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价值范文

时间:2023-07-28 09:20: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艺术品投资价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艺术品投资价值

篇1

包含文化属性的品质与数量。文化属性就等于所有用于精神享受的元素的集合。如同质(同一劳动、同一价值量)的瓷器,壁上有乾隆亲笔题词的瓷器就贵一些,同质的白瓷,底部有“翰林”、“盈”等代表邢窑生产的字款的价格就高一些。此结论得证于《资本论》:“价格形式不仅可能引起价值量和价格之间即价值量和它自身的货币表现之间的量的不一致,而且能够包藏一个质的矛盾,以致货币虽然只是商品的价值形式,但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们的占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因此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

偶然性。《资本论》中有如下描述:“必须牢牢记住,那些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即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如土地),或者至少不能由劳动再生产的东西(如古董,某些名家的艺术品等等)的价格,可以有一系列非常偶然的情况来决定”。

信息不对称。如今在艺术品消费市场上,经常会出现赝品,而有不少数买者缺乏艺术品收藏的相关鉴别知识,这就造成一些本来价值量较少的仿品被安上一个较长的流通时间而已过高的价格售卖。

艺术品投资行业总能保持这种超高的利润么?自然力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例如瀑布可以提供天然的水力条件,而其他不占有瀑布的工厂主则没有这种更高生产力的自然基础,最终的结果是前者生产产品的单位价值量低于后者,而两者产品单位价格相同,前者获得了超额利润。我们发现自然力改变了单位价值量。再来看文化属性,假设两个瓷罐的劳动是同一的,价值量相等,但一个内壁有乾隆亲笔题词,另一个没有,那么前者的价格会远高于后者。可见文化属性没有改变价值量,而只改变了价格。但是它们总要殊途同归,自然力与文化属性都使生产者或卖者获得了超额利润。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是通过劳动将生产资料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比原有生产资料的价值的总和更多的价值,即价值增殖,形成一种新的产品,最终以一个高于原有全部生产资料价格的价格出售。如果把文化属性也当做一种生产资料的话,我们也需要将它与其他的生产资料组合加工,即需要一种劳动,不同的是,这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它不能发生价值增殖,因为文化属性本身没有价值,我们把这种劳动称为脑力劳动。

在不断地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都开始注意到产品的审美属性了,这些企业中有些做得很成功,因为它的审美迎合了消费者。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着,这个时候出现了买牌子的现象,人们会在两个质量完全相同(劳动同一、价值量统一、审美功能相当)的商品中买较贵的,而以一句“买的就是牌子”作为此行为的解释。什么是牌子?竟能使价格高于质量、审美属性相当的产品这么多。名牌出现了,人们对名牌的追逐出现了。名牌是如何造就的?当然要有达到社会平均熟练程度以上的劳动水平,即质量保证,这只是基本。产品精神的深入传达才是其成“名”的根源。

篇2

    为了回应现实中艺术品证券化的疑问,明晰艺术品证券化的法律地位,需探讨证券法上证券的概括性定义,将艺术品证券衡诸于该标准从而获得定性,我国证券法学界对证券的概括性定义一般停留在汉语词义的一般诠释上,内涵狭窄,对于证券的列举分类也大都是泛泛的、表面的归类列举,[3]缺乏对现有证券核心特征的准确把握,因而既不能准确回答“证券是什么”的问题,也不能回答“证券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于诸如艺术品证券化等现实问题的解决,仅靠简单罗列证券的表面特征和做形式主义的分类并无实益,唯有抓住证券的根本特征,且这些特征构成一个逻辑判断的体系,才能对艺术品证券作出判断。美国对证券的概括式定义大大超越我国证券法的调整范围。我国改用美国的定义模式有相当的合理性:一方面我国证券法采取列举式定义法,调整范围较为狭窄,留给国务院认定新的证券的空间和权力,但由于缺乏证券的概括性定义,面临新的金融工具时缺乏一个自成逻辑体系的检验标准;另一方面,艺术品证券化虽然具备证券化的形式特征并已经付诸实践,但对其法律地位的界定却必须衡诸于证券的概括性定义所蕴含的检验标准。只是按照证券立法的思路,中国立法机关更倾向于“先规定成熟的,有条件实施的问题,再通过实践不断修改的改善”[4]。因此,证券法的概括性定义对于检验已经出现的金融工具是否为证券意义重大。参照美国证券法和司法实践上对证券的概括定义,结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证券法核心宗旨,本文认为,证券是指众多投资者因投资于一项共同的风险事业而取得的具有盈利预期且不受投资人主控的权益凭证。判断一客体是否为证券,可将证券内涵分解为下述的三重检验。公众性检验公众性即众多投资者参与一项共同事业。公众性的含义一方面要求证券面向多数人发行或者由于证券的转让导致产生多数人同时持有证券的局面,这使得证券区别于一般的借款合同和投资合同;另一方面也要求众多投资者投资于一项共同的事业。公众性之所以成为证券的核心内涵之一,原因在于当一项证券的投资者只有少数人时,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的影响范围便非常有限,因而没有证券法介入的必要。股票、债券的公众性特点自不必多加阐述,艺术品证券和传统证券一样,都可以为多数人所持有。《物权法》第94条和第101条是艺术品的产权可以被划分和转让的法律依据。虽然当前各地文交所大都将一级市场的艺术品证券购买者人数限制在200人以内,但艺术品证券化仍具备公众性特点:一方面,即使是向不超过200人发行,艺术品证券销售合同的合同相对方仍然是多数人;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存在会使得交易的公众性特点更明显与放大。投资性检验投资性检验是指投资者抱着盈利欲望,付出了确定的对价,获取了具备一定投资价值的风险事业。盈利欲望是投资人的主观心态,这种盈利预期一方面使证券投资区别于消费行为,另一方面意味着投资者愿意付出确定的对价而换取一项不确定的事业。投资者在盈利欲望的支配下易陷入非理性的境况,因而需要法律加以保护。“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是站在理性的制度设计者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正常市场条件下该证券能够使投资者获益,没有投资价值的证券不应当被允许发行。本文认为,证券的投资价值是一种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盈利可能性,至于这种可能性是通过获取孳息实现还是通过再次交易实现并不影响证券投资价值的的存在。这是因为,一方面根据价值投资理论,市场并非是一个完备的价值反映机制,投资者由于受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不完全、时间不足以及心理偏差等诸多限制,不可能立即对全部公开信息做出反应,市场经常会犯错误,③这会造成价值与价格的偏差。不完全的市场反应造成的价格与价值的偏差不能独立地构成证券投资的基础,投资价值必须有实体的孳息或增值作为依托。另一方面,价值并非一成不变,某些特殊资产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值,当增值的预期持续而稳定时,这种增值若体现为投资者的收益必须通过移转交易来实现,这便构成证券投资价值的基础。无论是股票、债券等传统证券还是艺术品证券的投资者,毫无疑问都抱有盈利欲望。艺术品证券化意味着除非购买全部股份否则无法实现对艺术品的物理独占和收藏,这更显示了艺术品证券的投资者的盈利欲望而非收藏欲望。相对于传统证券的客观投资性(投资价值),艺术品客观的投资性如何?这需要探讨艺术品增值理论。传统的劳动价值论不能合理解释艺术品的定价问题,当然也就不能够合理地解释艺术品价格的升降问题。玛吉对价值有过精彩的论述:价值并非客观存在的事物,它只是我们内心中的一种看法,一种高级的抽象概念,而不是现实存在的客观事实。[5]28玛吉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艺术品极为特殊的价值规律:“首先,艺术品价值与价格的总体一致性、相符性与时段性背离与错位,构成了艺术价值规律的复杂性”,其次,“艺术品价值的实现,有时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6]。在耗费人类劳动既定的情况下,艺术品增值取决于市场对艺术品的预期,而社会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艺术品的认识不断深入构成了艺术品投资性的基础,而且这种基础从整体上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大的变动,近年来持续火热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品的增值前景。但同时,艺术品增值的不确定性还是远高于公司盈利的不确定性,艺术品投资的风险要比传统证券更大,这是需要警惕的。失控性检验失控性是指该项有风险的事业在投资者购买证券之后并无法控制。证券法为什么着重保护投资者利益而不是证券发行者的利益呢?这是因为,在证券交易当中,交易双方的地位非常不平等,不仅在于发行者往往实力雄厚而投资者虽然人数众多但往往实力弱小,更重要的是证券发行人掌握了投资者确定的权利(多数情况下为现金),而投资者却仅仅获得了虚拟的权益凭证。证券发行者转移给投资者的是一项有风险事业的部分或者全部,风险的大小在交易前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不为投资者所详悉,而发行后也不为投资者所控制。正因为投资者如此弱势,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证券法才要对证券交易加以规制。就艺术品证券而言,其价格的上涨除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外,与时代价值观、艺术品存世数量等因素有关,这也是投资者所不能控制的。由此可见,艺术品证券符合证券内涵的三要素检验,应被纳入证券法和相关法规的调整。只是,建构对艺术品证券及交易的规则需要明了其独特性方为可能。

    艺术品证券的特性分析

    我国证券法明确规定的证券为股票、债券以及其衍生证券,这些证券都是资本证券。艺术品证券和前述证券相比,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一)标的物价值特点不同一方面,代表公司资产的传统证券比较容易进行价值评估,资产评估体系也有相对详细确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文化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则更为困难。艺术品有着“难以复制”、“没有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真伪优劣的判定主要依靠人的肉眼的特性”[7],因而价值评估的难度远远高于传统证券。另一方面,艺术品价值虽然具有无形性,但其载体却十分脆弱,容易发生毁损和灭失。且一般说来,与公司资产相比,单个艺术品的市值总额仍属偏小,少数市场主体便可以操纵全部股份。(二)投资收益来源不同从制度设计而言,传统证券的投资收益来源于所投资事业产生的盈利,投资者无需交易也能够获取收益,如股票和债券的收益来源于企业盈利,资产证券化交易当中证券的收益来源于资产的现金流。但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收益溯源主要是艺术品的自然增值。艺术品经营产生的现金流不稳定且数量少,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品份额在虚拟交易之时还需要投入保养和保险费用,这更加使得艺术品的“现金流”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是艺术品难以成为投资品的核心之所在。应当承认,投资收益的特性直接决定了艺术品投资的投机性较强。艺术品的增值虽然存在,只不过这种增值需要通过购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来反映,由于反映机制的不完善,艺术品价值的自然增值与人为炒作被模糊化了。(三)投资收益的控制模式不同从另一个角度看艺术品份额和传统证券的投资收益,二者在发行后,收益的控制模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股票发行人在发行之后仍占据并管理公司资产;而艺术品证券一旦发行成功,发行人所得到的资金便脱离公众视线,成为发行人独占的财产,这部分财产与艺术品证券增值没有直接关系。这意味着艺术品证券的收益与发行人是分离的。艺术品收益既不受投资者的主控,也不受发行人控制,而是受到艺术品经营机构以及艺术品增值等经济、政治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四)投资收益增长周期不同企业盈利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够取得,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以季度作为评估时段,这使得股票、债券的价值评估周期较短,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而艺术品证券的投资周期却较长。学者认为,“艺术品既不适合长期投资(50年以上)、也不适合短期投资(1年以下),而比较适合进行中期投资。具体的投资周期则因具体情况而异,以10年为基点把握。”[5]138-139因为艺术品证券交易是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其收益周期只能参照传统艺术市场的投资周期,可见,艺术品增值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艺术品证券交易的风险分析

    通过对艺术品证券的特性分析,可归纳出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风险主要存在三方面①。(一)价值确立风险艺术品特殊的价值规律使得艺术品价值评估本身就比较困难,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又缺乏对艺术品评估的共识,三重评判标准(学术标准、艺术标准、市场标准)相互交叉,拍卖市场又赝品充斥、拍卖价格与交易价格不统一等情况加重了艺术品评价的困难。更进一步的是,评估机构和专家的信用亦深受质疑②。现行的艺术品证券化中的评估机构大都是与交易所关系密切,而且估价的高低与其自身收益直接相关,诸多不正常因素使得艺术品的估价有虚高的成分。这些因素造成了艺术品的发行价格有可能偏离艺术品的实际价值,使艺术品证券化存有前提隐患:即任何权利的交换都必须以权利被识别和确认为前提,但艺术品证券化操作不慎就会使得艺术品如同传统证券市场的空壳公司,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在实体上,艺术品是体积虽小但价值较大的物,与大宗固定资产相比,在保管过程当中极易发生价值贬损或者意外灭失,而这是传统证券基本不会面临的风险。(二)交易泡沫风险艺术品证券和传统证券投资收益来源的不同决定了短期炒作对于艺术品证券的价格影响程度不同。证券化交易带来的流通性增强很可能会使艺术品价格飙升,越是频繁交易,艺术品价格就可能被炒得更高。然而艺术品的投资周期较长,证券市场急剧上升的价格会远远偏离艺术品本身价值,这其中的差价很大一部分是纯粹由交易带来的泡沫,当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高价买入的投资者就会被套牢,艺术品证券市场就面临崩盘。事实上,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赵锡军教授所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股市和楼市的异常资金流动的监管,艺术品市场成为“游资”套利的一个新的重要渠道。艺术品收益增长周期与传统证券的不同也印证了短期交易增强了投机性。当前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模式多采“T+0”的交易模式,投资者可以当天买进当天卖出,交易泡沫很容易膨胀。相对于传统证券,艺术品证券市值总额较小,比较容易被少数人操纵。此外,艺术品易受到经济状况、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短时间内大量资本的涌入和撤出都有可能,从而导致市场暴涨或暴跌的情形。(三)文交所的信用风险文交所是艺术品证券交易的平台。相比传统证券,艺术品持有人通过转让艺术品证券

篇3

我国证券法明确规定的证券为股票、债券以及其衍生证券,这些证券都是资本证券。艺术品证券和前述证券相比,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一)标的物价值特点不同一方面,代表公司资产的传统证券比较容易进行价值评估,资产评估体系也有相对详细确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文化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则更为困难。艺术品有着“难以复制”、“没有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真伪优劣的判定主要依靠人的肉眼的特性”[7],因而价值评估的难度远远高于传统证券。另一方面,艺术品价值虽然具有无形性,但其载体却十分脆弱,容易发生毁损和灭失。且一般说来,与公司资产相比,单个艺术品的市值总额仍属偏小,少数市场主体便可以操纵全部股份。(二)投资收益来源不同从制度设计而言,传统证券的投资收益来源于所投资事业产生的盈利,投资者无需交易也能够获取收益,如股票和债券的收益来源于企业盈利,资产证券化交易当中证券的收益来源于资产的现金流。但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收益溯源主要是艺术品的自然增值。艺术品经营产生的现金流不稳定且数量少,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品份额在虚拟交易之时还需要投入保养和保险费用,这更加使得艺术品的“现金流”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是艺术品难以成为投资品的核心之所在。应当承认,投资收益的特性直接决定了艺术品投资的投机性较强。艺术品的增值虽然存在,只不过这种增值需要通过购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来反映,由于反映机制的不完善,艺术品价值的自然增值与人为炒作被模糊化了。(三)投资收益的控制模式不同从另一个角度看艺术品份额和传统证券的投资收益,二者在发行后,收益的控制模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股票发行人在发行之后仍占据并管理公司资产;而艺术品证券一旦发行成功,发行人所得到的资金便脱离公众视线,成为发行人独占的财产,这部分财产与艺术品证券增值没有直接关系。这意味着艺术品证券的收益与发行人是分离的。艺术品收益既不受投资者的主控,也不受发行人控制,而是受到艺术品经营机构以及艺术品增值等经济、政治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四)投资收益增长周期不同企业盈利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够取得,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以季度作为评估时段,这使得股票、债券的价值评估周期较短,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而艺术品证券的投资周期却较长。学者认为,“艺术品既不适合长期投资(50年以上)、也不适合短期投资(1年以下),而比较适合进行中期投资。具体的投资周期则因具体情况而异,以10年为基点把握。”[5]138-139因为艺术品证券交易是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其收益周期只能参照传统艺术市场的投资周期,可见,艺术品增值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艺术品证券交易的风险分析

篇4

掌握着摄影作品定价权的两大拍卖行出现的此番火爆行情势必会将摄影作品的投资价值推向一个新高点,同时吸引更多藏家和投资人入场。最初作为一种信息载体的摄影作品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与进步,不仅成为博物馆和美术馆中与莫奈、梵高比邻的艺术品,并且本身的价值也已经超越了单纯地记录历史瞬间。一部分出自名家之手、品相优越的摄影作品不仅能带给藏家和投资人情感上的缅怀、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创造“意想不到”的财富。

从信息载体到艺术品

1837年,法国人路易・达盖尔(LouisDaguerre)发明了实用摄影技术,两年后将之公布于众。尽管从第一张照片诞生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但它历经数十年的“斗争”才得以进入艺术品的行列,由提供形象信息的载体成为公认的艺术形式。

1886年,宾西法尼亚百年展览首次开辟了一个专门展厅陈列摄影作品,这使得摄影作品获得了与油画等其他艺术作品比邻的权利。然而即便如此,由于照片成像的技术以及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对普通人而言既复杂又不具可操作性,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始终无法将照片与不需要任何“机械操作”的艺术品等同起来。1896年,美国Smithsonian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1.2万件摄影工具以及20万张与摄影历史相关的照片首开了美国博物馆收藏并展出摄影作品的先例。

随着技术的进步,照片的制作开始为更多人所掌握,而摄影作品作为艺术品也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主要的博物馆与美术馆。上世纪70年代末期,各大博物馆纷纷举行了专门的摄影作品展览,这一方面确认了摄影作品的艺术特性,同时也在客观上为摄影作品收藏和投资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84年是摄影作品市场的分水岭。美国的保罗,盖蒂博物馆(J.Paul Getty Museum)以2200万美元的大手笔购入了总共1.8万张摄影作品,作为博物馆的永久馆藏。由于这会导致许多大师级作品永远离开流通市场,因此收集过程一直是秘密进行的。也就是在这一年,著名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离世,这让艺术品级的高端摄影作品一时洛阳纸贵,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从那以后,盖蒂博物馆每年都会吸收一定数量的新摄影作品,目前其馆藏数量已达到了6万张。2006年,博物馆将陈列摄影作品的展览厅面积扩大了四倍,年均130万的入馆参观游客中,有70万人是冲着各式各样的摄影作品展而来,并且连续10年达到了总参观游客的40-50%。保罗・盖蒂博物馆这种持续性购入摄影作品的行为无疑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摄影作品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并且让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甚至私人藏家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投资表现优于整体艺术品

如果说摄影作品进入博物馆与美术馆是对它艺术品特性的一种肯定,从而证明了它的收藏价值的话,那么1971年苏富比在伦敦举行的首场摄影作品专场拍卖会,则一槌定音地向社会确认了其投资价值。紧接着,各大拍卖行纷纷效仿,而苏富比也于1975年在纽约开辟了摄影作品拍卖专场。在1979―1980年的拍卖季,当时美国12家大型拍卖行的艺术品成交总额为4.34亿美元,其中摄影作品成交金额超过了1%,与上一季相比整整翻了一番。

上世纪80年代,艺术品市场迎来了泡沫时代。油画和雕塑等传统艺术品价格迅猛上扬,这让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藏家转向了相对廉价的摄影作品。泡沫破灭之后,摄影作品的表现相对坚挺,贬值幅度也较小。因此,许多早前的市场参与者仍然坚持了下来,成为这一市场的中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出人意料地惠及了摄影作品市场。

1993年5月至10月,短短的五个月肉,尽管摄影作品的投资价值远未被普罗大众所肯定,但摄影作品的单张拍卖纪录已经从不到20万美元上升至39.85万美元,几乎翻了一番,一小部分精明的投资人很快就意识到了摄影作品的市场价值开始真正显现。

至此,摄影作品已经不遑多让地成为一种艺术载体,不仅风格多样、形式各异,并且其投资价值也受到了市场的肯定,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藏家和入市交易者。1996年,现代时尚摄影大师赫尔穆特,牛顿(Helmut Newton)的作品《穿黑色长统袜的两双腿》(Two Pairs of Legs in Blackstockjngs,Paris)以2300美元的价格成交,10年之后,它的“敲槌价”变成了38400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2.51%的升值幅度不仅优于美国10年期国债的投资回报率,同样也比追踪标普500更富吸引力。艺术价格网站(省略)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2007年年中,赫尔穆特・牛顿的摄影作品价格指数上扬超过1000%(图1)。

而就整体表现而言,尽管与其他艺术品相比,摄影作品出身较晚并属艺术品中的后辈,但投资回报率却优于多数传统艺术品。从1990年7月至2008年1月,摄影作品的价格整体涨幅在艺术品价格网分类统计的包括油画、雕塑、当代艺术品和战后艺术品等十大类中位居第一位,同时也跑赢了全球艺术品综合价格指数(图2)。

出色的投资回报使摄影投资市场的参与者与日俱增,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而市场的热捧又让大师级的摄影作品屡屡创下新高。当传统艺术品的价格开始习惯以千万美元为单位的同时,摄影作品也坐稳了“百万美元”的级别。2007年,有4位摄影家或艺术家的摄影作品拍卖价格突破了百万美元。尤其是德国摄影家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的作品《99美分II》在7月的苏富比艺术品专场拍卖中以接近33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成为当今最为昂贵的摄影作品。截至目前,共有9位作者的10件作品加入了“百万美元俱乐部”(表1)。

市场“自律”维持作品高价

理论上来说,只要底片完好无损,就能无限制地冲洗照片,因此与通常独一无二的画作或是雕塑相比,摄影作品似乎先天缺失了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重要条件之一:稀缺性。这也是摄影作品投资早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投资者出于这样的顾虑而徘徊于摄影作品投资市场之外。也因此,在摄影作品投资市场的发展初期,年代久远的老照片更受欢迎,因为它们的数量都相对有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摄影作品投资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自律”机制,不管是摄影师还是从事中间交易的商人都深谙“物以稀为贵”的道理,知道无限制地冲洗底片只会让存世的摄影作品不断贬值,即便是对底片保存完好的现代或当代作品也极好地掌握着复制的“度”。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中,不管是一百多年前的老照片还是当代摄影家的时尚大片都可能意味着未来的高回报,所以在藏家中一样地抢手。

作为美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家喻户晓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正是通过成功的市场运作抬升作品价值的典范。上世纪70年代中,他听从经理人的建议,宣布将不再接受任何进行大众销售的照片副本订单,而集中为博物馆或美术馆提供作品。精明的收藏家在得知消息的第一刻即下了订单,赶在安塞尔・亚当斯“收官”之前囤积居奇。很快,他的单张作品成交价从2500美元上扬至9000美元。安塞尔,亚当斯的“限量”行为在短时间内大大拉动了需求,托高了价格;反过来,价格的走高又推动了社会认知度的不断飙升,带动新一轮的需求增长与价格上涨。

2008年春拍,苏富比成交的百万美元照片《人体》仅有四件存世。而全球最昂贵的摄影作品335万美元的《99美分II》和293万美元的《池塘月影》也分别只有六件和三件存世。苏富比的拍卖手册显示,1906年时《池塘月影》以75美元,也就是相当于2006年1500美元的价格成交,百年时间里价格翻了1952倍。

“人为因素”主导价格

就像一把油画刷既能用来画出蒙娜丽莎也能用来粉刷墙面是一个道理,在普罗大众手中,相机是用来捕捉生命中流逝的每个瞬间,而在摄影家手中,成就的就可能是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的摄影艺术品。因此,决定摄影作品投资价值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手拿相机的那个人。摄影家本人的名气和声望在一定程度上比作品本身对其价值的决定性要强。

荣登“百万美元俱乐部”的每一个名字,从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到杉本博司,从爱德华・史泰钦到理查德・普林斯,这些名字本身就是摄影作品价值的一种保证。有两件作品晋身百万美元的爱德华,韦斯顿自是不在话下,摘得全球最昂贵照片光环的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的《99美分II》在创下纪录前就曾突破百万美元,因此有专家预测,或许不久的将来,全球最昂贵照片的前六把交椅全会为安德里亚斯・古尔斯基所占。

除了摄影师以外,冲印照片的人同样也会影响作品的投资价值。一般情况而言,由摄影师在拍照后的第一时间亲自操刀的摄影作品是收藏者的最佳选择,举例来说,爱德华・韦斯顿本人冲印的照片比由他的儿子布莱特・韦斯顿(Brett Weston)冲印的更能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而由他的另一个儿子科尔・韦斯顿(Cole Weston)经手冲洗的照片则“含金量”更低。这其中还包括了“第一次冲印的照片”的概念。也就是说,摄影师第一次把照片洗印出来的版本比以后再冲扩的更具有收藏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即使底片存世,再次冲印也不会影响首批作品的“稀缺度”,因为冲印的时间已经不同,更何况经手人也可能有所区别。

除此以外,从艺术角度而言,摄影作品的构图、角度、光影以及冲印技术等元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定价。并且,与其他艺术品一样,摄影作品保存的物理状态、相关的历史故事以及作者签名等细节在决定其投资价值时也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

起步中的中国市场

与已经在国外收藏和拍卖市场热闹了近半个世纪相比,在国内市场上,摄影作品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属于冷门板块,而且正式进入拍卖行更是近几年的事。在中国嘉德2003春季邮品钱币拍卖会上,国内的艺术品藏家和投资人第一次领略了摄影作品的投资价值,两张估值仅1000元的上海外滩景色长卷和英美舰船行驶在黄浦江上的老照片,最后被买家以14.85万元的高价收入囊中,创造了当时国内老照片在艺术品拍卖会上的成交纪录。

在此之后,郎静山、吴中行、吴寅伯、刘半农等几位摄影名家的作品开始逐渐受到藏家的追捧。郎静山的《愿作鸳鸯不羡仙》在2003年11月以4.4万元成交,而其《飞泉幽涧万壑松风松荫静坐》在2005年又以48.336万元的高价拍出。中国摄影作品屡创佳绩,让西方藏家和投资人“嗅”到了其中的机会,开始陆续买人中国摄影家的作品。他们的出价为后来国内市场大规模的作品拍卖起了一定的价格参考和指导作用,而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也使中国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社会关注度显著提高。

2006年的苏富比秋拍中,北京摄影家王庆松的作品《跟我学》以31.84万美元成交。在同一年,北京华辰拍卖公司组织了中国第一场摄影作品拍卖专场,入拍的132幅作品成交总额约250万元,流拍率为37%。此次拍卖的作品多数为记载重要历史事件、社会变迁和人们生活常态,也是摄影史所无法绕过的纪实摄影家及其代表作品。除此之外,时下名声显著的中国当代摄影师的作品也悉数收入。通过中国摄影作品的首次专场拍卖,中国的摄影作品收藏市场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标准,同时价格评价体系也开始逐步建立。

曾经远离市场的中国摄影家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而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摄影作品价格随之水涨船高。解海龙为希望工程所拍摄的宣传照片《大眼睛》一共制作了30张,最初的成交金额不过2000元(600美元)上下,而在2006年底的拍卖中价格已经上升至30.8万元。在不久前结束的2008年华辰拍卖摄影专场中,一组包括3张圆明园奇谐趣全景照和3张颐和园建筑照在内的照片以95.2万元成交,不仅是先前估价的差不多5倍,并且打破了国内摄影作品的拍卖纪录。

篇5

不可否认铜镜价位的不断上涨和其自身价值的回归是成正比的,实际上自2004年嘉德拍卖首开铜镜专场拍卖以来,无论是拍卖市场还是民间交易,铜镜的价格一直是有涨无跌;特别是精品铜镜的涨幅更是十分的明显。同时它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艺术品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因为毕竟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铜镜的市场份额较小;直到2010年铜镜市场的整体喷发,较比其他门类也还是小很多;虽然它的后市很强劲有很大的空间。

有人说:过去了的2010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传统藏家全面退位,传统藏家主导的时代终结,彻底给资本家让路。当汹涌澎湃的资本大潮涌向铜镜市场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的藏家队伍与新兴的投资家队伍的对决;胜负显然已经分出。同时在对待铜镜收藏的价值观和认识方面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精品铜镜的价值将会呈现更高的水平,看重投资价值远胜过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不可回避的就是市场对其变化的迎合。

实际上,几家举办铜镜专场拍卖的公司从2010年秋拍后就立即着手2011年春拍的征集工作。而各地的古玩市场,收藏网络上铜镜的交流交易早已是热火朝天,只要有像样的铜镜出现,立即被买家买走。这就形成了精品镜“一镜难求”,中高档镜的价格与日俱增,低档镜也是水涨船高的状况;这种状况随着铜镜整体价位的提升和其自身所具备的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及其不可再生性的特质会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延续。

同时我们也明显感到随着铜镜收藏市场的日益火爆,老藏家的惜售和观望,投资家的捂盘,终极藏家入库落定,使得拍卖公司的征集及新近入行的收藏家投资家的买入也会变得日益困难;这从拍卖公司纷纷奔赴海外征集和过早投入征集就可以看出。

放眼国内古玩市场和收藏网络这样的状况也是很明显,要么是纯粹的欣赏(不乏有待价而沽)要么是价位高的离谱(愿者上钩)。

而目前的铜镜收藏和交易延续着艺术品传统的交易形式,大致上是以拍卖市场,古玩市场,收藏网站的论坛和拍卖,以及民间的私下交易为主。其中以拍卖市场和收藏网络的交易最为活跃;但是据我了解,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形式“存在并有可能逐步融进铜镜收藏市场,那就是收藏家团体俱乐部,藏家会所等民间组织;这些组织有较强的地方性和广泛的人脉资源,通过藏家之间的学习研讨,交流沟通,在挖掘铜镜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同时,抬升其经济价值。其形式广泛而活跃,既可避免假货赝品的困扰,又可节省送拍成本及其他形式交易的风险。

篇6

据悉,创立于1920年的“诗婢家”,名字来源于《世说新语》中东汉大儒郑玄家婢女皆精通诗书之典故。该店是一家以经营文房四宝、金石印章、碑版法帖、精裱古今书画而驰名的百年老店,为推广古籍善本、书画艺术品做出了应有贡献。而传承、推广“诗婢家”百年文化的掌舵人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期《投资客》“典藏大家”走近“诗婢家”,走近其幕后掌舵人,走近喜好近现代书画艺术品的诗婢家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柏优。

醉心书画研究。最爱马晋的《双骏图》

“中国近现代书画的魅力在于其巧妙地把具象和抽象结合在了一起,用独特的形式,把具体、形象、生动、鲜活的生命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历史进行回放。”研究中国近现代书画(以下简称“书画”)艺术品已7年有余的柏优,在众多艺术品类中,对书画艺术品情有独钟。在他看来,优秀的书画艺术品,不仅贴近生活,富有生趣。而且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幅画都包含着故事,都有生动的内涵,能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惊叹。对于优秀的书画艺术品,他更愿意这样去形容对它的感受:每一件优秀的作品背后,都蕴藏着超常的意境和韵味,你可以集中自己的思想,去体会其中的深邃内涵,也可以拓展自己的想象,去丰富作品的外延。

“许多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家的作品堪称精妙。”除了对书画艺术品蕴含的意义有独到见解外,在研究之余,柏优也会做一些书画艺术品的收藏,尤其不会错过收藏优秀的书画艺术品。“我平时最喜欢收藏的还是‘渡海三杰’和马晋先生的作品。”据他介绍,“渡海三杰”是指的张大干、黄君璧、溥儒三位书画艺术大师,三位大师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中影响力巨大的艺术奇人。而之所以收藏马晋的作品,则是出于对其《双骏图》(240CM*172CM)的钟爱。据了解,马晋尤其擅长绘画“马”、“牛”、“花鸟”,完善了自成一家的工笔写实风格。他的工笔写实作品,富含体感和质感,工而不拘,细而不碎,干净漂亮,雅俗共赏,惟妙惟肖。其中,《双骏图》因为栩栩如生、富于质感、尺幅巨大,而被称为马晋众多佳作中的绝品,还被著录在《荣宝斋画谱》、《中国近现代画马名家》等知名画谱中。同时,该作品也是诗婢家美术馆的镇馆作品之一。目前诗婢家还从马晋先生之子马龙手中收藏了他的另一幅巨制——《仿仇英江南春卷》。

以兴趣爱好为前提,合理投资收藏

篇7

投资横向比较 :名庄酒、股票和名贵艺术品

要在一个行业进行投资,首先要对这个行业进行整体分析。也许中国的投资者们对于投资股票和投资艺术品已经非常熟悉,至少已经知道股票和艺术品的价值和风险。我们就横向比较一下这三个行业的投资价值。

股票投资,整体说来风险较大、输赢均等。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第一方面,就是不太好选股,股票池中几千只股票,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套;第二方面,就是不太好掌握投资的时间,长线操作则压力太大,短线操作又难以把握。

而艺术品投资,基本上只要是名贵艺术品,增值的几率要大于赔本的几率,只是动辄需要相当大的资金。

葡萄酒投资和股票投资完全不同,股票只是金钱游戏,看不见摸不着,而葡萄酒不仅看得见摸得着品味得到,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投资。在中国,其实一般的中产阶级家庭都有实力尝试着去少量投资葡萄酒,而且从部分名庄酒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升值几率要远远高于贬值几率。

嘉德拍卖行数据库的资料显示,热爱艺术品收藏投资的高端人群,同样非常青睐进口葡萄酒,特别是名贵的进口葡萄酒。他们是这个市场的动力源,只要中国有这么一个热爱、消费、收藏葡萄酒的高端群体,中国的进口葡萄酒收藏市场也就会越来越火爆。

就是这么一个群体,在精神层面有强烈的需求。他们热爱名贵葡萄酒、热爱雪茄、热爱高尔夫运动、热爱主题旅游,当然也热爱艺术品,这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只要需求能够被满足,他们甚至不太计较成本。中国市场名庄酒持续火爆,其实依靠的就是这么一个高端的消费群体。

投资价值分析 :三年平均回报150%

先来看一组由各大著名拍卖行提供的数字:

1787年拉菲酒庄葡萄酒,198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售出,售价16万美元。现陈列于福布斯收藏馆,瓶身蚀刻有杰斐逊总统的姓名缩写。

大瓶装(5升佳酿)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Rothschild)葡萄酒,1945年产,这一年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好的酿酒年份之一。1997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售出,售价11.4614万美元。

1784年份迪琴酒庄白葡萄酒,1986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售出,售价5.6588万美元。酒瓶上也刻有杰斐逊的姓名缩写。

7支罗曼尼康帝酒庄1978年份蒙塔榭酒。2001年苏富比纽约拍卖行售出,售价16.75万美元,即每支2.3929万美元。

罗曼尼康帝酒庄1990年份勃艮第红酒,6夸脱大瓶装。2002年纽约扎奇拍卖行售出售价6.96万美元,折合每标准瓶容量5800美元。

罗马康帝酒庄1985年份一套7支美杜莎拉酒(总容量6升,相当于8支标准瓶)。1996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售出,售价22.49万美元。

三支1994年份鹰鸣酒(Screaming Eagle)2000年洛杉矶佳士得拍卖行售出,售价1.15 万美元,即单支3833美元。

谈到进口葡萄酒的投资,名庄酒投资自然是一个热点,但是投资绝不仅仅局限于名庄酒,应该说只要是顶级葡萄酒(不一定是知名酒庄)均有升值的空间。这和所有行业一样,投资就必须有投资的策略和投资的组合。

整体说来,也只有占总量千分之一的顶级葡萄酒才具有陈年10年以上的潜质,也才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这些葡萄酒90%以上来自葡萄酒“老世界”那里都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酒庄城堡。

为什么只有这些顶级葡萄酒才被承认有收藏投资价值呢?

首先,顶级葡萄酒的酿造对气候、土壤、光照和葡萄树本身都有极高要求,这跟中国生产茅台酒完全一样,离开了那里的原生自然环境,就根本无法酿造出同样品质的酒。而全球每年评出约30款名葡萄酒80%分布在法国酒庄,尤以波尔多的白马、拉菲、拉图、玛歌、木桐、奥比隆、欧颂和柏图斯8大名庄最为珍贵,其声誉是经过数百年历史发展才建立起来的。另外还有极少数来自“新世界”酒庄的酒也被列入投资级葡萄酒,也就是说,能酿造出顶级葡萄酒的酒庄极为有限。

其次,世界顶级酒庄所能生产的头牌酒的数量也都非常有限,通常仅有2万~3万箱。有限的产量分散到世界市场,因为稀缺而备显珍贵,加上顶级酒可以长期陈年储存,从而使这类酒随着窖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值。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葡萄酒收藏具有增值潜力大、波动小、稳定性高的特点。据权威资料显示,如果投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10种葡萄酒,过去3年的回报率为150%,5 年回报率为 350%,10年回报率为500%,大大超出同期道琼斯和标准普尔指数成分股的增值速度。

在2006年以前,投资葡萄酒的收益虽然稳定却并不算高,而自从2006年在英国建立了葡萄酒交易市场之后,则表现出了巨大的升值潜力。顶级葡萄酒近一年的平均升幅已达43.2%投资价值同样不亚于股票、石油和黄金。

而葡萄酒迅速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来自亚洲新兴市场的拉动。继原来的欧洲、北美之后,日本和中国港台地区已有大量高端葡萄酒的受众,此外中国内地懂得葡萄酒的消费者也在迅速崛起。亚洲无疑成为了最重要的新兴市场,这正是葡萄酒行情看涨的主因。

投资策略分析 :三类顶级酒的投资组合

既然只要是顶级酒就有投资价值,那么投资的对象就绝不仅仅只是名庄酒,一些口碑非常好但没有被评定为名庄酒庄的酒,同样有投资价值。首先,名庄酒还是投资的首选品种,拉菲、拉图、玛歌、木桐和奥比隆波尔多美度区的5大名庄,以及白马、欧颂两个圣・艾米隆的名庄和波美侯德柏图斯庄、波尔多8大名庄的投资价值被全球公认最高。

其次是选择一些非常有潜力的二三级酒庄,她们中也有类似宝马、里鹏、拉梦多这样口碑和品牌俱佳的顶级酒庄,同样有相当大的投资价值和升值空间。如果有机会和条件,还可以选择一些产量很低、年份很好的四五级酒庄,比如说波尔多1982年年份,甚至是1976年年份,这些产量很低、年份很好的珍藏酒,同样有投资价值,甚至升值空间和潜力比名庄酒还大。

整体来说,如果想投资顶级葡萄酒,最好能够搭配投资,不要仅仅迷信名庄酒的名气或者是迷信非名庄酒的升值潜力。

除了注意投资组合以外,业内人士还给中国客户更多的专业建议,那就是直接在欧洲期货市场买进最稀有葡萄酒的期货,然后储存在伦敦的免税仓库里,5年或者10年之后,再考量喝掉或卖掉这些酒,因为那时候爱葡萄酒的人会更多,意味着升值空间很大。当然客户要求提前卖出也没问题,但如果是期货的话,则要等1~2年后才能卖掉。

投资风险防控 :具备鉴别常识 切忌盲目追高

在目前在中国市场,顶级葡萄酒主要还是通过中国香港和澳门登陆内地城市,通过香港和澳门进入内地市场的名庄酒,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有很多可以乱真的假酒。所以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市场投资顶级葡萄酒之前,必须具备鉴别真伪的基本常识。你首先要懂得品酒,要懂得什么是真酒,什么是假酒。那么,究竟如何鉴别?

从比较专业的角度讲,观察葡萄酒的外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液面:用食指和姆指捏着酒杯的杯脚,将酒杯置于腰带的高度,低头垂直观察葡萄酒的液面。或者将酒杯置于品尝桌上,站立弯腰垂直观察。葡萄酒的液面呈圆盘状,必须洁净、光亮、完整。如果葡萄酒的液面失光,而且均匀地分布有非常细小的尘状物,则该葡萄酒很有可能已受微生物病害的侵染。如果葡萄酒中的色素物质在酶的作用下氧化,则其液面往往具虹彩状。如果液面具蓝调,则葡萄酒很容易患金属破败病。除此之外,有时在液面上还可观察到木塞的残屑等。透过圆盘状的波面,可观察到呈珍珠状的杯体与杯柱的联接处,这表明葡萄酒良好的透明性。如果葡萄酒透明度良好,也可从酒杯的下方向上观察液面在这一观察过程中,应避免混淆“混浊”和“沉淀”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浊往往是由微生物病害、酶破败或金属破败引起的,而且会降低葡萄酒的质量;而沉淀则是葡萄酒构成成分的溶解度变化而引起的,一般不会影响葡萄酒的质量。

2. 酒体;观察完液面后,则应将酒杯举至双眼的高度,以观察酒体,酒体的观察包括颜色、透明度和有无悬浮物及沉淀物。葡萄酒的颜色包括色调和颜色的深浅。这两项指标有助于我们判断葡萄酒的醇厚度、酒龄和成熟状况等。

篇8

收藏和投资有价值的年画,重要的一点,是要收集到年画的精品之作,如清朝时期印制的木版年画和我国四大年画中的“杨柳青”年画,是最值得收藏,有投资价值的。不过,现在能保存下来的实在太少,收藏并非易事。目前相对容易收集的、且存量还可以的,是民国时期到“”时期的近代和现代的年画。但这期间基本上没有木版年画了,都改成了普通的平版印制。这类年画都有了时代的烙印,较好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其中不乏收藏投资价值。如“”中的年画,与同时代的邮品、纪念章等一样,成为较看好的收藏品,也有一定收藏价值。

另外,不管收藏投资哪类品种的年画,都要尽量了解它的发行情况、发行范围、发行数量及是否名家作品。对已多次再版发行的,应首选初版发行的,最好是名家的作品,否则,其收藏价值会大打折扣。

・延伸阅读・

中国年画

篇9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市场是最大的政治,市场决定资本的分配。需求就是定价权,需求决定了价值,艺术品亦如是。

这是个追求价值的时代

“价值投资”已经是当下经济生活中最时尚的话题了。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买房子已不仅仅是解决个人容身居住的问题,它还是对一项资产的有效投资;许多人买股票,也不是想参与企业的管理与生产,而是通过博取股价涨跌的差价获取投资收益;许多人投资艺术品,也不完全满足审美消费的需求,他把艺术品也看成是投资标的物,通过对艺术品的交易获得相关利润。可以看到,投资者往往不是看重标的物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是看中了其中的投资价值。

这是个资本“爱上”艺术品的时代

今天,艺术品具有交易功能,具备了金融属性。它向人们沉积已久的传统观念挑战:艺术品不仅仅被用来欣赏,它还是财富的一部分,是投资的标的物,是可以交易的金融资产。

但是,资本和艺术的“结合”也会产生风险。

泡沫风险。以往买卖艺术品,主要是满足个人收藏的爱好,同时也是富人们消费剩余购买力的渠道。购买艺术品既不会引发通胀,也不会减少货币在市场的流通,从而触发社会矛盾。

今天,我们对金钱产生了强烈的增值欲望。投资就是为资本增值。艺术品最主要的增值方式就是“可流动性增值”。艺术品在时间上、地域上和持有人当中反复交易。表现为某件艺术品在短时间内、在不同地域的市场上不断被换手。甚至有人说,市场中许多艺术品总是在途而不能在库。有频繁的交易却没人肯收藏,就像是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在玩着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眼见着风险越来越大,让人担心泡沫破灭的那一天。

这就是艺术品无限的增值空间与有限的价格承受力之间的矛盾,我们称之为“泡沫风险”。

信用风险。房地产、证券的价值背后有政府的信用作抵押。所以一有波动,政府就要出面干预,比如抑制房价、打压股市等。

艺术品就不同了。政府不对艺术品的价值担保,这是艺术品投资区别于房地产和证券的最大特征,被称之为“第三投资”。

“第三投资”是无信用担保的投资,始终存在信用风险。有人常以此诟病艺术品交易,那是不了解艺术品交易原本就不需要信用担保的特性。

篇10

艺术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与沉淀,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公民收藏艺术品资产是财富积累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品消费越来越热,并逐渐成为居民配置资产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尚不健全,在创作、流通、交易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对艺术品作为金融产品的特征还不成熟,因而制约着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现状及问题

我国现有的艺术品交易体系中,存在一系列特征及相应的问题。1.艺术品交易过程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从艺术品交易过程来看,艺术品通过拍卖、画廊、博览会等市场交易的方式进入个人收藏。但是,市场中存在着同一艺术品和收藏家反复出现的情况,艺术品交易火爆只是炒作的结果。同时,民间收藏者由于缺乏专业的鉴别艺术品的能力,使得仿制艺术品大量充斥于艺术品交易市场,造成艺术品市场诚信缺失,影响着艺术家的成长和消费者的参与程度。2.收藏者承担着巨大的财产风险和法律风险。从艺术品流通方式来看,除了正规的市场交易外,艺术品市场还存在大量的私下交易的行为,而这些私人交易缺少国家法律的保护,存在巨大的风险,也伴随着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比如,出土发掘的艺术品大量进入艺术品市场进行流通交易,虽然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规定,出土文物归国家所有,但是这个灰色市场仍然进行着大规模的交易。3.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和流动性有限。由于艺术品制假造假广泛存在,创作存在着灰色地带,这些假冒艺术品直接进入收藏家手中。大量的假冒艺术品使得银行不敢轻易的将藏品进行抵押和融资,进一步阻碍了艺术品金融市场的发展。4.资本是我国文化产业和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瓶颈。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撑力度仍然不足。虽然表面上看,在现有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中的资本规模并不小,国家扶持力度也非常大,但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资本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艺术品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低于产业平均水平。5.现有的艺术品份额交易风险较大。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交易市场供需双方不平衡,交易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使得艺术品份额市场价格剧烈波动。需要进一步建立艺术品份额综合指数、成分指数等指数体系,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完善艺术品的一级和二级市场,为艺术品定价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条件

(一)保障艺术品资产流通的安全性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要保证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安全性。在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艺术品表现它的资产属性,消费者会通过购买或者出售自身所持有的艺术品,在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和资本之间相互转化,并最终达到几种资本投资之间边际效用相等、资产配置均衡。由于单件艺术品的创作成本低,收益高,并且模仿、制假容易,任何具有一定制作艺术品能力的人都将毫不犹豫的生产并且出售大量的艺术品,将其转化成消费或者其他资本投资,在艺术品市场上会造成艺术品价值的剧烈波动,进而影响到消费者自身资源最优配置、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实现,并造成艺术品市场供求关系的混乱,导致消费者利益的损失和市场秩序的崩塌。

(二)完善艺术品资产转换的流动性

艺术品资产的流动性对艺术品的价值实现具有重要影响。艺术品消费作为奢侈品消费的一种,消费者存在炫耀心理,艺术品价值越高则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越大。那么,消费者所持有的艺术品由于流动性原因导致其价值降低,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通过购买艺术品所获得的效用。当艺术品市场的具有完全流动性,即艺术品资产可以随意的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之间转化,使得艺术品既实现了其作为艺术品的美学价值,也实现了其作为资本品的投资价值。当艺术品市场完全没有流动性,即艺术品资产不能转化其他的资本资产。此时,消费者持有的艺术品只有美学价值而没有投资价值。在一般情况下,艺术品在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介于完全流动和完全不流动之间。消费者为实现效用最大化,就不得不增加对艺术品的购买,这时消费者持有的艺术品总价值大于理想状态下持有艺术品的最优价值。进一步而言,由于人的商品消费是由未来各期资产折现得到的。持有艺术品资产流动性变弱,使消费者各期持有总资产的折现降低,人的各期消费水平降低。所以,可以通过提高艺术品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在不改变艺术品消费对消费者产生的效用的前提下,提高消费者的商品消费,实现帕累托改进。

(三)健全艺术品资产交易机制

健全的交易制度和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是影响艺术品交易的重要因素。健全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机制,关键在于使艺术品的消费者尽可能多的获得关于艺术品的信息,增加信息的透明程度,减少艺术品消费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建立艺术品资产的产权体系是一种向消费者提供有效信息的有效机制。仍然基于消费者对艺术品金融资产消费的最优条件,假定艺术品价值是外生给定的,但是由于艺术品价值直接决定了各期人对艺术品资产配置的决策,如果完全随机,则可能由于价格波动过大而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艺术品市场交易机制中还需要建全艺术品市场的定价机制和关键指数。这种定价机制应该是建立在参考拍卖历史、市场交易、评估价格、赔偿标准等一揽子要素,按照一定权重笔记综合形成的浮动定价机制。此外,还有相关的艺术品综合价格指数和主要艺术家个人的价格指数的构建,就我国现有的综合价格指数和艺术家个人价格指数而言,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发展。这对提高艺术品市场透明度,减少艺术品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减少消费者的风险,增加艺术品消费者的参与程度都有积极意义。

三、我国艺术品确权交易金融机制的发展建议

艺术品作为同时具有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的商品,其在消费者配置资产和消费的决策中与一般消费品或资产品不同。本文基于对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的三大条件的分析,构建了艺术品确权收藏、金融服务和流通交易的艺术品确权交易金融机制。

(一)建立艺术品交易的产权体系

艺术品金融交易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艺术品的产权体系,以保证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安全性。我国艺术品消费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其未来需要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和国家信用进行约束、支持和引导。构建艺术品资产的概念,建立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官方确权机构。通过官方对艺术品的确权解决艺术品真实性问题,实现艺术品原始信息信息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公开。进一步依靠政府主体,作为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信用基础,建立艺术品与文物的产权体系。通过立法的形式,保护艺术品市场的安全与稳定,重点打击制假、贩假。明确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规则,维护消费者及投资人的权益。官方机构进行文物普查,建立官方产权机构与网站,将民间艺术珍品进行登记、确权、鉴定、评估,发放身份信息。其中艺术品鉴定、评估通过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评级公司确定,明晰艺术品标的物的典型特征与界定,明确使用年限和质量保证年限以便于长期收藏。艺术品资产的产权认证体系链条,可以先通过成立一批示范性的国家级专业鉴定、评估机构,进而进行复制和推广。在这一产权认证体系下的所有艺术品资产,由于都经过了来源清晰、合法的存量艺术品资产确权登记,这些认证信息可以直接出现在官方网站上,以确保艺术品的真实性。新诞生的艺术品在完成了艺术品产权体系的确权、登记后,再通过原作者的确认公布。如果一个作者试图将大量的作品放入艺术品市场,在确权过程中,鉴定机构会根据充分的信息下调这些作品的潜在价值。通过政府的支持与带动,利用市场的方式,通过艺术品产权认证体系,构建艺术品资产,在艺术品金融市场中流通,保证艺术品市场中交易的艺术品的真实性,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充足的关于艺术品资产的信息,实现艺术品流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二)建立具有回购之锚的评估及担保机构

艺术品市场需要建立具有回购之锚的评估及担保机构,解决艺术品价值模糊问题,通过与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相结合的方式,将风险内化为艺术品的价值,使艺术品成为优质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提高艺术品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就是要减少艺术品市场与其他资本市场之间的流动障碍。建立具有回购之锚的评估及担保机构,是增强艺术品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必要条件。鉴定与评估程序是基于现有的规范,应由一批具有资本实力及专业资质的公司及个人组成专业委员会,形成行业里能够达成共识的程序与规范,并完成鉴定过程。该鉴定机构及实际实施鉴定行为的个人需要对自己的鉴定结果和估价结果承担相应责任,并受到相应的赔偿制度约束。该机构将与银行系统达成协议,银行采信的鉴定和股价机构必须集鉴定、评估与担保回购为一体。该机构的职业许可必须和银行达成回购协议。并且其担保能力应和出具股价资产总额度相挂钩。银行系统在和符合资质的采信评估机构合作的基础之上,加之保险行业的参与,就可以有条件的支持艺术品资产的抵押贷款了。对于艺术品交易产生的溢价,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只认合格评估机构的估价,不以市场成交价为入账依据。对于评估机构在鉴定、估价等技术层面出现的操作实务,均可以由保险公司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有实力、资质的担保机构,以及一系列相关的保险等金融机构,将艺术品资产外在的流动性折价内生化,将艺术品资产外在的流动性风险转化为艺术品资产的内在价值体现,实现艺术品资产和其他相关金融资产的自由转化,从而提高艺术品资产消费者的消费效用。

(三)通过国家法律保证健康发展

为保证艺术品确权金融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上述过程都必须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现在的拍卖公司在进行艺术品拍卖过程中,通常声明对该文物的真伪不负责,极大破坏了市场与行业信用。如果因为技术等原因售出假货,则依据赔偿原则及保险赔付。若是有意卖假货违法,则需要相关的法律及机构的介入。必须重建该行业的信用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该产业的大发展。销售假冒伪劣艺术品则需要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权。在纳税方面,则应依据奢侈品资产原则,纳入本体系的所有环节均需要纳税,制定有特色的税种,既要通过低门槛鼓励大家投身收藏行业,同时又要凭借高税收来均衡财富。对于那些不纳税的私下交易和民间传统交易,则不能纳入银行抵押贷款等体系,并不受法律保护。最终,通过对艺术品确权交易金融市场的构建,建立一个具有一定门槛的,将运营创作、收藏、交易和其他金融服务都有机纳入的健康的艺术品创作交易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严俊,《艺术品市场的定价机制———关于美学价值与艺术声誉的理论讨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4。

篇11

举例来说,假如一件艺术品价格为1000万元,就可以将它分成1000万份,按每份1元申购。此时可参与艺术品上市前的发行申购,持有艺术品的原始份额。如果以市场价1元/份购买3000份,当以市场价格1.5元/份卖出全部份额时,可获利1500元。当以市场价格0.5元/份卖出全部份额时,即亏损1500元(假设不计佣金)。

普通人也可投资高价艺术品

一般来说,艺术品投资主要有3种方式,艺术品拍卖、艺术品信托、艺术品股票。份额化交易即为艺术品股票,是对现行艺术品市场的一种补充。优点在于其资金和专业门槛较低、投资周期较短、流通性较强,能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份额交易模式与股市类似,需在文交所电子平台进行,网上开户、网上交易,也有K线和技术指标。与股市不同的是,艺术品份额交易采取T+0,当天买进当天就可卖出,而且日涨跌幅度上限为15%,高于股市的10%。为了抑制T+0所带来的频繁交易,交易程序设定了5%的交易量上限。比如,1000万元的资金总量,当日累计买入量或累计卖出量不能超过50万元,超过限定系统会禁止继续下单。此外,如果单一账户收购的份额达到67%,就触发强制要约收购,即必须买下该艺术品。

相关人士介绍,今后将陆续推出字画、瓷器、玉器等多个门类的艺术品,初步规定上市艺术品价值要500万元以上,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另类投资将会由小众投资变为大众投资。

甄别艺术品份额投资价值

艺术品份额投资价值或增长潜力如何,主要取决于艺术化本身的投资潜力,主要立足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判断。

看大势

就当前的大势而言,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逐渐形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艺术品市场将会持续走高。根据国外的经验分析,当艺术品投资市场形成之后,其消费能力也会随之上升。如艺术品消费市场已相当成熟的欧洲,花费在艺术品方面的约占25%,美国次之,日本也占到很大的比重,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份额很小。这预示着中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注投资热点,与时俱进

要关注各个时期的变化,并依据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在每个时期,随着关注的热点不同,会有不同流派的作品成为当时的焦点,也会不断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就像投资股票一样,在某个时期总会有一个热点出现。如果抓住热点进行操作,收益肯定要大一些。

基本面分析必不可少

所谓艺术品的基本面分析是根据自身的阅历、积累、题材的内涵、专业人士的建议等对标的艺术品的价值做出基本判断,进而决定投资与否或者离场时间点等。

机遇与风险并存

目前已经有多家文交所从事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但多小心翼翼,市场也持观望态度。普通投资者对于艺术品知之甚少,天津文交所调查统计,目前来开户的投资者主要有3类,一是长期从事股票和期货买卖的专业或准专业投资者;二是有过收藏艺术品文物经历的投资者和古玩玩家;三是经验较少但是资金较为充裕,对新兴事物非常感兴趣的人。在所有开户者中约一半都是35~40岁的男性。

艺术品交易市场证券化后,也会像金融市场一样有波动,对此要有充分心理准备。

法律法规依据不足,隐藏法律风险

各地文交所都把《物权法》第94条和101条作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主要法律依据。但我国尚未出台与艺术品权利份额发行、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出台专门针对艺术品份额发行、交易的管理办法,艺术品份额的公开发售和交易活动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足。

艺术品本身除了拥有财产权之外,还具有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等权利。艺术品份额化实际上只是将艺术品的财产权进行了份额化,财产权之外的人身权利显然不能进行份额化分割。目前的做法对艺术品所属的人身权利问题并无说明和交代,艺术品份额交易是否涉及财产权之外人身属性权利交易的问题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公开发售机制不健全,隐藏信用风险

相对于股票发行而言,艺术品份额发售机制缺乏必要的信用保障体系。我国证券市场的机制有利于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下,将劣质证券排除在市场之外。但艺术品份额发售和交易中,与艺术品份额发行、上市相关的事项均由文交所负责,交易所不但决定艺术品份额能否发行和上市,甚至还决定份额发行上市工作由哪家发行商完成。这种做法不仅有悖于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有损于市场的公信力,也难以抑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更有可能将艺术品发售演变成为利益输送的渠道,而沦为滋生腐败、洗钱犯罪的温床。

艺术品份额发售的定价机制存在缺陷。艺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艺术品之间的价格缺乏可比性,其价格通常由买卖双方依据个人的评估与判断共同决定。艺术品份额的定价过程中,既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鉴定与评估机构,难以对艺术品的价值做出公允的估值。

交易机制存在缺陷,隐藏交易风险

艺术品份额的投资回报缺乏稳定的基础。相对于股票而言,艺术品自身并不产生现金流,相反每年必须支付一定的养护、保险费用。艺术品展览虽然可以获取一些收入,但成批展出的收入很难在每个艺术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另外,艺术品实物无法按照份额交割,投资者不可能实现从持有份额中分享对艺术品的欣赏、收藏。艺术品份额化的投资回报更多地只能寄希望于交易价格的不断升高,低买高卖,获取价差就成为获利的主要模式,价格起伏越大、交易越频繁,越便于短期获利。这种机制下,非理可能将份额价格推高数倍,导致价格失真,狂热之后出现暴跌,在市场中产生连锁反应,最终使投资者损失惨重,成为受害者。

篇12

今年春拍已经收官,上拍数量和成交额明显缩水,低潮已是不争的事实,偶有出彩的拍品,也难掩整体颓势,人气、媒体报道、评论争议也明显不如往昔,与前两年相比似乎过于冷清了。

不过作为今年各大拍卖行力推的写实油画板块一如既往地稳健,虽然没有令人惊艳的结果,但是成绩单还是不负众望,杨飞云、王沂东、陈逸飞等一批写实派大将都有高价作品成交,相对比较稳定。

尤其是在北京保利春拍上,杨飞云《静物前的姑娘》以3450万成交,王沂东的《盛装的维吾尔族姑娘》以1495万元成交,据传被收入山东藏家杜双华囊中。中国嘉德春拍,王沂东早期作品《回娘家》以782万元成交,陈衍宁《西窗声动》以586.5万元成交,杨飞云《赞美之声》以460万元成交。艺融拍卖中,陈逸飞《聚焦》以690万元成交,徐芒耀《雕塑工作室系列之二——开模》以609.5万元成交,打破了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成交纪录,郭润文代表作品《梦归故里》以575万元成交,朝戈巨幅画作《东方》以506万元成交。北京匡时春拍中,陈逸飞《音乐家系列:吹竖笛的女子》成交价为747.5万元。

今年写实油画的稳健与各拍卖行把这个板块作为重点推出脱不了关系,升温、回归、扎实、稳健在拍卖前就成了市场行情预测的关键词,并在结束后得到证实,不出大多数人的预料和期望。除了写实语言本身的亲和力和生命力,画面唯美、欣赏门槛低、伪作少也是众人热衷追捧的重要因素,翰海拍卖油画部的柴宁认为,“一线艺术家的作品产量少,市场流通的数量也少,加之有比较固定的收藏群体,必然导致这一板块的稳定” 。

目前中国本土藏家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收藏体系,话语权慢慢回归,写实油画有稳定的收藏群体。然而,新藏家尤其是年轻一代藏家的进入却引起部分人的质疑:这是否引起审美诉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收藏方向的颓变?

是艺术还是简单的复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钟涵提到写实油画创作存在的问题:“以技术精到遮蔽精神性的苍白。以风格上的表面模仿代替个性的创造。一招鲜的老面孔之反复出现透露出安于停滞的态度。用矫揉造作的描写怀恋陈旧的富态闺惰生活。”时至今日,这样的问题依然没有改观,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钟涵认为是部分画家在商业利益驱动下迎合受众口味,尤其是有购买力而文化贫弱之辈的口味,“油画有作为装饰和身份摆谱的用处,又好像有某种‘高贵’价值,于是庸俗趣味在此滋生。社会上缺乏有效的人文机制的力量予以制约,虽然私下议论痛感其害,却在公开场合心照不宣,难以听到有效的质疑声音”。

随着财富阶层的日渐精英化,买家审美品位的提高定然会从根源上消减庸俗化,但是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人文机制的规约却并不好构建,目前的批评仍然是被利益绑架的,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文化品格不利于批评的规范化。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品位的培养,不盲目跟风,不轻信褒贬。

目前,对于写实油画的创作方法也存在一些争议,画家直接画照片,或者通过扫描设备协助创作,有些人认为这样会削减作品的绘画性和收藏价值,唐炬就是其中之一:“照相、扫描制作出来的所谓作品不会入我眼。”而有些持相反看法,比如台湾收藏家刘太乃认为画照片和扫描只是艺术家创作的一种技法,并不会消减作品的绘画性,关键是看作品的情感部分,能否动之以情。

2009年,燕娅娅因涉嫌抄袭摄影作品被告上法庭;去年曾梵志的《雪豹》被指抄袭摄影作品而惹争议,人们在围观的时候也在思考摄影与绘画的区别、挪用与抄袭的界限问题,然而在艺术史上的挪用使得这一行为变得合理。退一步想,创作的素材和描绘的对象来源于生活和自然,画照片与写生有什么本质区别吗?结果都是经过艺术家再创作的主观产物罢了,是不是优秀的作品还是要看画家创作的激情和作品蕴含的精神性。

选择投资还是投机?

艺术品收藏是种长期的投资,收藏乐趣和投资收益并不矛盾,真正的藏家追求的是艺术品带来的怡情,渔利只是附属,刘太乃一语中的:“这是艺术,谈钱俗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