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27 09:29: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篇1

在自然灾害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机能尚未发育成熟,人格特征还处于初步的形成过程中,整个心理发展也还处在幼稚和不稳定时期。因此,小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刺激的伤害和影响。“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出了无知便无畏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变得越来越“胆小”起来,越没有个性呢?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成人化的社会里,孩子毕竟是弱小者、顺从者,他们要想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必须从小就得学习和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洞井小学也不例外,在2008年下学期,建立了心灵小屋。

“心灵小屋”是我校为了使同学们的身心更加健康,心境更加开朗,更活泼而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是大家接受心理咨询的场所。心理咨询室由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们解决有关心理问题,包括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我们的“心灵小屋”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完善,让同学们在玩玩乐乐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心理咨询室采取色彩柔和、富有童趣的布置。“心锁打开,阳光进来”八个大字与旁边的太阳组合,让孩子们心情豁然开朗,各式各样的向日葵激励孩子们蒸蒸日上;可爱的时钟告诉孩子们时间的宝贵;完善的制度增强了孩子对它的信任;可爱的卡通窗帘与飘飘的柳叶把孩子带入童话森林的意境中,粉红的窗帘加嫩绿的沙发,更是给孩子们一个轻松、舒适、温馨的环境。

篇2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加大;同时独生子女和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增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加之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和手段比较滞后,德育工作远未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心理教育面临新的课题和任务。尤其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以上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因此,对新生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挑战。

一、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本院近三年来的新生问卷调查,每年都有1/4左右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且人数逐年增加(见表1)。同时根据我院每年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统计,有超过55%的咨询学生都是大一新生,因此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如图1所示。

表1 2011-2013年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心理状况

普查基本情况一览表

备注:所用量表为UPI,一类为严重,二类为较严重,均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图1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1学期咨询学生情况表

二、高职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中学时代由于竞争淘汰或多或少地存在对现实的不满意,并缺乏心理适应的准备。升入大学后,生活和学习的条件及环境变了,自身的社会角色变了,家庭和社会的要求也变了,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的适应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在咨询过程中发现,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图2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1学期新生

心理咨询情况统计表

三、内观法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应性

高职生经历着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又面临着学习、交往、爱情、求职等重大的人生发展问题,因此,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过,我们应该看到,高职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是正常的、难免的,高职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必然性;高职生心理问题大多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而产生的,主要是发展性问题,其心理具有可塑性。

内观法是日本吉本伊信先生于1937年提出,1953年确立的一种源于东方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心理疗法。内观法定义为以“别人为我做的、我为别人做的、我给别人添的麻烦”的3个问题形式,通过不断回忆和反思自己在历来人际关系上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彻底地反省,比较自己给他人带去的困扰、他人给予自己的关爱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和原因,并进行深入的自我洞察与分析,以纠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态度,改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内观法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改变人的感情世界,找回缺失的关系感、责任感、回报感、耻辱感、荣誉感、幸福感以及其他缺失的感觉,提高个人的自控能力。将内观法运用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起到以下作用。

1.有助于加深自我洞察

在进行内观时,一般会安排在安静的环境中以静坐的方式进行。在没有外界环境刺激的情况下,个体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内心的洞察,梳理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恢复身心的平衡。这一特点也较为符合高职生善于“内省”的特质。

2.有助于加速情感变化

在内观过程中首先使其从体会被爱的感觉开始,逐渐唤起自信、责任感、受恩要报的义务感,然后在回顾自己给对方添的麻烦时又会唤起羞愧感等。这样,义务感和羞愧感互成表里,加剧了内观者的情感活动。

3.有助于改变认知模式

内观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事件,从不同时期众多人的角色立场来观察自己的认知特点,获得一个全新的、完整的个人认识。所以通过内观,高职生会逐渐发现自己的自我中心主义立场,进而通过修正来获得比较客观的认知评价。这样就会对现在的认识立场形成冲击、动摇,产生重新认识对方的动机,最终建立起一个新的认知模式。

综上所述,内观法不仅符合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且可以帮助高职生解决所面临的一些发展问题。对具有不健康人格的大学生,通过内观训练,可使他们的思想发生转变,学会感激和回报,在总结中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别人,学会做人。内观疗法的推广和创造性运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将会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张文超,龙云玲.内观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

篇3

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从根本上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涉及到学生的隐私,大部分学生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的。例如,作为大学新生而言,学生普遍存在恋家的心理,甚至在校园中感到孤独无助,并且逐步上升为一种病态的心理。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已经处于成年人的年龄,这样就致使学生不愿意表现出自己恋家的心理,特别是更爱面子的男同学。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学生不愿意承认自己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也不希望接受任何的教育,从而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顺利的进行。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团体咨询,也就是改变以往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整个团体中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团体成员的支持和鼓励,能够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个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不是难以启齿的。

基于此,学生能够更主动的接受心理疏导和咨询,成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团体咨询能够起到相互带动作用

团体咨询能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更明显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团体咨询能够起到相互的带动作用。

群体的互动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自主性的激发,也就是团体动力的形成。在团体中,团体动力对于团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团体成员也是靠着动力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当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成功克服自己心理问题以后,就会形成良好的心态,从而变得活泼起来。这样就会影响着团体成员,带动其他成员变得活泼起来。对此,团队的带动作用就能够逐渐的形成,推动学生克服更多的心理问题,促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3、团体咨询具有更高的效率

对于大学生成立的师资队伍来说,主动高职院校依然不具备足够的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疏导以及治疗,没有利用充分的人力、物力等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治疗。

团体咨询有着较高的水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务等。和个体相比,团体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比个体有着较高的水平。由于团体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成员带来其他的收获。

2 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抵御社会中的负面意识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别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个群体。诸多高职院校已经慢慢将实践教学当作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力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中,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益处,从而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中负面意识的影响和侵蚀。具体地说,当代大学生中受到“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意识影响的人数并不少,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不是个例。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咨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中存在的负面意识,帮助学生抵御社会中的负面意识,使学生能够保持自己的本性,在进入社会后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因为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个例,高校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团体咨询,针对整个年级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社会中的负面意识,进而提高心理的防御力和抵抗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长远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是非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2、利用团体咨询建立良好的班风

同时,要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高校不但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能够沐浴在正面积极的环境中,进而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因此,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班级作风,并在班集体中创造出一个健康活跃的气氛,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深深感受到,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创造有利条件。这时,教师就能够将团体咨询模式应用其中。

针对于整个班级,教师就可以利用团体咨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使学生的心理变得健康。

3、新生入学时的应用

在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也是团体咨询得到普遍应用的方面。大学生新生难免存在各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孤独无助的负面心理、来自于学业和就业的压力等等。

篇4

尽管寄宿制学校对于促进农村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保证农村学校适度规模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越来越多的寄宿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寄宿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发育和性格形成产生影响,而且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全面发展产生影响。对此,我校认真研究和实施了寄宿生管理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 强化食宿管理工作,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底气

(1)强化食堂和宿舍工作人员管理。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中,高度重视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工作,除聘任专职职工外,在教师工作分工时首先考虑配足、配齐、配强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这两支队伍的特殊作用,学校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对寄宿生的管理放在学校管理工作之首位。

(2)打造安全、卫生、舒适、温馨的宿舍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家”的感觉。我校为寄宿生提供创设适合中学生“两休”的铁架床,统一物品摆放要求,宿舍管理员、守夜教师每天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睡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及时消除宿舍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每天两次不定时深入学生宿舍检查宿舍内务,帮助指导寄宿生整理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

(3)配好供给。学校为学生打造了专用的碗筷橱,二十四小时冷、热水无常供应。

2. 实行精细化管理,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依靠

(1)管“穿”。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为此,班主任,宿舍管理员,生活、值班老师每天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他们更换添加衣服、鞋袜。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2)管“吃”。孩子们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安排专人(每周的值周教师,主要以班主任为主)教育、指导他们学会如何安全有秩序打菜饭,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丰富学校进餐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

(3)管“住”。科学制订作息时间表,让寄宿生能有充裕的时间休息,这段时间主要是由值班教师负责。我们制订了适合本校学生个性特点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学生在校可随时通过校讯通、教师手机、学校电话与家长联系,缩短了学生和家的距离。对于寄宿生就医我们也开通了乡卫生院与我校的直接通道,学生可以不出校门直接到卫生院就医,情况严重的,医生到校诊治。

(4)管“行”。我校寄宿生的家大部分来自边远村,一般离校较远,交通不便,近则4、5公里,远则10公里,他们往返于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长很不放心。为了确保学生放学回家的人身安全,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班的学生在放学回家都要履行家长接送签收手续,并要求每个班级要做好记录。

(5)管“导”。学校安排了专门的宿舍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作为学生的生活、思想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6)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自理能力的培育。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的培育。学校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安全课堂到哪里。

3. 建立心理健康校本培训课题总结模式,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理论

在我校,树立了“人人是心理健康教师”的意识和职责:

(1)我校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每两周进行一次全员教师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列出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形式,及早公布,使培训明确有序、进展顺利。认真记载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包括:参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培训结果等并放入培训档案。对教师的自学提供资料,并定期检查督促。

(2)每两周进行一次课题研究会议,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将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例或案例、课件、学习体会、经验总结、研究论文等文字材料,汇总交流。

(3)对中学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应重视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实践反思。此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是:①由培训教师收集或组织撰写心理教育案例或请专家提供已有的案例;②将案例先交给教师自主思考;③组织教师培训让教师掌握什么是案例,为什么要进行案例开发,怎样进行案例开发;④对提供的案例组织讨论⑤培训者指导教师分析案例并形成共识再概括总结;⑥再布置教师写案例分析,体会并按照案例开发的方法学会关注心理教育案例,为下一轮案例分析培训作准备。

(4)每位教师都要写出个人的心理健康个案研究方案 。

4. 采取多种渠道,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途径

(1)认真上好、上足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但要注意讲座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把教师讲当作学校集体辅导的全部形式,只能是集体辅导的一种主要形式。

(2)完善健全心理咨询室,建立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值班制度。向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

(3)建立寄宿生心理档案,利用晚自习,值班教师与个别寄宿生进行心理畅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耐心指导,做好记录与反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