滥成灾的同步练习材料,包括单元测试卷、模块测试卷甚至期中期末测试卷等,大多按照这一僵化的模式来命题。因为一个选修模块学完后,往往大多数学校和教师还是喜欢用一张类似于新课标高考模拟题的试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像这样的检测能够唤起教师教学选修课程的创造性和激情吗?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选修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吗?

二、对今后实施选修课程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看来,实施选修课程教学任重而道远。而选修课程实施成效如何,将是检验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试金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教育部命题考试中心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还是身处教学第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并且必须竭尽全力通力合作才能实现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育部命题考试中心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创新。要在准确理解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在全国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中广泛的调研,彻底改变高考命题的僵化模式,在高考命题中逐渐增大选修课程的内容和分值,题型灵活多样。要充分发挥好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之在促使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发展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篇7

无数教学实例都展示了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都受教学评价的影响。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较之过去更为全面:由只重视评价教学结果,转变为兼顾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内容逐步多样化;评价标准更具有科学性;评价主体由单一性转变为多元性。而理念转变为实践的难度在于,传统的既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顽固的惯性,教育者对其局限性的危害认识不足并有惰性;构建新教学评价体系既需要理念的认同,更需要具体的操作步骤。

一、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既有问题

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学评价的具体对象主要由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以及评价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组成。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标准不客观

在传统的评价标准中,比较重视相对评价标准,即重视评价主体的相对位置,重视学生在考试中的各种排名,甚至不断地被进行比较,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对评价主体所进行的评价是不客观的。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分数与排名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语文运用的实际水平,过分重视一次语文考试的成绩往往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2.评价内容较单一

现有的高考制度和社会认知客观上导致了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强调可量化内容,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合格率等。这样的评价方式,会使整个教学评价过程忽略了一些不能够量化的知识内容或学习能力。如评价主体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学习方式与方法的改进,以及学习情绪、态度和习惯等方面。就高中语文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广度、自我研习的态度和深度等都很难形成量化指标,但往往就是这些无法量化的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使学生获益终生。

3.评价方法较片面

教学评价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外,还有很多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如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搜集资料创作小论文、完成一次朗诵或者辩论比赛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评价当中,学校组织的考试成了最主要的教学评价方法,偏重定量的评价,忽视定性的评价。即学生在高中阶段从事的许多真正能提高其语文能力的活动,因为无法纳入对学生的评价,最终被舍弃。

4.评价主体较被动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是来接受知识的,应该接受学校及教师的安排,从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评价主体无法参与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去,导致其意见和想法得不到重视,人格得不到尊重。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授课内容和方式等均可作出相应的评价,并改变整个教学进程。

二、构建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新体系的建议

理念转变为实践,首先需要教育者在理念上充分认同并具有迫切改变现状的动力,然后需要一些具体的操作措施。

1.营造宽松环境,学生参与评价

新课程理念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需要改变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被动地位,让其参与到整个评价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让课堂在教师的主动引导下形成宽松活跃的氛围,并通过设置生生评价、集体评价、自我评价等过程性教学评价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改进教学成效。

2.强化评价引导,给足评价时机

开展高中语文的教学评价活动,既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非间断的,也非短期的,因此,无论针对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评价时机。首先,给足评价时间,即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再进行完整而客观的评价,草率导致评价无效。其次,选对评价时机以利被评价者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则可以利用课堂问答、课后交流和周记等形式实时评价反馈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反思并改善教学过程。

3.制定评价方案,改善课堂生态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重视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而高中语文由其学科特点决定,其评价方案必须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定性层面的教学评价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教师要根据阅读课、写作课、研究课和复习课等不同课型形成常规评价活动模式;建立学生的课程档案,记录学生在日常作业、上课表现、课外阅读、思考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根据高中三个学段的学情,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活动的要求。定量层面的教学评价是指阶段考试、期中期末考试、高考。教师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平衡好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最终改善课堂生态,促进人的发展。

三、结语

篇8

(本论文是“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GS[2008]G0384《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及应用研究》阶段论文之一)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高中课程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等的发展。作为发展性的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都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关注过程,转变功能,促进发展。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课改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总体趋势

对于课堂评价,教师和专家都有自己的认识。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对于什么是一节好课,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在差异中又有共性,这种共性反映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趋势:

(1)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综合发展趋势,从以往侧重教师的“教”转向面向教学结果的同时,也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从只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全面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教学评价既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4)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生成。(5)从关注短效到关注长效,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主动开动脑筋利用多种策略、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6)从关注评优课、展示课的评价到关注常态课的评价和诊断。(7)从独立的关注一节课到关注一系列的课。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要使判断客观、准确,就必须以一定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当前,可以用来指导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施评价的教学观念自然应该是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现代教学观。这种教学观主要表现为:(1)素质教育教师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服务,因而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学”的需要,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2)素质教育学生观。首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再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3)素质教育知识观。知识因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传统教育一贯偏重于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忽略甚至无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指导。素质教育知识观则不仅把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列入知识范畴,而且倾向于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指导。(4)素质教育质量观。传统教育质量观总是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败与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或惟一标准;而素质教育质量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认为学生的发展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篇9

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语文课程评价要“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无疑是评价中的重点。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一“评价建议”可以看出,《课标》在语文能力的评价方面注意了不同类型的差别,这三种能力既是高中阶段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他们经过循序渐进的努力能够逐步达到的具体目标。由此还可以看出,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评价体现出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它的原则性表现在:首先,要求评价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实现基本目标;其次,强调了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评价不能脱离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它的灵活性表现为,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要有重点,抓住关键,使评价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里包含了几层含义:一是评价的功能是多元的,不能够只强调它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二是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的发挥,主要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所以必须充分注重和加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三是重视和发挥课程评价的不同功能,要区别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进行;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也才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课程评价的上述功能实际上是发展性评价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具体化,因为发展性评价除了基本的检查功能和固有的甄别、选拔功能外,它还有反馈调节的功能、展示激励的功能、反思总结的功能、记录成长的功能和积极导向的功能。

我们的评价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跳出评价就是甄别,评价就是筛选的误区。那些为了迎合某种社会需要,单纯按照考试分数来为学生排队,区分所谓优生、差生的做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

4.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如果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突出的是“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那么,高中阶段为“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重点则落实在“要尊重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很明显,前者是针对过去的“一元评价主体”而言的,即要改变教师是单一评价主体,而学生无法参与评价过程,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这一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提出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这种多元主体的提法显然是“从无到有”。而后者是在巳经确认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而提出的要求,它明显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求的提升和发展。

5.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不同方面,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学生学习这两种不同类型课程所达到目标的程度,便构成了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建议”指出:必修课和选修课,“它们的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评价既要注意两者的相互衔接,更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课程类型不同,课程目标不同,课程内容不同,决定了评价应有所侧重:“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

6.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评价方式方法的运用不能一成不变,必须灵活多样。这种多样性是由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和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决定的。而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更决定了语文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篇10

对此,我认为,按照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以学分认定为契机,大力推进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必将对我校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评价方式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测、评价和反馈,在更为重要的意义上,它还直接对教学工作起到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

二、构建课改背景下新的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

依照《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江苏省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和我校制定的《獐沟中学中学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我们在高中语文必修模块I学分认定工作中,是这样构建课改背景下的评价体系的:

1.评价原则

(1)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的原则;(2)注重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学习态度评价的原则;(3)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2.基本评级体系的构建

(1)采用学分管理的办法,即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将获得相应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个方可毕业;其中,语文学科在5个必修模块共设置10个学分(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完成模块学习并获得学分的必备条件是:学习时间达到总学时的5/6以上;该模块考试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学段内的过程性评价考核合格。(2)综合评价成绩由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终结性评价(即模块考试成绩)占总评价成绩比例的70%;过程性评价占总评价成绩的30%。综合评价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则予以认定学分,否则不予认定学分。

3.过程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的原则。注重学习态度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在该学段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重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品格。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评价不是目的,评价只是一种手段,推进评价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仍然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有高有低的差异化原则:过程性评价绝对不能流于形式,搞“一刀切”,应该充分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备课组协调统一的原则:在过程性评价中,备课组应该承担起协调统一的职能,做到过程性评价标准与评价程序统一,确保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2)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出勤评价:科任教师应严把考勤关,确保出勤达到评价要求。出勤评价占过程性评价成绩的10%,就每个学段30―40学时而言,缺课25―33学时以上则直接判定为不予认定学分。

学习态度评价: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就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品格。

课堂表现评价:遵守课堂纪律是课堂表现的前提,积极参与课堂是课堂表现的关键。

作业情况评价:在评价中,我们将课堂表现按照作业收交和作业质量两个基本指标来进行评价的,既关注学生作业的收交情况,又特别强调要确保作业的质量。

平时单元检测:平时单元检测也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过程性评价的程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依据《高2010届语文备课组模块I学分认定过程性评价标准》,如实及时填写《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记载学生日常表现情况。

4.终结性评价

每个模块结束都应该进行终结评价。就终结性评价的功能而言,终结性评价应该能承担起对该模块所学知识的检测评价功能,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正面的导向。

根据目前通行的做法,终结性评价的任务是由期中、期末考试来承担的。

三、我的体会和建议

1.教师必须对新课改背景下评价方式改革认识充分、思想重视

对新课改背景下新的评价方式,我们必须做到认识充分、思想重视,切实把评价方式改革作为一项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来抓,切忌流于形式,切忌成为儿戏,更不能给学生留下“过程性评价只是形式,关键要看终结性评价”的错误印象,确保评价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

2.做好平时记录是保证评价有据、公平合理的关键环节

做到评价有据、公平合理的核心环节是填写好《学生发展性记录册》,平时注意随时记录好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到给分有据,扣分有因,真正把学生的差异性反映出来,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与合理,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

3.必须把握正确的评价方向与目的

新的评价方式为改变语文课堂纪律混乱、学生难以管理、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尴尬现状提供了一条新路,但是,应该注意把握好正确的评价方向与目的:(1)评价不等于惩罚。(2)评价不能取代教育。

4.模块考试应充分承担起应有的评价职能

建议学校改变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模式,尽可能的使考试命题贴近教学和教材,切实承担起终结性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正面导向,与过程性评价一起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5.增加过程性评价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比例

篇11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新课程》明确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进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发展。而教学评价能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性格特点逐渐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激发他们潜在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而科学积极的评价方法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在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体制等方面。

1. 教学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英语教学评价并不等于英语测试。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对于学生英语的评价往往依靠的是考试,有相当数量的高中教师并不知道在英语教育领域中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评价形式,除此之外,在高中英语评价活动中,被评价的人和评价的关系也趋于单一。英语教师通过英语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而这种形式的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老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教师很少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也忽略了和学生进行合作评价。

2. 教学决策的失误

教学决策对高中教学中的各个步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决策会给教学带来积极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教学质量。高中英语老师平常的教学决策通常依赖于广泛的教学评价内容,而高中老师在平常的过程性决策中,由于不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反馈信息,教学中的决策失误时常可见。

二、 使教学评价更加合理的三条对策

1. 充分强调学生在实践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评价中应该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正确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得到发展。而作为高中教师,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其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在实践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积极的参与者。

2. 建立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高中是英语教学实施和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阶段。因此,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要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和自身的发展水平制定出符合自身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注重实际效果,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价手段

篇12

1. ITtools平台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1 提高资源共享利用率,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性展开教学,拓展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十分有限,教学教材也很难物尽其用,其做法不但违背了中学语文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让手上的辅助教材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ITtools3.0是一款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B/S教学辅助平台。它关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整记录学和教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平台学得轻松愉快。学生和教师在平台中愉快地实现学和教。

教师可以通过将各种可能用到的教学资源,包括Flas、视频、课堂所需的作业素材打包后上传到ITtools平台上,学生可以提前下载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平台的使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平台提供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助帮助,学生可以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预习自学或结合资料听教师讲解。比如:在教学《窦娥冤》时,学生对元杂剧的体制和艺术特点比较陌生,笔者在上课前先通过ITtools平台上传了程砚秋根据《窦娥冤》而改编的《六月雪》让学生课前欣赏,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对元杂剧的体制和艺术特点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

ITtools平台的有效运用,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通过网络求助同班同学或者老师,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2实时把握课堂学情,实现多元化教学

每个班级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给教学进度带来很大的障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进度。尤其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更是如此。选修课中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每篇传记篇幅都长达20多页。而学生学习自觉性程度不一样,那些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对传记内容早已了然于胸,教师若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他们听了兴趣索然;而那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却等着教师的课堂讲解。这种课型该怎么教学呢?

笔者以前是左右为难,现在好办了,ITtools平台的使用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在教学《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时,笔者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监控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试题,不同水平的同学通过尝试不同难度的试题一步步提高自我水平,通过ITtools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时把我班级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进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进程当中,从而进一步的减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差距,实现生生共同学习,教师步步为营的局面,使学习程度不同的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共同进步。

1.3学习记录完整,有效复习课堂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容易遗漏或者记错课堂知识,在复习过程当中很难进行学习情况的总体把握,导致教与学的过程当中缺少了连续性。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ITtools的展示模块,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完整记录,并提供强大的查询和展示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对自己以前所有的课堂学习记录进行回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巩固以往的知识水平,同时也为今后的复习工作带来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3]。学生在默写课文时有些字词常常写错,比如《赤壁赋》中的“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学生时常将“狼籍”中的“籍”与“枕藉”中的“藉”混淆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中的“仓皇”学生也时常写错。通过教学辅助平台ITtools的展示模块,笔者将每个学生默写并且批改过的作业全部进行展示,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些字词时常写错,从而加深印象,避免下次再出错。

2.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全面辅导难以兼顾,教学针对性有限

学生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课内有些学生产生疑问,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因为教师只有一个,在有限的的45分钟内,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位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独立辅导,甚至有时我们教师不能确定到底哪些学生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在有限的师生相处时间里,教师很难分层次地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个人辅导,更不可能对每个疑问都一一解答,一方面教师很难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样,最终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进度,甚至有些学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丧失原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二年文理分科后,文科班女生多,感情细腻,学习认真,语文双基扎实,对《孔雀东南飞》、《诗经・氓》等体现人文性的课文理解到位,而对《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等体现科普性的课文就不那么感兴趣了,而理科班男生居多,他们的情况正好相反。

2.2课堂互动匮乏,师生学情脱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加上教师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在经过教师特殊化“包装”过,或者是在教师一定的“控制”下的师生互动,更是缺乏创设学习场景的条件。然而,最常见的形式不过就是教师一呼,学生百应。如:教师先说出上半句,让学生接下半句;或者教师习惯性的以“是不是?”“好不好?”等方式发问,学生惯性思维就脱口而出“是、对、好”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未能进入学习状态,有的甚至木然地面对教师木讷的表情和语气[4],教学氛围显得格外的低迷,学生积极性减退,学生的思维多数依靠投机取巧来应对老师的问题,甚至于课堂上不愿与老师互动,不愿参加课堂活动,因而教师不能很充分的认识到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也不能深刻的了解到班级学情的变化。

2.3授课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时光荏苒,我国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深远,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老师们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单行传输语文知识,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既要学会正确的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又要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提高思想素质。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信息载体,因此,语文文字是有着一种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学习需要人的思维情感参与,需要对语境的感悟和想象。例如,在教《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一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匆匆地组织学生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就用大量时间放映有关的风景画面;教学《游褒禅山记》、《蜀道难》等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或是写作这方面的作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等。却忽视情感的投入,用表面的热闹掩盖了真情的流露。这些课件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种感官的兴奋刺激,但也只停留在表层上,无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深层的灵魂,淡化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

3.如何最佳化的使用ITtools平台

3.1分层设计教学难度,灵活组织教学内容

每个班级学生学情和掌握的知识水平不同,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最难把握的就是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如何发现和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情,不同的教学方案,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为此提供了强大的互助系统[5],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网站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若干个任务组,与此同时,在设计任务时,可将任务分解由易到难,实施分层教学。学生在看任务时,清晰明了,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提前操作到后面的程度试题。例如,教学文言文课文时,通过高一年一整年对四本必修课文中文言文的认真学习,进入高二以后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通过预习已经能够掌握了,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仍然需要教师课堂的详细讲解,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ITtools平台分层设计教学难度,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一边给部分学生详细讲解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语法知识;而另外部分学生则可以认真研究教师布置的拓展延伸作业,这样让他们学得深入,学得透彻。

3.2提供师生、生生互评功能,增加课堂互动

师生相处的时间十分有限,老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同学的作品都细细评价。因此,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提供了学生作品上传的功能,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选择“开启上传”学生的作品提交,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同时也可以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作文教学若能有效使用ITtools辅助平台,把每个学生作文进行“开启上传”,通过互相评价打分,比较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6]。另外,学生互评的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也能更直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情,分析教学成果[5]。

3.3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自主性

学生在复习过程当中,往往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缺少一种总体把握,容易遗忘曾经学过的知识,使得教学过程中缺少连续性。

ITtools特有的网页菜单功能组合选项,使网站拥有更强大的教学适应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环境和语境[5]。同时,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教师上传的教学辅助的图片、Flas、视频等,最大化的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也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在教学《琵琶行》时,学生对琵琶这种乐器了解甚少,对课文中描写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等精彩语段的描写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让学生欣赏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的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出色的音乐描写。

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的展示模块,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完整的记录,并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和展示功能,学生通过ITtools可以对自己以前的课堂记录进行回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巩固遗忘的知识。学生从高一年到高三年写了不少作文,老师也进行了精心的批改,但许多学生没有保存这些作文原稿,教师可以通过ITtools平台对所有的课堂记录和学生作文进行整理、排序,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作文进步的痕迹:从作文素材的精心选用、结构的巧妙构思、文段的精彩描写等进行展示,为今后的学生的复习和教师教学任务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5]。

3.4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ITtools不仅可以轻松地实现学生分组,还可以根据实时课堂记录有效地掌握和分析学情。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视频”将课堂内容在ITtools 平台上面[7],并选择课堂共享功能,既提供了教学资源的交流,为备课带来方便,也使得教育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上传的教学资源提前预习。在课堂上配合老师的随堂小测试进行摸底调查,在采用ITtools平台上的导航栏实现分组教学。学生更可以清晰明了的查看到自己所在的小组,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从而节约了课堂时间,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总之,提高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方式数不胜数,ITtools不失为探索道路上一个重大的助力板,我们应该根据课堂上和ITtools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案,做到将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发展的更好,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光发热而不懈努力。(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融城中学)

参考文献

[1] 纪宏[,雷体南,方红.基于ITtools3.0的深度学习过程设计与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5,02:40-46.

[2] 李胜强. 基于ITtools网络教学平台的“微视频”教学模式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76.

[3] 陈斌. ITtools3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3:73-76.

[4] 陈晶晶.课堂教学中消极师生情感互动的分析与建议[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6:74-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