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09:20: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医的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空气中飘扬着清爽而苦涩的中草药味道,宽敞的诊室坐着面目慈祥的老中医,耐心地向病人询问着病情。病人诚恳地问:“请问我最近时常咳嗽,已有半月之久,有何良方矣?”把脉后,老中医笑曰:“咳嗽乃肺虚也,你心跳略快,有慌乱的表相,应治根本啊!”“以前我曾服用多种味药,可皆无用,想请您大展身手一番!”“我给你开一副药,用夏枯草、琵琶叶、罗汉果、生石膏等来调解嗓子红肿,从而起到调解肺火与肠胃不服之病症。去楼下抓药,后面还有病人,我们改日再聊。”
好一个知识渊博、业务精湛、关心病人的好中医!
六年级:李正阳
1 中医传承的现状
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基础上的实用医学,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并且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医学经验与技术。但随着西医药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受到极大地影响和冲击。近些年来,政府对中医的关怀、保护和扶持力度并非不大,中医药教育规模也在一天天扩大,但中医发展并没有取得我们所期望的效果,反而中医的医疗市场在不断的萎缩,中医的临诊疗手段也在一点点消逝,名老中医经验没有得到根本性继承,农村中医医疗严重缺失,民间特色中医疗法不断失传,中医传承明显出现了“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中医传承与发展的担忧。笔者认为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中医优秀人才的选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其中中医隐性知识的传承是重中之重。
2 隐性知识与中医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匈裔英籍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在其《个人知识》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人有两种类型的知识。通常称作知识的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没有被表达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比如我们在做某件事的行动中所掌握的知识[1]。”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隐性知识是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并指出了隐性知识的三个特性:一是隐性知识是关于如何行动的知识,常常是在特定的情况、环境和条件下所拥有的内在知识;二是不同于学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人的目标实现相关;三是隐性知识的获得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是在日常工作和经验中获得的[2]。日本知识学教授Nonaka从管理学角度提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它深深地植根于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所处环境的约束,如某种工艺或专长、某种专门的技术或产品市场、工作小组或团队的业务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他还认为隐性知识不仅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3]。
“隐性知识”即为存在于人的大脑中难以言表、但却能感觉到、自己知道如何去行动的知识,如个人的价值观、技能、诀窍、处理问题的方式、心智模式等。人们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技能知识大部分都属于隐性知识。《旧唐书·许胤宗传》曰“医者,意也”,中医的神韵正在于其“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意向性特征当中。中医隐性知识就是指中医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个体所拥有的、难以用文字描述和言语传授的知识和体验,它是中医传承的命脉。中医隐性知识包括理论认知和技术操作两类:前者主要指存在于中医经典古籍等显性知识中的隐性知识,后者主要指中医医者在临床中自行发挥但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知识。很多中医医生在临床诊疗时所施展的医术背后,已经是调动和激活了大量的隐性知识。
3 个体隐性知识测评的前期研究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无疑是组织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资源,而隐性知识由于其很强的个体性和难以模仿性,已经成为了组织中最为核心、最为持久的竞争力。当前,国内外学术界都在呼吁加强对知识测评问题的研究。个体隐性知识的研究是知识管理研究中的核心部分,其在国外研究起源较早,不过近些年国内各界学者对于个体隐性知识测评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了。以下是国内外隐性知识测评研究的相关成果。
根据隐性知识的三维立体结构模型,斯滕伯格和瓦格纳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军事领导者设计开发了“管理人员隐性知识量表”(简称TKIM),用于测评个人隐性知识水平的高低。问卷主设计了各个相关领域可能遇到的典型情景,采用7点量表让被试者对不同情景的相关选项进行等级评估。主要通过比较“专家-新手”的差异给出个人隐性知识的得分[4]。澳大利亚麦克夸利大学计算机系的两位学者D.Richards与P.A.Busch(2000)则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来研究隐性知识。他们基于斯腾伯格等人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试,然后根据形势概念分析对被试者在隐性知识测试中的差异进行建模和比较,把数据可视化,进而分析隐性知识。他们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法段来测试表征隐性知识,为挖掘、分析与利用隐性知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5]。国内学者马伟群和姜艳萍(2004)依据个体知识能力的特性及其表现程度,提出了一种关于个体知识能力的模糊测评方法。他们建立了一套关于个体知识能力的指标体系,指标包括工作经验、技能、团队精神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然后请专家以模糊语言的方式给出各指标的测评信息,根据专家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6]。黄荣怀(2005)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和波兰尼的隐性知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个体发展的隐性知识12维度结构框架。以大学生为例编制了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相关的隐性知识测量工具,来揭示隐性知识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他发展了斯滕伯格和瓦格纳的理论,使隐性知识的构成更加具体化,便于研究隐性知识的识别和测量[7]。李作学、王前、齐艳霞(2006)根据直观体验认知机制,提出五个隐性知识评价指标,包括知识广度和深度、取象比类能力、运用意象能力、隐性知识相对绩效、知情意向贯通能力;因这些评价指标边界不清,是模糊概念,而后又细分指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对员工隐性知识做出综合评价[8]。
中图分类号:TP182;TP315 文献标志码:A
中医医学历史悠久,同时也产生了与中医学有关的大量文献。在中医学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海量科学研究数据和文献,但是这些资料存在着分散、片面等状况不能被有效地利用。由于历史的久远和中国地域的辽阔,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名称,更是加大了实现古医学与现代医学资源共享的障碍。
语义检索可以通过从语义网上获取数据从而给出与检索者请求的查询结果以及请求的相关资源,从而解决了关键词一词多意或多词一意等局限性,提高了检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实现了机器理解与人机交互的协同能力[2]。在基于本体的检索系统中,领域本体[3-4]的Ontology层提供共享的术语和概念,而知识库则使用这些语义的共享来表达领域事实,因此本体层是语义搜索引擎的关键所在。本文引入信息工程的知识库架构和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库构建理论,将中医喘证知识作为形式背景,使用Protégé 工具及OWL 语言构建了基于中医喘证本体的领域知识库实例,解决了案例知识的表示和组织问题,为下一步中医喘证案例推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1知识库
知识库是针对某一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的集合[5]。
领域知识是指在某一专门领域中重要问题或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集合。领域知识库这一术语源于人工智能领域。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域知识主要应用于知识的专家系统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系统中。
1.1知识 目前,知识这一概念有3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①Feigenbaum:知识是经过消减、塑造、解释、选择和转换的消息。②Bernstein:知识是由特定领域的描述、关系和过程组成。③Heyes-Roth:知识=事实+信念+启发式。知识常常是模糊、不确定或不完全的。而且知识还处在不断地动态变化过程中。
对于任何知识,通常采用Heyes-Roth提出的知识的三维空间来描述。即知识的范围、知识的目的和知识的有效性。范围由具体到一般,目的从说明到指定,有效性由确定到不确定。知识的三维空间描述,见图1。
图1 知识的三维空间描述
大量的数据经过加工后才会有价值,经过分析处理的数据形成了信息,信息的作用后有时间和范围的限制。为了使信息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效,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内部处理,这个过程叫综合,综合后的信息组成了知识。
从计算机科学的观点来看,知识是信息综合处理的结果。在综合过程中,信息传递相互比较,结合成有意义的链接。数据、信息和知识具有层次关系,它们的层次关系,见图2。
图2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层次关系
1.2领域知识 领域知识主要应用在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和自然语言理解以及有关概念的约束的集合。知识工程对领域知识进行了3方面的描述:①领域知识是一个概念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包括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②领域知识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约束。③领域知识是陈述如何推导计算出新概念和新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规则。
领域知识的2个基本概念:①领域特征概念:是领域知识的概念化,是各种相关领域内的重要概念的语义描述。②领域特征属性:是指某一领域内的概念所具有的特点,领域特征概念可以是词,也可以根据需要扩展成短语甚至词串。
2本体
2.1本体的概念 本体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在被引入信息科学之后,其定义尚未统一, Studer在1998年对本体的定义得到最多认同,他提出"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此定义包含4层含义:①概念模型:本体论的研究对象;②明确:某套概念及其相互之间关系被准确定义;③形式化:计算机可读的精确的形式化描述;④共享:本体中反映的知识是相关领域中公认的概念集。
2.2本体构建步骤 以本体构建[6-8]原则[清晰(Clarity)、一致( Coherence)、可扩展性(Extendibility)、编码偏好程度最小(MinimalEncoding Bias)、本体约定最小(Minimal Ontological Commitment)]为基础,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种构建本体的实际操作方法,归纳为两种模式:①利用现有文献和领域专家使用手工的方式创建概念关联;②将已有的叙词表改造成本体,或者采用学习机制,进行自动或自动化的本体构建。
目前国际上被认可的本体手工构建方法主要包括有骨架法、企业建模法、Methontology、KACTUS、循环获取法、IDEF-5、七步法等本体构建方法。
本文架构的中医喘症知识库即采用七步法构建本体。
2.3本体构建工具 目前构建本体的工具有很多种,不同的专业领域选取不同的本体构建工具,本文选择由斯坦福大学研制开发的Protégé(使用Java和开放资源作为操作平台)作为本体的建模工具,OWL(Ontology Web Language)作为描述本体的语言。Protégé提供了本体概念类,关系,属性和实例的构建,并且屏蔽的具体的本体描述语言,只需在概念层次上进行本体模型的构建。
3中医喘证医案的本体和知识库构建
3.1中医喘证医案的研究背景数据整理 收集和整理《吴鞠通医案》、《丁甘人医案・伤寒案》以《中华医典》所收录的75部医案著作中所涉及的喘证医案为研究对象[9],以"喘主证"、"喘息"、"喘逆"、"喘鸣"、"咳喘"、"上气"等关键词为核心概念,筛选整理医案,最终确定相关属性字段10余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医喘证医案数据库,如图3所示,将此作为研究对象的形式背景,见图3。
图3 喘症医案数据库
3.2形式背景中概念树的组织
3.2.1定义类及层次关系 从喘证本体中自上而下抽象出基本类及层次关系,并采用Protégé建立中医喘证领域本体类关系初步模型。其中,类对应本体体系中的Class,对象对应本体体系中的Instance或Individual例如,外感型喘是实喘的子类,实喘又是喘证的子类,用OWL描述上述关系具体如下。
3.2.2定义并应用各类之间的关系 每种关系相当于一个二元组或多元组函数,各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为喘证本体模型内部的各本体类和子类对象,可分别由各关系所对应的ObjectProperty属性的domain和range两个子属性来设置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以便于本体模型内部各类通过上述关系进行关联,以下显示的是ObjectProperty属性"痰象"以及它的特殊性质,其中"痰象"的定义域是案例,值域是由"痰白"、"痰黄"和"痰清稀"组成的并集构成,说明案例是由值域中的3部分构成的,同时它还具有传递属性()
3.2.3设置各本体类的属性及关系 包括各属性的名称、值、类型及其他约束,对应本体体系中的Datatype Propety。
属性是个体间的二元关系,也就是说,属性把两个个体连接在一起。
本体所描述的概念间的关系主要有4 种:①概念之间部分与整体的关系(Part of);② 概念之间的父子继承关系(Kind of);③概念的实例和概念之间的关系(instance of);④某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属性关系(attribute of)。
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丰富的概念间的语义关系,通过规则的逻辑推理就能获取概念间的蕴涵关系。
3.2.4定义概念的语义扩展关系如同义、近义、上下位关系等。为了实现关键字的语义检索,本体模型需要实现词语的本义、同义、近义和上下位等关系查询。例如,"微喘"可以具有"喘息"等同义词或近义词,若把其中任何一词作为关键词输入,不仅可以得到关键词的本义信息,并且能查询到关键词的同义、近义信息。这也是将来提高案例检索查全率的关键技术。
3.2.5实例填充 用具体实例填充(1)中定义的类,并对实例的属性及其属性值进行定义和扩展。
3.2.6修正本体模型 采用Jean推理机对已构造本体进行推理,验证本体初步模型是否合理性以及概念是否具有可满足性,并完善不合理之处。
3.2.7设置本体的存储方式。本体存储主要有文件存储和数据库存储两种方式,文件存储指以OWL或RDF等文件格式存储。喘证本体模型以OWL的文件格式存储,知识库中的案例数据以关系数据库形式存储。
应用Protégé工具建立的中医喘证本体片段,见图4。
图4 中医医案喘证本体片段
3.3导出owl本体文件 目前,Protégé 中存在4 种文件类型,本文选择OWL RDF files,导出的本体文件可以支持OWL 浏览和编辑的工具中被保存、阅读和修改,为知识推理[11-12]和检索提供了资源描述。中医喘证医案本体的概念集合语义树,见图5。
图5 中医喘证医案的概念模型
4结论
本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组织工具,可以多维度、可视化、动态地表示和组织中医知识和相关的信息资源,基于本体的领域知识库可以清晰地表达领域知识的基本概念、属性、处理方法和内在关系,使用这些概念可以完成知识表示和语义推理。本文将本体技术应用于中医喘证的知识库构建,是下一步实现中医喘证的知识检索和案例推理的前期关键工作,旨在为中医信息化和知识传承探索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田甜,高思华.本体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6):1832-1834.
[2]许德山,张智雄,邢美凤.面向本体知识库的可视化检所研究[J].信息系统,2010,(8):114-117.
[3]李景,孟宪学,苏晓路.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与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
[4]曾召.构建中医药学领域本体的实践[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7):1-5.
[5]马晓丹,邓晓楠,彭文娟,等.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库架构和实现[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0):42-47.
[6]高成勉,包含飞,.本体构建原则及其在中医顶层本体构建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2008,(5):581-583.
[7]李兵,裘俭,张华敏.中医药领域本体研究概述[J].Chinese Journalof Information on TCM,2010,(3):100-106.
[8]张继芳.基于本体的教学领域知识库构建及应用[J].时间与经验,2011,4:58-61.
[9]阎红灿,李丽红,马会霞,等.基于粗集理论的中医喘证临床医案关联规则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7):1218-122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3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20
当前,中医英语教学阶段存在用英语表述相关中医药知识,但存在学生并未把握此类知识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医药院校开设的中医英语专业尝试应用各种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的一些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中医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弊端分析
第一,把中医药知识写成更易理解的资料,之后再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英语》尽管属于一类为中医专业提供教学的教材,它的内容与要求还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标准,但它提供了一个将中医英语教学和中医知识相联系的方式,即选择通俗易懂的中医材料,实行中医英语的教学。
第二,中医英语教学阶段始终存在衫嘟萄е贫龋褐幸接⒂锝萄Ш椭幸胶河镏识内容的教授。实际上,中医英语教学还划分为初期的基础教学和末期的中医英语课程。此类教学方法在中医英语课程当中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其体现了科技英语课程当中重视专业知识的原则,对确保语言应用阶段的专业化内容交际的精确性有重要作用。但这种方式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中医教学课程所占的时间相对更多,造成英语教学方面的时间缩减,且中医专业教学无法像专门的医学课程那般满足系统化标准,导致事倍功半;其二,长时间应用中文教授中医专业知识,导致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问题;其三,总体教学阶段中,进行中医英语教学的时间比较少,无法反映出应用英语表述中医专门内容的中心需求。
第三,把总体教学阶段分成前后时期,前期努力实现英语方面的课程教学,后期应用英语进行中医专业知识。教学阶段解决了大量应用汉语教授中医知识存在的弊端。尽管应用英语教授中医知识属于一类乏味的方式,但其实现了应用英语学习中医知识的需求。它的缺陷主要为:其一,教学阶段连续性较差。学生在前期几乎没有学习中医专业知识,导致中医英语教学很长时间处在知识空白的情况。而在学生后期采取中医英语教学模式后,很多专业知识的学习极易出现理解问题,造成学生的心理焦躁,严重时会导致部分学生放弃学习;其二,后期教学不能基于语言学习的原则分配科学的教学工作。
第四,主要以中医专业知识当中的核心理论为基础前提,进而提升汉英翻译水平。其消除了中医教学体系当中的划分学科制度,把仅在药物学教学当中才有的药理药性以及在方剂学当中才有的方药知识等单独提取,构成了一类和中医药教学应用存在差别的新式编排制度,为中医英语教学阶段设定符合自身专业应用的编排体系提供了参照。但此类方式中关系到的中医专业知识还相对较少,无法自根源上消除中医英语对专业知识需求的弊端。
二、中医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分析
应用真实的教材、设立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以及指导真实的语言活动是交际教学模式当中的基础教学准则。此类真实语境中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学习使用外语”的根本需求,但并不是“应用英语进行中医教育”的模式,其属于多种因素彼此影响的结果。此类因素通常包含情景、作用、意念、社会、性别、心理、语体、重音语调、语法词汇、语言辅助方式等。
真实的语境当中实行英语中医教学需对以上几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功能意念和中医知识紧密联系,此类真实的语境一方面为中医英语教学当中的各类教学行为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反映出相关中医知识内容在现实应用阶段或许会简化、通俗化以及深化,最终实现中医专业的科研人员才可以明白的能力。此外,现实的交流阶段的话题会伴随交流的主题改变而发生变化。自总体交流阶段来看,话题通常会包含常用和不常用话题两类,它们之间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换句话说,每一个话题的应用频率都存在差异。这两个事实对消除中医英语教学和中医知识的联系问题方面具备非常关键的作用。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医知识能够基于内容的困难性分为对应的层次水平,进而在中医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基于知识内容的难易性设定教学活动,且构成英语教学的级别体系。其二,因为话语主题方面有应用频率不同的问题,但优先处置常用的话题是交际当中的核心部分,所以,需基于话题的应用频率重新划分教学工作。但常用话题当中可能包括相对较难的中医知识,需基于实际情况靠后划分。其三,中医知识基于知识内容的难度和话题应用频率进行重新安排后,构成了一类不仅具备难度层次,还满足现实交际需求的中医知识编排制度,实现了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内容的需要,保证了中医英语教学实践当中的优势可以获得填补和健全。
针对中医专业知识当中关系到的知识内容进行高度总结后,教师可以暂时提出人体、疾病、方药和设施几类话题范畴,同时还可以将各个话题范畴划分成多个小范畴,涉及实际交际过程中,医患彼此优先进行的常用话题。另外,医生在病例中对症状的描述和归纳相对较难,需安排在英语教学的后期。总的来看,进行英语中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中医的基础知识、诊断学、中药学以及针灸学等体系分配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相关疾病症状的话题可散布在多个学科当中,切实反映出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层次关系。
如上述,在符合实际交流需要为原则的基础上,中医英语教学当中关于中医药知识能够分成各类难度的内容,进而构成满足中医英语教学的主流系统。目前,此类体系来主要从实践阶段的教学模式当中提取。在许多模式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必定会对中医在全球范围的发展提供一份助力。